河道护岸防洪评价报告

2024-08-06

河道护岸防洪评价报告(共2篇)(共2篇)

1.河道护岸防洪评价报告 篇一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

办建管[2004]109号

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原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部组织制订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部建设与管理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

二零零四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试 行)总则

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概述 2 基本情况 3 河道演变 4 防洪评价计算 5 防洪综合评价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7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2.1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2.2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3 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2.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等。3.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3.2 河道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河道概况。水文、泥沙、气象特征。4 河道边界条件。地形、地貌、河道地质情况。现有防洪(排涝)标准及相应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潮位)。3.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3.3.1 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河道、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3.3.2 其它设施情况包括桥梁、码头、港口、取水、排水、航道整治等设施的位置、规模、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功能、特点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

3.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应简述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水利规划内容及实施安排,包括以下方面: 综合利用规划、防洪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规划要求; 3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规划实施情况; 建设项目运用期内因规划实施引起的防洪形势、标准等变化情况。河道演变

河道演变主要介绍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分析其近期河床的冲淤特性和河势变化情况,明确河床演变的主要特点、规律和原因,对河道的演变趋势进行预估。

4.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历史演变过程应利用已有分析成果,简述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4.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有关实测资料,分析河段内深泓、洲滩、汉道、岸线等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及河床冲淤特性等。4.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应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安排,对河道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包括河道的平面变化、断面变化、河床冲淤变化等。防洪评价计算 5.1 一般要求 5.1.1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的计算条件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或规划标准,建设项目本身的设计(校核)标准以及历史上最大洪水。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进行有关水文分析计算。

5.1.2对占用河道断面,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应进行壅水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壅水高度高和壅水范围对河段的防洪影响较大的开展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

5.1.3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规范推荐的经验公式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冲刷和淤积分析计算;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还应开展动床数学模型计算或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1.4建设项目工程规模较大的或对河势稳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除需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对项目实施后河势及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应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行分析。5.1.5在选用数学模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条件下,选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的各自优点,或者联合运用。在进行壅水分析计算时,考虑河道实际情况,可选用一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计算。关于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对于长系列条件下的预测分析计算,建议用一维数学模型,二维数学模型可用于局部、典型场次洪水条件。下文中只列出二维数学模型的选用方法。5.1.6对可能影响已有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已有水利工程的稳定复核计算;

5.1.7当建设项目建在排涝河道管理范围内或附近有重要排涝设施,且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时,应进行排涝影响分析计算。5.2 水文分析计算

5.2.1 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资料的审查与分析; 2 资料的插补和延长;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4 不同频率设计流量及设计水位的计算成果; 5 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5.2.2 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5.3 壅水分析计算 5.3.1经验公式计算分析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壅水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 采用的经验公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结构型式、河道特性选用合适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有关参数的选用及其依据 应根据阻水建筑物的结构型式、附近流速流态、河道边界条件等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或计算有关参数,并分析其依据。选用的计算水文条件 4 计算方案及其条件

阐明各种计算方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壅水计算。壅水高度及长度的计算结果。5.3.2数学模型计算分析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工程壅水影响计算分析时,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模型的基本原理

阐述模型的基本方程、计算网格型式、数值计算方法、边界处理等基本原理。计算范围及计算边界条件

阐述数学模型的计算范围、计算网格尺寸、开边界的控制条件等。数学模型计算范围的选取除应考虑附近河段水文测站的布设情况外,应能充分涵盖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模型进出口边界稳定所需的河道范围。计算网格的大小应满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对计算精度的要求。在资料满足条件时,上游采用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水位(或潮位)控制。当资料条件限制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边界控制条件,但应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3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阐明模型率定与验证所采用的基本资料,模型率定所选定的有关参数,模型率定与验证的误差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率定与验证的主要内容包括:水(潮)位、垂线平均流速、流向、断面流速分布、汊道分流比等。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应采用不同的水文测验资料分别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的误差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值。计算水文条件

阐述工程影响计算所采用的水文条件及依据。所采用的计算水文条件应根据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选取,对径流河段应采用设计洪水流量和相应水位;对潮流河段应包括大、中、小等典型潮和与设计频率相应潮型等水文条件。工程概化

阐述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在模型中的概化处理方法,工程概化的合理性分析等。工程计算方案

阐明模型的各种计算方案及其条件。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除需工程运行期的壅水计算外,还需进行工程施工期雍水计算。计算结果统计分析

对各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大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5.4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5.4.1经验公式计算

当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冲刷计算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计算公式的选用及其适用性分析(2)水文条件

(3)有关参数的选取值及其依据(4)冲刷计算结果 5.4.2数学模型计算

当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时,其主要内容应满足5.3.1小节水流数学模型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河床冲淤变化的率定与验证

应根据实测资料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含沙量、输沙率和河道冲淤变化的率定和验证计算。模型泥沙率定和验证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主要任务,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文系列进行工程实施后的冲刷与淤积计算。计算水文系列的选取要能反映冲刷和淤积的不利水、沙条件组合。冲淤变化计算成果

计算成果应包括冲淤总量、冲淤厚度、冲淤时空分布等内容。5.4.3物理模型试验

当采用物理模型进行河道冲刷与淤积试验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试验的范围 2 模型的设计及各种比尺 3 模型沙的选取 模型率定与验证采用的水文条件 5 模型率定有关参数的选取值 模型率定和验证误差的统计结果及模型相似性分析 7 试验水文条件的选取与概化 8 试验方案 9 模型试验结果统计

上述内容的有关具体要求与数学模型计算基本相同,模型设计及比尺的选取、模型沙的选取、水文系列的概化,应满足试验精度的要求。

5.5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进行。其内容除需满足上述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包括: 对主要汊道分流比的影响值,若为动床数学模型或动床物理模型,还应统计各汊道分沙比的变化; 工程影响范围内代表性断面流速分布的变化情况; 主流线、深槽、洲滩、岸滩断面等的变化情况; 工程影响范围内防洪工程及其它设施附近流速、流向的变化; 5 代表性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 5.6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

排涝影响分析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现有排涝设施的结构尺寸、设计内外水位、运行方式、设计排涝流量等基本情况; 采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有关参数的选取及其依据; 3 根据建设项目的壅水情况,对现有排涝设施的排涝能力进行计算;

5.7 其它有关计算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设项目,还应进行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透稳定、结构安全、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涉及河口及感潮河段,因潮汐动力的改变对防洪、排涝及河道(口)稳定均有影响,应同时进行潮汐动力分析。6 防洪综合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所在河段的防洪任务与防洪要求、防洪工程与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及其它国民经济设施的分布情况等,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防洪评价计算或试验研究结果,对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防洪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3 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 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 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它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 6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8 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6.1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应包括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有关水利规划关系分析和项目建设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6.1.1 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有关水利规划关系分析

简述建设项目与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规划等水利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有关水利规划的总体要求与整治目标。6.1.2 项目建设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

分析项目建设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否会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6.2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设计所采用的洪水标准、结构型式及工程布置,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所在河段的防洪防凌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符合水利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6.3 项目建设对河道泄洪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壅水计算或试验结果,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对施工方案占用河道过水断面的建设项目,还需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及工期的安排,分析工程施工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

6.4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6.4.1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和(或)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综合分析工程对河势稳定的影响。主要内容应包括: 分析项目实施后总体流态和工程影响区域局部流态的变化趋势; 对分汊河段,应分析项目建设是否会引起各汊道分流比、分沙比的变化; 通过各代表断面和代表垂线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总体河势和局部河势稳定有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4 结合河道冲淤变化的计算或试验成果,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河势的稳定; 对工程施工临时建筑物可能影响河势稳定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或试验成果,分析工程施工期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6.4.2 对河势稳定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可结合河道演变分析成果或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做定性分析。

6.5 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及设施的影响分析

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分析项目建设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各类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安全和运行所带来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根据工程影响范围内堤防近岸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对堤脚或岸坡冲刷的影响; 2 根据护岸工程近岸流速、流向的变化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对已建护岸工程稳定的影响; 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渗透稳定复核、结构安全复核、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结果,进行影响分析; 对临近水文观测断面和观测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分析对测报、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和代表性的影响,以及对观测设施的安全运行影响; 对可能影响现有引水、排涝设施引排能力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有关计算结果,分析项目建设对引水、排涝的影响; 对其它水利设施的影响分析。6.6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对跨堤、临堤以及需临时占用防汛抢险道路或与防汛抢险道路交叉的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汛抢险影响分析。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根据建设项目跨堤、临堤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断面结构及主要设计尺寸,分析是否会影响汛期的防汛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正常通行; 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平面布置、施工交通组织及工期安排情况,分析工程施工期对防汛抢险带来的影响; 分析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其它防汛设施(如通讯设施、汛期临时水尺等)的安全运行。

6.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分析建设项目运行期和施工期的设防标准是否满足现状及规划要求,并对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进行分析评价。6.8项目建设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的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是否影响附近取水口的正常取水、临近码头的正常靠泊等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7 防治与补救措施

7.1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影响的防治措施(含运行期与施工期)应包括: 1 对水利规划的实施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方案、建设规模、有关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对河道防洪水位、行洪能力、行洪安全、引排能力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 对现有堤防、护岸工程安全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的补救措施; 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施工组织、工期安排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5 对河势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施工方案及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对其它水利工程及运用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其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并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其它影响补救措施,包括对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影响的补救措施等。

7.2 防治补救措施的工程量

对防洪工程的影响须提出明确的影响内容和范围,采取防治与补救措施,并对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8 结论与建议

总结归纳防洪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建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河道演变规律、发展趋势及河势稳定性的分析结论; 2 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 3 须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 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附录一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参考目录 概述

1.1项目背景

1.2评价依据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2 河道基本情况

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2.4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3 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4 防洪评价计算

4.1 水文分析计算

4.2 壅水分析计算

4.3 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4 河势影响分析计算

4.5 排涝影响计算(如有)4.6 其它有关计算(如有)(专题研究如有可另附)5 防洪综合评价

5.1 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2 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3 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5.5 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6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7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5.8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6 工程影响防治措施与工程量估算 7 结论与建议 附录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所附图纸参考目录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势图 2 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示意图 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设施位置图、规划图 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主要结构图 5 涉河建筑物所占行洪断面图 河道演变分析所取断面位置图、各种平面变化和断面变化套绘图 数学模型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范围图、测站(含试验范围、测流断面和垂线)位置图、计算分析和试验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率定与验证取样点(含取样断面)位置图、率定与验证成果图 9 水位影响等值线图 10 流速影响等值线图 11 断面流速分布影响图 12 主流线影响图 13 工程前后流场图 14 冲淤变化图 补救措施工程设计图 16 其它必须的图纸

2.防洪评价申请报告(示范) 篇二

申请报告

申请单位:XXXXXXXXXXXX

日期:

1.工程概况

XXXX现状为双幅桥跨茅洲河,桥梁总长91.00m,桥面全宽11.20m,桥面横向布置为:0.20m(护栏)+2.00(人行道)+6.80m(行车道)+2.00m(人行道)+0.2m(护栏),两侧设有1.00m高的钢筋混凝土栏杆,该桥上部结构分两幅:右幅6跨,跨径组合为(5.6+5×16+5.9)m【第一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左幅7跨,跨径组合为(5.6+5×16+5.9)m【第1跨第7跨为现浇板梁,第2跨~第6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T梁】桥下净空5.9米。因承载力、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规划要求不满足等原因需拆除重建。现状老桥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限载8t,已不满足荷载公路-Ⅰ级的要求;现状桥面为双向两车道,通行能力为1082pcu/h,无法满足高峰小时1651pcu/h要求。

1.1、采用规范、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一)、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8、《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修订版)

9、《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0、《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1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二)、设计原则:

(1)“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环保”的技术方针;

(2)桥位选择服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发展、现状地形、水文地质等条件,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3)在满足桥梁使用功能和桥下泄洪净空要求前提下,力求桥型造型新颖且与周围景观协调;(4)选用技术先进、成熟、施工快速的桥型方案,保证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

(5)在工程造价合理的情况下,注意选用结构整体性好、易于施工、坚固耐久的桥型结构,以满足交通量大的特点;

(6)满足深圳地区对本工程环保方面的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技术标准:

(1)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2)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

(4)荷载等级:汽车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5KN/m²按照《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执行。

(5)河道、防洪:茅洲河具有排水、供水、空间、亲水、生态五大功能,无通航要求。

(6)桥下净空:高出设计洪水位0.5m。(7)纵坡: 道路纵坡小于3%(8)横坡:车行道为1.5%,人行道为1.5%(反向)(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10)坐标及高程系统:坐标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85年国家高程。

1.2、工程材料

1)混凝土等级

主梁混凝土:C50混凝土,桥墩:C40混凝土,台帽:C30混凝土,台身:C30混凝土

承台C30混凝土,桩基C30混凝土,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桥面防水层:防水涂层

2)钢筋:R235光圆钢筋;HRB335螺纹钢筋。3)钢绞线:采用直径为Ф

s15.24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 ×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为140mm²。

1.3 桥梁结构形式

桥梁结构为5跨等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桥梁全长105.8米,跨径5x20,桥梁分为三幅桥,桥梁总宽为42米,梁高1.0米,该方案易于施工,经济美观。

桥梁横断面布置:

主线桥横断面:0.25m(栏杆)+4.2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25m(栏杆)+15.25(行车道)+2.0 m(中央绿化带)+15.25m(车行道)+0.25m(拦杆)+4.25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0.25m(拦杆)=42.0m

铺装层厚度为10cm,6cm沥青砼加4cm防水钢筋砼;外边两幅箱梁为单箱2室,中幅箱梁为单箱3室,梁高1.0m。

3、下部结构

(1)桥梁(单幅)部分

柱式桥墩直径为1.5m,钻孔灌注桩基础直径为1.6m。桥台:重力式桥台,桩基直径为1.2m。

2.目前项目建设的阶段、工程前期审批情况

目前项目处于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已通过方案设计。3.项目建设对其它水利设施的影响分析

李松蓢桥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河段桩号6+885处,在其下游约900m处为南光高速桥,约800m处为白沙坑水,上游约1000m处为西田水,约1095m 处为西田桥,又依工程壅水长度仅为660m,故其建设对上下游1.1km范围内的跨河桥梁和支流影响不大。

在工程壅水影响范围内无排涝工程及码头工程,故李松蓢桥的改造对上下游影响不大。但有部分市政排水口会有影响,在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内的排水口应考虑壅水影响与桥梁建设一并改造,在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外的排水口如受影响应在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工程中考虑改造。

4.防洪评价结论及建议

(1)结论

①本工程建设项目所在河段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洪水,桥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0年一遇,符合有关规范、技术标准及深圳市总体规划要求。

② 茅洲河中上游段为《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中的整治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阶段,茅洲河中上游段整治主要沿原河道轴线布置,河道规划断面主要为梯形。河底坡脚处埋设有截污涵,李松蓢桥两侧边坡为土坡。本次拟建桥梁位于茅洲河中上游段桩号6+885处,现状河道为天然土渠。根据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桥位平面图推荐方案、桥型布置图推荐方案及方案设计说明)可知,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桥梁跨度根据规划断面设计,桥墩布置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满足《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8月20日)的规定。从河道行洪断面分析,新建桥梁桥墩仅占用微小的行洪断面,经计算复核,河道新建桥墩后,在规划河道设计水位情况下壅水高度仅为0.165m,不影响河道设计堤防,壅水长度为660m,由于壅水范围内无取(用)水工程、排涝工程及码头,不影响该段河道的排水,满足行洪和安全超高要求,新建桥梁与规划河道相关建筑物及相关水利、水环境规划不冲突,对河道的行洪、相关水利和水环境规划影响较小。③桥梁建设对河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河床与局部冲刷,其影响范围有限,对整个河段河势的影响不大。为防止桥梁建成后对河床、堤岸的产生冲刷,需采取桥梁下游采取护岸和护底措施。根据深圳市水务局文件《深圳市跨、穿、沿河建设项目河道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8月20日)3.1.6条规定,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

④李松蓢桥桥梁100年一遇洪水位7.175m,桥梁梁底高程为8.269m,净空1.094m;左堤顶高程7.9m,右岸堤顶高程7.65m,堤顶超高0.55m。其桥下净空满足规范要求,但堤顶超高不满足要求,故李松蓢桥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m河道两岸堤防(防汛墙)需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实施,且考虑《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李松蓢桥处100年一遇洪水位为7.1m,因桥梁建设造成的水位壅高差为0.075m,故需将桥孔过水断面面积扩宽至不小于河道原设计过水断面面积,故需拓宽至少4.5m2。

⑤根据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建桥前河道断面及桥梁断面相对狭小,且河道断面主要为天然土坡,河道流速相对较大,淤积不存在,但冲刷现象明显;建桥后,按规划河道断面设计,该处河道断面以及水流速均考虑冲刷和淤积要求,故桥梁的建设对河道内的冲刷及淤积问题基本不存在。

⑥工程建设应按水土保持的要求,处理好施工弃碴、施工杂物及废弃物,以利行洪畅通,决不能将弃碴等倾倒在河道中,形成行洪障碍。

⑦对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和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时清理并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同时建筑和生活污水应做到达标排放,以减小对河道水环境的影响。

⑧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工程实施后,将该处茅洲河两岸巡河路划分为两段,占用河道约42m长度巡河路及河道管理范围,防汛抢险道路无法直接通过巡河路来完成,但富利北路桥梁的建设,通过对富利北路跨茅洲河桥(李松蓢桥)处预留四处衔接口,待今后规划河道巡河路与之衔接,满足防汛抢险的道路要求,不影响防汛运行管理。

⑨桥梁建设时应与水文部门联系,掌握施工期上游的雨情水情和洪水预报,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2)建议: ①由于本工程在原桥梁处进行改建,为保障行人及车辆在行驶时的安全,在工程施工时建议做好交通疏解及施工围挡等工作,工程施工中运送材料时应错开车辆高峰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②桥址上、下游30m范围内河道整治应与《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总体要求相一致,尤其是截污箱涵的断面尺寸、工程布置建议采用茅洲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规划的最新成果,以避免工程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

上一篇:安全及防火责任书下一篇:雁江区清水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简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