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共10篇)
1.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一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作品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但是缺少对历史的深入了解。3.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4.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6.教学课时
1-2课时
7.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8.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二、欣赏
1.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
(1)欣赏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理论;介绍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则,是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重要的审美评价标准。
(2)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认识。
(3)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4)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美术上的贡献。
(5)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立更全面美术文化观点奠定基础。
(6)美术欣赏评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想结合。力求提高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3.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叫心议题-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4.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5.美术欣赏评述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
三、小结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活动方式和程序。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中国古代时期各朝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有关社会历史资料和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准备好必要的条件。9.作业安排
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课件 11.自我问答
本课时教学中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我首先安排学生在课余学习,收集资料。本堂课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但由于我缺乏上活动课的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到最后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的环节,时间不是很充足。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
九年级共两个班,80名学生,由于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
一
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的第二课时是藏书票的创意。前课介绍藏书读书知识,本课是创意。藏书票是一门综合艺术,展现内容涵盖各个学科,也最能提升美术文化的层面。因其历史原因,大部分都在文化颇高的群体中流传,是读书、爱书的标志,制作时又需一定的版面技巧。所以,对于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都很陌生。故在教学设计时,我打算从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了一场大家都积极参与的“藏书票拍卖会。”为了参加拍卖,学生以了解拍卖品的方式,都积极主动的将藏书票的发展一一艺特点——欣赏优秀的藏书票等较枯燥内容收入脑海里,然后以创意有个性的藏书票——自我评价—自我创意展示——学生思路互领——座谈会各抒己见,引出交叉学科的承载与藏书、爱书的主题。
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设计藏书票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藏书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书的热爱。
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进程
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请同学们参加一个拍卖会。拍卖什么呢?(学生目露惊奇,部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大屏幕显示:藏书票拍卖会字样,一枚较早的藏书票图片及资料。教师:对于藏书票,我们了解不多,但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谁了解最多,谁就有资格参加今天的拍卖会,谁就有机会收藏这枚藏书票。(学生反应热烈,查教材、翻字典、找资料,前后左右开始议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主动求知的热情被呼唤出来。教师板书课题)掌声中小拍卖师走上讲台。对藏书票的知识进行提问,全班同学全部过关。(随着拍卖的开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大屏幕显示:倒计时开始。学生兴致之高,超乎想像,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小拍卖师落槌,藏书票被一同学购得。此时,有关藏书票的历史、发展、特征、艺术特色等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拍卖前的主动了解,已遨游于学生的脑海之间。大屏幕:切换不同风格的藏书票作品供同学们欣赏。伴着音乐学生进入创作阶段。学生边观察、边构思、边讨论。方寸之间容大干世界,学生们的思绪插上想像的翅膀,去勾画自然之美,蓝天、白云、碧水、绿树。去勾画祖国风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激情和创新,灵感的火花进射出奇思妙想而标新立异。下面的两则讨论,是学生在主动挖掘主题和具体表现方面,在本课又掀起的又一个小高潮。学生一:我画的是一个树墩,上面放着一台录音机,里面是鸟儿欢乐的歌唱。(这是一个环保的主题,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肯定和鼓励,可是未等我说话,就有同学踊跃的发言了)学生二:不妨在树墩边画一枝树杈,一片树叶,画中的你正在放飞一只小鸟,希望的绿叶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放飞的小鸟载着我们心中的梦想。
(满怀希望的表述引来掌声)学生三:鸟儿回归,它的家园又在哪里?放飞梦想,梦想飞向何方?(该生发言有点偏题,调子过于沉重,可也有一定道理,给予肯定。我发现该同学落座后,用大块的绿色在作画,我想,这个梦想和家园在他的绿色里)这时,我发现如果再不及时的引导,全班都要加入到这个行列,而步入选题狭窄的泥潭。我走到学生中问,充满感情的交谈。(拉回主题)其实,我们的思路很宽,不必去勾画四川九寨沟使人流连忘返的神奇境界,不必去描绘湖南张家界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单是秋来叶落,光秃秃的树枝在蓝天的映衬下也会编织出线组织的美妙,我们不必去描绘惊天纬地的巨人,也不必去描绘时代造就的英雄,在我们的中间,同样存在着令你感动的人和事。(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拔,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主题)大屏幕:切换往届有个性有争议的构思图片 班级中有一个平时最不喜欢美术的同学,这次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画着,引起我的注意,他设计的是一扇开启的窗,几条单线的构图,窗扇很破,窗外一片空白,窗台是由藏书票的拉丁文构成,稚拙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幅作品有个性,富于创新意识。虽然此构思与藏书票的制作有些分歧,但最终出于鼓励创新,张扬个性潜能的角度考虑,我征得他的同意,把它复制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参加座谈,目的是鼓励同学们画出有个性的创作草图。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小声议论。(教师没有制止,同时对作品只字不谈)同学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学生一:藏书票的设计要有一定寓意,我不知道窗外的一片空白,想表达什么。学生二:藏书票的最后制作是版画的方法,如此简单的线条,毫无 生气的构图,算不上是一件作品创意,只是一、二年级的线描而已。(竟然有掌声)学生三:你画的窗户,怎么连最起码的透视都忘了? 学生四:窗外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哪怕是黑夜,还得处理成黑调子呢? 学生五:试想,这样的藏书要被贴在书的扉页上,谁还会欣赏这本书?我们会怎样看书的主人? 这哪里是欣赏,分明是对作品的批判。教师:刚才一部分同学从单一角度解读了这幅作品。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一幅画有一幅画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妨换个角度,仔细看看,去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这个同学突然站起来,用略显笨拙的表达说出了心中的感受,我画这件作品时没想太多,从大家的批评看,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平时画的就不好,二是我的画没有创意,古人有这样的题目:深山藏古寺,万绿丛中一点红和踏花归来马蹄香,传统的国画更有计白当黑,于无声处胜有声,齐白石老先生有《蛙声十里出山泉》。我画窗户外的空白就是吸取这些思路,小的时候我家的房子条件不好,窗框都被雨淋烂了,关不上,在我的印象中,窗框就是这个样子,每当我思考问题,凝视窗外的时候,只有这个窗扇印象最深,因此我自己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被表现出来。
(长时间的掌声,他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有敬佩,有赞扬,也有深深的思考)学生一:窗外的空白其实是一个迷人的世界,那里有宽敞的操场,有人声鼎沸的热浪一场高过一场,窗里是一位残疾的孩子下不了床,无法去领略外面的世界,窗外的空白,就是他心中的梦想。学生二:这是一个失学儿童的世界,窗外是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是美丽的校园此刻又传出书声朗朗,一批批的学子攀书山,游学海,用知识武装自己,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去。窗外的世界是对求学的渴望。学生三: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世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徽,雄伟的天安门,有三峡工程的壮观景象,有香港,澳门的回归,有申奥成功的喜悦,这窗外的空白,正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向世界宣言。学生四:窗外的空白是白衣天衣护服的颜色,在抗击非典期问,白衣天使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赞歌。学生五:窗外是山村小学的炉膛,一位女教师正趴在地上,用嘴吹 着湿柴点炉子,火点燃了,灰暗的教室里顿时明亮一片。教室渐渐暖起来,学生陆续进来了,室内顿时充满真实的阳光。
(师生共同鼓掌)......这件有个性的创意,这件筒单的草图,在同学们心中燃起了智慧的火花,挖掘出了每个同学内心的灵感。教师:有创意,有创新,有个陛的作品我们会赞赏和鼓励,也许有的作品表面很粗糙,此刻已不重要。同学们及他本人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真实的内心情感在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是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手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创新,这正是生命力所在。我要说,同学们放开束缚,用心去描绘自己个性的真实流露吧,此时此刻的才情喷涌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教师将拍得的藏书票赠给同学。(学生纷纷围上来欣赏这枚藏书票,热情极高,是又一高潮)大屏幕显示:读书,藏书,爱书 教师宣布下课。
六 回顾与反思
生活是创造之本,是创意之源,方寸之问,大干世界。既使千姿百态,即使百花齐放,都要回归本源。作为美术教师,要使学生的每件作品在选材、立意、布局上创新。应多训练逆性思维,在多元化格局中体现批判性思维,密切同生活的联系,而体现个性风采,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美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特殊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作品反映生活。作品本身的或简练,或饱满、或粗糙、或精细,都应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我想,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极大的扩展学生的思维,点燃灵感的火花,本案例,也正是基于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感触,激起了学生创造的兴趣与热情,体验了创造的喜悦,提升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的问题来源于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主题对话,更能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师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连画的最不好的同学都画出了一幅好创意,我事先没有想到,但我马上用这个契机让广大同学参与进来,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优越性。我用这个创意与学生展开对话,教师只让该同学把画画在黑板上,未置与否。学生们对这幅线条简练的画只有一个态度,连珠炮似的批判,组织的语言也毫不留情。此时,教师没有站出来为作品点评,而是请这位同学做了简单的讲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学生的批判,也不能引出学生的精彩解读,无尽联想,正是这样一件普通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有高度、有回味、有联想、同时个性卓然。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自己所想所画,不但要表现在纸上,还要将感受、本意、顿悟都表达出来,引起共鸣。一方面培养鉴赏分析作品的能力,深度的挖掘了作品的内涵,体现美术这个交叉学科的特点。课
题: 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
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具:幻灯片、图片。培养目标: 1.从微观、个别的作品看:反映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2.从室内设计的总体宏观看:能反映当时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也和当时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室内设计的一般常识,进一步认识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国应用,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课程目的: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重点:
1、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
2、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课程难点: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教学过程:
一.室内设计的论述 你心中的室内设计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设计的是什么?(提问)1.室内设计是一门集空间\色彩\形态\照明\材料\工艺\风格\与风水文化\环境艺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问(指设计内容)2.是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实质内容.(设计与生活的联系)3.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思维创造活动,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学术上)空间__室内的划分
色彩__色调的确定(老人房与儿童房的不同)
形态__不同的方式(直\圆\弧等)
材料__木\石\织物等
工艺__制作手法不同
风格__室内装修的特点
风水__室内布置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环境艺术__绿化装饰等
.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提问)二.讨论式讲述新教材:(20分钟)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国家经济飞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从建筑上来看就能充分地反映人们在设计和创造着理想的生活用品空间。谁能举例说明社会或自家生活家居的变化?(学生举例)
三.室内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改善和提高室内设计的实质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精 神品格,增加人们的生活价值并开发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2.任务:满足功能__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宜人体工学的需要.
组织空间__正确合理分配空间,将室内空间的比例\导向与形态作周密计划,同时还要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四.室内设计程序 1.接受委托(了解对方想法要求)2.设计准备(实地勘测)3.功能分析(根据要求而定)4.绘图过程(绘图还可分不同的程序)5.工程预算 6.装修施工 7.陈设
五、室内图纸欣赏平面图\立面图\顶平面图\节点详图\电器图\施工图\效果图等
六、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重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可以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自己现有的条件下准备怎样设计和品位人们的生存空间。
七、板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共有52人,班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重视美术课的学习。进入九年级以后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班上出现了一些如利用美术课写别的作业,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等现象。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绘画技法方面各种画法基本掌握,对于美术欣赏方面的知识了解广泛,对一些名画家的生平故事有很浓的兴趣。但各方面的学习深入程度不够。3.教学内容分析:陶瓷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品,但制作方法并不普及,包括他的种类与历史,学生对其也是一知半解,本课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相关交流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及表现形式。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6.教学课时:1 7.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讨论研究
课堂小结
环视教室,组织上课。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1.陶艺之美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1)原始陶器(2)原始瓷器(3)秦兵马陶俑(4)瓷器发明(5)唐三彩(6)宋代陶瓷(7)元代陶瓷(8)明代陶瓷(9)清代陶瓷 想一想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体会陶瓷艺术设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欣赏并思考。
课件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欣赏,启发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形象。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分钟 8分钟
15分钟
12分钟
4分钟
板 书 设 计 第四单元
土与火的艺术
一、陶艺之美
二、中国陶艺
三、陶瓷辨别
8.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交通工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工业设计与一般工业产品技术设计的主要区别,以及现代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作用。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难点是本课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因此,将本课的内容减少,降低难度,同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把自己审美的标准表现出来,并要求部分学生讲出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
吃和喝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当遇到无法用嘴或手接触到水源时,动物会跑开去寻觅新的用嘴巴直接可以喝到的水源,但是人类会怎样?(动脑去创造可以延伸手或嘴的工具)。吃,可以充饥,然而人类却没有满足生吞活剥的充饥行为,而能钻木取火,以化腥躁。于是逐渐形成了食文化。但是人类有没有满足?(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人类并没有满足加长手臂的工具获取现成的水源,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钻井工具,并将井设计的更加理想,以防污染和水的流失。喝水的工具也使其美观和使用相结合。有的还被设计成满足特定的场合使用,如祭祀或礼仪。人类为满足需要不断思考和不断实验,在这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工制作的局限,速度慢。人类是怎样去解决的?(机器化生产)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孕育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出现了大批机器生产的工业产品。由于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外表艺术效果,使当时的产品外观丑陋,用材不合理,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当然也就难以适应商品竞争。从而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开始注意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因此,英国通过讲座或成立学校等办法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受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的“包豪斯”成为西方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包豪斯在为“大众而设计”的知道思想下,以现代生产、现代材料、现代生活为主题,设计了许多优秀的工业产品。如1928年马塞尔·布罗伊尔设计的钢管椅(学生欣赏讲出体会)教师小结:布罗伊尔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公认的家具设计大师。他从自行车的钢管得到启发,采用钢管、皮革和纺织品结合,设计出大量功能良好,造型现代化的新家具。包括椅子、桌子、茶几等家具,受到世界广泛的欢迎。他的第一张钢管椅子是在1925年产生的,为了纪念他与老师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者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友谊,他将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子”。这些产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但是,这些金属与帆布结合的椅子、金属与玻璃结合的灯具,便于机器加工的简洁的造型,排除一切繁琐装饰的艺术手段,却为我们敲开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大门。课本上的椅子是其1928年设计经过改造的钢管椅子,最大的特点是把椅子的四只脚换成两个S型的支架,减少了原来设计的许多接头,同时,坐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点弹性。造型简洁单纯。对于工业设计,各国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工业设计是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物,是一门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产品设计;二是为产品竞争服务的视觉传达设计。尽管各国对工业设计的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作为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产品设计则都是一致肯定的。其实就是实用和美观两则的统一。比如,像电话,在开始造型和纹饰烦琐,拨号是转动的,反映当时的审美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使用不方便,于是出现了现代的直接拨号的电话。(学生举例)所以工业设计人员和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是有区别的,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着眼于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装饰等)所体现的审美特性与产品功能的统一,而一般工程设计人员设计产品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审美要求,以及功能与审美能否统一,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正是这种对审美的追求界定了工业设计师与一般工程师的区别。工业设计师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表面的美化装饰问题,而是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要求和产品外观的艺术设计的统一。为了做到这种统一,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产品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以及设计的独创性。凡是较好地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和谐统一的产品,就是优秀的产品,其设计就是优秀的工业设计。以汽车造型设计为例,它的造型具有科技和艺术的双重特征。常见的各种轿车,其造型极为简洁、流畅,使人感到它具有的高速、灵活的性能和鲜明的时代感。而常见的载重汽车和大客车则表现出一种坚挺、浑厚的造型,给人以力量、雄劲之感。这种不同的造型效果,是产品具有不同功能的反映。轿车以高速度、机动性强为主要特征,在造型设计中要以流体力学为依据,减少外裸部件,外观光滑平顺,降低车身高度,增强稳定性,使车身呈流线型,以此尽量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表现出现代轿车共同的造型风格。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是重载运输工具,具有功率大,越野性能好的特点,造型上表现出粗犷的气派,显示了力量感。这说明工业设计所追求的产品造型与使用功能是紧密相连的,不是忽视产品的功能去片面地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往往就是因为脱离了产品的功能去追求所谓造型的艺术性。例如我国城市街道上常见的一些小熊猫、青蛙、狮子等动物形象的废物箱造型,就是忽视功能单纯追求艺术效果的结果。它的设计缺乏起码的依据(如城市街道设施的特点、人流计算、容量计算等),也不能满足起码的设计要求(如便于投入,便于清理等),结果造成垃圾外溢,难于清理的污染源,同时又亵渎了可爱的动物,破坏了城市景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工业设计乃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新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解决了人类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大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引导人们步入新的生活方式。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家、世界工业设计联合会前主席荣久庵宪司先生在中国1991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上演讲时谈到什么是设计时指出:“设计就是解决如何将人们的某种需求、愿望、理想,通过创造某一物件而加以具体的实现。”“这里所指的人们的需求、理想和愿望的实现与满足,不仅包括一般的物质功能、使用功能方面的满足,同时包括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即产品在造型、色彩、宜人性方面给人以舒适和美的享受等。”由此可见,现代工业设计担负着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崇高使命,它的永不衰竭的推动力是人类的不断的发明与创造。学生练习:
设计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对于其特点一定会比较熟悉,这当中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象现在同学们家的电视机架,非常笨重,上次我看到朋友家的电视机架是用铝合金做的,几十分钟就可以安装好,而起结构简洁美观,与现代的家具相结合,非常美观。现在我们就把他表现出来,来个异想天开大发明。(参考:电视机架、电话机、床、椅子:碰到墙、手机、台灯、茶几、皮带)要求: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如果有时间,选择优秀作业 要求学生讲出构思。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根据初三学生欣赏、造型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造型能力强的同学能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并画出自己最漂亮最有创意的作品,造型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自己的创意构思。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认识家用电器设计的创意方法及表现特点,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美。
2、能够将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提出改良设计的方案,并设计出创意稿。
3、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创新设计带来的美好感受。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家用电器设计的基础知识,画出有创新意识的设计稿。难点:通过学习设计的知识,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五、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视频欣赏
(二)讲授新课:
1、启发学生谈感受,引出课题《家用电器》。
2、出示相关图片,通过对比引出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素,进一步启发学生表述设计思路,展开联想,巩固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
3、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不断提高学生运用基础设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在教师示范、指导下提升学生对设计理念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4、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启发、鼓励、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6、小结并拓展知识。六.学生活动:
以同样的方法分组讨论 家用电器
电子产品(各小组选择任一件产品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试着设计绘制既实用又美观的家用电器或电子产品。七.创新发言: 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及思路。八.课堂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完美,越来越设计出更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工业产品,希望同学们课下注意观察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电子产品 教学内容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工业的兴起,现代社会工业产品更加丰富,产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公共设施等,这些系列的现代工业产品都需要通过设计才能进行生产。这里给同学们提供的是最新的工业产品设计,它们都体现了功能效用方面的完善、先进工业技术的运用和现代造型形式美的创造。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现代工业设计在兼顾美观和实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及人与物、物与环境的和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教学背景 现代工业设计愈来愈意识到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如生态学、舒适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她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种综合科学与技术的生产力,也是社会生存方式与文化方式演变的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工业设计的主旨 2.交通工具的设计 3.家用电器的设计 4.电子产品的设计 5.赏析 理
解:引导学生明白工业设计的主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造型和色彩是有很大差别的。运
用:运用理性的科学思维形式去理解和创造艺术。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阐释工业设计的特点,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理解能力。2.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类、贯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清晰的脉络,能够抓住关键的几个点进行学习和欣赏。3.让学生分析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2.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现代工业设计。3.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创作符合现代工业设计特点的构想或草图。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各类供欣赏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勾画草图和写体会的纸、笔。2.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 ①通过大量展示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与同类型、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与造型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②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造型艺术特点。(2)发展阶段 ①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属于现代工业设计的作品。②小组讨论并综合出不同类别现代工业设计的特点。(3)收拾与整理 ①结合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出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与看法。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进行修改。3.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设想完成一个现代工业设计的构想或草图。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1.一般绘画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作品造型的演变关系。
2.现代工业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
3.现代工业设计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公共设施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成熟期”,具有较强的独立和个体意识,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对事物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在本课中,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得到了发挥,借助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我,这也是他们今后走进高一级中学所必须具备的。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从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公共设施展开欣赏评述。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共设施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发展创新意识。
3.进上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1.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美。
2.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6.教学课时
1课时 7.课前准备
搜集公共设施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8.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一段公共设施的录像。
2.提问:你感觉录像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导入本课:现代工业设计欣赏——公共设施
小结:从学生熟悉的青岛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情境导入法引入本课,使学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这一现代工业设计当中的重要内容,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认识到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继尔也就萌发了要深入了解它的学习愿望。
二、探究
1.回顾录像中的几个画面,例如:电话亭、休息椅、路灯、多功能信息亭、路标、健身路径、消防栓等等,设置问题进行欣赏、评述。
(1)图中是什么?
(2)它一般设置在哪儿?
(3)它有什么具体作用?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评述一下其中的多功能信息亭和消防栓两件公共设施,并通过学生的多角度评述认识到:多功能信息亭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而消防栓则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总结出公共设施的定义:设置在公共场所,为大众服务的各种公用设施。
小结:在学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公共设施进行分析、评述,继而对公共设施这一要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交流互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堂前搜集和整理的有关公共设施的资料,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欣赏教材第34页上的符合人体尺度的垃圾箱,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这件公共设施展开评述,归纳出了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实用、美观、科学、经济、以人为本。
小结:初三学生已经能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同时也掌握了用文字、图像等形式来记录、展示的方式。这一环节当中,重点是合作展示小组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大合作,大交流。这时,生生互动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四、评价
教师出示四幅公共设施的设计图片,分别是休息椅、公厕、邮筒、自行车棚,引导学生以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为衡量标准,来对这四件设计进行评议。
小结:这是对学生前一段知识学习的一个巩固,同时也借这一形式让学生对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拓展了教材,并为下一步学习进行简单的构想设计作好了铺垫。
五、创新体验、合作学习
1.设计与构思
课件展示,三个不同的几何形体变化成休息椅的动画过程,并先取其中一个由教师以实物模型形式演示,并启发学生进行再设计。
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或画出草图,或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形式不限。
小结:真正的课堂教学不苛求学生在一节课内成长,而看重他的参与意识,合作、创新意识以及能否把这些意识加以拓展、延伸的综合能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必须先转变自己的观念。
六、展示
在几分钟的小组交流之后,可由小组成员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及建议,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8.课堂练习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9.作业安排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改进建设。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人教版课标初中美术九年级九年级上册
2.课件 11.自我问答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大平台,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准确地利用网络捕捉信息,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给予及时地辅导,不然会流于形式。对学生来说,自己学习归纳出的答案往往是最振奋人心的,所以教师切记不要着急说出结论,要多角度启发学生展开欣赏、评述,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本节课设置了许多图片,后来加进了录像及动画,最后,只留下几幅经典图片,把展示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这样一来,课堂充满了生气,学生都动了起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数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2.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二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造性思维教学观念
一、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最好的方式是去开掘“兴趣”这块儿领域,因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类认识某种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主要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个性的最直接外显,也是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和探求知识的基本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在动力,才能从主观上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探究欲望,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初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审美意识也开始逐渐形成,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则是以审美需要和审美动机为动力,以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为基础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美术教学更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审美认识中学会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审美。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塑造新一代的灵魂工程师,教师随时随地都以自身的“身教”和“言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现代美术教师必需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构建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有总的整体的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绘画技法,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风格的作品。其次,要有良好的视觉感官,美术教学是通过视觉来进行的,教师评判学生的作业也是靠视觉感官去把关的,美术教师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视觉去准确指导学生创作中的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创作作出调整指导。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术是一门充满人性美和富有浓厚趣味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出发,提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基本动力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宗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技能强化训练,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将美术作为一种语言,运用技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使美术作品体现出时代性、人文性、情趣性、品味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爱社会。这就要求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屏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作用。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我觉得教师首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教育应该以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
三、不同课型相互联系,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课基本上分为欣赏课、绘画课及工艺课三种课型,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结的。欣赏课侧重于欣赏美、评价美的教育;绘画课偏重于对绘画基础知识及技法的把握;工艺课则要求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制作材料的认识,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创作。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不同课型是交替进行,相互联系的,教师应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创作思维。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它属于探索未知事物的一种高级思维,是将现实定向与创造想象进行有机结合,也是灵感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创造性思维可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进行揭示,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产生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成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想要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要明确的认识到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美术教学作为一门文化艺术类课程,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加以重视的理由,美术离不开灵感与创意,要想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所以美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令学生对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感受,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结合情境不断涌现出灵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大胆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这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生汉语文的学习兴趣.2011,(03).
[2]刘曼.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008(04).
3.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三
在2012年的9月份,通过凌源市,朝阳市所举办的讲课,说课大赛中,我有幸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以在朝阳市说课第一的成绩,代表朝阳参加了在兴城举办的东北三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研讨会活动,在活动中我所执教的自编乡土教材《丝网花的制作》一课荣获说课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经过和三省的美术教师的交流我在美术的教学中有了很深的体会。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自我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东三省美术教学研讨会心得
(2012-2013)学年度
凌源市铁北逸夫小学
4.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堂由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运用剪贴或绘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或不规则形来组合各种不同画面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并理解不同的“形”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有丰富的情感和足够的审美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造型感受能力。遵循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感受形带给我们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形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感受不同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电教及信息技术应用:
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形组合在一起的魅力;利用电脑绘画程序进行创造,进行评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引导
1、请全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2、启发学生将这些平面的形状进行分类。
3、并说出自己对这些形状的感受。
几何形: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
几何直线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特点:安定而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特点:自由、整齐有序。
不规则形: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自由直线形:指不安定有动感的形状。
自由曲线形:指优美而自由的各种形状。
二、发展阶段
1、欣赏用各种形组成的艺术作品,2、如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3、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而
4、奇异的形状,5、充满的童心童趣。
请学生分组分别欣赏米罗的一幅作品,6、说说自己从中有哪些发现,7、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引发的想象。
8、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9、如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三、与大师间的对话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意识的用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进行组合,创作或模仿大师的作品完成一幅画,可以是抽象的话,也可以是具象的画,如:风景画、人物画等。组合时注意画面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前后遮挡、上下左右的呼应、排列时的疏密等。
2、画面组合并进行粘贴。先粘贴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如有遮挡部分一定要先粘贴下层再粘贴上层。
3、作品完成后请学生给作品起个画题,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黑板上悬挂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布贴画范作三-四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布贴画。活动二
:
1、分析布贴画有什么特点?它与画笔表现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颜色漂亮、具有装饰感、是用画笔很难表现的。
布贴画表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静物、景物等,主要是利用布料的材质花色以厚薄。轻重来表现,还有的利用了布料的毛边、布丝等创作出了有趣的装饰画。
它们的花纹、质地、颜色个不一样,形状也多种多样。让我们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按照自己的想法、剪剪、拼拼、摆摆、贴贴,就能做成这些装饰味很强的布贴画。
3、欣赏布贴画,找出作品在造型上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活动三
:
1、引导学生想景物、交流。
4-5名学生回答,教师即时表扬肯定。
2、教师出示一堆布头和一张白纸(实物投影上)
设计画稿(板书)
设计时力求简单、可进行适度夸张。
第二步是选择布料,(板书)具体分析几幅范作的选材,给学生以启示。
可根据设计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布料。不必完全按实物的颜色来。
3、剪形拼摆(板书)
比着画搞剪形、剪形时不必精心剪刻。因布贴画本身追求的就是粗犷美。课时重点演示拼摆步骤。
4、粘贴完成(板书)
引导学生想景物,4-5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时肯定表扬构思好的同学。活动四:
构思设计一幅布贴画,今天主要完成设计画稿和选择布料两步。基础好的同学可将画稿设计的内容多一些,剪完后拼摆一下。
可四人一组将带来的布料混合,再根据画稿选材,选好的剪下来单独放好,以免混浠。
5.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五
【摘要】新课改以来,教学目标有了较大调整,我国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和课程理念也都随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逐步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相较于城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水平而言,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依然处于弱势,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笔者以多年一线初中美术教学经验,再加上多番实际调研,对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农村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策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纵深方面的实施和推广,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我国农村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这一问题值得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我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相对陈旧落后,与现代化教学模式差距教大
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相对城镇化教学依然比较陈旧落后,由于缺乏资金,一般初中美术教学都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和教学道具,故而长期停留在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临摹、学生观看的形式,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更多的是对于教师作画的一种欣赏与赞美。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说怎么做,学生就应该怎么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升。故而,不利于学生在美术方面视野的开拓、动手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更加不利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2、美术课堂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教学手段十分单一
虽然新课改以来,初中美术教学课堂有了很大的转变,新教材、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等等层出不穷,美术教师在新课改的鼓舞下精神风貌比较高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相对短缺,故而,在大部分中学中,美术教学可利用资源较少,仅仅限于书本和教师自己的知识,缺乏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持,教师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辅助手段,甚至某些偏远地区相关美术报刊、资料也少之又少,故而单一略显晦涩,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3、学生对美术课认识不一,学习热情低下
初中学生面对着升学压力,不少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都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不像语数外等课程重要,直接关系着自己的升学考试。在美术课,或者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或者随便听听,当做娱乐课程,甚至在课堂上随便走动。再加上不少农村孩子限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即便是有想学习美术的想法,因为购买不起学习美术用的工具和材料,也都不了了之。
二、提升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美术课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美的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发现美,且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新课改对于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倡素质教育,即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作为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因此,我们应该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1、创新思维,开创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新模式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我国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故而,趁新课改之东风,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思维,一方面建立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考虑美术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或其他形式的调查,对美术课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多方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农村无限广阔的生态资源等,就地取材,为学生创设更加灵活生动的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2、政府适度财政倾斜,加强美术教学设备的投入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短缺,相应的教学设备难以配备,致使学生们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教师们的教学用具拘泥于黑板与教材。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搞好宏观调控工作,加强对农村中学的适度财政倾斜,尽量帮助初中学校配备美术教学设备,尤其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让农村学生都能透过多媒体教学享受到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新教学模式,更加直观的欣赏到大师级美术作品,也由此产生对美术课的整体感知,了解美术的重要意义,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形成与时代相符合的审美观念。
三、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者。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初中美术教师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技能与素养,能够充分利用挖掘并善于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与素材,引领学生学习美术。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掘学生美术创作的潜力,不断引领和帮助更多农村的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更进一步。
结语
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应该保证每一位农村学充分生享受到美术教育的权利,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去,并从中发现美、创作美、欣赏美、享受美。笔者从我国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对我国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措施,在此抛砖引玉,希冀有助于我国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浩.对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
[2]李培林.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重新审视[J].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200606
6.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六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实践策略
以教学策略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从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入手,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并根据分析作文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的科学合理的激发兴趣的策略过程、方法引导的教学设计策略、能力训练的教学设计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设计策略教学策略。
一、解读与分析
1.现状解读
自从新人教版的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生作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师是初中作文新课标的重大引领者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实践者。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的适应程度和精细化,提高初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了。中国众多教师中,一些具备适应改革的能力,还有一些缺乏将新课标落实到实处的决心和心思。经过诸多实质性的调查,初中生作文教学新课标,新课标中注重理论比较多,在实践方面落实性比较差,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更关注的是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创造性、新颖力,但是这些为实践方面比较难以落实。
2.方法举措
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中,如何将新落实到实处呢?可以编写配套的作文教学指导书,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指导书下给学生进行讲解,但是学生对其领悟并不多,甚至存在与老师脱节的现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可以通过较为实际和生动丰富的教学模式,将中文作文教学新课标落实到实处。比如可以制定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正是学生启蒙到提高的阶段,能否使作文有跨越的提高,在初中阶段是非常关键的。
二、新课标的困境与突破重围
1.艰难困境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如何选题,如何审题比较看重,大体都是段落的模式,老师会读很多范文,学生会把这些曾经优秀的作文框架牢牢的刻在脑海里,很多学生会被这种教学模式所禁锢。在这些新课标实施后,虽然题材范围扩大,但是对题目的解读仍然设定很窄的框架,学生如果发挥想象力稍微离题就会被扣上跑题的帽子。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取得考试的高分,按照老师讲的那种模式去写作文,导致初中生的想象力被禁锢,优秀的文笔难以得到发挥。很多初中生的写作风格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样,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只要按照老师课堂讲的作文模式,平时看到的优秀作文就是最好的,扼杀了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文章和人才。
2.慢慢突破重围
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在不断的摸索和修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中作文新课标中提到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将老师从一个长期的主导性的地位上拉下来,学生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将学生从无内容可写到内容丰富的转变,作文中要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切不可千篇一律。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作文写作心得上的交流互动,给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米”。
3.突破重围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要在中學的写作课堂上中真正做到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就必须要将学生的真实想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着手点,这样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中学作文课堂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的真实思想出发,才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否则,非但写作课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针对性,更有甚者,还会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心理,更别提提高上课的实效性。中学作文课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还要求老师可以与同学们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走进其心理世界,从学生实际中获得新的教学内容。
三、新课标为初中作文教学结出硕果累累
1.成立名著读书小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有米,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在新课标的实践中,成立读书小组,对读过的优秀的文章进行交流,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比老师在讲台上灌输写作素材高效的多。然而通过对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进行解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技巧,还能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初中还是一个写作能力成长的阶段,很多文章不可能像作家一样一气呵成。当写出一篇文章时,会有这样那样的漏洞。但是通常文章都是老师帮忙进行修改,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推敲琢磨发现自己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新课标的实施,使学生加强了独立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能够在不断摸索中进步。
四、结语
作为更高学段的课程标准,自然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育结合点。根据不同学生类型,将新课标引领到一个人性化的标准中来,实现教学特色的质的飞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给当代初中生一个自由充满想象力的写作世界,为以后高中或者大学的人生道路上,在写作方面稳扎稳打,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时金芳.作文教学问题归因探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4).
[2]张兰竹. 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及培养[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3]谢活.作文教学过于拔高目标要求,妨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1).
[4] 胡蓉. 让个性在作文中飞翔——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3).
7.新课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 篇七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教授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首先要符合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符合学生整体物理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在物理概念教学时,要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一样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谨就新课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前置概念的构建
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已有共识的同质性回答,更应重视异质性反馈,异质性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前概念。比如关于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有的学生认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到地球的,因为学生透过窗户、灰尘看到过直线的光,晚上看手电筒的光是直线传播的——这样的日常经验不仅体现在这一内容上,孩子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认识、看法,但是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比如这个孩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有些是不正确或是不清晰的,例如有的孩子就认为光是沿曲线传播的,转着圈的这串那转的,要不然就不会哪哪都有光。基于孩子的这样的认识,老师设计教学时就可以直切主题,公布孩子的各种观点,引起孩子之间相互质疑,让他们争论,真正产生想探究这个问题的迫切愿望。而老师对孩子的想法通过前测已基本了解,在引导孩子设计实验方法时,孩子会基于自己的认识,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方法,如有的孩子需要一些尘土,扬起来之后,用手电筒的光射过去,看看光线的传播途径,于是老师提供烟雾箱,建议孩子用烟雾代替尘土---孩子通过探究,会使先前不正确、不清晰的概念变得清晰、正确。长此以往,孩子在遇到问题以后就会质疑自己的原认识,形成主动探究的科学意识。再如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那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在这里把文章做够了,一方面可以在学生初入门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进行联想:物与物在本质上区别还有没有别的方面属性?为以后比热等概念的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一个规律即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逐步使学生在前置概念构建时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概念
新课标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应用,科学探究既是内容又是学习方法,概念教学中通过对前置概念的质疑,提出问题。结合实际形成猜想,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课程标准中表述“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比比皆是。内能概念的教学,《标准》是这样表述的:了解内能的概念--属于“了解”水平,要求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来定义内能。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是能量 一种重要形式,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概念教学对科学探究的要求,还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机械效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理解机械效率必须先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概念嵌套,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对于较抽象类的概念更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层层剥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解决方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比较动滑轮提升重物的不同组合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功出发研究机械的性能。通过对物理情境和实验的探讨,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通过对数据分析、比较,得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各组装置的机械效率。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机械效率的意义,为下一课时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问题打好基础,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机械效率。
物理教学中老师觉得抽象概念难讲,学生觉得抽象概念难学,像这样的抽象概念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联系实际的例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建立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一定更加便于学生接受。
概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磨擦起电这一课,当教师手托一块事先使之带电的泡沫塑料块走进课堂,将它放在一个同学头上磨擦后吸引该同学头发,一定可以很快地吸引住学生,促使他继续了解磨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坐在稍后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讲究示教板的大型化,鲜明化,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用一开头就抄黑板写定义的方法,是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不能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并加以联结概括,深入不下去。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加以引导。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沸腾概念的学习为例,对于水烧开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注意冒气泡这一现象,而忽略了其变化,这样不利于形成完整的沸腾、汽化的概念。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水开的全过程:加热前有无气泡?加热过程中,气泡的部位如何?气泡怎么变化?剧烈程度如何?温度是否继续上升等,从而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上正确的轨道。此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表现在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在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能根据紧急刹车等现象列举出某一具体物体在某一状态下具有惯性的实例,这时教师就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由此进一步得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结论。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通过错误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映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实质。⑶把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对比教学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名称相似,如向下的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做功与功率等等对这些概念加以归纳,指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8.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八
摘要: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英语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对当前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现状分析,提出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调整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课程标准 书面表达 写作技巧 教学策略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英语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广大英语教师应该转变书面表达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策略,以适应当前的教学新要求。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探究<<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作文教学。
一、书面表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写作能力却不容乐观。学生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习惯用汉语的思维造句;(2)人称和时态混乱;(3)句与句的衔接不畅;(4)单词拼写错误;(5)内容贫乏,言之无物
这样的书面表达根本与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总体目标不符合。因此,强化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不少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会感到无从下笔,缺少信心。另外,学生没有掌握好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也是一个因素。因为英语写作涉及各种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和运用、句型、时态、句子与段落间的连接与承启、语篇的连贯等,量多而面广。而且学生也忽视对习作的修改,并且不重视教师的批改,没有主动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2.教师方面
由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缓慢或不明显,教师往往感到失望,在教授学生写作时信心不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三的教学任务,甚至几乎将初
一、初二年级的写作教学省略了,常常是一笔带过,布置学生回家写的作文也只是写而不批或者只是给一个抽象的分数而不指出具体的问题。正是一些教师错误的教学思路导致学生错失了英语语言思维形成的“黄金期”。
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些教师把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人为地割裂开来,从而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用英语写作的热情。因而,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整体偏低就不难理解了。
三、新课标下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究和策略
针对当前英语写作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教学。(一)注重整体教学,夯实语言基础, 充分挖掘教材,模仿所学句型。
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人为的把听,说,读,写分开,而要以读带动说,以说带动听, 听,说,读的能力提升了,写作的能力自然也会提高。写作能力的提高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词汇贫乏,句子结构都不懂的学生是难以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初中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中心话题和中心语法目标,每个单元中又分成三个子话题和更细的语法目标.教师应根据初中各个单元各个话题的教学目标细化内容,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也要指导学生模仿并掌握每个话题的表达方式.模仿每个话题的常用句型,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策略。
写作能力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相关。所以课堂上做听说训练时, 就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听、说和读的过程中接触的句子都可以让学生模仿后用到习作中.朱熹说: “模拟者, 古人用功之法也。”对于初学者, 模仿能让写作变得容易而且错误也能降到最低, 学生对写 2 作就不会无从下笔, 愁眉苦脸了。模仿既包括模仿句子,也包括模仿文章开头,结尾的方式,模仿某个话题的表达方式。
例如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3 Section D中有这样一句话:
As a matter of fact ,it’s a wonderful place to live.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模仿;(仿写1)As a matter of fact ,it’s a beautiful place to travel.(用于写风景名胜)(仿写2)As a matter of fact ,it’s a relaxing place to have a rest.(用于写公园,小区)(仿写3)As a matter of fact ,it’s a good way to study English.(用于写学习方法)另外,Unit 1 Topic3 涉及到的话题是谈论社会服务问题,涉及的语法教学任务是现在完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Section D 1a中短文的选材思路和开头与结尾的模式去写有关社会问题的作文,并且要运用现在完成的句子。
当学生的写作技能熟练后,就可以让他们在模仿中创新,此时,提升写作能力就不是遥不可及的事了。
(二)充分利用课堂,当堂训练
教师不应该吝啬当堂训练写作的时间。当堂训练写作既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有系统有重点地教授学生写作的方法。当堂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先讨论,整理,组织成文字然后集体修改。
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来表达思想的能力。既含有语言训练, 又有思维训练。对主题的讨论用于写作之前的口头表达即口头作文, 而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在写作中讨论,能使学生懂得该写什么, 怎么写。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集思广益, 互相借鉴, 综合集体的智慧, 降低写作的难度, 学生就不觉得无话可说, 无字可写了。讨论过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句子接龙来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学会了修改错句。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巡视, 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 并提醒他们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学生写完后, 可以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作文, 师生共同修改, 然后作为范文其他同学回家重新写, 第二天上交。(三)加强英语写作技巧的指导
古人说得好: “授人以鱼, 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斯是一世之用”。在教学中, 除了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基本功外, 还应该给予写作技巧的指导。要在短时间内写出好的文章,离不开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语篇布局、句式变换、前后衔接等。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开门见山
国有其君, 家有其主, 文章也要有其主, 否则会造成群龙无首之感。有的学生通篇堆积陈词滥句, 把读者置身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每篇文章要有一个主题, 并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点题,并且文章的结构多以总-分-总的形式出现。这里我归纳了一些开头,结尾常用的词语: 开头常用词语:
as far as we know 据我们所知 as everybody knows 众所周知 at present 目前 first of all 首先 To tell the truth 老实说 结尾常用词语: after all 毕竟 at last 最后 in a word 总而言之 finally 最后
we hope that··· 我们希望 In short 简言之 clearly 显然 2、重视短语的使用
普通的叙述文或短文,应该选择简洁、朴实、准确的大众化词语,避免使用矫饰、复杂、故弄玄虚的词,并尽可能挑选积极的动词。这样会给评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例如:能写出树的具体名称an apple tree, 就不要使用tree ;能说清具体数字时,就不要使用some ;知道是某种专门的活动,就不要使用do去描述,词意越具体,越能给读者鲜 4 明的印象。3、句式要多样性
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单位, 也是影响文章好坏的关键。初三学生的英语作文中, 容易出现句子单调, 反复的毛病。因此让句式多样化, 对增强表达效果大有裨益。如: 变换句子的开头; 变换句子的长度; 变换句型和句子种类等。这样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
例如可以将下列A句变换成多样化的句式:(1)A Jack came home at 7am yesterday.Jack didn’t come home until 7am yesterday.(2)A We are good friends.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We are good friends and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As we are good friends ,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4、注意句子的街接
<<新课标>>明确指出书面表达应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一篇文章要语意连贯、符合逻辑, 离不开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信息点是珠子,承接词是线,用线把珠子串连起来就是一条熠熠生辉、优雅华贵的项链。单独看某一方就成为一条破绳子,一堆烂珠子。一篇衔接自然的好文章会令人难忘, 耳目一新。因此, 在平时的授课中, 尤其是分析文章时, 教师应该注意归纳, 总结连词的用法, 并把他们加以比较。
初中阶段主要并常见的连词有
补充说明 for example, besides,What’s worse!What’s more!Worst of all.转折 however, yet, but 原因 thanks to, because of 结果 as a result of , so,so···that 文章中加人恰当的连接词, 就会使之更流畅, 衔接更自然,更具条理性。如何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填写连词的训练。
例如: Join the sentences with or, and, but or while Nodding the head means agreement Shaking the head means disagreement.----Nodding the head means agreement(while)shaking the head means disagreement.5 经常做此类练习, 学生对连词的应用就得心应手了。(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 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良好的写作习惯对英语写作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1、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新课标>>对书面表达的能力要求包括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然而许多学生完成作文之后,就以为大功告成, 扔在一边, 不予理会。针对这种情况, 我会在次日上交的作文中选出
一、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呈现在黑板或视屏上, 让学生一起修改。修改顺序按照: 人称、时态单词拼写和句与句的衔接分成几轮进行,每一轮侧重一个点。在写作的起始阶段, 我经常面改面批, 指导他们如何修改文章, 从而让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起初, 学生们一般觉得无话可说, 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写周记, 并且提供一些材料, 帮助简单快速地成文。这样训练的时间长了, 学生慢慢就有了写作兴趣, 然后再让他们写日记就容易多了。
英语写作是一个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一促而就, 它需要长期复杂的训练。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始终把写作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写作技巧上适时指导, 并引导学生养成用英语写作的好习惯。
(五)创新作文评价和批改方式
教师对学生写作练习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都愿意让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给予指点、给予肯定。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鼓励以激励学生下一次更加认真地完成任务,最终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1.集中修改--可以将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起来,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和学生共同修改;
2.同伴批改--学生相互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同伴反馈中,学生一方面通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也通过评判他人作文和研读他人评语使自己受益,取得进步。如果有的学生无法纠正错误,就 6 直接指出错误的表达并给出正确的句式。另外,也可以仅仅标出错误的地方或用连线的方式,来提醒学生自己修改,还可以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句子在讲评时宣读,或者制作成PPT呈现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欣赏、借鉴。这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兴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研究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葛传. 《英语写作》[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杨谢友. 《依托课文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0): 33 - 37.
9.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九
关键词:新课标;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分类号】G623.75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1、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在高中教学中,美术教育要与社会与时代与周围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思考艺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科学性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发展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美育情趣,使艺术教育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拓展开来。
2、通过基础教学发现兴趣,通过专修课教学培养特长,以课外活动辅导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不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美术欣赏课可用于课堂教学,利用讲座、录像观摩或通过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参观学习的形式,也可以利用教师工作室制组织学生学习,并作为高中学生的选修课计入课时量,课程的开设则可以在多方面弥补现有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一些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因特网访问,是美术教育与人文学科与时代内容相融合。
二、实施目标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是有定味的艺术性形式存在,而非既美的存在,美术高中特长班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按如此教学计划进行:
(1)如何认识或看待美术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而且包含更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得美术教育所具有的认识技能、情感创造等价值系统得以回复。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学生群体的现实水平及个体差异性,进行意向选修,分类编班,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潜能倾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能接受、教师所期待的目标。
(2)以帮助学生如何试图用美术表达自己的理解、希望和梦想为原则而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化表达过程中,对美术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艺术感觉的陶冶。
A观察感觉能力:学生之间对一具体对象或事例进项表述,欣赏优秀作品是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老师的感觉强加给学生。
B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虚实、色彩等规律性和逻辑性进行理解分析。
C理性表达能力;在对事物客观表象的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参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表达。
(3)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的情景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以摸清学生的美术表现水平。
(4)通过研究型学习教学,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探究环境,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才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及终身发展的需要。
10.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 篇十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黄剑锋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大亮点,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概念。那么在初中化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呢?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根本教育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它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教学中所注重的“双基”并不等于科学素养,这只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维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包括基本科学术语,如元素、化合物、PH等,否则就无法阅读和理解新闻媒体的科学报道,也无法参加有关科技决策的讨论;
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才能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3、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等。
二、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本位”,树立学科兼容观的理念
自然界是一体的、开放的、交错的、兼容的大系统,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而划分的学科并不能割裂事物间固有的相互联系与交叉。但传统的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他们后续教育和能力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学科本位主义思想,打破学科自身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局限,树立学科兼容观。一是要加强学科知识的交叉意识,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化学,以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二是重视学科间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把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方法移植或嫁接到学习化学中来。三是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即要是“专才”,又需是“通才”,在融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知晓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能力打破学科教学封闭的旧局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教育新局面、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新课标理念。
三、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慢: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其次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基本教学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采取分层指导、分类要求的方法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相应的参与、发展和成功。这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分档次,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所有的学生都江堰市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
四、在教学中结论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
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同时更要使学生“知所以然”,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始点,学生获取知识则是终点,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结果不可避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新课标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意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2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奠定基础;二是要选择典型实例进行剖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化学概念和规律同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以便于抽象、概括和归纳,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体现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四是及时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科学探究并重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正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而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因为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仅靠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就是其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更新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引进课堂,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以及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二是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其探究意识。三是把课题探究的评价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上,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获得探究的经验与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六、在教学中善于赏识激励,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进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 3 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究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但并不是意味着排斥、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学生如果只有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后,怎能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只是一种常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究,努力实践,发现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新模式,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附:作者简介:黄剑锋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1990年任初中化学教学至今
手机:***
韦老师: 你好!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11-28
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模板01-22
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06-23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09-17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12-06
初中美术老师教学反思12-23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随笔01-11
初中美术教学组计划10-08
初中美术学科教学计划11-01
初中美术教师个人教学反思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