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共9篇)(共9篇)
1.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一
王晓丽,女,汉族,中国共产党,现担任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2003年9月留校工作至今,毕业留校后一直在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关岗位上工作。她以身作责,细心守护所带班级的学生,刻苦钻研,全心研究学生工作新思路,用自己的青春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辅导员对学生工作默默坚守和孜孜不倦追求的故事。尤其是2014年调入文学院以来,连续五年担任毕业班的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书院管理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曾荣获“优秀辅导员”、“优秀正蒙导师”等荣誉称号。
王晓丽老师始终认为“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7年的就业干事和辅导员生涯中,她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态度,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看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所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认真做好统筹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创新创业及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班会,为同学们提供及时的就业政策和信息。如对新闻、网新专业学生进行考研、公务员报考动员、鼓励同学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
王晓丽老师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当成了她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学校组织讲座、政策宣传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创业意识教育,每学期邀请往届创业的校友回校与同学们畅谈创业心得,今年她所带班中创业人数位居全院前列,共7人创业成功。王晓丽老师现在所在人文艺术学院学生专业性强,个性突出,工作责任和压力大。为此,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变化。一方面,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就业动态,并通过学生科、就业办以及新职业网及时将就业信息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她还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接轨。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并利用自己及周围的人脉资源广泛联系校内外勤工俭学岗位,为所带学生和毕业生提供了有效的锻炼机会和就业机会。
2.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职业是一个人体现自身价值的归属之处, 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都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发明工作,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 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是其乐无穷的。”所以, 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即进行“职业指导”, 不仅直接地有助于高中生填报大学的专业志愿, 而且从更长远来看, 当把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特定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时, 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积极的职业态度, 实现他们的人生幸福。
1. 高考不仅是升学, 更是职业生涯的开始
传统意义上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起点, 其实不然, 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 其“起源”就是他们在高中临高考时所填报的专业志愿。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多元的选择, 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说越早越好。这里介绍一个跟踪研究成果, 美国的几位心理工作者到哈佛大学的MBA毕业班做调查, 他们问这些学生:“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进入职场, 那么, 你们会根据什么来选择你的工作呢?”结果, 有七成的人回答说, 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来选择职业;另外有三成的人说,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五年后, 这几位心理工作者再进行追踪, 发现其中最为成功的、最出色的人都是那些当初说要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工作的人。这说明什么呢?这表示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上, 兴趣与所学的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 那么个体就越容易成功, 幸福感也越强。
中学生已经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但是, 目前高中生却较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的时候 (比如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 出现误区。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高校的名气、专业的热门程度, 以及毕业后求职是否顺畅, 以为这样便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殊不知, 如果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个性特点, 盲目地追求名牌高校和热门专业, 后果可能是南辕北辙。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务处在每年新生入学不久, 都会接待不少提出转专业的新生, 尽管近年来有些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转专业或第二学历的机会, 但数量有限、机会不易得到。更重要的是, 从学生角度来看, 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四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会埋没自身在所擅长专业上的潜在才华;有的即使转专业成功了, 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
2. 规划人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这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 而是我的事
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 而是自己的事;未来不能靠别人安排, 而是要自己走出来!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柏 (Donald E.Super) 认为, 一个人整个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五个阶段: (1) 成长阶段 (0~14岁) :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 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 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2) 探索阶段 (14~25岁) :这属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 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3) 建立阶段 (25~44岁) :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 并在31至40岁, 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该职位并固定下来。 (4) 维持阶段 (45~65岁) :个体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 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退休阶段, 发展新的角色, 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 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 对自我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 力求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特质匹配起来。高中生在各方面进行探路, 尝试着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 产生独立自主的需求。班主任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 增强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 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 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班主任如何进行职业指导
1908年,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 将其界定为:帮助求职的个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 实现人职匹配的实践活动。高中阶段正是奠定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期, 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 职业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并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 初步确立自身的职业偏好或倾向。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择己所爱、择己所能和择世所需。
1. 择己所爱 (想干什么)
从事一项自己感兴趣和觉得有价值的工作, 本身就能给人满足感, 职业生涯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职业或者专业的选择, 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就是主体自身的偏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 人们都会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去追求, 高中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也是如此。所以,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考虑这些问题:我想从事什么职业?哪些职业是我喜欢的?从事哪些职业我会非常开心?这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己在职业方面的所爱, 即兴趣。
2. 择己所能 (能干什么)
如果“择己所爱”是充满情感地畅想的话, 那么“择己所能”就要靠理性来把握了。仅凭兴趣选择工作是不全面的, 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 即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每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既尊重自己的喜好, 又能实事求是地做出恰当的选择。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喜欢做教师, 有人喜欢做建筑师?为什么有人擅长具体的操作工作, 为什么有人擅长领导工作?为什么有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有人则慢条斯理?为什么有的人关注内心, 而有的人擅于察言观色?这就涉及到需要、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智力、情绪和意志等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就是一个成熟的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3. 择世所需 (让干什么)
在对自己“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后, 还要兼顾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 也就是了解社会“允许”我干什么, “能让”我干什么, 这也是职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未来几年社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也会随之变化, 虽然我们无法预言未来的职业市场, 但在此时要形成一种观念, 即作为一个准职业人, 要随时关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 不怕变化, 关注市场, 审时度势, 灵活应对。
三、创造机会, 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引起学生对职业的兴趣, 增进对职业的了解, 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 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了解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联系, 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班主任经常开展校外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进入职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这类体验活动能使高中生不仅对职场有了些感性的认识, 而且可以对职业心理特质的自我评估进行验证。例如, 有的同学一直以为自己的职业兴趣在于与人打交道, 在职业体验活动会发现自己除了这方面的专长外, 还有其他平时未发现的能力。因此, 让高中生有一些职业体验是帮助他们探索职业自我最直接的方法。更为实用的是, 可以帮助高中生选择大学的专业志愿。因为在大学里所选择的专业是与职业直接关联的。
在学生走出校园去实践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挫折, 不谙世事的学生会因为失败、挫折降低积极性, 产生不良情绪。班主任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 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 提高心理承受力, 树立自信心;还要具体分析挫败的原因, 找出问题,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带来的丰富感受。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职业生活, 在体验中品味生活, 在体验中收获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3.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三
[关键词]初一新生 学校适应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97
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大多数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因为进入初中后,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任课教师换了,熟悉的班集体已经不存在了,朝夕相处的同学分散了,再加上小学生的依赖性太强。据了解,大多数小学生在家依靠父母,在校依靠教师来安排他们的生活,当然这也是由他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重了,教材教法变了,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调整就会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如何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
一、了解学生的性格,有针对地进行帮助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要做的第一项工作,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要尽快地了解他们,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引导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做到尽快了解学生呢?可以先从档案材料入手,班主任接班以后要一个个仔细地阅读学生的档案,这样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进行课内外观察,课堂上要观察他们的注意力情况、思维能力等,课外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再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学生谈话,和科任教师座谈,这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就能有所了解。比如有的学生勤奋好学,有上进心;有的学生天生爱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懒惰,不认真完成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就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要把精力多用在缺点较多的学生身上,可以直接和他们谈话、谈理想、谈信念、讲道理,也可以让学生帮助学生,同龄人在一起无话不谈,让他们互相看到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当然,只要班主任认真地策划,在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他们会有很大的变化。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新生到校后,班主任要像长辈一样处处去关心他们,要像朋友一样主动去亲近他们。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可以安排一节课讲校史,带他们参观整个学校,介绍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食堂等,因为他们要在这里生活,就要熟悉学校的各个角落。环境的熟悉给新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们就会有充沛的精力参与学习和活动。帮助他们熟悉了新环境,还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要做到这点班主任就要付出很多很多,早晨要提前到校迎接学生,一句“早晨好”会像一股甘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课间,要来到他们中间参加活动,和他们聊天,一句简单的玩笑、一句幽默的话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放学了和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如“生活园地”应设计哪些内容,教室两边的墙壁张贴谁的格言,听听他们的建议和他们多谈一些班级的事情。
和学生一起劳动,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他们会感到新班主任可亲可敬,同时也感到班级的温暖。教师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新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感到愉快。愉快有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使他们以更放松的心态接受教育,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
三、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学生
初一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他们年龄小不会对主客观条件做出科学的分析,面对新的环境会遇到许多困难,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还需要家长的帮助。新接班以后班主任要及时地进行家访,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同时也要向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以及生活。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多给家长谈一谈,让家长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家长协商共同帮助学生。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我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好好学习,好好表现,努力做一个好学生,原来缺点较多的学生也会想到从今以后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时机,一方面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另一方面同家长多交流,家访、电话、联系卡都是交流的好方法,把学生的可爱之处、身上的闪光点介绍给家长。家长听到教师对孩子的评价,看到孩子的进步,也会主动经常和学校联系,把孩子的思想、行为及时地反映给教师,双方再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在新的环境里即使有点小小的困难,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初一新生也很快就能克服,顺利过渡到中学生活中来。
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来是新接班教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这项工作完成得好,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班集体都有好处。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环境,精力就能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思想也会很快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4.帮助老人事迹 篇四
他在爱心志愿者经历过程中总结出关爱孤寡老人的“土办法”:一是平时多关心;二是生病多关照。
初春的早晨,春雨历历。他在那天去学校的路上,发现村里五保户谷守莲老婆婆跌倒在路旁水沟里。背老人回家时,看到重病缠身的谷婆婆竟长期用木桶在屋檐下接雨水饮用,此情此景,他心如刀绞,眼睛湿润了,老婆婆与自己母亲年龄相仿呀。从此,他包下了温婆婆家挑水、劈柴、送菜这些体力活。从谷婆婆想到村里的其他老人,于是,他接连几个星期天,走村串户上门,把情况写在本子上,记在心窝里,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这些孤寡老人有“孝顺儿子”。
当时村里急需要照顾的老人有3人,柴米油盐、帮耕帮种,常常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想,我们平时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何不带着学生们一起做?这年3月5日,他组织的学雷锋小组成立了,从此他带领学雷锋小组的同学们,为孤寡老人挑水、砍柴、洗衣、浇菜,每年的春节前夕,他组织学雷锋慰问团挨家挨户给军烈属老人送年货贴年画……
学雷锋小组成员,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深有感触:“赵老师组织我们学雷锋做好事,看起来事小,但让我们从小就懂得怎么样做人,做怎么样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饱含着他太多的心血和无限的追求。
5.帮助困难儿童十佳好妈妈先进事迹 篇五
省心的优越家庭环境,在省、市妇联的帮助下,办起了黑龙江省第一家私办慈善事业------阳光慈托站。**同志经常说:“只有那些不仅为了自己的幸福,也能为他人的幸福而出力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生活起来才有意义”。为了孩子,要走去开阔视野搞教育
**常说:“教育孩子是基础,引导孩子是核心,我要与单亲特困儿童同生存、共生活,坚信只要和单亲特困儿童一同生活,没有得不到慈祥的母爱”。
**为了孩子,就像自已的亲生儿女一样,经常走出去,让孩子开阔视野,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孩子茁壮成长,从小懂得中国革命来之不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养成高尚风格,树立甘愿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关爱孩子,教育孩子,培育孩子,立志成才入手,共搞了五种教育活动:一是发扬大庆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003年“六一”期间在华润酒精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孩子们到大庆铁人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馆参观学习,又到**儿童公园游玩,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们要向革命烈士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国;二是热爱祖国,学习革命英雄精神,引导孩子从小热爱祖国,学习英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在2003年9月14日这一天,她带领孩子们乘车到15公里以外的##镇万有村参观,由抗联烈士家属耿殿军女儿张桂芝自费办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从此,孩子们知道了祖国大好河山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进而有力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激情。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在2003年“十一”期间,**租一台中巴车,把孩子们带到北京,对孩子们进行“爱祖国、登长城、北京行“教育活动。使20名特困儿童受到了深刻的爱祖国主义教育,孩子们说“在天安门升国旗和在学校里升一点都不一样,我们觉得在天安门看升国旗特别庄重,心里特别骄傲,长城可真雄伟,比课本上的还长,20名特困儿童深感正常家庭的孩子都没有机会来到北京,我们却已经亲身体验过了,祖国北京真壮观雄伟。“这次北京之行除了看升国旗,参观毛泽东纪念堂,游览长城、故宫,观看北京夜景。使20名特困儿童感受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净化了心灵,决心长大为祖国奉献一切力量;三是发扬尊老爱幼精神,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高尚品德风格,在2003年十月十五日,**组织20名特困孩子到##市海城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洗衣服、搞卫生,并送去生活用品和换季衣服,从此,使孩子们养成了尊老爱幼的习惯,知道了如何去度过人生,决心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四是发扬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精神,引导孩子热爱生活、钻研科学技术。在2003年“十一”期间组织20名特困儿童参观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同清华大学的学生座谈、交流思想,通过同大学生座谈和交流,20名特困儿童个个摩拳擦掌,在心里暗暗使劲,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考上清华大学,来到北京读书,为发展科学技术奉献力量,2005年高考中有2名考入大学,有3名考入高中,有1名考入中专;五是热爱劳动,努力敬业,引导孩子从小提高独立自强能力。在假期完成作业之后经常组织孩子到农村田间地头劳动,还经常让孩子洗衣、洗脚、刷碗、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活。
在2004年**还将组织孩子们**市雷锋小学进行参观,到雷锋纪念馆进行学习,接受雷锋精神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把爱奉献给社会上更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通过反复教育孩子,使孩子们明确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005年“五一”期间,**带领20名特困儿童去抚顺雷锋团参观学习,让孩子们真正体会雷锋精神,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新时期的活雷锋。还带领他们去千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们爱国热情。为了孩子,要无私奉献亲情和母爱
**的善举得到了市妇联的大力支持,在省、市妇联的帮助和协调下,市妇联领导同**走访了十几所学校和一些乡镇及部分村屯的单亲特困家庭,**认为,母爱在这里不断的升华,就必须下大力气付出一切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她扔下解自已的事业,安排两名下岗职工经营兽药站,她回家当上了真正的代理妈妈。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给孩子们做早餐,为了营养搭配得当,她买了几本青年少年营养就餐指南,换样为孩子们做好吃的。每到周末,她都要给孩子们包上一顿纯肉馅饺子,每包一次饺子,从和面、擀皮、调馅再到包完饺子,没有一整天的工夫是下不来的。初冬的一天,平时爱起早的小晶迟迟没
有起床,**走到床前摸她的额头,发现小晶发烧了。服过药后,小晶还是没有退烧,**就用酒一点点为她搓身,又背着小晶到医院打点滴,这才安心,小健烧了天,吃饭没有胃口,她做了几样小菜,一口一口地给小晶喂下去,看着小晶潮湿的双眼,**有些不知所措,她问小晶:“是不是想家了,要是想妈妈和姥姥,我现在就送你回去看她们?”小晶一下子抱住她哭着说
:“这就是我家,您就是我妈!孩子的一声“妈”叫的好泪水满眶,也加重了她肩上的责任。幼苗只有享受雨露和阳光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拥有母爱才能拥有快乐和健康,她把自己的爱都给了这些孩子,现在她成了孩子们的主心骨,孩子们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她这个代理妈妈,一件件小事,一份份真情,邻居们看见后说:“丽娟和这些孩子真是亲如一家啊”!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20个孩子不但长胖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她和丈夫商量,租下750平方米的楼房,作为阳光慈托站新址,又添置新的学习桌椅,设置了食堂、寝室、卫生间、学习室、活动室、电脑房、这一切对孩子来说,如同上了天堂。20名特困儿童入站后,她们分别为孩子们做了两套应季统一服装,8岁的小月月爱唱爱跳,我就把她送到市妇联少儿活动中心学习舞蹈,培养她的特长。
11岁的娄亚萍家住昌五镇,从小父母离异,与身患重病的父亲相依为命。**听说后把她接到了“阳光慈托站”。刚开始时孩子想家,经常自己躲在一边哭。**就想方设法让她高兴,给她讲进城里的故事,并问她看没看过火车?孩子说:“没有”。有一天娄亚萍放学后,**说:“走,今天老师带你看火车”。她带着小亚萍来到了车站的天桥上,望着南北来往的火车,小亚萍显现得异常的兴奋。直到孩子看上去累了,**才把她领回来。回来后小亚萍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我是一名单亲的孩子,自从父母离婚以后,我从来都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体会到母爱,我知道在别人心里,只有母爱是伟大的,而在我的心里,却不是这样的,我觉得,也许别人的母爱是伟大的,而我的母爱却是那样的残忍。人都渴望有一个家,我羡慕得不得了,几千个日夜我都不知道哭过多少次了,老天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呢?每当我回忆起往事,我就泪流满面。记得妈妈和爸爸没有离婚的时候,妈妈常常因为做饭和爸爸吵架。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家就在姜妈妈这,是姜妈妈给了我那真诚,那份深厚的母爱。一首歌词这样写着:“少了妈妈只有半个家,少了爸爸我好害怕,有了妈妈和爸爸才有幸福的家……到目前为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已经有20名单亲特困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不平常的经历,但他们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共同拥有一位可亲可敬慈祥的代理妈妈,一个充满着母爱与温暖的大家庭。实践告诉我们,使**感受到没有母爱就没有孩子的天真活泼,母爱是孩子心中的阳光,母爱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火焰,她要用母爱拥抱生活,怀抱孩子的真情,创造出一片自已的绿色欢乐天地。为了孩子,要严管严教自己的女儿
**为了20名特困孩子,她不但负责教育、管理20名孩子,还要严管严教自己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冬慧在农村教学,二女儿冬梅在高中读书。她首先要求自己的两个女儿必须做到“四少四多”。一是少花零钱,注意节省,多为单亲孩子购置学习用品,引导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二是下班后少休息,勤劳自奋,多为孩子辅导功课,注重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三是少穿贵重服装,朴素着装,多为孩子着想,安心生活学习;四是少关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多帮助单亲特困孩子健康成长。
如今,**每天的生活不停的忙碌而充实着,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不仅在不断的消耗着她仅有的积蓄,而且还在时时无情的耗费着她的体力和精力,然而她无怨无悔,她对别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不把金钱和物质享受看得太重,而因该做到我不是向社会索取什么,而是我为别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我不仅不后悔当初的抉择,更为我的付出和收获感到欣慰,这是因为我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普通的表白,这就是**,这就是阳光慈托站”20个孩子的妈妈“真情道白。**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在实践着自已当初的诺言:为了孩子,她说到也做到了当初对孩子们所说的:也许生养你的母爱我永远无法替代,但是除了这个,别的什么我都会给你。为了当好“代理妈妈”,为了将“代理妈妈”进行到底,她把孩子们的困难都默默的扛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为了这些孩子,她三年来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对一双儿女了少了关心,两个女儿倒是心疼她,反过来帮助她管理教育辅导孩子们。
6.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六
一、搞好班级建设,增强凝聚力,为学生打造发挥特长的舞台
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会给学生带来家的温暖。班主任要善于用集体荣誉感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团队精神培养中,一方面要注重班委会的建设,引导他们把品学优、能力强、善协调、有威信的学生选进班委会,使班委会真正成为全班的“主心骨”;另一方面要坚持正面引导,大力弘扬“爱集体、重团结、讲奉献”的思想和行为,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得教育。再者,要善于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开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搭建发挥特长、展现才华的舞台,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上进心。
二、让学生感受关爱和信任
学生只有高矮肥瘦之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同样一个学生,在充满温暖、平等信任的氛围中,或者在饱受冷落、呵斥指责的环境中,其对学习、生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以让人轻松愉悦,信心满怀,越学越有劲头;后者则会让人心情压抑,消极自卑,越学越没兴趣。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关键是要在心理上了解学生,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感情上亲近学生,在言行上信任学生。其实,学生打心里想得到老师的爱和信任。如果班主任能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热心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难,这样就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点,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差生,更需要多一分爱,多一分关心,多一分耐心。学生有缺点、错误时不要讽刺挖苦,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深入了解厌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
大多数厌学生的表现都是相似的,但原因各有不同。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细心些,尽量把工作做在前,早发现早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碰到过一个叫小琼的女生,刚上初中时她的成绩很好,在班内是前十几名,性格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热爱学习。但到了第二个学期,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精力不集中,常常发呆,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后来我多次找她谈心了解情况,原来她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她恨父母,恨这个家,甚至想离家出走。她家里刚添了个小弟弟,父亲忙于生意,母亲忙于照顾弟弟而无暇顾及她。在此之前,正值青春期的她独自享受着父母的爱,现在在她看来父母的爱被别人夺走了,自己受到了冷落,心里感到很不平衡,就跟家人赌气,有事不沟通,与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她想以放弃学习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打击父母。为了打开她的心结,我跟她讲了很多道理,让她知道弟弟的降临是一件喜事,要从心里喜欢、接受弟弟,这样拿自己的前途去跟父母赌气是非常不值得的,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我也及时跟她的父母沟通交流,希望父母平时抽一些时间来陪陪孩子。后来,经过我多次不厌其烦地给她做思想工作,她慢慢打开了这个心结,理解父母并重新找回原来的自己,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并在下半学期把成绩重新赶上来。
四、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家长的配合又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平时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工作也应该做到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既要发挥家访、校访直接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又要善于运用现代通讯传媒来沟通。而对于部分父母均长期在外打工的学生,必要时可以动员其父母有一个暂时在家附近边打些零工边照看孩子,让孩子健康地度过这关键的初中三年。因为这也是孩子心理的“断乳期”,父母的引导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有家长在身边照顾和监管,对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会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总之,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只要班主任能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用爱心、真心、智慧去感化、引导他们,我相信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可以消除的。也许,有些学生还会出现反复,也可能教师费了很多功夫之后,转化效果并不太明显,这时更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帮助他们,让他们主动积极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来,健康快乐地成长。
7.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七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生;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不但要思考如何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还要思考符合环境要求的德育教育实施方法。自新课标改革以来,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日常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是教师通过鼓励、唤醒、鼓舞的方法,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去成长。
1.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1.1德育教育缺乏实践
目前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来负责完成,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实际参与其中。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将德育教育当成了一般的学科知识。学生出现错误理解后,就不会完全按照班主任教育的做法去做,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情况导致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低下,德育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进而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真正效果。
1.2学校德育教育组织不够完善
学校德育教育组织不够完善是导致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制度,德育教育的全部过程都由班主任来负责完成,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较差。班主任通常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因此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1.3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渗透策略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数学校中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主要由班主任来负责教育,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效果,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通常会使用渗透的教育方法。由于目前渗透教育的方法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中尚不完善,容易导致德育教育中渗透的不明确、渗透项目狭窄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对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要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渗透策略首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渗透的策略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心灵中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心灵中,让学生自觉遵守德育教育的内容。例如,学校开家长会前,班主任收集平时热心帮助同学、主动参与打扫工作、经常献爱心的学生名单,然后在家长会中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通过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认识到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渗透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2.2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实施渗透策略,应该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只有抓住了学生真实的特点和素养,才能让渗透策略发挥应有的效果。例如,当班主任从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到某位学生在家中经常帮忙家务,尊重父母和长辈,班主任同样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该名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行为。当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受到其他学生一致好评时,班主任可以准备奖品发给学生,渗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学生进行表扬、奖励的方式,不但能促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2.3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自我约束中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自我约束中,能约束学生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接受教育后,能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而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例如,班主任通过轮流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当一天的班长,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中的德育工作,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对德育知识产生理解。所有学生轮流结束后,班主任让学生们互相进行投票,选出若干名表现最优秀的学生,获得班主任的奖品和表扬。学生在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中的德育工作时,不但对德育知识产生理解,还配让学生培养学生爱护集体、团结同学的良好德育品质。
3.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目前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尚不完善,因此还存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渗透策略不够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组织不够完善和德育教育缺乏实践等诸多问题。然而,德育教育具有提升学生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能对学生的综合品质进行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必须在学生的心灵上、实际生活中、自我约束上对学生实施全方面的德育渗透策略,充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召新,强典娟.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5:16+38
[2]杜振慧,黄爱英.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之方法[J].科学教育,2010.06:90-91
8.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学生分化 学困生 共同发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43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已经形成。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也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如先进的教学方式与落后的教学设备之间的矛盾,教学方法的改变与教师知识储备之间的矛盾等,再加上学生先天禀赋的不同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差异都会导致他们的分化。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培养,这对于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一、研究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包括:(1)智力因素,如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障碍,感知事物的能力比较弱,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发展比较迟缓;(2)非智力因素,如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自我控制等心理品质,学习不求上进,形成了懒散、敷衍的学习态度;(3)环境因素,留守儿童、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农村的落后现状、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家庭的缺陷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成绩不大理想,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研究,做好调查摸底、写好观察记录,特别是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二、因材施教,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成长
学困生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但也有长处,教师只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发现并利用学困生的长处,点燃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就能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战略目标。
(一)关爱学困生,用情感感化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信心的表现,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需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健康、乐观、舒畅、开阔情感能使学困生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困生的情感变化,激发学困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偏爱优秀学生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可是社会需要和职业责任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关爱所有学生,特别是需要投入精力和耐心去关爱学困生。通过爱心的投入、情感的感化,树立起可亲可近的形象,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注意运用激励性评价,树立学困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困生的成功心理,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理解学困生,用优点激励
在学困生身上,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他们表面上对优生表示瞧不起,可是他们的心灵深处对优生取得的成绩时常会产生羡慕之情;他们稍有进步,得到教师合情合理的表扬时,就会产生兴奋的心情,出现“我也会变好”的念头;在自卑之余,有时出现自己给自己寻找欢乐和开心的表现;在违反纪律后,往往担心受到教师指责、批评。这些现象说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我们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渴望平等和成功,这样的机会对他们很少,所以他们会倍加珍惜。这些要求上进的想法在学困生的脑海中,有时一闪而过,有时时隐时显,有时闪而不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捕捉这些“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合适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三)帮助学困生,用兴趣促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像优生那样浓厚,有些甚至是冷漠、恐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使其持久、稳定的发展,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激发和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深挖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介绍学科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充分发挥学科魅力,加大动手操作活动的容量,使学困生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欢乐,从而使他们欢欣鼓舞,产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依据学困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结构,量力而行,因材施教,还要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等教学艺术手段让学困生的思维紧紧地跟着教师的讲解,使他们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得知识,从而增强对本学科的兴趣。
(四)正视学困生,用分层巩固
学困生的发展经常会出现反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使转化工作得到巩固。教师可以针对学困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布置一些特殊的适合学困生特点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分层教学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机会,是一种缩小学生两极分化的理想途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能使学困生得到持之以恒的发展。
9.帮助留守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篇九
关键词:留守学生 自卑
一、自卑心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
自卑并非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内心当中,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这就决定了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存在自卑感。”成功人士善于让自己超越自卑,去获得优越感;而失败的人则越陷越深,逐步演化成各种心理疾病。
在现代中小学生中,自卑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自卑现象更加突出。据一项关于农村留守学生的调查显示:75.9%的留守学生认为自己不自信,无法独自担当大任;而在非留守学生中,这项的比例仅为21.7%。除此之外,留守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性格内向,存在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可见,帮助留守儿童消除自卑心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育案例
1.个案介绍
对象:刘洋(化名),女,11岁,本校六年级学生
基本情况:她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奶奶长期因病卧床,爷爷整天忙于农事,虽然对她疼爱有加,却因为生计而无暇顾及她的感受,导致她的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流,人缘极差,不少学生不喜欢跟她玩。因此,她产生了厌学情绪,上课不听讲,看课外书籍,甚至曾旷课半天,在学校外游荡,后来被班主任找回,并进行了劝说教育。在周记中,她多次表现对父母的失望。
2.分析和诊断
该生的自卑感很重,分别体现在她对家庭、人际关系的各种不满上,通过与其耐心沟通,笔者分析出以下原因:
(1)亲情缺失,造成性格缺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刘洋对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对周围的人不信任,存在戒备心理,容易歪曲他人的好意,抵触他人的主动亲近行为。若遇到别人的无理轻视与恶语相向,她甚至会做出攻击行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她受到同学的排斥,产生了厌学情绪。
(2)缺少父母照顾,不讲个人卫生
从外表上看,刘洋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但由于缺少父母照顾,而爷爷又整天忙于田间,加上老人守旧的思想,刘洋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同学的排斥更是让她自惭形秽。
(3)学习上缺乏辅导和监督
在成绩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上缺乏辅导和监督,虽然她渴望取得好成绩,但不得要领,成绩处在班级末尾。长此以往,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慢慢地自怨自艾,逐渐滋生出自卑心理。
3.辅导过程
第一步,与刘洋加强情感沟通。笔者倾听了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同时配合学校、班级等各项主题活动,帮助她排解心理困扰。这样,刘洋既学到了知识,又结交了新朋友,也在人际交往中吸取了别人的长处,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优点,从而逐步增强自信心。
第二步,训练刘洋的自理能力,改善她的个人卫生。从上述的分析得知,同学排斥刘洋,是因为她的个人卫生差,身体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而这又是因为刘洋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无暇顾及她的原因。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锻炼刘洋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步,帮助刘洋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她的自信心。在刘洋的自白中,笔者得知刘洋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她总觉得其他同学看不起她、嘲笑她。要想改变这种状态,首先要提高刘洋的学习成绩。笔者认为,一是教她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她自觉学习;二是在上课时,教师多向她提问,适当地予以表扬。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她找回自信。
4.辅导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刘洋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在课堂上,她的自卑感明显减轻,课堂上敢正视教师,主动回答问题;在课间,她能积极地和同学交流,做游戏。此外。她的各科成绩都有了起色,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里举行的各项活动比赛。更重要的是,她走出了父母不在身边的阴影,生活也能自理了。她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自卑心理,向自己的未来勇敢前行。
三、案例总结
“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缺少亲情的沟通和家庭的教育,相比常人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如果这种自卑心理没有得到及时、恰当地处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最终导致行为偏差,甚至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消除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留守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现状之外,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性能,共同努力,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璐,叶敬忠.“大发展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困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2]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
[4]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5]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孙晓军,周宗奎,汪颖,范翠英. 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2).
[7]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8]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9]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10]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8).
【班主任帮助学生的事迹】推荐阅读:
初中班主任的师德事迹报告11-25
市级优秀班主任先进的事迹材料06-10
班主任工作中的主要事迹01-16
班主任事迹简介12-26
班主任主要事迹材料06-17
班主任优秀事迹材料06-17
班主任工作事迹简介09-13
“优秀班主任”事迹材料11-13
高中优秀班主任事迹11-16
十佳班主任事迹材料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