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共13篇)(共13篇)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一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杨治均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二、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1-
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 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 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时要进行 “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初步探讨如下:
1.教学后记反思法
教师上了课之后,应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
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俗话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二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通过调查发现, 很多化学教师虽然认识到实现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性, 但在实验教学中, 依然用传统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实验教学中, 由教师个人演示的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80%。由于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改变, 很多学生缺少动手实验的机会, 也得不到探索发展的机会, 探究学习的兴趣受到了压制。即使学生参与了实验, 所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做实验, 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操作, 机械地记忆, 没有探索, 没有创新, 没有发现, 探究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展。
2.学生实验得不到教师的有效引导
学生渴望在实验的过程中, 拥有自我 发挥的空 间, 能够亲自参与设计, 亲历实验过程, 获得个体 体验。同时, 学生也希望在探究性实验的重难点处能够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但现在的情况是, 教师虽然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但对学生实验缺乏应有的引导, 有时甚至直接提供具体的实验结论。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很多实验课成了学生的放松课、自由活动课。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开展探究性教学,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虽然, 多数高中化学教师都学习了新课改中关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知识, 也观看了许多的课堂实录, 但在具体教学中, 还是很难有效地开展实验课的探究性教学。因此, 研究如何开展探究性 实验教学 的策略, 具有很强 的现实意义。
1.更新教学观念
要保证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有效运行, 保证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先进的思想, 才能保证高效的行 动。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作为化学教师, 在实验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 突出学生实验的主体性。教师要认识到, 化学实验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应该得到凸显。通过实验, 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相关的化 学知识, 把握物质 在实验中 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能够获得探究学习的快乐。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是实验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帮助, 促进学生学习知识, 同时获得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2.积极改革,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以演示实验 为主, 即使开展一些学生实验, 也因为教师的过多参与, 而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因此, 新课改下, 要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 教师就需要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 立足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性, 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具体而言,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就是教师 让位于学生,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获得发展。比如, 在实验探究性教学中, 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自主实验学习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教材内容, 自主开展相关的探究性实验活动。又如, 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实验, 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 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又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等等。只要教 师立足学生, 探究本体,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 就能找到适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性教学方法。
例如, 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时, 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内容, 利用器材合作开展实验, 活动内容如下:将一支小试管中红色的品红试液迅速倒入另一支带塞子的“空”试管 (里面收集有无色的SO2气体) , 然后振荡试管, 品红试液的红色迅速消失,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体验到实验的神奇。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实验的奇妙现象, 分析这种现象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化学知识。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内形成全面统一 的认识, 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分析其中的化学变化。最后, 组织学生, 根据所学酸碱知识, 进一步设置更多的验证酸碱变化的实验。通过奇妙的变化来增强实验的直观效果, 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其化学变化和性质。这时再适时地引发学生探究实验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化学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更有利于推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复习备考;策略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近几年来,教育学家也注意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之前教育中的欠缺,因此,通过新课改,提高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其具体表现在:高考化学试卷中化学实验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针对试卷题型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备考做出调整。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高考化学实验复习备考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新课程标准和化学考试说明对高中化学实验复习提出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新课标对高中的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教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具有自主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化学人才。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化学考试说明》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提高了高中生掌握化学实验能力的要求,高中生必须要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掌握化学实验信息搜集、鉴别和整理的能力,学会利用化学实验验证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且要掌握自主设计、操作、总结归纳化学实验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提高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素养。老师在制定化学实验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研读,精准把握,全面落实以上的理论依据。
二、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结构的分析和命题角度与特点
1.试题结构分析
首先,通过对新课改后化学考试试卷的分析,可以得出,试卷客观题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个实验题目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考核的,少数的实验题目中会出现一些化学基本知识,如: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点。其次,通过对命题形式分析,可以得出:实验题目不再只局限于课本,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思维,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并存,但是重点倾向于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最后,从考试内容来看,主要集中于双基知识的考查,试题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2.命题角度与特点
首先,考操作,考细节,考表述。其次,趋向于理论联系实际,现象和理论相互推断。最后,考查对实验全过程的描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3.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首先,考查学生对开放性实验的自主设计和改进能力。其次,对化学实验所要控制的条件以及控制的方法牢牢把握。再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处理的能力。最后,对实验操作的装置图和特殊仪器使用方法简图的绘画能力。
三、新课改下化学实验复习的几点建议及应对策略
1.加强双基复习,发散思维,提高应用技能
通过对学科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试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时候,要对化学实验的双基进行重点复习,提高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设备操作、调试、组装,生成物质研究、实验现象处理、数据计算等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牢固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2.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突出学科特色,进行知识迁移和方法创新
通过对试卷的研究发现,我们在高考化学试卷上,几乎是不会有出现原题的现象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经典案例进行反复的推敲,掌握其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其实验过程和方法,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安装步骤。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带领着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操作步骤能够牢牢把握住,并且思考为什么必须以这样的顺序进行实验,如果打乱顺序会有什么后果等。
(3)看看掌握经典案例的方程式和实验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其进行拓展和创新,做到遇到不同的题目,一眼就能看出其与哪个案例属于同类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方程式和计算方法。
(4)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同一实验器材的多种用法、出现实验结果的不同原因、同一实验的不同方法等的教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化学老师一定要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高中化学考试说明》的要求,在紧扣考纲、讲究策略、注重效率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复习备考提高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法和策略,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个阶段的复习,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
成绩。
参考文献:
4.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四
姓名齐夏萍
学科高中化学
单位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齐夏萍***
【摘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是新课改的样本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作为一线的青年教师,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在本文中,我从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四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认识,以及对几种常见教学反思的方法的体会。
【关键词】 教学反思;化学教学;观念;方法;过程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
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可以试做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后记反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
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交流后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典型案例的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乙醇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我一开始让学生做了“钠与水反应”实验,然后又做了“钠与乙醇反应”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总结乙醇结构中的羟基没有水中的活泼。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乙醇在铜催化下生成乙醛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了节约原料乙醇,我们仅利用铜丝和酒精灯,如何完成该实验?回想一下酒精灯火焰的结构分为那几部分?我们通常用哪部分加热?为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教学反思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5.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篇五
摘要
一个好的讲师需要好的课堂效率,课堂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一堂怎样的课会是有效的呢? 要使课堂有效,就必须上好课。为此,教师应明确好课的一些基本征,有意识地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切实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在“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
一、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
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很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被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所以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一堂好课源于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3、师生互动性不强。目前,师生互动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好的讲师,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吸引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笔者是这样导课的:木匠在木桩上钉钉子时,常往钉子上吐唾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用真实的生活素材举例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抓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时,我是开设了随堂实验,让学生自带一个橙子,来同桌配合组装成一原电池装置。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大被激发出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框架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效果。构筑高中教育优质工程备课要充分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
2、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起点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可让学生通过查 找资料、做家庭小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究有关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等内容,并设置以下探究问题 :①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②什么是酸雨? 酸雨可分为哪些类型? 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③酸雨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治?④ 收
集雨水并测定其P H,分析本地区酸雨的危害情况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要求写出探究报告)。仅二氧化硫的性质,就能设计出这么多探究的问题,可见,化学教材中适合探究教学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想到去发掘。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时间、方式不 同,往往能够达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只要一听到提问题就会各种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对应的学习效果就会直线下降。但提了很多有趣且激发学生考虑的问题就会增加学习兴趣。
“怎样提出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遵循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的原则。只要教师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的方法很多,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应。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首先演示“我家的番茄会唱歌”这样有趣的水果电池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用铜片、锌片、导线、西红柿 如此简单的装置竟然能发出电来,觉得深奥的理论离现实生活更近了,大大激发了弄清电池放电的化学原理的强烈欲望,听课效果格外的好。化学是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实验引入的同时,教师实际上是把自己对于科学课程的感情、思维方式、操作技能、认识态度等呈现给学生,这样做,能够潜移 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和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育。
再例如,在化2(必修)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时,原子弹的爆炸,节日美丽的火焰,缓慢锈蚀的青铜大钟,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塑料制
品的老化,煤炭和石油 的形成;工程师研究提高炼铁转化率的艰难历程,硫酸厂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有如此惊人的差别,感到太神奇了,同时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当然相当好。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现象 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永远充满着变数。无论教师课堂设计得如何完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会出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境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进行反思及再设计。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 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最佳的纠错手段。教学反思可优化教师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对于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能否得以实施和落实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又在于其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于能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关注学生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语言仍然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郵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应该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宝华中学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 新思考网
[2]王祖浩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6.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六
文/肖 丹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实施力度的增加,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制度。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领悟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创造环境,开发资源,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采用新课程教学方式,不仅为促进教学改革而努力,同时也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难度不断加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7.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七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 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忽视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 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目的单一, 方式呆板, 结论可以预知。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不了乐趣, 也发挥不了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新课改把发展学生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我们应该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探究式实验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 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因为实验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 学生无法判定结果怎样, 就会认真地研究, 仔细地操作、观察, 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另外, 实验总是会伴随着相关的现象, 而这些现象都是复杂多变的, 但是只有通过这些现象才能发现本质。这可以培养学生辨析总结能力。
最后探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 通过宏观现象, 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 从而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实验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 并讲解探究的步骤;第二阶段, 实验探究阶段。学生搜集关于自己看到或经历过这个问题的信息, 将新的条件引入问题情境, 以此来观察事物是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第三阶段, 教师要求学生组织资料并做出解释。从理解搜集到的信息到从中得出一个清晰的解释;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探究过程, 他们可以确定哪些问题最有效, 找出最需要以及没有得到的信息类型。同时对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并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探究的结果。比如, “甲烷”这一节中的演示实验:甲烷燃烧, 我们可以这样来做:首先让学生自学甲烷的物理性质, 同时我们要指出物理性质中需要学生主要掌握的是哪几点, 然后根据这几点作出猜想,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另外, 对比甲烷和氯气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进而引出取代反应。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兴趣, 这样做看似“甲烷”的教学时间加长了, 实际从总课时上并没有造成课时紧张的矛盾,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 而且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加强实验教学
1. 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
高中化学实验很多, 要求也很高,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降低学生的动手难度, 在实验方面我们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结合。结果表明: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 可将不同的实验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境, 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 极大地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表现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 很多化学实验因反应时间长, 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危险性或不易成功等因素的干扰, 而无法实现。如在讲Cl2化学性质时, 用计算机演示, 可防止学生因Cl2的刺激性气味而无心听讲。再如要完成硫酸铜溶液和水之间的扩散实验, 需要几天的时间, 用多媒体显示实验过程, 就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
2. 利用身边的实验, 培养创造性。
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来说, 化学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有趣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因此, 学生都喜欢做实验,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小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 学生为完成实验, 首先要用用文字和装置图描述自己的设计原理, 然后会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 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明。
三、严格实验程序, 注重实验效果
1. 布置实验预习题。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等预习方式, 明确实验原理、仪器和实验步骤, 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同时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2. 严肃实验纪律。
为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 我们做了如下要求:要求学生认真规范操作, 细心观察现象, 并及时地、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 实验过程保持秩序良好, 切莫把实验课当儿戏;在实验中要节约药品, 爱惜仪器, 实验结束时必须把仪器放回原位, 试管等洗涤干净;注意自身和周围同学的安全。
3.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 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对于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较为重视, 但对于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往往要求较低。另外, 传统的实验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做的化学实验进行总结, 强调报告的完整性, 并不鼓励学生对实验中意料以外的现象进行探究, 导致实验报告书写一直流于形式。这样刻板的实验报告, 学生只是提高了总结能力, 而思维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 实验完成后, 一定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8.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篇八
一、探索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二、化学知识纵横网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三、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
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总之,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9.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九
摘 要:教师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词:构建课堂;驱动力;学习情境;主体地位
教师不应成为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在构建课堂过程中,成为学生的服务者,成为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者,成为精心创设学习情境者,成为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的鼓励者。
一、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好,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快乐有序的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寓教于乐。
新的课改成了我们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投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时间长了,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就盼望上化学课,课堂上就能够达到师生互动、配合默契。
二、教师应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化学,落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和过程性,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渊博的知识且要能足够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或疑惑,甚至偏离目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觉察学生的困难,注意其情绪的变化,抓准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和必要的点拨指导。教师应该具有驾驭动态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学”,而不是“适合教师教”的场所,教师无疑应该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新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魄力。
三、教师应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所有探究活动均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创设恰当,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着具有科学性,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而展开。这样,学生方可开展有水平的探究学习。因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水平对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
例如,对提纯物质方法的探究,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应有所升华。首先教师设计问题:化学方法提纯物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被提纯的物质尽量不能减少;(2)不得引入新的杂质;(3)要易于分离、复原;(4)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检验试剂;(5)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要将前面所加的过量试剂除去。回答的要点中,前三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具备,而后两点,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陌生的,因此,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设计题目】如何除去硫酸钠晶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晶体?引出题目,激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
【思维分析】碳酸钠晶体中除去的部分是碳酸根离子。因碳酸盐遇酸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加酸除去碳酸根离子。所选的酸应当既能除去碳酸根离子,又不引入其他新杂质。此题易误选盐酸。
【方法点拨与归类】(1)先考虑是否能用物理方法分离与提纯,再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与提纯;(2)认真分析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选择的试剂应只与杂质反应;(3)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若在除杂过程中,重要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应使其再次转化为原物质;(4)含多种杂质的分离与提纯,还要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与用量,并遵守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化学探究性学习倡导:让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自主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自主得出结论。它强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探索。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设法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容的环境中,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之间互相尊重。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和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设置问题:(1)检验硫酸根时需要加入什么试剂,其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2)有哪些反应现象,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3)离子检验时,应考虑哪些离子的干扰,最合理的试剂加入顺序是什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使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口回答、动手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则探究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具备设计开放性情境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情境设计的化学知识及模式单调,条件和结论十分明确,这类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开放情境对学生而言,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出层次、范围不同的各种结论。如,“在室温下,有体积相同的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请设计实验加以区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一个典型的开放性情境。开放性教学不仅使学生体现到成功的快感,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情境,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不时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两瓶500毫升的浓硫酸和浓盐酸,你如何鉴别?”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只有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途径,使课内外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述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和感悟掌握知识、技能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但是究竟怎样应用这些策略?则要根据学生、教材、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0.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十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2007年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半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每位教师教2个班,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26号到29号期间,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师和十四中刘阳老师的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
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1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实践;实验
就高中化学而言,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积极创新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化学学科知识杂、繁、碎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化学教学总体质量止步不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凸显。
一、实验探究问题分析
理论性问题、事实性问题、策略性问题,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便是策略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教师需要加强引导。通过设计实验来让二氧化氮最大化地被水吸收,以这一课题为例,学生对实验原理、仪器、方法進行了解,由于这一部分就是理论性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理论性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讲述;而事实性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三价铁离子的氧化实验时,利用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关于化学知识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以“化学萃取”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为例,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鸡尾酒分层的化学例子,而在进行皂化反应这节课程讲授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制作肥皂的实验操作,并通过研究来了解生活中使用的染发剂种类、特点及对人体的伤害,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此作为以后化学实验、化学学习的基础。
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探究主题的提出
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该实验探究的主题,并阐述在进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操作技巧以及试验目的,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在提出实验探究主题时,问题的设计以及情境的设计是提出实验探究主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也是整个实验探究环节正常进行的关键。实验探究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同时,要加强对情境的设计,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和兴趣。
2.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的过程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加强对相关化学物品性质的了解,教师在适当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学生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必要时可适当记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对相关化学知识的体系构建,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探究归纳性总结
在进行完化学实验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并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性总结。这一过程可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进行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
4.实验探究的思考与表达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验探究的思考和表达。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做出实验报告,并对相关的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有效构建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后,要及时予以实施,其中,主要是实验环节的实施。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硫制法及性质检验”时,教师要加强实验情境的设计,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阐述二氧化硫对社会的危害,如马斯河谷二氧化硫污染事件以及相关地市的空气质量报告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并向学生提出如何有效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等问题,在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提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探究。
接着,教师将学生平均分为了四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了对二氧化硫以下性质的探究:
1.探究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所提供的化学药品包括pH试纸、石蕊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饱和的碳酸钠溶以及氢氧化钙溶液等。
2.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化学药品有溴水、氯水、碘水等。
3.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所提供的化学药剂有饱和的硫化氢溶液、饱和的硫化钠溶液以及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为了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实验,在设计教学时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想要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首先要诱发学生参与,教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最后做小结。要多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才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得思想成果,对自己假设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这样学生在处理化学问题时才能够更得心应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靳忠.论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2013(10).
[2]黄素招.试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9).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1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十二
一、采用“开放式”教学法
“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和教师指导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 走向社会, 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收集资料, 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通常重结论、轻过程, 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 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师把重点、难点“嚼”得很细, 再“喂”给学生, 学生被动接受, 缺少参与。而“开放式”教学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状态, 让学生自己在学习氛围中探索、辨析思考、体验。比如, 在讲“氯气”时, 教师可以先收集一瓶氯气, 让学生辨认, 有的说是氯气, 如有学生说集气瓶内充满氯气分子, 教师应肯定后者。然后向瓶内加入少许蒸馏水, 振荡后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思考水的颜色与蒸馏水有什么不同。如果学生能回答有氯气分子存在于水分子中使之显黄绿色, 那么学生对分子实体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通过这一启发,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了, 进而在轻松的交流中完成学习目标。新课程教材增设了插图, 编入了趣味性故事和家庭小实验, 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 图文并茂, 生动活泼,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设置了丰富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 为我们实施“开放式”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 使得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 跟不上, 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 偏科现象严重, 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因材施教。如, 教学“钠”时, 我首先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 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 结果蒸发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学生观看到这一现象, 既兴奋, 又好奇, 进而又大惑不解, 水火不相容, 为何水又能生火呢?这样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将学生引入到“奇”、“惑”状态之中,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完全投入到探索情境之中。如水为什么能生火, 发生了哪些反应, 尝试设计其他类似“水生火”的实验等, 都成了他们认真探索的问题。这样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使优生更优, 差生不落后, 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三、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素质的挑战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听者, 课堂上讲什么、怎样讲, 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可操作程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跟不上。而新课程则强调分析和利用各种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 构建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科学利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媒体, 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 互动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1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 篇十三
高中新课改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
作者/ 张少龙
摘 要: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习惯于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对随堂知识的巩固上,忽略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及作业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结果导致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作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作业缺乏个性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乏研究;作业形式单一或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作业答案绝对,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弊端严重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英语作业。
二、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
针对上述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如何达到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注重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渐进式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1)作业量方面。相比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后进生选做或者不做拓展性作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优等生将平时所做的单词造句、补充句子等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将在这些练习中得到的能力运用到正式的写作任务中去。但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和提示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
(2)作业难度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可逐级确定作业的完成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后进生实现基础目标即可;要求中上等学生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努力完成创新目标
(3)作业完成时间方面。将作业的完成时间弹性化,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分段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又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注重学科特点,设计积累拓宽式的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对它进行学习时,积累过程尤为重要,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均设置了“Speaking” 和 “Writing”板块,这便要求我们的.积累和学习除了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外,还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入手。
(1)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播报、英语故事复述等作业形式,每节课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他们分组轮流登台将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同时为正式授课做了热身准备。
(2)范围宽广的书面作业。教师组织并督促学生搜集和摘抄名人名言、英语警句、英语谚语、英语名著精彩片段等,为他们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作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中文形式的名家散文、叙事文、诗歌等翻译为英文,以此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心灵。同时,使他们通过完成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体会到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微妙变化,领略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3. 注重外界资源,设计实践开放式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并利用设计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学习内容,优化他们的学习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给他们更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1)课题研究式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且善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某些研究型小课题:首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最后把自己探索的过程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2)调查总结式作业。这种作业形式要求教师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调查并进行实践的东西,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反思、调查和实践过程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后,可要求学生调查和收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现存数量以及今后的繁衍忧患等情况。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方法。通过这项作业,还可为学生创设一种语音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上冲浪式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入发展,作业设计必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畅游网络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学完人教版必修二Unit2 《Olympic Game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收搜寻My favorite Olympic Game star的有关信息,并记录整理。
4. 注重独特见解,设计创新式作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顾及到他们的独特见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找出学科间知识的共同点,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用英语问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或用其他学科问题来解决英语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促进了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师要努力设计出能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在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作业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做作业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培养,使学生的个性通过做作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做作业得到提高。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实验】推荐阅读: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09-16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09-30
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总结07-14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6-28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0-14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后进生的转化07-05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08-24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09-07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