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共13篇)
1.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一
脑中风健康教育讲座总结
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脑中风防控意识,倡导健康生活行为,实现脑中风的早防,早诊,早治。卫生院与镇卫生计生部门联合,于2018年1月30日在国庄村开展了一期脑中风健康教育讲座。我们在活动地点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由公卫科刘强主任主讲,参加人员为国庄村慢病患者及家属。
本次健康教育讲座共有46名群众接受了脑中风的预防与保健知识普及、发放宣传小册子100余份。
在这次宣传活动中,我们重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更注重健康教育宣传效果。我们发放的脑中风专题宣传资料,重点是介绍脑中风防治知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医务人员认真回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什么是脑中风,如何预防脑中风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解答。旨在不断提高居民预防和控制脑中风的意识和能力。
2.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75例, 男40例, 女35例。入选标准: (1) 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 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 (MRI) 确诊; (2) 患者遗留有脑卒中后遗症。排除标准: (1) 合并血管性痴呆; (2) 不配合本项目研究。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 试验组38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住院期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前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指导。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后1周~2周电话随访, 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康复情况, 对家属或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指导。试验组根据患者出院前的情况制订相应的随访计划表, 包括随访时间、康复指导方案等, 每位患者由专人负责定期按照随访计划表进行随访, 同时给每位患者指定一名康复治疗师。随访人员与康复治疗师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 对患者的家庭康复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包括遵医行为情况、康复锻炼效果等, 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纠正和指导。家访过程中, 康复治疗师会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 并提出居家环境改善意见, 以便更有利于患者康复。2组患者均在出院后1, 3, 6个月、1年时进行资料采集, 评估随访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从进食、穿衣、如厕、对大小便控制、洗澡等11个方面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每个方面分为5级, 不同级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独立能力, 级别越高代表独立性越强。
1.3.2焦虑程度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anxiety scale, SAS) 测评患者的情绪状态。SAS共20个条目, 用4个等级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 总分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严重。本研究由于时间较长, 故选用出院时和3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MBI评分比较见表2。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SAS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脑卒中是脑血管系统常见病, 急性期病死率、残疾率很高。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 其病死率显著下降, 残疾率却日益升高, 其中重度残疾率高达40%[5]。随着康复理论的提出, 早期康复介入减少了脑卒中的残疾程度。但由于经济条件和住院环境的限制, 患者不可能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 大部分患者出院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为了不中断患者的康复训练, 本文试验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了随访计划, 严格按照计划对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 并协同康复师家访督导检查患者的康复情况。把康复训练贯穿在日常生活当中, 保证患者在家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 同时也可以观察居家条件, 并针对性地提出居家环境改善方案, 以使家庭环境方便患者居家康复。本文结果显示, 因为接受了有效的、计划性的出院随访, 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比较2组患者的MBI得分可以看出, 试验组患者出院后的MBI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肯定了计划性出院随访对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积极作用。
3.2由于康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卒中患者因为本身的躯体和认知功能障碍, 容易产生焦虑、悲伤、沮丧情绪, 家属也因为奔波劳累处于应激状态, 产生倦怠感。本文在出院随访过程中, 除了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降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了相应的心理疏导,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让家属坚定了为患者提供坚强后盾的决心。通过此种方式建立起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这种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不仅承认家庭在确保患者健康和福利方面充当主要角色, 也承认情绪、社交和发展支持是康复护理不可或缺的部分[6]。从表3可以看出, 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了改善。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出院后家庭承担着主要的照顾责任, 按计划进行出院随访, 既能督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 又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 改善和保持残存的功能, 尽可能使患者达到自我照顾, 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是一种延续性康复护理, 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风华, 崔明, 唐琴, 等.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 (6) :527-529.
[2]李争鸣, 黄东挺.脑卒中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 2007, 29 (11) :1728-1730.
[3]冯丽华, 沈军, 井磊.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亲属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研究[J].激光杂志, 2011, 32 (3) :92-9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3.
[5]王颖, 齐晓飞.我国各地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近况[J].包头医学, 2010, 34 (1) :1-3.
3.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三
一、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对出院患者提供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包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
二、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建
立与完善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流程,为患者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
三、对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记录,保证患者诊疗连续性。对随访工作有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随访工作由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负责完并记录情况,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负责评价。
四、对特定患者采用多种形式定期随访。有对特定患者(根据临床/科研需要)定期随访制度,随访形式包括:书面随访、电话随访、召回、家访等,并有记录。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意见。
五、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出院小结100%规范。有经治医师签名。
六、患者或近亲属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不断提高随访率。通过随访认真总结我们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不足有待改进促进提高。
耳鼻喉科
4.脑卒中的康复诊疗规范 篇四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
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
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
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
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
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像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得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 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等训练,情况允许尽量到治疗室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并在患者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3、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功训练等,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部份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等。存在言语失用者需首选进行针对性训练。
4、中医康治疗
(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2)推拿治疗:一般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5.辅助技术
早期或严重病例需配置普通轮椅,足下垂或内翻患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膝关节不稳定者需配置膝踝足矫形器,平衡障碍患者需配置四脚杖或手杖,手功能障碍者需配置必要的生活自助器具如进食自助具等,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托,部份患者需使用手功能位矫形器或抗痉挛矫形器。
(三)康复护理规范 1.康复护理评估
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及用综合症的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
五、职业社会康复规范
(一)职业康复 1.职业康复评价
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2.职业康复
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
(二)社会康复 1.社会康复评价
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
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六、康复出院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5.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 篇五
一、诊断
应尽快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诊断步骤: ①是否为脑卒中? ②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③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二、评估与诊断
①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②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③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
④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应持续心电图监测。⑤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
⑥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但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时机。三、一般处理
1、呼吸与吸氧、心脏监测和体温控制
①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②呼吸与吸氧支持: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③体温控制: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
2、血压控制
①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②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
③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
④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3、血糖控制
①血糖超过10 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mmoll/L。②血糖低于3.3 mmol/L时给予10% ~20% 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达到正常血糖。
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 • • •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症状出现<3h 年龄≥18岁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禁忌症
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既往有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症(下列情况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即虽然存在一项或多项相对禁忌症,但并非绝对不能溶栓))• • •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妊娠
癫痫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 •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活动性内出血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
9100x10/L或其他情况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s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 异常(如APTT,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恰当的Xa因子活性测定等)血糖<2.7mmol/L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1/3大脑半球)
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
• •
• •
3-4.5h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 适应症
• • • •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症状持续3-4.5h 年龄≥18岁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 • • • •
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相同
相对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相同 年龄>80岁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6h内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
• • • • • •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症状出现<6h 年龄18-80岁 意识清楚或嗜睡
脑改变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
与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相同
四、静脉溶栓的监护与处理
①尽可能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②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h内,每15min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min1次,以后每小时1次直至24h。
③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④如收缩压≥180mm Hg或舒张压≥100mm 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降压药物。⑤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应延迟安置。
⑥溶栓24h后,给予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五、给药方式
①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内和3-4.5h的患者,应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方法:rt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lh,用药期间及用药24h内应严密监护患者。②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在6h内,可严格选择患者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如严密监护患者。
③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6.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六
资料与方法
研究设计:研究采用区域性、基于人群的纵向队列研究设计,时间为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计30 239例≥45岁的参与对象,每年2次采用电话随访脑卒中事件。
数据采集:基础变量包括血液、尿液检测结果、血压、ECG、药物、人体测量数据。自我管理问卷调查(包括膳食频率问卷)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居住地、身高、体重、BMI、腰围、收入、教育、吸烟、酒精消费、久坐行为(超过4 h的屏幕时间,没有体力活动)、心肌梗死、糖尿病、心房颤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胆固醇、高血压治疗、一般健康状况等。
饮食评估和Me D平均的膳食资料根据自我管理:食物频率问卷结果,此问卷送达每位参与者填写后交回。对于Me D计分选择最通用的描述方法进行。①确定9种食物组作为地中海类膳食计分:蔬菜,水果,豆类,谷物,鱼,肉,乳制品,脂肪,酒精摄入量。②计算热量摄入和7种食品类每天摄入量的残差(蔬菜、水果、豆类、谷物、鱼、肉和乳制品)。各种有益的成分(水果、蔬菜、豆类、谷物、鱼)消费在中值或以上者;各种有害成分(肉和乳制品)消费低于中值者;均赋值1。脂肪摄入量采用单不饱和与饱和脂肪日消费比(g),根据性别计算各自的中值。比值≥中值者赋值1。酒精摄取量分析根据国家酒精滥用研究所酒精中毒的建议。适量消费是指每周女性摄取1~7次(杯)、男性每周1~14次(杯);高于此者确定为酒精高消费。对适量消费(低心血管疾病和痴呆风险)者赋值1,其他则0。Me D分值计算为9种食物的总分,分值越高则对Me D的坚持越好。对Me D坚持好与差分为好、中、差(分别为6~9、4~5、0~3)。膳食评分亦分为两种(0~4分差;5~9分好)。对Me D坚持情况评估应用Me D评分三分和二分法,确定Med和脑血管疾病危险之间的关系。
脑卒中认定:每6个月通过电话确定健康状况,获得住院信息和原因,包括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脑卒中症状。如果其报告有过脑卒中的医疗史则查询医疗记录。曾经有过一次医疗记录者,查询记录认证脑卒中发生,确定其亚型是出血或是梗死。
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双边Pearson2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ANOVA(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坚持对Me D(三分和二分法Me D计分)和缺血事件及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评价。首先,粗略的关系估计通过以下的调整进行:①年龄、种族、年龄-种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病变区域、性别,即模型1;②年龄、种族、年龄-种族之间的相互作用、收入(≥5 000元,3 000~4 999元,2 000~2 999元,<2 000元),教育(高中以下、高中、大学),即模型2;③模型2变量加总能量、吸烟状况(现吸烟、不吸烟或曾经吸烟)、久坐习惯,模型3;④模型3变量加上自行报告心脏病、心房颤动、肥胖、腰围、糖尿病、高血压、降压药物应用、收缩和舒张压水平,模型4。评估种族(汉、回)、脑卒中区域和血管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坚持Me D和脑卒中事件危险之间的关系。统计学软件采用SAS 9.2。
结果
共计30 239例参与调查。排除脑卒中病史(n=2 088),不完整的膳食资料(n=7 738)及失访者(n=216)后,最终20 197例(67%)纳入分析。平均年龄(65±9)岁,回族6 670例(33%),男8 853例(44%),56%(n=11 368)为中风带区。Me D计分范围0~9(接近正态)4或5分者占42%。平均Me D计分(4.4±1.7)。9 181例(53%)为非坚持Me D(Me D计分0~4)。对Med坚持程度的人口学特征、环境和血管危险因素,见表1。Me D坚持者男性、回族、中风带区外者多,非吸烟者多,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久坐者较差。
平均随访时间(6.5±2.2)年,期间发生脑卒中事件565次(2.8%)。缺血性事件497次(占脑卒中事件的88%),出血性事件68次(占脑卒中事件的12%)。坚持Med(Med三分组分层)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增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对MeD坚持差组因变量分析显示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高风险相关(与坚持好相对HR:1.28;95%CI:1.00~1.63;P=0.047),对MeD坚持中等组亦然(与坚持好相对HR:1.32;95%CI:1.05~1.66;P=0.020)。经人口学、环境和血管危险因素、血压水平、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调整后(模型4),对Me D坚持差者呈现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高风险相关的趋势(与坚持好相对HR:1.29;95%CI:0.99~1.67;P=0.057)。对Me D坚持中等组亦呈现相似的关系(与坚持好相对HR:Me D计分增加1与减少事件风险的5%(95%CI:0%~11%)独立相关(模型4)。年龄(P=0.46)、性别(P=0.76)、种族(P=0.38)、中风带区(P=0.67)、心房颤动(P=0.47)、心脏病史(P=0.42)、糖尿病(P=0.85)、高血压(P=0.90)和收缩期血压水平(P=0.67)与坚持Me D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无相互作用。
坚持Med(Med三分组分层)与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增量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结果见表3,显示对Me D坚持好和中等与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经单变量分析调整潜在混杂因素(模型2:坚持Me D好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P=0.16;坚持中等与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关系的P=0.53。年龄(P=0.28)、性别(P=0.21)、种族(P=0.38)、中风带区(P=0.67)和收缩期血压水平(P=0.39)对Me D坚持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无相互作用。
所有的分析在Me D计分二分法后重新计算,表4显示对Me D坚持情况与脑卒中事件关系的增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对Me D坚持差与缺血脑卒中事件高风险独立相关(HR:1.27;95%CI:1.04~1.54;P=0.016 4)。显示Med坚持与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关系。对Med坚持好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无关(HR=0.93;95%CI:0.57~1.51;P=0.762 1)。
讨论
本研究显示,对Me D坚持差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高相关。这种关系经多种潜在混杂因素校正后仍然存在。然而,本研究未发现种族、性别和Me D坚持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的证据。最后,研究未显示对Me D坚持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之间存在任何关系。
本研究结果和近期的荟萃分析评价对Me D坚持和脑卒中风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一致的[9]。对Me D坚持好与脑卒中事件概率或风险的保护性关系已经在病例对照研究(OR:0.20;95%CI:0.10~0.41)和纵向队列研究(OR:0.84;95%CI:0.74~0.95)中进行过报道。另外,非地中海国家的研究亦发现此种关系(OR:0.80;95%CI:0.66~0.97)。本研究更深入地分析中国部分人群的这种关系。有趣的是,对脑卒中亚型分别估计时,荟萃分析发现对Me D坚持好或中等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概率之间无关联。相反,对Me D坚持好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低概率相关(OR:0.19;95%CI:0.08~0.46),而对Me D坚持好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低风险之间无明显的关联(OR:0.88;95%CI:0.70~1.12)[9]。值得注意的是,先前的3项队列研究观察膳食类型和脑血管病风险的潜在关系,结果显示特殊的脑卒中亚型和坚持Me D好或中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未达到显著水平[10,11,12]。
本观察结果与一些健康膳食模式如Me D对脑血管疾病保护性作用的研究结果一致。更为特别的是,健康研究分析显示70%脑卒中事件(缺血或出血性)可以通过健康膳食的选择加以避免。同样,系统性分析提示Me D膳食模式是对心血管疾病提供保护性作用的最重要膳食之一[6]。最近一随机对照研究在高心血疾病风险者中提供一些新的证据,Me D补充特级初榨橄榄油或坚果可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7]。特别是,脑卒中发生率下降34%~49%。
总之,对Me D坚持越好与脑卒中风险越低相关。本研究发现支持累积的资料显示膳食习惯对有效初级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性,健康的膳食模式对降低脑卒中风险具有有益作用。
摘要:目的:评价坚持与未坚持调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人群脑卒中事件的风险。方法:研究采用前瞻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方法,主要结局为脑卒中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 197例研究对象中565例(2.8%)发生脑卒中事件,调整人口学资料、血管压力水平、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后,未坚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调整者具有较高的事件风险。结论:未坚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调整人群与脑卒中事件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坚持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调整与出血性脑卒中无关。
7.写给广大脑卒中患者的一封信 篇七
亲爱的朋友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您能看见这篇文章,因为在这里您又多了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下我们上海江夏血液技术有限公司(http:///),它是一家专业从事血液治疗技术的科研与开发、产业化和知识营销的外商独资高科技企业(港商独资),近年来我公司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多次重点医院临床实验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因为是新技术还未被广大患者所知晓,从而让不少患者错失治疗良机。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真是劳民又伤财!而如果将我们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于广大患者,不仅能及时解决你们的身体疾患,造福广大脑卒中患者,也是一项对社会产生积极贡献的事业!
目前国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也是及其关心,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疾病谱就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为主,由慢病引发的死亡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5%左右。因此,如果再不重视慢病防控工作,卫生部将犯历史性的错误。卫生部也于2010年8月成立了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委员会。在这项机构中提出了八个任务:
1、进一步完善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健康干预准则等;
2、建立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开展基地医院检查考评,以查促建。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全国各省及部分地级城市医院建立起200--300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3、开展科普宣教,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面向社会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尤其要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基地医院要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医院宣传栏、闭路电视、宣传册、壁报等做好宣教,要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到城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4、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基地医院实际,组织专家,以省级基地医院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分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开展专业培训。基地医院组织好本院医师培训,同时,负责区县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培训活动;
5、从人群保健、社区体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开始,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广泛推开ABCDE防治策略,及时干预、预防或缓解疾病的发展,争取3年内在全国筛查100万高危人群;
6、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用于对城乡贫困患者实施脑卒中诊治/手术救助;
7、每年举行“中国脑卒中大会”;
8、开展科学研究:建设全国统一数据库,对脑卒中疾病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8.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八
根据《山东省脑卒中 冠心病发病登记报告制度》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此工作计划。
一 本县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并制定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
二 按要求填写发病登记报告卡片,填写应完整,不得缺项,漏项,杜绝出现逻辑错误,字迹要清楚。
三 县级医疗机构报病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报告卡报送省疾病控制机构; 村卫生室报新发病例于次月的2
日前将报告卡上报当地镇办卫生院,镇办卫生院审核 剔重后登记在《脑卒中 冠心病病例登记侧》上,并完成网络报告,将卡片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报告卡报送县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将各医疗单位上报病例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于每月25日前网报给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于次年2月份审核订正前一年的病历卡及工作总结,连同全年 新发病例和人口数据于2月前报送省慢病所,同时报送县卫生局。
四 不定期按照工作需要举办培训,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并于二月份进行漏报调查。
9.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九
1 康复治疗时机的选择
早期康复治疗必须选择好时机,这是至关重要的。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因由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发病后宜静卧,积极抢救生命和预防并发症,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一般病情稳定后,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及物明显颅内高压症状,无严重合并症,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应先在病床上作瘫肢按摩、针刺、穴位注射和适当的功能锻炼。脑梗死患者在没有严重心肺合并症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可行康复治疗。采取康复治疗措施时,即医师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素质等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措施。因此,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越早越好,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疗法。
2 康复治疗措施
2.1 瘫痪肢体的康复
2.1.1 早期预防关节僵直和畸形
应在发病后立即进行。采取良好姿位和关节被动运动,可以预防肢体挛缩、畸形,为后续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患者仰卧位时,应把两足的足底紧紧抵住足板,后跟悬空放在足板与床垫之间的空隙中,足趾朝上;在股骨大粗隆下放一小枕,以防止髋外旋畸形;膝与髋保持伸直位,可预防髋与膝屈曲位挛缩,为站立和步行创造条件,还可防止足下垂。肩外展90°,稍内旋,肘屈90°,前臂稍旋前。腕伸直,指骨间关节与掌指关节微屈,拇指外展与对掌。通常用小夹板来保持腕和手的正确位置。
2.1.2 按摩瘫肢,针刺及穴位注射
为了减轻疼痛和肌紧张,在瘫肢运动之前,应对瘫肢进行肌肉按摩,使瘫肢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消除肌肉痉挛与疲劳,滑利关节并改善关节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开始时采取安抚性推摩、擦摩、轻柔的揉捏等手法,在患者能主动制止肌肉的不自主收缩时,方可采用较深入有力的揉捏、擦摩等手法,配合针刺、穴位注射以疏通经络,反射性地促进脑功能的逐渐恢复。
2.1.3 瘫肢被动运动
继瘫肢按摩后,医师或家属应使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其方法是将患肢的所有关节向各个方向运动,做到平缓柔和,运动幅度逐步增加,并达到最大幅度。
2.1.4 瘫肢主动运动
随着疾病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变化,患肢呈现不完全瘫痪或恢复一定的随意运动时,功能锻炼应由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此时,应向患者讲明道理,示范方法,提出要求,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以自身锻炼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医务人员指导,家属督促配合的方法进行不懈的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活动强度。
上肢主动练习的方法。先集中注意力练习一个关节,待此关节有进步时,可维持该结节一定的姿势,然后运动其他关节,待能控制两个关节时,可训练上肢在活动中放置某一位置,并维持该姿势。最后训练伸指功能,并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动作。
下肢主动练习的方法。瘫痪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要比上肢早,要及时进行行走训练。先从坐位开始,交替摆动两侧小腿,屈伸踝关节,有进步时练习站立平衡,背屈和屈膝,从有依靠到无依靠,由分腿站立到并腿站立,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经改变站立姿势后,可逐渐练习走步,然后练扶拐,持拐以及徒手行走。在行走训练过程中,如存在异常步态时,要予以矫正。
2.2 心理康复
在发病初期,突遭不幸,由一个健康人转变为患者角色,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患者往往表现为恐惧、不知所措,有的惧怕死亡,求知心切等异常心理而情绪紧张、焦虑。此时应做好入院前的健康指导,给予精神安慰,并切实帮助患者减轻躯体不适,关心体贴患者,缩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心理距离,以解除患者的担心和忧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在病情稳定期,基本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但患者往往对疗效不明显而出现急躁、消极、抑郁等心理变化。此期应以解除患者的躯体痛苦为主,同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各种康复方法和生活护理,对不良心理变化进行积极疏导。
在康复治疗期,由于神经功能缺如和偏瘫、失语等改变恢复较慢,患者惧怕引起后遗症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赡养等问题。此时,应鼓励、指导和促进改善生活为主,指导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方法,为日后顺利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并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2.3 言语训练
训练时,要先从学发音开始,然后学说常用的单字、词、简单对话。在训练时要结合看图识字与视觉刺激相结合的方法,逐渐扩大言语范围,随时纠正错漏之处,循序渐进,不断强化,使之得到巩固和提高。对感觉性失语的训练可采用2种方法:(1)视觉逻辑法。如给患者端来水杯,并告诉患者“喝水”,患者虽然不理解“喝水”的含义,但从逻辑上患者理解是让其喝水。(2)手势法。如说让患者“洗脸”,患者不理解,但与训练者用毛巾示意擦脸的手势结合起来,患者很快会理解,会主动接毛巾擦脸。
3 体会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退化,患病后的治疗涉及到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方法、人际关系的改变和心理障碍,所以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10.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十
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95例MHD患者分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以及脑卒中组与其自身血透前血脂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MHD组的TG、LDL-C及TC/HDL-C比值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01),HDL-C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01).脑卒中组的HDL-C显著性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TC/HDL-C比值显著性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同时发生脑卒中时皿HDL-C显著性低于血透前(P<0.001),TC/HDL-C比值显著性高于血透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只有TC/HDL-C比值,其偏回归系数为0.513,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HDL-C降低以及TC/HDL-C比值升高与MHD患者发生脑卒中有关,并且TC/HDL-C比值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
作 者:郑育 王红 金领微 叶菡洋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浙江,温州,325027 刊 名:心脑血管病防治 英文刊名: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 年,卷(期): 8(4) 分类号:B743.3 R459.5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血液透析 尿毒症 脂质类11.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十一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压疮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集束化组),2010年5月-2013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常规组),集束化护理预防方案包括,组建压疮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学习接受培训、压疮危险性评估及申报、实施压疮护理预防措施、严格交接班制度、动态监督检查、完善压疮质量考评。结果:集束化组危险压疮上报率为14.22%、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9%,均高于常规组的7.62%、94.52%;集束化组压疮发生率为0.8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22%,均低于常规组的3.57%、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的护理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降低急性脑卒中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集束化; 护理干预; 急性脑卒中; 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09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44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压疮是局部组织因长期受压,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1]。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4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病例(集束化组),男240例,女210例,年龄37~89岁,平均(64.34±12.31)岁,包括脑梗死370例、脑出血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2010年5月-2013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常规组),男218例,女202例,年龄39~93岁,平均(64.29±13.09)岁,包括脑梗死358例、脑出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急性脑卒中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脑卒中原因构成、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脑卒中常规护理,集束化组实施下列集束化护理预防方案,(1)组建压疮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制定高危压疮管理流程、高危压疮告知书、高危压疮警示牌和监督检查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2)组织护士学习接受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护理查房、网络检索、阅读杂志等形式组织科内护理学习,接受有关集束化护理干预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发生、预防及处理认识水平,对压疮的管理有科学态度;(3)压疮危险性评估及申报。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在进行入院评估的同时,采用Braden评分法[2],对患者发生压疮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来判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其中15~18分表明有轻度危险患者,应至少每周评估1次;13~14分为中度危险患者,应至少每3天评估1次;≤12分为高度危险患者,应每天评估1次;(4)实施压疮护理预防措施。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3];实施营养支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的原因,讲解预防压疮的意义、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指导功能锻炼;(5)严格交接班制度。护士长每日早晚查房时带领全体护士常规查看易发生褥疮患者的皮肤,并提出指导意见,夜班护士交班也要亲自床旁交接,翻身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6)动态监督检查。护士长加强巡视和管理,对该策略执行的依从性进行动态评价,并按要求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压疮专科护理小组每周到科室检查申报对象的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依据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和改进;(7)完善压疮质量考评。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凡按要求进行评估、申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生的压疮不属于护理差错,不予追究责任,但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
1.3 观察指标
危险压疮上报率、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集束化组危险压疮上报率为14.22%、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89%,均高于常规组的7.62%、94.52%;集束化组压疮发生率为0.89%、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22%,均低于常规组的3.57%、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压疮相关指标影响比较 例(%)
组别 危险压疮上报 压疮 护理满意 护理纠纷
集束化组(n=450)64(14.22)4(0.89)445(98.89)1(0.22)
常规组(n=420)32(7.62)15(3.57)397(94.52)9(2.14)
字2值 13.28 9.42 16.78 7.32
P值 <0.05 <0.05 <0.05 <0.05
讨论
12.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5年3月,选取收治于我院的3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47~73岁,平均(63.3±2.8)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无既往癫痫史,全部为首次脑卒中患者,将其他因素诱发的癫痫患者排除。同时,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37例患者全部经过我院CT以及MRI证实。
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卡马西平0.4g,2次/d丙戊酸钠片,剂量为0.4g/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病在2w以内的患者为早发性癫痫;发病时间≥2w的患者为迟发性癫痫。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为早发性癫痫,占8.11%(3/37),34例患者为迟发性癫痫,占91.89%(34/37)。在早发性癫痫患者中皮层灶发病1例,皮层下发病2例。部分发作1例,全面发作2例,3例患者均为脑出血,未发生脑梗死患者。而在迟发性癫痫患者中,皮层灶下发病28例,皮层下发病6例,29例患者为全面性发作,5例患者为部分性发作。其中脑出血患者占44.12%(15/34),脑梗死患者占55.88%(19/34);迟发性癫痫与早发性癫痫患者差异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往往在发病前并无癫痫史,但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中发生癫痫,同时排除脑部其他代谢性病变,通过脑电监测癫痫性放电和患者的脑卒中部位大致相同。研究中的3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均经过我院头颅CT和MRI证实。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早发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为8.11%(3/37);而迟发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为91.89%(34/37)。与相关资料报道的相比,此次研究各项数据均明显偏高,对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为:(1)患者的脑电图以及临床表现是诊断癫痫的主要方式,但由于部分患者意识和语言障碍,使得癫痫患者可能存在漏诊、误诊的情况。(2)针对于早发性癫痫患者的观察时间受到一定影响,观察时间低于14d。(3)部分患者发作未及时就诊,导致反复发作等,均会对研究数据产生影响。同时在迟发性癫痫患者中,皮层灶下发病28例,占82.35%(28/34),皮层下发病6例,占17.65%(6/34),这与国内的相关报道研究相似,这充分说明了皮层部位卒中发生癫痫的可能性更大,皮层下发生癫痫的几率更小,这可能与皮层区对脑血管病导致的癫痫发作阈值更低,增大了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等因素有关[2]。
除上述之外,研究中还发现患者多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要特征,但是国外文献报道患者以部分发作居多,认为这可能与地区差异、部分患者未及时就诊、误诊和漏诊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差异[3]。在用药方面,针对部分发作患者建议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而对于全面发作患者则建议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再次复发。通过本次研究认为,针对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而言迟发性癫痫尤为常见,同时皮层病灶是最易发生癫痫的主要部位,患者多以全面发作为主,因此需要尽早及时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收治的37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3例患者为早发性癫痫,占8.11%,34例患者为迟发性癫痫,占91.89%。此外与皮层下病灶相比,皮层灶更加容易发生癫痫,(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脑卒中癫痫患者多以全面性发作为主。结论:针对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而言迟发性癫痫尤为常见,同时皮层病灶是最易发生癫痫的主要部位,患者多以全面发作为主,因此需要尽早及时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发病机制,特点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冯艳蓉,田鸿福.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吉林医学,2013,55(4):609-611.
13.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 篇十三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项目十二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任务一 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
一、概 述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
开展脑卒中康复,改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由于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出现持续性(>24小时)的局灶性或弥散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甚或死亡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根据脑卒中发病的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流行病学
WHO提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调控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改变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家庭史等。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有数据调査显示,我国城乡脑卒中的年发病率约210/1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2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活者中约7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5年内复发率高达41%。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但病残率则相对升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及时抢救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脑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将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急性期神经内科治疗有机结合,防治各种并发症,尽可能使脑卒中患者的受损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病因病理
1.血管壁病变 常见于动脉硬化如高血压性脑小动脉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感染和非感染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管损伤如外伤、手术、插入导管等。
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心功能不全、高血压、低血压等。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如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等。4.其他因素 栓子如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代谢病如糖尿病、髙血脂;药物反应如过敏、中毒影响血液凝固等。
由于脑组织局部出现缺血、缺氧、病灶周围低灌流等供血障碍或受压,病灶中心出现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当小病灶时出瘢痕机化和不规则小腔隙,病灶范围大时可残留囊腔。坏死部位局灶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会加重病情。
二、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
脑卒中时由于脑损伤的部位、性质、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组成各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功能障碍特点
1.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取决于病变的血管和由此所产生的受损部位。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多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瘫痪,同时伴有一侧中枢性面瘫(偏痛)。肢体失去正常运动功能,表现为异常的运动模式,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3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1)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指与随意运动不同的异常反射活动,表现为肌肉活动失去意识控制,伴随痉挛出现。当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肌肉收缩时,可诱发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患侧肌肉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縮时,兴奋可波及患侧引起肌肉收缩。
(2)共同运动(synergy movement):又称联带运动,当偏瘫患者试图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引发的一种随意运动。表现为刻板的、原始的运动模式,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择性运动。共同运动大都伴有肌张力的异常,如当患者抬上臂时,会出现肩胛骨上提、后縮,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屈曲并尺侧偏,指关节屈曲一完全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形成所谓的“手挎篮子”姿态;下肢会产生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形成所谓“脚画圈子”姿态。因此,共同运动是形成典型偏瘫姿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2.感觉功能障碍 多表现为痛觉、温度觉、触觉、本体觉的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将影响到信息的传入,从而影响到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4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3.言语障碍 包括交流与读写等能力障碍,常表现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由于大脑优势半球(左半球)语言区损伤所致,表现为听、说、读、写的能力障碍;构音障碍是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发音器官肌力减退、协调不良或肌张力改变而引起的语音形成障碍。
4.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包括意识障碍、智力障碍、失认症和失用症等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由于运动、感觉、认知及言语等多种功能障碍并存,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表现为随意运动困难,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生活质量低下。
6.心理与社会影响 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悲观失望、动作迟缓及失眠等。(二)临床常见特殊问题
1.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普遍存在。
(1)原因:肩关节囊、初带本身的松弛、破坏以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肩关节周围肌肉(如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同下肌)功能低下、瘫痪、痉挛所致的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等。
(2)临床表现:肩胛带下降、关节盂向下倾斜、肱骨头向下滑出关节盂,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1横指,X线下可见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的间隙增宽、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早期无任何不适,部分患者因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会有不舒服或疼痛感,当上肢被抬起或置于桌面上症状可缓解。
2.肩痛(shoulderpain)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1)原因:肩关节正常运动机制受损,如盂肱关节排列不整齐、肩胛肱骨协调运动丧失;不正确的搬运、用力上抬患侧上肢以及不恰当的运动,造成肩部损伤、炎症或肩关节粘连;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部肌肉痉挛、挛缩等。
(2)临床表现:多在脑卒中后1〜2个月出现,初期多为肩关节活动时出现疼痛,后期可在休息时仍有自发痛,疼痛范围随症状加重而涉及肩、上臂和前臂,影响患者休息及康复训练进程,并会因此而诱发患者产生情绪障碍。
3.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5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营养不良(reflex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
(1)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腕关节在屈曲位长时间受压影响静脉淋巴液回流;过度牵拉腕关节;患侧手背长时间静脉输液或手受到意外小伤害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多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患侧突然出现肩痛,运动受限,手水肿伴疼痛,被动屈曲手指尤为剧烈,局部皮温上升,消肿后手部肌肉萎缩。重症晚期可出现手及手指挛缩畸形,患手功能将永久丧失。
4.痉挛(spasticity)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受损后的常见特征,脑卒中后3周内约90%患者将会发生痉挛。严重的痉挛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也成为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
5.吞咽功能障碍(dysphagia)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约有29%〜60.4%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患者水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
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偏靡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随意运动丧失或部分丧失 在急性期呈弛缓性瘫痪,随意运动可完全丧失。痉挛期虽有随意运动,但往往不完全。
2.痉挛 上位运动神经损害的特征表现,常于卒中后1〜3周内出现,并逐渐加剧达到高峰,随着病程发展而逐步消退。若痉挛严重且持续存在,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可引起关节挛缩畸形加重功能障碍。
3.异常运动模式 脑卒中后伴随意运动恢复出现原始运动模式,如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影响动作的准确、协调及效率。
目前偏瘫运动功能的评价方法:常用的有Bobath、Brunnstrom.Fugl-Meyer,上田敏法等。Fugl-Meyer等人在Bmnnstrom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更细致和全面的运动分级,测试运动和能力的50个不同方面,包括肌力、反射和协调性,评分0〜100分,方法可靠、有效,重复测试可反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但较费时,临床中多使用简化的Fugl-Meyer评定法。其他方法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都是根据偏瘫的恢复机制而制订。Bmnnstrom法是评定脑卒中患者运动模式和功能的最6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常用方法,虽分级粗略,但省时,而且分级与功能恢复的进展有关。
其他常用有关运动功能的评定:肌力及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步态分析和平衡功能评定等。
(二)认知及知觉功能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包括各种注意力和记忆力检査、简易精神状态评定、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等;知觉功能评定包括单侧忽略评定、左右失定向失认评定、结构失用评定、手指失认评定等。
(三)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常用Barthel指数评定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工作能力评定包括功能性能力评估、工作分析及工作模拟评估等。
(四)生活质量评定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分为主观取向、客观取向及疾病相关Q0L3种,常用的量表有生活满意度量表、WHO-QOL100和SF-36等。
(五)其他评定
包括失语症评定、心理评定等,请参阅《康复评定技术》及本书相关章节。
四、脑卒中的作业治疗
(一)治疗目标
釆用各种作业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治失用和误用综合征,减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通过代偿手段及使用辅助工具或生活环境改造等,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精神心理再适应、能进行实用性交流等能力,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
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很高,但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患者只要早期系统地接受康复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命、缩短住院日期、重新步行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治疗原则
1.早期介入 一般在生命体征稳定、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在药物治疗同时康复措施应及早介入。预防性康复措施的早期介入,可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残疾程度,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循序渐进 康复治疗是个持续的过程,作业治疗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住7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院期间、出院后门诊期间、回到家庭及社区各个时期),既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又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量力而行,治疗时间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大,辅助逐渐减少,患者主动参与逐渐增多。
3.持之以恒 脑卒中偏瘫侧上肢及手的功能恢复较下肢相对滞后,作业治疗从发病开始早期介入,直至患者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4.团体协作 康复医生带领康复小组各成员(PT、0T、ST、康复护士等),针对患者功能障碍作出全面评估,达成共识,制订康复治疗计划,由康复小组各成员、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各个时期的康复治疗。
5.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心理指导,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了解作业治疗的过程及目的。与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这是实施有效康复治疗的保证。
(三)治疗方法
1.急性期 发病后1〜3周,相当于Bmnnstrom分期I〜ii期,患者从偏雍肢体无自主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有弱的屈肌和伸肌共同运动。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并发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或血脂)等基础上,当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目标:使患者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即将开始的主动功能训练做准备。(1)良姿位的摆放: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是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极其重要措施,是脑卒中康复的第一步,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偏痛患者典型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脑卒中患者床上的良姿位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仰卧位(具体的体位摆放方法详见本书第三章),应鼓励患者多使用患侧卧位。
(2)体位转换: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一种体位持续时间过长,还可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出现痉挛模式,如仰卧位易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易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易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应每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使肢体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但要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
(3)肢体被动运动:为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感觉输入,应每天进行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包括上肢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外旋,腕和手指伸展,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伸,踝背屈、足外翻等。活动顺序可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动作柔和缓慢,每天2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6遍。
(4)床上活动
1)上肢自助被动运动:双手手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的上举运动。
2)翻身:辅助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方法参考第三章。
3)桥式运动:训练腰背肌群和臀大肌,为站立做准备。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脚踏在床上,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一段时间(5〜10秒)后再慢慢放下,称为双桥运动。训练时,训练者可帮助固定下肢并叩击刺激患侧臀大肌收縮。在患者如能较容易地完成双桥运动时,可让其将健侧下肢抬离床面伸展,单用患肢屈曲支撑于床面上抬臀,称为单桥运动。
2.恢复期发病后3〜4周,相当于Bmnnstrom分期n〜iii期,患者从偏痛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偏瘫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病情稳定即进入恢复期。此期是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目标:除预防常见并发症外,应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偏痛侧肢体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减轻偏瘫肢体肌痉挛程度,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如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及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1)床上与床边活动:翻身也是最初进行的重要运动之一,根据患者情况从辅助翻身起坐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完成。仰卧位翻身起坐训练详见第三章。9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2)坐位活动训练:包括坐位平衡及患侧上肢负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要循序渐进,从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能做躯干向各方向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
1)坐位静态平衡训练:患者独立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髋、膝和踝关节均屈曲90°,足踏地或踏在支持台上,双足分开与肩等宽,双手放在膝上。应注意协助患者调整躯干和头保持居中位。
2)坐位动态平衡训练:通过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
3)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患者将双上肢伸直、外旋位放于体侧,用手掌支撑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固定患肘关节保持伸直位,让其将身体缓慢向两侧交替倾斜,使身体重心分别移到两侧上肢进行负重训练。
(3)坐位站起训练:患者直坐,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十指交叉,上肢伸向前方,治疗师站在患者对面,指导患者躯干前倾使重心落在双下肢,治疗师用双膝分别抵住患膝两侧,用双手抓住患者腰带或扶持臀两侧,帮助患者抬臀、伸髋、伸膝、挺直躯干站起,及时调整患者重心使两腿同等负重。训练中,应注意防止仅用健腿支撑站起的不正确方法。当患者能够完成由坐位向站位的转换后,应进行由站位向坐位的训练,注意纠正患者坐下时为减少下肢承重或因下肢控制能力差而出现的“跌落”样下坐现象。10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4)转移训练:包括床与轮椅之间、轮椅与座椅之间、轮椅与坐便器之间、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训练时要注意:患者必须有足够的体力与支撑力;转移时轮椅与床、椅等之间不能有空隙;上下轮椅时要先固定轮椅。详见第三章。
(5)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或平行杠间站立、徒手站立。患者在床边进行扶持站立,待患者能够站立后,逐渐放开对患者扶持,嘱其腰背挺直保持静态站位;让患者用健手或交叉的双手伸向不同方向触及目标物,保持自动态站位平衡;外力推拉下让患者自动调节并保持被动态站位平衡。应注意纠正患者低头、屈髋现象,保持两腿同等负重用力各达身体1/2体重。
(6)步行前训练
1)患腿站立负重训练:患腿站在体重秤上,健腿站在与体重秤同高度踏板上,11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让患者重心尽量移向患侧,使患腿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维持一定时间。
2)患腿负重原地迈步练习:当患腿负重能够达到体重的2/3以上时,可将重心充分移到患腿上,让健腿进行前后迈步训练。初期训练,应在平行杠中进行,可让患者手扶平行杠,增加安全性和稳定性。
(7)步行训练:由于出现髋、膝关节的控制和踝关节背屈能力差,应针对性加强髋、膝关节的屈伸控制和踝关节背屈的训练。可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注意步行早期容易出现膝过伸或膝突然屈曲(膝打软)、行走时患侧骨盆上提的“画圈”步态、足掌“蹬地”或足外缘落地等现象,纠正步行时的异常步态。站立相时,重点训练患腿的负重能力、平衡反应能力;摆动相时,重点训练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协调能力。
1)扶持下步行:扶持者位于患侧,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托住患肩以支持肩胛带向上,另一手握住患者手使之保持伸肘、伸腕抗痉挛状态。应注意不能用力牵拉患上肢或将患上肢搭放在扶持者肩上的扶持方式,以免造成肌肉拉伤或肩关节半脱位。
2)平行杠内和持杖步行:对老年人和独立行走恢复差的患者,可先在平行杠内练习向前、向后、转身、侧方的行走,或使用手杖步行训练。在平行杠内练习行走时,让患者健手握平行杠,治疗师站在患侧,指导患者健手前移一患足一健足。
3)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梯先上健腿,后上患腿;下楼梯先下患腿,后下健腿。需要扶持时,上楼梯时,扶持者在患者后方(比患者低一层阶梯)抓握其腰带给予扶持和保护;下楼梯时,扶持者在患者前方(比患者低一层阶梯)抓握其腰带给予扶持和保护。
(8)功能性运动训练
1)恢复早、中期的上肢功能训练:重点抑制因共同运动与联合反应等构成的异常运动模式,诱发上肢,特别是手的分离运动。如斜面砂磨板,在一倾斜平面内模仿打磨木板的动作,有助于肩、肘的分离运动及肌肉力量的恢复;将前臂置于圆柱体上向前滚动圆柱体,增加了肩关节的控制难度,有利于肩肘的分离运动;Bobath握手状态下在桌面上进行推球运动,有助于改善重心转移、坐位平衡能力;在地面上单手推动巴氏球,以促进随意运动的恢复;木钉盘活动,将木钉盘12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内的木钉逐一移到其他容器内,再从其他容器内取出木钉,逐一插到木钉盘上,有助于手的抓握能力的恢复,若将活动姿势设计为立位或木钉盘放置于与肩同高的位置,还有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及立位平衡能力;在桌面上堆积木也有助于消除共同运动及上肢综合功能的恢复;用患手固定桌面上的尺子,健手用笔画线,以训练双手协调的能力。
2)恢复后期的上肢功能训练:重点应改善手的精细操作功能、提高运动速度。如选择各种规格的木钉或铅笔,拿在手中并将其前后或上下翻转,有利于提高手的灵活性;棋类、扑克、麻将等活动既有娱乐的作用,又有助于训练手指对粗、细、大、小、方、圆等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物体抓握的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改善和恢复患者书写功能障碍,可先指导患者用粗彩笔在白纸上单纯地画一些直线条,然后逐步画一些有规律的曲线,当患者腕关节控制力及手的运动功能增强后,再进行书写汉字的练习。对手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13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3)恢复早、中期的ADL训练:包括进食动作训练、穿脱衣服训练、个人卫生训练及支具、矫形器的使用等。
进食动作训练:包括吞咽动作训练和摄食动作训练。应在患者具备了保持平稳坐姿、良好的口腔功能、上肢分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训练使用各种餐具的能力,如持勺、用筷、端碗等。必要时使用自助餐具或加用辅助装置,如带盖和吸管的水杯、餐具固定板、改制的筷子、在匙柄上加一尼龙搭扣圈使手掌或前臂套入、或使用匙柄加长、加粗便于握持的勺子、防滑垫等。
穿脱衣服训练:穿脱上衣时,先穿患侧袖,先脱健侧袖;穿脱裤子时,先穿患侧裤腿,先脱健侧裤腿。为了便于穿脱衣服,可将衣服进行改制:用拉链或尼龙搭扣代替纽扣、用松紧带代替腰带、用尼龙搭扣代替鞋带或改穿船型鞋等。必要时使用自助具,如用带长柄的钩子拉拉链或上提裤子,系扣器、穿袜穿鞋器等。
个人卫生训练:先训练洗漱动作(洗脸、洗手、刷牙、剃须、梳头、化妆、剪指甲等),再训练如厕动作等。如把毛巾套到水龙头上,然后用健手单手拧毛巾,可克服洗脸拧毛巾的困难;用改装后的指甲刀剪指甲;将牙刷柄加粗;用吸盘将小刷子固定在洗手池健手一侧,便于清洗健手等。如厕时,应指导患者顺利完成从轮椅到坐便器的转移、穿脱裤子、便后卫生及冲洗动作。为方便患者独立完成如厕动作,要对卫生间环境和设施进行必要调整和改造,若使用坐便器,则在需要的部位安装纵向或横向扶手,选用离身体较近、规格较大、无须用较大力量即可控制的马桶扳手,必要时在床旁使用便携式便器。14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4)恢复后期的ADL训练:包括家务活动训练、入浴动作训练、高级技能活动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家务活动训练:包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晒衣服、烹调、洗涮餐具、购物、经济管理、电器使用、抚育幼儿、信件处理等。
入浴动作训练:对浴室环境、洗浴用具进行调整和改制,能有效提高患者入浴的安全性和独立性。如将普通的浴球或海绵球固定在一个长手柄上,以帮助患者清洁后背;用线穿一块肥皂挂在颈部,有助于患者把肥皂擦在洗澡巾或健手上;将毛巾的一侧安装一个套环,套在患侧手腕处,便于洗后背时在肩的后部上下拉动毛巾;淋浴喷头不固定在墙上,浴盆边安装扶手等。
高级技能活动训练:如计算机操作等。模拟性活动为患者进行实用性活动提15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供了可能性。
(9)认知及知觉功能训练:详见本书第四章。
3.后遗症期 发病6个月之后,功能恢复缓慢或停滞不前,患者不同程度地留有各种后遗症,如偏瘫侧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患侧手功能障碍、失语、吞咽困难、关节挛缩畸形、偏瘫步态等。
目标:对后遗症期患者继续进行提高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之外,应将治疗重点放在整体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的改善上,通过使用“代偿技术”、环境改造和职业训练,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的周围环境条件以适应患者的需求,争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更加重视社会、心理和情感的康复,努力进行职业康复,使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工作岗位。
(1)维持性作业训练:每日进行上肢主动或健肢带动下的各关节活动;适当延长步行距离、扩大活动空间和上、下楼梯训练;卧床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定期翻身、肢体被动活动,以减少压疮发生和关节挛缩程度加重。
(2)辅助器具和矫形器:指导患者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可用支具将上肢屈曲痉挛严重者固定于伸展位;使用踝足支具矫正足下垂、足内翻并辅助其行走;无法步行者,可选择适合个人操作的轮椅,并学会正确操作轮椅用以代步;行走困难的年老患者,指导使用手杖、拐杖、步行器,辅助支撑体重,保证行走安全;对于无法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根据所需可使用穿衣类、饮食类、洗澡类、书写类等不同辅助装置,以增加患者生活的独立性和树立患者的自信心。
(3)环境改造:为方便后遗症期的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对家庭中的某些结构设施进行改造是很重要的。如去除门槛,增加通道的宽度,将蹲式便器改为坐式便器,将床降至40cm左右高度,增加必要的室内扶手,降低浴盆高度,洗手池的安装方法及形状要适合轮椅的进入等。同时,应教育家属学会如何保证患者安全,教会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技术帮助患者家庭中训练。
(4)职业训练或指导:对功能恢复较好、又有工作意愿的患者,应根据其原有技能、现在的身心状况以及未来工作的条件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训练。对患者提出就业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有关技能、认知、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5)长期卧床者的护理:有10%〜20%的患者最终不得不长期卧床,特别是高龄、体弱和病情严重者。对此类患者应长期进行家庭康复治疗,指导患者的家属16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及陪护者做好康复护理工作。家庭护理不仅费用低、效果好,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4.常见特殊问题的作业治疗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3个月,约有70%会发生肩痛或相关功能障碍,限制了患者的功能活动。
(1)肩手综合征: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月内,发生率约为12.5%〜70%,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发病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腕关节过度的牵拉或手受到意外的伤害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水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畸形,可导致患手的运动永久丧失。
1)正确放置患肢:正确放置患侧上肢,确保腕部不处于完全掌屈位,避免患者上肢尤其是手的损伤、疼痛、过度牵张及长时间垂悬;卧位时,适当抬高患侧上肢;坐位时,把患侧上肢放在轮椅上安装的小桌子上,并用夹板固定避免腕部掌屈位。
2)加压性向心性缠绕:为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周围性水肿的方法。用一根直径约1〜2mm长线从远端到近端向心性缠绕患手,先缠绕拇指和其他手指至各手指根部,用同样的方法再缠绕手掌和手背至手腕以上,再将缠绕的长线一一松开,每天反复进行。
3)早期避免牵拉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注意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避免在患手静脉输液。
4)被动和主动运动:患侧上肢的被动运动可防治肩痛,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活动时应轻柔、缓慢,以不产生疼痛为度。主动进行肩胛骨活动,在上肢上举的情况下进行肩关节的三维活动,但不应练习使伸展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以免增加水肿和疼痛。
(2)肩关节半脱位:多发生在脑卒中早期,发生率高达60%〜70%。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弛缓性麻痹状态下,在开始坐或站立时,由于重力作用而发生。其治疗或预防措施有-1)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在进行床上运动、转移训练及肩胛骨、上肢的被动活动时,应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结构前提下,进行无痛性肩关节全范围的被动运动或自助被动运动。每天1〜217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次。
2)纠正肩胛骨位置:通过手法活动肩胛骨、坐位上肢支撑负重、双手Bobath握手练习双上肢前伸、上抬,或卧位将患肩抬起等方法防止肩胛骨后缩,使肩胛骨充分上抬、前屈、外展,向上旋转,以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恢复肩关节自然固定机制。
3)肩胛骨的主动运动训练:患者取坐位于桌旁,桌上摆放一只篮球,患手控制篮球,肘关节伸展,做向前、向后滚动篮球的动作,完成肩胛骨的内收和外展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矫正肩胛骨的姿势,随时都要注意良姿位的摆放,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侧上肢做充分的上举活动。
(3)单侧忽略: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对大脑损害部分的对侧肢体和一半空间感觉不到。
1)反复用语言不断刺激提醒患者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侧。
2)治疗和生活护理中尽量站在患者忽略侧,将所需物品放置在忽略侧,让患者用健手越过身体中线去拿取;鼓励患侧上下肢主动参与翻身,必要时可用健手帮助患手向健侧翻身。
3)对忽略侧提供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并让其说出刺激的部位和感觉。
4)在忽略侧放置色彩鲜艳的物品或灯光提醒对患侧的注意;生活物品和床头桌放于患侧,以弓I导患者对患侧以及环境的扫视和注意。
5)阅读文章时,让患者从边缘处开始,在忽略侧一端放上色彩鲜艳的尺子,或使其用手摸着书的边缘,从边缘处开始阅读,避免漏读。
(4)抑郁症: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对有明显抑郁症的患者需积极给予心理康复治疗。可采取个别治疗和集体治疗两种方式,同时应有患者家庭成员及朋友同事等社会成员参与。治疗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身心放松,解除患者内心痛苦,矫正或重建某种行为等。
(5)吞咽功能障碍:脑损害严重或有脑干病变常出现吞咽困难并有构音障碍。1)唇、舌、颜面肌及颈部屈肌的主动运动和肌力训练。
2)先用糊状或胶状食物进行训练,少量多次,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18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3)进食时应取坐位,颈稍前屈引起咽反射。4)软腭冰刺激有助于咽反射的恢复。
5)咽下食物练习呼气或咳嗽,有助于预防误咽。6)构音器官的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
(6)下肢深静脉血栓: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或下肢下垂时间过长,肢体肌肉对静脉泵的作用降低,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破坏,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
1)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
2)卧床时抬高下肢,穿压力长筒袜。3)下肢外部气压循环治疗。知识拓展
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性,67岁,5天前晨起发现左侧肢体无力入院就诊,头颅CT检查:右側基底节区脑梗死。4天前左側肢体完全瘫痪,近3天病情无明显变化。发病以来无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二便障碍。血压160/90mmHg,心肺无异常。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智力正常,饮水偶有轻度哈咳,左鼻唇沟浅,左侧肢体肌力0级(Bmnnstroml级),肌张力低,腱反射稍弱,左侧霍夫曼征及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正常。不能保持坐位。既往有高血压病10年,冠心病5年。
1.功能评定:左侧肢体肌力0级(Bmnnstroml级),肌张力低,腱反射稍弱,左侧霍夫曼征及巴宾斯基征阳性。
2.治疗方案
(1)治疗目标:预防各种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为恢复期的功能恢复打下基础;使患者尽早开始床上的生活自理,为即将开始的主动功能训练做准备。
(2)作业治疗方法
1)保持良肢位:正确的卧位良肢位摆放。
2)体位转换(床上翻身):他人辅助下或健侧带动患侧翻身。3)上肢被动运动:他人辅助下或健侧帮助患侧被动运动。4)床上桥式运动。5)预防单侧忽略。19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山东省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
6)保持正确的坐姿。
【脑卒中健康管理和随访】推荐阅读:
脑卒中护理查房成稿06-22
脑卒中的中医护理常规07-04
世界卒中日宣传总结08-16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09-19
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总结10-29
小班下学期健康教案 高兴和生气07-02
安全健康环保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0-11
市优生促进和母亲健康工程自查报告08-14
大班健康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教案09-21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培训制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