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2024-09-21

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共12篇)(共12篇)

1.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一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价值和实践路径。立足于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认真尽好爱国的职责本分,明确认清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练就过硬的爱国报国本领,努力实现爱国主义本分、本质、本领三者的有机结合。

是认真尽好爱国的职责本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国家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最终会消亡。现阶段虽然有少量的无国籍人士,但就人类总体而言,社会成员绝大部分都归属于某个国家,国家在一定阶段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本单位。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一个国家的公民只有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尽到职责、尽到本分,才能无愧于国家。

中国人的爱国职责本分,是在应对内忧外患的实践中养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家国情怀和职责担当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当时许多仁人志士号召全体社会成员为国家履职尽责的思想精华。近代以来,在历次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在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激发中华民族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成为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的中流砥柱。

在为一个光明的中国英勇奋斗的实践中,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尤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尽爱国职责,尽爱国本分,永存爱国心,满怀爱国情,是新时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共识。

2.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二

一、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现阶段的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强大祖国而努力[1],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目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世界一体化和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世界产生了强烈冲击, 市场经济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 同时发达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等产生了双重影响。这些新形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世界产生多重影响, 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受到很大冲击, 同时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二、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的结合途径

邢台古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曾为多朝古都, 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感觉到邢台的地方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而且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认真学习和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特别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营养, 这是开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 ) 民 俗 文化 进 校 园 。

2008年11月我们举办了邢台学院首届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涉及邢台地方乡艺、特色文化, 近百余名艺人、艺术家义务出演, 获得了极大成功, 邢台市电视台、《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进行了报道 , 还被团省委评为河北省优秀团日活动, 活动照片作为团省委网站的标题照片达半年有余。

(二 ) 非 物 质 文化 博览 会 。

2011年5月我们组织了邢台学院非物质文化博览会 , 共有近20余项非物质文化项目参加展览会。博览会现场气氛热烈, 艺术家们的表演不遗余力、精彩纷呈;学生真诚求教, 艺术家诲人不倦, 现场参观者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电视台、省市级报纸和十几家网站进行了报道。

(三 ) 主 题 社 会 实 践 。

2011年8月我们组织了寻找记忆中的“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即利用暑期机会, 本着“缅先烈、承传统、促和谐”的宗旨, 到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陈列馆进行寻找红色记忆的社会实践。看到革命先烈们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宝贵生命捍卫者崇高的理想和尊严, 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净化, 纷纷表示要牢记抗大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 刻苦学习, 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 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三、地方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促进作用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使每一个中国人都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发扬传统文化, 这是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尽的职责。通过不同方式介绍、宣传地方特色文化, 加深大学生对邢襄大地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提高大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 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拼搏进取,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一 ) 弘扬 以 地 方文化 为 核 心 的 传统 文化 , 促 进 大学生理性融入社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世界文化的融合交杂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进入我们的视野, 迷乱了我们的视线, 渐渐改变了某些大学生的文化观, 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辨别经典与流行的能力, 失去了融入社会时必要的理性眼光。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对其有持续的热度,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成为有健全价值观、理性分析能力的人, 在进入社会时具备国家、民族意识, 树立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二 ) 弘扬 以 地 方文化 为 核 心 的 传统 文化 , 有 助 于 融洽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当今社会中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人际交往圈相对狭小。某些学生由于个性、认知等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形成不合理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反应。纵览传统文化的内容, 基本都贯穿儒家文化大为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优秀品质, 这些恰恰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大学生, 尤其是那些对人际交往认知有失偏颇的学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熏陶自己, 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人际交往的正确认识, 在交往中得心应手。

(三 ) 弘扬 以 地 方文化 为 核 心 的 传统 文化 , 有 助 于 学生 良好品德的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其中心就是如何教育、塑造、培养人, 就是培养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华传统文化讲究礼义, 时刻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约束、衡量行为。其特点之一是非常注重“精神建设”、“道德尺度”、“崇高品质”、“理想信念”、“诚实守信 ”等在人的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 这对于抵制当前一些目光短浅、粗俗低级、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不健康思想来说, 有极大的帮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博大精深, 大学生如果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 就能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促进“以德治国”的实现。

四、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

(一 ) 创 新理 念 , 突 出 时代 性 。

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科书, 只有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才能培养出真挚的爱国情。但是爱国主义教育更要突出“时代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这就是当前最突出的时代特征。全球化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使命,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要与时俱进, 具有时代性。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坚持, 但某些具体内容应反映鲜明的时代特征, 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 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 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 ) 创 新方法 , 重视 隐 性 教 育 。

爱国主义教育与渗透式隐性教育相结合。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 但对渗透式的隐性教育要高度重视。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转变教育方法, 注重对“隐性的渗透”方式的认识和把握, 在实践中自觉运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教学之中, 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渗透到各种服务之中, 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 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渗透到大众传播和社会环境之中, 运用一切可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因素, 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不知不觉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爱国情怀。

(三 ) 创 新 载 体 , 加 强 校 园 文化 建 设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旋律, 以学生的内在成长和养成为目标, 以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为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特别重视发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学生社团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用健康活泼、内容丰富的节目占领文化阵地。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依托,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 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意识。大力倡导全方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为师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为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

(四 ) 创 新 途 径 , 在 社 会 实 践 中 培养 学生 爱 国 主 义情 操 。

社会实践活动应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源泉。开展针对性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各种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爱国主义先进典型,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和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成果。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长效机制。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 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 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 建立多种形式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使学生受锻炼。二是开展“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利用假期及节假日、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三下乡”和“四进社区”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有目的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乡情和民情, 促使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刻体会工农群众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三是组织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 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 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的行动, 把行动变为责任, 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更高的起点, 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 同时也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扬.浅析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挑战[J].科技信息, 2011, 33 (494) .

3.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德育教育 情感教育 潜移默化

D647

一.引言

当我把孩子的回答告诉某个孩子的父亲时,他感慨地说:“不奇怪,我就是一個不称职的爸爸,我们基地有许许多多“不称职”的爸爸,一搞会战,多少人吃住在野外前线,一两个月不回家。没有这些爸爸的无私奉献,那有准东油田的日新月异、繁荣富强啊”………一种让石油职工安心生产的责任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紧迫感,促使我油然而产生了想了解孩子们爱不爱他们父母,爱不爱他们父母为之努力工作的准东油田。.

二、研究的目的

弘扬‘中国精神,从小培养幼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德育质量。“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对幼儿以“爱父母、爱准东”的情感教育进行重点实验研究,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和行为研究为基本方法,综合运用观察、实验和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教育实验法(采用观察、问卷、调查、主题会、家长会等方式) 。

五.研究对象及参加研究的教师

本次参加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大一、大二班的幼儿,年龄在6岁—6岁半。共60名幼儿,男孩38名,女孩22名。

2.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大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共六名教师参与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1.本课题由幼儿园副园长和大班教师共同完成。

2. 课题组成员深入领会,正确掌握教学法。

3.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4.参加研究的园长与教师均以幼儿德育教育为基点的教育组织策略及操作原则的构建者。

5.对家长做好宣传,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七.研究时间

实验从2015年3月——2015年6月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1.在大一班、大二班进行实验。

2.准备开展以情感教育为主导,以“热爱父母、热爱准东”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3.确定素质高,责任心强,忠诚幼教事业,热爱孩子的骨干教师承担实验班的工作,明确实验目的、计划、要求等。

4.实验的时间为四个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2015年3月为第一实验阶段:对两个大班的幼儿及家长进行摸底调查工作,分析现状,掌握原始材料。为落实德育计划,因材施教而提供依据。

2015年4月为第二实验阶段:了解实际,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

2015年5月为第三实验阶段:根据计划,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多科教育活动。

2014年6月实验结束,用质量评定法和提问观察法,得出德育工作的质量。

九、研究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调查研究。

“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这是自古以来公认的直观情感表现。我有目的的对大班部分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十分简单: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吗?爱准东油田吗?为什么?

2.第二阶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根据调查情况,我组织大班的老师认真的分析研究,制订了详细的主题计划,有目的的在大班开展了以情感教育为主导,以“热爱爸爸、妈妈、热爱准东油田”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3.第三阶段:具体实施。

为了将这次主题明确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具体\生动的多种教育活动来体现,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

(1).通过形象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2).利用正确的舆论,增强教育效果。

(3).渗透于教学之中,增强教育效果。

(4).通过集体活动,巩固教育效果。

(5)教师通过环境来影响、感染幼儿,增加隐性教育的作用。

(6).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教育效果。

十.实验效果

通过开展“热爱父母、热爱准东”的主题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由浅入深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父母,认识自己的家乡-准东油田,贯穿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儿童情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调查的孩子100%对自己的父母有了正确的评价,100%的孩子能说出爱准东的什么。

十一.实践后的思考

1.要使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具备爱家乡、爱祖国等良好的品质,就要在 他们身上培养起美好的情感——对人的爱。使他们懂得关心和热爱自己的父母,周围的成人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对集体、对人民和对祖国的爱。在

2.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道德判断富有具体性、情绪性、受暗示性明显,情感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迅速发生变化。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信赖的人,老师的言行的感情色彩能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影响。

3.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某种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用单一的一时刺激的方法,而是要依靠多方面的教育,着眼于引导幼儿分清是非,并且要常备不懈,一环接一环,持续进行,一刻也不能放松。

4. 能否肩负起时代重托,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之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丽.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途径[J]. 甘肃教育 2015年14期

4.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心得 篇四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弘扬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广大知识青年深受鼓舞。

无论我们所处在什么岗位承担什么样的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应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一名爱国、敬业、奉献的新时代合格青年,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在关键时刻,懂得舍小家,为大家,在群众中,应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在党员队伍中又应该具备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体现。爱国敬业看似大,却又很小很细致,细致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的每一天。

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没有惊涛骇浪般的生活体验,但我处在这样一个集体,他们被称作“天使”。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她们会及时访视细心呵护;当老人临近暮年,他们悉心照顾、做好临终关怀;在您健康的时候,他们为您提供保健知识,为的是让您更健康;当您病了,他们会陪伴在您身边直到您恢复健康。这个集体把为把群众的健康服务作为职业,恪守着职业道德,我们的工作岗位是在最接近贫困群众的基层,我们的医务人员除了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没有豪言壮语,我们是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也许有人觉得我们的工作琐碎,但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也许还会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健康和谐发展,也许有人觉得我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却是众多基层医疗人员的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在默默坚持的,也是长久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关心的民心工程。现在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候,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服务在最基层最贫困的群众中,我们定要把健康扶贫真正的做到位,不以善小而不为,涓滑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汇聚成人居环境最佳的宏伟蓝图,汇聚成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新时代。

新时代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是时代前进的动力,是通往幸福的秘籍。只有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坚持不懈、敢于担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弘扬传统美德,爱国敬业不辱使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青年一代要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只有爱国敬业,勇于牺牲奉献,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体会范文

8月,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8月4日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并召开座谈会,陈希部长强调,广大专家人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通过学习陈希部长的讲话精神,悟出了新时代是奋楫前行的时代,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需要广大知识分子进一步砥砺家国情怀,唱响爱国奉献主旋律,以实干托举梦想,用奋斗成就事业,要弘扬爱国奋斗的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不忘初心跟党走。

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汇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也是时代赋予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历史重任,我们需要团结奋进,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用智慧和力量,共同为祖国各项事业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陈希部长强调要牢记时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力求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努力实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言传身教、提携后学,满腔热情关心、引导、指导青年科技人才,不断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用智慧和温暖的双手,托起年轻人的未来,托起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组织部门要结合职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做到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通过学习陈希部长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对党情和国情的了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认识自身使命,增强了自身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陈希部长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发展的动力,是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一定要有家国情怀,积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精神,忠党爱国,勇于创新创造,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真正发挥所学知识作用,真正体现人生价值所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要求对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由此可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特别是各级党委严格执行中央决定,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人才政策,开展知识分子培养,礼敬人才、厚待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人才,已成为当下全社会共同心声和具体体现,也实实在在把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怀、信任和期待落到了实处。

新时代呼唤广大知识分子要有新作为。广大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永葆激情,斗志昂扬,要真正立足岗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主动扎根于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5.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五

近几天,发展区领导安排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提高了活动的认识,明确了爱国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奋斗是时代的前进引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才爱才的一贯品格,昭示了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根本要求,赋予了广大专家人才在新时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的神圣使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政策,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并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把“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这具有开创性、格局性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历史逻辑、执政逻辑、实践逻辑,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开展好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伟大奋斗中来,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要求我们理解好新时代的爱国奋斗与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是有机统一的这一观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国科学家搞出了“两弹一星”等前沿技术,除了高超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很重要的是有一种报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我们要深入宣传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通过专家国情研修等多种渠道,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凝心聚力、固根守魂,越需要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坚决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6.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六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因为爱国,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爱国,才有了范忠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爱国,才有了陆放翁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什么支撑着林俊德最后一天仍然坚持工作74分钟?是什么支撑着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深部之门?又是什么支撑着王继才用生命守护开山岛?答案都是爱国精神。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

新时代党员干部不仅要要砥砺爱国情怀、笃行报国之志,还要永葆奋斗精神、践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只有通过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模范人物时都充分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奋斗本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将奋斗与我们的人生联系在一起,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新时代的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只有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之所以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也是希望通过为民族谋振兴、国家谋富强、人民谋幸福而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我们建功立业不一定要像我们的革命先烈那样经历枪林弹雨,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社会,报效人民。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学习,练就一身高强的本领,其次是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认真工作,好好为老百姓服务,想办法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做到爱岗敬业,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最后就是多干一些让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建功立业。

7.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七

1 观瞻武侠影像——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精武自强精神之中

大凡青少年对武艺超群、侠肝义胆的武术大侠都格外仰慕, 而身体素质优秀的体校学生更是如此。在被誉为武术之乡的沧州, 受人尊敬的武术英雄及教头大有人在。

祖籍沧州东光的“津门大侠”——霍元甲, 是享誉国内外的一代武术宗师, 顺应青少年敢作敢为, 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多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精武门》。观看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从霍大侠身上学到什么?我们青少年今后应该怎样做?经讨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 应该学习他包容各派、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 学习他面对挑战毫不退缩, 勇往直前的民族正气, 学习他致力精武、以武兴国的自强精神。我们体校学生今后应该勤学苦练, 顽强拼搏, 时刻准备为国争光。

头戴风帽、身披风衣, 肩扛铁枪的林冲石膏像, 该校组织学生前去瞻仰。曾为大宋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被构陷而发配沧州, 省悟后的他枪挑陆虞侯, 火烧草料场, 彻底与官府决裂, 成为性格刚烈、有仇必报的梁山英雄好汉之一, 可以说, 沧州因林冲而名声大振。我们青少年应该学习林冲自立自强的精神, 做一代血性男儿, 时刻为当今沧州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大刀王五, 燕子李三, 被誉为“神枪手”的沧州盐山李叔文, 古老而又年轻的沧州, 卧虎藏龙, 体校学生更应该刻苦磨砺, 精武自强, 多处武术名家, 使沧州人永不愧对“武术之乡”的美誉。

2 走进文坛才子,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治学强国精神之中

在沧州土生土长的大清才子——纪晓岚, 应该说他是我们沧州人永远的骄傲。秋假中组织学生来到沧县的崔儿庄, 观看他的旧居, 踏寻他的墓地, 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组织学生讨论:纪晓岚一生的突出贡献是什么?他们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发?经引导, 学生懂得;纪晓岚曾花费十年心血组织编写世界宏著《四库全书》, 晚年笔耕不轰而著《阅微草堂笔记》24卷, 仅此两点就足以体现出沧州人勤奋好学, 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 尤其《四库全书》的编纂成功, 为保存中华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一生, 启迪我们:“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财富”, 体校学子不但要强身健体, 还要严谨治学, 要“文 (文化) ”“体 (体育) ”兼修, 成为有聪慧头脑的一代体育新人, 将来去担负起强国重任。

3 祭奠抗日英雄,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保家卫国情怀之中

去沧州胜利公园祭奠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马本斋出生于献县东辛庄, 在那艰苦的岁月, 他勇谋兼备, 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 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军人胆识和韬略, 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一位屡建战功、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沧州英烈的伟大之处。尤其是生身老母陷入敌人魔爪直到牺牲的时刻, 身为孝子的他以民族大义为重, 强忍悲痛, “继承母志, 与日本人血战到底!”这更使学生感受到一位抗日英雄的可亲可敬, 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而坚定了祖国青年将来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4 过好民族节日,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传统美德之中

4.1 信实礼让、精忠报国是沧州人的传统美德, 体校学生在解读

端午节:布置学生搜集战国名士屈原的资料和作品, 各班组织“屈原作品在我心中演讲”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 使学生懂得;作为楚国的大臣, 屈原对祖国忠诚;作为体校的学生, 我们要对祖国忠诚。

清明节:组织学生到沧州烈陵园祭扫烈士墓。去之前, 组织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 解答一下两个问题: (1) 清明节的来历; (2) 沧州烈士陵园中所供奉烈士中, 你所熟悉的两位英烈的名字。经查阅, 学生明白, 清明节的来历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忠臣介子推有关, 他曾“割股食君”“背母隐山”, 一生淳厚尚俭、信实礼让, 淡泊名利, 深沉赤诚, 使一位千百年来令人传唱的忠义之士。扫墓中, 学生得知:沧州烈士陵园墓碑中, 有智勇双全、关心战士疾苦的冀鲁边区一一五师副旅长黄骅, 有牺牲在上饶集中营中年仅30岁的新四军连指导员我市新华区小赵庄的热血青年李桐铭;有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时任志愿军一二四师团政委的河间景和的杨家保, 巍巍华夏堪回首, 一寸河山一寸备, 坚贞不屈, 英勇斗争, 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乐章。学生既缅怀古人, 又追念革命先烈, 心灵得到净化, 境界得到提升。

4.2 敬老爱幼、无私奉献是沧州人的传统美德, 体校学生在继承

每年三月, 我校组织“武术小分队”一行15人赴沧州福利院、慰问演出, 学生们的精彩表演给老人和孩子们送了温暖和快乐, 而且看到了自身的价值, 更重要收获是, 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二十一世纪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 人们看到中国的强盛和发展, 后继有人。

5 走访人士,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弘扬沧州进取创新精神中

改革开放以来, 沧州各界涌现出一批批开拓进取, 自强创新的新人新秀, 走访这些成功人士, 使学生坚定了自立创业、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学生到文化馆观赏了李德瑞、刘化一等书法家的作品, 领悟到书法家对人生的思考;去沧县枣业公司参观, 感受到创新的内涵;同时体验了“诚信才能生存、创新才能发展”的道理。

总之, 通过开展特色活动, 大大增强了体校学生的爱国义情感,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夏艳.关于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3) .

8.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八

一、深刻认识新会的华人华侨优秀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操

新会侨乡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中华民族源远的文化是他们优秀品德形成的文化基础,历史及社会现状则是形成他们优秀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

(一)“自强不息”是新会华侨华人得以生存发展的精神精粹。

因近代政府的无能,造成民不聊生,大量的新会人移居海外。新会侨民浪迹天涯,在陌生的地区或国度,举目无亲,语言不通,法例不明,更无资金本钱,就凭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异域他乡开辟一片新天地,在那立足生根、开花结果。

如侨中董事长——黄球先生出身贫穷,早年到香港闯天下;如新西兰牛油第一人——周祥,幼年到新加坡,曾在一富家当仆役。

(二)“爱国、爱乡”是新会华侨华人的又一高尚情操体现。

新会的华侨华人,不论自己沦落何处,不论何时,都记住自己是龙的传人,爱中国、爱家乡,盼中国繁荣富强,尽自己的能力报效家乡。

1﹒在社会变革时,他们支持进步的一边,或站在战斗的前列。

如新会会城人伍廷芳,生于马来西亚,曾在伦敦林肯法律学院深造。辛亥革命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1922年4月兼任广东省省长,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时,他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

2﹒在抵抗侵略时,他们出钱出力,为国捐躯。

如新会罗坑人陈瑞祺先生,在香港经商,抗日战争时将千吨货轮“黄石公号”无偿应征,自沉堵塞长江口,阻止日舰进犯南京。又如澳洲华人第一位飞行家——阮来,祖籍新会,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教练,曾率领美国空军,打败日本空军的“神风敢死队”,直捣黄龙,和联军一道进驻东京。

3﹒在和平时,他们慷慨捐资,支持祖国,建设家乡。

自1979年以来,新会旅外乡亲如黄球、崔德祺、陈经伦、马观适、梁华济等,他们支援家乡建设,办教育、赠公益、兴工业等10亿多元。

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实在太多了,从中我们可看到升华出来的民族的精神和高尚的赤子情怀。

二、营造“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育人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的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可收到润物于无声的功效。校园内设置各种反映新会华侨华人的优秀品德的环境,营造好“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氛围,让学生长时间在这环境中浸润、薰陶,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升华。

1﹒以捐资建设侨中的爱国乡亲的名字命名各大楼及馆室,或刻石立碑。

新会侨中的各建筑物,基本是新会的旅外乡亲捐建的。这些乡亲,每人都有一段不凡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捐建的每一栋大楼,每一个教室都包含着他们爱国爱乡、热切盼望侨乡学子成人成材的深情厚意。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出来,既是对他们的一种感谢,更是为了使学生感受他们名字背后丰富的内涵,时刻激起学子们感动的涟漪。

2﹒把爱国乡亲有关的对学生的各种期望要求的提词警句等设置在校园适当的地方。

旅外的乡亲,风雨人生数十年,他们有许多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有很多追求,对未来一代有许多希望,对教育好学生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如黄球先生提出的“体健第一,品德至上,学问之功,贵乎勤奋”,既符合教育方针学生要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明示了须勤奋方能成就大器的道理,我们把他这一题词定为校训,用石刻的形式,镌刻于校园内他的铜像背后。又如梁华济先生为学生书写的“求真知、立品德、明国情,知任重”的题词,刻在校园内碑廊上及刊登在学生刊物《涛声》的扉页里,让学生时刻不忘人民的希望。

3﹒设立校史室,记载侨校的兴衰史。

新会侨中于1958年“激情燃烧”的日子里诞生,于“文革”期间“浩劫”的岁月里消亡,“文革”结束后复办,现在又在开放改革和谐发展的大潮中成长壮大。众多新会的华侨华人,旅外乡亲为她出钱出力。她的创建、重生与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政府的关怀及海内外乡亲的努力。我们整理好这些资料并在校园内设立校史室,将校史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而做到不忘本。

4﹒编写有关新会华侨华人历史及侨中校史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各校根据各地特点,利用各地特有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编写的教材。我们编了《新会华侨华人史话》一书,书中记载了新会华侨的形成及他们的奋斗和爱国爱乡的史实。还编了《五十年的足迹》一书,书中较详尽地记录了新会旅外乡亲对侨中的种种贡献,史实充足,图文并茂,读起来沉甸甸,它不断地警醒着后来者需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

9.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九

2020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秉承家国情怀、勇担复兴大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信仰在心引领青春方向。心中有信仰,行动有方向。不论是一个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信仰坚定,就会始终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疫情发生以来,广大青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有的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有的不舍昼夜,坚守在社区防控的最前沿;还有的冲锋在复工复产的最前端,这背后离不开信念的支撑,理想的指引。广大青年要坚定信仰、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引领下不断前进,做到党中央号召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就战斗在哪里。

冲锋在前彰显青春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疫情防控,没有硝烟,却有生死,靠的不是心里想一想、嘴上说一说、往边靠一靠,而是要冲上去真刀真枪地干,顶上去求真务实地做。广大青年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遗余力,以实际行动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一个又一个逆行的背影,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广大青年要知重负重、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用青春担当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冲在前、顶在前,做到岗位守得住、困难顶得住、重活扛得起,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奉献在先传递青春能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五四运动中青年们走上街头振臂高呼,到战争年代热血青年奔赴战场,再到如今广大青年义无反顾来到战“疫”一线,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以小我成就大我始终是中国青年一脉相承的精神特质。选择了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中,就是选择了奉献,就是放弃了团聚、休息和温暖的“小家”,来守护“大家”。广大青年要继续砥砺“我将无我”的精神,将奉献植于心,付出践于行,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青春和汗水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

2020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2

“黄鹤楼,长江水,一眼几千年;老汉口,热干面,韵味绕心尖。”

武汉,一个令人神往的城市。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一座空城……

疫情肆虐的这一个月,我心情复杂极了。我看到疫情地图一点点变红,看到新增病例上涨飞快,看到医护人员们脸上深深的口罩印,看到李文良医生去世的消息……我不敢回想,每次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受控制。

但是,中华民族从未被困难击败过。遇到困难,我们就直面困难。各界人士纷纷声援,捐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飞速建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得知疫情后,年近九旬的钟南山院士毫不犹豫赶往一线,在高铁上度过本应阖家团圆的春节。各省纷纷派出医疗队赶到武汉支援。我看到许多女医生,为了方便工作,剃掉了及腰的秀发。我不敢想象,这样的决定,得下多大的决心。一把拽起头发,一推,两推,乌黑的头发掉在地上,她的眼睛瞬间被泪水占满。她咬紧牙关,看向天花板,透过她的眼睛,我看不到剃掉头发的失落,无助,更多的是决心。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平凡的人们披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外衣。”

他们日夜奋战,饭都不敢吃,全心全意扑在这场与疫情的斗争中。她们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口罩印,她们的手被消毒液侵蚀。但是,当她们脱下防护服,竖着大拇指对镜头笑时,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

有人说,这场疫情是天降的国难,但我认为,伤疤是曾经全力以赴的见证,此战必定成功。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底气。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武汉自古以来就是英雄的城市。这次一定会战胜疫情,度过难关。

2020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3

2020年开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席卷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随着新年的到来,冠状病毒随着武汉市回家过年的人们扩散至全国。随着感染人数的急剧上升,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都延期开学,学生们正在家利用一切网络平台上课,并及时关注疫情状况期待尽快重返校园。

疫情发生后,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请战”“我是党员,我报名”……在基层社区,他们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努力为人民群众当好“守门员”“讲解员”“送货员”;在医疗救助前线,他们克服巨大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不舍昼夜,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争,努力践行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在科研一线,他们身兼院士和战士的双重身份,努力攻关,专心研究……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的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成功,跨越了一道道难关,夺取了一个个胜利。相信这一次,我们也一定能够在与疫魔的斗争中赢得最终胜利。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全中国各个阶级不同身份的人们都拧成了一股绳,齐心与病毒对抗,尤其是广大青年,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疫情防控人员一起,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类的考卷交出的一份完美的答案,证明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肩膀拥有强大的力量,我们承担得起社会责任!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广大青年犹如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更应当不遗余力获取知识,最终能够为祖国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0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4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满怀深情,充分肯定广大青年的担当奉献,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和重托,必将激励广大青年彰显青春力量、有效履行使命。行动是最好的明证,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生动写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各市和军队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踊跃“请战”,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青春力量在火线中激扬。在抗击疫情一线的4.2万多名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其中“90后”有1.2万多名,且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同样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者中,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类志愿者亦是“90后”,他们成为战疫中披坚执锐、英勇奋战的生力军。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无数“90后”青年胸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不畏艰险繁难,坚守各自岗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愧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英勇奋战、不畏艰险,让青春篇章在行动中书写。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无数的“90后”在疫情防控中的铮铮誓言证明,他们不愧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如今已经长大是懂得感恩的。这些“90后”青年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令人动容,也令人振奋。他们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他们在这次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用实际行动写出了青春篇章。“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90后”甚至“0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在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侵害时,受命于危难之间,救人于危难之际,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英勇奋战,为国家尽匹夫之责,他们向世界展示了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群像,展现了当代青年捍卫青春中国之姿态。

舍生忘死,担当奉献,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面对这场生与死的严峻斗争中,“90后”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与疫魔的较量,看不见硝烟,听不到枪炮声,但生与死的考验真真切切,有的医护人员倒在了抗疫一线,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今年只有29岁。他们中很多人火线入党,上海瑞金医院医生、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90后”小伙缪晟昊就是其中一个。这些“90后”青年所表现出的勇敢与坚强、责任与担当,让青春本色在危难中闪光,令人动容,令人振奋。他们是当代青年的缩影,我们从他们身上强烈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步伐将见证,以抗疫一线“9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自当以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争做志存高远、铁肩担当、越/战越勇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争做“志存高远”的新时代好青年。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纵使“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世人,什么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存高远”。作为新时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当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个人成长认知、本职工作认知和价值理念追求,主动结合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为自己定好长远规划,设好短期目标,不断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方向而努力奋斗。

争做“铁肩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不可否认,同中老年人相比,青年人干事创业总是少了些许顾虑顾忌,多了那么一股闯劲拼劲。在这些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抗疫一线青年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气、凡事敢为人先的勇气。“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青年党员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敢于挺身而出、担当奉献,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广大青年要始终保持“做好份内事,多做份外事”的自觉,用“铁肩担当”交出合格答卷。

争做“越/战越勇”的新时代好青年。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个别青年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难免急功近利、心生焦虑,甚至滋生惰性心理、颓废消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90后”为代表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青年,有的刚从学校毕业工作不久,可以说社会阅历尚浅、实践经历较少。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担当奉献,朝气蓬勃、越/战越勇,在抗疫一线成长成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青年党员要敢于挺身担当,始终保持“越/战越勇”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主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增强本领、建功立业。

10.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篇十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一定的精神力量支撑和激励。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愤怒,对爱国志士仁人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极大激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永垂史册的志士仁人和英雄豪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等,都是这一伟大斗争的部分。特别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抗日战争,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为了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举国上下,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广大抗日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奋进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转变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实现了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想“两弹一星”的研制,其中的很多人在国外都是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劳苦,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各种考验,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使我国科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我们党带领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抗击特大洪水到抗击非典,再到抗击严重的地震灾害,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受了一系列来自自然界和经济、政治领域的巨大考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11.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举措

文献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两大任务:一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二是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中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明确在高校教育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与方法,探索把高校服务社会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相结合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赋予国民教育重大任务,正是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高校的突出地位和基本职能的内在要求。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强调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要担负起这两个方面的重任,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最根本的是学校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大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为落实邓小平教育要优先发展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国策,已经获得和正在取得巨大成效。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首先赋予国民教育系统是顺理成章的。高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领军集团和中坚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高校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从教学上讲,“两课”是所有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素质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涵盖了“两课”,又是“两课”教育基本内容,其它各门课程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也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从科研上讲,邓小平在1977年就说过高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以占有国家科研投入10%的经费,创造了国家57.3%的科研成果,雄辩证明了邓小平的论断。高校科研范围很广,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既有基础学科,也有应用学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高校科研队伍具有重要的骨干作用。从服务社会看,高校通过培养人才、提供科研成果和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化生产,无论是哪种形式,也无论是参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或社会建设,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义不容辞的。

其次,这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的根本举措。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把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1996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党的教育方针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先后写进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因此,高校办学要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学,必须贯穿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导学生择业就业,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

第三,这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我国高校经过十年扩招已经达到在校生两千多万的规模,名列世界第一。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作出了高校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决策。我国除在本科高校实施“211”工程,在高职院校重点培育100所示范高职外,还分期分批、分级分类开展了本科高校、高职高专的教学评估工作,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各类高校深化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走出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路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对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模式进行科学定位,办出质量好、有特色、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高校要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人才为根本

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特殊产品,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因此,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层次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和原则。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高校,首要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应把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与贯彻《意见》结合起来,坚持用系统工程的办法,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把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第一,坚持课堂主阵地育人,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结合大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课题研讨式、互动参与式、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形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两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认知认同,而且感情上融入,能识别和抵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坚定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教师深入发掘蕴含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陶冶精神情操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通过经常化的制度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办好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同系、班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

第三,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相配合,加强对大学生经常性管理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教育部《学生管理规定》和高校内部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一事一议”和经常性的纪律作风整顿,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操守,分清是非美丑,做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二是落实辅导员、党团组织进公寓,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三是努力改善后勤服务工作,了解大学生的愿望要求,关心大学生的冷暖疾苦,办好食堂、澡堂、超市,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融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于细致入微的服务中。高校的后勤改革要坚持后勤社会化和学校的育人职责相结合,不断增强服务育人的功能。四是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奖、助、贷、免、补等系列措施,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落实资助政策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体现人文关怀,激发他们感恩党和政府、励志报国的壮志。五是重视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六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健全就业服务系统,准确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同时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目标,特别要用好政策措施,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第四,坚持以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价值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结合职业指导,建立与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弘扬奥运志愿者精神,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环保行”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五,坚持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三个优势”。高校党团和学生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面广、工作顺畅。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发挥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二是加强高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尤其要建立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各级党委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高校内部的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就是高校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大贡献。

三、高校应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上大有作为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成为大趋势。我国已进入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党的十七大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其服务社会、参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渠道和形式更加广泛。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主要靠文化形式来表现。因此,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在服务社会中通过提供科研成果和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是科研的重要方面军,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科研机构实力雄厚、体制健全,在为社会服务时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高校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用研究,用大众化、通俗化的形式阐述其基本内容、现实目标、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高校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文化产品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帮助广大群众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其次,要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播媒介的辐射作用,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高校的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校报校刊及校园网站等,人才济济、资源丰厚、运行规范。因此,高校应通过校报校刊的编辑发行,通过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的公共服务和校园网站的互动参与,配合公共媒体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通过宣扬时代先进典型,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和抵制腐朽文化影响,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还要充分发挥高校文体人才和设施的作用,通过文艺演出、体育交流,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领村镇文化和社区文化,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文化生态。

第三,创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之一。我国高校规模已居世界首位,2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也集中表现在大学校园里。因而和谐校园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非常重要和敏感的组成部分,校园的安全稳定也成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化文明创建工作。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文明教室、文明寝室”为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和保障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不断提升文明创建的水平,使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N]光明日报,2006—12—16

[2]秋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求是杂志,2006,(24)。

12.弘扬爱国主义心得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价值观

一、大学精神

(一)大学精神的概述

所谓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从而凝练出来的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二)大学精神的基本表现

1.自觉的民族精神。从古至今,大学精神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发展,乃至一个民族的进步均至关重要。从世界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诞生起,大学就肩负起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独特使命,对于我国大学来说,兴起于民族危难之秋,其精神更是深受传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影响,倡导“明德济世,修齐治平”的价值理念和“兴学强国”的爱国主义担当。从硝烟中的民国大学,学生走上街头喊出爱国口号,到奔赴抗战的前线,各大学或被占领,或被破坏,但是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宁愿忍饥挨饿、颠沛流离,也不愿投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了谱写了壮美的弦歌。面对涉及国家主权的国际争端,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是巨大的,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自发组织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集体爱国行为的一个团体,这也是大学本身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体现。

2.鲜明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融合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的精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旨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当听到国家的某个地区发生特大灾害,当听到国家的哪个山区孩子无法进行过冬,当听到周围的同学得了什么重大疾病,我们的高校会第一时间做出反映,我们的大学生会响应学校号召,捐款捐物。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自发的组织捐款、捐物,甚至志愿服务。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时代精神最鲜明的特点。大学是探索新知、追求真理的殿堂。大学作为科学的前沿,大学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大学生是我们的希望,是祖国的新鲜血液。大学担当着引领时代精神发展的历史重任,大学对大学生三观的培养是任何组织、任何设施都不能替代的,大学对大学生时代精神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会转变成大学师生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二、大学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要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诠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从个人对国家,个人对社会,个人对自己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价值观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安排。

从1999年至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等教育也将朝着义务教育的方向发展,“90后”“00后”的大学生都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将成为未来的主角。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接触较多,对西方思想有片面的了解,甚至一些盲目的崇拜和向往,但是大学生多数对我们国家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对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还是立场坚定的。因此,我们理所应当地要肩负起引领他们成长的重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的主旋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高校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培育对象在培育动力上有根本的不同,进而影响他们的需求。培育者本身对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理解较为深刻和具体,培育对象对核心价值观总体是肯定的,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确很模糊,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第一,要合理利用高校的文化载体,在校园内师生中形成一种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让大学文化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第二,利用学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采取多种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宣传,对典型人物进行专访和宣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广大青年学生也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在努力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新生代一定不会辜负祖国的期望,当好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高校作为新生代的培育者,肩负着培育大学生的重任,肩负着引领大学生的重任,要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优势,用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新一代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卢勃.论大学精神的承传与表达[J].高教论坛,2006(3).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3]史雯婷.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看第三部门的发展[J].江苏高教,2004(3).

[4]刘亚敏,姜胜封.大学精神的制度根基[J].北京教育理论探索,2006(7).

上一篇:怀念那棵桂花树作文下一篇:大学生实习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