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2024-11-10

冠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精选3篇)

1.冠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篇一

发挥优势 多措并举 科学谋划 创新发展

着力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暨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

商丘地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去年粮食生产在高起点、高基数的情况下,实现了8年增产,6年超过100亿斤,总产达到121.64亿斤,增长1.5%。我市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有3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有4个县、区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全市夏粮收获面积851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平均亩产首次突破950斤大关,达到992斤,比上年增加63.4斤;夏粮总产首次突破80亿斤大关,达到84.4亿斤,比上年增加5.8亿斤,实现了“十连增”。商丘粮食连年丰收,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主要得益于各级重农抓粮的工作举措,可以说在夏粮“九连丰”的高起点上,再创高产,靠的是“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但更与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实施

为确保粮食增产,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打造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2〕26号)精神,制定下发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实施意见》(。

统一管理高标准粮田,对高标准粮田区域土地和道路、电网、水网、林网、环保等公共设施进行管理,确保及时做好各项公共服务工作。

(五)大力宣传,强化舆论保障。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标准粮田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37家(其中国家级 4家、省级45家、市级188家),超亿元龙头企业达80家,有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个示范基地。今年重点培育发展了永城、睢阳区面品,夏邑食用菌、虞城乳品,睢县、梁园区肉品、柘城县辣椒、宁陵酥梨、民权饮品等9个产业化集群,并确定市长余学友、市委副书记周树群、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思杰联系虞城县科迪乳品、睢阳区诚实人面品和梁园区肉品3个产业化集群,各县(市、区)党政主要和分管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也相应确定了联系点,为推进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1~5月份,全市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95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一)突出战略地位,统筹协调推进。今年以来,我市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制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龙头企业牵头。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里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组织领导,在政策、环境、投入上协调联动,汇聚合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集群和集聚。

(二)创新发展模式,推动集聚发展。坚持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多措并进,狠抓落实,大力引导优势企业联合集聚,形成集群。一是建好载体。依托全市4家国家级、45家省级、18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两个集聚,倾力打造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化集群。二是完善政策。在整合各项支农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政〔2012〕44号)》和《商丘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2012-2020年)规划 》等文件,形成了市、县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龙头企业的集群建设和产业的集聚发展。三是优化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落实、企业融资、担保推介、科技支持、村企联合、农超对接、企农联结、包联驻点、企业用工、项目编报等十个方面为龙头企业积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有效地保障了龙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四是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第一要事,加大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催生大产业,推动大集群,促进大发展,促使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核心凝结力和“磁场”效应迅速增强。五是狠抓项目。把项目建设和管理放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高度加以推进。坚持农业项目和工业项目统筹,招商项目和政策项目并重,建立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项目库、农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研一批、编制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突出抓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建设、推进、协调和服务,促进优势项目向产业化集聚。

(三)狠抓重点环节,提升产业化集群培育水平。一是抓龙头,推动企业集群。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级为基础、省级为骨干、国家级为引领的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目前,我市具备基本雏形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0个,特别是对比较成熟的3个集群(虞城县科迪乳业产业化集群、睢阳区诚实人面品产业化集群、梁园区肉品产业化集群)作为试点进行重点培育。二是扩基地,发展优势产业。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推进优质粮棉油、果蔬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规模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100万亩蔬菜果品园艺、600万亩优质粮油”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基地连片、特色成带、块状辐射、集群发展”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新格局,夯实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基础。三是强加工,提升发展水平。

2.冠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篇二

1 吴江市耕地资源概况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吴江市耕地面积由1990年的4.9万hm2, 减少至2003年的4.0万hm2, 减幅达22.5%, 预计至2020年将缩减至2.0万hm2。另外, 吴江市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耕地又在减少, 若不实施强有力的措施, 将难以稳定粮食总产。

2 耕地地力概况

2.1 耕地地力分级

此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评价表明:吴江市现有可耕地面积37 866.67 hm2。一级地2 871.03 hm2, 二级地14 803.25 hm2, 三级地12 396.35 hm2, 四级地5 382.21 hm2, 五级地2 411.96hm2,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58%、39.10%、32.74%、14.21%、6.37%。

2.2 耕地地力演变特点

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分析, 吴江市耕地地力演变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耕地土壤的自然肥力性状逐渐退化。主要表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作物的抗逆性减弱;苗期“烧苗”、后期脱肥现象发生频繁;在作物旺长期, 降雨频度和降雨量较小时, 易出现旱象;降雨频度和降雨量较大时, 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较弱, 易产生垄沟径流, 造成肥水流失, 利用率降低, 影响作物产量, 增加生产成本, 收益减少。二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灌溉方式比较落后。实现水浇的仅限于水田和部分旱田;占耕地面积74%的旱田尚无灌溉条件, 在生产中仍靠自然降水。遇春旱年份, 易受春旱威胁。水田虽能进行排灌, 但方式落后, 仍采用土渠灌排方式。在灌排过程中, 渗漏严重, 浪费资源。水田发展节水灌溉, 旱田实行水浇, 是吴江市今后农业生产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3]。从此次调查结果看, 全市仍有2 666.67 hm2左右的低产田需要改良, 目前的低产田改良步伐不大。

3 吴江市低产田土壤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础设施较差。近年来, 吴江市农田的灌排水系破坏严重, 同时大量农田开挖成鱼池, 导致沟系排水不畅, 形成低产田, 面积约1 000 hm2, 占低产地面积的28.3%。二是地下水位高。吴江市农田的地下水位大都在40~80 cm, 面积约为1 533.33 hm2, 占低产地面积的43.4%。西南部较低, 为40~60 cm;东北部及沿太湖地区较高, 为60~80 cm。三是严重缺钾。吴江市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为27~128 mg/kg, 平均81.59 mg/kg。大多集中在70~90、90~120 mg/kg, 分别占35.71%、32.15%, 大部分土壤明显缺钾, 是造成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障碍层部位高。据统计, 吴江市现有高位白土、中位白土等有障碍层次的土壤面积有2 333.33 hm2, 主要位于八都和七都2个镇, 土壤缺磷少钾。五是土体结构差。主要位于沿太湖地区, 面积约为1 533.33 hm2, 且土壤易漏水漏肥, 往往由于肥料施用不当或水浆管理不善造成低产。

4 对策

针对吴江市土壤存在的问题, 参照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标准改造低产田。要狠抓增肥改土, 治水改土, 轮作改土, 深耕改土, 做到旱能抗、涝能排, 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 粮食供给安全。改造目标:3年内改良低产田333.33 hm2, 10年内改良低产田1 333.33 hm2, 15年内改良低产田2 000 hm2, 使原低产田的产量总体水平力争不低于全市平均产量的5%。具体应采取以下对策。

4.1 培肥地力

一是增施有机肥, 如通过增施厩肥、堆肥、沤肥等方式积造农家肥。每年施用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优质农家肥15 t/hm2, 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衡。二是秸秆还田, 如机械粉碎灭茬、留高茬等。三是种植绿肥, 如紫云英、黑麦草、秋蚕豆等绿肥作物。四是提倡平衡施肥,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上述措施,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进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4]。

4.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区域范围内农田灌溉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大型灌排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 实施重点涝区治理;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5]。

4.3 建立完善长期的地力监测体系

在这次地力调查的基础上, 在黄泥土、青紫泥和小粉土等主要耕作土壤上建立长期定位土壤监测点, 进行质量动态监测, 了解和掌握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规律,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实现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保护的统一。

4.4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和规划调整, 建立重点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进一步强化各项保护措施的落实, 推行经济鼓励制[2,4]。用好各类农业和水利建设资金, 集中向基本农田保护区投入, 切实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

4.5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对保护耕地要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增强全社会对耕地流失的忧患意识, 加强农民对保护耕地的技术培训, 使其尽快掌握保护性的耕作技术, 并应用到生产实践[4,6]。

参考文献

[1]张英鹏, 李彦, 于仁起, 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 2008, 23 (B10) :310-314.

[2]李俊敏.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3]赵沛义, 妥德宝, 段玉, 等.阴山北麓退耕地不同植被群落生态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华北农学报, 2006, 21 (F12) :113-115.

[4]赵月伟.河南省耕地保护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09.

[5]赵举, 郑大玮, 潘志华, 等.农牧交错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S1) :5-9.

3.冠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高标准粮田;做法;经验;淮安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07-02

淮安区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以来,已经在多个乡镇实施了多个项目。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是田间工程中配套的沟、桥、路、闸、涵,泵站等,建成后让基本农田能达到旱涝保收,从而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几年来,由于多头并举,全区2012年高标准粮田覆盖率已达48.8%,为达到省政府要求的到2020年全省覆盖率达60%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实施中,除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外,重点抓好项目管理和建设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和财务财政监管制度规范等等,主要做法与经验:

1 主要做法

1.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项目实施初期,我区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区政府、区农委、项目实施乡镇分别成立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区政府成立了区项目领导小组;区农委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相关乡镇人民政府也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为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及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加强项目的实施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监督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办公室,设专人分管技术指导、财务、工程、信息、监督审计等事务,承担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1.2 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明确市农业委主要领导为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区农委主要领导为项目管理的第二责任人;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为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区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站长为项目建设的第二责任人。各项目小组成员分别承担具体责任。

1.3 实行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度 由实施小组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农业部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3]1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等有关文件精神,对全部田间工程,采取公开招投标。委托有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招投标事宜,在江苏省建设工程招标网上发布招投标公告,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选择具有三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参与招投标,对报名竞标施工单位严格审核,确保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和中标单位签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明确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并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1.4 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全部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进行监理。按照合同约定,由监理公司委派总监理工程师1名、监理部1个、监理人员3名,编制监理规划1份,项目监理实施细则1份,定期向项目实施单位出具监理月报,报告监理工作,提供咨询意见。专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的监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规范标准中主控项目和基本项目全部合格,允许偏差项目偏差率和偏差值控制在合格范围之内。

1.5 实行项目进度督查制度 区成立“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淮安市淮安区标准粮田追加投资项目工程督查小组”,区政府由区长任组长,区纪委、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农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以及项目区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有关工作人员为组员。督查组从项目开始实施到项目实施结束进行全过程督查,既督查工程进度,又督查在标准粮田建设实施过程中有无对施工方“吃、拿、卡、要”现象发生。另外,明确了标准粮田建设田间工程各个标段的直接责任人为项目乡镇水利站站长,每个标段配备水利站和农技站工作人员各1名,每天到施工现场,协助工程监理人员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解决不可预见的各种问题。

1.6 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和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签定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初步设计图、初步设计与概算的编制合同;和相关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咨询合同、招标代理合同;和相关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监理合同;和中标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全部投资项目以合同形式进行管理,确保项目得以规范有序的实施。

1.7 实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财政厅关于颁发《江苏省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建立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和管理由区财政局和区农委把关,设立专帐,实行财政统一报帐,专款专用,无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现象。

1.8 实行项目审计制度 项目建成后,请相关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的合理,同时,也保证了项目建成后顺利通过验收。

2 经验

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我们感到“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的措施基本适用,高标准粮田建设内涵较全,对标准的描述言简意明,原则管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建设标准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要在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投资上下功夫,要在工程平衡着力上做文章。

2.1 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 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是针对粮食安全事项,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政相配套的投入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在国家设立增加“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阶段,国家应大辐度地增加农业综合开发专项投入,强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粮食生产,为增加“千亿斤”粮食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只有中央财政的增加,地方财政才能配套跟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投资标准。江苏在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下,随着市、区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逐步退出,要增加省级对县级项目资金配套比例,否则,县级以上配套资金将“今不如昔”,与现行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不相匹配。

2.2 要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标准 提高高标准粮田建设投资标准,要继续抓好灌排工程、农田工程、土壤改良、林业、机械化措施等项目建设,提高标准,提高覆盖率。此外,还需加大如下几个方面的工程投资建设。一是增加田间道路建设投资,在规划合理的情况下,项目区主干道一定要按照农村通达工程建设的标准来实施,新建机耕路都要硬质化,保证晴雨天畅通,长期受用,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车辆的运输。二是增加平整土地,灌排渠系,河沟清淤及环境整治清理等土方工程的投资,提高对土方建设投资额度,减轻农民投工投劳负担。三是增加培植地力投资,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秸秆还田、推广生物农药、化肥等。四是制定农业合作组织技术推广服务扶持政策,用于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仪器的购置,通过计划申报,验收考核等措施,确保科技措施落实到位。五是从建设高标准粮田出发,工程管护经费需要提高提留比例。

3 小结

我区已建成的高标准粮田项目均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其中2008年的扩大内需项目还通过了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在建的项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组织检查的认可。作为农业部门,过去类似的项目做的很少,通过高标准粮田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为其他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题下一篇:奥巴马演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