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精选7篇)
1.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篇一
主探究: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
【课标内容要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意识的起源、本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使客观存在的反映;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论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能力: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分辨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学习重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意识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二、新课过程、合作学习:
(复习旧知识)
1、导入新课:驶向春天的“武广高铁” 12月26日,备受关注的武广高铁正式运行…中国人用十年完成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事情。人是非常聪明的,中国人也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就是中国人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意识的作用,才取得举世关注的辉煌成绩,那么,什么是人的意识。本节我们来研究一下意识的本质。
3、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高考考纲: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
4、图片展示:石头、植物、动物、人都有反应特性
结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5、学生自主学习:背诵(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6、探究活动一:思考:是不是只要是人就一定有意识?
19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据记载,狼孩刚发现时时四肢走路,她们总是喜欢单独行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黎明时分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饥时觅食,饱时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力气使她们恢复人性,小女孩在抚养一年后死去,大女孩两年后才会直立,6年后才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问题:狼孩的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社会,离开了人类劳动就不会产生意识.而社会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就是说 1、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二:动物到底能不能产生意识?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做过的一个试验: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已束手无策了。问题:黑猩猩不会就地取水灭火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补充:动物是没有意识的。只有人类才有意识。就是因为任何动物的大脑,都没有像人脑这样发达和完善。
8、展示人脑结构图、第一二信号系统图
结论:2、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9、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三(实验:)让学生画神鬼
展示学生成果:
结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才能产生思想和意识。3、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的主观反映。
通过这个结构图来表示这个过程:客观事物 感觉器官 人脑加工 意识
这其实就像工厂一样,人脑像“加工厂”,客观事物所以,像“原材料”,意识就是产品了。
结论: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映
结论:世界上是没有鬼、怪、神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0,展示图片及探究活动四:展示材料:小朋友对猪的认识
为什么不同小朋友会有不同的认识?
结论:形式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2、三、总结:1.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
①意识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 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 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 。
3.从意识的 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形式上是( )。意识内容是( ) 的,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4.总之, 物质世界是 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 ,物质 意识.
四.巧建结构 (略)
五、素质测试
1、易错易混点:
(1)有了人脑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
(2)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4)电脑也有意识。
(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
(6)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
六、巩固练习:单项选择
(1).(广东卷文基·14)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2.) 2.(08广州一模.21)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
(3、)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 )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
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政治选择题方法指导: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05-09
浙江省遂昌中学 郑旭红
案例名称:《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目:思想政治 教学对象:高二(15)班 课时:1课时 提供者:郑旭红 单位:浙江省遂昌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框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意识的本质》,本课是对“物质”理解的深化和延伸。理解“物质”离不开对“意识”的理解,因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上有两类现象,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意识现象。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弄清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应理解世界的本质“不是”意识。因此,揭示“意识”的本质本身是探索世界的本质的内容。弄清意识的本质,还是理解意识的作用的前提,本框还是下一框知识的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目标:意识的起源,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第二信号系统,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能力目标:理解意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础;但是,本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只有让学生融入课堂、积极思索,才能学好知识,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书本知识及学生的实际决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高校寻物启事》——历史系:公元5月7日,历史将记住这一天,赵某人餐卡不知落于谁手,有志于解开这一千古之谜者请拨___X
中文系:《如梦令》 大饭慌中出错,餐卡不知归路。衣带渐已宽,人也正憔悴。急觅,急觅,我那救命饭卡。
数学系:本人丢卡一张,长7CM,宽5CM,卡号为121的平方,请将正确答案送至征某处。
新闻系:本报讯,新闻系王某不慎于今日将餐卡丢失,据悉寻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有了解线索者请打新闻热线___X
(师)为什么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
(师)那么什么是意识?意识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意识的神秘面纱吧。 学生回答:
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2.高中政治的教学技巧探究 篇二
【关键词】高中政治 兴趣 问题 时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1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受到极大的关注。如何才能走出当前政治教学的困境,使学生的综合政治素养得到整体提升,促进学生政治意识的萌发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具备自主独立分析政治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教学内容的要求,更是为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提出的最新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为学生的今后发展负责。但是,在新课改中虽然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由于各个高效的教学资源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并没有使很多教学技巧得到开发和施展,而这也就导致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换汤不换药,很多变革并不彻底,致使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接受的观察,简要论述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与各位分享。
首先,教师采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技巧,那么围绕兴趣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出发来促进政治教学的顺利开展。当前高中政治还是一直停留在背背就能考高分的错误认识里面,很多学生都是在平时课堂学习中不认真听讲,在考试前就背重点,虽然也不会考得很差,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很显然不适合于高中政治,因为政治不仅需要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理解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具备某方面知识的敏感度,快速实现材料和知识的联系。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感觉政治课枯燥,提不起兴趣来,导致政治课整体比较沉闷,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第一,教师要丰富政治课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政治课上都是以课本为主,一上课就是检查背诵,然后边划重点,教师边讲解课本知识,这样的政治课本身就单一贫乏,难怪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而逐步丧失兴趣。教师要着手于政治课内容的丰富,例如在检查复习掌握情况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变化的形式,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小组之间出题,教师对出题方小组的出题方向和难度做出几颗星的评价,根据回答方小组的回答再进行几颗星的打分,这样及时给学生进行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加认真主动地进行准备,同时小组之间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就更加明显。
第二,通过互动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阶段学生极容易受到身边环境或者人物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来开展互动教学,通过积极活跃氛围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呢?一方面,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以自己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整个教与学的中心,因此教师要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来思考。例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一件事例,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本找出这个事例属于辩证唯物主义重的哪一个知识点。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来,及时与小组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向,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能实现积极的互动,而平时上课比较消极的学生也能受到感染而有所行动。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想要开展互动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能够顺利地进行沟通交流,而不少政治教师对于学生并不了解,导致上课的时候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提问或者具体问题的设置,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学生会非常在意,当他们发现教师对待自己用心之后就会更加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交流,促进互动学习的生成。
其次,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技巧。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整个课堂进展浑然一体,促进学生思维的衔接,使知识点的过渡更加紧密,对实现一节优秀的政治课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教师在政治课上虽然也设置问题但是不够形象生动,例如没有任何铺垫和预期直接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这种枯燥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学习压力和反感,也导致问题的设置非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反而使学生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阻碍教学的顺利推进。那么该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呢?
第一,教师要在问题的出场之前做好充足的铺垫,也就是背景设置。不能是直接的问题,而是要把同一个问题转换成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似的问题语境,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矛盾的特殊性该如何理解,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变为某农业科学家在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农业害虫治理办法,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地质、土质、气候,因此农业问题也是不一致的,不能一概而论。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属于矛盾中的什么原理,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加形象真实,继而减小学习的难度。
第二,问题情境设置还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来开展,因为多媒体具有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优势,可以把问题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提高声音和图像等的刺激实现情境的良好营造。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促进问题的展开。
再者,政治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当下的时事来开展教学,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技巧。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由于自身教学经验充足,教龄也比较大所以就懒于写教学设计和教案,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资料和一些具体事例都已经和现在的社会生活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及时补充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事意识,关注政治民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学校要充分利用一些校内隐性资源,例如一些展板和黑板报进行区域划分,让高一和高二的班级定期进行更新,同时在每个教学楼的一楼展示最新的资讯,这样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中发生的一些最新事件;或者在设置报纸展览,学校订阅一些优秀的报纸,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学习。第二,开展一些时事辩论赛等,让学生就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高中政治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联系普遍性的学习,培养从事物内部联系和事物外部联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物联系中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联系观点,逐步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和政策,特别是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及多样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教学难点是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导入新课]
师: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又是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多媒体播放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思考]城门失火为何会影响到池里的鱼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思考]同学们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一些成语或俗语呢?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水思源等)
(从熟知的成语中寻找联系的观点,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的理念。)
(过渡)以上的这些成语或俗语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体现了联系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上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联系的含义。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中,“城门失火”与“水”、“鱼”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相互制约、影响的关系。
[思考]你能否举一例说明事物之间不存在联系?
(没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在一块的。因此,我们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联系是普遍的
[学生活动]投影几幅图片,学生思考它们如何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图1:汽车由众多零件构成……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图2: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战争带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图3: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形成的统一体——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学生活动]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
(由学生从事例中总结出联系普遍的表现,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便于理解)
4.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篇四
(20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012·福建卷)图(a)、图(b)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a)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b)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a)、图(b)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a)、图(b)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2·江苏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2·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2012·江苏卷)下图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规律的知识。漫画《破旧立新》讽刺的是不顾文物保护的客观规律,破坏文化故居的错误做法,故启发人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不能盲目蛮干。故选C项。
(2012·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0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012·安徽卷)“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和意识的作用。材料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计划,故A项与题意无关。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B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故D项错误。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24~25题。
(2012·北京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
(2012·天津卷)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答案】A 【解析】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材料中雷人的“楼盘文化”是错误的意识,反映人的主观随意性。故选答案A。
(2012·重庆卷)明朝《医有百药》言: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2012·广东卷)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2·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2012·课标全国卷)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进的过程,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④说法错误。
(2012·山东卷)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2012·四川卷)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2012·四川卷)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回答33~35题。
34.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的成功开发体现了()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该公司的生产顺应了“网络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及当代人对智力游戏的消费需求,①正确;②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应当是实践水平决定人的认识能力;材料并不涉及认识过程的发展趋势,故排除③;该公司的生产体现出实践的基本特征,④正确。
(2012·浙江卷)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2·重庆卷)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科学理论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其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正确。科学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故②表述错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故③表述错误。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
31.(2012·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2012·重庆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 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3)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2012·北京卷)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2012·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2011高考真题精选 】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1·广东卷)“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题干的引文内容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据此判断,A、B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体现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排除。
(2011·江苏卷)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2011·四川卷)《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测的高明者。其寓意与题干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项。
(2011·浙江卷)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1·重庆卷)下图给我们的启示是()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选自《信仰的沙漠》
A.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 B.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C.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D.客观条件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广阔余地
(2011·安徽卷)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29~30题。
(2011·全国卷)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全国卷)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发展沙柳产业,不仅仅是看中其经济效益,更加重视生态效益,故①不能完整体现题意。②不符合材料,农牧民并没有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自然进行了积极的改造。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项。
(2011·全国卷)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6)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1·福建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1·江苏卷)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2011·江苏卷)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客观性。“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诗句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
(2011·课标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11·山东卷)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情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011·四川卷)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台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7)联系材料六,从知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呈现原理,后结合材料语境进行说明,做到有理有据。
(2011·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材料中所提的大脑效应、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的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说法符合题意。A中“分泌物”说法错误,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答案D。(2011·安徽卷)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1·全国卷)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⑨
C.②④
D.③④
(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福建卷)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2011·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材料二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可以从真理与谬误关系、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统一等角度分析。第(3)问也是设限性哲学题目,分别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角度结合材料阐述即可。
(2011·江苏卷)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黑格尔这句话强调的是真理是不断发展的,①表述不准确,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
(2011·课标全国卷)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山东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材料二 下图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
材料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
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关知识。题目整体上难、中、易结合,知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考查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011·四川卷)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高效发展核电。据资料,1公斤核燃料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与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核电基本不受风、阳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核电站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其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同等规模火电站排放量的1.6%;我国目前已建成13台核电机组,电价普遍低于当地标杆电价;2010年,全球发电总量中核电占16%,我国发电总量中核电占2%。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社会用电量将达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约为8.5%。
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6)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7)联系材料六,从知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
综合运用经济知识、哲学中的认识论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6)问要求分析核能在我国能源结
(2011·浙江卷)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0高考真题精选 】
1、(2010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C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对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反映了意识能动的认识作用,故选C项,排除A、D项;意识、认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故B项说法错误。
2、(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3、(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2010年高考·江苏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C 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7、(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A 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
8、(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漫画及说明中可以看出,漫画反映的是意识对人的反作用。
9、(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0、(2010年高考·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1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12、(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3、(2010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
【答案】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14、(2010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15、(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2009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09·上海,1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
()
A.互作用的关系
C.相互对立的关系
B.彼此分离的关系
D.完全一致的关系 答案
A
2.(2009·上海,22,不定项)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的物质活动 C.自觉能动的活动 答案
ACD 3.(2009·重庆,2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答案
B 4.(2009·重庆,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答案
A 5.(2009·天津,5)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纯粹主观的活动 D.社会历史的活动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答案
C 6.(2009·全国Ⅱ,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答案
B 7.(2009·全国Ⅱ,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答案
A 8.(2009·广东,24)“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
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①②
答案
C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2009·浙江,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答案
D 10.(20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答案
A 11.(2009·北京,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09·北京,35)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答案
C
解析
是个很有意思的寓言小故事,小鱼脑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像完成的,当然也听了青蛙的描述。这个故事说明人的认识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实际制约的,A的说法太绝对,不正确,B说法不科学,感性认识不一定都正确,D项和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C。
(2009·安徽,10~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13~14题。
13.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答案
C 14.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答案
A 15.(2009·江苏,31)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6.(2009·四川,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2008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08·广东单科,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答案
B
解析
“千虑”体现的是一次一次的认识反映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而“一概而论”则与之相反,故A项错误。C、D两项体现的内容与认识无关,故排除。
2.(2008·广东单科,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3.(2008·广东文基,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答案
B
解析
①是客观唯心主义,③是发展的观点,②④符合题意。
4.(2008·广东文基,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
B
解析
A项是错误的,C、D两项不符合题意。观察搜集主要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2008·广东理基,61)我们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
()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答案
D
解析
“埋头拉车”喻指实事求是,“抬头看路”喻指解放思想,D项符合题意。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下题。
6.(2008·山东文综,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7.(2008·江苏单科,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即有规律,D项符合题意。
8.(2008·江苏单科,31)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
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通的科学。据此回答9~10题。
9.(2008·宁夏文综,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答案
B
解析
复合式选择题须把每一个题肢都分析清楚,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表述错误,故选B。 10.(2008·宁夏文综,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答案
D
解析
“气象预报”属于一种认识,“仍然不精确”说明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表述错误,应选D。
11.(2008·海南单科,15)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2008·上海单科,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
B
解析
引文揭示了运动的绝对性,B项符合题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A、D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
13.(2008·上海单科,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14.(2008·上海单科,22,不定项)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5.(2008·全国Ⅱ,29)“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②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可能没有缺憾
④任何理性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16~17题。
16.(2008·重庆文综,29)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①房子的价格
②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值
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
答案
B
解析
标价10万法郎,说明这是房子的价格,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②③不符合题意。
17.(2008·重庆文综,30)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由于()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18~19题。
18.(2008·重庆文综,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19.(2008·重庆文综,3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
D
解析
洋菜本土化说明农艺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建立了一种新的具体的联系。A、B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错误的,人不能改变固有的联系。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0~21题。
20.(2008·四川文综,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答案
B
解析
对维生素争论过程说明人们对维生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②④是错误的,答案选①③。
21.(2008·四川文综,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答案
A
解析
科学态度应该是根据自身需要确定,B、C、D项都不符合题意。
22.(2008·四川文综,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答案
D
解析
A、B、C项是错误的,D项符合材料的意思。23.(2008·海南单科,23)辨析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
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24.(2008·北京文综,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图一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3)结合图一,分析图二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
(4)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5)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由。 作用。 25.(2008·北京文综,40)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在这段路线上,也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最新模拟 】
1.(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在2011年到来前的午夜,《印象普陀》在舟山首演。《印象普陀》首先打动观众的不是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而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一主题体现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①强调思维能反映存在、与题意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是由于主观因素的不同,意识活动也就不同。②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2.(2013·浙江省模拟)2012年《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因为外形设计“张牙舞爪”引起了网友争议。有人说“威武庄严,一身正气”,有人则认为“凶神恶煞,霸气外露”。专家说,这条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九龙壁。这说明()A.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艺术作品会给人无限遐想 B.读者对邮票的理解与自身的生活阅历及感悟息息相关 C.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而错误意识则来源于主观世界 D.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由于现实中龙的存在赋予了设计者灵感
5.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篇五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开头的楷体部分,这段楷体字反映了什么问题:再阅读课文第4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世界的本原问题传说及哲学理解》)
从这段视频我们看到古今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关于天地万物起源的传说,但它们都只是对于世界起源问题的不科学的说法。这些传说逐渐被科学的证明所取代。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板书)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板书)
(播放视频《宏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我们从宏观天体的形成所得出来的结论: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微观上的物质的产生也是客观的。(播放视频《微观物质是客观的》)
通过上面两段视频我们明白了不仅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客观的而且微观物质也是如此,那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播放视频《生物是客观的》)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他们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社会发展简史》,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类产生的过程。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并不是什么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所进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
“议一议”(课文第5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是窖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6.高中政治教学环节的处理艺术探究 篇六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环节 处理艺术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71-01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得到认可,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还是需要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近些年,在一些学校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恶意简化教学过程,美其名曰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固有的教学环节一并撤出,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完整课堂具备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优化教学流程进行探究。
一、回顾已学内容,强化知识的消化
一堂高中政治课的开始,不是新课的进行,一般都是对上次课堂甚至以往学习内容的回顾。我们知道高中政治内容的授课,前后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开展课堂回顾的同时,可以让学生重温学习过的知识,产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加深印象,构建知识体系,并且对学生新课学习也是一个心理衔接和准备的开始,这样就会有益于新课的进行,如果新旧课程内容有所联系的话,也有益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神奇的货币》时,让学生回忆商品的含义,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然后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含义,并指出货币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样的内容回顾,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了解,对今后的高中政治学习中关于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的学习就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概念、定义及运用的方法,在进行高中政治以后相关的经济知识学习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了。
二、巧妙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高中政治学习的内容相对广泛,其教学对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来说其意义更大。高中政治课要想实现优质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导入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高中政治课堂的导入是课堂的开始,它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课堂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复习旧知识,进行导入;也可以巧用图片资源,实现体验式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兴趣课程导入;也可以采用问题设疑法导入;也可以进行生活实景导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灵活变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通过上几节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知识,掌握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并且知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又出现了什么新兴的流通工具吗?这样的导入,即让学生在脑海里回忆了旧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精益求精,开展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知识的阐释、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过程。高中政治学习的内容较多,难度系数也较高,要想实现有效教学也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讲授中要精益求精,革新教育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首先,政治教师要专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挖掘、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课堂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后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学会总结,构建知识结构
一堂优质课要善始善终,在新课讲授之后一般要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总结,在总结中还要把本堂课的知识点做到前后照应,联系旧知识,启迪新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还能帮助老师查漏补缺,强调教学重难点。如在学习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时,可以总结为如下示意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
↑ ↓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 ↓
← 获利增加← 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
五、精讲简练,抓好课堂练习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一堂完整的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练习。高中政治课堂内容较多,课时较少,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十分宝贵,对于课堂练习的设置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在课堂联系中,题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可以是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开放性题目等等,内容上最好是本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时间上要有效控制,这样课堂练习就会成为学习内容的延伸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场。
六、积极反思,努力提高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可以要老师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优劣,还可以让老师及时的总教学经验和教训,重新认识自己。教学反思用在学生身上,还能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查缺补漏,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借鉴。只有客观及时的进行反思,师生才能提高。有了反思,教学质量才能步步高升。
总之,一堂完整的高中政治课堂,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有适宜的教学环节。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的需要,酌情的选择和调整教学环节,但总的来说,各个环节都需要老师进行仔细的雕琢,努力呈现完美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隋丽娜.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艺术探讨[J].成才之路,2012(16)
7.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篇七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努力奋斗,积极维护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项目,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作用。该项目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潮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利用国际环境,趋利避害,谋求本国快速发展。本层次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抽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第二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概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维护我国在世界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尽心尽力。本部分内容是教育学生的目的和落脚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时事分析、感悟探究中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主要围绕时事话题评说、小组资料收集解读和课堂辩论等流程而展开,设计了四个活动:新闻快讯——独具慧眼——唇枪舌剑——理性分析,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1.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对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教学,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事件、材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2.问题、案例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时事材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开拓学生视野,引起情感共鸣,在感悟体验中提高认识。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主动探究。
3.自主合作探究法:自主先学,讨论交流,共同探究。教学过程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则新闻播报《今日关注:臆想日阻击中国海军,美编织对华包围圈》——(多媒体播放视频)、师:面对美国编织的对华包围圈,中国如何在这个旋转的世界舞台上应对?作为中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和分析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应对这多元的机遇和挑战?今天的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是怎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将探究的目光投向这旋转的世界舞台。
教师板书课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采用时事材料导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积极认真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首先欢迎同学们进入“新闻会客厅”,听听我们前方小记者发回的报道。活动一:新闻快讯
2.各小组记者播报相关新闻资料。(2)北约在欧洲伸展肌肉 百余辆装甲车运抵拉脱维亚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3月9日报道,拉脱维亚确认美国已经向其交付120余辆装甲车,其中包括坦克。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以后,美国一直热衷于在波罗的海诸国及波兰增加其存在,以助这些国家提防俄罗斯的“侵略”,并将在波兰及波罗的海诸国的“临时”驻军延期至2015年。(3)国际社会盛赞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贡献 由欧盟与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非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联合国共同倡议举行的埃博拉问题高级别会议2015年3月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间隙,多位与会高级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盛赞中国在援非抗击埃博拉中的贡献,建议国际援助方在帮助非洲战胜这场危机之后,继续支持西非经济和社会重建。(4)“习式外交”,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2014年的中国外交确实是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到去年年底,我们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师:非常感谢以上记者同学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时事报道。请同学们结合以上内容思考——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问题? 你认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课前预习,你认为什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师鼓励生积极回答。师在生答后引领进行知识点总结——
(1)反映了:当今世界,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的不安全因素在增加,全球贫富分化在加剧,贫困和疾病仍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3.师:战争曾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灾难,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分组收集、展示和解读特定主题的图文资料,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活动二:独具慧眼
4.师: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世界要发展,也要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让经济在全球流通,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当前,许多大型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环节之间已经出现了各国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态势。(多媒体展示课件)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生:经济全球化。
师对生回答予以肯定,并展示课件“相关链接”——
当今世界,美国拥有最强大的综合国力,在军事、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是惟一的超级大国;欧盟已扩大到25国,一个实体性统一的大欧洲已初步成型;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科技强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正加速向世界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仍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强国;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强盛,在国际局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师: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生:世界政治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师对生回答予以肯定,并展示课件“相关链接”——
世界格局多极化主要表现在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轻视的重要力量。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6.师:结合以上所学,请各学习小组总结一下,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师鼓励生积极回答。师在生回答后,展示课件引领进行知识点总结——
(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理论较为抽象,在材料的选取上要尽量降低难度。因此,采用典型的图文资料和漫画,可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和探究。)活动三:唇枪舌剑 7.师:随着世界各国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于是,一些同学对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有了以下不同的认识——(课件展示)
①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二,是一个经济大国 ②2013年我国人均gdp第86位,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③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7.7%,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你对以上观点是如何认识的?下面,请不同观点的同学分别组成小组,展开课堂辩论。【提示】本次辩论共分为两个回合。各小组有1分钟的材料准备时间,然后根据规则展开辩论。辩论时本小组可自由推选代表发言,发言人也可更换或随时补充发言。各组围绕中国的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展开激烈辩论。
教师在各组展开辩论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不要偏离辩论主题,并在辩论后给予积极评价,引领进行知识点总结: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3)我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设计意图:适时展开课堂辩论,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活动四:理性分析
8.师:中国既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性大国,那么,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表现如何呢?(多媒体展示课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些东南亚国家提出了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口号,对华贸易特别是对华出口在亚洲国家外贸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中国同其他金砖国家的进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国的投资吸引力已稳居全球第一。
师: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后回答。
各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师鼓励生积极回答。师在生回答后引领进行知识点总结——
(1)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2)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需求不断增长,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9.师:了解了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那么,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形象又如何呢?(多媒体展示课件)师: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后回答。各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师鼓励生积极回答。师在生回答后引领进行知识点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设计意图:通过图表及数字分析,学生学会了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正确地认识、看待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师: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与发展,为了维护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角度:思想、行动、学习、学校„„)
本题由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师重在引导学生明白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潮流,树立和平意识,鼓励生拓展思路回答并给予积极评价。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是: ; 我还有一些困惑:。
【教师寄语】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渴望和平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心愿。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努力学习,争取早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附: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有()
① 肯德基快餐中国连锁店② 挂着日本本田标志的广州本田汽车 ③ 法国梦特娇服装中国专卖店④ 美国超市里的中国海尔产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目前,一个新的词汇——“中国和平崛起”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和平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 ③中国已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情境分析
3.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政府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动减免最不发达国家债务,为遭遇地震灾害的海地、日本等国提供紧急援助;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主张和举措越来越受到关注„„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d
二、3.说明了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已逐渐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和平、合作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课外作业
查阅中国近期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活动,体会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时事话题评说、资料收集解读和课堂辩论等流程而展开,以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为主,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正确处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材料的搜集归纳能力。课堂中,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教师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看世界,合作探究、了解国情,并结合大量的图文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高涨,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本节课内容丰富,信息详实,导入自然,选取的事例材料很有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设计的问题很有探讨性,紧扣学习目标,紧扣教材主题,层层递进,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在竞争中和平发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忧患意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奋斗。
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辩证看问题的能力。知识: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懂得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平等参与、善于学习,更好地为开放的中国做贡献。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了解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学习国际交往的本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四个方面说明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国家角度和青少年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应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第二个层次“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日益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哪些要求。一是引导学生培养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二是培养平等意识与参与意识;三是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多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多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教学重点: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哪些要求;教学难点: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围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两个层次展开,具体通过“情景导入 自主感悟——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回归生活 拓展升华——成果交流 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在第一层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相关材料、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进而着重让学生明确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机遇和挑战,这是本项目的难点。第二个层次“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适时引导,着重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探究,明确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哪些要求,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方法与策略
归纳综合法:对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教学,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事件和材料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搜集、整理有关反映国内外形势以及中外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材料、图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整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事例和材料。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景导入 自主感悟 1.播放视频:安倍妄评中日关系
文字概要:香港中评社认为,日本应放弃“联美制华”政策,开拓战略视野,正视中国崛起。2.材料解读 ※ 德总理默克尔抵日发表演讲 提醒日直面二战历史 2015-03-09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东京发表演说,其间从德国自身的历史角度出发,提醒日本方面要“毫不回避地”直面二战历史。默克尔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的日子是“象征着解放的日子”,并称试图对历史视而不见的人“在当下也只能做瞎子”。安倍曾表示,将于二战结束70周年发表的“安倍谈话”不会原封不动地沿用“村山谈话”中“深刻反省”“由衷歉意”“殖民统治”“侵略”等关键措辞,而是表达安倍政权对二战结束70周年的“认识和思考”。安倍在演讲中将要准备传递的信息已经引起了中韩美等国家的密切关注。※ 日本战后70年勿再输掉良知
历史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日关系,究竟原因何在?一位中国外交老前辈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
(1)日本奉行“联美制华”政策对吗?(2)你认为日本应该怎么做?
学生:日本应该反省军国主义历史观,向邻国谢罪。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和平发展是最佳选择。由此导入新课:在竞争中和平发展
(设计意图:结合中日关系现状,进行国情教育。)环节二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教师:进入新世纪,美国把前15年定位为实现其“世纪梦”,维持一超地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俄罗斯视未来5年为重整大国雄峰、东山再起的重大考验期。日本推出经济新生计划,力图摆脱经济长期低迷状态,再现经济飞速发展的辉煌并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印度也在实施跨越性发展战略。中国应该怎么办?
学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教师:我国把本世纪头20年作为一个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活动。探究一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活动一 认识中国机遇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14年1月27日电 中国外交部说,中美将就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交换意见。“我们认为在推动六方会谈重启进程中,应该均衡考虑各方关切,增进互信,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应该从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维护半岛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继续通过对话协商,为推动六方会谈早日重启创造有利条件。”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5000美元台阶,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和最大的新兴市场。材料二 和平发展,筑梦中国
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小组讨论:
(1)材料一中你认为当前中国有哪些机遇?(2)材料二中机遇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从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等角度来回答。面对机遇,我国应抓住机遇,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走强国富民之路。
教师: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世界形势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设计意图:运用典型材料把教材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活动二 中国不惧挑战 1.正视挑战:
请结合图片说出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学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西方经济制裁和贸易垄断、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弱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
政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影响国家安全
经济:经济全球化带来风险
文化:科技水平、综合国力的差距处于劣势 2.勇立潮头敢为先
材料:习近平: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 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国际形势日益复杂,面对诸多挑战,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思考: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只争朝夕;提高本领,增强战胜风险的能力;勇立潮头敢为先,勇于担当历史责任。
教师小结:总书记讲话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正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对外政策方面的自然延伸。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图示把教材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引用时事材料紧扣教材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活动三 课堂小辩论
材料: 全国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每年此时,世界各方人士都会透过两会释放出的信息,感受中国变化,解读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谈到对中国两会的了解程度,来中国4年的菲律宾记者李奥说:“我对中国的两会还是了解的,它是中国政治的风向标,会对中国的立法和规章制度产生一定影响,还可能会修改中国的法律法规。” 由此两位同学形成了如下观点。甲方: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就,许多科技领先于世界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形势一片大好。
乙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任何形势下,我们都需要树立忧患意识。你认可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学生:小组间辩论,形成观点,各抒己见。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辩论,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探究二 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 活动四 我为祖国点个“赞” 1.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
歌词: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再一起,我们欢迎你„„
学生感悟:中国正张开臂膀,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们青少年的成长。2.播放“李克强答记者问”视频
问题设计:听着具有民族气息与爱好和平的歌曲,看到这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对外开放使中国走上富国强民之路,和平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奥运给北京带来了客人,中国与世界走向共赢。请看图解:
教师:对外开放,利国利民。在对外开放形势下,你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让我们来了解另一些同学的梦想。
(设计意图:用音乐创设情境,烘托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视频材料旨在增强民族自豪感。)活动五 追逐梦想 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
在北大校园里,泰冉、汶汶、孟杰等同学与来自美国、法国、丹麦等国家的留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他们住在同一宿舍,经常一块交流各国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一些重大的国际时事。在交往中他们曾产生过许多误会,也曾闹出过一些笑话,但孟杰、泰冉和汶汶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在与各国留学生的交往中,他们越来越感到:随着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青少年应该多关注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有外国学生的文学沙龙交流活动,多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多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小组交流:(1)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哪些要求?(2)你为什么学习外语? 为了大学梦想,你会怎么做?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明确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需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需要善于学习,既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又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怎样同外国朋友交流交往,了解中外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各有优劣,告诉学生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全球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环节三 回归生活 拓展升华
1.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之经济挑战
英国路透社记者:中国经济去年增长7.7%。请问您上任一年最大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您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李克强:要说去年最大的挑战,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一度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金融领域还有所谓“钱荒”。国际上说中国经济可能要硬着陆,还给出了指标,说增长可能只有3%到4%。对我们来说,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空间又很有限,宏观调控确实面临多难选择。但凡事不患难,但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
你认为当今中国还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2.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抢答)
(1)我们可以通过 等途径了解世界。
(2)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如:。(3)我们应如何对待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4)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交流、发言,相互启发和补充。3.爱我家乡
(1)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为建设美丽枣庄,你认为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2)为欢迎各国朋友到枣庄来,请拟两条宣传标语。学生:(1)①树立全球观念。我们应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公民,尊重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并在交往中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文化精华。②树立国家观念。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应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展示当代中国公民形象,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2)开放的枣庄欢迎你;中国的精彩有你见证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又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让学生理论能联系实际,把思想转变到实际行动中去。)环节四 成果交流 积累收获
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 我的困惑有: 2.开放的中国,我要这样做: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思路,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师寄语:开放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拼搏,勇立潮头敢为先。让中华民族再创辉煌,让中国富强梦圆,让世界和平发展,让全人类幸福美满。附: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第一届京剧脸谱创意大赛活动,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霜为获奖选手颁奖。此次大赛是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汉语兴趣课系列项目之一,该项目实行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体验相结合,涵盖了情景剧表演、诗朗诵、绕口令、相声、武术、书法、水墨画、蜡染、剪纸、京剧、五谷作画和夏令营游历等内容,旨在通过汉语兴趣课的学习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了解,激发孟加拉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中孟人民的友谊,促进中孟两国文化更深入的交流。世界各国忙建孔子学院,为什么?
如果你是孔子学院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从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角度来分析。2.具备的素质:走向世界,我们应该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具有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善于学习,取长补短。积极传授各国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文化精华,宣扬中华孔孟儒学精髓。拓展资料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周边外交
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2014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丝路基金设立,截至去年底,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响应。2015年,“一带一路”将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一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推动亚洲互联互通,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一带一路”倡议也与中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契合。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仍存在不少复杂因素,但“搁置争议、推进合作”无疑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
【高中的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详细教案08-22
高中政治国家财政教案09-12
高中政治 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8-09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08-25
高中生学习政治的方法07-19
高中的政治教学提问探讨论文10-27
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09-28
高中政治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