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2024-11-04

电气照明设计案例(精选8篇)

1.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一

“龙腾计划”:欧普照明2005年品牌传播方案

一、前言

(一)何为龙腾计划

2005年欧普的品牌传播计划,取“巨龙飞腾、世人瞩目”之意。

期望通过切实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计划,迅速建立欧普的企业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一举奠定“欧普——中国家居照明领导者”的地位。

(二)企业发展源动力来自品牌影响力

“即使烧掉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的所有工厂,只留下可口可乐的品牌,可口可乐很快就可以东山再起。”这是品牌影响力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品牌是起决定作用的。

对欧普而言,企业的发展源动力来自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企业的发展要想基业长青,构建一流品牌势在必行。

(三)品牌就是生产力

品牌就是生产力。失去品牌,也就失去未来。希望通过系列的公关传播方案,将欧普塑造成中国灯具行业一盏长明的阿拉丁神灯,让品牌之灯照亮整个中国。

(四)公关传播能为欧普做什么

充分挖掘欧普内外部资源,通过新闻传播的方式,协助欧普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建立美誉度。

(五)公关传播如何提升欧普品牌价值

通过科学、系统的公关手段,向社会传播欧普积极而良性的品牌信息。

广告虽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去不能令其安如磐石。公关传播在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提升整合行销效应,创造消费者、媒介和社会各界对欧普品牌的良好认知,最终确立“欧普——中国家居照明领导者”的品牌形象与影响力。

二、龙腾计划传播思路

1、建立知名度。以先声夺人之势,通过战略联盟策略,制造新闻事件引起行业乃至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2、树立美誉度。通过挖掘企业优势和亮点,利用大众媒体传播,树立企业正面形象,塑造欧普企业美誉度。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对欧普的企业创业史、学习型组织和营销模式进行传播。

3、建立忠诚度。通过持续不断的良性传播,使企业的美誉度转化为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在这一阶段,我们将集中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传播。

三、龙腾计划品牌传播方案

(一)市场分析与企业分析

1、中国灯具市场状况

(1)发展迅速,前景良好。中国照明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以每年15%——20%的速度飞速发展。2004年,中国共有照明生产企业(包括装饰灯生产)一万多家,年产值达800多亿元。

(2)外资进入,竞争加剧。近年来,外国大型灯具企业陆续进入中国。世界第一大灯具制造商飞利浦公司、日本松下电工纷纷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灯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国内市场同业竞争压力。

(3)强敌当前,品牌先行。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众多大型企业对照明行业也跃跃跃欲试,TCL、帅康、海尔等大批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都在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进入或准备进入照明行业,这对原有灯具企业造成了新的威胁与压力。

(4)塑造品牌,建立地位。虽然中国灯具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从行业发展的高度而言,大多数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市场竞争仍局限于产品竞争的低级层面,这是许多灯具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品牌缺失是目前中国灯具行业最大的问题,也是欧普可利用的一大机会:如果欧普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持续不断的传播,建立起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必将确立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

2、欧普现状分析

(1)机会

中国整个灯饰行业,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国内专业领导品牌,这对欧普而言是个机会。而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再过几年,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欧普就没有重建品牌的机会了。

古镇是中国灯饰之都,但有实无名,古镇面临着名牌稀缺的危机。

灯饰企业品牌观念普遍落后,品牌传播手段单一,品牌整合传播理念的运用将成为欧普成功的先机。

欧普缺乏在公众中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内涵,对于一个销售几亿元的企业而言,是一个亟待跨越的瓶颈。

欧普的目标不仅是做中国家居照明的领导品牌,还要做国际市场,品牌的积累要从现在开始。

(2)优势

远见卓识的领导人与管理团队

完善的销售网络

一定的品牌意识

中国吸顶灯销量第一

一流的生产技术

(3)弱势

缺乏系统的媒体宣传计划

缺乏国际化的企业形象策划

缺乏策略性的品牌形象宣传

缺乏与市场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

(二)“龙腾计划”实施步骤

1、龙腾A计划——联手抗击洋品牌(品牌形象传播)

运作时间:2005年6—8月

传播目标:提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传播要点:行业联盟、照明大战、民族产业保卫战

方案一:与TCL联盟对抗飞利浦

灯饰行业形成了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两大阵营。在外资品牌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本土品牌面临发展危机,欧普与TCL联盟带领中国品牌共同对抗飞利浦等洋品牌,掀起史无前例的照明大战。在与TCL联盟的同时,欧普还将带领古镇灯饰企业实施品牌突围,创立真正的中国灯饰领导品牌,并明确提出做“中国家居照明第一品牌”的目标与口号。

方案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考虑到万一TCL无意明确进行联盟,则可采取此备用方案:就联盟话题请记者采访TCL,无论其怎样表态,都可以就此事制造联盟假象,通过新闻舆论造势,宣扬本土照明企业联盟抗击外资品牌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以此为新闻传播的由头,继续实施既定计划。

2、龙腾B计划——欧普传奇创业史(企业形象传播)

运作时间:2005年9—10月

传播目标:从知名度向认知度过渡

传播要点:欧普成长史、领导者创业史

方案:

通过媒体的专题报道形式,让民众了解欧普品牌背后的人与故事,从而将企业的知名度转变为民众对欧普产品的认知度。

3、龙腾C计划——欧普的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精神传播)

运作时间:2005年11—12月

传播目标:建立企业美誉度

传播要点:学习型组织、企业家精神

方案:

欧普一向致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聘请咨询公司为企业做管理培训。这反映了欧普领导者具有高度的企业家精神:持续学习意识和对知识的永远追求。

邀请专业性媒体(经济类、管理类)对欧普进行专访,访谈对象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让公众全面了解欧普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以及学习型组织是如何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

4、龙腾D计划——欧普的营销模式(职业经理人团队传播)

运作时间:2006年1—2月

传播目标:强化企业美誉度

传播要点:团队建设、职业经理人、企业文化

方案:

在大众或营销类、行业类媒体上传播欧普较为成功的营销模式,以提高其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并以此反映欧普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建设、体现企业家远见的用人观和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最终诉求欧普的发展后劲和不竭的动力。

(三)公关传播目标

通过长期、系统的推广活动,树立欧普的企业形象:具有最优质的品牌;具有最专业的技术;具有最先进的管理;中国家居照明领导者。

(四)公关传播费用预算:120万人民币 讨论题

1、龙腾计划的传播思路是否合理?

2、该策划中如何通过方案的实施来提高品牌形象?

3、试提出新的策划案和实施方案。

2.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二

同样擅长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飞利浦照明智能互联系统, 自然而然成为骏马的最佳选择, 2013年底, 飞利浦照明团队开始帮助骏马集团1号超级工厂优化原始照明设计, 一份安全、节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LED高顶棚灯具Green Perform High Bay配合Philips?Dynalite智能互联系统, 它既可实现移动感应和光感控制, 又可实现终端实时监测, 并通过DALI协议实现, 用以响应骏马集团完全信息化管理的期待, 使得其生产成本和生产管理实现全面安全、节能和高效。

超级安全:超级工厂的全能照明管家

这个被称作“超级工厂”的厂房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内部空间高度为20米, 钢结构密集。1号超级工厂被定位为最后的加工组合站点, 行车往来很多。如果照明方面不理想, 产生阴影或其他偏差, 对安全生产会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所以灯具系统的选择和照明系统的管控都必须严格对待:即便是20米的高度, 飞利浦Green Perform高顶棚灯具也会将需要的光线合理地投射到台面和地面上;至于光线阴影和死角问题, 则由距地面8米高、侧柱上的辅助灯具来负责;飞利浦Green Perform高顶棚灯具会保持一种非常优良的状态工作5万小时, 在这之后, 当它的光衰逐渐达到30%以上时, Philips·Dynalite智能互联照明系统就会提醒控制人员可以考虑更换, 以保证生产链条的顺利持续进行, 避免造成工作中断、员工因用眼疲劳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甚至重大事故。

节能同步高效:全新LED灯具减少60%以上能耗

是时候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工业照明了, 设计思路的转变能够带来成本和能耗的大大降低———在这个方案中, 飞利浦照明团队将400W的传统金卤灯方案提升为140W的LED照明方案, 灯具数量从492套减少到425套, 实现节能60%以上。

从飞利浦Green Perform高顶棚灯具中, 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和传统灯具相比, 飞利浦Green Perform高顶棚灯具结构设计很是精巧, 利用透镜配光而不再依靠反射;它的光输出率为98%~99%, 远高于传统灯具60%~80%的平均数据;抛弃了大罩子的轻巧外形的飞利浦Green Perform高顶棚灯具不易积灰, 还能有效的对流散热。

基于智能系统:再节能“10%~30%+大额意外支出”

显然, 通过骏马案例可以看出, 飞利浦智能互联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直接减少能源和人员的成本付出, 而随着时间推移, 智能互联系统还将愈发开始显现功效, 在不同的光照地区及不同的工况环境中, 它会在LED照明方案带来60%以上节能的基础上, 为用户再节省平均10%~30%的能耗, 实现一套方案, 双重节能。

3.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三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门座式起重机

为更好地开展任务教学,专门设计了包括操作台、电控系统和可控实物模型在内的门机实训平台。通过三个子任务的过程考核以及数字化网络平台在线考核实现项目的综合考核,而该项目的考核成绩则作为整个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门机实训平台设计

为更好地进行项目教学以及与企业生产实际尽量一致,以目前港口上使用的25吨门座式起重机为蓝本按比例将其缩小设计了门机实训平台,其结构与25吨门座式起重机的结构基本一致,包括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和行走机构,并且可以使用抓斗和吊钩两种装卸工具。实训平台的操作台完全按真实的司机室内的联动台设计,保证实训操作接近真实操作。

实训平台采用西门子的S7-315 2DP PLC、MM440变频器、MP177触摸屏、欧姆龙绝对型编码器、拉力传感器等主要电气元件,采用DP工业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矢量控制等技术,无论是选用的电气元件还是控制方式均是现代控制技术的先进方法。系统涵盖了机械设计、电力拖动、运动控制、传感器、组态、变频、现场总线技术、PLC等技术领域,可使学生在一套系统中得到更为综合的训练。

实训平台具有接地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功能、具有误操作保护功能、安全性符合相关的国标标准。

二、三个教学做一体化子任务的实施

(一)任务1 门机操作与维护。实训平台的操作台与实际门机联动台是按1:1的比例设计的,门机实物模型中电机、各机构外观和各种保护装置的位置也与实际门机基本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边通过操作门机实物模型实现起升、行走、旋转和变幅四个机构的各种基本动作,学习门机的操作方法,熟悉各机构的工作过程;一边还可以学习门机各机构的日常维护方法、动作原理、保护装置的位置以及功能等,大大节省了实际门机操作维护的岗前培训时间。

(二)任务2 门机电气维修。教师通过故障模拟箱设置诸如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开关、限位开关、传感器以及电机等不同的故障,以电气故障的检查和排除为任务驱动,逐步引导学生熟悉器件、阅读门机电气图纸、使用万用表检测故障,对照实物,边学边练。

(三)任务3 门机安装调试。该任务综合了PLC和变频技术,学生需要首先完成PLC的安装、程序传送和信号检测,然后完成变频器的安装、自学习调试及与PLC的通讯,最后还要进行整机联调,确保各个机构动作正常,触摸屏也能正常显示信息,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过变频器、PLC的相关课程,因此教师会将资料提供给学生,具体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项目考核

项目的考核以三个子任务的过程化考核为主,平日考核为辅。过程化考核的形式比较多样,主要不但包括学生分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的程度和5S管理的表现,同时还利用学院数字化教学平台发布在线测试,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中国职业教育.2009.5

4.电气跨接 案例分析 篇四

钢筋偏位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连云港项目1#楼裙房一层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于20XX年9月26日发现X1轴XB轴处的楼梯柱有两根主筋偏位70mm,即主筋保护层偏大70mm,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二、原因分析:

在浇筑一层结构混凝土过程中,现场钢筋看护人员未及时将楼梯柱钢筋调整到设计位置。

三、采取的措施:

将楼梯柱偏位的钢筋,按照六分之一的曲线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偏位钢筋旁绑扎一根同规格、型号的钢筋,绑扎的钢筋处于设计位置,下端位于柱根部并设置弯锚,上端与偏位钢筋绑扎并满足搭接长度。

四、事故问责:

此为不符合项,为现场钢筋看护人员看护不到位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将偏位钢筋纠正。对看护钢筋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五、应吸取的教训: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钢筋看护人员及时将偏位钢筋调整。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柱钢筋采用定位箍筋固定,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偏位。

案例二:

混凝土表面缺陷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连云港项目一期车库1~26轴线墙柱梁板混凝土于20XX年9月21日浇筑完成后,至9月23日拆除高低跨吊模后,发现有两处孔洞,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二、原因分析:

由于高低跨外墙为吊模,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和漏振。

三、采取的措施:

将孔洞周边松散混凝土凿处干净并清理,浇水湿润后采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C35P6)浇筑密实,并浇水养护。

四、事故问责:

此不符合项,为现场混凝土振捣人员疏忽所致,已对振捣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五、应吸取的教训: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混凝土振捣人员不得漏振。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前,对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了解重点及难点部位的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混凝土振捣人员不得漏振。

案例三: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连云港项目3#楼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于20XX年10月26日发现,楼梯梯段施工缝以下的踏步尺寸有严重偏差。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

二、原因分析:

在浇筑二层结构混凝土过程中,楼梯踏步模板发生变形。

三、采取的措施:

将楼梯梯段施工缝以下的踏步混凝土破除并清理干净,在接缝位置处凿毛,重新支设楼梯模板,与上层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

四、事故问责:

此不符合项,为现场模板看护人员看护不到位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将偏位模板纠正。对看护模板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对现场值班管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五、应吸取的教训: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要监督模板看护人员及时将偏位模板调整到位。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前,将楼梯模板支设牢固,以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偏位。

案例四: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连云港项目3#楼十六层剪力墙暗柱钢筋于20XX年3月31日焊接完成,经现场检查发现,有7根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上下钢筋偏心,判定为一般不合格品。

二、原因分析:

钢筋端部扭曲不直,在夹具中不正或倾斜。

三、采取的措施:

将钢筋接头割除,并将此钢筋端部不直部分割除,重新施焊。

四、事故问责:

此不符合项,为现场钢筋焊接人员焊接不到位,未能将端部不直的钢筋进行割除处理。

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对焊接施工的质量要求。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电渣压力焊施工人员焊接过程中,要求焊接人员对端头不直的钢筋进行调直处理后,再行施焊。

案例五:

钢筋变形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上海核工院核电研发设计中心楼改扩建项目基坑围护第二道支撑拆除后,于2008年8月26日发现地下二层北面部分墙体钢筋弯曲变形严重,判定为一般不符合项。

二、原因分析:

在基坑围护第二道支撑梁拆除过程中,拆除掉下的混凝土块将钢筋砸变形,以及镐机履带碾压钢筋所致。

三、采取的措施:

将变形钢筋调整后,在其附近种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进行补强。

四、事故问责:

此为不符合项,为破除分包单位未对钢筋进行保护所致,已对破除分包单位进行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

在围护结构拆除过程中,要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围护结构拆除前,要求破除分包单位采用废旧模板对钢筋进行保护,并要求镐机操作人员不得碾压钢筋。

案例六:

混凝土浇筑麻面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XX年11月19日,万源项目在13#楼地下室外墙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二、原因分析:

2.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或清理不彻底,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2木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水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而出现麻面。

2.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使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2.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隔离剂变质失效,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2.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气泡未排出,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6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粘再模板上,也会产生麻面。

三、采取的措施:

应在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砂浆,将麻面抹平,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应用草席进行保湿养护。

四、事故问责任:

经过项目部核实,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是由于混凝土施工人员振捣不密实所制,项目部对出现的问题再次对班组进行了问题纠正交底。并对混凝土班长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

加强混凝土值班制度,指导现场的施工人员正确的振捣,收平等。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6.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6.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理干净。6.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海绵条、模板条子堵严。6.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6.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6.6拆模不应过早。

案例七:

混凝土浇筑露筋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XX年12月29日,万源项目在14#楼八层楼梯间外墙拆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二、原因分析:

2.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位移紧贴在模板面外露。

2.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用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的周围,造成露筋。

2.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三、采取的措施:

3.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平整,并认真养护。

3.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四、事故问责任:

经过项目部核实,混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是钢筋班组没按要求放置垫块,使混凝土保护层减小,从而导致露筋,为了严肃工程质量,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劳务公司进行了适当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

加强钢筋的验收制度,及班组互检制度的落实。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6.1浇筑混凝土之前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

6.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案例八:

混凝土凹凸、膨胀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XX年11月7日,万源项目14#楼二层西单元阳台吊模混凝土出现胀模。

二、原因分析:

2.1浇筑吊模混凝土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2.2吊模支架支撑不牢固或钢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局部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

三、采取的措施:

3.1凡凹凸膨胀不影响结构质量时,只需进行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后,用1:2或1:1.25水泥砂浆或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四、事故问责任:

经过项目部核实,14#楼二层西单元阳台吊模混凝土出现胀模。是在浇筑混凝土时现场没有木工值班,在浇筑出现问题时没木工进行及时的修改。为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民源劳务公司进行了适当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

加强混凝土值班制度,做到出现小问题及时修正和整改。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6.1模板支架必须支撑在结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6.2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案例九:

电渣压力焊接头偏心、咬边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XX年12月5日,万源项目1#楼一层西单元墙柱钢筋在敲掉焊包后出现接头偏心、咬边等现象

二、原因分析:

2.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2.2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位移。

2.3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2.4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2.5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2.6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三、采取的措施:

在焊包敲掉以后把出现偏心和咬边的钢筋切除,然后重新施焊。

四、事故问责任:

经过项目部核实,1#楼一层西单元墙柱钢筋在敲掉焊包后出现接头偏心、咬边等现象。是钢筋焊工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育工人在施工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五、应吸取的教训:

加强过程中的监控,使损失降到最小。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6.1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6.2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6.3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6.4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分再卸下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案例十:

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况:

20XX年3月21日,万源项目在9#楼四层二结构砌砖的过程中发现有堵墙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二、原因分析:

2.1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体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2.2用干的空心砌块砌筑,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转表面的粉尘又起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三、采取的措施:

为了严肃质量责任制。把砖缝砂浆不饱满的墙推倒,重新砌筑。

四、事故问责任:

经过项目部探讨,砌筑过程中出现砂浆不饱满是因为工人在施工过程中不负责任的做法时砌筑出现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劳务公司做出相应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

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有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整改。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6.1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

6.2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度时,不得超过500mm。

6.3烧结砖多空严禁用干转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

 案例十一:

钢筋跑位事故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上海张江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牛顿路400号原七一一研究所大院内。本工程北面为七一一研究所综合厂房,南面祖冲之路,西面为邻上海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东边牛顿路,总建筑面积13412.1m²(地下2362.3m2;地上11049.8m2)。由地下一层车库和地上六层的主楼组成,框架结构,地下车库外墙为剪力墙。主楼最高处高23.4m(含女儿墙高0.60m)。

二、问题描述:

时间:20XX年8月2日巡查发现 地点:地下室南段顶板

描述:在8月2日地下室南段顶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南侧施工段一层柱钢筋偏位。包括10根柱子里的64根钢筋均存在有偏位现象,其中有5根柱子里的钢筋偏位较严重,在3cm左右(模板边线外),其余柱子里的钢筋偏位较轻,在2cm以内(模板边线内)。偏位钢筋具体位置如下:

C/7轴5根(北侧)C/8轴6根(西侧)

6-7/B轴7根(南侧3根,东侧4根)6/B轴5根(北侧)

6/A轴12根(南侧1根,东侧6根,北侧5根)5/A轴12根

4/C轴4根(南侧4根)3/C轴4根(南侧4根)

2/A轴4根(西侧2根,东侧2根)1/B轴5根(西侧2根,东侧3根)

三、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钢筋绑扎完毕后未采取电焊、垫块等有效措施固定柱钢筋,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柱钢筋跑位严重。

间接原因:质检人员经验不足,未及时发现下步施工作业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在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四、采取的措施:

1.将未被气焊烤过的柱跑位钢筋进行冷弯处理,严重的将柱下混凝土凿出5公分再进行冷弯处理。

2.对被气焊考过比较严重的钢筋用同别级费料钢筋进行加固,水平段长6D,竖直段长33D。

五、事故问责: 该事故责任分布:

1.施工技术方案中未对柱钢筋绑扎方法进行明确。2.质检人员现场巡检不到位,未事前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3.施工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及时发现钢筋偏位并纠正。

六、应吸取的教训:

施工过程中质量事前控制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细化各种保证措施,对下步施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前考虑,采取有效手段保障工程质量。

七、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施工前期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安排专人逐个检查柱钢筋,并用电焊将柱钢筋焊在梁钢筋上,防止混凝土浇筑导致柱钢筋跑位。

 案例十二:

混凝土裂缝事故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上海张江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牛顿路400号原七一一研究所大院内。本工程北面为七一一研究所综合厂房,南面祖冲之路,西面为邻上海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东边牛顿路,总建筑面积13412.1m²(地下2362.3m2;地上11049.8m2)。由地下一层车库和地上六层的主楼组成,框架结构,地下车库外墙为剪力墙。主楼最高处高23.4m(含女儿墙高0.60m)。

二、问题描述: 时间:20XX年8月29 地点:地下室南段顶板

描述:地下室墙身模板拆除后,发现部分墙身混凝土存在裂缝现象。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地下室墙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合理安排浇筑顺序;(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致使混凝土振捣不足。2.间接原因:

(1)施工员对现场浇筑过程控制不严;

四、采取的措施:

1.表面宽度不大于0.1 mm且无深进的裂缝,可不做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2.缝宽大于0.1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采用灌水泥浆或环氧树脂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对较严重的裂缝,应将剥落酥松部分凿去,加焊钢丝网后,重新浇筑膨胀混凝土,并做好表面的防水处理。

五、事故问责: 该事故责任分布:

1.施工技术交底中未对浇筑顺序和人员操作规程作明确要求。2.施工员经验不足,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浇筑进程合理化。

六、应吸取的教训: 1.技术先行

技术是质量管理的第一保障,应在施工方案中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明确各班组施工任务,对各种操作规程交底清晰明确。

2.过程控制

改变质量管理模式,变事后控制为过程控制。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率,提高质量管理效率,节约质量管理成本。

七、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根据天气、现场、结构等各方面情况做好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同时要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施工冷缝;另外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

案例十三:

电气跨接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20XX年8月16日上午,上海张江项目技术人员到工地检查地上一层南段电气管线预埋完成情况,发现部分管线电气跨接不符合要求(见附图1,采用焊接,未按技术员要求用专用接地线跨接),经询问水电班长,系个人擅自做主,未按专业技术交底、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我项目部及时对水电班组进行教育,因及时发现,未对土建施工造成影响。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水电班组未按技术员的书面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施工。2.间接原因:专业管理人员巡视不足,未仔细检查,监管不力。

三、采取的措施:我项目部有关人员发现问题后,立即暂停了下一步工序,并现场监管,监督实施,安排专业工人按照规范及技术交底要求,使用了专用接地线、接地卡进行电气跨接(见附图2)。因施工前材料已准备到位,及时进行了整改并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未对隐蔽造成影响。

四、事故问责:

1.对水电班组进行教育,此次事故系操作责任事故,明确要求水电专业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施工中遇到不明确的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联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待得到明确答复后再进行施工。

2.对项目部有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提出批评,并加大现场监管力度,杜绝相关事故再次发生。

五、应吸取的教训:

(1)加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并按照公司新的管理体系要求,明确责任到人的方针;

(2)对作业班组的工人加强技术培训,岗位教育,增强工人的责任心。(3)提高并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巡视力度,技术交底更趋明细化。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1)交底时认真讲解具体事宜和要求,明确相关责任,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进行重点讲解。

(2)现场及时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及时跟进监督、指导。

(3)提前审核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沟通,尽量避免返工和浪费的现象。附图一:

附图二:

案例十四:

模板支撑系统下沉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某单层厂房工程,建筑面积为1000㎡左右的。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2.回填时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但是没有考虑砼施工前模板浇水,及砼自身泌水。

3.所有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砼本身荷载。

三、采取的措施:

二次浇注时,把所有支撑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杆,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砼的塌落度控制,防止砼泌水过多。

四、事故问责:

1.技术员对支撑的计算不足,对现场实际情况了解不清楚。

2.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发现问题,未能及时的停止继续浇筑。

五、应吸取的教训:

支撑系统搭设完毕,应组织相关人员验收;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支撑安全可靠性。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加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

案例十五:

混凝土蜂窝、麻面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某工程为一栋带车库的居民楼,在施工地下车库底板及上返梁时,拆除模板后,发现多处蜂窝和麻面,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表观质量,存在多处渗漏水隐患,此次质量事故的主要问题现场表现形式为:

1.外墙上返梁根部漏振后出现蜂窝和孔洞; 2.多处墙面出现接槎部位麻面严重; 3.混凝土收面成型后表面观感极差; 4.外墙外侧钢筋保护层太小;

5.拆模过早,止水螺杆松动,柱角发生掉角;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对项目部技术交底的认识和理解不足;(2)施工队自身实力不强;

(3)混凝土操作工人不知道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标准; 2.间接原因:盲目浇筑,项目部管理不严。

三、采取的措施

1.7天后对蜂窝和孔洞部位进行人工剔凿,剔凿完毕后用高压水冲洗浮浆,冲洗干净后再用比原强度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

2.对麻面的后浇混凝土墙根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二次抹面修补; 3.局部胀模位置用磨光机进行机械打磨平整;

4.木工的平面偏差在7天以后进行人工剔凿平整并且不得漏筋;

四、事故问责:

1.劳务队施工水平有限,是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

2.项目部管理不足,对施工现场检查不严,项目部施工员失职。

五、应吸取的教训:

混凝土浇筑时,项目部及劳务队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管理及过程监控。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1.项目部及劳务分包队混凝土管理人员到现场全程跟踪振捣混凝土的过程,否则不予开盘;

2.混凝土振捣工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3.柱子及侧墙混凝土浇筑时根部应先浇筑3~5cm砂浆;

 案例十六:

混凝土受冻或养护温度过低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括:

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 月完工。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其现象: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 300mm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地在中和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 0.1~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为10~15根。

二、事故分析及原因:

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 42.5%,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 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2.7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 且V﹥0.07fcbh0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 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1.5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加固方案

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 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

四、事故问责: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管理人员未能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已对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各工序环节的质量控制及工序衔接。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各工序环节的质量控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有效施工方案。

 案例十七:

混凝土初期收缩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括: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达到预定混凝土强度拆除楼板模板时,发现板上有无数走向不规则的微细裂纹。裂缝宽0.05~0.15mm,有时上下贯通,但其总体特征是板上裂纹多于板下裂纹。查得施工时的气象条件是:上午9时气温13°C,风速7m/s,相对湿度40%;中午温度15°C,风速13m/s(最大瞬时风速达18m/s),相对湿度 29%;下午5时温度11°C,风速11m/s,相对湿度39%。灌注混凝土就是在这种非常干燥的条件下进行的。

二、事故分析及原因:

由于异常干燥加上强风影响,故使得混凝土在凝结后不久即出现裂纹。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风速为16m/s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无风时的4倍;当相对湿度10%时,混凝土的蒸发速度为相对湿度90%时的9倍以上。根据这些参数推算,本工程在上述气象条件下的蒸发速度可达通常条件的8~10倍。因此,可以认为与大气接触的楼板上面受干燥空气和强风的影响成为产生较多失水收缩裂纹的主因,而曾受模板保护的楼板下面这种失水收缩裂纹会比较少一点。经过对灌注楼板是预留的试块和对楼板承载能力进行试验,均能达到设计要求。这说明具有失水收缩的混凝土初期裂纹对楼板的承载力并无影响。

三、采取措施:为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应使用树脂注入法进行补强。

四、事故问责: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不到位,对施工员进行了警告,并对劳务公司进行了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识别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根据当天的施工环境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加强对施工半成品的保护。

案例十八:

混凝土质量缺陷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括:

某剧场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 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 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

二、事故原因分析: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 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三、采取的措施: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 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 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四、事故问责:施工技术交底不完整,未能根据现场情况合理编制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为能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技术、施工人员和劳务公司进行了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对钢筋绑扎施工及混凝土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加强施工质量验收,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根据质量验收标准对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加强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根据工程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用方案指导施工。

 案例十九:

混凝土受腐蚀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括:

某旅馆的某区为一6层两跨连续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上铺预应力空心楼板,房屋四周的底层和二层为490mm厚承重砖墙,二层以上为370mm厚承重砖墙。全楼底层5.0m 高,用作餐馆,底层以上层高3.60m,用作客房。底层中间柱截面为圆形,直径550mm,配置9根 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受力钢筋,¢6@200 箍筋。柱基础的底面积为 3.50m×3.50m的单柱钢筋混凝土阶梯形基础; 四周承重墙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底部宽度 1.60m,二者均以地基承载fk=180Kn/m2(持力 土层为粘性土),并考虑基础宽、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算得。该房屋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冬季进行施工,为混凝土防冻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掺入了水泥用量3%的氯盐。该工程建成使用两年后,某日,突然在底层餐厅A柱柱顶附近处,掉下一块约40mm直径的混凝土碎块。为防止房屋倒塌,餐厅和旅馆不得暂时停止营业,检查事故原因。在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对两跨连续 梁施加于柱的荷载,均是按每跨50%的全部恒活荷载传递给柱估算的(另50%由承重墙承受),与理论上准确的两跨连续梁传递给柱的荷载相比,少算25%的荷重。

二、事故原因分析:

柱基础和承重墙基础虽均按fk=180Kn/m2设计,但经复核,两侧承重墙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沉降估 计45mm左右,显然大于钢筋混凝土柱下基础的计算沉降量(估计在34mm左右)。虽然,他们间的 沉降差为11mm﹤0.002l=0.002×7000=14mm,是允许的;但是,由于支承连续梁的承重墙相对“软”(沉降量相对大)。而支承连续梁的柱相对“硬”(沉降量相对小),致使楼盖荷载往柱的方向调整,使得中间柱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大而两侧承重墙实际承受的荷载比设计值要小。(1)和(2)项累计,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将比设计值要大得多。

柱虽按¢550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配置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向钢 筋,AS=3421mm2,含钢率1.44%,从截面承载力看是足够的,但箍筋配置不合理,表现为箍筋截面过细、间距太大、未设置附加箍筋,也未按螺旋箍筋考虑,致使箍筋难以束纵向受压力后的侧向压屈。

底层混凝土工程是在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浇筑是掺加了氯盐防冻剂,对混凝土有盐污染作用,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起催化作用。实际上,从底层柱破坏处的钢筋实况分析,纵向钢筋和箍筋均已生锈,箍筋直径原为¢6,锈后 实为¢5.2左右,截面损失率约为25%。如此细 又如此稀的箍筋难以承受柱端截面上9根直径为22的二级钢筋纵筋侧向压屈所产生的横拉力,起结果必然是箍筋在其最薄弱处断裂,此断裂后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混凝土碎块下掉。

三、采取措施:重新计算柱的承载力及配筋。通过设计单位重新设计整改。

四、事故问责:设计计算存在问题,施工过程中添加剂未经过设计单位审核,已对该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进行经济重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在施工过程中慎重选择添加剂,工程变更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审核。

六、可采取的预防措施:在使用添加剂时,对添加剂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添加剂未必须经过设计单位审核。

 案例二十:

钢筋配置不当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括: 某百货大楼一层橱窗上设置有挑出 1200mm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雨篷。待到达混凝土设计 强度拆模时,突然发生从雨篷根部折断的质量事故,呈门帘状。事故分析

二、原因分析:受力筋放错了位置(离模板只有20mm)所致。原来受力筋按设计布置,钢筋工绑扎好后就离开了。打混凝土前,一些“好心人”看到雨篷钢筋浮搁在过梁箍筋上,受力筋又放在雨篷顶部(传统的概念总以为受力筋就 放在构件底面),就把受力筋临时改放到过梁的箍筋里面,并贴着模板。

三、采取措施:重新植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查。

四、事故问责:浇筑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没有对受力筋位置进行检查,于是发生上述事故,对质量员、技术员、施工员和劳务公司进行了经济处罚。

五、应吸取的教训:加强现场施工质量检查

5.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五

张建是一个十分铁碗的人,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和实施。大学毕业以后,他以出色的成绩和工作能力被W公司看重,先后在研发部、人事部和客户部等部门担任职位。2004年被董事会任命为总经理,张建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

上任伊始,张建就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明确纪律、奖惩分明、工资与个人绩效挂钩等方法改变了W公司原有的拖沓、人浮于事的状况。使得整个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员工们就像是严格控制下的机器,高效地运转着。年底时,W公司以其出众的经营状况和令同行难以企及的利润额成为国内电气制造业的佼佼者。张建沉醉于赞美声中,但是他并没有盲目乐观。他知道,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于是,张建故意作出了把战略重点转移到客户的稳定和开发上来,同时大力从外界引进新员工,他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是公司的一部分管理费用从研发和生产部门转移到客户部,并且许多新招聘来的员工也在各个部门担任主要职务。张建认为这将给公司输入新的血液,很是得意。

其实在此之前,公司内部也不是没有不和谐的音调。张建十分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对于自己的下属特别是广大员工只是“告知“而没有”解释“和”讨论“。他的这种政策 1

让员工非常不满,大家曾多次在会上直接或间接地向张建提出过意见,但是张建根本就不予采纳,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对于多次提意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报复性的惩罚。但是由于近年来公司在他这种领导方式下发展得较好,所以渐渐也就没有人说什么。张建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的目的就是要把公司带进世界500强。但是自从公司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并且让他们取代原来的老员工而担任要职后,对张建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很多老员工抱怨说自己没有安全感,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不如一个新来的。公司里蔓延出一股不安的情绪。张建也觉察到了这一切,他通过给老员工适当加薪的方法,暂时稳定了人心,但是各个部门的要职还是由新人担任。

问题出现在上个月,生产部门新任的经理由于和张建顶嘴而被就地免职。事情是这样的:张建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而要求生产部门加快生产进度。但是当时生产部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因为在此之前张建未来争取客户已经给了生产部门很大的压力。工人们已经怨声载道,许多老员工都有辞职的念头,幸亏那位部门经理说服力很强,留下了员工。这次加班无疑是火上加油,部分员工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部门经理向张建提出建议说宁可失去一个客户,也不能以伤害员工积极性和影响产品质量为代价。张建对此大为不满,大声斥责部门经理,说他不懂公司经营,说自己干了那

么多年都是对的,还没有人说不。要求经理回去好好反思,并且要求他带领生产部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定要按时完工。谁知生产部经理也十分倔犟,回去后马上写了一份辞呈,第二天就交给张建。张建看后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辞职。但是他不愿意为了一个员工的辞职而改变自己做事的原则,他当天就批准了这份辞呈。他以为这种杀一儆百的做法能镇住大家,稳定住局面。谁知事与愿违,就在生产部经理辞职后一个星期,很多部门的经理也纷纷提出辞职。因为在他们看来,张建仅仅重视客户部一个部门,自己部门的财务状况很紧张,加之别的公司发现W公司的内讧之后,纷纷向这些部门的精英们抛出了橄榄枝,更加促成了他们辞职的愿望。与此同时,公司许多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员工也想跳槽,理由是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辛勤根本得不到公司的认可,也看不到什么发展前途。

这时,张建着急了,他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是让他们这些骨干都走了,公司的发展怎么办,但是要留住他们也很难,张建陷入了深深的惆怅之中„„

思考:

1.从张建的管理行为分析张建的个性特征?

2.张建的哪些个性弱点引起W公司目前的困境和矛盾?

6.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六

金陵电厂“5.1”电气误操作人身伤亡事故情况通报

2011年5月1日,燃煤机组中班运行人员在执行“#1机6KV61C段母线由备用电源进线开关61C02供电转冷备用”操作过程中,发生一起人员违章操作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的人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简要经过

5月1日白班,根据#1机组B级检修工作安排,运行准备将#1机组6KV61C段母线由运行转冷备用,以便于第二天61C母线停电清扫。从上午9:00开始,当班运行乙值进行负载转移操作,至下班前完成了61C段母线上所有负载转移。16:00运行电气专工交待中班值长,当班期间需完成6KV61C段母线由运行转冷备用操作,并特别交代61C段母线转检修操作由5月2日白班根据工作票要求完成。运行中班接班后,值长安排实习副值班员吴恋水担任监护人、巡检员B李俊杰担任操作人执行该项操作。两人接受操作任务后,吴恋水填写了操作票,经李俊杰签字并经值长审核批准后,于19:05开始进行操作。19:07操作人员通知集控室值班员在远方拉开61C段备用电源61C02开关,而后按照操作票逐项操作,将61C02开关拉至试验位臵,取下二次插头,61C母线转入冷备用状态。根据有关人员陈述和事后调查,61C母线转成冷备用状态后,操作人员按照操作票第16项操作内容进行“在#1机6KV61C段备用电源PT上端头挂接地线”的操作。由于柜内带电,电磁锁闭锁打不开柜门,于是监护人联系检修人员用解锁钥匙打开柜门,随后未经验电,即开始挂设接地线,发生了电弧短路。

19:26 集控室监盘人员发现#02启动变跳闸,汇报值长后,立即派两名巡检人员去#1机6KV开关室检查,两人到达开关室后,看到6KV开关室冒出浓烟,并且发现吴恋水受伤坐在6KV开关室门口,两人立即向值长进行了汇报,值长随即安排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赶至6KV开关室将仍在开关室内的李俊杰救出。在得知人员受伤情况后,值长立即拨打120报警电话,并汇报相关领导。20:10,120救护车到达现场与厂值班车一起分别将李俊杰、吴恋水送往南京军区总医院抢救。经医院全力救治,监护人吴恋水已于5月1日22:10转入该院烧伤科病房治疗,操作人李俊杰终因伤势严重,于5月2日22:20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电厂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进行救援。电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现场布臵抢救伤员和现场的事故处理,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并安排专人看守,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并按“三个渠道”上报的规定向分公司、股份公司汇报事故简况,同时成立了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和事故调查组,分别负责人员的救治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事发后分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现场指导伤员救治和现场的事故处理,并组织对事故发生过程、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集团公司安监部、股份公司安监部于5月2日赶到电厂,调查事故情况并指导现场工作。事故发生后,为了减少事故的负面影响,电厂随即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

三、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通过对现场详细勘查、取证、询问和分析,初步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

1、直接原因:

(1)操作票填写错误,审核、批准不仔细,未能发现填写的操作错误项。

根据“#1机6KV61C段母线由备用电源进线开关61C02供电转冷备用”操作任务,不应该填写挂接地线操作项,更不应该填写“在#1机6KV61C段备用电源PT上端头挂接地线一组”的内容。

运行人员对系统不熟悉,操作票审核未对照电气一次系统图认真核对,没有及时发现操作项中在带电侧挂接地线的错误。

操作票不是操作人填写,而为监护人填写,缺少了审核环节;值长审核不严,未能发现操作票中明显错误。

(2)未按操作票进行操作,未执行操作票中“验明#1机6KV61C段备用电源PT无电”操作项,跳项进行“在#1机6KV61C段备用电源PT上端头挂接地线一组”操作。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携带验电器,对#1机组6KV61C段备用电源PT未进行验电即挂设接地线,造成了6KV61C段母线备用电源侧短路。

(3)运行人员执行操作票存在随意性,在操作票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执行未全部完成时,执行打勾已全部结束,操作结束时间也已填写完毕;并且未按照操作票顺序逐项操作,存在跳项和漏项操作的现象。

(4)“五防”闭锁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运行人员擅自通知检修人员解除61C段备用电源PT柜电磁锁,失去了防止误操作的最后屏障。

2、间接原因:

(1)运行人员过于依赖运行专工,独立分析、判断和审核把关能力欠缺。

(2)操作人、监护人、批准人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工作作风不严谨,操作票制度执行不严肃。

(3)操作组织不力。此次6KV母线倒闸操作部门领导重视不够,没有部门领导、专业人员在现场对操作进行监督指导。

(4)操作人员安排不合理。操作人李俊杰为08年进厂的巡检员B,监护人吴恋水为07年进厂的实习副值班员,两人虽已取得了电气岗位的当班资格,但技术水平仍不高,从填写操作票到进行倒闸操作都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

3、根本原因:

(1)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使得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得不到有效执行,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2)工作作风不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发现问题。(3)管理不细,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技术措施不全面,“两票”管理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四、暴露问题

1、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欠缺。操作票应由操作人填写,实际执行中由监护人填写;操作人应一次性带齐所需操作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具,实际执行中操作人既未携带验电器,也未携带绝缘手套、绝缘鞋和防护面罩;该项操作还未全部执行完毕,所有操作项目已全部打勾,操作结束时间也已填写完毕,未按照操作票顺序逐项操作,跳项操作;各级人员未能对操作票进行严格审核,未能发现操作票中明显的错误。

2、未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深刻吸取公司系统内已经发生的类似事故教训,对于相似问题,未能做到举一反三,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好相关预防措施。虽然按要求相继开展了各种专项安全检查,近期也开展了春季安全大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制订了较为完善的防范措施,但是却未能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

3、运行管理部门对非经常性电气操作重视不够,重要操作组织措施不明确,专业技术管理不到位,典型操作票不够完善。对于类似6kV母线由运行转冷备用的非经常性操作应事先制定措施,并填写好操作票,经审查后在专业人员的全程跟踪监督指导下进行。暴露出部门对重要操作不够重视,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4、“五防”管理存在漏洞。虽然制定了应急钥匙管理规定,但运行人员未能认真执行,私自通知检修人员解除电磁锁;解锁钥匙管理仍存在漏洞,检修人员私下藏有解锁钥匙且随意解锁。

5、人员安全知识培训不到位。事故中,操作人员对电气操作的严肃性没有充分认识,没有认真执行操作票制度,工作中没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认真执行“四关四对照”,暴露出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员工安全培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6、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不扎实。运行人员在进厂3-4年后,仍未能达到与其岗位相适应的技能水平。反映出部门对运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培训效果不理想,运行人员上岗考核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7、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执行不严、流于形式。操作前虽已制定了相关风险预控措施,但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按照预控措施中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使操作风险失去了控制。

五、整改措施

1、将5月份确定为电厂安全生产月,制定好活动计划,组织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安全为谁,安全依靠谁”大讨论,深刻反思此次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全面查找安全生产管理“严、细、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厂范围内对各生产岗位全面进行隐患排查,查找自身及身边存在的违章行为,对查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2、加强#1机组B修期间的安全管理。机组检修期间实行厂领导、部门领导带班制;对B修各检修队伍人员状况、检修区域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排查梳理,将所有检修区域划分到责任人,对检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逐一分析并做好预控措施,确保机组检修期间的安全。

3、立即在全厂开展“两票”专项检查,深入查找“两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运行部进一步补充完善热机、电气典型操作票。(2)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管理流程,制定清晰明确的“两票”执行流程在现场进行公布。

(3)安监部、运行管理部门加强“两票三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动态检查和考核,制定“两票三制”执行红线规定,对跨越红线人员安排下岗培训。

4、在5月份增加召开一次安委会扩大会议,针对“两票”专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并对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认真落实“四大工程”建设工作要求和措施,特别是强化对电厂各部门、各级员工、承包商队伍及员工的管理和要求。

5、强化运行操作管理。

(1)完善运行操作管理标准,进一步明确操作人、监护人、值长、专工及运行部门领导在运行操作过程中的职责。

(2)完善重要操作时各级人员到位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3)对重要操作和非经常性操作,部门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并合理安排人员,加强操作力量,确保操作安全。

6、进一步规范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对于部门、专业下发的技术措施、专业通知、工作方案按规定严格履行签字审批手续后下发执行。

7、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加强员工安全技能、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1)每周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和技术讲评会。(2)组织“两票”专项培训,做到人人过关。

8、全面修订各生产岗位的培训标准,对所有运行人员严格按照新的岗位标准重新进行上岗资格认证考试,对于考试不合格者降岗使用。

9、加强“五防”管理。

(1)在全厂范围内严格检查解锁钥匙的拥有、使用情况,对违反规定私自藏有、使用解锁钥匙的人员严厉追究其责任。

(2)将重要设备的电磁锁统一更换,并在所有电磁锁位臵贴上相应警示标识,提醒人员不能随意解锁。

10、结合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工作,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两票”中危险点分析预控的流程进一步明确。

(1)运行操作前,由值长组织操作人、监护人对操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操作过程中,由监护人负责落实每一项预控措施。

7.电气照明设计案例 篇七

1 电气节能计算方法介绍

再生水处理工程中主要采用电气节能计算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和利用系数法。

1.1 需要系数法

需要系数法是主要的负荷计算方法之一。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 直接求出计算负荷有功功率, 再以计算负荷有功功率为基础计算年耗电量 (Pjs=Kx*Pe, 需要系数Kx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1~4并结合设备运行工况确定) 。这种方法方便简洁, 应用广泛, 尤其适用于变配电所及长期运行且负荷平稳的用电设备及生产车间负荷计算。但不适用于用电设备台数少, 各车间容量差距悬殊且工作制度不同时的电气负荷计算。

1.2 利用系数法

利用系数法也是一种主要负荷计算方法。用利用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时不论计算范围大小, 都须求出该计算范围内用电设备有效台数及最大系数, 然后算结果。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班内平均负荷Pa=Kl*Pe, 利用系数Kl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表1-7并结合设备运行工况确定。采用利用系数法求出最大负荷班内平均负荷乘以各设备年运行时间计算得出年耗电量。利用系数法适用于工业企业电力负荷计算及年耗电量计算, 但计算过程稍繁。

1.3 需要系数法与利用系数法比较

再生水厂工程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与利用系数对比详见表1。

从上表可看出同一设备需要系数与利用系数差别很大, 需要系数普遍大于利用系数。

对比我院编制的多个再生水厂工程节能专篇计算年耗电量与现场运行实际年耗电量。我们发现主要用电设备直接采用需要系数法 (设备容量x需要系数x年小时工作数) 计算年耗电量比现场运行实际年耗电量普遍高出20%至30%;主要用电设备直接采用利用系数法 (设备容量x利用系数x年小时工作数) 计算年耗电量比现场运行实际年耗电量普遍低15%左右。

为解决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计算年耗电量与现场运行实际年耗电量差距较大的问题, 可在需要系数法基础上引入综合高时系数, 即主要工艺设备耗电量计算采用需要系数 (综合高时系数) 法。

2 电气节能计算实际案例分析

下面以本人负责设计的北京市河西再生水厂为例, 详细介绍再生水处理工程中电耗计算过程。

2.1 工艺设备电耗计算

工艺设备电耗计算主要采用需要系数 (综合高时系数) 法, 即单项设备一年内的有功电耗 (k Wh) =单项设备计算负荷有功功率Pjs (k W) *每日工作时间Td (h/d) *年运行天数 (d) /综合高时系数。综合高时系数据工艺设备具体选择情况确定。不经常运行的电机设备其系数取1.0;一般连续运行电机设备其系数取1.2;个别电机设备其系数取值大于1.2, 具体取值应由工艺专业据设备实际运行工况确定。详见表2-1。

2.2 照明插座、空调通风设备电耗计算

照明插座、空调通风设备电耗计算主要采用需要系数法, 即单项设备一年内的有功电耗 (k Wh) =单项设备计算负荷有功功率Pjs (k W) *每日工作时间Td (h/d) *年运行天数 (d) 。

2.3 再生水厂年电耗汇总

通过上述分项计算可得全厂年电耗汇总, 详见表2-4:

北京市河西再生水厂目前已正常通水运行, 实际吨水电耗约为0.98度/吨水, 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3 结语

通过对再生水处理工程中几种电气节能计算方法比较及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可发现单纯采用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计算年耗电量与现场运行实际年耗电量差距较大。如在需要系数法基础上引入综合高时系数来修正计算误差, 在综合高时系数选取合理情况下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年耗电量十分接近。需要系数 (综合高时系数) 法适用于再生水处理及类似工程电气节能计算, 其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计算结果能较真实的反应实际情况。

摘要:简要介绍再生水处理工程中的电气节能计算方法;结合本人负责设计的再生水处理工程实例, 重点介绍需要系数 (综合高时系数) 法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电气节能计算,综合高时系数,再生水处理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第三版) ,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01月.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

8.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探讨 篇八

摘 要:建筑电气照明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因此在电气照明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相结合,在满足建筑照明功能的基础上,充分的集结节能设计方法,创造节能空间,使整体设计方案既具有技术先进性,又具有节能合理性,使节能持续于建筑寿命周期的始终。

关键词: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它节约了能源,造福了子孙后代,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虽然国家的能源丰富,总量很大,而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量少,所以现在我国能源的形势不容乐观,节能的实行是必然结果。而在耗能方面,建筑占了一大部分,约为百分之三十,因此在建筑耗能占一部分的照明的节能设计也是必然的结果。节能设计者有职责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利用各种节能设备,最大限度的在让人们既感到舒适的情况下又能减少支出,使我们的生活的地方,变得更环保,更绿色。

1.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原则

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满足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好建筑电气照明的准确定位,避免严重浪费现象的出现,避免过度的装饰,才能够达到经济实用的效果。另外,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科学合理、环境保护、技术先进和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建筑电气照明节能工作更好的完成下去。

2.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措施

2.1采用高效率的节能灯具

在选择建筑电气照明时,要考虑到照明数量、工作性质、照明质量以及人员视觉等多个方面来选择相匹配的光源,能够满足显色性以及启动时间等要求。在选择光源上,尽可能选择性能价格比高、使用寿命长的光源。在室内灯具的选择上,应该考虑效果好、控光效率高的灯具,以满足节约电能。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灯具本身的配光曲线,尽可能将单位面积耗电量降低,减少投资费用和运行,通过室内占空比来进行照明灯具光束宽度的计算,另外,对于灯具利用系数的确定也可以通过计算地面反射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直管荧光灯,主要是因为其显色性好、性价比高、光效好、使用寿命高。

2.2开发新技术产品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光纤照明和天然光的利用,能够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照明线路以及控制开关与方案的合理选择,特别是写字楼这一类型的建筑,由于大玻璃较多,可以利用天然光线,通过玻璃折射到建筑内,不需要人工照明,就能满足照明需要,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工作环境,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另外,光线强弱也可以通过幕帘的自动控制来调节,这样有利于达到光线的舒适,对于地下室这一些光线无法照到的地方,就可以利用光纤照明,这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光的采集袋将太阳光传道室内,这样不仅不会消耗能源,而且也会降低用电成本的耗费。

2.3合理选择照明方式

在进行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来选择照明方式,一般是将局部照明、混合照明结合到一般的照明。在节能设计中,选择照明的控制方法,应该选择单灯控制、智能控制、双控开关控制、探测器控制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并用。在公共场所主要是采取集中控制、分组分区两种控制方式。如果建筑功能相对复杂,就可以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下文就针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建筑电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分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时将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相互结合利用的,相比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节能控制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于开与关做好事先的程序编辑,相比传统方式,拥有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且也有利于灯具开灯数量和工作时间的减少,有利于电能消耗的降低;第二,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场合进行照度精确的转换,这样也可以避免因为高照度,从而到来能量方面的损耗;第三,通过外置的感光探头,智能控制系统就可以光线的强弱探测出来,然后在根据探测的结果来进行照度的实际调整。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就会将灯自动调暗;当天气阴暗的时候,就会将其调大一点,这样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光,也有利于灯具电能消耗的降低;第四,通过移动探测感应装置的使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在有车来、有人来的时候自动开启灯,在车走、人走之后自动熄灭,可以避免在无人的时候灯光照射所带来的电能消耗,这样也可以促进电能的有效利用;第五,在管理上,相比传统的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是偏向于程序化、自动化的智能管理,可不仅节能还省力。在实际的操作控制中,使用节能型的开关装置、改进控制灯具的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根据照明使用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分区控制或者是将照明的开关点适当增加,在病房、客房、卧室等可以设置床头调光开关。

随着智能建筑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楼宇自动化也推出了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在建筑照明设计当中,这一部分专业化的控制系统也促进了照明的节能。目前,照明控制方式有很多,比如:单灯、双灯、总线控制等,由于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标准,再结合到工作实际来选择最佳的控制方式,不仅要让控制方式选择贴近方便管理,还能够贴近最大限度的节能。在照明自动化控制上,对于节能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可观的,并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这一个方面的研究还会进一步加深,能够带来更优的节能效果。

4.结束语

节能设计时一个永恒的,不可能探讨完的一个话题。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但是随着政策法规的出台,也表明了我国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另外,在实际的应用中,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还具备巨大的控制,因此,就需要考虑到先进成熟的技术以及高效率的节能设备,才能够还人们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乾忠.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江西建材.2012

上一篇: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下一篇: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