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2024-08-10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12篇)

1.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练一练。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①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②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3.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究:

l.教学例2。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讨论练习三第7题。

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

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3.思考练习三第8、9题。

2.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二

一、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第一, 给出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和”。

题目经常给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的和, 而让我们去求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或求圆柱比圆锥多余的体积, 这时, 我们把圆锥的体积看成一份, 把圆柱的体积看成三份, 这样就把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看成相等的四份, 如果给出体积之和, 就可以把这个和平均分成四份, 求出每一份的体积, 也就是圆锥的体积, 再乘3就得到圆柱的体积。这样还可求出圆柱比圆锥多余的体积。

例如: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和为64立方厘米, 求圆柱比圆锥多多少立方厘米?

根据以上分析:圆柱的体积为3份, 圆锥的体积为1份, 并且这四份都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把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和平均分成4份, 其中一份的体积则为圆锥体积, 三份体积则为圆柱体积, 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两份, 如果算出一份的体积, 多余的体积就会迎刃而解。

64÷4=14 (立方厘米) 14×3=42 (立方厘米)

42-14=28 (立方厘米)

答:圆柱的体积比圆锥多28 (立方厘米)

第二, 给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差”。

我们在练习题目时, 经常碰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差, 而求出圆柱或圆锥的体积, 有时还要求出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几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

根据所学知识, 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这样我们就会把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看成相等的四份, 这样看来, 圆柱体积就比圆锥体积多两份, 而多余的体积给出来, 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就是每一份的体积, 圆柱占三份就乘3, 得到圆柱的体积, 圆锥占一份乘一, 就得到圆锥的体积。

例如: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体积减少了36立方分米, , 求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的几倍?

根据以上分析:把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 削出来的的圆锥与原来圆柱的关系是等底等高, 那么就存在这样的关系, 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圆锥体积, 其实把三分之二削掉了。也就是说把圆柱体分成三份, 消掉了两份, 剩下一份为圆锥体。

36÷2=18 (立方分米) 18×3=54 (立方分米)

18×1=18 (立方分米) 36÷18=2 (倍)

答:圆柱体积是54圆锥体积是18, 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的2倍。

第三, 给出圆柱或圆锥的体积, 求出另一个的体积。

我们在学习中经常碰见给出等地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其中一种的体积, 而要求出另外一种体积, 或者求出两个的体积之差。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 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如果给出圆柱体积, 要求圆锥体积, 则圆柱体积撑三分之一就是圆锥体积。如果给出圆锥体积, 要求圆柱体积, 则圆锥体积乘三就是圆柱体积。

例一:一个圆柱的体积为102立方分米, 与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根据以上分析:圆锥的体积为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102×1/3=34 (立方分米)

答:圆锥的体积为34立方分米。

二、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在相等或不相等的情况下, 它们的底和高的关系

第一,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相等, 找出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 底面积和高的关系有两种, 第一种是给出底面积的关系, 找出高的关系。第二种是给出高的关系, 找出底面积的关系。以下根据例题详细的分析:

例一: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三倍, 则圆柱与圆锥的高的比是多少?

分析: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相等, 则S柱H柱=1/3S锥H锥, 而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3倍, 则S柱=3S锥, 把上述等式替换可得:3S锥H柱=1/3S锥H锥, 等式的两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这样可得到:3H柱=1/3H锥, 所以圆柱的高与圆锥的高的比是:H柱:H锥=1/3:3=1:9。

例二: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 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4, 则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 。

A、3/4 B、3倍C、4倍D、4/3倍

分析:它们的体积相等, 即:S柱H柱=1/3S锥H锥, 而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4, 即H柱=1/4H锥, 把上述等式替换可得:S柱×1/4H锥=1/3S锥H锥, 等式的两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这样可得到:S柱×1/4=1/3S锥, 然后两端同时乘4, 可得:S柱=4/3S锥, 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4/3倍。可选D答案。

第二, 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不相等, 找出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的关系。下面有两个例题就能很好的说明它们的关系。

例一: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圆锥的2倍, 它们的底面积相等, 求圆柱与圆锥高的比是多少?

分析:体积相等可得:V柱=2V锥, 可得:S柱H柱=2×1/3S锥H锥, 而它们的底面积相等, 则S柱=S锥, 等式的两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可得:H柱=2×1/3H锥, 即H柱=2/3H锥, 那么圆柱与圆锥高的比:H柱:H锥=2/3:1=2:3。

例二:一个圆柱的体积是一个圆锥的1/2, 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3倍, 那么, 圆锥高是圆柱高的 () 。

A、1/6 B、3倍C、12倍D、18倍

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1/2, 可知:V柱=1/2V锥, 即:S柱H柱=1/2×1/3S锥H锥, 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3倍, 可知:S柱=3S锥, 把上述等式替换:3S锥H柱=1/2×1/3S锥H锥, 等式的两端同时除以相同的数, 等式不变, 可得:3H柱=1/6H锥, 两端同时乘6, 这样可得:18H柱=H锥, 所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18倍。

总之, 我们作为教师, 尽可能的深入研究教材, 把课堂设计成多种形式的教学情景, 让课堂充满探索性、竞争性、趣味性, 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快乐的获得知识。这样即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操作、创新的能力。

摘要: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这样我们就会把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和评价分成四份, 圆柱体积占三份, 圆锥占一份, 圆柱比圆锥多两份。

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实验、探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2)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2.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3.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一对,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一对,一定量的细沙。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举例贴近学生生活的秋收中圆锥形麦堆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法

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

3.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

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发现法得出结论,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同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得出结论,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究、发现比较、归纳概括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归纳概括等能力。另外还应用了尝试练习法,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創设情景,铺垫质疑

首先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积的计算,(出示课件)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迁移规律,从求圆柱体积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启示,领悟出求圆锥体积的方法,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走进生活,想办法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质疑,设置悬念,使他们迫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选择了小故事叙说看到秋收时圆锥形麦堆的场景,为引出圆锥形创设了情境,(出示课件)在学生质疑的同时出示课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2.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

实验大致步骤为:先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是用空圆锥装满沙倒入空圆柱,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出示课件)接着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有的组准备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有的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也有的组是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这里要强调的是每一组学具里的圆柱都是完全相同的,各组还有一定量的沙子,用这些不同的学具来做相同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和汇报,汇报结果可能有多种,主要概括为三种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是空圆锥装满沙倒入空圆柱的次数超过三次;

(3)是空圆锥装满沙倒入空圆柱的次数少于三次;

实验结果后两种无固定结论,那么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三种情况?第一种结论正确与否呢?学生在这时可以畅所欲言,(出示课件)讨论结果交流汇报后老师和学生共同观察课件来进一步验证结论(1)的正确性,并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出示板书)一并强调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圆柱和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同时强调计算圆锥体积时别忘了三分之一。

最后进行小结,对学生刚才用了“实验—发现—比较—归纳”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给予肯定。

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充分交流,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究者,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让学生发现规律,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探究习惯,合作操作的同时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到其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懂得他们可以通过玩来掌握数学知识,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同时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探究规律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他们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使他们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应用反馈

(1)巩固应用、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这时学生用所学的公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体会圆锥体积公式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提高练习,加深印象(出示课件)

这里的填空和判断的设计使学生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有更深一步的掌握。

(3)思维拓展,形成技能(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解决质疑,回归生活(出示课件)

此处解决在第一环节中质疑的圆锥形麦堆的体积,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全课总结,体验成功(出示课件)

总结和质疑问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每一节成功的课,都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问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5.布置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总之,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新的数学知识,也能获得更多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数学课程要求要推动学生潜能的开发,本节课现实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就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课的开始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麦收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再引入到实验中学习数学,最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麦收问题,又使他们回归于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也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4.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四

一、说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认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因学生之间个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知识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须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必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实验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把多媒体演示引进课堂,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想、自己说,想不到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去想,去发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绕着问题去观察,去讨论,去实验,去理解,去总结。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本节课采用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创造获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四、说教学模式

本节课运用了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所谓的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师要在上课开始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先前经验,促进学生思维参与的探究氛围。本节课我创设了两种冰淇淋,怎么样买更合算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不只在于激趣,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数学的眼光,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这是学生构建新知识的重要一步,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解释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接着猜测圆锥可能与哪个物体的体积有关?再猜测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是为了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信息与新知识建立联系,为学生调整认知结构,构建新知识奠定基础。

2、实验探索,发现规律

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总结出等底等高的情况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sh各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三分之一。这样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理解。整个这一环节我一直本着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因为学生在探究发现、建立模型中创造的数学知识,发现的数学方法,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四个层次的练习。

【基本练习】

首先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到底买哪一种冰淇淋合算。然后计算圆锥冰麒麟和圆柱冰淇淋的体积。在计算圆锥冰淇淋的体积时,允许学生有选择的完成,这样对学生进行数量上和难易程度上的开放,不但关注了学困生,也促进了尖子升和特长生的发展。

【变式练习】

是一组判断题

【应用练习】

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一次深化理解,并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综合练习】

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零件。求削去的体积。

这是一道思维拓展题。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但注重了新知识的结构化,而且使学生对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充分理解,加深了体验,使新建立的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还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了梳理。

在本节课的课后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圆锥,圆柱。要求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相等。

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一种让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并且产生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既没有时间限制,又没有空间限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三生培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材施教。学困生学习最基本的内容,优等生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拓展了思维。在教学中,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有难度的留给优等生,实验操作环节以强带弱,最后分层次练习,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主要是关注学困生,同时也促进了尖子生的发展。应用练习和思维拓展主要是关注尖子生和特长生。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本节课,以教材为主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这样,既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重视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过程,是每个孩子都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这次教学大赛的要求是同题同构,目的是共同提高。我们六年组三个数学老师在选课上,备课上,制作课件中,到后来写教案设计,说课材料,真的是做到了合作。虽然是我们精心的准备了,但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遗憾。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不是尽善尽美。

2、在三生培养中,对差生的关注不是很到位。

3、课堂中有浪费现象,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紧张。

4、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

5.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五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0~42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圆柱和圆锥》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体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知识点: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并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二是通过实验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图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特征比较容易,想象圆锥的高和侧面展开图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实验等活动,经历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圆锥形物体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图形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柱的基本特征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体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探索体积计算公式中的应用。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圆锥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圆锥和圆柱之间的联系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圆锥的特点,探索并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的高和圆锥体积公式中“Sh”表示的实际意义。

五、设计理念

(1)体现数学活动化、游戏化。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面的旋转”游戏、动手实验等活动主动去学习圆锥的特征和体积的计算,这种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

(2)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通过猜想、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六、教学具准备:

(1)每人一个圆锥形实物(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圆锥),每组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沙子。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游戏:面的旋转。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时间由我来主持。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由小棒和一张长方形硬纸片做成的小旗,如果我快速旋转小棒,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关于圆柱体你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

主持人:我们认识立体图形,要从它的面、棱、定点和高、体积等几方面进行了解。看来大家对于圆柱体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今天的炫我两分钟就是这些了,谢谢大家。

教师:谢谢主持人。大家看,我这里有一个由小棒和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片做成的小旗,如果我快速旋转小棒,大家再猜一猜,转出来的又是什么形状哪?(圆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圆锥的世界,探索有关圆锥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在活动中感受有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建构几何图形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圆锥体的特征。

教师:生活中的圆锥随处可见。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呢?

学生举例,教师结合课件显示圆锥形实物图和抽象出的立体图形。

1、学生手拿自己的圆锥形物体和全班同学交流圆锥的特征。

2、教师点拨提升。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生日帽,提问:

(1)怎样证明圆锥的侧面是个扇形呢?

(2)用什么方法能测得这个圆锥形的高是多少?

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炫我两分钟形成的圆锥、伞柄帮助学生认识高,结合测量身高的示意图介绍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最后在课件中呈现平面图中圆锥的高。

【设计意图: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在动手、动眼、动脑的自主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认识圆锥体的特征,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和圆锥的高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及时发挥引导点拨作用,结合实物演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动手实验,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生活中引入:学校要建室外楼梯,需要准备10立方米的沙子,大家看,这是工人师傅运来的一堆沙子,但是这些沙子够不够呢,需要知道这些沙子的什么?(体积)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圆锥的体积。

2、大胆猜想:前面我们学习圆柱的体积时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板书:

转化)猜一猜,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圆锥的体积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说明想法。

教师出示一组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请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底和高的关系。教师板书:等底等高。

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自由猜想)下面我们就让我们到实验中去寻找答案吧。

3、小组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和要求。

(1)在圆锥容器中装满沙子,然后倒入圆柱容器中,看几次能倒满。

(2)每倒入一次,记录一下杯子中沙子的高度,直到装满为止。边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

(3)通过实验结果,比一比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班级汇报展示,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实验方法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内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评价。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教师:你能根据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也给圆锥体的体积写出一个公式吗?

学生自主总结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3=底面积×高×1\3=1\3SH.教师板书公式.并提问:公式里的S×h求的是什么。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利用圆锥底面半径和高、底面直径和高计算圆锥体的公式,教师板书。

5、运用公式解决问题。课件呈现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学生计算沙堆体积。

【设计意图:在生活情境中产生探究圆锥体积的需求和愿望,联系已知知识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猜想,在猜想、实验、交流、验证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通过小组间思维碰撞,以及老师精彩的点拨引导,教学重点得以突破,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

四、挑战自我。

基础练习

1、指出下图中哪些是圆锥。(P42练一练第1题)

2、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三角形,它有无数条高。

()

(2)

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

()

3、计算圆锥的体积。

(1)底面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2)底面半径是5分米,高是3.3分米。

(3)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厘米。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分别利用哪个公式计算圆锥体积。

变式练习: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3米。将这根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盘点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完善板书形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拓展延伸。

校园内的刺柏形状类似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要想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试着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

把课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尝试小研究一

拿一个圆锥形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哪些特点?

我发现:

(1)圆锥由

个面组成。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

(2)

你能找到圆锥的高吗?(可以参照圆柱的高)说说你的方法。你觉得可以怎样描述圆锥的高?

我觉得圆锥的高指。

(3)自己动手做一个圆锥,如果有困难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尝试小研究二

小实验。

实验用具:每小组各一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

(1)在圆锥形容器中装满沙子(或水),然后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几次能倒满。

(2)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工具

杯子:高

实验过程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杯中沙子的高度(毫米)

6.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六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与发现,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重点:

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预习指导】

一、已学知识回顾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课件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预习指导】(教材P11-P12页)知识点一: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一)想一想,论一论:(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圆锥是由

两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呢?请你猜想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提示:本书当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我的猜想:

(二)想一想,论一论:(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实验准备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操作结论:

【课中探究】

1、想一想,论一论:(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1)通过实验可知:

(2)归纳总结:圆锥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 示圆锥的底面积,表示高,那么圆锥的提及的计算公式,V=

(提示: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乘1/3)

2、想一想,论一论:(思考一分钟,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解题思路:

答:

【当堂检测】

1、2、一堆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62.8米,高石6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

3、一堆圆锥形沙堆,它的占地面积为12平方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重 1.7吨。用载重为2吨的汽车把这堆沙运走,几次才能运完?

【拓展延伸】

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 等,圆锥高15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七

课题 圆锥的体积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学习

容 教师提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4页----17页

学生提供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小水盆,一些绿豆。

学习

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点 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程 学案 导案

试 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两个图形之间隐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

你的发现真了不起。这种情况在数学中叫做“等底等高”。在“等底等高”的条件时,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或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布置课前预习

工学习

程 学案 导案

学 1、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组开始讨论。注意,这里的圆柱和圆锥指的就是图上的圆柱和圆锥哟!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惑 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体积比圆柱小……

动手做实验:把圆锥装满绿豆,倒入圆柱中,看倒几次能把圆柱装满。

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试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口算)

2、沈老师在大梅沙玩,将沙堆成一个圆锥形,底

面半径约3分米,高约2.7分米,求沙堆的体积。

(只列式不计算)

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

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

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

(只列式不计算)

4、如图,求这枝大笔的体积。

(单位:厘米)

(只列式不计算)

5、将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4分米的圆柱

形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么削去的体积

是多少立方分米?(口算)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教学反思:

8.[小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 篇八

公 开 课 教 案

课题: 圆锥的体积

执教:

常凯旋

单位:朱寨中心小学 时间:

2011-3-9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下册第11-13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发展数学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具、沙子或水等。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师冲兜里掏出一个气球,请一位同学把他们吹大,师接过气球一边往兜里塞,一边问还能装进去吗?生:不能,因为它的(体积)变大了。板书:体积

2、师: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教师出示一个小圆锥形物体,问学生它是什么体?复习回顾已经学过对圆锥都有哪些认识?生:·

4、师: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怎样测量出它的体积呢?生:用盛有液体容器测量(排水法)。

5、那生活你们遇到过圆锥形的物体没有?在打麦场上,有—个近似于圆锥的麦堆,能否用上述方法测量出这堆小麦的体积?生:不能。师:对、那种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方便的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生:想!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出示几个圆柱和圆锥,找学生上台对它们进行挑选比较,看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何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经过比较,它们等底等高··

3、师:大家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谁来说说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生:倍数关系··

4、分别找两组学生动手实验,一组用沙子一组用水。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我提出的问题。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1)学生分3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1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请出其中一位同学把实验结果记录汇报。

2、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小黑板上:

①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②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④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⑤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⑥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引导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4、参与处理信息。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①请这2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②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③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3.诱导反思。

(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5、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6 问题解决

现在你会求圆锥小麦堆的体积了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出示小黑板)1.填表:

底面积s(平方米)高h(米)圆锥的体积(立方米)

()

0.6

()

师:两题都填对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识。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1)半径是3米,高是2米。(2)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3)周长是6,28厘米,高是3厘米。

五、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2.问题解决。现在你会求圆锥小麦堆的体积了吗?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倍的圆锥体积

(等底等高)

9.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九

课题 圆锥的体积

作者及工作单位 殷兴均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

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

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

4.想

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

出示等底等高的实心圆锥、实心圆柱和装有适量水的水槽(标有刻度)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认真观察,跃跃欲试,都想争取参加实验。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从而感受用数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

1、猜想体积大小

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圆锥体积小于圆柱体积。

圆锥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猜想关系,这个环节,共进行两次猜想,第一次是猜想体积大小。第二次是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提出猜想,猜想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可能关系,同时在猜想中明确探索方向。学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后,再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理解等底等高

我们研准备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为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

3、猜想关系、实验验证

同学们有说二分之一的,有说三分之一的,争是争不出结果的,得用实验来验证。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倍数关系? 分组做实验。

学生汇报

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实验,让学生研究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

4、总结公式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V锥=V柱×1/3=sh×1/3

“sh”表示什么?乘1/3呢? 学生尝试总结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全面验证

是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1/3呢?

(课件演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呢?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强调了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才有这样的倍数关系,突出了重点。

6、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1)例: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底面积是11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高15厘米,圆锥高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几倍?

(5)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课件)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列式:11×9×1/3=33(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33立方厘米

(2)3.14×(20÷2)2×6×1/3。

(5)3.14×(6÷2)2×15×(1-1/3)=282.6(立方厘米)

练习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步骤,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增加用数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等底等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V锥=V柱×1/3=sh×1/3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校的老师听了这节课之后,评价如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设计应用了多媒体课件,插入flash功能、放大功能、幕布遮盖功能,为学生理解重难点创造了平台,学生反馈效果很好,有了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师生间的交互性更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建议还要多给学生实验操作时间,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猜疑--实验验证--总结公式--运用知识--练习巩固,环环相扣。

2、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作用,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学。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充分溶于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能够主动地学习。

3、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经过自己的自主探索、实验发现的,很有必要让学生回顾这段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的教学平台演示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引发学生思考抽象概括。

10.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十

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教学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二是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我在教学时,主要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以下几点做法:

一、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不开假设和猜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猜想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事实证明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强烈,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验证,培养科学的实验观。

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形式.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

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从倒的次数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然后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所得的情况与以上不同。最后得到一个原理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都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去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而在以上教育中却不然,我先采用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际中懂得其中的道理,用一个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其中的知识点,明白了圆锥与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从而是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原理,而且我有意地将实验的.环节复合,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同时这也是这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自己操作实验出现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结论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观。学生学的主动,经历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既能达到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11.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知识点 篇十一

《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新课内容,内容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体积四小节,本节复习课旨在通过回顾梳理,交流互补,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是:认识并掌握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明白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通过操作、实验、转化、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得到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计算一些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器的容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根据此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交流,我会说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相关的计算公式。

2、通过练习、展示,我会运用公式正确解决有关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 “练习法”,让学生在回顾整理、交流互补、巩固练习、展示自我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锻炼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复习课”作为数学课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不同于新授课的探索发现,也有别于练习课的巩固应用,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成”的独特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明确目标。本学期,我们结识了小学阶段几何形体中的最后两位朋友,他们是——(圆柱和圆锥)。我们通过努力,知道了它们的来历,摸清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体会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重温一下它们相关的知识吧!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圆柱和圆锥。谈话中,我把圆柱和圆锥比作朋友,拉近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知道了它们的来历,摸清了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体会到了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这几句话既简要概括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又给学生的复习活动提供了线索。

第二环节:回顾梳理、形成网络。课前交流,(先独立写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圆柱的侧面积、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成果。)。这个环节当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知识的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第三环节: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本环节习题的选择,我经过了精心考虑,题目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交流展示,本环节习题具有综合性、代表性与典型性,有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也有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第四环节:达标检测,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掌握更牢固了,还有没有疑点没有解决,说一说吧!

七、说教学板书

特征:圆柱、圆锥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12.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 篇十二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和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发现关系,得出公式。

教学难点:发现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一个圆柱、三个圆锥(分别与圆柱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直尺、大米。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3、复习。

下面几种立体图形中(出示: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圆锥体),哪些图形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我们可以用统一的什么计算公式来表示?

3、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不可以也用V=sh来表示?板书课题 :圆锥的体积,明确学习目标。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第一步:小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分别用1、2、3号的圆锥装满大米往圆柱里倒3次,比较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的3倍的大小。并填实验报告。

第二步:实验汇报。

第三步:填写研讨报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①为什么圆柱体积和②号圆锥体积的3倍相等?从中得到的结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②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

(一)用字母公式表示V锥

xiaoxue.xuekeedu.com

=1/3(v柱)=(1/3sh)

第四步:小组讨论。

第五步:小结并板书结论。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V锥=1/3v柱=1/3sh

第六步:电脑演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第七步:看书质疑,找出重点字词,并说出理由。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1、出示尝试题

你能想办法求出你用来做实验的②号圆锥的体积吗?

(1)学生测量数据;(2)学生计算体积;(3)讨论方法;(4)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轻松一刻

四、深化知识,拓展思维

1、填空。

1一个圆柱体积是10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米。

2一个圆柱钢材能溶铸成()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3买底面积和高相等的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冰淇淋,()更合算。

2、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

厘米。()

3、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上端是一个圆锥形,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高2.1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4、一幢房子的屋顶是圆锥形,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激励评价,引导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现在你知道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还有什么问题呢?

六、回归生活,引深探究

选一堆圆锥形沙堆、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上一篇:群防联动筑藩篱,创建平安促和谐下一篇:出发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