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共12篇)
1.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一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提高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及充满活力的校园。
二、实施目标
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
三、实施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即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即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体育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 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内容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1.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并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考核。
2.各校应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3.各学校要坚持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行课,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将体育教学纳入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使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 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统一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不低于30分钟,要纳入课程计划。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以下活动内容:
(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2)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和学校自编操。(3)自编素质练习。在值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原地徒手或带器械练习(如原地俯卧撑、立卧撑、高抬腿、收腹跳、原地单脚跳、跳绳、呼拉圈等),场地较小的学校可以采用一人做、一人数;然后在交换做。(4)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趣味性比赛、身体素质练习等活动。(5)集体跑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每一周大课间操的内容结束后,适当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如遇班级较多的情况,可分内外圈 相向进行跑步,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严禁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
(6)民间传统项目。如少年拳、五步拳、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和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民间体育运动。
(7)体育游戏。如丢手绢、钻呼啦圈、老鹰抓小鸡、躲闪竹竿、竹竿跳、拔河、迎面接力、跳绳比赛等。
(8)整理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放松运动,调整好学生的身体状态,以便上好第三节课。
在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上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
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各校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要注重主题性。各学校在开发大课间活动时,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把大课间活动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 来。
班主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要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期初安排课务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
2、课外体育活动
(1)各学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2)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和没有出早操的当天,必须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学生、内容、指导教师“五落实”。
(3)下午课后,在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跑步等活动。
①充分利用体育园地的各种器材设施,创编各种组合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②与游戏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和生理特点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③自主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球类比赛、呼拉圈等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
3.早操。凡是寄宿制中小学都要实行学生早操制度,应在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组织下 进行,以广播操、校园集体舞、自编操、身体素质练习等为主要活动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内适度进行晨跑,早操时间为30分钟。
4.训练工作。各校在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同时应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训练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赛,并做好输送工作。
5.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各校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还应举行一次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3—4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目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
6.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区各中小学、中心学校都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使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区所有学校要按要求认真执行体制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并且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
五、有效组织实施
1.各校总体方案确定后,需要对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运动技能、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2.建立大课间实施管理评价制度,确保活动过程有序、有效。要求做到“三到人、四落实、五到位”。
“三到人”:一是领导责任到人。领导要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班主任责任到人。班主任的责任是:(1)组织本班大课间活动;(2)用亲身参加大课间活动,影响、鼓励、教育学生;(3)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三是体育教师责任到人。体育教师的责任是:(1)按照季节特点安排大课间活动的内容;(2)负责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四落实”:每个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五到位”: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六、实施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2.各校应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本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把阳光体育活动与推动课程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各学校要精心制定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精心谋划,要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阳光体育运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学校要安排阳光体育专项检查,要改善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4.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横幅、广告橱窗、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5.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各学校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6.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各学校要加大专(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辅导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7.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各学校须加大经费投入,要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完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空间。
8.为确保阳光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各校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评聘职称、评优选先、工作量计算、课时计酬、升学奖分配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性规定;体育教师组织的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要计入教师的工作量;要参照劳动部门 的相关规定,落实体育教师室外的职业装备。
9.各校要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要求体育教师期期有教学计划、有工作总结、课前认真备课、按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每位学生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对师德师风差、不爱岗尽业、得过且过、业务水平低的体育教师要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责要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停聘。
10.完善机制,加强监督。教育局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教育评估、督导的内容之一,定期组织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项督查,对取得明显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对不能保证体育课课时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不能评为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
七、组织机构
甘州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秦福伟 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赵和平区教育局书记
刘 文 区教育局副局长 徐增银 区教育局副局长 王 颖 区教育局副局长 贾尚秀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
成 员:李汉文 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张学荣 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杨生效 张掖二中校长 田克爱 张掖一中校长 闵 强 张掖三中校长 魏明庭 张掖四中校长 赵兴斌 张掖五中校长 任 斌 张掖六中校长 蒋德虎 张掖青西中学校长
戴茂洲 闵正国 王冠群 杨学军 薛 诚 张 宏 马建国 张立海 刘述伟 郑 飞 魏学春 朱天瑜邵富存姬 鹏孟治海鞠 勤朱兴高杨吉儒王多红宋学军孟登峰张掖金安苑学校校长 张掖市第二农业中学校长张掖铁路学校校长
张掖南关学校校长
民族小学校长 青东小学校长 马神庙小学校长 北街小学校长 劳动街小学校长 西街小学校长 西关小学校长 新乐小学校长 金觻中学校长 育英学校校长 安阳中心校校长 花寨中心校校长 大满中心校校长 龙渠中心校校长 靖安中心校校长 上秦中心校校长 碱滩中心校校长
彭 肃 党寨中心校校长 高志坚 甘浚中心校校长 张永善 沙井中心校校长 王世辉 明永中心校校长 王建斌 乌江中心校校长 汪 涌 三闸中心校校长 王培军 梁家墩中心校校长 杨卫泽 长安中心校校长 贾群亮 新墩中心校校长 王昌盛 农场学校校长 马占祥 试验场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科,李汉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管理、指导、督查和协调工作。
2.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二
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身体力行开展体育活动。通过享受运动、感受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以满足青少年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 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2 . 1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 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课间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的重要主成部分。为了满足每人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要求,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即通过延长课间操时间30 min,除做广播操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这种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可以保证每位学生每天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量,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当然,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有限的空间中快乐活动,就需要我们活动管理的人员各司其职,到岗到位。管理人员分别为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
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学校领导到场,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并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引导,提高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和重视程度。
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而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其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主要责任是:(1)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3)指导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制定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不配合学校组织管理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职责为:(1)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和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并控制学生在期间的一切活动。(2)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进退场的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3)负责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并协助班主任组织所带年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4)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体育活动。(5)对班主任、学生编排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进行辅导,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体育委员主要辅助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织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率。
2 . 2 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评价机制
首先教育局、体育局等管理机构应每隔三个月检查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内容包括: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执行情况,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学校组织体育类活动情况……有关管理机构根据检查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较好的单位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及宣传,对开展情况不佳的单位给予批评。
其次学校对班级及班主任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人数、大课间体育活动进退场秩序、阳光体育运动中器材管理情况、体育委员是否负责、班主任参与管理情况。根据各班级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表现,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对班主任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标准,对班主任对班级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个人先进和优秀班级的指标之一;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学校领导检查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期间的指导、组织、管理情况,并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班级对学生评价:各班级根据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找出好的学生典型和差的学生典型,进行表扬或批评,定期通报,并作为学生的平时体育成绩、个人评三好和操行评定的一部分;评价的方法一是领导抽查,二是体育教师检查,三是值日生检查。
通过以上的评价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监督,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
2 . 3 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资源, 改善体育教学场地设备条件
学校应增加体育场地与设施的资金投入,积极建设体育场馆,采购体育活动器材,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地方与器材进行体育锻炼。针对土地资源有限的学校,可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和特点,开发地下操场,在餐厅上层建体育馆或者利用学校周围自然资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针对资金短缺的学校可合理划分场地、配置器材,采取学校配备器材和学生自制、自带相结合,做到班班有场地,人人能活动,保证活动顺序地进行;此外,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器材的多种功能,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克服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如体操器材除了被用来学习体操之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各种生存生活能力等,跳绳可以被用于绳操、跳移动绳、跳蛇绳、二人三组跑、三人角力、拔河等。
通过合理的开发使用运动场地,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对运动场地进行适当的改造,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可以缓解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体育课程特色,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
2 . 4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通过报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内涵、实施方法等进行介绍和宣传,让社会了解阳光体育。
(2)在学校内建立宣传栏,向学生及家长发放宣传册、海报,将学校阳光运动内容及成果展现给学生及家长。
(3)通过建立网页,交流学生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期间的感受和体会,对体育锻炼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积极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去。
(4)借助比赛的组织,展示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
(5)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开展阳光体育征文活动,举办体育知识竞赛。
2 . 5 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 提高体育教师质量
体育教师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者,是保证阳光体育活动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据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调查结果证实,中小学体育教师有缺额现象。部分学校只是由有代课体育老师或兼职体育老师上课及开展体育运动。还有一些学校宁愿缺编也不进教师,致使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达不到要求。因此,各学校应该保证体育教师师资资源的配备,积极向体育院校、社会、运动队等引进优秀的体育人才。
阳光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对每位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然而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教师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后就不再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停滞不前,以致长此以往,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老化,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得不到提高,体育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听课听得没有兴趣老师上课上得没有兴趣。各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各兄弟学校体育教师的交流,加大师资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以满足新形势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教师科研活动、教研活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教师不断进步。对体育教师制定相应的鼓励、激励机制和政策,调动体育教师课内外活动组织的积极性。
2 . 6 开发多样化的阳光体育运动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学校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增加学校体育锻炼的内容,提高锻炼效果。
(1)可结合本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修改和创新,并将其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增加体育课堂的丰富性,如舞龙、舞狮、竹竿舞,踩高跷等;将学生所感兴趣,具有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瑜伽、街舞、轮滑等;根据学校周边环境特点,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如越野跑、爬山、划船等;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身体条件、体育技能基础、个性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
(2)每年开展两次田径运动会,分别为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每月有计划地组织一次体育运动,以某体育项目为主题,进行指导与组织比赛,形成体育活动月。如表1所示。
其中寒暑假日,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由学校组织转变为学生自主锻炼。教师定期与家长联系,共同监督学生假期体育锻炼。
3 结语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坚信,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然可以挣脱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羁绊,将阳光体育运动进行到底,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摘要: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发展。一个具有活力、强健体魄、身心健康的青少年群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旺盛生命力。然而这几年对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来看,在学生体质得到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该文通过提出几个实施策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3.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三
摘 要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只有将身体素质全面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阳光体育运动”,为了落实这一倡导,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健康,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解读,分析此项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另外,本文还分析了阻碍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相关因素和在高校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高校实施的方案,希望能够强化“阳光体育运动”,为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的参照。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解析 高校实施方案 探究
2006年12月13日,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此次会议中相关部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相关意见》,在随后的意念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等相关意见,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青少年锻炼的主要措施。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全民族的素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各类学校中形成较为浓厚的运动氛围,达到全员参与的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意义。
一、“阳光体育运动”相关论述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
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为了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想要做到以上这一点就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相关认识。
(三)“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氛围,能够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保持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贯彻崭新的教育理念,还能够促进学生与自然多进行接触,让学生的身心在运动中获得发展。另外,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模拟出社會环境,让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
二、高校体育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在相关认识方面出现偏差
“阳光体育运动”在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因此还没有发挥让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的相关事务中也没有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笔者查阅了相关检查的结果发现,在县级中相关体育管理职位并没有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1.没有设立专门的体院管理部门;2.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对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管理。
另外,在学习的考试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只注重考试的科目,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只重视体育尖子生,在相关活动方面只重视体育比赛,非考试的科目、全体学生和课堂教学、日常活动很难得到重视。在一些地区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程开课率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推行。
(二)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着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的问题。“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锻炼一个小时,这一要求就会对学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体育指导人员有一个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每所普通的高校学生人数均在1万以上,再加上许多高校在迎接教育部检查、评估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经费紧张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体育资源不能够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发生。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并不是独自完成的,为了达到运动的效果还需要安排专任的教师进行指导。但是这一要求在短时期内并不容易解决。
(三)学分制的实施限制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
学分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方面却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学分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让学生凭借着自身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更加主动和灵活,能够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但是这一制度却会产生占用课外体育运动时间的情况发生,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
三、“阳光体育运动”高校实施的方案
(一)正确认识“阳光体育运动”
改变学生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常规认识,纠正偏差,将教学——锻炼——竞赛融为一体,将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等纳入到常规的教学计划中,这样能够让“阳光体育运动”日常化、制度化,从而实现规范化的目标。
(二)增加对体育资源的投入
在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基础上需要增加对体育资源的投入,这样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为其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祝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05.20.
[2] 冯唯锐,徐蕾.“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4:13-16.
[3] 慕宝贵.“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网友世界.2014(12).
4.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使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锻炼和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运动健康成长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胡林
副组长:翟勋峰 闫春雷
2.工作小组
组长:万新春
副组长:张月华 戴志信
成员:全体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
四、工作措施
1.重新调整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每天60分钟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1)课间活动: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的课间操(或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以广播操、健身操、集体舞及各类体育活动、游戏为主要内容,鼓励班级或年级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2)体育课:按照教育部要求,开齐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小学一、二年级四节),要求师生认真上好体育课。
(3)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将每天下午16:30—17:10(中学17:10—17:50)安排为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40分钟的体育活动。
(4)眼保健操:学校在每天上午第三、四节课之间和下午第五、六节课之间,各安排10分钟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
2.各处室协调合作,积极为此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1)总务处要做好活动场地、器材的添置与准备工作。
(2)教学处要调整好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并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另外,要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督促体育教师搞好常规教学,加强教学绩效考评。
(3)德育处要安排团总支、学生会和少先队对相关活动进行检查,并做好评价,与班级管理量化评比挂钩。
3.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锻炼身体达标争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篮球、排球、足球、跳绳、立定跳远、实心球等项目达标活动。
4.以各种形式开展群体竞赛及“快乐体育”活动,坚持每学期举行一次运动会。
5.若愚下雨或恶劣天气由各班班主任负责,改做室内保健操。
5.“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计划 篇五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精神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活动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科学健身的原则。突出体育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的设置和开展各项活动。
2.深化改革,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为本,实施体育活动工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便于开展的活动,3.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以学校的体育特色为龙头,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4.安全第一,保障顺利实施的原则。根据年级创设的项目合理的调配体育老师的课程,向外单位聘请有经验的教练对学生进行训练,力争每一项活动的经费投入和师资投入到位,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四、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 华
副组长:武红成 王守顶
组 员:刘凤祥
顾风金
刘同华
陈道永
刘
芹
2、实施小组:
组 长:姚立波
组 员:洪
春
李雪芬
黄成春
顾志军
各班主任等。
五、实施目标: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
4、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给予加分,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实施内容、方法与要求:
(一)内容:
1、按照国家课改要求,严格实施“两课两操两活动”;
2、大力推行“校园集体舞”,营造良好健身氛围;
3、一年举行一次校运动会,内容:有田径、球类跳绳、乒乓球、广播操等; 4、固定体育活动周。以篮球赛为主导,配合多种趣味体育活动;
5、以首批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试点学校为契机,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水平。
(二)方法:
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活动课由班主任安排活动内容(体育教师巡视指导)。晨间和中午活动由辅导老师全面参与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七、要求:
1、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体育特色学校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6.学校实施阳光体育方案 篇六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并发挥积极作用。针对现在的高考形式,学校转变观念,为学生创造缓解紧张心理、调节情绪,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阳光体育活动。
关键词:
阳光体育;高三;趣味活动
高考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十二载寒窗苦读学子的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一(尤其是农家子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每一个部门(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值得长期深入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也应主动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我校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中阶段,追求高考成绩的最大化是每一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终极目标”。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唯分数论”和“持久战”的现象相对严重,导致学生和教师身心疲惫。作为教育教学双边关系的主体,学生和教师不是机器,需要适时地休息和调整,也需要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有益于大脑发展和调节,有益于缓解紧张心理、调节情绪,有益于增进友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等等。俗话说,“磨刀不费砍柴工”。适当的体育运动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反而是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成立组织结构,加强管理
我校高三年级有20个行政班级,近千人;由一名副校长分管,两位级部主任分别管理10个班级。在活动安排、班级调动和人员调配上,仅凭几位任课的体育教师是无法高效地完成任务,必须建立机构、依靠组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及全体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吸收班主任、分管年级的教导处副主任加入,分工明确,体育组负责设计,出方案,级部负责统筹,班主任负责思想工作和活动参与。
三、统筹课务,合理选择课时
课时的选择和安排,是影响体育运动质量的因素之一。我校选择的时间是下午第二节课后,即:15:30~16:10。这段时间内,空气中含氧量相对较高,有利于师生摄入更多的“氧分”,从而提高疲劳的恢复速度和质量。同时,兼顾到高三年级本学期的体育课已暂停和一天的学习已持续了6个小时,迫切需要“释放”,以缓解身心疲劳。教务处对体育运动后的课务也相应作了调整,安排以“语数外”和“选修学科”的限时训练(训练容量为1小时)。其中,体育运动与限时训练之间留给学生10分钟的休息调整时间。
四、优化设计,提高实效
体育运动项目是整个活动的载体,它的选择和设计应切合实际,应该兼顾技能、体能、兴趣、进取意识和团队意识等。运动项目不能完全搬用某一体育项目,亦可适当修改或重组,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技能要求不高
(2)体能锻炼价值较高
(3)趣味性较强
(4)有利于进取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案例一:为了个体和集体的进取意识,我校设计了“开往成功的列车”。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之后,再组织进行“开往成功的列车”。每班一条道,学生一路纵队,两臂搭在前一学生的肩上(双手不得离开),步调一致前进至100米终点(绕田径场一周)。案例二:为了增强班级的团队意识,我校选择了“集体跳长绳”。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跑操之后,先进行约8分钟全体参与“鱼贯式”跳长绳,再进行约6分钟20人共同跳长绳,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较班级个数。
五、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以学生的安全第一,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求各部门和人员密切关注并制定应急预案,分责到人。安全预设与防范主要包括:(1)场地与器材安全,(2)运动量安全,(3)运动后安全。场地与器材安全主要由体育教师和总务处负责。体育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做到预设安全隐患;其一、对运动量的控制,不易过大;其二、防止因学生密度过大而冲撞或踩踏(例如:“开往成功的列车”的冲撞或踩踏)。总务处对器材按照要求进行维护与检修(例如:“同舟共济”的木板边角进行防护)。另外,班主任和校医全程观注学生的身心状况,直至学生安静后参加限时训练。
六、有待优化之处
1、运动项目设计有待优化
运动项目的设计相对单一,没有很好地结合技能、体能和趣味性等。体育教师需走出学校,学习校外的拓展活动研发和组织方法,开阔设计思路。
2、深入了解师生兴趣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是本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对活动的改进有着决定性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率和效果,年级和体育组很有必要深入其中,了解他们兴趣和感受,集思广益。
3、完善点评机制
每次活动后,由分管领导或班主任代表进行点评,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4、加大对器材的投入
7.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 将庆阳市所有农村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并从中随机抽取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文献资料20余篇, 了解和掌握了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与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开拓了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指明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使得这一研究不至于盲目进行。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 共发放教师问卷40份, 学生问卷300份 (中学为150份、小学为150份) ;收回教师问卷4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4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收回学生问卷148份和150份, 回收率分别为98.7%、100%, 其中有效问卷中学为148份、小学150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8.7%、100%。
1.2.3 访谈法
研究期间, 对这20所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
2.1.1 学校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2006年12月23日,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了体育锻炼的热潮, 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从2007年开始, 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的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师生了解、知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口号, 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 强健体魄”“我运动, 我健康”“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调查显示中小学体育教师了解或知道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口号的为100%。中学生知道或了解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口号的为65%。小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口号了解偏低, 只占48%。这一结果说明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深刻, 而农村部分学生能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领悟其精神, 知道其锻炼作用。但是有35%的学生对此不知道或不了解, 说明农村学校中还有部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重视不够, 宣传不到位, 导致这些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和意义不够深刻。
2.1.2 学校体育课的开设状况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体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按照《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要求, 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 高中每周为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按质按量开齐、开足体育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弱、挤占体育课。调查表明, 农村中心小学和高中学校完全按照《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要求, 开齐开足了体育课;初中所有学校按每周2课时开设体育课。由此可见, 农村初中在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过程中, 保证体育课时方面还做得很不够。通过调查, 庆阳市教育部门根据农村初中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实际情况, 决定在初中按每周只开两次体育课, 同时要求增加学生在课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 以保障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
2.1.3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调查问卷显示:中小学生非常喜欢和喜欢上体育课的分别占78.5%、77.6%, 中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为7.5%和9.4%, 中小学生的喜好态度为一般的占14%和13%。因体育课的特殊性以及该时期的学生天性, 学生喜欢体育课是适应该时期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该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喜欢体育课, 可塑性非常强, 也是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最好时期, 也是培养他们体育运动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 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喜好兴趣, 结合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实际情况, 选择教材合理的教学内容,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 确保体育教学质量, 抓好学生身体素质。
2.1.4 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情况
调查显示, 球类运动是当地的传统运动项目, 市区以及周边县级中小学大多以篮球、排球运动为主, 足球运动项目开设较少, 课外体育活动锻炼项目以球类作为主要运动项目的中小学生分别占78.21%、79.35%。而以田径、武术、健身操这三个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锻炼项目的中小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很少, 其中最小百分比的项目为健身操。访谈得知,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实施的限制, 以及体育师资缺乏。
2 . 2 影响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因素
2.2.1 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大多数学校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和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没有把体育教育放在教学的环节之中。学校体育工作在中小学中主要在早操、课间操以及一年一次的运动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其它体育课时间都不被重视,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未能与主要学科同等对待。个别学校直接没有开设体育课程, 也没有进行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甚至为了大多数学校避免承担伤害事故责任, 不敢开展激烈对抗的运动项目。
2.2.2 学校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中小学任教的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相对于主干课教师普遍低。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 每年都有一定的服装经费。但是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许多体育教师一直并未享受此待遇。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奖励机制不完善, 课带多带少一个样, 政策体制的偏颇势必影响到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专职教师缺乏, 中小学体育教育政策制定的偏颇, 以及对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太少, 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开展和发展, 政策的导向使得体育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出现了体育课的放养式上课, 一个篮球一节课的情况常有发生, 长久下来形成了体育教师的懒惰性、应付性。这些综合因素大大的制约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
2.2.3 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制度的影响
农村学校缺少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制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和管理上的要求。然而, 多数学校没有阳光体育活动制度。由于活动制度不健全, 要求不明确, 因而不少学校组织管理上不严密, 有的随意性大, 有的因活动开展不正常而松松垮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庆阳市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比较单一。庆阳市农村学校中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小学体育教师较为合理。庆阳市农村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影响庆阳市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3.2 建议
加强宣传力度、转变观念, 消除家长对阳光体育认知上的偏差。在学生中普及阳光体育的口号。
加强学校体育资源的建设、加大场地和器材的投入与使用, 为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更好开展提供物质保证。
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促进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阳光体育活动制度, 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正常进行。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 揭示了庆阳市农村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当前庆阳市农村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据此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促进该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阳光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庆阳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
参考文献
[1]马钰.浅谈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 (11) :94.
[2]吴礼剑, 陈栋, 郑松波, 等.试论阳光体育运动对江西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 (3) :102-104.
[3]徐庆.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5) .
[4]周为松.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阻力剖析与策略思考[J].体育教学, 2011 (5) .
[5]周于刚, 罗国军.当前农村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运动, 2011 (3) .
8.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八
200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
针对这些问题,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的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简称“阳光体育”。2006年我国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7年4月又启动开展了“阳光体育”,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口号。其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中学体育“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
1积极响应型
坚持贯彻上级精神,逐步落实文件要求,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基础条件。
结合学校其他工作,统筹安排,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时间保证,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首先,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要真正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摒弃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其次,在日常体育工作中继续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锻炼标准》。其目的是: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日常体育活动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搞好日常的体育教学同时,借助于近年来推行的体育加入初中升学考试制度的帮助,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再利用阳光体育活动的补充作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在阳光下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亦可采用定期定项目地开展体育竞赛的方法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既可以培养学生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激发更多的运动能力。再次,保证课程合理设置,调整安排,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实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锻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
2应付型
有些学校工作停留在表面,日常工作只做简单安排,不逐一落实检查,所有工作只为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学校领导没有革新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的思路上,只追求升学率。学校领导将开展学生体育工作停留在计划中,在管理上不注重落实,或是没有做细致的安排,只布置,不检查。由于领导在认识上的不足,在教学中,体育课和其他一些基础科目成为了升学考试科目挤占、挪用的重点对象。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不在毕业班情况还好些,一旦进入毕业班,挪用、挤占的现象更加严重。因为毕业班是面临升学考试,各个学校都在采用“题海战术”,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做各科的练习,一些学校的体育课一周只设一个课时,仅仅让学生在这个时间里“放放风、透透气”。但是随着推行体育加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措施,各个学校才开始逐步恢复规定的课时,但是这仅仅是在准备进入毕业考试的最后一个学期才临阵练兵,用突击的方法想把学生素质在短期的时间内提高到他们想象的水平。
3无奈型
学校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据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为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平均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用于学校运动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即使在东部某经济发达省北部5市的初中,98.7%的学校也没能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材配齐的仅占17.7%。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场地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调查显示,41.7%的学生因为“没有喜欢的项目”,23.7%的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而不参加体育锻炼,有43.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也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建议
1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加强中学体育工作,对体育工作进行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确保中学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与造就更多的爱岗敬业、敢于钻研和创新的中学体育教师是关键。各学校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制订专项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要在现有教师培养措施的基础上,扩展培养范围,拓宽培养途径。各学校不仅要积极派教师参加省内外以及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各种体育师资培训班,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给教师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要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结构也应该是全面的,由过去的活动技术型转变为理论、技术型;由简单的“示范型”向高素质的“智能型”过渡。
2优化体育课内容
中学体育课面对的是普通的中学生,而不是专业待切的竞技运动,所以我们优化体育课,从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进行优化。同时,也要考虑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先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然后让学生自己指定本学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选择的项目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要降低,不能用对待经济运动员的标准要求普通学生,那样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形式,在新授课上,教师传授技术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尽量多让学生思维。在复习课上,可以采用学生利用所学新技术编成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自己组织全班同学来完成的形式。在比赛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技术交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
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很少组织和管理的,学生
的活动和内容也是自由和自愿的,这样对于一些自制力强的学生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对于一些自制力很差和不爱运动的学生来说就没有约束力了,这也是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一个原因。在培养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过程中要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以班为单位,教师和体委为指导,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教师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指导、有考勤;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要经常检查、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纳入年级、班级和教师的考核。对学生实行考勤制度,对教师实行三评相结合,即自我评价一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体制,又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和习惯。
4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把体育课上的内容和体育活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外活动时间可以把课上所学的内容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和锻炼,学生是主体,教师关键时刻进行指导。另外课外活动内容还可以安排一些其他学生喜欢的项目比赛和游戏。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内容尽量弱化竞技体育的成分,突出体育的娱乐性、健康性,尽可能满足学生需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有机结合。
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应该把前边所谈到的课堂评价和后边的课外评价结合起来,使二者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可以全方面综合评价一个中学生体育成绩的情况,既督促学生锻炼了身体,又为终身体育铺好基石,同时也响应了阳光体育的号召和精神,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更长久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朱玉伟,浅析小学体育教师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城西小学网,2007-7-25
[2]张秀兰,新课标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国教育网,2008-10-21
9.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黄羊镇广场一校 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
“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
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活动与加强学
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
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
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项目要求:
学校有统一的人人天天健身大活动及班级特色小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2013年2月
1、调整课时设置和作息时间。(教导处)
(1)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体育课。
(2)设置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及统一的阳光活动时间。、制定落实活动具体方案。(教导处、体育组)
(1)每天学校统一安排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总负责人,负责开展全校的体育活动并组织指导。各年级由学校安排的联系
人负责指导,班主任为实施人。
(2)体育组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制定活动计划,班级申报本班活动项
目,由体育组审批通过后班级落实活动器材,并负责组织学生
参加活动、进行安全管理、纪律管理等,以此创建有特色的班
级运动项目,同时学校要安排好集体活动项目。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组)
(1)认真组织好每天的两操活动:
第一部分:眼保健操、广播体操
第二部分:大课间活动
第三部分:各班特色训练
(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二)第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积极、坚持训练,参加全校阳光体育活动班级展示会。(六
月上旬)
2、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课,使活动常规化。
3、开展兴趣体育竞赛活动,如游戏、拔河、篮球、羽毛球、阳
光伙伴等。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低年级组(一、二、三年级)和
高年级组(四、五、六年级)为单位开展班际之间的体育比赛;二
是由体育总负责人组织开展现场体育比赛。
五、具体要求
1、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领会以人为本和参与式教育理念,贯彻新
课程理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不
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年级和班级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保证活动
时间和效果。
2、宣传到位,形成制度
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
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使每天一小时
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人们的自觉行动,与体育艺术2+1活动接
轨。教师力争全员参与,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常规的体
育活动,形成制度。完善自己的运动体系,力争掌握自己的运动技能
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
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使每天一小时
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人们的自觉行动,与体育艺术2+1活动接
轨。教师力争全员参与,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常规的体
育活动,形成制度。完善自己的运动体系,力争掌握自己的运动技能
和艺术技能。
3、加强管理,注重评价
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
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纳入班级、年级等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组织领导机构:
组长:刘佰龙
总负责人:姜丰德
10.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 篇十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建设和谐校园,促使广大教职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20xx年校工会将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全校教职工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工会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安排不同锻炼项目,周五如学校不安排政治学习或教研活动,则工会将安排一些小型的校内比赛或者校际交流活动。
考虑到诸多制约因素(场地、师资、教学工作等),所以8个项目每周只有一次固定的活动时间,请各位老师按照报名情况前去活动,每个活动小组将有一位同志负责器材和点名工作;对教职工积极参加本组的活动(60%以上),20xx年末学校将给予物质奖励,低于60%比例的不奖。
20xx年9月,老师们可对文体项目的.选择做出调整。本学期的报名情况汇总如下,如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而无法参加,请于下周一之前告知何君老师进行修改。
希望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都有一定的锻炼时间成为广大教职工的习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理,更好地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项目具体时间地点负责人
周一
网球下午第4节运动场西边网球场地
周二
太极拳下午第4节图书馆前,如雨,移至行政二楼大厅
周三
棋类下午第4节教工活动室
周四
11.校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篇十一
阳光教育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多个方面,即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培养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做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五种教育。
一、阳光教育的提出背景
我们之所以提出阳光教育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关注和反思。当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不力;二是教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偏、难、窄、怪;三是教学形式与方法相对陈旧;四是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这至少会给学生带来以下不良影响:首先是感觉钝化。教育目标的褊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无暇顾及。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其次是疾病增多。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会引发失眠、头痛、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近年来所发现的“感觉综合失调症”、“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等古怪的病症,也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直接关联。再次是人格扭曲。在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压抑。会使学生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情感冷漠、意志脆弱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第四是能力不强。教育本来是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却畸型发展了学生的部分能力。且不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相对较差,就是与学习有关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阳光体育的主要内涵
所谓“阳光体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体育。阳光体育既不虚幻,也不神秘,它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暗含着对学生潜能的肯定和重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体育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包含着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阳光体育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结果或教育方法,而更应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反馈和影响的过程。
2007年4月29日,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007|7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全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尤其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如何解决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的健体问题,为他们奠定好能从事终身健身锻炼的基础,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三、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从学科理论来看,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并不矛盾。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明确性,有时间限制,有量化标准。二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都依托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更关注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更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二者的要求也是一致的,都是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要求开展工作,要保证课时,按课程标准教学,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保障,确保学校体育安全等等。如果说二者的区别,则学校体育更多地依托于体育课,注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则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为主线,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以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积极落实每天1小时为手段,达到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共同的目的。二者的侧重面也不一样,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加强以往学校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方面。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并不矛盾,二者工作的开展是互相促进的,并不是要求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另外再搞一套相对独立的阳光体育运动。
四、“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与实施
1.“校园阳光体育”设计的决定因素
“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主要受到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设施配置和校园文化环境等三方面因素影响。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体育活化资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中,与“校园阳光体育”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师资、体育专干和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和运动经验指导下,共同参与“校园阳光体育”目标主题设计。
(2)设施配置。设施配置是最重要的物质保证和基础条件。学校必须遵循“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正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区域性差异,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实际功用,努力开发潜在功能,为“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提供硬件保证。
(3)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阳光体育”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它通过恒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持续地影响和指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阳光体育”的整体体验。
2.校园阳光体育设计的步骤
(1)目标设置。“校园阳光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维度的概念。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校园阳光体育”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状况、发展要求和体质健康等突出问题,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层次目标并分步实施。
(2)主题创意。基于主题思想所赋予的创意制作和运动素材,应根据主题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经过设计后的活动内容,才能突出鲜明的主题思想。
(3)内容选取。“校园阳光体育”的内容选取,应体现“时效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原则,在运动素材的价值论证和活动效果评估方面,做到量材选用,甄别价值和科学选取,发挥目标任务和活动主题的双向作用,体现其使用价值。
(4)形式选择。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采用诸如大课间体育和体育节,运动会和社区体育保健等有效的活动模式,有利于反映活动内容和实现主题目标。
(5)方案设计。“校园阳光体育”有效方案的形成,源于对主体活动需要调研,目标主题实现需要调研,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启发,经过科学的设想和巧妙的创意性构思,结合专业教师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其主题价值的判断过程。
3.“校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
(1)整体性目标策略。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有机结合,突出体质健康的整体性目标。近期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身体强壮程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和实施,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能发展作为评价青少年素质健康的重要指标,改善青少年的素质基础,发展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
(2)群体性指导策略。加强青少年体质锻炼和加强卫生保健指导有机结合,突出群体性保健指导。“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在加强青少年体质锻炼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多种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等级标准的运动处方,开展疾病预防和科学营养、卫生安全和禁毒控烟等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重点解决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
12.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篇十二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涵义
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该运动的提出和实施是要鼓励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青少年学生, 积极走向操场, 走到阳光下, 走进大自然中去进行体育锻炼, 力求用三年时间, 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和要求, 让85%以上的学生达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 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 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使其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扭转学校体育中青少年锻炼不佳的局面。
二、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应是从属关系, 即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一部分, 是对学校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补充, 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更多的新的锻炼形式和内容。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在21世纪为了更好实施学校体育运动, 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创新举措。
阳光体育运动贯彻的是“以学生为本, 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理念, 大力宣传健康理念, 提高青少年对健康健身观念的理解和认识, 培养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 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而这些目标和观念同样也是学校体育的发展宗旨和最终的目的。所以, 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是学校体育为了实现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步骤。
从两者面向的对象来看,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象仍是全国的大、中、小学生, 是在学校体育中为了改善青少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而采取的一个措施, 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应该归属于学校体育之内, 而不能将阳光体育独立于学校体育之外, 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合理的。
从目的性的角度来审视, 阳光体育运动要想得到良好的实施必须有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其中,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而要合理科学地掌握任何一项体育技能是绝不能离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 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的, 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必须与学校体育教学紧密结合, 做到教学体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和思想, 阳光体育也要不断充实体育教学, 实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一同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学校体育的任务。
三、阳光体育运动是对学校体育的拓展
阳光体育运动在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密切结合的基础上, 使学校体育横向不断拓宽和纵向继续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衔接, 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实现体育的终身化。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对象是大、中、小学生, 学校体育可以通过阳光体育运动这个举措将青少年的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紧密地衔接起来, 形成系统化、连续性、继承性的锻炼体系, 使学生可以长期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 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和体育健身能力的掌握, 促进学校体育各个阶段纵向系统性的衔接和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开展的运动项目繁多,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不断为学校体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实施, 冬季长跑活动已经成为阳光体育的重要内容, 也成为了学校体育的一部分, 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像竹竿舞、跳绳、轮滑、秧歌舞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因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也融入到学校体育中, 各地区的传统项目活动也因阳光体育的开展带到了学校体育的大课间活动中, 这些都大大扩展了学校体育的锻炼内容和锻炼范围。
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问题和建议
1. 没有明确规定锻炼项目。
阳光体育运动的对象是全国的大、中、小学生, 运动对象范围大, 锻炼时间相对灵活, 空间更加广泛, 但是由于没有明确规定锻炼项目, 也极容易使这一运动陷入盲目和空洞之中, 也会使体育锻炼面临脱离学校体育宗旨和任务的危险。因此, 在实施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设置的锻炼内容既要符合大、中、小学生各个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要求, 又要考虑这些设置内容具有继承性、衔接性, 能做到长期实用。小学设置的锻炼内容, 不仅要适合小学阶段, 同样要求考虑能不能到中学甚至是大学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 而不是相互割断, 否则不利于终身体育技能的掌握, 这是阳光体育运动在纵向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关键环节。
2. 需用立法的形式规定体育课不受排挤和挤占。
只有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保证体育课能够顺利进行, 并且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 形成制度, 才能将课外体育活动变成学校体育的正规化活动, 才能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权威力度。此外, 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扩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 阳光体育运动还需得到课堂体育教学的指导, 这样才能增加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创新精神。
当学校场地设施受到局限时, 可以考虑向校外拓展, 向社会拓展, 可以利用社会上的体育俱乐部、健身设施和场地, 使学生锻炼身体不仅局限于学校体育课堂和校园内, 还可不断向校外拓展, 使学校体育向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 将学校体育的空间和时间不断扩大。同样, 可以通过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氛围的培养, 形成全民健身的浓郁气氛, 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 最终促进体育的终身化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201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实施方案07-15
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08-01
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活动方案09-03
常路中心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方案09-17
小学读书节、艺术节、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11-13
阳光体育 资料06-17
阳光体育班会07-11
阳光体育活动简讯10-11
阳光体育活动总结11-07
体育论文(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