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学科的说课

2024-09-14

浅谈政治学科的说课(共10篇)

1.浅谈政治学科的说课 篇一

各位领导 、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吃一堑长一智——客观题考前纠错。我下面将说一下教学背景、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共6各方面。

一、说教学背景

1、首先我说一下纠错的地位和作用。

经验就是犯错误的总和。

——欧洲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是在不断犯错、不断纠错中成长的;必要的错误,是进步的一次契机。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的一些知识性或是方法性的错误却往往会成为他的思维定势,让他一错再错。所以我们必须要纠错,对学生错误概念错误思路进行修正。

纠错就要利用纠错本这一工具,纠错本,顾名思义,就是错题集,是学生把平时学习中容易犯错的试题、习题,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分析错误,并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的笔记本,目的是牢记易错点,弄清易混点,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错误的再犯。

本节课以我校十次考试中出现的错题为主,试卷就像一张X胶片,退却了外表的华丽,把真实还原了出来,每一个病变都会很清晰地显影出来。

其次,我说一下客观题对我校学生的重要性。客观题48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这只是他们的半壁江山,而对于我们很多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2、说学生

对于我校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到了临近高考,但是很多同学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解题能力也有限,在以前试卷讲评过程中,情绪容易激动,在得分的欢呼和失分的哀叹中,听课效果并不好。虽然,对于纠错本一再强调如何运用,但是执行过程大打折扣。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修正错误知识、方法

②能力目标:提高解答客观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迎接高考的自信心

4、说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分类总结归纳错题

确立理由:在这十次的试卷中,学生就有在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类型的题上犯错,通过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重点2:通过归类,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对以后做题的启示

确立理由:总结归类,就是为了对学生总结启示,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②难点:通过归类,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对以后做题的启示

确立理由:学生往往是错一道题,改一道题,没有做到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修正错误知识、

②能力目标:提高解答客观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迎接高考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分类总结归纳错题

确立理由:在这十次的试卷中,学生就有在同一个知识点、同一种类型的题上犯错,通过总结,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重点2:通过归类,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对以后做题的启示

确立理由:总结归类,就是为了对学生总结启示,能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②难点:通过归类,找到发生错误的原因以及对以后做题的启示

确立理由:学生往往是错一道题,改一道题,没有做到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三、教法及依据

根据新课改精神,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也体现课改的精神。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2.案例分析法

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投影仪直观演示法

4.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手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

班级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先让同学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同学们每个人都可以针对自己试卷中自己的个性的问题(包括知识、方法等),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最后组长汇总本组中比较具有共性的问题。

2、分组展示:(20分钟)

请每组代表就本组具有共性的错题用投影仪进行展示,并指出错在哪里,对其他同学有哪些警示作用。

3、综合归类:(5分钟)

课课堂小结,请同学把同学们出现的知识性和方法性的共性错误进行总结归类,同学总结不全的,其他同学补充,可以把课堂内容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4、总结启示:(10分钟)

学生的总结可能是很表面的,所以再由教师全面深入总结启示,让学生真正掌握客观题答题方法。

一、不认真阅读题干材料,凭感觉做题

政治试题绝大部分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材料主要说什么,必须读懂,阅读题干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正确做出选择的前提。但是这一步往往被同学忽略,一般表现为审题时跳跃阅读,粗心大意,漏下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只凭感觉做题,导致审题不清,从而影响答题的正确率。

在复习和备考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具体方法是:认真分析导语、题干所给材料,准确、全面、深刻、有效地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

(1)准确。就是要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它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要把材料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2)全面。就是要完整地把握材料,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而且还要适度、全面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

(3)深刻。就是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更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与题意相关的题肢中选出最佳。

(4)有效。就是要在准确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提取对答题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二、不明确设问范围方向,随意引申

该类错误一般表现为:①不明题干设问的知识要求范围;②没有审清行为主体;③不明确试题的设问方式;④不顾题干设问限制,主观上随意引申。

对选择题的审题来说,审查题干设问非常重要,审题干设问的基本方法是:①审知识范围,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中心句,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政治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如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启示等。②审行为主体,明确该题考查的主要对象。③审设问方式,弄清设问的规定性和选择方向,如考查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正向还是方向选择等。

三、不仔细审题肢,抓阄选择

此类错误大都是以下几种表现:① 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记得或不能正确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②心理素质差,缺乏耐心继续审读,就胡乱从中抓阄一个作为答案;③ 不懂审题肢审读方法,或者只知道用排除法,在做题时只知道先排除错误项,剩下两个正确项时,结果误选。

减少类似错误,我们要学会审题肢的方法:

(1)直选法:适用于相当容易且有把握的题目。依靠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从诸多题肢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题肢,这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排除法:关于排除法要坚持的十个原则:

①表述错误者不选;②正误混杂者不选;

③范围不符者不选;④以偏概全者不选;

⑤间接联系者不选;⑥题干不符者不选;

⑦同义反复者不选;⑧因果相悖者不选;

⑨过激性言论者慎选;⑩逆向选择正不选。

(3)推测法:(针对组合选项题)题目材料所涉及的知识,如果有时不能全面准确地加以把握,而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可以根据已有的确定知识,在定一项绝对正确的选项和绝对错误的选项的同时,借助项目给出的组合序列,运用逻辑思维,推测出正确答案。如在①②③④四个选项中,能确定①应入选,②不应入选,但无法确定③④,则可先排除不含①的选肢,保留含①但不含②的选肢,然后再做分析。

(4)比较法:在有多个题肢都与题干存在一定关联的情况下,根据全面性、深刻性原则,通过比较选出最佳选项。

四、不审干肢关系,盲目选择

没有弄清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系,诸如因果关系、个性与共性关系、判断和阐释关系、条件关系等,从而出现类似错误。

1、紧紧抓住关系词,准确把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逻辑关系。干肢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包括因果关系、个性与共性关系、判断与阐释关系,条件关系等。

(1)因果关系类选择题的关键词有“因为”、“由于”、“之所以”等。主要四题干材料提供结果,要求题肢提供原因;也由题干提供原因,要求题肢提供尽可能出现的结果。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把握题干和题肢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其次,要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两类原因共存时应选前者。再次还要辨别排除因果倒置的选项。

(2)个性与共性关系选择题的关系词有“表明”、“说明”等。主要是题干提供某个选项现象(个性),要求体制归纳、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共性)。或者由题干规定本质和规律,要求题肢提供反映这一本质或规律的现象、事例。解答这类题时,要排除三类题肢: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以偏概全者;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

(3)判断和阐释关系选择题的关系词有“是”、“有”、“是指”等,在题干中留填空的选择题也属于此种类型关系的选择题。这类选择题主要由题干指定思维对象(现象、事实、概念或观点),要求题肢对其作出评价、判断,或进行阐释。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及准确、理解透彻;同时,解题时要注意在试题具体情景中考查思维对象,因此要求考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

2、认真审清干肢关系,坚持“以干取肢“的原则。也就是以题干的规定为准绳,对保留下来的“正确”题肢,逐一分析,进一步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选出最能与题干挂钩的“选项”。

除此以外,审题、记住题干,防止漏读、错读,对于选项把握程度不同的试题,要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检查时要有的放矢。每记住五道选择题的答案涂一次卡,防止漏涂、错涂,避免无谓的失分。

选择题的成绩是综合卷高考成败的关键,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要有科学的临场发挥技巧,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5、学以致用:

通过习题,检验学生对以上方法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巩固这些方法。

1、网民在一些词前面加上“被”字,如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等,用来表达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被× ×”实质上描述的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被× ×”现象的出现表明

①公民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②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③公民必须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④国家必须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019广东)十一届全国人大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2019北京)北京某区政府把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若干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路(社会管理网络)、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提高了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一举措有助于

①增强政府的科学执政意识

②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③增加公民的民主权利

④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19北京)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成功举办这两次盛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④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布置作业

对十次考试中,失分严重的主观题进行分类归纳。

五、说板书设计

(略)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我是根据我校学生实际,采用活动探究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读碑》的说课稿 篇二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从三维目标的要求出发,“知识与能力”一块设定为: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读碑的感受变化过程,从而弄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在生活中由浅入深的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一块设定为:学会重点解读要点内容,根据句段,个体体念联想的方法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进而理解主题。同时还要把合作交流贯穿其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块设定为: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悲壮深沉的情感和思想。这是教学重难点。

情感体验是本文教学的一条主线,中国的革命历史对于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太遥远,他们无法体会和理解历史的那份沉重感。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品味、朗读,领会文章的情感和深刻内涵,让悲壮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中去解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本课的教学过程有三大步。

(一)、设悬念导入:

我根据文本内容本身的一个契机设悬,引带学生进入文本基本内容,可达到一引二入的效率。

(二)、学习课文:

此步骤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本课内容。它将内容、情感、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协同共进。以问题为载体,体文本特征为内在驱动力,把“南泥湾”一节作为突破口,以文字带动情感,以内容拓展人物,从而丰富夯实学生的内心体验,如问题4、5、6、7、8,形式多样,最终达到作者和读者的共鸣。理清思路是本文的一个不难掌握的点,但发现作者读碑中的理解认识生活的方法是难点,不容易。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答案也许会很不同,教师要充分发挥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生成性),同时更要在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灵活掌控,让课堂实在真是生动深刻。当出现难点问题时,可以给他们时间讨论。必要时,教师应范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增强文本的感染力。

(三)、作业。课文延伸,题目难以适度,既在学生心里,又有拔高性。

板书的预设:板书是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变动。

四、设计的综合考虑:自觉把握文本特点和采取的相应掌控应该是正确的,也是合乎学情的,只是问题量可能多点,因此课堂上调控好节奏是关键吧?

五、教学后记:课后要即时发现并总结课堂,为以后改进做准备。

3.《望月》的说课稿 篇三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因此,我们组选择这课为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欣赏描写目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说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步骤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

(一)谈话中设疑

课始,教师揭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论,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交流读书收获,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从哪此地方可看出他爱积累?哪些地方写他爱幻想?

4、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并读出来,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也检查读书情况,一举两得。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1)质疑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有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开动脑筋提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研讨价值,往往理解整篇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引导他们自读、自悟、自得。

(2)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小组选择学习目标并说说打算怎样完成这一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展示

在这一个大环节设计中,我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各个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再朗读,再领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发表意见和汇报展示,这样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尊重,提高了个体学习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以发挥了群体的集体功能,达到了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四)总结作业

课后收集描写山水星月等诗句,比比谁积累的多,这一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外的延伸,也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略)

4.《四季》的说课稿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习“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习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习,也就是学习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

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习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习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

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5.家的说课稿 篇五

市实验 庄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家》。

一、 指导思想

鉴于一年级学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喜欢诵读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纬度,我确定了执教本课的指导思想——“结合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达到识用结合的目的。”;让孩子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学习,鼓励孩子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初读、细读、展评读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积累语言;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教材简析

《家》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课文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家”向人们描绘了广义的大“家”。儿歌前四句写出了孩子熟悉的“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是“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最后点出了本课的主题“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挚爱。本篇课文的句式简单但富有情趣。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使学生喜欢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感受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教育,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4、启发学生想象,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12个生字。

五、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趣教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识字环节采用“读一读、记一记、玩一玩、用一用”趣味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依据“情趣教学”的阅读功能目标,我采用“激发兴趣——培养情趣——情趣升华”这一程序,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说学法

教师的教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教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学法的渗透与指导。“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知、感悟、阐发”的活动中得到提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七、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进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有了学习热情才会乐于学习。一开课,老师就谈到:“今天,有几位小伙伴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认识它们吗?”老师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图片,读词(把要求会认的字写成红色)。随文识字,更有利于分散学生识字的难点。“上节课,他们看到小朋友们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可羡慕了。今天,它们就想要让大家来帮帮它们,找到它们的家。”然后告诉孩子这些小伙伴的家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培养情趣,主动识字

这一步的重点是让孩子在儿歌中认字、识字。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定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入学前一认识了不少生字,所以在这一环节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点带面来学习。从整体入手,通过读儿歌来人识字,借助字熟读儿歌。

1、请已经会读儿歌的同学来分行交给其他同学读儿歌,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并强化识字。

2、学生读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教师板书。读词语,认读生字:天、树、林、河。

3、识字的过程往往枯燥无味,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识字。(1)指读前四句中穿红衣服的字宝宝。(2)没有课文提示,直接读本课要求会认得字,请男女生比赛来读。(3)借助“我说我对”这一游戏,使学生认字、读字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学生积极思维,快速应答,小组内的和做游戏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4)《神秘的礼盒》这一游戏,通过学生摸礼盒中的礼物,先读对字,然后再帮助反面的小伙伴找到家,就可以得到这个礼物。最后让学生自由发挥,你还可以帮助哪些小伙伴找到家。通过这个游戏,既巩固了学生识字,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的思维。

三、情趣升华,拓展思维

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本,“书生琅琅”应该是语文课的特点。在本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注意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在学生识完字后,我请学生来说,小朋友们找到了家,心情是怎样的。从而不同层次的评价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

我又问学生,小朋友们都找到了家,那我们的家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祖国。认读生字,并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名字,国旗。让学生来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的感受。当学生说到“自豪、自信”时,给学生放映一段奥运会时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带领孩子们呼校训,陶冶学生的情操。带着这种情感,孩子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句,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

6.《燕子》的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燕子》,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留意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字音,并将犯有较普遍的错误的生字词板书,然后由学生们自己正音,纠偏,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然后,由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描写燕子的形象特点

第二段: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第三段:谢燕子飞行憩息的特点

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理解。。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形象美的?

然后汇报交流:

因为第一段写燕子的外形部分是一个精彩的开头,要让学生对作者抓住小燕子的特点来写有所认识,因此引导他们发现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机灵

2、发现体会凑字的好处。

凑字生动形象,多方面的特点合起来,]使得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齐读第二段,欣赏燕子春景图

小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中高年级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学习本段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使学生对文本中描绘的光彩夺目的春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为春天增添了乐趣。看图时依照课文描绘的顺序,先看自然背景,再看燕子的活动,这样,抽象的文字材料与形象的视觉材料和谐统一起来,学生心目中有了美好的春天,既潜移默化的培养了爱美欣赏美的情趣,让学生给插图配文字解说也就手到擒来了。

本段文句优美,是学生学习遣词造句的好材料,在学生反复品读后,我便启发学生体会并学习运用。如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一句,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农村赶集或节日商场的盛况: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学生很自然感悟到这里作者是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充满热闹欢快气氛。

4、设疑解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对加深文章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段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春天的美景?

经过小组热烈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明白:作者描绘春的绚丽,是在交代燕子活动的时间与环境,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而燕子更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利用文本优美的语言形式,安排学生进行仿写,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在笔下描绘出来。此环节作为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简洁,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美观大方,据此原则,设计时,我主要突出了燕子的三个外形特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

7.草的说课稿 篇七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草》,它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长征组歌》里这个单元有诗歌,也有散文和小说,还有电视剧本立体化地通过多种文学样式,来颂唱长征这部伟大的史诗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要读出它背后的诗意”《草》的诗意,正是在小说“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性格描写中表现的属于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长征精神

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设想及教学目标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解题来揭示小说主题结合本单元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一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能力目标: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二.说学情及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讨论分析法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小说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理清全文思路,分析情节结构

2.朗读想象法通过反复朗读,情景再现,激发情感体验

三 说教法:

这个单元要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课标》也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但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是“具体地形象地隐寓于故事情节发展之中的”对倾向性的感悟和评价“不必用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 “读作品,首先是生动具体的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其次是表现出的强烈的感情”“最感动人的不是概念性的思想而是生动具体的感情”(朱光潜)

在研读中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技巧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设计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教学过程

整体思路: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的思路是,引导学生进入红军过草地的典型环境,感知并感动于红军从领袖到战士的英雄形象,用动情的方式展现对长征精神的崇高之美的感悟以一个“感”字贯穿过程,着重采用美读的方法

回顾全篇,说英雄

精赏片段,知英雄

品味朗读,现英雄

迁移拓展,学英雄

第一课时主要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对《草》的情境中和学生一起去领悟作者怎样用“草”这条线索,铺展情节,刻画人物的形象初步感受本课红军长征的英雄主义气概第二课时是逐层深入的四步骤:回顾全篇说英雄,精赏片段知英雄,品味朗读现英雄,迁移拓展学英雄

通过创设情境、品味朗读、拓展迁移等学习促使学生加强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的领悟文本,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感人至深的应形象,在崇高美的品味中真正感到攀登人格高峰的乐趣

特意设计了一项特色活动:扮演角色、全班演读学生通过前面对感人情境和人物形象的体验后,置身于想像情境之中,揣摩人物的.感情,注入自己的感动,设身处地的放声朗读学生的模拟,虽然难以做到惟妙惟肖,却是非常投入的这样的朗读,既有个人的展示,也有全体的参与,将自己的领悟和感动交织在一起,是接受“重走前辈长征路”的洗礼的一次比较生动而深刻的切身体验

亮点设计:提供资源,自主学习

为引导学生“上路”入境,为学生提供《草》以及《长征》网络学习资源,搭建学习的平台,创设学习的氛围其中“十送红军”提供红军长征经历的典型地点,学生在欣赏中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精神;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内心的喜悦,产生的浓厚的好奇心,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对阅读理解的促进作用是其他教学方法所难达到的利用影片《长征》的片段,展示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启发学生更深层的体悟到不仅要赞扬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更要在新时期的“长征”中发扬长征精神

具体流程:

1.整体感知悟精神

①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②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3.揣摩妙点品人物

①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②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③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④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4.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①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②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③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5.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 说板书:

本着直观简洁原则设计板书

六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8.《穷人》的说课稿 篇八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组第9课,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研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深刻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说学法

主要采用勾画文中相关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再现穷人“穷”境。

《穷人》这篇课文中所写的穷人主要是指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相关语句,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设计意图】: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再一次进行整体把握感知。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8-11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心理活动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讨论、体会和读出桑娜矛盾的心里和善良的心。

【设计意图】: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善良的心。

2、学习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体会渔夫的善良。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到结尾,交流自己的感受。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交流自己的感受,更能够感悟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结合插图,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情的表达内心的感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够让学生感悟人物美好品质。

(四)作业设计

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9.《雨后》的说课稿 篇九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这首诗主要描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这首诗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

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会认绿线中的4个二类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画角》的说课稿 篇十

一、教材分析

《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之后进行教学的。画角不仅能对《角的度量》进行巩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画角,所以,它还是一种应用。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让学生学会画角正是着眼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确定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因此,我确定:

教学目标探索用不同方法画指定度数的角。

目标分解: 在这条目标里面,画角的方法是知识目标;能正确画出规定度数的角是能力目标;而我更看重的是探索不同的画角方法的过程,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情感和态度。

三、单任务、粗线条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不仅仅是为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有个性、活生生的人,学生间是有差异的,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而不能以本为纲一个模式地上下去。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度量》后,已经能够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利用量角器画角并不是十分困难。所以,我认为本节课不能只停留在用量角器画角的知识目标上,应大胆突破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上。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单任务:以不同方法画角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为了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将以探索用多种方法画规定大小的角为学习主线来组织教过程。

四、学习板块

板块一:探索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

合作探索中,教师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用说一说,拼一拼,画一画的活动, 直接画加一加减一减清晰的反映出思维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比较本身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渗透了选择最优方案的思想。

在此过程中,摆角为画角做好了铺垫,就好比在量角与画角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能顺利进入画角。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要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新课标也强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充分发言,尽情展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方法。人人互动参与,个个主动发展。

板块二:探索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摆角为画角做好了铺垫,就好比在量角与画角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能顺利进入画角。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要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新课标也强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我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充分发言,尽情展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得出方法。人人互动参与,个个主动发展。

板块三:拓展延伸,培养创新

我设计了: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通过折纸,折出更多的特殊度数的角。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画 角

1、用三角板画角:直接画 30、45、60、90度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减一减 15度等

2、用三角板画角:用量角器画角: 重合、找点、连线。

合理选择画角方法。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常见成语下一篇:下半年吉林省中医主治医生职称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