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2024-07-23

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精选13篇)

1.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一

人口计生系统改进作风、创优服务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全系统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明确目标

人口计生系统作风建设要紧紧围绕全市提

出的“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作风促发展”这一主题,以创建“和谐计生、文明计生、诚信计生、高效计生、阳光计生、法制计生、廉洁计生”为目标。具体是:

1、打造“和谐计生”。依据党和国家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行为、服务行为和婚育行为。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第一要务;把满足群众现实需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第一信号;把加快规范完善制度、改革创新机制作为第一选择;把提升队伍素质、严格落实责任作为第一保证。

2、打造“文明计生”。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关心育龄群众天经地义、服务育龄群众关爱有加”。坚持文明规范“六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请坐,一杯热茶暖人,一句问候关心,一份解答释疑,一声再见连心。视群众为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视企业为衣食父母、财税之源。带着感情真诚服务,带着责任尽责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态度可亲、形象可信。

3、打造“诚信计生”。严格兑现承诺,说话算数,做事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工作职能、服务政策、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限要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承诺了的事要不折不扣地做到。

4、打造“高效计生”。进一步创新工作载体、提高服务效率,把育龄群众遇到的难点作为服务的重点,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办事服务做到“简化、明确、快速、高效”,让群众听得懂、道得明,能把握、好执行。对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基层的请示有明确的态度,落实首问负责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审批校验、照顾再生育审批、病残儿医学鉴定、节育并发症鉴定等事项一次性告知。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规定时限内要办结的事力争提前,决不拖后。

5、打造“阳光计生”。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大众媒体、政府(人口计生)网站、办公场所、各级人口计生公示栏等渠道,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奖励优惠政策、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和检查考评工作纪律。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6、打造“法制计生”。坚持依法办事,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行为严格规范在法律范围之内,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越法律范围另搞一套,更不允许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私利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7、打造“廉洁计生”。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人口和计划生育检查考评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处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对企业和育龄群众的服务无私无偿,不图回报,更不允许吃拿卡要,坚决杜绝收取企业和下属的礼金、礼券等违纪行为。

二、行动步骤

是开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作风建设改进年,行动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统一思想(1月上旬-2月29日)

1、动员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人口计生系统实际,成立领导小组,拟定行动方案,进行专题部署。

(1)市人口计生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行政办公会议,组织学习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在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2)根据《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常州市人口计生系统“改进作风、创优服务”行动方案。

(3)召开“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贯彻‘两会’精神、加强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大会”,对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作风建设改进年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4)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和个人于1月20日前完成制订部门和个人“改进作风、创优服务”行动方案;各辖市、区人口计生局于1月底前,对本地区人口计生系统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进行部署,并向市人口计生委上报“改进作风、创优服务”行动方案。

(5)制订下发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十佳好站所”和“优质服务十佳个人”的“双十佳”活动意见。

2、专题学习。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在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动(来源:好范文 http:///)

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办发69号)为重点学习内容,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联系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开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大讨论,进一步深化认识,指导实践。通过学习,强化“五种意识”,树立“

五个观念”:

(1)强化发展意识,树立大局观念。进一步深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认识,在全省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全局中找准定位,尽责到位,争先进位。

(2)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效率观念。在全系统形成“效率第一”的工作理念和“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

(3)强化创新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敢于创新创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4)强化诚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行政、诚信执政的行为规范和服务准则,兑现承诺,说话算数,做事诚信,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政务环境。

(5)强化公仆意识,树立群众观念。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廉洁勤政,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阶段:面向社会,征求意见(3月1日――3月31日)

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市级机关提出的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严格兑现承诺、坚持依法办事、敢于创新创造、做到廉政自律七个方面的要求和市纪委对全市基层站所提出的争创“三个一流”的要求(围绕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设施,争创服务一流;围绕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收费、执罚行为,争创一流行政能力;围绕作风建设、廉洁从政、提高办事效率,争创一流队伍形象。),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整充实行风督查员队伍、在各级人口网进行网上征询、走访企业和基层群众等形式,广开言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人口计生系统机关和行业作风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办公室、市察访中心和各级行政监察部门的沟通,及时获取全市人口计生委系统行业作风建设的相关信息。

第三阶段:梳理问题,积极整改(4月1日――8月31日)

对照机关作风建设的“七项要求”,基层站所争创“三个一流”和常州市人口计生系统“群众满意好站所”的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对社会各界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结合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下评上”行风评议和各地评议机关中对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梳理,进行责任分解,明确整改责任,研究整改方案,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对有关问题和意见,进行责任分解,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各单位于4月底前,将整改方案报市人口计生委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市人口计生委整改方案,在征求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后组织实施。

第四阶段:公开评议,总结提高(9月1日――12月31日)

组织实施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下评上”行风评议活动,各级要将社会各界反映的意见、问题和整改情况作为行风评议的重点,接受基层和群众的评议监督。要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成效通过各级人口网站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针对行风评议中的反馈问题及通过召开监督员座谈会等不同形式获取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回头看”,进一步促进有关问题的整改。同时要全面总结并推广专项行动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工作职责和有关规定,制定规范简洁的工作流程,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形成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环境明显优化,不断提升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在全系统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十佳好站所”和“优质服务十佳个人”的“双十佳”评选表彰活动;在机关和直属单位组织开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先进处室(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三、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全面落实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本部门、本单位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做起,从处(科)室抓起。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公务员的形象代表,也是全市机关作风建设的窗口;全系统工作人员是市人口计生系统的形象代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市人口计生系统的服务窗口。都要确立“个个都是服务环境、人人代表系统形象”的理念,做到改进作风从我做起,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企业和育龄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2、营造氛围。紧紧围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制订宣传计划,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利用多种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制订方案。要认真制订部门、处(科)室、个人“改进作风、创优服务”的行动方案。加强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部门是关键,处室是重点,个人是窗口,对这三个层次的作风建设,要根据人口计生工作的行政职能、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化。

4、健全机制。要建立和强化工作责任制,做到工作到人,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建立和强化目标责任制,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并加强目标考核;建立和强化责任追究制,根据考核的结果严肃纪律,该惩处的要严肃查处。

5、严明纪律。要严格遵守中央作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五项规定”,国家人口计生委作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检查考评工作纪律”以及各级作出的廉政规定。进一步筑牢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

6、加强监督。各级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的监督。要对机关和行业作风建设进行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强跟踪、监督、整改、落实。

7、严格考核。各辖市、区人口计生局,委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及个人,要对各自开展“改进作风,创优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自评,并于11月30日前,将总结自评材料报市人口计生委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要采取听取汇报、民主测评、查看资料等方式,对学习动员、征求意见、整改问题、行风评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集中提出考评意见,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并以适当方式公布。考评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改进作风、创优服务”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作风建设领导小组。

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金钰如担任组长,张秀华、万美娟、荀扣宝、汪晓东担任副组长,市人口计生委机关各处、室、工会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全系统“改进作风、创优服务”作风建设行动,协调解决重要问题,督促检查重点工作,组织综合考评工作,决定行动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口计生委监察室,由荀扣宝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孙荣明、虞晓、姚辉组成,负责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的日常工作。

2.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二

一、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教材分析。《小探究》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属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的拓展研究。本册教材根据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复习“面积”的知识,将面积单位推广到了“平方分米”,介绍了3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巩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而呈现学生生活情境,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定义。然后,通过引导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将单纯连加计算转化为更快捷的计算方式,进而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随后,以“12根火柴围图形”的方式,引导探究“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结论。最后,在数学广场中,又一次以“用火柴围图形”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若在一课时中只研究“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显得内容较单薄。如果在“整理与提高单元”将“长方形周长相等时,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的研究,单独作为一个课时,难度又太过集中。同时,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已经隐含着“长方形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面积不一定相等”这一结论。有了现象,但不讨论,实在意犹未尽。教材在编排上,意图突显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但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分散在2个单元,当中且间隔了乘除法的复习,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断点,思维的延续性不能很好地体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符合。

学生分析。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几何知识,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知识基础有限,遗忘性大。往往在单独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掌握比较好,但是类似于本课这种多个相关概念,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时,他们的困难比较大,容易混淆。

二、基于分析的教材整合

我选用两个认知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对照班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实验班增加“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结论探究。在下一单元,我结合“复习与整理”单元中,关于“两数和一定的情况下,差越小,积越大”的结论,对“长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进一步探究。实验证明,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处理后,教学内容更充实,探究意味更浓厚、自然,学生理解更容易,对“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这一结论的认识也更系统、深入。这样不仅使知识点之间衔接比较自然,而且使学生意识到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避免了纯粹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练习,力图在显性的操作后面,渗透隐性的复习巩固练习。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将“问题”贯穿始终,运用“思维交互”是我本堂课选择的主要教学策略。

三、对于教材整合的反思

3.对初中化学几个实验的改进方案 篇三

一、钢铁锈蚀条件的实验改进

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它又是铁的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书上在讲述铁生锈的条件时通过五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但实验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在课堂上无法快速完成。因此,每次讲述本节课时,我都提前一周布置,但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好,实验对比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

1、 实验步骤

① 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 給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

2、 实验现象

① 直形管中用蒸馏水浸过的光亮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

② 直形管中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

③ 烧杯中潮湿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3、 结论

铁锈蚀的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与水接触。缺少其中一个条件铁都不容易生锈。

4、 实验的优点

① 将氧气的制取及性质与铁生锈的条件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 实验的速度快,直观性强,能在课堂上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 从实验的现象可反映出氧气的浓度越大,铁生锈越快,能增强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认识;

④ 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⑤ 通过对实验的改进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对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

课本中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有些同学把握不好,倾倒时速度过快或集气瓶拿不稳,二氧化碳刚倒出就散开了,结果造成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后熄灭,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们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后,成功率很高。在倾倒二氧化碳时,在烧杯内壁处放一短颈漏斗,将二氧化碳从漏斗倒入。这样就会顺利地完成实验。

三、“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成功的关键

按课本装置以及实验的三个注意事项作此实验时,倒流水的体积一般达不到集气瓶体积的1/5,原因是连接集气瓶和烧杯里的水的导管里还有空气。再打开止水夹之前,只需用一只滴管往导管里先装满水,再重新放入烧杯的水里,然后再打开止水夹,倒流水的体积即可达到集气瓶体积的1/5。

四、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

1.问题:许多教师在做过氧化氢加热制取氧气时,加热过程中始终检验不出氧气。

2.问题的探究:通过研究发现,用5%过氧化氢加热到65 ℃时就有氧气产生,加热到80 ℃时就有较多的氧气产生,由于产生氧气的同时会有水蒸气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不明显,改换装置将得到的氧气收集后再检验,则效果很明显。

五、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六、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于是做了如下改进: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

七、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1、设计思路:

原来在这个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造成对环境污染,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也造成有害影响,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

2、改进前后装置图对比:3、实验用品:

250mL集气瓶两个,分别配有带燃烧匙和小气球的橡皮塞、玻璃片两个,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

四、实验步骤:

①在集气瓶中分别加入20mL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盖好玻璃片备用。

②按实验顺序依次点燃燃烧匙中的硫粉,分别迅速放入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

③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分别充分震荡,使之充分反应。

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的实验改进

在这个实验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我们一直采用这个方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看到沙子在化学实验中的巧用,其中就能替代二氧化锰的作用。后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只要把沙子与氯酸钾按2/1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试管内进行加热,即可获得相当适宜的热分解速度,可以集得近乎理论产量的纯净氧气。在这里沙子的作用,一是把易熔的氯酸钾固定在试管被加热的部位,二是利用沙子蓄积的热量把反应的温度迅速提高到远离氯酸钾的熔点(氯酸钾的熔点为638K)使分解反应的速度急速加快。因此,用沙子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同样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4.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四

为切实加强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的治安管理,深化“治爆缉枪”专项行动,促进“三基”工程建设,维护我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保障公共安全,根据县公安局《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辖区实际,决定自即日起至12月底在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危险物品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安全保卫工作,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坚持严管、严防、严治、严打方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危险物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二、组织领导

长:所

长 副组长:教导员

副所长

成员:派出所责任区民警

三、主要内容

(一)全面排查与检查整治工作。

要严格按照县局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危险物品单位(部位)开展安全检查整治。

重点抓好以下具体工作:

要开展对剧毒化学品单位的检查,特别是日常治安管理中检查较少的自来水公司、学校、医院等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重点检查储存仓库条件有无发生变化、接触剧毒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有无落实、剧毒化学品流向登记等。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书面责令整改,并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处罚。

(二)全方位清缴及查处打击工作。

要严格按照县局的部署,切实强化清查收缴工作,及时查处打击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活动。

1、要开展危险物品行业内非法危险物品的清缴活动。一要针对辖区开展一次地毯式的排摸工作,重点排查有否使用民爆物品进行作业,一经发现有使用民爆物品痕迹的,要第一时间开展侦查,坚决收缴非法民爆物品;二要主动联系环保、工商、安监等部门开展对非法使用剧毒化学品情况的全面排摸,广辟信息渠道,积极发现、挖掘非法买卖、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工作线索,深入彻底收缴非法剧毒化学品,严厉查处打击非法买卖、使用等涉剧毒违法犯罪行为。

2、要重点对本辖区的客运中心、货运中心等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加大日常巡逻盘查力度,全方位组织开展非法危险物品的清查、收缴工作,严格落实上车、上船旅客及携带物品的安检措施,坚决防止各类危险物品上车、上路,确保运输安全。一旦发现,要立即组织查处并彻底收缴非法危险物品。要对涉黑涉恶、有前科劣迹、有条件接触危险物品的人员开展排查,查其有无非法持有、私藏、买卖危险物品,对有前科劣迹的从业人员要实施重点管控。

四、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专项检查,扎实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广泛深入地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专项行动氛围。工作中必须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广泛散发、将《公安部关于收缴非法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和管制刀具的通告》张贴到车站、码头等公共复杂场所,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明确奖惩措施。专项整治期间,派出所先进的做法将予以通报表扬;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整治行动成果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被上级公安机关或外地公安机关查获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强化督促指导。专项整治行动期间,组织人员对专项整治情况、进度及时开展督促指导,并对取得的工作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通报。

XX派出所

5.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篇五

答:行动研究是在动态的环境下进行的,它强调教师对他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再反思,强调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对不同教师而言,特别是面对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它的实施步骤可能会不一样。但基本步骤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1、发现和界定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某种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等等。要解决这些问 题,任课教师必须与同事或专家集中开会讨论,对问题本身进行确认,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如:我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具有普遍性还是特殊性?原因可能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什么可能的影响?是否可以改进?如何改进?等等。

2、查阅文献,优选理论。对问题做了界定与分析之后,必须查阅有关文献。一方面了解所遇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或实践中已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它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教育理论来解决自己所遇问题。面对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筛选。筛选时,要注意针对性、贴切性,最好有专业研究人 员在旁作指导,提供最需要的有实际作用的教育理论。

3、拟订行动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就要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拟出一个总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1)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陈述要尽。可能可见可行,对一些模糊的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分解为一些可操作、可监测的目标。如: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兴趣”分解为:注意持续时间、提出疑难的数量、课后自学时间等等。

(2)试图改变的因素。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充分分析问题形成原因与过程的基础上,考虑改变一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语言风格、学生座次的安排等。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结果,一次改变的因素不宜太多。

(3)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为能适应没有预料的效果和以前未曾认识到的制约因素,计划要有灵活性、暂时性和尝性。

(4)人的因素。行动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与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人,所以方案要考虑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们交流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5)能力因素。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做一个客观的估计,是否请专家或同事进行合作,如需要,计划中要涉及。

4、实施行动,积累资料。把方案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是具体的操作环节。它包括:

(1)在不脱离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严格按方案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操作。

(2)教师把教育的理论标准运用于情境中,并对问题进行修改和校正,同时不断反思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3)根据课堂现实因素的变化情况,对方案作适当的调整。

(4)做好行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工作,收集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的资料,灵活。

6.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篇六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庐教〔2012〕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中小学实际,特制定此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教学工作切实摆在学校的中心地位,遵循教育规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质量责任为保障,稳步提升我镇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得以落实,成立盛桥镇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行动目标

1、加强班子建设

以实施科学、规范、精细、高效的教学管理,班子成员要不断充实自己,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切勿假、大、空;做到思想常交换、感情常沟通、教学常研究、工作常反思;发挥班子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学校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和超前性;校长要静下心来抓好管理,潜下心来抓好质量,沉下心来抓好落实。

2、教师队伍建设

时代在变迁,知识在更新,学校要多订阅一些《人民教育》、《安徽教育》等杂志,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用崇高的理想激励人;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参观学习,开阔眼界,用宏大的事业凝聚人;根据学校实际,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奖惩措施,推开分配档次,用合理的待遇奖励人;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积极打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用深厚的感情留住人。

3、建立评估机制

以《庐江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为依据,中心校要从教师《教学计划》落实、课堂组织教学、教学常规检查等方面掌握教师动态的教学状况。进一步统筹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测评,一至六年级每学期以抽签的形式确定一个年级、八年级每学年的上学期期末组织一次、九年级第一次摸拟测试由中心校统一安排布置,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统一统分,统一进行质量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放矢加强管理和指导,使评估有根、监督有据、考察有理、奖惩有依,形成一个常规的评估体系以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管理和建设。

4、抓教研促教改

坚持走“教科研兴校”、“教科研立校”之路,抓好“两组”建设,以教研为龙头。一是成立一个镇中心教研组,分管教学负责人任组长,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长为成员,下属六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即:中学文科中心教研组、中学理科中心教研组、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英语中心教研组(中小学合组)、艺体中心教研组(中小学合组),通过镇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活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二是成立一个小学课堂教学指导组,中心校分管负责人任组长,镇部分学科带头人为成员,深入近两年新分配教师和年青教师课堂,重课后评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年青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主要内容

1、规范办学行为。学校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减课时;按规定设置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按时放学;教师不得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课等现象。

2、提升管理能力。校长和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遇事不推诿,工作不拖拉;把落实工作的效果作为检查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威信的重要参照,提倡多做自我反思;分管工作多作思考,主动谋划,不等不靠,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提高教师素质。我们的做法是:每两年时间,评选一次镇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每三年时间,评选一次镇级“学科带头人”;获得上述荣誉的教师,在推门听课、上示范课、“师徒结对”、集体备课、质量分析等方面中心校都有具体的考评细则,发挥激励教师追求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实现县局提出的“123名优教师工程”,对被评选为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

4、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开展“精讲多学、预习问题展示、适时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谋划学习指导方法,使学生学习方法最优化、学习过程最优化,逐步形成自学技能;作业布置要总量适度,批改及时规范,做到全批全改,对学困生的作业要面批面改。每学期各校要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5、强化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中心学校还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学校反映的情况,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教师业务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三座谈(开高年级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6、加强教学反思。各校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效率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着力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学法指导的研究。要把“教学反思活动”这一环节抓实,镇中心教研组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反思研讨会,各级教学能手都要拿出典型的“反思”案例,人手一本反思记录。

7、抓好复习指导。毕业班的工作很重要。学生的思想工作、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家长工作等是毕业班班主任首位的工作。要防止学生中途逃课、放弃参加中考的思想。学校要在进行复习之前召开家长会。动员工作要及时,要到位。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流失。毕业班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复习指导工作,拟定复习计划,做好三次模拟测试工作,做好卷面分析。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模拟考试有成效。中心校组织毕业班骨干教师组成中考研究小组,系统研究中考命题,全面指导中考复习,全面细化落实各班各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指标,促使我镇中考成绩提升。

7.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七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一 )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 。

行动研究侧重对实际问题的改善, 而不是理论发展与实际规律改善。行动研究是遇到问题时, 自己想各种方法并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得到最佳解决方案。传统研究在于新知识获得,但是行动研究是对事情不足之处的改进,而且往往改进越多,行动研究越有价值。

(二 )研究者和行动者同时参与 ,相互合作 。

传统研究中, 研究人员只负责研究, 行动者只是负责照办,属于机械形式。但是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和行动者同时参与,从而使双方对过程更了解,通过实际参与的尝试,包括有困难一直尝试新的方法改进,这是同时协作的一个过程,拉近研究者和行动者之间的距离。

(三 )不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行动研究是针对人、事等研究对象, 所以往往不普遍适用于所有同类情况。主要是针对研究人和行动者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有新的更适合的方案、方法。

(四 )行动研究属于动态性

行动研究属于动态性质, 要求行动过程中不断对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形成有效解决方案,获得最佳解决办法。所以行动研究并不具有专门的研究方案, 没有专门的操作步骤,不是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序。需要研究者和行动者相互协作与相互相信建立一套自觉遵守的准则, 双方共同合作建立适合的方法并实行。

二、实施行动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教学同行动研究相结合是必然趋势。回顾课程改革史,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无异于教师不能主动适应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及旧课程教学惯性等阻碍教师对新课程的胜任。新课程教育同行动研究相结合,促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通过现实教学不断改进与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个人实践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法、专业学科知识及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我国教学将学科知识与教学法放在重要地位,忽视实践知识的重要性,殊不知专家知道的绝大部分知识属于缄默性知识,对于这种知识很难通过直接教学获得,需要实践者自己在实际情境中体悟。行动研究是实践性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了教师对教育、学生及学习等的基本认知, 教师信念指教师自己选择并认可的教育理念或教育观念。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背离是阻碍教师教学的一大弊端, 而行动研究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三、个案研究

本文采用的研究案例是行动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课题选用的是《气体摩尔体积》,选用的教材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须)的化学第一册的第三章第二节。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重确认问题、制定行动技术或措施、实施计划、在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技术、观察并收集数据、效果分析及评价、教师反思、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化学学习任务:定义“气体摩尔体积”,通过计算得出“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量的不同液态、固态物质的体积不同,不同气态物质体积相同”。

行动方案设计:

目标:

(1)能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并计算。

(2) 正确理解阿伏伽德罗定律 , 并用该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

(1)学会分析、推理、抽象等逻辑方法与科学方法 。

(2)掌握运用事物的规律分析并解决问题。

意义:

(1)通过自我实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

8.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八

关键词:职高 化学课改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媒体技术时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此同时,时代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认知与审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的学习渠道也随之拓宽。在现代背景下,教学目的成为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因此,想要提高职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模式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主导的教学方法,它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囊括了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学习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观点评论法、大脑风暴教学法等18种教学法,是新的教学模式。总之,职高化学课改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成为了本文探讨的焦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学教学法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提出的,它是世界公认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他们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是,强化了学生、与专业知识体系的连接,为学生提供和分享知识的新途径。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通过某个情境搭建起与知识体系链接的桥梁,学生们能够发表自己的建议、看法,或者是对知识的理解。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而创造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学生的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课堂教学的完善也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就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说,它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能力为立足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脑、手、心多方面联合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做到把行动和学习两者统一联合。在职高化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化学成绩、学习兴趣、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社交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职高化学教学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坦曾说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职高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班级的分组状况需要教师能够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方面。在化学课堂上,化学教师需要均衡好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每个小组都有高水平、中等水平以及较低水平学生的差异搭配,使学生在学习合作期间能够做到相互补充、共同协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组的座位排列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化学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座位安排,让学习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组建化学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得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当学生合作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这种感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小组合作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创造力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也可以从相互合作的交流中获得。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好的学生能帮助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在学习化学课程前,教师需要布置学生们分组进行预习。小组互相提前预习,是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差别过大,以致个别学生跟不上小组的学习速度。教师鼓励先完成课程任务的学生帮助未完成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高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加强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职高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任务驱动促进了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诗经》云:“书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足见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可以更好地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互助与协作、建构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让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小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化学课程学习前完成。化学课程的教学风格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轻松活泼,所以课程预习形式可以多样,不必过于死板。教师提前布置全班学生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了解化学的特点,了解每个元素的特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课程学习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生学习完毕后,按小组进行讨论,多方交流意见。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更多新鲜的化学知识,增添新的感觉,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构建起知识结构。

4.角色扮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德纳姆曾说过:“学习应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快乐或者是便于学习。”学习应该是让人感觉到快乐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最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及时变化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内容有持久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的性质上,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角色的心理,让学生们自主讨论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喜好,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小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

5.观点评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曾有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生终生学习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因此,教学评价应该更加注重于学生的言行。课堂教学评估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学校检测和判断某个学科的教学效果,它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试教育使得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分数而展开,学生的成绩成为了衡量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但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困境,因为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需要及时的调整教育观念,一起努力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估机制。

在进行教学评估时,分数应成为教学评价的参考部分,平时学生的行为才是评价的重要部分,重视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能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学评价需要合理、科学,需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教学评价内容、目标以及相关细节的规范,让教学评价系统有章可循,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评价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对学生进行规范、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

观点评价法应用于职高的化学课堂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行为应该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的,以学生为本,努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评价效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小结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职高化学课堂学习中,通过改变课堂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法,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的化学课教学模式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既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也需要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转变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蓬兴.职中化学课改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4).

[2]白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求职导刊,2015(18).

[3]王建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杂志,2014(32).

[4]邓立美.从课程教学的应用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2).

9.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九

(讨论稿)

一、目前形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再一次成为高中课改的主要焦点。我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在探索自己的改革,但改革方向不统一,主题不集中,力度不大,不能形成生动鲜明的学校特色。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比较传统甚至比较落后,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市高中教育领域正在酝酿全面而广泛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在全市范围内是关注度最高的标志性学校,我们不走在前面,谁走在前面?我们不作出成绩,如何面对全市数百万老百姓的殷切厚望?所以,开展全面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百年榆中新的历史责任,全体榆中教师要勇敢地扛起这份责任!

二、加强领导

课堂教学改革(以下简称课改)是我校的中心工作,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校长办公会议将定期研究相关政策性问题,及时就改革方向、策略以及其它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为加强对具体工作的业务指导,成立“课堂教学改革专家组”(简称“课改专家组”),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校长办公会议决策,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论证,并针对课题组和教师个人的改革实验开展具体指导和评价。

课改专家组由吴忠宝任组长,刘生来任副组长,刘新国任顾问,成员暂由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及现职特级教师担任,以后陆续补充。

所有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领导管理责任,一是要模范履行相关职责,做好本职管理工作;二是要带头参加课题研究,带头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发挥榜样作用;三是要包组(课题组)负责,促 进工作。

课改的日常管理由教务处和教研室共同负责,其他部门全力配合,课改专家组协调指导。

二、整体思路

整体的行动思路是循序渐进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1年)构建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为初始探路的拐杖,教师用这根拐杖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用这根拐杖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都有一个适应、渐进、生成、升华的过程;第二步(2012年)完善创新模式,形成一个能体现课改理念、符合高中教学实际、且具有榆中特色的独树一帜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三步(2013年)超越模式,既有模式不唯模式,每一学科每一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课改局面。

现在的关键是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首先做好第一步的工作,先构建一个与本校实际相适应、与各科教学实际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在运用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

三、行动策略

1、模式推荐。为使所有教师能有一个改革实验的操作平台,学校推荐使用“支架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基础性教学改革模式,逐步在运用中完善,在完善中创新。

鼓励音乐、美术、体育、信技、劳技等科目,根据本学科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改造“支架探究教学模式”,变通方法,灵活使用。亦可依据一定的理论支撑,创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凡个人创造的教学模式,也要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实验,且须经过学校课改专家组论证批准后施行。

尊重个人兴趣爱好,允许实验使用“诱思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自己喜欢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要寻找志同道合者组成课题组集体进行。

2、课题引领。所有课改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课题组活动是课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所有课题组要有高度的改革责任感,人人争当课改先锋,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以每5至7人为一组申报市级课题,自由组合;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增加青年教师的锻炼机会,课题组长原则上由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担任,并鼓励毛遂自荐,从本方案公布之日起自愿到教务处报名竞选,学校通过适当考查程序择优任命。

课题申报立项时间及相关程序性工作另行安排。所有研究课题争取在2013年结题。凡实验成果明显、课题方案和课题报告及其它过程性资料完备的课题组,可自行向学校课改专家组提出结题申请,由课改专家组初评合格后报送市教研室结题。

3、连环跟进。课题组要实施“连环跟进行动”,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所谓“连环跟进行动”,是指促进教师个体不断改进教学行为的教研方式。从过程上说,指对特定问题进行连续的实践审视,前一次实践积累的经验反思,成为后一次实践的起点,这样环环相扣,前后连贯,直至“问题解决”;从实践主体方面说,这种“连环”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由群体合作实现;从实践内容方面看,既可应用于对特定问题的探究,也可应用于经验在不同层次上的辐射与传播。

连环跟进行动的主体形式是“三课两评,梯次反思”活动,同时运用“一课连上”(一个教师就同样内容以不同方法在不同班级上课)、“同题多上”(不同教师就相同内容或相同改革措施在不同班级上课)、“一课两议”(备课时商议和讲课后评议,或者是“一课连上”的两次评议)等形式,提高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效果。

“三课两评”主要是关于课堂改革实践的连环跟进行动:“三课”是常态课——个体日常研究行为,贵在自觉,贵在坚持,以个人研究琢磨为主,同伴互助为辅;研究课——课题组内部的研讨课,以课题 3 组团体互助为主,亦可商请相关领导和专家组参与;汇报课——向学校领导及专家组的阶段性成果汇报课,课题组和专家组共同评议。“两评”是指对研究课、汇报课的两次集体评议。

“三课两评”的实施程序:常态课琢磨改进的关键是个人自觉坚持进行,每隔7至8周必须讲1节研究课,每两节研究课后必须讲1节汇报课,以“三课”为一个连环跟进周期,环环相扣,螺旋式发展。

“梯次反思”是关于教学反思的连环跟进行动:第一梯次的反思是“日反思”,鼓励提倡针对常态课教学研究改革进行课时反思;第二梯次的反思是“周反思”,要严格按照《榆林中学集体备课要求》的规定,每周必须写一篇比较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三梯次的反思是“月反思”,即每次“研究课”后必须写比较详细的一篇教学反思;第四梯次的反思是“期反思”(学期反思),即学期末必须撰写一篇关于本学期课改的整体教学反思。另外考虑到教材单元结构的因素,提倡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单元反思。五个反思中有三个是必须的,两个个是提倡的,连环跟进,梯次深入。

“日反思”、“周反思”“单元反思”都要写在教案中,学校将结合“月检”制度进行检查;“月反思”由本人直接以Word文档发送到课改专家组,“期反思”由课题组长收交后,以Word文档打包发送到课改专家组邮箱(1389127@163.com),学校统一进行检查评选,凡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均在校园网发布,比较优秀者由校报校刊发表或编辑成书。

4、分层实施。以教师个人的日常教学、课题组的研究互动、学校引领评价为三个实施层面,互相促进,滚动发展。

第一层面:以常态课为载体、以个人琢磨改进和同伴切磋互助为主要研究方式的活动。每一位教师都要有高度的课改自觉性和坚韧性,都要树立成为学校名师(至少是骨干教师)的志向,抓住发展机遇,在改革中成就自己。要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知识,认真琢磨应用新 4 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每一次教学反思,认真开展自我对话——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思考、审视、分析,认真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成就自己的过程。

第二层面:以研究课、汇报课和集体备课为载体、以课题组成员互助评议和专家组指导为主要研究方式的活动。课题组长(备课组长)是此层面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课题组团体的纽带和引领者;要切实履行《课题组长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课题研究计划(两计划可合二而一);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落实主备课人制度;认真部署实施“三课两评,梯次反思”的连环跟进行动,做好研究课和汇报课的安排,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集中集体智慧,尊重不同意见,鼓励大胆创新。学校领导和专家组要本着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发展教师的原则,减少评价式评议,增强研究性评议;要注重找亮点、点问题、评要害,努力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第三层面:学校将组织观摩示范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竞赛(以下称课改竞赛)、集体学习、专家报告、检查评价、课题验收、评模树优等活动,以发挥引领促进作用。

5、区别要求。本着“全体参与,区别要求”的原则,所有任课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尽快转变教学方式。具体要求区分如下:

A类要求:从2011年3月1日起计算,凡高一高二年级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教师,必须参加课题研究,自愿参加课改竞赛;每学期上2节研究课,课题组全体成员听课,课后要认真研究讨论,由授课者担任记录,由课题组组长签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意见表》后,连同该课时教案(书面文本)一并交课改专家组备案;每学期上1节汇报课,由课题组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安排,课题组全 5 体成员和学校专家组共同听课,由专家组签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意见表》后,连同该课时教案(书面文本)一并交课改专家组备案。研究课和汇报课不能重迭。

所有研究课、汇报课教案及课件,均须在课前将其电子文本(Word文档)发送到课改专家组邮箱(1389127@163.com)备查,并择优编辑成书。

每学期每人参加研究课、汇报课的听课不少于20节,所有参加听课和讨论者均须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意见表》上签名,作为评价奖励时的核实依据。

此类要求的教师进入高三以后若能继续坚持课题研究,研究课、汇报课和听课任务减半,不影响课题结题及成果计算;不能继续坚持课题研究的视为自动退出。

B类要求:从2011年3月1日起计算,凡36周岁至45周岁(含45周岁)之间的教师,必须参加课题研究,自愿参加课改竞赛;研究课、汇报课、听课任务按A类标准减半,其它按A类要求对待。

C类要求:从2011年3月1日起计算,凡46周岁以上的教师自愿参加课题研究,自愿参加课改竞赛;但要重点做好“传帮带”工作,听课任务每学期不少于8节(以本人的听课笔记为核实依据),并于学期末递交一份课改研究材料(重点研究被帮扶教师的教学改革,本人的学期教学反思亦可);凡参加课题研究的,与B类要求同样对待。

其它要求:高三教师年龄符合A类B类条件的,目前都按C类要求对待;下半年进入高一高二教学后,分别按A类B类要求对待。

A类教师凡周实上课时12节(含12节)以上的,每学期听课任务减半;凡因客观原因不能在本课题组完成研究课和汇报课听课任务的,可以到其它课题组补充听课。

A类B类教师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题研究的,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批准;否则两年内丧失评优树模和晋职 6 晋级资格,绩效工资以三等对待。

6、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榆林中学集体备课要求》,实行“主备课人制度”;A类要求的教师必须编写比较详细的探究式教案,否则视为不合格教案;B类要求的教师必须编写相对简略的探究式教案,C类要求的教师可编写个性化教案,但必须有教案。其它细节按《榆林中学集体备课要求》的规定执行。

四、评价奖励

1、对课改常态工作进行积分评价,每学期每人50分封顶,按1分10元的基数领取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组长统计汇总并填写《课改常态工作积分统计表》后,报送教研室统一核实、认定、登记、公示。

2、记分标准:研究课、汇报课每节10分,竞赛课10分(参赛即有分);“月反思”每篇3分(两篇共6分),“期反思”4分;听课任务每少1节扣2分。研究课主要以课题组的讨论记录和本人的教案、“月反思”等为核实依据,汇报课和竞赛课以学校记载为核实依据,听课以课题组所报《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意见表》中的本人签名为核实依据,弄虚作假者加倍扣罚,另外扣罚课题组长管理失职2分。“月反思”和“期反思”抄袭者倒扣与记分值相同之分数。

A类B类教师课改常态工作积分每学期不满40分的,视为课改工作不合格,取消本学期全部课题经费;B类要求者每学期补助18分(研究课和汇报课任务减半的补助、“月反思”少1篇的补助),其它按A类要求同样对待;C类要求者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按B类要求同样对待;高三教师参照C类要求执行。

奖励分数另计:担任课题组长40分,先进课题组组长20分、组员10分,课改先进个人20分,观摩课每节10分,优秀《教学反思》每篇10分;课改竞赛获奖者按《榆林中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奖励;同时获先进课题组组长(组员)与课改先进个人的,就高不就低,不 7 重复计算;其它奖项可以累计。奖励分数须由个人持相关证书及复印件自行到教研室登记。

对A类B类教师常态课研究改革的评价,与学校“月检”制度结合进行,以教案检查为主,领导抽查听课为辅,评价不过关的按课改工作不合格对待。

3、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课题组及课改先进个人,并予以重点扶持。由教务处和教研室联合负责评选活动并制定评选办法及标准。

4、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竞赛,获奖者作为学校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由教务处和教研室联合负责竞赛活动并制定竞赛办法及标准。

5、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评选,由教研室负责评选活动并制定评选办法及标准。

6、每年举行一次优秀教案评选,由教务处负责评选活动并制定评选办法及标准。

7、课改研究成果突出者吸收为学校课改专家组成员。

10.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篇十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现如今,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将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则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针对这样的问题,亟于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自己去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本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做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其次,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的特点,适当增加补充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适当给学生机会,增加学生实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实验,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极大地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次,联系实际,可将一些实验设计为情景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热衷于对化学现象的探索。同时在此情景实验中,学生们也可增进彼此的友谊,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及时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收集材料、辅助教师进行课外实验、负责黑板报关于化学一栏最新研究成果的书写等等。如此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关于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

最后,对于一些不易成功的实验,可稍作改进产生明显效果,也可听取学生们有没有好的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对于一些实验可将其微型化,既节约又环保,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形成节约、环保的意识,对待化学药品不铺张浪费,对待化学废品不乱扔乱倒。另外,鼓励同学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化学实验,达到变废为宝,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以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增加课堂实验、设计情景实验及成立兴趣小组、有效改进化学实验”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总之不断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热情。参考文献

1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篇十一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把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创设问题变为探究性实验,就可以营造创新思维的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把20克蔗糖放入100mL的烧杯里,向蔗糖上滴加5~6滴水(水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再滴加15mL浓硫酸,立即把一根玻璃棒插在蔗糖中间。片刻间蔗糖变黑,体积膨胀,用玻璃棒拔出一个大黑炭砣子。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12H22O11 → 12 C + 11H2O

该实验并不难做,但是,由于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参与该反应,常有SO2释放出来,污染实验环境,是该实验的问题。消除方法:培养皿里放进装适量NaOH溶液,把100mL的烧杯放在NaOH溶液里,100mL的烧杯上罩一只250mL的烧杯(NaOH溶液应封闭250ml的烧杯下口),SO2被NaOH溶液吸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在大烧杯的内壁上粘贴滤纸条,滴加品红试液,观察浓硫酸和蔗糖发生炭化反应时产生的SO2使红色消退过程。这样经过学生动脑,创新改进,深入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

实践证明,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实验,变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只要有数量足够的仪器和药品,都可以改为边讲边实验。例如,在进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教学中,我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Na2CO3與NaHCO3分别与盐酸的反应,学生能十分明显地看到两支试管中马上都有气体产生,且NaHCO3产生气体的速率比Na2CO3快。师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后补充实验:往Na2CO3与NaHCO3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入盐酸,观察现象。学生马上发现与前一个实验现象不同,即在Na2CO3溶液中开始没有现象,后来才产生气泡。这是为什么?我及时提出问题。这一不同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解释结论。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不用其它试剂,如何鉴别Na2CO3溶液与盐酸?一些学生很快就提出了互滴的正确方案。通过设疑、导疑、释疑,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实验,使现象更明显,内容更合理,结论更严谨。如: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我们的改进实验采用颗粒状粉笔为载体,利用其表面积大的特征,令铁粉与水在粉笔颗粒上充分接触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粉笔研碎成颗粒状,用热水浸润。

②将湿润后的粉笔颗粒与还原铁粉充分混合。

③按图所示装置,加热粉笔颗粒,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氢气肥皂泡不断冒出。

改进实验的优点:此实验改进的优点在于采用粉笔颗粒为载体,摆脱了棉花易燃和无法直接加热的限制。因粉笔颗粒蓄水量多,表面积大,铁粉与水能够充分接触,氢气产生量足。且粉笔不易燃,能够直接对其加热,反应速率快,效果显著。

四、增加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加强了对考生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思考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实验操作的直观体验,而且要有深入、全面的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地去学习,将知识机械性高积累变为能力,变为发展的阶梯?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技能、实验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实验课题,请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独立思考,去探究创新,保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态势。如实验设计: 设计实验能通过观察现象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五、重视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家庭小实验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用具、步骤,也无明示要观察的现象,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因此,教师要把学习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例如,学习原电池原理后,我布置学生自制水果电池。同学们各显神通,制备了多种水果电池,其中有学生用如下方法制备出土豆电池,效果最好:取12个土豆放于干燥的玻璃板上,在每个土豆上相距1cm处,分别插上铜片和锌片,制成土豆电池。将12个土豆电池串联相连接,并接上1.5V的小灯泡和电键,形成回路,接通电键,灯泡便会发亮。再如“褪色灵”、“冰袋”、“白纸显字”、“碘的特性”等家庭小实验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都领略了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每个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我都留出时间让同学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

12.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十二

一、要重视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 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情感丰富, 而且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因此, 在教学中, 要精心设计课件, 认真备课, 要设置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口渴时, 会选择一些饮料, 像果汁、雪碧、绿茶、酸奶……可是, 你们饮用时, 是否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呢?问题一提出,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大胆设想, 积极进行讨论。我又向他们提出“挑战”, 用p H试纸测定所给饮料的酸碱性, 并对酸性和碱性饮料进行分类, 使他们体验探索过程的快乐。这种以“问题”为核心, 以“讨论”为手段, 以“实验”为途径的开放式教学,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要重视质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科学探究,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针对过去的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 我们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以便实现从“读化学”、“听化学”, 到“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试验中, 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求发展, 在自主探究中求创造, 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 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 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在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 我以一些问题为载体, 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我让学生介绍装置的优缺点, 并适当加以点拨, 最后让学生归纳做实验的思路与方法。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 我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 既增长了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合作、探究能力, 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要重视联想观察思维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指导学生养成联想的习惯:联想出智慧。在化学教学中, 要及时指导学生学会联想, 这样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要引领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问题始于观察。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 就会对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观察越仔细, 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如让学生观察本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思考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为了防止空气污染, 我们能做什么等, 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 做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先行者。我们要鼓励学生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 对某些问题要鼓励学生超越常规, 并为之营造良好的创新心理氛围。有时, 有的学生突发奇想, 提出质疑。对此, 教师应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获得结论。

四、要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设计问题, 要依“纲”扣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巧设疑。一是设计情境式问题,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 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并预示新课题, 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及时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二是设计发散式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们常说, 要学生“头脑开窍”, 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地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答案, 找出最佳或次佳方法, 既突出了教学重点,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三是设计探究式问题, 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对于学生来说, 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 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要重视教学反思的落实

13.化学教学改进行动方案 篇十三

姓名卓志华工作单位株洲市二中教育集团云田中学身份证号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认

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基础,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育教学管

理水平,营造提高教学质量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市实际,认真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

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

——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堂为中

心,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心理疏导为突破,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体

验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努力构建和完善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德育新格局。——结合我市实际,加强教学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

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校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

系;改进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完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研培一体的校本教研

模式在所有学校推广;完善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充分发挥

综合素质评定的导向作用。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到2012年使所有城镇学校和四所乡镇小学成为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学校。初步形成“初中集中到县城、小学集中到乡镇”的教育格局。

树立10所标准化建设和学校管理样板学校。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体

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

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深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

动;强化《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落实,努力抓好学校卫生工作,认真做好学生体质监测。

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

——进一步巩固我市“普九”成果,小学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

在3%以内,努力在三年内实现“双高普九”目标。

——三年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高考一、二表进段率排在全市九县前列,并保持稳中有升。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德育为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扎实开展德育工作。

1、坚持德育为首,明确德育任务

继续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立德树人行动。继续推行

德育工作四项制度:即德育工作局务会议制度、德育工作例会制度、德育工作总结表彰制度、德育工作检查指导监督制度。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连续性、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德育工作

“低、小、细、实”的工作原则和“知、情、意、行”这一基本规律,努力实现

六项建设工程。即(1)、德育队伍建设工程;(2)、德育制度和保障机制建设工程;(3)、德育课程建设工程;(4)、德育基地建设工程;(5)、德育网络建设工程;(6)、德育科研建设工程。

2、创新形式,丰富德育内容

结合新课改,认真研究,不断创新,摆脱将德育课程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等少数几门课程的传统,重新构建学校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素养。通过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完成八项教育任务,即1.“八荣八耻”教育;2.理想教育;3.基础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5.青春期教育;6.民主法制教育;7.养成教育;8.体验教育。

3、积极挖掘德育资源,落实活动载体

社会、学校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要整合学校内外德育资源,推进德育基地建设;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进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要重视理论学习,转变德育观念,推进德育科研;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途径,认真研究、充分挖掘各种德育因素,提炼校园文化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继续落实活动载体、拓宽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以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为主题,继续开展“三个走进”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以提升生命质量为主题,扎实开展生命教育;以网络安全为切入点,倡导文明上网活动等。各校要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涵。德育活动要实现系列化,要以活动为重要载体,确定活动的重点,明确活动的要点,把握好活动的节奏,安排到年级,落实到班级,具体到时段。

4、围绕中心,坚持德育,为提升教育质量服务

要坚持“德育引领教学,德育服务于教学”这一总原则,既要以高质量的德育引领教学工作,也要以高质量的德育服务于教学工作,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刻苦学习动力;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铸就良好学习品质;加强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调适学生学习状态。将德育成果转化为教学质量,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学质量

1、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抓好教师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树立典型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改革校长选聘机制,切实把好校长任用关。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校长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转变工作作风,经常深入教学,指导教学,牢固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学管理干部队伍,校长要切实把好推荐任用关。教学管理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行能力和效率,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掌握师生情况,指导教学。

三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建设,深入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教研,继续坚持校长为校本教研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教研员要面向学校教学主阵地,经常深入一线,加强教学指导,真正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科成绩。

2、加强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教学中心地位落实的关键环节,各学校必须切实抓好教学管理。一是建立健全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继续执行《株洲市中小学教学

常规》,确保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狠抓教学常规过程管理。加强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等环节教学行为的规范化建设,高标准、严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向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质量,向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要质量,向“问题化”、“活动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要质量,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质量,向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要质量,向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要质量,向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要质量,向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三是落实教学质量校长负责制。校长要亲自抓教学,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深入教学第一线,注重调查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引领作用。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探索和实验,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五是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校要建立对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考评机制,督促、检查、指导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质量。要积极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加强优秀教师录像资料库的建设,电教部门要切实发挥好对学校和教师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引导、检查、指导和推广作用。六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宏观引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完善教学工作各项激励机制,即继续坚持教学工作表彰制度,每年一次的教学表彰奖励活动要继续坚持;继续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领域内的各种先进典型,通过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等形式,大力推介先进经验,每年一次的教学工作会议要继续坚持;继续以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组织开展好“园丁杯”教学比赛、教学能手评比以及学科教学系列活动,为教师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搭建平台;严格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凡是《株洲市中小学教学常规》执行不力、办学思想不端正、教育教学质量达不到同类学校平均水平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先进集体,单位领导和主管领导当年不允许评优、晋级;凡是教育教学质量达不到本乡镇(或本学校)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的教师,取消当年评优、晋级资格。

3、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坚持“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原则,通过撤、并、改、扩、建等多种措施,基本解决学校条块分割、规模小、布局散、差异大的问题,使我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发展要突出“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现代化、个性化。市教育局将按照小学就近(以乡镇为单位相对集中)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集中到县城)的原则,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到2012年,完成所有市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学校要明确目标,振奋精神,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实力,不断创造优异成绩,要在现有办学条件普遍有所改善的前提下,着力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

4、突出重点,积极推进中小学考核评估制度改革

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机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对教育中心工作的落实具有导向和保证作用。修改完善“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使之更加适应我县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建立科学、全面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教学为重点,全面考核评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业绩,加大奖惩力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建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全面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机制。通过全面评估,解决全面管和全面教的问题,引导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中小学评价制度的改革对体现新课程的质量观和教育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快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继续实行好“择优加配额”的招生政策,并将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逐步提高配额比例,并研究出台与之配套的关于报考资格方面的“认定条件”和“操作办法”。

5、提升教研实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研、科研观,全力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行为。学校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研究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具体的教学策略,广泛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实践智慧。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建立校本研训体系,学校要根据实际,选准课题,课题研究要做到课题来源于教学实际,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要注重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要注重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开展骨干教师支教、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和城乡学校间的对口交流和培训教师活动。开展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推广新型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鼓励教师在交流中互学互进,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学校艺术、体育、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对学生进行艺术课程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艺术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环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做好艺术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形成学校艺术体育特色,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抓好“两操两课”,保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县中小学中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年召开全校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每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比赛,并形成制度,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

3、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各学校开齐、开好生命教育课,努力抓好学校卫生及防近工作,加强学校校医队伍、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平安校园的创建

建设平安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稳定防控机制,切实落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措施,确保校园长治久安,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安和谐校园。重点做好人身、财产、教学、消防、饮食、住宿、水电、交通、网络、信息等十个方面的安全工作,促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单位之间、上下之间、同志之间、校内校外六个方面的和谐,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安全基础。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教育局将“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纳入到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在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进修学校的教研、培训、电教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协作,通力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教、科研和师资培训保障;各学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努力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各学校共同努力,确保三年内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

2、提高认识,做好舆论宣传与发动工作

全市中小学校都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把“执政为民”渗透到“从教为民、兴教为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让全市人民放心

满意的教育的实际工作和行动中去。

教育局和学校都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此项工作。争取社区、家长的积极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教育教学各项目标的实现。

3、加大投入,落实资金

落实资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继续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市级政府统筹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落实到位。争取政府建立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长效奖励基金,并与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实更新、远程教育工程和教师支教工程等进行整合,统筹安排,实现义务教育的最大综合效益。

4、做好专项督导工作

上一篇:乡村农村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高三体育生推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