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2024-09-21

坚持高度文化自信(精选12篇)

1.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也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的糟粕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民。发扬我国文化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和自尊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所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分重要。

从字面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指在文化上的自我觉悟和觉醒。从学术范畴讲,“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费先生在谈到全球化大势中的多元文化问题时,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这就叫“文化自觉”.所谓“自知之明”,是指明白自己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即对自己所在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稳住根基,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继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 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 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 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面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会《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 到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要通过深刻认识文化发展规律来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基 本特征,科学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律。要通过深刻认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来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阐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党 的重大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这是我们在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时需要着力把握,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自觉我认为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应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历史积淀。党领导人民推进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

因此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全民参与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标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人们更关心文化发展。这样我国在世界强国中立足才更有资本

2.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二

关键词:新闻宣传,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元化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互联网逐渐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这就给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担负起新闻宣传工作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要求。我们党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 都担负着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和组织人民群众, 维护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神圣使命。而要担负起这一社会责任和使命, 就必须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原则。离开了这一原则, 新闻工作就会失去灵魂, 偏离政治方向和思想指导, 就会发生错误, 就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本文从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如何坚持这一原则的对策进行理论探讨。

二、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第一, 从我党历代领导人的新闻观思想看,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原则, 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 并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 对这一问题做出与时俱进的科学阐述, 正是在这些科学的新闻观思想指导下, 才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倡导政治家办报, 强调新闻的党性原则。早在1942 年4 月延安 《解放日报》 改版之时, 就把“党性作为党报必须具备的四项本质 (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之首①”。要求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把报纸当作自己极重要的武器”, 要“利用报纸作为自己组织和领导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工具②”在强调党性原则的同时, 他还强调了人民性。他在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 中提出了“全党办报, 群众办报”的方针。针对党报的作用和任务明确指出,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 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③”。早在1947 年1 月11日, 我们党在 《新华日报》 发表的 《检讨和勉励—读者意见总结》 一文, 明确强调:“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 也是一张人民的报, 新华日报的党性, 也就是它的人民性④。”这是我们党在宣传思想工作领域最早使用人民性这个概念, 也是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史上第一次提出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 “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他看来, 新闻宣传工作极端重要, 对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和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很大⑤。要经常地、自觉地以大局为重, 思想上想大局, 行动上讲大局, 纪律上顾大局, 只有这样, 才是正确引导。他反复强调, 党报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党报要在“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⑥。邓小平认为, 新闻宣传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另一方面要宣传党的领导, 党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坚定不移地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他强调指出, “新闻宣传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⑦。

江泽民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观, 在新形势下, 他根据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的新特点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 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江泽民还明确强调“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 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⑧。”

在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方面, 胡锦涛的表述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认识完全一致。他在2003 年12 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始终牢牢坚持,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011 年7 月1 日,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⑨。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2013 年8 月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指出,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 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习近平还深刻论述了党性和人民性问题, 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⑩”。

实践证明, 只有适应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需要制定新闻工作方针政策, 只有在新闻思想宣传工作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新闻思想宣传工作才能始终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 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 是由我们在面临机遇挑战的情况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任务决定的。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性阶段, 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 国际问题和国内问题相互影响, 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困难此起彼伏, 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总是企图千方百计地把他们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传播渗透进来, 进而否定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在此大背景下, 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准确的是非判断力, 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原则, 坚定不移地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为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保证。

三、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原则

1.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 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党性原则, 是党对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 也是衡量和处理新闻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最高准则。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 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党的领导和宣传党的主张, 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服务,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为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服务, 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格局服务,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高度一致。人民性是党性的基础, 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党性原则, 是新闻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基于此, 在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中, 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只有坚持党性原则, 站在党的立场上, 才能更好地胸怀全局, 服务大局,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凝集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坚持人民性原则, 反映人民的意志, 守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性原则, 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种需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是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只要能够吃饱饭就满足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不仅要吃饱, 而且还要吃好。随着收入的增加, 还要改变膳食结构, 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仅有生存的需求, 还有发展的需求, 即有经济需求、政治需求、社会需求、文化需求、安全需求。人民群众的这些愿景也是我党的奋斗目标之所在。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期待是一致的。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也决定了党最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 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工作, 中国梦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梦。这就要求新闻宣传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它的归宿。坚持人民性, 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

3.坚持党管媒体, 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坚持党管媒体, 是党在新闻领域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 它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关系到党所领导的建设事业的兴衰和成败, 必须始终坚持, 不能动摇。唯有如此, 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 这是做好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制度保障。在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方面, 已有明确规定: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得为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遵守民主集中制, 服从党的领导;遵守法律法规, 不得报道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不得刊载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报道;保守党和国家秘密, 严禁在报道中泄密等。只有严格遵守上述纪律, 新闻媒体才会成为社会的守望者, 守卫社会良知,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注释

11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新华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2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91年7月第2版

33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新华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4467 邓小平.《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新华出版社, 1998年1月第1版

55 邓小平同志1984年9月18日为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题词

6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读本》[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1年4月第1版

79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8年6月21日

3.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其是引导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灵魂。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创新”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中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当然,包括学术、学科创新。

笔者作为中国当代人才学发展历程的见证人,深深体会到,人才学就是在中国人才学人文化自信和创新中产生和创建,并在坚持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中,排除种种阻力得到发展。

一、人才学是中国人才学人文化自信和创新的产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后,人才问题这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突出地反映出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现在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当时年轻学子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名言——“自古以来,发明家、创立新派的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年轻的,学问比较少的,被人看不起的,被压迫的,这些发明家后来才变成壮年、老年、变成有学问的人”的激励,而加以自信而创新的思考:“要想大面积杜绝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要解决中国的人才危机,需要寻找人才理论”,于是勇敢地提出建立人才学。

在创建人才学的初期,受到社会落后传统势力的冷遇,特别是教育界某些权威人士的反对,提出“有了教育学,还要人才学干什么?”更有甚者,把人才学与个别研究者某些出格的言论捆在一起批判,视人才学为精神污染的产物,企图把人才学扼杀在摇篮里。面对这样的挑战,人才学人清醒地认识到,相对教育现象,人才现象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因素只是人才成长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才成长和发展,不仅要研究教育因素,而且要研究其他因素,更要研究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研究人才开发,不仅要研究人成其才,而且要研究人尽其才。教育学绝不能替代人才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又不断抓住“自我设计”这个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反映人类活动固有本性、强调主客观统一的完整而现实的命题不放,斩头去尾大做文章,说什么“从政治上看,是背离四项基本原则”“从思想上看,是鼓吹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唯心主义”,从而把资产阶级自由化帽子硬套在人才学的头上,又企图全面否定人才学。当时,人才学人团结在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周围,坚信人才学毕竟是应时代和社会的呼唤而产生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不可战胜的本质特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人才学界顶住压力,团结奋进。特别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自我设计”得到正名,人才学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得到扎实的发展。从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及其大小,不在于它是老学科还是新学科,不在于当前有无权威学者扛大旗,也不在于有否权威领导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归根结底,取决于是否满足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学科发展中的体现,也是学科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90年代初,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两级学科,人才学则是其下位的三级学科。这时,管理学界出现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取代人才学之舆论。面对这样的舆论,中国人才学人认为,人才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基于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两门学科在学科类型、学科范畴、研究对象、学科框架结构、专业术语、话语体系、专业方法等均有明显差异。两门学科应优势互补,并存并举,共同发展。大家表示,有信心、有志气,要把中国人才学推向世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人才学派。

2004年,在人才学诞生25周年之际,在全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中国人才学发展宣言》。该《宣言》指出:“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我国人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才学,定能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为充实和丰富世界人力资源的理论宝库贡献我们一份力量。”

综上可见,一部当代中国人才学史,就是当代人才学人坚持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下的学科建设史。人才学既是中国人才学人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的产物,也是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的集中体现。自信,是主体意志的显现,来源于对事物价值和本质的清醒认识,对事物主客体的全面分析。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筑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理性自信。它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必然,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

二、人才学科建设现状的评价

(一)我国人才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开创性成就

1.构建了人才学的基本构架。早在1985年,人才学初创时期代表作:《人才学概说》(彭文晋,1983)、《人才学概论》(叶忠海等,1983)、《人才学通论》(王通讯,1985)三部人才学基础理论著作的问世,初步构建起人才学的基本框架。《人才学概说》构建了“一脉三说”的构架模式,即一个主脉:人才思想修养;三说:人才成长过程说、人才成长要素说、人才开发说。《人才学概论》构建了“一轴四论”的理论框架,即一个主轴:创造性;四论:导论、人才基础论、人才成长发展论、人才开发论。《人才学通论》构建了“一线三观”的构架模式,即一条主线:历史唯物主义;三观:微观(研究人成其才)、中观(研究人尽其才)、宏观(研究人才辈出)。目前,学界公认的人才学基本构架由四部分构成:(1)关于人才的基础研究;(2)关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研究; (3)关于人才主体的自主开发研究;(4)关于组织和社会的人才开发研究。

nlc202309090049

2.形成了人才学学科特色。包括学科类型、学科对象、学科结构、学科主轴、学科术语、学科方法等方面的特色。早在1988年中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交叉学科名词审定组就审定并通过了《人才学基本名词注释》。201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人才学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叶忠海、郑其绪总主编)人才学基础理论部分,就收集学科专业术语333条。

3.形成了以人才学为主干的人才学科体系。包括不同成熟度的人才学交叉学科逐渐形成,《大辞典》就收录了人才哲学、人才经济学、人才法学、人才地理学、人才统计学等15门人才学交叉学科的词条;不同成熟度的专门人才学逐渐形成,《大辞典》就收录了科技人才学、女性人才学、军事人才学、高技能人才学等23门专门人才学的词条;不同成熟度的人才史学逐渐形成,包括中国人才思想史、中国人才制度史、中国当代人才学史等。

4.人才学专业化水准已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体现在:已形成人才学理论体系和基本形成人才学研究专门方法;已涌现以王通讯研究员为代表的人才学专家群体;已建立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人才学研究机构、以中国人才研究会为代表的人才学学术团体、以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人才学教学单位;已出版中国学者人才学著作两千余部。据此,人才学于2011年已作为两级学科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代码为840.72,下位暂列入12个三级学科代码。

(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研究之路

基于人才学是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而充分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于一体,对人才学加以综合研究,是人才学基本的研究路径和策略。除此之外,有如下几点体现了人才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论为指导,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变革和发展,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以中国基本国情和人才问题为基点,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植根于我国丰富的人才开发实践和历史上进步的人才思想之中,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在与诸种“质疑论”和唯心史观的论争和批判中,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以开放姿态,“洋为中用”地开展人才学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

(三)人才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和局限性

1.人才学学科体系还不完善。不仅反映在诸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为有的学科仍处于基本未开发状态。例如,已列入《学科分类与代码》三级学科的人才社会学至今没有一部代表作。基础性的主干分支学科:人才哲学、人才法学、人才心理学、比较人才学等有待深入研究。

2.人才学学术体系仍不丰富。人才学知识体系的结构较为单一,研究视角较为狭窄,其中人才规律等主题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化。人才学研究方法体系还未形成,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意识不强,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人才研究方法的专著问世,研究方法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3.人才学话语体系有待充实。学科词汇和专业术语的量不足、质不高。特别分支学科距离形成话语体系差距还较大。人才学在国际人力资源学术舞台上发声很不够,影响不大。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学的“三大体系”

(一)深入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在“七一”会上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未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人才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必须学习贯彻好讲话精神。

1.把握好继承性、民族性。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意涵。坚持以“四个自信”作为创新和发展人才学的思想基础和不竭的思想动力。

2.把握好主体性、原创性。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的论述,以此为依据更好地发展人才学的中国特色。

3.把握好系统性、专业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阐明的“理论不彻底,就难以服人”的论述,以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的总体评价,不断推进和完善人才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学的学科体系

1.根据我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自身的内在逻辑,全面梳理和规划人才学学科体系的建设。特别要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研究,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人才学学科体系。

2.根据《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补齐短板,拓展领域,以厚实而又较全面发展三级学科(人才学分支学科)。特别要深化和完善人才哲学、人才伦理学、人才经济学、人才法学、人才社会学、人才心理学、人才教育学、人才管理学、比较人才学等基础性的主干分支学科的研究,以坚固人才学的学术地位,并充实人才学代码由8407201~8407299的空间。

(三)进一步完善人才学的学术体系

1.充实和丰富人才学的知识体系。积极探索以“人才成长和发展”为主轴线的新的人才学学科结构。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深化人才价值、人才异化、人才规律、人才流动、人才信息化、人才比较、人才计量等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着力对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的问题,从理念、体制机制、举措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2.形成人才学研究方法体系。加强人才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人才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着力完善综合分析法、追踪研究法、案例解剖法等;进一步使人文方法与数理方法相结合,提高研究方法专业化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学的话语体系

nlc202309090049

1.注重话语体系建设。增强话语体系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要从人才学知识体系建设做起,形成体系性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奠定话语体系建设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力求提炼人才学的专业名词、专业术语、专业短语,并提高其质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2.开展人才学术语的汉英对照研究。首先,争取在《大辞典》再版时,做到所有的条头汉英对照。当条件成熟时,我国学者人才学专著应出英文版介绍到海外去;同时编制和出版《人才学英汉词典》。

3.加强与海外人力资源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和合作中着力宣传中国特色人才学,扩大人才学的学术影响,增加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性人才研究的学术机构、建立海外中国人才学研究中心或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内设立人才学研究分中心。

(五)“多力合一”推进人才学科建设

1.党和政府人才主管部门通过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推进人才学科建设;并发动人才科研院所(中心)、高校人才研究机构、人才研究团体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制定人才学研究规划,形成人才学研究规划系统,以此保障人才学三大体系的深化和完善。

2.高校、科研院所是人才学科建设的基地和主力,通过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带动人才学科建设。当前,要增强战略思考和危机意识,坚持不懈地着力建设人才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学位点。从源头上解决吸引和集聚人才学教学和研究队伍,巩固和发展人才学教学阵地。

3.人才研究专业社团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学研究专家学者,是人才学科建设的社会推动力。其可发挥组织、纽带、桥梁作用,发动和组织理事、会员参与学科建设,协助党和政府人才主管部门为人才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人才学人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坚持文化自信和创新的思想定力,持之以恒地推进既有民族特色和学科品质,又有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的中国人才学派的建设,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

3.叶忠海.中国人才学科体系建设的评价和展望/人才学基本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叶忠海.科学发展的逻辑与人才科学体系的完善[J].人事天地,2016(7)

(本文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4.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篇四

文化自信的名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3、恃人不如自恃也。——先秦

4、自信是英雄的本质。——爱默生

5、最野蛮的是轻蔑自己。——蒙田

6、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7、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爱默生

8、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雨果

9、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

10、自信与自靠是坚强的柱石。——英国

11、恢弘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13、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亚

14、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贝蒂

15、无论如何,“流言”总不能吓哑我的。——鲁迅

16、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奥维德

17、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18、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9、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别林斯基

20、地球上的任何一点离太阳都同样地遥远。——伯顿

21、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22、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23、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24、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聃

26、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希金森

27、技能和信心加在一起便是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军队。——欧洲

28、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9、“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5.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五

题记

从大人那里听说,女儿百分之九十都像母亲,然而这百分之九十中,除了嘴巴,在外貌上你绝对看不出我哪里像我妈妈。可与我深入相处之后,你就会发现我有一股好胜、要强、自信的性格,这便是随了我妈了。

从小时候,家人就发现我一直直着背走路,永远看着前方。于是就说我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因为自信是一个人很难得的品质。

于是,妈妈争着送我上这个补习班,又赶着去上那个辅导课,从小就个我灌输要自信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次又一次从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我很少有考试怯场的时候,有一次到地区去参加英语三级过级考试,同行的同学各个坐立不安,有的背单词,有的深呼吸,有的低声哭泣。我依旧抬头挺胸,直着背,轻点脚尖走进口语考场……次年,我拿到了过级证书。

去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萨克斯,我打听了一下:一节课是五十块钱。对于这个家,单身母亲的收入已是杯水车薪,我不想再给她添负担,于是编了一个借口搪塞了她请老师的念头。我买了本书,默念凭自己的力量学会吹奏……开学典礼,我以县里第一个女吹手的身份演奏了两首曲子。

前几天,高中部举办文艺演出,之前一次表演中,我稳定的.台风,泰然自若的表现以及自信的气质博得了高中校领导的好评,要我去他们学校演出……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艳慕的表情,我自信满满地击下了键。

翻着一张张火红的证书,回想着一句句夸赞的话语,我想我将进一步登上我梦想的平台。

伴着这股从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将装载着我出人头地梦想的匣子推上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6.国旗下讲话——自信、守纪、坚持 篇六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做一个互动游戏:我先问一下大家,你想一想,在1分钟内,你能连续拍手拍多少下。于是我就近问主持升旗的两个同学,他们都很不自信的说,60多下吧,当我及时10钟停止时,很多人惊诧,1分钟这么短,当我问及拍了多少下时,60多下,当我说只有10秒钟时,每个人都是一脸的惊诧,计时半分钟、-计时1分钟。

说明:潜力,都应充满自信。

仅有自信还不行:遵守好学校内的,班内的纪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试想,你值日时卫生没有打扫好,你上课了,甚至老师还在讲课,曹老师去把你叫了出来,这一定会影响你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大家;晚上你按时晚休,白天学习的精力一定不集中,效率一定不高;如果这个时候同学间还不团结,甚至出现打架等情况,那就更影响最后的复习了。。所以只有遵守好了纪律,你才能安心,静心,专心的投入到最后几天的复习考试中,才会取得最好的成绩。

坚持:针对中考送给大家10个字:“胆大、心细、平常心、全身心”,胆大,心细,平常心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下“全身心”。首先要高度重视这次考试,做到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考试中。好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最后的这几天,我们不能让任何事情打扰了自己,比如:贪玩,上网,游戏,同学会,走亲戚等等,我们要静心利用好没一点可利用的时间,我们要把全部精力用到考试上来,要坚守到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全身心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考试结束后不要去与同学对答案,以免发觉自己考的不太理想而扰乱自己的心绪,影响我们的下一场次考试,要明白——坚守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希望今天这三个词对大家有用。

7.谈如何坚持践行“四个自信” 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四个自信内容心得体会吧。

有五千年历史,在人类封建社会成为世界梦想标杆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幸地从汉唐盛世的辉煌中退下来,而且一退再退,令人扼腕。但是,一个有优秀基因传承的民族是不会就此沉沦的。95年前,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点燃。95年后,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民族复兴的梦想被照进现实。我们对此持有自信,一种对自己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一种源于历史与现实、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确信和把握。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向把握

梦想在千里之外,却始于足下。往哪个方向迈步?道路的抉择是追逐梦想的关键。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被洪秀全葬送在红罗帐暖的温柔乡中。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官方自我改革随着光绪帝被囚中南海而百日夭折。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孙中山去世也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肯定

19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建党建国、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在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建立了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生产关系盲目求纯,经济建设盲目求成,阶级斗争为纲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改革开放,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要改革,指导思想必须先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思想解放到哪里去?要不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案确信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201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了“七连降”,但仍处于标志两极分化的高位。我们还有制度自信吗?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

一些人常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某些制度为标准来评价我国的制度和体制。诚然,在一些具体体制上,西方的确存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不带偏见,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同意这一点。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更深沉的自豪

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就像毛泽东在1949年曾经说的那样,从那时候起,近代历史上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就应该完结。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8.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八

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级党组织要把践行“两学一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融入党员教育新常态,着力打造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需在三个落实上下功夫。

一要在强化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解决不好,世界观就会出现偏差、人生观就会迷失方向、价值观就会出现错位,必将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党章党规、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系列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落实上同步,以实际成效展示学习效果。

二要在讲纪律守规矩上下功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有多大、资格有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党员干部队伍管好用好,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按党章党规办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履行入党誓词、树好自身形象,为党增光添彩。要严格执行党纪党规,敢于高举党纪

党规戒尺,自觉维护好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不想、不敢违规违纪。

9.坚持高度文化自信 篇九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心得体会六篇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以下是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实践中历练成长,以奋斗之姿绽放青春华彩。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一

2020 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不能放松警惕,要在 2019 年的工作基础上,盯紧问题短板,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整改措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咬定目标、再接再厉、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夺取脱贫攻坚伟大胜利。

一是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手抓”,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疫情涉及面广,给贫困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就业扶贫的冲击很大,稳定就业对象不能及时返岗复工,非稳定就业对象被动待业在家,大多数生产车间当前还没有复工复产。同时,因受疫情影响,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一些重点工作推进缓慢。而产业和就业,既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也是确保稳定脱贫、防返贫和提升脱贫质量的关键,是今年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和主攻方向,我们要全面落实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就业“十条意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对贫困户的思想贫困问题要力争根除。精神贫困有时比物质贫困更可怕。要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撬动脱贫的杠杆,继续在贫困群众中继续倡导开展“治惰”“治懒”“治脏”“治赌”“治愚”的“五治”行动,深入推进“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行动,继续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在全乡各村推进禁燃、禁赌等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发扬自强自立精神,帮助群众树立“节约也是发展”理念、唤醒勤劳致富发展意愿,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采用以工代赈等方式参与项目实施,尤其要让农村里的懒汉有事干、忙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改变贫困面貌,创造幸福生活,斩断群众因懒变贫、因婚致贫、因宴返贫的“穷根”。

三是要严格工作要求。根据贫困户户情、脱贫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等因素,重点围绕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增收措施、保障措施等内容,对计划进行实事求是的制订和调整。各工作队及后盾单位要迅速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创新开展“院落会”,开展扶贫政策宣传,落实落细落具体各项扶贫政策,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各结对帮扶责任人要持续推进“3+3、5+5”、“五个一”走访活动活动,详细了解各帮扶户的基本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帮扶措施,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2020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总书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下步继续攻坚克难的方向和招法,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那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笔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要知道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那就需要以党建为引领,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重点放在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党员担当作为的主阵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不到 10 个月的时间,我们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在疫情考验下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们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保证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三

月 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伟大的“中国梦”奋斗目标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正式启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攻坚道路。疫情来袭,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要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战役,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扎实做好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这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聚焦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科学谋划了下步工作打算,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增强了信心,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总攻号角。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科学部署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层层推进下,中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透视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一系列数据见证了新中国伟大的历史性飞跃。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回顾过去,面对诸多困难挑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成绩令人鼓舞,挑战不容忽视。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聚焦、齐心协力,走好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走好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啃下最硬骨头。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 个未摘帽贫困县和 1113 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就是在啃下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中实现的。唯有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来对待各种困难挑战,才能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走好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抓住主要矛盾。当下,克服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中国脱贫攻坚成绩举世瞩目的底气,就在于实事求是。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确定性来应对面临的不确定性,才能化危为机、一往无前。

走好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党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各级党组织。组织有凝聚力,党员有荣誉感,百姓脱贫就有了强大动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

是要恪守初心、维护核心、坚定信心、上下齐心、服务用心,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扎实工作,如期实现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时代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贫困人口脱贫带来了冲击,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带来挑战。面对这场时间紧、任务重、近尾声的脱贫攻坚战,要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松劲,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获得最终胜利。

绷紧“思想弦”不放松,提振精神树好“致富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穷不能志短,扶贫要先扶志。只有把好贫困户“思想关”,才能引导他们摆脱“贫困志”。只有把“致富志”树立好,才能充分调动贫困户参与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扶志须攻心,要引导贫困户树立“靠勤劳双手摆脱贫困”的思想,坚决杜绝“等靠要”思想。做足做深做透困难群众思想工作,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多与贫困户

“唠一唠”,全面提升其进取心,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进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让“懒汉”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绷紧“政策弦”不放松,为民造福植好“福祉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政策如果对我们的百姓好,就是真正的好,我们就坚持这个政策”。政策为行动提供有力保障。扶贫政策可以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只有“少搞一些盆景”,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才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春风拂遍贫困户的面颊,温暖人心。只有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运用好,才能真正发挥政策保障作用,助力脱贫摘帽。扶上马送一程。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始终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在当前决胜的关键时期,既要把这些政策宣讲好、传递好,更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凝心聚力把这些政策落实好、运用好,对不稳定户、边缘户及因疫情导致的特殊户针对性帮扶,让生活有保障、饮水安全、住房温暖、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有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止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

骨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未脱贫的,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准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020 坚持制度自信打赢脱贫攻坚战心得体会六

决胜脱贫攻坚,一方面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树好红旗,点亮明灯。另一方面必须深入一线,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用实践履行共产党员的承诺,用行动实现理想。

在此阶段,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为我市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措施保障。处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组织管理,注重创新改进扶贫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做出实际贡献。

我认为,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还需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用心扶贫。面对仍然处在贫困状态的群众,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我们国家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艰苦时期是农村困难群众做出巨大牺牲,给予了

党和国家以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应当增强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信心,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二是用责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开展工作,注重倾听困难群众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将主题教育成果运用到脱贫攻坚战中,市委“督战队”要切实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扶贫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让脱贫干部更有责任感、紧迫感;三是用智扶贫。要采取多种举措,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受到更多教育,用党的理论思想引导民心,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启发民智,用中华优秀文化改善民俗,只有贫困群众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积贫难返的局面,才能在脱贫后不会再“返贫”。

决胜脱贫攻坚已到最为关键阶段,只要全党党员干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关键战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屈原: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篇十

一声赞叹,一声悲叹。屈原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

楚 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政权昏暗腐朽摇摇欲坠,政治生态险恶,官场上毫无清明正气可言,使屈原有生不逢时之感。他的真知灼见被君王视如草芥弃如敝屣,他 的才干遭到无能之辈的嫉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楚怀王授权屈原负责起草国家宪令,屈原草稿未定,而“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 与”,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进谗诬告屈原,使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魑魅魍魉们的“羡慕嫉妒恨”祸害了一代忠臣贤良。

更可悲的是,屈原遇上了两代昏君。

强秦兵临城下,弱楚危在旦夕,楚怀王却屡中张仪之计,违背盟约与齐断交,既恼羞成怒又不讲信义,既贪婪自私且鼠目寸光,终于孤立无援,求救无门。被晾在一边 的屈原看到了楚齐断交的严重后果,力阻无效,反而被逐出朝廷,流落到汉水之北。后来楚怀王终于被秦国诱捕,客死他乡。被流放的屈原“睠顾楚国,系心怀 王”,为故主的罹难而悲愤,更为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新主而悲哀,为新主听任满朝奸佞庸臣祸国殃民而愤怒。顷襄王更是心胸狭窄之人,他一怒之下将屈原驱赶 到更偏远、更艰苦的江之南。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披发行吟,顽强地写下一篇篇政治性的辞赋诗作,执着地诉说他的爱国忧民之情、救国济世之策,坚定地表 达他的楚国复兴之梦。无奈顷襄王在媚秦自戗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楚国也就气数已尽,行将就木了。公元前279年,秦国悍将白起攻打楚国,引水灌城,一下子淹 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还攻占了屈原的出生地、楚国的国都郢。第二年的五月初五,一代爱国名臣屈原投江殉志,留下千古奇恨、千古沉冤、千古悲歌。

臣事明君,将遇良才,这是中国历代仕子所追求的昌明环境。国与国的较量实质上是王与王的对弈和对决,一国之强弱取决于一君之明晦。屈原经历三代君王、事奉两 代国君,但他们一个比一个昏聩,一个比一个素质差。楚怀王胸怀狭隘、目光短浅,朝秦暮齐、言而无信,低劣的政治品格、低下的政治智慧,使楚国的式微成为必 然;顷襄王更无理政智慧可言,耳聋目塞,纵容小人弄权,使楚国驶入了加速灭亡的快车道。两朝昏君,一般器量,是楚国的不幸,更是屈原的大不幸。作为一位政 治家,屈原从明亮转为黯淡,直至陨落,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一国之殇。

屈原的悲剧,也在于他自身的不悟。

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他的壮志难酬除了有小人的嫉妒和陷害外,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对立,而又缺乏一个强有力政治集团的统治。屈原所代表的士大夫阶 层与君王之间的矛盾,是改革与守旧、民权与君权、维权与专制、分权与集权之间矛盾冲突的集中表现,是他的改革思想与君王权力意志之间、国家利益与统治集团 利益之间矛盾冲突的深刻反映。而且这些矛盾在内外交困中迅速发酵激化、不断升级,使社会的分崩离析一触即发。外有强梁虎豹环伺,内有蚁蠹贪噬豪取,风雨飘 摇的楚国大厦安有不倾覆的道理?屈原满腔热情地想挽狂澜于既倒,无疑要成为矛盾的一方——这是势单力薄的一个人与一个腐朽势力、利益集团的对峙,文弱书生 想螳臂挡车,这是他的幼稚、天真与单纯。面对外腐内朽、苟延残喘的统治系统,屈原没有跳出专制权力的樊篱,没有号召民众摧毁专制统治的意识和力量。他不如 70年后的农民陈胜、吴广那么勇敢无畏,不如楚国贵族后裔项羽那么气魄盖世,不如流氓无产者刘邦那么无所顾忌。这三拨人都是楚人后代,是他们前赴后继、共 同奋斗,三年而灭秦,应验了屈原同时代先知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脱离政治系统使他失去了权力,脱离广大民众使他失去了根基,屈原的抗争无异于自 己抓起头发往上拔,即使拔光头发也无济于事。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反抗,但是,反抗总比不敢反抗好。

屈原的悲剧,还在于他文人式的愚忠。

怒也好、怨也罢,骂也好、哭也罢,屈原的忠君思想是不曾动摇的,他的死也证明了这一点。这源自他所受的封建传统的教化和传统文化的熏染,源自他的政治理想对 专制统治的倚重和依附、对君王权力的效忠与臣服,源自他的政治品德和人格操守。有人言其为才所困、为情所惑,那实在是看低了屈原。屈原的远见与胸怀是他的 同僚们无可企及的,只是他有着书生的意气与弱点,崇文而不尚武,有宏韬而少谋略,没有革命的勇气与能力,没有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号召力,没有敢说敢为、 揭竿于阡陌之中的魄力。他把全部理想寄托在一个君王身上,一叶障目,看不到时代的趋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规律、民众的力量,他的忠君思想显然具有浓厚的 愚忠色彩,是一种文人式的抗争,是那个时代无可铣削的胎记。

屈原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但一己之净并不能换得天下之洁。他的投江,无疑是投向黑暗、腐朽、窒息、昏聩君主专制和污秽官场的一枚人体炸弹,有 惊世骇俗的一声轰鸣,但也只是一响而已,终究无益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和与消弭,无济于民生的改善和楚国命运的起死回生,更无力撬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 铁板。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富有预兆式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

屈原从政治顶峰坠入人生的窘境,从政治家回归到落魄文人,从理想的贲张走到了惨淡的现实,这种落差使他的思维从博大走向了单一、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从灵变走 向固执。他看到了楚国的末日,不愿意接受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的趋势,在奋起与隐遁之间,作出了痛苦和尴尬的选择。其实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前夕的无谓挣 扎,在摧枯拉朽的历史车轮面前,一切都会被碾得粉碎。屈原稀里糊涂地充当了一个有节气的螳臂,既可敬,又可怜。为一个不值得的政治系统而殉情,这是屈原的 局限,也是屈原的悲剧。

11.第十六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篇十一

第十六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理解这种绘画新风兴起的社会条件。指导学生将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家和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归类整理的能力。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学生回答)。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屏幕显示“司马光像”)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注解,释疑书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屏幕显示相关文字)。同学们知道编年体和纪传体有什么不同吗?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体裁,能够将史实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容易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前后次序和因果关系。而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集中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便于了解历史人物的全貌。两种体裁各有千秋,是我国古代编写史书的主要体裁。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4页小字部分,了解《资治通鉴》的编写过程,学习司马光等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简介词的产生情况)。词到了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坛上一课璀璨的明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词人和词作。根据词作风格的不同,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屏幕显示“苏轼像”,简介苏轼生平)。北宋前期,政治局面稳定,统治阶级追求享乐,词人的境界一般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把山川景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的情怀写进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他着力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词风的萎靡之风,开创了一派豪放风格。(多媒体演示《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词中描绘的古战场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这首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屏幕显示“辛弃疾像”及其代表作,简介辛弃疾生平)。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他在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因此,他的词大多写得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屏幕显示《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学生体会词作的雄浑悲壮)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屏幕显示“李清”)。李清宋代优秀词人、词作很多,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收集阅读欣赏。元朝文坛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元曲。

三、元曲和关汉卿

1. 元曲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介我国戏曲的发展概况以及元杂剧的结构和角色分工。指出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

2. 关汉卿和《窦娥冤》

(屏幕显示“关汉卿像”及其代表作《窦娥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6页小字内容,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窦娥冤》的基本剧情)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屏幕显示《窦娥冤》的相关图片和剧照)。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借窦娥之口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愤怒地鞭挞封建黑暗势力对百姓的欺压,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技巧成熟。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各具特色,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屏幕演示《清明上河图》动画)。这幅画全长5米多,共画了各式人物800多个,整幅画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勾画得栩栩如生,真实表现了当时东京城的繁荣局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我国美术上不朽的佳作。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思考、议论)。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所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宋元时期的其它艺术成就,可利用多媒体归纳总结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将本课知识结构总结如下:

12.坚持自信会成功的名言 篇十二

2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 、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拉罗什夫科

4 、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5 、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但丁

6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7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8 、一年只穿一双破鞋子一件破衣服也是世界上最自信最骄傲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物质贫困而自卑!精神贫困最可怕!——李阳

9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10 、信心是人的征服者;它战胜了人,又存在于人的心中。——马·法·塔伯

11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

12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13 、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查·丘吉尔

14 、我们每一做一件事都应该既小心谨慎,又充满信心。——爱比克泰德

上一篇:长大了的青春高二作文1500字下一篇:2020发展党员入党谈话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