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2024-07-27

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精选15篇)

1.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一

区域推进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象山区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教师培训的定位、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展开分析,对区域内推进教师培训进行思考,采取“名校长工程”培训、“名师工程”培训和“青蓝工程”培训等途径提高区域内教师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师培训 区域推进 名校长工程 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27-02

象山区是桂林市的老城区,教育实行县区管理近20年以来,因原有的摊子大、底子薄,导致各类学校发展层次不一。我们深知,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辖区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整体提升辖区教育教学质量。在20022005年以及20052009年间,我区先后开展了第一轮骨干教师、“名师工程”培训项目,所采取的一系列培训措施,为辖区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留下许多思考:如何让培训人员的受益面更大?如何让培训的层次更清晰?如何让培训的效益更大化?目前,辖区教师队伍中名师、骨干教师等领军人物占比太少,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等参差不齐,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惯性思维开展工作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因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强校不强,弱校很弱”的现状,依然是制约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与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专题调研,我们从区域层面上整体设计了我区“十三五”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规划,确定了教师培训“梯次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一系列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设计的教师培训规划体现了“四新”目标:即按照“区域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创新品牌模式”的培训新思路;构建由我区教育局主管,整合局人事股、区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电教站和中小学校等资源共同参与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新体系;创新“1+1+n”的双导师培训新模式;以56年为周期,全体教师为对象,专业发展为重点,探索教师培训新机制。围绕“四新”目标,探索“梯次人才培养工程”,即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培训。

一、系列教??培训的做法和举措

第一,开展“名校长工程”培训工程。2015年,我区教育局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举行了名校长培训签约仪式,开始了依托具有优质教师培训资质的江浙沪名校实施“名校长工程”培训。近三年来,我们认真遴选培训对象,组织校长们从吴越文化的苏州到岭南文化的广州,从江南名校到岭南名校,围绕校长“思想力”“领导力”“凝聚力”设计了培训课程,采取“专题讲座+案例解析+实地考察+深度对话+跟踪诊断”等主题实战型研修模式展开培训。

第二,开展“名师工程”培训工程。坚持“向外借力,向内聚力,精准发力,实处着力,内整外联”的宗旨组织培训。一是“向外借力、向内聚力”请好培训的专家。2015年启动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分别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最美教师、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学校校长薛法根和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原副局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朱乐平。有知名专家领衔的同时,也向内挖掘优秀教师潜力,成立了以辖区内名师命名的“广西特级教师李敏先模工作室”“桂林市学科带头人蒙艳先模工作室”“广西优秀班主任李彩虹先模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二是“精准发力”选好培训学员。每个工作室的学员遴选,按照“自愿参加―学校推荐―教研室初审―考试选拔―谈话面试”的程序,把一批有事业心、有教学专长、有共同研究意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出来,参与工作室的研训学习。三是“实处着力”设计好培训课程。学科培训的课程主要以领衔专家研究的方向作为培训的课程。以小学语文为例,薛法根校长以研究“组块教学”见长,我们就以薛法根的组块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能力训练为研究内容,围绕“以建构以语文能力发展为主线的课程单元”,导师将学员分组进行建构识写能力、朗读能力、概括能力等八个课程单元研究。四是“内整外联”抓好培训的管理。本区名师工作室的培训模式是“1+1+n”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模式确保了在专家集中培训后,本区域内的导师及时跟进落实。

第三,开展“青蓝工程”培训工程。2012年以来,我区通过公招、特岗等方式招录了大量的新教师,新教师培训主要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制订了“新教师三年适岗培训方案”“公招教师试用期业务能力考核方案”“特岗教师服务期满考核方案”系列文件,按照方案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以及试用期满业务能力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转正定职和入编的依据。二是搭建活动载体。从2014年开始,我区组织开展一年一届的“师徒结对”学科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师徒同台展示帮扶的效果。三是集中技能培训。对新教师集中开展普通话、书法、信息技术培训,督促新教师自觉学习,磨练内功强化素质的提高。四是跟岗带教培训。让新教师跟着身边的名师学习,新教师走进辖区内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日常工作,从课堂到课外,从教材到学生,从教学到育人,每学期一期,每期两周的跟岗学习。

二、系列教师培训的特色和成效

已经开展了近3年的教师培训,我们既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经验,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区域教师培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1.出体制,组建“教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构。机制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在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方面,我们成立了“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立足于区域实际,充分协调、利用各职能部门、各学校资源,发挥导向、计划、组织、管理、指导、评估、激励等功能,全面实施区域教师培训的总体部署和落实。从区域行政层面上突破目前教研室等同于教师培训机构的现状,组建独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资源,推进区域培训工作,解决了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及培训存在的无规划、无体制、无模式的“三无”现状。

2.出规划,整体设计,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序列。2014年我区教育局经过全面调研,按照“区域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创新品牌模式”的思路,整体考虑并制订区域性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制订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紧密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决定从2015至2020年,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梯次培训。计划用6年时间,重点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师,建立起我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群体和梯队。让区域内的教师培训能有序、协调、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一名教师能在发展序列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努力的目标,形成教师培训更长的“培训链”。

3.出模式,“双导师”制,形成教师培训联动效应。我区各个培训项目均按照“1+1+n”的模式,组成不同学科或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习团队。“1+1+n”中的两个“1”即双导师,“n”即培训学习的教师成员数,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及目标,“双导师”的领衔人是不一样的。如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工作室”这个培训项目里,两个“1”是指“一个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加上“一个学科教研员”;在“草根名师跟岗带教”培训项目里,则是“一个教研员”加上“一个一线优秀教师”。总之,“双导师”让有限的教育专家资源通过学科教研员、优秀教师层层领悟,持续跟进,不断共享,全面辐射区域,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4.出团队,向内聚力,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每个项目约由2545名学员构成。在培训中,根据学习情况,分成58人的学习小组,学科同质、水平异质组合,目的是培养各学员学会合作、分享,懂得“抱团发展”的重要性,促进教师之间打破校际之间的距离,促进共同学习、共同修炼、共同提高。此外,借助全??知名特级教师、身边优秀教师所在学校的资源优势,让学员能接触更多外地的、身边的优秀教师,借鉴他们的经验,在更高的视野上审视自身的专业发展。

5.出人才,专题研训,形成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我区各个学习团队的教师,有的已是骨干教师,有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还有的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未满5年的新教师。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选择确定培训的专题是关键。我区的培训专题是根据领衔专家研究领域的专长,并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形成,逐步培养不同类型教师构建现有发展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同时,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区教研室主动为学员搭建各种实践历练的舞台,优先推选参加竞赛和科研活动,完成带教或送教帮扶任务,让学员的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水平得到发展,并形成自身的风格。

6.出成果,立足课堂,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近3年来,我区各级培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有2人入选自治区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对象,3人入选桂林市“名校长”培养对象;有1人成为自治区“深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被评为桂林市学科带头人、8人荣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32人被评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这批优秀校长、名师都是我区各教师培训项目中的成员。此外,学员中担任教学班参加市级、区级统一检测,成绩大部分排在城区前列或位居学校年级前茅;申报“十三五”科研课题,工作室学员立项课题的比例约占我区所有立项课题的60%,学员在科研领域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辐射作用。

三、教师培训的思考

作为一个区域教育的教研部门,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且行且思,尽管系列教师培训取得不少成绩,但是还有很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一是我们的名师工作室还没有能够做到全覆盖:从学科方面看,艺术、体育、科学、心理健康等工作室尚未建立;二是边远薄弱学校推荐工作室学员有难度,符合条件的学员人数少,且优秀教师不稳定;三是工学矛盾的问题,一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集中学习时间太长则影响日常工作,学习研讨时间短则效果不佳。部分骨干教师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参加市级培训和本级培训之间的关系,这些矛盾或不足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针对这些应该改进的地方,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下一阶段我们将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综合学科、薄弱学科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要充分考虑学科平衡;充分吸纳“草根”名师、各级优秀教师领衔学科培训,以加强本级教师培训的指导与管理,协调好各级各部门培训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调动领衔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期盼着教师队伍建设继续立足区域发展的实际,坚持教师培训的正确方向,不断反思与改进,为提升教师职业生涯质量而继续前行,让每一名教师在常态的课堂里享受生命的滋味!

(责编 林 剑)

2.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二

5200,凸现低成本规模化优势

嘉定区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数约为5200人。目前,这些教师已全部完成在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上的注册。平台现有注册单位99个,涵盖嘉定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平台共容纳各类课程210门,涵盖中小学幼儿园学段的所有学科。目前,平台已开设76个班,参训教师2620人,拥有各类助学教师243人。

只有大规模的网络培训才能很好地体现出网络培训低成本、规模化的优势。网络培训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支出并不是等比例上升的,规模越大,单人的培训成本就越小。在对嘉定区教师网络培训的成本梳理后,我们发现除去网络平台的首次建设支出外,更多的是在人力管理上的支出。从培训初期的2个班,一百多位学员,到培训中期的17个班,1420位学员时,只是在人力成本上多增加了122人的助学教师。由于网络培训课程并不需要自身购买,所以网络平台的费用是固定的,因而只有扩大网络培训的规模才能降低培训的成本。综合考虑管理成本和网络的负荷后,我们把同时在线参与学习的学员人数控制在1500人以内,单个班学习时间跨度在3~4个月。

7:3,培训前期投入促成效

网络培训的投入要注意“前重后续”,前期投入约占7成,后续投入约占3成。网络培训对于不少助学者和学员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尤其对于助学者而言,其对自身在培训中的承担的任务和肩负的职责,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对网络培训有陌生感。在这一新的领域,有的助学者显得不够自信,顾虑重重。在前期需要区教师进修学院进行细致入微的培训和全过程的框架式工作支持,所以培训前期加大投入就尤为重要。在网络培训实施中,我们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助学教师和学校管理员队伍进行培训。除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助学者培训外,在每次培训班开设前,我们还针对网络课程的二次开发、学员学习管理、考核设置等对助学者进行专门培训,并要求他们将培训班的开设、管理作为助学者的培训作业。对于学校管理员则要求他们将学校数据的注册、更新作为作业。

综上所述,网络培训的前期投入,占了整个培训的大头,约70%以上。同时,在学员参与网络培训时,我们也要求助学者在培训过程的前期多关注、多督促学员的学习。网络培训开始前,学员先要参加面授培训。助学者除了动员外,还要把网络培训的技术要求、学习过程、考核设置等告知学员。一般在面授结束后,我们会要求学员及时登陆网络培训平台,直观地了解网络学习的方式和考核方法。对一些相关能力较弱的教师,则进行专门辅导或请技术较好的教师进行结对帮助。在网络培训开始后,助学者要在第一周内每天检查学员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BBS论坛等。这里,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7天”现象,即在开始培训第一周内不登陆平台的学员,通常会放弃学习。以《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培训为例,在355位学员中,考核不合格的共有48人。在不合格学员中,培训第一周7天内无登陆记录的有47位。在这47人中,因作业没交而不合格的有45位,也就是说是主动放弃学习。因此,在培训开始的7天内,加强网络培训的指导和管理,能对提高培训的合格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后续是指在网络培训中,助学者和管理员要保持对学员的持续关注。网络培训的时空隔离很容易造成学习者的“无助感”。后续投入能减轻学员网络培训的“无助感”,减少学员辍学现象。在对几位网络辍学者进行电话访谈后,我们得出结论:“无助感”是学员放弃网络培训的重要原因。学员在出现登陆问题、无法递交作业等情况后,如果助学者或管理员没有及时回应学员的求助,学员很快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沮丧情绪,进而贬低网络培训直至放弃。所以,在网络培训过程中保持持续关注,让学员随时能感到有团队在支持他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我们付出的成本。我们采用助学者和管理员双负责的机制来保障网络培训后续的支持。学员在出现学习困难后,可以随时联系助学者。学科上的困难由助学者帮助解决,技术类的问题由助学者联系管理员解决。虽然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需要求助的时候并不频繁,但时刻保持网络培训的后续投入,让学员感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提供支持是必要的,也是网络培训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1,培训形态多样实用

嘉定区网络培训除了采用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外,还有基于博客的名师工作室培训平台,基于Moodle的学科教研组培训平台,基于学科站点的教研活动培训平台,基于培训班的专题学习平台。这些平台逐步形成了4:1的格局。我在此介绍一下这几类网络培训的实施。

例如,孙琪斌数学工作室个人博客平台(http://sunqibin.blog.teacher.com.cn)就通常会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网络培训:由工作室主持人发起话题,学员参与讨论;由某一堂课的内容发起话题,学员参与讨论;博主发布文章和资料等。目前,在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www.teacherclub.com.cn)上,工作室成员开设了8个博客。孙琪斌数学工作室网站现有文章249篇,教学资源289条,网站访问量达七万余次,在嘉定区乃至上海产生了初步影响。

嘉定区Moodle研修平台(moodle.i jd.cn/moodle)目前主要有小学自然学科课程化研训平台,其主要形式有:教学资料发布、案例点评、活动讨论、教学设计的wiki写作、意见建议等。目前,该站点收纳各类资料和活动22类,活跃用户65人,涵盖嘉定区所有小学自然学科教师。此研修平台正逐步成为教研组活动平台和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学科站点(jxxy.ijd.cn)目前有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英语、中学科学、中小学美术7个站点。以小学数学为例,其形式主要有:培训资料发布,实践课和公开课的说课、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教学设计交流,试题试卷库等。

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jxxy.ijd.cn/yuwen)主要为由语文特级教师蒋蔚芳主持的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培训服务。其主要形式有:培训班实践课资料发布、学员学习成果发布、专题活动讨论、学员求助等。通过这个网站,培训班系统收集了学员在5年间的学习成果,并将其汇集出版。

嘉定区的教师网络培训能够在上海市各区县中脱颖而出,和其长期坚持创新培训形式和鼓励教师使用新型多样的网站技术是分不开的。教育技术专家黎加厚教授在探讨网络技术发展对教师网络培训形态的影响时曾说过:“合适的技术就是有效的技术。”4:1,体现出了嘉定区在教师网络培训中的形态多样和实用主义的倾向。这和嘉定区在网络培训上鼓励创新和宽容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主持网络教师培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体验对网络培训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在人力和技术间按重要性进行投票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人力。在“云技术”和“云服务”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教师网络培训话语权的不再是掌握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人,而是有创新理念和实践的人。从嘉定区网络培训的发展来看,最早的是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是基于资源和BBS功能,其次是学科站点,主要基于教学实践课的电子档案袋和BBS互动功能,再次是孙琪斌数学工作室个人博客平台,主要基于博客功能,最后是嘉定区Moodle研修平台,提供包括博客在内的多样资源发布和网络活动功能。我们发现技术的进步并不直接带来网络培训的效益提升。例如,积累了最丰富学习成果的恰恰是嘉定区小学语文“希望之星”研修班网站:而对教师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的、技术上最先进的Moodle平台,目前只在青年教师占大多数的小学自然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3:1,培训要“研、训、教三位一体”

在教师网络培训中,尽管采用多样形式,但我们始终坚持“研、训、教三位一体”的工作。研是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设定培训的目标;训是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是实践评价,诊断培训的效果。“研、训、教三位一体”是将网络培训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环节,利用网络培训提供的便捷交流工具、web化的课程、电子档案袋的资料、延展的时空等,以弥合培训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在“研、训教三位一体”的实践中,网络培训的学员学习成果的迁移起着重要作用。网络学习成果通常以作业、主题讨论、常见问题解答等形式出现,是网络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驱动着学员的学习。网络学习成果的设计在课程二次开发中完成,体现了助学者和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出了培训的目标。网络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是各位学员教学智慧激荡、相互学习的过程,是助学教师辐射作用发挥的过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网络学习成果恰恰是教师通过培训得来的“米”。教师利用实践课,将新理念、新教学方法等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经验。而类似习题、课件等素材类资源,则通过“活化”和积累,在提高学员个体专业发展的同时又可以成为重要的网络培训资源。

在教师网络培训中,我们总结出“面授一网学一网研一实践”的培训模式。“面授”即专家(导师)面授,向学员培训课程的设计意图和基本理念。“网学”指学员在线学习课程基本内容。而培训师则耐心细致地观察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梳理学员的提问,帮助其归纳出主要问题,查找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设计成作业并组织学员在论坛交流讨论。“网研”即鼓励学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自己对问题的思考,通过网络论坛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培训师和助学团队分工与学员展开讨论,对学员的作业、提问进行耐心指导和答疑,使学员与培训师能彼此借鉴、共同提高。“实践”即培训师和助学团队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员开展针对培训中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学研讨活动来论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针对课程提出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组织学员讨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活化为教学实践。

以新农村教师远程研修平台上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培训为例。以嘉定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居丽华老师为首的助学团队,结合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中注重细节而忽略教材背后的数学思想的问题,选择使用网络课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并以教学实践作为课程的落脚点。在设定网络培训时,他们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弥补课程重理论、少实践的不足,将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作为学员作业,以学生学习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情境作为讨论主题。在培训开始后,由居老师对助学团队进行面授,讲解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意义,进行学习动员。学员登陆平台后,由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长带领并以5~7人的小团队参与学习。针对学员在网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助学团队力求将讨论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避免没有是非和结论的讨论,鼓励学员亮出自己的观点,避免“论而不立”。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助学团员要求执教教师将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设计放到网上,并要求青年教师进行修改。在参加教学观摩后,要求每位参加研讨的教师将学习体会和建议发到论坛。执教教师则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设计的教学设计共享给全体学员。学员普遍反映,这种“面授一网学一网研一实践”的网络培训模式将培训资源和过程延展到教学实践中,对加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提高课程执行力非常有帮助。

3.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三

一、 制订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目标规划,实现校本培训目标人本化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区域内推进以学校为培训基点的校本培训工作,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制订本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目标规划。制订目标规划要以教师为中心,以实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依归,要反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更要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实现校本培训目标的人本化。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人本化,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诊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即通过调研、访谈,从客观到主观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透过表面的现象关注问题的实质。如目前温州市龙湾区的教师结构趋于年轻化,年轻的团队确实有较强的创新优势,但平时所需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提升;教师学历结构高层次化,可所学专业与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对口。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让校本培训发挥其有效性的突破口。其次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紧密结合本区域的实际,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五年规划。一个好的规划能够充分调动基层学校的积极性,给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更多的自主性,让每一位参训教师更多体现内在的自我主体价值需求,从而使区域内的校本培训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生动活泼地开展。

二、 构建以本区域为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内容体系,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

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质量,就要从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起以本区域为本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

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首先要紧密结合本区域实际,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进一步丰富和利用地方特色课程与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构建起符合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既要有通识性培训又要有专题性培训;既要有专业素质培训又要有综合素质培训,使培训内容能够满足本区域内教师的多方面需求。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新性,使参训教师通过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占有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其次要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交流、可传承、可通过学习或感悟而习得,是构建以本区域为本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比培训学科知识、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教学技艺更为重要。

三、 提炼并推行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实现校本培训形式实质化

校本培训形式实质化,就是注重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质性效能,推进校本培训的发展性。当前温州市龙湾区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基于学校、较有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模式,如“任务驱动”“现场诊断”“专家引导”等模式。区域内提炼并推行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对促进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为提炼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培训形式的实质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教育管理机构,应常常深入基层学校,亲自参与并体验学校的校本培训活动,在发现典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指导,帮助学校进行培训模式的总结,并汇总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工作模式,使一些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得以推广应用。

2. 通过召开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现场会,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召开现场会,首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展示不同状态下的学校是如何通过校本培训工作促进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次要组织观摩一些精心设计的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展示,听取专家和校长的汇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使所有与会者畅所欲言,并针对当前学校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广泛交流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整合区域内优秀的师资资源,实现校本培训师资优质化

师资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质量,就必须整合区域内现有的优秀师资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实现校本培训师资的优质化。温州市龙湾区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时,就着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对原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科研室两家单位进行了整合,实行“研训一体化”体制,对“师训员”“教科研员”的身份作了调整,“二员合一”,改称为“研训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在“研训员”的指导下,培训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次,充分挖掘优秀的师资资源,建立了一支以省、市、区级名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学科教学骨干、课改之星为主力的龙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讲师团,负责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 创新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管理制度,实现校本培训管理科学化

4.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外出培训制度 篇四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锻造一支优秀的教伍队,并使每次学习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值。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必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字通知,经中心学校统筹考虑安排,再由本校教务处按审批意见安排并作好登记。

2、教师外出学习时,必须提前调好课并向教务处汇报,以便教务处作好课程安排。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返校后将学习材料、学习笔记上交,并写好学习心得。

4、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学习,遵守社会公德,处处为人师表,维护学校声誉。不得借外出学习、培训之机公事私办,不得迟到早退。

5、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学习结束后要将学习情况向教务处进行汇报,教务处再安排适合的时间通过汇报课或讲座开展好二级培训。

6、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按时返回学校,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汇报、上交材料,检查学习或听课笔记本后,由教务处主管领导签字证明、校长签字审批,方可到中心校会计处报销。

7、对未参加学习、培训和学习、培训期间没有完成培训要求或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一律不予报销相关培训经费。对学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的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8、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既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任务,希望各校正确对待,认真执行。

一般情况下,中心学校尽可能多的安排学习培训,有名额限制或外出脱产培训时,按对应年级安排,同时优先考虑写了申请的教师。

西坪镇中心学校

5.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规范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完善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制度,现对本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作如下规定:

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原则

1.由政府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下发通知或指令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参加,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计划派出。

2.因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各处室或教研组须派教师外出学习的,由学校依据文件规定或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参加外出。

3.对一些民间性质的学术团体组织的会议或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派教师参加;非学术性团体组织的活动,教师一律不得参加。

4.学校根据经费预算,原则上只同意一名教师每学期参加一次市外的培训、学习或考察。

二、外出学习培训的有关程序

1.通知。由教育局负责培训学习的部门将有关文件下发学校,学校教科室按照文件要求通知推荐参加培训人选。

2.审批。外出学习的老师凭上级文件通知先到教务处,由主任登记签字,然后报校长审核。教科室对于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进行登记备案,做到有据可查。

3.请假。外出学习的教师在校长审核同意后,自行安排好功课并妥善做好交接工作。

三、外出学习培训返校后的有关工作

1.销假。外出培训、学习、考察归来的教师要及时到学校办公室销假。2.学习反馈。凡外出学习(学历培训除外)归来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将不少于5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电子稿)上传学校网站,必要时向教研组或学校进行讲座,几人同时参加活动,可推荐一人主讲。

3.经费报销。外出学习培训费用在完成学习报告或讲座后,校长签字后,再按照财务规定予以报销。

四、外出人员注意事项

1.外出学习人员代表学校,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能做有损于学校名誉的事。2.外出学习人员应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要求,不得中途或提前离开。

3.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立即返校,不得延长时间。凡不按时返回,经核查,如无特殊情况,将按旷工处理。

4.外出学习人员要重视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确保旅途平安。

6.教师外出培训制度 篇六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使教师外出培训学有所获,让全体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同时也为了规范、完善**市教师外出培训管理,树立我市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特制定教师外出培训制度。

一、指导思想

秉承党的“十九大”中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反恐维稳新常态,聚焦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于教师政治素养、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提升,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提高我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教育视野和教学思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形成一批学科教学与教师培训的带头人。

2.通过培训,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在培训结束后,通过报告会等形式,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递给其他教师,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

三、培训对象 中小学教师

四、参训要求

参训教师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的方式。

1.参训教师必须坚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党员优先。

2.参训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品行优良,作风正派,对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3.参训教师必须符合公安机关政审有关规定,在公安系统中无任何不良记录。

4.参训教师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母语为非汉语参训人员,MHK等级水平须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

5.参训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身心健康,怀孕及重大疾病患者不得参加。

6.学校对于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学习的教师,进行登记,做到教师外出培训有据可查。

五、教师外出培训制度

各学校要从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克服短期困难,足额选派符合条件的教师参训,杜绝出现个人重复参训的“培训专业户”和浪费培训名额的现象,并且对外出培训教师必须建立请假销假制度,安排好教师外出培训期间学校的教学工作。

(一)在外培训期间

1.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掌握最新信息。

2.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应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外出办私事,不得迟到早退。

3.外出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好学,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和田市教师声誉,处处为人师表。

4.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不得酗酒,滋事。培训期间重视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学习活动结束后要立即返回和田,到学校销假,不得无故延长时间。

6.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带回相关书籍、光盘等资料,必须经过审核,登记备案。

7.带队教师要协助培训单位做好参训教师的报道和管理工作,严格做好参训教师的考勤。

(二)返校汇报

为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外出培训的教师于培训结束后一周内,将学习情况进行汇报讲座,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存档。

(三)费用报销

所有外出培训,由带队人员于培训结束后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经过相关人员审批后,准予报销。凡出现以下情况者,培训费用不予报销。

1.在培训期间,不遵守培训纪律,旷课达到5课时者。2.在培训期间,喝酒滋事,影响和田市教师队伍声誉者,除不予报销培训费用外,将严肃追责。

7.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七

一、制订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目标规划,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人本化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区域内推进以学校为培训基点的校本培训工作, 教师教育管理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制订本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目标规划。制订目标规划要以教师为中心, 以实现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依归, 要反映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需要, 更要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的人本化。

实现校本培训目标人本化, 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诊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即通过调研、访谈, 从客观到主观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需求, 透过表面的现象关注问题的实质。如目前温州市龙湾区的教师结构趋于年轻化, 年轻的团队确实有较强的创新优势, 但平时所需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还有待于提升;教师学历结构高层次化, 可所学专业与教育教学工作并不对口。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让校本培训发挥其有效性的突破口。其次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 紧密结合本区域的实际, 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五年规划。一个好的规划能够充分调动基层学校的积极性, 给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以更多的自主性, 让每一位参训教师更多体现内在的自我主体价值需求, 从而使区域内的校本培训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生动活泼地开展。

二、构建以本区域为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

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质量, 就要从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出发, 构建起以本区域为本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 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

实现校本培训内容本地化, 首先要紧密结合本区域实际, 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 进一步丰富和利用地方特色课程与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 构建起符合本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既要有通识性培训又要有专题性培训;既要有专业素质培训又要有综合素质培训, 使培训内容能够满足本区域内教师的多方面需求。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创新性, 使参训教师通过对培训内容的选择、占有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其次要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有一定的普适性, 可交流、可传承、可通过学习或感悟而习得, 是构建以本区域为本的校本培训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 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比培训学科知识、教育管理能力以及教学技艺更为重要。

三、提炼并推行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 实现校本培训形式实质化

校本培训形式实质化, 就是注重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质性效能, 推进校本培训的发展性。当前温州市龙湾区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实践基础上, 形成了许多基于学校、较有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模式, 如“任务驱动”“现场诊断”“专家引导”等模式。区域内提炼并推行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 对促进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为提炼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培

训形式的实质性,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师教育管理机构, 应常常深入基层学校, 亲自参与并体验学校的校本培训活动, 在发现典型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帮助学校进行培训模式的总结, 并汇总区域内优秀的校本培训工作模式, 使一些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得以推广应用。

2. 通过召开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培训工作现场会, 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优秀的校本培训模式。召开现场会, 首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 展示不同状态下的学校是如何通过校本培训工作促进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次要组织观摩一些精心设计的学校校本培训活动展示, 听取专家和校长的汇报, 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使所有与会者畅所欲言, 并针对当前学校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广泛交流意见和建议, 以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整合区域内优秀的师资资源, 实现校本培训师资优质化

师资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质量, 就必须整合区域内现有的优秀师资资源,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实现校本培训师资的优质化。温州市龙湾区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时, 就着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首先对原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科研室两家单位进行了整合, 实行“研训一体化”体制, 对“师训员”“教科研员”的身份作了调整, “二员合一”, 改称为“研训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在“研训员”的指导下, 培训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次, 充分挖掘优秀的师资资源, 建立了一支以省、市、区级名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学科教学骨干、课改之星为主力的龙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讲师团, 负责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为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创新区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实现校本培训管理科学化

8.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八

一、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向骨干教师“借力”

学科能不能发展,关键在人,在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人才匮乏,或者留不住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领导者、学科建设带头人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其次要有一个与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规划,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鼓励教师参与和承担课题研究。教科研具有与人才良性互动、与学科良性互动、与经费良性互动、与学术声誉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的骨干教师,应该立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参与其他重点学校或教研部门承担的省级重点研究项目或子课题的研究,同时承担为本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的市级课题研究,使教科研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机制、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操作系统和追踪系统。最后,做好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的评价工作。

二、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办好学校教研园地

研究基地在学科建设、教科研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相关学科课题的主要基地,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进行交流合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加强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学校可以适当减少征订综合类的报纸杂志期刊,着力建设好师生阅览室,增加征订学科报纸杂志期刊的种类,以学科归类摆放,建立教研组学习日制度,发挥组内教研骨干作用,自办多样化的学科教研园地,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大教科室的建设力度。教科室直接面向教育对象,面向教育实践,对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和推广,既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从这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离不开教科室的工作。学校教科室与学校教导处的工作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教学业务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使教导与科研工作两不误。教导处侧重进行教务管理,指导教学研究,对师生的教学效绩进行评价考核;教科室侧重提高教师教学的理论水平和科研素质,指导和开展教师培训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三、大力宣传校本教研,着力构建学校制度文化

规范的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教研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

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学习制度化,让校本教研真实而有创意地开展,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学习制度。比如“中心发言人”制度。每周规定业务学习时间,每次业务学习由教研组成员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按教研组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和方式,最后作总结性阐述。

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后,要完成“三个一”,即填一份《外出学习信息反馈表》、上一堂“取经汇报课”、作一次学习体会发言,从而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案例分析制度。积累典型教学案例并开展沙龙式研讨,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或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解析,寻找教学遗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比如教师个人撰写案例分析和反思故事。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容易忽略而又富有意义的教学片断和故事,值得教师去反思、分析,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个性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课后反思制度。教师的自我课后反思,要求教师上完课后,要善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及时记录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中的“亮点”和教学流程中的困惑,也包括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其次,课后反思也包括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碰撞”,同一学科教师间相互“磨课”、商榷,并将之记录在教学后记中。

9.培训机构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篇九

为了保证满意教育中心的教学信誉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外还必须有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特对教师规定如下:

一、教师需按时上班,自觉负责教室卫生、学生考勤工作;认真履行并服从学校的各项教学安排(包括课时的调整与教案的修改等)

二、教师上课必须保持衣冠整洁、态度温和、举止大方,避免情绪化(女性教师上课不得化浓妆严禁穿吊带衫、拖鞋、超短裤或国语透明的服饰等)。

三、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流程,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随时注意学生听讲及学习坐姿。

四、教师在辅导期间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深入浅出,力求内容充实,板书要规范、简要醒目,字迹清晰工整,方便学生记忆和记录。

五、上课时教师手机必须处于关机或静音状态,禁止上课接听电话或发送短信。

六、教师需严格按学校的规定授课,不得任意调课、停课、延课和私自换课,如有特殊情况请假或调课需提前三天告知负责人,并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

七、课间休息时,教师禁止远离教学区,禁止长时间电话闲聊。

八、教师应及时给缺课的学生补课,以免影响后期学习;为了保证学生安全,有学生请假的学生,学生应与家长交流并核实。1

九、教师迟到或早退5--30分钟,以一元一分钟计算扣除,30分钟以后视为旷工,旷工一次罚款当次课时工资的三倍。

十、本机构的所有教师需课前一天将本周要上的教案发到负责打印学生教案老师邮箱,该负责人将所有教案打印并装订好!

十一、所有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负责。课前认真备课,让自己的每一堂课内容充实、生动有趣、秩序井然。课后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学生的朋友!

10.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 篇十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使每次外出培训学有所获,让全体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同时也为了规范、完善学校外出培训管理,促进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制度工作、教研和学习,树立我校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特制定教师外出培训制度。

一、培训原则:

1.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字通知,经学校统筹考虑,由校长室按安排并登记。教师外出培训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及时合理安排,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校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或培训,有名额限制时,按对应年级安排,优先考虑工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爱学习,师德高,师能强的中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或培训,轮流指派。

二、培训流程: 安排——学习——汇报

三、具体细则:

(一)安排

1.人员安排。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学校的相关培训通知,经学校同意后,由教师发展处转发至相关负责人处。教学类培训由各学科负责人协同相关人员统筹安排;德育类培训由德育处与各学科负责人协调统筹安排;管理类培训由校长室统筹安排。

2.课务安排。外出培训教师的教学课务,应先与本班或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协商调课或者代课;若协调不了,由教务管理处统筹安排。

3.时间、费用安排:外出培训教师需以《培训通知》为准,合理安排外出培训时间、费用。

(二)学习

1.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必须遵守培训单位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作好笔记,并积极参加交流讨论。

2.外出学习、培训教师应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外出办私事,不得迟到早退。

3.外出学习、培训教师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经学校同意,为学校带回相关书籍、光盘等资料,必须上交教务管理处登记备案,登记后可再行借出。

4.外出教师必须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虚心好学,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学校声誉,处处为人师表。

(三)汇报

为传达学习的精神实质,传递新信息,使全体教师了解新动态。外出培训的教师超过两人的,于学习结束后一周内,选一名培训代表将学习情况向相应学科教研组进行汇报讲座,学校发给讲座证明。(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针对性强的培训除外)其余培训教师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交教师发展处。

若培训时间在一周(及一周一上)者,则全体受训人员还应每周传两份培训心得到学校网站。

(四)审批

1.外出培训前,教师需填写完整《备案表》,交至每次培训活动的带队人员,由带队人员交至相关负责人审批。另外,外出培训的教师还需将个人汇报材料的电子稿及时上传,以便学校汇总。

2.所有外出培训,由带队人员于培训结束后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经过相关人员审批后,准予报销。

四、其他方面:

11.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优化策略 篇十一

摘要:培训管理策略包含整体方案、方法与素材,过程、行为等内容,它决定了培训的效果。要想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效率,培训师就要优化培训管理策略,提高培训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培训 管理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特点

1.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多样性

(1)培训方案多样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的多样化体现在:首先,把音乐、舞蹈等元素加入培训,调动学员视、听、触等感官;其次,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科技手段,激发学员的兴趣,营造激励性的培训氛围。

(2)培训过程多元化

要想实现培训过程的多元化,培训师既要成为技能操作传递的示范者,又要成为学员知识建构的引路者和搭建人。

2.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公平性

学员间的差异性是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不可避免的,如生理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生理特征)、语言差异、文化基础差异等。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培训策略,巧妙地融入全局视野,既要顾及大多数学员的喜好,又要兼顾个别学员的需要,从而体现出培训策略的公平性,促使学员之间互相尊重,激发学员的自豪感和自尊心。

要想培训策略具有公平性,培训师就要做到:①善于观察。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小社会,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并分析学员的情况,适时调整培训策略,体现课堂的包容性;②引导参与。公平的培训策略,是指学员能参与到课堂中,学员能调整座位,组成互助小组,积极开展互动等。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的优化

1.综合使用多种培训策略

在课堂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训策略的实施,即为实施培训方案而采用的方法。培训方法决定了培训效果,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示范模仿法和发现法。其中,最常用的培训方法是讲授法,但是讲授法的缺点是学员被动学习,培训师难以照顾全体学员。这些培训方法既可并列使用,又可穿插使用,培训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

2.加强学习方法的教授

注重培训策略的使用,加强学法指导,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小学教师培训调查数据显示:32.94%的学员认为,教师没有教授过学习方法;19.4%的学员认为,自己不需要做课堂笔记;7%的学员认为,在课堂培训前不需要做任何准备。这些数据表明:学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其实,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不同,课堂培训是学员掌握学习内容和深化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学员是否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强化学法。学法内容包括“学法”“知识点”“答疑”“辅导”四个部分。“学习”主要是指导学员的学习技巧;“知识点”是指导学员找出重点、难点、疑问点等知识要点,也包含有针对性地梳理知识结构和知识脉络逻辑体系;“答疑”是指培训师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远程指导学员学习,回答学员的疑问,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与课堂培训相呼应;“辅导”是指个别辅导,培训师依据课程培训目标,强化课堂作业指导,教会学员如何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前辅导。高效的培训策略是把教与学融为一体,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

3.预知培训进度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理解世界运作方面上是积极主动的。”也就是说,学习者会主动搜寻解决问题的信息,并随着理解改变自己的行为。由于成年教育的上课时间需要提前安排,方便学员自我调整,所以在开学初,培训师会安排好培训进度,并告知学员,以便学员提前了解学科计划,自己安排调配时间及内容、学科培训的进度。这样,有利于学员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活动,有利于学员有针对性地预习、复习及自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赵荣青.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徐侠.成人教育的有效性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12.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研究 篇十二

随着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推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重要手段的教师培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虽然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已有了显著成效,但是培训效能不高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1.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的成绩提升,而且还能够促进和培养教师的管理、组织等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部发表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指出:“教育是本国未来国力的主要基础,教育比建立最好的工业体系或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更为重要。”霍姆斯协会发表的《明日的教师》报告明确指出:“没有教师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就不会有多大的提高。没有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没有教师质量的提高,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1]将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师资水平上,极力主张改革教师教育,明确地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因此,从各个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改革来看,教师教育的改革是社会和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

2.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指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形成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使教师从经验工作者变为具有学术素养的专业人员。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专业化的重点转向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方法。

3.教师教育目标和终身教育的要求。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师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教师培养的重心开始转向已有的较高学历水平基础上的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教师终身教育思想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对于其他任何人都适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知识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因此作为教师就更应该遵循这种教育思想的潮流,不断加强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主性缺失。教师对培训的参与权得不到尊重。培训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并通过预设的程序呈现给教师,并且排斥教师的发言权。教师的学习方式不能自主。我们都把参加培训的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在培训中采用何种学习方式、通过何种途径掌握知识,都需要培训的组织者靠某种设定的模式和程序将知识传授给教师。培训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培训者不能深入到教师之中倾听意见,建立分享、宽松、公开、真诚的培训氛围,造成相互之间的隔阂,导致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

2.教师选择权欠缺。在传统培训中,培训者无视教师的职业特点,无视教师的专业需求,把教师看成被动的接受培训的个体,很少或没有关注基层教师的心声和需求,教师没有选择培训指导教师、培训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等的可能性;培训计划完成后,培训过程实施得怎样、培训效果如何,教师也没有发言和参与评价的权利。整个培训过程中,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大一统的集体教学形式、单调沉闷的授课方式、上级部门单向主观的评价以及完全依靠制度约束的缺乏人情味的管理,决定了基层教师只有被动接受培训的份,没有选择、参与、实践、体验、创新的主动权。

3.培训制度的强制性。培训主要依靠行政机构推动,依靠政策性手段和规章制度,如将教师接受培训与教师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荣誉评比挂钩,使得教师被动地参加培训,因而教师便带有抵触情绪。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中的手段存在过度的刚性。培训机构通常生硬地套用企业化的规范管理方法,迷信权威和制度对管理的作用,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人格特征,缺乏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状态的理解和生命质量的人文关怀,由此抑制了参训教师内部心理资源所产生的积极的管理能量,导致其在心理上对培训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策略

1.明确研究课题。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选择若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立项课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实践性课题的立项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形成理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学院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研究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培训、教育理论知识培训、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总之,通过以上教师培训,力求使教师具备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经过以学校自身为本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进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2.启用科学管理方法。在人际关系上,要求管理者对待参训教师要公平、公正、真诚、热情,始终服务于教师,做教师的朋友。强调培训者和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去激发、感染、影响参训教师,强调让教师了解管理者的内心世界,形成有效的沟通。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也试图采用柔性化的学习模式,将教师授课、合作学习、自主反思、工作改进有机结合。制定合理的评估制度、教师培训管理责任制度和合理的教师激励制度。

3.增强教师培训选择权。(1)前期调研。在培训实施前,培训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等方式深入到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对培训形式方法的要求和对培训时间、场地安排的意见,汇总后进行梳理和分析;(2)选择培训指导教师。根据先期调研的结果,在市内外选择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主要是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和部分市级学科带头人),在其精心准备后推出1~3门微型课程;(3)通过远程报名组织培训;(4)确定参训人员。根据教师自主选择后的报名人数,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制订培训计划,排定培训日程,然后在网站上进行第二次发布;(5)教师选择培训课程。教师根据网上公布的培训计划自主选择参加培训的课程;(6)及时评价。在培训后,我们适时通过向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访谈和座谈的方式对培训进行评价[2]。

4.丰富培训形式。通过集中培训、挂职培训、一对一培训等形式,切实使教师在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其他综合能力有全面提高,为学校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5.创设培训和谐氛围。在培训管理工作中,应当特别重视研究人作为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充分调动起他们在管理中的双重作用,营造教师培训管理的氛围文化。社会大环境与学校都要树立以教师专业性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尊重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人学习的特点,确立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6.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思考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自我思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思考和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7.建立教师互助小组。教师之间的同事互助合作,是教师教育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教师之间通过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教研活动、专题研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研讨,使学院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术领域和场所。

8.专业研究人员引领。专业引领是指专业研究人员或专家学者对先进教育理论的引导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教师教育校本培训深层次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教师通过系统地自学教育理论,在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学习教育理论,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深层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

四、总结

13.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篇十三

大德九年制学校 2008年9月

教师培训进修制度

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素质的教师队伍,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教师培训工作要以适应学校发展为依据,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目标,以专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以在职为主、注重实践、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基本原则,使教师牢固树立持续进修,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学校办学层次提高、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化进程,加强教师主体地位。

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敬业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要以提高教师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培养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使全体教师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尽可能使教师个人意愿与学校需求有机结合,并积极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学术骨干和新的学科带头人。四.教师的基本要求:

理论教师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其中专业教师需取得相应工种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习教师学历专科及以上,并取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到“十一五”末,取得研究生学历(力)的教师比例占20%以上,一体化师资占专业教师的60%以上,教龄三年的教师均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五、培训的主要形式: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制度等内容。毕业分配来校或从非教学单位调入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提高学历(力)和职业资格培训

青年教师能够胜任教师岗位工作,考核合格及以上,学历、职业资格未达标教师可申报在职学历进修和职业资格培训,工龄满三年后可以申请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在职进修研究生课程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应结合本专业和本职工作,学以致用。

3、教学实践及教学能力培训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教学系室要为每个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备课、辅导、答疑、带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实践,并将上述情况填入教师培养手册,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熟悉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

对教学效果较差、不能胜任教学需要的教师,学校将逐步采取少排课、不排课的方式,使其集中精力钻研教学业务,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达到学校要求。

4、专项培训

根据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需要采取假期进修方式参加以专业技能、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内容的短期研讨班、讲习班和培训班。

五、培训的对象及费用:

各系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及各项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各项培训费用报销或奖励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培训申请程序:

1、申报程序为:由本人向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在职培训申请表》,按申请表要求办理手续后交教务处。

2、培训合格到教务处取回《在职培训申请表》,凭《在职培训申请表》和相应合格证书,到学校办公室办理相应报销或奖励手续。

3、凡未经学校批准的培训一律不予费用报销或奖励。

14.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制度 篇十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要办好一所学校,建设好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根本。所以,要努力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实行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登记制度,即每年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学历的统计与分析,从中了解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第一手材料。

二、实行学历培训提高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与提高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

三、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学历培训提高,自学考试,函授、电大、地方学历是我校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形式,学校不同意教师离职学习。

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较高学历的培训与提高,要求学校已达大专学历的部分教师参与本科学历的培训与提高,去更新知识。

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历培训与提高,让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提高中形成学科的综合性与知识的广泛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综合性基础。

六、学校实行自愿参与培训和限期参与培训的方式,对参与更高学历培训的教师实行自愿的方式,对应当参与培训而不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限期参与培训的方式。

七、参加学习培训按工作日对待。

八、根据参加学历培训的交通路途的距离,适度给予交通费用补助。

九、取得教高学历者,在职称评定、外出学习考察时给予优先考虑。

15.教师区域培训管理制度 篇十五

1 课程的重新定位思考

《企业管理》作为高职非管理专业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开设这门课常常感到疑惑,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作为与企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数控专业的学生, 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通过学习本课程, 应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 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 理解管理和被管理的内容, 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所以《企业管理》是学生顺利走进企业的、适应企业的一座桥梁。

2 按需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所选的教材除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三大知识模块:第一部分是生产过程管理模块, 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现场管理模;第二部分是生产要素管理模块, 主要内容包括人力流管理、资金流管理、物资流管理、信息流管理;第三部分是工程技术管理模块, 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设备管理、技术经济分析。那么这些内容是否是我们企业对数控专业的学生的要求呢?经过我们对周边中小企业的调研发现, 企业除了对我们的学生有其专业操作能力的要求外, 还要求我们的学生在生产一线能掌握与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使之逐步胜任对车间现场计划调度、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分析和对车间技术质量实施管理的工作。通过这样的需求分析来制定我们的培养方案选择教学内容, 才能真正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 教学思想的的转变

不管教什么课程, 我们不能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 而是应以知能并重为主要目的, 实现从强调学生知识吸收向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转变, 加强基础、加强渗透的,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鼓励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在传授的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4 教学理念的转变

正确的教学理念决定我们的教学的方向, 决定我们的教学的方法。在《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教学内容从单一的学科转变成相应的学科群。我们很多时候习惯就一门课程的讲授只是参考该课程的书, 讲解也限于该课程的知识。其实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能就书讲书, 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联系实际, 为他们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 比如一些经济学等, 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相关问题。这样形成一个学科群, 让学生可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 和此课程相关的课程几乎没有,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相关知识。

(2) 学生学习方式从受动转变为自主。《企业管理》常定位成以理论为主的概念型的非操作性课程, 在这样的定位下,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 教师逐个原理详细的讲解, 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课、记笔记。一堂课下来,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头昏脑胀, 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如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我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尝试。在开学初,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个和企业管理相关的案例。每次课让几位学生为大家讲解案例, 并组织大家讨论分析。通过这种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找资料, 学会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问题, 思考问题。在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 课程资源从单一转变为丰富。实现这样的转变,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 运用各种形式的表现手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对教材的深度加工, 注重及时联系最新的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一些新的思想理念, 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

(4) 人格关怀必须从冷漠走向热情。在每个班有些学生的学习很积极, 而有些却很不积极, 对于那些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我们要更多的给予关爱, 课堂上多提问他们, 生活上多关心他们, 让他们同样的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 课堂教学育模式的转变

《企业管理》属于理论和实践较强的一门课程, 对于数控专业的工科学生来讲, 主要是让他们理解管理和被管理的行为。但是学生往往对此没有更多的感性认识。黄教授认为, 我们需要校企合作, 让学生能深入到企业中去, 增强感性认识。老师讲千遍, 不如学生看一眼。通过实际的参与, 来更好地理解将来所从事的实际的工作环境。同时让一些企业管理人士到学校讲学交流, 让学生直接感受被管理的要求。我们还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回校, 直接和学生交流沟通, 说出他们的职场感受, 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

这是本次学习期间的一些简要感受, 还有很多无法全部陈述。在三天的培训中, 除了听取2位专家教授的讲解之外, 还与来自其他高校的同行进行了交流。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摘要:通过培训学习, 思考了《企业管理》课程定位, 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培训,体会,企业管理,教学,转变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效的人才面试选拔下一篇: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