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2024-09-13

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共13篇)(共13篇)

1.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篇一

技巧提升,业绩攀升,持之以恒,业绩骄人。

重视品质要付出代价,不重视品质代价更高。

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光靠记忆不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情同手足友谊长一等二看三落空。

以厂为校,以厂为家,互相学习,互相关怀。

整理整顿做得好,工作效率步步高。

给我一次机遇,还你一个奇迹。

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

质量——企业亘古不变的制胜之道。

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争取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一个客户很简单。

产品与产品的差异在于细节。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

用一流的待遇留住一流的人才。

高效创收同心才能走得更远。

主动出击,抢得先机,活动有序,提高效率。

2.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篇二

创新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经验, 经过独立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甚至有独到的见解, 学生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材, 不同于别人的解题和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有新颖性、独特性, 都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方法

1. 心里励志法

谈到创新, 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渴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 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 自己没有资格, 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 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经常鼓励学生的创新信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大方法, 但只要我们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积极参与, 进行深层次的思维, 就能促使学生领悟知识, 同时,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能这种见解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并不是第一次, 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的, 教师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鼓励, 强化创新自觉性, 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 设问质疑法

创新素质中, 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 没有达尔文“上帝创造一切”的质疑, 就没有《物种起源》的诞生;没有袁隆平对传统有种理论———水稻杂交优势的质疑, 就不可能培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质疑, 这样才能进发许多新思想, 新观念, 新看法.

3. 开放想象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 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 引导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进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结合近几年的中考题, 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设特定情境, 点拨他们在学习, 生活中迸发创新火花.

4. 定时打破法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按照习惯了的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 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为冲破思维定式, 教师应提供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类型问题, 克服思维的呆板性, 培养思维灵活性.平时学生常会受思维定式的作用采取已用过的思维方法考虑问题, 以致发生错误.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分析法, 综合法的训练, 使学生突破原有思维的框架, 打破思维定式束缚.

5. 逆向思维法

即抛开问题所提供的条件和习惯的思路导向, 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向去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如解因式分解时, 可以用多项式的运算方法去逆向思维, 从而得出互逆运算.如讲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时, 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反过来, 消费者为生产者提供了需求的信息和再生产的资金, 通过这样互逆思维, 还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6. 矛盾冲突法

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结构和思维层次, 有意识地创造矛盾, 设疑问题, 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问题解决在讲究顶端优势后, 我向学生提出:疑问这样有意制造冲突, 引起学生注意, 积极思考.

二、注意思维过程的训练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 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 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就是在向学生显示其思维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情感相互沟通, 给学生创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机会,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我, 尊重他们的个性, 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 肯定其独立的思考方法, 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创新思维的潜力得以开发.

三、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源于厚实的专业知识.一个文化专业知识贫乏的人要创新是无从做起的, 更多的则是一些荒诞不经的幻想.夯实学生的基础, 设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共鸣.

2. 教改和应试的关系

应试指导在当前仍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中考从内容到考试的改革, 这种应试指导应是结合当前实际给学生提供情景材料, 引导其参与分析, 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应该说这与改进课堂教学是一致的.

3. 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这是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数学课要形成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有自由的想象空间, 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 增强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4. 处理好教师创新思维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

3.自信是基础 优点是动力 篇三

关键词:自信;鼓励;读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51-01

不管什么学科总有些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倾注爱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培养,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因为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学困生是与优秀生相比较而存在的,他们的后进并非是永远的。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畏,影响地理课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些同学甚至学业水平测试都不能通过,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业的进步。如何提高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在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

一、首先学困生要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掌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地理学习动力。

二、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就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三、尊重地理学困生人格,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政策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心里思想上的包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一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都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学校或在班级里设进步奖,给予鼓励。

四、要善于培养地理学困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困生自强、自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布置,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对作业布置上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按循序渐进规律,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进步,正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要对他们学习上开小灶多辅导,不断的耐心的帮助,使他们迎头赶上;有时通过座位安排上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的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战胜困境而获取成功的关键,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我顺应学生的心理,课堂上针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特点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竞争中学生一个个成为紧张、兴奋的参赛者,课堂成为赛纪律、赛学习、競争角逐的游戏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集体的荣誉、答题的成功、满意的分数、同伴的赞赏、老师的表扬,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各项竞赛,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中严要求,善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及时评价、强化,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竞赛过程和结果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4.创新是薄弱学校发展的动力 篇四

***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交通便利,校园优美,理应成为一所窗口式学校。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的办学水平一直不高,与其地理位置不相适应。在教育形势一片大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备的形势下,学校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尽快走出低谷?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只有依靠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学校形象。近年来,我校狠抓校本研训工作,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目标创新、过程创新、结构创新、评价创新。对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行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新管理方法,促使教师提高“内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根本在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在人,教育核心竞争力增长的核心还是人。人才强教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如何激发教师的活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是教育工作永恒的课题。事实上,农村学校教师除了年龄偏大,结构很不合理,素质较差的共性外,还存着逐渐滋生的职业倦怠心理。他们缺少职业的幸福感、事业的成功感,因而安于现状。近两年来,我校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提出了“让教师在成事中成人”的管理方略,唤醒教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大力弘扬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及时发现、肯定教师的“成长点”等措施,使每位教师都渴望得到成长,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工作中,我们还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促使教师练内功来提高素质。一是

激励个人练内功,坚持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学历促达标。学校规定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加进修者,校长亲自督促,检查学员的作业,适当报销其差旅费,学业结束后一次性在继续教育登记册上加计10学分;凡参加外出学习的人,学校据实报销其食宿及差旅费。两年来,学校参加外出学习的教师达20多人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参加了高一层次学历进修,有2人已取得了本科学历,一人即将本科毕业。

(二)是注重奖励促进步。学校每年都开展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分说课、评课、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等多种类型设奖。对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和在市、县级各类竞赛中的获奖者实行重奖。通过激励,我校在过去一年中有15篇不同类型的论文、教案等获县级一、二、三等奖,2篇教师文章在《**教育信息》上发表,3篇学生作品在县获一、二等奖,其中2篇学生作品也在《**教育信息》上发表。

(三)是注重考核促提高。每年初,将教师分年龄段提出发展目标,年末对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考核,并将其业务能力考评纳入考核工作中,并与绩效补贴挂钩。

二是依靠群体增内功。为克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我们在强调个人练好内功的同时,加大对教研组管理力度,确保各组能互助共进,共同提高。为增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我们采取了共备一节课,共讲一节课,共评一节课的活动,大大地增强了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我们始终坚持结对子拜师学艺和群策群力相互帮助的活动,如:我校年青教师***,过去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教学无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她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即使是讲了,也只是例行公事,没有一点研究价值,通过一帮一和群体帮的活动,她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了,而且讲的课具有一定的创新,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同事们的赞扬。去秋她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全镇获得等一

名,今春她讲的思品课又获得全镇一等奖。

三是抓好建制强内功。为确保各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坚持推行《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聘任考核制》,根据工作设立岗位,根据能力确定岗位,这一体制的建立,促使教师自我加压,只有有了高水平才能到重要岗位大显身手,否则就有落聘的危险。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慎重性,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做到全员参与,分层推进,确保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落实校本教研,为学校发展“加油”

为了创设课堂教学创新的优良环境,我们在争创“名师”、“名校”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四大措施:一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协调抓,教导处抓督办,教研组抓落实的监控机制。坚持“四个一”制度,即一周一次教研活动,一周一次教研例会,一月一个小结,一学期一个总结。二是实行双周一次常规检查,加强常规监控力度,将创新与落实相结合。在检查中不走过场,对照常规量化表逐一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地做好详实的记录,在下周例会上逐一通报,并要求教师个人谈谈对常规检查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既避免了检查不认真,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现实,又有力地促使每位教师自觉搞好教学常规。三是实行听课、评课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们相互听课学习,发现别人的创新因素,树立自我批判意识。每学期开始,教导处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一节课,且详细记录,随时抽查。同时,还颁布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项目的评价因素作了具体规定,听课笔记由原来一学期收一次变成了经常的不定期的抽查,如今,自觉听课讨论,甚至是多听多评已在我校蔚然成风,教师们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比照,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首先要有赶超意识。“三人行,必有我师”,扬长避短,博采众长,会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其次,要有自我批判的意识,要经常地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总结,思想检查、批判,把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设计同自己过去比,同别人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设计进行比照,看看是落后了还是进步了,还是在原地踏步走。解剖自己、否定自己是痛苦的,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唯有经过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才可能产生持续的、真正意义上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四是实行“二次备课制”,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教案烂熟于心,但上课时却没有按课前的教案组织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问答和理解状态进行调控,以保证课堂教学顺畅自然地进行。“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导处要求教师们必须写反思,并提倡“二次备课”,即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将讲授的精彩语句、典型事例、灵活的教法、学生自己创造的学法等记录下来,对第一次教案进行增、减、删改,加以提炼和延伸。反思自己的教法、学法是不是适合学生?不适合的如何改进?哪些地方学生思维受阻?哪些地方学生尚未弄懂?需要在下一节课讲练的,都可以补充在教案上。实践证明,教学反思和二次备课是对备课的总结和提高,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课后的继续延伸,它对于以后的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营造和谐氛围,为学校发展“提速”

两年来,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之路,创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制度化的管理逐步被人性化管理所取消。实践证明:人性化管理能出高效益,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2006年8月我校新班子组建后,在研究今后工作的同时,大家一致认为管理方法要创新,针对这一点,最后确定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挖掘人的潜能的管理方向。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学校规定:在管理学校的问题上,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力争使每位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各块管理的方案、措施,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先由学校领导总结一月来的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由教师个人对照各项制度,谈谈自己遵守制度的情况,在这种氛围中,大家毫不含糊地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别人亮相,同时也给了本人改正的机会,这种管理的结果与制度化管理的结果截然不同。两年来,没有一个人旷工,没有一人旷会,学校的各项工作呈良性发展趋势,呈现出和谐、奋进、创新的局面。

5.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五

邮政储蓄自恢复开办以来,就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更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网络和电子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务领域,面对高科技、多品种、重服务的金融市场,邮政储蓄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从邮政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迅速转变观念,加快业务创新,开发适合市场和客户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变观念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反观邮政金融的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或穿新鞋走老路,就不可能创造良好的效益,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市场竞争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各施所长,而邮政金融受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经营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于业务发展等因素制约,还难以及时、主动、灵活地适应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邮政金融首先必须要迅速转变观念,树立优质服务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消除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面向市场、融入市场”,以求达到“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目的。

政策变动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目前,在邮政系统上下都已形成共识,邮储是重中之重的“拳头”业务。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邮政储蓄利差收入已进入微利时代,不再单纯依靠人行的转存款利息,而要自主进行资金运用,其收益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而变化,因此单纯依靠扩大余额来获取利差收入将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实行邮政金融多元化经营,优化业务结构,是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对邮政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法合规健康发展需要邮政金融转变观念。规范经营是邮政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全员营销”因其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而具有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过去曾对推动邮政储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金融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更高需求,全体动员的粗放式经营必须由“客户服务、营销企划、理财服务”等现代银行经营理念所替代。

创新是邮政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金融机构为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而开发和创造出的新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而邮政金融的创新,其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整个邮政金融市场创新的有机整体。它具体包含邮政金融产品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服务工作的创新以及电子化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邮政金融要发展,就不能把自己限制在只抓储蓄余额这样的圈子里,要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获取利差为主到储蓄收入多元化,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要在保证余额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加大和加快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

邮政金融创新的路径切入,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传统业务,开拓创新业务。

能否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取决于邮政金融自身改革和调整的速度和实效,以及如何做好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并由此带来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具体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稳健发展与调整结构的关系。邮政金融的结构调整不能以牺牲储蓄余额发展为代价,要坚持“在发展中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增强实力”的原则。二是储蓄业务与中间业务、保险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因其成本低,灵活性高,适应面广等特点,为邮政金融的创新提供了发展机会和空间;发展代理保险业务,不仅能稳定和扩大客户源,还会对储蓄业务形成有益补充,促进业务结构的优化。因此,应坚持以储蓄为基础,在存款规模稳健扩大的同时,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和各种中间业务,不断丰富绿卡新功能,进一步增强绿卡在银行卡中的竞争力。

邮政金融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需妙招迭出,打好业务创新牌。“绿卡津工联名卡”是天津邮储创新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它的研发正是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增值服务”的原则,在细分现有客户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津工超市、中新药业等知名品牌的合作,通过对原有绿卡产品功能和形式的策划包装,使其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功能。目前天津市在邮储领取养老金、失业金和低保金近40万市民都能从中获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推行营销策略创新,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市场既是邮政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又是判别邮政金融创新与否的重要标准。邮政金融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推行营销策略创新,通过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起一种客户需求管理型的营销管理体制,使企业主动适应和有效驾驭市场。

当前急需建立一支专业专职、勇于开拓的金融营销队伍,实行分级管理。高级营销人员全面负责目标客户群、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统一研究、规划,并组织业务的实施;基层营销人员负责开展区域性的业务营销工作,特别是卡业务、校园业务、代收付业务这一类投入少、见效快的业务。同时,要进一步推行客户经理制度。通过客户经理开发新客户,维系与客户的关系,推介新业务,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有效支持业务发展。

邮储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与推广都需要有技术进行支撑,因此技术对业务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至关重要。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金融的科技含量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进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壮大技术力量;鼓励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与业务部门的交流,加快业务需求的技术实现;技术投入必须遵循“适用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防止盲目追求先进而不适用以致浪费资源。

高科技的应用将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电子货币方向转变、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柜面服务从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方向演化等。特别是银行卡业务,在城市中已成为各家银行竞争个人金融业务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家银行金融创新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我们应大力发展绿卡业务,满足客户通存通兑、账户查询、自助转账、商户消费等多种需求,同时逐步向“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发展。

第四,实施服务创新,大力推进形象工程。

天津邮储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正是运用”树创“活动这一载体,以争创“优质”、“星级”服务窗口为主线,以系列培训、倡导礼仪服务及完善网点环境和服务设施为基点,以提高员工服务水平、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为目的,所实施的服务创新的具体步骤。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树邮储形象、创星级服务“活动使天津邮政储蓄的服务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员工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邮储应从整体上推进”树创"活动的实施,使邮政储蓄服务品牌深入人心,以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邮储还应不断加强网点建设,增加对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邮储网点的对外服务能力和自然吸储能力,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整体实力,缩短与同行业的距离,为储户营造更加温馨、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第五,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稽查安保。针对各项新业务、新功能的不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业务管理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全员的金融法规、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考评平衡互动的科学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做到纪律严格、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指令畅通。

6.高考预测作文: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篇六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创新!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乐黛云说:“学术上不该老讲‘统一思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朱清时说:“培养大师首先改革教育体制。”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模式。”

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敏强说: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环境。科研项目都强调团队作战,分工越来越细,很难涌现出主导型的人物。社会要为知识分子营造发挥才能、冷静思考的环境,同时社会要宽容,允许科研工作者有缺点有个性。也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环境,当知识分子都把当科学家作为第一位的梦想时,大师才会更多地涌现。”

7.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篇七

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创新”一词,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从而产生新的理念、新的产品、新生产工艺及新制度, 获得更高的效益。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创新的内容来看, 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国内外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产品问世, 任何一种产品都不会永驻市场, 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驱动由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要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及财富驱动四个不同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是指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创新驱动阶段, 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投资都是以创新带动的, 而非粗放式的要素投入。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必须依赖创新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提高投入产出的效率。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来看, 创新驱动指凭借个人的创造力或技能及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财富、获得发展的方式, 实质是利用新知识、新技术等要素对现有资本、劳动力、物资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打破资源、能源及自然条件的束缚限制, 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增长。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必须通过创新驱动获得发展动力, 使企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变。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各类生产所需资源供给约束增大, 此时企业要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著名的雀巢公司在成立之初, 仅生产供婴儿食用的奶粉, 在发展过程中雀巢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改良和创新, 推出消费者喜爱的咖啡、瓶装水、冰淇淋、糖果等产品, 其中冰淇淋有14个口味。2010年雀巢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是120亿元人民币, 这是饮料食品行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2014年雀巢在波士顿咨询公司“2014年全球最创新公司排行榜”中位居第四十四位, 不断创新是雀巢公司保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创新驱动既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的很多企业主要依赖资源大量投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利润, 这导致资源消耗高且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及核心竞争力缺失。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有核心竞争力作支撑,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有的、蕴藏于企业内部且竞争对手不易模仿、复制的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生产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核心竞争力, 沃尔玛以“天天低价”成为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华为以“技术领先”成为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的先锋。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可以提高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协同创新能力, 进而培育更有效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创新驱动是以自身力量为主, 依靠自身力量整合多种创新资源, 并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自己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活动, 主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可以说,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能否顺利实施。

其次, 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的保证。创新型人才数量、素质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每个重大创新发明都是由那些对某方面事物兴趣浓厚且执着追求的人完成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800多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的智力保障, 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都非常重视研发能力强的人才, 日本丰田公司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近1/5, 华为研发员工约占总员工数量的45%。企业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聚集培养并充分发挥利用各类创新型人才,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 加强协同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一种封闭的、单独式的创新, 而是一种开放式的协同创新, 创新的复杂性及系统性特征决定了 “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创新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各有关部门都要为协同创新提供便利, 消除“各自为政”的障碍, 通过建设协调创新平台, 高效汇集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科技服务机构的创新资源和要素, 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进一步加深各创新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得他们自觉围绕创新目标, 产生合力, 共同推进企业实现创新驱动。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能力水平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取得持续竞争优势, 增强发展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及创新驱动, 指出创新驱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既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 也是创新驱动的重中之重, 最后提出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几个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利.创新驱动理论研究综述[J].调研世界, 2015, (6) .

[2]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 2013, (1) .

[3]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 2013, (1) .

8.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八

热点写作素材

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无情打击。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这种抗打击能力。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一位著名画家说,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阶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 李秦卫《人机大战收官,创新从哪里来?》

相关写作素材

我们的世界被我们的思维圈住了。

创新感悟

她得意地笑了:“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高铭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什么是Undervalue?

Undervalue 就是被大家低估的价值,大家都说不好,没用。 但这不是没有价值,有人知道他的价值,他能够坚持,冒风险。有人看着农田时,相信这片地被“Undervalue”了 ,后来他们成了地产大亨。有些人在股市低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相信一些股票被“Undervalue”了,后来他们成了大富翁。有些人在一个学科完全无人问津的时候,相信其中价值被“Undervalue”了,后来他们成了院士……但世上绝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听别人的意见,听着听着,渐渐错过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没有价值。

——豆瓣网友resurrection 《学到一个单词叫“Undervalue”》

当你做出了一个选择,它挑战了人们的认知,但是你又不知道这条路是否会成功的时候,是需要勇气的。这世界上带头改革的人大都如此,在他们未能改变历史之前,总是受尽人们的质疑,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比利比恩就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很清楚当前的现实——不改变就等死,也很明白他将要面临的处境和问题—— 一旦失败,葬送的可能是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面对这个一直在失败中挣扎又从未放弃的男人,你很难不被他不甘平庸的勇气打动。

——《〈点球成金〉—— 一次成功的失败》影评

当你长大了,总有人对你说,这个世界有它的规则,你的人生也是在这个世界上过生活,别老是想着打破规则,这样的人生太狭隘了。人生可以更加宽广,只要你能领悟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你身边一切所谓生活的东西,都是一些不比你聪明的人造出来的。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影响它,你可以自己创造出对别人有用的东西。一旦你跳出那个“生活不可改变,你只能适应”的荒谬观点,转而拥抱它、改变它、升华它,给它烙上你的印迹,一旦你明白这点,你的人生将从此不同。

——电影《乔布斯》经典台词

任何太关注别人想法的人自己一定不能成功,但是任何不关注别人想法的人可能人生注定孤独,在这两者之间你到底怎么样去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使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使自己变得更加能够创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而不是集体的事情。

——俞敏洪《从零开始,规划未来》

创新故事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9.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篇九

作者:任正非

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的这句话给华为人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也使我们看到了祖国灿烂的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不断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今又学习江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联系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有感触。华为自始至终以实现客户的价值观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围绕这个中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不冒风险才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一、十年回顾,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

回顾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的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

华为是在艰难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十年前,华为十分落后,当时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发展高科技,连我们自己都缺少信心。十年来,在党的政策一次又一次牵引下,华为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奋斗,终于在SDH光传输、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电信级Internet接入服务器、112测试头„„等领域开始处于了世界领先地位;密集波分复用DWDM、C&C08iNET综合网络平台、路由器、移动通信等系统产品挤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明年华为的宽带IP交换系统以及宽带CDMA也将商用化。这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一群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争得与世界著名公司平等的技术地位,为伟大祖国争了光。

在华为创业初期,除了智慧、热情、干劲,我们几乎一无所有。从创建到现在华为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敢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华为从创业一开始就把它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我们把代理销售取得的点滴利润几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换机上,利用压强原则,形成局部的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窗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又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今天尽管华为的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但我们仍然坚持压强原则,集中力量只投入核心网络的研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华为一步一步前进,逐步积累到今天的世界先进水平。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二、创新的内、外动力

华为的发展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华为发展的十年时间,正是祖国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信息消费不断增长的时期,这为华为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离开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华为纵有技术进步也难以生存。

同时,这十年,也是西方著名公司蜂拥进入中国的十年。其实他们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他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他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的进步和发展咄咄逼人,稍有松懈,差距就可能再次拉开;而且国内同行的紧紧追赶,使我们不敢有半点惰怠,客观上促进了我们的快速进步。既竞争、又合作,是21世纪的潮流,竞争迫使所有人不停地创新,而合作使创新更加快速有效。我们不仅与国内竞争对手之间互相学习,而且与朗讯、摩托罗拉、IBM、TI„„等十几家公司在未来芯片设计中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为构建未来为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共同努力。

竞争对手多方位、多层次的竞争,逼得华为不敢有任何一点疏忽。稍有不慎就会落后。当我们拼死拼活往前赶的过程中,公司就不可能出现太胖的羊、太懒的羊。一个充满危机感,又有敏感性,又无懒羊拖累的公司是一定能生存下来的。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仅技术上要不断创新,更要管理上不断创新。

这十年,营运商始终是华为的良师诤友。他们在我国通信网络的大发展中,在与西方公司的谈判、招标、评标中,练就了一种国际惯例的职业化水平。用这种

职业水准来衡量每一家竞标者,使得我们的标书规格差一点,就不可能入围,更不能中标;特别是我们的解决方案,要在先进性、合理性,低成本、高增值,优良的服务上与西方公司进行综合比较才有可能入围。他们的苛求,迫使我们山沟沟的游击队,也不得不迅速国际化。他们对网络的理解,远远超过我们年轻的研发人员。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谈判、技术澄清,就是一步一步又一步引导我们的青年人真正读懂技术标准,读懂客户的需求。我们一群土生土长的青年人,很快成为了世界领先产品的开发者,要感谢他们的引导。他们象严厉的诤友,逼着我们一天一天进步,只要我们哪天不进步,就可能被淘汰。他们处处时时拿我们与西方最著名公司进行比较,达不到同样的条件,就不被选用,逼得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必须赶上和超过西方水平。没有他们的严厉和苛求,我们就不会感到生存危机,就不会迫使我们一天也不停地去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领先。当然也由于我们的存在,迫使西方公司改善服务、大幅降价,十年来至少为国家节约了数百亿采购成本,也算我们对他们的一个“间接”贡献。

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华为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也可以持续生存下来呢?

华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未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就是生存、发展能力不断被提升。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商业群体必须至少拥有两个要素才能活下去,一是客户,二是货源。因此,首先,必须坚持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持续不断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100%的满意,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当然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企业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十分综合复杂的,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这种解决方案,开发出相应的优质产品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只有客户的价值观,通过我们提供的低成本、高增值的解决方案的实现,客户才会源源不断购买我们的产品。归结起来,是企业必须管理与服务不断改进。其次,企业必须解决货源的低成本、高增值。解决货源的关键,必须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新产品。由于IT业的技术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技术进步慢的公司可能市场占有率会很快萎缩。因此,迫使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必须世界领先。IT业每49天就刷新一次,这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太残酷了。华为追赶世界著名公司最缺少的资源是时间,要在十年内走完他们几十年已走过的路程。华为已蘝峁┝?种产品世界领先,4~

5种产品为业界最佳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以生命消蚀换来的。

1999年,世界权威电信咨询机构Dittberner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指出,“华为的C&C08交换机在全球网上运行量在业界排名第九位”,华为因最新推出iNET综合网络平台,被Dittberner公司称为“世界少数几家能提供下一代交换系统的厂家”。是党和政府营造的宏观发展环境,是客户多年来给予的理解和帮助,才使华为从幼小的树苗成长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

三、坚定不移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产业进步很快。它在高速发展中的不平衡,就给小公司留下了许多机会。不象一些传统产业,如飞机制造,它的设计理论已进入经典热力学,大公司充满了经验优势。而且数十年来,他们申请了无数的专利,使这种优势法律化。绕开专利,制造成本就会很高,没有竞争力。完全购买人家专利,如何能够超越。没有一场技术革命,没有新的技术突破,超越这些传统公司,越来越困难。而且,你没有理由一定会比他们做得好。

而信息产业不同,昨天的优势,今天可能全报废,天天都在发生技术革命。在新问题面前,小公司不明白,大公司也不明白,大家是平等的。华为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不是全方位的追赶,而是紧紧围绕核心网络技术的进步,投注全部力量。又紧紧抓住核心网络中软件与硬件的关键中的关键,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不断强化自己在核心领域的领先能力。

公司一万五、六千员工中,从事研发的有七、八千人。而且四、五千市场人员,又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公司建立了一整套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组织体系,加快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在硬件设计中,采用先进的设计及仿真工具,加强系统设计、芯片设计、硬件开发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测试体系的建设,并在技术共享、模块重用、器件替代等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代表硬件进步水平的芯片方面,我们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目前,公司已经设计出40多种数字芯片,几种模拟芯片,年产500万片。设计水平也从0.5微米,提升到0.18微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极大地提升了硬件水平,降低了系统成本。

软件开发管理的难度在于其难以测评和过程的复杂性。公司坚持向西方和印度学习软件管理办法,在与众多世界级软件公司开展的项目合作中实践、优化。我们紧紧抓住量化评估、缺陷管理、质量控制、项目过程以及配置管理等SEI-CMM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标准要求,持续多年地进行软件过程的改善实践。目前,华为的软件开发能力有了质的进步,完全具备高质量、高效率的大型软件工程作业能力。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发出多种大型复杂的产品系统如C&C08交换机、GSM、数据通信和智能网等,其软件规模均接近千万行源代码,由数千人在2~3年的时间跨度内,分散在不同地域协同完成。

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十年来公司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没有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就形不成合力;没有服务,管理就没有方向。

近两、三年来,公司投入了巨大力量,在国际顾问公司的帮助下,建设企业的IT。管理已经开始有进步,但还是远远不够。

管理的创新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华为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与西方公司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四年前华为公司提出国际接轨的管理目标,同时请来西方顾问在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做长期合作,在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化发展中取得进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开始走向规范化运作。

华为持续每年提取大于销售收入的15%用于研究开发,继续把最优秀的人才派往市场与服务前线,通过技术领先获得机会窗的利润,又将利润用于研发,带动更多的突破,未来十年一定是华为大发展的十年。华为的员工平均年龄27、8岁,十年后才37、8岁,正当年华,他们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一定会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华为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地狱的入口处,这是那些把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事业中,历经磨难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的。创新虽然艰难,但它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一定会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值得庆幸的是,华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期。党和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华为的持续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奠定了科教兴国的基础,推动了

创新的发展。这廿年来,体制、机制、科技„„的创新不断深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切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我当时虽然参加了十二大,但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理解并不深刻,随着国家撤消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地方的十几年来,才逐步理解了党的号召的深刻涵义。

江总书记近年来在多次讲话中透彻阐述了科教兴国、创新、民族进步的深刻内涵,使我们一步又一步的更加理解了党的政策与方针,更加坚信发展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经历了50多年的执政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建成了一个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步调一致、协作有效的初步繁荣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与发展自己的理论,引导全国人民努力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特别是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鲜明地指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与方向,更加有力地领导着我们走向新的胜利。

廿一世纪,中国将会快速发展,国家更需稳定,唯有共产党才能使国家稳定地发展。我接待过几个俄总统顾问、东欧一些国家的总统顾问的来访,他们非常羡慕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基本的市场经济。他们的感慨,使我们由衷地感到生长在祖国的幸福。

华为及其员工一直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企业的兴衰、个人得失、家庭幸福看成一条生命链。我们倡导全体员工除了努力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支持社会进步的各项举措,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积极关心国家,支援希望工程;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热情捐赠;积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10.学习力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十

2007年12月05日19:1

2“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九部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而发出的战略号召,创建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如何发挥新型企业在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勇立潮头、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断提升学习力、创造力和聚合力,勇于探索和实践,增强执行力,企业的航船才会在市场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通往前行。

一、对学习力的几点认识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知识的积淀和阅历的积累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不仅要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而且要学会培养组织和团队的学习力。只有努力提升企业整体的学习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有所增强。要提升企业整体学习力,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强认识:

1、要正确认识学习力的本质属性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

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对学习力的理解,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笔者认为还应增加“学习创新力”。即表述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考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2、要正确理解学习力的表现形式

学习力也是生产力,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学习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的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第二、适时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企业,惟有不断地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企业发展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企业不断获取竞争力的核心。学习需要创新,管理需要创新,科技需要创新。我们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观察市场发展变化的形势,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同时创造性地研究探讨符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符合公司司情的工作思路。

3、要正确探寻学习力的实现方式

探寻学习力的实现方式必须紧贴企业自身实际,着眼企业发展方向、班子建设情况、队伍结构情况和员工素质情况。在探索学习力的过程中,我们一是把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摆在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层面上来考虑,重在研究和制定好企业发展战略;二是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角度上来考虑,重在适时转变班子成员的思想观念,增强领导能力;三是把队伍结构的分析,摆在提升企业资质的高度上来考虑,重在打造高素质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队伍;四是把对员工的素质培养,摆在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深度上来考虑,重在聚合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提升学习力的几项实践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惟有实践才能正确检验学习的效果。近年来,公司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学习力方面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学习模式:

1、打破一种思想观念。观念决定思路和手段。好的观念能够引领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努力,陈旧的观念将阻碍企业和社会前进的步伐。过去,在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问题上,总是把学习的范围局限于党员领导干部,把学习的内容局限于政治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心组学习的作用,党委力改陈规,将中心组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公司本部部门党员负责人,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企业管理知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并改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习达到了转变观念、研讨问题、提高水平、增强能力的目的。

2、建立一种学习制度。学习不是目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一种学习习惯,在于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公司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从抓学习制度的落实入手,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以此增强执行力。一是制定整体学习规划和阶段推进计划,增强学习的计划性;二是严格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和学习签名制度,保证参学率;三是编发学习宣传提纲,指导基层学习;四是带着问题学习研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五是对重要学习课题,要求党员干部要据实写出学习心得体会,使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3、开创一个学习的平台。创建学习型企业,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和互动。为加强学习交流,提升学习力,公司党委努力寻找学习载体,构建学习的平台。通过将原《程三信息》期刊改版为《学习与管理》;将公司信息在原内部网站扩展到在公司外部网站进行交流;并在公司和项目部设置书报架和报刊张贴栏、建立阅览室和书房、开展读书兴趣活动和观看名人讲座影像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员工的学习力。

4、形成一个学习氛围。公司领导班子在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力方面已逐步形成共识。首先是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在各种会议或不同场合,不失时机地向广大员工宣传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学习的途径、方法和技巧,要求职能部门出台激励措施和办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其次是公司党政工团两级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宣传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党(团)支部、学习型项目部、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家庭;第三是全员参与学习,近年来公司广大员工的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主动要求参加岗位技能培训、任职资格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取证的人员越来越多,申请参加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人员也呈上升的趋势,目前公司干部一岗多职、工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急剧增加,以逐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正是由于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活动,提升了全员的学习能力,企业和员工才普遍形成了崇尚学习、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主流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了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而使企业的文明程度和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将学习力催生为一种创造力和竞争力。

对提升学习力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得出了三点启示:

启示一,学习不仅是一个人、一级组织的事情,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乃至全员、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启示二,学习力的提升,需要一种观念、一种环境、一个平台来做支撑,才能形成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氛围;

启示三,学习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带着目的学,博学慎思,找寻真谛,运用于实践。

(孟家云,中铁八局三公司)

11.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篇十一

继承传统 创新发展

“讲理想、比贡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讲、比”活动提倡发扬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促进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自仪狄造酒以来,华夏酒文化已积淀了几千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酒文化。今世缘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宋代大诗人陆游有诗曰:“天赐名手,地赐名泉;高沟名酒,名不虚传。”今世缘酒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一代酿酒人的贡献。作为传统的酿酒企业,在激烈的白酒竞争形势下,能够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不断焕发新的青春,关键就在于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将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以浓厚的企业“缘”文化打造品牌,使我们的产品持续保持强劲的生命力。

“讲理想、比贡献”,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只有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挥他们在自主创新中的先锋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才会有出路。因此,我们对酿酒技术进行改进、升级,就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2006年,实施“6000吨优质酒酿造技改”项目以后,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也使人工酿酒步入半机械化运作,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7年,建成了万吨制曲中心,形成了一个在国内酿酒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综合集成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制曲的微机远程控制与机械化生产。新世纪以来,香气优雅飘逸、口味清淡的白酒越来越为市场所青睐。为此,我带领科研人员对酿酒原料风味分析、人工窖泥微生物培养、制曲、酿酒设备与工艺等进行深刻地系列性研究,使单粮与多粮自然融合的基酒,强化高温大曲和多种微生物纯种培养、芝麻香调味酒等工艺臻于成熟,还吸收诸多香型工艺特点,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使今世缘、国缘系列白酒芳香更飘逸、入口更绵软。我们精心打造的国缘系列新产品,将健康饮酒的理念融入到酿酒与新产品研发中来,提升了白酒的品质与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超高端白酒形象,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培养人才 强化人才强企

“讲理想”不是纸上谈兵。技术创新的历史反复证明,没有理想的滋养,技术创新很难可持续发展。没有人才的建设,理想就很难实现,技术创新更是寸步难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一直把“人才强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并定期选送优秀人才到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进修、研修,参加学术交流,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和人才梯队,不断为企业培养一批批科技人才,这样才能在白酒技术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目前我们已经有6名国家白酒评酒委员、25名酿酒高级技师、8名酿酒高级品酒师、33名酿酒品酒师、7名质量工程师、15名江苏省白酒评酒委员的研发创新团队。也正是有前期的人才培养才有了今天今世缘的强大科研团队,才有了今世缘今天的成绩。

产学研合作 强化自主创新研究

“讲理想、比贡献”,就是要发挥科技人员创新主体作用,就是要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瓶颈制约,就是要紧紧抓住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前沿技术,引领创新方向。今世缘酒业重视用现代科技嫁接传统产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成立了固态发酵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开展生物工程的研究与攻关;成为中国白酒业“169计划”9个科研协作单位之一,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今世缘酒业打造苏酒研发高地。2009年“酯化酶液相下催化合成生物酯类的应用研究”项目揭示了酯化酶液相下催化酯类生物合成的优越性,该成果的应用有效地协调了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酯类物质的量比关系,改善了酿酒工艺,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酿酒设备的利用率。2012年中国白酒“169计划”项目课题之一“今世缘芝麻香型酒风味物质剖析技术体系及其关键风味物质研究”项目是2007年我们与江南大学进行合作持续研发了近5年的创新成果。该项目是国内首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与嗅觉闻香检测器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一套快速全面剖析芝麻香型白酒中关键香气、特征香气与重要香气化合物的方法;首次采用多种萃取剂对芝麻香酒进行多组分萃取分离分析;采用样品比较功能和统计比较功能的全组分数据处理方法,首次定性了中国芝麻香型白酒中1548种风味化合物;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联用技术,建立快速定量检测芝麻香型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方法。

责编/聂赛

吴建峰

12.凝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 篇十二

一、经济体制的变化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实行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如今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与配合, 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跟进且不断创新。

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 竞争了智谋, 竞争出效益, 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由于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律, 所以竞争必有得有失, 竞争在有助于培养奋发图强, 你追我赶, 求进向上精神的同时, 也会导致部分人争名夺利、见利忘义的思想, 人们的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希望与迷惘、正义与邪恶都会反映和暴露出来。那种建立在传统人际关系上的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和流动量的增加以及原有利益格局的打破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在发挥灌输和引导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三、职工思想的多变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近年来,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适应改革新形势, 积极探索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但与环境的变化, 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迫切需要加强, 改进和创新。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 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 着力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例如:职工的一切行为方式都与其切身利益有关, 处于不同利益地位的职工, 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正视职工的切身利益, 在积极促进职工利益实现的同时,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价值观, 要使职工懂得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正当的。只有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令人心悦诚服, 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二) 是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思政治工作如果完全脱离了物质鼓励的原则, 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针对新形势下职工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革命传统教育, 又要吸收时代内容, 引导职工树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既要加强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正面教育, 又要有力地鞭挞和批判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过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过多地强调精神鼓励而忽视了物质鼓励, 甚至将物质利益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立起来, 结果挫伤了人的积极性。但也不能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物质手段就想到物质奖励, 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

(三) 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想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企业的特点是得到更加充分的凸显。思想政治工作倘若不能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相结合, 就容易陷入孤立状态, 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熟悉本企业的业务, 了解和掌握本企业的重点、难点。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做到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 抓思想围绕生产, 使思想政治工作先行于岗前, 贯穿于岗中, 延伸到岗后, 与经济同频共振, 同步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权、唱响主动旋律、打好主动仗, 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的支持、群众的欢迎。

(四) 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约束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要借鉴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

首先是制度创新, 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法规体系。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会出现“想起来重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建章立制问题。企业领导要善于把握宏观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与本企业具体实施相结合, 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与生产等管理制度同等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 同时, 将其纳入正常的企业管理运行轨道。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会从根本上解决“一手软, 一手硬”的问题。

其次是体制创新, 建立分工科学、权责明确的组织体系。企业领导应在策划生产经营的同时策划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才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理念。

再次是机制创新, 建立细化、规范化的操作体系。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分工缜密、量化规范, 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 必须首先导入现代管理的这些特点和要素。

最后是方法创新, 建立动态管理, 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思想到位, 管理到位, 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重布置、轻检查、无考核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操作时与企业生产一致;与经济工作目标同一;与经济工作责任同担;与经济工作效益同在;与经济工作考核同步, 且相辅相成, 互相渗透。

13.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动力 篇十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认真分析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影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笔者认为.管理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范式.达到资潦的有效利用和倍增.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最终都取决于组织结构和管理活动的协调发展.所以.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动力。

一、实施管理创新,是适应现代社会潮流的必然之举

广义的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管理的实施。目前.管理科学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学科。由企业管理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管理理论的创新蕴含着思维整合的创造过程.它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实践的日益复杂而不断深化。

当今社会,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将这种由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知识的“赋值”称之为“符号财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质资产而购买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机器设备,而是其市场推销能力和社会关系、其公司管理的组织能力以及雇员们头脑中的那些突发奇想。托夫勒的话绝非一个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才能在一般的企业中变成现实,在IT行业以外的一般制造业中也早已被富有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们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耐克(Nike)鞋业公司.在市场上可谓独占鳌头.但它并不直接生产和制造鞋。它的资产是“耐克”商标、生产许可证、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传统企业本身的结构、内容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日显重要意味着无形资本的净积累比有形资本的净积累增长的更快。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教授更是旱就明确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并一语道破真谛:“知识是唯一的经济资源。”

二、管理模式创新,应量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流动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从物品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占据经济学思想最长久的一个假设——报酬递减。实际上.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经营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和传统的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在行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物品生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逐步缩小。与之有别的是,知识在其自身作用下(生产、分配、使用)是在不断增长的。它可以创造以前从来不存在的市场,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因此.应该是“报酬递增”,即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其获得的优势在竞争中也是不断增强的。这些企业在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有另别于传绕企业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实上正在进行知识管理 的新尝试。

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交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行动和知识的创新更快地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应该在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流动。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知识网络。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资源。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实施有效的管理。

三、管理组织创新,应从金宇塔型的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到网络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中写道:“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成长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二是资本所有权与瞥理的分离过程。”“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就可恰当地被称为现代企业”。这种被称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成了当今美国工商企业制度中的标准形式,也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参照系。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不断找出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大多来自有待解决的市场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和服务将代替控制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正在改变传统企业管理的许多做法。这样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纷纷压缩纵向距离。造成了企业结构向水平化、横向化的构造运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层次必须减少。“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中层经理的职责是协调下层部门的工作,从下级收集信息,转给其它的下级或向上级汇报。由于传统体制下等级森严,信息往往难以迅速反映到高层。正如国外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最糟的情况是:报告被净化了,数字被修饰了.信息被隐藏和隐瞒,甚至被伪造。而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计算机可以代替中层经理的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或低创造性的工作。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一个普通程序员可以将有关信息直接传送给远隔千山万水的总部的CE0,一下手跨越了传统管理的许多层级和诸多需要汇报、请示的环节,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金字塔型等级制的官僚作风.使得高层与基层直接对话成为现实可能,从而某种程度地使中层经理成为多余。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新的企业形式,如网络型企业应运而生.某些虚拟企业的成功运作为人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的企业结构象网而非金字塔。与传统企业根本不同的是,网络型企业中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创新的源泉,其成员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这样的网络结构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结点的创新.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中层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对解决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是一剂良药。

四、管理方式创新,应从消极地适应市场到积极求变创新

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互联网正在覆盖管理空间。管理的范围已经从本土进入全球,管理文化从同质交流进入与异质共存。管理对象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管理组织从垂直进入水平状态。管理指令从日常语言到网络语言,管理内容从主要对生产要素的管理到对知识要素的管理,这对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网络化时代,企业经营者必须破除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所以,我们要适应变化的能力.迅速抓住新的行业方向。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重塑了自己。

上一篇:《窗花剪纸—蝴蝶》教学设计下一篇:描写发财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