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2024-07-16

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9篇)

1.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一

潍坊市农机局赴外省学习考察报告

6月1日-12日,潍坊市农机局张振之局长率有关县市区农机局主要负责人及市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一行8人,赴省外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期间,参观考察了河南省瑞峰机械有限公司花生机械和重庆市、重庆市江津区、张家界市、长沙县三级农机推广、购机补贴、企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团成员目睹了外地农机化发展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普遍感到深受教育和启发,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6月2日,我们到达河南省瑞锋机械有限公司对花生机械进行了实地考察,公司总经理宋作峰先生及公司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该公司主导产品有系列型花生剥壳机、花生摘果机、花生收获机以及各种辅机等35个品种,2009年花生剥壳机、花生摘果机、花生收获机有5个品种进入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农业机械产品”目录。随后,我们于6月4日抵达重庆市,就重庆市和江津区农机企业管理和农机推广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受到了重庆市农机管理办公室邓光友副巡视员地热情接待。该市邓光友副巡视员、综合处周正华处长、杨陪成副处长、装备处孙友阶处长、监管处黄自力处长与我市考察团成人进行了座谈。4号下午在邓光友巡视员陪同下,我们赴江津区水务农机局考察,江津区委何建平副书记、蹇泽西副区长及农机局局长接待了我们,全国人大代表农机局白丽莎副局长介绍了农机推广情况。截至08年底,江津区微耕机达到3000台,插秧机600多台,机插秧11.6万亩,机收10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27%。2008年获重庆市农机化考核一等奖,2007年农业部机插秧示范县。

重庆考察结束后,我们抵达张家界市农机局进行考察,许波局长对张家界概况和农机监理、农机推广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张家界市以旅游立市,总面积9563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年均旅游收入80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54亿元、财政收入9.2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388元。截至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0.9万千瓦,纯农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快速发展,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33台,配套农机具1700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509台,配套农机具1210台;拥有耕整机2847 台,联合收割机382台,水稻插秧机14台。农机化综合水平26%,全市部门考核第二名。

之后,我们又赴湖南省长沙县进行了考察,长沙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4乡16镇,269个村,人口78万,耕地总面积73万亩。08年完成GDP370.3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排名百强县第37位。2008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7.12万台/99.81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4.84亿元。全年机耕率 96%,机种率2%,机收率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

二、外地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市、湖南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农机推广重点突出、成绩喜人

近年来,重庆、湖南两地根据当地山区实际,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农业机械多以小型微耕机、水稻育秧机、插秧机、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械为主。围绕推广工作,在领导重视、加强宣传、财政支持、检查督导、部门联合方面探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从水利、农机、农业、财政抽调人员专门从事机插秧管理工作,整合部门资源,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育秧、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作业标准)。区人大一名副主任,政协一名副主席分管此项工作,并给予部门间协调。他们.灵活运用国家购置补贴政策,每年除国家补贴的30%外,重庆市财政对插秧机再补贴55%左右,区县一级财政再叠加5%左右,这样使得一台机械总累计补贴率高达85%以上。同时,区政府下拨购机补贴专项工作经费,以保证补贴工作的开展。重庆市自1999年起累计投入资金9050万元,江津区每年区财政投入85万元以上。宣传方面,除日常宣传报道外,他们还特别注重在人代会、政协会、农村工作会议上给代表发宣传材料,会场周围布展板,以生动、精美的宣传画册,宣传领导,引起他们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二)农机监理管理规范、成效显著

通过考察张家界市和长沙县,我们了解到,湖南省的农机安全监理站,基本都是以职能移交为契机,建立了新的农机监理体制,安全监理机构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从长沙县考察情况看:07年长沙县监理站根据省、市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部署,县监理站向公安交警部门移交农用机动1031台(10马力以下和档案不全的并没有移交),农机监理人员也移交到公安交警部门工作。后经重新申请,农机监理站核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保留原副科级级别不变。2002年,因业绩突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2008年12 月,被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全国“平安农机” 示范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一是领导重视,农机安全生产有成效。长沙县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农机的副县长任组长,农机、安监、公安交警、交通、城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县安委会牵头,每年召开联席会议二次以上,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通报和部署,将农机化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范畴。县财政强力支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活动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当年财政对农机安全生产投入100万元。二是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全县安全生产范畴和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制定了农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全县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另外,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成立了农机和公安交警联合执法大队,有效地解决了农机监理工作中难以管理到位的“空档”和“死角”,弥补了农机动态监管的不足,形成公安交警部门积极支持和协调配合,共同搞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局面。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农机。长沙县农机局坚持把农机收得利益放在首位,多次降低拖拉机、收割机的培训和年检年审收费,如办理收割机牌证和操作证按规定应收 1400元,实收600元,差额费用由财政补贴。而且收割机检审实行免费办理制度,每年可为机手减轻负担近50万元。更为有特色的是,他们还争取县政府拨款10万元,成立农机事故救援基金,对近几年来因农机事故致残和家庭困难的农机手开展救援(助)行动。共计救援(助)83起,救援(助)资金8.5万元;补助困难机手38个,补助资金1.5万元,缓解了农机手家庭困境,体现了党和政府及农机部门的关爱之情。

(三)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长沙县有农机网点110个,其中农机生产厂家13家,经营、维修网点97家。近年来,长沙县农机局与工商、安监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在全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农机市场“扶优治劣”执法检查行动,各网点从不知道接受主管部门管理、不服从管理到主动、自觉接受管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效突出。一是通过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建立制度,强化责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了对市场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2008年网点年审对各乡镇经营、维修网点进行了重新摸底,并将各网点具体位置,负责人,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并将网点经营场地拍照存入档案,用机车管理方法进行网点管理,使农机网点管理日趋正规化。二是强化政策法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广泛开展了农机法律法规的宣传,每年“3.15、三下乡”活动期间,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召开农机产品质量座谈会,对全县农机市场存在的产品质量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邀请农机专家进行了现场讲解,使大家对产品质量意识和识别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为网点资质提高奠定坚实的法规基础和专业基础。三是为净化全县农机市场,会同工商、质监联合在两季大忙前后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大检查,开展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耕整机械的专项整治活动。针对无正常进货渠道产品和“三无”产品坚决查处,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四)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亮点纷呈

湖南省长沙县农机管理局,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2006-2007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纳入各乡镇农机站农机化工作目标考评,强化了责任考核;二是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农机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机生产经营、维修网点审验、农机购置补贴、跨区作业等行业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三是对鉴定工种、鉴定程序、鉴定时间、档案管理等严格管理。通过两年来的努力,该县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鉴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鉴定工种涉及到汽车修理工、钳工、车工、焊工、维修电工、联合收割机操作工等10多个工种,而且通过鉴定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证书成为农机手就业的资本,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关注。

(五)农机企业管理服务到位

农机部门对农机企业的管理主要是以服务为主,通过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赢的企业的支持和信赖。

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了解到,重庆市农机部门把帮助当地企业转型生产农业机械,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申报农机推广目录、购机补贴目录等作为服务企业的工作重点,切实履行了协助企业申报进入省外目录等多种方式的服务职能。在确定补贴目录时,一是看企业市场占有率,二是看售后服务好坏,三是与企业签订合同。另外,配合有关部门为企业争取资金,08年争取50万元,为企业解决各种处罚200万元。通过联合当地生产厂家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吸引了日本景观、洋马公司投资建厂,全市基本形成了全国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基地,所有产品涵盖了包括农用动力、耕作、运输、提灌、脱粒、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7个大类100多个产品的小型农机产品,大量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为重庆市乃至全国农机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对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农机企业纳入龙头企业进行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倾斜。长沙县则在农机企业管理方面为加强企业之间和农机部门的联系,专门成立了农机协会,每年定期召集企业召开一至两次产品质量座谈会,及时通报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改进提出建议,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扩大了对农机企业的影响力。

(六)小型农机具需求潜力巨大 此次考察我们还了解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市场信息,如重庆市,是我国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之一,急需水稻育秧和两行水稻插秧机。但是由于重庆市近几年的农机企业,大多数是由原摩托车生产制造企业转产而成,技术水平相对国外较成熟的机型还有很大差距,国产机械技术相对滞后,加之引进的国外机械成本又较高(大约是国产产品的3倍左右),严重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空缺,前景非常广阔。据此,我们认为我市农机部门应该因势利导,把握时机,为潍坊农机企业对此类机具的研发和协调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企业打开销路。

三、给我们的启示

总的看,这次考察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大,受启发多。三个地区农机部门在经济和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干出了自己的特色,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通过考察,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坚实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考察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南方地区浓厚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氛围。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能够及时发现机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近年来,重庆市和湖南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进取,在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面,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他们意识超前、思维敏锐,善于捕捉、把握和用好机遇,使我们从深层次上理解了我们正在实施的“兴机强农富民”地真正含义。事实证明,谁思想解放、思维敏锐,谁就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二)领导重视、大力支持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重要保障。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江津区考察情况看,在一个地处山区丘岭、道路行走不便、机耕道几乎没有、农民收入极低的情况下,他们能完成机插秧11.6万亩,08年还被定为了农业部机插秧示范县,重要一点就是领导重视。但领导重视是争取来的,一是农机部门利用一切手段进行深入宣传,让领导了解农机化,重视农机化。二是就农机重点工作要及时向四大领导班子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将其纳入议事日程。三是邀请四大领导班子成员及专家就重点项目到基层视察指导,引起基层领导的重视。四是争取上级农机部门的重视支持。五是争取财政支持。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他们相比还有差距,虽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工作力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汇报、多请示。

(三)加强部门间交流协作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部门协作是各部门围绕自身工作目标,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互补,高效配置资源,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工作成效,因此,强化部门间的协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农机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农机化涉及到质监、工商、石油、交通、农业公安交警、安检、物价等部门,只有与他们加强沟通,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调配合,才能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更好发展。

(四)提高工作成效是树立农机形象、争取地位的前提。有为才有位,成绩是干出来的,地位是赢得的。江津区之所以在政府有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被农业部确定为机插秧示范县,为该区获得了荣誉。我们要争得地位,就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善于学习借鉴,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农机系统良好的形象,在全省乃至全国干出几件有影响的事情。

(五)壮大农机工业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关键环节。我市作为农机制造大市,有较为雄厚地产业发展基础。生产厂家多,产品类别广,同时,拥有福田雷沃重工、金亿等500余家农机企业。结合重庆市发展农机工业经验,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农机工业纳入农机部门的管理范畴,扩大对农机产业的监管范围,加大农机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农机产品特别是农机补贴产品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以座谈会的形势进行通报,为企业提出改进意见,提高我市农机装备业的质量水平,打造中国农机城品牌,把中国农机潍坊制造,创出新的品牌。要加强农机科研开发,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开发研制一批,适应于我市设施农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提高我市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

2.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二

1 赣饲料企业面貌

一是务实的饲料企业文化, 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所到学习考察的饲料企业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企业发展史、发展规划。通过这些文化的引领, 企业员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子, 找到自己所作的贡献, 深知自己的发展是与公司紧密相连的。如:全国饲料界前十位的知名企业———双胞胎、正邦等公司文化“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 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很是具有号召力的。

二是找准切入点。贴身服务养殖企业的经营模式, 壮大自身发展。如:格力特饲料公司专攻养猪饲料的“420 (2+4) ”1和“6625母仔联用”2等套餐模式十分贴切而且实用效果好, 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拥护。这些良好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格力特饲料公司的大发展, 他们公司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型饲料加工厂通过5年多的努力, 一跃成为一个年产近30万t饲料的大中型饲料公司。

三是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团队, 共谋自身发展。如已获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国饲料工业10强企业———正邦公司的“以人为本、以正兴邦”具有一个重视人才的灵魂在感召他的团队。所到的赣大型饲料企业内部设有人才培训学院 (校) , 而且十分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员工入职前在自己的技术学院 (校) 去培训后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拔使用机会。

四是合理定位公司中长远发展战略规划, 实现倍增发展。我们所学习考察的饲料企业都有一个比较科学、详实的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而且基本都是在一步一步去实现, 这方面十分让人敬佩。如:柯恩公司规划用5年时间连续发展6个分公司, 现已发展投产4个, 实现公司总产量86万t。其规划精细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到位, 去落实, 并能实现当年盈利实为罕见。

五是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和客户的积极性, 人人都能在公司得到发展。让利养殖户以及稀释股本由公司员工入股公司并分红, 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如果认真予以落实, 那么这个公司将具有巨大的发展动力。

六是十分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把重视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司发展同步运行。饲料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壮大, 饲料质量安全就是准绳, 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安全做保障, 饲料企业根本无从发展, 只有具备过硬的饲料质量才能拥有忠实的客户, 公司才能发展壮大。赣饲料企业在其检验室的仪器设备配备上都是使用国内外先进的产品, 而且建有博士站, 拥有大批的技术人才作支撑。

2 鄂饲料企业下步拟借他山之石来为我所用, 特提出如下几点发展意见

第一要理顺公司发展思路, 用企业文化去引领公司宏图发展, 要像董文忠主任在交流会上强调的, 我们湖北饲料企业要树立“先卖文化, 再卖产品”的工作思路去谋求企业的发展。

第二要有务实的发展战略规划, 而且对公司的定位要恰当。发展既要量力而行, 同时也要借力而行。如走股份制改造、多种形式的联合、跨区域抱团等方式进行发展。

第三要因地制宜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是公司的主线业务在哪个方面, 要找准基点再去调整。如微生态、生物发酵、酶制剂等可否网在一起抱团去发展, 用整合式的思路去把添加剂系列产品进一步做宽做精做优。如有实力的公司也可走正邦之路, 走多元化发展的模式去扩大企业规模, 延伸产业, 去做大做优做强。

第四要着力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 要有先进技术作支撑去做大做优做强。一个企业如没有自己的优质产品、核心技术竞争力, 其发展之路是不会长久的。

第五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团队的建设, 除了培训技术, 同时还要运用激励机制去巩固团队的建设, 搭建平台激励人才的成长, 稳定队伍, 做实发展。

第六要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安全, 做到质量与效益成正比。质量好效益才能好, 质量好才有忠实的客户, 才有企业的再发展, 才是真正为社会作贡献, 否则其企业做不长。

在考察团小结会上, 李汉州会长再三强调, 学习了江西饲料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先进经验, 也了解了他们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那么我们回去后, 要辩证地看, 务实地干, 力争在近一二年内有突破性的发展变化, 让这次赣南赣北之行务实成效在鄂大地开花结硕果。

注释

11、“420 (2+4) ”套餐模式是由2个饲养阶段、4个料种组成。第1个饲养阶段称为乳猪阶段, 先用4 kg格力特人工乳, 接着喂20 kg格力特乳猪保育料, 用料24 kg, 乳猪长到25 kg;第2个饲养阶段为25 kg开始的生长猪阶段, 使用格力物 (2+4) 快长套餐, 先用2包格力特小猪料, 再用4包格力特强化大猪料。出栏日龄在180日龄左右, 出栏体重120 kg, 全程需饲料264 kg, 净长猪113 kg, 全程料肉比2.30∶1, 全程价肉比4.0∶1左右。

3.赴苏州学习考察情况报告 篇三

一、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幅员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900万,其中户籍人口598.85万,暂住人口300万左右,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虎丘区。最近几年,苏州市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实力强。2005年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十强县中,苏州占了4个,财政收入均超过80亿元,占全国的40%(其中昆山第一,张家港第四,常熟第五,太仓第十)。2004年苏州市新增注册外资14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95亿美元,占全国当年利用外资的1/12,居全国第一位;2004年工业产值956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进出口总额1032亿美元,占全国8.94%,居全国第三位;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57992元,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居江苏第一位,全国第四位;社会固定投资1409亿元,居全国第五位;财政收入58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19.6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二)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4%,苏州工业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更是高达45%。2000年以来,昆山市的GDp、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5.2%和46.4%。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60元,昆山市更是高达18600元和9900元。

(三)工业比重大。苏州的三次产业比为2.2:65.7:32.1,工业占GDp的65.7%,实现了从低层次的“一、二、三”产业结构向较高层次的“二、三、一”产业结构转换,成为了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基地核心城市之一。苏州生产并供应全球60%以上的鼠标、13%的扫描仪、12%的主机板、10%的显示器,为国内最大的电脑硬件和电子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之一,仅2004年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就达2560亿元。

(四)城市化水平高。近年来,苏州市逐步构建起以苏州市为核心、5个县级市城区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区域城市框架,城市化水平达58%,尤其是张家港市、昆山市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五)经济体制活。苏州市在发展经济中,政府按照“小政府、大服务”进行运作,重点强调服务,对企业管理主要是纳税管理,在企业改制上,动手早、改得彻底。苏州市国有集体企业非常少,外向型经济占了主导地位,他们紧紧抓住外向型经济这个龙头,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大公司落户苏州。目前,世界500强中有96家落户苏州,1万多家外资企业在此投下了900多亿美元。同时,形成了一大批与外商投资企业相配套的生产企业和加工基地,带动了涉外税收的高速增长,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税收来源。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开创了高效快速的发展局面。苏州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敢闯敢试,敢想敢干。一是起点高。体现了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他们关注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跟踪的是世界最前沿的动向,瞄准的是国际一流的水准,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背景之中,以此为参照,来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和努力方向,从而不断出现国内首创、全国第一的新举措,成为发展的“领跑人”。二是定位准。苏州地处上海近郊,他们把经济定位在依托“龙头”、甘当配角“龙颈”上,坚持以大力发展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对老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实现了大步跨跃。三是胆子大。在发展问题上,他们敢于大胆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特别是昆山,1984年在国务院宣布成立14个经济特区时,当时的昆山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14+1”的战略,在没有得到任何认可的情况下,1985年,自己圈出土地1.8平方公里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走上了自费开发之路,至1991年1月才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开发区,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全国第一家县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开发区先后投入30多亿元资金,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现规划面积达到77平方公里,同时创办了出口产品加工区、留学生创业园区。如果没有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敢想敢干,没有全县人民的理解支持,就不会有那么多外资项目落户昆山,也不会有财政收入年增10亿元的辉煌。四是目的明。在昆山有这样的一句俗语,“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他们把以民为本、富民为先作为一切工作的归宿和目的,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爱民胜于一切,为民高于一切,富民重于一切,把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作为一切工作的关键内容,心里始终装着人民,脑子里时刻想着人民,让老百姓看到自己的家园一天天美好起来,自己的城市一天天强起来,自己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

(二)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形成了全面开放的经济格局。经济要迅速起飞,就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把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吸引进来,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难发展”,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苏州招商引资的秘诀就是:一是以情招商。他们注重招商先交友,增进感情,很多招商引资人员与外商建立了浓厚的友情。芬兰通力电梯公司在昆山投资,其总经理出了车祸,生命垂危,昆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上海请专家,昆山市红十字协会号召全市200多人为其输血,抢救成功后,芬兰商界十分感动,通力电梯开业,芬兰总理亲自剪彩,并带动了4家芬兰企业落户苏州。在台湾发生地震后,台商还没到台湾,昆山的党政慰问团先到台湾进行慰问,让台商感到昆山把自己当亲人。二是以恒招商。在招商中,苏州人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用他们自己的一句话:“象蚂蟥一样钉在项目上”、“脸皮要厚,不怕吃闭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羹,不怕人家脸难看;嘴皮要薄,要能说话,会说话;腿要勤,三天两头找上门,不达目的不走人”。昆山市跟踪日本丰田公司汽车生产线,先后耗时8年,2004年,日本丰田一举投资5亿美元建设汽车生产线。三是以专业队伍招商。苏州市各市区,甚至乡镇都拥有一支外向型懂政策能说会干的招商队伍,特别是昆山市,每年都有要选派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大学深造,学习招商引资,全市有600多人长期驻港、澳、台、日、韩及欧美发达国家,收集和了解外商的投资意向和外商与其他城市谈判的进展情况,一旦没谈成或外商犹豫不决,便及时跟进,向外商发出邀请,组织外商实地考察。全社会形成了“引进项目是恩人,投资老板是亲人,招商引资出能人,影响招商是罪人”的招商氛围。四是以商招商。大胆鼓励外商进昆山经商赚钱,在发展之初,昆山就提出“没有上海的大头,就没有昆山的零头”的理念,千方百计让来昆山技术指导、投资的上海人“赚得满意,投得情愿”。虽然昆山为此付出了较为昂贵的代价,但回过头来看,这样做值得,正是因为昆山能“吃亏”,昆山的投资环境在台湾有口皆碑,很多台商自愿担当昆山利用外资的“广告员”,宣传昆山,从而引来更多的外商投资昆山。

(三)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构筑了高起点的经济发展载体。苏州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工业园区的成功运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园区建设采取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运作机制,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融资建设,待“九通一平”再招商,走出了一条靠内资企业树形象、靠外资企业上档次的成功之路。目前苏州共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特别是昆山,几乎镇镇都有开发区,最多一个镇就有5个开发区,他们对入园企业实行一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一策,做到了对外商企业的要求都得到圆满解决,增强了对客商的吸引能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如苏州市一位领导说:“没有苏州工业园区,就没有苏州今天的经济实力,就没有苏州今天的城市形象,就没有苏州今天的地位。”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一天创造1个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外资。2004年创造GDp50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市1993年水平,相当于10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苏州人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效应。

(四)以准确定位为基础,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全面升级。苏州在发展定位上有一句名言:大树底下栽好碧螺春。也就是说苏州与上海相比,上海是大树、是强者,与上海竞争,自己处于劣势,苏州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1992年,他们在发展定位时,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三大优势和两大劣势,即区位优势(离上海近)、人才优势(两院院士中,苏州有77名)、轻纺优势(苏州是中国绸都),同时也存在资源溃乏和小富即安两大劣势,确立了“两优先,两鼓励,一禁止”的发展思路,即优先发展第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高新尖端技术和出口创汇项目,限制高耗能和低效益项目,禁止高污染项目。通过10多年的发展,苏州市除了一产业外,基础设施得到了高速发展,丝纺工业退出了苏州市区,集中转移到盛泽镇、高耗能、低效益项目淡出。形成了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群体,拉动了苏州经济的高速增长。

(五)以强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了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在苏州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经济的比拼不仅是资源的比拼,更是发展环境的比拼。优化发展环境,实现资源的聚集与最佳配置是唯一的发展途径。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局限于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建设。这个体系归纳起来主要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让投资者安心。2002年以来,苏州市先后投资20亿元,实行了社会治安网络化管理。同时,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让投资者省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特别是昆山市,没有机场,为保证物流快捷,修建了80公里机场高速路贯通虹桥机场。三是政策环境让投资者顺心。政府将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政策规定的一分不少,政策以外的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分不收,让投资者明明白白。四是人文环境让投资者舒心。苏州市在规划时,有意识地把开发区分为日韩区、港澳台区、欧美区,并按外商的生活习惯建设娱乐设施、学校、医院、银行,让外商感到就像住在国内一样,这里就是家乡。当地将此称之为“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了外商。五是配套环境让投资者放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产生“葡萄串”效应,让企业实现零库存,所有配件在苏州都能买到90%以上,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让投资者称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软环境建设让投资者开心。苏州响亮地提出了“外商投资我服务,外商发财我发展”,“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办好一个外资企业,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胜过千百条广告。在昆山,对外企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外商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建立了与外商沟通的“三条通道”——外商投资协会、台商投资协会和外商沙龙;成立了“三个中心”——外资企业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配套中心。2000年起建立起了“马上办”办公室,更受外商青睐。同时,苏州全力打造的法制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和廉洁政府,在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我县与苏州的主要差距

(一)发展观念上的差距。苏州特别是昆山市经济发展速度飞快,靠的是“亲商、富商、扶商”的理念。一是视投资老板为亲人,老板一旦有难,千方百计帮老板。二是善于吃“亏”。鼓励企业利润最大化,就是目前,只要高科技企业进入苏州,地价仅为20万元/亩,占开发价格的10%。而我们在发展经济中总是怕吃“亏”,怕老板赚钱多了。三是在引进外商、引进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配套产业,让整个产业形成体系。四是善于抢抓信息。正是因为一名外商在宴会上说了一句“要是能封关运行就好了”,昆山的干部便闻风而动,跑了8个国家部委,关键时期能够在北京蹲8个月,经过3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使昆山外贸经济繁衍生息的空间无限增大,带来了“乘数效应”。

(二)硬件载体上的差距。企业发展不能搞空中楼阁,必须有良好的硬件做支撑。苏州市将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特区,规划一步到位,并且区内供水、供热、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而我们的开发区虽然已经起步,但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等硬件还不完善,还谈不上对外商有吸引力。

(三)软环境上的差距。苏州市真正视客商为上帝,叫响了“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的口号,营造出一种“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让客商到了那里都有到家的感觉。客商来投资,只要交清了土地款,其他一切都由政府部门办理,而且是免费的,真正做到了围墙外的政府管,围墙内的企业管。相比之下,我们的环境近几年虽有较大改观,但仍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我们在苏州学习期间,企业最怕的是:“外商来了招手,酒席上拍手,出了问题就撒手,不达目的就关门打狗”、“一个小科长可以搞死一个企业”。在苏州企业该交什么都有一张明白卡,该交的一分不少,不该交的一分不收。

(四)服务质量上的差距。苏州在服务经济建设中,讲的是整体效益,也就是“木桶效应”。他们认为,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服务质量最差的部门,而不是最好的部门。在招商引资中,不但经济部门、政法部门主动开展优质服务,连党群部门也积极参与服务。妇联每周组织两次才艺培训,邀请外商太太参加;工会每年组织劳模评选,给予外企极大的倾斜;宣传的重点放在企业;教育部门千方百计为企业子女入学开绿灯。而我们在服务中,还存在效率低,质量不高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服务的氛围。

(五)抓落实上的差距。苏州对看准的事,大胆实践,敢为人先,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创造性地制定政策,引导发展,在工作上有敢于争先的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团结拼搏的士气。他们对待工作雷厉风行,一干到底;对待使命,坐立不安,寝食难安;对待事业,求真务实,不浮不躁。而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方法上僵化、保守,抓落实力度不够,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讲得多、落实少,有的思路很好最终没有落到实处,没把事办成。

五、几点启示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有很多东西我们学不到,但也有很多东西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服务环境和抓落实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学习借鉴苏州人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魄力,解放思想,在经济发展观念上求突破。纵观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行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善于发现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我们与苏州相比,在思想观念的解放、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气魄上有很大差距。近几年来。我们干部群众逐步树立了想富、盼富、谋求快速发展的理念,但也存在满足于一般性的温饱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学习考察中了解到,昆山市20年前与我县的发展水平基本属于同一起点,84年昆山市财政收入仅3300万元,与我县在同一起跑线上,而20年后的今天,昆山已经达到了85.5亿元,我们望尘莫及。如此之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学习借鉴苏州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苏州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努力克服在加快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不能总是在强调客观上打转转、在争论中丧失机遇。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新形势下破解加快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速度、要突破,在解放思想中闯新路、谋发展、求实效。近年来,我们在工业改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盘活了存量资产,增加了工业总量。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今后的工作重心仍然要放在发展工业上,全县广大干部都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上,牢固坚持“工业立支柱”的思路不能动摇,把解放思想的突破点继续放在强力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上,并善于创造和把握一切加快发展的机遇,在能源、农产品加工、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上做出成效。

(二)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学习借鉴苏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求突破。苏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确立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坚定不移的把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发展重点,外贸、外资、外经一起抓,形成了以外向为主导的经济格局。通过搭建经济发展的园区平台,以灵活的招商方式,从重点项目入手,使苏州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扩大了经济总量,提高了发展质量。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靠政策不现实,靠自身积累发展太慢,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放在产业链的培育上,用“招商引资”来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来解决经济发展的总量问题、速度问题和效益问题,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先后引进了一批冶金、机械、丝纺、农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对提升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的一个时期,我们还应在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增强竞争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挖掘自身优势,结合城市定位、产业定位,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在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项目上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胆采用一切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招商办法主动出击。一是把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用机制调动积极性,用责任制强化责任心,把招商引资目标与部门业绩全面挂钩。二是广泛招商和定向招商相结合,把更多精力放在定向招商上。三是自行招商与委托招商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委托招商上,主要形式是“以外引外”。四是领导招商与专业人员招商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依靠专业人员招商上。五是接洽招商与跟踪项目相结合,把更多精力花在跟踪项目上。

(三)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学习借鉴苏州“亲商、安商、富商”的先进理念,强化服务,在经济发展环境上求突破。我们在学习中,苏州招商人员反复强调,现在不是招商,而是抢商,外商看重的不仅仅是硬环境,更看重软环境,看中的不是低廉的土地和人力,更看重的是市场和服务。苏州人对外商从不说“不”。苏州从领导到市民都能认识到外商是苏州发展的关键,自觉维护外商利益,主动为外商服务,每个部门都把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没有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人文、交通等优势,有很多经验我们无法克隆,但在软环境建设和服务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因此,我们必须把“亲商、安商、富商”教育放到突出位置,强化“人人都是软环境”意识。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硬件上没有什么优势,要招商,我们必须树立“硬件不足软件补,政(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策不足服务补”的意识,我们更应清醒的看到,发展经济不是哪个领导的事,也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企业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重商意识也必须是全社会、全方位的,如果我们99个部门办事效率都很高,只有一个部门卡住了,那么投资者就会认为XX的办事效率不高,就很可能去寻找别的投资机会,所以政府部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制度为保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出重拳、下猛药治理软环境,以涉软案件的查处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为目标,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程序严密、有效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为载体,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以“公开、公正、透明”为原则,公开各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总之,要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客商赚到钱,赚到比在外地更多的钱,而且赚得更安全、更舒心,使客商愿来、肯来,已来的追加投资,没来的慕名而来。通过软硬环境的打造,努力构建吸纳项目和资本的环境“洼地”。

4.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四

6月18日至22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省**、**、**、**和**5市9县市区学习考察特色小镇建设。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2014年初,**在学习借鉴瑞士达沃斯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等的基础上,开始调研特色小镇建设;1

0月,**省长**在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举行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首次提及“特色小镇”。2015年1月,**省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色小镇”作为关键词被提出;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10月,出台了《创建导则》。2016年1月,《**特色小镇调研报告》先后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肯定;之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三次予以报道,特色小镇也由此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

2015年6月,**省公布了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16年1月,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出炉;计划3年时间,完成100个特色小镇的培育打造。

主要建设标准:(一)建设空间: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其中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二)投入资金:原则上三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

信息经济、金融、旅游和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放宽到不低于30亿元,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

(三)功能定位: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有机融合。

建有特色小镇公共服务APP,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的小镇客厅,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其中旅游产业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四)综合效益:建成后有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产生,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集聚一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加快形成新业态,培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二、实地考察的小镇样板

我们实地考察了**地理信息小镇、**美妆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等9个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均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1、****县地理信息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前身是**地理信息产业园。小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理念,以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以签约落户项目为载体,将产业、城市、科技三要素纳入小镇规划理念,由

**集团负责控制性详规,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商务配套一流、生态环境优越、绿色休闲宜居,具有鲜明科技特征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50幢产业大楼,18幢产业大楼建成,累计投资30亿元。目前,**正元地信、南方测绘、中海达、中测新图等90多家地理信息企业入驻,初步形成涵盖地信装备制造、芯片研发、数据采集、软件研制、信息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2、****区美妆小镇。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总面积3.28

平方公里。发挥珀莱雅公司的龙头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中国化妆品生产基地,总投资105亿元,重点引进以化妆品生产为主导的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小镇成功签下9家企业,与10家企业达成意向。体制机制方面,实行“公司+基金+政府”的运作模式,合力打造“政—产—融—网”四位一体的建设战略,即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以产业为主导,以资本为助力,结合互联网要素,打造产融结合的化妆品产业集聚区。由珀莱雅牵头成立集聚多位化妆品“大佬”的化妆品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了中国首支化妆品产业基金—望舒资本,已筹集资金3亿元,用于帮助小镇企业的创新发展。

3、****县巧克力甜蜜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87平方公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旅游+工业”,引导歌斐颂巧克力项目品牌作为核心支撑,借鉴美国“好时小镇”等工业旅游模式,以当地自然乡村田园风光为背景,保留原始水系和原始风貌,按照

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实现了从一般性的工业旅游,拓展为巧克力工业旅游与巧克力主题乐园相结合的旅游景区产品。

4、****市皮革时尚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坚持以市场为主体,把特色小镇作为聚合资源、谋划项目、提升产业的平台,辖区集聚了**中国皮革城、省级**皮革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以及正在打造的时尚产业园区。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集聚,培育时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开展协作,大力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市场运营水平,配套建设生活休闲配套区,促进时尚产业与时尚城市的互动融合发展。

5、**江北区动力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引进目前国内一流的产业园区专业运营商—联东集团,成立中船海洋装备动力研究院,规划建设中船(**)装备产业园,打造起要素集聚的新高地、新平台。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做大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同时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促进要素集聚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了整个江北的产业转型升级。

6、**越城区**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小镇紧紧围绕“

****”这一核心主题,深入挖掘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区政府和精功集团合作,由精功集团成立小镇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负责筹措资金,聘请上海同济规划公司高端设计,与中青旅、**绿城合作进行旅游开发,新建**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

7、**上城区**南**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前身为**国际创意产业园,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通过搭建配套平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环境、落实政策扶持,引进和培育私募证券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五大类私募基金,形成鲜明的核心业态,并围绕核心业态打造出私募(对冲)基金生态圈和产业链;与合作单位推进“千里马计划”等专业人才引进培育项目,打造“基金管理人的摇篮”。已吸引国内外33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入驻,管理资本逾2000亿元。

8、****区梦想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区政府设立1亿元天使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按照“阶段参股、保本退出”的形式,投资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同时还引导天使基金、股权机构在小镇搭建孵化平台,招募专业运营机构,大力培育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新型孵化服务。获得小镇入驻权的创业项目,将享受最长三年的免租办公场地、最高100万元的风险池贷款、30万元商业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已累计引进孵化平台

15家,落户创业项目550余个,创新人才4000多名,集聚金融机构194家,管理资本407亿元。

9、****县健康小镇。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小镇以**原生态和‘**’国药文化产业基础为依托,带动健康养生(养老)、健康旅游、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等核心产业发展。县财政出资1亿元成立****健康城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健康小镇内的项目投资、基础配套、资产收储等建设开发工作。同时设立1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集中引导投资智慧医疗等领域。在此基础上,筹建融资平台,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发展格局。2015年,小镇旅游人数达到90万人次,税收1.04亿元。

三、**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是规划高端化。

聘请高端规划机构进行设计,瞄准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水平,不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力求“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底线,实行“嵌入式开发”,在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基础上,建设有江南特色和人文底蕴的美丽小镇,让绿色、舒适、惬意成为小镇的常态。

二是产业特色化。

“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个特色小镇都紧扣当地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坚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

展。如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虽然都是信息经济特色小镇,但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创业+风险投资”,云栖小镇则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

三是功能多元化。

每个特色小镇都独立成体,都围绕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打造融合发展综合体。文化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功能:每个小镇都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以上景区,开发了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业态。社区功能:建立“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四是运营专业化。

**省特色小镇成立县市区级领导同志牵头的管委会,独立运作小镇的规划、建设、招商、管理。设立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小镇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五是管理动态化。

坚持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环境功能、产业定位、文化旅游等功能建设情况。推进“创建制”,坚持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优胜者进、落后者出”的竞争机制。畅通服务“绿色通道”。主要在市场主体登记、审批流程再造等方面,削减环节,全程代办,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同时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土地奖励指标。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来推进。

**省委省政府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策源地”。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运行体制、考核机制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自上而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特别在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配置等方面,为基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自下而上的“逆向”推动,往往会遇到很多瓶颈制约,收效甚微。

二是特色小镇建设应做足“市场+特色”的文章。

市场化运作是根本。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政府主要是通过高端规划、基础配套、创新制度供给等来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

深挖特色是生命力。**的总体定位是依托最有基础、特色和潜力的主导产业,聚焦支撑长远发展的旅游、金融等七大产业及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注重利用市场机制来盘活和放大各小镇的资源禀赋、本土产业、人文特质、生态环境等特色优势,既避免了“千镇一面”,又使小镇特色更加彰显。

三是特色小镇建设应牢牢把握“人”这个核心。

**特色小镇建设从“特色”入手,重“物”更重“人”,通过构建符合小镇特色的新型就业空间、居住空间、文化精神空间,聚集了商机人气,实现了以“业”留人、宜“居”养人、以“文”传人,使特色小镇发展更加充满动力和活力。

四是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集约化的原则。

**特色小镇追求的是“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过去那种“拆旧建新”甚至“为建而建”、另铺摊子的做法,已难以为继。必须通过要素整合、实现产业生态提升和人文环境改善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五、对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意见建议

1、学习总结,吃透**经验和上级精神。结合我省有关特色小镇创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我市实际相吻合的**特色小镇,组织镇街和企业负责同志对标学习研究,借鉴其成功经验,梳理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建议市级层面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聚焦支撑我市发展的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食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优势,确定1-3个最能凸显我市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比如:依托得利斯、万年、和生、佳世博、华昌食品,打造“健康美食小镇”;依托迈赫机器人自动化公司,打造“智能体验小镇”;依托恐龙文化和旅游项目,打造“恐龙小镇”;依托桃林茶叶产业,打造“茶叶小镇”;依托福田汽车等整车企业和大批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打造“汽车动力小镇”。

5.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五

全力推进罗山产业集聚区建设

——赴安阳考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报告

为学习外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对照先进找差距,凝神聚力求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7月7日至8日,罗山县组织四大家主要领导、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书记共计49人赴安阳高新技术和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学习考察。重点学习了他们在功能区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典型企业。通过这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维,明晰了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一、安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突出特点

所考察产业集聚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划起点高。安阳市及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都十分注重高起点规划集聚区发展,不仅强化基础设施投入,扩张园区规模,而且科学定位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使集聚区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潜力。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首批确定的产业集聚区,规划用地面积23.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6平方公里,为规划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6.7平方公里,发展区5.5平方公里,控制区5平方公里,是我省确定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今年2

月份,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食品类产业集聚区;5月份,被省政府评为2009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聚区。

二是基础设施全。汤阴县集聚区聘请国内一流策划咨询机构编制了汤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提升集聚区外部整体环境,同时开工多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在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高标准打造“四纵四横”路网格局。加快实施物流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铁路专用线、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在产业集聚区北部片区,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打造“两桥三纵四横”工程,积极对接“安汤一体化”工程。

三是产业定位准。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绿色、环保、现代产业园”要求,确立了把产业园打造成“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和现代化综合型生态新区”的基本定位,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及配件制造、液压件制造、新能源光伏、玻璃基板、数字存储设备、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汤阴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医药为中心,以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两翼,促进传统农业县向食品工业强县跨越。

四是发展速度快。这些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先进技术与产品不断涌现,拥有近200项国家级火炬计划、58项国家级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176项省市科技进步奖、69项省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产品,占安阳市43%。汤阴产业集聚区有国内百强企业2家,世界

(一)解放思想抓发展,昂扬向上不服输,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安阳产业集聚区之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思想观念的更新,的确是看得见的效益,是加快发展的动力。这些集聚区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真正把思想解放体现在了经济发展中。“发展没有禁区,凡事敢为人先”可以说是对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最好诠释。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为他们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着力壮大集聚效应,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考察中我们感受到,虽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在区域发展你追我赶、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是安阳集聚区坚持的有效途径。从考察看,在招商引资上,他们瞄准的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百强企业,做的是高科技产品,培育的是品牌。在招商中,他们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商招商,促进企业快速膨胀。同时,在招商中锻炼干部,汤阴县提拔15名科级干部,成立15个招商分局,常年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内陆重点城市,围绕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进行招商,靠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集聚效应,增强实力、提高效益。

(三)高起点抓规划,强力投入搞建设,是安阳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率运作,改善园区条件,美化城市环境,是安阳

三、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罗山县坚持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工作中心,倾全县之力,凝全县之智,逆势而上抢机遇,全力以赴谋发展,力保再上新台阶。一是经济快速增长。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6.31亿元,同比增长13.78%;税收0.57亿元,同比增长1.5%。二是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截至6月底安置就业7100人,新增775人。三是项目入驻率不断提高。截至6月底,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43家,总投资29.8亿元,其中投产项目30家,在建项目13家,亿元以上项目11个;今年引进的新时代陶瓷、埃德尔生态科技园、三鑫联合环保、君煜电子4个项目,总投资9.7亿元,完成投资1.6亿元;仓储物流中心、火车站站前广场开发、经济适用房等建设项目已进入前期对接阶段,产业集聚区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正在蓬勃掀起。四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8亿元,建设2纵4横6条道路12公里,建设3套面积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水、电、通讯、排污管网、燃气管道、绿化工程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公共领域的大投入、大建设,努力把产业集聚区建成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魅力集聚区。五是运作方式更加灵活。实施“飞地经济”。采用“资源整合、分地分税、异地共建”模式,对乡镇引进的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向集聚区摆布,项目投产后形成的产值和税收全额计入乡镇基数。目前,已有2个乡镇签订了项目入驻协议。

力推进罗山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

二是必须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通过学习考察发现,集群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工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产业集聚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主导因素之一。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招商理念,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突出抓好产业招商。目前,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了陶瓷生产、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等4大主导产业,与安阳产业集聚区发展有不少共同之处,借鉴意义巨大。我们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整合项目资源,精心筛选一批关联度高的项目,重点推介,搞好企业产品以及市场的上下游衔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企业集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产业结构。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特别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主动与有实力的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通过产权、市场、资源等招商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快速膨胀规模。大力开展定向招商。紧紧抓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积极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挂职招商等形式,运用好掌握的信息线索,依托建立起来的联系网络,盯住有实力、有扩张意向的大公司实施强力攻坚,力求突破。

三是必须强力推动配套建设上水平。有投入才有产出,有投入才有效益。按照“基建先行、筑巢引凤”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理念,搞好运作,适度超前进行水、电、路、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鼓励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必要的行政引导,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帮包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千方百计使每一个项目都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加快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尤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企业提供项目环评、立项审批、注册登记等全方位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用电、融资担保、施工队伍选择等问题;在项目投产运营中帮助企业解决招工、人员培训等问题,全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主送:县四大家领导,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办公室

抄送:产业集聚区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

6.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六

电教中心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实现**教育信息化跨越发展,是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12月7日至15日由电教中心牵头,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信息技术人员共计15人组成考察团,赴山东省淄博市就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团先后到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张店区实验中学、临淄区

重点的讲解分层练习中出错最多的题目,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出错的原因,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全新的教学模式

北门里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顺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北门里小学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使得教学效果更加高效。

(三)广阔的学习空间

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云平台,突破了教室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实现了学校、家庭数字化学习云平台全覆盖。无论何时何地,学生只要登录学校平台,就能自主开展学习。家长也可以登录云平台,即时查看孩子的学习记录。

(四)高效的检测系统

通过聆听张店区实验中学段玉同学《我与家校新干线》和宋员员老师《自适应练习近平台支撑下的教与学》的报告,使我们知

道了“家校新干线”及“淘题吧”测评系统以其快捷及时的反馈模式和极富友好、激励性的积分奖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系统能通过少量经典试题的测评,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弱点以及学习程度,然后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一对一”练习,不再受困于盲目的题海战术,让先进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让教师对学生状况了如指掌,从而真正实现了增效减负。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班级管理

听了张店区实验中学任娉老师《不能没有你,班主任工作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报告后,使我们深受启发。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电子表格、QQ、微博、微信这些都是功能强大的统计、交流工具,我们也经常利用这些工具来完成一些工作,例如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教职工的工资;利用QQ、微信传送一些文件、聊天;在微博上发表一些自己的文章等。

那么,能不能把这些工具应用到班级管理上呢?这里,任娉老师给我们肯定的回答,例如任老师利用电子表格的sum、rank等内置函数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计算,从而给了每位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利用QQ、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为教师与家长搭建了亲密沟通的有效桥梁;任老师还利用校讯通发送短信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她可以将学生成绩、学生课业情况、学校管理信息、学生在校表现、学生考勤情况、健康状况、德育评价、班主任留言、学校新闻等信息通过校讯通系统发送至家长手机,家长也可通过短信形式向她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可能在行为习惯、心里健康方面存在某些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任老师录制了一些德育、励志方面的多媒体视频,在潜移默化中使这些学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使他们的思想变得积极向上。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未来教育

在北门里小学吕红军校长的《追寻时代气息的教育》和临淄二中张振斌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中提的最多的是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探索和展望。他们认为,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在阐述这个问题时他们举了大量有代表性的例子,例如,全世界每天大约有3000多本新书出版;2012年全球信息总量突破2.7ZB,这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平均每1分钟,就有60小时的视频节目被人们上传到YouTube上,要看完YouTube上的每一部影片需要1700年等。因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教师要教会学生三种技能:

1、我们需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2、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

3、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学生拥有了以上三种技能,就能使学生向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与淄博教育信息化水平相比,我们在思想认识、硬件设施、应用意识、教师培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

1、思想认识方面的差距

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我们的家长和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生过早地接触网络都有一种恐惧感,认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过早的接触网络,会使学生染上网瘾,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2、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

在我们考察的三所学校,每个教学班都配备有一台电子白板或者触摸式一体机,每位学生都有一台IPAD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而我们的县直学校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3、应用意识方面的差距

我们在硬件设施方面与发达地区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我们配发的一些电子白板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应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意识。

4、教师培训方面的差距

北门里小学校长吕红军在他所做的《追寻时代气息的教育》报告中提到,他们学校对电子白班的培训分为四个层次:①基本功能的应用;②内置资源辅助教学;③与其它资源的整合;④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合作学习。这四个层面里,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停留在

7.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七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九月底,由市委政研室牵头,组织财政、农业、人社等市级部门、部分相关县区分管领导、农工部长、统筹办主任和试点镇负责人组成专题考察组,赴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就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所到之处,感受到先进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模式,深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经验做法

2004年,嘉兴市启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2008年,被列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善县作为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承担了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探路先锋的角色。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处沪、江、浙三地交界。全县辖6镇3街道,104个行政村,43个社区,户籍人口38万。近年来,嘉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以“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加快农民市民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2009年,全县实现GDP227.33亿元,财政总收入33.3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51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97:1。

以打造“城乡一体发展先行地”为目标,推进“六个统筹”。2008年,嘉善县委、县政府围绕“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确定将全县定位为全省“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着力推进“六个统筹”(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建设,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大力实施“城乡联动”战略,联动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户籍制度、新居民管理、涉农体制、村镇建设、金融体系、公共服务、规划统筹等九项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呈现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2008年嘉善县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列全省第8位,建成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2个和农村全面小康新社区4个,村庄整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形成了“姚庄模式”,“强村计划”使得2009年全县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50万元。全县行政村公交通车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均达100%,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5个,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江省生态县”。

以变革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嘉善县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素有“浙江米袋子,上海菜篮子“之称。近年来,嘉善县坚持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三产”的思路,做实科技支撑,加快产业提升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步伐。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精品农业”。建成16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形成了设施栽培绿色产业带、食用菌种植白色产业带、水产品养殖蓝色产业带、鲜切花种植彩色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产值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2.8%。嘉善在浙江省率先认定首批“守合同、重信用”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加工量已占全县农产品生产总量的1/4, 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以百姓致富为核心,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工业上实施“经济品质提升”战略,以吸纳劳动力为目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光伏能源、数码电子、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和木业家具、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新兴产业;服务业上积极打造西塘“古镇旅游”、大云和汾湖“生态旅游”、魏塘吴镇“名人旅游”以及“渔家休闲游”四张品牌,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古镇旅游、生态旅游等三大发展格局。目前全县有78.37%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96.79%的农村常住户以经营或务工获得收入。以城市支持农村为核心,大力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嘉善县坚持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对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全县8个镇(街道)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98亿元,开发工业功能区23.17平方公里,吸引入户企业2306户,吸纳建设资金294.68亿元、从业人员11.5万人,成为推动新市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以加快农民转移转化为重点,推进城市、新市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整理北部区、延伸东西两翼”的思路,嘉善县强势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化县域总体规划,细化城市新区及高铁区域城市设计方案,突破了旧城改造难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在新市镇建设中,嘉善县重点开展了“一街、(商业街)、二区(居住小区、工业功能区)、七配套(休闲公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学校、文化中心、农贸市场、汽车站、给排水管网系统)”等“十个一”工程建设,巩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各类功能,已建成省级中心镇3个,城镇化率55%,增强了现代工业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覆盖的功能。在农村新社区建设方面,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持续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两分两换”(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增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产方式)工作,并创造性的探索出符合嘉善县实际的“两分两换集聚型”经验,推进“项目拆迁安置型、宅基地整理复垦型、自然正常翻建型、农村危旧房改造型”等五种模式。目前,全县启动了18个示范性新社区建设,15%的农户实施了农房改造,农居形态由相对分散向进规划点集聚转变,土地利用由户均占地较大向最大限度节约集约转变,推进模式由依靠农民自然翻建向政府引导激励集聚转变。

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水平,嘉善县着力推进“三个全力”建设。一是全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以2003年开展第一轮村庄整治工程为起点,嘉善县投资30亿元,推进道路硬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民居美化、村庄绿化和综合服务设施配套等“五化一配套”的村庄整治工作。2008年重点围绕拓展村庄整治建设内涵、扩大整治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内容启动了第二轮村庄整治工程。到2008年底,全县11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庄整治全覆盖,群众受益面达到70%,有22个村建成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二是全力推进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嘉善县开展以“通村达组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道路“康庄”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全县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投入8.8亿元推进以供水一体化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全覆盖。三是全力加快“生态县”建设。近年来,嘉善县共投入42.37亿元,开展省级生态县建设,建成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66个村完成生态村规划,45个村建成县级生态村,在嘉兴市首批建成省级生态县,农村整体消除了“脏乱差”的面貌。

几点启示

科学编制规划是前提。嘉善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土地利用、城市建设、村镇(村庄)建设等规划衔接配套。同时,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规划权威,加强规划落实。

完善政策机制是基础。嘉善县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印发了涉及县乡财政体制、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放手让区县(市)出台适应本地需要的政策,形成了多层次的政策框架。使得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和新市镇集中,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嘉善县之所以在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要的效果,就是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发展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产权改革,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都立足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实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勇于探索创新是关键。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新要求,也是一项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嘉善县工作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党建等各个领域,走出了一条符合嘉善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为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凝心聚力形合力是保障。嘉善县通过部门联镇挂村、百企结百村、“双文明双结对”、“双百共建”等做法,有效地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商业主等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合力共建机制和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良好态势。

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刚刚启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现状、工作进程和改革力度都还存在一定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深层次问题。但是,压力越大动力就会越大,担心越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信心就会越大。因此,认真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做好当前的启动工作,谋划好未来全局,明确重点,突破难题,逐步推进,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抓紧抓好实施方案编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对统筹城乡各项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和细化分解,将统筹城乡总体实施方案,“五项改革”、“六个一体化”实施方案共“1+12”个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到统筹委各牵头负责的部门,加强调研,确保编制工作认真有效。加快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金融体制改革等涉及统筹城乡发展关键问题的实施方案的制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促进加快发展的新理念、新办法,建立起一套指导全市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开展。“五项改革”是我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点和关键所在。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其他两项改革和“六个一体化”机制的实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市应重点把这“三项改革”作为当前统筹城乡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先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突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界定是改革的基础。当前,我们应抓紧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加快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出租、入股、抵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建立增减挂钩机制,加快推进农户集体资产所有权换股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换保障,宅基地及农房换住房,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集中集约利用土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省市关于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有关精神,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城镇农民的计划生育、子女入学、劳动就业、医疗养老等待遇与户籍脱钩,有序推进农民进城。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市的社会保障工作已在全省全国有名有位,体系建设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为建立“标准一致、形式多样、自主选择、转接顺畅、均衡覆盖”的新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认真算帐对比,按照“缩小政策差距,加大融合力度”的思路,细致做好方案制订,在“广覆盖、提水平”上下功夫、出实招,力争在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在区域间、城乡间的转换机制方面再创路子。

科学指导和监测试点的运行。嘉善县走的就是一条“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路子。我们应认真学习借鉴,积极鼓励各试点区域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百花齐放”的试点工作格局。目前,我市确定宝鸡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凤县为市级试点区,25个乡镇、3个新城(新区、工业园区)、8个村作为县级试点区,从各领域、各层次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发展基础、面临困难、突破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按照“全面统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的思路,及时掌握试点的运行动态和发展重点,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推广。鼓励试点县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制定有利于统筹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项目,有针对性的解决发展当中的实际问题,为全市全省创造好做法、好经验。

8.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八

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

(2011年4月)

地委、行署:

为了全力打造山南雅砻文化大观源,全面落实张庆黎书记等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深入学习借鉴内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2010年12月29日自治区关于雅砻文化大观源专题会议精神,经地委、行署批准,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山南地区行署办公室、雅砻文化大观源办公室、文化局、旅游局、乃东县和雅砻文化产业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组成的雅砻文化大观源赴内地学习考察组一行8人,于3月19日至4月1日赴陕西、云南、海南、江苏四省,对西安大唐芙蓉园、丽江市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独克宗古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和槟榔谷、江苏灵山梵宫等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所到地(市)大力支持,特别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给予了有力协助,确保了学习考察活动顺利、圆满完成。学习考察前,其美仁增书记、赵宪忠专员十分重视,对此次学习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行署副专员云丹召集考察组人员对此次学习考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目的和任务、具体事项和考察要求进行了部署、强调。学习

(二)注重基础建设。各地始终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跳出旅游办旅游,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范围,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他们集中财力,狠抓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使得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很大改变,宾馆、饭店、旅馆、商店等满足了各层次游客的需求,景区观景台、休息亭、厕所、安全防护、排污治污等服务功能十分完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硬环境”。西安市不用政府资金,而采取先举债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再卖地回收资金的办法,使城市功能和价值同步提升。丽江市十几年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改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古城处处蕴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千古意境,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四面八方旅客纷至沓来,呈现出人兴业旺的大好局面。三亚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各类酒店254家,拥有家庭旅馆1000多家,共有床位近6万间,适应了游客不断增加的需要。

(三)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之魂。学习考察中,各地在文化旅游挖掘、传承、包装、创新方面都给人以全新的、震撼的感受,不论是景区景点、房屋建筑、人物雕塑、标志符号,还是文艺演出、民族歌舞、风土人情、衣着服饰、民间故事等,都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生动再现了各少数民族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山、水、物、人、歌、舞等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被称为“民族文化和旅游对接”的“丽江印象”大型实景演出确属一绝,5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组成的演员,在象征着云贵高原红土的红色沙石砌成的12米高、迂回艰险的“茶马古道”上,以玉龙雪山的神奇风光为天然背景,以纳西民族为主的当地民俗民风为主调,气势磅礴的演出构成了整个场景;《椰岛谷歌》实境演出以古乡古色的黎族村寨和秀丽挺拔的百年槟榔林为背景,以纹身纹脸阿婆织锦绣花和悠悠水车、轻淌溪水、和谐山水为衬托,200多名土生土长少数民族演员,以独特的演出演绎和再现了勇敢、勤劳、淳朴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身入其中,让人叹为观止。还有108米高的南海观音、88米高的灵山大佛、无锡的九龙灌浴,创意大胆,设计宏伟,非常震撼,令人敬畏。这种大手笔、大品牌、大文化、大旅游的做法,无不让人折服。

(四)注重经营管理。这些城市文化旅游之所以发展很快,得益于有好的运作模式。其共同之处,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主要景区以成立管委会为龙头,以管委会下设公司为经营主体、下设处室为管理单位,管委会主要行使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项目立项、土地开发与用地管理、协调服务、劳动用工、监督管理等职权,公司在资金筹措、景点开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西安市坚持“把城市当景区打造”的理念,走“文化—

6项公用信息图形符号、标识标牌设立醒目、安全措施保障有力,绿化、净化、美化到位,酒店、旅行社、旅游车船、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文化旅游经营单位齐全,为游客消费提供了平台。丽江市实行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文艺演职人员全部买断工龄,其身份由事业单位人员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职工,完全走向自我经营、自负赢亏、自我发展的路子,同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集团公司,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化,其人员工资远远高于以前。特别是各地投入巨资打造的文化旅游精品节目,成为当地旅游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大餐,西安的《大明宫传奇》、丽江的《印象丽江》和《丽水金沙》、海南的《椰岛谷歌》等等,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也是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商品价值体现,形成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一条龙,少数民族字画、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政府“有形之手”抓管理和市场“无形之手”抓整合的旅游行业协会新体系十分完善,当地群众增收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和谐发展。

二、学习考察文化旅游产业的启示

此次学习考察,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为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提供了如下有益启动:

(一)领导重视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可靠保证。学习考察地把文化旅游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从战略定位、规划设计、资金投入、政策措施、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动员各方面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大办旅游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委、行署全力以赴,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山南旅游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二)创新体制机制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经验看,实行景区(点)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政府主导、名家打造、市场运作”模式是成功之举,基本规律是起步阶段政府主导的多、发展阶段政府推动的多、兴盛阶段政府放开的多。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完全可以借鉴和推广这一模式,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吸收、完善,开创符合山南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以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实现园区大发展。

(三)依靠资本运作是破解文化旅游产业资金难题的基本手段。办旅游,靠社会。在学习考察地,到处可以感受到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旅游的活力:景点经营是企业的、车是个体的、酒店是股份的,就连极负盛名的大唐芙蓉园、南山文化园和玉龙雪山等景区,政府只提供政策和土地,市场化运作相当成功、富有活力。打造雅砻文化大观源,既有中央、自治区和对口援藏省市的支持,又有社会广泛参与,加之园区建成有其很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采取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融资方式既有利于政府掌握主导权,也有利于社会力量办旅游。

10观源项目的定位是:公益性兼具经营性,坚持以文化为脉络、以景点串珍珠、以水系增灵气、以生态为衣冠,突出文化体验、民俗观光、休闲度假的文化旅游园区创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兼顾公益、权责明确”的运作模式,立足西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着力打造藏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西藏历史展示基地、藏汉民族团结象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重要基地、西藏影视文化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独具魅力、气势恢宏、历史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西藏文化窗口、山南旅游品牌,最终实现最佳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要高起点、大手笔规划。规划是纲,纲举目张,规划的标准还要提高。对现有规划方案和详细规划,要按照“做绝世精品、做旷世之作”的理念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单个项目设计边施工边完善”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再次反复论证、反复修订,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雅砻文化独具特色魅力,切实把规划做特、做精、做亮。目前,我们的规划还处于中、低层次,还不够大气、不够震撼。下一步,一是要提高顾问和专家层次。邀请更高层次的领导和专家作为项目顾问,指导和参与规划,全力提高规划标准和档次。二是要优化规划方案。树立“大气势、大气魄”的理念,面向全国甚至国际,以更高的标准,聘请藏文化、旅游、建筑、声光电、绘画、节目打造等方面顶尖的专家名人,对整体规划和每一个规划项目进行再优化设计,确保园区建筑既与文化相协调、又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三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充分考虑今后节目打造、游客参与等项目,以特殊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有特色品位的节目吸引游客,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按照旅游、城镇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的思路,把昌珠历史文化名镇作为一个景区进行规划,雅砻文化大观源要在区域布局、功能互补、设施共用、文化特色上与之相协调、相呼应。按照特色互补、风味兼顾、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功能和产品特色,突出园区各区域的主打品牌,形成既互为补充、又独具个性的旅游产品。五是旅游要素要齐全。做好交通、昌珠镇、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配套功能的规划,形成十分完善的规划体系。六是政策界限要把准。特别是园区内的建筑、标志性符号要正确处理好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使藏民族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具体上,历史博物馆建设可借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示方法;歌舞博览馆可借鉴丽江《丽水金沙》剧场和海南《椰岛谷歌》舞台;功德园可借鉴无锡灵山婪宫建设理念;情歌长廊可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商业文化街可借鉴海南槟榔谷和丽江古城;所有建筑可借鉴香格里拉的藏民族建筑风格。

(三)要高水平、多元化融资。综合各地在融资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步、发展、兴盛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起步阶段,要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投资公司和群众多元并举的办法,政府投资以争取中央、自治区文化旅游项

314设计、包装打造。二是要立即着手精品打造。这是园区活力的引爆点,必须在项目建设前谋划,通过邀请著名导演打造一部有影响力的影片、策划一部有特色的舞台剧、创造一部唱遍全国的主题歌,制造亮点,形成看点。三是要同步开展运营后相关工作。成立雅砻文化研究委员会,下设园区经营课题组、文化节目打造组、旅游商品开发组、建筑风格审查组、非物质文化保护开发组、景点队伍建设组等研究组织,明确职责、任务和时间,重点就园区如何运营进行研究,确保项目建成后,立即投入运营、发挥效益。四是要科学编制旅游线路。以雅砻文化大观源为中心,以昌珠寺、雍布拉康为支点,形成“三点一线”旅游精品线路。五是要充分挖掘藏民族文化特色,结合特色农副产品优势,通过本地企业自主研发和借助外地企业加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出质优、款新、价廉、富有创意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游客放心的消费品,对不符合藏民族特色的商品要引导退出市场,对假冒伪劣商品要坚决予以打击。六是要开发适应现代旅游消费者需求的互动性、参与性、刺激性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藏家访等农家旅游,以改以往“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现状,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精、做活。

(六)要高规格、大声势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集中优势、整体出击”的营销策略,确保雅砻文化大观源一炮打响,产生巨大社会效应。营销经费上,起步阶段,政府占主导,而后逐渐转变为以企业为主、政府为辅。营销方式上,一是借助名人搞促销。重点在项目规划、项目建设、节目打造等方面,邀请中央、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知名专家、导演,以名人效应扩大雅砻文化大观源对外知晓度、知名度。二是借助名媒搞促销。通过邀请中央、自治区电视台和对口援藏省市电视新闻媒体,大势宣传,大力促销,特别要做好开园仪式的策划、包装和宣传,以强烈的宣传效应轰动全国,感召和吸引四面八方游客。三是借助名社搞促销。重点是加强与区内外旅行社的联系,制定促销策划方案,把雅砻文化大观源作为游客的重要旅游线路之一,以旅行社和游客的增加形成良好的宣传链。四是借助名刊搞促销。与旅游知名刊物和知名发行社联手,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反映雅砻文化旅游特色的高质量的宣传品,如书籍、光盘、旅游导示牌等,并在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处设立宣传栏,在一些宾馆和饭店无偿提供《雅砻文化大观源旅游宣传手册》,切实扩大宣传面。五要利用名导搞促销。组织编写能充分体现景区内涵、适应游客需求的讲解词,并对所有上岗导游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导游各方面综合素质,通过导游的衣着外冠、言谈举止和温馨讲解,实现旅游者的口碑效应。

(七)要高质量、人性化管理。管理出精品、出效益,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到抓政策、制规划、定标准、提思路和普查资源、建项目库、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策划宣传上来,对旅行社和导游履行执法权和

9.赴外省学习考察港口管理情况的报告 篇九

先进经验的考察报告

一、赣州市和赣州市城管局基本情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是目前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该市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0平方公里,市辖区人口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

赣州市城管局于2002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内设6个科室(办公室、计财科、市政建设科、市容督查科、宣传教育科、监察室)和机关党委;下设市城管监察支队、市园林局、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和市环卫处4个副县级事业单位,去年将开发区公管处、城管大队划归管理;全系统在编在岗干部职工约1000人;主要履行赣州市中心城区管理,包括户外广告、城管监察执法、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和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等职能。近期,为加强城管力度,已向省编办呈报成立赣州市城市管理公安支队,用以专门保障城管执法秩序。

二、赣州市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一)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的城市管理目标,不断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在理顺机制方面。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要求,推动赣州市中心城区建立“市、区、街、居”齐抓 —1—

共管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去年,城管监察支队和市环卫处将不少职能已移交下划至区管,这极大地调动了区级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市级部门加大对区城管工作的指导考评力度,认真制定出台环卫和城管监察考评办法,加强日常督查通报工作,形成了全市齐抓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完善健全管理制度方面。起草并报请政府出台了《中心城区夜景照明管理办法》、《单位挂点协管街巷路段市容卫生责任制度》、《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和《中心城区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出台,使得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健全,各项措施、责任落到实处。

(二)大力开展创建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并不断强化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工作

近年来,赣州市先后开展并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省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通过这一系列创建活动,使得各项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结合创建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城同创”测评体系指标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去年一年,筛选报批并组织实施建设项目69项,总投资约1189万元,使得各类市政设施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同时,通过开展春季市容整治、城市管理月活动、“奋战60天,冲刺„两城同创‟,迎接国庆市庆”活动以及百日会战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使得赣州市容市貌不断优化,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对我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夯实基础,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我市的一些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由于

多头执法、很难到位,一直体现出力度小、执法弱的现象,结合我市实际,借鉴赣州市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建议尽快成立市城市管理公安派出机构,即市城市管理公安警察大队,隶属城管局领导。这样能及时妥善处理好城市管理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化解矛盾,为我市城管执法工作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二)以人为本,强化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围绕专业化来配备体制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切实体会到要搞好城市管理,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是关键。为此,建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强化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议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专业队伍,组建后,认真扎实地开展一些以城市管理为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二是要保障经费投入,围绕专业化来配备体制机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机器设备、装卸能力和运输设备上,而能力的体现需要三个保障,即队伍保障,设备能力保障和垃圾清运能力保障,这些保障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经费投入,在保障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建立考评方案及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三)齐抓共管,构建长效协调机制,建议城市管理主要部门形成合力,统一管理,分级监督

一直以来,我市城市管理主要表现在部门间相互推诿,未严格按规定执法,致使管理难度大,严重掣肘了城市的科学化管理。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可考虑: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建设、公安、房管、工商、卫生、环保、林业、环保、交通、街道、乡(镇)等有关部门联合参加的城市综合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城

市管理的决策、协调、监督工作。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努力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考核科学的良好工作机制。城管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牵头建立城管协作机制,进行综合执法,定期召开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整合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职能,由市政府统一授权,健全完善联动机制,形成整体合力,齐抓共管,发挥整体效能,既管到底,又管道边,一插到底,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强化奖惩考评机制为着重点,明确责任划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激励机制

上一篇:包容之心的高中优美作文下一篇:斑羚飞渡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