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2025-01-0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共13篇)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一

目录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制度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日报制度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4 5 7 8 8 9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监测机构。配备足额的监测队伍。负责安全监测装置的使用、维护、调试工作。

二、监测监控队伍,都必须经过安全监测和通风专业技术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安全监测人员不得随意调动,不得兼职,如需调动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同意。

三、根据《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规定,安装使用各类型传感器,并有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新工作面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健全,不准验收投产。

四、凡应安设安全监测装置的地点,必须在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对传感器的安设种类、数量、位置、主机和声光箱,动力开关的开设地点,控制电缆和电源线的铺设,控制区域作出明确规定,并绘制监测系统图报分管领导批准,对不具备安设装置的地点,由通风队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五、应安设监控装置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业地点,开工前必须由使用单位,根据已批准的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提出安装申请表,报送信息化办公室。

六、相关监测人员接到安装申请表后,负责监控装置的安

装,调试和使用维护工作,使用单位和机电队负责提供接通井下电缆和控制线、电源线,进行连接时,必须要有井下监控负责人现场监护。

七、井下装置定期维护调试,每隔10天进行一次巡回检查调试,调试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

八、井下装置发生故障,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在井下无法处理时,应在24小时内更换井下装置。如8小时内修好,并投入使用,可继续生产,否则必须停产处理。

九、井下处理故障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程规定,严禁擅自甩掉装置不用,如确需暂时停止装置运行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十、如装置监测与人工监测出现误差时,在测值误差范围(0.2%)内时应以测值大的瓦斯浓度为准,以确保安全,如人工监测与装置监测误差超过0.2%时,应及时对传感器调试,在此期间不得擅自停用装置。

十一、监测装置在井下连续使用六个月至十二个月后,应升井做全面的检修、清理、调试和校正。

十二、监控系统地面机房值班人员要认真监视电脑屏幕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各种记录。

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瓦斯监控系统。瓦斯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必须具备防雷电保护和断电状态以及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储存和打印报表功能,具备不少于两个小时的不间断电源,中心站主机不少于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在线备用。

二、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在市局审查允许准入的厂家内购置安装、使用。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防爆合格证、MA标志),计量产品还必须有计量合格证,按要求购置安装、使用。

三、井下监控分站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距底板不小于300mm,瓦斯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边侧不小于200mm,风速、负压、温度传感器应悬挂在能正确反应该点测值的地方。

四、传感器的安设数量、种类,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规程》要求、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瓦斯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五、安全监测人员入井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器。

六、各种传感器、分站等安全监控设备的备用量不得小于在用量的20%。

七、配备监控设备校验议,建立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配足安全监测人员、仪器仪表检验维护人员,定期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调校,监控系统值班人员每班不得少于1人。

八、安全监控设备每月至少调校一次,甲烷传感器等采取载体催化元件的检测设备,每七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调试一次,其它传感器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

九、认真填写监控系统运行日志,及时填写校验检修记录,发现瓦斯超限按程序及时报告并处理,如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切断控制开关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允许范围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十、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十一、甲烷传感器及其分站,使用前通电试运行不得少于48小时,并调试合格后方可入井使用。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一、监控系统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以下帐卡和报表,并认真填写,不得弄虚作假。

设备、仪表台帐 监控故障登记表 检修记录 巡检记录 中心站运行日志 安全监控日报表 安全监控系统图

二、监控中心站必须有“装置”布置图,图上标明井下安设的分站或主机,传感器的位置及传输路线等,按季绘制,按月修改。

三、监控中心站所获得的各种技术资料均需定期保存,对井下事故记录长期保存。

四、监控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全部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每日将监测日报表报总工程师和总经理审阅签字。6

四、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值班制度

一、值班人员必须经上级部门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二、值班人员必须监守工作岗位,严禁脱岗,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对所有监控系统进行检查和交接。

三、值班人员必须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机房,对于前来检查和参观的人员,必须填写“来人登记记录”。

四、值班人员不得随意更改主机设备的属性,操作过程中禁止添加、拷贝、删除和卸载任何文件。

五、值班人员不得随意使用回收站回收程序,以防有用文件回收。

六、严禁值班人员自带光盘和软件上机操作。

七、严禁值班人员在主机上进行游戏操作,确保系统正常远行。

八、值班人员有权制止其他人员在主机上进行操作,经常保持机房及设备的整洁、卫生。

九、负责瓦斯超限报警、系统不正常运行、上级监控中心的指示请示汇报矿领导工作。

五、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日报制度

为了提高矿井防灾能力,及时准确地将井下有害气体及环境参数反馈至矿领导,特制定本制度:

每班必须认真监控矿井瓦斯异常信息、实时数据与图像。

监控员必须熟悉整个系统的操作和程序,及时打印当日监测日报表。

调度室要将每日打印的监测日报表报总工程师、总经理审阅签字,对反映出的问题要批注审核意见,并负责督促、协调问题的处理,及时掌握问题处理进展情况,直到问题彻底处理完毕。

对监测日报的打印、上报、管理必须尽职尽责。

六、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定期检

修制度

一、安全监控设备以及传输设备投入使用前要在地面经48小时的通电运行,调试合格方可安装。安装后要进行运行前的调试,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安全监控设备以及传输设备投入运行前要进行一次调试、校正。以后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每7天必须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

调校一次,每7天必须对甲烷传感器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甲烷传感器的调校项目包括: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和指示值等。

三、安全监控设备以及传输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至12个月,必须将井下部分全部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

四、升井检修设备期间,必须使用校验合格的安全监控设备进行更换,并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为了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为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值班领导报告,积极组织厂家和系统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并做好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原因以及处理办法和恢复正常的记录,留档备查。

三、值班人员平时要注意系统的运行状况,系统运行中的一切不正常状态都要一一记录在《故障报告登记表》中,做到有备可查,并及时报告值班领导。

四、监控员只要发现系统有瓦斯超限报警,包括瓦斯超限,零点偏移等情况,及时向监测监控负责人报告。

五、监控人员在维护和处理超限情况时,不得弄虚作假,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六、在传感器的运行过程中,监控值班人员发现传感器报警,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七、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心须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包括运行记录、设备台帐、传感器校验记录、故障处理台帐、检修记录等。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二

1. 煤矿安全分区

煤矿安全分区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区域单元, 是煤矿事故的源头指向区域, 有确定的区域边界由于全矿系统的关联和安全分区的边界依据获得明确的边界条件;煤矿相关功能系统在安全分区内存在子系统。在工序衔接、人员交替、技术应用还有相互关联最为复杂和设备布置等管理体现最为集中的工作面区域, 安全分区分属不同系统。

2. 煤矿通风系统

煤矿通风系统是煤矿通风方式、通风方法、通风网路和通风设施的总称。煤矿通风系统需要具备的条件有:通过需要通风的地点或场所、工作面或采区能够有效地排出各种有害气体;煤矿已开掘进风、回风井巷并且具备一定的通风动力设备;在进回风井巷之间, 建有控制风流的设施, 使煤矿的排风流和进风流都能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

煤矿通风系统的完善与否和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紧密相关。所以要逐步完善煤矿通风系统。对于煤矿主要有抽出式和压入式这两种通风方法, 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合适, 需要在符合《规程》的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 根据煤矿的防火、瓦斯和通风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来确定。

二、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1. 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

通风设施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设计时放置位置的不合理和器材选用不合理, 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诱发重大事故的发生。通风器材选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财务开支预算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个方面。通常承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 对于通风系统改造时煤矿已安装主要通风机的不进行更换, 虽然有些风机仍可以勉强使用, 但是已经不在煤矿运作的最佳范围内,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煤矿通风设计存在问题

煤矿的通风安全工作与煤矿其他系统的运行状态息息相关, 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煤矿设计能力的不断革新和完善, 为了避免在运作中潜藏的危险,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煤矿复杂环境中的各个环节也要进行调节和优化。

巷道的布置要结合考虑投资利益, 开采技术条件, 巷道服务年限以及井田煤层赋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才能保证巷道的布置合理, 才能达到巷道布置的预期效果, 否则非常容易导致通风阻力过大, 无效巷道过多和通风线路过长等问题, 对煤矿造成安全隐患;通风方面主要存在巷道内风速过高和通风阻力增大等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设计巷道断面较小导致的, 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针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遇巷道顶板破碎地段, 必须打井字形木垛或木点柱, 加强施工地点前后20范围的支护, 确保施工安全;将顶板及临时密闭位置两帮的除锚喷巷道外的金属网剪除, 巷道中间和巷道两帮各打一根方木点柱, 确保顶板和临时密闭墙接触紧密, 临时密闭不漏风, 达到质量要求;提前将各种材料准备到位, 并分类码放标准, 挂标准的材料牌板, 利用各采掘地点的“三通”, 将静压水和压风引到施工地点。

2. 规范通风设施的设置

2.1规范通风设施的重要性

规范通风设施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而且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所以规范通风设施设置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2.2规范通风设施的安全措施

临时风门、永久风桥、永久风门和测风站等设施设备的技术参数和设置地点在满足矿井通风技术标准和需求由通风科室制定;临时密闭采用墙面抹面封闭板墙、钉鱼鳞木板墙和打方木点柱。如果用砖构筑临时密闭, 墙体厚度要大于等于240毫米;喷射混凝土墙构筑、水泥砂浆砌筑或永久密闭采用砖的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此外, 在需拆除原来的通风设施时也要注意:先加固工作地点两侧的两帮和顶板;拆墙由上而下逐一进行;用钎子拆除砖墙时, (下转第180页) 领锤工和领钎工要配合好, 一人双手握锤, 一人双手握钎, 集中精力操作, 严防失手伤人;及时回收现场的砖块, 木板和柱等废旧材料;拆除木板墙时, 应先拆木板, 再进行倒柱工作, 倒柱时要确定倒柱的方向, 柱倒方向10米以内严禁有人作业或滞留;保护工作地点的电缆电气等设备, 严禁用抽放管和电缆作为工作台的支撑, 需停电的地方必须事先作停电报告。

3、优化煤矿通风设计

《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通风系统设计必须要遵守的规定,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做到有章可依和有法可循, 才能保证煤矿工程的安全进行, 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有的企业太过于拘束, 一点点小的利益也不肯舍弃, 一味的想着节省, 减少巷道尺寸, 结果得不偿失。也有的企业太过铺张浪费, 一味的要求高成本和大尺寸, 结果造成华而不实。可见, 只有合理的规划, 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实用。

4、健全煤矿通风管理机构

想要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应建立严格的通风防尘奖惩制度, 矿井通风调度制度, 通风安全检查制度, 事故分析制度, 矿井发展规划和建立会审制度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以制度促进安全管理。层次管理原则, 责权统一原则, 动态组织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和分工协作相统一原则是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五项原则。为了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水平, 需要在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同时, 建立健全煤矿通风管理组织机构。

5、优化煤矿通风信息管理

煤矿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物料的安排, 通风报表, 处理日常通风问题和人员的分工等。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通风区长负责制, 安全副总和矿总工程师根据任务记录和经验进行决策管理, 难免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 将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 且带有分析功能, 可以随意调用, 协助决策者进行科学的管理;煤矿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协助进行通风技术管理, 包括:瓦斯防治, 瓦斯绝对涌出量和相对涌出量, 瓦斯数据库和瓦斯浓度等, 便于煤矿火灾数据库, 防尘数据库, 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 瓦斯突出数据库和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的通风管理。

摘要: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开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它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安全、健康还有煤矿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煤矿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和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决对策, 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关键词:煤矿,通风系统,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占青, 等.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国能源, 2011 (06) .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三

摘 要: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在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活动中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煤矿生产中的事故不断发生,如顶板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提升运输事故、透水事故层出不穷,文章结合2013年的全国各地的几起重大安全事故,对事故的起因进行了分析,对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关键词:煤矿事故;原因;反思;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30-01

1 研究背景

我国消耗能源的60%都来自煤矿,毫不夸张的说,煤矿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从1990年至今,我国每年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第一位。伴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安全问题越来越出,煤矿的采集过程中潜在着比一般行业更大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据统计,建国65年来,煤矿生产中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累计达5 002多亿元,这些事故的产生与技术管理脱不了关系,严重影响了煤矿采集的稳定运行。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迫切性、必要性已经呈现。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顶板、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由于煤矿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进程,所以它的珍贵性、价值就更高了,合理的开采技术也显得弥足珍贵,但是由于煤矿的开采过于急功近利,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被忽视了,从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就可以看出来。但是,纵然煤矿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源,煤矿工作人员的人的生命也更加可贵,万不可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本末倒置,因此预防处理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2 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仅使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同时也给国家和煤矿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我们介绍2013年以来发生的安全事故。

2.1 2013年1月3日甘肃肃南煤矿透水事故

2013年1月3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日前发生一起煤矿透水瞒报事故,造成4亡5伤。1月12日,经核查,2013年1月3日凌晨,肃南县金源煤矿9名工人分别在主井进行维修作业时,矿井突发透水事故,4人未及时逃生,经抢救无效丧生。5名伤者被送去医院救治,脱离生命危险。肃南县对金源煤矿透水事故中负有直接责任、涉嫌瞒报的金源煤矿项目部经理路某,企业法人、矿长李某,副矿长、安全生产负责人武某,安全员、当日井下作业班长刘某4人予以刑事拘留,对事故中负有监管责任的该县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和2名驻矿安监员停职。

2.2 2013年1月18日贵州金佳煤矿事故

2013年1月18日,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金采区211运输石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经核实,当班施工现场作业人员18人,5人安全的升出矿井,13人被困井下,事故共造成13人遇难。

2.3 2013年1月29黑龙江永盛煤矿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13年1月29日,黑龙江东宁县永盛煤矿3名工人入井维护抽水,行至左二路时遇到压气(氧含量低,一氧化碳高,俗称压气)晕倒。事故发生后,矿上组织了15人下井抢救,均中毒晕倒。事故造成12人遇难,8人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调查称,事故由3名矿井工人入井维护时中毒,矿长及其他井上人员盲目入井营救造成。

2.4 2013年2月28日河北艾家沟煤矿火灾事件

2013年2月28日河北省冀中能源集团张家口矿业集团公司艾家沟煤矿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井下有13人作业,目前造成12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事故原因是井下压风机着火,引燃附近木支护,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井下人员中毒遇难。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①该矿严重违反规定,仍然使用明令淘汰的滑片式压风机;②违规在机电硐室使用可燃材料支护,埋下了事故隐患;③安全意识淡薄,不落实安全管理规定。

2.5 2013年3月11日黑龙江鹤岗振兴煤矿事故

2013年11日14时,振兴煤矿采煤一队在工作面停产加强支护工作期间突发泥石流,泥石流量约5 000 m3,被困人员总计25人,只有7人成功救出。

2.6 2013年3月12日贵州马场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13年3月12日20时许,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的贵州水矿集团格目底公司马场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发生时,当班下井人员80人,其中55人安全的升出矿井,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

3 原因探讨

本文整理了2013年的6起安全事故的资料,伤亡人数多,技术管理违规的现象都有出现,因此,对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理进行探讨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找出导致煤矿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而,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给出对煤矿安全事故调查、分析、预测、预防等方面的普遍及有效的方法。故此,我们从技术管理方面探讨原因。

3.1 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

我国煤矿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煤矿企业,首先,由于资金投入有限,煤矿生产的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更新改变,所以煤矿生产设备日益陈旧、老化、腐蚀。其次,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那么设备的安全性能就会逐渐降低,故障频发。最后,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预警设施,施设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缺乏一个重要的预警环节,管理和维护太过疏忽,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从而设施根本不能充分发挥防灾抗灾的功能,而这些问题都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3.2 煤矿操作环境的技术管理不到位

因为煤矿资源埋藏都比较深,所以我国绝大部分的煤矿都是矿井开采的,但随着地下深度的不断增加,地质结构复杂性也大大增加,开采难度也逐步增加,风险更是成倍增加,像煤尘、泥石流、透水、瓦斯、火灾、顶板、水灾等因素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因为地下作业环境的异常复杂性,像作业空间有限、光亮不足、温度升高、通风不畅等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开采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和工作状态,致使安全隐患增加。

3.3 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一些煤矿企业对看高额利润看的太重,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忽视安全管理,由此得知相应的制度建设不完善,缺少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有些煤矿企业即使开展了教育和培训课程,但也大都是走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问题就重重堆积,煤矿企业纪律不严,管理混乱,领导在指导过程中隐瞒危情,职工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麻痹大意,工作上违章违规作业等问题始终没能得到重视,最终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东红.煤矿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4.煤矿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为全面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煤矿调度指挥系统,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化管理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调度室将调度业务内容和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纳入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并制定管理制度如下:

一、要求调度生产班组将日常运行日志内容全部纳入电子信息系统。每日每班调度值班人员必须将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开拓进尺、安全生产信息等输入计算机系统,必须有原始记录者除外。

二、调度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和管理,由专人对系统进行专职管理,包括系统安装,设置、核对数据等工作,其他任何人不能擅自修改和损害系统数据。

三、要求调度统计人员要定期查阅、核对生产数据信息,及时掌握安全生产状况,及时配合专业人员对系统数据进行录入和更新工作,并做好统计工作。

四、对安全生产事故和其他重点工作记录时,要特别关注和谨慎,时间、地点、人员和现状要及时准确录入,并对重要信息采取加密措施。

五、对本系统所有硬件、软件设施要有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设备运行不正常时,要及时上报并进行更换或作出相应处理。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五

1、软件安装:打开网页,根据页面提示安装所需要的程序客户端;

2、系统登录:用户名为中文姓名,默认原始密码为88888888,服务器:192.168.10.115;

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输入法设置,可以设置自己常用的输入法;

4、培训管理——人员档案—人员资料,(录入人员姓名、身份证号,双击选择民族、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单位名称),如果要添加照片,双击照片并且选择对应的照片即可,最后点击保存,如果继续录入,点新增,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5、培训班管理——培训管理—培训班档案,先输入班级信息(培训班编号、名称、人数等信息),双击选择(培训类别、培训机构、班主任、评卷人、人员类别、工种、培训时间等信息),班级信息输入完毕后,点击“保存”保存班级信息;

6、培训班人员添加——点“添加学员”按钮,使用“按人员资料查询”按钮进行人员添加,在“拼音码”框内输入姓名拼音码,点击查询,选择所需要人员进行添加。注意:当找不到确认已经录入的人员信息时候,使用姓名查询并且保证工种选项内并没有限制工种范围内查询,界面状态为工种选项数据留空;

7、资料修改——在培训班级看到的学员列表内,如果发现有信息错误,可以在“身份证号”上点击右键选择“相关资料”快速转到人员资料模块进行人员信息的修改;

8、培训班结业——培训班结束时应由相关人员将学员成绩、持证证件号码录入相应位置,点击发证,系统会自动将学员的培训记录、证书和下次复审时间自动写入数据库,用于以后查询等操作;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六

8月1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兰州召开全国本质安全型示范矿井创建工作座谈会。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课题工作组副组长宋学锋就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目前已完成的阶段成果、后期研究计划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汇报。

课题研究目标定位是:研究建立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内容涵盖煤矿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具有如下特点:具有本质安全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吸收借鉴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经验。目的是:通过研究、试点、示范,在全国各类煤矿推广应用,使煤矿生产逐步实现本质安全,逐步扭转煤矿生产人员伤亡事故频发的状况,实现煤矿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理论上,研究本质安全和本质安全管理的概念及内涵,提出适合中国煤矿发展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实现途径;宏观上,研究政府监管的职责范围、内容的划分及责任追究,对现有标准、法规提出完善建议,提出政府监管体系的模式;微观上,研究煤矿事故综合致因理论,分析事故发生的机理;确定安全生产的相关元素及相互关系,建立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制定安全评估等级划分标准;开发适合我国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软件;通过典型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示范研究最终形成适应我国煤矿特点的本质安全管理模式。

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子课题。子课题一:煤矿本质安全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目前国内外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和先进安全管理理论与模式的研究;本质安全的概念及内涵;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在我国煤矿管理体系中的指导作用;提出适合中国煤矿发展的本质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途径;为其他两个子课题的研究提供其他必要的理论支持。子课题二:国家政策、法规体系及政府监管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监管的职责范围、内容及责任追究;现有标准、法规的分析与完善建议;政府监管体系的模式;政府监管的手段;相关的支撑保障条件。子课题三: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评估标准体系及实证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煤矿风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本质本质安全管理要素体系、管理目标与标准、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本质安全评价体系的确立:确定不同类型矿山本质安全风险度,建立本质安全管理评估标准与评价方法;本质安全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研制: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软件化;同时软件包括国家煤矿安全系列政策法规等信息库;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途径与方法;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试点与效果评价。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靖远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及本质安全矿井建设项目十家单位作大会交流发言。

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高小明发言的题目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探索,提出了靖远煤业

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模式,即:采用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的思想与方法,追求人、机、环境、管理各要素的和谐统一,在现有经济、技术可行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矿井恒久性安全目标。

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副总裁郝贵在发言中指出:神华集团始终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作为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出路;始终把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作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关键;始终把创新安

全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安全综合管理体系,作为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重要基础;始终把提高意识、齐抓共管,作为建设本质安全矿井的重要手段。2006年,神华集团进一步制定了实现“五型”(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的“十一五”规划,计划利用3-5年时间,率先把神华集团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企业,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潞安集团公司潞安环能股份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霍红义发言的题目是:全面实施“369安全系统管理”,着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潞安集团公司深化安全系统管理,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了以“三大支撑体系(安全文化、安全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六大保证系统(安全文化建塑、安全质量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安全行为控制、重大事故预控、事故应急救援)”、“九项否决机制(安全目标、安全重点工作、安全风险以及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为主要内容的“369”本质安全系统管理体系。潞安集团公司实施安全文化建塑,创建本质安全文化环境;推行质量标准化和岗位标准化,实施对作业环境、机器设备、个体行为有效的控制,创建本质安全生产环境;建立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确保体系运行有效。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杨芳洲发言的题目是:文化铸魂、科技兴安、管理强企,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枣庄矿业集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强化执行文化为核心,不断创新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管理模式由“制约+自觉”向“自觉+制约”的转变,切实加强“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功)建设,筑牢安全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平台;大力推行“三化”(军事化、精细化、市场化)管理,以强势执行力为安全稳定发展提供保证;通过实施“三个亮点”(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提升安全质量管理的层次和境界。枣庄矿业集团以“三基”,“三化”,“三个亮点”为主要内容的、独具枣矿特色“三三三”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建立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于子忠在大会经验交流时说:开滦集团近年来,围绕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提出了“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理念,运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围绕从人治向法制、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集中开展安全整治向建立长效安全生产机制、事后查处向夯实基础、控制安全事故向职业安全健康五个方面的转变,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监局局长杨建国发言的题目是:打牢安全基础,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人本管理,培育八大安全理念:一是确立“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认识观;二是确立“安全是法”的法制观;三是确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效益观;四是确立“重在落实”的管理观;五是确立“超前防范”的风险观;六是确立“齐抓共管”的系统观;七是确立“安全工作一百减一等于零”的科学观;八是确立“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优先安全,一切保证安全”的哲学观。努力使广大职工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刚发言的题目是:突出四大要素,致力本质安全,打造助推百年徐矿科学发展新平台。2001年初,徐矿集团率先在全国煤炭系统提出“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和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目标,力争通过“人、物、系统、制度”四大要素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的目标,即:人的个体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物”在动态或静态状态下始终安全运行;系统实现“人机互补、人机制约”;制度不断规范,实现生产过程的管理零缺陷、零事故。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企业基本达到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局面。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荣平发言的题目是:创建本质安全矿井,着力打造平安矿区。在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创建上,淮北矿业集团积极培育先进的安全理念,提出“只有不到位的管理,没有抓不好的安全”,用文化力量影响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健全完善制度,推行科学方法,促进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走安全高效发展之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抓系统,上装备,严监管,盯关键,抓住重点,提高预防突发事故的能力; 规范职工行为,打造本质安全人。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矿长陈杰发言的题目是:构筑闭环管理模式,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连续安全生产十四周年、安全产煤1300万吨、千万吨死亡率为零。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鄂庄煤矿认真吸取全国各类事故“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处理”的开环式管理的教训,以过程质量确保安全质量,将安全管理诸要素的整合,变革成一种典型的恒动管理,互相衔接,互相制约,整个安全生产大系统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以“责任无缝隙”管理为基础,推动了对诸要素、诸环节的控制力,从而使任何一件事情都处于不间断的反馈与监控之下,杜绝出现责任的真空地带,确保整个安全生产系统的闭环控制。简要称之为“事事有人管、管理靠闭环、闭环保安全”。

靖远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研究及本质安全矿井建设项目课题组刘洪涛博士介绍该项目基本情况。

峰峰集团梧桐庄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2008-11-29 峰峰集团梧桐庄矿作为全国47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试点之一,紧紧围绕自身实际,扎实推进体系建设。目前,该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已进入第二个阶段,他们分专业成立了五个分管小组进行深入推进,着力建立完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程序文件和相关制度,各项工作正在扎实稳步开展。

该矿从年初被确定为集团公司唯一的试点单位以来,他们就把创建活动作为2008年安全管理主线,专门成立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创建推进工作组,矿长亲自担任组长,第一阶段1—3月份已组织对全矿管理人员、班组长进行了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的相关培训,培训中层管理干部、班队长共计357人。从四月份开始,该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入第二阶段,他们组成了风险管理小组、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小组、组织保障小组、内部审核小组、信息系统小组等五个小组开展具体工作。该矿将严格按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所需要的12项制度、8个体系手册,11个程序文件,建立相应的软件系统。各推进小组将按照各自分工不同,在基层单位和岗位间深入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类、危险源监测方式确定、危险源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预警、管理对象提炼和管理标准制定等,并对所有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类别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的控制途径,制定完善人员准入、培训、行为规范、人员管理机制等配套方案制定一系列制度。

同时,4月份该矿在第一阶段培训的基础上要延伸到基层一线,开展第二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工作,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基层单位、辅助单位的所有员工进行全部培训,矿安全管理工作组将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周四召开工作推进会,收听调度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部署安排,不断提高了全矿干部员工的认知程度和思想意识,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稳步扎实推进。

构筑和谐管理体系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电力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是所有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几年来,中国华电集团哈尔滨发电有限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5年3月29日,该公司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创造了这家企业的安全生产最高纪录。

哈尔滨发电公司是位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城市供热电厂,目前担负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心市区500余万平方米冬季采暖供热和周边工商企业用工业蒸汽,以及通过21条直配线路担负南岗区、动力区、道里区重要区域的供电任务。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政治工作。但是,企业自1988年改建投产起,就存在着生产系统设备的先天不足,在1993年以前,安全生产一直没有长周期纪录。几届企业领导为安全生产煞费苦心,全方位出击,不懈努力,终于构筑了“设备、人员、环境”和谐统一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设备、人员、环境这三个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水平,建立起设备健康基础,实现基本安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意识,使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超越传统的安全监督管理局面,用环境提升安全水准,确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一是加大投入,努力夯实设备健康基础。

哈尔滨发电公司始终丝毫不放松设备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设备缺陷、故障所引起机组非停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切实加强设备管理和检修治理工作,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以抓好检修质量管理、降低机组非计划停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设备检修方面下气力,努力提高设备等效可用系数,狠抓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生产系统认真检查、分析落实检修、改造措施,加强技术监督和重点反事故措施落实,提高防范设备事故的能力。八年来,公司投入技改资金达500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健康,目前,公司主辅设备完好率达100%。

二是狠抓培训,确保人员素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几年来,哈尔滨发电公司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竞赛,每年组织生产系统员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把安全知识考试成绩作为员工上岗的必要条件,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党政工青密切配合,围绕安全生产主题做文章,每年均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安全教育活动,为确保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客观上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从而使员工完成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心路转变。

三是强化管理,完善健全生产系统安全机制。

哈尔滨发电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倡导、树立“以零违章、零缺陷、确保零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全面落实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违章的考核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目标的实现;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设施规范化、安全措施

标准化、安全性评价经常化等工作内容不断健全。

抓好安全生产是哈尔滨发电公司的第一责任,安全生产是公司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生产经营、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安全是效益,安全是信誉,安全是竞争力;切实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是对员工的最大关心和爱护,是保障员工和其家属最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出现问题,就谈不上保证职工的稳定收入和福利待遇,更谈不上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带领全体员工,从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党和国家、对员工和家庭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长周期,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本质”安全企业。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解决好人、设备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在人的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关爱生命的自觉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大管理力度,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真正解决安全生产中人的问题。在设备方面,以降低非计划停运、减少重复性检修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技术监督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增强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运行能力。在环境方面,认真落实反措工作,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作业流程和操作流程,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继续推进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工作,减少随意性、偶然性事件的发生,有效地避免安全生产风险,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设备与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达到三者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是狠抓责任制落实,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

实践证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哈尔滨发电公司各级人员、各个岗位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继续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避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方面存在的表面化、形式化、口头化问题,各级行政一把手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到位,要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等倾向,切实履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安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从源头抓起、从人头抓起、从心头抓起,做到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到位,监督体系与保证体系到位,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到位,用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坚决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在安全生产上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形成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安全、上下共保安全的良好局面。

三是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念,全方位抓好企业安全工作。

哈尔滨发电公司位于哈尔滨市中心位置,客观上使企业安全环境变得复杂;由于厂区没有贮灰场,由近30辆重型货车向郊区周转运灰,这使企业的交通安全工作特别是冬季交通安全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在交通安全工作方面,要做好车辆检修、维护、保证车况良好,做好行车前的危险点分析,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坚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在防火安全工作方面,加强火灾隐患检查整改,油区等重点部分要加大检查整改力度,提高消防意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要下力气抓好综合产业安全工作,消除隐患,加强外来施工队伍和临时工的安全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和安全技术交底。全公司员工要树立“爱厂敬业”思想和主人翁意识,分担压力、化解矛盾,弘扬正气,立足本职,做好安全工作,要牢固树立全方位安全理念,丝毫不放松基建、交通、财务、生活、治安保卫等安全管理工作。

九层高台,始于垒土,我们珍惜得来不易的安全生产成绩;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也深知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麻痹疏忽,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为集团公司“358”战略第一阶段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企业

“本质安全”的提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满足人类自身安全保护的需要,是人类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型企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运行本质安全。即企业所有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并

且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

二是设备本质安全。即设备和系统在设计和建造环节上都要考虑到应具有较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三是人员本质安全。即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水平;其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要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

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

四是环境本质安全。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员工在体力能承受的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实现物理化学环境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抗灾防灾能力,并做好事故灾害的应急防范对策的组织落

实。五是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为此,必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

神华集团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施情况的汇报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煤炭为基础,煤、电、路、港、油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企业,现有7大矿区14个煤炭企业54个生产煤矿,总长1512公里的自营铁路、年吞吐能力7000万吨的港口和总装机容量1051万千瓦的投运电厂。长期以来,神华集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致力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着力以“四坚持”、“四强化”为根本,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

一、紧紧依靠“四坚持”,牢牢把握实现安全生产的“根”。

“四坚持”从实践的意义来看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根”。“四坚持”立足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并且特别注重从传统的、经验的管理模式到现代的、本质的安全管理的转变,多角度、多方位来解决安全管理

基础问题。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不断提升系统安全水平。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出路。神华集团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中,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结合自身生产特点,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布局的合理,持续优化生产系统,极大地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建设了规模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煤炭的高产和煤矿的高安全性是可以兼得的。神华集团下属国内第一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神东矿区,从开建之初就大胆突破传统观念,坚持以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五高”方针引领矿井的建设布局,着力从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等方面进行超前创新,创建了“一井一面”、“一综两连”300人年产千万吨的高产高效模式,建成大柳塔等7个千万吨矿井(群)、补连塔等3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榆家梁等3个自动化工作面和上湾5个300米加长工作面(目前工作面最长达360米),走出了一条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高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为本质安全生产创造了优越的条件。1998年至2005年,神东矿区原煤产量从713万吨增加到1亿多吨,7年增长了14倍;全员工效由9.65吨/工增长到119.6吨/工,7年增幅超过12倍,是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的30倍以上,世界最先进的采煤国——美国2004年的全员工效为55.2吨/工;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0.164降低到0.009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7,国有重点煤矿的1/95。

自然条件好坏并不是决定是否能够做到安全生产的唯一标准。当初处于极度困境的“西三局”,近几年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合理集中生产布局,优化采煤工艺,简化生产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与1998年相比,目前矿井采煤工作面由30个减少到20个、掘进面由53个减少到33个、综采工作面由2个增加到12个,原煤产量却从612万吨提高到1669万吨,百万吨死亡率从3.43降低至0。目前,神华集团正在按照神东建设模式,大刀阔斧地对其它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实施矿井技术改造,除去年新收购的宁煤、新疆和宝日希勒三个纳新企业外,其他单位到2006年底将全部淘汰落后的房柱式开采,实行集约化、大规模生产,采煤机械化程度将达到10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0%。

神华集团正是由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最大限度简化生产系统,使安全水平逐年得到阔步提升。在原煤生产实现连续6年千万吨以上增长的同时,杜绝了3人以上重大人身伤亡事故,6年累计产煤5.41亿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0.116。特别是2005年,生产原煤1.5亿吨仅死亡3人,死亡人数仅占全国死亡人数的0.05%,而煤炭产量约占全国7.1%,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2,大大低于国有重点煤矿的0.931的平均水平,也超过美国0.03的平均水平,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

(二)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在现代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从基础的层面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神华集团在长期的安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并作为一个“法宝”自上而下始终紧抓不放,不懈推进。从2000年开始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以来,以煤矿为重点,四次修改考核标准,创造性地制定铁路、港口、电厂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考核体系,逐步摸索形成一整套覆盖矿、电、路、港的标准化建设模式。使得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神华特色,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深深打上了标准化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国华、神东、黄骅港等公司还大胆引进和推广NOSA安健环管理,建立和实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强化安全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监测及预警、控制与治理、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环节,突出动态检查和达标,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致力源头防范、闭环管理,不断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延伸到生产末端,具体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使安全管理逐步由“被动式、后知后觉式”向“主动式、先知先觉式”转变,不断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从而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现了“由静态达标向动态持续达标,由局部达标向全方位、全过程达标,由单项达标向全面达标,由日常工作达标向制度化、规范化达标,由形象达标到本质达标”的转变,不仅夯实了安全基础,同时也确保了动态生产中的安全生产。

(三)坚持科技创新与进步,不断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神华集团始终把大力提高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立足超前预防、提升防御灾害能力,作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必要手段。首先用装备保安全。大胆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和采煤工艺。采煤机以电牵引取代液压牵引,液压支架用电液控制系统取代手动操作,工作面电气设备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组合式自动调节控制开关,装备有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搭起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供电等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其次用信息化保安全。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网络,形成公司总部、煤炭公司、煤矿三级监测监控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矿井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神东矿区坚持“无人则安”原则,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建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矿井群综合信息通讯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化、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自动化,做到了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测,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总调度室一人可监控全公司14000多个点的生产运行状况,使矿井定员减少了36%,改善了安全环境,提高了矿井安全系数。神东整个矿区年产一亿多吨煤,若按过去传统煤矿至少需要二三十万人,而目前实际只有6000人左右;矿井下360米宽、6000米长的一个工作面只有7个人。第三用科技保安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技术创新渗透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以科技和制度为核心的本安型生产体系和科技创新基地,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专家咨询委员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围绕瓦斯防治、粉尘治理、引进设备的国产化、桥梁晃动、航道泥沙淤积、电厂俄制机组空预器中心筒裂纹等安全生产技术难题集中进行科研攻关,较好地解决了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

(四)坚持安全高投入,增强安全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投入来支持。神华集团本着“舍得一切,不舍安全”的管理理念,确保对安全的投入。近7年,累计投入上百亿元资金用于煤矿、铁路、电厂、港口安全专项治理。更新改造了矿井瓦斯监测监控、通风系统、瓦斯抽放、防尘、防灭火、防治水等各大系统和消防救护装备等,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在煤炭市场近年需求旺盛、顶着三亿多元的经济损失和两千多名职工待岗的巨大压力,去年对瓦斯涌出异常的河滩沟矿、白狐沟平硐采区果断实施永久性报停。对于安全技措的提取,神华集团按照国家规定的高标准进行提取,最高提取额达31元/吨。仅此一项,每年全集团提取总额达10

亿元以上。

二、大力实施“四强化”,紧紧抓住实现安全生产的“本”。如果“四坚持”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根”,那么“四强化”就是构建本质安全的“本”。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制约作用,有针对性地强化由零散的到系统的、随意的到规范的、暂时的到恒久的转变,才能逐步趋近本质安全的目标。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提升执行力水平。首先自上而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安全。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领导基本做到逢会必讲安全,各子(分)公司主要领导布臵工作优先安排安全工作,各矿(段、厂)长亲自抓安全、管安全,工作重心必须放在现场。其次,坚持管理理念创新。在全集团提升“煤矿只要管理到位,就能够做到不死人”和“煤矿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两个理念,并把这两个理念提升是否到位,作为检验矿(厂、段)长执企能力的重要标准。第三,突出依法治企,强化责任制落实。健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及奖惩等体系,突出重管理、重现场、重班组,将压力和责任层层分解、级级传递。实行领导干部深入现场信息卡填写和下井跟班等制度,闭环管理,着力提高下井质量。推动领导干部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据统计,今年1-6月份,各子(分)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平均每月下现场14次,14个煤炭生产企业总经理平均每月下井7.5次,矿长18次,安全副矿长21次,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次数的两倍。对员工,大力推行了安全结构工资制和工作票等制度,把利益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来激发全体员工抓安全、管安全的积极性。目前集团基层各单位职工安全工资比例达到了30%左右,班组长达到50%左右,最高达60%。第四,实行“一票否决”,加大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安全就是干部职工的政治生命。如今年3月16日宝日希勒公司宝雁矿发生放炮事故,造成两人死亡。共有21人受到处分、112人受处罚、局矿两级共罚款320万元,其中宝雁矿矿长被撤职,副矿长、总工程师被降职;宝日希勒公司的总工程师、分管安全和生产的副总经理分别严重警告处分,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分别罚款4.6万元、4.2万元和4.2万元。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综合水平。不断递进的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提升职工个人安全水平,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渐进渐强的不竭动力。神华集团始终把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作为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构建了自上而下的安全宣传教育及舆论体系、适时的安全教育体系、业余帮教体系、安全知识培训体系、安全警示体系和干部作风考核体系等六大体系。建立了38个培训基地和相应的配套培训装备。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组织开展培训,做到培训计划、费用、教材、人员、考核、效果六落实,并在区队大力推广每日一题问答,每月一考核,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强化校企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联合组织各类培训班,多方位提高职工安全综合素质和技能。同时大力推广风险预控管理,超前防范,不断增强员工自保互保和自我防范意识,在作业前自觉进行风险评估,工作之前想到五个问题。即:本人做此项工作有哪些风险?不知道不去做;本人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有适当的工具?不恰当不去做;做本项工作是否已配戴了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不合适不去做。

(三)强化安全隐患查治,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安全隐患一日不除,矿则一日无宁日。神华集团就是把这样的理念贯穿于经常性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与整治之中,力求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现,防患于未然。2005年,仅从神华集团总部就组织各类安全检查32次,累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两千多条,神华集团下属各单位自检隐患1.3万多条。一年来,集团先后对8个采煤工作面、10个掘进头实行停产整顿。神华集团高层领导对安全隐患高度重视,视“隐患为事故”,对查出的瓦斯等重大隐患,多次召开总经理常务会议、安全现场座谈会,从资金、措施、责任人、整改期限一项一项加以落实,确保了隐患整改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去年年底,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次主持召开,由集团总部主要领导、相关部门和各子(分)公司一把手参加的安全座谈会,共梳理出95条重大安全隐患,并以安全隐患总经理令和总裁令下达到各单位,督促按照定整改项目、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资金、定整改时间和定整改责任人的“五定”原则进行落实。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每周召开一次全集团安全电视电话会,及时通报隐患整改情况、部署下一周安全重点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6月份集团公司还派驻由集团公司领导和股份公司高管为组长的6个安全工作小组,深入基层,督促子(分)公司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帮助解决安全难题。

(四)强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不断提升安全文化水平。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决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个体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员性的工程,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神华集团通过长期的实践,全面构建了党委抓督察宣教、行政(董事长、总经理)抓全面管理、分管领导抓监督检查、总工程师抓技术管理、工会抓群网、团委抓青岗、纪检抓效能监察、妇联抓家属协管、员工互相监督的“九位一体”管理体系,并且建立了安全管理的群防群治平台,形成了点点相连、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安全文化建设,着力通过安全文化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广泛开展“向事故告别月”、“向不安全行为告别”、“百日安全”、“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创建以安全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形成人人关爱安全、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心环保的意识。

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七

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以2009年为例,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2631人约占工矿商贸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2.8%,煤矿发生重大事故16起,约占全国重大事故总起数的25.8%[1]。安全系统工程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核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系统风险为重点,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它将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明各种状况下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可能导致的灾害性事故,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预测和评价,将系统事故降至最低的可接受限度[2]。煤矿事故的发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为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将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正在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

1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1.1 系统概况

从煤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来认识煤矿系统,包括勘探、设计、建设、生产到报废。开井前需要探矿权(有些是已探明,则不需要)、采矿权、煤炭生产许可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井地质资料、矿井设计、环境评估资料等。煤矿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法律,以及适应本矿的各岗位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煤矿生产阶段是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核心阶段。

煤矿生产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煤矿生产煤的主要流程是:采煤-运输-洗选-装车-外运。如果把矿井生产系统看做一个大系统,它分为地面、井下两部分,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地面部分包括:洗选筛分系统、地面排矸运料系统、地面管线系统。井下部分包括: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等。

1.2 系统危险与有害因素辨识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辨识出煤矿企业的事故类型主要有瓦斯爆炸、中毒和窒息、爆破、冒顶片帮、火灾、透水、触电、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其他爆炸(煤尘爆炸)、其他伤害(噪声聋、震动病、煤与瓦斯突出、尘肺病)。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事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1。

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原因分析

在管理方法中有一种以排列图为基础的ABC管理法,它按累计百分比把所有因素划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因素相对数目较少但累计百分比达到80%,是“关键的少数”,是管理的重点,找到它们对于提高管理效率至关重要[3]。煤矿企业具体情况虽千差万别,但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这五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直接影响到全矿井的安全程度,是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中“关键的少数”和重点。通过表1分析得知,发生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继承和发展了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的博德现代因果连锁论提出管理缺陷才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 系统安全分析

2.1 建造事故树

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法有20余种,其中常用的分析法有安全检查表(SCL)、系统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事件树分析(ETA)及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运用FTA法对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进行安全系统分析。分析时从防范事故的几个重要方面出发建造事故树,给出矿井瓦斯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矿井水灾、矿井火灾及顶板事故事故树通图见图1,瓦斯事故事故树、煤尘爆炸事故事故树、矿井水灾事故树、矿井火灾事故树、顶板事故事故树符号具体含义见表2。

2.2 事故树分析根据图1所示的事故树结构,可直接得出事故树的结构函数为:

顶上事件的发生与否取决于矿井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好坏及管理缺陷的多少。只有结合矿井自身情况找到重点事故类型并采取相应等级的措施才能够实现好的安全管理。事故树分析法为我们找到了技术管理的改进方向,重视技术管理的同时还应利用系统的观点把与其相关联的人、机、环境综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安全管理。

企业体制管理应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使管理体系形成闭环系统,形成戴明环,进行有效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安全目标管理,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力争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2.2.1人员管理体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安全素质,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杜绝人为失误,实现人员的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

2.2.2设备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对机器设备系列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

2.2.3环境管理体制。煤矿生产环境应符合规程和标准的要求,且作业环境整洁卫生。具体措施如完善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

3 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包括安全技术管理和系统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对煤矿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度建设都做了规定,如何让这些规定更好的指导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很多煤矿面临的主要问题。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摘要:对煤矿危险与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由事故致因理论出发找到构成煤矿安全系统的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出发给出瓦斯、水、火、煤尘、顶板五种煤矿典型事故的事故树图。指出煤矿安全管理既包括安全技术管理也包括体制管理,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使安全管理具有了整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关键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事故致因理论,系统安全分析,煤矿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

[2]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07.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8.

[4]刘正伟、王立杰,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08.

8.浅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矿井;监控系统;煤矿安全

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该矿井于2005年投入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2007年经过升级改造,将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达到国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完善了监测监控全部功能。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分井下和地面两部分。井下主要设备是矿用分站,是井下信息收集处理的基本单元,配接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风门开关传感器、馈电传感器等,完成采区数据采集,实现对生产场所的安全监测与控制。地面主要设备是信息采集处理中心:由数据传输接口、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软件、监控主机、备用机、打印機、监视器以及信号避雷器等组成,主要把井下上传的监测控制信息及时传输地面控制中心,对井下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用来监测CH4浓度、CO浓度、CO2浓度、O2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等,并实现CH4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CH4风电闭锁控制等。当瓦斯超限或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行或掘进巷道停风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切断相关区域的电源并闭锁,避免或减少由于电气设备失爆、违章作业、电气设备故障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瓦斯爆炸,避免或减少采、掘、运等设备运行产生的摩擦撞击火花及危险温度等引起瓦斯爆炸;提醒煤矿领导、生产调度等及时下达指令将人员撤至安全处。

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将监测的测点信息传到集团公司服务器,并且搭接了短信群发功能,将超限的信息迅速快捷的通过短信发到集团公司相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手机,使各级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的掌握矿井的安全动态。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投用和完善,使该矿在“一通三防”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瓦斯数据做到了实时掌握,对矿井通风系统状况及掘进工作面的供风情况也做到了实时监测,做到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工业视频监视

随着煤炭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增强安全生产管理效能,提高生产调度指挥先进性和快速性。有必要设置一套工业视频监视系统。

矿井工业视频监视系统主要由地面摄像机(包括摄像机、云台、云台解码器、普通彩色一体摄像机、红外摄像机等组成)、井下防爆摄像机、视频服务器、传输光纤、光纤收发器、视频监控服务器(大屏幕显示系统)等组成。

通过在矿井调度会议室和地面及井下主要生产环节场所设置摄像机,一方面,在矿调度室实现实时对画面的监视;另一方面,通过局域网汇接到集团公司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现电视电话会议的画面的共享。同时大屏幕显示系统还可以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监测到的图形文件和实时数据进行显示。大屏幕系统由基于DMDTM(数字光源处理系统)技术的投影单元(含投影箱体、DIPTM 投影机、专业背投影显示幕)多屏拼接控制系统(含多屏拼接控制器、视频矩阵切换器)、监视器、系统控制及相关外围设备(柜架、底座、线缆等)组成。

工业视频系统的投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生产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及安全状况在调度室就能一目了然,起到了“千里眼”作用,为安全生产的决策、指挥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

3.监测数据的数据库存储

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在网络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网络产品,设备充分考虑冗余、容错能力和备份,同时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订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证网络数据的畅通及数据的保存完整至关重要,其中的监测数据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任何人为误操作、人为的破坏、病毒入侵、自然灾害都有可能会造成存放在磁盘中的关键业务数据的损坏、丢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安全监测监控业务又是不能停机的,短时间的停机都可能会影响整个矿井的安全。数据的保存在管理上也是非常必要的,数据长时间的保存可以为矿井的各种状态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以后的管理与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查找与调阅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状态提供充分的证据。

4.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该矿井于2012年投入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其由地面工控机、数据传输接口、通讯线、井下分站、读头、芯片等组成,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作业人员的作业地点、人员分布等情况,对井下作业人员所在的工作区域及活动区域在地面就能掌握清楚,为安全管理和控制入井人数及抢险救灾的决策提供了及时数据。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负责采集井下的安全数据指标,工业视频监视系统负责实时的显示井下的作业状态,数据存储系统负责把所收集的数据和传输的画面进行长时间的保存与处理,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负责掌握井下作业人员所在的工作区域及活动区域,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安全监控体系,为井下工人的安全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

但是,现在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现使用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传统的巡检模式,由于分站的数量较多,导致分站的巡检周期过长,出现部分测点实际数值与上传到地面中心站的数值有一定差异;工业视频系统在2014年又进行了升级改造,但增加的视频分站的数量有限,光缆的利用率不高,对作业场所的监控范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由于读头的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到采掘工作面,对作业人员的精确定位不够,难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该矿井准备下一阶段逐步进行完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由现有传统巡检模式改为环网方式,加快分站的巡检周期,极大限度的减少测点的超差值;工业视频系统增加视频分站的数量及井上、下各类摄像机,对其“千里眼”的作用发挥到位;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增加足够数量的读头及相应设备,满足矿井的覆盖要求。

总之,以上监测监控系统的投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快了煤矿企业向现代化矿井迈进的步伐,为争取早日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军平.煤矿安全监测与智能信息系统研究[J].才智,2011(12).

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九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的管理作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领导

煤矿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杨林)副组长:安全副矿长(陈开)

成 员:总工程师(刘晓冬)、机电副矿长(姚开发)、生产副矿长(王俊钢)、系统管理员兼安全技术员(潘兴堂)、副总工程师(王明贵、丁赛赛、赵荣昌)、技术科长(张贵红)、机电科长(罗波)、安全科长(严俊)、通防科长(翁贤树)、办公室主任(牟勤刚)、经营科长(赵燕平)、设备管理员(李海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安全科长严俊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系统应用的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维护、指导协调、培训考核工作。

二、系统管理的职责

1、矿长:负责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管理的制度流程建设、人员配备、奖惩考核审定等工作。

2、安全副矿长:负责系统运行的整体协调工作,对煤矿周检隐 患等级把关,督促各单位在限期内完成隐患整改,指导录入双控系统;定期不定期抽查系统维护运行情况,督查各层级权限人员维护好双控系统并对各层级人员维护情况进行考核。

3、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点库,并确认风险等级;特殊情况下制定专项安全风险辨识,新增对应的风险点库。

4、机电副矿长:配合总工程师完成机电部分的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相关风险点库,同时督促风险点的定期检查、销号、归档工作。

5、生产副矿长:配合总工程师完成采掘部分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相关风险点库,同时调配人力资源进行隐患整改、销号、归档、录入系统等工作。

6、系统管理员:按时登陆系统,通过系统首页查看各部门当天实时数据,包括应查风险点、实查风险点、覆盖率、排查率、一般隐患数据、重大隐患数据、整改率等。查看各部门风险点检查情况,是否按照风险清单完成检查情况,提醒催办各部门及时整改,同时,将存在问题汇报汇报给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层级操作员的权限设置。

7、副总工程师: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内容,定期对分管专业责任范围内的风险进行检查、反馈、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8、技术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范围内涉及的顶板管理、防治水管理、开拓开采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的工作。

9、机电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范围内涉及 的电气、运输提升压风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的工作。

10、通防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责任范围内涉及的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粉尘防治、职业病危害防治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录入相关信息进入系统。

11、安全科长和安全技术员:(1)根据风险点库制定风险清单,其中确定检查周期为每周一次;(2)同时负责隐患排查-隐患填报-确认-制定隐患整改通知单-反馈整改信息-填写复查信息-归档完毕;(3)定期清理风险清单,对已经结束或者新增的工作点及时更新;(4)负责“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目标、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劳动保护”内的资料上传;(5)负责对各层级人员日常维护工作的考核;(6)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12、办公室主任:(1)负责对“安全管理-基本信息-企业基础资料”及时更新;(2)对“安全管理-基本信息-资质证照”内的“三证一照”(矿长安全资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进行完善上传。

13、经营科长:对企业组织机构层级化操作,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2天之内对系统进行更新。

14、设备管理员:负责“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内的设备录入、更新,主要录入 “四大件”。

三、系统管理要求及考核

1、各层级权限人员必须及时录入本专业范围内的相关资料信息,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在系统内补充完善或者进行修改;未及时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时,每次给予责任者处罚200元;给予分管领导处罚100元。

2、若因双控系统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煤矿被监管监察部门处罚、停产整顿影响煤矿正常生产时,给予直接责任人处罚1000元,分管领导处罚500元,同时承担上级处罚额度的30%,其中直接责任人承担70%,分管领导承担30%。

3、若因双控系统维护不及时被公司检查处罚,由责任人承担公司全部处罚。

4、矿安全科每周对双控系统维护使用情况至少进行一次抽查,将抽查情况整理后由安全科长在煤矿早会上进行通报,并开具处罚单据,同时督促相关责任人立即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六月份前每小项处罚50元,六月份起每小项处罚100元。5、2018年3-5月,煤矿每周日对双控系统维护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工作完成较好的前三名按照800元、500元、300元三个等级进行奖励;未进行系统维护工作或维护工作较差的后三名进行处罚,处罚标准为100元、200元和300元。6、3月份每次检查评比过程中,由系统管理员兼安全科技术员组织进行系统操作知识培训,确保所有权限人员能够独立自主熟练操作,确保系统维护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培训结果对管理员适当进行奖励。

7、各层级管理人员系统维护工作职责见附件列表。

贵州图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十

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所有井工煤矿应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煤矿安全 监控网络 计算机网络 服务器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防爆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在矿井安全生产监控领域应用的产物,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机电设备的利用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中心站(包括应用软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②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接口、分站、传输线、接线盒等);③传感器和执行装置。具体来讲,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指对煤矿的瓦斯、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等环境参数和矿井生产、运输、提升、排水等环节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并取得数据的一种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为各级生产指挥者和业务部门提供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为指挥生产提供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信息,便于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另外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报警、断电和闭锁,便于制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器材,提供决策信息。

1 煤矿安全问题概述

我国目前矿难频发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的是监管机制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科技水平落后等等问题。因为利益的驱动,人们不可能停止煤矿开采工作,因为这个原因,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就格外凸现出来,人们必须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以改变矿难频发的现状。然而,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困难实际上就在煤矿本身,开采条件复杂、情况多变,即使有了足够的投入,矿难已然显得难以避免。矿难一次次的考验着煤矿工作者的应变能力、事故处理能力,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始终没能成功的将补救转变为预防。如何尽可能的避免矿难也就成了安全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中国是一个领土辽阔的国家,地形地貌种类繁多,煤田的地质构造复杂,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采掘工艺比较落后,顶板事故也因此成为采煤作业中最容易发生、最常见的事故。据相关资料统计,顶板事故数量占采煤事故总数的53.86%,顶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9.85%。

除此之外,由于部分煤层的赋存条件较差,煤矿瓦斯灾害格外严重。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约占矿井总数的43.7%,突出矿井约占19.89%。而小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16.1%以上。随着煤矿开采作业深度不断增加,开采强度不断加大,煤与瓦斯发生突出的危险系数也随之不断增加,突出危险区域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瓦斯突出类事故占煤矿事故总数的16.94%,该类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34.72%。这类事故中的人员损失极大,危害严重,平均每瓦斯起事故造成至少9.36人死亡。

近年以来,随着煤矿开发与生产的深度日益增大,水害的威胁程度、水害的产生条件以及水害的形成机理都逐渐变化着,给对井下突水的导水通道、水源和补给强度的分析都造成很大难度,对水害的治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2 安全监控网络的具体功能

实时数据的采集。实时数据就是包括了传感器等各个安全设备的信息与实时监测安全的各项数据,这些的产生数据是实时采集的,一旦有变化发生,就立马会被采集并传输到服务器的终端。实时数据就是指的安全数据,它是整个流量中最大的一个部分。它们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直接关系到安全监控是否能够实现,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功能。

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就是包括了煤矿的生产管理、一般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各项信息。其中一般性的信息包括了煤矿的基本情况;生产管理则包括了工作上面的信息、挖掘前进等方面的内容;安全管理也是包括了瓦斯通风信息、隐患监察、各种类型的监测报表等等。它们都为决策者有效地提供了多种辅助数据与信息。

3 运用矿井安全监控技术解决煤矿安全问题

3.1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改造

当前的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现状是:省级煤矿监控网络与下属的部分煤业集团的广域网、产煤省辖市网络没有有效的连接起来,为了实现地区性的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的合理建设,应当对对省级网络进行升级与结构优化,形成核心交换机到各个产煤城市、产煤集团的大范围连接。

3.2 具体业务的分区管理

为了在实现内外网络逻辑隔离的同时满足外界通过身份验證访问内部网络的业务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可以将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划分为两部分,即内网业务区与外网业务区。

内网业务区主要包括3个部分: 其他业务区、瓦斯专区、管理服务区。由于瓦斯监测监控网络要求的安全性能很高,监控网络需要实现的功能较为繁多,因而单独建立瓦斯专区。其他业务区的主要工作则包括调度数据、公文运转、内部业务网等。管理服务区的主要工作包括IP电话、视频会议、认证服务器等用于管理整个内部网络的功能。

考虑到视频会议系统与调度IP电话指挥系统在实时性方面要求格外严格,需要保证尽可能短的延迟时间,可以以将视频会议系统控制中心与调度IP电话指挥中心的网络直接简介在核心交换机上,而不放入防火墙内。

外网业务区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邮件服务器、外宣传网站、负责办公区和家属区访问互联网的服务器等。

3.3 服务器端的开发与部署

通讯服务器主要负责接收下级数据监控节点或者具体某个煤矿实时上传的设备数据、环境数据以及管理数据,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与管理,在出现异常时发布警报,同时对外提供实时数据的访问接口。除此之外,通讯服务器还要保证其他服务器的实时数据查询服务。通信服务器框架下包括了数据采集、通讯协议、数据发布、数据传输等功能,是整个煤矿监控网络的基础。

地理信息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地图的缩小、放大、查找、漫游、全图、测距、鹰眼、图层设置等常规的地图操作功能。同时还负责实现各种模拟量、开关量的图形、数据等信息的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存储全部的非地图数据,包括设备数据、环境数据、管理数据等实时信息,同时,数据库服务器还要提供相应的统计、查询等功能的具体数据来源。

结束语: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安全监测系统是生产、安全及管理方面的一个实时监控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使管理层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生产相关数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雪峰.我国煤矿安全问题浅议[J].中国煤田地质,2006(1):12~12.

[2] 肖汉.煤矿瓦斯监测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4.

[3] 闵晓勇,等.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2005,4.

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十二

目前绝大部分煤矿企业所使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仍然是传统的模块化的系统, 只是一个对煤矿安全信息的构架简单而操作复杂的管理平台。在这些系统下, 煤矿安全知识普遍流转不畅、共享困难;煤矿安全人员的知识更新效率、知识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1 知识管理体系在信息管理系统上的应用

知识管理体系在信息管理系统上的应用有两个分支, 它们是:Tag和Ontology。

1.1 Tag

Tag是一种新的组织和管理在线信息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针对文件本身的关键字检索, 而是一种模糊化、智能化的分类。Tag是一种更为灵活、有趣的分类方式, 可以为每篇文章、每个文档或者每张图片等添加一个或多个Tag, 可以看到网站上所有使用相同Tag的内容, 由此不同的文档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

1.2 Ontology

Ontology[1]即“知识本体”。Ontology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是知识检索。知识检索强调的是基于知识的、语义上的匹配, 因此在查准率 (全文检索) 和查全率 (数据检索) 上有更好的保证。

本文所研究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介于Tag和Ontology之间的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本系统不同于Tag, 在于:它不是人为为每一篇文章手动添加Tag是受限的主题词, 受限的主题词好处在于主题词的筛选, 可以把与煤矿安全领域无关的关键词全部排除, 只针对煤矿安全领域所设计。

本系统不同于Ontology, 在于:Ontology的理论非常广, 包括的内容和研究方向多而且复杂。本系统只抽取其部分精华, 例如:应用知识本体的概念构建煤矿安全领域的知识地图;知识检索———针对煤矿安全领域的垂直搜索等。

2 系统软件架构

本系统充分利用软件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以多层Web体系结构作为软件架构的基础。系统分为5个层次[2], 系统的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各层的概述如下:

(1) 访问工具层。访问工具层是系统的用户接触层, 可以通过Web浏览器和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访问, 也可支持实时通信工具 (RTX等) , 从而实现知识的实时在线交流。

(2) KM表现层。企业知识管理的交互活动在企业知识门户中进行, 知识体系和知识关联通过知识地图来体现。

(3) KM应用层。包括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协作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决策支持和外部知识管理等[3]。

(4) KM核心服务层。本层是从软件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 将知识共享循环的动态过程以统一的系统接口提供服务, 这些接口包括各种用于沟通的通信服务、组织的管理以及文档和流程的管理。

(5) KM平台。主要构成为服务器硬件与知识管理的网络环境、数据库以及应用服务器。

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 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的本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的企业知识资源总目录及各知识条目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主要包括: (1) 通过调查获取的企业知识资源总目录; (2) 目录内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系统中知识地图主题词表是针对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领域所建立。它主要由索引和主表两部分构成。索引是使用本主题词表的辅助查词工具;主表是由主题词款目及非主题词款目组成, 款目序列按汉语拼音字顺规定的同音同调同形排列, 是主体标引和检索查询的主要工具。

3.2主题词和关键词自动标引

本系统基于TF-IDF技术进行词条的权重值计算, 从而完成主题词和关键词的自动标引。 (TF词频 (Term Frequency) , IDF逆向文档频率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 。TF-IDF的理论基础是:如果某个词或短语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TF高, 并且在其他文章中很少出现, 可以产生出高权重的TF-IDF, 则认为此词或者短语具有很好的类别区分能力, 适合用来分类。计算公式采用归一化的TF-IDF公式:

其中, W (t, d) 为词t在文本d中的权重, 而TF (t, d) 为词t在文本d中的词频, N为训练文本的总数, nt为训练文本集中出现t的文本数, 分母为归一化因子。

3.3 文档自动分类

本系统采用的文档自动分类的实现方法是余弦正规化法。

(1) 模型定义。在向量空间模型[4]中, 定义N表示整个文档中词条的总数, 文本表示为由各个词条的权重构成的N维向量:

Wi, j表示词条i在文档dj中的权重, 如果Wi, j=0, 则说明词条i在文档dj中未出现。

(2) 权重值确定。应用TD-IDF理论, 对文档中每一维都统计出了其词频 (TF) 和逆向文档频率 (IDF) , 分别表示为:

其中, Wi, j为词条i在文档dj中的权重;TFi, j为词条i在文档dj中的词频;IDFi为词条i的逆向文档频率;n表示文档的总数;ni表示包含词条i的文档总数。

(3) 余弦正规化向量表示。余弦正规化法[5]是通过整个文档向量的长度来实现。当一个文档向量构成完成后, 该向量的每一维都设定了对应词条的TF×IDF值, 将这个向量的所有维上的这个值都除以该文档向量的欧氏长度, 即得到经过正规化的文档向量。

其中, dj为文档j构成的N维向量;LC (dj) 为文档j经过余弦正规化后的向量长度;αj为文档j向量与对应坐标轴上投影的夹角;N表示文档j的维数;Wi, j为词条i在文档dj中的权重。

文档的聚类的过程为:首先, 对分类树内的每一个文档采用余弦正规化法进行向量表示, 在同一分类的文档中取该分类下所有文档的向量表示的平均值作为该分类的向量长度, 从而得出其平均余弦夹角αm, 对需要聚类的新文档计算得出的余弦夹角αk进行比较, 取两者夹角最小的分类做个新文档的分类。

3.4 Tag云图检索

Tag云图检索方式, 采用F.Karinthy提出的六度空间理论。他认为, 最多通过六位联系人, 就能将世界上的任何两人联系起来[6]。在信息时代, 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深度社会化, 任何两位素昧平生的人都能够经由“六度空间”产生必然联系或关联[7]。将“六度空间理论”应用到信息检索系统中, 这就意味着用户要找到一篇文档, 平均最多在Tag云图中选取6个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所需要的文档。

4 结论

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开发出五层Web体系结构信息管理系统, 并完成相关功能模块设计。主要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煤矿安全人员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

(2) 提供适当的工具和环境辅助安全人员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从所处网络环境接受知识;

(3) 增加煤炭企业的知识储备, 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 减少因企业人员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4) 知识地图能有效组织企业内部的知识和专长信息, 员工在需要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查找到专家, 进行直接交流, 从组织网络获取知识, 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煤炭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理念落后的现状, 引入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提出了更为先进的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开发了一套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建立了煤炭安全领域的知识地图, 还包括了有价值信息的采集, 自动归类, 信息的检索和相关度关联, 是知识经济中管理煤炭企业所需的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平台。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地图,Tag云图

参考文献

[2]叶茂林.知识管理及信息化系统[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李怡.基于成本-质量控制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4]周炎涛, 唐剑波, 吴正国.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多主题Web文本分类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25 (1) :142-145.ZHOU Yan-tao, TANG Jian-bo, WU Zhengguo.Method of Multi-topic Web Text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VSM[J].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2008.25 (1) :142-145.

[5]王晓龙, 关毅.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6]Braun T.Hungarian priority in network theory[J].Science, 2009 (5) :45-47.

1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填空题:(30分)

1、低瓦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为

2、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量传感器有:甲烷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3、传感器信号输至分站理论距离

45要有传输介质;

3、要有网络协议。

6、煤矿监测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系统必须保证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h。

7、煤矿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试、校正,每月至少

8、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和

9、低浓甲烷传感器的监测范围是4。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常用网络结构的类型有和、11、瓦斯的浓度在5﹪-16﹪之间,最具爆炸性。

12、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入井的所有设备必须取得“安全仪表检验合格证”、“产品(计量器具)合格证”、“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防爆合格证”和“MA标志”且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运行正常。

13、采用催化燃烧式原理的甲烷传感器,每隔 10天必须使用标准气体和空气样进行

调校。

14、安全测控仪器的调校包括零点、显示值、报警点、断电点和复 电点控制逻辑等。

二、判断题:(10分)

1、所有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2、安全监控设备的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调制解调器。(×)

4、防爆型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5、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连接、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线与动力电缆等共用(√)

6、矿井监测系统无须安装避雷器(×)

7、非专职或值班监测系统维护人员不准操作或移动设备(√)

8、馈电传感器是用来监测被控设备的电压(√)

9、地面中心站一般设在调度室(√)

10监测日报表必须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

三、选择填空(24分)

1、分站至地面中心站之间的传输距离不小于(B)。A:5㎞B:10㎞C:15㎞D:20㎞

2、矿井监控系统的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C)。A:20SB:25SC:30SD:35S3、按照AQ1029—2007中规定,甲烷传感器应每隔(B)进行调校。

A、5天B、10天C、半个月D、一个月

4、瓦斯监控系统应该双机双备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A)内投入工作

A、5minB、10minC、30minD、1小时

5、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和复电浓度分别是(C)A、>1.0>1.5≤1.5B、≤1.0≤1.5>1.0 C、≥1.0≥1.5<1.0D、>1.0>1.5<1.56、下列属于开关量设备的是(B)A:甲烷传感器B:馈电传感器C:风速传感器D:负压传感器

7、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报警值为(C)A:0.5%B:1.5%C:1.0%D:2.0%

8、甲烷传感器的符号应是(A)

A:○chB: ○kC: ○tD: ○分

9、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必须绘制安全监控设备(B)和断电控制接线图。A:原理图B:布置图C:结构图D:网络图

10、安全监控及检修、值班队员应经(B),持证上岗。A:矿长指定B:培训合格C:专业培训D:培训

11、低浓甲烷的量程为:(A)

A: 0-4%B: 0-100%C: 0-40%D:0-8%

12、中心站应使用(B)电话。

A:普通B:录音C:号码显示D:调度

13、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其瓦斯断电浓度应设为:(C)A:1.5%B:1.0%C: 0.5%D:0.7%

14、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须设置:(A)A:甲烷传感器B:风速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

15、开采易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设置:(C):CO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CO和温度传感器、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度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A)。

A:26°CB:30°CC:34°CD:28°C、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最少应设置(B)个甲烷传感器。:

1B:

2C:3D:4、矿井一翼回风和总回风应设置(B)传感。

A:甲烷传感器B:甲烷和风速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为防止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无法实现甲烷超限断电功能,安全监控设备还必须具有(B)功能。

A:自检B:故障闭锁C:巡检D:风电闭锁、矿井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距工作面煤壁的距离为(B)。

A:≤5mB:≤10mC:≤15mD:≤20m

A1617A18192021、井下分站安设时应垫支架,或吊挂在巷道中,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B)。

A:200mmB:300mmC:400mmD:500mm22、(C)浓度监测是矿井瓦斯监控的首要内容。

A:COB:H2SC:CH4D:O223、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A)侧。

A:电源B:负荷C:电源、负荷D:监控设备

2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实行(A)

A:分级管理B:统一管理C:煤矿企业管理D:上级管理

四、简答题(20分)

1、甲烷报警断电仪

连续监测瓦斯变化的一种固定安装式监测装置。具有指示、报警和切断被控电源三种主要功能。

2、三专二闭锁

井下对局部通风机供电采用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以确保供电相对稳定;掘进工作面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

3、开关量

该物理量只有两种状态,如开关的导通和断开的状态、继电器的打开和闭合等。

4、模拟量

控制系统量的大小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连续数值。如温度从0-100等等。

5、传输接口

在监测监控系统中,将中心站(主站)到分站以及分站到中心站的信息转换成彼此能够接受的信息的设备。

五、论述题(16分)

1、如下图所示U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低瓦斯矿井),(1)请在图中标出应安装甲烷传感器的位置,(2)写出各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报警、断电、复电值。

答:(1)在图中应设置三个甲烷传感器T1、T2、T3;

(2)T1安装在进入回风口10-15m处,报警值≥1.0%CH4,断电值≥1.0%CH4,复电值<1.0%CH4;

T2安装在回风巷到工作面煤壁≤10m处,报警值≥1.0%CH4,断电值≥1.5%CH4,复电值<1.0%CH4;

10-15m T1

T2 ≤10m

T

3T3安装在工作面上隅角处,报警值≥1.0%CH4,断电值≥1.5%CH4,复电值<1.0%CH42、什么是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

上一篇:完整晚宴主持人串词下一篇:车辆资产评估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