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2024-06-2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精选10篇)

1.(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一

(第1节)

体育东路小学五年级组

何珺黄渭珍张清平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总目标:

(1) 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2、 子目标:

(1)课题一《小数乘整数》目标:

①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课题二《一个数乘小数》目标:

①初步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3)课题三《较复杂的的小数乘法》目标:

①掌握在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②发现并掌握“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1个因数小;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的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

③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

(4)课题四《积的近似值》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积的近似值,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的积的近似值。

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5)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目标:

①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②培养学生迁移和类推能力。

(6)课题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目标:

①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题七《解决问题》目标:

①使学生会用查表法快速计算一些商品的售价,会用计算器计算较为复杂的小数乘法。

②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三)教学重点剖析

(1) 课题一《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都是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推导出来的,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可以避免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正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

(2) 课题二《一个数乘小数》:

一个数乘小数,通过小数的意义,结合数量关系、线段图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发展乘法知识结构。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这节课的重点。

(3)课题三《较复杂的的小数乘法》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是指刚好,不多也不少。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可以避免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掌握在定积的小数时,位数不够的会用0补足。

(3)课题四《积的近似值》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在前面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一定数位的小数位数。

(4)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是正确进行小数乘法四则运算的首要条件。因此把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定为这节课的重点。

(5)课题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把已经学过的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和小数乘法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从而拓宽了学生运算定律应用中数的领域--整数、小数皆可。因此把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剖析

(1)课题一《小数乘整数》

例1,13.5扩大10倍变成135后,积也会扩大10倍,要得到原来的积,必须把现在的积缩小10倍,675的小数点要向左移动一位。确定小数点位置是这节课的难点。

(2)课题二《一个数乘小数》

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是这节课的难点。

(3)课题三《较复杂的小数乘法》初步懂得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零除外)大的道理。

(4)课题四《积的近似值》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但在这里新就新在要结合实际原则要取近似值,使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5)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此部分有待完善)

(6)课题六《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此部分有待完善)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策略1:

教学《小数乘整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可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得出1.5×5=7.5,从而发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

因数 15 150 1500 15000 1.5

因数 5 5 5 5 5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着重强调“把13.5扩大10倍变成135后,积也会扩大10倍,要保持原来的积不变的话,这个积要怎么变化?”(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策略2:

教学《一个数乘小数》中的例2时,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入手“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列式。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可先在黑板上画出1米的线段图,边画边分析:“这样的一米是13.5元,如果我把它平均分成十份,每一份是多少?这样的5份占几分之几,也就是多少米”(0.5米)。求0.5米的价钱实际上就是求13.5的十分之五。

当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时,还是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确定小数的位数和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3.5扩大10倍13.5

×0.5扩大10倍×0.5

6.75缩小100倍6.75

策略3:

教学《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1)让同学讨论:根据计算法则“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从而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0.056

×0.15

(2)比较“积与因数的大小”,通过题组练习进行强化:

A在○里填上<、>或=(不通过计算,直接判断)

B判断:

①一个数(0除外)的1.02倍比原数大。()

②0.015×3=0.45()

③0.015×0.3=0.0045()

④1.25×0.8<1.25()

⑤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是4,积的小数位数也一

策略4:

1、 复习旧知

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2、出示例5

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思考:

(1)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在哪个数位上?

(3)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什么位?

(4)菜款应该怎样付?

(5)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指导看书:向学生介绍目前由于市场上已经没有“分”币出现,因此一般在付款时只要算到“角”即可,也可以保留一位小数。

策略5:

课题《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完例6后,布置学生做“做一做”

⑴让学生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小数乘法连乘、乘加、乘减应注意什么

策略6: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数》

让学生先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再采用游戏的方式,如“找朋友”:“4”的朋友是“25”,“8”的朋友是“125”,等等,唤起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回忆,巧妙地揭示新的研究内容,同时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师生互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行中左右两边算式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地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里来。

(六)练习题分析:

练习一

第4题,对闪电现象略作解释:光传播的速度很快,且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可忽略不计。

第5题,可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意义。第1小题的第二问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再让学生列式。第2小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让他们说说各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第10题、第14题安排的是小数乘法口算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明口算的步骤。第一步先不看小数点,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并算出积。然后再根据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说出积。要注意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第12题,在学生做出判断后,要让学生分析每道题对错的理由,培养学生判断要有根有据的习惯和正确应用概念、法则的能力。

思考题的解法是:4×3-11=1

1+4=5

练习二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的文字。使学生明确“金额”就是总价。强调总计要用大写数字写,熟悉大写数字的读写法。第5题,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那么就是省略了百分位后面的尾数。题目中的几个数保留两位小数后分别得3.51,3.58,3.57,3.58,3.59所以与3.58对应的数可能就是准确值,即3.578和3.583

练习三

第4题,教学时可以先复习乘法运算定律,然后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6题,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题里数目的特点判断哪些可以进行简算,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8题学生理解题意可能有困难,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图中标注的长和宽不是操场的实际长度,而是操场的实际长度分别缩小1000倍得到的。可以有两种解法。

解法一:(0.025×1000)×(0.048×1000)=1200(平方米)

解法二:(0.025×0.048)×1000×1000=1200(平方米)

第1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若学生只想出了一种解法,可以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解法。解法一:(1)1.46×3.5=5.11(米)

(2)5.11-1.46=3.65(米)

解法二:1.46×(3.5-1)=3.65(米)

第13题是开放题:

(1) 不养兔只养鸽,可养5只鸽;

(2) 养1只兔和好只鸽;

(3) 养2只兔,不能养鸽。

第18题,2.56秒是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又从月球到地球来回的时间,所以计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要把结果除以2。(以上摘自《教师教学用书》)

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二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

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

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

一、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8个例题。

标 题 例题安排

小数乘整数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小数乘小数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近似值 例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做一做

第1题:将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

①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本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直观形象,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容易理解。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的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照上述两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两个层次:

①首先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这里教材上没出,教学时可补充或将“做一做”第2小题“2.4×6.2”改为“2.4×6.5”,来提醒学生注意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例5

编写意图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如,对着原式再做一遍。再如,用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7.28是错的。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习一

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教科书来进行的计算活动。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4题,是应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的道理。

第5、6题,综合应用小数乘法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要读出秤盘上每种东西的千克数,再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品的价钱。第6题是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这个关系原义务教材是在例题后面揭示的,现在习题中结合计算找规律让学生感悟并记住。

第12题,是第10题规律的应用练习。

积的近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通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

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三

道滘镇新城小学叶雪芬

教学内容:教材P21-22例5、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竖式计算:26.8÷4

2、算一算,找规律。

1.2÷0.6=1.5÷0.3=0.45÷0.15=

12÷6=

120÷60=

1200÷600=

3、引入: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做的1.2÷0.6=1.5÷0.3=0.45÷0.15=这几道题,它们的除数都是什么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5主题图,问:王鹏和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由于没有文字,那时的人们用“结”来计数、记事。中国结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大家知道做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把例5的题目补充完整。

4、学生独立列式,观察:除数是什么数?

5、学生尝试计算7.65÷0.85。(这道题我们可以仿照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吗?)

6、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看书交流。

思考:(1)为什么要把0.85扩大到它的100倍?

(2)被除数为什么也要扩大到它的100倍?

7、汇报,教师板书出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

(二)尝试练习总结方法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说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看哪个数来确定?

(2)怎样移动它们的小数点?(具体讲解例6:)

(3)计算上面各题。

(4)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验算上面各题?

2、总结方法。

根据以上步骤小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四查:可以用乘法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练习提高

1、P22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独立判断并改正。

(2) 同桌相互交流。

(3) 汇报、小结。

2、列竖式计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目进行计算)

(A)(B)

19.76÷5.28.84÷1.7

21÷1.439÷0.13

15.6÷1228.6÷11

3、解决问题。

小红每天攒0.5元,一个月(30天)可攒多少钱?如果一个山区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费只需2.5元,小红攒的钱一天能帮助几个山区小朋友?(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与同桌相互谈一谈。

五、布置作业

1、P24练习四第1-3题。

4.(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四

1. 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初步学会通过验算检查小数乘法计算的准确性。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验算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三、预计教学时间: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9.6×6= 8.4×7= 30×0.3= 1.5×4= 0.18×0.3=

12-0.9= 36÷9= 84+7.8= 8.5×100= 0.04×25=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人步行每小时4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的3倍,摩托车的速度是自

行车的4倍。摩托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主题图引入。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小结】在倍比关系中,倍数也可以是小数。

2.学习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

(2)汇报交流,典型方法板书。

【小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8页第7题。

3. 课本第8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提高练习】

5. 课本第9页第10题。

6. 课本第9页第11题。

7. 课本第9页第12题。

8. 课本第9页第13题。

【拓展练习】

9. 课本第9页第14题。

(四)全课总结

在乘法中,一个数(0除外)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比1小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不计算,判断下面各算式中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9.8×0.7……………(    ) 4.9×0.18……………(    )

90×0.05……………(    ) 0.32×0.85……………(    )

5.(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五

例3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重点难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复习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 他每天跑0.8千米。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鹏爷爷的慢跑情况,(出示例3)

王鹏的爷爷每天坚持慢跑1.8千米。爷爷慢跑的速度是多少? 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1)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2)当学生计算余6,商1不到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3)引导学生总结出: 6除以12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4)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教学时分为两部分进行: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自己动笔试算。可以有效地减弱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良好的指导,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

三、方法应用

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求出了王鹏爷爷的慢跑情况。下面我们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把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每人做两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略)。课堂检测B(略)。

6.(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5例1-例2做一做,练习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符号化思想,3个例题明确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表示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层次性.本课选择前2个例题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一定的意思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本课提升到用字母表示数实际有三层意思(如上).重点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字母表示的实际意义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理解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理关系的意义.本课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猜年纪

师:同学们现在的年纪大概12岁左右,知道

老师的年纪吗?(大17岁)

明年小东几岁?老师几岁?一年一年下去分别是几岁?

学生(小东)年纪老师年纪

12 12+17=(29)

13 13+17=(30)

::

24 24+17=(41)

::

观察一下,在记录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在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年纪在变化,相差的岁数没有变化)

这样说下去会有很多岁数可以说,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许多种情况都表达出来吗?

(把学生年纪用a来表示,那么老师年纪用a+17来表示)

这里,我们就接触了用字母表示数.那么老师年纪可以用别的字母(如b)表示吗?和a+17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有什么好与不好?对a的大小有什么要求?

(a+17不但表示了年纪而且还表示了两者的关系,而b只是表示了年纪)

是呀,表示关系是很重要.大家想想我们的数青蛙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歌很长,怎么唱得完?

讨论用字母表示

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青蛙成了独眼龙.在特定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2: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

说了和没说一样,没有发生关系

3: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b条腿

眼睛和腿的数量对不上,成了怪物

4: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把歌唱完了,又正确揭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所供选用的字母有很多.不只是A,B,C,D.但当我们开始设定某一个数,用某一个字母表示的时候,不能和别的字母混起来.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的情景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种意思.

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或者表示关系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玩数学游戏算24点,A就表示1.J表示11等等.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

失物招领

张明同学于昨天傍晚在校门口捡到人民币25元,请失主前去五(1)班认领.

-10-16

讨论得出用字母去表示25更好一些.

三、体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早就用字母在表示

数了.大家可以举些例子

讨论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较与文字表示,用数直接表示各自的优点.具体谈谈用字母表示运算定的感受.

(简洁,明了,内含丰富.)

四.用字母表示的简写形式

a*b=a.b或ab

a*a=a2

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母相乘,在字母表中靠前的写在前面.如c*a=ac字母与数相乘,数写在前面,字母写在后面.

练习:8*8*8…*8=()简写

12

比较2aa2

五.巩固练习

百数表.(简介:画一张10*10的空格表.告诉学生是从1-100各数.然后把数隐去,在其中一个空格中标上字母B,要求思想其它格字可以填什么.找出与B的关系.)

7.(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七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的数位是 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是0.1。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是1。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位 … 千

位 百

位 十

个位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千 百 十 一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高级单位改成低级单位:数×进率

低级单位改成高级单位:数÷进率

生活中常用单位的进率:

重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xkb1.com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用“四舍五入”的法把小数部分的数省略,要看十分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用“四舍五入”的法把十分位后面的数省略, 这时要看百分位。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用“四舍五入”的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这时要看千分位。

4、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未尾的0不能去掉,用来占位。

5、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未尾的0,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未尾的0,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新课标第一网

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点要对齐,为了使数位对齐。

2、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作十。

3、算出结果后,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八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体积.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是什么计量单位?

二、探究新知.

我们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概念: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实验观察,建立体积概念.

1.教师演示实验:

第一步:出示有杯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第二步: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第三步: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思考: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2.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方法:

第一步:拿出装满细沙的杯子,把细沙倒在一边.

第二步: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第三步:把杯中细沙倒出,把一大些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汇报归纳: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放人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

这说明木块也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空间小.

3.总结两次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以上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归纳: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空间大,物体小占据空间小.

教师明确: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实物比较:字典和大词典桌子和椅子水桶和茶叶桶课本和练习本

(教师出示一组体积接近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

(二)认识体积单位.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凭感觉是无法判断出谁大谁小的,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1.认识1立方厘米(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

2.认识1立方分米.(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

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分组观察,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

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

3.认识1立方米.

思考: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议一议:哪些物体计量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4..比较: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长度单位:线段

面积单位:正方形

体积单位:正方体

(三)计量物体的体积.

怎样用这些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计量物体的体积就是一个物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板书)

(四)反馈练习.

1.看图说出物体的体积.

2.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2.连线: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3.说说身边的物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不同点?(数据不同)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表示长的数,如4,除了表示4厘米长外,还表示出一排摆了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同样的道理,表示宽的数还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还表示有几层.

3.【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2”】

第一组:请同学们摆出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

一排摆出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三排→摆两层

第二组:同上要求摆出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

一排摆出3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第三组:想象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说出体积.

一排摆出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4排→摆2层

思考:请观察这些从实际操作中得出的数据,结合拼摆成的图形,看一看这些数据与长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公式可以写成:板书:V=abh.

出示投影图:

4.自学例1.

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7×4×3=84(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体积.

1.【演示课件“正方体体积”】

教师提问:此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

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求出来吗?

2.练习

棱长为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2×2=8(立方分米)

棱长为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3.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

V=aaa或者V=a的3次方

4.独立解答例2.

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三)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归纳: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表.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知识?谁来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9.(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九

表内乘法(二)

第3节

9的乘法口诀

【第四课时】

乘法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求数量够不够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感知和理解求数量够不够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感知和理解求数量够不够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情境:出示84页主题图。

■■■■■■■■

■■■■■■■■

■■■■■■■■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审题:

“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

名教师和30

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2.观察:这幅图中有什么?

试着思考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课件出示下图。

问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

知道有2名老师和30名学生……

3.思考: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我们怎样解答?

学生分组讨论

4.解答:请同学上台说说解答办法有哪些?

方法一:4×7=28(个)

28+5=33(个)

方法二:2×7=14(个)

2×7=14(个)

14+14+5=33(个)

方法三:4×8=32(个)

32+1=33(个)

方法四:2×8=16(个)

2×8=16(个)

16+16+1=33(个)

5.验证:解答正确吗?

学生和老师一共32人,客车有33个座位,坐得下。

课件出示下图

6.小结:当遇到这样需要比一比多少的问题时,要先算清人数和座位数,然后比一比多少,就能知道座位够不够了,遇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你们会了吗?

(二)巩固新知

教学84页做一做

幼儿园35

个小朋友每人吃1

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

师说:这回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小组可以讨论1分钟,通过观察——思考——解答——验证,来解决这道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说方法。

学生解答:

5×6=30(个)

30+4=34(个)

34〈35

答:这些鸡蛋不够。

小结:这里只有34个鸡蛋,35名同学不够每人一个。

(三)拓展延伸

李叔叔运来30

盆鲜花,他想摆出像右面这样的一个花坛,这些花够吗?

○○○○○

○○○○○

○○○○○

○○○○○

○○○○○

○○

学生独立审题,独立思考列算式解答。

订正:5×5=25(个)

25+2=27(个)

27〈30

答:这些花够。

(四)全课总结

10.(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篇十

主备人:薛雯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⑴一块木头的质量是一块铁的质量的 。

⑵一块铁的质量是 千克。

2.老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教材第77页的图。

1.概括百分数的定义。

2.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⑴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5%。

⑵初中生的近视率为17%。

3.为什么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4.(出示投影片)说说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5.观察发现百分数的读、写法。

明确:1.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⑴就是说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

⑵就是说初中生中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 。

概括: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因为百分数只表示倍数关系,如出勤率、出油率等。(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具体说明)

4.(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以前学过的表示倍数关系的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例如:2=200%,0.5=50%……

5.写法:先写分子,再写“%”。

读法: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老师强调: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的第1~4题及做一做习题。

五、作业安排:

练习十八的第1、2题。

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 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2. 正确熟练地女性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学前回顾: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二、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话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㈠:

1.观察例1,讨论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出示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2.试归纳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明确:

1.引导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提问学生口述过程:

提醒学生: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过程。

2.(多提问几个学生说一说)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四、自学指导㈡:

1.观察例2,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

出示例2。把27%、124%、0.4%化成小数。

2.试归纳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明确:

1.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向学生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

2.(多提问学生回答)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四、练习巩固:

第80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五、作业安排:

1.下列各题是否有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4.6%=460       (    )      78%=0.78     (    )

360%=3.6       (    )      55%=55       (    )

8=80%          (    )      0.3=0.003%    (    )

0.008=80%      (    )      2.5=2500%     (     )

上一篇:大学旅游问卷调查下一篇:大学应用写作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