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精选15篇)
1.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状况调查报告 您的性别是()A.男B.女
您生长在()A.农村B.城市
1.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多选)
A.保护公民权利B.维护社会安定C.惩治犯罪行为
D.规范公民行为E.巩固阶级统治
2.你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法律知识的()(多选)
A.家庭影响B.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C.学校教育D.社会宣传
3.你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
A.能B.不能C.不一定能
4.你是否关注过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法律报告()
A.经常B.偶尔C.从不
5.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有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过纠纷()
A.有B.没有
6.你是否清楚哪些属于侵权行为()
A.十分清楚B.部分清楚C.完全不清楚
7.你对哪些方面的侵权行为更敏感()
A.人身方面B.财务方面C.自身各方面D.其他方面
8.你怎样看待社会中为了几元钱的损失而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维护自身的权利()
A.我会和他一样做一名维权者B.欣赏他们的精神,但我做不到
C.这样做不值得,付出多回报少D.完全不理解
9.当你参加勤工助学或兼职工作时,你会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B.没有
10.你知道<<劳动法>>规定试用期的最长期限是多少()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
11.超市工作人员要求搜身,你会怎么做()
A.拒绝B.无奈接受C.无所谓
12.半路打车,碰到乱收费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缴费后下车记下车牌号,向监督台举报投诉
B.坚决不缴费,要求下车
C.无所谓,自认倒霉,缴费
谢谢您配合本次问卷调查
2.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编制,问卷调查
1引言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份子,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尽管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和研究角度不同, 但是法律社会学界对于法律意识有些看法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第二:法律意识是对于法律意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第三:法律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感受[1,2,3,4,5]。
目前, 研究者们对公民法律意识问题越来越重视, 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中国法制建设的主力军, 其法律意识的建立对中国在未来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 有利于开展法制教育。通过编制问卷对大学生开展调查, 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公民意识”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态度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本文数据来源于此次抽样调查问卷中与法律意识相关的内容。
2 方法
2.1 被试
为了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项目的适宜性, 本研究首先对编制的问卷进行了预测, 然后再进行正式测试。
预测被试为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220人, 共回收问卷210份, 删除无效问卷后, 最终有效问卷为200份。其中男性75人, 女性125人, 年龄在19-27岁之间。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为重新选择的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310人, 回收有效问卷301份, 年龄在19-27岁之间。为研究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 我们考察了被试的性别、文理科、消费水平。其中, 按照被试的月消费金额将被试的消费水平分为两个水平。将月消费金额超过1000 (不包括1000) 的大学生定义为高额消费群体, 对应高消费水平;将月消费金额小于600 (不包括600) 的大学生定义为低额消费群体, 对应低消费水平。由于消费水平属于隐私内容, 部分被试在填写问卷时没有对该部分作答, 本文仅采用进行作答的被试进行分析, 采用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后, 有效问卷109份。
经过统计,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基本情况如下, 男性68人, 女性233人;文科151人, 理科150人;高消费水平群体50人, 低消费水平群体59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法律意识问卷, 隶属于自编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自编的公民意识问卷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意识问卷, 第二部分为法律意识问卷, 第三部分为公德意识问卷, 第四部分为公平意识问卷, 第五部分为参与意识问卷, 第六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居住地等。本研究仅就法律意识问卷进行分析。
正式的法律意识问卷包括三个维度, 分别是法律常识, 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评定, 1代表“非常不符合”, 2代表“不符合”, 3代表“不知道”, 4代表“符合”, 5代表“非常符合”。其中, 法律常识维度得分越高, 代表该被试越熟悉法律条文, 对法律现象的理解越深刻。
2.3 研究程序
2.3.1 测量题目的收集与编制
通过分析及文献回顾, 在查阅文献综述和相关期刊的基础上, 参考专家意见, 收集和编写初始的问卷题目。
基于理论构想, 经过仔细的分析筛选, 初步制定了一份包含26个题目的法律意识问卷。
2.3.2 预测问卷的施测
预测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因为法律问卷属于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需完成所有题目, 所以测试时间大约为30分钟。
2.3.3 正式问卷的施测
正式施测采用最终版本的公民意识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同样需要完成公民意识问卷的所有题目, 所有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 结果
3.1 量表修订结果
3.1.1 项目分析
对所选的26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后删除2、6、10、12、14、15、17、21、22、26, 保留13个题目。
3.1.2 效度分析
(1) 结构效度。对本问卷选择的13个题目进行Bartlet检验, 结果显著, x2=1000.01, p<0.001, 并且KMO=0.815, 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萃取因子, 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3个, 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4.47%, 结果见表1。进一步通过观察碎石图发现, 三因子结构表比较合理, 故此抽取3个因子。
其中因素1包括19、20、23、24、25, 共5道题目。因素2包括3、8、9、11, 共4道题目。因素3包括1、13、16、18, 共4道题目。根据理论假设, 因子1命名为“法律知识”, 因素2命名为“法律尊严”, 因素3命名为“情法冲突”。因素分析的结果符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说明该问卷有较为理想的结构效度。
(2) 内容效度。为了检验问卷是否有效, 本调查采用内容效度进行检验。问卷成型后, 请几位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了评定, 评定结果认为该问卷能够反映对应三个因素的所要测量的内容, 题目的代表性较强。
3.1.3 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问卷是否可靠, 本研究对剩余的13个题目进行了信度分析, 结果显示本问卷中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83, 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分别为0.821、0.667、0.64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各因素的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标准。
3.2 问卷调查结果
3.2.1 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水平现状
对被试在法律意识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将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与理论中值 (即3分) 做差异检验, 结果如表2: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以下类同。
由上表可知, 相较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得分而言, 法律知识得分较低。新时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以下特点。 (1)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全, 理解的不深; (2) 大学生的尊法意识较强、认同法律。 (3) 大学生在情法冲突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性别差异分析
大学生不同性别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差异检验见表3。
可见, 在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两个维度上, 女性大学生的得分均比男性大学生高, t检验的结果表明, 男女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两者的得分均在中值以下。男、女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情法冲突维度上, 男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下, 女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上。女大学生情法冲突得分更高。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3.2.3 大学生法律意识文理科差异分析
大学生文理科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的差异分析见表4。
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文科生的法律知识比理科生的法律知识得分高, 两者差异显著, 虽然两者都在中值以下, 说明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都有欠缺。
3.2.4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见表5。
无论高消费群体还是低消费群体, 在尊法意识上都具有相对较高水平, 表现为尊重法律、认同法律。但是, 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低消费群体比高消费群体得分更高, 表现为对法律知识更为熟悉, 但两者得分都在理论中值以下, 说明他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也许仅停留在条文上, 缺乏深刻性。
除此之外, 本调查还对其他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在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等因素上法律意识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 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新时期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尊法意识, 相信法律, 尊重法律, 知道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 这说明高等院校在法律教育和普法上尚有一定的欠缺,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面对情法冲突时, 不能预期其可能的反应。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即当守法行为和个人利益冲突时, 很有可能会选择个人利益。
男女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尊法意识和情法冲突上。女性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比男性高。本研究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对于女性也有较多的限制, 要求女性文静、听话、遵守规则。而对于男性, 则更多地进行鼓励, 对他们的要求和限制较少。
以往有研究调查显示, 学科差异、学历高低都对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较其他专业而言,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更强。本研究也显示出了同样的趋势。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 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文科生比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上得分要高, 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文、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在法律教育上存在欠缺, 值得反思。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一般认为, 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其法律意识也会较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综合获得的, 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 承担责任义务, 为家庭分忧。因而他们很早就学会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法律意识得分上要比高消费群体更高。
根据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以及差异分析, 我们看到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葛敏. (2013) .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前沿.2, 67-68.
[2]韩大元, 洪英, 张宇飞. (2009) .中国社会变革与公务员法律意识——以公务员法律意识问卷调查的分析为中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22-35.
[3]李步云. (1992) .法律意识的本原.学科专论, 6, 51-56.
[4]赖经洪, 程术兵, 黄河. (2013)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 47-50.
3.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分析与对策
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自主性是现代法制教育的宗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主体,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是整个社会的希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观念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一、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调查报告指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涉及到法律知识,他们更是不知所云,法律意识淡薄。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对法律的认识度不高。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模糊。很多大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时,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许多学生买到了假货,不是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伺机报复或者忍气吞声。这种不良风气给高校学生留下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高校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时期,法律观念不强,这是一个普遍想象。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进入大学,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学生,在面对强大的学习就业压力时,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助感,不知如何是好。在经过多次的打击之后,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造成这种后果的间接原因,是因为自身法律观念不强,所以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掌握的法律常识更是少之又少。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一半的学生理解“宪法”一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只是道听途说,不能全面理解。这说明现代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非常匮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法律知识,更难主动地去接触各个媒介所传播的大量法律信息。正因如此,当代大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的掌握更加薄弱。宪法是我国基本大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一个中心地位,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法律知识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这也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亲身接触的机会不多,造成这种意识的薄弱及缺失。
对于当代大学生,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法律知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他人的侵害。有的人会默默承受着,更有甚者竟然会选择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发生的问题。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数据显示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我们要做到将法律意识无限扩大,让当代高校学生懂得用法律知识来武装头脑,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自己变得强大。
三、正视法律,强大自己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做到改变过去对于法律陈旧的思想,重新选择一个出发点,来扩充自己和他人的法律知识。笔者认为,法律知识教育应作为高校学生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全国上下对于法律都重视起来,让高校学生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把法律教育提到日程上来。
在正常的法律课程以外,高校大学组织应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关于法律方面的校园活动,如辩论大赛等,在充分推动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带动全民关注法律,学习法律。
当今时代,高校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行為能力,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广大群众懂法、守法是促进祖国发展的良好动力。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身素质,祖国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进.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2,2(9):79.
[2]闫莉妍,左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哈医大大庆校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6):70.
4.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篇四
亲
求围观:
我们是海南大学13级电子信息工程的一个调查小组,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律知识现状,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大约会耽误您1~2分钟的时间。此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对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与调查,深表感谢!
亲的情况:
(1)您所在的年级:
()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别:
()
A.女
B.男
(3)您生活中的法律意识是从哪里来的()
A.电视上
B.关于法律的网站上
C.报纸上
D.学校的课本上
(4)您认为法律与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是
()
A.关系密切
B.关系不大
C.说不清
D.没关系
(5)在您所有的生活经历中您是否运用过法律来解决纠纷?
()
A.经常
B.偶尔
C.从没有
(6)法是否在您脑海中形成一种深刻的认识?
()
A.没有形成
B.形成了一点
C.完全形成
(7)当您参加兼职或者家教的时候,您是否有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者是说明?()
A.必须签订
B.如果数额很大,才决定签订
C.无所谓
(8)您对“宪法”的理解:
(多选)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任何法律更严格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基础和依据
D.普通法律的规定与宪法相抵触的无效。
(9)您认为目前学习法律中的主要问题是:
()A.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B.懂得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C.没有学习法律的氛围
D.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10)如果他人侵犯了你的权益,您会怎样做 ?
()A.双方和平协商解决 B.向法院提起诉讼 C.问题如果不严重就不做追究(11)如果您在淘宝上买到的东西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了,卖家又没法联系到,您会怎么做?()A.臭骂卖家,不给好评
B.联系淘宝客服,商讨退货 C.找物流,快递要个说法
D.搁置一边,就当吃个哑巴亏
(12)您认为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
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 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
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亲 最后一个问题来了:
如果您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骑电单车撞到一位大妈,首先您没有违反交通规则,但是大妈却受了一点轻伤了。瞬间周围围来了很多路人,大妈开始大诉瞎话,开口索赔。而且周围也没有监控录像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您会怎么做?
A.送她去医院,让自己的父母赔钱
B.中途不停电单车,不管她,就开溜 C.打电话报警,通过法律维护自己权益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小组成员亲身经历过的事,当时的他太小,出事故的地点也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区域。他没有走开,只是无助的辩解几句,然后被后到大妈的儿子扇了一巴掌。结局是他的父母也赔了很多钱。我们小组做这个问卷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法律的认识的多少,然后能有心去了解更多关于法律的知识。
亲
5.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五
1、您现在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 大三D大四
2、平时您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
A平时不怎么关注,日常生活用不到法律B自己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
C学校设一些法律基础课供我们学习D有时从电视、报纸等上面了解
3、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多选题)
A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
B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C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4、您觉得下列哪几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多选题,最多选五个)
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刑法□公司法□劳动法□
继承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险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5、刑法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最低法定年龄是:
A14岁B 16 岁C18,因为18岁就成年了D不清楚
6、当您做暑假工作或者做兼职时,您会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多选题)
A会的,合同能防止公司违约,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B合同是用人单位单方面拟定的,签不签无所谓
C这取决与用人单位是否有书面合同,如果他们要求口头签订合同,我也会同意
D合同签不签影响不大,只要我工作了,他们敢不给我报酬,我就打官司
7、您如果很需要买手机,碰巧碰到有人拦着你向你卖一部非常便宜,但可能来路不明的二手手机,您会买吗?
A会,手机便宜实惠,反正不是我偷的B不买,否则等于隐藏赃物,会受处罚C手机可能是偷的,还是别贪小便宜了D不买,并打电话向警方反应
8、您刚刚认识的一个朋友,向你借一千元钱,您决定借给他,但您会让他写借据吗?A看哪个人的人品,要是感觉很诚实不写也行B不写,反正都认识,他还能不还钱C写,万一他不还钱,借据是不可少的证据D不写,朋友之间写收据伤感情
10、现在法律加大了饮酒后驾车处罚的力度,您知道现有的法律怎样惩罚酒后驾车吗?
A罚点钱,没大事B拘留几天而已,影响不大C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罚款;
D、一年内有前次因醉酒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11、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B自己解决,上访或者打官司太费时间C找自己的亲属,以暴制暴D感觉很委屈,但无能为力
12、您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买家电时,对方不给您开发票,您会不会坚持索要发票?A会,发票能促使那些企业纳税B会,可以凭发票来退换商品
C不会,要不要发票与我们消费者没太大关系
D如果对方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譬如给商品达一定的折扣,那么不要发票也行
13、现在人们习惯于网上购物。如果您在某网站买了一套化妆品,使用后发现不但没有护肤功能还损害了自己的肌肤,您会怎么做?(多选题)
A没办法,东西已经用了不能再退了B坚决退货,要求对方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C给那个网站出个恶评出出气D去有关部门做鉴定,要求商家赔偿精神损失
14.若学校饭堂有在未通知学生的情况下擅自提高饭菜价格,您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对待
A.向学校有关部门甚至物价局反应情况B.提出抗议,并通过发动罢食等活动来表达不满
C.饭堂菜本来就比较便宜,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提价还是可以接受的D.随大流,无所谓
15、您觉得通过法律途径您的权利有多大可能得到维护?
A 30% ,法律根本不会注意弱势群体的权利B 40%,官官相护,有钱能使鬼推磨
C 90%,法律越来越公正了D许多问题根本不能用法律解决
16、您觉得现阶段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让遵纪守法和维权意识深入人心?(多选题)A多组织法律讲座,普遍法律知识B 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
C让法律深入农村基层,使普通民众学习法律,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D多建设一些维权渠道,让维权更简便
17、你认为大学开设的法律基础教育课要如何上,才能取得提高同学们法律素养的效果?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
C按照教学大纲粗略将一下就行D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
18、您尝试过用法律维护您的合法权利吗?
A没有过,感觉应该太麻烦B没有碰到过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
C打官司,请律师太麻烦,自己解决简单D不知道怎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9、您认为当我们维权时,有时法律的公正性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可选两项)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多的权威B一些司法机关收受贿赂导致办案不公C我国权利机关和司法机关相互制约,司法机关的工作没有自主性
D当法律没有实现公平时,大多数人没有再上诉,选择忍气吞声
20、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单选题)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B法律在执行过程时更加透明,让公众参与进来C加大人民群众监督D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和调查机关
6.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 篇六
课题:泸州医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
课程: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小组:蒋万将、张勃、李晓娟、周娟
泸州医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论证
一、选题背景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即迈开了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改变、变革。当仁不让,“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中重要的一员也迈出了进步的脚步,依法治国应运而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我国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经济在发展,法制在进步,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意识水平和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薄弱,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维护他们的权益;同时,各大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状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1、选题目的: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意义重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中调查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由于经费有限,仅对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达到为泸州医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参考的意义。
2、选题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要达到的深度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本课题通过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泸州医学院学生,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当代本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了解他们的法律意识,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如何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权利、改正不良的生活作风习惯。
本课题拟研究我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心理、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四个方面,研究内容明确,其中,对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态度、法律心理及法律信仰四个方面的衡量指标明确,研究资料容易获得,具有可行性。
(二)、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深度
1.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程度:
A.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具体发条规定、违法和犯罪的认知、有关于自身利益的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情况
B.法律心理:对法制的认识;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对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认识;对了解法律知识的兴趣
C.法律态度:对法制的信心;对法律武器的信赖;是否懂得寻求法律帮助
D.法律信仰四个方面:对公检法的态度;对当前法律体系的看法 当前大学生法律知识获得途径
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认知情况,总结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提出改进意见。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及采取的措施
对泸州医学院的大学生(非法律专业)拟随机抽样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建立一定数量的调查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法律知识(意识)现状。本小组选择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法律意识元素,设计了知识性与情节性及开阔性相结合的问卷题目共17题,内容涉及法律基本常识、法律态度和法律信仰等方面。拟选择了泸州医学院学校发放问卷500份。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强调问卷填写的规范性、问卷回收的及时性等调查环节。
具体方法如下:
(一)文献阅读法
通过查阅有关中外著名文献了解各国各校的法治宣传、法律建设;通过图书馆、书店、报刊和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二)比较研究法
利用收集的资料以及所学和实践掌握的知识,对各大高校,以法律和公共部门的相关行政法规对比研究,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有效地做到了结合与借鉴。
(三)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实施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一)、投入必要的经费
1、向有关组织申请经费。
2、为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供必要的交通费及适当费用补贴。
3、请专家的辅导费、招待费等。
4、本课题作为学校重点课题,课题组所需图书、计算机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学校每学期确保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必需经费实报实销。
(二)、提供必要的条件
1、获取老师的支持: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明确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2、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专柜,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3、时间保证:在充分利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习时间,做社会调查及问卷的整理及数据录入,选取符合调查研究要求的问卷,排除可信度小、问卷回答有较大的出入的问卷。其次也可以利
用节假日做社会调查。
4、硬件支持:(1)网络教室;(4)教学管理局域网;(5)图书馆馆藏资料。
5、软件支持:运用spss13.0软件,基本办公软件,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
(三)、课题实施
7.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七
关键词:权利意识,大学生,调查结果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1. 调查目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 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权利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 课题组于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进行了一项针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状况的调查, 并希望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较为全面地掌握当代大学生权利的意识现状, 并结合实际情况, 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加以探究和思考。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关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状况的调查共涉及到武汉大学、南昌科技学院、青岛滨海学院、盐城工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南昌教育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宁校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兰州大学、湘南学院、湖北仙桃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财经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共18所大学的在校学生。在有效问卷当中, 大学批次分布:一本5.7%, 二本51.3%, 三本19.7%, 高职23.3%;性别分布:男生42.6%, 女生57.4%;年级分布:大一30.4%, 大二42.6%, 大三20.1%, 大四6.9%;专业类型分布:文史类57%, 理工类43%。本次调查的范围涉及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各类大学, 被调查大学生的专业类型和性别比例分布较为均匀, 学生所在年级也包含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个年级。因此,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 共发放问卷1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321份。问卷内容主要从大学生的权利认知、权利行使、权利救济、权利评价这四个维度展开。
二、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的分析
权利意识是指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 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 以及当其权利受到损害时, 以何种手段予以救济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而言, 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公民认识和理解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其价值;二是公民掌握如何有效行使与捍卫这些权利的方式;三是公民自觉地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规约于法律规范之中, 以免损害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这三个层次也是层层递进、依次深入的。权利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构成了公民意识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和进步的希望, 较高的权利意识是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将从权利认知、权利行使、权利救济、权利评价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所谓权利认知, 是指对自己应当享有权利的了解和对权利的态度。作为大学生, 应该对自己享有的权利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够认识到权利意识的重要性。所谓权利行使, 即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大学生应当具备正确行使权利的素质, 即在合理规则的制约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滥用权利, 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能侵害他人的权利。所谓权利救济, 是指当权利受到侵害时采取何种方式抵制侵害, 恢复权利的圆满状态或赔偿损失。对于大学生而言, 应当做到敢于维权、理性维权以及维权手段的正当性、维权途径的多样性。所谓权利评价, 是指对自己权利保障和实现状况的认识以及对他人权利行使的态度和评价。对于大学生而言, 应该能够对自己当前权利的实现和保障状况有一个全面、理性、准确的认识, 既不盲目乐观, 也不消极抱怨、完全否定, 同时应当以理性的态度科学评价他人权利的行使。当然, 上述只是一种应然状态, 实然状态必定会有所差距。下面就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实然状态进行分析:
1. 大学生的权利认知。
在“你认为权利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一题中, 选择“十分重要”的大学生有53.1%, 选择“比较重要”的有37.2%, 选择“一般”的有8.8%, 选择“不重要”的有0.9%。统计发现, 共有90.3%的大学生认为规则意识“十分重要”和“比较重要”, 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权利意识的重要性。在“你对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了解多少”一题中, 选择“十分了解”的有10.8%, 选择“比较了解”的有35.1%, 选择“只知道一部分”的有47.4%, 选择“基本上不了解”的有6.7%。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对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只知道一部分”,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应当享有权利的了解程度还比较低,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同时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 两者既存在明显的差别, 又有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一面。良好的权利意识要求同时具备较高的规则意识。在重要性上二者应当是同等重要的, 不可偏废。在“你觉得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哪个更重要”一题中, 30.4%的大学生选择了“权利意识”, 18.5%的选择了“规则意识”, 选择“同等重要”的有46.4%, 另有4.7%的大学生“无所谓”。说明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还未能正确认识到权利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关系。
2. 大学生的权利行使。
在“当你个人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你会”一题中, 选择“如果利益或影响不大, 忍忍算了”的大学生有22.8%, 选择“会尝试维权, 但如果太麻烦或阻力太大就算了”的有49.7%, 选择“无论如何都会竭力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的有27.5%, 这说明当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尝试维权, 但是维权的信心和决心还不够坚定。在“当你所在的集体 (比如班级或整个学校的学生群体) 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而其他人都默不做声, 你会”一题中, 选择“无所谓, 反正又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的大学生有8.9%, 选择“保持沉默, 自己不会当出头鸟”的有17.0%, 选择“在网上或跟同学抱怨和表达不满, 但不会有所作为”的有17.5%, 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反映情况, 但如果没用的话就算了”的有29.3%, 选择“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向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反映并主张自己和集体的权利”的有27.4%。如果把前三种选择划分为“消极作为”, 后两种选择划分为“积极作为”, 那么当集体权利受到侵害时会积极作为的大学生有56.7%, 消极作为的有43.3%。而在上一题“当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积极作为的大学生有77.3%, 消极作为的有22.7%。对比两项数据可以发现,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权利意识要大于集体权利意识。
在“当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得不违反某些应当遵守的规则, 你会”一题中, 选择“放弃规则, 维护权利”的大学生有38.3%, 选择“放弃权利, 遵守规则”的有37.1%, 选择“不知道会怎么做”的有24.6%。当权利与规则产生冲突时到底是应该维护权利还是遵守规则,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笔者认为可以适用“效益最大化”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 即当权利与规则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时, 应当由维护权利和遵守规则的积极效益和消极影响来确定, 选择积极效益最大、消极影响最小的解决方式。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做出选择, 所以, 为了权利而放弃规则的事情常有发生, 这是不正确的。判定积极效益和消极影响应当站在公平客观的角度。
3. 大学生的权利救济。
在“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 你会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维权 (多选) ”一题中, 选择“求助朋友、老乡或同学”的大学生有65.5%, 选择“向父母求助”的有54.4%, 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反映”的有71.7%, 选择“向媒体爆料”的有29.3%, 选择“在网络上宣泄不满”的有36.4%, 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的有39.7%, 选择“自己解决 (直接向侵权人或侵权组织反映意见或表达不满) ”的有31.9%。大学生权利救济的途径很多样, 但主要集中在“向老师或学校反映”、“求助朋友、老乡或同学”、“向父母求助”这三种途径。当代大学生最先想到并实施的维权方式主要集中在“求助朋友、老乡或同学” (22.4%) 、“向老师或学校反映” (20.7%) 、“向父母求助” (16.1%) 和“自己解决” (15.9%) 。其中, 大学生觉得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是“司法途径解决” (58.2%)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向老师或学校反映是大学生最先想到也是最常实施的维权途径, 虽然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司法途径解决是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但是通过司法途径维权的大学生并不多。
4. 大学生的权利评价。
在“你对自己应当享有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程度满意吗”一题中, 选择“很满意, 基本上都得到了保障并实现”的大学生有8.4%, 选择“比较满意, 大部分权利都得到了保障”的有29.4%, 选择“一般, 还有很多权利有待保障和实现”的有50.6%, 选择“不满意, 大部分权利都受到了侵犯”的有11.6%。可以发现大学生对当前的权利保障和实现程度并不是很满意, 但是这也的确符合现实情况。作为在校大学生, 其与学校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明确, 而且学生一直处在弱势和被动的地位, 连参与制定学校规则的权利都没有。而且由于社会经验缺乏, 在社会生活中大学生的权利也容易受到侵害。所以, 大学生对自己应当享有权利保障和实现程度的满意度不高。
在“你怎样看待一些大学生写信要求公开某些官员财产情况的行为”一题中, 选择“权利意识很强, 值得赞扬并应当学习”的大学生有59.8%, 选择“没必要这么做, 起不到什么效果”的有27.9%, 选择“炒作而已”的有8.9%, 选择“与我无关, 无所谓”的有3.4%。监督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但是还有很多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这一点。
三、调查结果与思考
综上所述,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 当代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权利意识的重要性, 但对权利的认知程度不高。其次, 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权利意识大于集体权利意识。第三, 当代大学生维权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虽然维权途径较多样化, 但较少采用司法途径维权。第四, 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权利保障和实现程度的满意度不高。
综观整个调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现状还达不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是笔者对于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若干思考:
1. 权利意识的教育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受过高等教育, 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还未进入社会, 社会经验缺乏。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的“可塑性”较高。如果“可塑性”较高的大学生出现了问题, 而且问题具有普遍性, 那只能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教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教育, 即家庭、学校、亲朋好友等有意灌输的教育以及自我教育;一种是无意识的教育, 即社会环境的影响, 包括耳濡目染、父母、老师、亲友行为的影响。无意识的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完成的, 其影响往往更深刻, 后面再述。现在主要讨论有意识的教育问题。我国的学校教育历来不重视“其他素质”的教育, “唯分数论”是在应试教育下中小学实质的教育理念, 而大学教育也严重缺乏人文教育。究其根源, 教育体制是硬伤。因此, 在这样一个过分重视学生分数和专业技术的教育环境下, 学生的其他素质必然会弱势发展。虽然倡导了综合素质教育好多年, 但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对学生的评价模式, 其问题很难根本解决。
具有较高的权利意识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权利意识还处在较低层次的状态, 缺乏对自己权利的充分了解, 理性行使权利意识不高, 维权意识和信心不足。究其原因, 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关于权利和维权的相关知识不能仅仅指望学生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其一, 学生的学业压力本来就很大, 空余时间不多;其二, 极少有学生有这个意识去主动学习。因此, 需要从小学到大学开设相关课程, 或举办相关的权利教育讲座或其他形式, 总之, 能让学生对自己的权利和维权方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另外, 还应当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的结合, 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也是提高权利意识的必经途径。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将非常有利于其权利意识的提高, 而且将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相结合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权利意识理性、健康的发展。
2. 社会法制环境问题。
前面说到无意识的教育, 即社会环境的影响, 包括耳濡目染、父母、老师、亲友行为的影响, 将会给大学生的个人性格、素质等各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无意识的教育不是别人灌输给学生本人的, 而是学生自己通过对社会事件、亲人行为等周围环境的理解而慢慢接受的, 这是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 因此, 其影响更为深刻。单就社会环境这一因素来说。对大学生权利意识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社会法制环境。虽然我国的社会法制环境正在日益改善和进步, 但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近年来, 社会上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强拆事件频发, 上访被劳教事件等层出不穷。许多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即使诉诸于司法途径。学者呼吁司法独立好多年, 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司法机关的决策仍然容易受到行政机关的干扰。司法水平还有待提高。近年来冤假错案时常被曝光, 这十分有损法律的尊严。执法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也时有发生。总之, 社会法制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体制的改革进步,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应当更加有所作为, 悉心呵护民众的法律信仰, 着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维护法律的尊严。
3. 学生与学校的关系问题。
8.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八
【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对医师卫生法规要求和掌握医学生法律意识强弱程度,指导在校医学生卫生法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医学生卫生法律意识,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方法 对1999年-2012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教材分析和进行医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结果 国家对医师卫生法律水平要求逐年增高,目前医学生卫生法律法规意识较差,有待提高;医学院校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欠缺,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结论 进行医学生道德和法律课程改革,融合卫生法规知识;加强卫生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医学生求知欲望。进行教学模式革新,注重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模式使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师资格考试 卫生法规 卫生法律意识
【分类号】R-4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制定了《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条例》、《无偿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法律与法规,规范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护人员履行卫生法律法规是目前正确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卫生法規知识考点的变化也有着明显体现。当前,如何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已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本文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卫生法规认识现状及卫生法规知识在医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和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在卫生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法规教育。
1 十几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卫生法规考点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我国医疗管理核心制度之一,是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自1999年启动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来,卫生法规始终作为必考项目之一。1999年、2002年、2009年和2012年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经过对比(见表1),体现了该考试大纲的逐年变化以及考试范围的逐渐扩大[1]。
2 医学生对卫生法规的认识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医学生对卫生法规的认识现状,本文采用整群抽样及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共446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对法律制度的认同度;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卫生法律法规设计卫生法规习题,调查内容包括:掌握情况、了解途径、学习的必要性等问题。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要求各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答题,互相不能代填,尽量避免失真。本次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99%。
在446名被调查者中,一年级学生195人(43.7%),二年级学生119人(26.7%),三年级学生132人(29.6%)。男生108人(24.2%),女生338人(75.8%)。护理专业164人(36.8%),助产专业人132人(29.6%),其他医学相关专业150人(33.6%)。
2.1 学生对卫生法规知识的认同程度及学习途径
在对446名被调查的医学生中,78.0%的学生认为法律是公平的,89.7%的学生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70.6%的学生认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有58.3%的学生认同自己的维权意识较强。由图1看出:41.5%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获得卫生法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最大。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卫生法规的学生有30.7%,以家庭朋友和网络为学习途径的学生较少,分别为14.1%和11.2%。
2.2 学生卫生法规知识掌握情况
调查问卷涉及到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条例、母幼保健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药品管理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共13道题目。图2表示,综合来看,三年级学生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情况整体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但绝大多数掌握情况未达到50%;图3显示:平均正确率39.5%;考试及格(8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仅有17%。三个年级医学生在医疗事故条例、药品管理法和母幼保健法知识掌握方面,人数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31.3%~48.1%、30.1%~48.3%和37.0%~63.6%。
1.3 学习卫生法规的必要性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三个年级中70%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卫生法规课程是必要的。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医院实习,接触病人和医疗纠纷事件或信息较多,学习卫生法规意识较强。
3 结果
3. 1 国家对医师卫生法律法规要求逐渐提高
2009年3月,国务院提出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分析发现:考试内容涉及《执业医师法》等七种卫生法律法规,还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年增加考试内容。2002年增加了《药品管理法》;2003年“非典”(SARS)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以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1N1、H7N9等创染病相继出现,对医务工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2009年考试大纲中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处方管理办法》的添加则是以艾滋病疫情蔓延、精神类药品滥用及不合理用药的国情变化作为添加依据。另外,由于现今全国器官移植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放射诊疗技术不断成熟及医患关系紧张的基本情况,2012年的考试大纲中又加入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侵权责任法》知识点的考查[1]。充分表明国家更重视卫生法律法规,对医师卫生法律法规要求更高。
3. 2 医学生卫生法律法规意识、知识较差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医学生维权意识较差,三个年级学生绝大多数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未达到50%,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趋势相差太大,不能胜任未来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但大部分医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同度较高并较为重视。罗再芳[2]对实习护生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掌握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正确率为25.9%,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3. 3 医学院校卫生法律法规教育相对滞后
随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卫生法规课程去除,宪法、民法等法律知识融合于《职业道德与法律》之中,该课程属于考查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这些可能是医学生卫生法规知识获得不足、73%被调查学生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医学高校《卫生法学》是专业选修课,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必然大打折扣[3]。而通过学校教育学习卫生法规的仅有30.7%,只是医学生获得卫生法规知识的第二条途径,可看出学校开展卫生法规教育还存在发展空间。
4 结论
4. 1 进行医学生道德和法律课程改革,融合卫生法规知识
随着国家医事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法制化、规范化,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兼顾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适应“依法从医”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加大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力度与增强医学生法律意识是促进医患关系的必要之路。所以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医学技术革新,最大限度的将由医学技术不足而引发的医患事故率降至最低的同时对医学生普及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加强法律意识。
现在医学院校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德育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人员工作需要,为此研究决定增设《卫生法规》等课程,普及教育《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与和谐医患关系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与医师资格考试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衔接。
4. 2 加强校园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氛围,促进医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增强医学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卫生法律法规意识,为将来很好地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应做到求真务实、细水长流,不断灌输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逐渐形成法律意识。这就要求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时间,应创造浓厚的卫生法律教育校园行活动,创设校园卫生法律橱窗、专栏,建立班级卫生法律活动日和仿真法庭活动场所,让广大医学生耳闻目染,促进其产生卫生法律求知欲望。
4. 3 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革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些中职医学院校开展卫生法规教育,教育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形式死板,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很难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等形式给学生授课[4],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卫生法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法律专家、律师来校讲课,对实际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讲评,案例新鲜、说服力强,会深受医学生欢迎。
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自身法律素养及对卫生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学院校的卫生法规教育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及全面实施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春梅,黄广仕,王钢. 卫生法规知识在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中变化的启示.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148-150.
[2] 罗再芳. 实习护生对医疗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 家庭护士,2008,6(3):770.
[3] 任长报,罗创业. 医学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况调查[J]. 法制与经济,2009,7:108.
9.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九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调查目的: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 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性别:男54% 女46%
(2).年级:大一26% 大二27% 大三21% 大四20%
(3).专业:文科31% 理科69%
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
A 小学16% B 初中29% C高中16% D大学39%
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解法律知识。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
A 关系密切51% B 关系不大37% C 没关系9% D 不知道,说不清3%
分析:大多是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是比较重视法律的。还有一点同学认为不知道,说明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这是一种不良现象,作为一个大学生连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可想而知这是很可怕的事,这一体现出了我国教育应试的失败。
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
A 高;能23% B 中;勉强能61% C还可以,一般的能14% D低;不能
分析:对我国比较重要的法律大学生大多都知道,不知道的人几乎没有。
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何而来?
A 学校上课和宣传42% B 家庭教育15% C 社会宣传(广播、电视、报纸)42% D 其他1%
分析: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大多来源于学校,家庭教育很有帮助,总之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较多。社会宣传也有很好的效果。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吗?
A 全部知道9% B主要的知道40% C小部分知道40% D 不太清楚11%
分析:对于自生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的占大多是说明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当强。
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 4% B 11月1日4% C 12月4日67% D 不知道25%
分析:大多是大学生都知道法制宣传日,也有少数人根本不了解。说明一些大学生不够诚实,明明对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还是要装的自己很有法律常识,不过有很多大学生还是不知道法制宣传日,这说明大家对法律不够重视。
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您会如何处理?
A向亲人,朋友,老师求助40%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自认倒霉了。20% C 犯我者,虽远必诛,用武力解。34% D向有关部门寻求法律保护6%
分析:生活中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向亲友和老师寻求
帮助,而很少的人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了我们当代的大学生用法维权意识较差,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易冲动。
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国无法不行40%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46% C、一般,可有可无的东西10% D、基本没用,法律不如关系有用4%
分析:法律的重要性是被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可的,只有少数几个人认为法律不重要。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逐年上升。
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10% B、比较信任61% 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26% D、不信任3%
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42% 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22% C、群众监督26% 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10%
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大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支持社会舆论的人占大多是。说明政府自己监督自己是不被当代大学生认可的,我们更加相信群众的眼睛和媒体舆论的力量。
你认为法律意识与教育程度有关吗
A 有密切的关系57% B有一点关系27% C毫无关系13% D不太清楚3%
分析: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
A 社会还不够发展24% B 家长、老师等人的影响16% C 高等考试教育制度不合理40% D 自身要求过低20%
分析:本题说明约有2/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所以欠缺是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也有1/5的大学生认为自身要求过低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如果有法律意识方面的社团,你是否会参加
A 积极参加30% B 参加42% C 消极参加15% D不参加13%
分析:有超过70%的学生都很愿意参加法律活动。说明大家比较喜欢参加实践活动不喜欢只是纯理论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在教室里面接受理论知识现在早就想出来实践活动了,所以这一点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心声。
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 保护权利34% B惩治犯罪26% C维护社会治安37% D不清楚3%
分析:大学生对法律的作用认识各有不同,也有极少数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法律的作用。其实法律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快乐、自由、幸福、有尊严的活着。让整个社会都能够协调运行、和谐发展,让那些坏人得到应有的教育惩罚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
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丰富吗
A非常丰富10% B比较丰富40% C一般42% D比较匮乏8%
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
A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18% B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61% C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11%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10%
分析:尽管多数大学生比较赞同应当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并不选择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问题。看见大学生还是不太信任我国现在的法律。
您觉得下列哪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
A 民法65% B 继承法1%C 合同法2% D 婚姻法1% E 刑法18% F 保险法2% H 公司法6% I 劳动法3% J 反不正当竞争法1%K 治安管理处罚法1%
分析: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民法比较重要,可见我们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还是不多。不过我们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很多问题。
你认为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7% 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效果21% C、个人自觉性是根源12% D、法律教育活动本身的局限性40%
分析:当代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教育活动本身具有局限性。
问答题, 你认为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存在哪些问题?你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哪些建议?
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自身要求太低,认为法律的作用不大,积极性不高。
建议:多开展与法律有关的活动如讲座、知识竞赛,高校开设基础法律知识课程,大学生应当多关注有关法律方面的电视节目(如:CCTV12、法制频道等)。
调查总结:
综合本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偏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较为缺乏,法律意识总体来说比较薄弱,遇到问题并不习惯于使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但对于我国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持比较信任的态度,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在逐年上升。问卷也同时反映出了,他们认为自己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这种被动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守法教育下的结果。例如,现在一些高校内的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都以描述违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惩罚居多,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铁面无私和无情,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得出了只要自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的错误结论。守法教育固然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果将守法教育代替整个法制教育,以守法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归宿,则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现代法律意识的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悖逆。只有彻底转变法观念,以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和权利的积极行使为出发点,才能在更深层面上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建设法治国家做出回应。
10.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修改版 篇十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化工系10级新生,正在做思想道德修养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主题是想了解现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以请允许我们耽误您几分钟完成这份问卷,我们将万分感激!!
请在您选择的选项前打对号,谢谢!
专业类别:○法学 ○其它文科 ○理科 ○特长生
级别:〇大一
〇大二(1)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
B报纸上;
C学校的课本上;
D家庭、朋友的影响
(2)您觉得学习法学专业或者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
A有,选择法学专业比较热门,利于找工作;
B不一定,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
C没有,法律离我很远;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3)您是否能区分违法与犯罪?
A能;
B不一定能;
C分不清;
D大部分情况能(4)认为您目前学习法律的主要问题是:
A有了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B法律知识不足;
C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5)您否会通过一些渠道来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会,经常;
B偶尔;
C一不小心会听说些;
D不会,没兴趣(6)您认为您身边的人的法律意识:
A较强;
B一般; C差
(7)大学您是否重视《法律基础》的学习?
A重视并且学习认真;
B并不重视;
C大学未开设此课程
(8)您如何看待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
A有意义,愿意去;
B太形式主义,没有意义;
C有意义,但是浪费时间;
D没听说过;(9)您认为法律与您的学习和生活是否有关?
A关系密切;
B关系不大;
C没关系
(10)您认为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
A已经具备;
B还不具备
(11)您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怎么样?为什么?
A很强,都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法律意识很强,但行动上不足;
C意识淡薄,缺乏正确引导;
D意识淡薄,受社会风气影响,麻痹了;
(12)您去超市或者其他地方购物有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
A会
B不会
C有时会
[背面还有题] 厦门大学2010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调查问卷
(13)你买了某种商品但你后来发现被骗了,你会:
A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B以此为教训,不做任何行动;
C到该商场骂他们一顿;
(14)假如超市的人员要求搜你的身,你会怎样做?
A拒绝;
B如果对方态度强硬就只好接受;
C完全接受
(15)你有丢过自行车吗?
A有
B没有
(16)您对漳校丢失自行车的情况有什么看法?
A 让人无法接受 B 很正常,社会现象 C没有看法
(17)假如在您参加勤工助学或者利用课外时间打工的工程中,您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您会;:
A利用法律手段;
B上报学校,由学校帮助解决;
C去所在单位大闹一场;
D忍气吞声;
(18)您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在偷行人口袋里的东西,您会:
A见义勇为,抓住小偷;
B立刻告知被偷者;
C打电话报警
(19)您如果很需要买自行车,碰巧在路边看到一辆自己心仪已久的型号而且价格还很便宜的自行车,但来路不明,您会购买吗?
A会;
B不会
(20)您是否闯过红灯?
A有,经常;
B有,但很少;
C没有
(21)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甲向乙借500块钱生活费,答应两个月后还,您认为甲应当写借据给乙吗?
A应该写;
B不用写;
C写不写无所谓
(22)有些大学生坐公交时使用假币或者不投足够的车票以蒙混过关,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A不赞成,既违法又缺乏公德心;
B不赞成,坐公交反正又不贵,没必要那样做; C可以啊,实在不够钱的时候; D没关系,我就这样做过;
11.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作为培养高等建设人才的高校,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意识,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
一、依法治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
“奉法者强则国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奉法者强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全面提升公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高校作为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尽快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实现法治中国造就大批具有法律意识、法律思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依法治校,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依法治校就是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依法治校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新时期的领导思想、领导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公民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管理者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是做到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之一,能够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并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
三、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意识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法律知识,为形成法律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发挥好法律基础课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提高法律基础课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授课教师的考验。教师要通过精心准备,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并通过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在争鸣中求同存异,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靠、更深入。
3.积极开设法律公选课是拓宽学生法律知识的主渠道。现在高校已普遍开设了法律基础知识课,讲授一些常识性的法律基础知识,但课时较少,内容狭窄,缺乏专业深度。因此,为了适应法治中国建设的大趋势,有必要增加一些专业法律课程供大学生选修。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
1.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高校首先要坚持从“依法治校”开始,一切事情要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其次,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奖、助、勤、减、免、贷及学生干部的选拔等问题上,学校一定要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影响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2.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高校在抓好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好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和学者来校为学生做法律知识讲座,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点、强化法制观念,又开阔了眼界,从而提高法律意识。成立法律协会,通过协会这一平台,吸引广大法律爱好者,并通过他们扩大法律宣传。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比如:组织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比赛的同时提高对法律的认识,组织学生收看法制节目,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和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法治中国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应坚持不懈地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侯晓丽,柏松,毕成.试论如何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
12.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十二
一、环保意识的概念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 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 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 调查的内容包括“知”和“行”两方面。
即对环境问题认知程度和对环境保护的行为取向。共分环保知识、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三个方面, 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了解学生环保意识水平。
2. 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与整理, 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自编了“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第一, 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 意在了解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 环保意识与行为, 主要了解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参与环保的实际行为;第三, 环境知识的获得及对环境教育的态度, 主要了解大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途径和自觉程度、对环境教育的态度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浙江农林大学与天目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 其涵盖了法学、公管、经管、园林、土木工程、生物环境、英语、艺术等专业, 样本由一至四年级本科生随机抽取组成。样本涉及的范围类型相对较广,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因此,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 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总体状态。
1. 对环保意识了解和掌握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有40%的同学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不关注或较少关注;有58%的同学知道环保的重要性, 但了解得并不是很全面, 也不会自觉地关注环境问题。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
2. 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分析。
通过调查, 结果如图显示:有60%的同学在食堂吃饭时会经常打包, 只有5%的学生不会;在限塑令的限制下, 仍然有37%的学生在购物时购买塑料袋, 42%的学生有环保意识但会忘, 只有16%的学生会自带购物袋。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很多人有环保意识, 但是很难将意识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习惯当中来, 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的。只有将意识转化为行动, 才能对环境保护起到有效的作用。
3. 对限塑令的态度分析。
有70%的学生对于国家实施的限塑令是给予支持的, 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有20%的学生对于限塑令的态度不是很积极, 甚至有10%的人持反对意见。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得出, 一是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的, 对环保的关注度不高并且缺乏相关的环保知识;二是自觉性不高, 不善于让环保行为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 但是参与环保活动的潜在性大, 积极性较高。因此, 为了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 大学生应当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 并且将所学的环保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树立尊重自然, 保护环境的信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更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 普及环保教育, 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台, 应当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薄弱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体系, 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课程, 营造浓厚的绿色校园文化。这有利于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 易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另外, 学校应当组织相关的环保活动, 如环保知识竞赛等,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 社会媒体多渠道宣传。
社会媒体应使用各种手段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使社会各界都能积极地投身到环保的行动中来。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 保护环境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自觉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 加强环保意识, 并且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和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冯怡, 柳向动.关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统计调查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J].暨南大学, 2009, (5) .
[2]孔得宽, 等.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调查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昆明大学, 2011, (5) .
[3]陶文媂.北京市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1) .
1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篇十三
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法律意识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认知、服从、评价和期待等的内
心体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有自己的特征。本课题以兰州市七所同时具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授予权且不是法律类院校的高校为调查对象,它们分别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调查共发放问卷965份,收回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946份,有效率98.7%。通过近50个基本问题的设问,在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结构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发现在兰州市所调查的七所高校的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都比较高,在法律服从、法律应用方面也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比较理性考虑问题,从而能选择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但是在法律评价和法律
期待方面,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目前的一些突出矛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足以让高校和社会足以引起重视的法律现象。在基本了解兰州市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结构状况后,从法制教育、市场环境、传统文化、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具体原因,试图在高校教育方式、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时间安排、教育途径、高校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路径。
14.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篇十四
调查时间: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 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 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10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近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一直都是持认可和信任的态度。家庭里面各成员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其法律意识也必定会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学校是每个学生知识的发源地,大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会吸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一个人走到大学生这一身份,在学校经历的时间也很长,对其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些大学生觉得社会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学生只是这一大家庭中一个微小的部分,如果全社会的法制意识高,大学生作为知识的先驱,其法律意识也必定不低;如果社会的法律意识低,大学生由于其阅历不多,分辨能力不足,也很难在社会中起到“逆反”的作用。
调查指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另外,调查中男生的法律意识显然高于女性,这可能是性别的不同致使他们的爱好也不同,所关心的也不一样,男孩子可能要广阔一些,看法要强烈一些,女孩子要缓和得多。有些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好好运用。
例如我们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在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会默默离开,不与理会,一个大学生是如此,那么我们国家各族人民呢?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可是杀人放火、抢劫、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犯罪行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这种情况时又有多少人会站出来说一句或者出来阻止呢?这说明在同学们心中运用法律的意识还非常的弱。但是调查结果仍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有79%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而且有78%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72%的同学会首先想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些是以上统计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人说“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跨入21世纪的名片,而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才是跨入21世纪的通行证”。
一个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务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学法才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该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状况如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系极大。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家庭方面父母应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和去向,时刻注意孩子法律意识的情况,在孩子对法律有不好的认识时几时予以纠正,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以自身良好的法律意识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方面的知识。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只停留在上课、考试这个基本层面上,不要只教会学生认识法律,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次上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法律。社会方面也要努力改造社区环境。
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法制教育,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一份子,实现由学生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成功转变。
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在乌鲁木齐市各大中专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为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懂法、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守法习惯,培养守法意识,提高守法能力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需要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要运用好这个权利,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认清和揭露违法犯罪行为 遵纪守法,学法护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 调查人:周 峰 2012年10月5日
附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表及汇总
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你生长在()
a、农村 74% b、城市 26%(2)、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a、有 18% b、没有 82%(3)、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15.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 篇十五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 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 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 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 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 能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 这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形成由低级向高级, 由深层到表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多层次结构。只有当四要素产生最佳组织效应时, 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又有自己的特征, 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 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 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 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因此, 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有其特殊性, 总体的生源特点就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他们入校后所表现出的思想特点, 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法律意识, 所以, 我们先要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才能进而了解以及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由于高考分数较低, 入校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或者虽然有学习的热情, 但由于基础较薄弱或者学习方法不妥, 效果不佳。不少学生在踏进民办高校的大门时, 始终有不服气心理。很多人认为自己并不应该进入民办高校, 而是应该考上更好的学校, 因此刚进校时, 对学习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性, 特别渴望成功, 然而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对、缺乏恒心等等, 使很多学生逐渐变得厌学、不自觉、不自律, 甚至影响了周围的同学。
第二,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 特别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大学生, 生源背景比较复杂, 素质上具有差异性。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差距悬殊。这类学校的收费普遍较高, 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千元左右, 但入学的学生家庭条件各有不同, 其中不乏有贫困生, 特别是专转本的学生, 他们特别珍惜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因此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当然也有不少是被家长逼着来读书混文凭的学生, 正因为学生在生源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 在管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第三,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会受到歧视, 就业压力较大。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比较务实, 一旦被用人单位录用, 就很踏实肯干, 也不会像名牌大学的学生那样会挑三拣四, 但是,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中,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还是为学校品牌论, 社会对民办大学的学生的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曾经和我的一个毕业班学生谈话中了解到, 他在找工作期间, 多次进入人才市场投简历, 但是都杳无音信, 感觉十分沮丧, 希望社会能给他们多一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会。面对这种压力, 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的目的和将来的出路产生了许多疑惑。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第一,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 而民办大学的大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现今社会, 充斥着各种道德观和不同的文化, 再加上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激烈, 大学生很容易受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 同社会犯罪比, 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身处“象牙塔”的学生们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静和安宁, 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第二, 民办大学在法律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民办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较为重视专业课的设置, 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而在这门公共课中, 法律基础仅占一小部分的课程, 课时很少, 对于法律的讲解都是一带而过, 学生几乎不加以重视, 在考试时也只求及格, 这样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第三,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一般法律知识的掌握比较弱, 对法律的整体认识还不足, 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维权意识也不强。高校学生虽然通过法律基础课能初步了解一些法律法规, 但是, 并不能在心中真正形成知法, 懂法, 守法的法律意识, 大多数学生仅仅将课堂上的学习当作任务一般去完成, 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纠纷就会不知所措, 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是往往采取“息讼”的消极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结果只能导致他们自身的权利收到侵害。例如, 学生择业就业时, 缺乏法律意识。部分用人单位就利用这一点, 再加上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设计了一些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招聘陷阱。通过口头协议、模糊条款等方式来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1、在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和法制文化。民办高
校在管理学生和学校各种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做到依法治校。例如, 在辅导员和老师在进行学生的德育考核, 各类的评奖评优, 贫困生的助学金发放以及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时, 要根据校纪校规按章办事, 做到公平公正。而在处理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 一定要严肃处理, 并且给予其充分的胜诉权利。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充满法律氛围和法制文化的校园中逐渐加强依法治校的观念, 从而培养其法律意识。
2、在日常工作中要向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 不仅让学
生能知法, 还要懂法和守法, 做到德育教育, 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三者要有机结合, 从而加强法律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面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 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培养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要进行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 要加大法律基础课程所
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的比例, 要请法律专业的老师来专门讲解法律基础这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开一些实用性强的法律类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开设民法、刑法、宪法法、劳动法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 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4、大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 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法律
知识的积极性, 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的活动, 让大学生从中了解法律知识, 使他们在法律实践中能走出校园真正接触到真实的案例, 加强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如, 听专家普法教育讲座、开展生动的法制演讲、法律热点问题的辩论赛、法律基本知识竞赛等活动, 督促学生经常关注电视台的法制节目, 有条件的情况下, 还可以组织旁听典型案件的庭审,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从而得到教育, 这些方法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在就业工作中, 要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一些法律
知识的培训。在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更有必要对毕业生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传授。如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讲座, 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法, 让大学生加强自身学业学习的意识;介绍我国劳动合同法,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遵纪守法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介绍我国公司法、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我国相关经济法律制度, 为今后走入社会创业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 在认清民办大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 通过校园法治环境的建设, 法律知识的普及, 日常思想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以及多种活动的开展, 等等,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实用性, 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于法律的信仰, 最终才能逐渐培养出较高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中秋, 杨春福, 法理学, 2001.
[2]陈建新, 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 2002, (04) .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司[J].思想道德与法, 2006.
【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11-10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01-04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08-14
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07-27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08-03
大学生电脑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9-02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1-07
当代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报告12-20
90后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