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2024-07-07

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精选20篇)

1.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一

让现代化农业机械在广阔的田野腾飞

---对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12年4月在玉田县工商局注册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总人数22人,全部为农民;拥有大中型农机具15台(套),其中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5台,整地机械4台;播种机械6台(套)。年完成农业机械作业面积为5万亩,带动农户278户;2013年底资产总额140万元。主要为本地区和省外——河南及内蒙等地区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成立三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和县农机管理部门的关怀下,合作社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二、合作社成效显著

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在县下基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活动工作组的帮扶下注册成立以后,就快速发展壮大起来,大型农机具从一开始的3台增加至9台,生产足迹遍布全县,并辐射周边省市县区,作业面积达5万余亩,其中2012年完成农机深耕作业8000亩,2013年经营服务总收入高达158万元,取得的显著经营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民主化管理,市场化发展

在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管理,大家说了算;发展,市场说了算。合作社成立以后,狠抓组织建设规范化,严 1

格按照县里规定制定《合作社章程》,并成立理事会为领导决策机构,实行民主管理。研究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合作社每月召开一次会员大会,研究市场需求,制定合作社经营发展的重大事项。在财物管理方面,设立了独立帐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合作社财务制度,做到审批报帐程序化,日清月结,定期公布帐目,按股分红,随时接受全体会员的监督。

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分重视对社员(机手)的学习培训,先后购买各种实用书籍30多册,年举办学习交流培训班3次,在不断加强合作社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中,注重提升合作社的内在能力,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四、合作社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玉田县鹏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坚持“民主化管理,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发展农民成员、壮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树立品牌意识、规范运营机制,努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二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 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 中拖配套机具8套, 收割机6台, 起垄机4台, 微耕地3台, 手扶机16台, 马铃薯收获机2台, 插秧机13台, 静电喷雾器11台, 水产养殖耕水机20台, 太阳能杀虫灯80盏。年度机耕面积5万亩, 带动发展60万亩 (包括水产养殖面积) 。

合作社采用“统一种子, 统一播种, 统一耕耙地, 统一机插, 统一收获”一条龙机械化服务, 实行整村推进的形式, 整村推进机械化的村庄, 农民享有机耕作业服务费的优惠, 每亩比常规收费少交20元, 优惠率达25%, 机耕作业达到了省时、省劳动力, 省成本, 产量高, 大大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依据章程, 合作社建立了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包括理事会职责、理事长岗位职责、监事会职责、执行监事职责、技术维修工岗位职责、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会计员岗位职责、出纳员岗位职责、现金管理及开支审批制度、决算分配制度、秘书长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 合作社的一切活动都在制度内规范有序展开。

经过科学的经营运作, 入社的人员越来越多, 初时成立时只有成员7人, 至今社员人数已达到107人, 社员中92%是农民, 分布在8个自然村。目前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 比上年增加75万元, 社员人均收入9400元, 比本地非成员农民年纯收入高出1倍以上, 得到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机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9年本社被评为“廉江市十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

3.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功能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经营形式;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28-1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机市场化而发展起来的,并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下逐步壮大。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并制定了补贴资金向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的利好政策,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沈阳市为例,到2010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85萬kw,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6.5万台,配套机具8.7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7%。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8家,固定资产9619万元,入社人员9894人,年作业面积达6.7多万hm2。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助推了农业经营形式的创新

1.1以村集体为依托,农机大户带机入股的合作社

作业机械的所有权归机手个人,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如苏家屯红星村农机合作社,是以村委会为依托、农民自愿入股,按照“个体所有、联手经营、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单机核算、共同发展”的模式,于2008年12月组建的。由村委会牵头,由尹光熙等人发起,吸引150名农民自愿入股,总股本达500万元,现有联合收割机4台、大中型拖拉机10台、配套机具26台(套)。合作社以服务本村农业生产为主,辐射周边村庄,积极为机手跑市场、抓订单、组织跨区作业。2010年通过跨区作业和为当地服务,实现纯收入38万元。

1.2以专业户共同出资、财产共同拥有式的合作社

农业机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利益按投资比例共同分配。道树子村成强农机合作社,就是由新城子乡道树子村农机大户朱国成、郎奎显和王中孝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合作社吸收拖拉机132台、收割机20台等152户专业户投资入股,全社共有总股本达463万元。合作社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0.5万多hm2,仅此一项收入就达20万元。

1.3与承包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

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承包经营土地,达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比如淮海农机合作社,由种粮大户于会怀发起,吸收了127户入社,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有效利用农机资源。合作社成立后,承包土地0.2万hm2,对土地进行整合,实现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

1.4由农机经营户或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的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以市场信息为纽带,统一向各农机户发布作业信息,统一调配作业机械,扩大作业内容和作业面积。鹤湖农机合作社吸收了290户加入了农机合作社,具有水稻育秧、插秧、打药、施肥、收获等全程机械化的能力,同时也扩大了作业面积,2010年作业面积达0.2万hm2

2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凸显了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

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2.1实行“订单作业”

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统耕、统收等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致富新途径。

2.2实行“一条龙”服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本村土地实行统一机收、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各个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时间缩短,为无劳力的困难户和外出打工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2.3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秋收”期间,有些合作社组建了“跨区作业服务队”,在保证当地水稻、玉米机收的前提下,组织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分别到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地参加水稻、玉米机收大会战。共完成机收水稻、玉米面积0.7万hm2,实现收入700多万元。

2.4开展承包流转土地或“土地代管”等农机服务

淮海农机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1800hm2,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鹤湖农机合作社,以每667m2210元全过程服务费的价格,托管了全村村民的133.3hm2水田,使村民全部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互惠双赢。沈北新区实现整村土地流转的农事企业达4家,面积达2035hm2,流转土地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2.5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

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检验年审、加入保险、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组织,作业市场及一系列后勤保障由合作社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同时种粮的农户从中也得到了实惠,有些农机合作社,将非农机户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后,享受合作社一系列优惠待遇,农机作业只收成本费,省工、省力又省钱。

2.6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4.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四

顺化乡张宋村陇顺富翔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千头肉牛养殖场和种羊场各1个,年出栏肉牛3000头,种羊6000只,繁育母羊2000只,年经济效益达600多万元。该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宗旨,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土地入股”方式吸纳养殖户为社员,通过“投母还母”的养殖模式,不断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带领农户发展壮大草畜产业,形成了集引种、繁殖、育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创新养殖模式,增强发展能力。陇顺富翔养殖专业合作社前身是2009年建成的富翔养殖场,当时养殖场规模较小,经济效益和带动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为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扩大养殖场规模,2010年,养殖场负责人王福祥先后两次赴山东和内蒙古参观学习,回村后结合本村实际,推广“投母还母”养殖模式,将山东引进的多胎母羔羊免费投放本村农户分散喂养,待多胎母羔羊长大产羔后,养殖户再将多胎母羊送还养殖场,所产小羊羔则无偿归养殖户拥有。这个看似没有任何直接经济回报的“投母还母”模式,里面蕴含着养殖产业培育、场户互利共赢、先富帮带后富三层深意。一个人搞养殖,规模再大也大不过全村

化牛舍3幢9000平方米,羊舍2幢6000平方米,并配套地下排污排粪设施、上顶旋转通风设施、ATR自动喂养车和自动吃料加工车,养殖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合作社采用以“权”作“股”的方式,吸纳本村26户农户以380亩土地的30年承包经营权为股份(80亩土地为合作社建设用地,300亩土地为饲草种植基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建设,26户以“地”入“股”的农户,80亩建设用地每亩每年分红近1000元,300亩饲草地每亩每年分红近500元,26户农户年分红近20万元,户均实现增收9000元左右,极大地调动了合作社社员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5.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五

县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的余脉龙岗山南麓的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村,成立于20**年,合作社带领成员发展天麻、林下人参、贝母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形成以技术、市场为先导、以基地、农户为依托,以品牌、加工为后盾六位一体的合作发展模式,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广大农户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种植收益。目前合作社发展成员560户,合作社在本县共发展林下参1万多亩,天麻8万多平方米,五味子70余亩;先后在柳河、珲春、集安、抚松、白山建立5个林下中药材基地,辐射带动吉林、通化、辽源、延吉、铁岭、锦州等21个县市区,带动农户种植林下药材面积15300余亩,会员户均增收10万余元。20**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示范社。

一、科技领航、市场牵引,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内驱动力

领先的天麻繁育栽培技术是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的先决条件。合作社掌握长白山乌杆天麻育种栽培核心技术,创办者周长霞是东北掌握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的第一人,驯化培育出品质优、产量好、抗逆性强的长白山乌杆天麻品种,命名“乌美”,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是吉林省目前唯一审定通过的天麻品种。乌美天麻配合有性繁殖技术,产量比原来无性繁殖翻一翻。周长霞成为东北天麻育种、栽培领域的无冕之王,受邀参与编写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天麻地方标准,与人合著的《天麻栽培200问》科普读物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系列丛书,为吉林农大代培2名研究生,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农民实用型专家,并授予农民科学家称号。合作社拥有现代化的发菌室和菌种厂,占地面积3000多平米,年可生产菌种20万袋,为会员统一提供天麻种子,并直接配送到户,有效保证了品种的纯正,为天麻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合作社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五年来,在县内外共举办林下中药材种植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对签约成员,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全部技术环节,有效提高了社员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

成熟稳定的销售渠道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多年的滚动发展过程中,周长霞时刻关注天麻市场动向,多方奔走拓展天麻销售空间,在广东、广西等多个药材专业市场设有销售网点,与多家医药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产品供不应求,每年都有经销商到产地坐等购货,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市场出口,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合作社年产鲜麻50余吨,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

二、统分结合、互惠共赢,聚沙成塔不断扩大基地规模

合作社与成员之间依靠合作协议,形成松紧适度、统分结合、互利共赢的的合作关系。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种苗)、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合作社成员负责基地建设和生产管理,在产中环节实行分散管理。这种以合同为保障的合作关系,符合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使各方利益得到法律保障。合作社一方履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义务,使合作社成员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和技术风险,实现稳赚不赔。合作社以市价提供种栽,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保证稳定的种苗收益和稳固和生产基地。以略高于市场价保底回收产品,使农户无市场风险,有效保证了农户的利益。以合同方式联结双方利益关系,实现责权与利相辅相承。通过合同约束双方履行义务,合作社有偿提供种栽,保底回收产品,使合作社成员付出一定的生产成本,同时靠向合作社出售产品获得收益,使生产管理水平和收益挂钩,付出和收益成正比,对合作社成员有了利益上的约束,增强了农户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履责意识,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模式,使基地建设更加灵活。这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散生产管理的合作方式,更好地适应了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使农户可以合理利用房前屋后、农田林地、闲置棚舍等,只要气候、光照条件合适,适当客土改土,都可以发展天麻栽培,门坎较低,适合千家万户农民发展。

三、打造品牌、精深加工,确保合作社做大做强

以品牌为依托,提升市场知名度,提高品牌效益。20**年,合作社将自己培育的“长白山乌杆天麻”注册了“喜霞”牌商标,产品成功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每市斤鲜麻比南方品种高出20元,凸显出品牌效应。为提高商品价值,合作社实行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等“八统一”模式,变散装为精装,打造自己的商品品牌,有效提升了市场占有率和附加值,有效保障了会员种植林下药材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市场空间,降低了市场风险。

以精深加工为抓手,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了使合作社能给成员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几年来,合作社努力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思路,多次到南方考察学习,确定走精深加工之路,并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了天麻密饯、天麻酒、天麻饮品等保健品,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非农就业规模。目前,天麻酒、天麻密饯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6.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六

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密水街道东葛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夏继福同志牵头于2008年7月成立。合作社注册资金180万元,现已发展社员128户,入社奶牛600多头,年出栏肉奶牛300多头,年产鲜奶600吨,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合作社设立在东葛家桥村养殖小区,该小区占地13300平方米,总投资108万元。合作社按照“合作社+信用社+社员”的运作模式,强化服务、信誉与管理,吸引本村及周边奶牛养殖户入社,形成了养、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

一、结合本村实际,发展奶牛养殖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该村两委成员时刻不忘党的富民政策,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经过多次到外地实地考察,结合本村粮多草广的优势以及本村村民的养牛传统,决定走奶牛、肉牛养殖这条节粮高效、发展潜力巨大的路子。十几年来,该村一直通过远程教育、电脑网络、报刊杂志等信息平台,了解掌握了很多科技信息,为奶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村已发展成为市内一大奶牛养殖专业村。

二、顺应形势,成立专业合作组织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一家一户的养殖出现了牛奶产量低、奶质不卫生的现象,导致奶价低、收入减少。面对现实,如何发挥好致富带头作用是村两委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06年10月,村支部书记夏继福自筹资金80多万元在村东建起了一处高标准奶牛养殖场。一人富不算富,村民富了才是富。近几年来,作为村支部书记,他采取多种方法措施鼓励村民上规模,上档次,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先后帮助其他 村民联系购买奶牛200多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搞好了奶牛和牛奶销售,创收400多万元。他还定期不定期邀请畜牧局的专家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20多次,免费为合作社社员的奶牛定期查体,及时反馈信息,降低了养殖风险,解决了奶牛养殖户的后顾之忧。2008年7月,在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下,他牵头成立了高密市第一家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128户,奶牛600多头。现在合作社的作用已初见成效,不仅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使本村及入社社员的牛奶由每公斤1.7元提高到2.3元。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没有出现倒奶杀牛现象,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万多元。

三、合理利用资源,畜牧业与种植业协调发展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秸秆用量也随之增加,为此,夏继福就鼓励村民采取秸秆青贮氨化的形式充分利用秸秆,该村的奶牛养殖年消耗秸秆2500亩,这既解决了秸秆焚烧这个老大难问题,又使全村农户年增加销售秸秆收入5万多元。同时,通过过腹还田,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抗旱、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达到了抗病高产优质的目的。小麦、玉米单产由原来的每亩400公斤提高到亩产550公斤。粮食产量提高了,但是化肥的用量却逐年下降。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节约化肥增产粮食。这一节一增,使社员每年增加收入20多万元,使本村的农业生产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现在合作社刚刚起步,存在规模小、资金缺乏、运作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今后在自身完善的过程中,合作社将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完善“信用社+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新模式,解决发展瓶颈。同时,发挥合作社专业性强、组织性强,与社员沟通多、了解深的优势,协助农信指导、监督贷款和合理使用。下步,合作社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规模,投资90万元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一处,投资40万元建设高标准挤奶厅一处,解决鲜奶的卫生质量问题,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

二是利用农机补贴政策购置青贮机械2台,通过机械化作业降低养殖成本,为奶牛户提供优质价廉的饲草,并建造1080m的大型青贮池一座。

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民主化管理,积极宣传合作社法律法规及政策章程,明确责、权、利,规范管理,不断壮大合作社。

四是建造一座180m的沼气池,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也为社员提供沼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发展有机蔬菜、粮食,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

高密市福达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通讯地址:密水街道东葛家桥 联系人:夏继福 联系电话:***

7.农机专业合作社浅谈 篇七

一、合作社的经营形式

1.独户经营。

以种粮大户为核心, 拥有一定数量农机具, 由户主聘用机手, 组建管理和作业组织。对机手要进行与所驾驶的机车及配套的农具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要保证机手具备田间作业能力, 同时也要满足周边农户作业需求。

2.联户经营。

以农机大户为主, 以分散的有机农户为辅的组织。农机大户是合作社的主人, 有机户进行农田作业服务于实际生产。联户的性质可以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在经营上联户也可以各自为战。同时该组织中应具备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 具备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职技术员。

3.联合经营。

以入社形式联合起来合作经营, 并实行以合作章程为约束的经营行为。合作社实行统一业务联系、统一作业调度、统一服务质量、统一机具修理、统一收费结算的管理模式。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使农机户由原来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 这样使合作社在发展中规范, 在规范中壮大。

二、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条件

1.土地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一般要求耕地规模在100 hm2以上, 配套机具在两套以上。

2.应有懂农机技术的农机能人, 或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的种粮大户作为组织和经营者。

3.合作社应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能够承担购买农机具的自筹资金。

三、合作社机具的配备

1.缺啥补啥的原则。

合作社成立后, 以已有的农机具数量和作业能力为基础, 根据作业区的规模和机组所承担作业面积, 指导选配机具。

2.突出收获环节的原则。

收获环节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 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选择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实用性强的玉米收获机。

3.满足新式栽培技术需求的原则。

如针对玉米宽窄行和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科学配置免耕播种机和全方位深松深追肥机。

四、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机制

1.确定经营机制, 建立内部分配制度。

内部分配制度是决定合作社建立成败的关键。宏观上的分配原则是谁出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在经营上采取组建机车组、建立单机车组核算制度。核算方法为基础工资加效益工资, 即根据员工所承担的责任, 确定建立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对农户的优惠制度。

对入社的农户, 要实行优先使用、优惠价格、优质作业。

五、加强组织领导, 科学有序发展

农机合作社在我县属于新生事物, 处在发展阶段, 需不断完善和规范, 需要有关部门支持和引导, 使其逐渐走向正规和成熟。

1.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负责和指导合作社的组建, 制定实施方案, 进一步健全机制。努力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利空间, 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 拓展服务领域, 加强横向联系, 实现跨区域作业, 提高农机具利用率。让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事做、有钱挣, 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 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8.湟中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 篇八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4-0085-02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其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总面积2 606 km2,海拔2 225~4 488 m,年平均气温0~5 ℃,平均降水量360~650 mm,日照时数2 453 h,总人口45.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3万人。全县现有耕地5.65万hm2,是重要的产粮大县,但由于仍采取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模式,目前存在农业生产机具不全、机械作业规模小、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加上农业收入低,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极大浪费。因此,亟需探索解决湟中县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作业与小生产分散经营之间矛盾的方法,以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1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1.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土地、机具、技术、人才等的有效整合,将农机具的拥有者与使用者紧密结合,使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广大农户解决以往在农业生产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承包、农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速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1.2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升了农机具利用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户与政府及市场之间的桥梁,使作业市场的农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节省种子、水、肥、人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可避免农民重复购置农机具,促进节约型农机化的发展。

1.3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收获、灭茬、播种、耕作、植保等农机具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既有利于机械化的连片作业,又增加了机械手作业收入,同时也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4 2015年一号文件中重点提出:强化对粮食作物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

从政策角度看,投资粮食产业具有保障性,价格由政府兜底;从生产角度看,转变粗放式经营管理方式,实行精细化作业管理,从土壤保护、品种引进、绿色攻关等方面提升品质,可突出行业竞争优势;从成本角度看,各地区已设立粮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各类形式的惠农担保贷款基金,降低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和风险。

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措施

2.1 以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湟中县不断完善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初步建立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度,鼓励和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形成优势互补的多元化推广新格局。县工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大力扶持,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乡镇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0多户,成员人数达6 020人,带动农户4.05万户,注册资金达5.25亿元;培育部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5家,市级示范社20家,县级示范社60家。韦家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9家合作社已经执行统一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苏尔吉蔬菜种植营销合作社等10家合作社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金富源马铃薯种植营销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农欣马铃薯种植营销合作社等20家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实现了对接,先邦蚕豆营销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与出口企业对接实现了蚕豆出口销售。合作社成立后,以农机示范区为建设平台,逐步服务到全县土地规模经营中,改变了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耕地界线和耕地模式,建立了标准化的作业制度。通过承包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经营,使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合作社与广大农民都得到了实惠。

2.2 依托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

湟中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较多,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141.5万kW,农机总量9.8万台(套),各型拖拉机3.9万台(套),配套农机4.6万台(套)。但是,在生产中存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机、分散种植农田的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经营模式,就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度、有效地集中现有农机具和耕地,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全县的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替代过去的分散型、消耗型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过程中,将多种农机具和现代农艺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按照保护性耕作要求,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从而达到效率高、损失小、收获周期短的目的。由于实施了秸秆根茬还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规模化经营的耕地内作物出苗均匀,杂草控制效果明显,作物长势良好,能做到大旱之年不减产,而且还有一定的增产幅度。科学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化生产效率,农业机械的使用与多种农艺技术得到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的效果。

3 结语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划、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可进一步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小丽,朱国辉,李学军,等.舞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2):4-5.

[2] 李云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6):33-34.

[3] 陈韶明.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J].南方农机,2010(3):10-11.

Abstract: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meanings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article, it expounds the meaning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and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ves and the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Huangzhong count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9.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九

潍坊然中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潍坊然中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0年6月,由青州市绿龙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潍坊各县市区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于2010年12月23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是我省首家注册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成立以来,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科学统筹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有效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联合社成立的背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广大弱势农民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改善市场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成立了合作社。实践证明,与小农分散独自进入市场相比,我们单个合作社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与其他市场主体例如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合作社竞争力量仍然有限,随着外部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扩大,合作社之间存在着联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的内在动力,基于此,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联合潍坊市内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了联合社,由抱小团儿到抱大团儿,共同闯市场。截 止目前,加入联合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45家,拥有8000多名社员,带动农户近万户。产品有蔬菜、山楂、山核桃、小杂粮、冬雪蜜桃、弥河银瓜、潍县萝卜、放牧生态猪肉等几十种。联合社拥有蔬菜、山楂、樱桃、山核桃、蓝莓、山区杂粮、青州蜜桃、弥河银瓜、潍县萝卜、黑山羊、放牧生态猪肉、蜂产品等生产基地15处,基地总面积达5200亩,年产值可达2.6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联合社成立后,立即召开社员大会,通过各合作社民主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长,监事会、监事长。理事会迅速规范各专业合作社行为,要求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接受联合社的监督和指导。建立理事会议制度,通过理事会研究生产经营规划、资产投资、利益分配等重大事宜并通过全体社员通过后实施。建立完善联合社管理、培训、作业质量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保证各个合作社独立财务核算基础上,联合社设立财务,核算联合社业务。联合社享有统一的资源调配权、生产管理权、生产资料和产品统购统销权、质量检验监督权、市场谈判权、合同签订权、统一结算权,收益由联合社向各合作社分配,各合作社再向社员分配。

(二)统一管理和产品认证。联合社对各种产品统筹安 排,按市场行情合理搭配种植规模。各个合作社的生产活动必须接受联合社的监督和指导,联合社积极帮助各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按照统一、规范的食品管理措施和标准进行生产,产品包装接受联合社的指导和认可,并且统一使用“然中然”商标。现在联合社及各成员拥有“然中然”、“绿鸽”、“古州香韭”、“曹家沟”、“清风寨”、“居录”、“康诺”、“万笛”等18个注册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一个(清风寨山楂),无公害质量认证12个,绿色质量认证5个,有机质量认证22个。

(三)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为开拓高端市场,打造高端销售平台,联合社专门设立产品开发部,负责产品包装和市场开发。今年以来,联合社先后与北京、济南、青岛等地的三家公司合作,签订销售协议,向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的超市供货。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联合社还投资兴建了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各专业合作社产品在专卖店里专柜销售。作为农业部“农社对接”试点合作社,2011年9月联合社启动了“放心菜进社区工程”,所有蔬菜均有联合社下属的各个合作社基地生产,通过联合社自属的配送队伍将新鲜蔬菜直接配送到建在各个社区里面的专卖店,由于中间环节少,降低了流通成本,价格明显低于超市,让社区居民吃上放心蔬菜。计划年底前在青州各大居民区开设蔬菜专卖店25家。

(四)搞好指导服务。联合社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其中成立了基地管理部、产品开发部和市场销售部三个部门,招聘了相关人员,引进“中国蔬菜视频医院”系统,在联合社服务所能覆盖的区域内合作开设了40家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连锁点,每一个服务点都有技术人员坐诊服务,直接服务农民一万余户,有效避免了农民种植管理的盲目性,提高了科学种植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该平台,农民可以把自己区域内的农产品品种和价格及时发布出来。联合社还购买了两辆服务车,对成员进行全天候技术指导和服务,真正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积极放大联合社的组织服务功能。

三、取得的成效

联合社成立近一年的时间,带来了四大明显变化,一是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了,由抱小团到抱大团,真正形成了农产品生产、销售的“航母”。二是实现了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的转换,实现了市场地位的对等,通过建立品牌、提升知名度,联合社以自己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市场认可,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许多产品不仅稳定地巩固了省内市场,还撬开了邻省市场。众多企业找上门来,主动提价,形成了买方竞争的局面,由此,联合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动。三是资源共享,降低经营成本。联合社将合作社分布在各地的重复营销网点取消了45个,减少了销售人员近50余人,仅 此一项减少销售费用100余万元。四是农民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地处弥河镇的青州市盘龙山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是联合社的成员之一,加入联合社前,核桃一斤只能卖18至20元,加入联合社后,通过统一包装、分级销售等措施,一斤卖到26至28元,最好的卖到了一斤35元。

四、联合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潍坊然中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总的看来运行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能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联合社和各合作社之间联系不十分紧密,有的合作社认识不到位,进一步合作的意识不强。二是联合社发展也遇到资金制约的瓶颈,又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款,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懂技术、会经营、善于开拓市场的能人匮乏,也影响了联合社的发展。

五、下一步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做大做强为原则,以促进为民服务为理念,以带动更多农户致富为目标,强化体制建设,规范运行,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拓展报务内容和范围,推行科学的管理理念,以确保联合社经营的良性循环,实现联合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规模。采取宣传、发动、推广、示范等多种措施,积极吸引更多专业合作社加入联合社,通过联合社 强大的组织,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的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在联合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采取多种形式来解决联合社资金不足的难题。

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积极招聘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确保联合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标准化建设。积极加强对各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建设,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建全生产记录制度,统一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提高成员社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10.典型材料2010年农机局 篇十

襄汾县农机局

襄汾县位于临汾市中南部,共有90万亩耕地,5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45万。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达6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33万亩。历史上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是我省传统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县农业机械化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0年底,全县农机总资产达到 34428余万元,农机总动力发展到49.098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45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833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到8097台(件),其中大中型配套机具达到5434台(件);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达到 753台,其中玉米专用收割机达到165台;薯类收获机械达到384台。2010年,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居全省领先。

一、工作成绩

2010年,在省、市农机局和襄汾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全县农机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共同努 力,圆满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农机化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概括的讲,2010年我县农机化工作实现了“三个提高、三个突破、三个发展”。

(一)、三个提高

1、农机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新增各类农业机械 1190台(件),其中拖拉机290台,玉米专用收获机69台,小麦收获机1台,自走式小麦玉米两用收获机57台,整地机械316台(件),种植施肥机械194台(件),秸秆还田机110台,薯类、中药材收获机77台,其它农机具76台(件)。通过落实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我县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为农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组织各类农业机械保春耕、战 “三夏”、抢“三秋”,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62.2万亩,小麦机收率达98%。共机播玉米28万余亩,机播率达85%。机播小麦6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8 %。共机收玉米1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30%,全县机耕作业面积89.9万亩,机耕作业水平达到98%;机播作业面积91.2万亩,机播作业水平达到81.35% ;机收作业面积77.6万亩,机收作业水平达到70.5%,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以上。

3、农机化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在各项农机作业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在农机生产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开展本县各项农机作业和春夏秋季跨区作业。今年我县我县组建了秋冬季异地作业服务队,除在县域内进行收获作业外,还远赴甘肃、陕西等地机收甘草、生地等药材,异地作业面积达到3万余亩,平均单台机车增收4万元。参加跨区作业的拖拉机达600余台,联合收割机达280余台,跨区作业面积达25万亩,实现经济收入800余万元。全县农机化总收入达1.58亿元,农机化纯收入达9501万元。农机化为全县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00余元。

(二)、三个突破

1、农机化投入实现新突破。我们经过努力,争取到农机具购置补贴国补资金1141.2万元,省补资金70万元,市补资金9.1万元,共计1220.1万元。县政府配套工作经费9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购买农机投入4200余万元,总投入达5500万元以上,达历史最高水平。

2、玉米机收和马铃薯收获实现新突破。今年通过国家购机补贴共新增玉米专用收获机69台,新增薯类收获机77 台,全县玉米专用收获机保有量达165台,薯类收获机械达到384台,全部投入到秋收作业中。共机收玉米10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30%,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达历史最高水平。共机收薯类作物5.43万亩,占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的82%,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3、机关建设实现新突破。从6月中旬开始,我们投资 40余万元对机关各办公室进行了地板砖硬化、换装塑钢门窗、密封阳台等建设,为各个办公室换置了新的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等办公设施,并为机关安装上了暖气,11月15日按时送暖。改变了农机局机关几十年不变的旧面容和办公条件。机关面貌进一步净化、亮化、美化,提升了机关形象,也提高了机关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三个发展

1、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取得了新发展。我们分别在古城、南辛店、襄陵、陶寺四个乡镇完成高标准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565万亩,完成辐射推广面积1.32万亩。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40余万亩。在襄陵、南辛店、古城、陶寺、大邓5个乡镇实施了3000-5000亩的深松作业连片示范区,在其余8个乡镇实施了500-1000亩的推广示范点,出动深松机60余台,完成深松作业面积3.1万亩。保护性耕作项目和机械深松补贴作业项目顺利通过省农机局验收,并得到领导的好评。今年7月16日,我县农机局被省农机局命名为全省农机推广“旗帜县”称号。

2、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新发展。我们注重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培育扶持,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县已经审批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田同兴、郭高升、王小虎农机合作社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刘和平、胡彪彪等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正在建设 4 之中;汾城综合农机服务站已启动建设。全县农机户数量达到2.1万余户,培育农机大户累计达到100户,农机专业户230户。培养建立了13个乡镇中心维修站,解决了农业机械维修困难的问题,做到了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乡。11月份,古城镇李满良中心维修站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机维修示范点”,省农机局领导亲临我县举行了挂牌仪式。

3、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取得了新发展。通过把源头,严检审,抓教育,排隐患,常治理,创平安等措施,有效规范了农机安全生产秩序。一年来,新购机车上户率、办证率均达到100%,办理各种农业机械上户422台;检验拖拉机1691台,占应检台数的90%以上;共培训各类驾驶员、操作人员、技术员1692人;安全隐患排查农用车辆3600余台(次)、排除隐患1200余台(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135份,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000余份,有效地杜绝了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共建设7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0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200户平安农机示范户。全年没有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安全发展,为优化全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体会

1、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朋友购买和使用农机新机具的积极性,农民购机热情持续高涨,加快了新机具的更新增长推广步伐,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 结构。开展机械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补贴工作,促使农机新技术得到迅速的应用开来,推进了农机科技技术的普及推广进程。

2、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完成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强大动力。一年来,农机化司及省、市农机局领导多次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也多次来到我局指导视察,及时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我县各项农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等各项重大工作都以县政府名义发文安排部署,县分管领导亲自挂帅,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3、搞好农机队伍建设是实现农机化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建设一支战斗力强、作风硬朗、敢打善拼的农机干部队伍,我们通过召开“庆七一”老干部座谈会、“庆元旦”茶话会、行风评议面对面等活动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对农机工作的发展意见,以此来振奋精神,提振士气,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同时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农机新技术培训等,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农机作业队伍,为实现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根本保障。

一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与省、市农机局的要求和其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围绕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总要求,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半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11.发展中的金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十一

为了适应当地农业耕种模式的发展,为农户提供优良的农机作业服务,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适应中国入世对农业的冲击,推动农业机械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县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小孤山镇大宏村成立了金生农机专业合作社。

金生农机合作社于2010年12月20日成立,注册资金人民币145万元,地址位于伊通县小孤山镇宏大村,主要业务是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本着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實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 “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行业宗旨,以“便民、利民、富民、富己”为目的,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目前,该合作社有农机户6户,拥有收割机1台、播种机1台、整地机3台、打药机1台,大、中、小型农机具共6台(套),拥有农机操作人员6名。车库165平方米,修理房64平方米。

合作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振奋了社员,鼓舞了干劲,也向周围的农民展示了农机合作社的巨大潜力。然而,合作社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境。农机合作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资金回笼慢,收回投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所以,首要问题就是合作社发展资金后劲不足,急需政府和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增添更多助力。

12.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二

一、正在探索和实践中的四种农机合作模式

第一种模式乡村干部主导型。由基层组织牵头, 把有机户和入股土地农民联合在一起, 统一调度机具, 统一作业标准, 分户经营, 秋收结算;统与分有机的结合, 统的优越性和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使得现代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察右后旗当朗忽洞苏木补力图村支部书记孙来动员本村农民自筹270万元, 以自己的名义借贷80万元, 购置8套喷灌圈、904大型拖拉机2台、354中型拖拉机7台、配套机械20多套, 成立了以农业机械为龙头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使得全村5000亩耕地实现了统一规模经营。以种植马铃薯和红萝卜为主, 实行“五统一分”经营方式, 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作业、统一销售、统一核算, 分户经营, 农田作业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服务, 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人均收入达1.5万元。其中农机服务合作社对全村5000亩喷灌圈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结算方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收费价格低于市场价, 深受农民的欢迎。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窑滩村村长崔喜财动员37户村民合作出资, 按亩摊钱, 每亩地农民自筹400元, 建起马铃薯喷灌圈7个, 面积达3500亩, 膜下滴灌1000亩, 共计4500亩设施农田, 其中有7人自筹资金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购置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大型翻转犁、马铃薯四行播种机、中耕培土机、马铃薯收获机各3台, 总资产达100多万元, 能够满足5000亩马铃薯全程8个环节机械化作业任务, 农机合作服务方式为“六统一分”, 即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结算, 分户经营;机械化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得到提高, 农机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模式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成了“本家”, 合作社成了“长工”, 较好的解决了新形式下分散种植与机械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第二种发展模式是农机大户主导型。农机合作社以农机服务队的方式, 服务马铃薯产业基地和机械化膜下滴灌示范园区。察右后旗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由5户农机大户共同发起, 2010年5月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总投资达380万元, 在贲红何家地建设农机大院一处, 内设车库8间, 机具棚1处, 维修车间1间, 配件库一间, 现有大型拖拉机4台, 中型拖拉机15台, 配套机具45台, 实行定向服务与分散服务相结合, 定向服务面积1.3万亩, 零散服务面积0.35万亩, 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 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服务价格, 统一机具管理, 将机具出租给合作社机手进行作业, 累计作业面积4万多亩, 纯收益25.8万元。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农户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 进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察右后旗乌兰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2台, 中型拖拉机6台, 配套机具8套, 机械资产达160万元, 马铃薯储窖2座, 仓储7600吨, 该合作社是一个为当地农民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 产中生产服务和产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在产中生产服务方面, 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1500亩, 种植3个马铃薯喷灌圈, 同时服务三个马铃薯种植大户, 面积达900亩, 还为当地农民提供农机服务800亩, 共计3200多亩。秋季将农民的马铃薯统一收购, 销往安徽、浙江、福建及东三省, 最高的一年外销马铃薯600多个车皮。

第四种发展模式是农机部门发挥自身优势, 围绕服务办实体, 办好实体促服务。凉城县农机局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全局干部职工自愿集资入股, 承包农民土地1000亩, 打井配电, 全部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 购置大型动力机械四台, 配套机具11台,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体现出四大优势:一是全程农机作业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充分显现;二是农机技术队伍得到了锻炼, 技术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的特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经营效益显著;四是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 缓解了工作业务经费不足的困难。充分展示农机服务实体的优越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强劲。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对建设和发展农机合作社认识不够高, 重视不到位, 畏难情绪严重, 找不到下手处, 工作单打一, 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的能力弱, 不能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及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纲目不清, 说到底是工作不研究, 思想不到位。

二是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个别地区对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 对本地区机具拥有量和服务需求量缺少科学的规划, 胸中无数。

三是思路不清楚。作为农机部门负责人, 应该是深入领会并完整地把握本地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思路, 并从本地区农机装备和服务内容、方式及功能的实际出发, 提出本部门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农机服务发展新思路。就目前来讲, 乌兰察布市农机发展思路必须要与节水设施农业相结合, 整合各类农机资源, 形成合力, 扩大服务半径, 增强服务功能。

三是已建成的各类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单一, 服务半径小, 资金紧缺, 收益不高, 在整个农村经济中起不到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 充分认识建设农机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增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已经逐步培育并形成了马铃薯、玉米、甜菜、蔬菜等几大主导产业, 特别是马铃薯“薯都”的确定, 马铃薯种植规模已经达到400万亩的规模, 形成了后山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带, 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求规模化经营, 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没有完善优质的农机化服务支撑, 这些要求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全市270万人近有6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力度越来越大, 这些转移出去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 如此规模的人口大转移, 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走出去的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了转包或代耕, 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村的这种现实社会条件, 要求农机服务必须是全程的服务, 功能齐全的服务, 必须起到引领支撑作用。第三, 随着本市节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对农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艺的要求, 需要先进节能的大动力新式机具与之相配套服务, 这样才能保证现代设施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建立农机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各种农机资源, 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 增加农机的作业收入, 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同时通过合作社较强的实力能够进一步更新新式机具, 强化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各种形式完善的配套服务, 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因此, 我们必须把农机合作社建设这项工作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 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 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既要抓数量上的扩张, 更要抓质量上的稳定提高, 二者不能偏废,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直至抓出成效。

(二) 摸清底数, 确定好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条件。

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搞其它工作一样,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从乌兰察布市的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 建立农机合作社必须与当地设施农业相配套;必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相配套;一要摸清家底, 通过调查了解摸清机具的分布状况;摸清每个地区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水平情况, 以及农民对农机服务的认识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要科学地规划好建设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及分布位置, 并制定出分年度实施计划。计划要切实可行, 富有操作性。三要坚持建设标准不动摇, 保证农机合作社建设质量。每个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必须达到“五有”, 即有一个好的领办人, 有较强的服务手段, 有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办公服务场所, 有固定的服务基地等, 力争实现三个“经得起”, 即经得起一看, 经得起一问, 经得起一用。

(三) 完善配套政策, 确保建设农机合作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完善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的配套。从去年的工作情况看, 市级财政的补贴资金已经落实到位, 旗县市区的配套到位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农机部门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争取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使每个旗县每年都能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和购置机具的加补贴。

二要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发对合作社实施重点倾斜。农机补贴资金除用于节水设施农业的补贴外, 重点倾斜农机合作社购置机具。体现出各项资金倾斜农机合作社的政策。

三要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机部门在实施节水设施农业项目过程中所需的农机服务项目都要交给农机合作社来完成, 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保证服务质量, 让农民满意, 让农机合作社有钱可赚。

13.万里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三

万里果品专业合作社是以专业从事静宁苹果生产销售的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聘请多位果业专家共举办培训班23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重点推广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有机综合栽培技术,在余湾、仁大两乡镇设立统一农资供应点,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秦冠苹果、SOD苹果、富硒苹果、礼品苹果。社员平均年增收2130元。

万里果品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建立以来, 在静宁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科学栽培技术,同时在能人的带动下,经过2年的发展,带动周边果农建立1500亩以上优质果品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为主体,集物资采购、引种、生产、销售、培训、科技实验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组织化、产业化专业经营模式和产业格局。

14.笑阳葵花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四

新形势新任务,第三波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尊重激活农民伟大的创造性,鼓励农村继续改革,破解税费改革后的附生难题,鼓励农民在以提高组织化程度来铸造新农村建设的第三驾马车,鼓励更多的农村农民参与全民创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实施农牧业品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农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笑阳葵花专业合作社围绕经济发展做文章,搞服务,围绕做强做大葵花产业求突破,促增收,找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2009年1月成立了笑阳葵花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社员1000户,带动全场2000多户并辐射到开鲁、左中、天山等地,带动全旗5000多户农户种植生产葵花。探索了一条合作社为经济建设服务,一头闯市场,做品牌,一头建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宽了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渠道。

合作社成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雏型,是培育主导产业的职工群众最认可欢迎的有效手段,品牌是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的方向前瞻,合作社就是一艘经济建设的航母,以农村、农业、农民的内生力量为动力,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2009年1月14日,我场成立了笑阳葵花专业合作社,这个举动是敢想敢闯敢试的结果,是经营农场新理念的实

践,是发展经济新思路的落实。党委副书记、场长任理事长,各分场党支部书记和葵花收购大户为理事,探索建立了“党委+合作社”社会管理新模式,党委发挥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把关定向,引航前行,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影响力,从而使合作社与党委同心同向,共同发展。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促进职工增收,场出资5万元到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扎鲁特葵花籽”地理证明商标,到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扎鲁特葵花籽进行无公害食品认证,印制扎鲁特葵花籽包装袋15000条,打品牌增效益。近两年全场葵花面积都在3.6万亩左右,占全旗的1/3,由于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每年秋季,全国八省市80多位客商到香山农场抢购葵花籽,葵花价格高达每市斤3.5元,成为全国葵花原材料产品的最高价,每年葵花交易量达到3000万斤(自产900万斤),仅葵花一项人均增收400元,合作社成员和带动的农户人均收入高于全旗人均收入的20%。为谋求更大的利益,寻求更大的发展,合作社提出“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的构想,把发展葵花籽深加工作为工作重点和突破口,使葵花籽增值,促进职工增收,投资100万元建立了葵花炒货厂,注册了“笑阳香山”炒货商标,炒货厂生产的小包装葵花籽产品口感好、个大、皮薄、籽成、原味特色,不添加任何香料,产品供不应求。现炒货厂有厂房350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0万元,自炒货产品上市以来,供不应求,在扎旗和霍林河市

各超市设有销售网点,现正与几家外地客户洽谈合作意向,上四条生产线,计划年销量达到100万斤。通过合作社的积极运作,培育起了葵花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场共成立葵花及粮油收购加工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20个,今秋各合作社的200名葵花经纪人将全旗及周边旗县的葵花全部收购到农场,葵花储备量达到2000万斤,100万斤以上葵花大户达到10多户,葵花收购形成了农场气候,场葵花经纪人与外地客商直接交易,改变了以往缺少资金,只为外地客商提供服务赚取小额服务费的现状,为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葵花交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了一条围绕经济建设搭建平台,依托合作社引领服务现代农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

合作社成为农场文化创新的实践,培育了创业文化,在市场的风险里,造就了一批发展经济闯市场的党员干部队伍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合作社就是一艘文化建设的航母,靠地区的活力、张力,自由航行。

成立合作社是工作创新,是探索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是尊重职工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创业意识的创造,顺应民意,转变作风,实践“注重细节,有效执行,做事到位”的作风要求和“诚信、友爱、协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在合作社的1000户正式社员中有机关干部、分场党支部书记、党员和普通职工等,党员干部占85%,他们成为了经纪人的带头人,成为全场葵花收购大户,党员干部带头闯市场,找客户,这些人不压等不压价,公平公正,职工群

众信得过,服务好,讲信誉,带动了全场200多人从事葵花收购,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市场信息快捷及时,收购期间提供短工岗位300多个,为葵花产业服务的饭店、旅店、商店都非常兴隆,市场充满活力,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员干部创业致富,身先士卒,赢得了职工群众的信赖,他们亲切的称这是一支“双高双强”型(政治热情高,职工群众威信高,自己致富能力强,带领职工群众致富能力强)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则是忠诚的实践了建设三个团队(建设学习型团队,依法行政团队,有执行力团队);提高三种能力(有学习能力,有自我教育能力,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三个方面的好干部(做引领职工、服务职工的好干部;做讲大局、守纪律、有修为、能担当的好干部;做有本事、靠得住、组织信任、职工赞成的好干部),为进一步发挥党员作用,合作社围绕打造葵花品牌,在党员中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个党员就是发展绿色葵花产业的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试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一颗科技新星;一个党员就是一个带头发展葵花产业的先锋战士;一个党员就是葵花产品质量的一个监督员。通过活动促使党员大显身手,自己找位子,自己压担子,有了党员的率先垂范,全场职工群众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全场上下形成了打造葵花产业品牌的热潮。

合作社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和职工群众建立起了共同的价值观,使命感,目标一致,一呼百应,为每个

社员都装上了发展的发动机,加油助推新农村建设,合作社就是一艘社会建设的航母,靠多个发动机,加速前行。

15.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五

提高认识明确发展目标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相继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予以促进和扶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潜山县农机局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重心, 把加快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放在重要和突出位置, 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结合潜山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明确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目标, 力争5年内农机专业合作社覆盖到全县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行政村。

为实现这一目标, 强化目标管理和激励驱动机制, 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纳入年度“农机化工作激励方案”, 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任务分解到单位, 责任落实到人,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顺势而为抢占发展先机

早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尚未出台的2006年, 潜山县农机局通过认真调研, 根据本县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顺势而动, 积极宣传发动, 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 牵头完成了会员申请登记、材料整理、县农委批复、上报县民政部门审批等程序。12月18日, 首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潜山县农机协会”正式挂牌成立, 首批入会会员90余人, 选举产生了会长、秘书长等人选, 制定并通过了《农机协会章程》。

县农机协会的成立, 掀开了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的序幕。本着“不干预、多引导、多扶持”的原则, 帮助协会解决启动经费, 落实办公室、会员之家等活动场所, 为协会组织农业机械开展跨区机收、机插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不断引导协会人员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服务。与此同时, 加强与协会的交流与合作, 成立了困难机手“互济会”, 号召全体会员联合起来, 组织开展帮贫扶困、解难救济活动, 共同帮扶经济困难的农机户, 义务为困难户、五保户等开展农机服务。

2007年11月, 市、县电视台和诸多媒体先后专题报道了协会副会长余本杰“帮贫扶困”小分队的感人事迹, 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打响了农机服务品牌。四年来, 县农机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先后组建成立了5个农机协会分会, 吸收会员200余人, 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28台, 各类配套农机具1200多台套, 每年组织农机作业收入逾1000万元, 会员纯收入达600余万元。“跟协会走、奔致富路”已成为全体会员和广大农机手的共同心声。

彰显职能发挥示范带动

为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突出地位,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潜山县农机局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的方式, 坚持走“政策扶持、机制跟进、全力推进”的发展思路, 指导他们进行规范化运作。2009年度, 山区的槎水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度, 圩畈区的油坝乡农机专业合作社, 分别被授予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嘉奖。

槎水农机专业合作社由龙关农机站2008年牵头发起成立, 当时拥有农业机械36台套, 注册资金仅5万元, 规模虽小, 但通过农机部门的引导, 进行市场化规范运作, 2009年度与当地农户签订1218亩作业合同, 为槎水镇近2/3的人口提供机耕、机插、机收一条龙服务;2010年在县农机局的支持下, 新建4座保鲜库, 容积480立方米, 带动山区农户生产食用菌150万斤, 毛收入超600万元。

油坝乡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 当时由王贤金等5位村民自愿组成, 拥有各类农机具16台套, 注册资金仅为21.7万元。经过2009年、2010年的发展壮大, 如今该合作社拥有社员33人, 有大中型拖拉机8台、收割机8台、插秧机5台、小型农机具近百台套, 注册资金184.95万元。2010年油坝乡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作业达4000亩以上, 其中已经实现了1000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在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率先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育秧、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调配作业机械, 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现该社成为潜山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面旗帜, 已列入农业部2010-2012年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多措并举创新发展模式

为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在发展过程中,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和农机手的意愿, 坚持合作形式多样化, 投资主体多元化, 服务方式市场化, 鼓励在实践中发展, 在创新中提高, 推进了各具特色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鼓励扶持, 加快发展。一是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 结合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以及农机年检审、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采取拉横幅、贴标语, 举办专题讲座, 发放宣传资料等行之有效的方式, 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政策扶持。在购机补贴安排上, 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 优先补贴, 多购多补, 鼓励农机大户以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建成立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扶持, 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规范引导, 健康发展。认真开展调研, 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动态档案库, 重点加强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区域分布、资产组成、生产经营等基本情况, 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根据潜山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注重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典型, 突出示范性, 依靠典型带动, 规范和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 促进发展。一是实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系帮扶制度。各乡镇农机站把辖区内的合作社作为联系点, 县局业务股负责联系典型示范点2个, 帮助建立健全《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构筑信息服务平台, 帮助联系作业订单。去年, 该县余井土地平整项目中, 承包大户由于受到时间、季节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 未能及时育秧和机插, 通过县农机推广所及时协调, 油坝农机合作社及时介入承包, 全面按时完成机插任务, 实现双赢。三是加强与石油等部门的配合, 积极协调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油料供应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做到优先供应柴油。

16.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六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九台;意义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

九台市位于吉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出口基地,也是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九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49万台(套),配套农机具5.73万台(套),机耕水平达到95%,机播水平达到90%,机收水平达到16.2%,耕、作、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8%,农业总产值615891万元。九台市政府对农机化工作非常重视,并不断加大农机化配套资金的投入,从而激发农民购机、用机需求和积极性。

1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 整合农机资源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使农机专业合作迎来发展的春天,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调动,提高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整合农机资源的作用,满足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承包,土地托管等方式集中土地资源,使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1.2 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能够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服务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又都是农机大户和具有多年农机操作经验的农机手,对于农机化操作新技术,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热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在生产作业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往往都是新机具、新技术的首选使用者,起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户来使用新的机具和新的技术。

1.3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加快农机机械化的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毛泽东1959年就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农机专业合作社则是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1.4 实现增产增收,共建双赢局面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既可以解决农户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双赢局面。

2 加快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稳妥有序健康地发展,政府应在工商登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在用土地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把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

2.2 建议完善的机制

农机主管部门在扶持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数量,盲目组建,而要做到组建起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个起“扶得起,立得住,跑得快”的合作社,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完善、规范的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机具使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作业服务机制。

2.3 拓宽服务领域,全方位发展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想要为全体社员谋福利,增加社员的收入,就必须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跨区作业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模式,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蔬菜业和农副业等领域扩展,从单一的农机作业向农机保养、维修服务等多方面发展,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空间。

2.4 建立必备的办公场所和库房

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必须具有必备的办公场所和足够的机具库房。有的农机合作社虽说有库房,但面积小、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大型机具的存放需求。很多农户对组建农机合作社充满积极性,但苦于土地限制难以解决机具存放问题,严重制约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希望农机主管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协调,给予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场、库、棚等设施的支持。

2.5 储备人才和技术

17.农机专业合作社 篇十七

——孝昌县农业科技创新探访

初夏时节,进入孝昌季店,乡间大道通坦开阔,农田阡陌纵横交错。车行厉店,长街尽头,一幢三层楼房与众不同:房前,“李好农资服务站”、“孝昌县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牌匾赫然眼前;屋后,几畦寸余长的秧苗正在上千只塑料盘里竞相伸展,享受雨露滋润过后阳光的照拂„„

眼前的男主人李双桥,35岁,中等个,皮肤黝黑,鼻梁间架副眼镜,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

一见到记者,温文的李双桥便谈起了自己的育秧心得:“通过机械化育秧,3天就可下种,15天就能移栽,每亩可增产300斤。”

随行的孝昌县宣传部副部长黄俊元告诉记者:“以前夏播时节,很多地方不得不等水下秧。机械化培育出来的秧苗,具有抗旱性,所以即使现在碰到干旱也不用担心栽过季秧了。”

“现在孝昌正干旱,我们已经帮周边缺水不能下秧的农户,栽种了500百多亩了。”李双桥补充道。

这边,俊秀的女主人舒红萍热情地介绍起摆放在屋里的一台“育秧播种流水线”:加入拌入肥料的散土,只需15秒钟的时间,散土便在机器内自动完成了装盘碎土、洒水、均匀播种、盖土等一系列过程。一盘盘播种后的泥土刚下“流水线”,就被放入35℃的温室大棚进行培育。3天后,已经长出嫩芽的种子再到秧苗场练苗15-22天,可供栽种的秧苗就长成了。

“联合村又要秧苗了。”说话间,季店乡农业服务站站长季月波来拖秧苗了。“我去卷秧!”与丈夫李双桥交换了一下眼神,舒红萍从容地穿起丝袜套上雨鞋,来到后院的秧苗场。

卷秧,就是将塑料盘里像绿毯般的秧苗一块块卷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圆筒状,装上插秧机送到田里。

只一会儿工夫,一亩多地的秧苗便被齐齐整整地码到了一台手扶式插秧机上。插秧机随后被送上了一台拖拉机运住田间。

“过去我们种田要吃多少苦哦,总是半夜就起床扯秧,一年到头还只够填饱肚子。”73岁的李双桥母亲忍不住插话说,“伢们现在学科学、靠农机种田,日子多轻松哟!”

2008年,一直做农资生意的李双桥,在政府扶持下,购买了第一台整耕机,服务周边农户,赚取服务费。尝到甜头后,李双桥又接二连三地添置了碎土机、旋耕机、手扶式插秧机。去冬今春,李双桥又建起工厂化育秧大棚,拖回一台育秧设备,正式建起了自己的“育秧工厂”。

5台旋耕机,6台插秧机,3台联合式收割机,齐备的育秧流水线„„从集中整地、统一育秧,到机插机播、联合收割,喜欢尝试新技术的李双桥先后投入70多万元购回多类农机具,在广袤的农村大展拳脚。

今年2月,在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的撮合下,李双桥网络周边农机户,成立了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依托工厂化标准秧苗供应,提供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保姆式”服务。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户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片赤诚,志在田野。敢于尝试新技术,勇于创新破陈规,李双桥已远离老一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成为新型农民的样板。

跟随拖拉机,我们来到空旷的田间。近前,一块块翻耕平整的水稻田正安静地等着秧苗来激活;远处,一台台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不停„„

“这里翻耕好的田块,几乎全部是鑫禾农机合作社的旋耕机整出来的。”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继人介绍说,目前,鑫禾农机合作社现有大小型农机具20余台(套),会员20多人,注册资金300万元,现已承包土地1200亩。

张继云说,孝昌已迈开了农业机械化普及的步伐,目前成立了1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插秧机220台,旋耕机1134台。今年夏播,全县水稻机插面积达到7万亩,“隆隆”农机声已成了现在农村“三夏”期间的主旋律。

18.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八

孝感市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法定代表人冯亚明,合作社办公地点位于肖港镇官湖村。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拥有社员31人,固定资产235万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配备了大中小型农业机械210台(套),承包耕地310多亩,耕种和收割范围辐射肖港、陡山、邹岗、白沙等乡镇3.6万余亩的农田,有固定的活动和办公场2000多平方米,兴办了农家乐,有固定收集加工点等,每年培训农机专业人员200多人次。

一、提高了我镇及周边农业产业化程度。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完全覆盖了水稻和油菜种植的各个环节,水稻从耕、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油菜耕田、播种、收割的一系列流程,完全可以全程机械操作,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另外,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近两年水稻集中育秧现场,受到了市、区农业局的高度评价。

二、为土地适度集约流转提供了保障。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身流转了三百余亩耕地,为土地适度集约流转作了有益尝试,同时,合作社服务于孝南及孝昌周边的种田大户。

三、自成立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注及帮助。先后获得2009年湖北省模范先进农机作业大户,2011年,孝南区水稻机插先进单位,2012年全国模范科技示范户、市农民组织先进单位、镇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先后有省农业厅、市农机局、区农业局、区农机局、区农机的领导亲临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2012年8月3日,鲲鹏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受到国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接见与肯定。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事迹有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给予报道。2011年9月,湖北卫视给予了专题报道。

区委领导视察孝感市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

收割油菜

油菜机播

软盘抛秧

扩建中的鲲鹏农机专业合作社办公楼

19.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十九

河南武陟县卓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忙分红、忙茶话、忙考察

接到记者电话时,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卓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红是上气不接下气:“哎呀, 正忙着给大伙分东西呐!”

据赵永红介绍, 2011年是他成立合作社以来效益最好的一年。不仅小麦、玉米跨区机收作业收入创下了历史新高——80万元, 合作社的其他经营业务如养猪厂、木材厂等都有不错的收益, 全年纯利润高达500多万元。效益好了, 社员自然要共享好收成, 除了正常的现金分红, 赵永红还采购来了食用油、大米、对联、鞭炮等物品。“一人5公斤食用油, 50斤大米, 春节用的对联和鞭炮也顺带送了出去。”赵永红说, 这是第一年给大伙分福利, 东西虽然不多, 图个高兴, 也算是对大家一年来对合作社支持的感谢。

除了忙着分红, 赵永红还把合作社成员召集起来, 开了茶话会:“大家坐一起聚餐, 叙叙情谊。”虽是这么说, 但这叙情谊的茶话会可不仅仅是联谊那么简单, “会上大家也集思广议, 讨论这2012年该咋干。”

“2011年, 咱的机器小, 跨区收玉米的时候吃了亏, 2012年了, 咱得买大机器, 接大订单, 挣大钱!”“流转承包土地, 搞规模化经营, 弄个5、6千亩地出来, 咱就在家门口干, 照样挣钱!”……当赵永红在电话里把茶话会上社员们的意见转述给记者时, 他的兴奋之情让记者都深受感染。

茶话会上的共识, 让赵永红们决定趁现在没什么农活, 去厂家考察机器。“我已经跟福田雷沃的经销商商量好了, 他们牵线, 安排我们去厂子里看机器, 就当旅游啦!”赵永红说, 2012年, 他要带着合作社的成员们挣更多的钱, 过更好的日子。

浙江江山市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忙冬种、忙结账、忙充电

对浙江江山市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来说, 全年除了正月那几天, 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虽然对于北方来说正值“猫冬”, 可对于巾英来说, 农活依然不断。机手们忙着维修、保养机器, 同时也忙着冬种及田间管理, 冬种作物如蚕豆、豌豆、油菜、榨菜、荞麦、高梁等, 长势都不错。

2011年巾英在江山全市范围内雇佣了几百名农民工, 年终将至, 巾英招聘来的大学生们就忙着整理资料、核算账目, 加班加点给所有员工发放工资, 以保证不拖欠工资, 让农民们拿着钱回家过个舒心年。

因为前一晚跟同事加班算账到凌晨, 合作社理事长林项霞接到记者采访电话时, 声音中还透着浓浓的睡意。“年终实在是太忙了, 我还要写2011年工作总结, 制订2012年的工作计划。”大学毕业的她, 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是一丝不苟。

相对“三夏”“三秋”这些大忙时节, 目前合作社也算是相对清闲, 正是充电的大好时机。林项霞就抓紧时间组织合作社社员参加市里农机站组织的各类培训, 并带社员到金华、义乌、诸暨等周边地区的优秀合作社考察学习。干了10年农机的社员杨芝美说:“每次培训, 我的操作技能都有所增强。培训老师讲课风趣幽默, 有问必答, 特别是教我学会了怎么使用农民信箱, 今后有什么技术难题我可以用邮件来跟老师沟通啦。”

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今年林项霞的合作社整体收益不错, 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20%, 农机作业面积比去年增加25%, 年终机手分红1万多, 其他社员也都有福利分红。“糯米、瓜子、水果、牛奶, 我们都有送, 甚至连附近的村民家都有送去。表达一下我们的谢意。”林项霞告诉记者, 年前合作社打算再购买几台新机器, 并打算在新建的基地过年, 农历二十八那天还会举办一场联欢活动, 正月里还要去慰问老社员, 探访新社员。“愿龙年一切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愿我们合作社和社员们明年获得更大的收益。”电话里, 疲惫的声音也难掩这位年轻的女大学生理事长对龙年的憧憬。

黑龙江富锦市福祥现代农机合作社:忙汇演、忙备耕、忙聚餐

对东北人来说, 这个季节唯有“猫冬”。可当拨通黑龙江富锦市福祥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姜驰的电话时, 那边的热闹劲儿还是瞬间感染到了记者——真是有过年的气氛。

“今年咱合作社挣钱了呀, 27个社员, 人均分红近1万块。大家心里敞亮着呢。这不, 我们这儿有文艺汇演, 社员基本上都参加了, 扭秧歌呐!”姜驰告诉记者, 现在没什么农活可做, 大伙有了钱, 物质生活好了, 精神生活也要相应地好起来, 争相参加文艺汇演, 展现咱农机手的才艺。

参加汇演排练之余, 正经事姜驰也没忘:“这不过完年就得种地了!我们合作社也备着呢, 油料啊, 种子啊, 都安排专门的人买。马铃薯、水稻的种子到目前为止都已经储备好了, 就等着来年大干一场啦!”

姜驰告诉记者, 虽然2011年合作社挣了钱, 大伙杀猪摆酒, 27个社员在自家里摆了5桌酒席, 甚至连市里的领导都有来参加他们的庆功宴, 但他们的目标是“上大台阶”, 朝着“50万的利润”迈进, 为此, 姜驰跟社员们商议, 2012年要改变种植结构, 放弃小麦、黄豆、玉米这“老三样”, 而改种经济效益好的甜菜、马铃薯和水稻。因此, 当下的备种工作一点都能不含糊。

20.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篇二十

关键词: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20-02

凤阳县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为主,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和安徽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示范县,同时也是部级、省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6万hm2左右,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2.66万hm2以上,小麦、水稻、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67万hm2、5.33万hm2和1万hm2以上。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6.7万kW,拖拉机总量达到8.3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6 209台、联合收割机达到3 622台、水稻插秧机达到885台,小麦、水稻机耕、机收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7个%。农机动力总量和农机化各项工作都位列全市前三甲。

近年来,在凤阳县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进程中,突出“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结合,同时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凤阳县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凤阳县农机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凤阳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基本标准》,通过大力示范引导,积极鼓励扶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体数量,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强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凤阳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从无到有,到2013年底,全县总数达到28个,入社人员426人,从业人员794人,合作社机具拥有量达到1 660台,资产总规模达到5 200万元,年服务能力超过3.33万hm2。合作社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档次品位程度伴随着服务需求增加而不断提高,已有2个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2个合作社被认定为市级示范社。

2 影响农机合作社发展因素

农机合作社大多数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村种植能手为主体或主要参与者,他们对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推广等具有较高积极性和热情,是农机新机具、技术的先行者、使用者和示范者,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起到排头兵作用。如:府城镇的圩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机插秧推广过程中,为当地农户代育、代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与促进作用。农机合作社机具、技术等资源充分,通过能规模化服务,提高了机具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不但使广大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够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笔者在调研中深深体会到,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好处固然较多,但影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不少。

2.1 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抓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成效显现较快,农业虽然是基础产业,但受经济指标提升就能够体现政绩的现实主义者意识影响,不少乡镇存在着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思想上认识不足,造成了政策支持不够、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管理者发展方向不明确、合作社任务和使命定位不正确,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 农机合作社服务质量不高 在已经组建的2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中,60%以上的合作社存在着规模小、硬件设施不够完整、管理粗放、业务单一、经济效益不理想问题,特别是部分合作社财会制度不完善、服务面窄、组织领导缺乏,紧紧是挂了一个牌子、制定了几项制度,运行不畅,纽带与服务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

2.3 发展资金后劲不足 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经费困难,购置必要的农机具、建设机具停放的库棚、场院等资金缺乏项目支撑,只能够依靠自我积累,影响了机具更新、新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机农艺融合的步伐加快。

2.4 土地经营规模小影响机械化作业功能 凤阳县属江淮丘陵地区,受土地包产到户的影响,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流转没有到位,地块面积大小不一,规模化作业比较困难,农机作业水平不高,限制了农机化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3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策建议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实行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美好乡村的有效举措。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积极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3.1 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两级政府要把培育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引导其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为努力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2 加大扶持力度

3.2.1 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对管理科学、运转规范、制度健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积极争取获得上级部门和本地财政项目的资金支持。

3.2.2 做到政策扶持倾斜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资金要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机具补贴的政策需求。

3.2.3 实行建设项目优先 将新机具、新技术试验以及相关农机化推广示范项目,优先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安排。

3.2.4 加强业务培训指导 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社员进行业务培训,认真开展经验交流互相学习活动,组织他们相互参观、学习和到外地优秀农机专业合作社、相关农机企业参观学习,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技术能力。

3.3 强化示范引领

3.3.1 机具数量 从事农业作业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动力机械10台以上;从事其它农机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拥有相应机械设备8台(套)以上。

3.3.2 基础设施 办公、培训用房30m2以上,有电话、传真、互联网等自动化办公设施,机库棚100m2以上,机具入库率50%以上。維修能力达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间基本配置》要求。

3.3.3 人员素质 农机操作、维修人员应拥有相应的驾驶操作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80%。

3.3.4 服务能力 年作业服务面积666.67hm2以上,或年农机经营服务收入40万元以上。带动或服务农户200户以上。

3.3.5 制度健全 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岗位目标、责任人员等张贴上墙。合作社重大事项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做到成员(代表)大会及日常理事会等会议、活动有记录,存入档案。

3.3.6 财务规范 合作社要单独建账,有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制度和完整的会计资料,定期向成员公开合作社账目。

3.3.7 管理统一 合作社机械作业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费。严格执行《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示范文本,合作社与作业对象签订作业合同,作业服务签约率50%以上。

3.4 完善土地流转 县乡两级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鼓励农业经营大户开展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同时,比照鼓励经营大户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应给予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村土地的政策扶持,激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规模经营的多元化。

上一篇:公路客运司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生日贺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