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2024-08-11

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2篇)

1.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篇一

云南省建水县曲江中学2015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交卷时交答题卡,试卷不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430年,希米奥30岁,他是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中的男主人。有一天,他去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A.古代雅典 B.古代中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2.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3.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三千七百多年。”歌词所唱“刻在黑色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的文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论法的精神》 C.《宅地法》 D.《拿破仑法典》

4.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采邑分封制、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亚非奴隶制文明 B.欧洲奴隶制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欧洲封建国家 5.古代世界产生过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其中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的是()A.荷马 B.阿基米德 C.索福克利斯 D.亚里士多德

6.“2012年2月27日,美国士兵焚烧《古兰经》引发 世界抗议,反美示威蔓延!这则消息的空格处应填写()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7.今年是公元2012 年。这一国际通用的纪年方式是以谁的诞生之年开始计算的?()A.穆罕默德 B.释迦牟尼 C.耶稣 D.老子

8.奥运会中的马拉松比赛项目源自世界古代史上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是()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9.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想详尽了解东方文明,可以阅读意大利人撰写的()A.《马可·波罗游记》 B.《汉谟拉比法典》 C.《荷马史诗》 D.《海国图志》

10.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11.“海宝”(见右图)是以汉字“人”为创意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下列历史事件中,开始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主张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

()A.启蒙运动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宪章运动

12.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 人的是()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哥伦布

13.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A.得到统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到达非洲东海岸

14.17世纪末,有一场女婿登基、岳父逃亡的革命,被称为“光荣革命”。它发生在()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5.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是指()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16.“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7.美国自1776年诞生,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却成为现今 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发展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它诞生的标志是()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萨拉托加大捷

C.《独立宣言》的发表

D.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

18.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一部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把国家的权利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这部宪法是()A.《拿破仑法典》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合众国宪法》

19.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法国人民都要隆重纪念这个带给他们民主、自由的日子。这缘于下列哪一事件?()A.攻占巴士底狱

B.发布《人权宣言》 C.成立巴黎公社

D.建立第一共和国 20.“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这句话节选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一部法律文献,它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宅地法》 21.某同学最近阅读的一本书的部分目录如下:“„„第七章 雾月政变;第八章 第一执政;第九章 法兰西皇帝和几次大战役„„”,他读的应该是()A.《拿破仑传》

B.《华盛顿传》

C.《伏尔泰传》

D.《法王路易十六传》

2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相同点是()A.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3.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近代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C.揭露和批判了教会势力的黑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4.右图是一幅漫画,画中的人和马分别是英国殖民者

和名为“美利坚”的烈马。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

上的英国殖民者掀翻在地。与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国革命 D.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25.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9分)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总序

回答问题:

(1)材料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样评价的?(2分)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2分)

(2)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冲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的?(1分)试举一例说明。(2分)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

27.(15分)从16世纪开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材料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观察图后回答:

(1)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就是今天的()。(2分)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2)率领舰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2分)A.哥伦布 B.麦哲伦 C.达·伽马 D.迪亚士

(3)以下是某同学所作“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闻发布会”的文稿,其中有四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并改正。(8分)

A.哥伦布是英国航海家,他一心一意想寻找到东方的新航路。B.1492年,他得到葡萄牙王室的资助,C.率领三艘帆船,共87名船员,一直向西航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横渡了太平洋,D.到达了亚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从此,新旧大陆之间的隔绝状态被打开了。A.错误: 改正:

B.错误: 改正: C.错误: 改正: D.错误: 改正:(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庄严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 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回答: ⑴材料一选自哪个国家的文件?此文件颁布有什么作用?(3分)

(2)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你认为刻在铭板上的文件,符合上述哪一材料内容?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该文件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⑶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文件体现哪一阶级的利益?(4分)

(4)请说出上述三个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名称及事件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5)以上三个文件有哪些共同的作用?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4分)

9分)4

2.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篇二

●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设计片段:

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图片位于美国拉什莫尔山的著名《总统山》, 请学生猜猜看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几位总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老师告诉学生这四位总统分别是开国元勋美国国父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奠定20世纪美国之基础的西奥多·罗斯福、维护统一解放黑奴的领导者林肯。其中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 诗歌中的但丁, 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 为什么对林肯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呢?学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 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使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 创设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的潜意识进入学习状态, 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片段设计以图片《总统山》导入, 部分学生对美国总统比较熟悉, 争相回答但又并不完全了解, 这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营造氛围,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播放《美国废奴运动与南北战争》视频短片;然后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奴隶制的存废为题展开辩论, 一组代表资产阶级, 一组代表南方奴隶主, 争辩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例:生1 (代表资产阶级) :我们北方经过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工业化程度高, 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应该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解放黑人奴隶。

生2 (代表南方种植园主) :我们南方种植园种植棉花、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 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怎么能解放黑奴呢?

生3 (代表资产阶级) :我们北方能够自己生产工业品, 满足自己国家的需要, 不需要从英国进口, 因此应该提高关税。

生4 (代表南方种植园主) :我们南方种植园生产的棉花要向英国出口, 而且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 工业品非常廉价, 我们要从英国进口工业品, 因此应该降低关税。

生5 (代表资产阶级) :奴隶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应该彻底废除……

师总结: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为争夺原料、市场和劳动力, 矛盾尖锐, 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中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掌握基本历史知识方面还可以, 但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就比较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 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此片段设计借助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和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小组辩论, 让学生在这块自由的空间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对话, 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南北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角色扮演,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片段:

1861年4月, 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 美国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战争爆发后, 作战形势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战前美国情况以及南北方各自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内战中北南双方的力量对比表》) 。现在请你预测一下战争形势。

那么, 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尽管北方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 但战争初期南方军队却节节胜利, 北方人民显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林肯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你是林肯, 为扭转战局, 你会如何做呢?

同学们的想法和林肯总统的做法不谋而合。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帮助, 通过人际协作, 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互相讨论, 互相切磋, 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由学生扮演深陷被动战局的林肯, 把学生带到了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样一个情境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巧用网络, 升华学生道德情感

教学设计片段:

北方战争胜利了, 领导这场战争取胜的林肯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但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 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 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 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演员刺杀。林肯纪念堂有56个台阶、36根柱子, 你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如何评价林肯?

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网站。

有学生查到的林肯生平资料:

9岁的时候, 母亲去世;16岁开始自己谋生;23岁失业;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26岁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 未婚妻不幸去世;27岁得了精神衰弱症;29岁竞选州议会议长, 失败了;33岁竞选美国国会议员, 仍然没有成功;47岁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 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 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 还是失败了;没有谁像他一样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可以说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直到当选为美国总统。

有学生认识到:他虽然出身贫寒, 但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生2:他关心百姓疾苦, 反对黑人奴隶制度;

生3:他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生4:他热爱祖国, 努力维护国家统一, 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

有效整合点的分析:

网络资源的巧妙运用确实可以使它成为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提供给学生资源网站, 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

此片段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资源优势,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阅读的平台, 学生主动去感知林肯不平凡的充满坎坷的人生, 了解林肯的人格魅力, 以加强自身的学习意志、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感。在学生搜集资料大有收获的时候, “大肆”表扬学生, 称赞他们对信息技术运用的娴熟。让学生知道, 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好玩的游戏, 更为我们提供了好学的资源。

3.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篇三

由于在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逝世后的评价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今天,对毛泽东最常用的评价来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其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评价最具分量。这一评价在共产党人内心的分量之重,从毛泽东的话语中便可看出。

在由埃德加·斯诺执笔的《毛泽东自传》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获得“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称号的领导人均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又有五种不同表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李大钊、董必武、任弼时、瞿秋白是中共90年历史上(注:本文发表于2011年)的9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9人中,前5人在中共发展或新中国的建设上长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党内的地位广受认可。

除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外,陈云独自享有“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称号。他独享的另一称号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亦可见他在当代中国历史和党内的特殊地位。

此外,叶剑英、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杨尚昆、王震、徐向前等人都被称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富春和曾在遵义会议后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为总书记)的张闻天被称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1987年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胡耀邦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无其他修饰词语。

4.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课前预习

1、年,秦国发动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国经过十年的战争,先后灭掉了、、、、、等六国。

2、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3、秦统一后,以圆形方孔的 为全国通行的货币,把 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合作探究

(一)、“秦王扫六合”

思考:

1、统一是谁来完成的?怎样统一的? 画出秦灭六国的简易图示:

顺口溜: 秦灭六国计谋精,远交近攻两步行;灭韩赵魏楚燕齐,前221年完成统一。

2、秦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 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探究讨论: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历史使命?

(二)、皇帝制度的建立

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思考: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讨论:“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什么作用或影响?”

3、在图上标出秦朝的都城,找出秦朝的统一范围。

顺口溜: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 统一文字为小篆,还有货币度量衡。课后巩固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2、统一后秦朝的都城在()A.镐京 B.洛邑 C.长安 D.咸阳

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4、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半两”铜钱

5、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6、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7、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

8、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的主要政绩是()A.击败匈奴,开辟丝绸之路 B.建立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C.打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 D.平定叛乱,维护了统一

9、“六王毕,四海一”,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古代帝王是()A.禹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成吉思汗

10、如果要编排一部有关秦朝统一后的电视剧,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可能有()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军机大臣

11、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 小篆

12、现在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其出典是历史上的“圆形方孔钱”。下令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13、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①统一六国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③创设县制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4、下列的情景在秦朝不可能出现的是()A.在朝廷中,大臣齐呼“皇帝万岁” B.中央官吏太尉正在向秦始皇上奏折 C.某商人去原楚地经商,正在兑换楚国的蚁鼻钱D.秦始皇正在用大篆起草诏书

15、“他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他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成一套新的国家行政机构;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这里的“他”是指()

A.刘邦 B.李世民 C.嬴政 D.赵匡胤

1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9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篇五

8、9加减法的应用》是在学习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里的数学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经历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主动探究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闯关游戏,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主要,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复习巩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掌握 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观察图,获取信息,列出一图四式;第三关,加入了常用的数学符号,让学生观察图,列出式子。三关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三关后,说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表扬全体同学,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智慧之门打开,来到智慧森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同学喜欢的小动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多说,锻炼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反复说明算理,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6.七年级历史上教学反思 篇六

历史反思:让学生的思维飞扬

有一群孩子在麦田里自由自在的奔跑、游戏,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呢,就站在那该死的悬崖边,哪个孩子往悬崖边跑来,就把他抓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每次读到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这段话,我都在想作为教师就要做课堂的守望者,走出死板呆滞满堂灌的教育,拒绝戕害少年自由心灵的`“混帐悬崖”,为孩子们守望一方可以自由发展的麦田。

------

“反思”之反思: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的边界就是行为的边界。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没有最大的空间,只有相对大的空间。教育的边界在哪里?在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需求,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更加高尚的人。

教育首先就是保全学生的生命,我们是听到过有跳楼的学生的,这就是教育的警钟,教育的边界。课改必须改,早一点改,早一点救一批学生。

教育一定要告诉学生,你必须不做什么。这个底线在哪里?这个底线就是生命的底线、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

7.八年级上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2013——2014学上

对青二中:曲菲菲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本期我继续担任实验班的历史教学,实验班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同时我接任了32班的历史教学,该班成绩较好,但不及格的现象还存在。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

8.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八

赏识的目光象阳光

刘燕玲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10(3)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有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了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二)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刘燕玲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9.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九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从这学期开始,我校全部实施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评价方式。作为老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一班车。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内容、形式上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我首先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改进。

回忆起我在高中学习时期的历史课堂,那是一个在旧课程下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记记笔记,背背要点1、2、3条。我的脑海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老师讲解完整的知识结构下,按照细致的板书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我当时的认识是:历史=死记硬背。并且,背得还不好,就是记不住。今天想来,似乎没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们开的玩笑说法“一点不留的还给了老师”。相比之下,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动口。尽管,一开始,有些费时、费力,但是,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无论从语言表达,问题归纳,思考,与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这不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

1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

本期初一年级共五个班,两百五十多个学生。从学生入学成绩看,本界学生学困生较多,优生不优。学生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没让他们感受过挫折,耐挫能力差。容易对自己不擅长的学科产生厌学和对抗情绪,喜欢推卸责任。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是父母不在身边或是单亲家庭,欠缺来自家庭监督和帮助。历史学科,学生不曾涉及过,好奇心浓厚,但一旦考试失败很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化难为易,化远为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教材内容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共四单元,包括22课和5个活动课 。每课都由导入框、正文、阅读文字、文献资料专栏、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部分组成,既生动有趣,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课文中间安排了活动课 ,全书后面安排了 “大事年表”和 “好书堆荐”等以便学生探究学习,努力独立学习,但由于学校条件局限,不太具备条件,故在教学过程中要当好学生导师。从总体来看,教材难度不大,适合学生心身发展特点。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利用教材过程中,我会努力回避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三、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期通过七年级上期历史教材的教与学,具体的说:

1、掌握基本的上册历史知识,初步形成历史知识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培养样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注意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对中国古代史的理解能力。

3、在教学上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和国家责任感,并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和国情。

四、教学措施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妥善处理教学重难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五、教学安排时间

11.八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一

2010年--2011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现在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 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12.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十二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由这些年的经验得知,八年级学生学习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

二、指导思想

为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圆满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7个主题,共二十二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优化“三五x”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上一篇:123号楼模板施工方案下一篇:元旦晚会教师代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