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报告制度(精选14篇)
1.围手术期报告制度 篇一
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技术管理制度
一、自身输血的申请:
1、自身输血应由病人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2、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身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3、输血科同血站进行联系患者自身献血相关事宜。
4、患者自身血液制成成品后,通知输血科领回保存,待需要时进行使用。
5、自身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二、采血的标准:1)年龄:年龄上限因符合国家献血法规定,下限取决于儿童的合作和理解能力,以及有合适的静脉,并能耐受采血后的生理影响等。
2、体重:预存式自身输血采血量每次不超过400毫升,体重在50公斤以下者,应每少1千克减少8毫升。
3、血红蛋白:自身输血者血红蛋白应大于110g/L,红细胞比容大于等于33%
4、采血环境应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进行(血站及输血科专用房间)
5、采血间隔 采血间隔应由输血科医师同病人的主治医师视病情而确定。一般2次采血的间隔不少于72小时。最后1次采血应在手术前72小时进行。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在离预定手术日期尽可能远的时候采血,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病人的血细胞比容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三、自身血液的保存
1、自体输血采集的血液要有专用储血冰箱保存,设立专门的自身储血空间。
2、自身储血血袋有明确详细标记,醒目的标签,明确自身输血特殊标记。
3、自身血液贮存冰箱温度及细菌标准应符合储血冰箱标准。
四、血液的回输
1、血液回输前,首先检查血液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以及保存日期,严防过期失效血输入病人体内。
2、血液回输时,要严密观察病人,如一旦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3、未输完又不适合转让他人使用的血液,要以妥善的方式处理掉,并有医疗文字记录。
五、自身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手术前采血可能使病人血容量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2、手术前采血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
3、采血时,保养液与血液未充分混合,出现血液斑块,影响回输血量或血液报废。
4、血液在保存中可能出现溶血或污染,导致血液报废。
2.围手术期报告制度 篇二
1997年6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12例, 年龄60~85岁, 平均70.2岁, 男108例, 女4例。右侧斜疝71例 (63.39%) ;左侧斜疝22例 (19.64%) ;双侧斜疝6例 (5.35%) ;嵌顿疝3例 (2.67%) , 其中女1例;直疝8例 (7.14%) , 其中女3例;混合疝 (斜疝滑疝并存) 2例 (1.78%) ;其中复发疝5例 (4.46%) 。
处理体会
充分认识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 包含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的处理。外科医师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 更要充分认识到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否则, 就会出现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的结局。
积极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和正确处理并存疾病:这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措施。 (1) 并存高血压病和冠心病:首先应将血压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老年患者往往高血压病史较长, 治疗缺乏规范性、系统性。术前应常规请心内科、高血压科、麻醉科医师会诊, 了解患者平时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 并行动态血压监测, 调整血压至理想范围, 以≤160/90 mm Hg为宜, 降压药物可服至术日清晨, 并适当给予镇静剂。 (2) 并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COPD不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更是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主要诱因和复发因素。因此, 对并存COPD的老年患者, 应常规行肺功能测定, 根据检测结果,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祛痰药、雾化吸入、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引流排痰、合理的氧疗等, 改善术前低氧血症和患者肺的通气功能[1]。术前全面的肺功能预测, 对降低手术风险和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PPC) , 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并存糖尿病:糖尿病并不是腹股沟疝手术的禁忌证, 但此类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 尤其是高龄患者, 其危险性更大。据统计, 糖尿病患者施行手术的死亡率要比一般人高1倍。腹股沟疝手术一般不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 术前血糖已用口服降糖药或长效胰岛素控制较好的, 不必改用RI皮下注射。 (4) 并存其他疾病:对并存肝、肾功能不全以及血液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前列腺肥大、便秘等老年患者, 本组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 究其原因, 该患者患有前列腺增生症, 长期排尿困难, 慢性尿潴留, 未行积极治疗, 腹内压增高因素长期存在, 从而导致疝术后复发。
合理使用抗生素:腹股沟疝患者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根据局部或全身感染的机会相对多等生理特点, 现多主张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疝手术后的感染多为G+球菌,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高危感染人群, 如慢性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化疗或放疗后和其他可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病情等使用抗菌药物是必需的。
重视心理因素:老年患者术前恐惧、紧张、烦躁等心理负担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对老年患者要有耐心, 仔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 包括对手术和麻醉方式的选择, 取得患者配合, 消除对手术、麻醉、疼痛的恐惧感以及心理、精神等方面的障碍,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状念, 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临床经验证明, 合理而周密的术前准备是保障老年腹股沟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术中管理:虽然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中仍应采取各种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持续的术中监测包括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糖甚至电解质的监测。另外, 手术医师娴熟快捷的操作技术, 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 同样十分必要, 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不容忽视的术后处理: (1) 重视术后处理:包括麻醉的恢复, 术后监测护理, 并存疾病的处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对于有并存病的疝手术后患者, 妥善的术后处理尤为重要。一般在恢复室完全清醒, 各项生命指征正常后, 返回病房;甚至有条件时转入ICU病房, 根据病情, 继续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并对原有基础疾病继续监测和及时处理。 (2) 加强护理, 适当下床活动, 积极预防各种由于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 更应注意心理护理, 做到耐心、细致, 防止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便秘、褥疮等的发生[2]。本组1例疝术后第3天发生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猝死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3)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积极治疗并存疾病, 直至完全康复。
总之, 通过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探讨, 对于正确认识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Rutkov IM, Robbins AW.Demo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of hernia repair in the United States[J].Surg ClinNorthAm, 1993, 73 (3) :413.
3.外科围手术期护理 篇三
[关键词] 外科;全麻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要求普遍提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与日俱增,急症的手术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水平,降低手術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因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故绝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感到紧张,甚至恐惧,严重影响饮食和休息。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无论大小,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的精神刺激,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在其心理、生理上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即将手术的短时间内,这种心理恐惧将达到极致[1]。同时,加上手术室的陌生
1.2 术前指导做好全麻常规准备 如为全麻患者通知患者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术前1d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2]若行组织瓣修复手术,则同时做好手术区和供区的皮肤准备,皮肤应无感染病灶,遵医嘱术前给药。
1.3 接入手术室前护理 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胃肠道准备: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塞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促进休息和睡眠。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按全麻常规护理,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斜坡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分泌物引流,降低颅内压,减轻头部充血及局部水肿;持续低流量吸氧,常规超声雾化吸入;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做好基础护理[4]。
2.2 病情观察 术后72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系统体征,重点是瞳孔变化、眼球运动、角膜反射及肢体活动状况[5]。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及颅内出血症状,如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瞳孔的改变,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同时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呼吸、脉搏、颅内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术后联合使用抗生素、止血药、脱水剂。应用止血药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应用脱水剂时,密切观察水、电解质情况,适当补充钾、钠。
2.3 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在手术后3-4天内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及切口局部变化。术后初期病人低于38℃的发热,较为常见,这是由于破坏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称为外科热或吸收热,不需处理。若术后3-4天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应及时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和硬结或波动感。切口裂开发生于手术后6-9天,腹部切口裂开较常见,多发生于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胖。切口感染、切口缝合不佳也是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切口并发症的预防:①严格无菌操作。②增加病人的抵御能力。③避免和及时处理术后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④肥胖病人可用张力缝线或延长拆线时间,拆线后继续腹带加压包扎伤口。⑤观察体温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及伤口局部变化,化脓的切口需及早间隔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液,防止切口裂开[6]。
3 出院指导
3.1 注意休息,不做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3.2 保暖,勿受凉,间歇性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3.3 按时服用出院药物。
3.4 定期复查,出院后与患者保持联系,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5 摄入富有营养的食物,戒烟忌酒,以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松。
4 小 结
术前有效地沟通是让患者主动配合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及功能康复,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而手术的成功与术前完善准备训练。术后早期有效、科学的功能锻炼,把握锻炼的时机、强度、幅度、循序渐进及个体化指导锻炼的原则,以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及跟踪随访,及时指导调整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通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有效的消除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及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尽早恢复到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 董慰慈,张桢光.护理学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
[2] 颜霞.沟通技巧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社,2008,33(6):366.
[3]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9.
[4] 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中华护理杂志,2006,(9):531.
[5] 陈莉,邵春燕.开展病人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8,10:593.
4.围手术期处理教案 篇四
一、授课对象:临床医学系
二、教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目的:
1.掌握外科病人的术前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2.掌握外科病人术后的各种处理措施。
3.熟悉外科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防治原则。
四、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外科手术的分类 5分钟
2、术前的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 5分钟
3、术后的常规处理,术后各种不适的原因和处理,病人活动和饮食的要求 10分钟
4、手术切口的分类和愈合情况以及缝线拆除注意事项 5分钟
5、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5分钟
五、教学重点:
1、术前的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
2、术后病人活动和饮食的要求。手术切口的分类和愈合情况以及缝线拆除注意事项。
3、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六、教学难点:
1、术前病人的特殊准备。
2、手术切口的分类和愈合情况以及缝线拆除注意事项。
3、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七、教学方法:
提倡启发式、研讨式、提问式、参与式教学格式,合理应用版书。
八、教具: 多媒体、课件
九、思考题:
1、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急性阑尾炎的切口一定是二类切口吗?
3、如何鉴别术后切口是感染还是裂开?
十、参考书: 1.第7版外科学 2.黄家驷外科学。
十一、授课内容:
围手术期处理的概念:为病人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一、术前准备
急症手术:需迅速实施的手术。
限期手术:手术时间可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择期手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一般准备:心理准备、生理准备、生理准备、适应性锻炼、输血和补液、预防感染、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胃肠道准备、术前必要准备 特殊准备:
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需支持治疗。脑血管病:老年、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
心血管病:血压大于160/100mmHg应用降压药。心脏疾病的CRIS评分。
肺功能障碍:行肺功能测定。锻炼及药物应用。肾疾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判定。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血糖的控制。凝血障碍: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尤为重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大手术后积极预防此病。
二、术后处理
常规处理:
1、术后医嘱
2、术后监测
3、静脉输液
4、管道及引流 术后不适处理:
1、疼痛
2、恶心、呕吐
3、腹胀
4、呃逆
5、尿潴留
拆线:
1、时间
2、切口分类
3、切口愈合
三、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术后出血 术后发热及低体温
术后感染
1、伤口感染
2、肺不张、肺炎
3、腹腔脓肿和腹膜炎
4、尿路感染
5.围手术期护理应急预案 篇五
1、手术前护理应急预案
2、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应急预案
3、手术病人休克的应急预案
4、术中物品清点不符时的应急预案
5、病人坠床时的应急预案
6、术中发生电灼伤的应急预案
7、术中接触感染物或利器应急预案
8、术中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
9、手术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
10、手术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
11、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应急预案
12、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应急预案
1、手术前护理应急预案
(1)术前血压升高延迟手术的应急预案
1)安慰患者和家属,讲解血压升高对手术的不利影响。2)遵照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严密观察血压变化。3)恢复手术前的饮食、治疗与护理。
4)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术前血压再次升高。
5)查找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手术再次推迟。
(2)手术室资源不足情况下应急预案
手术室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担负着抢救生命、麻醉与复苏和安全照护的重要责任。当自然灾害、灾难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发生时,手术室应当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医院的统一部署,并快速组织人员、设备、仪器、卫生材料等,保障抢救治疗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1)手术室护士应人人掌握CPR技术,科室通过各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各类急救技术培训并使手术室护士能够熟练掌握,应组织各项突发事件应急演练。2)手术室应24小时保证急救设备和用物的充足,并处于功能良好状态。
3)当发生上述紧急事件时,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应当无条件接受医院的统一部署,科护士长负责全院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的统一调配,组织抢救。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人力、物力资源调配、组织抢救。4)手术室各级护士的调动顺序为:当值护士—副(备)班护士—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近的护士—居住地距离医院较远的护士。
5)当人力、物力资源不足时,全院手术室(包括各分院)人力、物力资源可统一调配,不
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和阻挠。如因推诿和阻挠发生不良后果,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2、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①通知麻醉一手术医生,配合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进行CPR;②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快速备好急救药物;③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严格查对,保留空安瓿,据实记录抢救过程;④必要时备开胸按压器械辅助行开胸按压术。2)术中出现心跳骤停时:①紧急处理术野出血、暂停手术;②配合术者及麻醉医生行胸外按压;③紧急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再开放一路静脉通道;④应用抢救药物时严格查对,保留空安瓿;⑤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3、手术病人休克的应急预案
1)手术病人发生休克时,立即汇报手术医生和麻醉师。2)分析休克原因:若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并保留药物安瓿;待病人稳定后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卡”,上报药剂科。若为失血性休克应积极止血,备血,采取补充血容量,纠酸,防止肾衰等措施。
3)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尿量等,并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4、术中物品清点不符时的应急预案
1)仔细查找,包括手术台、器械车、鞋底、污敷料;手术衣、垃圾袋、吸引器瓶、手术间各角落。2)立即报告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术野查找。报告护士长,再次查找。
3)可显影物品通知放射科即刻拍片,确认是否遗留术野内。
4)非显影物品,请术者在术野内仔细查找,确认不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5)术后另填情况说明书,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并请术者签字后交护士长与X光片一同保存。
5、病人坠床时的应急预案
1)发生坠床时,根据伤情将病人抬到手术床上或请医生协助处理(若为清醒病人做好安抚工作)。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
2)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准确判断病人头部及身体有无跌伤、四肢有无骨折,并进行相应紧急处理。3)巡回护士检查输液情况,有脱出重新穿刺。4)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立即给予积极处理。
6、术中发生电灼伤的应急预案
1)如为电击伤立即切断电源,通知术者、麻醉师、护士长,观察病人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如为皮肤电灼伤,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症处理。
2)保护现场仪器状态,通知设备科人员查找原因。3)保护好灼伤部位,遵医嘱涂外用药。4)作好记录,并与病区护士详细交接。5)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逐级上报处理。
7、术中接触感染物或利器应急预案
1)工作人员术中意外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2)患者体液或血液溅入医务人员眼、口时,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
3)若被感染手术的锐器刺伤后,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至少5分钟。碘伏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4)被乙肝、丙肝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上报防保科,并注射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
5)被HIV阳性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上报防保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进行对比,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通知院感办进行登记、追访等。
6)填写《针刺伤登记上报表》报告院感办备案,由当事人写明事情经过科室留存。
8、术中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
1)发现火警立即切断通向火灾现场的供电和供气,撤除现场易燃易爆品。
2)立即报告医院保卫科、院总值班:火灾难以控制时立即拨打火警110,告知准确地点。
3)组织现有人员,集中现有灭火器材积极扑救,控制火势。
4)关好临近房间的门窗,防止火势蔓延。5)放下防火闸门,隔离火灾区域。
6)协助手术医师、麻醉师尽快为手术台上的病人止血、包扎,需辅助呼吸的病人接好呼吸囊维持人工呼吸。
7)迅速疏散病人和工作人员,从安全通道撤离火灾现场至安全地带,禁止使用电梯。
8)在生命安全不受威胁,火势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尽可能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和资料,转运至安全处。9)评估引起火灾的原因、范围和人员伤势,防范火灾再次发生。
9、手术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2)立即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立即通知患者家属。
4)重大抢救,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
10、手术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预案
1)寻找躁动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2)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专人看护,给予床档,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误吸及自伤,同时要经常观察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
4)麻醉渐清醒出现的躁动,应唤醒患者,了解意识恢复程度。
5)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11、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的应急预案
1)立即通知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选择较粗大血管,选用大号套管针,必要时采用双通路同时输入液体及其他制品。
3)吸氧: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和给氧效果。
4)严密观察引流口周围的渗出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等。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出血程度每5—30min测量一次,观察患者意识改变,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尿量的变化。
6)需再次手术者,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抽血送实验室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配血、留置尿管等,尽快护送患者进手术室。7)做好心理护理。
12、急性呼吸道梗阻的应急预案
1)全麻未清醒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病人无禁忌取半卧位。
6.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 篇六
围手术期:病人入院后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相连续的这段时间。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手术期护理:在围手术期间,全面评估病人生理、心理状态,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轻病人焦虑程度,使手术的危险性减至最小的程度,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手术前护理
一、定义:从住院病人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进入手术室时为止,这一时期为手术前期, 这一时期的护理,称作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的关键在于保证病人在手术时的安全和配合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生命体征、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生活史、家族遗传史、传染病史等。
2、身体状况:年龄和性别、营养状况、重要器官功能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特殊检查
4、心理社会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
5、手术的期限性
(1)择期手术:充分准备(手术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
(2)限期手术:一定时间内充分准备(手术迟早可影响治疗效果)
(3)急症手术:抓紧时间,重点的进行必要的准备,如脾破裂。(个别的不能准备如窒息)争分夺秒
6、手术耐受性
(1)耐受力良好:外科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少,病人全身情况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处于代偿状态。
(2)耐受力不良:外科疾病已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病人的全身情况欠佳,或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表现。
7、麻醉种类
三、护理问题
焦虑或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担心手术效果、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担心医疗费用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原发疾病(如慢性病)消耗过多或摄入不足(禁食或进食不足)有关
体液不足——与外科疾病造成的失血、失液有关
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的作用、睡眠环境的改变、噪音影响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有关知识,缺乏手术前、后治疗护理配合的知识 潜在并发症——休克,系统或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手术耐受力降低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四、护理措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
生活护理 :休息、睡眠、营养、饮食 病情观察 :疾病的发展变化
治疗护理 :(术前一般准备、特殊病人术前准备、手术日晨准备、急诊手术准备)
(一)术前一般准备
1、胃肠道准备
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
(1)饮食——胃肠道手术,术前1-3日进流质;其他手术饮食不限制,但术前12小时
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
(2)置胃管或洗胃:适用于胃肠道手术病人(3)灌肠:术前一般常规,对于肠道手术要做特殊准备。
2、呼吸道准备: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前戒烟两周以上、肺感染者用抗生素、痰液粘稠超声雾化、哮喘发作者得到控制、学会有效咳嗽、排痰
戒烟:术前2周
抗感染:适用于肺部感染及咳浓痰的患者
深呼吸:腹部手术训练胸式呼吸,胸部手术训练腹式呼吸 有效咳嗽: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上身微前倾,先轻咳数次,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3、手术区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皮肤准备包括剃除毛发、清洁皮肤。
皮肤准备时间应越接近手术开始时间越好,若皮肤准备时间已超过24小时,应重新准备。
4、排尿训练 : 术后病人因麻醉和手术的影响,加之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易发生尿潴留,术前应进行练习
(二)特殊病人术前准备
1、纠正营养不良状态
2、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时,遵医嘱分别做好术前的特殊准备工作
(1)高血压:可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积极控制血压,使其稳定于一定水平后手术,(160/100mmHg)但不要求降至正常
(2)糖尿病:控制血糖于5.6—11.2mmol/L、尿糖+—++。(3)心脏病:纠正心律失常;急性心梗(6月内不择期手术);心衰在控制4周后手术
(三)手术日晨护理
1.生命体征测量,若病人有体温,血压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延期手术。
2.检查手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3.病人入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妥善保管随身物品。4.置胃管
5.排空膀胱、盆腔手术者,应留置导尿,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以免术中误伤。7.术前用药,不要下床活动以免意外 8.带入手术室物品要齐全 9.准备术后用物
(四)急诊手术准备
1、对于急诊手术应在抢救的同时尽快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
2、准备包括: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迅速备皮并嘱病人禁食和排尿;急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做药物过敏试验并给予术前用药后送手术室
3、在手术准备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人和亲属的心理护理
五、心理护理
1、一般心理护理: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预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焦虑的护理:预防重度焦虑或恐慌、排除或减轻焦虑状态、增加有效应对技巧
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六、健康教育
1.宣传戒烟、备皮和禁饮禁食的目的
2.讲解术后早期活动、深呼吸及咳嗽排痰的目的及意义
3.讲解术后可能留置的各种引流管、氧气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的目的和意义
4.指导病人术后必须进行的活动和锻炼: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和肢体运动、练习床上排便
5.介绍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的配合知识以及常见的手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基本康复这一阶段的护理。
关键在于减少(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快恢复病人正常生理功能
二、护理评估
(一)一般情况: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补液输血量、尿量、用药情况、引流管安置的位置、名称、作用
(二)身体状况:麻醉恢复情况、呼吸、循环、体温、疼痛、排便情况、切口状况、引流管与引流物
1、麻醉恢复情况:评估病人神志、呼吸和循环功能、肢体运动及感觉和皮肤色泽等,综合判断麻醉是否苏醒及苏醒程度。
2、切口及引流情况: 敷料固定、分泌物、渗血、感染、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3、呼吸与循环功能、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体温和体液变化、营养状态、重要脏器功能:通过观察神志、瞳孔、R、P、T、BP、皮温皮色、未梢血运及排尿尿情况。
4.心理社会状况:情绪反应、关心手术结果和预后,产生焦虑忧郁,甚至消极和悲观失望
三、护理问题
有窒息的危险——与舌后坠、误吸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等有关
体液不足 —— 与术中出血、失液或术后禁食、呕吐、引流等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手术、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留置导尿管等有关 不舒适 ——与手术创伤、术后切口疼痛有关
尿潴留—— 与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或不习惯卧床排尿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疲乏、体质虚弱等有关
便秘的危险——
与麻醉药物影响肠蠕动、活动少、高纤维食物摄取不足等有关
四、护理措施
护理重点:①尽快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②减少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与不适
③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生活护理
1、一般生活护理
2、增进病人舒适的护理 : 疼痛护理、恶心、呕吐护理、腹胀护理、尿潴留护理
3、协助病人早期活动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大手术或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应每15~30分钟测量1次,病情稳定后延长间隔时间
2、观察肢端血液循环
3、观察伤口和引流管的情况
(三)治疗护理
1、病人的搬移及卧位: 迎接病人:接好引流管,少搬动,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引流管脱落。搬移:协调、轻柔、避免受凉、注意引流管
卧位: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腹部手术病人取半卧位;
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平卧(可不去枕)4~6小时
全麻未清醒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
骨科手术后应平卧于硬板床
颅脑手术后,病人清醒无休克,取床头抬高15º ~30º 斜坡卧位
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
半坐卧位的优点:膈肌下降,利于血液循环和病人呼吸;腹肌松弛,减小腹部切口张力;炎症渗出物聚集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
2、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血压呼吸和心率的改变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舌后坠;促进排痰和肺扩张----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超声雾化、吸痰
吸氧
预防低血压 : 输液;防坐起、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如下情况应及时处理:
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 收缩压低于80mmHg 每次测量血压都逐次降低5-10mmHg 呼吸每分钟超过30次/分或低于14次/分 心率高于120次/分或低于60次/分
3、维持消化道功能: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禁食与进食:
①非腹部手术、局麻和小手术,术后即可进食。②椎管内麻醉手术后6小时可根据病人需要而进饮食
③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先给流质,以后改为半流或普食。④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第3~4日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第5 ~6日开始进半流饮食,一般在第7-9日可改为软食,10~12天开始进普食。
(2)鼓励运动: 翻身、床上运动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
(3)口腔护理: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尤其是昏迷病人。口唇干裂者应涂甘油保护,保持口腔卫生。
(4)补液:不能进食者应从静脉补充体液及营养。(5)记出入液量: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和监测电解质,以评估水、电解质和营养代谢状况,(术后需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记录自行排尿的时间。)
(四)各种不适的护理
【腹胀】原因:胃肠功能受抑制,腹膜炎或低血钾
预防: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开始不宜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和奶制品。
处理:①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②酌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肛管排气;
③非胃肠道手术,可使用新斯的明肌内注射;
④低钾血症或腹膜炎所引起者,给相应处理。
【恶心、呕吐】常为麻醉反应引起,急性胃扩张、肠梗阻等
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注意呕吐次数、呕吐物量、性状、颜色 清洁呕吐物,加强口腔护理 酌情使用止吐药 【发热】 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
24小时发热常由于代谢、内分泌异常等。
若术后3—6天后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应从病史及发热不同阶段找原因来处理
处理方法:外科手术热可不需特殊处理、高热者,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 等,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安痛定 2ml im或来比林 0.9 im)
【尿潴留】原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 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
若病人术后6—8小时尚未排尿,耻骨上区叩诊有浊音区,可确诊为尿潴留。
处理:①安慰、鼓励病人,焦虑、紧张
② 改变体位;
③诱导排尿。无禁忌:可协助其坐于床沿或站立排尿建立排尿反射,如
听流水声、下腹部热敷、自我按摩
④无效时,行导尿术。第一次放尿量不超 过800—1000ml 【疼痛护理】麻醉消失后,病人可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
处理:安慰和鼓励病人、安置舒适体位、使用药物,必要时使用镇痛泵。
(五)切口护理
1、按无菌操作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四肢切口大出血时先用止血带紧急止血后再进一步处理,若出血量较多,立即通知医师,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昏迷、躁动病人和小儿应给予约束,防止抓脱敷料;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正确按量、按时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有红、肿、硬结和压痛等感染征象时,应采取局部热敷、理疗等措施促进炎症吸收
【切口分类】 清洁切口(I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II类切口)、污染切口(III类切口)
记录方法:I/甲,II/乙等
切口愈合分级: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六)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种类-------胃管、导尿管(置于空腔脏器);胸、腹腔引流管或引流条(置于体腔)引流管护理共同原则:固定、通畅、无菌、观察、拔管
1、必须熟知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
2、固定妥当,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
3、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4、避免压迫或扭曲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
5、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防止污染,引流管皮肤出口处必须按无菌技术换药,6、掌握各类引流管的拔管指征
7、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
(七)协助早期活动
优点: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防止褥疮,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则:早期活动,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活动应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耐受程度进行,循序渐进
注意:但有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等情况或四肢关节手术需限制活动的病人,则不应强调早期活动。
(八)心理护理
1、一般心理护理 :焦虑:主要是对术后反应认识不足引起
身体不适、切口疼痛、生活不能自理等
2、自我形象紊乱的护理:协助病人面对现实
协助病人接受现实
协助病人建立新的身体形象
• 据麻醉和手术的具体方案,做好病人的接收工作及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 避免不良刺激
•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五、健康教育
1、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指导,教会病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
2、指导出院后的饮食、日常活动及身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需要继续治疗者,说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3、根据不同手术,不同的功能恢复要求,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的方法
4、告诉病人疾病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其处理方法
5、告诉病人复诊时间
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出血】发生于手术切口、空腔脏器及体腔内
原因:术中止血不完善
术后结扎线松脱
原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
凝血机制障碍
临床表现:少量出血、大量出血
伤口敷料浸血或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血液(少量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现(出血量大)
护理措施:少量出血——更换敷料、加压包扎、使用止血剂
大量出血——加快输液、输血, 补充血容量;通知医生,行手术止血
预防:手术严格止血,关切口前检查出血点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引流情况
切口并发症 原因
• 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或是过度肥 • 切口有血肿、死腔 • 术后切口保护不良
• 术后严重腹胀使腹壁切口张力增大
• 术后剧烈咳嗽、喷嚏、呕吐,用力排便增加腹压 • 缝合技术不佳
(二)切口裂开:原因:营养不良,组织愈合差,切口缝合不佳,切口感染,腹内压突然增高
表现:多见于腹部切口,病人突然用力时,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或听到缝线崩裂声。切口处有大量淡红色液体流出,全层裂开者,可见肠管或网膜暴露。常发生术后1周左右,分完全裂开(肠管或网膜暴露)
不全裂开(深层裂开)护理措施: 完全裂开:嘱病人卧床,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
覆盖,并用腹带包扎,立即通知医
生送手术室重行缝合处理;有内脏
脱出,切勿将内脏还纳,以免腹腔
感染;加强营养,改善体质;
部分裂开:用蝶形胶布固定切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预防
加强营养支持 术中减压缝合
术后加强切口包扎,间断拆线或延期拆线 及时处理腹胀、排便困难,注意咳嗽方法
(三)切口感染:原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切口内遗有血肿、异物、死腔等
全身营养差或合并糖尿病、肥胖
表现:术后3-5日体温升高
切口疼痛加剧,查体:切口红、肿、热、痛,有分泌物
脉搏快、白细胞计数高: 护理措施
局部热敷、理疗和应用有效抗生素 形成脓肿的拆线敞开切口引流
预防: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病人营养,提高抵抗力
定时更换切口敷料
合理应用抗生素
(四)肺不张:
原因:有吸烟史、术前有急慢性呼吸道感染
术后有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麻醉剂、气管内插管和氧气吸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
增多)
术后疼痛剧烈,或有胸部或腹部高位切口
术后缺乏活动
麻醉性止痛剂的应用 表现: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心率快
叩诊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消失、局限性湿罗音
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高
护理措施
抗生素治疗感染、促进排痰和促进肺扩张措施 预防:有炎症的术前应用有效抗生素
术前深呼吸训练,胸腹式呼吸
术前2周戒烟
胸、腹带包扎松紧适宜,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
防止呕吐物误吸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
(五)尿路感染:原因:尿潴留是基本原因,多为术后留置导尿管或长期卧床所致 表现:膀胱刺激症
尿常规白细胞高,尿培养阳性 护理措施:防止和及时处理尿潴留
应用抗生素
多饮水
引流尿液,留置导尿护理
(六)血栓性静脉炎
原因:卧床久、活动少,血流缓慢
血液凝固性增加,高凝
血管反复穿刺,血管内膜损伤
表现:小腿腓肠肌疼痛和紧束感,继之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下肢浅静脉发红、变硬,有明显触痛。常伴体温升高。护理措施:
停止患肢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50% 硫酸镁湿敷,严禁局部按摩多活动(防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血液高凝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 鼓励病人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 高危病人下肢用弹力绷带袜,避免久坐; • 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给予抗凝药物; • 抬高患肢、制动;
7.围手术期报告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60例行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时抽取60例同期行妇科手术的中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 年龄62~78岁, 平均 (69.1±6.2) 岁, 对照组60例患者中, 年龄26~59岁, 平均 (43.5±4.9) 岁。
1.2 合并症分布
(1) 观察组:合并高血压35例, 合并心绞痛5例, 合并心率失常9例, 合并冠心病3例, 合并糖尿病2例, 合并贫血5例, 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 (2) 对照组: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心绞痛0例, 合并心率失常5例, 合并冠心病0例, 合并糖尿病2例, 合并贫血4例, 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多卡因+地卡因混合液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糖均正常后进行子宫切除手术。
1.3.2 手术前后的处理方法
(1) 术前处理:按照美国麻醉协会病情分级 (ASA) 标准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级, 对患者手术的耐受力和麻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2]。观察组60例患者为ASAⅡ~Ⅲ级, 对照组为ASAⅠ~Ⅱ级。术前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一般身体指标, 确定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 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对于合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和血糖监控, 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 待血糖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对于贫血患者, 术前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使血红蛋白达到80~100 g/L时方可进行手术。 (2) 术中处理:术中除了常规的手术治疗外, 必须采用心电监护等生命体征检测仪对患者的T、P、R、BP、HR、SBP、DBP、MAP以及Sp O2进行同时监控。 (3) 术后处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时刻关注患者的T、P、R、BP、HR等指标。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输液过快, 否则会引起心率失常或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观测血糖水平。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R、SBP、DBP、MAP以及Sp O2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HR、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对照组患者术后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前后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11例 (18.3%) , 其中1例 (1.7%) 死亡;对照组术后并发症7例 (11.7%) , 死亡0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2.113, P>0.05) , 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1.008, P>0.05) 。
3 讨论
自手术治疗时间确定开始到与手术有关的所有治疗结束为止被称为围手术期[3,4]。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 老年疾病的治疗情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老年妇科患者常伴随多种合并病症, 手术及麻醉必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完善, 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也越来越优越[5,6]。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HR、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对照组术后SBP、DBP、MAP、Sp O2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年龄并不是手术成功与否的最主要因素, 对老年患者进行密切的身体指标控制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具有一定的手术耐受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可见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监护后, 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年龄不是老年患者妇科手术的绝对禁忌。
参考文献
[1]穆殿芬.妇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 20 (5) :95-97.
[2]谢玫玲, 翁惠兰, 吴佩雁, 等.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8) :64-65.
[3]缪懿, 谢毅, 严沁, 等.70岁以上老年患者实施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观察[J].世界临床药物, 2013, 34 (7) :405-408, 426.
[4]赵玲, 李瑛, 朱爱爱, 等.老年女性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实践[J].河北医学, 2010, 16 (11) :1391-1393.
[5]李彦军.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 (6) :510-512.
8.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八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鼻腔疾病的发病率也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比如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等,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功能性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治疗鼻腔疾病的有效方法,根据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功能性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彻底、较好维持患者的鼻部生理功能保持鼻窦通畅和引流[1]。为了提高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接受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300例,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接受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患者300例,男195例,女105例,年龄18~69岁,平均35.2岁,患者术前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组全部患者均采用全麻,待患者术后填塞止血纱布,1~3天之后将止血纱布取出,给与患者鼻腔消毒清理、换药维持6天。
结 果
本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之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治愈220例(73.3%),好转76例(25.3%),无效4例(1.7%),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护 理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贯穿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做好宣传教育,将鼻窦炎、鼻息肉以及鼻腔的發病机制、机制、预防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小画册,发放到每个患者及家属的手里,增强他们对鼻部疾病的了解,使患者更有信心战胜困难,避免恐慌、畏惧的心理产生。由于患者对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此时,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及必要性,由于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专门的知识,提前告诉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康复治疗过程,以利于病情尽快康复。
术前准备:①完善相关检查,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及鼻窦X线片、CT检查。②详细向患者了解疾病史、用药史、治疗史,询问患者身体有无重大疾病、有无手术史。③避免术前感冒,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咳嗽、喷嚏。④剪鼻毛、男患者剃除胡须,以便术野清晰,操作安全。⑤术前用药:术前3~5天口服或静滴抗生素,以控制鼻腔、鼻窦感染,减少术中出血。常规用鱼腥草、1%麻黄素及伯克纳喷鼻,以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全麻患者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0.5小时根据医嘱肌注蛇毒血凝酶1U。
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体位护理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显得十分重要,保持患者半卧位,以流食即可,减少说话和咀嚼,精神压力不要大,要放松,减少打喷嚏的次数,并且术后2天之内不可抚摸鼻子。②鼻腔换药及冲洗:术后鼻腔换药及冲洗是为了保持术腔的清洁。术腔的清洁对手术效果、预后起关键性作用,术后48~72小时内将鼻腔内填塞物取出。刚取出时因出血较多,可立即给予1%麻黄素滴鼻,使鼻腔黏膜血管收缩,促进中鼻道引流及术腔干燥上皮化。由于鼻腔黏膜生长迅速,易发生粘连,导致手术失败,填塞物取出后用善邦鼻腔冲洗液反复冲洗鼻腔2次/日,可起到抗感染,通畅引流作用。冲洗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鼻腔新的黏膜,使鼻腔和鼻窦创面迅速愈合,指导并教会患者冲洗鼻腔方法。③保持鼻腔清洁:术后保持患者的鼻腔卫生,2~3天之后才能用0.9%的NaCl溶液缓慢冲洗患者的鼻腔,防止出现感染。④出院指导:出院时应当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体力劳动的强度和次数,防止引起鼻部血压上升,出现鼻腔出血,术后2~3周到医院来及进行内镜复查。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多的优点,术野清晰,治疗彻底,损伤较小,患者痛苦小,操作准确、安全,易于接受。护士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实践操作技能以及总结经验,提高为患者服务的水平,才能保证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术是治疗的第一步,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鼻腔换药是术后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源,许庚.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估的探讨[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1):44.
2 Luke Rudmik,Timothy L,Smith.idence-Based Practice:Postoperative Care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2,45(5):1019-1032.
3 林晓青.鼻内镜手术治疗副鼻窦炎85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038-039.
4 卢桂珍,邓心,李红.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17.
5 王鸿梅,钮瑞凤,张小维.内镜下鼻腔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2):129-130.
9.腰椎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九
2月~11月,手术室共施行腰椎手术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49±1岁。手术方式为:af钉内固定8例,扩容、减压2例,椎管探查1例,髓核摘除1例,均成功。
2护理
2.1术前准备
术前病人准备十分关键,完善各种检查以明确病情,指导治疗与护理。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2.1.1完善各种检查腰椎正、侧位片,ct、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2.1.2心理准备由于病人对腰椎手术缺乏了解,一般都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护士应做好宣教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首先向病人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让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增强信心。然后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表现,向病人逐一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等。
2.1.3病人准备术前常规备皮三天,术前禁饮12h,禁食6h,术前30min鲁米那0.1g肌注,使病人镇静。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以利于术中减轻腹腔压力,使腹腔静脉回流通畅,从而减轻术中出血。
2.2术中护理
2.2.1熟悉环境手术室对患者来说是陌生环境,护士应经常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安慰患者并鼓励其坚持到最后,以缓解紧张情绪。对手术难度大,时间长,病人出现烦躁情绪,护士应握住病人的手,给病人以亲情感,安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2.2.2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对有合并症者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变化。掌握并发症的指征,随时询问病人有何不适,以便及时掌握情况,提早制订应对措施。本组病人中有1例髓核摘除时,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使症状得到缓解。
2.3术后护理
2.3.1体位术后麻醉未解除者,根据麻醉种类采取相应体位。硬膜外麻醉、局麻采取自主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
2.3.2翻身术后正确翻身手法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我们采用三名护士同时翻身法,每3h一次,然后轻叩背部并记录。按摩骨骼隆突处,在髂部、臀部垫气圈,在肘、膝、肋骨等骨骼隆突处垫软垫,以防褥疮的发生。
2.3.3引流的观察主要观察切口引流液的量、色、质,如发现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或浑浊不清,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早期处理。
2.3.4疼痛的观察与相应处理续接镇痛泵,以缓解手术部位疼痛;针对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以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红外线理疗既可缓解疼痛,又可促进伤口愈合,是术后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疼痛不能缓解时,可遵医嘱给曲马多50mg肌注或度冷丁25mg肌注。
2.4康复锻炼
拔除引流管后,由护士帮助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抬高范围为40°~90°,2d~3d后达到90°,锻炼100次/d,3d后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并逐渐增加抬高的次数和度数,300~400次/d,分3~4次完成,坚持两个月,使神经根不间断地上下移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水肿消退,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行扩胸、深呼吸的锻炼,两周后行曲颈锻炼,每次50下,3~4次/d,严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2.5并发症的处理
2.5.1椎间盘炎椎间盘炎是腰椎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持续腰疼,震床试验阳性,即有椎间盘炎的可能。应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2.5.2下肢神经血管继发性损伤腰椎病变容易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神经损伤可引起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血管损伤可引起下肢静脉栓塞、疼痛、下肢肿胀,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进行早期治疗。
10.围手术期报告制度 篇十
一、考核内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
二、考核项目:科室抗菌素使用率是否<60%,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率是否<30%,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素预防使用时间是否不超过 24h,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在30min-2h。抗生素是否分级、合理使用。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发现问题:
1、外科个别医师病历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不规范、天数超过24h。
2、外科Ⅰ类切口抗菌素预防使用率超标。
3、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没有在30min-2h内使用、如9月份外科病例徐海成、住院号13090146、(多诊断左肾积水、左输管结石等)。
四、整改措施:
1、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实行三级管理。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
3、监测外科手术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在30min-2h内使用。
11.断指再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围术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20~57岁,平均32岁。其中完全断离50例(包括电锯伤32例,铡刀伤18例),不完全离断伤100例(包括旋转撕脱伤20例,绞断伤25例,自残性断指38例,脱套伤17例),术后成活146例,术后失败4例,发生时间为术后24~72小时,失败手指的受伤类型为末节脱套伤1例,自残性断指末节伤2例,旋转撕脱伤1例。
护理
术前护理:术前准备:对断指进行正确的保存。一般认为手指伤断后再植时限在夏季为6~8小时,冬季为10~12小时,若放入冰箱妥善保存可延长时间[1、2]。
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常担心再植手指不能成活或外形功能不佳,产生焦虑与恐惧,患者求医治疗心切,思想情绪波动大,往往不易配合治疗,特别是自残性断指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病房要求:术后病人应置于安静、舒适、空气流通的病室中,寒冷对血管刺激较大,易引起血管痉挛,故室温以23~25℃左右,湿度50%~70%为宜。病室内严禁吸烟,因烟雾中有尼古丁所致血管痉挛非常顽固,即使迅速采取措施如使用解痉药亦极难缓解。体位护理:术后病人要求卧床7~10天,患手抬高到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禁止侧卧,以防肢体受压。特别是夜间应注意观察防止患者熟睡后不自觉的侧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翻身和起坐解便等動作,以防发生血管危象,应反复告知患者其重要性。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深入了解其心理和情感变化,尽量满足其需求,消除顾虑。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社会支持,使患者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疼痛护理:病人术后常因疼痛而诱发动脉痉挛,且可影响睡眠加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成功率。对于术后疼痛应给予预防性用药,术后3天常规使用镇痛药,不要待疼痛难忍时再给药。给久玲止痛安1片口服,1日3次,加重时给度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5例因精神紧张而躁动,给予镇静镇痛剂联合用药后缓解。
善于敏锐地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性格外向及男性对疼痛敏感性低,而抑郁型患者、女性、老人对疼痛的反应敏感性高,护士应特别关心他们,给予耐心、细致、主动的关怀与照顾。
分散病人注意力,可以给病人放轻音乐,营造一种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
基础护理:伤者应绝对卧床1周,术后病人不能随意翻身,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如果出现腹胀、便秘等应及时处理,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加以预防。
病情观察:伤者由于严重创伤,术前失血过多而未能及时有效的补充,长时间复杂手术及术中失血过多等均可致血容量不足,所以术后应密切观察伤者的脉搏和血压情况,保持收缩压100mmHg以上,如有血压下降应及时采用输血、输液等措施。术后患指常低于健指1~2℃,如指温下降3~4℃,则说明断指供血障碍,在观察过程中,若发现指体温度直线下降与健指皮温差距逐渐增大,皮肤颜色发紫或变灰白色,表明患指血循环终断,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打开敷料或指端切开减压,局部加温(前臂放热水袋热敷),指肚按摩以及应用婴粟碱扩张血管,保守治疗后及时手术探查。1例患者术后7小时发现左手中指毛细血管充盈不佳,色苍白,指温较低,保守治疗无效,行左中指尺侧指动脉探查见该动脉已栓塞,当即切除栓塞段血管,从左足背切取长约1.2cm的小动脉,游离移植修复动脉缺损,移植血管通畅,中指立刻转为红润,循环恢复正常,用无菌敷料包扎两手,术臂石膏托固定。血循环危象的观察与护理、一般血管危象发生于术后3天,偶可见于术后1~2周。动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指体皮肤颜色苍白,指端皮肤小切口出血少或不出血,指腹张力降低,皮温较健处均低3℃以上,毛细血管反应迟缓,针刺无渗血,应注意在白炽灯照射下,肤色变化不易被护理人员发现。因此,一旦怀疑有动脉危象时须关闭白炽灯,在日光照射下,观察肤色改变,否则会延误动脉危象的诊断与治疗,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时行手术探查血管,以及早解除血管痉挛或栓塞,恢复血液循环[3]。静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体皮肤颜色暗灰,发紫,并起水疱,早期指端小切口溢出暗紫色血液,毛细血管反应由迅速至消失,皮肤张力增高,皮温逐渐下降。此时应迅速抬高伤肢,寻找并解除可能的外在压迫因素,并行向心性按摩,若为手指远节离断再植时,则通过指端小切口放血或拔除指甲肝素棉片湿敷即可缓解,应密切观察指端肿胀是否消退、肤色是否转红润、血压是否下降以及出血量变化,以决定是否需要输血,若以切口挑拨后,静脉危象仍未改善或切口出血不止时,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小结:断指再植是一项高难度、复杂的手术,术前、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特别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护理人员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局部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断指再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可以挽救不少离断的手指,解除患者的痛苦,让其尽早的回归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玉东,王彭良,侍德.手外科手术学,上海医疗大学出版社,1999,(9):586~588
2曹伟新,李乐云.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48
12.痔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篇十二
痔是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 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根据痔所在部位分内、外、混合痔。常见症状有便血、肛门肿物脱出、肛门疼痛、肛门瘙痒等。一般非手术治疗, 症状重, 非手术疗效不佳, 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宜选择手术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 术后换药及围手术期护理不当, 易出现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痛苦。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检查
术前常规测血、尿、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 查心电图、胸片等, 如女性患者处于月经期应延期手术。如患者有发热, 血糖、血压偏高等症状应及时汇报医师对症处理, 等病情控制后再行择期手术。
1.2 心理护理
痔疮患者长期受疾病影响, 加上住院环境陌生, 担心手术效果、求愈心切, 常表现焦虑情绪。应给予精神安慰, 以消除恐惧, 使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以配合治疗。护士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 向其解释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 宣传手术者的技术水平, 解除思想顾虑, 树立信心, 以便早日康复。
1.3 饮食护理
局麻手术前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如稀饭、面条等。忌生冷、辛辣刺激, 避免引起胃不适及肠胀气。
1.4 皮肤准备
术前做好肛周臀部备皮。
1.5 肠道准备
术晨6时用开塞露40ml纳肛, 尽量保留5~10min, 排空粪便, 便后洗净肛门。更换清洁的手术衣裤。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与活动
术后平卧2h以压迫止血, 此后改为舒适的自由卧位。术后切口未完全愈合期间, 应多休息少活动, 避免切口边缘因摩擦而形成局部组织水肿, 影响创面愈合。
2.2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返回病室与麻醉医师共同做好病情交接, 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为防止术后大量出血, 术后24h内应密切观察创口敷料渗血和切口疼痛情况, 以及患者生命体征与面色变化, 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2.3 饮食指导
一般痔疮术后48h内不宜排便, 故术日、术后第1天进食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第2天可进软饭、新鲜蔬菜和水果, 如芹菜、菠菜、香蕉、苹果等。第3天后给予清淡的普通饮食, 既要保证食物营养丰富, 又要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 忌辛辣刺激之品。同时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腹泻。指导患者不要因为害怕排便而主动禁食或少食, 这样易发生低血糖性晕厥。
2.4 肛门护理
(1) 保持大便通畅及肛周清洁, 指导患者48h后定时排便, 时间宜短, 不宜蹲厕时间过长。便前揭去外层敷料, 便后以温水清洗肛门; (2) 中药坐浴:清洗肛门后, 给予配好的中药液约800ml坐浴。嘱患者肛门全部浸泡在药液中约10~20min, 同时可用毛巾蘸药液清洗患处, 中药坐浴以达到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目的, 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易于接受。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疗法是我科2010年1月份引进的新技术可以取代中药坐浴, 不但可以消炎消肿、凉血止痛, 还可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患者感觉舒适, 药液吸收较中药坐浴更充分。具体方法:按比例配制好中药液;先趁热熏;待水温合适约35℃ (以不烫手为宜) 再通过熏洗机熏洗, 时间一般为20~30min。
2.5 疼痛护理
由于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 对痛觉非常敏感, 患者常诉切口疼痛。可安慰告之患者术后、换药时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嘱患者深呼吸, 看电视、听轻音乐以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让患者多休息, 取屈膝侧卧位也可帮助其减轻疼痛。若疼痛剧烈不能缓解可酌情给予药物止痛如去痛片、强痛定、盐酸哌替啶来缓解疼痛, 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6 切口出血护理
痔疮术后首次排便切口可有少量出血。手术创面较大者, 术后1周内便时带血均属正常。如术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心慌、脉细速等症状并伴有肛门下坠痛和急迫排便感, 说明有肛内出血可能。术后随时观察肛门部敷料是否有鲜血渗出, 如确认有出血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并报告医师做重新缝扎和压迫止血等相关处理。
2.7 尿潴留护理
首先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采取适当的体位, 争取自行排尿。 (1) 因伤口敷料填压过紧, 可于术后1~2h将敷料放松; (2) 给患者热敷、TDP理疗下腹部, 或按摩刺激排尿反射; (3) 请针灸科会诊, 予以针刺中极、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 留针30min以促进排尿; (4) 以上措施无效, 可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
2.8 便秘护理
患者术后因肛门坠胀疼痛不敢排便或惧怕排便污染切口, 以致排便时间间隔过长, 粪便在肠内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便秘。一般指导患者48h内不宜排便, 48h后我们鼓励患者排便, 如患者大便干结,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水果、蔬菜。适当下床活动, 以促进肠蠕动, 利于排便。若效果不佳可服用蜂蜜、麻油, 也可遵医嘱给予口服润肠通便剂如麻仁丸、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或 开塞露纳肛, 以保持大便通畅。
2.9 水肿护理
13.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护理 篇十三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自—本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可见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常感乏力、酸胀。病程较长者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形成。
2.手术方式: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
3.护理
3.1术前准备:普鲁卡因皮试,通知术前10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为避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做好充分的皮肤准备,做好下肢皮肤湿疹和溃疡的治疗和换药,患者静脉曲张术前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主动与患者交流,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并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1体位:手术一般行硬膜外麻醉,术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者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2.应用弹力绷带,弹力绷带至上而下包扎,包扎不应防碍关节活动,并保持合适的松紧,弹力绷带一般维持到拆线。3.鼓励患者在下肢有感觉后及早进行足背伸展活动,术后24小时后在弹力支持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有皮肤慢性持续溃疡患者,应持续换药。5.饮食:术后1天即可正常饮食,多食清淡易消化、含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不宜大量饮水及饮料。
3.3健康指导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度。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能锻炼,增强血管弹性,避免长时间久站或坐位。3.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冷刺激引起复发。4.避免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物,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5.出院后如有伤口渗血或分泌物流出,即使到医院检查。
4.结果:25例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无出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徐伟.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18(9):710-711.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4.
3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8-341.
4 段志泉,张强.实用外科血管学[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530.
14.围手术期报告制度 篇十四
【摘 要】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患者在用药过程的中的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用药特定指标进行统计、整合来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结果:一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46.67%,二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13.33%,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为7.78%,硝基咪唑类药物用药频率为32.22%。另外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过程中大多数药物应用较为合理,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对抗菌药应用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用药
在产妇围术期会出现一系列的感染症状,其中生殖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症状。为了让产妇能够健康、安全、稳定地度过围术期一般会对其采取抗菌药来进行治疗并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1]。我院对对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年龄为22至41岁,平均年龄为(29.56±5.23)岁。上述患者当中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11例,剖宫产72例、其他手术7人,以上患者在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给药时机。结果
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抗生素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妇产科患者在围术期使用一代头孢药物最高,用药频率为46.67%,而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最低仅为7.78%。讨论
在妇科手术过程中生殖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阴道感染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那么在进行手术之前应该对宫颈分泌物和阴道分泌物进行充分的检查,一旦出现感染应该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再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来筛选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若患者出现急性炎症就必须先对炎症进行控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实施手术治疗[2]。
患者在产科手术围术期时间内会受到雌激素影响,此时患者的雌激素会维持在较高的状态,则会造成阴道充血甚至会出现水肿,同时阴道通透性也会明显提高,这就会大大地提升了生殖道感染的几率。生产前一旦出现生殖道感染将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因此在产妇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宫内胎儿情况以及产妇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来合理用药。在预防感染的过程中都会采取抗生素治疗如五水头孢唑啉粉、头孢替胺粉、头孢曲松以及奥硝唑等[3]。
从致病菌方面来看妇女阴道周围具有多种致病微生物,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等是较为典型的致病微生物,在常态下上述微生物群基本上处于抑制状态。一旦患者接受妇科手术或产科手术就会造成阴道内环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菌群平衡性受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毒性较强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会明显上升,而部分有益菌数量则会降低,此时就容易引发感染[4]。事实上病原菌感染是一个交叉、混合过程,患者出现感染后其临床症状类型较多如伤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另外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若手术时间过长也会加大患者感染发生率,因此在术后或术前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对于以下手术应该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1)剖宫产术,患者破膜时间在20小时以上。(2)妇科整形术。(3)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留置了大量导管进行治疗。(4)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感染症状。(5)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具有大创口的手术[5]。
在上述研究中经回顾性分析统计得出术前2天用药3例,术前1天用药6例,术前2h用药27例,术前0.5小时用药53例,术中用药1例;术后用药时间少于2天7例,少于4天60例,少于6天23例。患者在围术期使用一代头孢药物最高,用药频率为46.67%,而三代头孢药物用药频率最低仅为7.78%,这说明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还是偏向于使用经典的一代头孢药物五水头孢唑啉粉,另外奥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本研究中奥硝唑的使用频率高达32.22%。
在抗生素药物使用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筛选,特别是对于围术期妇产科患者而言应该选用杀菌效果好、抗菌谱广的亚药物,同时还要保证药物具备有效的组织渗透能力这样便能得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另外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尽可能选择药效时间长的药物,避免多次用药造成患者出现耐药性。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遵循预防性原则,例如四环素等具有较高毒性的药物不能使用。相关研究表明不同代的头孢类药物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性不大,但相对而言一代头孢类药物经济性更好,从上述研究中也可以看出一代头孢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也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无论是何种抗生素及抗菌药物都应该严格控制药剂用量,过量使用必然会造成耐药菌数量增加,这会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该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也是为了降低耐药性[6]。
在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用药时间以及给药时机选择和控制也是合理用药的重点。从学术界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都主张在术前0.5h至1h内进行单剂量用,术后再进行药物补充。上述给药方式可以让药物浓度得到保证并能够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抑制耐药菌。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在对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多例患者采取了多日连续用药,事实上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不但不会提升治疗效果并且用药时间过长将会导致耐药性风险,同时从经济性角度来看也是不利的。因此我院在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应该对连续用药情况进行改善[7]。
综上,正常情况下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都较为合理,但普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对抗菌药应用进一步完善,通过调整用药时间、用药时机以及用药剂量和用药种类来保证治疗效果,让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方芳,周淑,石钢,熊庆.妇产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循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01):121-123.[2]姜桦,曹斌融.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09):133-136.[3]梁毅,张振家,刘震坤.妇产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效果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4):157-159.[4]温雯,陈文玲.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01):201-202.[5]刘佳明,袁杰利.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04):302-303.[6]石继和,任炼忠.254例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03):357-359.[7]陈易人.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1(02):121-122.作者简介
【围手术期报告制度】推荐阅读: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07-01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07-23
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试题06-09
202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07-08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管理09-25
手术病例报告07-30
手术室第一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08-30
终止妊娠手术制度深圳06-11
重大手术管理制度11-10
手术室接送患者制度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