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础论文(共9篇)
1.管理基础论文 篇一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法律之维
一、公共管理同法律之间的关系
(一)公共权力与法律
公共权力具有推动公共利益实现的强制性和强大力量,但也有被滥用和侵害公民权益的可能性,这种双重性就引发了公共权力如何约束的问题。将公共权力列入法律裁判的范畴,强调法律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这有赖于在宪法上明确划定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各自的界限,确定公共权力的运行边界,并把其目的限定于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公共利益与法律
现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如何保障公共管理者不偏离其根本目标、以权谋私,而是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这需要法律加以保障。
(三)公共管理与法治
公共管理走向法治化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深刻革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建立法治政府,把公共管理纳入法制化的渠道,通过预先制定的规则来划分政府和个人的权利范围,建立决策和解决纠纷的程序。
二、公共行政学的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者罗森布鲁姆)
1、管理途径:从组织结构和功能、组织程序和技术,以及组织效率和产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行政。
2、政治途径:强调公共部门的政治特性,如参与、责任、权力和公共利益等。
3、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予公共行政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三、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A、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核心价值:
公共管理的法律途径强调法治,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而不是保护这些权利的社会成本。它包含着以下核心价值:①正当法律程序。②个人应享有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③维护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授权法官对那些权利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进行救济。
B、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①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
②把公共组织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
③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
④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⑤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毛糙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共管理同宪法、行政法和行政组织法的关系
1、宪法的作用主要是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政权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共管理是宪法的具体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宪法所确立的价值。
宪法与公共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政府的“多数决定”的权力如何进行自我约束,以及近现代法治主义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适用,公共治理以何种结构和方式维护公民权利和公共权益的问题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干部,必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由它的常务委员会任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行政法是宪法精神如何具体化到行政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是关于法治主义在行政领域中应该如何适用以及以什么方式来实现的问题。行政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在公共管理行为的有效和有限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既保障政府的积极协调和干预功能,又限制政府的越权或滥权行为,最终达成行政的法治化。
①无法律即无行政: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于对经济自由的渴求和对封建暴政的反思,人们认为政府应该扮演有限和基本上是消极的角色。这时行政法的存在目的在于限制政府权力,最大化地保护公民免受政府行为的侵害。
②行政国家与行政法:近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政府通过积极的干预来市声经济和社会秩序,导致了行政国家的出现以及行政裁量权的扩张。这时的行政法其存在的目的从消极限制政府权力转变到承认行政权扩张,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控制行政权。
③行政法治与行政法:行政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在公共管理行为的有效和有限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既保障政府的积极协调和干预功能,又限制政府的越权或滥权行为,最终达成行政的法治化。
3、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控制行政组织的法。行政组织法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设置、性质、隶属关系、职责权限、任职期限、工作原则以及职务设置等内容。
行政组织法的内容:①行政的基本组织制度②行政权的设置和分配③中央行政组织的设置④地方行政组织的设置⑤其他行政组织法律制度等。
四、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
1、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私法机制的大量引入,使得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出现了新的主题和趋向。
2、私法:以抑制和解决社会成员相互冲突为已任的规则,即社会生活的正当行为规则。
公法:促使公共管理组织恰当、有效履行其职能,防止政府把权力用于排他主义目的的规则。
3、私法引入公共管理的意义:使得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出现了新的主题和趋向。
①把平等对立、谈判协商、等价有偿、恢复补偿等私法手段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中;
②对于需要行政控制的领域,由逐项行政许可和收费变为控制总量之后的许可证交易;
③公营事业的民营化。
4、合约型政府:
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对合约的综合运用,设计并形成一种“合约型政府”的现代公共治理模式。
它是通过签约外包和政府内部合约制的有机结合或综合运用,而形成的现代公共治理模式。它意味着政府的主要协调机制从公法机制向私法机制变迁,治理方式由以权威为基础向以合约为基础转变。第二节 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
一、行政立法的内涵、特征和原则,及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方式 行政立法的含义: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特征:①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②行政立法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③行政立法的对象具有普遍性;④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
2、行政立法的种类:
依据行政立法权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1)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特别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委托,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
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在我国拥有行政立法权的机关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和经济特区的人民政府,当然也包括特别行政区政府。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不同,可将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3、行政立法的原则
(1)依法立法原则。包括依据法定的权限、程序、范围等立法。(2)程序和民主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加强管理和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4、行政立法的监督(1)监督的内容:选举、决定上、罢免政府机关的主要领导人等。
(2)监督方式: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通过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主要是国务院或上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和撤销各部或下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命令。
司法机关的监督。
(3)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我国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
5、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
①立法主体不同。权力机关立法的主体是一定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有权的行政机关。
②立法规范的内容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与行政立法有其各自的调整范围。权力机关立法所调整的,通常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基本制度和重大问题,而行政立法的内容通常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中的具体管理问题。
③立法的效力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效力高于行政立法。④立法的程序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要遵循宪法规定的严格立法程序,比行政立法更为正规、严格,更注重民主。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遵循特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程序,一般较简便、灵活,更注重效率。
二、行政执法
1、行政执法的内涵
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活动的统称。广义的行政执法:相对于立法和司法而言,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
狭义的行政执法:对于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而言,行政执法是指特定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权利的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察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征
行政执法主要有以单方命令为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以及以双方协商为特征的行政契约(合同)。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系统性。行政执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和干预。
②职权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履行行政职责并具有法律单方的行政管理行为,是政府实施职能,发挥干预作用的体现。
③应时性。行政执法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乃至日常突发行为来有效行使,它强调及时性,对瞬息万变的局面进行掌控。
④外部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外实行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对象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执法行为。
3行政执法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执法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②合理性原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在行使行政执法权时,要按照法律精神和公共利益理念进行执法,即在法律明示授权或消极默许的范围内,基于公平、合理和政议的行政目的而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③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和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执法过程必须加以贯彻的重要原则。④责任原则。行政执法是一项具有法律单方的政府职责行为,不得随意更改、选择或放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其职责和权限,来有效回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复杂形势。
⑤公开原则。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应当把执法的依据、过程和决定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4、、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了促使执法主体权责统一、责任明晰,依据法定职责和执法标准,对其实施评议考核与责任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
(1)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①界定行政执法职责; 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③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④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2)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①可以促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②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③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3)如何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①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②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行标 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
③架构执法考评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
三、行政司法
1、行政司法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特殊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①享有行政司法权的主体只能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
②行政司法是法定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对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或特定的民事纠纷做出裁决的行为;
③行政司法行为调整的对象是一定范围和行政争议,以及与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
④行政司法应当遵循特定的程序,不能照搬人民法院的司法程序,应兼顾行政效率与司法公正两方面的要求;
⑤表面上看行政司法行为具有司法性,但究其实质,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制制度。
②行政听证制度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前,通过准司法程序(提出要求、受理、回避、辩论、质证、最后作出决定)来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③行政裁决制度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明确授权,以消极第三者的身份充当纠纷裁决人,对平等主体之间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法律制度。
3、行政司法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司法的主体、权限、程序和形式符合法律的规范和要求。
②公平、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司法行为要以公平、公正为其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③效率原则:能够高效、快速地解决纠纷。
④程序适度原则:设定比普通行政程序更为严格、合理的程序。⑤司法终局原则:当事人对行政司法裁决结果仍不服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司法为最终裁判。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一、法治政府的含义、以及建立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1、法治政府的含义
法治政府 是具有“法律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这个定义提示了法律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府同法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权力运行要接受法律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依照法律来进行社会的管理和规范
2、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①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②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石; ③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
3、法治政府的体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二、法治政府的目标和构建途径
1、建设法治政府的五个基本目标:
①就依法行政体制而言,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②就依法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一种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
③就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政府提出法律方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能够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够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就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而言,法律、法规、规章能够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
⑤就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而言,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 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有力,行政监督效能很高。
2、建立法治政府的方法、途径
①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包括法律至上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②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制化,要求行政组织的设立、职权范围、行政编制、管理幅度、管理方式、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等,都要有明确的法律根据和规范。
③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制化,做到职权立法、执行管理和行政监督。
④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要求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组织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制化。
三、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历程和成果
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进程实际上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和成果主要有:
①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立法,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严格依法办事。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迈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步。
②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使政府不再拥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特权,而必须向法律负责。此外,《国家赔偿法》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③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较好地解决了对行政行为的程序制约问题,体现了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行政许可法》对许可设置的条件、原则和程序做出了统一规定,促进政府管制领域的缩减和法制化。
④建设廉洁政府,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行政监察制度和国家审计制度,对行政行为和公共财政资源进行监督,防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实施,保障和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促使公务员正确行使职权。
⑤建立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从单一的控制和命令方式,逐渐向柔性、弹性和协调方向发展。此外,不少属于私法范畴的管理方式,如合同承包、代理、绩效合同、聘任制等,已经在政府采购、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效能等公共领域进行尝试和运用。
⑥建设服务政府,确立依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行为不得变化无常,不得溯及既往;行政行为必须出于真实的目的和意图,必须信守诺言不得出尔反尔。以人为本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必须最大限度地维护人的尊严、价值和权益,为民众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依赖保护原则是维护公共管理相对人利益的重要保障,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亲民性和服务性。
2.管理基础论文 篇二
无论是产品的生产组织、设计、制造,还是销售服务过程中都能发现劳动定额的身影,它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基础管理工作, 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提高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成效,有助于推动企业长期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1劳动定额的内容
劳动定额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它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深入了解劳动定额内容、标准及具体分类,明确劳动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贯彻落实企业科学化管理,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劳动定额指的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事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生产出一定量的产品。 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大致包括生产技术条件、 生产条件和组织条件三方面内容。下面就劳动定额的三种分类进行简要描述:第一,按照劳动表现形式划分为产量定额、时间定额、看管定额、销售定额及服务定额;第二,根据劳动定额在管理中作用分类,如计划定额、标准定额和现行定额;第三,则是按照使用范围划分为地区定额、行业定额、企业定额和国家定额。 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从中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劳动定额管理的作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合理的劳动管理。根据相关行业管理条例及规定, 劳动定额也有一定的衡量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 劳动定额标准的制定必须要确保其先进性、一致性、合理性,提升劳动生产、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收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成本,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定额准确度。
据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定额管理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由宝石机械定额价格部首先推出的,它针对定额管理提出了《82 版工时定额标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标准,这说明劳动定额管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既然是劳动定额管理, 那么就有与管理工作相同的作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劳动定额管理可分为特殊职能、一般职能两种,它是企业实施各项综合管理资料、手段和条件的主要基础和前提,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的基础内容,它具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劳动组织等职能,同时也提供了企业计划编制、经营决策和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依据,可以说劳动定额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决定企业生产力、生产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 因此,要建立并完善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建立健全企业定额管理制度,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2.1 完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应遵循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必须要遵循领导与分级管理、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明确员工职责划分、明确员工职责,落实定额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劳动定额分析能力,更好的掌握车间、班组、生产计划和员工定额水平,不断寻找提升定额管理的方法,了解影响定额管理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提升技术操作水平,优化企业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生产作业。
2.2 组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和业务素质水平
通常采用的劳动定额方法有统计分析法、 经验估工法、技术测定法、类推比较法等十多种定额管理方法。 劳动定额方法是由低级到高级、不科学到科学的逐渐演化过程,但最好的定额管理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企业都适用,只有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劳动定额管理方法才是最科学的,合理运用劳动定额管理办法,提升劳动定额管理能力。
2.3 劳动定额管理功能及作用
劳动定额管理功能及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是劳动绩效考核的职能分配的主要办法, 同时也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产品成本的人员工资核算和定额劳动、 设备折旧、管理费用、车间经费分摊以及辅助材料费等。 劳动定额管理关系重大,企业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充分考虑到生产需要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2.4 掌握劳动定额水平
若是不考虑劳动定额水平, 制定出不合理的定额标准,劳动定额管理也就违背了制定的初衷。 只有从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各项劳动定额,根据实际统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修改,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环节定额管理作用,提升劳动定额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汲取群众经验和意见,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真正将劳动定额管理做到实处。
3实现劳动定额管理的信息化、模块化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较为繁多、复杂,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中规律和共性,采取适宜的管理办法,实现模块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就现代化企业发展整体趋势来看,信息化、模块化是劳动定额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发展方向,部分企业通过经验综合和资料整理制定出了基层管理措施, 极大的提升了定额管理工作效率、缩短了定额制定时间,减少了工时制定差距,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在定额管理方面已经取得可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着严重的工时繁琐、重复劳动等问题。 因此,仍需努力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更好的适应企业模块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主流发展趋势,实现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定额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有效措施。 因此,应努力提升劳动定额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关国伟.推行劳动定额标准化,促进企业管理[C]//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2]叶宁,阎玉秀.服装生产中动态工时定额的制定及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9(11).
3.财富管理是基础业务 篇三
“我们先对客户的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资产的形态、金额、财务目标来决定依靠什么金融工具达成目标,以及选择什么样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根据黄威儒的介绍,目前盛隆利和涉足债券、证券以及对冲基金三大投资领域。基于黄威儒此前在美国二十多年对冲基金的经验和人脉,盛隆利和的主打业务目前以对冲基金为主,债券、证券基金为辅。
“我们自己不卖基金,而是找国际上做得最成功的对冲基金,开设专户。对方必须根据客户自己定的风险和收益目标进行特别设置。在此情况下,专户具有着很高的信息度和透明度,他们对财富管理有充分的知情权。比如有的客户偏好相对价值策略,一般定的收益率为15%~18%,那么就有专门的对冲基金公司为其设置。这个对冲基金机构就会根据投资走向、风险属性等信息对客户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黄威儒介绍,在对客户进行资产配置中,目前对冲基金的占比一般有70%以上是和海外产生关系。
至于债券和证券领域,考虑到对于资产规划更侧重于平稳的家族客户更为适用,盛隆利和会推荐他们购买资金流比较好、评级不错的中型公司的公司债,“这些公司最基本的特点是稳定地增长。”黄威儒介绍,买这些公司债券,一般能得到3%的收益率,虽然表面上看这样的涨幅一般,但由于富有家庭投入的资金池大,因此“水涨船高”的收益就已经很可观了。
4.夯实管理基础 篇四
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2005年年初我们即着手校企规范化建设工作,一年多以来,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等上级单位的指导下,北航的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规范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正在逐步凸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建设规范的校办产业管理体系
1、组建北航资产经营公司
2005年3月,北航党委常委会会议决定成立校产业领导小组。5月,校产业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审议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组建方案草案。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北航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工作和下属企业改制工作步伐加快。2005年12月16日,国有独资的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成立。
2、全面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在组建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北航投资企业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对所投资企业的调查、摸底,在掌握所投资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改制措施,即:
1)主动注销长期经营亏损、投资无回报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2)对有发展前景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
3)主动采取措施,从长期无回报、无发展前景的参股企业中退出;
4)全面清理下属企业的北航冠名;
5)通过清产核资核销企业不实和不良资产;
6)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校企规范化建设前,北航共有投资的校办企业(含股权)53家,列入此次规范化建设计划的共25家。截止2006年10月底,已完成的共21家,占计划的84%。在这25家企业中:
1)已完成清算注销的国有全资企业7家,完成计划的100%;
2)其他国有全资企业预计2006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制工作;
3)从参股企业中退出7家,完成计划的78%;
4)清理冠用北航校名的企业7家,完成计划的78%;
5)现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并取得国资委的批复,预计年底可以完成经营性资产的分开建账及划转工作;
6)完成董事会改组变更的企业9家,完成计划的100%。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北航资产经营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防科工委和学校的授权,按照法定程序及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不留死角,不留后遗症。
3、规范企业的日程经营活动
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首先体现在对北航资产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首先明确资产公司不直接从事经营,对原有的3个事业部门进行了重组或剥离。通过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了科研成果转化和孵化的职能。通过组建资产管理部,设立审计组,加强对下属企业的监控、指导职能。
为了规范下属各企业的经营管理,去年以来北航资产公司先后组织制订了档案管理规定、投资管理规定、董监事工作条例、内部审计规定等60余项规章制度,为企业规范经营活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明确职责,北航资产公司组织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定义和规范,目前已经明确的工作流程达到50余项。其中涉及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如清产核资、全资企业改制、企业撤并工作、股权转让、冠名清理整顿等共有14项。通过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的落实和执行,明确了改制过程中的政策依据、决策环节、工作内容、完成时间节点、责任人等,进一步提高了校企改制工作的效率
和质量。
同时通过财务大检查,内部审计和下属公司财务人员大培训,建立了下属公司财务人员否决制;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对下属公司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即时监控制度和经营风险预警制度,加强了对下属公司财务的监管,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二、北航校办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实践
1、明确校办产业的战略定位,调整产业布局,突出主营业务 北航产业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小而全”:经营规模小,涉及行业门类繁多,仅控股以上企业的经营业务就涉及机加、电子、软件、出版印刷、航空产品、餐饮、物业等行业。行业跨度过大引发的一个弊病就是力量分散,不能集中人员、资金开发核心产品,发展主营业务。
通过理清思路,统一认识,我们认为校办产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改变单纯追求企业规模的主导思想,强调校办企业要以利润为中心,根据高校企业的特点,弃弱扶强,发展特色产业,集中有限资源,在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为此,北航资产经营公司对产业的战略布局进行了调整,确定以光纤陀螺、汽车电子、大学科技园建设、现代服务业及北航优势学科产业为今后产业的主营业务。
2、大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的源泉是人才,高校产业缺乏的不是好的项目,而是好的项目运作团队。为此,北航产业通过引进、招聘、考核、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结构层次,重点建设由高层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人才骨干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自2005年以来,北航资产公司先后引进20余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两支团队:规范管理团队和经营管理团队。
同时我们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进西门子公司的“圆桌会议”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发展需求,大力倡导
员工的个人理想、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和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积极提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倡导员工的自我学习,举办了多项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如北航资产公司本部的定期管理培训、下属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等。制订了岗位职责书,建立了北航资产公司内部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优胜劣汰,真正做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3、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根据北航产业战略定位,我们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特别是有北航学科优势的项目。
光纤陀螺项目作为北航产业发展的重点,已成立了专业化项目公司,目前厂房改造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生产线的设备安装,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与北航汽车工程系、哈飞汽车公司合作的手/自动变速箱(A/MT)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样机试验,预计明年初产品定型。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上,我们改变了已往全盘产业化的思路。技术转移、转让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大。为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北航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并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校科研人员和集团公司相关人员积极参与技术转移、转让活动,并已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努力构建北航校办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校企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加速产业发展。为确保校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构建并完善产学研体系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比例普遍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与学校各院、系、科研团队的互动与合作以及产业化项目的前期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建立完善的、合理的产学研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立产学研体系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的对象包括技术持有人、参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要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合理地分配这些人员及学校之间的利益。在和学校科研人员合作的过程中,产业部门对于科研人员的约束能力有限,从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可能无法严格按照科学的项目管理方式来保证时间节点和资金使用。为此,在挑选产业化项目的时候应重视项目研发团队的挑选,坚持项目的启动是建立在与院系或课题组的整体合作基础上,而不是与个别科研人员的合作。
其次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产业化工作。一项科研成果要成功地实现产业化,尚需大量的科研工作,包括生产工艺的固化和产品的技术升级等。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由于科研人员参与产业化的工作无法得到学校的认可,科研人员参与产业化还只能视为个人的业余行为,这就很难保证他们的工作热情度和持久度。为此,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把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并将参与该项工作的绩效作为评聘、任用教职员工的依据。今年8月份以来,北航资产经营公司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了产学研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基本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使用的暂行规定》、《科技成果转化代管项目管理流程》及相关实施细则。上述管理制度已在北航资产公司内部试运行。
第三是面向社会,“引进来、走出去”。高校科技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经营人员主要是学校科研人员和教职员工,缺乏企业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可以在弥补校办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同时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拓宽市场渠道,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要鼓励科研人员转变观念,不能闭门造车,要大胆走出去。
2、拓宽投融资渠道,搭建投融资平台
高校科技企业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资金不足是滞碍企业
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企业的创办初期,货币出资比例比较低,生产与研发的资金不足,很难达到通常科技类企业快速成长的预期目标。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搭建投融资平台:
1)提倡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2)发起并组织风险基金及创投基金;
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知识产权市场的平台作用。
3、进一步发挥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咨询作用
5.管理学基础 篇五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个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管理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公认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什么是计划工作?具有怎样的性质?
16、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1)协调解决、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协商解决
2)强制解决、即管理者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强行解决双方的冲突。
3)建立联络小组、党组织内部需要不同的部门精诚合作而部门之间又存在一些误会时,管理者可以建立
一个联系小组
4)树立远大目标、组织的的不同群体之间相互依赖,管理者就是通过树立远大目标来帮助其处理冲突和提高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
(1)目的性(2)主导性(3)普通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4、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5、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战略远景,就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一般来说,战略远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
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定量目标,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
资源,资源决定的是组织能做什么,资源是组织战略管理的关键要素。组织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业务,是指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组织是指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竞争的数量和相对实力的大小。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只要来自于新加入该行业的企业。
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会挤掉供方的一部分利润。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同样可以挤掉购买者的一定利益。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产品。
7、如何理解决策的意义?
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4)决策具体科学性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8、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就是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素: 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设计。
9、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工作。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A卫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B较少的人员、较少的层次、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C
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要有效率。
2)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是按照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
3)权责利对等原则。责任、权利和利益三者之间不仅是不可分割,而且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4)分级管理原则。要求每个职务都要有人负责。
5)协调原则。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二是组织任务分配的协调。6)弹性结构原则。现在组织理论非常强调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
10、事业部制利弊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M型结构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它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事业部制的优点:
A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B 事业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C 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组织的发展。D 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等职能之间容易协调E 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全能型管理人材。事业部的缺点:
A 总部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人员浪费。
B 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C 由于科研资源的分散使用使得深层次研究活动难以开展。
11、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具体表现为:
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12、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外部招聘的优点是: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外聘人员很验证迅速打开局面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个人自身影响力。
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2)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14、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归为生理、安全、友爱或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一层生理的需要这是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二层需要,这是有关人类避免危险的需要,三层社交需要,人们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已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四层尊重需要,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已经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因此,管理者应根据需要层次,确定激励行为。
15、如何理解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达到接受者,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要使得沟通成功,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还需要被理解。信息沟通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信息源、编码、沟通通道、接受者、解码、反馈。
效率。
5)解决问题。是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
17、控制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的作用如下: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有力保证。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18、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者、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适当的授权、层层控制、各司其积。
19、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它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20、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6.管理学基础 篇六
A.中间商,企业B.专卖者,消费者C.消费者,中间商D.企业,中间商33.渠道的(A)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A.长度B.宽度C.层次数目D.多重性34.企业(B)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能力B.实力C.服务能力D.控制能力35.(A),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性分销36.(A)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A.广告B.人员推广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37.(D)不属于人性的内容。A.自然属性B.生物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38.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A)假说。A.社会人B.经纪人C.管理人D.复杂人39.(D)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A.完善人B.开发人C.发展人D.约束人40.(C)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A.人力资本是活的资本B.人力资本凝结于劳动者体内C.人力资本是有形资本D.人力资本内含一定的经济关系41.(B)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A.教育支出B.管理费用C.培训支出D.流动支出42.(D)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A.多元性B.层次性C.整体性D.针对性43.(D)不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施的整体性C.各个目标间不孤立D.目标设计的针对性44.(A)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C.企业发展D.组织发展45.(B)不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方法。A.格雷纳模式B.美国模式C.莱维特模式D.利温模式46.(C)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手段。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科技手段D.经济手段47.在管理内容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C)。A.以事为中心B.以企业为中心C.以人为中心D.以社会为中心48.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C)。A.静态管理B.权变管理C.动态管理D.权威管理49.在管理方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C)。A.科学化管理B.制度控制C.人性化管理D.权变管理50.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B)。A.战术管理B.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C.战略性管理D.侧重当前人事工作的51.在管理技术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B)。A.照规章办事B.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C.以事为中心D.追求精确性与科学性52.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A)。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C.被动反应型D.以人为中心53.在管理手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A)。A.以计算机为主B.以人工为主C.以员工为中心D.手段很单一54.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C)。A.处于操作层B.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C.处于决策层D.很少参与企业决策55.企业管理的核心是(C)。A.物的管理B.财务管理C.人的管理D.物流管理56.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ACD)之间的动态平衡。A.外部环境B.内部环境C.企业实力D.战略目标E.长远发展57.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ABE)。A.获取口头信息B.获取书面信息C.外部环境预测D.获取电话信息E.专题性研究58.影响企业经营话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BCDE)。A.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B.生产率C.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59.企业的总体战略有(ABCD)。A.进入战略B.发展战略C.稳定战略D.撤退战略E.并购战略60.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ABCDE)。A.特许经营B.分包和买断C.管理层与杠杆收购D.拆产为股/分拆E.资产互换与战略贸易61.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ABCDE)。A.合理的决策标准B.有效的信息系统C.系统的决策观念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62.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BCDE)。A.概率收益值B.决策点C.方案枝D.状态节点E.概率枝63.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ABC)。A.使决策目标具体化B.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C.为控制提供标准D.科学的决策程序E.决策方法科学化64.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E)。A.系统化的管理模式B.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C.富于参与性D.强调自我控制E.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65.按照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ABCDE)。A.商品市场B.服务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E.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66.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ABCD)。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个人因素D.心理因素E.经济因素32.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D 67.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ABCDE)。
68.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ABCE)。A.习惯性购买行为B.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C.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D.和谐的购买行为E.复杂的购买行为69.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BCD)。A.买方市场B.产业市场C.转卖者市场D.政府市场E.卖方市场70.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ABCDE)。A.购买者集中在少数地区B.需求具体派生性C.需求缺乏弹性D.需求有较大的波动性E.专业人员购买71.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ABCDE)。A.使用者B.影响者C.采购者D.决定者E.信息控制者72.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BCDE)。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E.个人因素73.包装策略主要包括(ABCDE)。A.相似包装策略B.差别包装策略C.组合包装策略D.复用包装策略E.附赠品包装策略74.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ABCDE)。A.改进和完善产品B.开拓新的市场C.增强销售渠道功效D.树立产品形象E.适时降价67.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ABCDE)。A.倡议者B.影响着C.决策者D.购买者E.使用者 75.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ACDE)。A.品质改良B.市场改良C.特色改良D.式样改良E.附加产品改良
76.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ABCDE)。A.数量折扣B.功能折扣C.现金折扣D.季节折扣E.推广折让和补贴
77.心理定价策略包括(ABCDE)。A.整数定价策略B.尾数定价策略C.声望定价策略D.招徕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
78.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ABCDE)。A.产品因素B.市场因素C.企业因素D.国家法律约束E.中间商的特性
79.企业促销策略包括(ABCDE)。A.广告B.人员推销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E.宣传
80.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BCDE)。
A.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B.生产率C.各种投入要素的成本D.工艺设计水平E.产能的利用程度
8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A.MRP=VMPB.VMP=MPC.MC=WD.MP=WE.WMP=MC
8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C)。
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D.体现工资差异E.增大工资总额
83.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
84.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BE)。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
85.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BC)。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86.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E.公平性
87.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BC)。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
88.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
8.失业类型分为(ABCD)。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
90.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CD)。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
9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BE)。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事业持续期
92.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CD)。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增长
93.政府支出包括(BD)。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
94.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BDE)。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
95.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CE)。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
9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CE)。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
97.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DE)。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
7.管理基础论文 篇七
►►一、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性分析
随着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也有着了很大的提升。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管理的重点, 企业资金管理必须受到重视。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对倒闭、破产企业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中可以看出, 多数破产企业的原因都是由于资金管理不善、导致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所致。而且, 多数企业对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因此, 现代企业必须从经营者出发, 巧华资金管理工作。利用资金管理工作保障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企业资金链的通畅, 以资金管理作为基础实现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资金管理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分析
1.强化资金管理认识, 促进资金管理工作开展
现代企业经营者与财务管理主管应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认识, 了解资金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从领导层资金管理认识的提高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并切实将资金管理工作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 保障资金管理的有效实施,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 企业领导层应深刻认识到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认识到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运用现代资金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促进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提高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的基础上, 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资金流动特点、资金需求特点等进行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的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在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下得到有效地控制, 实现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在资金管理体系构建与完善过程中, 企业还应对资金管理相关岗位职责进行调整, 明确岗位职责中资金管理内容与具体的工作流程, 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执行, 促进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企业进行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 还应根据企业工作流程、管理方式等特点进行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资金管理过程中各岗位工作要求, 为落实资金管理工作的执行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应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执行情况的强化。以岗位考核、工作内容考核、企业资金链的实时关注与预测等评价企业资金管理的执行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发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避免资金问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另外, 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 财会岗位应加强资金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基础凭证的收集与整理。将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中心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确保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确保企业的资金活动处于受控状态。
►►三、注重资金管理工作内容重点, 促进资金管理的有效实施
在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中, 应根据资金管理工作内容重点强化各项工作, 以此实现资金管理的根本目的。首先, 企业资金管理中应根据企业资金链特点掌握自切资金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企业资金筹措、使用、预算管理等进行强化。通过预算管理, 预防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将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作为基础, 了解并分析企业近期资金需求。根据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科学规划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现金流的管理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储备与筹集。运用资金管理理论指导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内容的有效开展, 实现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 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点, 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资金需求与使用的关键。现代企业应注重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强化资金管理内容。从多方面入手强化资金管理工作, 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促进企业资金链的通畅。根据企业资金筹措渠道及资金使用特点等开展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 预防资金链断裂造成的经营危机。将资金管理作为重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 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是保障企业资金链畅通、预防企业资金危机发生的关键。现代企业应以企业资金管理为基础开展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以此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本文从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性的分析入手, 论述了如何以资金管理的强化为基础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基础,资金链
参考文献
[1]刘萍.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财会资讯, 2010, 10
[2]葛亮.企业资金筹措与资金控制的探讨[J].企业会计资讯, 2011, 1
8.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 篇八
一、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
1.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发扬民主精神,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须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 以人为本。第一,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第二,要以诚待人。要经常和教师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推心置腹实事求事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第三,关心教师生活。校长应该对教师有所了解,要为他们提供方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分忧,为他们在学历提高、晋级评优等方面提供条件。
二、要树立几种意识
1. 服务意识。校长应该正视教师的合理需求,把自己定位于“教师需求的满足者,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服务于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终身发展提供机会,使学校获得更大发展后劲。所以,校长应致力于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努力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用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2. 创新意识。校长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形成和塑造富有个性的教育思维,为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更新办学理念,创设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工作环境,善于反思,勇于开拓,创新管理;坚持用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机制的创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激励、尊重和保护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加快教师成长步伐;要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尊重、包容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3. 合作意识。校长要严于律己、自省、自励,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做人、做事中积淀个人素养和精神魅力,从人品、学品、职业操守、敬业深度等各方面全面升华个人品质,以不断的自我完善创造无形的号召力、感召力和管理资本;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建设,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在职业观、教育观、价值观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并以此规范、引导、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使所有教师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各类人才获得平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使校内各岗位工作做到紧张有序,高质高效,良性竞争,合作共赢。
4. 品牌意识。校长要引领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创设良好环境,坚持人本理念,实施科学管理,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有意识的塑造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学校魅力,形成特色,培育品牌,提升品位,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吸引力,以特色和文化品格夯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5. 经营意识。校长的经营意识,突出表现在对教师的经营上。对教师的经营就是要确立教师发展第一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其长处,彰显其特色,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懂得为什么干,干了之后自己的所得所获是什么。有了价值和成就的内驱力,教师才会甘愿去做出最大限度的贡献,才能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和发展;要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校建成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建立一支高素质、有远见,有能力,愿吃苦,能协调的领导团队和充满活力、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6. 科研意识。校长的科研意识,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决定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主导杠杆。校长要增强科研意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指导能力,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抓好教育科研。
三、要以教学为中心
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下转28页)(上接11页)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课堂教学犹如一日三餐,实施素质教育,正餐要吃好,不能只靠零食补。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咬定青山不放松,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上,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教学效率;加强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骨干及课改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内容的有效实施。
四、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1. 让微笑充满学校。实践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沟通,当领导和老师的情感特别融洽和谐时,教育的效果也特别有效。如果领导能充分利用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领导与教师间架设起沟通之桥,让领导从老师眼里走进老师心里,那么领导与教师间就会越来越和谐了。为了让沟通带点笑声,聪明的沟通者是懂得调侃自己、搜集笑点,而且拥有广阔的胸襟、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用宽容心对待老师。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赋予教育更多的开放性、多元性、发展性、民主性,使得宽容显得异常重要。管理的成效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领导对老师的宽容程度,大宽容大成效,小宽容小成效,无宽容无成效。宽容就是理解老师,尊重差异;宽容就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就是要像阳光普照万物一样关爱所有的老师。有宽容才能助和谐。领导者要思考宽容,学会宽容,用好宽容,让自己的心灵与宽容相容和谐,使它奔涌在我们的血液中;让我们的眼神闪动宽容,让我们的语言跳跃宽容,让我们的生命与宽容相伴。宽容和谐,和谐宽容。
9.管理学基础1 篇九
×
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
17.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 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
18.彼得·圣洁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 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
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
19.它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它就是预 测。
×
它就是预算
20.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实 际绩效的标准。
√
21.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22.强调短期目标容易产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强调 企业的中长期目标。
×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23.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本世纪 50 年代中期出版了 《管理革命》 一书,提出目
标管理思想,他强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建立目标。
×
出版了《管理实践》一书
24.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期限要适中,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 与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
√
25.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 制的关键。
×
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26.在实践中,结合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人性化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
将目标管理理论赋予日本化的个性
27.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
×
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28.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 预测,它往往拥有对事物远期前景的预测。
×
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做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定性 预测
29.定量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如对未来几个月的销售量 的预测等。
×
定性预测往往用于对事物中短期变化趋势的预测
30.由于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决策者不可能对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全部掌 握,也不可能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准确预测。因此,决策者不可能 作出“最优化”的决策,亦即产生了决策的相对最优化原则。
×
亦即产生了决策的满意原则
31.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 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 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这就是决策的综合效益原则。
×
这就是决策的整体效用原则
32.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是为了解决现在面临的,待解决的新问题以 及将来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决策是行动的基础,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
×
这就是决策的目标性特征
33.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这就是决策的科学性特征。
×
这就是决策的可行性特征
34.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 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
×
它主要由企业中层领导制订
35.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 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
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
36.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就是确 定型决策。
×
就是程序化决策
37.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运性的大政策方针所作决策,如企业方 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高层决策
×
如企业方针、目标与计划等,都属于战略决策
38.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管理学意 义上的组织。譬如某企业、某协会等。
×
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
39.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40.从企业组织结构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 41.企业中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存在着必 然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
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之间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
42.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关系、兴趣爱好、血缘关系等原因 自发产生的,具有生产协作关系的团体。
×
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43.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曾比较系统地归纳了古典管理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 等人的观点,提出了十五条组织原则。
×
提出了八条组织原则
4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等人在继承古典管理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组织 工作的八项基本原则。
×
提出了健全组织工作的十五项基本原则
4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 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46.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注意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 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 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
47.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 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
×
则集权程度较高
48.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 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
×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分权程度就应高些
49.一个组织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高层主管一般采用外源渠道。
√
50.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 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
就是管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轮换 51.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 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
52.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 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
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
53.凡正面难以处理的问题,你不妨灵活适时地运用“逆向思维”来个“换位” 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能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亦即所谓的逆 向思维法。
×
亦即所谓的换位法
54.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一般来说适合采用
分层控制的方式。
×
一般来说适合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
55.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 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处 理过程。×
它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56.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 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 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
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协调
57.在组织内部,如果有两个人为争夺同一个职位而相互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则这种冲突属于竞争。
×
这种冲突属于战斗
58.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及时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利要求分散,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 式。
√
5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
适于采用集权式组织形式 60.按领导权力控制的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授权 型领导。
×
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二判断题
1.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他最早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组 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 “组织理论之父”。
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 表——韦伯。
×
他就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2.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 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 织”。
×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3.组织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目标、结构和关系。
×
即目标、部门和关系
4.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 及其各种资源。
×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5.显得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
而经营的核心是决策
6.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基础。
×
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7.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等级经济效益大小。
×
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8.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发给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 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
×
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9.“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 为重要标准。
×
“正式组织”中以感情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10.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并传管理学问题,被称为经验教学。
被称为案例教学
×
被称为案例教学
11.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策分为程序性 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的研究重点是非程序性决策
√
12.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 排斥,毫无价值。
×
在美国等地风行一时,有一定的适用价值
13.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
14.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 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
目标管理把以工资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
15.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效益至上”。
×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16.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 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 责任。
×
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