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2024-10-11

医疗卫生调查报告(12篇)

1.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一

一、前言

我国农村的农民得了病,看病的费用都是自己承担。“小病拖,大病挨,没法才往医院抬”,“得个阑胃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是大部分农民们的真实写照,一旦得了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前些年的医疗改革似乎并没有对农村和农民带来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医疗费用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依然有增无减。解决农民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调查时间:2007年8月1日至4日

调查地点:重庆市巴南区木洞桃花岛

调查对象:桃花岛医疗机构及当地农民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改革 看病难

二、正文

木洞镇位于巴南区东北部的长江之滨,历史悠久,普子岩长江水文标记记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商贾云集,产品集散交易的有名古镇。距区政府所在地68公里,全镇辐员面积104.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7个行政村,107个合作社,总人口4452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27人,农业人口36193人),现有耕地面积44422亩,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12000人(含外来居住人口及务工人员)。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33个,党员1860人,其中农村党组织17人(村党委10个,党总支4个),党员1345人。

木洞桃花岛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桃花岛村,距重庆港水路38公里,陆路68公里。全岛占地面积5454亩,其中耕地面积3585亩,现有人口2092人,农户671户。三峡淹没后,全岛陆地面积3715亩,淹没面积1738.5亩,涉及生产安置人口876人。

在这样一个典型的以农业耕作作为农民主要生活来源的乡镇,其医疗卫生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对桃花岛的医院、诊所和卫生所的医疗卫生条件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桃花岛村,对农民的医疗卫生习惯和观念进行了调查。经过问卷分析,我发现桃花岛的医疗状况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严重失调,大量的人才、设备、资金集中在城市。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过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了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调查显示,岛上医院的医生多数是从毕业院校招进的中专和大专生,总体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是很大的,而作为合作医疗保险的定点农村卫生所,医生的水平还要更低,而看病的器材也还是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老三件的设备。农村一线的卫生室和诊所成了面临着无资金无设备和无人才的尴尬状况。由于这种客观差距的存在,农民在就诊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重大病情不得不转到城市中的医院,从而又增加了农民的看病费用,导致农民看病越来越困难。

(二)由于医疗市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导致了药价过高,降低药价的措施没有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调查显示,98%的农民认为,国家要真正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17次药品降价,涉及万余种药品,并统一规定药品价格和药品的降价幅度,农民看病难、看不起并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厂家利用虚高的部分进行广告宣传、经营销售、给医生“回扣”等,好处落到了个别人手里,负担却全部转嫁到患者身上。药品市场管理混乱,重复生产,同类型药物泛滥,加之大部分药品由企业自行定价等,是造成药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三)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1.7亿,不到8亿弄名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非常有限,每个人只有30元钱。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开展,但是在基层农村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村干部为了达到上级政府指定的目标不得不强制让村民参加保险,而其中许多村民只知道交钱办保险,而对保险的作用,赔偿范围和赔偿费用了解甚少。虽然合作医疗从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看病问题有了缓解,但是就农民本身来看,一旦得了大病,花费需要数万元的时候,即使国家补贴,也很少有人能拿得出剩余的钱来进行治疗。目前合作医疗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在如何赔偿的方式上,手续复杂,并不能完全

做到透明公平。

(四)“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沟通脱节”。在对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上,普遍存在政策宣传的盲区和误区。政策宣传未能做到家喻户晓,群众不能对政策做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甚至是部分村干部也没能真正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旨和实质,以至于曲解了相关政策,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职工医保等同宣传,片面夸大合作医疗带来的预期效益,致使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值,认为只要交了钱,不管得什么病,也不管花多少钱都可以报销,因此,一旦参合农民的需求没有得到响应的满足,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抵触情绪。而民众的呼声却未能找到合适的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甚至存在知情不报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政府了解的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平衡资源配置。在资金问题上,对农村医疗单位实施适度倾斜。在设备采购上,坚持公正透明,既要严格约束,又要加大扶持,防止医疗腐败,又要杜绝设备落后;在人才流向上,通过大力宣传,采取一定的福利措施,鼓励高层次的医务人才到基层到农村发展,同时加强对线有医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医德和医疗水平,创造留住人才的从医环境,这是建设和谐的社会注意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也只有在资源上做到相对平等,才可以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症下药,达到良好效果。

(二)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市场的投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民看病的方便和可行性,仅仅不到10%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医院不得不背离医德去追逐高额利润,在加大投入后在硬件和软件设备方面,都可以创造比较优越的条件,一方面改变农村医疗格局,使农民花比较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好病,另一方面,也有利留住人才从长远利益来看,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是有利无害的。

(三)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农民真正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项制度中得到实惠。我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宣传的方式不应该书面和官方化,而是通俗易懂些,贴近农民。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毕竟有限,他们不会关心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重要手段,是什么最终体现,是什么重要内容;他们只关心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比如它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切身利益。如果在宣传中没有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切实好处,那么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肯定不高,反而认为又是政府在以什么名义敛财,往往会以抵触的心理对待。

三、后记

目前,医疗、教育和房价已经成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体制的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全面落实了医疗改制的各项重要工作,取得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突破性的成就。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开始侵吞医疗专款,因此,为了严惩不法分子我们必须借助司法和金融体系齐抓共管,保障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同时,为了加快医疗改革的进程,政府开始动员其全部的社会力量都来为农村的医疗事业献一份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地蔓延,养老保障和医疗改革已经成为目前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更顺畅,农村的医疗机制改革势在必行,而且是我国奔小康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农村的医疗改革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致谢:

在本次实践调查过程中得到了重庆市木洞镇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木洞镇桃花村村委以及其部分村民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2.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二

从某市2012年的发案情况分析, 当前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涉案主体比较集中

一是一把手及科室负责人涉案率高。在被查处的医务人员中, 现任或原任“一把手”院长就有5名。二是涉及罪名比较集中。所查处的15件医疗卫生系统案件, 贿赂案件为14件, 占比为93%。三是涉案主体年龄比较集中。所查处13名医务人员中, 有10人是60后, 占比为83%, 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 工作经验丰富, 正处于个人发展的黄金期, 也是医院业务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 发案部位较为稳定

一是医疗设备采购环节。一些单位领导或采购人员在购进医疗器械中, 受贿、吃回扣现象严重, 所查处的案件中涉及医疗设备采购环节的为9人, 占比为60%。二是药品购销环节。药品“回扣”是当前药品销售行业的潜规则, 由于药品“回扣”名目繁多, 数额之高, 加之药品生产、销售人员的营销“进攻”力度之大, 一部分医疗机构中的工职人员, 经不起诱惑, 铤而走险。三是人员聘用与管理环节。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些医疗机构需不断地扩大规模, 补充人员, 一些意志薄弱的单位负责人借进人之机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受贿索贿。

(三) 作案时间长、次数多、金额大

所查处的案件作案时间最长达十几年, 短的也有三、四年。涉案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如某医院院长戴某于2005年至2012年期间, 在医院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以及人员聘用与管理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 非法收受他人所送现金、购物卡、金条等物品合计人民币200多万元, 其中仅收受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3次所送的人民币就高达140万元, 单笔最大金额是50万元。

(四) 犯罪手段多样

调查中我们发现, 行贿人除了以“好处费”、“感谢费”、“过年过节给红包”、“回扣费”这些传统的手段和名义向受贿人行贿外,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行贿手段和方式。一是以组织受贿人出国旅游、考察、学习并提供美元、欧元等方式行贿;二是将自己的信用卡直接“交给”受贿人进行刷卡消费, 由送钱人还款。三是在医院领导与设备供应商之间搭桥牵线, 事成之后收取设备供应商的佣金后再送给医院领导。

二、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1.利益驱动, 见利忘义

一方面,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 不法商人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往往采取各种不正当的促销手段, 对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和全方位的“出击”, 尤其是对在医疗机构中掌握实权的人员, 更是千方百计地拉拢腐蚀。另一方面, 少数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歪曲, 在金钱面前逐渐丧失职业道德, 把职权变成了摇钱树, 从吃喝玩乐, 接受小恩小惠开始, 到收受钱物, 胆子越来越大。

2.法制观念淡薄, 心存侥幸

在所查办的案件中, 被查对象大多是医院的技术骨干, 有还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专家。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往往只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有的把医疗回扣视为劳务所得、有的认为医疗回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法不责众, 甚至将这种交易视为行规, 争相效仿。

3.心理失衡, 追求享受

少数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 看到在改革大潮中有人大把赚钱, 生活奢侈, 而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 却不如人家一笔生意赚得多, 心理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逐步偏离了人生追求的正确轨道, 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 收受贿赂, 弥补自己心理上的失衡, 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 客观原因

1.医疗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医疗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 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调控手段还不健全, 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方便, 在某些程度上直接诱发了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 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一些药品经销单位在市场竞争中, 不是靠质优价廉的药品、诚实信用的经营取得市场优势, 而是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 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公关。在高额回扣的引诱下, 一些人经不住诱惑, 走上犯罪道路。

2.监督机制比较薄弱

调查中发现, 虽然有些涉案单位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工作规章制度, 但责任不明确, 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 某些监督机构形同虚设。此外, 在对医院“一把手”和科室负责人权力运行、对医药购销和大型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等方面, 监管措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医生之间把开药吃回扣、拿提成的行为视为正常, 相互之间有一种默契, 谁吃多少回扣, 各自心理清楚, 嘴上糊涂。从医生、药房管理人员、科室主任到院长, 大家都处在一个“防空洞”里, 只有隐蔽没有公开, 缺少监督, 更没有人举报。

3.教育惩处不力

在调查中发现, 少数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疏于对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行风、廉政以及相关的法律教育;有的虽然每年也都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 但往往流于形式化, 没有针对性、深刻性、震慑性。有苗头及时提醒, 有问题严肃查处, 违纪违法问题也不会蔓延。但是, 一些医疗单位对一些有这样那样问题的人太宽容、下不了手。

三、医疗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 加强教育, 提高素质

要加强法制教育, 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 明确哪些行为违法, 哪些行为属于正当, 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运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对广大医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 提高其防腐拒变能力。要重视对技术性、事务性等非医务岗位的廉洁风险排查, 通过廉洁提醒、宣传教育等形式, 强化岗位责任和法制意识, 共同维护行业的廉洁环境。

(二) 强化措施, 深化改革

要积极进行“医药分开”的体制探索, 加大政府投入, 切实提高医务工作者收入, 解决“以药养医”的弊病, 回归医疗行业的公益性特征。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基本药物采购平台, 减少环节、透明运行。要加大考核与评估力度, 切实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只有彻底改革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全面推进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 逐步扭转“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需要, 才能保证医药卫生领域的健康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

(三) 健全机制, 规范程序

医疗卫生部门应在行使职权的各环节, 建立并认真落实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对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网上招标, 实行阳光操作, 规范采购行为, 提高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的透明度, 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开。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应设置严格的审核程序, 从采购计划的制定、审核、审批到执行, 都应实行责任分开, 采购计划审批以后, 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公开接受本院职工和群众的监督。要加强营业款的收取入账管理工作, 建立采购、销售及日常收入管理等项目的内部审计制度, 并定期公布医疗机构的财务报表, 使财务状况公开化、透明化。

(四) 严格监管, 加强制约

建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档案, 对每次公开招标的原始资料、报价单、采购合同等资料登记造册、归档备查。积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 进行网上招标和采购, 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也可在网上了解掌握医疗机构采购中标药品的情况和中标商派送药品的情况。执行使用药品情况定期公示制度, 重视对医生超常量药品处方和不正常院外购药问题的检查。要加强对药品用量等核心数据的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在重点工程建设、大型设备和大宗药品采购、大项经费开支等活动的监督, 特别是要加强财务检查与审计工作, 彻底清除“小金库”。

参考文献

[1]赵秉志、彭新林.我国当前惩治高官腐败犯罪的法理思考[J].东方法学, 2012 (2) .

3.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基层医院的调研,了解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对于临床技能的需求,从而,指导我校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提高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完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岗位 临床技能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2-0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在新的医疗形势背景下,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合格的卫生人才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的主要任务[1]。我校自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疗卫生实用型人才。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临床技能教学[2]。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我校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科教司对全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研究的机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研,对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现状、临床技能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的程度、职业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问题得到了新的启示。

一、对象与方法

此次全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工作涉及到黑龙江、山东、河南、福建、四川、甘肃等9个省份,覆盖27个地级市,990所基层医疗机构。其中黑龙江省的调研任务委托给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完成,我校拟定调研方案,计划对我省哈尔滨、双鸭山、七台河3个地市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发放问卷4500份。问卷依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的常用临床技能项目为基础,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根据在工作中这些项目应用的机会,在“常用或不常用”的位置上做标识,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的需求。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前由专人负责说明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保证不同地市调研的统一性,最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0份,有效问卷4010份,有效率89.1%。经EXCEL排序后得出常用技能选中率前十项为:n7>n4>n5>n16>n18>n17>n15>n19>n10>n2,即分别为换药、拆线(86%),清创术(82.6%),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78%),吸痰术(76.3%),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检查(74.4%),导尿术(72%),吸氧术(71.2),瞳孔、扁桃体检查(69.8%),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68.3%),穿脱手术衣、手术刷手、戴手套(67%)。后五项技能项目是: n22

以课程归类来看,外科常用技能5项,诊断常用技能2项,护理常用技能3项。技能开展较少的项目内科技能2项,诊断技能3项。

三、对策研究

1.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我们在调研期间发现,从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一处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人员都呈现出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素质低。当然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在我省出现,目前是全国基层医院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3]。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人员是保证我国公共卫生和全民基本医疗的主力军,其人才队伍素质和临床技能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深入、持久和健康的发展[4]。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迫在眉睫,以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人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疑难重症、急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可是这一制度的实施,一定要以基层卫生人员具备过硬的临床疾病诊断能力为前提,可以在第一时间甄别“大病”并转诊,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留住”病人。大部分基层医院存在“轻软件重硬件”的通病,基层卫生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进修、培训机会偏少,也是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5]。

2.对策与研究

目前改变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现状的方法就是加快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将专科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确立为基层卫生岗位的“主力军”。注重政府导向作用、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迅速为基层医院进行人才“补给”,让高等卫生专业人员“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对基层医院已有的医疗卫生人员,鼓励其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但该考试分临床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其中前者采取多站式考试法,不分专业,强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同时它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门槛”,所以临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可通过远程视频、临床进修或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加强临床实践能力。

3.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构建

作为医学高等院校,为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培养合格的人员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学校可以加深“校企合作”,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基层岗位需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整合课程,依据调研结果,调整学时比例和分配,以“常用多学,少用少学”的原则,突出课程重点,为基层医院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当地医疗卫生特点的区域教材,制定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利用“互联网+”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如录制微课程,让临床技能学习适时进行,依据学生自己需要独立完成课程学习,突破传统课程在教室进行,让每一个实训课程既可用于预习、也可用于复习,亦可成为基层医院在职人员提升临床技能操作的自学课程。

参考文献:

[1]何剑,周京国.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41-942.

[2]向志钢,钟飞,林丽,等.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6):92-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67-268

[4]王芳.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14(3):80-82.

4.医疗卫生机构负债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医疗卫生机构负债状况

我县有公立医院2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家:乡镇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机构1家。统计结果显示:

1、2013年公立医院财务年报总负债金额为0.3216亿元,其中,县级综合医院负债0.024亿元中医院负债0.2976亿元;调查数总负债金额为0.4746亿元,其中,县级综合医院负债0.177亿元,中医院负债0.2976亿元;财务年报总负债与调查数总负债相差0.153亿元,是县医院购入的核磁共振设备发票尚收到,还没有进行帐务处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锁定需要清理化解的长期债务数为0.3517亿元,其中,乡镇卫生院0.3461亿元,社区卫生机构0.0056亿元;已化解的长期债务数为0.0421亿元,未化解的长期债务数为0.3096亿元。2013年财务年报数为0.2488亿元,与未化解的长期债务数相差0.0608亿元,是由于购买设备费用因未付款,设备供应商尚未开具发票所致。

二、医疗卫生机构负债原因分析

据初步调查,导致医疗卫生机构负债运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家投入政策不到位。国家基本建设投入实行中央、省、市、县分级负担的政策,因财政困难,本级政府没有能力投资,只好贷款

或采取社会融资的办法解决,从而形成了债务。

2、自筹款购置大型医疗设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看病意识的增强,住院病人骤增,医疗机构需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然而大型医疗设备价格偏高,医疗机构只得先引进设备,再分期付款,或者采取其他融资的方式形成债务。

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五

松原高职护理一班张宏磊

寒假期间,我通过走访市卫生局及农村卫生院、农户等,对我市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市共有18个乡镇(区),22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1 万,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57元。目前,我市有政府成立的非营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机构25个,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8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75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3个。全市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123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347。几年来,我市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 1

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集中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在这次调查中我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大榆树乡卫生院和月亮泡镇王家泡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简陋、年久失修,还仍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平房,亟待需要重建。调查中我还看到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老三样”,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器,一个体温计。医疗卫生改革步伐缓慢,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与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2、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由于农村物质条件落后,因此,我市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城镇,导致农村医务人员所占的比例比较低,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两家子镇同心村卫生服务站仅有一名乡医,却服务着全村近千人的预防保健。

3、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在王家泡子村和长虹社区卫生服务站了解到,目前,我市村级医疗机构负担较重。王家泡子村卫生服务站一年累计要向上级上交7000多元费用,这里有物价部门每年的年检,每个月向镇卫生院缴纳的事业发展基金,每年向药监、卫生等部门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交纳的各种规费,还不算相关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所收取的费用。村级卫生机构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投入,房屋、药品、设施都是乡医个人投资,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

4、非法行医现象时有发生。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非法行医在农村一些地方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些人打着某医疗机构或医疗院校的牌子,以义诊为幌子,目的是推销药品,骗取钱财。非法行医机构还与当地村委会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据一位乡医讲,今年4月份,市结核病防治所到该乡一个村义务为农民检查身体,而这个村村委会却只召集五、六十人来。相反,某一非法行医机构来村里“义诊”,直接驻扎到某村干部家中,而这位村干部却不遗余力的为其提供方便。

5、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情况严重。经调查,在农村,有一部分农民是“抗病”,有病不治;有一部分农民是没钱看病,望病兴叹;还有一部分是借债看病,但由于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未看好,人财两空。

三、发展我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议

结合调查,就抓好我市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农村医疗卫生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面对新的形势,要把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摆上各级政府及部门重要的工作议程,根据新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各乡镇要落实相关部门和兼职干部负责此项工作,要切实把健康教育、爱国卫生等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改变乡镇政府对“大卫生”工作“活没人干,事没人管”的局面。在全县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好健康教育课,在农民群众中做好保健知识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全

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

2、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努力探索乡(镇)卫生院的多种运营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强求一种经营模式。要认真总结大岗子乡卫生院改革经验,进一步深化运行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注重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以此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力争在三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要加快卫生系统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机制,制定宽松的人才政策,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入的环境,广揽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每年对乡村医生轮训一次,加快乡村医生知识更新步伐。进一步完善医疗集团运行机制,医疗技术下沉一级,实施技术合作和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5、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在暂时

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6.英山县乡镇卫生医疗机构调查报告 篇六

叶盛伟 1042001202992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南麓鄂皖交界处。东北与安徽省的岳西、太湖、霍山、金寨四县毗邻,西南与湖北的罗田、浠水、蕲春三县接壤。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升故里,今为中国茶乡。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近80%,是典型的老区、山区、穷区,农村乡镇卫生医疗相对落后。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英山县生态经济强县的进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入到草盘地镇、陶家河乡、金家铺镇等乡镇开展了调查。在调查中,查阅了乡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个体医疗点和药店的相关资料,分别请乡镇、村组干部群众、卫生医务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并走访了8个行政村的32户农户。所到乡镇、卫生院领导及医务工作人员都给予了积极支持,被调查的农户都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11个乡镇,307个行政村。目前,全县共有医疗机构424个,其中乡镇卫生院(含中心卫生院)11个,分支网点65个,村卫生室268个,个体医疗点36个,个体药店44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方针,实施“健康工程”和卫生扶贫,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多方筹集资金,我县主体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改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医疗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显

示,制约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简陋

全县仍有32%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落后,有9所乡镇卫生院的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严重不足,还没有真正解决“一无三配套”问题,目前急需修建(改造)房屋4500平方米。医疗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基本医疗设备平均只占国家规定基本要求的45%,既使已有的设备也是七、八十年代配置的,年久老化,功能滞后,部分设备已超过规定使用期限多年。有些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断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医疗设备更新缓慢,村卫生室的设备更是无从谈起。基本的办公设备,每个乡镇卫生院除几套办公桌椅和一部电话外,其它的先进办公设施几乎没有。缺乏必需的诊断检查设备和必要办公条件,许多检查诊断只能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法”,致使医院不能为人民群众扩大服务范围,不能提高诊疗质量。

2、乡镇、村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调查显示,在山大人稀的地方,严重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偏远山区村卫生室覆盖率很低,总体布局不合理。有13%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既使有村卫生室,也属服务范围过大,平均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上,村卫生室服务半径最远的达25公里;有9%的村卫生室、7%的个体诊所和11%的个体药店都设在集镇。集镇医疗单位过于密集,没有真正发挥它们各自的职能作用。以石正镇为例,除中心卫生院和下设门诊部外,另有个体诊所3家,村卫生室2家,个体药店5家,兽医站2家,计生服务站1家,在一个集镇里拥有医疗单位13家,把有限的卫生资源都集中在集镇。兽医站、计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和药店均有擅自扩大执业范围的行为,它们与主体医疗单位并存,业务量不足,争抢有限的病源,不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3、卫生技术人才匮乏

一是在职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根据国家对卫生人员学历最低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应达到10%以上,大专学历应占30%以上,中专学历应达到60%以上。调查显示,我县没有一个医生第一学历为本科,取得大专学历的仅占18.6%,中专学历占50%,无医学学历,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3%。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仅不足,而且出现脱节。从被调查的乡镇卫生人员年龄看,30岁以下的人员占21%,30至40岁之间的人员占33%,40岁以上的人员占43%。三是缺乏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从专业人员技术职称上看,有高级职称的仅占2.5%,与达到或超过1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初级职称却占了69.5%,工勤人员太多,占总人数的15.6%,超过国家规定10%的要求。从业人员结构比例失调,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与职称不对应,高职称、低水平。四是村级技术力量更差。全县有乡村医生274人,具有中专学历39人,仅占14.2%,无学历的达

85.6%,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17人,仅占9.5%。有的地方60年代的赤脚医生仍在用极其简陋的医疗设施为村民服务,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五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到位。由于医疗机构的改革,卫生人员靠自奔自吃,经营较好的医院只能维持现状,差的糊口都成问题。卫生系统既没有人才培养计划,也无经济投入,想出去学习深造的人员,不发工资,无经济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从而造成医疗技术队伍学历和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近几年全县外出学习培训的只占2%,进修深造的人只占3%,绝大多数卫生人员仍是原来从学校毕业时的学历水平。极少数医院花血本培养的人才留不住,有些技术骨干也先后都跳槽进入条件好的医院和乡镇计生服务站。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又派不进去,分进去的学生又呆不住。

4、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

通过对3乡镇调查表明,在总人口86944人中,就有贫困户5255户,17472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有2622户,占贫困农户总数的49.8%;因病致贫、返贫的人数有8725人,占贫困总人数的49.9%,占总人口数的10%。造成因病致贫、返贫的原因:一是交通不便,缺医少药,农民就医路程太远。二是医院设备简陋,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低,一些常见的小病不能完全在当地诊断治愈,无形地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三是治疗费用过高,现在治疗费用比医疗机构改革前要高出65%。通过调查,一些医疗点治疗费用过高,平均每张处方划价高出实际价格2元多,并且有开大处方的行为,为了追求效益,医生是看钱治病,患者拿多少钱就开多少钱的药。四是因外出务工致残致伤,丧失劳动能力和妻离子散造成家庭因治病返贫的分别占16%和6%,平均每年每村约有2——3人因外出务工伤残(亡)造成农户致贫、返贫。五是因经济薄弱、无钱及时就诊治疗,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

5、乡镇、村防保网络体系不健全

一是防保人员配备不足。根据国家标准,防保人员不得低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而我县、乡镇两级防保人员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4.1%。村级只有防疫人员,而普遍没有妇幼保健员,防保队伍非但不健全,且网底漏洞很大;二是干部群众认识不足。许多群众甚至是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防疫、轻妇幼、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使之村级新法接生、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及孕产妇系统管理难以得到应有的落实。村级虽配备了防疫人员,但这些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对新的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方法接受较慢,知识需要更新,业务需要轮训;三是报酬落实不到位。乡镇级防保员工资太低,不管大、小乡镇,工作多少年,工作成效如何,每月只能领到固定的300元的工资,而且没有办公经费。村级防保员报酬更难落实,在调查的六乡镇中,只有一个乡镇村级防疫员落实了报酬,仅占16%,妇幼保健工作,一无人员,二无经费,三无报酬,也无业务收入。

儿童及孕产妇系统化管理无法实施,防疫工作仅仅停留在每年六次的疫苗冷链运转上。

6、卫生院经营举步维艰

乡镇卫生院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力量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业务收入逐年萎缩,运转艰难。被调查的六所乡镇卫生院中,2002年以前,经营亏损,负债运行的乡镇卫生院有4所,占67%,加上今年的非典投入,基本上都是负债经营,运行难以为继,严重削弱了公共卫生服务。因缺少业务经费,使健康教育、卫生人员培训、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等大量的公共卫生工作无法完成。

7、投入不足,职工思想难以稳定

我县从97年后实行财政对卫生事业经费每年预算230万元,拨给的补助除支付卫生行政机关、妇幼防疫单位人头经费外,其余部分只能支付防疫、妇幼专干工资的52.1%,退休人员工资80%。防保妇幼专干工作量大面广,任务具体繁多,而得不到应有的劳动报酬。退休人员时而上访,总认为卫生职工退休不同其它行业人员,待遇低20%。加之在岗职工参与了生产要素分配,一些因岗位不同,技术有限的职工,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心里落差很大。全县卫生职工养老统筹、医疗保险也未参与,老有所养没保障,生了病也没医疗保障。职工思想情绪低落,想辞职,想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卫生职工队伍难以稳定。

8、卫生监督体制不顺,医药市场混乱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县以主体医疗为主,个体为补充的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就医买药得到了方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规范。从我们调查的乡镇来看:一是超执业范围的较为普遍,兽医站卖人药,计生服务站收住服务站以外的住院病人,个体药店请座堂医生,开展诊疗活动,个体诊所从事疑难杂症诊治;二是开大处方,开单提成,药品虚高订价,加重患者负担;三是食品、公共场所无证经营现象较为突出,过期变质、消毒不严问题尤为明显;四是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危害严重,监测不力。

三、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思路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努力提高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抓领导,强化思想认识

要把英山县建设成全省生态经济强县,就要把卫生工作对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具有的基本保障作用放在计生国策、教育奠基的同等地位来。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高度,切实把农村卫生工作抓好抓实。

2、抓载体,深化体制改革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由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性单位。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改革。一是要制定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整体规划、明确职能、分类指导、科学定位,建设规模要符合区域镇情。二是按照区域卫生资源配制实际,缺啥补啥原则,添置和更新必要的诊断,检验设备。如X光机、心电图、B超、洗胃机等,为临床诊断疾病创造条件。三是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对院长实行任期目标制,专业技术人员不分行政区划界限实行聘任制,后勤人员实行合同制,县直事业机构实行岗位制;对重点专业和紧缺的技术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按照市场体制要求,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3、抓防保,完善网络建设

村卫生室承担着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人初级诊治,是面向群众的一级卫生服务机构,是开展防保工作的阵地和依托。要尽快制定合理的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准入条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大中专卫生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对现有的村医应进行轮训与管理;对村卫生室建在集镇的应立即予以撤销或转入无村卫生室的村。应落实村医乡镇管理体制,加强三级防保网底队伍建设,并落实好防保员的报酬。

4、抓措施,强化扶持力度

要把对卫生扶贫做为全县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卫生支农扶持力度。一是县级医疗机构每年要扶持包抓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二是继续实行“城市医生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三是县直包村部门要把卫生扶贫做为包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农村卫生建设与文明新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5、抓队伍,提高人才素质

一是要整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落实人才政策。一是通过统考达到医师以上水平的集体身份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条件的可录用为正式医务人员,落实相关待遇。二是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力度,要把学历教育与岗位职级与职称晋升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步达到有怎样的职称就有相应的医疗水平。

6、抓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理顺监督体制,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建议在我县组建卫生监督所,按十万分之五配齐监督人员。

7、抓投入,提高整体水平

一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抢占先机,抓住机遇,多方争取中、省对贫困县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争取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诊疗设备、办公条件,努力

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争逐年增加。三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

8、抓改革,解决农民就医难

一是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大力推进“健康工程”。县、乡(镇)、村层层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从源头上给予重视和扶持。三是要尽快启动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四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一批典型,带动一方农民抓好以改水改厕改灶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医疗卫生下乡活动,到医疗条件差、地方病和传染病较突出的地方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让农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7.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周口市部分农村家庭及主要成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首先采用整群抽样从周口市辖区的村庄中抽取样本,再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抽取的样本中抽取967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中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1.2.2 问卷调查。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卫生态度、饮食卫生、家庭卫生状况、个人保健知识和行为等[1]。共发放调查问卷2 854 份,回收2 854 份,其中有效问卷2 846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回收率99.7%。调查前,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预调查,调查过程中,由另派的调查人员随机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3 实地勘察。对抽取的967 户家庭,由调查员进入现场实地勘察,结果与调查问卷一致定为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卫生状况

2.1.1庭院结构。被调查的967户农村家庭中,仅有69户(7.1%)家庭庭院为前后结构,绝大多数家庭(92.9%)未分前后院落,结构配置凌乱,附属设施简陋,功能分区不清。

2.1.2厕所。均为庭院内建造的非水冲式厕所,结构简单,89.4%的厕所没有遮雨设备,地面未进行硬化处理,所有厕所均未配备消毒设施,67.8%的家庭不能对厕所进行定期清理,害虫滋生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2]。

2.1.3 厨房。所有家庭厨房均为单独建立,平均面积20.5 m2,但设施较简陋,92.3%的厨房没有前后通透窗户,87.2%的无烟囱,95.6%的家庭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99.3%的家庭餐具未进行定期消毒。

2.1.4 饮用水。生活用水均来自于自行设计的取水设施,井深在15~40 m之间,该井设在农户院内,距离厕所等污染源不足30 m,水质波动较大,极易受到污染,且井水取出后不经过处理即作为生活饮用水。

2.1.5 垃圾。作为农业肥料的垃圾、粪便使用前,72.6%的农户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仍有27.4%的农户未经处理即直接施入土壤,造成土壤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成为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2.1.6 排水系统。所有家庭均未建设排水系统,常见生活污水积存,尤其是雨水季节积水横流,环境污染严重。

2.2 卫生保健知识和行为

调查的2 854 名(有效人数2 846)农村居民中,男女比例为1∶1.3;平均年龄(47.4±4.2)岁;文盲占22.4%,小学45.2%,初中23.7%,高中及以上8.7%。

2.2.1 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农村居民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结果见表1。

人(%)

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获取卫生知识的途径较少,卫生知识面较窄。男性获取知识的比例高于女性(χ2=51.73,P<0.005)。

2.2.2 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对象中,初步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9%,女性占25.7%;较少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42.6%,女性占34.7%;基本不了解卫生知识的男性占28.5% , 女性占39.6% , 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χ2分别93.41,12.86,34.95,P<0.01)。说明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欠缺,农民对卫生保健知识的了解少,尤其是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女性了解更少,不利于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2.2.3 卫生保健行为。农村居民生卫生保健行为见表2。

调查结果提示,农村居民卫生习惯不良,促进健康的行为形成率较低,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较高,除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 642.18,P<0.001) 外,其他卫生保健行为无性别差异(χ2=2.45,P>0.75)。

2.3 对个人行为的态度

农村居民个人行为的态度结果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日常卫生行为中,多数居民能正确对待较为常见的卫生行为,但对于垃圾分类存放、生熟分开、剩饭菜加热食用和餐具定期消毒等问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与李新伟等[3]的调查结果一致。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的基本卫生状况和农民的卫生行为、卫生态度令人担忧,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农村地理位置偏僻,消息闭塞、信息传播慢。(2)居民学历水平偏低,经济较为落后,居民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投入不足。(3)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滞后,基层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4]。(4)卫生保健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低,社区宣传栏中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较少。(5)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步伐较迟缓。(6)人口流动的影响,使得较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家庭中留守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1)加强领导,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相关政策,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规范农村卫生工作。(2)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完善乡村医务人员的筛选和培训网络,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所在地区的卫生保健工作。(3)探索、建立投入少、普及快、易推广和效果好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5],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传播卫生保健常识,并做到及时反馈和评估。(4)大力提倡和推广医务宣传队伍下乡活动,在为农民送医送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对百姓起到实惠、方便和快捷的作用[6]。(5)关注农村留守人员状况,不仅生活上给予照顾,更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加强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和多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改变他们的落后认识和不良习惯。

人(%)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家庭卫生知识及卫生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周口市967户农村家庭及2 854名农村居民,采用填写调查表和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结果 农村家庭卫生状况差、卫生知识获取途径少、卫生知识知晓率低、卫生态度落后和卫生行为不良。结论 通过加强领导,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完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强化健康教育,关注留守人员状况等方法解决。

关键词:农村家庭,卫生知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鲜加平.四川省马边县农村家庭卫生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20(4):308-310.

[2]魏海春,付彦芬.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42(20):4168-4170.

[3]李新伟,任愿,张钦.农村家庭卫生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33(11):114-115.

[4]崔丹,杜玉开.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卫生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6(6):3-4.

[5]何云松,郭光萍,昆明.农村家庭卫生常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1999,26(9):45-46.

8.农村医疗条件现状调查 篇八

关键词:农村;医疗条件;设施落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5-1

1 研究背景

如今,我国正在忙碌地进行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相关部门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地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医疗条件照比以前而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有不少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比如:农村医疗资源缺乏、专业技术医务人员匮乏、总体医疗水平偏低等,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能否得到本质的改善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医疗需求方面如何做到按照居民的实际健康需要进行分配,而不是取决于居民的地位和收入,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如何做到公平客观地为居民提供他们所应该得到的卫生服务,在医疗服务方面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重要改革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2 地区调查

通过相关资料的统计调查,对我国农村医疗条件和基础设施现状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随机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在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城市中共选取40个村作为调查地点,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完成收回378份,边走边访边记录,获取了大量关于各个村落的概况等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表:

通过走访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可知,在全部调查的40个样本村中,仅有5个样本村设有卫生所。样本村各村平均人口大约为2000人,但各村平均拥有医务所仅为两间,医护人员3位,病床5张,这无疑反映出农村医疗条件的简陋和匮乏。

3 解决对策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资金投入。有些简陋的农村医院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至今还设在危房里,如果有了充足的资金,就能为医院盖起新楼,就能使农村医疗条件发生质的飞跃。因此,为了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培养医疗工作人员学习最新技术,加快医疗检查设备及时更新,拓宽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医疗服务技能,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使所有病人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即使相关部门答应给农村医院进行拨款,很多专项资金的下拨也同样存在着层层审批、手续复杂、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通病,当资金真正到达基层医院时,已经大大削减了其功效,给基层医院的工作实施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在鼓励政府加大对农村医疗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幅度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简化和缩短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得以及时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健全农村医院人事管理制度。首先,农村医院的医疗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有的医院通常是三五年也来不了一个医生,新能量的注入数量少、频率低,全院上下总共只有五六个医生,加上护理管事人员也不到10人;其次,还存在著医生学历低经验少的问题。乡村医生长时间呆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接触不到外界先进的技术,又没有新的知识资源及时流入,医生很难积累到相关方面的高端经验,这就会在主观上严重阻碍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对此,农村医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医院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医生接受学历教育,继续深造;自行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应重点考核医生所在岗位的相关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等,以随时检验医生水平;降低医院录取门槛,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凡是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或者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均可直接纳入到农村医院组织里;广收药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特殊急需专业的技术人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扩大医院服务范围;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后备人员中优先聘用医院所在地的当地村民,并定期带医院工作人员去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与经验交流,不断推进镇村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9.医疗卫生状况田野调查提纲 篇九

11民族学 罗

一、调查主题 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仫佬族医疗体系的变迁,重点是通过了解罗城仫佬族医疗体系变迁的历史,了解医疗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情况。

二、当地的基本情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岔罗铁路和省道20251线过境。辖8个镇和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东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2.2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万公顷,有林面积12.37万公顷。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人,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

三、具体调查内容

1、对各疾病有何种传统的医疗方法:(1)常见病如发烧感冒、咳嗽等。(2)接生和堕胎。(3)遗传病。(4)传染病。(5)精神病。(6)癌症等重病。

2、婴儿、儿童治疗的传统医疗方法,与成人治疗方法的区别。

3、外伤(包括骨折、刀伤、烫伤、冻伤、受动物的损伤、残疾等)的治疗方法。

4、民间药物的种类、名称、用途和制作的方法。

5、民间医生(包括宗教人员)的活动情况,变迁情况。

6、当地人民对求神治病的情况:(1)有无此种情况。(2)是否普遍,历史上与当代的对比。(3)当地政府对此类情况的措施和政策。(4)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观念是否有冲突。(5)宗教治疗的方法。(6)宗教治疗的效果。

7、传统医疗与现代医疗的对比:(1)当地人对哪种医疗方法更认同,首选何种方式,传统是否有所改变。(2)2003年医疗改革以后新型医疗合作的每人10元以上的补贴落实情况。(3)“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落实情况。(4)传统中医和现代医疗机构的分布状况,基础设施和医疗器械的情况。(5)医疗行业和中草药产业的情况。(6)现代医院的从业人员情况。

8、预防和免疫的方法:护身符、符文等物品的来源和制作方法。(2)有无为免疫和预防的节日。(3)有无为免疫的特殊做法,如淋浴、跨火盆等。

9、上述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节日间的变化情况,建国前和建国后、改革开放后的区别。

四、调查对象的选择

1、主要对当地居民的不同人群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年龄(如少年、青年、老人老人)和不同社会地位(如学生、商人、农民)的人群。

2、对比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的不同情况。包括外来打工者、商人、学生等等。

五、调查方法

1、所以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

2、采用参与观察,和其他组员配合,在合适的时机参与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

3、对比和综合分析。尽量结合文字、图像、影像等资料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保存和分析。

六、调查时间

2014年7月10日——2014年8月9日

七、预算 待各事项安排完毕后,再相应地作调整。

八、调查成果的呈现形式

1.每天除了做田野调查记录外,写1篇田野调查笔记。

2.调查结束后,请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填写实习鉴定表;

3.交1份实习总结(2000字以上)。

4.2014年8月底开学时,提交不少于20000字的调查报告。

5.面向全校做一场田野调查报告会。

10.医疗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篇十

一、xxxx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情况

(一)xxxx社区及居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xxxx区xxxx社区位于xxxx市西南方,岛陆距离xxxx海里,辖区总面积2.6xxxx平方公里,现常住居民1103户,共4512人,是xxxx市唯一的海岛社区,是全省居民最多的孤立海岛,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很大。

xxxx社区居民交通不便、看病难的问题由来已久。xxxx区委虽购置了交通船,解决了居民往返陆岛的交通问题,但遇大风大浪天气以及夜晚禁止交通船行驶,如有急、重、危病人无法运出岛,岛上居民和游客生命安全得不到基本的保障。xxxx0年就有一位高危产妇和重伤患者,因大风大浪不能转到市内救治,最后求助部队支援,用直升飞机才将患者运出xxxx抢救。随着xxxx风景区的开发,平均每天数千游客登岛游览,游客们的健康安全以及突发性疾病的抢救,都需争分夺秒的专业救治,因游客安全发生不良事故,将对xxxx市旅游形象造成极不利的影响。

(二)xxxx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情况

xxxxxxxx年,根据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民政厅、卫生厅《关于做好“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补充通知》文件精神,xxxx社区在市卫生局、xxxx区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起了两层楼xxxx平方米的“xxxx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站”,由xxxx区第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市卫生防疫站),选派医务人员到岛开展工作,xxxx9年3月开始运行,解决了xxxx居民群众看病难的实际问题。

因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到岛工作的医务人员渐渐消极,消失。xxxx区又采取“政府买服务”的做法,每年划拨经费给居委会,由居委会招聘医务人员到xxxx工作。执行了两年,又失败了。xxxx2年3月居委会聘请了本岛居民,助理医师陈其球等3人担任xxxx社区公共医疗卫生预防工作。居委会每月给予3000元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经费周转,受聘人员不入编,不享受“五险一金”社保,每月600元乡村医生补贴。导致人员不安心工作。目前,岛上个别无证黑医诊所钻空招揽病人,使得岛上存在很大的医疗卫生隐患。

二、医疗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服务站工作、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留不住医生

1、选派医生应付、不安心、不敬业;2、招聘的医生及工作人员没入编,工资待,没有“五险一金”;3、政府一些经费还不准时发放,导致医生难以维持生计。

(二)管理不到位,缺人、缺药、缺设备

11.病房手卫生现状调查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手卫生依从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70-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手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为了探讨病房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我院采用院科两级手卫生检查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抽取本院病房1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从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某医院1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师44人,护士56人。通过自查与督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在本次调查的100名医护人员中,手卫生情况自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0.9%,护士为89.6%,护士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医生;不同手卫生时机依从率也明显不同:如接触病人后与接触污物后洗手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病人前、摘手套后与无菌清洁操作前;手卫生情况督查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8.9%,护士为94.3%,依从率明显高于自查。

3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

3.1对医院感染传播环节认识不足:大部分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意识强,只重视操作后洗手,但在接触了患者后往往忽略了洗手,没有充分意识到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3.2 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对六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不熟悉,不能按标准进行洗手,或时间太短,以至于手衛生不合格。

3.3对洗手指证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觉得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无需洗手;接触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前后不需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技术或侵入性操作时,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往往忽略在处理两个病人之间洗手这一环节。往往操作前洗手率较低,而下班前、喝水和就餐前洗手率往往较高。

3.4工作繁忙是影响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因素。繁忙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来不及洗手或匆匆洗手,洗手方法不规范,时间不足。

3.5 手卫生设施不够便利,从而限制了手部卫生的依从性。

4对策

4.1应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无菌观念和卫生消毒知识,提高认识,使医务人员明白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应通过洗手达到保护患者和自己不被感染的目的。要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逐渐改变认识上的误区,从而提高洗手依从率。

4.2 推广普及六部洗手法 科室洗手池上方张贴六部洗手法示意图,由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和科室质控护士专人负责,示范讲解,督导执行,使人人过关。

4.3 更新洗手设施,装备非触摸式水龙头,干手机;将洗手肥皂改为干式悬吊法,坚持流水洗手;采用消毒卫生纸巾擦手;配备快速手消毒剂,使医生在查房、护士在集中治疗护理时方便使用。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4.4 加强院感的环节质控 加强微生物采样监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对多次不合格者给与经济处罚,使其牢固树立规范洗手的行为。

5讨论.

12.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西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仪器,现状,对策

县、乡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域和人口的基本疾病救治以及疾病预防工作, 在卫生系统中对农村卫生工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农村覆盖面积相对广泛, 农村人口较为集中, 医疗卫生资源较为匮乏的区域, 其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仪器设备的改善对农村广大群众基本疾病救治与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和随机走访为主要调查方法, 共抽取了四川省内县级医院15家, 乡镇卫生院15家。被抽样的县级医院等级和地域分布情况如下:二级甲等医院10家, 二级乙等医院5家, 分别占被调查医院总数的66%、34%, 其中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和大成都地区分别为2家、3家、2家、3家和5家医院;而被抽样的乡镇卫生院中, 川东地区2家, 川南5家, 川西2家, 川北2家, 大成都地区4家。抽样对象及区域分布比较合理, 对目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及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仪器设备发展规模迥异。在抽样调查的15所县级医院中, 有10所医院的投资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 占调查总数的67%。据调查了解, 在2002-2005年间, 县级卫生医疗机构的设备仪器在数量上增幅均在120%以上, 资金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基本上涵盖了日常医疗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设备仪器, 极大地提高了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但是, 相对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差, 设备陈旧, 不少卫生院缺乏开展常规检验、急诊急救和简单手术必备的仪器设备[1]。

2.2 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仪器设备条件差距明显。从抽样调查的15个县 (市) 来看, 县级卫生机构的医疗仪器设备条件要远远高于乡 (镇) 卫生机构。在医疗设备仪器资金投入方面, 县级医疗机构平均投入1200多万元, 而乡 (镇) 卫生院的平均投入则不到50万;在技术人员方面, 较大多数县级医院都拥有专职的仪器设备维护人员, 部分县级医院还拥有高职称、高学历技术人员, 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的使用, 还能够对其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开发, 而乡 (镇) 卫生院几乎没有专职技术人员, 绝大多数单位都是临床医生兼任仪器设备使用者, 仅仅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和小故障处理;县级医院基本上都拥有大型医疗仪器, 例如全身CT仪、脑电图仪、电视胸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等, 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诊疗需求, 而乡 (镇) 卫生院仅拥有一些类似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医疗仪器设备。

2.3 地域位置和地区经济水平影响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仪器设备的差距。同样是县级人民医院, 地域位置的不同会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仪器设备建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调查统计了解, 大成都辐射范围内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 而川东、川北等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条件又好于川南等地区。医院级别是造成医院之间仪器设备条件巨大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在所调查的15所县级医院中, 二甲医院平均设备资金总额为1710万元, 二乙医院平均金额为870万元, 相差830多万元。地区经济实力也直接地影响着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条件的高低。据调查数据分析:“大成都经济圈”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条件较好于一般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而一般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又明显较好于“老、少、边、穷”等贫困县的医疗卫生机构。

2.4 医疗设备故障频率高, 仪器返修周期长。在受访的15家县级人民医院中, 仅有2家医院基本能够自行处理大部分仪器设备故障, 其余医院主要依靠医疗仪器设备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进行维护和技术升级。而乡镇卫生院基本上完全依靠生产厂商进行维修工作。这种现状使得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在购买、使用、维护等环节中过分依赖于设备生产商, 自己却较难熟练地掌握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造成医疗仪器设备部分功能使用率低下, 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居高不下, 返修周期时间长, 医疗卫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2.5 专业对口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缺乏专业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被调查医院的共同特征。在15家县级医院中, 只有8家医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 (医疗仪器方向) 的专业技术人才, 占总数53%;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的医院仅有3家。其他医院技术人员多由影像、电工、技工或者部队转业人员构成;仅有1家医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 少数医院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 其他医院的技术人员的学历多以专科、中专为主。

2.6 医学仪器类专业人才未能得到医院应有的重视。在关于医院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了解程度的调查中, “清楚了解”, “大致了解”的比例分别为27%, 20%, 而“不清楚”的则高达53%, 乡级卫生机构则几乎完全不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在被问及是否已经或准备配置专业的医疗仪器技术人员时, 大多数医院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考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医院也常常忽略对医疗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 仅有5家县级医院将本院仪器设备科技术人员外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地培训。目前西部大多数医院, 设备科室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地位较低, 不受重视, 从事医疗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通常面临着工资待遇低、职称低、职务低的“三低”现象, 这种现状是很难留住高学历、高技术专业人才, 从而造成医疗机构设备科室的冷落, 并成为其技术人员学历层次低端化和学历方向的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7 群众与医务人员对医疗仪器设备的满意程度基本一致。当地群众和医务人员对本地县级医疗机构仪器设备现状认为“不满意”的分别为46.2%和52.6%, 而对乡镇卫生院仪器设备现状的不满意则高达83.7%和93.2%。大部分受访群众认为, 目前县级医院的各种医疗仪器设备仅能维持常见疾病的诊治, 较难达到人们对健康保障的期望;而多数当地医务工作者也认为医疗仪器设备的缺少和落后, 是制约医院卫生事业发展和个人医疗技术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

3 讨 论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在医疗器械配备方面, 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基本可以满足常见疾病的诊治需求, 但有待向更高层次的健康保障发展;而乡镇卫生院则急需加强基础设施的改善。在设备维护和医学仪器类专业人才配备方面,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多层次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新医改的重头戏, 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事实上已经开始向全国覆盖, 农村潜在医疗卫生需求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因此, 加快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新医改方案相关政策, 对如何改善西部地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仪器设备做如下讨论:

3.1 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的人才、设备、技术缺乏, 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不强。在医院床位、卫生人员数量与质量、诊疗设备等方面农村卫生可及性远远低于城市[2]。在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下, 应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使得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够确实承担起为农村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职责,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3.2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新医改方案指出: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 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3]。这一政策要得到切实落实,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 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和数量等。科学制定县乡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 加大政府对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 扶持其基本设备的购置,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 大型医疗设备价值昂贵, 专用性又很强。因此应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 在配置过程中坚持分级分类与医疗机构的功能规模相适应, 选择适宜技术的原则, 进行合理配置, 考虑大型医用设备的先进性、前瞻性、实用性[4]。

3.3 探索和建立对口支援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次调查中发现,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若属于沿海对口支援单位, 则医疗条件往往优于其他一般县级医院。所以, 正如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的, 相关部门应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3]。以此来缓解地域位置和地区经济水平以及医院级别等带来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差距问题。随着“5.12”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 中央政府为四川省每处受灾地区都安排了对口援建省市, 受灾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也得到了援建单位和其他地区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可以以此为契机, 探索和建立制度化、科学化、长期化的对口支援及合作制度, 鼓励资源共享, 提高医药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在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支援, 提高西部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3.4 积极探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产权改革。在新医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背景下, 可以采取鼓励措施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西部县乡卫生机构可以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进行融资和负债经营, 运用市场补偿机制来实现社会资金的投入, 同时也要赋予良好的管理机制, 保证社会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实现资产增值[5], 从而达到提高其卫生服务水平和条件的目的。通过融合社会资本来填补医疗器械配置的不足也不失为改善县乡级医疗机构医疗仪器设备的一个有效途径。

3.5 重视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搭配。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医疗卫生服务高效持续运行的必备条件。新医改方案指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相关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应抓住时机, 对农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时, 不仅要重视临床、医药、护理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培养, 也应重视医疗器械人才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培训及开展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医疗器械人才的技术能力,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同时, 要想留住人才, 建议提高医院设备科 (或仪器科室) 的地位, 将其从后勤保障部门转变为临床辅助治疗部门。而且, 必须进一步完善、解决医学工程师的职称评定, 专业技术定位等问题, 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稳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情绪, 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防止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崔霞.乡镇卫生院人才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人才, 2004 (4) :40~41.

[2]先德强, 程文玉.西部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现状和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8) :553.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09-3-17.

[4]庄琳, 高伟民.大型医用设备全程监督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7) :496.

上一篇:居民委员会居务公开制度下一篇:五年级月考作文300字:考试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