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2024-10-08

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8篇)

1.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一

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

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

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来自【CNBIM.ORG】:http://cnbim.org, 原文地址: http://cnbim.org/1409.html

2.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与现代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三者相互促进,而且信息化已经成为驱动国家现代化、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ICT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制定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及重大决策,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的重要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纲要》的一条主线。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信息化的24字基本方针。

首先是统筹推进,《纲要》强调了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5个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党政军各方力量、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

其次是创新引领,《纲要》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动局面。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必须与时间赛跑,时不我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了以创新引领信息化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战略。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再次是驱动发展,《纲要》强调要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军事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第四是惠及民生,强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第五是合作共赢,强调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网上网下两个空间,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持正能量是《纲要》治理网络空间的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创新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加强全网全程管理,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

最后是确保安全,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纲要》也特别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可以说,《纲要》已经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蓝图,下一步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让《纲要》制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地开花结果。

3.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三

鲁昕指出: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全面把握新阶段的时代特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步入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会上,来自湖南省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柳州市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职业大学、顺德梁琚职业技术学校的8位代表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

会议还就《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了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4.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四

—在全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旦智塔(2011年5月15日)

同志们:

今年是全省教育系统教育规划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年,我们在认真开展调研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工作成绩显著的天水市,召开全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总结交流近年来的基本经验,研究讨论校外教育发展思路和途径,安排部署今后加强校外场所工作,这是一次带有现场观摩性质的推进会议,对于促进发挥校外活动中心作用,推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跃上新台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昨天上午,与会同志参观考察了天水市和秦安县两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下午天水市、临夏市、酒泉市、镇原县等四个活动中心主任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同志认真讨论修改了《甘肃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刚才,四个片区的召集人介绍了讨论情况,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会议还印发了其它县、市、区的书面交流材料,全面展示了我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成就和发展水平,推出了一批新典型、新经验和新模式。这次会议除了兰州市城关、安宁、七里河三区尚无校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外,全省84个活动中心负责人都参加了。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简要总结回顾一下近年来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的主要进展情况,客观的梳理一下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目前全省绝大部分县青少年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建设和运转情况,我认为我省建设国家安排的这个项目,落实情况不太理想,建设情况很不平衡,好的与差的悬殊很大,评价不能太高。但是,整个项目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构建了校外教育体系,部分县市区在国家项目投资的基础上,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增加功能。特别是天水市、临夏市、镇原县、酒泉市肃州区等地方成绩比较显著,还有会宁县重新投资660万元修建了全省一流的学生活动中心,核定17个编制,高素质的专职人员基本配齐,这些都为其它地区的活动中心规范建设、正常运转、发挥作用,提供了样板,做出了表率,积累了经验。

(一)省教育厅对国家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的性质和目标定位的认识比较到位。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是顺应历史潮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了加强和改进全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活动中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作出安排部署,由发改、财政、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项目。也是唯一由中办国办安排部署,筹措国家福利彩票资金实施的普及长效机制项目,部分是省财政按国家标准建设的项目,是国家建筑和设备统一标准配套,地方无需配套资金的项目,最后需要国家进行验收。是唯一与项目建设同步建立教育系统新的办学机构的体制创新。其性质和职责具有独立性、制度化和工作实体。工作对象的“青少年学生”——面向中小学全体学生。工作范围和任务的“学校外面”,或学校无法开展的教育内容。具体工作形式是开展面向全县域中小学学生的群体性实践“活动”,巩固学校教学,提高学校教学,拓展学校教学。“中心”——就是要发挥辐射带动、集中引领的基地作用。增加建立县级正科级新的办学事业单位,就是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单位,和教研室、督导室、电教室等单位独立开展工作的要求完全一致,就是要围绕全县学校课堂教学,促进全县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项目建设十年来,在全国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为进一步发挥作用大道理较好的基础。

一是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基本普及,校外教育阵地初具规模。2000年以前,除兰州等个别城市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 的少年宫外,全省再无校外教育机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在县级层面更是一片空白。2001年我省启动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项目。经过省市县三级教育、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7760万元,(2008年以前国家土建投资120万元,设备配套60万元,总计180万元。2008年以后土建投资240万元,设备配套60万元,合计300万元)先后分8批次共建设了84所校外活动场所,使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县级覆盖率达到了96.6%,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已达到74所。多数活动场所的占地面积、绿地面积、建筑面积,功能教室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都实现了建设目标和要求,为各地校外教育的开展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是在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活动。全省各市县已建成的活动中心,在策划和组织实施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业上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免费的参与式实践活动,如图书阅览、四驱车竞技、天文室观摩等。二是举办科技、艺术、体育等培训班,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三是联合科协、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如机器人比赛、电脑技能大赛等。四是利用“六一”、“国庆”、“元旦”、“教师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各类主题教育。五是承担当地的科技节、艺术展演和小型运动会的组织举办工作,如举办乒乓球赛、舞蹈大赛、书画大赛、声乐大赛等赛事。六是积极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如剪纸比赛、刺 绣比赛、泥塑展览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发掘了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特长,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外生活,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同与赞赏。

三是校外教育队伍成为拓展学校教育的新的力量。目前全省已开展活动的74所活动中心共有主任或专职副主任74人,专职教师约280人,外聘兼职教师约840人。这两支队伍年富力强,大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为了提升校外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一是组织校外场所管理人员走出去参观考察学习,先后组织了6批共168人次前往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广州市少年宫、北京教育学院等地进行实地培训;二是请专家来我省培训班讲课,先后邀请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领导、全国知名专家、知名校外活动中心主任等10多位领导、专家和主任来甘肃讲课,共开办培训班2期,培训校外活动场所骨干教师300人次;三是选派活动中心主任和业务骨干赴发达地区进行参与式挂职培训,先后有多名中心主任赴浙江省多所青少年宫挂职学习。

四是校外教育场所管理得到高度重视,管理工作逐步规范。随着校外教育活动场所不断建成并投入使用,各中心都结合自身实际在运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部分中心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各活动场所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参加活动的学生安全。

(三)校外活动中心正常运转,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由于县级政府和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工作任务。已经建成的74个构建和建筑场所,50%存在建设不规范,体制没有理顺,没有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挂靠中小学管理,职能作用不落实,普遍存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使用不到位的问题,导致设备闲置,人员闲置,工作处于无序的状态。

二是目前全省的校外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的整体水平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理念、育人意识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活动中心人员构成复杂,调入了非教学人员,能力水平不高,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想不出发展的路子,不会主动开展工作,不懂得学生课外学习实践的需求,导致无所事事,一筹莫展,成为最清闲的单位,甚至成为可有可无,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三是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衔接不够紧密。各地普遍处在广大中小学领导不会提出活动需求,广大学生不懂得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活动中心,体验和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盲目阶段。

四是活动中心的管理和运转不够规范。一些活动场所侧重于经营性创收,偏重于培养特专长学生,未能充分体现公益性原则和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服务宗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缺乏活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校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个问题,关于在校外教育方面应该向先进地区学习和借鉴什么,发展方向怎样确定,发展趋势如何指导、办学行为怎样规范等问题。

整个项目建成后,现在的关键是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由现在的名不符实变成名副其实,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参加这次会议的同志,所在县的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和运转情况不同,甚至有些县尚未建设活动中心,大家的感受肯定会多种多样。但是,国家的建设标准、设施器材配套、活动目标要求却是完全一致。对我感受最深的是天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拥挤的家长们,对校外教育从思想上形成了强烈意识,自觉的追求,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追求,也反映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由此实践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英明,显示了校外教育发展壮大的广阔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工作成效比较显著,工作特色比较明显的几个中心总结的初步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方向性的启示:

——临夏市在主动作为中不断续集发展动力,提出了普及校外教育,挖掘个性潜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抓管理,强素质、抓培训、强活动、重品牌、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活动中心建设成为专项教育综合基地,办学模式采取五个相 结合的办法,想了好多办法,动了好多脑子,费了很多心思,举办爱国主义影片展、艺术教育家长论坛、暑期夏令营等活动,采取建立中心网站、在基层小学设立活动站、从州内外聘请高水平兼职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减负降压,提出建设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省级示范性校外活动中心。

——酒泉市肃州区坚持常规活动与重点活动相结合的办法,举办四种全市性大型活动。

——镇原县采取“全县摸底、挖掘人才、尽其所能、为我所用”的原则加强活动中心教师队伍,还尝试了会员卡管理的模式。

——秦安县提出“尊重个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素质”的理念。

对每一项工作有个非常清晰的思路是发展壮大事业的基本前提。据天水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张文全主任介绍,我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我们的社会对校外教育的意识仍然很淡漠,我们过分的强调学校的作用,把学校的教育功能无限扩大,近乎万能,忽视了校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而东部地区同样强调校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我认为这个认识既有高度,也有深度。从客观上比较,我省最好的活动中心可能处在东部一般的水平。

——天水市中心提出了“快乐、体验、实践、成长”的校外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工作宗旨、中心特色、工作作风、工作目标。天水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办学能力和水平已经到了全省一流水平,办学理念明确、重视中心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艺术教育、科普教育三个阵地建设,提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宗旨,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坚持两个原则,即坚持公益性原则和素质教育原则;深化三项改革,即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四项建设,即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活动阵地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致力打造全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一流阵地的工作目标。其主要特点是:

其一,党委政府重视,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执行力度比较大,各有关部门支持,建立健全了中心党政机构,工会组织、办公室、培训部、活动部等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了会计出纳、教师等岗位,工作关系理顺,职责任务明确,配备了较高水平的专职专业教师队伍,聘请了大中专学校、文艺团体、专业组织的高层次兼职专业力量。

其二,建立健全了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他们的文本已经发给大家,各县活动中心都可以参照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

其三,思想解放,思路开阔,建立公益性合唱团、在网络上开展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活动、与各级各类学校、文化系统、社会组织建立关系,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种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其四,活动中心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常态化,活动能够按照活动安排表定期开展,教学能够按照课程表连续开展。

其五,有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思路,据张文全同志介绍,他们打算下一步按照四个层次,分四个阶段提高办学水平和能力。第一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并发挥活动中心对全市活动中心的带动、辐射、指导、示范作用的能力建设。第二步: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提升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向规模要效益,增强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第三步: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协调力度,提高社会对校外教育重视的意识,促进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第四步:克服重培训、轻活动,重常规,轻科技的现象,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这些与教育部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在体验实践中快乐健康成长”的目标相一致。但是,个别地方提出的关于培养特长生的工作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思路等,与中央四号文件精神不相符,要加以纠正和规范。

教育的先进理念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校外活动中心是新生事物,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扎扎实实地抓下去,让好的变成更好,差的变成不一般,把校外活动中心建设成为教育系统新的发展及和新的亮点,力争在西部处于领先,在全国也有特色和影响力。

第三个问题,以省上即将下发的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管理办法为思路和线索,就进一步加强我省校外教育工作,努力 开创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新局面讲几点意见和要求。我省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局部建设到全覆盖普及的历程。从全国形势看,校外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发展比较迅速,规模迅速扩大,校外教育的成就和作用的不断显现,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家长送子女到校外活动中心的热情日益高涨,校外教育的。校外教育的公益性、教育性、普及性也越来越为媒体所重点关注。校外教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决策的重要内容。全国的发展形势,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针对我省校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省教育厅拟定了《甘肃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管理办法》(讨论稿)在这次会议上征求意见,将在进一步完善后印发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理顺体制,量化工作任务,把迎接国家抽查验收工作摆上各级教育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教育部门要尽快向各级政府书面宣传汇报,国家和省上为每个县(市、区)全部建设一所统一标准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意义和目的,按国家规定要求全部理顺体制,全面建立独立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落实足够的编制,健全任命活动中心领导班子,配齐所需教师的专职人员,建立覆盖中小学的兼职教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对今后十年校外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所有承担校外教育工作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点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深刻认识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外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扩展和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要健全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对校外教育工作的协调、衔接、整合和推动作用。要切实加强对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的工作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坚持经常深 入活动中心调查研究,帮助中心及时解决突出矛盾和困难,确保各个活动中心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省上的管理办法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二)高度重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的育人功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教育、服务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校外活动场所要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校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要根据学校校外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并配备相应的辅导讲解人员,使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各地中小学校都要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统筹安排校外活动。要逐步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学校要结合新课程改革,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表,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增加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要把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活动中心参加活动以及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情况,作为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关键点是切实保障活动中心工作制度 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要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原则,充分发挥体验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强的优势,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并广泛开展经常性、大众化、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校外活动,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组织开展生动活泼、怡情益智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活动。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着力培养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努力使校外活动中心成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体育艺术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使校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一是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新的途径和方法。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选择鲜明主题,采取丰富多样形式,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科技知识普及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科学探究、发明创造等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 科学素养。

三是充分利用县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通过经典诵读、文学欣赏、艺术创作及戏剧、绘画、书法、工艺、摄影等活动进行教育,激发青少年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四是进一步拓宽体育与健康教育领域。通过田径、球类、体操、武术、棋艺、航模、跆拳道、轮滑、滑板及国防军事体育等活动,使青少年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锻造健康体魄,磨练意志品质,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

五是围绕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重点加强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性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参与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掌握一定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六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帮助中小学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剪纸、腰鼓、泥塑、手工艺制作、地方戏曲等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情趣和心理特征的益智性游戏,成为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让青少年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锻炼能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要坚持常年开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为青少年学生服务,应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设定科学合理的开放时间,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活动场所利用率,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节假日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活动时间。省上的管理办法要补充这方面的内容。

(三)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始终坚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公益性、普及性原则,进一步端正校外教育工作方向。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这是校外教育活动场所最基本的功能与任务。要坚持以普及性活动为主,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其中,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要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的开放时间要适当延长,增强接待能力,提高场所利用率,为未成年人更好地参加校外活动创造条件。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不得开展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要实行免费。对确需集中食宿和使用消耗品的集体活动,以及特专长培训项目,只能收取成本费用,对特困家庭的未成年人要全部免费。

当前和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加强活动中心组织管理方面。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实行归口管理,隶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 16 位。各市州、县区要成立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校外教育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省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主要负责活动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对活动中心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提出目标要求,制订考核办法,定期研究解决活动中心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活动中心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完善省、市(州)、县(区)、乡(镇)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内部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内设机构,建立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二是明确活动内容,做到活动有计划,实施有保证,过程有检查,成效有评估。三是完善考评制度,制定具体考核办法,从职业道德、管理能力、工作绩效、服务效益等方面对中心工作和员工进行综合考评。四是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运行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和维护、更新设施。五是加强财产管理,设施设备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安全维护,严格执行活动器材出入库及损耗登记制度。

(四)坚持抓好校外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校外教育要快速、健康发展,就需要一支热爱校外教育,思想觉悟高的管理者队伍和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校外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整个校外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全体校外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 务素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倡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崇高的理想、优良的道德、聪颖的智慧、文明的行为激发、引导孩子们;要热爱和了解少年儿童,经常深入孩子群体,了解他们的特点、要求、兴趣和爱好,把握他们的思想、心理脉搏,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少先队理论以及工作所必需的各种专门知识,青年教职工尤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活动中心都要努力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提供学习、短期进修、深造的机会和条件。在校外教育工作队伍中,要倡导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验的风气,努力把校外教育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要大力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尽力把那些品德好,业务强,有特长和有奉献精神的专业人士聘为兼职辅导员,改变目前有些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教职工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对确不胜任的人员要逐步调整。要采取措施,逐步改善校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实现队伍思想稳定,素质不断提升。各地要做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活动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实行主任负责制。活动中心主任要选拔热爱校外教育事业、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经验、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的优秀教师担任。要采取公开招录的方式配备人员,工作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专兼职人员必须具备规定政治甚至、学历层 次、专业技能、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条件。专任教师的工资晋升、职务评聘、课时计算、评优选先要和中小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学能手、科研成果评选等方面单独列入活动中心教师队伍。

(五)努力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创新激励机制,增强抓好校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为校外教育提供组织保证。二要明确目标定位,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纳入整个教育工作范围,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统一考核,同步发展。三加强制度建设,引导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有序、科学、规范发展。四要落实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尽力解决青少年活动中心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确保中心能够更多地开展免费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公益特性。五要把校外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教育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完善对校外活动中心的考核管理机制,今后采取两年一检查评比考核的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费分配挂钩,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经费分配。各县教育行政、财政部门对校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采取量化考核的办法,工资待遇与实际工作量、活动开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校外教育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大力呼吁各级政府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建设。要积极协调宣传、发改、人社、国土、住建、科技、文化、体育、公安、民政、卫生、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积极支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与发展,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活动中心还可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助、资助等方式支持活动中心建设。

各地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中心的督导检查评估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活动中心督导评估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和检查通报制度,实施每两年一轮的督导检查工作,检查结果作为划拨校外活动中心工作运行经费和设备更新经费的依据。通过监督、检查和评估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把校外教育活动纳入督导检查范围,作为考核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活动,创建示范中心。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要加强校外教育研究工作,为校外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工作要奖惩分明,实行严格的考核,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奖惩制度。及时总 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形成良好的形象和健康的作风。

同志们,校外教育涉及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补充,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也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标志着一个地区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希望与会的同志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高度,认识活动中心建设,模范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定和要求,发扬“有所作为,才能有地位”的艰苦奋斗精神,结合各县实际,创造性的全面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提升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各项工作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开创我省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五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三、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四、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6.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日公布,其中明确提出“对学前教育加大政府投入”。然而,长春市幼儿园收费过高问题依然存在,且有越发严重的趋势。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个孩子每月上普通幼儿园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工薪族家长月薪的一半;若进入中高档幼儿园,孩子所花的费用竟然超过了一名大学生,收费标准与北京基本持平。

破解“入园贵”,长春今年将有哪些新动作?昨天,长春市三位政协委员通过新文化微博谏言献策。对此,长春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回应:“今年有望出台新规,规范幼儿园收费。”

委员调查长春市八家幼儿园的基础费用

幼儿园名称 性质 管理费 伙食费 月基础费

东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公办 1000元 1 0元/天 1220元

长春市直机关幼儿园 公办 980元 8元/天 1156元

长春市实验幼儿园(全安园)公办 600元 8元/天 776元

长春市朝阳区教师幼儿园 公办 590元 9元/天 788元

长春豪园体育艺术双语幼儿园 民办 800元 10元/天 1020元

翰思国际教育幼儿园 民办 1180元 10元/天 1400元

长春育童蒙特利双语幼儿园 民办 980元 10元/天 1200元

长春爱儿坊幼儿园 民办 1595元 9元/天 1793元

注:伙食费按每月22天计算总数。

■委员调查

葛建民委员的“入园贵”调查报告:

目前幼儿园收取的基础费普遍过高

在新文化微博中关注幼儿园“入园贵”问题的葛建民委员在此次政协会上递交了《关于解决长春市幼儿园收费过高问题的建议》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出台文件,对学前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在此之前,葛建民对“入园贵”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下面就是他的调查报告。

现象一

幼儿园收取的基础费用过高

市民关注度:★★★★★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依据长春市物价部门2001年有关文件的规定,长春市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和日托费。

现实中,管理费在各项费用之中占据比例最大,其他收费项目,各幼儿园则根据自身不同情况或有增减。

此外,保证幼儿每日饮食所需的伙食费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目前幼儿园收费的基础费用由管理费和伙食费组成。

提案中,葛建民委员列举了长春市八家幼儿园每月基础费用明细表,表中明确体现几家有代表性的公办园与民办园在此方面的差距。(见上图)

剖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够上中等幼儿园

葛建民委员表示,通过这些幼儿园费用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长春市公办幼儿园的基础费用比民办幼儿园要低一些,但以上八家幼儿园每月的基础费用仍在750元以上,其中,“长春爱儿坊幼儿园”每月基础费用接近1800元。

一个比较数字是,长春市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03元,平均到每人每月为1250元,而这只相当于上述八家幼儿园中中等收费水平的幼儿园每月的基础费用。

现象二

很多幼儿园自设收费项目

市民关注度:★★★★★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除基础费用之外,目前长春市幼儿园还存在严重的收费混乱现象。

具体表现在:除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的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和日托费之外,很多幼儿园还自设收费项目,比如外教费、保健费、被褥费等,费用名目繁多,且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同时,课程与教材没有统一标准,往往是老师说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课程内容和时间都由各园自己制定,费用也因此各不相同。

剖析:家长面对“被消费”很无奈

葛建民委员表示,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很多本应是课程设置内的授课项目,老师将其制定成额外课程教授,家长们也只能自掏腰包买回本来就应该属于孩子们的课程。

当然,也有不让孩子参加收费课程的父母。

接受调查的长春市某大学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表示,当他发现全班只有自己的儿子没有报名参加收费课程独自坐在班级门口的小板凳上时,他只是想快点交钱,让儿子可以快点坐进教室里和小伙伴在一起。

“设想,如果规定上课时间内所有幼儿园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收费标准,那么这一幕也许就不会出现。”葛建民说。

现象三

兴趣班数量多 让人眼花缭乱

市民关注度:★★★★★

提案中还提到,为满足现代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很多幼儿园想出不同的新名词、新概念,开设各种兴趣班,增设各种培训项目,名目之多、概念之杂让人眼花缭乱。

在调查中,很多幼儿园在招生广告中写到:“培养孩子一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能识汉字两千,三岁能背古诗30首以上。”甚至还有幼儿园以“英汉双语”、“专注教学教育为特色”、“聘外教”等吸引家长;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蒙氏班”、“DIY班”等兴趣班外,更是排满了报名的父母。

剖析:让孩子进民办园是无奈之选

“为迎合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幼儿园报价也让人咋舌。”葛建民委员表示,目前幼儿园收费过高的现象在长春市普遍存在,一方面家长怨声载道,希望幼儿园能够减少收费,统一标准。

另一方面,公办幼儿园因信誉度高、收费较低导致人满为患,民办幼儿园虽然高价频出,但门槛不高,使无法让孩子进入公办园的家长们只能将高额学费送给民办园。

问题一

政府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葛建民委员分析说,目前,从筹款形式看,长春市学前教育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都存在收费高的情况。

究其根本,这是由于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投入不足造成的。

公办幼儿园有公共财政保障经费,办学成本明显降低。但由于之前很多公办幼儿园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被逐步推向市场,优质廉价的公办园数量已明显减少,无法广泛惠及普通市民。

而民办幼儿园大多以盈利为目的,经费由开办者自筹,在市场支撑与投入减少、教育成本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民办园最终将办学成本转嫁给家长,高收费也就在所难免。

问题二

现行文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提到,目前,长春市对于幼儿园的管理仍在执行1991年出台的《长春市幼儿园管理办法》;而对于幼儿园的收费管理执行的是吉林省物价部门1996年和长春市物价部门2001年的两个文件,这三份文件距今已分别长达20年、15年和10年,明显不适用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中,在《长春市幼儿园管理办法》中,由于对幼儿园教育主要内容未明确规定,这就为部分幼儿园随意安排课程内容提供了方便。

在幼儿园收费上,按照2001年长春市物价部门文件规定,一类幼儿园为185元/月,二类幼儿园170元/月,三类幼儿园150元/月,这些仅是对公办幼儿园的规定,对于民办幼儿园没有相关标准。

建议一

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财政补贴

葛建民委员在提案中表示,要改变长春市幼儿园入园难、学费贵的现状,首先要改变卖方市场为主导的局面,一是开办更多公办幼儿园,确保学前教育市场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二是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降低民办幼儿园向家长转嫁的办学成本。

建议二

学前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

葛建民委员表示,幼儿园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与有关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为此,建议政府及教育、物价等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规范标准,比如明确学前教育收费标准,实行“一费制”,将各级别幼儿园的管理费、保育费、杂费及医药费等各项费用合并为一项,幼儿园不得在正常工作作息时间内以各种名义另外收取费用。

此外,尽快出台有关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相关法规,逐步统一学前教育的课程及教材。

■长春谋划

将普及学前教育

形成10分钟入园圈

面对城市入园贵问题,长春准备了哪些破解的办法?

去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同时规定,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据了解,目前长春市公办幼儿园有105家。

长春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加快标准化建设,鼓励多元化投入,市区形成10分钟入园圈,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所标准中心园。

支持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扎实推进特色院校建设。

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人士在解答“市区入园贵”问题时说,根据统计,目前长春市的幼儿园总数量、可以提供的入园名额与全市适龄入园儿童的数量是基本匹配的。

公办幼儿园数量短缺使家长将目光转向民办园,而民办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该人士说:“现在的民办园良莠不齐,稍微好一些的收费都很贵,大部分民办园师资力量不够,教师流动比较快,教师培训也跟不上,很多民办园还开设各种特长班来吸引家长,不按幼儿成长规律办学,‘小学化’倾向严重。”

“很多农民工子女、家庭收入低子女因为正规幼儿园费用昂贵承担不起,就选择没有教师资质的‘私家’幼儿园,其实这都不能算作是幼儿园,这其实就是低价雇人看孩子。在孩子启蒙教育阶段,这么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该人士说。

“现在很多高档小区都有配套的幼儿园,但是为了办出特色,都标有双语教学字样,同时里面开办各类特长班,从而使入园的费用猛涨。其实长春上幼儿园并不难,而是费用贵。”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家家就一个孩子,家长都想省吃俭用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幼儿园也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设定的价格也就成为家长必备的买单服务项目。”这位负责人说。

■部门说法

幼儿园数量不缺

问题是入园费用高

据了解,对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目前,长春市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面对现状,长春市教育局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教育局已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解决幼教市场的问题。今年有望出台新政策,规范包括民办幼儿园在内的收费状况。”

昨天,省教育厅相关部门人士也透露,目前长春市政府、市教育局正针对幼儿园发展进行研究、规划,有意增加长春市公办优质幼儿园数量,扶持民办幼儿园,对于城乡幼儿园布局将进行优化布局。

“三年内,让长春市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5%以上。”该人士说。

本报记者 邢程 刘丹

今年有望出台新规

规范幼儿园收费 幼儿园收费汇总 1师大幼儿园

管理费1000,伙食费每天10元,每月还有100的英语学习费 2六一幼儿园(原实验经开分园)

管理费680,伙食费每天8.5(这个应该是老生的价格,新生都涨价了)3翰思国际双语幼儿园

管理费960元,伙食费8元,动漫课堂30元/月,外教费:80元/月。国际班管理费1800元,伙食费8元。无其他费用。

4省政府机关糼儿园中海分园(此园没有了,此位置现在为翰思)管理费980,伙食费一天10元,外教费150一个月!5汽车厂幼儿园

如果父母是汽车厂职工是145管理费,如果不是职工是260元管理费,伙食费每天八元

要是上蒙班的话加150,3岁开始学英语和逻辑狗,再加150,父母是一汽职工的话一个月三岁左右上蒙班一共花费600多一点就够了!6南关区陆军65301部队幼儿园: 管理费:360元/每月(37个月以下)、260元/每月(37个月以上)伙食费:8.50元/每天

英语:200元/每月(每周三节外教)音乐:100元/每月 美术:40元/每月 这是小班的收费

中班比小班多60元(具体项目不详)

有亲更新:65301幼儿园管理费37个月以上涨了100,是360了,饭费也涨为10元/天 7红黄蓝幼儿园

管理费770元/月,伙食费6元/天(三岁以上7元/天),班车100元/月 要是管理费半年交的话可以打8折 8省政府幼儿园富豪分园 管理费:760,餐费:8元/天

管理费:960元,伙食费:10元/天,现在有课外班了,画画60/月,皇家体能训练:150/月 9长飞幼儿园

管理费1080元/月,伙食费7.5元/天(三岁以上8元/天),班车100元/月 10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国际班收费标准

管理费1580,伙食费:8元/天,班车费100元/月 11朝阳区教师幼儿园

管理费490元/月,伙食费7元/天,其他特长班另收费(学不学自愿)三餐一点另外贝贝班加间餐(如小糕点,面包,饼干,豆浆之类的)。贝贝班(英语一周两节)和大班(英语每天一节课)免费。

12汽车厂杨柳幼儿园

汽车厂职工,蒙班管理费350,奥尔夫音乐班400.普通班200,伙食费8元/天,其他特长班另收费,也是学不学自愿

13中海对面那个翰思国际分园

管理费880元(全年交,免伙食费(一天8元)),一学期书费284元,多媒体教学一学期200元。

14金色摇篮幼儿园

管理费700,伙食费每天8.5,兴趣班100,主持人120 15吉的堡幼儿园

管理费1280元,伙食费10元每天,手工课100元 16蓝天幼儿园

管理费850元/月,伙食费每天10元 蒙班管理费1050元/月,伙食费10元/天 最新:管理费1280 17明珠国际幼儿园(很多认为是省政府第一幼儿园明珠分园)

英语班 管理费960元,每周两次外教 ;国际班 管理费1560元,外教带班。伙食费都是8元/天。

美术班60元/月,舞蹈班60元/月,小主持人价格不详(3岁以上才学)班车费100元/月(没坐班车不交)18松苑国际教育幼儿园

亲子班管理费980,伙食一天8元,一周一节外教课。三餐一果。19商务厅幼儿园

管理费是550。原来有470和510的,现在都统一成550了。不过我们没有其他的费用。伙食费7元/天。20军区幼儿园

管理费570元/月,餐费8元/天,兴趣班别收费,自愿学 21省文化系统幼儿园红旗分园

小班每月1080,吃饭每天10元,感统课100元,都是自愿交,没有别的收费了。管理费 亲子的 1280 伙食12元/天 22.长影世纪村幼儿园

管理费 小宝600 大宝500 伙食 8元/天

23.南郡水云天幼儿园(可能是某个大园的分园)管理费1560 伙食 10元/天

24.长春市政府第一幼儿园会展国际园 管理费1180 伙食10元/天 25吉林大学第四幼儿园 管理费是小班450元同/月

书本费是570元(左右有点记不清了)一学期,食费一天10元,课后班200元(自愿)科学才料50元

26吉林大学和平校区幼儿园

管理费是小班400元/月,伙食费8元/天,备品费200元,押金500元 27五十二中实验幼儿园

管理费780,伙食费10元/天,新园,条件设施好,还有个室内的活动室 28 108实验幼儿园

管理费780,伙食费8元/天,有个大操场 29省测绘局机关幼儿园 入园押金400元,(2-2.5岁)管理费200元/月,英语20元/月,学杂费30元/月,被褥洗护费10元/月,伙食费6元/天,三餐一果,上午水果自带。2.5-3岁管理费185元/月,3岁以上170元/月,20个月-2岁260元/月。课外班收费:外教40元/月,书法20元/月,美术20元/月,珠算20元/月,舞蹈60元/月,小主持人50元/月

2011年4月报道

公办幼儿园难进、民办幼儿园太贵,而填补两者缝隙的“无证园”既无法让家长放心,又难以满足儿童成长需要。如今,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近日,记者从长春市教育局获悉,未来三年长春市将力争在市内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现状:24.5%民办幼儿园无证

日前,教育部公布,全国超40%适龄儿童没有入园机会,“入园难”成为全国普遍性的问题。

以长春市区为例,目前共有134所公办幼儿园,233所民办幼儿园,其中24.5%属于无证幼儿园。长春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长春市目前大约有15000名儿童身处“无证园”内。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很多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办的福利性质的幼儿园市场化。公办幼儿园数量急剧下降,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出现。加之近年来农民工大量进城,新生儿逐年递增等客观原因,便出现了‘入公办园难、进民办园贵’的两难局面。”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曲虹介绍。

■治理“无证园”

“审查、整改、取缔”分类治理

长春市铁西街道一居民楼内的神童幼儿园,由于园舍面积无法达到审批标准的200平方米,开设至今仍未获得许可。幼儿园徐园长介绍,现在共有28个孩子和3名幼师,托儿费每月350元。

据了解,长春市的“无证园”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聚居区和老城区,收费一般在每月100元到400元之间,“无证园”一方面解决了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园舍面积、教师资质、防火安全不达标等问题。

崔国涛表示,长春市将通过“审查、整改、取缔”的方式,对“无证园”进行分类治理。整改后仍不能达到卫生、消防和健康标准的幼儿园,将被取缔;对整改达标准的园所,将颁发办园许可证。

■破解“入园难”

利用空闲校舍改建公办园

长春市绿园区锦程学校幼儿园,是一所利用空闲校舍改建的公办幼儿园,共容纳160名儿童,每个孩子每月只需交300多元。这种将剩余资源整合利用的模式,或将成为破解入园难的一剂良方。

计划:今年创建百所优质园

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崔国涛介绍,未来三年长春市将力争在市内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基本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崔国涛说,“长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形成,将通过整合城乡中小学富余资源来办园,解决硬件条件问题;今年,长春市将通过扩建、改建、完善的方式创建百所优质幼儿园;在小区开发和建设上,将要求建设配套的托幼设施,用来开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对“无证园”进行分类治理。

收费:合理制定公办园标准

针对学前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现状,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同时要求民办幼儿园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长春市政府将加大对公办园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

科目:只允许涉及五个领域

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将于今年正式发布。

崔国涛表示,孩子在5岁前根本没有“数字”的概念,很多幼儿园开设数学课程根本就是违反了教育规律。此外,长春市也将出台《学前教育教学指导意见》,以此规范学前教育市场。

据透露,未来长春市将规定幼儿园只允许开设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五个领域的科目。

师资:鼓励毕业生报考幼师

省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赵士英指出,一年可以建几十个幼儿园,但三年才能培养一位幼师。幼师问题不解决,“入园难”这一瓶颈将难以突破。

7.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我部组织编制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2016年8月23日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 对建筑业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推进信息化发展相关精神,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相关要求, 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 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塑造建筑业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 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 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及具有关键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 企业信息化

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管理、生产的新模式, 深入研究BIM、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 创新商业模式, 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1.勘察设计类企业

(1) 推进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并集成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深度融合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实现BIM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应用, 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 加快BIM普及应用, 实现勘察设计技术升级。在工程项目勘察中, 推进基于BIM进行数值模拟、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研究构建支持异构数据和多种采集方式的工程勘察信息数据库, 实现工程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在工程项目策划、规划及监测中, 集成应用BIM, GIS, 物联网等技术, 对相关方案及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及可视化展示。在工程项目设计中, 普及应用BIM进行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功能模拟分析、优化、绘图、审查, 以及成果交付和可视化沟通, 提高设计质量。

推广基于BIM的协同设计, 开展多专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 优化设计流程,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研究开发基于BIM的集成设计系统及协同工作系统, 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3) 强化企业知识管理, 支撑智慧企业建设。研究改进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获取和表达方式, 探索知识管理和发展模式, 建立勘察设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开发勘察设计信息资源, 完善知识库, 实现知识的共享, 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的价值, 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2.施工类企业

(1)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满足企业多层级管理需求的数据中心, 可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或混合云等方式。在施工现场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 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及移动终端, 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管理的互联互通强化信息安全, 完善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 保障设施及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2) 推进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普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施工阶段的BIM基础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研究BIM应用条件下的施工管理模式和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并集成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劳务管理、物资材料管理等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有条件的企业应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项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深度集成, 实现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推动基于移动通讯、互联网的施工阶段多参与方协同工作系统的应用, 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注重推进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有条件的企业应探索大数据技术的集成应用, 支撑智慧企业建设。

(3) 拓展管理信息系统新功能。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系统, 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系统, 开展物资设备采购和劳务分包, 降低成本。开展BIM与物联网、云计算、3S等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集成应用研究,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信息系统, 创新施工管理模式和手段。

3.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1) 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信息化管理, 提升集成应用水平。进一步优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 持续完善项目资源分解结构和编码体系。深化应用估算、投标报价、费用控制及计划进度控制等信息系统, 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的估算、报价、费用及进度管控体系。继续完善商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 提升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水平。利用新技术提升并深化应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及应用。

探索PPP等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研究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2) 推进“互联网+”协同工作模式, 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多参与方协同工作模式, 建立并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工作系统, 实现工程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高效协同与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基于BIM的多参与方成果交付标准, 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维护阶段的数字化交付和全生命期信息共享。

(二) 行业监管与服务信息化。

积极探索“互联网+”形势下建筑行业格局和资源整合的新模式, 促进建筑业行业新业态, 支持“互联网+”形势下企业创新发展。

1.建筑市场监管

(1) 深化行业诚信管理信息化。研究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及诚信信息的共享模式与方法。完善行业诚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和项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务。

(2) 加强电子招投标的应用。应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围标、串标等不规范行为, 保障招投标过程的公正、公平。

(3) 推进信息技术在劳务实名制管理中应用。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等技术建立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 并与诚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 实现深层次的劳务人员信息共享。推进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在工程现场劳务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与工程现场劳务人员安全、职业健康、培训等信息联动。

2.工程建设监管

(1) 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 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 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备案模式。

(2) 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基于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技术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与机制。建立完善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信息系统, 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监管信息进行采集, 实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等信息共享, 保障数据可追溯, 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对工程现场人员、机械设备、临时设施等安全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分析, 实现施工企业、人员、项目等安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提高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3) 推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现场环境、能耗监测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环境、能耗监测模式, 探索建立环境、能耗分析的动态监控系统, 实现对工程现场空气、粉尘、用水、用电等的实时监测。建立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项目建筑垃圾的申报、识别、计量、跟踪、结算等数据的实时监控, 提升绿色建造水平。

3.重点工程信息化。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 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应用BIM、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规划、设计, 探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运营管理, 并示范应用。加快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应用, 推动各参建方共享多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工程管理。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应用BIM进行建设, 探索云计算、大数据、GIS等技术的应用。

4.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推进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期管理, 促进工业化建造。建立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 实现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协同工作。

5.行业信息共享与服务。研究建立工程建设信息公开系统, 为行业和公众提供地质勘察、环境及能耗监测等信息服务, 提高行业公共信息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工程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转变档案管理服务模式, 推进可公开的档案信息共享。

(三) 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大数据技术。研究建立建筑业大数据应用框架, 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 建设大数据应用系统, 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汇聚整合和分析建筑企业、项目、从业人员和信用信息等相关大数据, 探索大数据在建筑业创新应用, 推进数据资产管理, 充分利用大数据价值。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规范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应用等各环节安全保障措施。

2.云计算技术。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及软硬件资源, 降低信息化成本。挖掘云计算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及设施运行监控等方面应用潜力。

3.物联网技术。结合建筑业发展需求, 加强低成本、低功耗、智能化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 实现物联网核心芯片、仪器仪表、配套软件等在建筑业的集成应用。开展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物联网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研究, 开展示范应用。

4.3D打印技术。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结合BIM技术应用, 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 开展示范应用。

5.智能化技术。开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手持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监测设备、3D扫描等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降低安全风险。探索智能化技术与大数据、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集成应用, 促进智慧建造和智慧企业发展。

(四) 信息化标准

强化建筑行业信息化标准顶层设计, 继续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结合BIM等新技术应用, 重点完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为信息资源共享和深度挖掘奠定基础。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 重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编码、数据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继续推进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 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配套政策, 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

各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措施, 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形成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 落实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探索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招投标、数字化交付和电子签章等相关制度。

建立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及专家库,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结合的专项应用研究、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根据国家“双创”工程, 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建筑业信息化创新创业示范。

(二) 大力增强建筑企业信息化能力

企业应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及配套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化在企业标准化管理中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 (CIO) 制度, 按营业收入一定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 开辟投融资渠道, 保证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注重引进BIM等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培育精通信息技术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各类人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提高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型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发自有平台, 瞄准国际前沿, 加强信息化关键技术应用攻关, 推动行业信息化发展。

(三) 强化信息化安全建设

8.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 篇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为此,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自2009年1月7日起,《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引起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期沙龙约请了一些读者就《规划纲要》如何体现幼教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王小溪(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我认为国家政策有必要同时解决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有限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主要偏向于公办幼儿园,因此造成公办幼儿园越办越好,有的甚至向高标准、豪华型发展。而民办学前教育迄今为止基本停留在粗放型阶段。大部分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教师工资低、保教质量差。

何月兰(桂林市教育局):

而目前,我国公办幼儿园数量相当少,大多数孩子是在民办幼儿园里受教育的。从事业发展需要来看,国家对民办幼儿园应给予鼓励扶持,然而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政策又相对较少,存在教育管理上的“盲区”。因此我建议政策制定时要将公办、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师资培养、教师待遇和社会保障统筹考虑。

南京市沿河幼儿园全体教师:

幼儿教育要公平协调发展,我们认为集体园也不应该被忽略。据2007年调查统计,南京市有集体园77所,收托幼儿近2万名。虽然集体园教师和公办园教师承担着同样的重任,但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工资低、没有房贴以及教师应有的补贴等福利保障,这不仅影响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一方面,一些优秀教师频频跳槽,使得教师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集体园长期不能引进年轻教师,教师队伍老化。此外,由于集体园开办时间长,幼儿园还要支付退休教师23%的退休工资,入不敷出。教师们不免有些恐慌: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了青春年华,而一旦幼儿园生源减少时,我们将何去何从?所以我们也强烈呼吁政府关注包括集体园在内的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发展,在规划政策时一视同仁地对待。

刘华(深圳市教育局):

解决学前教育的低水平状况,解决长期以来只有少数人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办法只有一个,将学前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范围中去,提供面向公众的、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公共学前教育服务,建立起面向公众的公共学前教育财政支持体系。

在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围时,必须跳出长期以来一直桎梏我们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即要从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公办、民办属性分类中跳出来,立足面向公众、面向全社会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只要是向公众提供了合乎标准的学前教育服务,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政府都应当承担责任,财政都要投入,都要一视同仁地支持、管理和监督。应当有计划地增加财政对学前教育的供给,并通过改变原有财政供给方式扩大财政的受益面,通过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纳入到教育机构管理范围中去,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将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纳入到整个教师队伍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应当有明确的学前教育比例。只有这样。公共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那么,面对地区间极不平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如何既立足各地实际又满足基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呢?

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具体位置。我认为,可以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而一般公共服务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公共服务一类和一般公共服务二类。目前义务教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属于一般公共服务。那么,到底是属于一般公共服务一类还是二类。可以根据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给予具体考虑。

其次,应该明确政府具体承担的责任以及政府与公众分担的费用,并列出各地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时间推进表,向社会公布。比如,列入一般公共服务一类或二类的学前教育,政府具体承担什么责任,财政经费投入到什么程度,政府与家庭如何具体分担学前教育经费,都应该让民众知道。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如为所有教师提供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用的财政资助,向困难家庭发放“学前教育券”等。香港地区的经验就更值得我们借鉴。2007年前香港政府按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予资助,2007年起则向所有香港户籍的学前儿童发放可充抵一定学费的“学券”,通过设定条件。使所有能使用“学券”(即可以得到财政资助)的学前教育机构都能在一定时间内有合格的教师和提供一定标准的学前教育服务。

李世霞(青岛市教育局):

我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缩小差距,充分体现教育公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明确幼儿教师身份、地位和编制,使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社会地位得到保障,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其中,要注意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权益,稳定师资队伍。一要探讨研究有关政策,分阶段、逐步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现行教师序列;将中小学剩余的教师编制适当充实到乡镇以下农村幼儿园。以增加公办教师的数量。减轻农村幼儿园经费支出的负担;制定有关政策,从税收中列支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非公办农村幼儿教师部分工资及养老保险支出。二要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议将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整体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其次。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解决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各级政府的办园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一是加大现有公办园的投入力度;二是建立更多的公办园,增加财政拨款公办园的数量;三是要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及时交付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要规定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及公办园所占本辖区内的比例数。

最后,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加强专项督导,明确政府职责,落实相关政策,保证实施效果。在教育示范区(市)、教育示范镇(办事处)的评选中,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是否达到市级示范标准、农村幼儿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督促各地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督查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王燕兰(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

作为一线的园长,我非常赞成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这样园长经济压力会相对减轻,可以将注意力从经费转入教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幼儿园质量提升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上。

王海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应该说,学前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如政府职能缺位、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流失、民办幼儿园政策界定不清等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学前教育现实属性不明的问题。从学前教育的根本属性,即公益性来看,我国政策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公益性是指社会的公共利益,其核心是“公共性”。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效用的不可分性,如学前教育应该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而不只为某些阶层独享;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个体或群体享受了学前教育并不意味着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权利剥夺;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学前教育的受益面是多维的,并不会使其他付费者的权益排斥在外。

而从教育投资主体的公共性来看,意味着政府公共资金的到位,因为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一般来说,公益性事业成本大、周期长、收益低,私人资本的逐利性会驱使其投身其它非公益性事业。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民间资本发育不足、社会非营利性机构相对匮乏。各级政府便成为举办公益性事业责无旁贷的第一主体。

然而,学前教育公益性并不是完全脱离私人利益的抽象公共利益,它建立在私人利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因为公益性中的“公”是由无数的“私”组成的。在学前教育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私人资本的卷入、市场化的机制并不会遵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而是要在政府公共资金的引导下“合理营利”。

当下,各级政府和民众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社会和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未来人力资源的战略意义,将“发展学前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新时期的共识,将学前教育的根本属性,即公益性明确写进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余琳(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

凸显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质,除了明确政府对学前教育应有的投入,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人体制外,我建议在体制上应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各种形式幼儿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各地可根据地方经济的差异,进行如下几方面的调整:

完全的公益性。即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基本达到现在对义务教育投入的水平,并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普遍的公益性。以公立幼儿园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需要加大教育管理部门的投入,增加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及相应的事业人员编制。并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价格以及质量的控制。

维持性的公益性。以公立幼儿园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以一定的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主要手段来维持较好的公益性。

不同地区还可尝试充分利用公立幼儿园长期积累起来的品牌、师资和设施的优势,在收费上进一步放开。将投资于这些公立幼儿园的教育经费逐步抽出,用于举办和支持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为目的的公立幼儿园。

贾宗萍(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

为了教育良性和均衡发展,在经费方面,可以调整财政投入体制,积极探索发展学前教育的新模式,如完善学前教育收费政策,提高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级财政预算增加学前教育发展的专项经费,不断提高幼儿园经费的拨付比例,并用定额发放补助经费等方式解决学前教育的经费问题,如南京市对低保家庭子女入园减免保育教育费160元人/月。海门市对乡镇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补贴400元的定额补助(市乡财政分半负担);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对幼儿园项目优惠收费等。

梁慧娟(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队伍发展方面,我建议:

1、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教育制度,提高教师供给质量

就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幼儿园资格制度亟须在明确幼儿园教师的法定身份、保障幼儿园教师质量、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地位和待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申请条件,其中“提高法定资格的学历要求”的做法不能全国“一刀切”。而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以免适得其反,致使合格幼儿园教师短缺的问题恶化;借鉴发达国家的“初检一实习一正式合格”等做法,完善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加强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建立多级晋升的幼儿园教师资格等级证书制度和定期再认证制度;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分类管理,规范幼儿园教师资格与更高级教师资格的融通问题,目前一些国家较为成功的做法是幼、小教师资格“互通互认”,并相应建立起融通的教师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国家还应通过保障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质量监管制度、根据地区差异分类推进幼儿园教师培养层次调整工作等措施来加强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的管理。

2、多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以增加对高质量教师的公共需求

在越来越多的政府承担对早期教育的公共责任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纷纷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客观上增加了对高质量教师的公共需求,使得高质量教师有机会通过申请公办教师职位改善自身的地位和待遇。

在投入方式上,各国主要采取了两种做法:其一,是将早期教育的部分学段纳入义务教育或免费公共教育体制。普遍的做法是将4岁~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免费公共教育体系。其二,是专项投资针对弱势群体儿童和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教育项目。如美国的“提前开端(Head Start)”项目,英国的“确保开端(Sure Start)”项目。我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幼儿教育财政情况确定优先采取哪一种做法。

3、合理设置幼儿园教师编制

一方面加快制定符合幼教用人需求的新编制标准,另一方面还要调整公办教师编制的配置结构,其中。财政教师编制配置的结构性调整更为迫切,而这一调整必须以幼儿教育财政投入的结构性调整为根本前提。

4、将各类非公办幼儿园教师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政策必须打破目前的“身份管理”格局,确保非公办教师能够享有与公办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为此,首先,要实现政府对整个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统一行业管理。这要求国家先要把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学前教育都纳入政策管理范围。其次,在教师制度层面,要通过完善幼儿园教师聘任和考核制度来加强对非公办教师质量的监管与扶持,逐步提高非公办教师队伍中合格教师的比例;要探索建立非公办教师工资和养老保险待遇制度,如尝试“最低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通过完善法律救济制度、规范幼儿园教师聘任制、培育幼儿园教师中介组织等做法来完善非公办教师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

张海凤(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贵阳市近两年对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和膳食问题的调查表明,贵阳市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仍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其中以慢性营养不良为主。同时,38.5%的幼儿园无卫生许可证,94.6%的幼儿园厨房无防蝇、防鼠、防蟑螂措施,一些幼儿园厨房面积小,潮湿且不通风,一些幼儿园一个星期买一次菜,什么便宜买什么。食品卫生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

人员配备不足,经费严重匮乏,是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为学前教育立法,以法律来保证农村幼儿园有充足的人员编制。幼儿园每个班的保教人员配备,最低限也应达到“两教一保”,从而保证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政府应将幼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使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也能享受到作为公共产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使幼儿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主持人:

上一篇:酒店新员工入职培训下一篇:水土保持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