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教工作计划(精选7篇)
1.小学诗教工作计划 篇一
吴红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1更新时间:2011-1-17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2010年(下)诗教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新学期,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紧抓住课题结题契机,围绕“诗词综合实践活动”和“诗词书法周周练”,全体教师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把诗化教育这项工作向各学科横向推进,走向学生家庭,走向社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修养和表达能力,打造诗意童年,诗化校园,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2010年(下)诗教工作计划。重点工作:
一、紧抓课题结题契机,总结过去成败得失。“培养小学生赏析传统诗词能力研究”课题从立项到具体开展研究工作已有几年时间,按照科学规律及当初所制定的课题研究计划,结合课题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于11月份展开结题工作。为了确保顺利结题,扩大课题的影响力,向外推广经验和做法,因此这学期开学初,我们必须与上级部门保持好联系,多听取,多采纳,要拟定好详实的课题结题方案,撰写好课题结题汇报材料,总结过去的成败得失,整理好对外展示的过程资料,完成新一期《教科研通讯》和一套师生作品集。
二、优质、均衡、常态开展诗化教育,塑造诗意童年。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往,在学生诗词积累和考核方面,我们曾经改变一些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活动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文素养,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学生的诗词知识面狭窄,积累量正在减少。为此,我们在新学期诗词积累方面作出调整,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为:校园每周一诗和《诗意童年》中指定篇目整合为各个年级一学期必备诗词篇目,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上,由任课教师安排到每周一、三、五中午15分钟积累;每月底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由行政领导和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学生的诗词积累情况。选修部分为: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要求他们在休息之余,能够去品读一番,吟诵一番,扩大知识面,可以的话写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建议篇目:一年级:《三字经》选读《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二年级:《弟子规》选读《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当时最通行的蒙学课本 ,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是旧时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三年级:《增广贤文》选读《增广贤文》原名《惜时贤文》,自清后期以来,即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此书语句精辟,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一经成诵,便终身不忘。这些格言警句有的集自雅句,有的采自谚语,所谓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劝善言、勉诫言、在家出家言,有仕宦治世言、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四年级:《千字文》选读《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工作计划《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2010年(下)诗教工作计划》。五、六年级:《诗词曲文》选读《诗词曲文》选读主要编选了唐诗、宋词、元曲和古文中的佳作,是最醇正的古代文学经典。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化教育的主阵地——诗词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施途径要多样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活动形式,可以是诵、画、唱、演、赛,可以是学生课外自主选材学习,自选、自读,并在综合实践活动情景下拓展……鼓励教师凝心静气,充分认识到诗教工作对于学生的长远意义,能够由被动转为主动,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静下心来去学习诗词、表现诗词,享受诗词,从而真正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牢牢树立“我的地盘我做主”意识,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组成情况,从关注“明星学生”走向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平等成长,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弟,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开展诗化教育活动,保证他们在能够上学的基础之上,上好学,真正通过诗词,陶冶品德,净化心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避免千篇一律,力求变化,呈现主题多元化。低年级段以吟唱等趣味性活动为主,辅以一定量的诗词篇目积累;中年级段,以吟诵、诗画等模仿性活动为主,尝试写一些简短的小诗;高年级段以诗词手抄报、诗词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创造性活动为主,开拓自主学习空间。月底考核时通过展板展示、专人走进活动现场等途径给予教师诗教工作量化打分,力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兴趣,教师教得乐在其中。
4、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诗化教育日益深入推进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诗化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学科领域,是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还要适度拓展,大胆延伸,努力向其它学科、其他教师辐射,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打算在新学期中段调整学校诗教工作小组成员,重新建构,提高本校教师参与研究面,吸纳各学科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等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点带面,共同研究诗词与数学、英语及小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让诗化教育从多角度、多途径潜移默化,引领着学生健康成长。
5、笔尖生辉如凤舞,行云流水似龙游。我们既然花物力、财力开发了《诗词书法周周练》这一校本课程教材,就要让所有学生每周练习一首,读写结合,周周练,周周清,用好,用出效果。考虑到各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打算将周二、周四的中午15分钟写字时间安排为书写《诗词书法周周练》,由语文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大家写一手好字。
6、书画盈家室,遍地诗书声。诗化教育要想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走出校园,走进学生家庭,走进每一个社区,我们设想通过背诗、联句,共同作诗配画,办小报,古诗文艺术创作,编成表演短剧或相声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性活动的开展,借助艺术的形式表现诗意,使抽象化的东西变形象了,增强学生对原作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在无形中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渗透到众多家庭之中,熏陶和影响广大的家长,促进家长和子女诗文素养的提高,滋润诗化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他工作:
一、依托活动等载体,提高师生参与兴趣。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觉得要全面深化诗化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学校自身开展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一批,成长一批。我们将借助传统节日效应,联合学校工会组织、教导处组织师生毛笔字、诗歌朗诵、诗歌创作比赛,利用展板展出优秀作品;组织乡镇级诗化教育专项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诗词教学论文参评,以此激励每一位教师提高诗歌鉴赏、表现、运用能力。
二、抓好班级分社建设,提升综合素养。我们要求在学校诗词文学社的总领下,各位语文教师重新成立自己的班级分社,组织社名社徽征集活动,从学生中筛选出有潜力的苗子,开展多样化的指导活动,可以课内指导,可以走出校园,外出采风……通过自身建设,自我挖掘,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观的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重点培养了一批在这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使得诗教活动在各班能够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年级化、特色化营造文化氛围。学校诗词长廊更新2次;结合德育处打造特色班级活动,班级内两块诗词展板要求语文教师配合班主任更换2次,杜绝简单的粘粘贴贴,应着力体现班级特色和年级特点。诗社将编制一期星芽诗报。
2.小学诗教工作计划 篇二
一.人文同质:诗画合一的逻辑起点
1. 系于情志:诗画共同的人文追求
诗画合一是中国古代绘画与诗歌完美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融通是诗生画意、画显诗境的感知表征, 情志的相同相渗发育人之一端, 内涵相合, 本质归一。诗画审美情趣的相异, 源于诗与画呈现真理的艺术显现方式的不同。在中国, 诗与画均为客观之境与主观之情的艺术化结晶, 艺术语言各异, 人文理趣却殊途同归。无论吟诗作画、诗题画境、画尽诗意, 修人修德的价值追求始终蕴涵其中, 亘古不失, 释放出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
从中国诗歌史和美术史看, 无论诗歌, 还是画作, 诗境、画境颇含人文营养, 凸显或隐匿着民族情怀、魅力人格、人性光辉、伦理价值、道德情怀等等, 无不具有隐匿的审美和认知内蕴。因为, 诗画者的人文情怀个性化地造化于心, 于创作尽显涵养心性之功, 于欣赏则尽得人文外化熏陶之显, 内隐外化, 泽润心性, 演绎出人文的化育华章。杨维桢所说的“以诗为有声画, 画为无声诗, 盖诗者心声, 画者心画, 二者同体也”, 即是如此。恰恰于此, 古代的修人修德追求与诗画一如盐溶于水, 存乎心性, 化于诗画之境, 诗画之境不失为修人修德之功的外显化育方式。在当下小学的诗画合一实践中, 实践者或从语文教学。或从美术教学工具性的单一角度入手, 诗歌的阅读理解和绘画技能训练各执一端, 语文、美术课标所规定的人文性和人文教育难以实现整合, 导致诗画合一实践活动中人文教育的消泯, 痛失了教育的人文一端。
2.人文同质:诗画合一的一个聚焦点
小学诗画合一的诗教实践不仅在于诗与画物境的同一性, 还在于其中人文的同质化。画是以塑形写意方式呈现人文精神, 诗则是赋诗言志, 诗画融通、本质趋同才能演化出诗情、画意互为转换的路径。中国古代生成的自画自题、为画题诗、诗意画词意画创作等人文精神同质化方式值得借鉴, 其核心是立足于客观感受基础上的主观感受同质化。因为世界以人为中心, 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也以人为中心, 虽然各种艺术的语言不同、审美趣味有别、审美接受有差异, 但是作为主观世界的核心———人文价值取向却因阶级、立场、观点的相同或近似而产生认同或融通, 这种认同和融通即是同质化。所以, 诗与画释放的人文情怀、人文价值是诗画共同关注的焦点。这是中国诗画一律的学理之一, 也是诗画合一的内在机理。但凡涉及到诗画的教育或创作, 不论是依诗作画, 还是诗配画意, 均以意境趋同、精神合一为终极追求。作为诗画合一的人文性诗教路径, 诗画、词画、文画等互为转换, 通达精神愉悦境界的不仅是形象的审美真实与生动, 更在于蕴涵其间的人文精神吸纳和消化。现当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画配诗插图、艺术创作中的摄影小说、儿童读物中的连环画等形式都取利于诗画合一的方法论。回顾民国至今的小学语文教材, 多有诗画、文画合一之处, 课文图文并茂, 趣味别致,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既容易生成审美愉悦, 又能启迪心智, 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互动中孕育人文熏陶, 培育人文情怀、人文精神, 积淀人文素养。
在小学诗教活动中, 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生成目之所瞩、身之所容、心之所寄。应用诗画合一原理, 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直观性, 借助小学生绘画的基本技能, 便可在诗与画互为诠释的想象空间, 达成人文与形象的聚焦点。因为, 小学生对物境的直观感受和主观表达,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直观感受, 还是基于这些直观感受的主观表达, 人之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人文精神无不含蕴其中, 诗与画的显性形象和诗与画的隐性主观, 都会因为人文精神的聚焦而产生直逼心源的魅力。
不仅如此, 诗画合一的同质化还表现在小学语文学科和小学美术学科均具人文价值的共同取向, 所以诗画合一的人文性诗教活动可以在小学语文、小学美术和诗教活动展开。当然, 小学诗画合一的实践不是针对诗配画、画配诗的艺术创作, 目的是通过读诗、绘画活动, 横跨语文和美术两个学科, 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互换诠释中, 提取人文精神的活性因子, 积淀和丰富人文素养。
二.提取与表现:实践诗画合一的路径
小学诗画合一的诗教实践方法有两种:一是缘诗作画, 以诵读、赏析诗歌带动作画;二是由画得诗, 以欣赏绘画带动诗歌诵读和诗歌习作。提取形象、捕捉人文情感、转换形象是两种方法的关键所在。
1.缘诗景绘画境, 以画解诗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讲授诗歌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 抓住一、二句精要之处。活动中, 通过细读感悟, 捕捉具象, 提取诗歌中的物境, 结合学生体验, 以绘画、图片、照片、贴画制作还原或再现物境, 折射出诗的情志。具体操作方式有: (1) 用画配诗, 即依据“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等诗画论原理, 通过呈现符合诗境的图片、照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2) 借诗作画, 即根据诗境、诗意, 引导小学生创作儿童画、蜡笔画、简笔画、拼贴画, 或开展摄影活动等等。
2. 缘画境悟诗境, 借画诵诗
新课改强调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人文性诗教活动中, 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人文教育专题, 缘画境入诗情。基本方法有三种: (1) 基于教材插图, 缘画入诗。即教师利用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人文精神。 (2) 基于简笔画、水墨画、水粉画、摄影作品的选用或创作, 开展欣赏绘画、记诵诗歌活动, 温故知新。 (3)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或创作或搜集, 用图画、照片解读诗歌;或用诗歌解读图画、照片, 将诗画的景、情、意境融会于人文教育。三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就是将人文性诗教融会于教情、学情、教学情境、诗景、诗境、诗情、画境, 于诗歌“悟处皆画”, 于绘画“画处皆诗”, 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认知目的。这样, 学生的人文精神自然在艺术的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提升。
3. 缘画境作题诗, 借画作诗
题画诗即“为画而作”, 在中国传统甚久, 目前在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选用。在诗画合一的人文诗教实践中, 写题画诗不是为了创作诗歌, 目的是将诗歌背诵和诗歌习作训练整合起来。其操作方式有两种: (1) 学生根据已有的绘画、摄影作品, 用学过的诗歌为绘画、摄影作品配上符合其意境或形象的诗歌。 (2) 在绘画、摄影作品欣赏中, 从事古体诗、儿童诗、童谣等习作。活动中, 绘画、照片人文主题的选取、主题解读的浅近是关键, 图片、照片的人文意义应符合儿童的人文认知水平, 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接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建立起与人文素质提升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小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有效理解和内化。
三.拓展辐射:放大诗画合一的方法论
诗画合一的本质在于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呈现共同的人文精神价值。诗与画虽然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外师自然与社会, 但艺术的本质均聚焦人文精神的心源, 凝聚“造化”与“心源”的合一。由此原理, 扩而大之, 小学人文教育还可以扩展到更多的领域。 (1) 在语文教学中, 开展诗文合一的人文教育活动, 通过“为文配画”、“诗文相配”“诗文互转”等活动, 加深小学生对诗文中人文精神的感悟; (2) 在美术教学中, 开展诗文与画合一的人文教育活动, 通过“为画配文”、“为画配诗”、“为诗作画”、“为文配画”等活动, 推动诗、文、画之间的人文会通; (3) 在音乐教学中, 开展诗乐合一的人文教育活动, 通过“为乐配诗”、“为乐配文”、“为诗乐配”、“创作歌词”等活动, 推动诗乐之间的人文内涵互动。学校还可以辅之“古诗配画大赛”、“短文配画大赛”、“题画诗大赛”等活动, 有专题、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较为系列化的人文知识普及和人文性诗教活动, 丰富学生人文实践的载体。
当然, 诗画合一是人文性诗教的策略, 实施中需关注四点: (1) 小学生的人文教育重点在于感悟和熏陶, 不在人文知识的死记硬背, 需要知、情、意、行的全面介入; (2) 有别于成年人的人文教育, 须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 诗画合一中的绘画习作, 目的是达成人文教育, 不在绘画创作; (3) 以儿童为中心, 须基于小学生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表达方式, 激发兴趣, 调动体验, 有效触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不是拔苗助长式的理性灌输; (4) 须确立诗画合一人文诗教实践的辅助性地位, 切莫喧宾夺主, 影响有关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人文同质是诗与画共同追求人文精神的聚焦点和诉求点。基于人文精神的提取与表现, 在小学人文性诗教实践中, 整合语文、美术二科, 借助缘诗景绘画境、缘画境悟诗境、缘画境作题诗等方法, 或以画解诗, 或借画诵诗, 或借画作诗, 有益于通达小学人文教育的实践目的。
3.创建区级诗教先进单位工作方案 篇三
学校根据《华龙区创建“河南省诗词之乡”工作方案》要求,根据新课程和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创建诗教先进单位为目标,围绕学校2015年工作思路,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校园读书吟诗活动,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诗韵书香中成长、在诗韵书香中成人、在诗韵书香中成才。
一、加强核心团队建设,提升特色教育实施水平扎实特色教育研究,提高读书吟诗教育教学水平。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诗教工作有效开展。
学校诗教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提高教师鉴赏、精选诗歌的能力。本学年,学校将通过书店、网络等途径购买诗集和诗歌创作等专著,组织师生广泛阅读,提高能力。每位老师每月至少推荐一篇优秀的古诗词教育教学文章或一本优秀的古诗词教育教学专著,每月至少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或教后反思。
3、是提高教师诗歌教学指导能力。开展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撰写、交流学习随感,提高教师的诗歌指导能力。一方面通过加大儿童诗教学课型的探索研究力度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开展古诗词赏析课、模仿创作课。另外,学校将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寻求各方指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校教师诗歌赏读指导水平,使特色发展能突破瓶颈,取得实质性突破。
4、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及表达能力。通过晨诵及诗社、班级古诗词活动,不断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增强对诗歌语言及表达方式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二、加大特色文化建设,丰富特色教育内涵,进一步提升诗意校园的文化内涵。
1、在校园新增有关诗歌宣传牌,为学校诗韵书香的氛围营造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宣传牌以诗配画的形式展现,内容以“习惯养成”为核心的主题诗作,进一步彰显学校 “古诗词教育”的办学特色。
2、开放阅读书吧,将学校图书室里的经典藏书放置其中。便于学生随时翻阅,进一步营造好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
3、在各班教室布置古诗词名言,既可以是名家经典,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儿童诗名言。
三、深化校本课程开发,优化特色教育发展。
1、古诗词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参考其它优秀学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各自拟定相应年级的课程实施内容,再由学校组织通过多层面研讨,确定较为合理的年级课程实施内容。古诗词指导老师根据既定的课程实施内容精心设计、实施每次活动方案(作业纸要专门设计),活动结束后指导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期末汇总,再分学期修订。学校每月都对古诗词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诗歌作品创作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研讨解决。
2、扎实推进“晨诵、午读”阅读项目。“晨诵”:时间为每天早上 7:50-8:10 二十分钟。内容除了《小学生诗词诵读》、《小学生必备古诗》以外,各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拓展性诵读,低中年级以童谣、童诗为主,高年级由童诗向中华经典诗词延伸,可以采取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每天的诵读活动,语文老师必须要准时到班辅导。积极开拓创新诵读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午读”:时间为每天中午十分钟。阅读内容为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到六年级落实《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共读书目、阅读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科普类的书籍、知识型书籍都可以读,旨在指导学生既读得多、又读得宽。午读时间,语文教师要到班指导,每周至少一次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辅导,既可以交给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感言的方法,也可以围绕共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活动,并上好阅读指导课,做好教案反思。
四、搭建特色阅读平台,展示特色教育成果。
4.让诗教焕发活力 篇四
宁波市雅戈尔小学成小丽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是值得学生去回味品评的。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获得对古诗的认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几点比较可行的做法。
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拘一格学古诗
1、运用“通感”,感悟诗境。
中国古诗讲究意境,作品的高下优劣都要靠它来评判。如何使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单纯从文字到文字的讲解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利用“通感”,借助一种美的感觉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或由对某一门艺术的感觉转化为对另一种艺术的感觉,使之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古诗用文字创设的意境,借助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让学生看到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意境。例如,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壮志未酬的悲愤及诗歌愤慨、悲凉的意境,我选取了两段截然不同的音乐,一段是优美舒缓的江南丝竹乐《春江花月夜》,另一段是悲凉愤慨的《秦桑曲》,让学生选择哪段音乐更符合诗歌的意境?经讨论,大家的意见取得了统一,然后再让学生配乐读古诗,在音乐的渲染之下,一个忧国忧民、感慨万千的诗人形象便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走入诗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音乐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和境”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与诗人的感情产生
共鸣。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另一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意境,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能从诗句原有的意境中跳跃出来,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感悟古诗。鉴于小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以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借助画笔在白纸上描摹出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学生通过作画,小组间的讨论,领略到了这首诗明朗畅快的意境,深深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洒脱和豪放。我还当场选出几幅画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画,放在教室后的“学习园地”中展出。这样一来,学习古诗时的呆板、凝固的学习气氛便不复存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更浓了。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再现了诗的意境,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的想像,受到美的感染,同时也给了擅长书画的同学一个广阔的天地,较“实在”地构建起一个诗歌表现的艺术空间。
2、演中求创,理解诗意。
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有一定的故事内容,可表演性强的古诗,我指导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像,用表演的方法,使静态的图文活起来,从而创设出双向互动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像,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在教学《赠汪伦》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让孩子们选择几首古诗,根据诗的意思进行表演,请其他小朋友猜一猜这些小演员们表演的是哪首古诗,并背诵出来。这样的活动能帮
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实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也在双向互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
3、巧背古诗,厚积薄发。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古诗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认为惟有引导学生巧背古诗,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才能加强背诵效果。在古诗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形式多样的背诵方法:可以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事先确定一个主题,如:背背写“花”的诗,有《题菊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梅花》等;背背 “送别”诗,有《黄鹤楼》、《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能促使他们分清类、背得多;也可以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例如,我在三年级学生古诗文背诵汇报时,就采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从《早春》、《春晓》到《夏日》、《小池》;从《山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帮助学生有系统地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背诵的形式还有很多很多,有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有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背诗感到枯燥乏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而且教给了学生一些好的记忆方法,使他们更快更有效地背诵更多的古诗。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别出心裁用古诗
1、巧设情境用古诗。
诗文源于生活,在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词后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孩子们运用学过的古诗,如,我经常把古
诗作为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看到浪费粮食的小朋友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吟诵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你看到两个小朋友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时,你会怎样劝他们?学生就能用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诗句。在实习老师欢送会上,我引导孩子们用学过的“送别”诗来表达对实习老师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感同身受的情况下,学生对诗歌中充溢着的浓浓情谊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体会。在绿草遍地、群芳争艳的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春游,路途中遇见与古诗词描写的景物有所相似之处时,引导孩子们用上学过的古诗词,一路上,“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处,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不绝于耳,孩子们兴致盎然,诵唱声此起彼伏。这样的活动使学过的古诗有了用武之地,使古诗词悄然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诗词如一汪清泉流淌在他们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2、巧用古诗练表达。
习作中运用古诗文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在写景中用,在叙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议论时用;可以是对诗句的引用,也可以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据诗作文,有些古诗,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可以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等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或扩写,或改写,或写读后感,或写由一首诗想到的等。给学生以发挥想像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像,趣味盎然,入诗境,悟诗情,写出精美的文章来。如:在教学完白居易的《暮江吟》一诗后,让学生放飞想像,把诗中描写的美景写下来,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在教学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学完《游子吟》一诗后,要求学生写写读后感,夸夸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选择一两件能表现爸爸或妈妈关心爱护自己、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来写。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还有很多,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回乡偶书》、《山行》、《赠汪伦》等。只要悉心钻研,许多古诗都可以拿来让学
生进行文章的练笔。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情动辞发仿作诗
在孩子们诵诗、赏诗的时候,那与诗情词意而融通的心灵似受过春风暖意的抚慰般草长莺飞。记得那年“六一”节,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欢乐,一位小朋友突然触景生情,动情地吟诵了一句“满园欢乐关不住,一片笑声出墙来。”让我兴奋异常,我对此大加赞赏,并鼓励学生改写学过的古诗,创作属于自己的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于是,我常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产生创作激情的氛围,引导孩子大胆地对古诗名句进行改编,对孩子们的诗作充分肯定,大加赞赏,并充分满足一些学生想获得成功的欲望——让他们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之后展示在教室的墙报上。渐渐地,作诗成了孩子们一种内在需求,成了一种精神享受与审美体验,也成了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沃土。
5.从儒家诗教到超功利说 篇五
从儒家诗教到超功利说 --西方启蒙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矫正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文化运动“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作 者:牛宏宝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美学研究所,北京,100872刊 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8(1)分类号:B83关键词:启蒙美学 儒家诗教 传统美学 西方美学
6.小学诗教工作计划 篇六
赋、比、兴,诗言志与诗教是中国古典诗学史鼎足而三的诗学概念.氏族会盟活动不仅是赋比兴的母体,也直接孕育了诗言志与诗教两大诗学观念,并由此导致了这三种诗学观念的.发生学关联.
作 者:刘怀荣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3) 分类号:B82-057 关键词:赋、比、兴 诗言志 诗教 发生学
7.小学诗教工作计划 篇七
单位: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刘银鹏
电话:
***
浅谈“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西市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刘银鹏 ***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教”就是用诗歌来教——教育或教化。诗教的目的就是提高民众的伦理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这上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但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传承数千年的诗教的关心相对减少,我们急切呼唤“诗教”的回归。它是语文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情感、审美、价值观及创造性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形式,且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诗教 素质教育 地位 作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从上古无名诗人到屈原,到三曹、李、杜、苏、辛,到现代的郭沫若、徐志摩,中国的诗人多如恒河沙数;从诗经到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歌,中国的诗篇灿若河汉之星。一个国家出现如此众多的优秀的诗人诗篇,不是偶然的,它源于中华民族对诗的爱好,对诗的重视。数年来,素质教育已逐渐被提上教育工作日程,国家教育当局并为素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孔子是把诗教当作素质教育来对待的第一人。《礼记〃经解第二十六》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由此可见:“诗教”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什么是“诗教”。
“诗教”的概念,由来已久,大约在孔子之后不久就已形成。对于诗教,前人有不少论述。我认为,所谓诗教,简单地说,就是用诗来教——教育或教化,对个体而言,是用诗进行教育,浸润、培育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使之到达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对群体而言,是用诗教化民众,提高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完善。正如《论语〃阳货》记载: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且进一步认为:学好了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诗”在孔子那里,大概专指《诗经》,后来范围扩大,泛指诗歌。“诗教”的概念应该随“诗”的概念的变化而变化。用来“教育”或“教化”的“诗”从单一的《诗经》扩大为泛指一切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诗歌。
二、诗教的功能。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首先,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社会。其次,“志”既然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
孔子是诗教的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特别强调诗与道德的联系。他在和学生们讨论《诗经》的某些 篇章时,自觉地把艺术作品道德伦理化。他还进一步把“诗三百”归结为“思无邪”,将《诗经》所有作品说成都符合他所宣扬的“仁”“礼”等的要求。《诗经》在儒家的心目中,成了伦理道德修养的教科书,这与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密不可分。
《毛诗序》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教”与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且诗教对塑造人的健全人格、美好心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朱光潜先生曾说:“诗人的本领在于见出常人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就在于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
三、“诗教”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诗教”的衰落。
从明朝开始,历经清朝,直到现代,虽然中国仍然是诗歌大国,仍然出现了不少的优秀的诗人诗篇,但从整体来看,人们对诗歌的热情有所减退,诗教呈衰落的趋势。明代“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与重视言志抒情的诗歌的精神格格不入,简直是背道而驰。明清两代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抹杀人的个性,限制人的思想,更使诗教难以进行。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几经沧桑,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教育的框架内,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更受重视,而包括诗教在内的传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备受冷落,其生存空间 受到很大的挤压,越来越小。时至今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类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这种情况下,人们关心的大多是信息化、地球村、股市、选美、经济刺激、朝核危机......相应的,对传承数千年的人文精神的关心相对减少。其表现之一,就是诗教的更加衰微。
2、素质教育呼唤“诗教”的回归。
上文已经谈及,重视功利而忽视情操,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导致诗教的更加衰微。反过来,诗教衰微,则会使人们更加忽视内在的修养,造成人格的普遍降低,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二期课改”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急切呼唤“诗教”的回归,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四、“诗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诗教能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精神境界。“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对诗歌所下的既富理性又有诗意的判断,揭示了诗歌的精神实质。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或明朗,或蕴藉,或凝重,或激越,荡气回肠,感染了多少读者!优秀的诗歌往往是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提炼,也凝聚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诗教能从深的层次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诗歌,或以隽永深邃的意象启人遐思,或以精湛锋利的评议揭示事理,蕴含着追逼苍穹、抵达内心的思辨力。杜甫的“三吏”“三别”,对社会进行了犀利的批判。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四句,思接今古,神游八极,意境悠长深远,透露出冰人骨髓的孤独感。即使是短小的山水诗,也常因其将山水的静貌动势、奇观异象与所言之理融成一体,故能渗透出开启心扉和激励创新的绵远之力,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青少年经常阅读这些诗歌,无疑是在享受智慧的沐浴。
3.诗教能涵养青少年远赴人生之旅的激情。
诗歌在本质上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抒情艺术,灵动的语言常能折射出深具穿透力的激情,不可抗拒地照亮读者的心灵,使他们积极思考,开拓进取。
学生学习诗歌,很多是在语文课上来学。想从诗歌里学主题思想,学逻辑分析,固非不可,但不能抓小弃大,丢掉了诗中更重要的东西。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要注重感悟。从屈原的《天问》中,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问难的精神。从“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味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我们读诗,当可弥补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促进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4、“诗教”能提高青少年的人格修养和审美能力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沦海”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千古兴亡多少事,炎凉世态几多情,无不在诗歌中得到极尽其秒的艺术表现,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听到诗人们的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亚洲铜》)”……学生在走进这一饱含人文素养,积淀传统文化和浓缩审美情趣的阅读文本时,体会到的不仅是愉悦,更是心灵的涤荡、情感的升华……诗教在彰显人文精神、重塑学生人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诗教”也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撒播到他们的心田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传染情感,而所传染的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现代的教育偏重前者,使学生功利化,渐渐地缺少情感、缺少创造、缺少想象力,而进行诗教,能够极大程度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损。
总之,“诗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教学中能充分体现情感、审美、价值观及创造性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形式,且与实施 7 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重视素质教育下的诗教,让学生在“诗”的蓝天下,快乐、自由地翱翔吧!
【参考文献】 袁第锐 《论“温柔敦厚”》
○○2 朱孔彬
【小学诗教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小学期末工作总结-小学期末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期末工作总结10-26
小学支教工作总结-小学支教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总结11-14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小学德育工作总结09-29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工作计划09-10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07-30
小学工作计划12-08
小学汉语工作计划06-26
小学妇女工作计划09-05
小学推普工作计划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