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节奏

2024-12-13

生活的节奏(共20篇)(共20篇)

1.生活的节奏 篇一

Roman总是假装自己赞说一些大道理。

可是当他们将这些话说出口的时候,就连他们自己也无法信服。我知道你自己内心一直惴惴不安evening,担心结果,担心面试,担心所有的一切都不符合你的期待。

可是如果你将那些所经历过的事情当成一次彩排,当成一次预先的磨练,而不是真正的上朝,那么你的心态也许会发生一个根本的改观。

因为太过重视,因为总是觉得这些机会只有一次,所以浪费了可耻,所以对自己心有愧疚。不是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的。

因为你的人生方向本身就是由自己来把控的,未来到底会遇到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是要看你的机缘和命运的,不是说别人走到了这一步,你就必须要有紧迫感,要向他们看齐,你也要早点来到这里。

你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和生活节奏,完全不必跟别人相比。

也许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改观,正好像在看到天空中雨过天晴的彩虹之后,你都觉得那是不一样的颜色。

在你心中真正看重的是什么?

也许,你需要经常的扪心自问思考一下。如此,才能够保证自己的思想不偏激。在这样的旅途当中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你自己吧。

2.生活的节奏 篇二

一、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听的兴趣,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可以通过摇篮曲以及一些优美而富有节奏感的乐曲感受音乐之美。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留心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见到的、感兴趣的、而且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能鸣笛的玩具小汽车、能发出笑声的不倒翁等,把它们放在音乐活动角,让幼儿通过听来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另外,我还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的声音并加以模仿。如,小狗的叫声是,妈妈穿高跟鞋走路的节奏是,妈妈剁肉、切菜的节奏是。教师可将这些声音归类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通过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初步的节奏意识。

二、 通过生活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3~6岁的幼儿好动、好玩 、好模仿。因此 , 生活游戏就是让幼儿练习节奏的最佳途径。如,歌曲《小青蛙》是一首欢快、活泼、节奏变化明显的律动曲,幼儿听了都会跟着跳起来。因此,教师这时可以趁机将拍手、拍肩、叉腰、跺脚、拍腿、摆胯、捻指等体态动作编成律动游戏,和幼儿一起游戏。同一乐曲还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型、不同的快慢速度进行练习。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感受到了节奏的变化,这样的活动幼儿会特别感兴趣,效果会非常好。再如,在玩“走和跑”的游戏时,幼儿站成圆圈,我手拿小鼓站在中间。游戏规则是:我每敲一下小鼓幼儿走一步,当鼓声停止时,幼儿也停止不动。渐渐地幼儿可以完全听明白鼓声的指挥,鼓声逐渐加快时他们也不断加快脚步, 当鼓声变慢时他们也放慢了速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分辨节奏的快慢,用体态动作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 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幼儿脑与肢体之间的协调性,从而也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挖掘生活中的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乐器,丰富幼儿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幼儿园,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一切美妙的声音,利用它,并将它形成音乐。如,我在音乐和表演区中投放了幼儿常用的打击乐器, 供幼儿自由探索;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勺子、玻璃瓶、石头等也作为节奏乐器投放到区角,供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时间一长,幼儿可以运用各种自己找到的“乐器”进行有节奏地表演,还能自己创编节奏。如,在“小指挥”音乐游戏中,我要求幼儿自己创作节奏。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创编出许多不同的节奏幼儿不仅学会了同伴创编的节奏,同时又勇于超越同伴创编出更好的节奏,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好玩又有趣的“乐器”,整个音乐活动充满活力,幼儿的兴致非常高。我也经常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听辨能力及感受音乐的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 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可随机渗透游戏化的节奏训练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当教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可以使用的拍手节奏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就会结束活动跟着教师一起拍打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再如,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用语言节奏游戏来表扬幼儿: 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很不︳错,你|︳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 很不︳错0︳。这样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得到了表扬,也熟悉了节奏,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生活的节奏 篇三

像这辆锐界除了唬人的外形,的确是个地地道道的城市SUV。 福特锐界2.0L EcoBoost离地间隙高不了轿车多少,采用前轮驱动、四轮独立悬架,无论公路还是粗糙路面,锐界的平顺性足以匹敌轿车,尤其发动机的振动传导控制很好,使锐界得以自豪的SYNC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发挥最大效能。时速低于90公里时,车内风噪声极小,高速路上风噪声也允许驾驶员与乘客轻松交谈或通过语音指令使用SYNC多媒体通讯娱乐系统。锐界的声学系统经特别设计,能够降低各种杂乱背景噪音,从而提高车内语音指令的识别能力。

为了区别两年前引进的锐界3.5L,福特在锐界后面后缀了8个字母EcoBoost来强调这款先进动力系统。该款发动机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应用在了2011款福特蒙迪欧-致胜上,其工信部认证的百公里油耗仅为7.9升。锐界的2.0LEcoBoost发动机动力输出相当于传统自然吸气V6发动机,而燃油经济性则不逊于任何四缸发动机,确保福特锐界在燃油效率和动力性能方面实现完美平衡。2.0升EcoBoost发动机能提供179kW动力,同时能实现345Nm的峰值扭矩输出。从数据上看,在国内流行的2.0T直喷增压发动机中,显然EcoBoost是出色的。在我们的测试中,车辆的中途加速值得赞赏,储备功率十足,但油门响应不太敏捷。在多弯的山道行驶,没有手动控制的6挡变速器有些别扭,仅在挡把上有一个陡坡缓降按钮。

福特锐界2.0L EcoBoost称道的另一项先进技术是采用创新的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改装置利用百叶窗式叶片式设计,通过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自动控制进气格栅叶片开启的角度,这些叶片可转动成从完全关闭到完全打开的15种不同状态。系统通过控制并调节从上、下进气口进入发动机舱气流,来实现对发动机舱温度的调节。并且能够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提升空气动力性能,从而实现油耗的降低。当车辆在冷车状态下发动时,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能控制叶片长时间地保持在关闭状态,使得发动机更快达到合适的运行温度,这同样能帮助车辆降低油耗,减少在冷车启动时的尾气排放。该系统让我想起早年北方冬季汽车常见的发动机舱保温被,如果水温高了,司机就把格栅那的保温被掀起一两个帘儿散热。现在的汽车电子扇主要功能是散热,进气格栅主动关闭系统则又进步了。

锐界的MyFord Touch车载多媒体驾驶者互动系统是个很炫的东西,它整合了娱乐、通讯、信息、空调四大功能,通过位于仪表板上的两个4.2英寸全彩LCD显示屏和一块位于中控台顶端的8英寸超大尺寸LCD触摸屏信息显示系统来实现操作。清楚明了的液晶显示屏和在方向盘上类似手机及MP3 播放器的五向控制键代替传统的车辆按钮、旋钮和滑动调节钮完成所有操作。习惯了传统方式的人还真要适应一下。

福特锐界2.0L EcoBoost与锐界3.5L 主要差别就在于动力总成上,其它配置基本一样。根据锐界3.5L 36.98-42.98万元的价格,锐界2.0L EcoBoost应该获得市场更高的赞许。

1.锐界的T形仪表板体现了一种流行,众多的电子玩意特别强调了用户体验的感觉

2.仪表板显示形式新颖、信息丰富

3.中控台采用悬浮式设计,下面可以放置杂物。挡把上有一个陡坡缓降按钮

4.MyFord Touch车载多媒体是锐界最自豪的娱乐装备,最大特点是触摸按键。该车还特别强调SONY音响的效果

4.生活的节奏作文600字 篇四

我的初中生活是一幅多彩的图画,它有时像《向日葵》一样热烈奔放,有时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恬静。

一声声加油呼喊不绝于耳,跑道上洒下我们的汗水,这时初四体育模拟考试,虽然只是模拟,但每个人都不敢松懈,因为这是中考前最后一次考试。“第四组上”终于轮到我了,来到起跑线上,心脏不安的狂跳不止,随着一声发令枪响,双腿已下意识的迈开了步子,跑到第二圈,呼吸慢慢加重,步子也沉重起来,劳累占据了整个身体,“我不能放弃!”头脑中的意念控制着身体。又一圈,终于,终点近在眼前,冲过终点,不论成绩是好是坏,我已尽了全力。

初中生活的画廊中又多了一幅画,塑胶跑道上奔驰的身影,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我的初中生活是一曲顿挫的歌曲,它有时像《欢乐颂》一样跳跃,有时像《命运交响曲》一样曲折。

“下面宣布二模考试成绩,第一名”二模考试历来是中考报志愿的参考,没人敢不重视。这次的成绩,急不可耐的我已睁大眼睛注视着黑板,希望那光荣的前十六名中有我的名字,可惜找来找去却始终不见踪影。心一下失去浮力,沉了下去。既然不在前十六名,听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就干脆开始反思自己,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别的原因……看着成绩单,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并非上市实验才可以考上好大学,人生的道路不只一条。”老师的一句话突然惊醒梦中人。我的道路才刚开始,我的人生之路还很宽广,只要努力,我的梦想便近在眼前。

5.生活的节奏作文600字 篇五

她是我爸同事家的女儿。以前的时候,她爸经常带着她到我家去玩,那时天真的我很烦她,因为她每次来都会带走我一些玩具。后来,长大了,她不再来我家了。我也就渐渐忘了我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

三年前,我上了初中。有一天放学,我正在教室里闲着没事干,我座位前边一直不理世俗的一位女生竟然和我说话,她问我在7.7班有没有熟人,我说只有一个小学同学。可她却说我骗她,逼着我说“真话”,可我哪里知道有什么7.7班的熟人。直到第二天,她告诉我说7.7班有个女生认识我,还对我过去特了解。我很是愤怒,我才来没几天,就有人诬陷我的“清白”。但好奇心理驱使着我:她到底是谁?一星期后的早上,我早早来到了学校。碰到了我的在7.7班的老同学。他也跟我说,他们班有个女生和我认识。我气愤至极,质问她是谁。他说她正在班里,带我去看。我同意了,我们俩小心翼翼地摸到了7.7班后门,透过门缝,他向我指了指那个人,可我怎么看,却也认不得,再说在门后[来源]我也看不清楚。他又带我走到前门,我这才看清楚,她穿着一件绿色的小坎肩,梳着长长的马尾辫,正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这时,她似乎感觉到有人在看她,猛地一抬头。可看见是我时,又很快低了下去。任凭我的老同学怎么喊她,她也不答理。

慢慢地我们有了些接触,可我就是想不起,她是否去过我家,还是她告诉我的呢!

现在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6.快节奏的生活优秀作文 篇六

但是,生活中又总有那么些人,他们可以耐心的等上一个人很长时间,他们可以对陌生人谦容与礼让,遇到困苦、危险时,他们的心总可以静下来,他们总可以去沉着冷静的面对,而不是浮躁,空泛,匆忙,慌张。

在网络上,往往最吸引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简短的眼球文字,那些文字并算不上精炼,只是一般般的水平,评论却非常非常的火爆,网友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而那些优美而耐人寻味的长篇大作,评论却寥寥无几,说明很少会有人把它耐心读下去,很少有人耐心地去品味它。可见,这个阅读者的心灵该有多么的浮躁慌忙啊。

菜市场里,有人可以因为几毛钱而跟卖主大大吵一架,可以因为缺斤少两了一点点而制造一场矛盾。城管也会因为一些小贩而无理取闹,搬弄是非。

网络小说可以尽情地生产,不计其数,但写作水平又不高,却浪费着一批又一批人的时间与精力,一些人还在糊里糊涂地评论,为他们点赞。

好多人看都不看事物的真相,就莽撞地下结论,下定义,做出一时冲动糊涂的粗鲁行动,而伤害了别人,害了自己。多少罪犯,就是因为那一时都不能忍耐的烦操心灵,而犯下了滔天大罪。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急哄哄的呢?这么急,难道事情就真的办好了吗?这么喜欢急,是不是真的整个社会前进的速度都会飞快呢?

确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但是许多人却不能够真正地明白明白“快节奏”的含义,没有把“快节奏”用在正确的方面上。“快节奏”其实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效率,它带着我们继续飞快的前进,它带着我们永不放弃,它却并不代表要我们去忽略缓慢,遗忘耐心,去忽略“漫长美”。

7.生活的节奏 篇七

关键词:声音,影片节奏,控制

“节奏”的定义最早来源于音乐,在音乐中“节奏”表现为连续而又有间歇的规律的音符运动。其中,“节”在音乐中是“击节”中的重拍,而“奏”则是在各拍之间的间隙。“节”与“奏”的交替进行,形成了音乐旋律的基础。

一般来讲,影片是由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组成的,所以影片的节奏也是由画面和声音节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画面的节奏一般是指利用镜头之间的时值长短、场面调度和蒙太奇以及镜头之间的色调、光线、色彩和景别的对比变化等手段形成的节奏,而声音的节奏则主要是由语言、音乐和音响三个元素作用完成。

声音对影片节奏的控制作用是极为微妙的,声音对影片节奏控制作用的大小并不是与其本身的节奏成正比的。这种控制作用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它们之间产生的是一种“化学变化”,如果声音和画面两者缺其一者,这种控制作用就不可能产生。因此,笔者主要从影片的各个部分(剪辑点、段落、整体)来看看声音是如何对影片产生作用的。

例如,同一声音元素在剪辑时与画面的相对位置稍有变化,它对影片的节奏控制就会产生极大的改变。电视电影《红棉袄,红盖头》是笔者曾经参加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影片,该片以反映和平为主题,以女主人公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女孩艾琳娜与中国教师焦仲月在中国山村发生的动人爱情故事。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时空转换点:老年艾琳娜坐上去当年那个山村的车后回忆起年轻时在中国的事,影片画面进入当年迫于政治原因焦仲月送她回国的情景,但她的回忆又被手机铃声所打断,影片画面回到老年艾琳娜在车上的近景。回忆场景为表现两人迫于无奈,依依难舍的心情,画面景别较小,多全景、远景,选用背景音乐柔和,整个场景节奏较为缓慢;老年艾琳娜在车内的场景中,现代化城市气息较浓,为突出她回到山村的迫切心情,画面景别较大,多近景,画面与声音节奏都较快。就这样,送行时两人在田间小路默默无语的全景和老年艾琳娜听到手机铃声挣开眼睛的近景之间成为一个前后节奏相差很大的剪辑点;同时,回忆场景与老年艾琳娜在车中的片断构又成一个跨时空的剪辑点,也正是因为结合了时空跨度和节奏差异,这个剪辑点带有很强的跳跃感,场景的衔接成为关键性问题。

对于这个剪辑点,导演一开始是采用了平行剪辑即平剪(也称同位法),声音与画面同时现,同时切换。回忆镜头中背景音乐一结束,回忆镜头也同时切出;老年艾琳娜近景画面一开始,手机铃声同时切入。但是,这样处理两个场景变化有了较为明显的分界点,截然不同的时空关系和节奏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跳动感,两个场景可以说仍然处于独立状态,观众也很难较快理解剧情发展。最后笔者将该剪辑点中手机铃声这一音响效果向前移动约一秒半(37帧),即手机铃声在回忆场景中就出现,铃声一进入,回忆场景中的背景音乐就淡出,铃声一直延续到老年艾林娜接起电话。这就是采用交错剪辑即串剪(也称串位法)。这样处理,不但解决了跳动的问题,手机铃声还使影片节奏衔接变得较为合理,它没有改变两个场景的节奏,但控制了两个场景节奏的变化强度。同时,手机铃声不但起到了内部作用:唤醒了艾琳娜的回忆,也起到了外部作用:直接作用于观众,唤起了观众的预见性,使这种较大时空跨度的,节奏差别很大的场景在转换时提前发出信号,也就是说手机铃声在唤醒艾琳娜的同时也“唤醒”了观众。这种剪辑法不对场景节奏起作用,但对场景间节奏的衔接具有巨大作用,是声音对影片节奏控制中的重要一点。

如果影片的声音作用于影片的段落,或是对影片整体节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它就起到了结构影片的作用。为达到这种效果,常用的几种方法是通过某些音乐来渲染剧情,或者利用声音三元素中的任意某个元素来进行段落间的对比处理,从而产生结构影片段落的目的。

例如,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有几段主题及副主题音乐,每一段音乐的出现都代表着某种情感,而令观众久久难忘的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更是贯穿全片的主线。因为有着它的存在,才使影片的结构更加紧凑,主题更加明确,而主人公辛德勒的那一份无奈与壮烈也更加突出地被表现出来。又如在影片《全金属外壳》中,全片被声音鲜明地划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干”的、“严肃”而“枯燥”的声音描述的是一个缺乏人性的,单调乏味的军营生活场面。而下半部分无论炮声、枪声动效,还是丰富的越南城市内环境音乐声,都将一个血淋淋、紧张而残酷的战争国家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通过声音结构影片的作用发挥得很充分。

随着影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者所关注,对影片声音的要求不管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很多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声音被作为用来控制影片节奏的标尺。国内影视作品中也不乏有这样的经典例作。

影片《那时花开》就是其中之一,这部影片的导演也较为特殊,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音乐人高晓松,作为一名音乐人,他对影片中声音的运用有着独到之处。在演员的选择上,高晓松启用了黄磊、朴树、田震三位著名歌手,在表演中注入音乐,运用歌手较强的节奏感控制表演的节奏,加强了表演的音乐节奏感。在拍摄过程中,对节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高晓松让摄影师在开机拍摄前先听这场戏的背景音乐,要求摄影师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来控制镜头运动的节奏;同时,也要求场面调度也符合音乐节奏,使得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取得一致。该片的摄影师谈到:“像这样的拍摄方式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但这样对影片的节奏确控制的确实有很大好处,影片的整体效果很不错。”所以说,影片《那时花开》是一部节奏感很强的影片,表演、画面、声音之间的节奏处理得十分到位。这样的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在节奏上的共振,这种共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这样说,《那时花开》的整片节奏都在影片声音和画面共同构成的,但节奏完全在声音的控制之下。

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同样也有许多以声音来控制整片节奏的例子,常见的如:戏曲片、音乐片、歌舞片、专题片等。《绿色莲都》是我们为丽水市莲都区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丽水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所以整片以介绍山水风光、人文古迹、农产品为主,总体定为优雅、抒情的基调,影片节奏缓慢。整个专题分为秀山、丽水、热土三个部分,在影片制作之前分别为这三个部分作曲,用3段背景音乐来表现3个主体,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包括解说词的节奏在内,整片节奏完全按照背景音乐的节奏来制作。在画面剪辑时大量采用叠化(淡入淡出)这一画面组接方式,以迎合背景音乐优雅,抒情,富有江南特色节奏和曲调。可以说该专题片的整体节奏完全在各个部分背景音乐的控制下,但最后的效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画面与音乐相融,不论是画面的内部节奏还是外部节奏都紧紧跟随音乐,声音与画面的节奏统一给整片形成了一种和谐,一种共鸣,这种和谐与共鸣直接作用于受众。整片的节奏也显得十分紧扣主题,丽水的秀山丽水、花红果香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应该说《绿色莲都》是一部以声音控制影片节奏的取得非常成功的片例。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背景音乐主导影片节奏的制作方式有个前提,那就是背景音乐要与影片内容相融合。

从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开始,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声音给予影视作品以无限的发挥空间;同时,原本不被人所关注的无声世界也引起了影视制作人的兴趣,纷纷开始研究有声影片的无声效果。当电影进入有声阶段后,无声变成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无声能给影片一种全新的表现效果,它对影片节奏也起到控制作用,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声”的控制。

静,是一种特殊的声音效果。它常引进人对情节、人物内心世界的更深层次的体味和理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强化总体的内在节奏。影片《摩非的战争》一开始:鲜血染红了的大海,波涛冲刷着支离破碎的军舰残骸和血肉模糊的水兵尸体。疲惫不堪、遍体鳞伤的摩非,斜依在一块军舰的残骸上,目视着这一切,一切无声,连海涛声也被隐去了,留下死一般的沉静。“当没有声音的画面所描绘的是一个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噤然不敢出声的场面(事件)时,这种画面也会给人以极深的印象”(克拉考尔语)。无声成为“最响亮的语言”,“于无声处炸惊雷”,多么震慑人心的威力。

静,常造成悬念,酿出紧张的气氛,用“超然”的力量迅速包围人们,让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悄然的境界中融和。这种融和对节奏产生的效果是很微妙的,它留给观众以很大的感受空间,既是一种对画面节奏的强化,突出紧张、恐怖等较快的节奏感,有时也是对画面快节奏的一种牵制,特别是激烈的战争场景。这样的场景做无声处理,是战争带上了残忍、恐怖、凄凉的情感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战争场景的节奏。逆向思维是积极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心理。《摩非的战争》中的画面音响处理,恰恰运用了此种思维,它抹去了波涛声、喘息声和战斗之后其他的一切声响,创造出一个主观的无声世界,使第三空间变异,揭示出摩非心理的特殊状况,造成特殊的审美效果,使观众能够最大限度地去感受、体味、联想、想象作品内在的深层节奏。

8.调节生活节奏的“慢运动” 篇八

慢运动在白领中最火

所谓“慢运动”,即是由慢速度、慢动作组合而成,具体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适宜长期练习的休闲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太极拳、射箭、散步、台球、棋牌等。

“慢运动”最近几年越来越火,其实也并非偶然。因为在职的白领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对运动的态度有两种:要么不运动,要么拼命运动,结果对健康都是一种损害,而“慢运动”便渐渐火起来了。很多在职人员的疲劳已成常态,人在疲劳时免疫力会下降,此时进行慢运动最适合,不会在运动中加剧疲劳感。而且,慢运动还有一大益处,适合相当一部分“偶尔运动族”,他们平时缺乏规律性锻炼,强度太大的运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慢运动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运动也要“荤素搭配”

有人说:“慢运动不畅畅快快出身汗,能算运动吗?”很多人对慢运动还是有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有心跳加快、汗流浃背、身体疲劳等机体刺激,才是评判运动效果的标准。但事实上,如果从促进健康的角度来看,慢运动其实也是有运动量的。太极拳看似缓慢绵长,但真正动作做到位,一套拳打下来,身体的消耗并不少。还有瑜伽,只是节奏慢,对关节、肌肉、内脏都有锻炼作用。

运动不妨快慢结合、“荤素搭配”。比如一种是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足球。但因为受到场地和同伴的限制,可能一到两周才能活动一次。另一种则可用慢运动补充。自己每天从家里到学校选择骑自行车,来回40分钟。每天早晚两次遛狗,基本上近2个小时。骑车和遛狗的运动强度都不大,微微出点汗,但保证了每天的活动量,有益健康。

慢运动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理念。从广义上延伸,慢运动可以跟生活相结合,像我有个朋友喜欢园艺、做做木工,自己还有个工作室,这也是一种运动。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家务慢运动、办公室慢运动,可操作性强一些。提醒上班族切记一点,如果平时运动较少,锻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慢运动不能“出工不出力”

现代人爱把“放空”二字挂在嘴边。总想暂时放开工作和生活的烦恼,好好休息一阵子,让心灵沉淀。但现实又每每让“放空”的愿望显得奢侈。想要放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慢运动不失为达到身心平衡的方法,排解烦恼、收获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健康。

体育锻炼是有目的性的行为,看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如果更多的是放松身心,像台球、棋牌运动就比较适合,对体能的消耗不是很大,而且精神调节作用大于体能锻炼。

时下,很多年轻人对射箭、钓鱼等休闲体育兴趣颇浓。工作中可能表现得风风火火,但选择的运动却需要静心和耐心,这也是一种通过运动改善性格的途径。对于那些处事不够冷静沉着,易冲动急躁的人来说,静态的慢运动不会带来情绪的过于波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应该认识到运动快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慢运动就是不出汗或是享受型。不能出工不出力。很多人现在还是存在知而不动、动而不足的问题。锻炼意识有了,但规律的运动还不够。只要锻炼到位,慢运动一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9.英语作文 生活节奏 篇九

1.生活节奏较快,恰好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进步。

2.快的生活节奏能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情,充分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3.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别人花很长时间才取得的成就可能你很快就可以做到。4.然后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不断地取得更多的进步,不断的变得越来越优秀。5.自然而然,为国家,为公司,做出的贡献就比别人更多。

坏处:

1.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大,导致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2.由于长期持续的紧张和劳累过度,增加死亡的可能性。3.容易导致失眠、烦躁、抑郁等症状的发生。

慢生活节奏的好处:

1.社会压力与快生活节奏的社会压力相比要小一些。2.可以充分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3.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坏处:

1.有可能使人变得懒惰,好吃。

2.对国家、社会没有完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10.生活的节奏 篇十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真的好吗

慢慢的我又真正地投入到初中学习的紧张忙碌中了;慢慢的我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慢慢的我与万千学子一起被卷入了忙碌的的学习浪潮。

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使我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不敢浪费一丝一毫。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相当于生命。我直到现在才认识到时间的.重要,因为,可能之浪费一点时间,就有可能在心中出现无尽的埋怨自责,产生不必要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与时间的一场赛跑,一场私人恩怨。

所以,在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一味的想着快!快!还要再快些!一般都是在这一个字还没写完时,便想着下一个字是什么;在这一行还没写完时,边想着下一行是什么;在这一个作业还没写完时,便想着下一个作业是什么。简直不给自己留一个字的空闲时间。虽然在写完后,手上有一个个的被笔压出的印痕,但心里总是高兴的。这种高兴持续不了多久,想起还有别的已经可以先看看,先写写,便又再一次投入进去。我不禁想问:“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真的好吗?”

今天午自习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时间,想到假期还有一本字帖还没写完,便拿出来做。可是在写完第三个字后,我开始产生不适应了。在假期里,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我可以静下心来,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花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心无杂念的去写。可现在,我没有办法做到,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心里想的是用着点儿时间做些其他什么不好,便又放弃了,继续投入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去……

可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真的好吗?这样使我们无法再保持良好的心态,无法静下心来,无法再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做一件事。

11.生活的节奏 篇十一

长期处在“快节奏”中的人,大脑的活动也就经常处于连续的、快速的状态中。应接不暇的生活与工作使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复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上也往往产生一种紧张、沉重、不安和忧虑感。特别是那些原本生活工作比较疲惫或是那些习惯于墨守成规、拘泥形式和顺从依赖的人,如果一下进入“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这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会更为突出。

“快节奏综合症”的生理病症

“快节奏”不仅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也会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当然,这种生理不适并不表示身体存在着某些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使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类似于“神经症”之类的症状,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等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还会影响机体内在的功能,这就出现医学心理学上称之谓心身疾病的一类病症,如原发性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心因性多饮症、斑秃、偏头痛、肿瘤等。

“快节奏综合症”的自我防治

“忙里偷闲”是消除“快节奏综合症” 给躯体和精神带来的不适的一种手段;“苦中作乐”就是消除“快节奏”综合症的一种自我心理解脱。

正确认识“快节奏” 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作为社会的主人,更应该和着社会的脉搏,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从思想上来迎接“快节奏”的到来。认识到“快节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在“快节奏”到来时或处于“快节奏”之中时,思想上对“快节奏”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就有了心理准备,这样其预防效果也必然较好。

劳逸结合

尽管法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内使人应接不暇、头晕眼花,但8小时之外还是自己的自由天地。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一天8小时工作之外,即使是忙里偷闲,也应该有让精神和体力恢复的时间,每周至少有一天这样的休息时间。休息还应切实体现精神与体力的轻松愉快,可以听听音乐、看看影视、散散步,切忌在休息娱乐的时间里再增加大脑的负担(如参加竞争性很强的娱乐活动,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等)。劳逸结合有益于心身健康。

豁达开朗的精神和乐观无忧的情绪

平时不可为一些细碎琐事而耿耿于怀,也不要为一时的紧张忙碌而心事重重。这样,在进入“快节奏”生活、工作、学习时,就有了自我消除紧张状态的松弛术,善于从心理上作自我解脱,避免“快节奏综合症”的出现或出现后也能减轻其症状。

12.生活的节奏 篇十二

一、调控教学节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是被教师激发出来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经常无法有效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适合从事紧张的脑力活动,教学节奏放慢一些反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分配好教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些自由发展的阅读时间,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应该以稍快或者是稳定的节奏,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而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调节性休息和放松。此外,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教师的性格决定了教学节奏的快慢,有的教师性格活泼,有的教师沉着稳重。教师教学节奏的安排可以结合教师的喜好和性格特点综合确定,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调控课堂节奏要结合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难易不一、题材形式多样、写作手法迥异。例如,古诗词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内容十分紧凑,结构变化多样,跳跃性很强,修辞手法应用更是多姿多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展,教学节奏要适当放慢一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而议论文比较抽象,结构紧密而逻辑性强,教师教学时应该节奏适中,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把握中心句和重点段理解文章的结构关系,从而掌握作者的思路、观点和写法。对于描写手法多样、写作技巧丰富、情节比较容易理解的记叙性文章,课堂节奏应该收放有度,做到重点鲜明突出,难点反复讲解推敲,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高低起伏、节奏明快,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思维也具有节奏感,不断产生兴奋情绪,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节奏要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宽一方面是指听不到教师对学生的苛责,看不到教师严厉批评学生和课堂难以进行下去的僵持局面,整个课堂教学师生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要无所顾忌,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应该积极接受并做出改正。而所谓的严就是对宽的一种控制和调节。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学生在进行问题探讨中经常会出现开小差、跑题的现象,他们的思维常常会游离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对于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严格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适度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提示,合理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路回归到课堂教学中,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宽是对学生的放松,严是对教学节奏的调控,做好两者的协调配合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得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四、充满艺术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沟通都是采用语言进行双向互动交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的语言,保证语气适合,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的发展。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调控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调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言要徐疾有致,快慢合适,高低起伏,声调要有情绪的波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像瀑布一样有落差,有时溪水潺潺,有时奔腾而下。总之,教师在进行课堂节奏调控的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调控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学教师要调控好教学节奏,采用科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如何调控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进行分析,以期引出更有效的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节奏

参考文献

[1]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15(17).

13.都市快节奏白领如何过慢生活 篇十三

1、别时刻带着笔记本电脑

如果总是带着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办公设备,很容易被新的信息或突发事件所打扰。请关闭它,特别是回家以后,这样,你才能把心思放在享受生活上。

2、晚上尽量不要上网

严格区分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更有利于提高效率。把下班后的时间留给家人,晚上尽量别上网、少看电视,而是和家人外出散步、和孩子做游戏等。

3、花些时间和家人聊天

孩子今天有哪些进步?单位有什么新闻?你的家人一定很乐意告诉你今天发生的事情,这种亲密的聊天不仅能增进感情,也能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

4、每天安静地读一会儿书

关掉手机、忘掉做不完的工作,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享受一段轻松自在的阅读时光。“细嚼慢咽”的品读,还能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5、慢慢品尝美食

少吃快餐、少点外卖,试着为自己做一顿美食,然后细嚼慢咽,慢慢享受这一过程,这会是一次疗效良好的“心灵按摩”。

6、全家人定期踏青

我们每天都在高楼大厦里穿梭,很少有机会外出。改变一下,定期去公园或郊外踏青。在新鲜空气中深呼吸,近距离触摸花草、泥土,身心会畅快许多。

7、培养一种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能极大地丰富生活、愉悦身心,不妨选择学习一种乐器或是体育活动,比如弹吉他、打篮球等,让生活变得多样化。

8、开车慢一些

14.生活的节奏 篇十四

【关键词】节奏;倾听;动作表现;感受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节奏是重要的音乐因。所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

1.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则处处存在,最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在音乐活动中,一节“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听觉亲自感知火车进行的“咔嚓咔嚓”声;下雨的“淅沥淅沥”声;时钟的“滴答滴答”声;电话铃的“铃铃”声,并引导幼儿到生活周围寻找各种节奏。如妈妈切菜时的“哒哒”声;走路的“踏踏”声,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又引导幼儿听辩节奏。如在学习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的乐曲时,先让幼儿听听乐曲,然后让幼儿一边听音

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跺脚一边唱。

2.用动作表现节奏

在教学中,用动作表现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一首歌曲,让幼儿根据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自己的动作,通过动作来巩固节奏在活动,我先让幼儿听音乐,然后要求他们自己拍手或用其他表现方法,表现出这音乐的节奏。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唱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2.1自由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初期,记指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做动作,教师只需要指导那些动作完全不能与音乐相协调的幼儿,必要时可以轻轻地握着他们的手运动,让他被动地感受几次。在这一阶段,常做的动作是用手去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

2.2均匀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小班合中班。即指按教师的要求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表现均匀进行的节奏。但注意:不论乐谱是何种音符,实际上动作的速度都是每分钟60次左右。

2.3歌曲、乐曲本身的节奏。歌曲和乐曲本身的节奏,比前两种都要复杂一些,所以刚开始可以选用一些节奏较简单的音乐和容易做的动作。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走走走》等音乐。

2.4双层节奏。就是指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

节奏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则用均匀的节奏打拍子,即顽固伴奏。独立完成是指幼儿同时又拍手又踏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另一部分幼儿做踏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进行。

2.5节奏动作表演。节奏动作表演是指所做的动作一方面要反映出歌曲本身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歌词内容的一种身体节奏活动。这个训练适合在大班第二学期,如:《大公鸡》《粗心的小画家》都可进行节奏的动作表演练习。

三、用乐器打击节奏

演奏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容。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教师应在教室中布置音乐角,放置一些打击乐器(可以是自制的,如可乐罐里放一些沙粒),能让幼儿随时取用。教师不要把演奏乐器想得很难,教学不是为了表演,所以应把演奏乐器看作是节奏练习的一种形式。开始可让幼儿拿着各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如木块、筷子、瓶子及装沙子的盒子等)敲打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发出不同的音响,接着再引导幼儿去认识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及音色等,并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知道用

不同的方法敲打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用鼓棰敲击鼓面和鼓边发出的声音截然不同。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并主动参与演奏活动。

在幼儿对乐器有了兴趣之后,就组织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合节奏。首先指导幼儿寻找歌曲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学唱歌曲,最后让幼儿每人手拿一件乐器(简单的乐器)合着节奏敲打,幼儿个个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配乐成功的喜悦。

15.有趣的音乐节奏 篇十五

音乐四大基本要素中的节奏, 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对乐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旋律不变, 只要改变原有的节奏, 音乐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从而获得另外的情感效应。这就是音乐创作中作曲的开始———变奏。如何让学生学会变奏, 体验音乐创作的成就感和欢愉呢?

一、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孩子们的脑中已积累、储存了好些节奏类型, 利用他们熟悉的东西去创设新的东西, 一定会被乐于接受的。

这是则谜语, 孩子们很容易地就按节奏读了出来, 并饶有趣味地猜着谜底——眼镜。

这条一出现, 孩子们真是“大喜过望”:“咦, 还是稀奇稀奇……, 可是节奏不一样嘛”。再让他们按这条节奏读完之后比较两条不同的感受。通过对比, 孩子们认识到:节奏连接较松弛的, 一般感觉比较平稳;而连接紧凑的一般比较激动、活泼。

有了这种比较之后, 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创作相同词不同节奏的练习了。此时, 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困难。

二、打破神秘, 鼓励创造

上面的练习虽然并不复杂, 但却是孩子们真正的创造。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音乐创作的成果, 鼓励他们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让他们知道音乐创作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办得到, 而且能办得非常好。

三、循序渐进, 理解变奏

在相同词不同节奏的练习后, 让学生逐步接受变奏的含义。

《闪烁的小星》这首歌, 孩子们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现在, 请他们将歌谱视唱出来。

再将《小星星》变奏曲谱给学生视唱。

孩子们视唱之后会发现, 这两条旋律每小节的音并没有发生变化, 变的只是节奏。第一首节奏平稳, 联想到星星在整齐、单调地眨着眼睛;第二首节奏紧凑, 给人的感觉是星星正在调皮、神气地眨眼、玩耍。

从这里, 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节奏的重要性及什么是变奏。

四、给出原形, 自由创造

儿童歌曲《小毛驴》的曲谱:

孩子唱完原形曲谱说:“这只小毛驴懒洋洋的, 一点儿精神都没有, 走起路来慢吞吞的。我要让它快快地跑起来, 真带劲儿!”

嘿, 这样一变奏, 小毛驴顿时就精神抖擞, 马不停蹄地在跑了呀!

还有的学生说:“小毛驴很久都没锻炼啦, 一跑快肯定要摔倒的。不小心把脚给扭了, 只好一瘸一拐地走喽!”

如此一来, 倒真把小毛驴那可怜兮兮的模样给刻画出来了。

看着被改头换面的小毛驴的新形象, 孩子们是多么的开心啊!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成就中笑了……

16.调整生活节奏,踏上美丽节拍 篇十六

回到家,又对着镜子端详了一番,然后拿出久不用的粉底液来试图遮盖,可是任凭我把粉擦得老厚,透过粉底依然可以看到暗黑一块。那一刻,我的心是凉的,我对着镜子仔细端详自己这张脸,除了这一大块斑,两眉之间似乎也因紧锁眉头出现了川字纹,脸上的毛孔粗大,鼻子两侧似乎还出现了微微的脱皮现象。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我有多久没有细致用心地端详过这张脸了?

作为职场女人兼家庭主妇,每天早上匆匆起床,洗把脸,做饭,涮锅洗碗,收拾卫生,然后去上班;单位的工作极多,每天都是对着电脑一坐一天。晚上下了班又要买菜做饭,辅导孩子,涮锅洗碗收拾家务,等熬到孩子作业写完睡了觉,我还眷恋着自己热爱的写作这件事儿,于是匆匆打开电脑,看新闻找素材,再霹雳啪啦地敲击键盘写文章,经常是写完稿子已过了深夜12点,这才匆匆爬上床睡觉。如此这般,每天周而复始。到了周末就狠狠地睡个懒觉,不洗脸,不刷牙,蓬头垢面的。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皮肤还算不错,用不着保养,用不着特别地注意。哪知,这么快,斑就开始光顾我这张脸了。

晚上,在网上与一位老大姐聊天,说了我的苦恼。大姐说,现在年轻什么都不在意,等你上了年纪,才会觉出,透支健康是多大的错误。其实只要你把握好生活节奏,忙碌也照样可以美丽健康。你必须要学会利用一切生活工作中的资源,必须要学会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你早睡两个小时,早起两个小时,把时间做个调整,效果就会明显不一样。女人啊,多忙也要懂得爱自己。

我听了大姐的话,每天开始10点准时上床,第二天早晨,我就可以5点起床,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稿,一个小时的时间做饭和收拾家务。早晨的效率比晚上的效率还高,写稿速度快了,思维也流畅多了。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洗把脸就拉倒,而是采用冷热水交替洗法,外加化个淡妆,也不过多花10分钟而已,可仔细瞅瞅镜中的自己,自信油然而生。

上班時,我也不再一坐就是半天,工作一个小时,我会起来溜达溜达,喝口水,摆弄一下办公室的花草,望望窗外,或者趁着没人压压腿放松放松,这样不仅没有耽误时间,反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做饭的时候我也不再急匆匆像打仗似的,反正饭也不会因为我着急而少费一点时间。熬粥、蒸馒头时,我就会把脸凑过去,享受水蒸汽的抚摸,相当于做了一次水疗。打了鸡蛋,我就把余在蛋壳里的蛋液抹在手上,黄瓜头切成薄片,贴到脸上补水。

我在手机里下载了懒人听书软件,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的时间,我就把手机装在口袋里,带着耳机边听边干,干得特别带劲儿,偶而还会扯开喉咙唱上两嗓子,心情也畅快很多。想想以前,我打扫卫生时,一边打扫一边唠叨嫌这里脏那里乱,现在边打扫边听,也没功夫唠叨了,心情也平和多了。

周末的时候,我也不再毫无节制地睡懒觉,以致放弃早餐,而是和平常一样早早起床,好好享受美好的周末时光,坐在阳台上浇浇花,看看书,再喝上一杯加了蜂蜜的水,心里也变得甜滋滋的。

17.节奏的成长作文 篇十七

就是这样,我手上这只老爷表走了十多年了。它用它特别的方式去表达和见证着时间的流逝,节奏好像永远也不变。或许这就是时间,而表则告诉人们时间的节奏就是这样不会变的。

砰,砰。不知为什么,我细心感觉了一会儿心脏的跳动。似乎它就是以这样的节奏一直跳了十多年。我明白,心脏有时会和呼吸一起变得急促又或许缓慢。可能,这就是它告诉人们生命的节奏就是这样会变的。

渐渐地,心里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对一切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很难抹去,但有时总会忘掉一些不该忘的东西。又有另一种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切也变得很快。星期日来临了,转眼间星期六又挂在墙上。足球场的小草好不容易翠绿了,一下子又枯黄了。我凝视着手上的表,又把它放在耳边听了一会儿,我很清楚,时间的节奏并没有变,但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不知不觉,每逢走到镜子前,总会停留一下,拨一拨头发,整一整衣衫,拉一拉裤子,不知不觉自己高了不少,胡子也长了不少,不由得问起:我怎么成了一位大叔了?我摸一摸那个跳动的心脏,那节奏好像有点不同。看了看表,或许时间的节奏不会变只是生命的节奏在变。可能应该说是在成长着。

我想,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是最持久的。心脏好像慢了好多好多,几乎要停一样。而手表的节奏好像也慢了,每一声的间断长了很多很多,一切好像被拖慢,一切好像停止了。

18.公开课生活中的节奏 教案 篇十八

樊 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基本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各种发声方法,按一定节奏模拟各种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旋律与节奏的结合,使学生了解节奏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基本节奏型的掌握。教学难点:

创编节奏 教学准备:

游戏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问好

二、导课:《小兔和大灰狼》

师:在上课前老师先来讲一个大家都听过的故事《小兔和大灰狼》

清晨,兔妈妈对小白兔说:乖乖、妈妈要去拔萝卜,你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听到“咚、咚咚,咚、咚咚”的敲门声就开,说明是妈妈回来了,否则就不要开门,记住了吗?小兔说“记住了,是咚、咚咚,咚、咚咚”兔妈妈刚走,一只大灰狼鬼鬼祟祟地从屋外的树林钻出来,来到小兔家的门口,伸出爪子敲门“咚咚、咚,咚咚、咚”还尖声尖气的说“乖乖,妈妈回来了”到这里,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小兔可以开门吗?为什么?

学:节奏不同,兔妈妈的敲门声是咚、咚咚,咚、咚咚,大灰狼的敲门声是咚咚、咚,咚咚、咚。

师:聪明的小兔想起了妈妈的敲门声,没有开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同来学习《生活中的节奏》。

三、新课

师:聪明的兔妈妈巧妙地利用不同节奏的敲门声,战胜了大灰狼,保护了自己的孩子,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千变万化的节奏,你们能举例吗? 学:均匀的脚步声、火车咔嚓咔嚓、钟表秒数、动物的叫声、踢正步、朗诵课文·······

师:出示三字经图片、并让学生一一模仿举例的节奏。师:举例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节奏呢?

节奏:是指音乐中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符(休止符),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成为节奏。

那从前我们都学过哪些音符,他们的时值是多少呢?

学:

师:能不能用这些音符将生活中的节奏记录下来呢?

1、踢正步

2、火车声

3、打呼声

4、小鸭

5、小猫

6、小狗

(先分组再同时进行)师:上面的每个小节里有几拍?

一系列长短不同的音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节奏,通常这个节奏会在一定的节拍内重复。节奏存在于节拍之中,节拍也离不开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音乐的骨架来支撑音乐的律动。

师:说到节奏,那么构成节奏的就要有节奏型,拿出你们手中的卡片,看看都有哪些节奏型。

(以小组为单位,组合出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节奏,并打节奏)学:·······

师:同学们给出的节奏都非常帮、但对与全体同学来说有点难,老师给出几组简单的节奏,我们一起做“声势”练习。

1、跺脚

2、拍手

3、拍腿、拍手

师:用这些声势能否试着给歌曲加声势伴奏呢?、跺脚

跺脚

弹舌(播放《数鸭子》打节奏,有感情的用节奏朗诵)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节奏练习,感受到节奏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不同节奏在不同歌曲里表达的不同情感,希望同学们多留意身边的节奏,用节奏装扮我们多彩的生活。

教学反思:

19.按自己的节奏走 篇十九

她说:“当下老师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字,忙。忙上课教学,忙管理学生。忙得来不及备课就去上课了,忙得没有想好如何与学生交流,学生就犯错了。还要忙学校布置的各项检查任务,每周必有理论学习,必有教研活动,必有值班评比。忙,不是职业倦怠的本因,忙而无效、忙而不实才是真。忙让时间白白浪费,但始终感觉不到成长的意味。很多人呼吁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要追求自我改变,启发引导教师要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但是他们却很难找到突破的路径与办法,我们仍然在倦怠中、忙乱中、失望中生活着。”

读完这位教师真实的倾诉,回想起做校长的那几年,上述描述的情景历历在目。为了教育与教学改革,我曾不断地“驱赶”着教师做着各种所谓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师们为了满足众多学生各不相同的需求和应对学校名目繁多的活动,不得不策划每个进程中的详细步骤与流程,预设每次教学和项目任务的需求,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师们忙得不可开交,被挤压得不堪重负。很多教师都觉得自己像人造卫星一样,环绕着一个庞大的能量球机械地运动,永不停息——不能给自己保留思考的时间,无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凭什么要按人家的期望而活?凭什么被迫跟着别人的节奏走?”这或许是很多一线教师沉默抵抗的心声。“按自己的节奏走”,以这种生活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潜能,才能好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自己擅长并且感兴趣的事情。

“按自己的节奏走”,意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需要转变,意味着要抛弃原来生活的被动、工作方式的单一和追求目标的偏颇。教师真实的生活应该是自己研究兴趣的解放,且能帮助学生找到在这个世界中正确的位置。教师的倦怠忙乱,会使自己的生活远离教师本质的生活,也会让学生陷入悲苦乏味的生活。教师因缺乏空间便采取僵化的思想和低级简单的方法教育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自然陷入“题海”之中,心灵受到伤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便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和体验。

“按自己的节奏走”,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解放自己的职业兴趣,专心致志地去努力追求。对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去了解、发展、使用和享受。二是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机会和环境来促进学习,增强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成长。

而这“两条腿”,又可以做到相互协调,步调一致。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很是热闹,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程整合为宗旨的课程改革,以“减负增效”为突破口的教育管理改革等,但其中也不乏有追求花样的。一位校长朋友就曾问过我:“你们学校有什么新花样?”其实,教育不应该追求花样,而应尊重规律,把心灵和眼光放在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上,让教师和学生都被热情感染,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做事情。

如果一位教师对他喜爱的一些活动或课程表现出兴趣与热情,决心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目标,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总能在学生们身上发现无穷无尽的疑问,敦促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只有教师达到了这种境界,在学生身上寻找研究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并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次次重要机遇与资源时,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接近教育的本质,才能按照规律来运行。

陶西平先生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六大新动向》一文中,指出六大新动向中的一条就是“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正在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全员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二是个性化发展,即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校的多元化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转变自己的价值观,绝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依据每一个具体的人,促进自己并帮助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民族和世界。要让“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理想上。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喜欢随意说话,笔者不再把它看作是一种问题行为,而是细心探究这种行为背后的需要。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与学生沟通,在接纳、喜爱、赞赏的过程中,逐步走进学生。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与教学管理方法,努力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0.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初探 篇二十

关键词:音乐;生活化;节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58-01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已经成为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带给我们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思考,教育向生活回归的教育理念: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我们发现幼儿的艺术表达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将艺术活动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节奏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反应、再现节奏。这对推进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节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节奏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无疑是幼儿生活化音乐节奏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生活中的节奏体验过程是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唤起孩子们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过程。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节奏。在发现过程中,孩子们将会对生活节奏活动产生最初的兴趣,同时体会到节奏表现原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生活中的节奏

幼儿音乐节奏感受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表现周围世界的过程。孩子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情趣,节奏鲜明、容易模仿的节奏;这些节奏信息会使幼儿感受到最强烈的审美享乐。

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等,都被我们投放到音乐区域中,在用生活材料替代打击乐器开展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此的兴趣绝不亚于现成的打击乐器,而且参与活动的热情更高。

幼儿对节奏强弱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就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生活材料让幼儿进行强弱节奏训练,如出示一个大苹果(用“×”表示),两个小苹果(用“-”表示),让幼儿用拍手来表示,并把它记录下来:×――︱×――︱×――︱孩子在拍手表示节奏强弱的同时,也掌握了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三、训练幼儿模仿再现生活中的节奏

培养幼儿准确模仿再现生活中的节奏,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找到几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1、自然的语言节奏模仿训练。孩子在学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语调和节奏,我有意识地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以发展幼儿听力和模仿能力。另外,我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对话训练幼儿。

2、儿歌节奏模仿训练。教师挑选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特点的。另外,幼儿所学的歌曲,都可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拍手,来训练幼儿记忆节奏型。

3、通过“声势”模仿训练幼儿节奏。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模仿节奏,必须通过动作,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用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这种方法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练习中幼儿必须十分集中注意力才能立即做出反应。

4、通过游戏巩固节奏型。如游戏《敲门》、《发电报》、《对暗号》等,孩子们在游戏中节奏得到了充分的巩固。

四、培养幼儿创编节奏的能力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幼儿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为了很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节奏创编能力的培养。

1.语言节奏创编。音乐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

2.声势节奏创编。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显而易见的幼儿节奏创编方式。启发幼儿用多种声势为歌曲伴奏,鼓励幼儿自己去创造。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不失是一种绝妙的做法!

3.生活器具节奏创编。让幼儿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自由表现各种节奏,尝试用节奏乐器以外的新物品来表现节奏,鼓励幼儿在感受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利用生活器具创编音乐节奏,进行大胆地想象,让幼儿以喜欢的方式体验音乐,培养自主创编节奏的能力。

上一篇:你在哪里经典诗歌下一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