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2024-11-16

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3篇)

1.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篇一

xx县是地处大别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入秋以来,约有12万人陆续失业返乡,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为xx县的平安建设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如何做好这些返乡农民工的稳定工作是事关xx县和谐稳定的大事,笔者对xx县近五个月返乡农民工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返乡农民工犯罪的基本情况

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25日,xx县返乡农民工犯罪有30案43人,其中盗窃18案28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65.1%;抢劫2案5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1.6%;故意伤害8案8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8.6%;寻衅滋事案1案1人, 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侮辱1案1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

二、诱发返乡农民工犯罪的主要原因

1、闲散人员增多是刑事案件增多的诱因。大批务工人员外出缓解了一定的社会矛盾,但随着返乡人员的归来,各类闲散人员的增多,刑事发案率自然比往年增多,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xx县检察院共批捕各类刑事案件49案59人,比07年同比的37人增长59.5%。

2、失业引起的经济压力是引发侵犯财产型犯罪的主要原因。在犯罪的43人中有33人犯的是侵犯财产型犯罪,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76.7%,其中盗窃18人,抢劫5人。他们中有的务工人员因返乡后土地转包未到期无地可种造成生产困难;有的长年举家外出,返乡后短时期内无粮、无菜、无油吃,基本生活无保障;特别是家庭收入几乎全靠外出务工收入的家庭,返乡待业造成的收入锐减使生活陷入困境。缺乏稳定收入造成的经济压力使部分返乡农民工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如:xx县检察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抢劫一案中,由于没有特别技能,陈某在外务工每月工资仅1200元,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每月还需要1000元补贴家用。2009年1月9日下午5时许,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返乡的陈某走到莽乡村黄家湾路段时,发现受害人朱女一人在其身后,边走边打手机,遂起歹意。当受害人走到其身旁时,陈某从口袋里掏出一把仿真手枪,抵住朱女的头部,以威胁手段将朱女的手机和现金260元抢走后逃跑,后被群众抓获。提讯坐在看守所的陈某,他痛哭流涕地说自己失业了没挣到钱,家里还等自己带钱回去过年呢。

3、贫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较易滋生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案件。已习惯了城市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他们,突然回到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的家乡,环境的差异一时难以适应,失业的阴影在心头难以挥去,家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相对贫乏,赌博、酒后很容易滋生打架斗殴等一系列不利于农村稳定的社会问题。近5个月,xx县检察院就办理的此类案件10件10人,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23.3%,其中:故意伤害9案9人,寻衅滋事1案1人,侮辱1案1人。如xx检察院办理的犯罪嫌疑人江某涉嫌侮辱一案中,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下午,彭新镇杨店村的江某吃完十五饭后, 因邻里地界铲土之事与本湾的江某某发生纠纷,引起撕打,后江某借着酒劲将大粪水灌到江某某的嘴里,严重影响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风貌。

4、部分“高危”人群返乡影响了社会治安。有的长期在外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员也有一部分陆续返乡,在家乡继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此类人员犯罪有7人, 占返乡农民工犯罪总人数的16.3%。如犯罪嫌疑人蒋某、袁某、方某涉嫌盗窃一案中,蒋某已因盗窃被判过二次刑,袁某13年来已因盗窃“三进宫”,方某07年因涉嫌寻衅滋事取保候审,受经济不景气的牵连,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又瞄到家乡xx,在2008年10月至11月份期间,三人结伙先后在xx疯狂盗窃60多起,价值十多万元,给xx县近期的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影响。

三、针对返乡农民工犯罪的对策

妥善安置好返乡务工人员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应多方位多角度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民工返乡后能实现良性回归。

1、党委、政府部门要做好调查、引导、安抚工作。党委、政府部门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务工人员返乡待业问题,及时掌握返乡人员就业动态信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搞好引导服务,为失业者送去人性关怀,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出失业的阴影,重塑发展的信心。同时,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帮助,在政策方面给以必要的倾斜。对于农民工返乡后一段时间内确实难于再就业、又无经济来源、生活确实困难的政府可给予适当的生活困难补助。

2、各基础部门要合力为农民工编织社会就业网。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工作。针对返乡待业人员的务工特点和技术特长及打算,劳动就业

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目的、高效率的岗位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使输出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努力实现输出人员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力型转变,为他们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二是加强创业就业工作。工商、税务、银行、民政、农业、中小企业服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联合互动,积极鼓励返乡务工人员

回乡创业,为他们在本县搭建创业平台,多挖掘就业岗位,多提供就业信息。

三是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可通过劳务协作等各种方式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通过电视、报纸等载体广泛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等方式,加大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

3、职能部门要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返乡待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各级司法机关可在全县各村设立普法宣传员,对进行《刑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开展以村为单位以案释法、“共创平安xx”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形式,多渠道提高返乡待业人员的法律知识。

二是强化文化领域建设,充实乡村农民的精神生活。针对当前的特殊时期,党政宣传部门要努力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严防带有色情、暴力的影视、图像、文字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淫秽正常的文化领域。进一步加强农民的道德建设,逐步建设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农民从事健康的文娱活动。

三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防止影响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各乡镇党委、政府、公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防控体系建设,联合组织专职联防队、护村队,加大与农民联系的力度,加强对村、组、学校、单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和督查工作,全县上下群策群力,及时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4、司法部门要依法准确打击犯罪。针对已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司法部门要正确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同的案件不同对待:依法将罪行严重,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主观恶性小人身危险性小案件的应从宽处理;对因当前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日常琐事等因民事纠纷引起的轻伤害案件,应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精神,从着重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角度,应定纷止争。

2.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篇二

2008年末,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著,全球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趋势,这对外向型经济的中国而言影响尤为严重。在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大批外贸企业濒临破产,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统计调查,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约占1.3亿农民工的15%。陈锡文、吴敬琏等人指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当成为下一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

涟源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年输出务工人员约60万,而2008年年末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就有14.77万。为了掌握涟源市当地失业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我们于2009年1月至2月在湖南省涟源市区附近几个县镇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调查的主要内容有: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形态和基本特征、失业原因、就业打算以及政府政策等。

二、涟源市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2.1返乡农民工呈现年轻化和学历低的特点

表1表明,返乡农民工以20-4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且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工失业群体年轻态和文化层次低的特点很明显。

2.2返乡农民工今后的出路

迫于生计,多数农民工在找工作中,薪酬水平依旧为首要决定因素。但涟源市等大量劳务输出型地区在工资待遇方面与沿海省份的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尽管面临背井离乡,多数农民工还是愿意前往沿海省份。

2.3农民工自主创业意愿低

在面对创业还是就业的问题上,只有少数农民工表示会考虑选择自主创业。农民工的经验管理与承担风险能力有限,在现今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时候,谨慎选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2.4技能培训人数比例偏低

虽然选择在失业期间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一到两门技能,将大幅提高农民工的竞争力水平,但选择培训再就业人数依然偏低。

2.5再外出找工作依旧为主要选择

迫于沉重的家庭负担,半数以上返乡农民工在考虑未来出路时依旧选择了能够在短期内为自己带来收入的“再外出找工作”。

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面临的困境

3.1城市歧视性政策

为了规范城市管理,各地纷纷设置城管机构。但对小商贩采取的各种排斥的管理措施使得一些原本还可以靠小买卖过日子的农民工陷入了生存的困境。在很多城市,为了提高所谓的城市品味,随意取缔地摊,强迫小商贩在豪华装修的步行街中入室经营,这无形中就剥夺了小市民和农民工的谋生之路。

3.2信息不对称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选择外出找工作依旧是农民工的首要选择。但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工流动的无组织性,健全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缺失等原因,使得农民工和企业用工需求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结合。而当前由于缺乏有效健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机制,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无法准确及时传递到农民工手中,农民工流动的频繁性与盲目性也随之日益加剧,这也给城市治安带来严峻考验。

3.3技能缺乏或不对口

问卷显示返乡农民工返乡前多数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活,如建筑施工,而这正是他们不得不返乡的根源所在。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产品积压陷入销售困境的企业为了削减成本,首要裁员对象便是缺乏技术的一线工人。而在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大企业为了伺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扩大产能,升级产品。尽管部分农民工参加过培训或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技术不对口,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难的原因

4.1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对于金融危机浪潮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高度的重视,为了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发放返乡农民工优惠证、创业信贷资金支持、农民工技能培训、临时生活补助、再就业指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然而在对涟源市的调查显示,返乡农民工对就业受到保障的政策及措施有所了解并已得到保障的仅占43%,这表明政府在对农民工就业保障的政策措施的宣传以及落实上存在着较大问题。

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首先,应当归结于地方政府对问题严重性认识不足,没能及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护农民工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次,也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有直接关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企业扩招所提供的社会保障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费用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而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使得政策在执行上存在困难。第三,农民工再就业问题是一个任务艰巨但又难以立竿见影的工作,在以GDP为主要标准的政绩考核方法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在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下投资,而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4.2农民工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农民工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低,也是造成农民工再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涟源市外出打工人群的学历水平明显偏低,他们绝大多数外出前没有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缺乏产业工人必备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此次金融风暴冲击下,劫后余生的中国企业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而农民工因自身技术缺陷不能有效满足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是造成他们失业的另一原因。

4.3技能培训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

政府提供的培训项目仅局限于如铁焊、烹饪、裁缝、机电装配、汽车驾驶、电力设备装配、印刷操作等基础工种,同时教学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无法为农民工提供高水平的培训。因此,当地技术培训学校无法有效吸引农民工入学,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则也难以得到满足。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农民工自身就业意识维权意识薄弱,组织性差、流动性强。要针对农民工的这些特点,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提供各地区各行业各技术工种等的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就业意向,以降低企业和农民工招聘或者就业的交易成本。

第二,有关部门在对待农民工再就业所采取扶持政策时,要着重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精神状态,授之以渔不要只是授之以鱼,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素质低的问题,并不断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意识和职业精神。

第三,发动宣传攻势,鼓励农民工创业;完善机制,开拓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强调查研究,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严正:《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2]杨勇:《大开放的就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金祥荣、柯荣住:《转型期农村经济制度的演化与创新—一沿海省份为例的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4]辜胜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热点问题探索》, 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12月第1版

[5]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就业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就业报告——探索素质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07年11月第1版

[6]刘文:《关注农民工“再就业”》, 《财经》第229期

[7]唐勇林:《冬天里的征途——农民工就业调查》, 《南方周末》2009年2月20日

[8]史及伟、杜辉:《中国式充分就业与适度失业率控制研究》, 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第1版

3.调查与决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 篇三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影响的逐步扩大和蔓延,国内企业经营环境趋于恶化,随之带来部分企业辞退农民工现象渐趋增多。为此,盐城市组织对辖区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农民工提前“回流”及其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一、近期农民工集中返乡的规模及趋势

1、已提前返乡的民工规模占比不大。据不完全统计,该市10月份以来累计已有51269名农民工提前返乡,仅占全市今年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2.95%,占市外转移就业总数的4.38%。显然,上述数据表明,盐城市民工提前返乡“回流”虽已露端倪,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返乡潮”。主要原因是相对于河南、四川等内陆省份而言,苏北盐城务工人员的技能较为熟练,工作效率较高,因此大多不在首批裁员失业之列。

2、提前返乡人员多来自于“个私”和“三资”企业。通过210份提前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外出务工所在企业性质”比例较高的依次为“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其占比分别为45.24%、27.14%和21.43%。这说明上述三类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较重,其裁员的幅度相对较大。

3、提前返乡人员的区域及行业特征明显。从地域来看,多集中务工于上海、江浙和广东地区,此三区域的务工返乡人员占比分别达34%、29%和25.46,合计占比近90%;从行业来看,多集中于服装和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此两类行业的务工返乡人员占比分别达34.81%和29.34%,合计占比近65%。

4、提前集中返乡呈现加速积聚态势。尽管目前盐城市农民工提前返乡尚未形成强势的“集团规模”,但从时序进度和发展趋势上来 1

看,已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扩张和递进积聚态势。如:全市今年11月1—10日的10天时间返乡就达9355人,11—20日返乡人数增至14140人,21—30日则更是猛增至21832人,在同样的10天时间内,后期返乡人数比前期分别多增了4785人和7692人,增幅分别达51.15%和54.4%。

二、农民工提前集中返乡的主要原因

1、受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首要原因当属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所在企业停产或倒闭,占比为10.48%;所在企业裁员,占比为20.48%;所在企业减薪,占比为24.29%;以及一些企业由于产品滞销而被迫转行,占比6.19%,上述系列因素的合计影响比例高达61.44%。

2、受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据对苏北阜宁县外出务工人员的抽样调查发现,在该县外出务工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23.6%,大专以上的仅占0.6%,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也大多缺乏就业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一般多从事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及低层次的服务行业。

3、受企业正常生产周期调整的影响。调查反映,在本轮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中,诸多企业是属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如纺织、印染、服装、制鞋、玩具、家具等企业,当前的金融危机缩短并加剧了其转型与调整的周期,进而带来了提前返乡人员的增加。因此导致预期提前返乡人员的占比为10%。

4、受惠农政策吸引的影响。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部分农民工的吸引力较大,经过盘算后认为回乡种粮食或搞养殖等,比在城里打工收益更高,风险更小,于是便选择了返乡。此外,外出打工使一部分农民工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熟悉了市场规则,于是他们便借国家惠农政策放宽的机遇,利用多年

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回乡“还巢”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三、对明年的预期

调查发现,农民工对明年整体就业形势并不看好,认为外出务工人数较今年将有所减少,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工认为明年将继续外出务工。还有三分之一农民工表示先观察一段时间,春节后再作决定。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外出务工时,大部分农民工表示会先选择就业机会,然后再看收入多少。对于明年的收入,的近一半的农民工表示将可能与今年持平,还有近一半表示难以预计。对明年的整个家庭消费支出,半数农民工表示会持平,还有近一半表示将比今年减少10-29%。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铁路、公路建筑行业、与“三农”相关的行业将是明年就业较为集中的行业。

四、对省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掌握基本情况。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的动态信息,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状况,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情况。结合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农业生产特点等,提出对返乡农民工培训、再转移务工、创业的对策措施。

第二,注重培训服务,提高职业技能。一是加大返乡农民职业培训力度。针对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特点,及时将职业培训工作重心转向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帮助提升市场就业能力,增加技能储备。二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落实培训补贴,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返乡创业。四是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帮助返乡农民工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

形势和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市场就业中去。

第三,主动搭建平台,促进市场就业。一是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广泛收集和发布就业用工信息,积极通过各人力资源市场和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二是召开专场招聘会,广泛提供就业岗位;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和就近转移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组织的省外和国际劳务输出。通过企业安臵、农产品加工、灵活就业等形式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上一篇:太白南路社区2008年工作规划下一篇:最全的20种保险增员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