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2024-07-26

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共11篇)

1.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篇一

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辩证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并从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为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的重要一环而颇具时代特征,这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美丽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辩证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最后发展到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经济建设是根本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党的正确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上。综观我们党的奋斗征程,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党走过弯路、走过曲折,但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经过拨乱反正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路线,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重心的发展路线后,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户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没有改变,要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不断的发展经济,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强大,才能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厦奠定根基。

二、政治建设是保障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政治建设,让更多的人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加强政治建设,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只有加强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文化建设是灵魂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任何一个能够屹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经历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起止,是激励各组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只有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文化建设成为亿万人民凝聚在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灵魂工程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

四、社会建设是条件

所谓社会建设,就是指为适应国家由农业农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的转变,适应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深刻变化,积极面对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各种有利于改善民生、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与过程。它的主体是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其原则是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也处于集中期、频发期,各类社会建设的问题从不不穷,我们面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很重。因此,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为十多亿人民提供良好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从而建立一个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结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现实条件。

五、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综合,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心态,它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生态领域的综合体现。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往往忽视了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从而造成了发展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与之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给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带来阻碍和困难。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更加突出生态的重要性,更加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更加强调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唯此才能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包容性的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果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人的政治权利无法保障,人的精神容易空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容易紧张,更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最终经济的发展会不可持续。反之,单纯追求其他任何一个方面,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支撑,最终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唯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既考虑到经济基础,又考虑到上层建筑;即考虑到生产力,又考虑到生产关系;既考虑到社会环境,又考虑到自然环境;既考虑到物质文明,又考虑到精神文明;既考虑的人的生产生活需要,要考虑到人的生存环境需要,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必须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2.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篇二

1.1 国内外的城乡一体化理论

在国外, 恩格斯提出实现城乡融合的标志是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和工民阶级差别的消失, 归纳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后来, 英国的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 他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二战后, 美国学者阿瑟·刘易斯提出“二元结构”理论, 揭示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规律[1]。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强了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研究, 国内学者认为,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城乡逐渐融合, 城乡居民生活与生产方式互相渗透, 是城乡人口、资本、资源、技术等要素相互制约, 互为资源, 互为市场, 相互服务, 逐渐实现城乡之间在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一个过程,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经济与社会双向互动发展的一体化动态过程[2]。

1.2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理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根本方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缩小城乡差距, 逐步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美丽乡村建设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的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工作机制[3]。“美丽乡村”意义深刻, 从自然层面来讲, 它是建设生态文明型,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结合体;从社会层面来讲, 是逐步推进农村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实现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农村与城市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4]。

2 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

滕州位于山东省南部, 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 滕州市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环境, 截至2015年, 已建成美丽乡村868个, 省级特色文化建设示范镇1个, 省级乡村文明家园11个。

滕州市确立了“三化统筹发展、城乡一体推进”的路子, 展开了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七个一体化”的格局。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 滕州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新农村发展, 围绕“三个突出、一个深化”, 扎实推进农村生态田园化、农业发展现代化协同发展。深入开展环境整洁乡村、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三村”同建, 大力推进村庄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乡土文化“六化”工程, 全面启动城乡骨干道路沿线综合整治, 加速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 进一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标准提升龙泉街道、善南街道、西岗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水平, 每镇至少打造1处示范片区, 实现“镇镇有示范、片片有亮点”。同时, 坚持连线成片、带状发展, 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 全力打造“点精、线优、片亮”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3 滕州市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3.1滕州市高标准建设秀美荆河, 为市民打造良好的休闲生活环境。高标准规划好景区建设, 以核心景区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改变以往“重建设、轻使用”情况的发生, 确保公共场所及道路亮化正常运行。提升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持久开展, 为全力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3.2在小城镇建设工作中, 坚持重点先行、功能立镇、特色活镇、产业兴镇、扩权强镇, 增强镇域发展内生力。结合实际、迅速行动, 对辖区镇驻地、交通沿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努力构建全域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倾力打造农家乐品牌。

3.3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推进“全域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 统筹兼顾居、田、路、林、水综合治理和生产生活生态, 经充分调研确立了“上善滕州——美丽家园”的创建品牌, 综合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 修订完善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六项内容 (两委班子坚强、集体经济发展、乡风淳朴文明、村务管理民主、村庄规划落实、长效管护到位) 和“六个一”建设 (即:一条乡村文明行动示范街、一个道德讲堂、一处健身广场、一个善行义举四德榜、一处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 , 夯实了创建工作的基础。

4 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近两年来, 滕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能够坚持规划引领, 突出因地制宜, 积极创新载体, 使农村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有力推进。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美丽乡村建设在金坛要想抓好抓实抓到位, 还存在不小的难度。

4.1 要素的投入需要加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涉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各项要素投入尤其重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土地和资金两大要素的制约:土地规划空间利用不足, 加上当前货币政策总体趋紧, 资金筹措困难, 土地征迁、新社区建设等需要较大投入, 造成美丽乡村建设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4.2 特色内涵需要再加大发掘力度

近来, 滕州市各地都给予美丽乡村的环境整治、乡村道路、基础设施等建设以足够的重视, 但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人一面”, 应在国家和省委制定的“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总原则指导下, 依据各地自然环境和各自条件体现出差异性的美。滕州自古是“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保存好的古村落很少, 历史积淀不足, 依靠村庄固有的基础发展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存在很大困难。

4.3“美丽乡村”建设者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 农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是, 农民还不能真正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 赶农民上楼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平衡城乡发展, 怎样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丽乡村”, 怎样建设“美丽乡村”, 等理念都需要进一步理清。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参与者是农村的基层领导和广大村民。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大都不能给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效果不会立竿见影, 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 素质不高, 从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再加上由于种族观念及家族利益等一旦涉及到村民的土地、房屋、树木、坟墓等, 更会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加强对乡村基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5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5.1 要强化优势产业支撑带动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乡村现有条件, 寻找特色优势, 哪些产业带来的效益最高就发展哪些产业, 哪些产业支撑最有效就打造哪些产业支撑,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 引导发展特色产业,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如滕州市西岗镇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两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培育“优质粮食、大棚蔬菜、花卉林果、土豆种植”等特色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7×104t, 比去年增产450t;新发展蔬菜基地1500亩, 花卉林果基地600亩, 被评为“枣庄市现代农业示范镇”。

5.2 要注重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彰显绿水青山, 突出乡村特色, 体现乡村田园风貌, 重视文化传承, 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长期共存、功能与特色互补的美丽家园, 让农民待得住, 让城里人愿意来。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 着眼于“人的城镇化”这一根本, 应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依托现有山水人文等独特风光, 让城镇融入自然, 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实现镇村一体化协同发展, 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延续城镇历史文脉, 让文化与城镇化相得益彰, 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软红利”。

5.3 要统筹规划与彰显乡村个性相结合

“宏伟蓝图靠规划”, 只有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整体来规划, 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土地等资源的最大节约, 有效发挥城市对经济的承载力。在发挥总规引领作用下, 从村镇的实际出发, 编制供水、排水、消防等专项规划;合理规划行政、文教、居住、商贸、休闲五大功能分区, 这样才能实现由小乡镇到现代化美丽乡村的跃升;通过规划, 统筹布局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 实现优化配置, 彰显独特的村镇风貌。打造美丽乡村要坚持外在风貌与内在文化、保护传承与改善人居有机统一的原则, 使人们既享受到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 又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 真正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摘要:目前, 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中, 美丽乡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通过合力完成的乡村自我蜕变,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物质与精神的系统工程。近年来, 山东省滕州市以“美丽就是经济、乡村就是风景”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进行了一系列的特色实践。本文分析了滕州市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特色, 探讨了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 并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滕州

参考文献

[1]高启杰, 刘洋洋.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A].区域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学术研讨论文[C].北京:2014:535-536.

[2]高启杰.城乡一体化与县域经济发展[A].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0 (6) :3-6.

[3]吴玉凤.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基于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研究与思考.经济研究导刊[J].2014.236 (18) .

3.用美丽人生建设美丽中国 篇三

2004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2006年底开始成立保护区工作站,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一批特殊的年轻人走进了保护区,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开始书写鹦哥岭崭新的一页。

这27位年轻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毕业于全国9个省市12所高校,其中2名博士、4名硕士生、21名本科生。他们远离亲人、放弃繁华,来到这个人烟稀少、名叫鹦哥岭的地方扎根,成为这片绿色家园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望者。

扎根鹦哥岭,是为了追求梦想甘愿奉献青春的无悔抉择。工作站的工作危险而艰苦——他们常常要在毒蛇蚂蟥出没的山区中穿行,吃的是野菜干粮,住的是破旧民房,更要忍受大山深处的孤独寂寞。五年来,他们走遍了保护区的200多个山头,建成鹦哥岭森林资源数据库和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访遍保护区周边6个乡镇100多个黎村苗寨。

在工作站成立之初,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恶劣的环境、寂寞的生活,而是当地靠雨林吃饭的纯朴村民。看到村民们大片砍伐雨林、打猎、采药,作为环境保护者他们感到十分痛心。在苦口婆心做工作的同时,他们发现自然保护不应建立在村民的贫穷之上,保护与发展并行才能让村民由雨林的破坏者变成大山的守护者。

几年来,管理站的年轻人在搞科研的同时四处为山里的村民致富找出路。年轻人的赤诚和坚韧打动了村民,慢慢地,他们交出了手里的猎枪,停下了砍伐的刀斧,建起了禁渔区,现在保护区里200多人的护林队都是由这里的村民担任,鹦哥岭的事也成了村里的头等大事。在三月三黎族传统节庆活动中,黎族同胞破例邀请他们一起跳舞。村民对他们的称呼也从“蒙”(领导)变成了“哥侬”(兄弟)。

坚守鹦哥岭,源自于心中的大爱,为了山更蓝,水更绿,野生珍稀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义无反顾。经过他们的努力,在鹦哥岭保护区,新的珍稀物种树蛙被发现;他们首次发现了成千上万只斑蝶飞洋过海,迁徙到海南,这一发现打破了海南没有蝴蝶迁徙的纪录。他们连续三年持续跟踪监测,记录了许多蝴蝶越冬的重要数据。他们编写的80万字专著《鹦哥岭生物多样性及保育》,为鹦哥岭建设全国示范性保护区和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基础。

钟情鹦哥岭,更离不开对信念和理想的执着。这种执着,让他们“愿以一生丈量青山”。从2007年成立至今,保护站的青年人中没有一个人半途离开。如今,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都已经成了海南省众保护区中的佼佼者。而这背后,是27位青年人扎根基层,甘于寂寞,坚守理想的不懈努力。五年来,他们的青春年华绽放在鹦哥岭的青山绿水之间,当地百姓把他们称为“鹦哥岭上的木棉花”。

4.美丽城市演讲稿:建设美丽中国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朋友,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郾城,那“澳的利”饮料总喝过吧,如果你没有喝过,那也没有关系,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美丽城市演讲稿:建设美丽中国。说起我的家乡漯河市郾城区,虽然没有北京、香港这些大城市有名气,但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被她现代化的气息、风景如画的面貌所倾倒。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郾城,这个城市、不但富饶,而且是一个 文明的城市,演讲稿《美丽城市演讲稿:建设美丽中国》。

这里的人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因为这些,是这个城市变得和谐,幸福。

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玩,正好经过一个红绿灯口,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以为行动不便,走的非常慢,在那位老奶奶走到马路一半时,红灯跳成绿灯了,车辆该行驶了,但是,车主却都没有把车开过斑马线,却停在原位,让那位老奶奶先过,这时大约十二岁的小姑娘,急匆匆的跑过去,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斑马线。这时车才开动了。

我和朋友来到黄河广场玩,那里的人们非常和谐,老年人打扑克,聊天,健身的都有。小朋友在玩游戏。聊天吃的水果皮,瓜子皮,零食包装袋都放在一个随身带的塑料袋子里,最后一起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而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有饮料瓶,废电池,硬纸……小朋友也非常懂礼貌,见到年轻就叫叔叔阿姨好!见到年纪大的就叫爷爷奶奶好!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充满着现代气息,走在大街上,两边的高楼大厦向人们展示着现代郾城的魅力与时尚,路旁花香鸟语的广场上人们在悠闲地散步、打太极。你肯定会羡慕这里的人们的舒适生活的。

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郾城区做客。

5.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篇五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院系班级: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姓 名: 学 号: 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30日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

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针对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 美丽中国 含义 方法

一 美丽中国的含义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 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展示中国方方面面的内容,民间文艺、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杂技、电视、电影、戏剧、曲艺、絵画等各个领域节目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子安地理、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摘要)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的地方。近几年,“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从总书记关心灾民的吃饭、穿衣、喝水、住宿、医疗问题,总理“帮农民工讨薪”、“逛市场看肉价”,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美丽中国”,没有了最美中国人,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徒具美丽外表,不具美丽生命。

二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杨伟民提出,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自然恢复为主”意味着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报告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杨伟民指出,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杨伟民说,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

(1)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杨伟民说,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节约集约利用能源、水、土地都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2)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杨伟民认为,报告从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增加生态产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三 大学生为美丽中国所做的事

建设美丽中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首先就要节约资源。在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办公室里电灯、电脑、空调不关,水龙头关不紧,纸张浪费使用等现象,这些琐碎的小事,却没有能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假如我们能在小事上多用心,从这些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节约器材,那么,对环境将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在生活中,更是要注意节能保环:垃圾分类处理,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照顾好身边的一草一木等。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的家园会在大家的共同爱护下越加美好!

建设美丽中国,从树立良好的基层榜样做起。作为青年人,我们有必要为群众树立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榜样。在工作中,合理安排使用车辆,不挥霍浪费;节约使用物品,不铺张浪费等。只有树立好榜样,才能让其他人感受到并共同保护环境。

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共同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首先就要节约资源。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室里电灯、电脑、空调不关,水龙头关不紧,纸张浪费使用等现象,这些琐碎的小事,却没有能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假如我们能在小事上多用心,从这些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那么,对环境将做出巨大的贡献。其次,在生活中,更是要注意节能保环:垃圾分类处理,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照顾好身边的一草一木等;生活中尽量选择棉质和亚麻衣服,抵制皮衣;尽可能地吃当季的蔬菜,健康安全;多种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绿色环保;随手关闭电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的家园会在大家的共同爱护下越加美好!

附录2:正文部分

XXXXXXXXXX(正文引论)

1.XXXXXX(一级标题)1.1 XXXXXX(二级标题)1.1.1 XXXXXX(三级标题)

1.2 XXXXXX 1.2.1 XXXXXX

2.XXXXXX 2.1 XXXXXX 2.1.1 XXXXXX

2.2 XXXXXX 2.2.1 XXXXXX

6.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篇六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

美丽中国

建设

生态文明

一、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句简单美丽的口号,而是有深刻丰富的内涵。美丽中国,是山青水秀人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中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口号代表着“山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的美好愿望。同时“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代表着融政治经济、环境于一体的治国理念。因为美丽中国代表的不仅仅是环境之美丽,其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积极而广泛的,同时也代表着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美丽。

纵观当前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必然的:

1、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中国过去几十年,长久以来其发展的经济模式,都是以高度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虽然快速地发展着,但是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的部分得益于大量廉价低效的资源消耗,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令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的局面。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历史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美”的发展,美的建设代表着国家体制的完善,社会公共设施的健全,从国家一步一步的发展当中,更能代表人民的利益。

2、“美丽中国”建设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人民带来了许多财富,但是仅仅是财富已经不能满足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了,人民更加追求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生态社会息息相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顾及到社会的生态健康。面对长远的路线,我们不应该着眼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应该向长远的未来出发,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社会更加符合经济的发展,更能使人民受益。

3、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趋势。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敏感环保时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二、“美”的涵义

1、“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脱贫致富,但是强大富裕环境导致没有生态文明的中国不是美丽的中国。

2、“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3、“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与民众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的温度和民意的期许。实际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能反映一个道理: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

三、怎么看待美丽中国

1、其一,从经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指的是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不得再重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老路,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其二,从生态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明确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以浪费资源为前提的,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解决好环境资源浪费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全社会做起。

3、其三,从社会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

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4、其四,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继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5、其五,从政治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四、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7.建设美丽滨海助力中国梦想 篇七

目前, 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既面临难得的机遇,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已刻不容缓。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要求, 凝聚新区人民的力量, 大力实施拓展、改造、提质战略, 以城建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 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美丽滨海新区建设, 让市民生活更方便、生态环境更优美, 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大提速、城市面貌的大变化、城市气质的大提升。这不仅圆了新区人民的“梦”, 也必将为建设出一个青山、绿水、富庶、繁荣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为实现中国梦蓄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环境污染和生态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不可能真正建设美丽滨海, 更不能实现中国梦。因此, 建设美丽滨海、实现中国梦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而是要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要加强生态意识文明建设, 培育高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建设生态行为文明, 引导人们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倡勤俭节约, 倡导绿色生活, 促进人类自身健康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要自觉珍爱自然, 保护好生态环境,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增强政治坚定性, 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坚定立场, 永葆党性, 政治信念绝不能动摇;要精诚团结、甘于奉献,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服务意识不能淡薄。要坚持一党执政, 从严治党,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生态文明状态。经济上, 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有序开放, 合理利用。文化上,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净化文化生态环境,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社会建设上,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要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办好教育, 提高就业, 增加收入,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态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

三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 充分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程度,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预防能力。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努力建设美丽滨海新区, 铸造中国梦

当前,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共筑中国梦想是全国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 天津滨海新区要从自身做起, 加强环境保护, 妥善应对生态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劣危机, 共同走绿色发展道路, 创建美丽家园。

一要搞好规划, 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一是优化提升各城区、功能区各层级、各类别规划, 抓好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研究制定美丽滨海的指标体系和实现路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形象进度计划, 严格抓好规划落实。二是利用新区优势, 加快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 发展循环经济。三是编制一些文化历史名村、历史遗存文化保护及周边地区改造规划, 提升城市设计, 做好城区水体引入及自然净化课题研究。四是结合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推进园区土地统筹利用与集约开发, 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实现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高效产出。同时, 征收部分村落土地, 推进与部分在建工程土地置换, 拓展新区发展空间, 为加快发展和招商选资提供载体支持。五是搞好重点项目土地供应保障, 科学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要求,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责任制, 实施土地占补平衡。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地上房屋测绘、权属调查以及确权登记发证, 规范房地登记档案管理。六是加强土地动态巡查, 坚决查处非法用地行为;严禁盲目围海造田和修建海堤, 加强海域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保护, 维护辖区生态平衡。

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生态文明基础。争取多方支持, 多方筹集资金,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提升新区承载能力,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一是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港口、配套码头和机场的扩建等项目建设, 实现高铁站、客运专线等项目按时建成通车, 新建续建多条对外高速公路, 推动区内道桥项目。二是实施主要道路卡口改造, 优化提升公交线网布局和场站设施, 新建一批过街通行设施。三是全面提升市容环境面貌。推进文明生态村、生态乡镇和生态区县建设。继续实施净化、绿化工程。四是着力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示范企业, 探索建立循环型社区和小城镇。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建设低碳交通体系, 培育建设低碳示范园区。抓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五是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水资源。搞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建设区环保监测预警中心。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 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统筹抓好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带动, 推进工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联动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向农村倾斜, 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六是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土地整理出让。

三要抓好城市管理, 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首先, 深化城市管理考核, 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探索创新城市管理体制, 推广城市扫保市场化运作模式。构筑点位、路段和社区三结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建立城市管理考评体系, 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深入宣传城市管理规章条例, 营造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其次, 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搞好绿化改造提升、街景立面整治、“美丽新区”旧楼区改造和城市维护, 同时整治老旧社区。最后, 改善民计民生, 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推进老城区平房供热补建。

四要提升环境监管力度, 改善生态环境。首先, 狠抓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 力争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2级好于2级天数达到85%。增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及放射性污染源管控水平。其次, 搞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监管, 确保“三同时”环保执行率达100%。再次, 全面完成清水工程, 强化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检查, 确保水环境安全。最后,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加大海洋、湿地、森林等保护修复力度。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滨海、打造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 也是改善民生、顺应广大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 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政府首先应该负起责任,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力度,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当然, 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 全体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 每一个公民都要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提高, “中国梦”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央人民政府网.

[2]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 2012.

[3] .王英梅, 王晋京.中国梦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4] .争当生态宜居建设排头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滨海新区的生动实践系列报道之六[N].滨海时报, 2012-10-30 (2) .

8.青青油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篇八

当人们知道什么是油松时,国家林业局油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立了。

7月中旬,北京林业大学申请建设的这个油松中心通过了专家评审,翻开了我国林业科技史的崭新一页。

专家评价说,建设这个中心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木材供给、促进产业链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美丽中国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贾黎明称,油松中心将联合我国主要的油松优势科研院校、良种基地、林业局及林场等,聚焦多目标良种创制、优质种苗工厂化标准生产、困难立地森林营造、多功能森林高效抚育、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等5个核心研发方向,力争在25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建设成为我国油松政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的核心平台。

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排老六

油松,高大挺拔,是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木材生产、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等的重要树种。

有资料表明,我国现有油松林总面积251.33万公顷,占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生态适应区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在我国十大主要造林树种排位第六。

专家告诉记者,油松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也是干旱、半干旱的“三北”地区屈指可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大力发展油松,对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每年造林150?200万亩,对扩大国土绿化面积、促进美丽北方区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油松的生态意义十分凸显。我国油松林每年涵养水源40.40亿立方米,固土0.67亿吨,固碳0.09亿吨,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1189.9亿元,单位面积价值为每年每公顷5.22 万元。

在提高森林生产力、保障国家木材供应方面,油松饰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油松是中国主要的商品材树种之一,是建筑上的优良材料,其木材的材性变化幅度较小,油松在适生区生长迅速,可以为国家木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油松的高效综合加工利用,可以有力促进林业产业效益的提高。油松花粉、松蘑等非木质产品可以高效利用,林内富含芬多精,适合建立油松森林疗养基地,有较高的旅游服务功能等。

发展油松产业要有问题导向

油松天地广,发展大有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聚焦在了如何推动油松的发展上。

贾黎明教授告诉记者,油松的工程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良种多目标的选育方式,多以种子园技术为核心;二是种苗工厂化生产,重点研发规范化技术措施以及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三是高效栽培与抚育,包括精细造林整地、苗木保护、修枝间伐等;四是多功能森林培育方式,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五是产品高效加工利用技术,包括松花粉、林下菌类、松脂、木材等。

贾黎明教授说,油松产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造林良种率低,不能实现适地适种;造林立地日趋苛刻,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缺乏;防护林质量低下,森林提质增效抚育经营技术缺乏;用材林生产力不高,森林高产培育技术缺乏;产业链较短,高新产品缺乏。这些都是油松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

油松研究哪家强?

据悉,油松中心申报工作从2014年11月开始,由北京林业大学的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生态等学科牵头申报。这三个学科都具有雄厚的实力。

森林培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树木花卉遗传育种与生物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它还是全国油松良种基地技术协作组组长挂靠单位。

生态学科建有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拥有7个覆盖全国油松分布区的大样地系统,在油松生态系统研究中居国内领先地位。

油松中心的建设得到了众多科研单位的支持:山西省林科究院建立了六个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拥有多个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在油松研究方面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过油松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项目,营建油松无性系种子园2500亩,实生种子园500亩,营造子代测定林1500亩;沈阳农业大学建立了多处油松种子园、母树林和试验林等良种基地。

油松中心前期研究扎实

早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起,北林大就对油松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涵盖生态学、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抚育、产品利用,在油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出版24部专著、发表438篇论文、获奖42项、制定2项行业标准,获得1项专利,为油松中心的建立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油松的良种选育领域,该校一直是油松育种和良种基地协作组组长单位,主持和参加了27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六五”以来,取得10余项针叶树改良相关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林学会“梁希奖” 、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受到了国家“三委一部”、原林业部的表彰。

油松的苗木繁育研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苗木快繁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该校的专家主要致力于油松苗木对施肥、氮沉降和设施利用的响应研究,在构建油松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中发挥重要了作用。

科研人员在油松人工林营造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人工林营造的“适地适树”理论、油松密度管理图和地位指数表、油松混交林营造理论与技术等;在油松抚育技术参数确定、林窗对更新影响、抚育效果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在高效抚育技术、固碳增汇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该校是全国较早进行油松木材和非木质生物产品高效加工利用的研究单位之一,取得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包括高软化点浅色松香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功能性松香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开发,松香基精细化工助剂的研制开发等。

nlc202309081424

油松工程化业绩突出

据了解,专家们选育出了优良家系和无性系211个,材积超群体均值10%以上。有137个家系超过15%以上,平均实现遗传增益23.22%;建立了单亲子代和混合子代的分子辅助高世代种质选择技术;制定4类型种子园建设技术体系,制定《油松(松树)第二育种轮种子园建设技术规程》(草案),样板园改良预期增益15%以上,无性系数为初级园国标80%以上。

专家们研究建立了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体系及模式,制定了《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应用后,油松综合效益提高了20%,建立了342个示范区,总面积达33.6万亩,工程区抚育效益净增6.6?9.9亿元。有关技术在河北省平泉县油松抚育工程的81万亩面积上推广,提高林木生长量37?121%,直接增加林场财政收入867?2361万元。

在推动油松苗木产业发展上,专家们也作出了努力。建立了基于种子处理、育苗容器选择、基质处理、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光照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一套油松轻基质容器苗快速繁育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培育出了优质油松容器苗5万余株。

研究人员在油松的综合加工利用上大显身手。开发的“环保型人造板及胶粘剂制造技术”在企业广泛应用,生产环保型人造板3000多万立方米,为企业新增利税30多亿元;“低质速生材改性技术”在多家企业推广,产品附加值提高50%以上;“工程木制材料制造技术”在江苏省泰州市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6万立方米单板层积材生产线。

油松中心目标有多远大?

贾黎明教授告诉记者,油松中心的目标是创立鲜明的研究方向,创建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建立高质量的示范基地,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

油松中心力图突破三个瓶颈。据称,通过中心的建设,突破选育瓶颈,研发一批具有多种应用目标的良种;突破培育瓶颈,研究形成困难立地造林、现有林抚育经营等的多功能高效森林培育技术体系;突破加工瓶颈,研究形成基于松材及非木质林产品高值化利用新技术及新产品。

经过反复论证,中心形成了五大特色鲜明研究方向:多目标良种创制、优质种苗工厂化标准生产、困难立地森林营造、多功能森林高效抚育、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

中心将建成3个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平台:在良种选育、森林营造和加工利用三个方面,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长期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中心的信息平台。

贾黎明教授充满自信地说,中心将形成大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发成果:稳定获得5个核心方向的工程技术研发项目,每5年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每5年获得3?5项科研成果,申请良种2?5个,申报发明专利2?5项,制定相关标准2?3个,发表相关论文30?50篇。

中心重点研发蓝图绘就

贾黎明说,中心将常规与基因工程结合,加强油松多目标良种创制。研究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完成3?4个油松初级种子园的无性系种子生产潜力和经济性状表型值和育种值的测定工作;研究建立第二代育种群体建立的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体系,筛选改良代种子园建设的优良种质,制定符合油松良种利用方向的高世代种子园规划设计原则,提出多类型改良代种子园建设的技术体系。

中心还将大田与设施结合,实现油松苗木工厂化标准生产。建立油松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以城市绿化为目标的大规格苗培育技术、满足特定困难立地的强化育苗技术。攻克困难立地造林难关,扩大国土绿化面积。突破各适生地区微立地分类和评价技术,开展种子包衣新技术和飞机播种新技术研究;突破各类立地改良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展集水保墒新技术研发,创新造林新技术。建立油松飞机播种造林和困难立地人工植苗造林固定样地系统。

贾黎明表示,中心将致力于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油松防护林提质增效。建立基于FVS的抚育经营技术决策系统,编制基于立地承载力的合理林分密度控制表。研究以目标树经营技术为特点的近自然“恒续林”经营技术体系。开发油松人工林择伐与促幼更新技术。构建抚育经营对生态功能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心的研究重点还有,通过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油松用材林生产力水平。开展油松速生丰产林早期强度抚育技术研究。开展以合理密度调节为重点技术措施的中龄林抚育技术研究。构建以油松为近期培育目标、栎类为长期培育目标的大中径针叶材和大径珍贵阔叶材培育技术体系。

综合加工利用挖潜,促进产业整体效益提高,是中心的另一项任务。中心将开发一系列松花粉和松花粉提取物的高科技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开发油松林下保健特色游憩产品。开发出基于松材的高值化木质产品。研制模块化“森林木屋”建造技术。

贾黎明说,中心将积极与政府、研发机构、良种基地、营造林企业、林产品开发企业等进行合作研发。建立油松合作共赢研发模式,借鉴美国佐治亚大学“PMRC”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合作模式。

中心积极为油松产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承接相关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规划、设计、研究和试验任务,整建制开办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班。举办技术培训班,围绕油松最新技术及国内外技术进展进行培训。

贾黎明说,中心目前与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针叶树研发核心高校和机构已经建立起来的稳定合作关系的优势,继续拓宽合作国别,与在松树研发领域有优势的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开展合作交流;逐步形成国际智力及技术引进、合作研发核团队。

重点攻克七大关键技术

中心初创,任务繁重。贾黎明说,攻克六大关键技术是重中之重。

一是多目标良种创制技术。包括球花性别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及雌雄球花性别比例调控技术,具较宽遗传基础和优良综合性状的油松高世代种子园建设技术,基于第二代育种群体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等。

二是工厂化标准育苗技术。努力研发具成本竞争力的油松工厂化高效育苗技术,油松容器苗稳态营养加载技术,油松容器苗精准灌溉速测与节水技术,城市绿化大规格油松苗木快速低成本培育技术,以及困难立地的油松强化育苗技术等。

三是困难立地造林技术。包括微立地分类和评价技术,飞机播种造林油松种子包衣新技术,抗逆造林新材料及集水保墒新技术,扰动与自然力结合的困难立地造林新技术等。

四是防护林提质增效技术。科研人员将重点研究合理林分密度控制表的编制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油松防护林抚育经营决策技术,近自然“恒续林”经营技术体系,油松防护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油松林固碳增汇抚育技术等。

五是用材林集约抚育采伐技术。涉及油松大径材速生丰产林早期强度抚育技术,油松低效中龄林提质增效抚育技术,地带性松栎混交林多目标高效培育技术,油松主伐更新技术等。

六是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技术。早日研发出油松花粉高效采摘收集技术,油松林下林菌仿野生种质技术,油松木材功能性提质增效精加工技术等。

七是基于油松强化结构材的森林木屋建设技术。

贾黎明说,良种生产、绿化大苗培育、木材生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松材木结构房屋将成为消费时尚。通过促进林下经济、森林游憩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每年农民采集松花粉的收入可达5000?7500万元。

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油松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9.建设美丽中国考试答案 篇九

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目前,北京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机动车尾气)A.工业排放

B.机动车尾气

C.扬尘

D.燃煤

2.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源性污染的是(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

A.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B.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

C.工矿企业造成的污染

D.秸秆燃烧造成的污染

3.我国城市中,其车用柴油含硫率与国际接轨的是(北京)A.洛阳

B.哈尔滨

C.北京

D.秦皇岛

4.在生态文明的概念中,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A.资源环境承载力

B.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家的经济总量

5.在我国,大气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煤)A.水

B.石油

C.天然气

D.煤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钢铁冶金)A.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B.钢铁冶金

C.废物管理

D.可持续交通

7.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A.谁污染谁治理

B.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排污收费

D.先发展、后治理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其中在我国还没有大量实施的是(政策环评)A.项目环评

B.区域战略环评

C.政策环评

D.规划环评

9.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中,应放在首位的是(减量化)A.无害化

B.无毒化

C.减量化

D.资源化

10.近年来,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降低,其原因是(页岩气产量的提高)A.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

B.不再使用化石能源

C.页岩气产量的提高

D.大规模利用核能

二、多项选择 11.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B.科技创新,主要是碳封存、碳收集的技术 C.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改变 D.增加碳汇特别是林业碳汇

12.环境保护应包含的内容有(ABD)A.污染防治

B.生态建设与保护

C.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的气候条件 D.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13.我国已经提出的生态安全屏障有(AC)A.青臧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B.大小兴安岭生态安全屏障

C.黄土高原和川滇生态安全屏障

D.内蒙古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14.全球环境问题有(ACD)A.臭氧层损耗

B.矿产资源短缺

C.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D.全球气候变暖

15.关于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充分认识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B.建设美丽中国要深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环境保护道路

C.建设美丽中国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学科领域

D.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防治好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源头去解决

16.在污染减排方面,我国实施的措施有(ACD)A.结构减排

B.临时减排 C.政策减排 D.工程减排

17.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有(ABD)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高速发展

D.循环发展

18.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ABCD)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B.人民的福祉

C.民族的未来

D.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否实现

19.根据全国农业区域布局,下列省市中,处在优化发展区的有(ACD)A.辽宁省

B.青海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20.环境的基本特征有(BCD)A.季节性

B.变动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

三、判断题

21.可持续发展时代不同,在传统现代化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在逐渐降低。(错误)

22.2011-2015年中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包括五河、三湖、两库,其中三湖指太 湖、巢湖、滇池。(正确)

23.环境保护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环境问题而非潜在的环境问题。(错误)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说的环境指天然的自然因素,不包括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错误)

25.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之一。(正确)

26.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是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乡村。(正确)

27.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正确)

28.我国现在还没有签署和批准任何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错误)

29.“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正确)

10.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篇十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对此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深化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P22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处理好三废问题,不能 把未经处理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产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尽可能 的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研发先进技术,做到低能低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取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耗的做法发展经济,不然会使全球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灾难。同时还要遵守职业道德,爱护生态环境,不可以乱砍乱伐,此外,在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前提下,要回报社会,大力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

三: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发展,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使得农村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创建活动全面展开,整治后的乡镇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村庄风貌整洁优美、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水利建设,推进以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六: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教育是改造人的灵魂、塑造人性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要把贯彻十七大和贯彻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举办宣讲会、报告会、读书教育等活动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积极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大生态文明宣传,繁荣生态文化,在全社

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七: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公众参与机制。要依法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和调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制定实施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性企业和园区。制订发展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能源。生态文明规范建设,除了强调道德规范建设,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外,还要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各国应携手奋进、坦诚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及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好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11.根植深圳前海 建设美丽中国 篇十一

历史进入2013年新的征程。我们身边的政治、经济包括自然环境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而且,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引导着正在发生重要变革。

从国内来看,在北京,我们受到全国瞩目的除了政治气候创造的“中国梦”外,还有令人不安的空气状况——雾霾。

这一次,不是季节性强、可以直观的沙尘暴,而是突如其来又不知何时终结的雾霾。这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组成的颗粒性污染物,不但使生存环境艰险,而且使社会环境艰难。因为其主要来源,是来自我们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伴生物,是过去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及PM2.5数值的持续刷新,在促使人们深刻反思的同时,呼唤如何在经济与环境和谐共振中快速找到现代中国的科学发展之道;如何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存一个绿色、生态的可持续生存环境?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该如何实现?这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新的时代命题。

而另一个不得不让人注意的经济气候也正在发生标志性变化。

中外几家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39亿美元。虽然只是小幅超越美国,但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对北京气候的关注。

历史往往掩饰在真实的尘埃中。历史的经验表明,一旦超越,就是永久超越的开始。

据美联社报道,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为70个。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从2009年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仅仅几年时间,中国便超过美国成为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包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国。

自二战以来最剧烈的全球转变中,这一趋势正在改变从非洲到美洲各地人民生活工作方式:农场主增加种植向中国出售,学生报名学习普通话。

过去数年,中国迅速崛起挑战美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主要贸易国地位,未来数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发展并将逐渐转变为政治影响力。

虽然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进口国,标志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重量地位。但中国正在迎头赶上。美联储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对77个国家来说,中国是其最大的市场而非美国,相比十年前增加57个。

这是世界再现大变革的前兆。百年前的1913年目睹了世界处于大变革的前夜。西方世界兴起,东方世界衰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相继崛起,成为世界霸权国家。世界经济、政治的中心转向西方,强弱消长、贫富转移、利益冲突甚至国家战争纷至沓来,抒写出几多历史风云变幻。

中国早在1913年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同的是,百年轮回,岁月流转,如今的“第二”蕴含着非凡的细节。欧洲列强在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口规模仅仅数千万,即使美国,也不过带领着上亿人同时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今天中国超大规模体量,承载着13亿人的希望与梦想。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无论释放的能量,还是可能产生的外溢效应,均是史无前例的。

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再次显现大变革的前兆。财富与力量向东转移,带动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向亚太倾斜。大西洋体系的衰落与太平洋体系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推动世界向扁平化发展,正重塑未来的国际格局。

此处发生的变化将决定21世纪的国际秩序,中国已是公认的世界经济巨擘,相映成趣的是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金砖国家现象扑面而来,演绎为天边的一道彩虹。中国面对的挑战、数量与难度前所未有。如何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何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如何保护一方蓝天碧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历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惟有自我突破与实践。

观念永远是实践的先行者。从宏观上来看,我们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包容式发展之路,探索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道,向世界提供新的公共产品,确保世界和平与稳定。从微观上看,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结构,让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和谐发展。

观察历史就从这小小的尘埃开始,而破解发展之道就从治理这小小的尘埃开始。改变社会,就从改变我们身边开始。改变大气候,就从改变我们身边这颗小小的尘埃开始。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前所未有。30年之后,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之难也是前所未有。转变发展方式30年,效果并不明显,经济结构单一,外贸型制造加工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如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低碳化方向转变?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社会创新能力,向创新型、低碳化迈进,以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应对世界经济变革。绿色低碳不但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更是中国建立国际新形象战略的关键一步。当全世界人民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投来伴以审视目光的更高期盼之时,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在更多社会发展基础领域扛起领导者旗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重要战略规划。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强化的资源生态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未来十年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是燃煤发电大国,创造了太多的“尘埃”。不得不说,现今造成的雾霾及环境污染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相当关系,与社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煤炭消耗增长有直接关系。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正在成为煤炭总量绝对削减的先行者,但城市的独立规划已不足以应对跨区域空气污染扩散的严峻现实。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治理之道不但要有国家战略为指导方针进行顶层设计,而且需要部门行业为纵向、省市县乡为横向出台系统方案,需要老中青幼形成个性化的具体作为,从而聚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只有使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刻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新城镇建设、区域发展、个人生活的宏观与微观之中,才能让我们的美丽中国建设真正推进。

上一篇:关于整修公共通道的申请报告下一篇: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