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配答案

2024-08-08

环境监测配答案(5篇)

1.环境监测配答案 篇一

雅思口语话题预测配答案:Arts(艺术)

5-8月雅思口语话题预测之Arts(艺术)范文

1.Do you like art?

你喜欢艺术么

I have a lifelong passion for art since I was a child. Beside official art class in school, I also joined a drawing class in The Children’ House and my teachers were very pleased with my drawings. I also participated in some drawing competitions back then. Until now I still draw in my free time, although not as often as I used to do.

2.Do you think art classes are necessary?

你认为学校的艺术类课程是必需的么

Yes, definitely. Learning arts, especially at a young age, can help stimulate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Because they’re still little, their ideas are very fresh and lovely, which is worth appreciating.

3.What kind of paintings do people like?

人们一般喜欢何种类型的绘画

In my opinion, people love hanging landscape paintings at home. Bringing in the beauty of Mother Nature somehow ease people’s mind after a long day at work. Another style of drawing that most people also like is portrait. It could be portraits of someone important to them or even their lovely pets.

4.What benefits can you get from painting as a hobby?

作为爱好,画画能给你带来什么?

I think the mediation efficiency worth mentioning first. Colors in some ways reflect our thoughts and emotions very well and somehow stimulate our body to defense against our negativity inside. For me, in particular, I think what’s so interesting about painting is that you have no idea how harmonized colors can become until you actually try.

5.How often do you visit art galleries?

你多久去一次艺术馆?

To tell you the truth, I have never visited art galleries before. Unless I have a guide to acknowledge me, art galleries would be quite boring for me.

6.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you like to draw?

你喜欢画什么

My main inspiration is Japanese manga. The drawing topic is extremely varied, however only manga seems to show great potency for my level. I have a big collection at home and as I sometimes go through it again, I can see how much I’ve improved.

7.Is it easy to learn how to draw?

学习画画容易么?

I think I must say it’s even challenging for a lot of people. I absolutely failed when it comes to drawing still life paintings like fruit and flowers. I think for those who succeed in drawing or arts in general, they first must have God-gifted talent, then comes to the long-term commitment to arts that requires extreme practice and high patience.

8.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rt gallery?

你去过艺术馆么

I am not particularly an art fan. So, I have never visited any art gallery, although I do like watching the paintings made by my friends.

雅思口语Part 2新题预测:搞笑节目

搞笑节目 Describe a comedy TV series that you watch.

Please say

– What TV series is it?

–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there?

– Describe an interesting event from the series.

雅思口语part 2 话题参考范文:搞笑节目

主题:快乐大本营

雅思口语part2内容:“快乐大本营”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一个娱乐节目,每周六晚上播出。它在中国观众中很受欢迎。我真的被这个节目吸引了,我不愿意错过每一集,因为它让我放松。

In an age of computer games, reality show and micro logs, I think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activities to keep us occupied. Yet the topic reminds me of a TV program that I often see. Happy Camp, an entertainment TV program broadcasting every Saturday evening, is produced by Hunan Broadcasting. It’s pretty popular among Chinese audience.

Happy Camp is hosted by the so-called Happy Family: Five funny hosts and hostesses. He Join one of the hosts, is also a singer, an actor and an Arabic teacher i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One hostess named Xie Na is very humorous, quirky, cute and girly, and is good at making the audience laugh. Du Haitao, a little heavy, IS a host upon whom the joke is played. Each episode features several popular celebrities as guest stars.

Sometimes even some celebrities from Hong Kong, Japan, South Korea, or Taiwan are invited. They participate in interviews, performing, and games.

The program is so entertaining that I often burst into laughter at some scenes and I frequently recommend it to the others.

I am really attracted by the program and I’m unwilling to miss every episode because it makes me relaxed and laugh a 101. Now I am under constant pressure from my daily live and seeing such kind of program is a good way to help me relieve the pressure.

雅思口语part3话题

What type of programmes do you find funny on Television?

I am a true blue romantic when it comes to television. So, when others find jokes on particular things funny, I love it when two people in love fight. I find it really funny. The sweet love fights, I simply enjoy them. I remember, watching television serials like Kitanni Mohobbat Hai, Dill Mill Gaye, the kind of serials that were more like romcom. Apart from this, I love sarcastic comedy. The one in which the literal word said has nothing much to do but the meaning behind is amazing.

What types of programmes are most popular in your country?

Most of the people in my country have seen a shift from television to You tube and that is for sure. People now are much more interested in seeing the new web series by AIB or TVF than probably a new television series. But, for those who do watch television, there are different tastes. So, the young loves watching cricket or any other sport for that matter. Or some reality shows. People who have grown up a little bit, I think prefer drama. But, it happens vice versa as well. But, anything that makes them laugh or cry goes down well with my country men.

Do you like to make people laugh?

Yes, I do love to make people laugh. I think it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rt to be able to make others laugh. For me, it is not always a planned thought process. May be my blatancy makes people laugh. Sometimes my responses to their problems make them laugh. But is is always good that even if you are not able to solve someone’s problem at least an attempt to make them feel lighter about it.

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for anyone to have a sense of humour?

I think definitely yes. Having a sense of humour, towards everything in life ,including yourself helps take things and life in a very beautiful perspective. It is only a person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humour who can deal with life in a more beautiful manner. Also, I believe, not only it helps in dealing with life it does makes life so much more better to live in than it actually is.

Do you think insult comedy is the right way of making others laugh?

Too an extent it is right. Sometimes people do take insult way too seriously than it should have been and people do insult in manners that really hurt. But, when it comes to small and not so serious insults, I think there is not much issue with it and there should neither be. However, with things getting serious and when people pin point on the same things or make only insultive comedy, I think that is when the problem begins.

2.环境监测配答案 篇二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电力参数,状态监控,分区计量

新疆油田六九区属于稠油区块, 油田生产发展模式为滚动开发, 稠油开发周期短, 配套电力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检测维护。配网变压器运行质量差, 故障多且不易被发现。如果实现油区变压器电力运行参数进行采集监测, 将在油区完善用电计量手段、效能分析及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油区变压器运行情况

公司采油作业区目前在用580台变压器, 在其低压侧分别安装了三相磁推磁悬感应式电度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一些缺陷。首先是容易受到外界强磁环境的干扰, 引起计量不准确;容易发生表盘偏置, 导致转轴或磁力轴承发生摩擦影响计量。另外部分电度表损坏, 造成由各作业区相关人员无法对所属变压器的输出电量进行手抄上报。实际消耗的电量与电表计量的合计电量误差较大, 不能通过单一电表计量数据进行准确的考核及管理。

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作业区计量站远程监控系统于2012年9月全部投入运行后, 计量站夜间无人职守, 晚上监控室值班只有3人, 无法实现对单井的巡检。如发生电力系统的故障, 比如电力系统的闪停, 大风暴雨天气的线路故障, 变压器故障等原因, 会造成抽油机的停机, 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原油产量。因此结合稠油开采的特点, 对电力变压器参数进行监测, 单井抽油机状态进行监控, 实现及时发现变压器停电区域, 快速处理缺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油区电网配变计量现状

公司辖区有6座变电所提供6.3kv电源, 自用线路61条, 电量核算主要以供电公司提供的报表 (变电所6.3KV出线侧高压电表) 为依据进行作业区划分。另外还有部分线路与相邻厂处混用, 由其他3座变电所供电。混用线路的电量核算, 由支线出口处的高压计量子表作为区分依据。

目前的计量分配方式在作业区专线计量上没有大的出入, 但是在混用线路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 变压器所带负荷、运行时间随时变化, 造成电费分配不能精确反映, 电费分解时依靠人工计算, 工作量非常大。无法为单站単井核算、效能分析提供精确依据。

3 变压器监测计量改造实施方案

针对重油公司九区生产现场目前油区配变计量现状, 通过对现场进行调查及跟踪研究, 在满足目前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本着少投入、经济运行、安全生产等原则, 改造后要具备监测变压器动态运行参数。

3.1 改造分线计量原则

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在用电设施产权分界处, 应考虑线损或变压器的损耗, 即损耗由产权所有者负担。以单台受电变压器为受电点, 在配变低压侧, 输出线路的出口处设置计量点。

采油作业区专线供电:以变电站的6.3KV出线侧计量电量为准。集输联合站、污水联合站、供汽联合站固定站:均为变电所专线供电的高压用户, 以变电站的6.3KV出线侧计量电量为准。各单位6.3KV线路原则上必须使用工作电源, 检修或临时切换备用电源按照实际功率计算, 工作完毕及时恢复。

混用线路:以单线所占配变比例小的作业区为主, 所属配电变压器加装电度计量表。供汽联合站简配站由采油线路供电的, 加装电度计量表, 从采油线路中扣减。

3.2 实施方案

3.2.1 网络通讯方式优缺点分析

2011年7月选择采油三作业区油区六线的35台变压器上进行前期试验, 目前运行状态良好, 其中系统通讯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

3.2.2 具体措施

2011、2012年对油区六线、油区一线、九三线、九五线、油区五区、简配站线路等进行改造197台。由主站、LK5150抽油机远方集中测控终端 (安装在变压器处) 、LK5110抽油机现场监控终端 (安装在抽油机处) 、通信网 (GPRS、载波) 组成。改造调整后, 公司电网配变实现了分区在线计量、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功能。

3.2.3 远程遥测抄表管理系统架构

系统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主站层 (主站服务系统) :计算机、上位监控系统。远方通讯层 (通讯系统) :GPRS、CDMA无线公网方式。负荷监测计量终端群 (现场负荷终端) 。主站服务系统利用九二变电所油区六线新建的主站服务器, 将采样召测数据进行集中抄表管理及效能分析。

4 科学管理、系统分析

变压器监测计量改造是个系统性的工作, 如果只从部分或局部开展工作, 是达不到经济运行目的的, 必须系统地分析管理, 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有效方案, 采取不同的措施, 通过加强科学的系统管理, 来实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的目的。[2]

(1) 努力改变人工巡检抄表、作业区线路电量不清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方法, 细化吨油耗电成本核算, 优化配网电表结构, 适时开展效益评价工作, 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 建立有技术负责人参加的管理队伍, 定期进行运行监控及分析, 及时发现运行缺陷, 制定切实可行的消缺措施。

(3) 持续搞好电网计量改造工作, 使电表网络布局趋于合理, 运行处于经济状态;加强计量管理, 落实有关规程。

5 结论与建议

(1) 完成油区变压器监测终端到主站的远程通信, 实现了变压器电力参数监测及抽油机间抽、运行状态上位监控, 可随时在办公室或其他局域网内查阅历史报表和历史数据, 给调整和优化配电设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 给生产调度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保障。

(2) 该系统将会在油田节能降耗、电能计量考核、效能分析及抽油机生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依托先进的监测手段和计算机电能计量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 不仅满足节能降耗的需要, 也是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基础之一。

对六九区电网变压器监测终端的一系列改造, 油区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改观。对于确保重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油田稠油热采企业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洪亮, 张峰, 田社平.电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97-103

3.环境监测配答案 篇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P1 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P2 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P3 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P3 7.奴隶(封建)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P5 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P5 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易》、《春秋》。()P6 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P7 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P7 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P11 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P14 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伦理。()P14 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P18 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P23 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P23 19.杜威赫尔巴特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P24 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P25 22.《论语》《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P26 23.《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P26 24.《大学》是一篇道德教育的专论。()P27 25.《大学》中的三纲领即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6.《大学》中的八条目即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27 27.清末输入中国的西方教育理论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P29 二.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P3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汉代的太学属于(A)。P3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P3 A、传记 B、诸子 C、经学 D、诗赋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P3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P4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P5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七艺 8.“六艺”中的“书”为(C)。P5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P8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P8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P9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5.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P9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六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P9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P9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04年学制 D、1922年学制 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A、国子监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9.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P10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20.《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于(D)。P11 A、1985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9年 21.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P14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2.“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P20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23.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P20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24.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P21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5.《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P21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6.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P23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27.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P23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8.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P23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29.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P24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P25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P27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32.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P27 A、《颜氏家训》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33.《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P28 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

34.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P29 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P30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三、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P2 A、受社会制约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 D、一种个人的活动 2.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BD)P2 A、非形式化 B、形式化 C、非制度化 D、制度化 3.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P3 A、太学 B、官学 C、私学 D、书院 4.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P4 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经馆 5.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P6 A、察举制 B、科举制 C、文官制 D、九品中正制 6.关于1922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P9 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 7.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P16-17 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增强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P17-19 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

9.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几个方面(ABCD)。P20 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C、强调早期教育 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P22 A、亚里士多德 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 D、洛克、卢梭 11.杜威的教学主张(ACD)。P24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从做中学 12.《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P27 A、循序渐进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预防性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13.《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CD)P28 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 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 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D、择师的标准是“道” 14.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1949年来中国讲学、访问的有(ABC)。P30 A、杜威、推士 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 D、克柏屈、梅伊曼 15.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C)。P30 A、陶行知 B、梁漱冥 C、陈鹤琴 D、陈寅恪

一、判断题

1.在《教育学》中,“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P34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P35 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P36 4.5.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P39 5.教育与政治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6.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政策和法令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41 7.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P44 8.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P45 9.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P52 10.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P63 11.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P61 12.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P44、P82 13.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P53 14.学校教育不应当回避社会文化中与学校教育所提倡的方向不一致的方面。()P58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P36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B)。P46-48 A、延续和传播文化 B、决定文化传统的特点 C、整理、发展和创造文化 D、创造独特的学校文化 3.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2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4.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5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D)。P51 A、60 B、70 C、90 D、80 6.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P51 A、60 B、70 C、80 D、90 7.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P51 A、《21世界议程》 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8.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P53 A、压力指标 B、状态指标 C、响应指标 D、信息指标 9.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B)。P59-61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0.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规律(B)。P60 A、以刺激性的语言责难学生 B、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C、体罚学生 D、满堂灌的课堂教学 11.“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P60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2.“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三、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 B、教育权利平等

C、教育机会均等 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 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

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 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

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 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

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P50 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 1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有(ABCD)。P50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13.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 1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

A、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D、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一般和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P66 2.为使课程与教学目标易于评价,常用明确的、清晰的、具体的、外显的、可直接观察与测量的词语来表示目标。()P67 3.古希腊的学者认为教育应致力于理性的培养,这种表述属于教育目的高度概括化的培养目标。()P67 4.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然人”,而非“社会人”。()P69-70 5.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真诚、决定和选择、负起独立的责任()P72 6.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属于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P73 7.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包括: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8.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P74 9.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前提假设都是有缺陷的。()P76 10.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P76 11.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P80 12.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而且主要以儒家的教育目的为代表。()P86 13.孟子倡导的教育目的是明人论,以道德教育为轴心。()P86 14.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P87 15.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论述教育目的重要性的第一人。()P86-87 1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P89 17.在“五育”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18.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P89 19.在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P89 20.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P90 21.“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不一致的。()P98

二、单选题 1.(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P66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2.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P67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P69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P73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5.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P70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6.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合的是(D)。P75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7.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P79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C、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8.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P85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9.(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10.下列描述中与近代学者蔡元培教育思想不符的是(A)。P87 A、强调忠君和尊孔教育 B、推崇个性的自由发展 C、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 D、重视美育和世界观教育 1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P88 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2.(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P88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3.“三个面向、四有新人”提出于(B)。P88 A、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4.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这句话的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C)。P92 A、美与真是相通的 B、儿童思维的天性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富有诗意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感受 C、美育对智育具有促进作用 D、智育对美育具有制约作用 15.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C)。P96-95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个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

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 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

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三、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P65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8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BCD)。P66 A、教学方式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3.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P69-71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4.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P73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5.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P70-71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6.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P74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7.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P72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8.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ABCD)。P71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9.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ABC)。P72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10.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P75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1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P98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一、判断题

1.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诸矛盾中的一对主要矛盾。()P100 2.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班级微观环境的建设中。()P102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P103 4.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P103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的特点。()P104 6.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P105 7.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P117 8.皮亚杰所提出的“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P119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也就是个体思维的组织结构不断从低级认知阶段发展到高级的认知阶段的过程。()P119 10.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差异。()P121 11.“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等人。()P126 12.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P126 13.“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14.“儿童是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着他来运行”,这是儿童中心论的观点。()P127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P101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P104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C)。P105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P106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P110-112 A、5 B、6 C、7 D、8 6.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P111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7.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8.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P117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9.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C)思想。P118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0.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的核心思想。P119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1.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2.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事物的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属于认知风格的(B)。P122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B)。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15.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P100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P100-102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P103-105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P103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ACD)。P108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心理学 6.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BCD)。P113-114 A、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C、遵守教育规章制度,努力工作 D、履行学校聘任合同规定的各项聘约,完成教学任务 7.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主要通过(ABC)进行。P117 A、安排一个有序的计划 B、请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指导 C、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D、定期到师范院校学习8.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P117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BCD)。P1124 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0.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ABC)。P126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D、以知识为中心 11.主张“教师中心论”的教育家有(BC)。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卢梭 12.“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P126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一.判断题

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P130 2.《朱子全书 论学》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P130 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跑道”,其引伸含义即为“课程即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P130 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名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P130 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P131 6.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课程范式。()P131 7.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名词转向动词。()P132 8.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P133 9.课程就是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P133 1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P133 11.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P133 12.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P134 13.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课程的萌芽。()P135 14.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P136 15.学科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P137 16.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卢梭身上。()P137 17.学科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P138 18.杜威在其《儿童与课程》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P138 19.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P138 20.显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有可能是积极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143 21.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杜威和克伯屈。()P141 22.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隐性课程。()P142 2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P146 24.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的。()P146 25.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不主张围绕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来实施与评估课程,但它是有目的的。()P146 26.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P148 27.课程的心理组织更多地是依据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P149 28.设计教学法是课程组织形式心理组织的典型例子。()P149 29.学科课程的螺旋式组织是一种课程的心理组织。()P149 30.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P150 3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完全对立的,在课程编制上它们之间不可能合二为一。()P150 3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P150 33.课程组织按前后内容上是否重复分为: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P150 34.校本课程开发采取的是“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P161 35.研究性课程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6.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P166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P130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P133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制的是(A)。P133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P134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5.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最为恰当的是(A)。P134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6.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P137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

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P136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 8.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P138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9.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D)。P139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10.“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D)P139-140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11.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A)。P142 A、(美)杰克逊 B、(美)杜威 C、(美)克伯屈 D、(美)阿普尔 12.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P143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3.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B)的关系。P136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4.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P144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连续模式 D、断续模式 15.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P146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

16.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个别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P148 A、目标理论 B、过程理论 C、纵向理论 D、横向理论 17.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D)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理论。P149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18.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P149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19.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P149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20.关于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P149-150 A、课程的逻辑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逻辑方面,课程的心理组织关注的是经验的心理方面 B、课程的逻辑组织只考虑教材本身,课程的心理组织考虑的是教材与儿童的关系

C、课程的逻辑组织强调按知识本身固有的、内在的逻辑体系来组织课程,课程的心理组织强调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序来组织课程

D、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是互不相容、相互排斥的

21.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属于课程的(C)。P150 A、纵向组织 B、横向组织 C、直线式组织 D、螺旋式组织 22.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表的课程范式。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 D、隐性课程 23.新中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并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的是(B)。P157 A、模仿苏联阶段 B、教育革命阶段 C、文化大革命阶段 D、改革探索阶段 24.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P160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25.关于研究性课程的性质,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D)。P164-165 A、它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取为本位的课程 B、它以活动或过程的形态存在

C、它是一种在探究活动中逐步生成的课程 D、它是一种以预定目标为导向的课程 26.关于研究课程的学习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P166 A、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 B、主要采用文件夹评价、操作性评价 C、更注重学习结果评价而非过程评价 D、评价本身构成了学生学习探究的一部分

三、多选题

1.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AB)。P131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塔巴 D、约翰逊 2.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BC)。P131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 C、封闭、预成 D、经验 3.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ACD)。P131-132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 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 D、杜威的课程观 4.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BC)。P132-133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5.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BCD)。P134-135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6.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P135-136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7.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P136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8.学生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在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这种差别所作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P136 A、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学术型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主要是实践型知识

B、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外显的公共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内隐的个人知识

C、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呆滞的、固定的、无活力的知识,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运转着的、有活力的知识

D、在学科课程中习得的知识往往是远离行动,而在活动课程中习得的知识从不远离行动 9.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ABCD)。P137 A、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心理经验缺乏直接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B、容易割裂和肢解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C、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D、不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0.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BC)。P137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11.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ABCD)。P138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2.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BC)。P139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13.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BCD)。P139-140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14.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P140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5.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BD)。P140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16.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ACD)。P141 A、主学习B、快学习C、副学习D、附学习17.隐性课程通常具有以下典型特征(ABC)。P143 A、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B、它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它的实施通常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特点 D、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程形态

18.关于隐性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P143 A、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非公开的方式呈现 B、隐性课程往往是学生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 C、隐性课程的实施往往表现出非计划性、非预期性 D、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无法进行研究的 19.隐性课程具有(BCD)的特点。P143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20.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BD)。P144-145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 D、学科专家的建议 21.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P152-153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22.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BC)。P154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2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CD)。P161 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24.关于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P166 A、它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B、评价是动态性的、全程性的,评价贯穿了研究过程的始终 C、评价是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D、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一、判断题

1.在我国历史上,最先“教学”实指“学”,“教”与“学”同义。()P167 2.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教学”才不再指教或学某一方的活动,而成为师生双方的活动。()P168 3.教学等于智育。()P168 4.“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P168 5.学与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P168 6.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P169 7.学生的创造力指的是其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与掌握未知知识的能力。()P171 8.学生的个性发展仅仅指的是其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正常与和谐的发展。()P172 9.师生之间互动的实质体现出两者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交往关系。()P173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制约,应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原理。()P173 1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学必须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P174 1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提示我们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以他们个人的间接经验为基础。()13.学生的主要任务即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原因在于提高认识人类知识的效率。()P174 14.学生知识储存的多少决定了他们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P176 1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能推动教学活动。()P176 16.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是学生成绩的高低。()P177 17.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P178 18.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来实施教学。()P182 1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按顺序排列有:备课—上课—课后教导评价。()P182-190 20.上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具体情况,将教科书和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的蓝图的过程。()P182备课

21.备课的基本步骤有:确定教学目标—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撰写教案。()P182-186 22.撰写教案的唯一目的在于为教师上课作准备。()P186 23.教师十分透彻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就能教好学生。()

24.就目前来说,教学中存在三种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P193 25.班级授课制是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P193

二、单选题

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P169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2.“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C)规律。P168 A、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B、知情意统一

C、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D、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3.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B)。P170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4.阅读、写作、运算、实验等属于(A)。P170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5.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个范畴(B)。P176 A、体力 B、智力 C、创造力 D、个性

6.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P173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7.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D)。P171 A、基本技能 B、观察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8.“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5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不符合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的这项是(C)。P175 A、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主要的认识任务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教学应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

D、不能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妨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0.“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P176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而提出的教学规律。P177 A、教学的概念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学任务 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2.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A)。P177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3.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B)是中心环节。P178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4.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体现了教学的(B)。P180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5.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学的(A)。P180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6.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D)原则决定的。P181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P187 A、备课 B、上课 C、课后教导评价 D、反馈 18.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C)。P188 A、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 B、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C、不结合其他的方法 D、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 19.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P193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三、多选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P168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ABCD)。P169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教学的作用是(ABC)。P169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4.教学的任务包括(ABD)。P170-172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ABD)。P170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ACD)。P173 A、间接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7.教学过程的实质即(ABC)。P172-173 A、师生之间的互动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特殊的情感活动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BCD)。P174-177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ABD)。P174-175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防止偏向任一方面的倾向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BCD)。P177-179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1.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P180-182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D、运用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12.上课的基本要求有(ABCD)。P187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一、判断题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P197 2.社会发展因素是制约德育目标确定的首要因素。()P197 3.《小学德育纲要》提出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与良好品德。”()P199 4.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P199 5.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P202 6.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P203 7.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P204 8.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P204 9.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自我形成的过程。()P205 10.道德认识包括道德知识与道德判断两方面组成。()P206 11.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P206 1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P207 13.说理教育法是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P220 14.在陶冶教育法中,陶冶的方式主要有人格、环境、艺术、内容的陶冶四种。()P221 15.德育方法应视学生的不同而不同。()P222 16.对低年级的学生,最好的德育方法是自我教育法。()P222 17.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发挥。()P224 18.赋予班干部特定的权威是管好班级的“不二法门”。()P239

二、单选题

1.如下教育目标存在于中央哪个文件之中?“所有的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地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B)P198 A、《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师法》 D、《中小学行为规范》 2.《小学德育纲要》颁布于(B)。P198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3.《中学德育纲要》颁布于(C)。P198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

4.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B)。P200 A、道德评价 B、道德规范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5.对学生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D)的内容。P201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6.“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B)的内容之一。P201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民主与法制教育 7.“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P202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道德教育 8.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作为基础的是(A)。P207 A、知 B、情 C、意 D、行 9.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P207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提出社会化活动德育原则的是(A)。P210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P212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12.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P207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13.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D)。P205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原则。P216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因材施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5.“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原则。P212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6.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原则。P217 A、共产主义方向性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7.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D)。P221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8.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A)。P227 A、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19.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要注意避免(D)。P227-228 A、突出个性,避免套话 B、用语直接,言简意赅 C、鼓励为主,促进上进 D、抓住重点,不及其余

三、多选题

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如下因素的制约(BD)。P197 A、教育者的个性 B、社会发展因素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人的发展因素 2.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ABCD)。P199-203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 C、劳动教育 D、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3.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P204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4.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ABC)。P205 A、活动方式的区别 B、影响因素的区别 C、形成结果的区别 D、指导思想的区别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P205-209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6.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ABC)。P207-208 A、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7.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ABCD)的任何一方面开始。P207 A、行 B、知 C、情 D、意 8.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有(ABCD)。P210-217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学校德育的途径有(ABCD)。P218-219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ABCD)。P218 A、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 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11.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ABCD)。P220-221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 1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CD)。P222 A、德育目标 B、教师素质 C、德育内容 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1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表现为(ABD)。P223-224 A、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B、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C、是知识教育的主要力量 D、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 1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ABCD)。P224-227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B、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 D、评定学生操行

一、判断题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P230 2.实行校长负责制后校长除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外,他对学校教学方面事务可以大胆决策和指挥,而不受其他人的制约。()P230-231 3.学校管理机构分为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与反馈机构。其中,决策机构为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咨询机构为校务委员会;执行机构为校长领导下的各级执行系统;反馈机构由校务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组成。()P231 4.学校管理的过程有计划、执行、控制、评价。()P235-236 5.共青团是学校的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P236 6.班级组织是学生学习认同群体目标,掌握群体生活规范,培养正确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质的重要环境。()P237 8.班级作为非成人组织,要完全靠外部力量来管理与控制。()P238 9.班级管理的模式有三种:功能性取向模式、行为改变取向模式、人际互动取向模式。()P240 10.果断纪律理论是行为改变取向模式的代表。()P240 11.人际互动模式注重教师行为对学生情意方面的影响。()P240 12.建立有效的班级环境是有效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P240 13.班级组织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和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242 14.班级文化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P243 15.在法制社会,教育法能够运用教育活动的任何地方。()P244 16.教育执法指运用一切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实施教育法律的活动。()P244 17.教育执法的内容包括:推行教育法规的实施、对教育守法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委责任。()P245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P245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直接与教育相关的法律。()P246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通过。()P246 21.定量评价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对被评价的资料信息进行数理化处理。()P248 22.定量评价主要关心被评价者的看法与感受。()P249 23.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初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的一种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P249 24.诊断性评价适用于全体学生,并不仅仅限于有问题、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P249 25.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P249 26.诊断性评价只能通过较为正式的特殊测验来进行。()P249 27.相对于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伴随教学过程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P249 28.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一种非正式评价。()P250 29.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P250 30.绝对评价常以百分等级分数形式出现。()P250-251 31.个体内差评价可以以自己也可以以同学个体为参照点而实施的一种评价。()P251 32.教师评价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评价与班主任工作评价两个方面。()P251-255 33.教学工作评价有学校领导评价、教研组同事评价、学生反馈评价、教师自我表现评价组成。()P255 34.论述题、作文等属于客观性评价。()P257

二、单选题

1.党支部在中、小学校管理中主要起到(B)。P230 A、决策咨询作用 B、保证监督作用 C、民主管理作用 D、全面执行任务作用 2.督促检查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C)。P233 A、查教案 B、考试 C、听课 D、倾听师生意见 3.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有(A)两种。P234 A、跟班制和学年更新制 B、大循环和小循环 C、踏步循环和年级包干 D、自主选择和学生选择 4.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法律是(D)。P245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每年(D)为教师节”。

A、10月9日 B、9月15日 C、9月12日 D、9月10日

6.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缺陷与问题,这是教育评价的(C)。P248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 7.以下关于定性评价说法错误的是(C)。P248 A、定性评价主要是一种分析性的、描述性的评价

B、定性评价主要凭借评价者个人的洞察、内省评述事物发生的过程与结果 C、定性评价只能看到事物发生的最终结果或情形

D、定性评价重视站在被评价者的立场与角度,来理解其行为的意义 8.关于形成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P249-250 A、它是一种伴随教学过程而进行的经常性评估 B、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C、它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但运用的频率较高 D、它是一种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的评价 9.关于终结性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250 A、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即时的反馈性评价

B、是为确定学生达成整个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作的评价

C、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D、往往是一种正式的外部评价,且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10.绝对评价是以(B)为参照点实施的一种评价。P250 A、常模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个体 11.以下不属于关于个体内差评价的是(A)。P251 A、对一个班级学生在不同学科成绩分布差异的比较评价

B、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成绩表现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C、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D、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前后纵向评价属于个体内差评价 12.关于教育评价,下面所列举的现象中不正当的做法是(C)。P260-261 A、评价应以事实为准绳、为依据

B、评价的方法应与被评价的对象相适应、相匹配

C、评价的标准与被评价的对象可以不存在直接的、理性的联系 D、各评价标准应是内在连贯的,并得到始终如一的执行 13.以下说法不属于操作测验特点的是(B)。P258 A、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B、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C、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D、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

三、多选题

1.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力包括(ABC)。P231 A、决策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集资权 2.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BCD)。P231 A、与校其他领导的关系 B、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C、与本校党支部组织的关系 D、与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3.我国中小学内部,学校的组织机构一般有如下类型(ABD)。P232 A、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B、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与办事机构 C、与校外联系的机构 D、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学组织机构 4.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CD)。P232-234 A、教学管理 B、总务工作 C、教职工管理 D、学生管理 5.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ABCD)。P232-233 A、抓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B、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C、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D、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6.总务工作的主要包括(ABC)。P233 A、校舍的建设,维修与设备的购置与管理 B、生活福利工作 C、财务管理工作 D、优秀教师的评定工作 7.教职工的管理的主要方面(ABD)。P233-234 A、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 B、培养和提高教职工 C、组织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D、考核教职工 8.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一般分为(ACD)三方面。P234 A、考勤 B、考查 C、考绩 D、考能 9.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P234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 10.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ABC)。P237-239 A、自功能性 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 C、半自治性 D、基层性 11.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ABCD)。P238-239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目标明确 B、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C、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D、有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风良好 12.班级管理主要有(BCD)取向的模式。P240 A、认知调节 B、功能性 C、行为改变 D、人际互动 13.班级管理的原则(ABC)。P241 A、确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观念,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B、加强班级是常管理,不能只关注少数大活动 C、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D、严格要求学生 14.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ABCD)。P241-243 A、班级组织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自治管理 D、班级文化建设 15.我国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分为三层(ABC)。P242 A、班干部 B、小组长 C、一般成员 D、团支部

16.班级自治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ABCD)方面来进行。P243 A、日常生活的几个活动环节 B、阶段性的班级活动

4.环境监测配答案 篇四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善喻”的教学思想是《学记》提出的。()

4、《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6、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7、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

9、“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10、朱熹读书法是指“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1、朱熹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2、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13、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核心是行以求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4、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15、“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6、针对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小学语文的“呆板、繁琐、片面、低效”的弊端,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景教学。()

17、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8、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19、柏拉图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称他的谈话问答方法是“产婆术”,他的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0、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2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2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2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他认为“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

25、夸美纽斯认为“知识的开端必须来自感宫”,提出“感知—记忆—理解”为基础的教学。()

26、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2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8、“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9、在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中,基础性是强调选择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30、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31、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2、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33、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引入到教学中,提出了“一般发展”教学,即使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这三方面的个性发展。()

34、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35、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13、根据我国古代关于“知与行”、“学与思”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D)。

(A)朱熹(B)颜子推(C)韩愈(D)王夫子

14、“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体现了韩愈(B)的教育方法。

(A)知行并进(B)学习与独创相结合(C)博学求精(D)勤劳学深思

15、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A)。

(A)朱熹(B)韩愈(C)孔子(D)颜之推

16、“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B)提出的。

(A)杜威(B)陶行知(C)布卢姆(D)卢仲衡

17、(A)提出了“五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A)陶行知(B)杜威(C)布鲁纳(D)朱熹

18、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C)。

(A)解放儿童的眼(B)解放儿童的脚(C)解放儿童的脑(D)解放儿童的思维

19、在中国,陶行知最先把(A)改成了“教学法”,以倡导重视学生的学习。P8(A)教授法(B)读书法(C)讲授法(D)灌输法

20、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A)。(A)段力佩(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1、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B)。

(A)邱学华(B)李吉林(C)卢仲衡(D)顾泠沅

22、“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的情境教学是由哪一位我国当代教育家总结的(A)。(A)李吉林(B)段力佩(C)顾泠沅(D)邱学华

23、(D)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A)邱学华(B)顾泠沅(C)李吉林(D)卢仲衡

24、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B)。

(A)个别教学(B)班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C)班集体教学(D)学生自定制度的教学

25、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B)。(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B)尝试教学法(C)自学辅导教学法(D)实践操作法

26、上海青浦数学教师顾泠沅同志提出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D)教学。(A)尝试教学(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27、(A)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B)自学辅导教学(C)情境教学(D)八字教学

28、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A)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A)顾泠沅(B)邱学华(C)李吉林(D)卢仲衡

29、主张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谈话问答方式的是(C)。(A)杜威(B)凯洛夫(C)苏格拉底(D)赫尔巴特

30、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B)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A)《理想国》(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大教育论》

31、将教学看成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是哪一位教育家(B)。(A)杜威(B)夸美纽斯(C)布卢姆(D)布鲁纳

32、夸美纽斯采用的直观教学的程序是(A)。

(A)感知—记忆—理解—判断(B)表演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象征式再现表象(C)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D)组织教学—复习教学—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3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C)。

(A)知识(B)兴趣(C)德行(D)能力

34、以下教育家中,(C)认为教育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A)杜威(B)赫尔巴特(C)凯洛夫(D)赞科夫

56、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一套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B)的任务,并取得最大效果。

(A)教学(B)教养和教育学生(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知识传授

57、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B)。(A)发散性思维(B)直觉性思维(C)演绎(D)归纳

58、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B)。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59、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言语学习、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C)。(A)知识(B)情感(C)运动技能(D)直觉思维

60、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C)和有选择性。(A)有记忆力(B)有求同性(C)有建设性(D)有想象力 61、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C)。

(A)实践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分析性智力(D)人际交往智力 62、提出成功智力理论的是(A)。

(A)斯腾伯格(B)加德纳(C)罗杰斯(D)加涅

63、多元智力理论是(C)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A)比纳(B)斯腾伯格(C)加德纳(D)高尔曼 64、在下列各类智力中,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范畴的是(C)。

(A)分析性智力(B)实践性智力(C)自我反省智力(D)创造性智力 65、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提核心的教育观念,主要评价学生的(B)。

(A)理解能力(B)对知识的掌握情况(C)应用能力(D)创造能力 66、认识和对环境中各种物种、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能力是(B)。

(A)逻辑数理智力(B)自然观察者智力(C)人际—交往智力(D)个人内省智力

三、多选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AB)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主要有(BD)。

(A)循序渐进(B)学思结合(C)长善救失(D)启发诱导

3、《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它们是(ABCD)。(A)善喻(B)及时施教(C)循序渐进(D)长善救失

4、朱熹提出的相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是(BCD)。

(A)知行并进(B)学思结合(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5、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ACD)。

(A)勤学深思(B)及时施教(C)博学求精(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6、集中体现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是(AC)。(A)《师说》(B)《学记》(C)《进学解》(D)《论语》

7、提出“学”与“思”相结合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有(ABCD)。

(A)孔子(B)韩愈(C)朱熹(D)王夫之(E)颜之推

8、以下属于韩愈教育思想的是(ABCE)。(A)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学深思)(C)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博学求精)(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学习与独创向结合)

28、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教学”措施有(ABC)。

(A)先行组织者(B)不断分化(C)综合贯通(D)发现式学习

2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30、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认为学习的直接目标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教学理论必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AC)。

(A)合理安排教学序列(B)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难度(C)注意适时强化(D)为掌握而学、为掌握而教

31、掌握教学是通过评价和反馈来实现的,教学评价包括(ABC)。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另类评价

32、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AC)。

(A)顾问作用(B)调节作用(C)咨询服务作用(D)主导作用

33、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应的态度是(ACE)

(A)真诚(B)民主(C)理解(D)关怀(E)尊重

34、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35、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具有(ABCE)显著特征。(A)有洞察力(B)有创造性(C)有建设性(D)有抱负心(E)有选择性

36、斯腾伯格提出了(AB)。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37、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主要指的是(ACE)。

(A)分析性智力(B)运动性智力(C)创造性智力(D)内省性智力(E)实践性智力

38、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教师确立(ABC)。(A)积极的学生观(B)灵活多样的评价观(C)“对症下药”的教学观(D)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上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成是一种专业。()3、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功利学校教育质量必要途径。()

4、教师职业道德将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5、“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6、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7、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8、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9、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能力。()

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11、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12、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13、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P53

14、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15、作为教师,拥有的本体性知识越多则其教学水平越高。()

16、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在教师。()

17、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要从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其中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13、专家型教师的核心是(B)。

(A)具有明确知识(B)具有策略性知识(C)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D)具有反思教学的能力

14、教师的素养内涵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C)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A)一般的教学能力(B)特殊的教学能力(C)对知识的处理能力(D)课堂组织能力

15、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C)。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实践性知识(D)经验性知识

16、案例的作用是(D)。

(A)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源泉(B)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C)案例是教师成长的阶梯(D)以上都是

17、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B)个过程。(A)6(B)5(C)4(D)7

18、(B)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A)板书(B)微格教学(C)行动研究(D)多媒体教学

19、未来人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一本是职业的,另一本是证明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创新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而事业心、进取精神等通过(C)实现的。

(A)终身学习能力(B)教育科研能力(C)参与精神(D)文化素养

20、在课堂观察中,主要可以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学生来说可以围绕参与状态、思维状况、情绪状态和(A)。

(A)交往状况(B)回答问题的准确性(C)上课的坐姿(D)课堂气氛

21、(C)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A)维拉(B)布鲁巴赫(C)波斯纳(D)勒温

22、下列反思的类型中属于超前性反思的是(B)。

(A)对实践的反思(B)为实践反思(C)实践中反思(D)以上都是

23、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B)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A)教师即传授者(B)教师即研究者(C)教师即灌输者(D)教师即管理者

24、“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D)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B)斯金纳(C)波斯纳(D)勒温

25、(D)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A)反思教学(B)案例教学(C)课堂观察(D)行动研究

26、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它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A)。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27、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问题筛选—(D)-运用和反思”。

(A)集体讨论(B)听报告(C)民主讨论(D)理论筛选。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ABCD)。

(A)职业道德(B)学科知识(C)教学能力(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ABCD)。

(A)职业道德(B)文化素养(C)终身学习能力(D)参与精神

3、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BC)。

(A)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下面属于条件性知识的是(ACD)

(A)教与学的知识(B)学科知识(C)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D)班级管理知识

5、专家教师除了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应具有(ABCD)。

(A)策略知识(B)学科知识(C)默会知识(D)陈述性知识

5、感觉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6、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知觉要比感觉简单、完整。()

7、一般个性心理特征只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

8、认知和情感是紧密结合的,认知发展是情感的动力,它制约着人的情感,而由情感所构成的心理状态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9、对学生而言,年龄越小,形象思维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也逐步发展起来。()

10、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11、情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12、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主要是指对一些事实、法则,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认识。()

13、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开发人脑的关键期是儿童期。()

14、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15、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16、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

17、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18、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排列的,低级需要未得到基本满足难以产生高一级需要。()

19、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希望得到他人赞许,属于尊重的需要。()20、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21、罗杰斯和加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22、罗杰斯的移情性理解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去思考学生所思、所虑,从而真正确认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23、罗杰斯认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个性发展。()P99

24、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25、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26、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27、“文化反哺”为学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28、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P109

29、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逞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30、美国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尔把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反哺”。()

31、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32、“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二、单选题

1、学生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和质量,其根本目的是(A)。

(A)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B)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C)健全学生个性(D)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D)。

(A)对学校的责任感(B)对社会的责任感(C)对家庭的责任感(D)对自己的责任感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一般包括(A)。

(A)道德常识、道德态度、道德行为(B)道德常识和道德行为(C)道德意识和道德遵守(D)道德认识

4、(D)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13、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ABC)等方面的发展。

(A)感觉(B)记忆(C)思维(D)情感

4、信息素养包括(ABD)。

(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5、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ABC)。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6、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BD)。

(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7、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使学生具备(ABCD)。

(A)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B)科学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C)坚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D)虚心和合作精神

8、“科学素养”基本上包括(ABCD)。

(A)对科学知识的理解(B)对科学方法的理解(C)对科学事业的理解(D)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9、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指(BCDE)P92(A)关怀(B)探索(C)实证(D)理性(E)怀疑

10、文化科学素质是由多种不同知识有机结合、互为联系、互为整体、纵横交错、网络化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包括(ABD)。

(A)知识的发展(B)信息素养的发展(C)文化的发展(D)科学素养的发展

11、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ACD)。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第四章 学习

一、判断题

1、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的变化,才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2、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来说,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这种行为指标有时能反映学习,有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习。()

3、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行为变化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能力和倾向发生了变化,所以主张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来定义学习。()

4、从方法论上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学习时坚持研究施加的剌激(S)和机体的反应(R)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S-R。()

5、“S—R”强调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即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由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这是认知论学习观的观点。()

6、认知心理学家坚持通过观察外部的S与R的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以O代表),其公式是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所以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7、“学习”的要点主要有:(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3)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8、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9、“S—O—R”的学习活动公式中,O称为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P113

10、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P117

11、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是由记忆系统、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组成的。()

12、学习类型按内容可分为认知、情感和态度。()P116

13、奥苏伯尔认为,对个体来说,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14、奥苏伯尔认为,活动学习强调实践,大大超过了言语学习的范围。()

15、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人为的和实质联系。()

16、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353、情感上易于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而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

54、循序渐进型学习者倾向于用有层次的步骤和严格的逻辑来理解课程材料;总体统揽型学习者倾向于以跳跃式,几乎不关注概念间的联系。()

55、推理能力的准备状况也对儿童的学习发生影响,推理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儿童是否作好心理准备,直接影响到学习是否能顺利进行。()

56、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P131

57、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

58、感觉型学习者不喜欢学习那些与真实世界表面上毫无干系的课程,而直觉型学习者不喜欢学习那些需要记忆的零碎课程内容。()

59、在教学中直觉型学习者很可能比感觉型学习者更怨恨那些对材料表述不十分清楚的测验,直觉型学习者对细节把握较有耐心,擅长记住事实性的内容,喜欢从事一些动手操作的实验性工作。()

60、感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直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61、“让我来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是深思熟虑中学习者的常用语,“让我首先好好考虑一下”是积极主动型学习者的常用语。()

62、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63、冲动性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低于反省性的儿童。()

64、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P135 65、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P136 66、要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学好的学科,冲动性风格的学生更利于学习;但对于不太需要注意细节或应急的任务,反省性风格的学生往往更利于完成。()67、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发散思维”。()

68、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69、有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注意人的面部,注意社会环境,具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自己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有场依存性的人,则倾向于更主动,更自尊等。()70、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71、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72、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73、学生的竞争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74、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75、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它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和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76、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二、单选题

1、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过程中,除了S和R之外,还有一个中间变量0,即形成S-O-R的关系,其中O是指(C)。

(A)教师(B)观察(C)学习者(D)组织

2、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什么定义学习(B)。

(A)知识的习得(B)能力或倾向的改变(C)经验的积累(D)信息的加工

3、哪位心理学家的信息加工模型是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与记忆信息加工模型(D)。(A)鲍尔(B)希尔加德(C)华生(D)加涅

521、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A)。

(A)积极主动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22、相对而言,更擅长于抽象与数学推理的学习者是属于(D)。

(A)积极主动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直觉型

23、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定向或偏好,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内容的学习者是属于(B)学习风格。

(A)直觉型(B)感觉型(C)语言表达型(D)总体统揽型

24、(C)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P133(A)视觉型(B)语言表达型(C)直觉型(D)感觉型

25、(A)学习者善于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电影、表演等。(A)视觉型(B)语言表达型(C)直觉型(D)感觉型

26、具有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C)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

27、在处境不明、难以作出抉择时,倾向于仔细考虑观察到的现象和面临的问题、与经验相联系、使思维更广阔和系统、行动前致力于把问题考虑清楚的认知风格是(A)。

(A)反省性认知(B)场独立性认知(C)分析性思维(D)直觉性思维

28、在认知时会更多地注意社会环境,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属于(B)。(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性(D)发散性

29、(A)被认为与创造力关系最密切。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求同思维(D)分析性思维

30、学徒制度的优点有(D)。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31、学徒制是适合于手工操作的技术教育形式,它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但这一些教育形式也存在不足,以下列举了它的一些缺陷,但不包括(D)。(A)偏重实际操作,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

(B)限于小范围的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通过师傅传徒弟的形式,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将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口传身授的形式不易于传递默会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BCD)。(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学习”的要点主要有(ABC)。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BD)。

(A)华生(B)桑代克(C)奥苏伯尔(D)斯金纳(E)皮亚杰

4、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

(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室以外进行

5、在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把学习看成是以下系统的协同作用过程(ACD)。

5.环境监测第一章答案 篇五

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扩散性,活性或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积累性和自然性的特点,所以环境监测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对象和手段的多样性,组分和变化的复杂性,归纳起来如下:

(1)样品组分的组成复杂,种类繁多。所以要建立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一般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污染物优先,有可靠分析方法,并保证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优先。

(2)样品组分的稳定性较差、变异性较大。所以要求尽量对环境样品实现快速测定,尽量现场检测,要求有较好的仪器设备或在线监测设备。

(3)样品组分的含量通常较低。这给仪器分析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环境监测的工作量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所以要求环境分析检测满足连续性、追踪性的要求,这样就体现在分析检测的工作量很大。

3,环境检测与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环境检测是政府部门取样经化学分析后的结果,判断企业的废物排放是否达标,出具的报告是<环境监测报告>

环境分析是有资质的机构到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查看地理位置,结合生产经营情况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出具的报告是<环境评估报告>

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分光光度法是比色法的发展。比色法只限于在可见光区,分光光度法则可以扩展到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目前环境监测的要求,设备价廉轻便,操作简易,所以成为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

5.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是由政府推动的,依靠制定法规、法令来强制企业执行。ISO14000标准强调的是非行政手段,用市场、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共同认识来达到促进生产者改进其环境行为的目的。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使消费已超过法律成为环境保护的第一动因;

☆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申请认证完全是自愿的。出于商业竞争、企业形象、市场份额的需要,在企业内部实施ISO14000标准,并以此向外界展示其实力和对保护环境的态度;

☆这一系列标准与我国制定的364个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是一个将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一个管理性标准,它具有如下特点:

☆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整个标准没有对环境因素提出任何数据化要求,强调了体系的运行以达到的目标、指标,并符合各国的法规要求;

☆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要求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尽可能把污染消除在产品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之中,并且要求企业注重进一步改进提高,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标准强调的是环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要求采用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管理手段,强调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可追溯性,体现出整体优化的特色;

☆标准强调了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对产品进行从摇蓝到坟墓的分析,较全面地覆盖了当代的环境问题。从产品设计入手,以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人类不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ISO14000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会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世界经济接轨带来极大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虽然ISO14000和ISO9000两个系列标准从两个不同角度对企业管理的两个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但是两个标准是可以互相衔接的,例如在标准的贯彻、实

施与认证过程中可以同步进行。这是因为两个标准的中心是一致的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提高企业形象,企业进行文明施工,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噪音、扬尘、固体废弃物、有害气体、污水等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为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不仅仅会关心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并且随着他们的环境保护能力。价格、质量与环境保护能力将成为产品适销对路的基本条件。

☆为企业提供了加强基础管理、环境管理的首要任务。根据ISO14000的要求,企业需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进料到销售,甚至到产品回收与废物利用)加以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预防污染的能力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信誉。ISO14000为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拥有良好的生产、销售循环系统,就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可信度。☆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供世界各国共同使用的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消除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壁垒,发展对外贸易,对所有贸易伙伴都是有利的。

8,在污染物排放中,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那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相对技术高一点,排污就会少一点,所以地方政府为了让本地的经济走向世界,就尽量向iso14000系列靠近,就制定了相对而言比较严的的标准,而地方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向指定也没有那个能力喽 9,为什么要制定更多的行业排放标准

行业排放标准是针对特定行业生产工艺,产污、排污状况和污染控制技术评估、污染控制成本分析,并参考国外排放法规和典型污染源达标案例等综合情况后制定的污染排放控制标准。显然行业排放标准是根据行业的污染情况所制定的,它更具有操作性,根据技术、人力、经济可能 性,就制定更多行业排放标准。

10,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上一篇:准生证需要什么证明下一篇:会计从业复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