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2024-11-25

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精选19篇)

1.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伴随着青春的拥抱,我们来到了充斥着书香、书声琅琅的高新一中初中部。

怀揣着梦想的钥匙,打开初中大门,登上成长的殿堂。面对初一,相信所有人都是憧憬而忐忑的。走入一中,看到偌大的操场,翠绿的草坪,那是青春的色调;看到美丽的教学楼,明镜的教室,那是阳光的色彩;看到巨大的体育场,五颜六色的花儿,那是梦想的颜色。

亲切的老师,带领我们走入优美的散文诗,带着我们体验神秘的数学,带领我们漫步历史长卷。辛勤的园丁们,不畏劳累,不惧困难,勇闯于书海之中。

踏着九月的秋风,沐浴在果实的芳香中,走入大广场。四面的树叶有些微黄,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黄金锻打的薄片,像个蝴蝶打着旋飞下来,翅膀一颤一颤的。阳光透过叶间,射下束束微弱的金光。正值中秋,桂花盛开,米粒大小的花簇成一堆,藏在细细密密的叶间,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一个多么美妙的学校啊。我们在这里学习、玩耍,我希望在这里我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努力学习,野蛮体魄。

如果高新一中是一只小船,我们就漫游在书的海洋中;如果高新一中是一只灯塔,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如果……

我相信,高新一中会给我们的梦想插上会发光的翅膀,我们终将破茧成蝶,奔赴远方!

2.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二

一、叙事教学法的具体含义

叙事教学法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叙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 具体可以针对一个环节, 也可以是教材中的一句话和一段文章。将叙事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交流平台, 在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叙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化和艺术化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叙事教学法也是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还包括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和技巧。综上所述, 叙事教学法是思想、方法和技巧的有机统一体。

二、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叙事教学法是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下而产生的的一种理论性的教学方式。一般讲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分为五种:即人类思维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叙事理论以及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是人类思维理论, 某科学家将人类的思维划分为科学思维和叙事思维两种, 人们通常的表达方式都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想法, 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二是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生活是一个故事化的过程, 人类习惯通过故事表达思维, 只有通过故事的形式才能真实又生活化地传递人类文明。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顺应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有利于学生提高掌握单词的效率。三是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要掌握叙述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叙述性话语, 所以掌握叙事方法更容易在交流中习得语言。四是叙事理论。认为讲故事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叙述是人类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五是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语言是语言教学的价值, 叙事教学法是可以用于任何阶段和程度的语言教学中并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对叙事教学法的应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叙事教学法的运用将教材中的多个单词相结合组成一个故事, 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表达单词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受限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可以随意的针对性的进行词汇教学。使用叙事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通常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简单复述与复杂复述。复述又分为简单复述和复杂复述两种, 所谓简单复述其实就是让学生将学到的教材知识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复杂复述则是学生采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将整篇文章进行表达复述。复杂的复述所叙述的故事内容相比简单的要复杂繁琐一点, 这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部分教师也会运用复述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新学的词汇进行复述, 学生反复使用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词语进行复述, 这种复述活动不能使学生反复操练所学新词,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明显了。所以教师安排复述活动时一定要要求并引导学生使用新词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复述, 也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进行复述活动。

2.组织或创新故事。学生在进行复述活动时主要是依据自身学到的知识, 通过自身的思考想象从新组织表达。在进行复述活动时由于已经为学生的复述进行了特定的规划, 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叙事教学法, 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思, 叙事教学法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或改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内涵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布置任务, 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由地创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发散思维和自由想象, 学生将所学单词运用到故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宗旨是通过创建故事的方式, 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单词。

3.创设情境, 真实体验。所有东西只要是经过反复长时间的使用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单词也不例外。而叙事教学法就是要提倡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真实的交流平台, 指导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所学单词进行利用,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单词的记忆力,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单词的运用能力。

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叙事教学法的采用,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词汇的记忆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述、组织和改编故事以及创建真实场景等形式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交流平台。这种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填鸭式的词汇教学, 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综上所述, 叙事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善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3.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三

【关键词】初中英语 精彩“叙事” 有效课堂 引领构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叙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有所提高,也可以使学生的交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深入探析教育叙事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让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叙事探究中十分重要。本文我将借鉴专家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几年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教育叙事的介绍和探析,彩用经典事例分析它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多元化展现了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听读乐趣

在听读训练之前,老师要精心选择听读材料,通常是选择陌生单词比较少而叙事性比较强的材料,有利于学生有效概括材料内容。在听读之前,老师可以设置层层推进的题目,第一遍听读时,老师只要求学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内容,看看哪个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最强。第二遍再听时,不让学生听简单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听出难点,把文中出现的陌生单词猜出来,激发学生听读斗志。听读重点是把嵌有陌生单词的句子听出来,看看谁有这个能力呢?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听读后,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写出来,讨论句子的含义,猜测单词的意思,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听读热情高涨。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有关家庭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找出文中所出现的人物,看谁找的又快又准。学生听完以后,老师激发学生运用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人物介绍,让学生在“叙事”中提高“说”的能力。如Father's mother is my grandmother. Father's father is my grandfather. Father's brother is my uncle.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继续介绍aunt,brother,sister与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老师继续布置任务,模仿文中的句型和短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认真听读,学会介绍的方式,才能更加顺畅的完成自我家庭成员介绍的任务。

二、设计游戏,激发学生表达探究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老师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边玩边学边收获。老师设计的“叙事”性游戏有很多,如复述故事、讲故事比赛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心有灵犀”的游戏。模仿电视节目中的竞猜游戏,把学到的单词做成卡片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抽出来,用动作和语言去描述单词的意思,另一个同学猜测单词并能够准确拼读出单词,这样该组就可以得分。为了让学生能够组织出恰当的语句,可以放宽学生组织语言的时间,给学生三次叙述的机会。只有学生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搭档才能准确说出答案。

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刚刚学习的单词放在一起,做成卡片放在箱子里,每一组用抽签的方式抽单词,评价得分更加公平。如单词“monkey”,叙述者开始描述:It is a kind of animal. It likes to eat bananas. It has long tail.学生在叙述中同伴一直在认真听,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同伴还没猜出来,叙述者就辅之动作,模仿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同伴恍然大悟,很兴奋地猜出来。在叙述猜词的时候,其他学生也都在小声叙述猴子的模样,全体同学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整个课堂非常热烈,学生听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践交流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听说交流的欲望,思维更加灵活,在叙事表达时更加顺畅。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挂图、简笔画等教具,为学生叙事创设相应的氛围。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可以有效渲染气氛,简笔画则可以形象生动的表现故事情节。在听读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文中的故事情节,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来。老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把教室布置成相应的环境,模拟实践场景,烘托听说环境。学生要运用叙事性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实践交流能力。

4.我的朋友初中叙事作文 篇四

好了让我来说说吧。喜欢看书,每次一看到好看的书,一定要看个够,要不然他要不高兴的。有人会说是一个“书迷”,的确,她的绰号就叫“书迷”。如果你知道的话,我们班上大多数都是叫她“书迷”。

我和,有时还因为她看书发生过一点小矛盾。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天气非常的严热。我和她一起回家,老师说:“要写完作业才能走,那时我先写完作业,我在外面等她,我本来想吓她一下,可是等了一会,她还没出来,于是我一等不出来,二等不出来,三还是等不出来,我急了,我往教室里一看原来他写完了作业,正在看书呢,连我走到她生边还不知道。于是我拍拍她说:“走了”。她才不耐烦的说:“再看完一遍再说”。我特别生气,就先走了。她看到我走了也收拾书包走了。我们一路上谁也不理谁。

5.初中优秀叙事作文 :我的童年 篇五

我的童年宛如一只蝴蝶,蝴蝶上的无数个小斑点,记载了我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的小事。其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斑点,它记载的是我童年时的发现——-眼泪是咸的。

这是我六岁时的发现,而且是我亲身体验的结果。那天,我刚好看到一本童话书,书上写着:幸福的泪水——-甜的。泪水原来是甜的,真的吗?为了认证这一说法,我特意做了一个“实验”。我故意闹了一个很大的乌龙,来气爸爸妈妈,过了一会儿,妈妈果然生气地打了我一下,我迅速跑进房间,使劲想不开心的事,可是,脸火辣辣得疼,我眼泪却总是掉不下来。这时我想起爸妈对的好,眼泪便流了下来,忽然我想起了自己流泪的目的,赶紧用手接住眼泪,小心翼翼地捧着,自言自语地说:“你们可得小心点儿,这可是我千辛万苦才得来的!”说完我用舌头尝了尝,哎,明明就是咸的嘛!妈妈说得没错,童话书都是骗人的,枉我还费尽心思找眼泪呢!

于是,小时候的我就这样明白了眼泪是咸的。直到等我慢慢地长大了,渐渐明白了书上说的幸福的泪水是甜的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我想到这件事,我都特别想笑,童年的我够幼稚吧,不过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不同的让大人觉得够幼稚的经历吧。

6.我的初中生活叙事作文500字 篇六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班级里,有着我最爱的老师,有着我最爱的同学,有着我最讨厌的几个男生,有着我最美好的记忆,有着我最快乐的时光……

段虹琳:她总是在我暗暗哭泣时第一个安慰我,在我被男生欺负时,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在学习上,我们是竞争对手。在生活里,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蒋仪、姜缘、蒋佳宏:她们是我们班的三大女强人,成绩好,品行好,性格好,书写好……当然对我也非常好!

肖老师、吴老师:我最爱的老师,给予我知识与道理,让我在知识里徜徉。到了初中以后老师们不会忘记我吧?

7.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七

关键词:叙事时间,逆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

1 影片叙事时间

时间在电影叙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和复杂的概念。如何改变与组织故事的时间也成为导演叙事的关键。

热奈特曾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对叙事时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叙事作品中的时间具有双重性,具有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差异。故事时间,是指所叙述事件发生所需要的实际时间;叙述时间,是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文本时间。

本事时间是虚构出来的艺术时间,呈现封闭性的时间特点。本文时间是故事中编导设定时间。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将本是时间框定在了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后,本文时间大部分被置放于20世纪50年代,少部分被安排在了20世纪90年代,整体上影片《我的父亲母亲》的时空运动过程轨迹为由90年代回溯至20世纪50年代来展现影片的主要情节和主旨。

2 影片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叙事与时间的关系总是那么微妙,有人说“叙事是对神秘的、易逝的时间的凝固与保存”,也有人说“叙事把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在时间叙事中,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主要跟时序、叙事频率、时间畸变三者有着密切关联。

2.1 溯回:逆时叙述的采用

叙事学中的时序研究,主要是指电影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电影文本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主要运用了逆时序运动轨迹中的闪回,采用外部闪回对故事进行安排,叙述者有意从最后讲起,对往事进行追溯,这种追叙不仅扩展了故事的时空,而且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叙述,使结构更加紧凑。

总的来说,导演张艺谋用颇为复杂的时空交叠式结构,一改传统的时间叙述方式,以后的人——“我”,讲述父亲母亲爱情史的形式铺展开,形成一种存在于“我”意识流中的由现在与过去时态交错、回溯、重叠的立体结构式“心理时间”,以“我”的思想活动和内心感受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2 复刻:叙述频率的画面呈现

叙述频率,即“一个事件出现在故事中的次数与该事件出现在文本中的叙述(或提及)次数之间的关系。”在本片的叙事进程中,采用了重复叙述,几次发生、几次事件的叙述频率,使影片获得了结构上的呼应和统一。

影片中一幅幅唯美恬静的画面:招娣来回奔跑的金黄淡雅的田野,骆长余护送孩子回家的弯曲延伸的道路,教室内朗朗读书声,这些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彩色画面。尤其是六次奔跑的镜头,它们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进一步讲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外在依据。

2.3 幻化:时间畸变的发生

在电影中,导演可以通过对时间结构安排和再现形式的表现,实现物理性时间和人物心理时间的深层把握,以便来表达主题,深化内涵,而时间畸变是一切虚构叙事,尤其是电影叙事的中心环节。

影片中对于父母亲爱情故事叙事的展开、推进与高潮都是借助于时间畸变来完成的。任何叙事的开头都巧妙地遮盖了源头的缺失所造成的空白。影片的开头用画外音呈现第一人称的叙事形态,这时导演给我们一种虚记忆,让故事的开头既作为叙事的一部分身处文本之内,又作为先于故事存在而又身处故事之外,然后顺着叙述者“我”叙事的线条一步步回溯,引起无穷无尽的回退,然后跟着“我”的叙述进入影片。

影片开篇以儿子的内心独白作为画外音,加上黑白影调讲述“我”回家原因和父亲去世的现状,让人倍感凄凉。随即以开端时间为起点的叙述方式开始了对现状的演绎,紧接着运用了“混合闪回”:“我”看着当年父母亲的照片,陷入沉思,此时凄婉唯美的音调声响起,跟随“我”的讲述,画面色调由黑白转入彩色,叙述即偏离现实叙述故事层去追溯过去,进入父亲和母亲年轻时恋爱的过程,倒叙开始,画面中父亲搭乘的马车自远方奔来,这是第一次时间畸变,影片的核心叙事也借助这次时间畸变得以开展;第二次的时间畸变开始于母亲守在路边等候父亲归来后,“我”以一句“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使声音和画面有序衔接,让观众对影像画面产生了认同感,潜意识里跟随人物的视角进行情感体验。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作为儿子对父母纯真爱情的情感叙述。可以看到,整个叙述过程是对过去记忆的再现,影片的时间链条不断被作者打断,,是对过去记忆的重复再现,更体现了叙事进程中的时间重构。

参考文献

8.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八

【关键字】情感教学原则 情感教学策略 认同感 积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情感因素来帮助其学习英语。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教学互动活动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的目标。笔者在本文中就以“初中英语情感教学原则和策略”为话题来进行浅谈。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原则

1.寓教于乐性原则。寓教于乐性原则是初中英语情感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原则,它是需要教师在其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并以此来使得学生们可以怀着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等正面情绪来进行英语学习,使教学是在学生乐于接受和乐于学习的状态之下进行的。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可知,当一个人处在快乐情绪和高涨兴趣的状态中时,他的智能操作水平可以得到最大化发挥,此时,其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都是最佳。而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性原则的时候需要以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和兴趣情绪为切入口,并以此来引导学生们变“乐中学”为“学中乐”,使得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增加,并是发自其内心的真实需求。

2.以情施教性原则。以情施教性原则是初中英语情感教学中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因为既然是“情感教学” ,当然就需要“以情施教”来落实了。依据“以情施教性原则”,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以情促知”和“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主要教师注意的是,在进行“以情施教性原则”时,教师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自身的快乐、振奋等积极良好的主导性情绪状态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样怀有这些积极主动性的情绪,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最大化协调和和谐,从而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学习。

3.情感交融性原则。情感交融性原则是指师生在教学互动活动中,情感交流渗透着围绕认知信息传递种种情感交流以及随之而来的人际情感交流这两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这种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的流露和反应,使得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被创设,并最终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和由此使得教学目标得到实现和强化。

4.移情性原则。移情性原则是较为高层次的原则,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和熏陶。根据心理学可知,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物体或是人身上。那么,引入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移情性原则就可以使得教师个体情感施加到学生的个人情感之中并最终使得其影响在学习中得以发挥作用。通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来对学生们起到巨大感染性作用,以其人格魅力来实现审美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进行感情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初中英语教学之中。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原则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的情感化。教师首先要从情感维度来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加工和组织,使得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内在情感方面引导和渗透性的积极性作用。为此,教师就需要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使得其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动机诱因。例如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语言材料就是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正是教师发掘并利用的良好的素材和来源,通过其中的情感因素和学习内容的结合使得学生们得到各种正面熏陶,让学生们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思索。通过学习英语国家中的人文景观或是文化风俗,使得学生们可以从情感上感受到世界和谐和发展,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2.教学组织的情感化。教师们可以从教学组织层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处理,使得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最为有效地为学生们的英语知识学习而服务,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例如,教师们可以通过分组表演、角色装换、竞争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团体性意识和荣誉感,将主动性学习精神充分发挥,使得学生们的感想释放有了有效的手段。以“The Necklace”初中英语文章为例,教师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在组内绘声绘色的角色表演等来更好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从而加深他们对于课文中角色的理解,这就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兴趣和体验作为了学习的先导性手段,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意识,使得其英语学习效果得到最大化,在提高其感情渗透的同时还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以上就是笔者就“初中英语情感教学原则和策略”进行的浅谈。总之,根据初中学生特点等因素,教师们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通过注重情感教学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英语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心态并促进其在学习实践中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黄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成功,2012(11).

[2]彭奉天.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教师情感角色培养[J].考试周刊,2011(55).

9.我的烦恼初中叙事作文600字 篇九

哎!原来我的皮肤光洁无瑕,没有一点儿斑痕,可谓是冰清玉洁。一些讨厌的痘痘君在四年级的一个清晨,悄然无息地爬上了我的面孔。

那天清晨,我正站在镜子前欣赏我那貌美如花、晶莹剔透的脸时,突然发现光洁的额头上长了几个高高凸起的白色痘痘。嗯?这些痘痘是怎么回事?一定是我刚睡醒看花了,我使劲眨了眨眼睛,再睁开眼睛一看。妈呀!怎么还在?我又伸出手去摸了摸脸上的痘痘。什么!这些痘痘们竟然真的爬上了我完美无瑕的脸上。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想如果这些痘痘被同学们看见了一定会笑话我的,如果这些痘痘被妈妈看到了,又会怎么样呢?

我决定了,我要消灭它们!

我站在镜子前,伸出双手,用食指摸出最大的痘痘,并对痘痘发出连环攻击。终于,一粒非常小的脂肪粒破痘而出,哈哈!痘痘永远斗不过我!我把头伸到镜子前,准备攻击下一个痘痘时,突然发现刚刚被我攻破的痘痘流出了鲜血,于是急忙将消毒水涂在伤口上。嘶!真疼,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会挤它了。

挤它不行,我就把它给洗掉!

10.初中叙事作文:别了我的母校 篇十

别了,我的母校,在这个学校里注入了我太多太多的情感,好像一分开,就像是电话离了线,汽车没有了轮胎,我这的好舍不得这美丽的母校。

别了,与我相处6年的同学们,会想起曾经我们一起微笑,一起玩耍打闹,一起面临一次次的考试,一起在一个屋檐下读书,在想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好像包含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团结,好希望时光能够倒流呀!

别了,才教育我们两年的老师,您仿佛就是朴素无华的园丁,每天为我修枝剪叶,是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更有活力!每次同学们犯什么错误,您从来都不是只骂一下而草草了事,而是得我们讲道理。您还记的吗?您刚接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排斥您不喜欢您,但时间长了,我们大家彼此也产生了感情,我们大家都看待您想自己的亲生父母,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您,不知道您舍不舍得我们?

“再见”,多么平凡朴素的两个字,每天放学同学都会都会和老师说这两个字,但这一次可能是要和您真的说再见了!

美好的回忆从这里开始,美好的回忆从这里结束,我会永远记住这些耀眼而又朴素的回忆!

别了!美丽的母校。别了!可爱的同学。别了!敬爱的老师。 再见啦~我会想你们的!不要忘了我哦~

11.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一

【关键词】写作 语言运用 叙事类作文 写作技巧

一般情况下,叙事类作文看似简单,实际上想写好确不容易。同样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有些学生的作文就像一碗白米饭似的,看起来没有任何的食欲。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有些学生的作文就是一碗香喷喷的“扬州炒饭”,让人看起来就忍不住动筷子想把它吃完。所以,作文的关键就是怎样把白米饭变成扬州炒饭。那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写作技巧的运用。

一、写作前:理清思路,明确步骤

叙事类作文写作步骤分为三个步骤,写作前学生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首先一定要读清要求和要点,试卷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要仔细研读。明白出题人的意图,叙事的重要部分在哪,另外对于题目中给出的省略号部分一定要给叙述出来。只有先把题目和要点认真分析好,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是要做什么,明确下面的具体步骤。

在分析完作文题目之后,就可以思考文章的结构和段落。一般初中阶段三段居多,给人直观形象的感觉。学生不可有几个要点就写几段,要分脉络。文章的结构也尤为重要,一般叙事类的作文有四种结构可以采纳,例如描述一次旅行,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每一段都可以以时间来开头,第一天,第二天。类似之类的。当描述一个物体的时候,比如我的卧室,就可以采用空间顺序,这样就有条不紊。

二、写作中:注重选材,传播正能量

叙事类作文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阐述具体的事情和简要的理由。比如写一篇关于感谢某人的记叙文,那么第一段就可以直接写感谢的人,和总起全文的一个泛泛的理由,不需要太过于细致。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具体去叙述一件事情,第三部分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层次。而这三个部分,也是有主次之分,无可厚非的是重点在于第二段,怎样去叙述一件事。

1.完整的故事。既然是叙事类作文,那必定要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像中文的小说一样,起因经过情节背景都要有所交代,只不过是要分清主次而已。开始的部分可以简略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重点突出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有没有情感的碰撞等。举个例子,淮安市中考题最感谢的人。有个学生写的是感谢自己的老师,他在文中就叙述了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其他同学遇到矛盾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老师及时站出来,毫不吝啬的给予他帮助,最后他知道怎么样与同学相处,并且变成一个受欢迎的同学。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首先这位学生阐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交代了事情发展的情节,重点突出为什么感谢老师,最后还告诉了读者故事的结果。

2.突出正能量。正能量这个词在前几年还是特别火的,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词会出现在英语作文当中了。实际上不管是中文作文还是英文作文,都要突出积极向上,阳光大气的主题。在叙事类作文的第二段,你写的这件事情肯定是对你的人生或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像小孩过家家似的,只是因为好玩,这样的文章啊就没有深度,没有思想,同样也不会是一篇佳作。同样以淮安市中考题最感谢的人为列,有学生的作文写的是最感谢自己的爷爷。他叙述的事情是自己的爷爷非常宠爱自己,从来不批评不打骂自己,如果他和他的小伙伴遇到矛盾了,爷爷总是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助自己,呵斥别的小伙伴。并且他的爷爷从来都不管他玩电脑游戏,给他很多零花钱。可能在他的心里,这就是他感谢爷爷的原因。但是这样一篇作文会赢得读者或者改卷老师的喜爱吗?会得高分吗?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传播的不是一种正能量,长辈过度对自己的溺爱,反而是自己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三、写作后:仔细检查,关注细节

很多学生在写完一篇文章后,总是缺少最后这个再次检查的过程,认为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了,最后这一步可要可不要。其实不然,在你回头再读文章的时候,实际上站的高度已经不一样了,你是在修饰美化自己的文章。就像白米饭变成扬州炒饭的最后一步,厨师需要选择精美的餐具,并且把炒饭的形状修饰一下,这样就更能吸引人的食欲了。作文中的第一大忌就是尽量不要有太多的语法错误,如果你一味的追求用复杂句型,高级单词,但是反而有一大堆语法错误,那这样反而效果更差。所以,首要的保证就是你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正确的句子。就像炒饭一样,如果你用坏了的,馊了的米饭去炒饭,那你放再多的调料也是没有用的,写作文同样如此。第二个细节就是文章的时态,叙事类作文的时态全文可能略有不同,比如第一段你在引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用的一般现在时。比如The person who influences me most is my father who has done a lot of things for others.但是第二段文章的主体部分,基本上采用的就是一般过去时。在一般过去时里面,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就是动词的过去式,尤其是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一不留神就会犯错误,这些都是细节问题,同时也是作文产生差距的地方。而最后一段,多半是阐述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或是抒发自己的感想,希望,那就可以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或者是一般将来时。如果能做到这最后一步,那才是真正一篇上好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曹小红.初中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思考探索[J].快乐阅读,2013.

12.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二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他的 《西方正典》中这么说道, “美国在世的女作家, 无论出自何种种族或意识形态, 没有谁在审美成就上可比伊迪斯·沃顿 (EdithWharton, 1862-1937) 或薇拉·凯瑟 (Willa Cather, 1873-1947) ”[1], 这一论断足以说明薇拉·凯瑟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我的安东尼娅》是凯瑟的代表作, 自1918年问世以来, 受到评论界的普遍关注, 该作品不仅在精神意蕴上富有思想内涵、在艺术审美上具有诗的品性, 而且在民族特色上具有史的价值, 是美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2], 许多评论家认为, “即使她仅写了这一本书, 也足以确保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我的安东尼娅》叙事方式独特、语言精炼、结构讲究, 是叙事学家研究的典范;女主人公安东尼娅倔强不屈的个性、自信乐观的精神则为女性主义者提供了评论的话题;女性主义叙事学则是将两者结合起来, 将叙事文本置于历史的语境中, 与作者所处的时代、阶级、性别等结合起来, 探讨叙事文本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性别意义。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探讨凯瑟如何通过叙事策略构建与社会权力关系密不可分的权威性, 以及作者如何对这种权威进行颠覆。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后经典叙事学最为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派别之一, 它致力于研究女性写作的叙事作品, 并且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关照下细察文本, 参照历史语境说明文本叙事的性别化差异, 对叙事作出具有性别意义的阐释。苏珊·兰瑟认为, “在西方过去两个世纪的文学传统中, 话语权威大都当然地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白种男性……叙述者的地位在何种程度中贴近这一主导社会权力成了构建话语作者权威的主导因素”[4]。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女性作家要借书写的舞台来言说自己的故事, 就必须挑选符合公众审美标准的叙事策略, 维系表层的男性文本, 以便在男性霸权的象征秩序下能够通过主流的道德评判。另一方面, 女性作家在进行自我话语表露的过程中, 不仅以意识形态的手段构建作品中女主人公隐性的女性权威, 而且借此在真实世界中与男性作家比肩, 建构作家本我的权威。因此, 我们在探讨文学中的性别问题时, 不仅要从文学意识形态与作家性别之间的宏观角度进行外围研究, 还要研究性别因素对叙事文本及其叙事话语的具体影响、社会性质和政治涵义, 并考察导致作者选择特定叙事策略的历史原因。

二.叙事策略

《我的安东尼娅》采用了外叙述者与内叙述者的叙事结构。外叙述者指第一层次故事的叙述者, 他/她在作品中主要起框架作用;内叙述者指第二层次故事的叙述者或故事内讲故事的人, 他在作品中往往具有交待和解说的作用。在作品中, 故事主要由内叙述者来叙述, 他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外叙述者仅起背景作用。作者在《引子》部分说, “去年夏天我碰巧在一个非常炎热的时节乘火车穿越衣阿华平原, 并且很幸运地有一位旅伴詹姆斯·奎尔·伯登———我们仍像在西部时那样管他叫吉姆·伯登”[5]。在他们的畅谈中, 波西米亚姑娘安东尼娅唤醒了他们对她的全部记忆和感情, 于是彼此达成协议, 双方把关于安东尼娅的一切写下来, 以构成关于她的完整画像。但几个月后, 当吉姆得意地拿出他写的安东尼娅手稿时, “我”才写了一点草稿。“我自己的故事没有写成, 以下的叙述只是根据吉姆的手稿, 和他送到我手上时基本一样”[6]。由此, “我”担任了故事的外叙述者, 我的作用只是提供了吉姆原封不动的故事手稿, 在吉姆的故事中“我”是否出现没有作任何说明;作为内叙述者的吉姆则讲述了他与安东尼娅的全部故事, 以他的视角以及用他的话语对安东尼娅进行叙述和书写。

大多数读者在读完故事之后都会被吉姆的故事叙述所吸引, 而忽视与故事主要情节关系相距甚远的《引子》部分, 尤其是“我”的性别和身份。从作品的表层来看, 读者只知道“我”是吉姆的朋友, 跟他一起在内布拉斯加一个小镇上长大, 因为安东尼娅是我们共同认识的姑娘, 才决定一起写关于她的故事, 因此, 《引子》中“我”的角色似乎无足轻重或可有可无。但是, 从作品的深层来看, 外叙述者在叙事文本中的性别特征十分模糊而难以分辨, 呈现“中性”的特征, 所以作者故意“隐瞒”了外叙述者的身份。当我们考察中、西方文学在历史时段之中的叙事作品时, 我们发现“非人称化叙述者常常具有社会集体的、男性权威的话语特征, 在其不正常的貌似忽视自身性别特征的文本实践中, 其叙述世界成为男性游戏的乐园”[7]。因此, 凯瑟在书写《我的安东尼娅》的故事时, 在自己的作品中“似乎”忽视了叙述者的性别, 但实际上她“策略性地”掩盖了叙述者的身份, 将叙事话语纳入强大的男性文学传统中, 取得主流社会认可的话语权, 书写女性的故事。

如果外叙述者“我”无性别的身份是作者叙事策略的障眼法, 那么内叙述者吉姆则是美国主流社会话语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在故事一开始, 吉姆·伯登就试图建立他男性的话语权威, “他在公文夹粉红色的正面写下了‘安东尼娅’这个名字。他盯着这名字皱了一阵眉头, 然后在它前面又添了个单词, 使其成了 《我的安东尼娅》”[8]。吉姆将故事的标题从“安东尼娅”改变成“我的安东尼娅”, 可以看出吉姆讲述故事和占有之间的联系, “我的”暗示了吉姆对安东尼娅男性主体性的所有权和占有的欲望, 并对这种占有感到满意;同时也反衬吉姆二十多年后对自己的无子婚姻感到失落, 竭力想通过对“我的”安东尼娅故事的叙述以弥补自己内心精神上的缺憾, 是一种情感“补白”。在他的话语中渗透着权力的逻辑, 他掌握了故事的话语权, 具有可以随意定义或删改故事中人物话语的权力。在他的话语权威建构下, 安东尼娅成为他叙述的客体、沉默者和受害者。他虽然很喜欢安东尼娅, 但却讨厌她偶尔间对他说话时所用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口气。因为不管怎么说, 他“毕竟是男孩儿, 而她是个姑娘”[9], 所以他对她那种以保护人自居的态度感到愤懑, 他还多次指责安东尼娅使用与她性别身份不符的语言。男性作为语言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吉姆的语言折射着宇宙间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当我们从他“讲什么”转而考察他“怎么讲”时, 就不难发现他主导的男性叙事话语背后有更高的父权制权威在支撑, 而他具有权力的话语所发挥的就不仅仅是性别功能, 也有意识形态功能, 他所依附的是传统的男女支配从属关系, 有其政治、社会、文化、心里层面的作用。

当接受了这种思想熏陶的吉姆看到安东尼娅时, 会自然而然地根据自己受到的教育来叙述他的故事。在他认为一切都不合他意时, 他看安东尼娅什么都不顺眼, “如今安东尼娅吃饭时爱像男人那样高声说话, 而且她在饭桌上老打呵欠, 并不住地把双臂伸过头顶, 好像她的臂膀酸痛似的……现在她已经把她的优雅的举止丢了个精光”[10]。当他看到那帮女孩子一天比一天更漂亮时, 他“总会骄傲地感觉到安东尼娅仍然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位’, 就像童话中的那位白雪公主”[11]。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吉姆, 事业成功却内心失落, 回到黑鹰镇再次与安东尼娅相遇, 这时的安东尼娅已经拥有一群孩子和一片肥沃的土地, 于是, 吉姆在她身上寄托他的精神相思, “我也许一直都喜欢把你当成我的恋人或妻子, 或是当成我的母亲或姐姐———当成可以和一个男人有亲属关系的任何一种女人”[12]。吉姆·伯登借助社会赋予的话语权根据自己喜欢或厌恶的需要对安东尼娅进行建构和阐释, 任意复制主流社会的性别角色期待, 他所接受的价值观完全是社会潜移默化地植入他们一代人身上的价值观, 他“理所当然地把社会话语或权力话语, 即男性主流象征秩序宣传内化为自己的话语、理想与抱负”[13]。安东尼娅成了一个可以随时给他安慰、抹平他心灵创伤的女人, 满足他对自我回归的精神追求。

由于文化赋予男性居于观察和记录主体地位、女性居于客体地位的方式, 只有让男性掌握话语权才能符合父权制主流意识形态下男性阅读者的性别期待。吉姆的男性话语, 似乎显示了男性的话语权威, 但这显然不是凯瑟创作的意图。作者故意运用吉姆父权制的话语策略, 在表面文本之下隐含了具有丰富意蕴的潜藏文本, 表面文本是男性叙述者主流社会文化意识中具有权威性的话语形式, 是站在男性话语的立场维护男权社会主导意识的权威, 潜藏文本则刻画了独立于男性世界的女性形象。透过潜藏文本, 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凯瑟对男性主导的社会象征秩序的否定, 男性叙述者是用来混淆男性“公众”视听的密码。凯瑟采用这种叙事策略, 使她既不脱离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的叙事常规和社会习俗, 又在这种常规和习俗格格不入的情况下创建属于女性的声音, 努力构建女性的权威。

三.权威构建

“语言中到处渗透着权力的逻辑, 语言无处不表现、复制和生产着这种不平等。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话语又与权力结盟而获得真理的力量并由此获得存在的合法性”[14]。作为处于被叙述地位的安东尼娅从移民到美国开始就连语言能力也没有, 作者赋予她“失语”的地位, 连同她的家族一起处于被压迫、被欺骗的境遇, 男性白人吉姆则充当着语言的教化者、引导者, 显示出他凌驾于安东尼娅之上的优越性;唯一的翻译彼得·克拉依克以高得离谱的价格卖给他们急需的物品, 他们恨克拉依克, 但又只能够与他交谈, 或者说只能从他那儿获得信息。但是安东尼娅并不甘心屈从于她的沉默状态, 以她不输于男性的智力和毅力在短期内掌握了语言。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安东尼娅拼命地学习英语, 几乎每天都要跑去跟吉姆上语言课, 她不仅语言学得快, 而且对什么事情都有她自己的看法, 并能很快将它们表达清楚。父亲去世之后, 她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而失去了念书的时间, 虽然她嘴硬地说“上学念书是小孩儿的事”[15], 可转身之后却在默默流泪, 她要求吉姆以后把在学校学到的好东西全部都告诉她。尽管她每天要干繁重的农活, 她还是没有放弃英语的学习, 以致到吉姆开学的时候, 她的英语已讲得和他一样流利。“语言是存在的家”[16], 掌握了语言, 就掌握了能够与男性对话的密码, 这是安东尼娅能够与吉姆建立平等关系的起点和基点。

安东尼娅掌握男性的语言不是为了屈从于男性, 而是为了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她身上自由、快乐的天性和大胆的男性化行为作风使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当她到黑鹰镇哈林先生家里做帮工姑娘时爱上了万尼夫妇的帐篷———流动舞场, 一望见那顶透亮的帐篷, 她就会像个男孩似的猛冲过去, 往往来不及喘口气就开始跳舞。她认为“一个像我这样的姑娘能快活的时候就得抓住机会快活。也许明年镇上压根儿就不会有什么帐篷。我想我也希望尽情地乐一乐, 就像其他姑娘一样”[17]。她不在乎别人说她像个男人, 而公开宣称“我真喜欢在外面干活, 而不愿憋在屋里……我就是喜欢像个男子汉”[18]。她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在她十五岁的时候, 她就穿着父亲生前的靴子、戴着他的旧皮帽干活, 犁地时想要知道杰克犁了多少, 因为她不想犁得比他少。她帮助弟弟安布罗西干活, 而且可以和他干得一样多。

安东尼娅对事物的理解尽管不太成熟, 但在道德价值观念上她是自己的权威, 不会也不愿人云亦云地按照别人的判断行事, 尤其是选择自己的朋友方面。舞会后, 貌似正派的小哈里·佩因以送她回家为借口想要强行吻她时, 她竭力挣脱之后给了他一记耳光, 拒绝的理由是他星期一就要同老板女儿结婚。她的雇主哈林先生知道后, 对她发号施令:“你要么不再去跳舞, 要么就另找个地方”[19]。安东尼娅毫不犹豫地立马拿定主意, “不再去那座帐篷?这我一分钟也不会考虑!我的亲生父亲也不能阻止我!哈林先生不能在我干完活后还发号施令”[20]。对于结交的朋友, 她也没有因为小哈里·佩因的无礼而抛弃他, 因为她觉得她交往的小伙子都是些正派的青年, 这一次的一巴掌可以给他一个教训。人人都知道威克·卡特是一个赌博、敲诈、淫荡集于一身的恶棍, 安东尼娅自信能照顾好自己, 而且那边的工钱多, 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下午可以经常外出, 她相信自己的判断, 由不得别人对她的事情指手画脚。

被负心的客运列车车长拉里·多诺万抛弃之后, 她整天干男人的活, 沉默寡言。在没有惊动任何人、没有呻吟一声的情况下, 自己躺到床上生下了她的孩子。安东尼娅从一开始就爱她, 从不因有孩子而感到害臊, 她是个天生的母亲, 没有哪个孩子得到过比她更好的照料。吉姆在照相馆看到安东尼娅孩子的照片被“加彩放大”, 这事要换作其他姑娘, 或许会让孩子避开众人的视野, 安东尼娅却为她的孩子感到骄傲, 把孩子的照片镶入金边相框挂在镇上的照相馆里让众人去欣赏, 并且不同意用便宜的相框镶她孩子的照片。她选择丈夫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对她的女儿好, “要是安东 (她的丈夫) 在她 (女儿) 很小那会儿为她的事找什么麻烦, 或是要我把她留给我母亲, 那我就不会同他结婚了。我绝不会”[21]。安东尼娅对社会习俗和传统规约的反抗并不是有意去赢得自己的话语权威, 而是为了在各种迫使人们屈从的话语声音中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权威, 这也间接地说明, 在那个历史时期, 安东尼娅的声音是对权威的一次与众不同的虚构反抗。

吉姆之所以能够认识到安东尼娅身上具有迷人的魅力, 而且这种魅力经年之后愈发散发出神奇的光彩, 这与安东尼娅身上那种自我建构的权威不无关系。在遭遇情感创伤之后, 安东尼娅并没有自暴自弃, 显得更加成熟, 而且她那张庄重的脸上有一种新的活力, 脸上的红晕依然使她显出她从来就有的健康和激情。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练, 有许多女人一直保持着安东尼娅已经失去的一切, 她们心中的热情却消失了, 而安东尼娅无论失去了一些什么, 却始终没失去生活的激情。“她如今已是个历尽艰辛的女人, 不再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姑娘;但她仍然具有那种能激发想象力的东西, 仍然能够凭她可揭示平凡事物之真谛的动作和目光令人一时间屏住呼吸。……她心中强烈的情感全都通过她的躯体得以表达, 通过她那从来不知疲倦地奉献着丰富情感的躯体。……她是一座蕴量丰富的生命之矿, 恰如人类初期各民族那些祖先”[22]。将安东尼娅比作一座生命之矿, 并将她与人类祖先比肩, 表明在吉姆的话语中, 安东尼娅的形象已经升华为一个圣像, 一个需要仰视的角色, 让读者联想到许多男性作家塑造的史诗般的英雄人物, 她与他们一样可以创造传奇, 创造历史。

作为吉姆·伯登的叙述对象, 凯瑟塑造了一个可以“从各个角度研究她”的光彩夺目的主人公安东尼娅, 因为“她就是故事”[23], 虽然处于被叙述地位, 却处处显示出她作为“人”的主体性权威。叙述者吉姆只是作者在文本中作为叙事技巧的一部分, 是观察安东尼娅的一个视角, 他的话语只能体现他自己的叙述权威;而作为被叙述的主体———安东尼娅———才是作者想要表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权威, 这种权威从安东尼娅自身的身体散发出来, 是一股“越压制越往外冒”的力量。作为读者, 我们同样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到安东尼娅如何为自己争取权威:作为一个女孩、作为一个青少年、作为一个热恋中的少女、作为一个成熟而又经验丰富的女人, 最终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 她从来没有因为其他人的话语而放弃自己的女性主体权威。作为被叙述者, 凯瑟笔下的安东尼娅以自己的行为方式颠覆父权制下的男性话语权威, 在叙述与被叙述、建构与被建构这两股力量的对抗中, 安东尼娅冲破吉姆为她虚构的地母神话,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 消解了父权文化对她的钳制, 言明自己真实的存在。

因此, 作为内叙述者的吉姆虽然是男性, 却是凯瑟部署他“潜伏”在文本中遮人耳目的幌子, 他的主要任务是维持表面上的男性叙事身份, 拥有凯瑟赋予他作者立场的话语权, 只能“如实地”展现真正的安东尼娅, 其实际任务是暗中作力, 突出安东尼娅的女性地位, 维护她的主体性权威。作者通过“将著作权转移给律法的代表者 (吉姆) 来拥有这些权利 (拥有文本) , 这种转移的叠复是一个骗局, 其目的是占有表面上被她放弃了的文本”[24]。吉姆的话语是一种隐性的权力运作方式, 凯瑟通过写作来抵制和颠覆父权话语, 对男权话语中的性别歧视展开剖析和批判。

四.结语

凯瑟通过男性叙事话语的方式言说女主人公安东尼娅的主体权威, 这是作者的创作意旨从深厚的男性传统逐渐向女性传统过渡的表征。通过表层叙事, 她将文本的叙述权利交给男性叙事者吉姆, 由这一父权制的代表来叙述女性、书写女性, 对女性进行赞美或表示厌恶。安东尼娅身上所张扬的女性魅力和男性特质使主人公脱离了传统女性的柔弱、顺从、隐忍等负面特征, 成为一个拥有绝对自我权威的完美女性。作者通过文本的创作也经历了从依附传统到确立自我价值的嬗变, 通过其作品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摘要:在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中, 薇拉·凯瑟运用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来叙述和书写女性, 以父权制下的男性文学传统为障眼法获得主流社会的接受和认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尼娅是融合了女性气质和男性特征的人物, 虽然处于被叙述、被书写的地位, 却处处彰显她的女性主体权威。通过作品的分析, 文章旨在阐明作者在深厚的男性文学传统中, 通过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 颠覆传统社会权力运作中的男性主导权威, 建构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权威。

关键词: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叙事策略,权威构建

参考文献

[1] (美)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江宁康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年7月, p.360。

[2]霍锋利.《我的安东妮亚》:一部诗意的文学经典[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p.19。

[4]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p.6.

[5][6][8][9][10][11][12][15][17][18][19][20][21][22]奥布莱恩.薇拉·凯瑟集:早期长篇及短篇小说[M].曹明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 p.801, 805, 804, 835, 893, 954, 1023, 890, 950, 902, 949, 949, 1045, 1044。

[7]于德山.小说叙述者性别特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 1996年第4期.

[13]李公昭.文本与潜文本的对话—重读薇拉·凯瑟《我们的一员》[J].外国文学评论, 2007年第1期.

[14]李莉.薇拉·凯瑟的记忆书写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年, p.158.

[16]杨莉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研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2年, p.278.

[23]Gerber, Philip L.Willa Cather[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1995年, p.44.

13.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三

第一天,见到新来的教官没有一点儿精神,我就不担心了。但没料到教官可狠了,一来就是站军姿。一开始,大家精神抖擞,身体站得笔直。但就在这时,一个女生倒下了。我非常疑惑为什么大家都没事,她却如此虚弱呢?过了一会儿,这个同学又和我们并肩作战了。这天,我没有喊累,因为她坚强的毅力鼓舞着我。

第三天,教官上午让我们自己练习齐步走。我们这排正练着,不知谁要休息,硬把我们拉去休息,结果被教官重重罚了一顿,而且规定从此以后,我们每天比女生多站半个小时。最后,男生都晒成了黑炭,而女生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军训汇演我们和十班一组,而且是第一个出场。十班的训练也许不严格,齐步走不齐,居然还有人在走时拍手,立正时一大批人在说话。我们班的同学个个斗志昂扬,步调铿锵,可一想到十班的精神不振,我也只好在心里自认倒霉了。

宣布结果的时候,我尽量平息自己激动的心情,这样到时会少一点儿失望。但评委是公正的,我们二班一等奖,而十班却是三等奖。

14.我的小学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四

多样化活动教学把小故事,歌曲,笑话,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真正活起来。对于游戏,天生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开火车”等游戏都是常做的。我在设计游戏时还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竞赛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一次英语课上,我在教“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时,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来,我便放慢语速,并且用纯正的美式英语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不过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我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位同学竟然干脆说:“我是读不来的。”就不愿再跟读了。有些学会了的同学就骄傲起来了,他们在别人朗读时不认真听,随意插嘴或嘲笑别人,有位同学甚至说:“我学会了还要重复读,真没劲!”当时的我真是左右为难,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来竞赛,看哪两个小组读得既清晰准确又响亮整齐,就给他们每组各加一颗“红五角星”,结果这一招还真灵验,每个小组都干劲十足了,都读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我给两个较好的小组加了星星后,问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要不要再比试一轮,他们齐声说“要!”于是我让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待同学们基本上都读得很好了时,我看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说:“”老师开始学英语时有很多句子也不会读的,但我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跟读,直到读十几遍才终于学会。”

在英语课堂中难免会有反复操练的环节,对于没接触过英语音标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却也是非常枯燥的。无论我们怎么优化这一过程,把他变成一场游戏或一场竞赛,仍避免不了反复地读,说与纠音。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但我决不能让学生存在不想学的心理。在我的课堂中,我把枯燥的操练变成一场场竞赛,不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熟练掌握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15.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五

关键词:辩论,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新课改”对学生们来说是福音,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对老师来说, 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良, 也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那么在初中历史 (人教版) 教学中, 教师们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运用的一些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现分享给大家。

一、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学生就此问题积极发言、辩论, 表明自己的观点, 勇敢“亮剑”

历史教学的课堂上, 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提升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讨论, 可以让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熟练, 进而学好历史。

如在讲解八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 中的《洋务运动》一节时, 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我先拟定出两个相反的观点:肯定观点——洋务运动值得肯定;否定观点——洋务运动是一场闹剧。我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了两组, 让他们分别支持一个观点进行辩论。第一组对洋务运动持肯定态度:洋务运动改变了清朝固步自封、轻视科技的状态, 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 开创了新型军事形式, 使清政府开始开源广进、培养人才。第二组持否定观点: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 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 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强国的最后一张船票。就在两组同学“打得”不可开交时, 老师出来点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经过辩论后, 学生们普遍感到对洋务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对历史课堂也更加喜爱。同时, 这也激发了他们探索历史的热情, 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更加主动。教学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让学生“客串”老师

俗话说得好, 教学相长。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试着让学生和老师互换位置, 借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 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预习、做好准备工作, 然后再上台“客串”老师, 把内容讲出来。等学生讲完, 老师再上台讲。经过如此过程, “客串”老师的学生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进而弥补这些缺点。而且, 在同学上台讲课时, 其他在台下听课的学生也会产生“攀比”心理:他能讲成这样, 要是我上去, 肯定会讲得更好, 我可以弥补他的好多缺点!如此一来, 在台下听课的学生也就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在无形中, 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时应巧设“悬案”, 多准备几个问题来“质疑”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不再盲目接受、学会独自思考

学贵有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容易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们只知道向学生的大脑里“倾倒”知识;学生们只会乖乖地接受, 往往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设计问题, 激活学生们的质疑思维, 开动他们的聪明的大脑。在预习前, 老师们可先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预习, 并鼓励他们在预习过程中产生新的质疑。当然, 老师在安排问题时, 应坚持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 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 教师可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讨论, 各抒已见, 共同交流,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在讲解九年级历史课本 (人教版)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 我就在学生预习前提了几个问题, 如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内战各方的领导人、阶级基础、控制地区、关键战役分别是什么?通过带着问题去预习, 学生就会对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也明白了本课的重点在哪里。课堂教学时, 在预习的基础上, 我继续给学生们“出难题”:谈谈对克伦威尔的看法?如果当时英国没有他,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会是什么样的结局?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们就能很认真地进行预习, 并对课本上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课堂上大家纷纷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通过这堂课我发现,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对问题的质疑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锻炼。当然, 教师得掌握好整堂课的气氛和价值导向, 对学生们的观点给予及时的点评及“拨乱反正”。

16.我的《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篇十六

1.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提高教学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发现,合理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能够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学习和发展;(2)目标的设计应该注重情感价值性,以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3)目标的设计应该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AUnit3 Lets celebrate!的单元整体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与节日相关的词汇表达方式;(2)了解西方Halloween、Christmas、Thanksgiving Day等文化风俗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意识;(3)围绕“Reading”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技能。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能够让每一位同学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运用合作探究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一定的情境和实践。对此,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化解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创新意识。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AUnit4 Food的“Food and lifestyle”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教师就课文的阅读学习布置如下的思考探究题目:①What does Kitty eat every day?②Do you think Daniels lifestyle is good?③What do we eat to keep healthy? (3)建议学生通过同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上述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有助于发挥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功能。

3.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因素,一方面,能够激活他们学习的潜能和激情,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审美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

笔者以为,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和谐关系,消除学生的学习紧张之感;(2)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过程;(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成果展示,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效能感。

总之,在新课程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良好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内化生成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Catherine Dawson.牛津初中英语[M].译林出版社,2006年6月版

3.薛丽.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有感[J].考试周刊.2007年第12期

17.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七

我在教对话时,先把对话内容教给学生,完全理解之后,再领学生把对话读熟。然后,学生配合教师表演完对话,大部分学生基本弄清了对话内容,然后再放录音,学生听课文内容,跟读课文内容。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基础上,然后再让这两个学生用英语打电话询问缺席者的身体情况。当然,此时,我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这一组学生的对话中是否有误。如此通过用英语打电话和用中文打电话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与讲英语国家之间打电话不同点的认识,学生在课堂表演中也正确掌握了打电话用语。

在课堂上我运用到了真实的手机,因此学生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七八个小组的学生都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我根据各小组表演的情况分别给予表扬“Well done ”,让参与的学生都有了一种成功感和被认可的感觉。

此外,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学中应该是“听,说,读,写”全面培养。因此,我布置给学生的最后一个任务是让他们写出并整理好自己小组的打电话文字稿。然后,在课后我选择了部分优秀的文字稿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

“学中用,用中学”是我们教师一直提倡的观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打电话)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让学生体验到被认同感和使用英语所能获得的成功感,获得了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本节课中,教师实际上是“导演”,对学生提出角色体验的要求,并通过示范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去学习、理解所学的英语,由此也达到了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我想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和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同时教师要会欣赏学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知识,并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改给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的压力,唯有不断总结、创新和反思,才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8.我的童年趣事初中叙事文 篇十八

我的童年趣事有很多,像沙滩上的贝壳,像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也数不清,像许多蜜蜂在一株花上采蜜,但是有主有次,有的在我记忆中记忆犹新,有的却模糊

在我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伙伴们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我们两人一挑战,五个人一组,我们的风筝比赛要求是;谁放的高,谁放得美,谁把愿望纸同风筝一起飞到空中,哪队赢的多哪队获胜。我们十个人开始了激烈的比赛,首先我们将自己家的小风筝小心翼翼的把风筝从风筝袋里拿出来,然后将准备好的愿望纸放在风筝上面缝的小布袋里面,然后将风筝抛向空中。第一组出场的是两位男生,男生放得非常精彩,风筝在天空中像受他们掌控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同青龙上下翻飞,这组他队获胜,第二组 是两位女生,,的这位女生可不容易打败,他可是放风筝的高手中的高手,刚一上场就 给他队的那个人来了个‘‘下马威’’所以我队获胜。第三组是一男一女,因为我对是男的,所以这次我队获胜,他对见我队获胜的快到一半儿了这下可着急了,派了一位猛将,而我队派了一位弱将,所以我队输了。第五组,但是现在就我和他队的.组长了。所以我队的人向我投来激励我的目光。所以我更要尽全力取得成功,不让他们失望。放风筝的时候他们说必胜,必胜。我专心致志的放着风筝,在放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在我手中的风筝好像听我的话,让我了如指掌轻松地把风筝放到放了天上,经过我的努力我有信心赢得这次比赛,在我的努力中最终取得了成功。我队兴奋的跳了起来。他队也没有气馁。这仅仅是游戏,输赢不重要,关键是友谊最重要。所以风筝像失了掌控的飞机,上下最终撞到了树上。 经过我组的努力,由于玩的太热和那天晴空万里,我们的小脸蛋上也长了一些芝麻大小的“痘痘”。

19.我的初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十九

关键词:叙事学;叙事线索;叙事主题;叙事风格

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代表的台湾青春爱情类电影等获得成功之后,2015年11月19日,台湾影片《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热映,成为目前在大陆地区票房最高的台湾地区影片。在该片的故事里,似乎有太多青春片的俗套情节,但却仍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不得不说,这正是该片的成功之处。而这涉及电影的叙事问题,因为在电影叙事中,“怎么说”比“说什么”显得更为重要。正是导演在电影叙事艺术上的独特追求和创新,使得本片能在光影中再现青春的本来面目,切中观众特别是占观影群体大半数的女性观众对青春电影的心理需要。

本文拟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该片。

1 叙事线索

《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大陆青春片里激烈的冲突和跌宕的情节,和那已广被诟病的堕胎、出国、分手的烂俗套路,被观众质疑这是谁的青春,但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并非其他台湾青春片那样平淡。创作者在叙事上巧妙设定徐太宇与林真心两个彼此喜欢的人却走不到一起的主线。影片开始时,两人结成“失恋阵线联盟”相互帮助对方去追各自喜欢的校草、校花,一方面成就了男女主角的相识,却又形成互生爱慕的两人之间的天然屏障,并最终隔绝了两人在一起的机会。另有阿远的死、徐太宇的改过自新为辅线,为男女主角的情感主线服务。这些巧妙的设定,使得故事虽然叙事节奏缓慢,没有太多矛盾冲突,却能大量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地展现电影的抒情性,同时也不乏故事的起伏和张力。

主线中的一条是以女主角的视角为叙事线索,再现了一个普通平凡少女单纯美好的爱情经历,成长过程中的青葱岁月,并把她羞涩、爱慕、嫉妒、善良、勇敢的内心世界夸张又准确地外化出来。这样的视角,聚焦的是普普通通的大多数女孩,不再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校花”级的女孩,更贴近生活中的观众。主线中的另一线索,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却是对第一条叙事线索中同一事件的回应和解疑,只是叙事视角切换为徐太宇的视角,解释了徐太宇在最初甚至更早就喜欢上了女主人公,只是当初的“联盟”却反而成了“屏障”,两个彼此喜欢的人却因为误会遗憾地错过了。这增加了故事的落差,让人唏嘘慨叹不已。

2 叙事的多元主题

作为一部青春爱情类电影,爱情无疑是该片的主题。影片展现了林真心和男主角徐太宇发生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叙写了初恋的单纯美好,甜蜜与苦涩,相似的经历或心情令观众感同身受,感染力很强。片中,林真心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不仅是外貌上的改变,更是在爱情的力量下催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初恋的美好和催人奋进,这是爱情的正能量。

其次,《我的少女时代》除了爱情主题外,还诠释了明快向上的关于理想和青春成长的主题。长相平凡、成绩普通的女主角林真心虽然别无长处,甚至胆小、懦弱还囧态百出,但她有可爱善良的品性,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有青春的理想,会像大部分女生一样暗恋高大帅气、成绩优异的校草欧阳非凡;她数学不好但仍希望考上台大。可以说,这是每一颗普通、平凡、年轻的心都曾有过的梦想与勇气。她在不循常规的徐太宇的影响和带动下,不再胆小、怯弱、唯唯诺诺,在全校校庆典礼上,甚至敢于当面顶撞教导主任,挑战体制权威,发出“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决定我们自己的样子”的呐喊,充满青春斗志的正能量。男主角徐太宇则可以说是青春成长中另一面的缩影:叛逆、迷茫、困惑、狂乱。他本是个好学生,因为朋友出意外而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并以欺负同学、放浪形骸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楚。但是,冷酷的背后是他无比痛苦的心灵,影片中,他多次打架斗殴的场景表现了青少年的迷茫和青春的困惑。而他最终也在林真心的启发帮助下,校正了自己走偏的人生轨迹,重新找回了自我。可以说,本片既关乎爱情也关乎成长,有青春成长单纯明快、奋发向上的符号。

3 叙事风格

电影的叙事主要是由画面与语言来完成。因为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所以画面与语言在电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少女时代》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多在校园,选景也多在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浓密树荫下的教室,湛蓝的泳池,空旷无人的教室顶楼,课间嬉闹的走廊,这些唯美的场景充满了小清新文化的情愫,而大量特写镜头——逆光、侧脸、背影、滤镜、过曝等的运用,更将这些唯美的场景营造成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该片几乎堪称把电影画面美感发挥到极致的小清新电影的典范。[1]

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我的少女时代》的语言日常、浅显,其中有些看起来浅近通俗,却很有意味。“当一个女孩说没事就是有事,说没关系就是有关系”“原来,真的喜欢一个人,会没有勇气告诉他”“现在一起养狗将来一起遛狗,日久生情,狗又生狗”,引人发笑,充满了幽默。就是这样的台词,浅近直白、真实细腻又不失诙谐,是青春时代的人们会说的话。

4 叙事策略

从广义上来说,叙事策略也是叙事风格的一种表现。但从狭义上来说,叙事策略又与叙事风格不同,它更强调影片中细微的东西。这部电影讲述的毕竟是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所以突显细节显得十分重要,也正是片中的许多巧妙的细节,才使如此简单的故事变得有滋有味、有看头。例如,片中的幸运信既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符号,又起到推进剧情的作用。再比如,片中另一处细节,两人相约一起温课,为这不算约会的约会,林真心笨拙而夸张地打扮,而徐太宇明明很紧张但却还要装作随意的样子。这些将初恋中少年男女青涩朦胧的情怀展现得真切动人。影片中还有很多这样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但恰恰是这些细节,这些一起复习、备考、翘课、犯错的普通平凡但温情感人的细节,还原了常态生活,也还原了现实生活中青春的正常状态,细致描绘了观众的青春情感体验,深深吸引和打动了观众。

除了细节,片段叙事也是叙事策略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某个片段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可能是影片最重要也是最有寓意的片段。在《我的少女时代》中,林真心跌倒的片段一共出现了五次,其中一次是林真心为了点醒徐太宇打赌溜冰,明知不可能但不畏惧跌倒,一次次重重的摔倒反而将这个平凡普通少女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倔强展露无遗。另一次是在学溜冰摔倒后徐太宇将她扶起,并告诉她要想不要跌倒的秘诀就是不要怕跌倒,最糟也只是跌倒而已,重要的是为什么来到这里。这是一个颇有寓意的片段,林真心正是在和徐太宇相处的过程中变得勇敢、独立。正如后来她的独白,“因为他,我才是现在的我”。这样的片段不断地出现在电影当中,不仅作为一种叙事策略,更深刻寓意了人物在青春道路上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

综上所述,《我的少女时代》的成功,不在于故事本身有多吸引人,更多的是得益于导演在叙事手段上的用心,影片再现了青春的本来面目,唤醒了观众的青春体验。意识到这些,也许才能从理论高度上认识到该片成功的经验,同时也给大陆青春爱情类电影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祝媛.小清新电影的分类及特征分析[J].电影评介,2014(03).

上一篇:东北师大附中初中语文下一篇:淘宝运营数据分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