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精选4篇)
1.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一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
(2011年3月28日)
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在广大干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全国各地大兴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奋力夺取今年夏粮丰收的紧张时节,水利部召开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系统总结“十一五”农村水利发展成就,深入分析农村水利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奋力推进农村水利新跨越,为服务“三农”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袁纯清书记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批示,王君省长、刘维佳副省长亲临会议指导。刚才,王君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全省农村水利发展的强劲势头,描绘了山西“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一会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同志、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张岩松同志和中农办农村二组副组长祝卫东同志还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村水利发展成效,认真总结农村水利工作经验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国家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收入七年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解决了2.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被社会各界和亿万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二是灌区配套与泵站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新建灌区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完成中部4省139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排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865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43.2亿个。启动实施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四是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不断提高。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8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在保障粮食连续增产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五是牧区水利试点初见成效。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74万亩,为290多万头牲畜提供补充饲料,2600万亩天然草场得到轮牧、休牧和禁牧。六是抗旱减灾成效显著。先后战胜了2006年川渝大旱、2009年冬麦区大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等严重旱灾,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70亿斤,解决2628万人、1933万头大牲畜的因旱饮水困难。七是农村水利改革继续深化。以县为单位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维修基金和水质检测中心等三项良性运行机制取得实效,大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完成7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5.2万个。八是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农村水利规划体系初步形成,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不断完善,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技术指导和基层培训大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农村水利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农村水利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深刻启示。第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以及连续八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作出重要部署,为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遵循。顺应“三农”发展新要求和农民群众新期待,把解决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作为着力点,农村水利发展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迈上新的台阶,较好地实现了内涵和外延、进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惠及了亿万群众,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第三,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健全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政策扶持体系,“十一五”时期农村水利中央投入达到1027.7亿元,是“十五”的4.7倍。第四,强化组织实施和引导发动,是农村水利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等新形势,积极创新农村水利组织形式、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第五,创新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是农村水利发展的强大动力。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推进灌区、泵站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改革促发展。第六,加强部门沟通和协调配合,是农村水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各级水利部门积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落实和整合力度,形成农村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农村水利成绩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村水利工作的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农村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农村水利工作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程老化失修。全国还有一半以上耕地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全国40%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大型灌排泵站设备完好率不足60%,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二是管理较为薄弱。农村水利法规制度、配套政策和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亟待加强。三是农业用水方式粗放。单方水粮食产出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很多地方仍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四是稳定增长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取消“两工”以后,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由过去每年127亿个工日降至30亿个工日,现有投资规模难以弥补资金缺口,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相对滞后。县级以下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尚未完全兑现,农业用水合理水价机制尚未形成,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尚不均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二、准确把握农村水利发展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农村水利工作出现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第一,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水利强基础,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综合性水利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特别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特别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特别制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这是对农村水利发展阶段的科学研判,是对农村水利重要地位的准确定位,是对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巨大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实现新跨越。
第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日益紧张、生产成本持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增收,但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各种制约因素和矛盾不断积累并逐步显现,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保障脆弱的问题更加凸显。实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关键的因素是水,最重要的基础是农田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着力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极端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年均洪涝干旱灾害面积5.44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30%。2009年入秋到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去年10月以来,北方冬麦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2010年全国许多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洪涝灾害损失明显高于往年。频繁发生的洪涝干旱灾害集中暴露了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增强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
第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用水粗放,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必须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农田水利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农村水利建设出现了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水利扶持政策,加快转变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方式,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六,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水、电等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国仍有近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1亿多山区农民仍以烧柴为生活燃料,一些边远地区农民的用电问题尚未解决,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较为薄弱,蓄滞洪区群众生产生活还不稳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对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支持农村水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这是针对农田水利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灌区改造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创新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参与的关系。农村水利涉及面广、公益性强,必须做到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力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实现公共财政对水利特别是农村水利领域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共同推动工作。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充分考虑农村水利的特点,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兴修水利。
第二,处理好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的关系。当前一些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与田间工程配套不同步,特别是灌区“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影响了效益的充分发挥。在安排农田水利项目和资金时,要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已完成骨干工程改造的大中型灌区、已完成除险加固水库灌区的田间工程改造,切实搞好田间渠系的配套完善,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
第三,处理好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是农村水利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要下大力气对现有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恢复和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在水土资源条件好、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地区,科学规划新建一批重点灌区,作为国家粮食后备产区。无论是灌区改造还是新建灌区,都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化灌区,改变大水漫灌的粗放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处理好重点突破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解决农村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既要集中力量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又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切实增强农村水利发展后劲。一方面,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继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尽快让农民便捷地喝上洁净水、放心水,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坚持用现代治水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制度来谋划农村水利改革,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第五,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农村水利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必须加快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地方财力状况,科学规划农村水利发展目标和任务,优化农村水利发展结构和布局。要更加注重工程质量,更加注重工程管理,更加注重工程效益,把前期工作做深做实,把建设环节抓牢抓好,把工程建好管好,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半拉子工程,不搞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让农民群众长久受益一处。
四、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十二五”农村水利建设
农村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农村水利建设:
第一,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2012年年底前解决原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供水方式,优先考虑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鼓励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到85%。
第二,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要把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认真核定改造范围、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完善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和管理,做到每年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2015年要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第三,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在抓好第一、二批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同时,继续扩大重点县范围,基本覆盖到产粮大县和农业大县,并向主要牧区大县延伸。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和解决“灌区最后一公里”为重点,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促进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要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要措施,经济作物区和粮食主产区并重,重点示范和普及推广相结合,资源节约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促进,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今年开始,中央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中每年安排50亿元左右,并争取从中央财政和土地出让收益中央统筹部分中设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投入,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节水灌溉,确保5年内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要注重灌溉制度研究,完善按作物需水要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的最佳节水灌溉制度,推广非充分灌溉和水稻“薄、浅、湿、晒”控制灌溉。要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研发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五,加快发展有效灌溉面积。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实施,通过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在三江平原地区建设沿江沿湖水源工程和灌区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在长江流域适当配套兴建一批水库灌区,尽快发挥灌溉效益。在黄淮海地区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通过水源置换退还挤占的农业用水,恢复部分有效灌溉面积。在西北地区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西南盆地、平坝水源条件丰沛地区,结合新建水源工程配套发展一批中小灌区。
第六,大力开展冬春水利建设。进一步建立“政府引导、规划依托、财政资金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涵闸、泵站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灌溉设施维护,修复水毁、灾损工程,确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保障措施不断优化,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第七,切实加强山丘区小型水利建设。要坚持蓄引提并举,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提高山区蓄水供水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实施山丘区小型农水设施恢复抢救工程,对已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加固、除险增效。加快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合理利用雨水、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力争到2020年全国山丘区补充灌溉面积达到3亿亩左右。
第八,搞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实施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重点支持东北易涝地区、黄河上中游沿黄高扬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到2013年基本完成全国251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抓紧做好中型泵站现状调查及更新改造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改造工作。
第九,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依托农村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小型水库清淤、山丘区山塘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力争经过3~5年努力,遏制农村水系紊乱、河湖围垦侵占、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功能丧失、效益衰减等突出问题。
第十,大力推进牧区水利建设。以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重点,坚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畜牧业措施相结合,优先抓好内蒙古东中部、新疆北部、青海三江源、环青海湖、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等重点地区的牧区水利建设,以点带面,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发展500万亩灌溉饲草地,到2020年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3000万亩,促进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
五、着力加强农村水利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建设管理任务重,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水利工程,保证长期发挥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农村供水工程等项目要大力推行工程建设“四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质量监督责任,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格设计、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资质预审和从业人员资格合规性核查备案管理,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农村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加强农村水利项目资金管理。要合理编制、如实申报农村水利投资计划,加快计划下达和资金拨付,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要加大地方各级尤其是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投资机制,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建立信息通报和社会公示等机制,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
第三,加强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新建工程要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已建工程要按照性质和分类,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逐步完善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与用水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四,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做到乡有水管站、村有水管员,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缺位问题。要重视和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加快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搞好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加强农村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县、乡、村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
第五,加强农村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着力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加快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实时信息报送沟通机制,实行各类重点项目的进度定期报告制度、项目完工销号制度和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尽快完成基础数据入库工作,确保2011年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全部投入正式运行,全面提高农村水利项目管理水平,以农村水利信息化带动农村水利现代化。
第六,加强农村水利管理基础工作。要加快《农村水利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行为。要继续做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和指标复核工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六、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努力创新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第一,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大幅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财政补助为主导,国家、农民、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农村水利投资机制。要以县为单位、以规划为依托,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水利项目。
第二,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区、泵站管理单位的“两定”工作,通过中央补助、地方加大财政投入等渠道,足额落实“两费”,做到以事定员定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要注重培育维修养护市场,积极探索公益性资产的有效管理方式。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第三,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和水权合理流转。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把农村集体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工程费用纳入水价测算范围,推行农业终端水价机制,探索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加强量水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建立水权合理转换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
第四,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和配套制度,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转让使用权,拍卖所有权,盘活存量水利资产,实现农村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滚动发展。在符合规划、履行审批程序的前提下,鼓励群众独资、合资兴办小型水利工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七、用足用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各地要认真研究、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着力把各项政策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工作方案,实化为工作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兑现到千家万户。
第一,用好公共财政投入政策。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投入。水利部将努力争取不断增加农村水利项目中央资金规模,并不断拓宽建设领域。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村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明显提高。要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新的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努力扩大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渠道和规模,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要落实好基本建设占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耕地和灌溉水源的补偿政策,总结推广烟水工程配套、资源开发利用补偿等做法,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村水利发展机制。
第二,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重大突破,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办法,加强计提和结算工作,确保资金足额提取、定向使用。针对土地出让收益资金供给与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分别统筹部分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贫困地区和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从土地出让收益所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灌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中小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牧区农田水利建设等。
第三,用好民办公助和财政奖补政策。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民办公助形式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予以支持。2008年2月,国家出台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政策,今年将覆盖全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中央和省级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也要切实增加投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各地要把民办公助、财政奖补与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筹资筹劳新机制,鼓励农民兴办小型农村水利设施。
第四,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将排灌机械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列入补贴范围,中央财政对购置机具给予30%左右的补贴,一些地区财政还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补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有关部门规定了46类、180个农机补贴品目,各省还可在此基础上自行增加30个品目。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实、完善补贴目录,引导和鼓励农民用足用好这项补贴政策。
第五,用好财政贴息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安排财政贴息贷款支持发展节水灌溉,利率执行国家基准利率,中央财政补贴利息的一半,每年中央贴息资金达5000万元。同时,2008-2009年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水利贴息资金约4000万元,带动银行贷款达60亿元以上。各地要积极争取扩大农村水利项目财政贴息范围,提高贴息比例,增加农村水利建设信贷资金投放规模。
第六,用好水资源有偿使用政策。水资源费是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一,不同行业差异很大。水资源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各地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明确征收范围,严格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七,用好抗旱浇灌扶持政策。前一阶段,为支持北方冬麦区抗旱工作,国务院及时决策出台了加强抗旱水源建设、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抗旱物资储备和抗旱浇地直补等抗旱政策措施,中央财政一次性安排特大抗旱补助费,支持受旱严重的9省、自治区8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抗旱设备,每个县补助200万元。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总、财政部、水利部的要求,抓紧落实这些政策。同时,要加强对县级抗旱服务队的指导,促进抗旱服务队在抗旱保丰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八,用好其它农水扶持政策。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研究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政策和税费减免优惠政策;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灌排用电价格专项检查。要抓紧研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补助,以及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补助的具体办法,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八、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作领导,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面对极为繁重的农村水利工作任务,必须着力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水利部门要把农村水利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狠抓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对重点农村水利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督人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注重科学规划,搞好前期工作。要认真做好“十二五”农村水利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千方百计落实前期工作经费,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规范前期工作审批程序,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要严格规划和项目前期管理,依法审批的规划不得擅自调整,不符合规划或前期工作不完善的项目不得安排投资计划。
第三,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建设、管理和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水利部门的团结协作,建立上下密切联系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工作。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农村水利的重要部署和政策措施,全面反映农村水利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效,及时报道各地农村水利建设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普及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要策划一批重点宣传活动,形成报道强势,提升宣传效果,营造推动农村水利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谆谆告诫我们要带着“四情”做“三农”工作,服务农民要有感情,开展工作要有热情,开拓创新要有激情,献身事业要有痴情。农村水利战线的同志们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铭记在心、落实于行,充分认清肩负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干群心声,摸清实际情况,解决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推动农村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基层农村水利队伍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水利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更好地胜任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大问题要集体决策,关键环节要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志们,农村水利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觉悟、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农村水利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农村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服务“三农”、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2.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二
2012年, 我国粮食喜获丰收, 获得了“九连增”的好成绩, 植保工作功不可没。我们召开此次会议, 主要任务是为了贯彻落实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高层论坛上的批示和余欣荣副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总结交流近年来全国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研究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对策措施, 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广西召开, 主要考虑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近几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 农业厅按照“生态立区, 绿色崛起”的要求, 坚持走生态富民的道路, 坚定生态农业和绿色植保方向, 通过实施“万家灯火”等项目, 在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不仅对保障广西以至全国的农业生产安全, 还对推进现代植保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经验和做法值得肯定。上午, 大家参观了广西武鸣县蔬菜、水果和甘蔗绿色防控现场, 刚才, 广西、江苏、山东、四川4个省区农业厅领导和北京、山西两个典型代表做了交流发言, 这些发言代表了近些年来绿色防控取得的成效, 经验十分宝贵, 成效十分显著, 提出的建议十分可行, 值得认真研究, 进一步理清绿色防控工作思路, 把绿色防控工作推向新的高潮。下面我就推进绿色防控讲三点意见。
一、在绿色植保理念引领下, 各地大胆创新, 绿色防控工作初见成效, 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近年来, 农业部倡导并组织各地积极转变病虫防控方式,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工作, 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绿色防控的理念开始得到认同, 初步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氛围
2006年, 在湖北襄樊召开了全国植保工作会议, 那次会议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2007年以来, 农业部先后出台了绿色防控指导意见, 启动了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试点, 组织专家制定了多种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每年举办全国性的绿色防控培训班。各地积极响应, 湖南、陕西等省印发了绿色防控实施方案;广西、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区市出台了绿色防控扶持措施。与此同时, 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动, 绿色植保的理念开始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植保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的认同, 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乐于接受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农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 全国已初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合力推进绿色防控的良好局面。
2.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明显进展, 形成了一批区域性的技术模式
通过农科教企紧密结合和协作攻关, 理化诱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得到了丰富完善和集成应用, 开发了一批实用的绿色防控产品。根据农作物区域布局和病虫害发生特点, 探索形成了一批绿色防控的技术模式。一是在蝗虫孳生区基本形成了以绿僵菌和微孢子虫为主的技术模式。二是在蔬菜、水果和茶叶优势产区推广了以性诱和杀虫灯为主的技术模式;三是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形成了以赤眼蜂为主的玉米螟生物防治模式。水稻、棉花绿色防控技术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3. 绿色防控投入逐年增加,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扶持发展局面
在中央财政支持上, 科技部、教育部加大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投入;农业部从行业科技专项中加大了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 从病虫害防治经费中专门安排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和培训;在地方财政扶持上, 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在玉米螟绿色防控上采取了财政专项资金补贴扶持政策, 资金规模逐年扩大, 今年三省资金累计达到l亿多元;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出台了生物农药补贴措施;山东、四川、广西等省也利用现代农业和其他相关项目加大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在社会力量参与上, 一些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出口备案基地以及专业化合作组织也投入大量资金, 积极选用绿色防控的投入品与技术,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一些企业加大了对杀虫灯、性诱剂、色板、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政府项目资金扶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绿色防控推进局面。
4. 绿色防控示范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基地和品牌
在各方面支持和植保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卓有成效。示范区域逐年扩大, 建立示范区的省份由2006年的8个增加到目前的31个省 (区、市) , 各类示范区由原先的余个增加到目前的200多个。应用作物逐年增多, 绿色防控实施作物由原先的蔬菜、水果扩大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茶树、甘蔗等作物, 全国主要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近0.33亿hm2, 覆盖率20%左右。绿色防控技术影响力逐年上升, 目前全国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近7万个, 绿色产品l万多个, 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6 000多个, 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撑。随着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有力促进了“三品一标”产品的生产, 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提高了品牌的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回顾近几年绿色防控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一是只有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大局, 提高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 满足人民绿色消费的需求, 才能找到绿色防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是只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强化典型引路, 绿色防控才能得到不断的推进和发展。三是只有不断地推进技术的创新, 满足生产者实际需要, 提高技术可操作性, 注重作物全过程绿色防控的技术集成与应用, 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四是只有与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相结合, 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投入品, 加大绿色产品的宣传和市场开发力度, 实现增产增效, 产品优质优价, 绿色防控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近几年绿色防控取得取得了很大进展, 经验可贵, 总体上发展势头也很好,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仍然方兴未艾:一是区域和作物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抓大城市和蔬菜水果优势基地较多, 其他作物和区域较少, 尚未形成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的格局。二是绿色防控的技术与产品开发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产品研发不足, 形成商业化和实用性的产品种类仍然相对偏少, 加之技术的集成度不高, 应用技术优化不够, 不能满足多种病虫害防控的需要。三是推广应用的工作力度还不能满足建设现代植保的要求。目前绿色防控的示范应用还主要停留在一些部门和企业的行为, 还没有上升到广泛的行政推动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层面, 使实施范围有限, 规模不大, 难以满足绿色消费和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深刻认识绿色防控对建设现代植保的重要意义,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进一步增强做好绿色防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绿色防控, 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实施绿色防控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其主要标志是: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得到充分应用, 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级植保部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余副部长关于“建设现代植保, 服务现代农业”的讲话精神。
1. 统一思想, 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
第一, 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为害,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革等因素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为控制病虫危害, 农药用量和使用频率不断增加, 特别是一些地方长期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导致病虫抗药性上升、有益生物减少、病虫再猖獗危害等问题日显突出, 这些传统措施不利于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与建设现代植保不相适应, 需要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 特别是要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措施的应用。实践表明:大力实施绿色防控, 可以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第二, 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目前, 我国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还比较突出, “问题豇豆”、“毒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可以促进农药科学使用和安全使用, 显著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从源头上防止出现农药残留超标,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实践充分证明, 凡是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好的地方, 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比较有保障,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三,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 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防治病虫害不仅直接关系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还关系面源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措施, 四川、北京、广西等省 (区、市) 的实践证明, 绿色防控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一般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50%。特别是生物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能有效替代化学农药的使用, 不仅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而且减少了对有益生物的杀伤, 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第四, 绿色防控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基本需要。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市场化程度高,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 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特别是日本、欧盟等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农残限量标准, 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农残超标造成农产品退货、销毁和滞销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不断地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 有利于提高园艺产品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
2. 实施绿色防控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政策性强的防灾减灾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健康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 我们要顺应建设现代植保的要求, 统一思想, 更新理念, 转变传统的植保防灾方式, 走科学防控、绿色防控之路, 大力推进“绿色田园”建设, 不断增强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在发展思路上, 要坚持“政府扶持、优化技术、保障安全、多元推广”的原则, 强化四个结合:一是推进绿色防控与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扶持紧密结合。就是要把绿色防控工作纳入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菜篮子工程、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以及“三品一标”农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中, 通过这些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 增强实施绿色防控的推动力。二是推进绿色防控与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紧密结合。就是要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的研发纳入到产业体系、行业科技等重大科研项目中, 凝聚一批专家投入到绿色防控实践中来, 增强实施绿色防控的支撑力。三是推进绿色防控与市场推动和品牌创建紧密结合。就是要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三品”农业生产中, 培育一批名特优品牌, 通过市场推动, 增强实施绿色防控的影响力。四是推进绿色防控与重大病虫的区域治理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紧密结合。不能把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对立起来, 专业化统防统治要采用绿色防控的理念和措施, 绿色防控要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来实施。要把实施绿色防控纳入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水果等主要作物重大病虫的区域治理规划中, 借助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绿色防控的普及率。
在目标任务上:到2015年, 全国蔬菜、水果、茶叶、水稻和玉米主产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20年, 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力争园艺作物优势区和大中城市蔬菜基地实现绿色防控全覆盖, 绿色防控实施区域化学农药平均使用量减少20%以上。
三、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绿色防控工作新局面
推进绿色防控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 绿色防控不仅是技术问题, 也不是植保部门一家的事, 是在农业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转变发展方式, 改变依赖大水、大肥、猛药的生产方式。第二, 绿色防控不仅仅是在蔬菜、水果、茶叶上搞试点, 而是要贯彻到整个植保的全过程, 贯彻到所有的作物和区域, 不是小打小闹, 是个战略问题。第三, 绿色植保不仅是生态效益问题, 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第四, 发展绿色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和各方面的努力。加快推进绿色防控, 是建设现代植保的重要任务, 要以“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引领,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切实转变病虫防控方式, 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工作责任, 整合资源, 凝聚力量, 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 抓好示范区建设
示范区建设是农业部门推动工作非常重要的方法, 要在大中城市尤其是南菜北运蔬菜基地、水果茶叶优势产区和粮食主产区逐步建立一批高标准的绿色防控示范区。要在一些专业化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率先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 要推动绿色防控的规模化。从2013年开始, 农业部率先在全国建立l0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 经过几年的努力,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立500个万亩 (1亩=0.067 hm2) 示范区, 示范区要配套实施“五个一”行动, 即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 明确不少于一名的技术指导员, 制定一套技术实施方案, 推介一批绿色防控产品, 落实一批扶持政策。各省也要相应建立一批省级和县级示范区, 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要结合生态优势, 优先建成一批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通过示范区的宣传引导, 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2. 抓好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集成创新
加强农科教和产学研的结合, 围绕绿色防控实际需要, 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的研发, 不断丰富适用于不同作物、不同病虫、不同区域的绿色防控实用产品。要以生态区域为单元, 以作物为主线, 组建一批绿色防控技术创新协作组, 通过联合攻关和应用集成研究, 形成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要在理化诱杀技术的优化配套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控害保益”的效果;要在害虫天敌保护利用和生物防治上下功夫, 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要在农药减量使用、精准施药和安全用药上下功夫, 切实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和农药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东北玉米主产区突出抓好以赤眼蜂为主的玉米螟生物防治, 蔬菜、水果等园艺优势区域突出推广以“三诱”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绿色防控技术, 东北和南方稻区重点推广以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模式。要完善技术体系, 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标准或规程。
3. 抓好带头人培育
要围绕提高各级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能力和农民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多层次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为满足绿色防控推广示范的需要, 从2012年冬季开始, 农业部将分区域、分作物举办一批绿色防控技术高级师资培训班, 计划在3年内培训来自基层植保站、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骨干专业合作组织的1 000名培训师资。各省要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多层次、多方式的技术培训, 通过专题技术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植保社区服务站和网络诊所等方式, 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培养一大批掌握绿色防控技术、善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 不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4. 抓好产业化推广
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种植业产业发展方向, 加强农业植保部门与生产基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 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计划组建全国绿色防控推广协作网, 吸收一批优秀的绿色防控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参加, 探索建立技术与物资结合、市场与品牌对接、企业和基地联合的绿色防控推广联合体, 推广一批高效实用的绿色防控产品, 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广泛参与, 实现绿色防控的产业化推广。在推进绿色防控过程中, 要注重防控投入品的质量, 防止坑农害农, 加强市场监管。要充分珍惜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确保绿色防控形成的农产品货真价实。
5. 抓好政策扶持带动
绿色防控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防灾措施, 同时也是建设现代植保的薄弱环节, 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扶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整合项目资源, 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充分利用小麦“一喷三防”、病虫害防治财政转移支付专项、阳光培训工程、现代农业建设等项目推动绿色防控的实施。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政策, 对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给予资金补贴或物资扶持。同时, 要积极争取将绿色防控措施纳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补偿等政策扶持的范围。通过千方百计创造条件, 切实推进绿色防控的快速发展。
6. 抓好绿色防控宣传
宣传是推动力, 是倍增器, 尤其是绿色防控理念还刚刚形成, 起步阶段必须注重宣传理念、宣传技术和相关知识, 防止绿色防控走偏。要宣传绿色防控的成效、经验和品牌, 要对农民宣传, 对农业系统宣传, 对各级领导宣传, 对社会宣传, 让各方面了解、理解和支持绿色防控工作。
最后, 我再强调一下今冬明春病虫害防控工作。在今年粮食“九连增”的高起点上, 确保明年粮食继续丰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全面做好秋冬季病虫害调查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一是抓好小麦条锈病“春病冬防”, 压低越冬菌源基数, 努力减轻来年条锈病暴发流行压力。二是抓好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和北方保护地蔬菜产区蔬菜病虫害防控, 要加强高毒农药市场管理, 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科学用药指导, 确保“两节”、“两会”期间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严格疫区农产品的调运检疫, 强化苹果蠹蛾、红火蚁和棉花粉蚧的监测与疫情处置, 严防疫情随农产品调运传播扩散。
3.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三
这次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非常重要,开得也很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昨天上午,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黄菊副总理的讲话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了目前的形势,明确了今年的主要任务,并就全面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出了要求。黄菊副总理的讲话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指导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黄菊同志的讲话和《决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对今后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感到收获很大。一是提高了认识,落实了责任。黄菊同志讲话和《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高度阐明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及各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二是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依然严峻,任务艰巨。《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和任务非常明确,措施具体,所定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三是交流了经验,坚定了信心。会议肯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问题,4省在大会上介绍了有关抓安全生产的做法,大会还印发了部分地区的交流材料,这些都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坚定了抓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在讨论中,大家还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尽快制定《决定》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配套实施办法;尽快修订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强农用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特别是县乡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提高权威性;部分地方行业管理部门撤销以后,行业安全管理有弱化的趋势,在地方机构改革中,要搞好安全管理职能的衔接等等,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
刚才,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介绍了各自抓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提出了贯彻落实黄菊同志讲话和《决定》的措施,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讲三点具体意见。
一、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党中央、xx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锦涛同志强调:“安全生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高度重视,努力减少和排除各种重大事故隐患,切实把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家宝同志也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黄菊同志昨天的讲话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也作了深刻阐述。xx近日印发的《决定》,是xx第一次专门就安全生产问题作出的,是党中央、xx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采取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xx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学习贯彻过程中,要紧紧抓住以下三个要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力口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企业要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决定》精神上来,统一到对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上来,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实现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同步发展。
(二)正确认识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把思想统一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上来。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事故总数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的状况并没有得到遏制,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安全欠账较多、设备设施简陋;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摆不到应有的位置;安全培训不到位,管理人员和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加上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这些因素,加大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难度,稍有放松,就会造成安全事故。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和要求,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行动上来。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既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又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既要高度重视,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从完善体制、机制、法制和增加投入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决定》和黄菊同志的讲话提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这些目标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努力防止各类事故特别是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xx出台这个《决定》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贯彻落实《决定》,首要的是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时刻把安全生产问题放在心上,切实了解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的状况和动态,重大问题要靠前指挥,亲手抓。县乡两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狠抓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要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负责人、业主,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事故责任。
(二)结合实际细化和完善配套措施。《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对《决定》提出的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完善安全生产法制、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依法加大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等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逐项认真研究制定实施办法,督促和指导各地区贯彻落实。对《决定》制定的依法加强和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搞好安全培训等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确保《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决定》的贯彻落实。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虽然不少地区已初步建立了“三级机构、四级网络”的安全监管体系,但总的来看,各地进展不平衡。截止目前,尚有33%的县和25%的地市没有安全监管机构。在已经建立的安全监管机构中,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决定》对加强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内部也要建立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主动排查安全隐患和问题。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安全生产工作,涉及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督,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外,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决定》对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学会、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监督。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坚持正确的~导向,通过深入宣传教育,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增强群众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依法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
三、立足当前,扎实做好今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黄菊同志在讲话中对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五点。
(一)结合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下达,进一步落实责任。经xx批准,从今年开始,xx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向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下达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的一个重要措施。各地区要结合控制指标的建立,通过层层分解指标,抓好安全责任的落实,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逐级落实。特别是要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现场,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加强进度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控制指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适当形式,定期公布各地控制指标情况。
(二)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贯彻实施,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开展3年多了,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经营秩序和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但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来看,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仍是事故多发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任务依然很繁重。今年,仍然要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即将实施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从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人员资格、资金投入、安全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结合落实1月15日xx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结合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整治力度。
(三)落实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矗今年在安全生产投入方面,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以及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国家和地方都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确保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既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投入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投入计划,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安全设施投资要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安全生产投入欠账的,从今年开始制定补欠计划。三是对《决定》提出的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以及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问题,有关部门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四)加快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建立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机制,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近期发生的中石油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特大事故表明,我们的生产安全应急体系在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加快建立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此,xx已经组织专门力量,着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部署。《决定》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的救援队伍。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研究整合现有应急救援资源,充分发挥各救援机构、救援队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区域性救援基地,增强防范重大、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五)确保春节和“~”期间安全生产。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这期间往往是烟花爆竹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等的多发期。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做好春节和“~”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确保“~”顺利召开。为此,一要做好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的整改。前不久,xx组织18个安全生产检查组对30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查,各地区也组织力量层层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从督查反映的情况看,问题还不少,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对这次和以往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问题,要通过建立整改责任制,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对以往屡次指出、但仍整改不到位的一些老问题,要弄清原因,明确责任,切实进行整改。二要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严密防范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梳理排队,凡是事故易发的单位和部位,都要制定应急预案,重点加强监控。春运已进入高峰,要把春运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精心组织安排好,确保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的安全畅通,确保民工有序流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加强对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防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要安排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各单位要安排专人昼夜值班,保证一名领导干部在岗带班,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险和妥善处置。三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安全生产工作第一线,慰问职工群众,掌握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欢乐的新春佳节。
这次会议就要结束了,大家回去后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汇报。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xx《决定》和这次会议精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订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把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xx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与地方人民政府一道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4.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四
首页 ︱ 理事会 ︱ 行政法规 ︱ 行业动态 ︱ 行业交流 ︱ 展会与招标 ︱ 求职发布 ︱ 我要投稿 ︱ 帮助中心
信息中心特检博客会员库产品库
商机在线图书征订特检论坛留言
网站公告: 新闻 博客文章 产品信息 商机信息 会员信息 论坛
首页 / 信息公告 / 系统公告
宋继红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发布时间:09-04-02 13:40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副局长 宋继红
(2009年2月26日)
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我受陈钢同志委托对会议进行总结。
一、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会议,是一次有特殊意义的会议。特种设备工作会议年年开,每年都有特点,每年都有背景,但今年的背景尤其特殊,主要有4点:一是,改革开放30周年的成果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回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3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0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进取,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正在组织编写的《特别的责任,特别的奉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改革开放30年记事》,系统地记录了3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许多情况需要我们回过头来好好总结,在继承中不断进步,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二是,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翻开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新篇章。这次新条例的颁布实施,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开拓了新的工作领域,为安全监察工作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严格贯彻落实。三是,去年质检总局遭遇了一系列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质检部门亟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就特种设备而言,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尤其是起重机械事故频发,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工作进行反思、进行总结,不断加以改进。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中心,这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全国上下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更加深刻。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机遇。特种设备局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大兴改革之风、实干之风、严细之风的要求,立足解决突出问题和改革创新,着力突出实践特色和力求取得实效,正在充分运用前一时期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落实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任务,通过整改方案的落实,推动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开的很成功。总局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议期间,总局王勇局长、刘平均副局长和张纲总工程师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特种设备局陈钢局长作了工作报告,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梁嘉琨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作经验材料我们也汇编成册,进行了书面交流。另外,会议还专门安排了对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集中学习宣贯活动,听取了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赵晓光司长的宣讲辅导。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和陈钢同志的工作报告,以及会议讨论文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代表们谈了很多感想,有的同志说“这次会议,是一次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会议,感到措施实,方向明,重点准。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前景好。”还有的同志说,“会议体现出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的结合,反映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总之,我们这次会议开成了一个统一思想的会议,一个增强信心的会议,一个讲求实效的会议。两天的会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普遍感到很有收获,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总局王勇局长专程到会看望大家并做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体现了总局领导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平均副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总局成立
8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总局王勇局长和刘平均副局长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有深度、有力度,使大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明确了任务,提出了措施。总局刘平均副局长的讲话,明确了今年和近一个时期两个阶段所要采取的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陈钢同志的工作报告肯定了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五个方面的成绩,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3个方面的经验,分析了6个方面突出的问题和3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提出了2009年要重点做好的5项工作,思路清晰,任务明确,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提出的要求,明确了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下一步工作任务。任务明确了,措施提出了,关键在于各级的贯彻落实。
三是受到了鼓舞,坚定了信心。刚才张纲总工程师语重心长的讲话,我和大家一样,听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张纲总工程师从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增强恒心
3个方面,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使我们对今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力量。这次会前我们汇编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书面情况,作为会议交流材料,各地从责任制落实、专项整治推进、动态监管探索、信息化建设、科技水平提高等不同角度和工作特点交流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这些情况表明大家都在积极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在认真履行我们的职责。尽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感到前景光明。听了几位总局领导的讲话,使大家受到了鼓舞,激发了斗志,增强了干劲。代表们普遍感到收获很大,通过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会议精神切实贯彻下去,就一定能够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
二、关于大家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次会议上大家关心的问题和讨论情况,我归纳了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新《条例》的宣贯问题。
为确保新条例的正确贯彻实施,上午集中听取了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商事司司长赵晓光同志关于学习贯彻新条例的宣讲,使大家对新条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完整的认识,请大家会后抓紧宣传贯彻。事先我们发给大家的会议文件中,有一份《关于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初稿,提出了19条实施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会后我们将根据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建议,会同总局法规司将文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印发各地。这里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关于实施意见未涉及的其他事项,如常压锅炉问题、严重事故隐患、重大维修过程定义等问题以及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
3个环节的安全监察问题,仍然按照《关于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质检法[2003]206号)执行。
(二)关于事故处理问题。
这次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对了特种设备事故分级和事故调查处理主体,意义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是安全监管工作的抓手。新条例明确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导,由质检部门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国务院关于质检总局的 “三定”规定也明确了“组织调查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并进行统计分析”的职能。
新《条例》还有两个月就要实施,事故处理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讨论中,大家希望尽快出台配套办法和资料,包括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导则和相
关的培训教材,会后我们将抓紧完善,尽快出台。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各地要抓紧熟悉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工作。一是,要注意事故调查处理的符合程序规定,包括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事故调查处理相关的程序、方法、事故分级、科学界定等等,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尽快熟悉这些情况。当然这些问题我们在事故处理导则中都会考虑,会后按照会议讨论的意见对导则进行修改,尽快下发征求意见稿,将来以安全技术规范的形式予以公布,同时,抓紧培训宣贯。二是,要注意协调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按照新条例精神,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由有关部门参与进行。事故调查工作涉及到公正公开、职工权益保护和责任认定等诸多事项,一个部门难以完成上述使命。因此,请相关部门参与事故调查工作,有利于科学、客观、准确、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工作应当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并邀请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在事故处理的全部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三是,要争取政府的支持。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新条例规定,事故调查报告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但是,事故调查组的成立情况,是否要报经政府批准或者备案,这在条例和相关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最好要报政府批准或者备案,这样做可以名正言顺地借助政府的力量、依靠政府的支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调查取证、责任认定等许多具体工作顺利开展工作。
(三)关于责任体系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尤其是监察、检验工作如何定位,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履职尽责,需要明确界定,厘清职责。关于责任体系建设,陈钢同志在工作报告中讲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最重要、最关键,明确监察、检验责任最迫切。我们要深入研究监察检验工作的定位,通过清理安全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和制定构建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各方法律关系、责任界限和责任追究。希望各地都要研究探讨,摸索经验,及时向我们沟通情况。
(四)关于检验工作改革的问题。
检验工作改革的重点是职责清晰,检验到位。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企业对选择检验单位的呼声较高,也反映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对这些问题不能不考虑。要正确认识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们今后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现在就要有前瞻性的思考。目前,根据压力管道的实际工作情况,可以先在
长输管道检验方面探索改革试点,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检验单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检验和行业检验等社会机构力量的作用。对检验工作改革,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改革势在必行,步子要稳,但一定要往前迈步,否则,不能适应发展的形势。另一个焦点是关于检验收费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社会也有一些反响。我们既要看到这几年检验收入增长较快与设备的快速增长、各级检验机构的辛勤工作密切相关,也要考虑检验收费与我们付出的劳动相适应,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五)关于行政许可下放的问题。
总局将在今年5月1日条例实施前制定下发行政许可的具体文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明确制造许可项目中拟取消、合并、覆盖的许可事项,减少许可项目。第二,明确下放的许可项目和相关事项。第三,明确鉴定评审机构的公布问题。第四,明确行政许可准则的统一,即各省、区、市的许可条件、许可程序、评审内容等要统一。第五,明确下放许可后的监督问题,对违反规定的,随时可以撤销授权或作出其它处理。有关行政许可下放的措施,在下发文件前,还会充分征求各地的意见。
(六)关于节能监管问题。
争取尽快颁布《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特种设备节能工作规划,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坚持在不增加行政许可项目的基础上体现节能的服务宗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循序渐进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
(七)关于《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的修改完善问题
《纲要》是这次会议的讨论文件,其中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一是,关于目标的设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纲要编制说明,我们之前也做了一些比较,认为工作还是有基础的,大家要树立信心,知难而进,鼓足干劲,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关工作保障措施,我们也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家对这个目标如有调整意见,还可以会后反馈。二是,工作体系调整。我们在会前邀请几位院士召开了专家论证会,专家们建议:要继续构建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原有内涵不变。将应急救援体系调整为风险管理体系,包含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处理等内容,并纳入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内容。将安全评价体系调整为绩效评价体系,既包含以往安全评价体系的内容,又纳入节能评价的内容,并重点强调对资源投入与安全节约效能的评价。增加科技支撑体系,包含科技攻关、装备能力建
设、队伍建设等内容。这些建议很好,请大家,进一步论证。三是,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在纲要讨论稿中,我们提出了要加强安全节约文化建设,提出倡导“本质安全”的理念,建立“生命至上、节约并重”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提法是否合适。另外,还有一些观点在编制说明中也介绍了情况,请大家研究提出意见。对上述问题,希望能够两周内返回意见。我们将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后,提交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
(八)其他有关问题。
关于特种设备分类监管。一些地方做了有益尝试,大家也要积极探索,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出台指导意见,供全国各地参考。
关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陈钢局长已经在工作报告中作了部署,如果总局在下一步全局的总体方案中另有要求,我们也会继续做相应的补充。另外,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我们将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细化方案,进一步指导和推进。
三、关于本次会议的贯彻意见
对本次会议,希望大家要抓紧贯彻落实。
(一)请大家回去以后,把本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王勇局长、刘平均副局长、张纲总工程师的讲话以及陈钢同志的工作报告,立即向局党组汇报。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总局领导讲话和陈钢同志工作报告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和计划。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与各地能否在工作中落实,在这一点上请大家务必重视。
(二)新条例是我们工作的法规依据,解决了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家回去后,要专门安排新条例宣贯,不仅仅要向监管对象宣传,我们自己也要普法。
(三)各地还没有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的,要尽快安排本省区市的工作会议,一并对本次会议的精神进行传达贯彻。已经开过会议的,也要以适当的方式把会议精神向基层传达好,把工作部署好。同时,请各地将传达贯彻本次会议的情况及时报送我局。
同志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质检工作打基础、做贡献、树形象的关键一年。特种设备关系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安全监察工作繁重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务必要积极务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转载时请注明: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http://)[我要投稿] 相关新闻推荐
湖北:关于召开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半年工 08-07-22 关于报送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 07-03-19 关于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08-02-21 关于举办“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的通 06-12-01 200607-03-20
07-05-25
06-12-28 07-03-29
热点导航
第4期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考核d类通过人 办理单位集体变更证书程序及注意事项 06-11-08
关于举办气瓶相关国内外法规标准比较研究成 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数 06-11-30 关于大连宝原核设备有限公司继续履行核承压 关于2007年1月特种设备许可受理情况的公告 2009 2009 2008年压力
科学监管努
2009 国
在全国特种设备 2008年政
·转发:关于征求《·全国人大代表吴自祥先·转发:关于印发《·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征求·转发:关于对《特种设·转发:特种设备综合检·转发:国家标准《压力·关于征求《场(厂)内·继承创新·关于对《特种设备事故·宋继红在全国特种设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关于推荐·刘平均在全国特种设备·张纲·质检总局公布·关于公布第四批钢管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帮助中心 |
Copyright © 2006, 版权所有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网
京ICP备06067131号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发生在身边的爱国故事12-04
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措施07-18
爱国年度工作计划11-18
2015爱国卫生工作计划08-11
2024爱国卫生工作总结09-06
学生爱国卫生工作总结09-30
社区爱国卫生工作计划10-14
做好爱国卫生工作实施意见10-23
社区爱国卫生工作计划10-30
社区爱国卫生工作总结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