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教育

2024-10-09

心理暗示教育(共15篇)

1.心理暗示教育 篇一

家庭教育中怎样巧用积极心理暗示 北京家教网(http://beijing.bcjy123.com)

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我们整天忙来忙去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学习好,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只要孩子省心,我们再苦再累都愿意啊”“看孩子最近学习不在状态,我们很着急”“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身上了”„„ 据调查,有很多在品质、意识、各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师长的积极暗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呢?

一、捕捉细节。在赏识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已。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各希望。所为赏识,就是充分赞许孩子,通过评议的积极暗示,不断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动力。)

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从你的卷面来看,你很认真地对待这次考试,字写得很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细节,最容易感染人。细节,需要发现,更需要感情。爱的细节每时每刻就在我们身边,看你有没有发现,会不会抢走不能保留。所有的孩子天资不同,个性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渴望被人赏识。

二、选择契机。有肯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积极暗示对于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就像是“画龙点睛”。积极的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占用困难和挫折的勇气,使孩子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当孩子在学习方面对自己没有信心时,家长们可以做个有心人,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最近我现你在语文这门学科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如果你能坚持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语文成绩会慢慢提高的,你愿意试试看吗?”或者这样对孩子说:“我们能看出,这些日子你在学习方面已经很努力了,也许暂时成绩还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我们相信以你现在的学习劲头,你一定能行!加油,我们支持你!”以上的这些话语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肯定和认可,他们会感觉到有一股强烈的动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也会增强自信心。孩子是多么夏他们给他的评价!表扬、赞美是一种爱的语言,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它犹如生活中的玫瑰一样,给人不定期来许多美好的感受。爱的语言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爱的语言能激励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使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扬光大。

三、走进心灵。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有爱心。积极暗示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消滚滚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和话语帮助孩子。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你看上骈有心事,如果愿意的话跟我们讲一讲,或许你的心情会好些,你看怎么样?”还可以这样说:“今天你从放学回来以后一直显得闷闷不乐,是哪方面遇到麻烦了,我们很愿意和你一起来分担你的忧愁,好吗?”以上的两种问话,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接纳、被关爱,心里很温暖。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你不断贮存赏识、肯定和关爱,那么你就能支取进步和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孩子在赏识、肯定、关爱中成长。

2.心理暗示教育 篇二

(1) 当学生犯了错误, 不便明说时, 利用暗示的语言或者行为旁敲侧击, 既避免了与学生可能的直接冲突, 又能起到敲山震虎的点化作用。

(2) 对于内向而缺乏自信的学生, 多提及榜样、多安排工作或用鼓励的眼光、善意的表情示意, 可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于性格外向、自以为是的学生, 不妨经常给个刺激, 或冷淡他, 让他自己去悟、去改变。

(3) 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教师提前营造一种庄重的氛围, 并采用简洁、沉稳的语调和慎重的举止, 使得学生受到暗示, 自觉地安静下来。

(4) 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辨别消极的自我暗示, 及时制止不良情绪。最终将各种积极暗示强化成为坚定的信念, 支持自己走向成功。

(5) 积极的心理暗示, 能令人增加力量、勇气、信心和快乐, 进而增进正确行为的过程和效果, 并可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良性循环。

2 心理暗示在学生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2.1 用于谈话批评

语言有时显得很苍白无力, 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绝不是严厉的指责所能做到。正确的道理他们都懂, 一味地指责, 只能起到反作用。学生犯了错误时, 管理者可以有意地挖掘其身上的优点,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对比,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候再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照办了。

对于平时学习不上进、行为散漫的学生, 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谈话教育时, 更应避开“应该”、“必须”之类的词, 巧妙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典型故事、情境模拟等方法, 鼓励他们提起斗志, 效果比板起面孔训戒要好得多。

2.2 用于营造风气

如果给学生树立某种观念、营造某种风气, 最好选择能引起学生震动的场合来进行。

2.3 用于活动与竞赛

为规范日常行为, 推动良好氛围的形成, 可以通过举办竞赛、演讲会、讨论会等, 统一思想, 调动积极性。

2.4 行为塑造

“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十分重要。高校学生“善于”评判教师, 挖掘某某教师语言、行为上的漏洞, 在心里产生抵触, 管理者的训诫就大打折扣了, 反之, 如果一位管理者学高、身正、勤奋、讲究礼貌等作风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信赖与敬仰。

2.5 情绪管理和自我暗示

有的同学态度消极, 对待这样的同学, 在积极关注的同时, 可以引导他们多进行积极的暗示。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比总是强调负面结果要好得多, 坚决避免给他们贴上失败的标签。

3 实施心理暗示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暗示要建立在师生感情融洽、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如果教师缺乏学生的信任, 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威信, 那么, 无论你怎样暗示, 也是不会起作用的。

(2) 暗示者对暗示对象要掌握可靠的信息, 才能选择暗示的方法、暗示的时机、暗示的程度。

(3) 暗示要注意适度, 另外, 暗示只是学生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 应与其他管理方法的结合使用, 不可替代惩戒和正面批评。

(4) 心理暗示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区别对象, 掌握时机。

总之心理暗示是一种较高的管理艺术, 合理、适当地运用, 可以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 改良学生的行为, 达到教育目的。如果建立在师生感情融洽、平等互信的基础上, 效果更好。如果教师威信高、能力强, 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在管理工作中实施心理暗示就更加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 不论用何种方法, 根植于对学生深切的关爱和殷殷期望之中才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摘要: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 对管理者的正面教育管理往往不以为然, 学生工作者如果能利用好心理暗示, 其思想教育工作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心理不良暗示≠心理问题 篇三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初中男孩,他本来是外向型性格,朋友很多。父母发现他出现厌学、情绪低落、叛逆等症状后,认为他患了抑郁症,便送到门诊治疗。我们初始的接触不算顺利,他很排斥来心理门诊,认为这是一件极为丢人的事情,在诊室对他的父母大声呵斥。我跟他讲了些安抚性的话,然后告诉他看心理科的不一定都是患者,如果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检查,我可以帮他进行心理测试,看看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幸运的是他答应了。

心理测试的结果提示他抑郁分值和恐惧分值很高,其中恐怖分值高过了100分。我耐心地为他讲述了心理测试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讲了几个他的性格特点。这时候,他安静了,并开始信任我。当我问到他恐惧什么的时候我遇到了阻力,他自然的心理防御让我无法进行下去。于是,我转换话题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他目前所处环境对他的影响。很明显,小男孩并没患抑郁症,只是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造成的抑郁情绪。

我简单纠正了一下他错误的认知,同时也和他家长作了沟通,告诉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但是,他妈妈要求他周一回去上课,这激起了他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不再说话。于是,他的家长开始指责和抱怨,并一再恳求我解决小男孩的厌学问题。很明显孩子的情况也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不想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那样会使孩子感到茫然。我开了一点抗抑郁的药物,并告知孩子药物仅仅有助于他心情好一点,而他想真正恢复过来还需要自己。

一周后,小男孩在父母的要求下返回学校,但是问题很快出现了,男孩在学校把另一个同学揍了,然后拿出我开的抗抑郁药物说:“我是精神病患者,你看我正吃着药,精神病患者打人不犯法,揍你也是白揍。”讲到这里她妈妈无可奈何地笑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可能不给他扣帽子或匆匆下诊断,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前提是没有危险)。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不良暗示造成的,如果你再肯定了他的不良暗示,结果只能会更糟。

4.心理暗示小故事 篇四

2、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3、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4.有一个教授找了九个人作实验。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九个人听明白了,哗啦哗啦都走过去了。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九个人吓了一跳,庆幸刚才没掉下去。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没人敢走了。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诱导了半天,终于有三个人站起来,愿意尝试一下。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哗啦哗啦都走过来了。只有一个人不敢走,教授问他,你怎么回事?这个人说,我担心网不结实。这个试验揭示的原理是心态影响能力。又

5.有一个教授做了一个更加残忍的试验,他把一个死囚关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然后教授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死囚死了,脸色惨白,一副血滴尽的模样,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被吓死了。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一个男子两年多来一直在自我暗示:“如果我女儿的病能治好,我宁愿失去我的右臂。”他的女儿患了一种关节炎和一种皮肤病,生活不能自理。长期的医药治疗不起作用。他非常希望女儿能够康复,所以他不断地为女儿默祷。有一天他开车外出出了车祸,右臂真的掉了,而那天他女儿的关节炎和皮肤病也立刻就好了。

一个纽约人到芝加哥去,看看手表,他告诉他的芝加哥朋友已经12点了,这个朋友马上说他肚子饿了,要去吃午饭。其实,这位芝加哥朋友根本没有意识到纽约同芝加哥时差1小时,纽约朋友的手表比他的要快1小时。

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网球名星,叫吉姆.吉尔伯特。这个女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意外,就是她跟着她的妈妈去看牙医。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妈妈没有检查出来有这种隐忧,所以孩子蹦蹦跳跳地去了,她看见她的妈妈就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5.心理暗示作文 篇五

踏进母校已经两年多了。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的往事,让人感慨万千。有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的心载满了惆怅。到底重荷的船,该驶向何方?哪儿才是心的避风港湾?我一阵迷茫。

走过熟悉的篮球场,几个篮球架高高的立在那儿。下面有几个学生在投篮。马上就要会考了还有心思玩啊。想到这里我却猛然一惊:我不也是在无聊的度着步子,可是手中的书却不曾翻开过一次么,我不禁哑然失笑。

漫无目的度着,竟走到了那棵熟悉的老古树前。忽然袭来一阵秋风,清凉清凉的,让我的心也跟着冰凉下来。抬头向上望去,老树全身只剩下几片黄叶。经秋风一吹,它们被吹落下来忽悠忽悠的打着卷儿,在我面前转了几圈后,轻轻的落在了树根上。我一阵厌恶,我本来是来找希望的,没想到却看到了这种结局,心情更失落了很多。

翻开曾经翻过无数遍的课本。漫无目的的在书中“度”着。这时,我忽然看到一句诗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的心猛然开阔了许多。是啊,所有的树叶在展现了自己火热的青春之后,便落了下来。但这便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重生!它落了下来,化作泥土肥料,滋养了树根,为的是下次生命更旺盛的展示。

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变得温暖极了。翻开好久不曾翻动过的课本,眼前的那些曾另我讨厌至极的诗词,这时变成了一股清泉,滋润着我那干涸的心灵我的心突然明亮了好多。以前我很讨厌这枯操的学习生活。觉得它辗转反侧,周儿复始,了无新意。为此,我曾有一段时间想要离开这个“地狱”,不在读书。因为在这个我认为是“地狱”的教室里,经过我的无数次的努力,学习成绩却止步不前。现在,我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代表着失败;并不是所有的前进都通向成功。

我明白了,失败并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重现。就像这落叶一样,落叶并不代表着死亡,而是代表生命的重现!

也许,重现的生命会更加美丽。

也许,明年的这棵老树将会更加翠绿挺拔,充满升生机的。

6.关于心理暗示的若干问题 篇六

相信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新菜上来,初品还没有什么特殊滋味,待主人细细介绍之后,似乎才能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来,”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 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还不太注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你真的会觉得头重脚轻,浑身隐隐做痛,似乎自己真的病了似的。 最后,竟然真的觉得挺不住了,经过在医院的一番大张旗鼓的检查,由权威的医生向你宣布“没病”之后,你会在病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做两步地走下楼去,与先 前的“准病人”判若两人。这些现象初看起来,似乎很神奇,也有些令人迷惑不解。其实,这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心理暗示现象在人的日常生 活中非常普遍,暗示作用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 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 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影响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 理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

7.心理暗示教育 篇七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心理暗示,学习

21世纪的本科教育任重而道远, 各项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中设立了实施新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试点班, 进校时对新生实行随机抽取而形成。对本专业2010级学生进校三年来的各科成绩进行全面考察的情况表明, 试点班学风突出, 单科与总体成绩均名列前茅, 各科成绩优秀率远远高出其他班级。特色专业试点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罗森塔尔效应”, (1) 引发了我们对于心理暗示教育学应用的深入思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存在一些特殊问题, 如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适应选择与学习的专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选择未来的职业等问题。由于社会经验不足, 大学生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负面心理暗示。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能无视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暗示现象, 有责任和义务对其分析并引导,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促进大学生成长, 为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心理保障。

1 心理暗示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心理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广泛应用。它是指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 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 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2)

心理暗示具有如下特点: (1) 心理暗示具有无选择性,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 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影响, 环境给予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2) 心理暗示是发生在潜意识里的反应, 有强弱之分, 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 与其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并无决定性的关系。 (3) 他人暗示必须转化成自我暗示, 才能够影响受暗示者, 否则效果微弱。他人暗示主要是指受暗示者出于对暗示者的威望、信任, 允许暗示者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自己, 从而增进或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行为或生理机能。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 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

所有的暗示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暗示, 因为在暗示中起作用的并不是暗示者的行为, 而是受暗示者的想象。暗示作用在本质上就是用自认为比自己强的别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 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识到。当潜意识和意识性的意愿发生冲突时, 往往是潜意识占上风。

暗示对人的作用很大, 不仅能影响到人的心理和行为, 还能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其作用可以是正反两方面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受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 获得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暗示对受暗示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2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 (一般是18~24岁) 决定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心理变化比较剧烈, 心理活动活跃, (3) 其学习心理的特点表现为:

(1) 自我意识增强, 但真正的自我管理能力仍然有限。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有时具有过分的自信心, 但由于生活阅历有限, 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 社会实践能力不强, 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 甚至表现为狂妄, 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非常重要。

(2) 智力发展达到高峰, 适合进行精深的专业训练。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 接受能力强, 通过专业训练和系统学习,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智力水平大大提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3) 情绪波动较大。大学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 内心体验细腻微妙, 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间的扩大, 思维空间获得延伸, 心理需要结构发生变化, 其情感变得丰富和深刻。但价值观念还不稳定, 常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 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变化都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

3 心理暗示的教育学运用

如果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使用心理暗示, 对提高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教师在运用心理暗示时应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 权威性:权威的暗示会出现良好的暗示效果, 因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成功的教师都是杰出的心理暗示运用者,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身作则胜于口头教诲。当今时代需要创造型的优秀教师, 具有较高的威望及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改革, 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 积极性:积极善意的心态, 往往会给出积极的暗示, 使他人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积极的自我意识, 其来源是经常进行心理上的积极自我暗示。当我们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 更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 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

(3) 含蓄性:在教育中应善于使用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 在直接暗示时以技巧性的语言、表情或动作, 给予学生诱导和暗示, 使其改变原有的不良心态, 达到教育目的;在间接暗示时借助于某种具体事例或环境语言的配合进行暗示。如果心理暗示使用得含蓄巧妙, 将会达到好的引导效果。

(4) 技巧性。教师要力求为教育活动配上适当的形式, 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 通过非理性直觉, 直接诉诸人的情感, 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因此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教育时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例如:尽量保持平和的性情, 避免尖刻和粗暴, 说话时使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调;非常清晰地给出一切可能的解释, 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对工作和学习的热爱;教育工作者必须谨慎地运用有益的暗示, 避免学生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 积极、优秀和努力的暗示将会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现实。

4 进一步思考

(1) 心理暗示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求知与成长, 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 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吸收, 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 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促使他们情绪振作, 行动积极, 好好学习, 不断进步, 主动规划专业和就业道路, 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2) 盲目滥用心理暗示是不可取的, 常规的教育体系仍然是学生成长强有力的保障。暗示作用建立在想象的理论基础之上, 其人格基础比较脆弱, 因此暗示作用常常会失效。教师应非常谨慎心理暗示的作用, 因为学生是最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群体。但不能盲目夸大心理暗示的作用, 不能依赖心理暗示去完成教育的功能, 因为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要注意暗示的度, 避免重复暗示引起对方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向, 产生与愿望相反的效果, 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3) 大学教师应加强心理学修养, 改善教育方法, 培养优秀人才。大学教育的专业教育体系主要落实在课程设置上, 因此大学任课教师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从事专职学生工作的老师, 如班主任、辅导员等, 还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老师都要懂心理学, 要在不同的教育场合善用心理暗示。另外, 教育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 提升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 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来抵抗外界环境给予的消极暗示。

(4) 对于试点班与平行班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心理调适, 促进学生共同成长。针对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试点班而言, 他们已经在入校时收到了正面良好的心理暗示, 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需善用一些成功的学生实例, 尤其是往届毕业生的成功例子, 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对他们给予激励性的心理暗示, 使他们迅速成长、少走弯路, 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 对于非试点班 (平行班) 的课程教育和心理教育, 则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克服负面心理暗示上。经过近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在非试点班中也有不少同学脱颖而出, 成绩优异, 品格优秀, 这些学生就是其他同学很好的学习榜样, 是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总之, 教师要真诚体谅学生, 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和他们做朋友, 建立师生友谊, 以便学生能接受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 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有所成, 早日成才。

注释

1李红.心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2:2-3.

2巨生花.试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8 (19) .

3葛明贵著.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3:4-10.

8.心理暗示的力量 篇八

许多医学院学生都知道这样一个笑话。有几个人讲好要捉弄一下某个伙伴。每个人在碰到他时都发问:“为什么你的脸色这样难看苍白,一副生病的样子。”小伙子起先毫不介意地答道:“我很健康,什么事也没有。”但是,当第十个人这样问他时,他便受不住了。他脸色发白,心里怕得要命。人家再一问,他便说自己确实感到不舒服,赶快要回家去。这样开玩笑已经是恶作剧了,不过它直观而令人信服地显示出了人们说话的作用。

这种作用叫做暗示力。有的人神经很脆弱,容易受到刺激,对暗示特别敏感。比如,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这种人对什么东西害怕,或者相反,使他的情绪好转,变得高兴起来。

几句话便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把病治好。在上个世纪,法国有个退伍士兵当起医生,还出了名。有个一条腿瘫痪的人向他求医时,他威风凛凛地看着病人,突然大声发出口令“起立”!病人把拐杖一丢,真的站了起来,并且行走了。当然,并非所有病人都能被这位士兵治好,但事实上确有人在离开他时真的痊愈了。这些人的腿部瘫痪是同神经系统的疾病有联系的。

科学家早已对这类“奇迹”做出了解释。谁都知道,各种外界的作用可以对内部器官的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使人恐惧、痛苦或高兴的事情可以引起心脏跳动的加速或减缓,引起皮肤发红,造成黑发迅速变白等。而有时候,说话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则更为强烈,它可以明显地影响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整个机体的工作。

还有一种叫自我暗示,它也能对机体产生同样的,有时甚至是强烈的作用。在它的作用下,人可以把病治好,也可以无病而生起病来。一個人感冒以后声音有点沙哑,便怀疑自己完全失声。这个敏感的人老是想啊,想啊,似乎是在要自己相信快要失声了。于是,便真的发不出声来。需要指出,情绪在自我暗示时起很大作用。

苏联有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他在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却克服了这个缺陷。用什么办法呢?这位演员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

9.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赢在“心理” 篇九

首先是要自我激励,以“瓦伦达心态”应对考试,瓦伦达是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考试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考试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考试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知识基础在考试中的作用名列第四。因此现在比的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考生们要有不怕谁的心态。“我紧张,他比我更紧张。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相信自己。现在没有复习完的,都是考试不考的,因为考试的考题只有所学知识的10%,所以现在要坦然面对。还有就是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心态。天无绝人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想想自己现在最坏的局面是什么,想好了就不用再怕了。

控制情绪保持平常心

考生考前与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所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时地调整情绪,把不稳定情绪调整为稳定的情绪。

特别强调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我认为不要把考试本身看得过重。考试本身就是检验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想开了也就没什么。只要不把考试看得太重,才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其次,不要过多考虑考试的结果,如果老是考虑考好了怎样,没考好又怎样,就往往容易分散精力,不能好好地学习和休息,影响考试时水平的发挥。其三,要搞好复习,把所学知识掌握透彻,运用熟练,

备考资料

所谓‘艺高人胆大’,有实力作保证,自然容易保持平静的心态了。其四,要注意不仅是在考试前,而且在平时也要努力保持平静心态,在激动的时候劝自己冷静下来,在心烦的时候想办法散散心,一直保持静如止水的状态,就更容易在考前保持平静。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现象,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是难以避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考生不要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想得太多,看得太重。

坚定决心踏实地行动

有了决心就有了目标,再加上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行动,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决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决心给人动力,决心不强,动力就不足,进而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利于学习的情况,如不专心等。所以说高考前一定要先使自己确立极强的决心。

10.如何给中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篇十

1900年以前,德国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座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结果惨遭失败,丧身大西洋。然而,有一人却创造了奇迹,他就是当时德国的一名精神科医生林德曼博士。他事后回忆冒险的过程,得出结论说,在大洋上孤身搏斗,最可怕的不是体力不支和风浪的袭击,而是自身产生的惶恐和绝望。他说,在航海过程中,他一直在内心深处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时时在内心呼唤:“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维持了自己的坚毅并战胜了恐慌。

林德曼博士自我鼓励的方法,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自我心态的调整。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心态对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做了一个试验:

首先,他让10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帮助下,这10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子内的一切,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10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

过了很久,有3个人站了出来,其中有一个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倍;另一个颤巍巍的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木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这次,灯光把房内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由于网线颜色很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你们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反问了一句话“这张安全网牢固吗?”其实,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困难和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的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同学们当前所面临的情况,我想以同学们的智力和能力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能上重点高中(上大学),可是,每年我们都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如愿,难道是这些同学智力低,能力差,其实不是,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是我们平时看着比较聪明的同学他们没有考上,原因何在?我想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心态没有调整好。

尤其是进入毕业班的同学,我们会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几乎是乱了阵脚,每天忙忙碌碌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想学习可是又学不下去,感到压力特别大,有点无所适从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好心态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前面,我们说的德林德曼博士他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功地度过了大西洋。可能有一部分同学仍然会想:心理暗示真有那么大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一下:

一、心理工作游戏坊

首先将你的双手以手腕与手掌相连接处的线为准对齐,双手掌心相对合在一起,手指并拢,比较左右手的长度基本是一样的。然后请你把左手或者右手手臂向上放松的放在桌子上或者用另一只手将手臂托起也可,再闭上

眼睛,在心里默念左手或者右手手指在长长,并在脑海中想象手指长的情形,并且能感觉到手指头肚在发胀、发麻。一两分钟后,请你睁开眼睛,将双手合拢比较一下,你会发现你的手指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可以看到你在心里默念的的确变成了事实。你的手指真的长长了。为什么我们的手指会真的变长了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心理暗示。

现在同学们可能已经有点能感受到心理暗示的重要作用了,你想一下你的手指都能长长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所以从现在开始同学们要有这样一种心态:你认为你行,你就行。你要对自己坚信不疑。

有的同学也可能会说“这也太神了吧!”,其实这种心理暗示现象并不神秘,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常会对自己说“没事儿,我肯定能行!”这就是一种语言暗示。还有在商品买卖中有一种“撬边”现象,就是有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故意让他的一些同伙挤在自己的摊头做购买状,甚至排起长队,这往往会吸引一些不明就里的过路人也加入到排队抢购的行列。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只不过是他人暗示。

在所有的心理暗示现象中,自我暗示(游戏)比其他的暗示对我们个人的心理、生理、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但是,自我暗示可以分为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两种。

只有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让我们不断的挖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达到某个目标,并且能够付诸行动。因此,他不仅能增强我的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取得成功,有时还会出现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效果。

在美国,一位名叫帕克的医生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他的一位病人被确诊患了喉癌,并且断言此病无法医治,最多只能活半年到一年。可是6个月后,这位精明能干,坚强开朗的病人精神焕发的来到医院,请医生为他检查,帕克为他做了各项检查后,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位病人扩散的癌细胞竟然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误诊,不是,这为病人半年前的确患了喉癌,可他一直对自己说:“我不能死,需要我活下去的事情太多了,我一定要战胜它!”他一方面坚持化疗,一方面坚持每天做三次放松训练。他想象X射线就像一颗颗子弹击中癌细胞,想象大量的白血球正在吞噬那些癌细胞。“杀死他,杀死他!”,奇迹由此而生。

但是,消极的自我暗示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消极作用,他甚至能使人致病,致死。

心理学中有一个试验,以一名死囚犯为样本,对他说:“我们执行死刑的方式是使你放血而死,这也是你死前为人类作的一点有益的事情。”这为犯人表示愿意这样做。试验在手术室里进行,犯人在一个小间里躺在床上,一只手伸到另一大间,他听到隔壁的护士和医生在忙碌着,准备对他放血。护士问医生:“放血瓶准备5瓶够吗?”医生回答:“不够,这个人块头大,要准备7瓶。”护士在他手臂上用刀尖点一下,算是开始放血,并在他手臂上方用一根细管子放热水,然后顺着手臂一滴一滴的滴到瓶子里。犯人只觉得自己的血在一滴一滴的放掉,滴了三瓶,他已经休克,滴了5瓶他已死亡,死亡的症状与放血而死一样。但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有出。为什么会死?是暗示使他而死。

说到这儿,同学们可能已经感受到了,积极暗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了消极暗示的消极作用了,那么,怎样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呢?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就要抛弃一些消极的观念:我就是改不了;我不是学习那块料;就这样了,再学也晚了等等。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我们有意识运用的积极的自我暗示。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有意识的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经常用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积极自我暗示的特点

1、主观:每句以“我”开始。比如“我真的是一个有潜力的人”。

2、积极:要用肯定正面的句子,不要用否定词语“不、没有”等。如在考试之前对自己说“我现在很放松”而不是说“我千万不要紧张”,否则印刻在你脑海里的将是“紧张”这个消极意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3、现在:尽量用现在时而非将来时。如用“我的数学成绩正在逐步提高”来代替“我的数学成绩将会提高”。

4、简洁:要用简短、精练、有力量的句子,不要冗长繁琐。

5、踏实:你的目标要有阶梯性和可行性,不要一步登天,让自己看不到逐渐积累的成功,从而丧失信心。

6、观像:在脑子里同时相像自己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图像,就像放电影一样。(白日梦自己)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你会逐渐和你脑海中的、理想中的你合二为一。

7、坚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富有感情的自我暗示,默念、大声说甚至唱出来都行。如运用“60秒钟PR法”(PR,即pride,就是每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不间断的大声说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念诵时,你越倾注感情,你的收效就越好。

8、态度坚决:要相信自己“一定能——”,为什么要这样呢?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想成绩好的同学请举手,想同学关系好的同学请举手,想成功的人请举手。”不知道大家举手的情况怎么样,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成功的。我想可能只有两种人他不想成功,一种是死人,一种是精神病人。可见,几乎所有的人都想成功,但是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人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蒋平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也问同学们同样的问题。但是,当所有的同学都举手之后,他告诉大家:“刚才举手的人都不会成功。”因为“想成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一定要成功”的人才会成功。“想成功”与“一定要成功”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告诉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时,你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因为当你想成功的时候,还不足以调动你内在的力量,而当你“一定要成功”的时候,你就会有强烈的企图心,你就会全神贯注的调动你全部的力量,排除一切干扰,始终保持旺盛的行动力,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如对于不良习惯的改变,许多同学以为是方法和时间的问题,其实,所有的改变靠的都不是方法,也不是时间,而是意愿。当你改变的意愿强烈,当你一定要改变的时候,任何不良的习惯都可以立刻改变。

有一位同学在心理咨询时对我说“老师,我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一个小时都看不完一页的内容。”我问他:“是真的不能集中吗?”他说“是真的不能集中。”我又问他:“你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呢,还是没有集中注意力?”“是集中不了注意力。”他再次回答。我又说:“奥,是真的集中不了注意力,那么,假如你能在一个小时看完一页的内容,就给你100万元钱,你能不能集中注意力看完呢?”“那当然能了。”他笑着回答,可见,如何集中注意力不如为什么要集中注意力重要。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远比如何学习更重要。

三、成功的意愿决定成功的高度

当你想上大学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上大学呢,还是一定要上大学呢?

当你想学习成绩好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学习成绩好呢,还是一定要学习成绩好呢?

当你想集中注意力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集中注意力呢,还是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呢?

当你想作业做的最好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作业做的最好呢,还是一定要把作业做的最好呢?当你想改变一些不良习惯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改变不良习惯呢,还是一定要改变不良习惯呢?当你想当你想快乐时,就请你问自己:我到底是想快乐呢,还是一定要快乐呢?如此等等

当你的回答是:“我一定要——”时,并且真的“一定要——”时,那你的一切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宋祖英),你的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成功。

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性的例句。如果生活你经常用,他对你产生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1、我一定可以读书很用功

2、我的领悟力真的很强

3、我的考试一定能考好

4、我一定能把这节课上好

5、我一定能在一小时内把作业做好等等

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可忽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把振奋人心的口号喊给自己,巧用心理暗示,长期坚持,你一定会不断取得好成绩,到时相信连你自己都会感到吃惊的。

不过,自我暗示也并不是速效灵丹,也不要以为躺在床上心理自我暗示为天才,就真的会变成天才,行动见真功,只有我们的行动才会把它变成现实。

四、尝试,才会成功

有的同学会讲:“我行动了,可是行动的结果仍是失败,我怎么办呢?”的确,有相当多的人在经历了求学或者考试的失败后,往往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仗还没有打,就先放下了枪,结果要么是原地踏步,要么是坐以待毙。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试验,桌子上放一个透明的玻璃烧瓶,心理学家把一个跳蚤放入玻璃烧瓶中,跳蚤一下子就跳了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又将跳蚤放入玻璃烧瓶中,跳蚤又会跳出来,如此不断的将跳蚤放入玻璃烧瓶中,跳蚤都会不断的跳出来。后来,心理学家把跳蚤放入玻璃烧瓶之后,用盖子将烧瓶盖住。这时跳蚤还是往外跳,但是每次都会撞到盖子上,经过多次撞到盖子上的失败后,跳蚤就不再跳的太高,以免撞到盖子上(想必是他也会感到头撞得很痛吧),而只是在玻璃烧瓶中跳到半截的高度。一天以后,心理学家将盖子拿掉,那跳蚤仍然只是不断的跳到半截的高度,怎么也不会跳到烧瓶之外,他似乎不相信自己能够跳出烧瓶外了。直到后来,心理学家大力拍了一下桌子之后,跳蚤象受到惊吓一样,猛地跳出了烧瓶外。然后,心理学家又将跳蚤放入烧瓶之中,这时,跳蚤又能不断的跳出烧瓶之外了,似乎又找回了原来的自信。

很多同学在经历了多次考试的失败之后,往往就失去了信心,甚至误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当你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在学习中自然就会消极的行动了,即便是行动,也只是“跳到半截的高度”,不敢做出成功的尝试,因此,也就不会成功。其实,你经历再多的失败也不能证明你不能成功,你经历的所有失败,也只能代表你过去的失败。过去永远不能代表未来。只要你抱定信念,相信自己,并不断的去尝试行动,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咨询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初二的女同学,他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文和数学成绩也很好,可是在多次英语考试中,都考的很差。于是他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英语,他的家人也说他就是英语学不好。每次上英语课的时候他就感到心烦,并容易打瞌睡。每天做作业时,他总是把英语作业拖到最后做,甚至有时还不做。因为他觉得做也没有用。后来,他来到咨询室找我,我们一起分析了英语考试失败的原因,一是基础没学好,二是读英语的时间没有其他同学多,三是英语题目做的少,四是不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怕学英语。针对上面四个原因,我首先启发他要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过去学不好是有原因的,只要原因解决了,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在辅导的当时,我就让他反复大声的说:“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只要我能找出原因,方法得当,坚持努力,我就一定会学好英语。”然后,我们还一起制定了赶学英语的计划,建议他一边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一边挤出时间补习基础,同时每天适当加大阅读和做英语习题的量。他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按计划尝试行动,经过了一学期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大幅度上升,期末英语考试成绩名列全班第三名。

其实,很多时候,你在某一方面不成功,并不是你在这一方面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你经历的多次失败后,放弃了对自己的信任,放弃了进一步的尝试。其实,只要你用顽强的毅力去面对失败,继续不断的尝试行动,你就一定会饱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重新树立起信心,坚定的迈向成功。

11.如何克服不良心理暗示 篇十一

小海今年才上初三,但是他不想继续读书了。他爸爸妈妈经常说他脑子笨,搞得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有些先天不足,不是读书的料。每次考试成绩都在班里的后十名,这也让他觉得自己可能真是脑子有问题才学不好。

每次小海把发下来的试卷给父母看时,望着那可怜的分数,妈妈总是边摇头边说:“谁让你小时候摔跤把头给摔笨了,有什么办法!”平时,妈妈也总说他学习不好肯定是脑子有问题。小海五岁多的时候很顽皮,有一次摔到院子旁边近一米深的沟里去了,正好后脑勺碰到一块石头,流了好多血。妈妈说,肯定是那次留下的后遗症让他的脑子这么笨。每次小海听妈妈说这话就很难受,但是他自己也想找到影响学习的原因,所以多次去医院检查,想治好这个后遗症。可每次医生检查后都说他的脑子没有问题,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

既然智力没有问题,为什么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呢?小海也知道父母很担心他,所以非常想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越是急就越静不下心学习。现在已经上初三了,随着中考的临近,同学们的学习压力加大,小海的压力就更大了。他每天在课堂上都会坐立不安,晚上还会失眠。上个星期他就有三个晚上没睡觉,有一次实在睡不着,想到自己脑子这么笨不是读书的料,干脆退学算了。想着想着,他就坐在床上哭了起来,又不敢哭出声来,怕被父母听到。他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如果不上学他又能干什么呢?

心理分析: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使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结果的内容。

小海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妈妈不良心理暗示的结果,因为本来他妈妈看见他摔破头的时候,就有了“孩子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潜移默化的不良心理暗示造成了现在小海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扰。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如果长期接受消极和不良心理的暗示,就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健康。

从小海的案例看,他属于受到长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影响导致学习困难。而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他妈妈,这种暗示的长期存在必然影响到他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使他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而对于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儿童来讲,不良心理反应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

心理处方:

不良心理暗示是不利于青少年朋友的健康成长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不良心理暗示,让青少年儿童乐观、自信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呢?

第一,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父母都要尽量多给子女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恰当的自我认知,这样有利于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成年后才能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第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如果遇到案例中小海那种情况,父母和孩子都不要着急,一切都能慢慢好起来的。同时,青少年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心理的暗示。尤其是当在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应该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我能学好,我能考好,我一定会成功”,“我很坚强,我不会倒下”,“我能行”,“我要把书读好,我要快乐地生活”。总之,要学会用振奋人心的口号鼓舞自己!这样的自我暗示必将为自己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下面几种常用的自我心理暗示方法,同学们不妨学学,长久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

语言暗示法:语言暗示法是心理暗示的常用方法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暗示作用可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特别是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思维活动可以完全受语言暗示的支配。事实上,自从人类有了语言以来,就一直接受其暗示。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故事,都是通过语言暗示来改变人们的心境。对我们来说,如果有哪一句话可以令自己增强斗志,那么这句话就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暗示用语。从现在开始,要不断地在每天上学前或每次考试前加以运用,并配合动作,想象考试成功的情景,给自己以最大的激励。常用语言暗示有:“我今天一定要考好!”“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就是胜利!”“人生难得几回搏!”“我选择,我喜欢!”“爱拼才会赢!”“看,我多棒,再接再厉,下次一定会更好!”

食物暗示法:就是通过食用某种特定的食物或饮用某种特定的饮料来起到愉悦心情、调节心境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图个吉利,求得心理的安慰。其实,人们平时吃什么、喝什么都可能对个人的心情带来一定的影响。医学研究表明,吃香蕉有助于活跃大脑细胞,因此,每次考前吃一根香蕉,实际上也会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我吃香蕉了,思维会很活跃很敏锐,所以一定能考好!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吃饭必吃“必胜客”或“肯德基”,喝水必喝“红牛”、“蒙牛奶”,也是为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

音乐暗示法:音乐暗示是心理暗示与放松练习中最常见的一种,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给神经系统一个良好的刺激,能够使我们精神振奋,产生轻松、愉快和舒适的感觉,并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文字信息进入大脑,选择的暗示音乐应该是不带歌词的乐曲。具体来说,如果有哪一首乐曲可令你舒缓焦虑、激昂斗志,那么这首乐曲就应该成为你的首选暗示乐曲。从现在开始,学习上碰到困难或每次考试前都可以加以运用,配合音乐想象自己成功的影像,调节情绪状态,提高成功概率。

服装暗示法:指通过穿着某件自己特别喜欢的服装来起到愉悦心情、调节心境的作用。如果有哪件衣服可以令你心情愉悦、增强斗志,那么这件衣服就应该成为你的首选暗示服装,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运用,巩固成效。比如有些人喜欢穿红色衣服参加考试,就是希望“开门红”、“红运当头”,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确实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12.心理学的暗示效应探析 篇十二

一、积极的暗示效应

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各样的暗示, 这种暗示有时会让你充满喜悦和信心, 帮助你更加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这种积极的暗示可能来源于别人无意识的动作也可能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鼓舞和振奋, 无论如何, 积极的暗示效应总是能够帮我们增强勇气, 克服困难, 增加自信。比如, 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去公司应聘, 面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应征者很多, 而且很多人怀揣着名牌大学的毕业证还有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 奖章。单从硬件条件比, 这个大学生觉得自己逊色很多, 顿时心里开始自卑起来, 觉得别人看起来哪方面都比他强, 每一个人都深不可测。他越想越害怕, 甚至想打退堂鼓了。这时, 他忽然听到旁边两个女生聊天, 其中一个说:“哎呀, 我六级还没考过呢。”他一听, 心理嘀咕着这两个女生看起来实力都好强, 但是竟然连六级都没有过, 难道是我把别人想得太强了, 太贬低自己了?他再环视了一下周围, 他暗暗给自己打气, 一定是这样的。我不能轻视自己, 他们有他们的强项, 我有我的优势, 竞争还没开始, 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我一定不能先慌了阵脚, 连六级都没过的人都敢来应聘, 我有什么好怕的。于是, 他的自信心又开始一点点复苏, 他整理了衣服, 昂首挺胸地走进了面试了房间。果然, 他发挥的出奇得好, 妙语连珠, 并且自信大方, 最终他获得了面试官的青睐。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积极的暗示效应能让我们面对挑战更加勇敢, 这个大学生在沮丧之时, 因为别人一句无意识的话, 开始给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终战胜自我。其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和险境无处不在, 再坚强的人也有自信崩塌, 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 我们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断地运用来自他方或者自我的积极暗示鼓励自己往好的方面想, 增强自己的信心, 凡事看到积极的一面, 这样一来, 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真正吓到我们。

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同样消极的心理暗示也会对我们产生作用, 它会慢慢地击垮我们的意志, 让我们变得沮丧, 自卑, 听天由命。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弱点, 这些心理上的弱点就好比碧玉上的瑕疵, 不经意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它可能会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 甚至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如果, 你总是受到来自于别人或者自己发出的消极心理暗示的影响, 那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举个例子, 有个职员辛辛苦苦熬了两个通宵精心准备了一个项目, 幻灯片打开了, 公司高层到齐了, 他已经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因此他自信满满, 稳操胜券。谁知道就在他准备开始演示幻灯片的时候, 幻灯片忽然出现了故障, 他开始有点焦急, 赶紧调试, 望着周围各种异样的目光, 他开始冒冷汗, 不一会他听见人群中的窃窃私语, 他想:完了, 他们肯定是在嘲笑我。幻灯片终于调好了, 但是他的紧张情绪并没有缓和, 他告诉自己:一出场就搞砸了, 就算后面弄得再好也没用了。他信心顿时一落千丈。人群中依然有人窃窃私语, 还有人的手指来指去, 他想:完了, 难道我的衣服没穿好?脸上有东西?我肯定出丑了。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他呆站在那还一会, 领导见状忙说:可以开始了。他一听, 又想:完了, 领导肯定不耐烦了, 催我了, 哎, 我表现得真是太差了, 以后再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了。他越想越沮丧, 越沮丧越紧张, 导致他精力无法集中。他再看看人群, 他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都在等他出丑, 他再也受不了, 竟然晕倒在台上。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能感受到消极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可怕后果, 而这个人就是被自己疑神疑鬼, 不自信的心理暗示不断折磨, 不断耗损, 最后终于把自己打倒了。

通过对积极的暗示效应和消极的暗示效应的探析, 我们更加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认真分析来自他人或者自己带来的暗示效应。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 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 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 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 摒弃消极暗示。而在我们与他人交往中, 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给他人带来了某种暗示, 我们应当尽量带给他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而避免给他人带去消极的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0月。

13.心理暗示让你总是背道而驰 篇十三

大部分吸烟酗酒者越是想戒掉就越戒不掉,因此如果你将自己的意志和心理暗示敌对起来,那么,这意志只能加强“戒不掉”的心理暗示。

这也是为什么人很容易变成他讨厌的人的原因――意志和心理暗示之间的拔河赛必然以意志的失败告终。有些男孩讨厌自己的父亲,结果却和他越来越像。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看隐藏在“运气”后面的真理。我们从小就知道:“运气只光顾有准备的人”这是对的。

14.心理暗示教育 篇十四

现代电光源日新月异的进步,促使室内设计不但要完善光环境的质量以适应人们的视觉需求,更追求光影艺术的效果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心理要求。室内光影的重要性以及光照明的设计原则和灯光的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室内空间的构成,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对体现环境特征及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食物的形式之美总是引发人们去欣赏和探索它显示的内在精神美。光影是构成室内空间要素之一,是空间造型和视觉环境渲染表现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光影的构成及其质量上衡量空间环境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15.心理暗示教育 篇十五

就像欧洲1 5世纪后期的哥特服饰文化成了当时社会最为流行风格: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如图一)。 酷似一个个小尖塔的埃宁帽,两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而发展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被英国某一摇滚乐团演绎成象征浪漫的玫瑰、坟墓、吸血鬼、女巫、废墟、哥特大教堂等种种哥特式的符号。后来这些象征主义元素被多数摇滚乐队和时尚青年男女沿用至今。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某种时尚、某种人生态度或是某种精神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潮流或时尚,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性的体现:因人类有对美的追求欲望才有了设计行业。对美的认知度却因人的价值观不一而有不同的注解,便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让我们站得更高一点来看,人最初个个都能画点什么, 后来因人的机缘和命运的变故,便有了分工,剩下一部分人还执着地追求美。创造美的人与创造财富的人一样都是在工作, 只是追求美的人将精神物化,而创造财富的则以物化的方式购入精神产品。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并非把精神物化的人就比创造财富的人高尚多少。不过是各自生存的方式及手段不一而已,而这种选择本身就是自我价值观的体现,亦是人性的流露。

对美追求是人性的天然所致,是本能流露。笔者发现,人性的种种表现与人的心理暗示无法割舍。这一点很难被同行们所忽视。其实,设计学就是以人的心理暗示为基础、为依据的一门学问。没有心理暗示,设计学只是空中楼阁,毫无立足之地。我们平时在策划设计时,说白了,无非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暗示原理,诱导受众以达目的而已。而这本身并未被同行们意识。现在有必要把心理暗示作为一个课题专门提出来加以研究。虽说其属于心理学范畴,作为设计学理论研究者,有必要涉及并深入下去,以设计学角度切入,以丰富和完善设计学理论,是我们的使命。

心理暗示在心理学中目前还未被正式列入科目,不是未被西方学者发现,而是因为它的出现只是在东方这样的国度才有的一种人类现象,而且有市场。当然,与心理暗示相关的课题却在心理学研究中已有成果并获得公认,这就有利于我们深入探讨。

与心理暗示相关的人性现象

众所周知,关于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就有贪婪、嫉妒、吝啬、大方、 爱与恨……等等。再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皆喻示着不便公开的某种信息, 旨在向某类人群或个别传达。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信息传播的方式之一,是东方文化特征的显现,于我们而言,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的。例如:

人有平生幻想的天性——

人有条件反射的本能——

人有七情六欲——

人有模仿的习性——

人有虚荣心——

人的情绪易受外界干扰——

人的视觉易被吸引——

以上诸多方面,对于有经验的设计师而言.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且是宝贵的信息,是财富的来源点。例如,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诸如"偶像明星"、"追星族"、"房奴"、“抄房团"……等这些现象,就是人性的最真实的表露,是人性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这其中所隐含的市场容量,只有那些背后的操手心知肚明。再比如公益广告,因涉及社会伦理道德,多以社会上有名望的正面人物来充当角色, 除了吸引受众外,更是为达到某一心理暗示。社会流行时尚,就是基于人有模仿及爱慕虚荣之天性,领导时尚的往往是那些社会名流,他们的成功具有模范效应,易被效仿。因此,现在许多企业借助社会名流和明星来做形象代言人,既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度。这些皆为心理暗示现象。

心理暗示是人自我意识的反映,是潜意识的呼唤和鞭策。请看正在播放的由王石出任主角(王石是成功人士,有社会地位、属社会名流)的中国移动广告中的一句典型例子:"我能。"极为简洁的二字,谁都能明白。其潜台词就是"加入我的客户行列,我什么都能。"在我们身边,也常常能听到或看到长辈对晚辈的鼓励之语。"你行"、"你一定能……" 等等。另外,父母给子女起名之行为本身亦透析出一种心理,如取"荣华",希望儿子将来能"荣华富贵"、光宗耀组;取 "桂英"则希望女儿能像花木兰一样。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就体现了长辈对下一辈的心理诉求。其实,这些都是心理暗示现象,是某一时刻的暗示与人生阶段的暗示,这说明心理暗示不光有时间性,甚至存在于空间性,即这种暗示伴随人一生、影响人一世。此作用我们还能得到佐证:生活中的成功人士讲自己之成功经历时,大都会说是因为某人的一句话、 某本书或某件事……影响之类。的确如此,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媒体泛滥的当代,大量信息包围着你我、纠缠着自己的生活,仿佛不断地在发生"你该如何如何 ……"、"你应怎样怎样……"、"你得立刻去……"的呼喊。而在这种紧张的生存环境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暗示"我应 ……我应……",这种浮躁心态,最易被人们利用。前一段时间,也就是去年的事,全国房价仿佛骑在野马上狂奔,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让购房者心慌,人们预期的价格心理,使人们很难去理性判断。 类似的盲从现象,就属于心理暗示的直接表象,心理暗示在当今社会这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与心理暗示相关的研究成果

据笔者所知,与心理暗示研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有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阿诺德(MB Arnold)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模型等这些被公认了的。之所以列举这三个,主要考虑是与笔者所提出的心理暗示课题相关且紧密。

(一)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学说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在我国广为人知。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他认为,在人的发展中,要形成高一级的需要。必须适当满足其低一级的需要。如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满足后,才能去发展其安全的需要,只有在得到基本安全感之后,与别人的相属关系和爱才能达到充分的发展。只有相应的基础需要达到了,自我实现的趋势才能达到顶点。

马斯洛的学说很客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基本欲望及层次阶段,处在某个阶段时期的心理需求是有其共性的一面。这一面为我们研究心理暗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一学说,为我们对心理暗示研究拓开了多个角度及深度,为设计学研究拓展了视野.展示了更丰富的内容:生理需要的心理暗示、安全性的心理暗示、血缘关系的和爱的心理暗示、美的暗示、成功的心理暗示。这一学说明确地告示我们,人生每个阶段的需求皆有其内容,且更直观更直接。

而以下的两个成果,则告诉我们,心理暗示产生过程的相关因素,以便对其有个深入的理解,为本文的第三部分的切入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阿洛德(MB Arnold) 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洛德在上世纪50年代提供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她强调对感觉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对产生情绪意识的作用,认为愉快和不愉快决定了对感觉刺激的评估。她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树林里发现一只熊引起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熊就不会产生恐惧。这个区别显然在于对情况的认知和估量,认知和评估是皮质过程,因此皮质兴奋是情绪行为的基础。阿洛德把皮层下全部过程和皮层的作用联系起来,把情绪和认识联系起来,提出了较为完美的情绪心理学理论。

阿洛德的学说关键词"情绪"、"情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影响作用,为我们研究心理暗示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引起我们对它们的重视和关注。

(三)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原理

人们把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一个模型,称之为情绪唤醒模型。情绪唤醒模型的提供者认为,整个情绪现象是由下列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1、对环境情景输入的信息知觉分析;

2、先期的生活经验中建立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这个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期望,需要或意向的整个认知;

3、现实情景和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之间进行比较的系统,可以称为认知比较器,认知比较器附带有庞大的神经系统和生化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见下图):

沙赫特和辛格的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人的情绪反映产生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对心理暗示过程研究的理解。

切入到设计领域中的心理暗示元素

(一)心理暗示之范畴

通过以上三个学说的介绍和分析, 大致上,我们可以将一些关键词提炼出来,并纳入其中,进行逻辑处理,以获得清晰的表述。

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人心理因素无外乎是通过四个途径,即: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经过四者的消化后形成知觉再反映在情绪上。这是针对受者主体而言;而作为传者,就得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视觉的因素,以及听觉,触觉和嗅觉的是哪些。只有通过这一思路分析,才有助于我们正确切入。

从专业角度归纳,影响视觉的因素有:符号、色彩、语言、人物、道具、 情景……等;听觉的因素则有:声音;而触觉,则以与实物的接触感知,去感受质地、温度;嗅觉的则有气味。列表如下: 视觉的:可在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上去刺激,手段及方式极为多样,为设计师预留了广阔的施展空间,适合多行业; 听觉的:只有声音能达到,需要借助其它载体完成之后再通过传播实现,亦适合多种行业;触觉的:只能借助展示途径(或实物,或图片的想像);嗅觉的:能表达气味的载体有限,只适合食品、化妆品等行业。

设计需要载体来表达。作为传达载体,显然想借助触觉、嗅觉去刺激受众其手段过于狭窄,在传播中,作为补充性方式来完善视觉刺激的不足,触觉、嗅觉一般亦是通过视觉刺激后去感受体会,以获得其效果——心理反映。这就是利用人的情绪体验原理。心理体验的前提是通过感觉器官的外部刺激对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后(刺激因素),又通过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心理的估价唤起信息的输入(认知因素).再经过内部器官和骨骼肌对大脑皮层的信息输入(生理因素),以这三种根源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作用所能唤醒的心理反映。

从视觉开始,我们可用的语言载体已经在上述谈及,在此举例说明。例如,以印刷品为媒体的设计语言,有符号、色彩、人物形象等,而符号,就是点、线、 面元素了。以电视为媒体的,如:情景、 道具、人物、对话等等,这些语言经加工润色,形成一定知觉氛围,以达到"心理暗示"之预期。

经过上述展开分析,可以看出,达到 "心理暗示"之预期的途径,是人的知觉,而知觉则须经过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这四个渠道的刺激才能实现。知道了这个原理后,还有必要强调——心理暗示的时间性。

(二)心理暗示的时间性

心理暗示具有时间性之特征。从刺激模型看,受众的知觉器官被刺激的过程有瞬间性和一段时间,瞬间作用立刻引起情绪反映。达到心理暗示预期效果的例子有很多, 例如买彩票,看见广告中特等奖符号,立刻记在心中,并闪现在手中的购得的彩票上, 形成幻觉。这一效果,就是心理暗示的预期效应;心理暗示之一段时间性,则主要表现在受众需要时间来积淀,使其心理暗示之强烈,最后爆发出来,达到预期。这就需要传媒在传达时长时间的刺激。人的行为是有个过程的,尤其是购买重要物品,一定是权衡了又权衡,比较了又比较,甚至还拿不定主意。此时,传者若摸清了受者的心理诉求, 在产品形象宣传上就会有所侧重,迎合这类受者的需求,强化暗示的理念,唤醒受众的情绪,刺激购买欲。笔者的一个朋友,手头较宽裕,一直想买部车,可是两年过去了, 没有行动。今年初,他们夫妻又逛车展,突然被某品牌的红色轿车吸引住了,详细了解许多细节后,立刻下了定金。笔者问他们为何不担心现在油价上涨?他们说,油价不是问题,这款车的内外设计太漂亮了。你看这流线型,再看看车内装璜及仪表显示色彩及数字的字体,多现代呀!原来刺激他们购买欲的是如此信息。现在汽车的品牌、款式、 价格、功能等等设计丰富多彩,竞争相当激烈,关键在于产品设计的市场定位——能准确摸清潜在消费群的心理诉求,再在产品宣传上做到心理暗示,以唤醒购买者沉睡多时的购买欲念,达到心理预期效果。

上一篇:论企业政治文化及其内在功能论文下一篇:中国石化召开首届安全科技成果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