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大纲

2024-12-16

武术教学大纲(共8篇)

1.武术教学大纲 篇一

浅议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观察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接受武术是因为对武术不感兴趣,要在体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应当首先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从攻防的运用等入手,才能找到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

关键词:武术;教学;兴趣;

前言:武术教学改革虽然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久前通过文献查阅得知,在对渭南师院及其附中共计200人进行的调查表明,仅有15%的学生把武术作为课余锻炼的项目之一,而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中学生,调查中甚至有6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上武术课,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这项运动。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结果并非是武术本身的过错,而是我们的教学手段、方法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如何在武术课上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中国武术事业蓬勃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亟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难题。

1、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1 武术与武术教学

武术又称“国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教学便是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的

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武术技术,掌握武术知识,养成武德精神的行为。武术有着与其它体育项目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但又有着与其它项目相区别的鲜明个性,动作素材具有攻防属性,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1.2 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在武术教学和练习武术中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在武术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如果长期坚持武术训练,可以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以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武术的练习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的内环境平衡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2、学生的武术兴趣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兴趣是指学生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他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兴,促使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说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的关键。如果说在武术教学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基本动作,枯燥的套路,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并

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趣—思—练—创”的过程。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所以说我们只有让学生对武术产生兴趣,对武术感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武术。

3、如何在武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3.1 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我们可以在下雨天时把学生带到教室中给他们讲解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告诉他们:武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野兽作战,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掌握了徒手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中国武术自奴隶社会产生后,经过漫长的历程,直到明代才逐步露出近代武术运动的雏形,明以后首先出现了练功、单舞、对博并重的练习;之后出现了以武术为主体,十八种兵器为锻炼器械的技术体系;再其后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再后来出现了广泛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来促进武术的发展;最后武术的健身价值受到重视。进入清朝,民间武术不断发展,完成了武术体育化进程的过渡;辛亥革命后,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号召“强种强国”,这样中国传统武术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许多城市出现了一大批武术会社;1928年,国内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要求各地成立下属馆社;1923年,我国在上海举行了首次“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1949年后,武术沿着体育途径迅速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武术大发展;1988年,亚奥理事会决定采纳武术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我国武术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我国武术的过去和现状,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懂得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就应该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让武术在中国得到发展,国粹得以延续。

(2)从武术的运动特点上,让学生了解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但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它的成形,养育它成长,促进它的不断发展、完善。例如运动讲究“刚柔相济”,搏斗崇尚“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些就是我国古代阴阳学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理论在武术技法中的运用。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武术的动作素材以攻防性能为本质,兼容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攻防再现指动作具有格杀价值,实战中能发挥攻防效用;表现性指动作体现攻防意向,但不一定具有实战作用,它只表现独特的攻防艺术。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俗称“十八般武艺”。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在技法上讲究“内外合一”,效果上讲究“内壮外强”。

武术的运动特点可以让人们懂得学习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爱国的一种体现。经常从事武术锻炼可以锻炼身体,达到“内壮外强”、防身自卫,并且可以修身养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看待事物。正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武术才会排斥武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

述武术的运动特点以便提高其积极性。

3.2 选择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

(1)对初学者采用分解教学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采用分解教学。如学初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长拳时,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时就容易多了。

(2)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并善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可以提高动作的齐整;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4)新授课时,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示范面最好是背面示范,这样容易使学生看清方向、路线,以免产生站位和方向错误。

(5)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望月平衡”;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

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3.3 突出武术的攻防运用

(1)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而存在,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大部分是以套路为主。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是否能够防身自卫。就象为什么朝鲜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能在我国广泛开展,甚至风靡全球,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所以武术的攻防技击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2)武术套路是中华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技击是武术的本质,而武术套路是人们为了便于练习、记忆和传授攻防格斗的方法。套路是把许多攻防动作按起势、发展、收势编排成有规律、协调严谨的模范攻防组合动作。它以踢、打、摔、拿等动作为基本素材,使武术攻防技术动作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许多动作可以在攻防实战中找到原形。在武术教学中,不应该只意味强调动作规格,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乏味,而应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

(3)武术对练是指武术运动以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先编好的

固定动作进行攻防格斗的套路练习。它包括以徒手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术组成的拳术对练,器械的击刺劈等攻防技术组成的器械对练。对练能全面体现武术的技术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点。它的运动核心是围绕体现各种实用技击的攻防性,既有实战中的技击美,又有套路运动的形式美,它不仅从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了武术历史的原貌,突出了武术在攻防上的价值,而且对于武术套路的实用性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武术教学中,可以适当加一点武术对练,使学生在武术对练中体会武术的攻防,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这对于提高武术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让学生懂得武术的保健作用

武术训练强调内外俱练。武谚云:“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又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易筋经》则认为:“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由此可以得出武术的内外具练是以求内壮外强,获的身心的全面发展。此外,从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近年进行的科学研究上,都说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例如对高度、力量、灵巧、耐力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和许多武术功法练习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总之,武术运动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武术能收到好的效果。儿童、少年和青年人从事武术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健美体格;老人从事武

术锻炼能推迟和预防衰老的各种退行性变化,延年益寿。

在武术教学中,给学生灌述武术的保健作用,让学生明白练习武术能对其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追求爱美和健康的学生一定会对武术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不光会自己练习武术,还会带动周围的朋友一起练习武术,这样一来武术运动便得到了广泛开展。

4、小结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武术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以及武术运动在下一代的开展和普及。学生兴趣的提高应该从学生对武术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武术的攻防含义,适合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武术的保健作用四方面入手(武术正确的认识指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发展、特点;武术攻防含义指在教学中对动作进行用法分析,可采取对练形式;武术教学特点的方法指让学生更好记忆武术和喜欢武术;武术保健指让学生对武术的保健知识了解),只有这样武术运动才能在教学中很好的开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接受武术,喜欢武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武术,才能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

5、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

武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2]李成银、艾泽秀

《中华武术论丛》

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5年3月

[3]李成银 《中国武术文化专题研究》 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2年5月

[4]邱晨

浅析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22)

[5]郝心莲 中华武术实用百科[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年62-63 9

2.武术教学大纲 篇二

1 武以载道

首先,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传统”一词,本来就有世代相继之意,是历史衍化来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儒、道、佛三教合一,久经岁月历练,文化的沉积源远流长。

儒家主导“入世”,重视现实,力求改善现实。儒家又十分注重人的作用,主张“躬行”、“敏于行而讷于言”,追求“内圣而外王”、“学以致用”。孔子在《大学》中指出:“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致善。”道家老子在著名的《道德经》中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又讲“天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无言,四时兴焉”。佛家禅宗中的“不立文字”、“觉悟”,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从无字处读书”,更多地提倡对自然和生活的意会和体悟,而不应是在语言文字上纠缠不休。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效法天地”,“天人合一”,习惯于将文化寄于音乐、绘画、书法、建筑之中,并通过不断的觉悟和突破,更多地服务于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明之处是将文化用多种方式体现出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中国人将中国传统文化寄寓于武术人体运动之中。

武术许多人又称功夫,之所以称其为功夫是因为武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方式。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在于彰显和挖掘人的内心完美和潜力,在于其对人格境界的追求和提升,在于其使人不断自新的过程。武术的修行不在一朝一夕的习练而是终身在武术的实践中去提高和升华,这种修行不管风吹雨打、时势变化,习练者追求自我完善的心不变。功夫的知行合一,必须从武术动作所蕴涵的文化中去体悟,从博大精深的无字处读书,并在实践中去印证。茶文化是喝出来的,酒文化是品出来的,武术中的文化是在不断的动作动静转换中练出来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才能真正谈到有所收获,持之以恒挑战自我,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去追求内心的稳健,在不变的人性完美追求中去汲取新的知识和能量。武术追求效法天地,天人合一,讲究内求而不是外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为师,不断从自然和人类的种种兆象中领悟和汲取能量是人进德修业的终身修行与追求的乐趣。

中国武术对内外兼修的追求,即所谓内强心灵外强体魄。而内修决不是简单的内练丹田之气,而练就的恰恰是中国文化中孟子所说的“养浩然之气”。而无论是“内圣”(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并存的智者)的追求,还是外王(王者之气)的追求,都是为了塑造“经天纬地,治国安邦,匡时济世”的人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以载物。”这是群经之首《易经》乾坤两卦中的两句名言,被清华大学作为校训,旨在激励清华学子能够与天地为伍,顶天立地,具有王者气概。可见大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之人材。武术虽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愉悦身心的功效,但武术的最终追求决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世俗的华美和在追求这种华美中迷失自身。“学而不思则罔”,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哲学、养生、修行的多种承载,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阔大的境界,高校武术教学决不能单单追求动作上的形似,而更应通过对武术文化的准确把握,去思考其间的寓意,继而去做到神似。真正做到神形兼备,将天地人贯穿为一,真正做到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一体,使武术的一招一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武”的艺术

人类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乃至人体美、人性美、人格美等等不断探索的历史证明,人类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人不仅努力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中国武术同样是将美的追求寓于动作的表现之中。武术教学同样是在传播美的知识,在对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美的学习和鉴赏中接受美的陶冶,并用人体自身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去陶冶人的心灵。它的意义在于完善人性,培养人的爱美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在追求美的精神的同时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塑造。

我国古代很早就对武术的概念有过论述,即“止戈为武”。从庄子劝赵王的“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民之剑”的不同追求中,我们不难看出武术的追求和发展决不是为了血腥的打斗,或粗暴的以暴制暴,而是一种高尚的值得人为之回味的艺术。武术将文化哲理寓意于身体的动静、轻重、缓急、展闪、腾挪站立的运动之中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绝伦的艺术手法,更是一种高明的创作,是对灵与肉的提高与升华,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武术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是武术发展的根本,激情澎湃的武术动作展现的是武术文化蕴涵的鲜花。没有文化的武技是无根的浮萍,开不出激情之花的武术则是一条枯根。武术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运动中追求沉潜,在沉潜中追求灵动和思想。将武术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真正把握武术文化和艺术的审美特征,正是高校武术教学真正值得追求的至高境界。另外,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中如何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为乐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特点、要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本身也是一门艺术。任何高明的文化和艺术都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反而是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使人们更好地去接纳和理解。现代科技为武术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数码相机的运动连续拍摄功能,摄像机的拍摄与回放、慢放都为我们准确了解动作要领,把握动作节拍,自我学习的比较等提供了便捷;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我们快速查阅和欣赏名家演练风采;武术图片、文献资料、最新研究成果为我们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动作电影的发展也为武术的发展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所有这些,都是高校武术教学中值得运用的极为有效的方法。

3 武术学习的因人而异

武术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不仅项目多,流派也多,所以学习武术宜精不宜多。武术作为一个完善自我身心的手段,应该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指导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项目,并以此作为终身练习的对象。长拳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作静定,节奏鲜明;太极拳体松心静,动作缓慢柔和;刀术勇猛剽悍,雄壮有力;剑术轻快多变,姿势优美潇洒;棍术风格泼辣,节奏鲜明;枪术翻转自如,灵活多变。散手培养果断、稳健的心理,以及应付不断的变化的能力。个人表演培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多人表演培养人的团队协作。武术学习首先必须战胜身体上的疼痛与疲乏。每一次的动作掌握都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练习。武术学习可以说是对人精神和意志的挑战,是人的意志和胆魄的最好历练。培养能经得起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大风大浪、风云变幻而屹立不变的真正人才,才是中国高校真正的大作为、大贡献。

4 结语

在高校的武术教学环节中应安排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课学习和相关知识讲座。并指导学生阅读和收藏传统文化书籍。因为武术的学习和修行是终身的修炼和提升,如果不结合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武术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高校开展武术教学,作为教育者自身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太极拳一代宗师孙禄堂曾教诲学生:“练拳宜自己下功夫,不要在人前卖弄精神,评论他人技艺长短,务以德行为先,要恭敬谦虚,以涵养为本。”身教胜于严教,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即提倡百家争鸣,兼收并蓄,不拘一格。中国武术文化本身就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所以应摒弃门派之争,要有藏天纳地的气魄和心胸,取众家所长补己之不足。太极拳正是由于众多大师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感悟,今天的我们才能有幸看到多种不同风格的行云流水。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探求使得武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物,我们应该处处用文化的眼光去看待和探寻武术。如果我们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诠释武术,或许才有可能把握武术文化的精髓和实质,也才有可能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武术文化才能开出更加绚丽的鲜花。

参考文献

[1]冷成金.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武术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武术教学

一、中国武术段位制概述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的等级制度。武术段位制分为3级9段。初级分为1、2、3段,中级分为4、5、6段,高级分为7、8、9段。武术段位制的确定依据是习武年限、技术和理论水平高低、武德修为以及对武术发展所作的贡献。

二、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必要性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开展的必要性:(1)加强系统化武术教育,培养武术后备人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2)推动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加强中小学生武德、武技及武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3)弥补了应试教育中的缺失,加快了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

三、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

1.我国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情况

早在1915年,有识之士就提出要将中国旧有的武技推入新兴的近代学堂、学校。然而,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状况并不容乐观。2004年3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声明要求从2004年9月开始,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内容。但由于种种因素,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一书表明:“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七地区中小学中,各有65.6%、73.7%、77.3%、75%、73.4%、60.4%、70.4%没有开展武术内容”。这印证了人们对武术教育需求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2.武术在江苏省中小学开展的情况

为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和健身作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这标志着武术迈入了进入中小学的步伐。武术操推广后,江苏省各市也相继开展了中小学武术操比赛,为了促进武术的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体育局等部门为武术进课堂做出了重要努力。然而从总体来看,武术教育在江苏省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段位制推广的改进措施

1.武术部门与教育部门加强协作配合

教育主管部门是学校的上司和领导,负责向下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传达政策、发出任务、组织监管,如果没有对武术段位制内容教学进行统一安排或宣传,仅靠鼓励和学校自主参与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同样,武术主管部门对武术段位制和相关政策的宣传要深入到学校,作用在学生主体上。

2.加强武术师资建设

江苏是武术人口大省,针对武术师资力量的不足,应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也是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二是招聘专业武术教师,三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用武校和武术俱乐部的教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等。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当前江苏省中小学武术教育比较普及,但是教学内容少、教学频率低满足不了学生需求;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可以增加习武人数,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利于提高练武者的积极性;武术段位制在江苏省中小学的推广是可行的;武术主管部门的重视是促进江苏省武术段位制进校园实施的有利因素;对中小学生宣传不够,缺乏激励措施,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制定相应措施等,是影响学校开展武术段位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2.建议

武术管理部门应继续与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合作;教育部门制定措施,给予优惠政策;加强现有体育教师培训的同时,应对社会武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将武术段位制教学纳入校本课程,或成立武术俱乐部,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先解决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第一步;在解决段位考評,学校和武术协会进行联合,根据开展的程度、练习的人数统一组织考试、比赛。

参考文献:

[1]洪浩.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必要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

[2]艾泽秀,姚孔运.中学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与策略研究[J].四川体育科技,2012(2).

[3]韩大帅.武术段位制在江苏省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3(6).

4.武术教学大纲 篇四

西安体育学院函授生(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函授站(点)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2018年3月20日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摘要:武术段位制实行18年以来,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段位制的引入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加快了中华武术的传播,促进了武术的技术传播,传承了武术文化,弘扬了传统武德,也壮大了武术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介绍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 中小学教学 武术传播 1 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一辈的人们更能直接的感受到其深厚浑圆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微弱,现代体育的发展、满足精神需求事物的多元化以及外国格斗项目的加入,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它慢慢淡出了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小学生接触武术项目也是甚少。武术段位制从1998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18年的历程,从刚开始的“套段”到现在的“考段”,武术段位制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4年5月6号《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53计划的制定,更是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画出了蓝图,并指出段位制推广的侧重在中小学,由此可见,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意义之重大。2研究背景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段位制是武术传承、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中国武术事业发展的神经系统,关系到武术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武术的国际推广和申奥目标,也关系到武术进校园的目标。”武管中心副主任陈国荣表示,同内的段位工作推广侧重在中小学,旨在扩大武术人口。[2]2014年5月6号,《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同体育总会关于印发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校是推广武术段位制

重点。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玉成教授的《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一文指出,跆拳道在韩国学校中成为必修课,为跆拳道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保证了跆拳道在学校传播中长期稳定的对象,这也是跆拳道在韩国成功传播的基础。而中国武术南于学校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武术进入学校课程的步伐一直踌躇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武术段位制的相关研究

段位制是一种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4]它分为三档九段十二级,设段前级:一级、二级、三级;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武术锻炼体系和技术等级评价标准,特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9武术段位制的考试和评定有同考、省考和县考三种方式,即:全同武术段位考评,省、区、市武术段位考评,县级市、县武术段位考评。中国武术协会其下设一级、二级、三级考评机构,中国武术协会各级的单位会员,都可申请成立相应等级的考评机构,一级考评机构可组织本地区内6段以下的考评工作,二、三级考评机构可组织初段位和段前级的考评,这也就打破了武术管理部门独家负责段位制考评的局面,意味着各级高校、专业院校、中小学校都可申报成立段位制的考评机构。邱丕相教授在《中国武术段位制——普及武术的必南之路

(一)》中指出,武术段位制的段位考评还要大胆的放手,让更多喜欢并习练武术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段位,直接赋予中高段位的武术老师或者教练员具有批段的权利,这样武术段位的推广才会更加顺畅。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也陆续出版,课程内容和形式渐渐完善和丰富,呈现了良好的发屣趋势。首先,拳种项目更加丰富了。其中有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和、武、吴、孙六式)、形意拳、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五祖拳、戳脚、咏春拳等12个拳种,趣味武术、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等3个不受拳种限制的项目,以及剑术、短棍、二节棍等3种器械;第二,突出体现了

项目特色。中国武术有一百二十多个“源流有序、权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种项目,段位制教程中逐渐加入了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传统拳种项目;第三,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段前级的教学内容以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在小学低年级的年龄段开展较适合;初段位以练习武术技术为主,逐步提高武术技能和了解武术文化内涵,适合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中开展。[6] 4武术段位制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出了方向

4.1教什么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明确了各级别段位的考试内容和评定方法,与以前中小学只教授五步拳、初级长拳、初级刀剑和简化太极拳相比,段位制的内容更为详文。把段位制的划分和中小学的年级划分结合起来,段前一、二、三级技术可在小学低年级(3个学年)习练,一段技术可在小学高年级(3个学年)习练,初中(3个学年)可习练二段技术,高中(3个学年)可习练三段技术。4.2如何教

武术的学习在大部分同学看来,一直是枯燥、干涩和压抑的,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少时期,如何教学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直接问题。武术教师技术和理沦水平和武术教师教学能力不是呈正相关的,“如何教”成为了学习者和传授者之问的桥梁。在学校武术教学中,许多武术教师仅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学习,很少注重对武德、武礼的教育和武术文化内涵的阐释,淡化了武术的技击本质,造成了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停留于肢体动作,很难达到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目的。[7]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武术趣味练习为武术教学奠定了趣味性的基调,“快乐武术”也成了武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程中有打有练,体现了武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教学中应注重武术本质的技击内涵,以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和套路演练水

平。段位制的考评中加入了武德武礼的考评和武术理论的测试,也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出了武德培养和理论学习的方向。3.3谁来教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陆续出来之后,能胜任中小学武术课程的体育教师的数量也会相对减少,有些只是在大中专、本科学习过一些武术套路,他们进行武术段位制的课程教学是存在困难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考取段位制至少四段以上,或考取武术段位制的指导员、考评员,才能担任中小学武术教学的任务。

5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1促进武术技术的传播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技术教程内容,均选自流传较广的拳术、器械和锻炼方法,首批系列教程中有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和、武、吴、孙六式)、形意拳、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五祖拳、戳脚、咏春拳等12个拳种,趣味武术,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的锻炼方法,以及剑术、短棍、二节棍三种器械。如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拳,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为主要特点,运动特点表现为禅拳一体、神行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太极拳运动绵柔不断、刚柔相济,心静体松,是一种内外兼修、缓慢、轻灵、呼吸意念和肢体相配合的传统拳术,也是健身、修身的良好选择。中小学生学习系列教程中的某项拳术和器械,能够学习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套路和格斗技术,如少林的少林拳,注重身形和意念的形意拳,舒展大方的长拳,模仿螳螂刁敏的螳螂拳,陈王廷的陈氏太极拳,叶问的咏春拳,都能促进武术技术在中小学的快速传播。

5.2传承武术文化

5.2.1武术基础知识的普及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从客观方面来讲,武术也一方面融入到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中小学生逐渐了解了什么是武术,武术礼仪和武德,武术的历史,武术的文化,以及习练武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的武术理论基础知识深厚起来,也为以后考取武术段位制奠定了基础。4.2.2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了解了拳种的历史和技击内涵

不同的拳种有着不同的拳种历史和风格,太极拳刚柔相济,崇尚借力打力、化力引力,戳脚多用腿法,腿法凌厉凶狠。学生在学习螳螂拳当中,也将会慢慢了解螳螂拳的历史,便知螳螂拳分为南北两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人王朗所创,王白幼好武,曾经入过嵩山少林寺学艺,后义拜访名师,云游各地。后来偶遇螳螂捕蝉的场面,深受螳螂运臂搏击及转头闪身等动作的吸引,仔细揣摩悟出以短击长之理,然后借鉴螳螂之形融入人的攻防技击的方法创编成了螳螂拳。5.2.3拳种拳理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拳家太极说,阴阳说,八卦说等,都是先人对武术的哲学思考。一项渗透哲学思想的运动项目,在我们同家少之又少,哲学与武术相结合,深刻的体现了武术的文化性。

5.2.4掌握健身防身的生理知识和技巧

咏春拳的习练需明确人体中线的概念以及各个部位攻防应用,太极拳的练习需清晰人的基本面、基本轴、关节发力的顺序以及人体重心的移动和控制,另外,为了预防武术运动损伤,需掌握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规律,损伤发生后,也需要运动损伤应急知识,以便及时处理伤病。5.3发扬中华传统武德

武德是习武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的练武和用武的道德标准。1987年在全同武术学术研讨会上,武德被定义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到现代,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武德观,形成了热爱租同、热爱民族文化,忠诚于党的武术事业和见义勇为、尊师重道、团结友爱、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

5.3.1抱拳礼是培养武德的重要内容

抱拳礼左掌右拳,左掌掩盖右拳上,表示不以武相见,“五湖四海皆兄弟”,大家和平相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江湖礼数,见面之后大家都互相行礼,以示尊重。学习抱拳礼可培养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相互尊重、不侵犯他人的品格。5.3.2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的行为理念

武术教学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教学,教练、老师长期和学生在一起训练学习,学生较多的听取教练和老师的教导、管制,此外,学生在武术比赛中也要遵守一定的比赛规则,可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规守纪的道德品质。

5.3.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行为特征

武术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身体的学习,其次是道德的修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初步掌握技术以后,需要个人单独巩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5.3.4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武术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武术内容众多,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有学习套路的困难,有格斗实战的困难,有体力体能上的困难,还有功法运动中的困难,每项技术都需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向更为完善,这个过程中需要练习者不气馁、不放弃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反复的遇到困难一解决困难一再遇到新困难的磨练,有助于中小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养成。

5.4带动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武术事业

随着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和武术相关的领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小学实行段位制以后,便可带动武术器械、武术服装、武术图书等工具的发展,武术教程视频等用品的设计与发展,还有武术段位制教学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武术自古以来就是“土地里的文章”,场地器材不受限制,时问不受约束,开展较为简便,段位制引入中小学,必能壮大武术事业。6结语

“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武动力,扩大武术人口,让更多的人学到武术技艺、文化和武德,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对武术的传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2]高小军,陈同荣,邱丕相.中国武术段位制——普及武术的必由之路

5.武术教学案例 篇五

【教学内容】

1、武术礼仪:抱拳礼

2、武术(原地)冲拳

3、游戏:快速回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武术礼仪“抱拳礼”,明确何谓“武林高手”,增加对武术的认识;

2、通过学习和练习冲拳,掌握武术基本手型、手法,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

3、通过“快速回营”游戏,加强学生快速反应、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原地)冲拳

三、教学难点:冲拳中“翻转”

四、教学实录:(—)课的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武术”吗? 生:喜欢。

师:好,这一节课就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 生:大声说“好”(学生鼓掌)

评析: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达到课前激趣的效果,这样的引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准备活分 师:提问“谁是武林高手”,让学生自己做武术造型 生:配合音乐,任意做自己的武术动作造型 师:根据学生动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做示范 生:鼓掌

师:提出并讲解武术“抱拳礼” 生:练习

评析: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也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讲解抱拳礼,让学生了解武术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习内容(教师示范冲拳)

师:讲解拳的构造及冲拳原理(边讲解边做分解动作示范)生:跟老师认真学习

师:你们一起跟老师练习了几遍。生:认真跟老师练习。

师:现在我们找几个同学来表演一下,看哪一个同学学得最棒,好不好?

生:好。(请六个同学分别作了示范表演,迎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师:现在我们分组练习,看哪一组学得最棒。然后,我们再通过比赛,看哪一组学得最棒,好不好?

生:好。(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进行分组练习。)师:现在练习连续冲拳“三冲拳”,并发“哈、哈、哈”音 生:在师的口令下进行练习评析:通过示范表演、集中练习,分组练习,发音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既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游戏:《快速回营》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开心,觉得累了吧。老师都有点累了,与老师一起做个游戏,看哪一组反应速度最快,最团结 生:好。

师:老师先讲一下游戏《快速回营》的规则,同学都得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合作,看哪一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玩得最开心。生:好。(生分了四组进行游戏)

评析:这是一个斗智斗勇、考验灵活的游戏,通过游戏,除让同学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以外,更重要的通过本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和奔跑速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和反应的能力。

五、放松:太极拳

师:示范太极拳基本站位、呼气、吸气 生:与师练习

六、小结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学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习了抱拳礼、冲拳 生:学会了一个游戏 师: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了要做好一件事,大家必须团结合作。生:体会了要身体强壮一定要加强身体锻炼。生:只要加强锻炼,体能才会提高

师:这一节课的时间到了,下一节课我们再见。生:老师再见。【规律揭示】

6.武术教学反思 篇六

武术教学反思1

这是一堂常态体育课,课的内容是武术基本手型与步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掌握运用已知的知识,并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品质。

在本节课开始,我就把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学生一听到武术,兴趣马上来了,左右嚷嚷,指手划脚的做着他们从电视看来的各种各的样武术动作,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真不忍心打断他们,但我还是告诉学生:“我们不可能象电视里的明星那样,我们学习的是最基本的武术动作,是为我们打基础的啊……”,学生很快进入了状态,听的非常认真,把“拳”都握的相当标准,并能一次就指出拳心、拳眼、拳背、拳面;虽然讲解练习期间,学生还是唧唧我我的说个不听,但通过这样的同学间的交流,使学生能记得更牢,这也是一大进步。对于手型这方面,学习比较容易,而脚上步法练习,学生可不行了。

站成马步,六成的同学都会错,尽管我已经强调了好几遍,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做着自己喜欢的马步姿势,在我的“愤怒”与呵斥中,学生逐步改正了脚型。通过讲解与练习,让学生了解武术上的基本动作,并进行自主练习,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学生自我互评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参与意识。在课的最后,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的身心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得到愉快的休息调整。

本课主题是武术,所以要让学生体会武术的精、气、神,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模仿出动作的形、神、意。通过课上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含义,懂得了练习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品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

武术教学反思2

武术教学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体育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中的内容之一。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瑰宝,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运动项目。但江苏地区武文化不太流,我们的学生对武术一点接触都没有,所有的概念都是来自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小说和电视对所谓的武林高手都是进行了夸张和神话,所以学生觉得它神秘,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对电视和历史上的武林高手非常的崇拜,我觉得这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需,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进行引导,课中运用讲解示范、引导提示、游戏、激励表彰等教学手段,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各教学环节逐步深入,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表象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纠正和引导,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动作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展示和张扬。

但是在本节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学生对武林高手的过渡崇拜,他们幼小的心灵恨不得通过一学习就能:脚点地就能飞起来,手一挥就能倒一片。但是实际上三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学生协调性较差,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理解创新力也不够完全。所以他们别说成为高手了,就是基本的步型都做的都不到位。我在上课的时候对技术要求高了点,所以部分学生因为预期与实际,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而出现颓废的情绪。所以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双面性的,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既要考虑利用它有利的一方面,同时也要考虑避开不利的一面,真正做到物为己用。还有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武术教学反思3

《武术操》一课教学反思,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小学体育课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初步领悟到作为中国“国粹”之一的武术有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武德”。“未曾习武先明德”,武德先于、高于武技,是中华武术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宣布课的内容,引入正题时得讲究点艺术,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能收的回。在武术教学中,我深刻领会武术的内涵,示范规范,口令清楚响亮,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体验动作的动和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神相结合,使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有声趣。还结合了武术基本功的特点,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武术操的风格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线性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示范采取镜面示范、以及背面示范,以方便学生观看模仿。一遍操教完以后,有近一半的学生已经不记得第一节的动作了,这也是孩子的特点之一,学的快忘的也快。当堂复习也是很重要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我着重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及规范学生的细节动作。

武术教学反思4

一、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功能。

2.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法(马步、弓步)和武术组合动作(马步冲拳、弓步推掌)。

3.合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会做简单的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互相交流、尝试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武术教学反思5

练武之人讲究武德,本课学习简单的武术动作,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自卫,不是为了攻击他人,要求同学们在练习时,体验我国武术的搏大精神,积极展示自己,表现自己。

武术动作较徒手操复杂,在教学时采用了正面示范和背面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分解教学中的每一个动作,让学生看清动作路线的走向,由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武术的动作较难掌握,常常把武术动作做成单个独立的动作。因为武术动作要求协调连惯,推掌有力,架拳一致,撩掌协调,体稍前倾。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武术尖子生的示范作用,多配合看一些武术教学片段,慢慢吸引学生们都能主动的去参与到练武的行列中。

武术教学反思6

作为一名刚到校不久的年轻教师,今天是我来到大港油田四中后的第一次体育公开课,说实话,心理有一些紧张,虽然整堂课下来老师们都觉得流程比较完整,课堂气氛活跃,但自己觉得并不是很满意,因为紧张,多多少少有些不自如,而我的情绪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学生的表现。一堂体育课下来值得总结的地方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课的构思中规中矩,虽有变化,但缺乏创新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本堂体育课,在设计上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不够,从而也就限制了部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此乃本课一大遗憾。另外,本课虽在设计上有效的利用了场地及器材,但在教学的组织上缺乏创新点,没有突出自己及学生的特点,使整堂体育课略显平淡。

二、对学生了解不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青年教师面临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经验,而青年教师一旦失去了对学生的了解,那么对于课堂的驾驭肯定要大打折扣。今天我上的是一堂武术课,而课前我不是很了解学生武术掌握情况,他们有没有学过武术?基础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以前就想当然的去上课了,结果导致一上来我的语速和教学进程有些快,学生跟不上,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包括课前队列练习过程,也出现类似情况,如原地四面转法的练习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用了反口令练习法,当向右转的口令发出后,正确的应向左转,但有好多学生方向会搞错,而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向右转的右字口令拖长,给学生足够的反应时间后,学生练习效果立刻要好了许多。

三、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环节

本节课是一堂武术课,因为教材的缘故,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做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方面做的不够。整堂课教学形式略显单一,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其实可以应用更多种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敢于自我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愉快体验。

四、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做的不够

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角色的转变,这一点开始我做得不好,跟学生走的太近,不利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形象,不利于教与学。而后来的游戏部分,跟学生走的又有些太远,其实这时候我完全可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师生共同游戏。

五、本课亦有亮点,亮点在于课的结束部分

本课设计前后呼应,准备部分是利用跳绳自编绳操来做准备活动,游戏部分利用跳绳创编游戏,在充分利用现有器材的同时,使学生练习积极性高涨,在发展学生体质的同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放松部分采用“意念”放松方式,这也是本次课的大胆尝试,虽有不如意之处,但总体效果不错。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本堂课暴露的问题很多,我会继续反思、继续总结。我深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今后我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会时刻鞭策自己,以本次课为契机,向更高的层次奋起努力!

武术教学反思7

运动技能:知道几种武术动作的名称,学会三种手型和五种步法;初步掌握五步拳的基本动作,全体学生能跟随教师进行连贯练习。

教学重点:正确练习五步拳①动作连贯、方向正确 ②退步格挡、歇步冲拳、虚步亮掌

教学难点:正确连贯地练习五步拳①动作方向正确:退步格挡、虚步亮掌 ②身体的重心和稳定性:弹踢冲拳、歇步冲拳、虚步亮掌

教学过程:1.武术基本动作模仿操2.以“警察抓歹徒”为主线学练五步拳3.往返接力跑

【课堂实录反思】

得意之处:

本课的成功主要在于故事情节和语言的设计有效激发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激励性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片段一:

在预热阶段我将武术的三种基本手型和五种步法以热身活动的方式融入教学,既预热了身心,又达成了部分目标。

师:这个学校的老师说你们这个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因此我特别要求来你们班上课!学生很自豪。

师:那么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生:没问题!考什么?

师:你们知道武术吗?

生:在电视上看到过!

师:现在请你们模仿老师的武术动作,并猜猜它的名字。当我做出一个武术动作的时候,都会有学生能说出相应的名称,而我也不失时机地赞扬他们。

片段二:

全体学生一次就正确完成了歇步冲拳这个动作,我惊叹道:老师从来没见过第一次就能全部学会这个动作的班级!这个赞叹是发自肺腑的,因为我确实没见过。

二.情节有趣,语言通俗诙谐,学生乐学、易懂。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武术,因此本课并不强调动作的细节,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在情境导入部分,我先让两名学生和我共同表演“警察智斗歹徒”的故事,这种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了课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达到了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用“警察抓歹徒”的故事。将五步拳的各个动作按顺序串联起来,并采用诙谐与通俗的“非专业”语言来使学生乐学、易学。

片段三:

为了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运动的能力,我在放松阶段特意表演了少年拳,课堂气氛再次达到了高潮。在学生的要求下我连续作了两次表演,但学生仍是意犹未尽,他们赞叹说,这套拳比五步拳更帅!抓住这个时机下,我告诉学生要学到更多武术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向懂得武术的人请教。

不足之处:

1. 分解法未能与完整法很好地结合。

当学生改变动作方向时,我也不断变换着示范位置。这样虽能让他们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每一个动作,但由于没有进行一次原地的完整示范,影响了学生完成动作的连贯性。

2.激励方式后续性不足。

当我发现个别学生动作学得快,做得标准时,虽然及时给予了表扬,但却没能让其尽情展示,因此给人一种点到即止未能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3.思维模式固定化。

本班学生27人原本分成三队,在接力游戏时我又将他们按照自己平时上课的习惯重新分成了四队。

4.未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接力游戏时,一些学生告诉我腿疼不想跑,为了体现尊重学生的理念,我让他们在边上休息,谁料却引发了连锁反应,总共有7个学生没有参加游戏。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应该先向他们解释腿部酸痛的原因,并告诉他们跑步对于消除疲劳有促进作用,更应该采用有效地手段激励他们参加游戏。

武术教学反思8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参与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丰富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2、发展学生灵活,协调柔韧等素质,提高防病、祛病,防身自卫的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勇敢,顽强的优良武德。

二、教学设计意图及教材使用。

武术基本功教学属于无趣教材,易使学生产生练而生畏和枯燥无味的情绪,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设计本次课时,我让学生自由结组,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根据自己喜欢的基本动作,选择自己的爱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蹬腿冲拳、弓步冲拳、仆步穿掌时,先做慢动作,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再做快节奏练习,提高学生兴趣,最后通过分组评比,表奖评选学秀,来达到教学的高潮。

三、教学回顾。

本次教学过程中,课堂秩序稍显有点“乱”,但“乱”中有序,在以后的教学进程中,我将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武术教学反思9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武术基本动作,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我们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通过武术内容的学习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武术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教材,尤其是男同学一提到武术就会激动的打闹、玩耍,并且说出降龙十八掌、无敌神拳等一连串的功夫名称来,我利用学生的这股热情,在课的开始就先让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和收集的武术派别名称和功夫名称,在小组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最后在由教师进行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武术的知识,并且提示不管什么武术都要由基本功练起,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采用集体和分组练习相结合,并在练习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男女生之间的教学比赛,看谁作的更扎实,这样使他们都能积极练习,把动作作得更好。在课的结束部分我还选用轻松的音乐来让学生创编放松动作进行放松,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感觉中学习完本课内容。

武术教学反思10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

在本节的武术(弹踢冲拳类)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练习密度虽大,但学生不会感到累,这样一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充分感受到音乐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享受强身健体的运动的同时也培养了武术的精神。

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武术基础较差,在学习“弓步冲拳,冲拳弹踢,马步架打”的动作时,显得上下肢协调性差,动作僵硬不自然,常常顾此失彼,这可能和教师的示范站位不好有关,应前后左右来回移动进行示范。

2、在巡视指导方面,帮助指导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评价,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3、今后要更加注意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设计调整上更合理的安排。应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武术常识,正确认识武术的意义。它具有强身健体和防身等多种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武术教学反思11

本周我安排小朋友学习武术的基本步法与脚法。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些教学意义,我制定这周的教学目标为:

一、感受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让学生初步学会武术的基本动作,培养柔韧、速度、协调等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灵活性;

三、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在本周教学中,小朋友学会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等基本步行,在对小朋友的教学中,小朋友要做到挺胸,塌腰,虚实分明,沉髋上体正直,但是小朋友在学习当中,由于男孩子对武术充满好奇心,学习气氛高涨,对这些基本的武术步伐掌握的比较好,可是一部分女孩子由于怕累,不肯塌实接受学习,动作松垮,没有力度,我觉得我在教学中要加入武术游戏,让小朋友对武术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在武术基本步法的练习中要求一部分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和方法的力度不够,学生的动作完成质量不是很高;最后评定环节,对学生的奖励和点评也不足,没能更好的调动起师生共同参与的气氛。在今后计划教学内容时,我会增加武术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武术。对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引导方面,我要多花心思,让引导的方式更丰富,使引导的效果更突出。

武术教学反思1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操也是高淳区小学体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一年级新生初步接触武术课,所以我选择的内容是武术基本功,三种手型:拳、掌、钩。三种步型:并步、马步、弓步。 本次上课的是一(3)班,这个班的学生比较活跃。

本来我想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在家做完功课以后除了看少儿频道的节目,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电视剧呀。”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武打片”。我一听,暗暗自喜,不错一下子引入正题。可接下来的场面真是让我苦笑不得,简直无法收场。只见孩子们一个个舞拳弄脚,摆出架势,俨然一个个武林高手。我站在队伍前面,引入上课内容:武术基本功。学生 在初步掌握动作后,我便向他们介绍了“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学生玩的不亦乐乎,把课堂推向高潮,又巩固了学生的武术动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整个课堂的纪律不是很理想。

课后深思,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宣布课的内容,引入正题时得讲究点艺术,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能收的回。下一次课时,我应该先提出了要求,再引入课题,同样的情景,能够很快收场,有好的课堂纪律,进入正常的教学中。总结一句,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对学生要求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到的。

武术教学反思13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人人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熏陶。武术基本功练习是为以后学习武术的各种套路奠定基础,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但此节课内容只是学习基本手型、步型和马步冲拳,内容显得有些枯燥无谓。因此为了让本节课上的更生动一些,需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身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生长发育期,可塑性大,好胜心强 ,但武术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而且很少有学生真正接触过武术。本课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因男女生身体素质有一些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如在马步冲拳时的女生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蹲的稍微高一点,以及各种动作放低要求)。他们不是武术专业,对他们的要求也不用过高。主要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抱拳礼,初步掌握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步型及并马步冲拳的锻炼方法。

二、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练习,让学生了解武术基本功,以及90%以上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手型、步型和初步掌握马步冲拳。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武术基本功练习可发展学生协调性、柔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本节课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增加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手型、步型以及马步冲拳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虚步要挺胸塌腰,虚实分明。歇步要两腿靠拢贴紧。

马步冲拳时拧腰顺肩、动作的协调、连贯发力。

三、教学策略:

本次课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为目标。内容采用:武术基本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穿武术服登场,吸引学生的眼球,采用“抱拳礼”和武术谚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就是本节课所学内容--武术基本功,来增加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正面、侧面)、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个别指导、语言法(如马步冲拳中的眼神要求“怒视对方”把对方当成敌人,冲拳时喊出力度)、分解-整体教学法、学生重复练习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以及游戏等方法,了解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同时,为了培养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中增加了互帮互助的环节,以此来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七、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首先是教师行抱拳礼师生问好!用抱拳礼和武术谚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武术的基本功!

准备部分:

在跑步的过程中加入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关的和有趣的热身活动(高抬腿跑、胯下击掌等)还有徒手操以及原地的团身跳、另加前踢摸脚跳(女生可分腿跳摸脚)进行热身并拓展一下增加兴趣。还加入两人一组的准备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 (3)基本部分:

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习抱拳礼、基本手型和步型。通过游戏来巩固所学的内容,然后升华为学生自己动脑,大胆创新地用本课所学基本手型和步型创造属于自己的武术造型。最后教学生学习马步冲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等 (4)结束部分:

1、采用武术和瑜伽等拉伸方法使肌肉放松

2、闭目采用武术的太极拳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放松 3、总结本节课的上课情况以鼓励为主,并宣布下节课内容 八、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 1个 器材:哨子 1只 九、预计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45%—50%

平均心率:110次∕分—120次∕分

最高心率:140次∕分---160次∕分 十、课后反思与总结:

学生对武术充满了好奇,但是基本功学习是一项比较枯燥无味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上课效果上看他们的武术基础比较薄弱,手型掌握还可以,步型中弓步、马步、仆步掌握比虚步、歇步掌握要好一点,但是还是不够规范,尽管能照葫芦画瓢地能把基本动作串联下来,但动作质量却不是很理想,平时应加强基本素质练习。

总之,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堂气氛千百万化,教师只要抓住其本质,突出重点与关键环节,应用规范的示范动作和准确的术语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习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武术教学反思14

武术对学生而言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好奇思想。每当我在课前宣布本课学习内容是武术时,所有的学生都尖叫了起来,个个兴奋的表演出自己以往看到过的动作,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已放在了各自的表演上了,看到学生们的精神如此充沛,想到自己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武术动作,在授课中给我带来了好的持教方向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困扰,因为基本动作本是一项比较枯燥无味练习,如何为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持久保持做了一些思考。课前把所要教的手型动作都一一起了名字,在教手型时,我分别把三种手型拳、掌、勾比喻成武术电影中所演的名称如流星拳、降龙十八掌和鹰爪来引领学生的兴趣,之后以竞赛的形式把男女生个各分成四小组来进行练习,看哪一组纪律好学得快动作做的又好,那一组先做好那一组就先玩游戏,把学生的兴趣提高的同时,再有序的进行巡视式的施教,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做得很认真,但还是有一些学生的动作做得不够规范,由于动作不好掌握,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手型的标准动作,我就把标准动作的技巧告诉学生,让他们回家再根据技巧熟悉一下动作,并让他们表演给他们的家长看,接下来我便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把学生从紧张的练习中引领到愉快的游戏中去,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武术教学反思15

1、放松活动

2、总结:武术知识考考你(把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汇总,学生自由回答)

3、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武术知识(通过巩固武术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兴趣)。

4、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从教学实践得知,小学生对武术非常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主动,也许是源于中华武术渊源广博、流传民间及电视媒介的传播或武林英雄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影响所至。但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习武目的教育,注意培养优良武德品质,加强专业引领和调控学情变化,防止互相取闹、对打事故发生。只要我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并运用语言、人物形象激励和创设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就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的开头,我用武术的“抱拳礼”向学生问好,来自然地引出课题。在做准备活动的时候,我用了和武术非常贴近的搏击操,这样既达到了做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从而自然地切入到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的教学,在巩固基本手型的练习的环节,我用了游戏教学法,将小学生所熟悉的游戏石头、剪子、布用拳、掌、勾来代替。效果很不错,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我设计了一个擂台赛,将学生自己创编的动作在擂台上展示给其他的学生。在放松活动的环节,我用了太极拳里的基本的动作,这样使整节课都贯穿了武术的理念,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课的整个流程上,时间的把握应该注意,前面部分的内容还应该压缩一点,多留时间让学生展示。(在这次设计中,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

2、基本部分的内容,应该更充实一些,以便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素材来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动作创编。(在这次设计中,在基本部分重新添加了基本步法的学习内容。)

7.武术教学大纲 篇七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中国在世界中逾发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中国文化即将成为世界人民所标榜的热门文化。武术称为 “国魂”, 高校武术教学应该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武术表演, 手眼身法步, 精神气力功, 速度、力量、肢体技击形态的展现, 让人振奋, 流连忘返。如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不可或缺武术节目, 2015 年的 《江山如画》让全国观众享受了武术带来的视觉盛宴, 张震老师的八极拳意蕴十足, 劲道浑整, 一式多力转换自如的精彩演绎, 让人美不胜收。

二、“花拳绣腿”成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普遍印象

武术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儿时酷爱武侠片的大学生有着较深的武术情结。然而, 大学生对高校中的武术课程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 兴趣先浓渐淡, 普遍反应———武术不过是 “花拳绣腿”。 “花拳绣腿”反映了大学生对武术期望与现实教学之间, 较大心理落差的失衡状态。

高校武术教学一般以初级套路为主, 从武术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课程, 一直延续至今。“穷者变, 变者通”, 现在的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和理念为何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武术的期许呢? 考察认为, 高校武术教学应对以下三点进行思考。

第一, 武术教学内容应具有技击性和实战防身意义。防身技能应属于基本生存技能范畴, 每位大学生都应具备这种能力, 学习武术防身自卫技能也是大学生学习武术的重要动机之一。

第二, 武术可以指导学生强身健体, 运用武术的方法自觉锻炼。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将中医的丹田和气的理念引入, 通过武术动作和意念引导气的运转, 气的运转实际就是氧气带动血液全身流动的过程, 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特别是帮助血液到达不易抵达的微循环末梢。

第三, 中国武术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身心体验, 有着中国特色的文化吸引力。如今, 高校武术教学规定套路只讲动作应该怎样标准, 这样以来, 就教学要求而言与体操、田径、篮球等体育项目并无本质上的感知差别。传统武术显著的身心体验和文化吸引力表现在 “内求”, 如意念, 要 “以意领气”, 再 “以气促力”, 然 “气催力整”, 则 “意气合一”。内练一口气, 外练筋骨皮, 内外兼修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运动体验, 取得不同的锻炼效果。

笔者认为, 高校武术教学应将以上三点作为基本要求, 结合传统武术文化调整武术教学思想, 既是学生所向, 也是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使然。

三、武术教学要旨———气、桩、整劲、短打———武术文化形而下之展现

就武术而言, 高校的武术教学除了 “体育”意义之外, 还应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武术文化怎样得以彰显呢? 这是关键问题。武术即属于一种技能, 武术文化的最终体现一定是落实在武术的教法和内容上, 也就是武术文化通过较为具体的技能与理念表现出来。

有学者 “研究对一些传统武术拳理、要诀进行了收集、论证和考察, 发现传统武术可归纳为气、桩功、整 ( 合) 劲、短打四个技法特征”[1]。通过多年习练传统武术之经验, 认为: 气、桩、整劲、短打能够较好的反应武术文化。

《孟子》: “气者, 体之充也。”古人对 “气”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气是维系生命的基本元素, 传统武术中运用到套路、功法、技击实战中。武术中谈到气, 就不得不联系到 “意”。意指意念, 科学上表达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 或属于心理学范畴。传统武术“意念”可起到指挥和支配体内气体转换的作用, 通过肢体运动使“气”周身往复流动, 即可对脏腑起到按压和按摩的作用。

桩, 顾名思义, 其作用是稳固。万丈高楼平地起, 都需要坚固的地桩。武术所指的 “桩”, 作用亦是稳固重心的重要练习方法, 让其腿部和脚下更扎实, 不易失去重心, 保持更好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桩”之所以稳固, 是因为根基伸于地下, 就如树根向土地里面延伸一样。

整劲。整是指整体、整合, 相比零散的、单一的, 更有凝聚力。劲是指更坚实的力道。传统武术的整劲实际是气和桩协调训练的成果, 武术内外合一的体现形式, 整劲是全身力量的最大化, 因为整劲不止是身体四肢的协调, 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在气的运转 ( 就像台风的势态) , 让其动作更有冲击力和渗透力。

短打。短指发力时间短和靠近目标的距离短。短打是气、桩、整劲的更高层次, 是传统武术代表性的技击形式。由气和桩的基础练习形成整劲, 由于气的转换形成体内发动机制, 动作幅度小, 不易发现, 催促动作短而快。

综上所述, 气、桩、整劲、短打是传统武术文化的具体体现。从教学角度来讲, 气、桩、整劲、短打应该贯穿高校武术教学的始终。短打为最终目的, 气、桩、整劲是基本功———作为过程, 教学中应循序渐进, 层次分明。武术之博大精深, 当然还有其他———笔者未认识到的武术因素, 还需同仁共同探讨, 对拙文谬论之处批评指正, 伫立为盼。

参考文献

[1]刘创, 付植红, 谢先伟等.论传统武术视野中散打的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 2012, (4) :86-89.

8.《武术﹒游戏》教学设计 篇八

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几次课的武术教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武术基本功,对武术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武术:组合动作(一);游戏:武术动作接力。

四、教学重点:记住武术组合动作的名称。弄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五、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准确。做到有力,有神,乐于表现自己。

六、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武术的功能及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记组合动作(一)中各节动作名称、顺序及要领。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武术动作姿势,发展协调,平衡和灵敏能力。

4.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体验运动中的兴奋和紧张。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能愉快地向同伴和家人展示所学武术组合动作(一)。

七、场地设计与组织:

做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锻炼小组,自由伙伴组合,二人一组散点联系形式等等。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体委整队,师生抱拳相互问好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和要求

3.队列练习:

要求: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动作一致。

组织形式:上课队形:四列横队站立。四列横队,队列队形变换(纵队或横队)。四列体操队形操练。

4.慢跑

要求:成两路纵队进行慢跑。边跑边与教师一同呼喊武术口号。

5.专门性练习:准备操1——5节(4*8拍)

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踢腿运动,劈叉练习,燕式平衡。

6.配乐武术操

[设计意图:通过队列训练、慢跑齐呼武术口号能进一步全面的抓住并提升学生的精、气、神。用我们前几节课刚学的武术操来进行准备活动的铺垫,一来学生熟悉了这套动作能跟着音乐完成;二来教师可以全面观察到同学们的哪些动作是比划出来不到位的,这样在今天乃至以后的教学中及时纠正、提高动作质量。]

(二)探究

1.教师出示动作名称,请同学们分小组尝试去完成

动作一:格挡拗弓步冲拳

动作二:蹬腿冲拳

2.各小组展示、汇报根据名称自我尝试得出的动作结果

3.出示挂图,分小组再进行动作比对

[设计意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猜想与验证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们都要体现自主性。猜想是一种兴趣所然,学生有了一些武术动作的基本素材和体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以获取意想不到的收效。验证的自主性体现在验证的需要是学生自己产生的,通过挂图来验证、比对使得孩子兴趣盎然。这一环节体现并实现了笔者的设计思路。]

4.师生交流

师:从大家的研究来看,动作基本有个思路了,但有没有同学不这样认为?

生:踊跃交流、大胆质疑

[设计意图:同学们通过交流、展示、简单枚举,来证明自己小组结论的正确与否。这样的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合情推进,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只有少数的观察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结论必须在观察了足够多的例证情况下才能得出。]

5.深化理解、归纳小结

教师边讲解边进行正确的动作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教师的归纳很重要,这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归纳强化还能引导学生对该练习动作的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练习往往会发现它原先的难度好像突然降低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说的变容易了。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练习

1.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重点:弄清动作运动线路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动作准确,有力、有神。

2.集体跟口令进行练习

3.男生练习女生进行评价,然后互换

4.再分小组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小学生所学的武术是浓缩的武术知识、技能,教师要给与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要提供适当的强化训练和在简单情境里进行运用的机会。适当练习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应充分把握及应用。]

﹙四)拓展练习

1.游戏:武术动作接力

教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师范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团结就是力量。

学法:认真仔细地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师范动作。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游戏。积极参与游戏。懂的在生活中和学习包括游戏中,团结就是力量。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一是为了提升学生本节课的运动量,二是让学生有个更大的平台进行展示。在群体中获取更多的赞赏。知道团结就是力。

(五)放松和总结

1.放松。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总结。要求学生课后洗手。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通过探究的方法学会了武术组合动作一,请学生上来交流感受。

4.布置课后作业,立卧撑10次,回收器材。

﹙六)课外展示。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去后把所学动作展示给家长看。

九、课后反思:

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的必然属性。应该说,凡是有效教学都具有学生的自主性,对于探究性教学来说,自主性更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小学体育的探究性教学可能因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不同具有多种模式,但其中引入问题、提出猜想、实施验证则是三个主要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否则探究性教学就会名存实亡。

上一篇:教导处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关于做好2015年本专科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