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2024-11-13

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精选10篇)

1.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一

幼儿园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1-08 作者:王慧玲 单位:华油幼教中心科研小区幼儿园 浏览次数:1535

字号:T|T|T

更多 0

【摘要】《周易》里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原则,我们把它们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特色课程。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实际出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和,必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作者根据所在园开展国学特色课程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在推行国学特色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以期为促进国学进入幼儿园提供一些思路。【关键词】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问题与对策;反思 一、实施国学特色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中国人在不断找回近代以来失落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中国人的根”,目前“国学热”已经在神州大地上频繁出现并不断升温,从政府在海外成立百余所孔子学院到一些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从各种新闻媒体中不断出现的着汉服,拜孔子的画面和各种国学讲座到民间各种祭孔,读经活动的广泛开展,已经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国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随着对国学内涵的不断了解,国学本身释放的无限魅力也吸引了我们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所在,它蕴含着丰富的整体战略思想和人文智慧。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在国学中可以汲取先哲的历史经验和生命智慧,能提高个人的文史修养,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进而克服浮躁,摆脱困惑,启迪智慧,涤荡灵魂,开阔心胸,充实精神。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探索教育的真谛,在不断的学习国学知识后才发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深感“打好国学根基,方能放眼世界”,尽管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发展迅猛,然而素质教育却长期徘徊不前。只有当我们扎根国学静心反思时,才蓦然发现:原来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脚踏实地将幼儿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德才兼备的人,而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素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及其博大精深享誉全球。它不仅具有“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用,更可进而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二十世纪上半期,即使在民族灾难频繁之时我们中华民族依然大师辈出,培育出鲁迅、老舍、李四光、齐白石、张大千、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华罗庚、林语堂等一批学贯中西的世界级中国名人即是明证。

从小扎根国学,让幼儿从上幼儿园阶段就逐渐开始感受国学,进而实践国学,逐渐从传统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并结合社会实践不断地进行新创造,在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和其他文化之间沟通、交流、整合。只有坚持不断沟通、交流和整合,我们才能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获得对自己文化的新的理解和反思,才能充分吸收其他文化发展的先进成果,才能为自己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激发出传统文化的潜在生命力和勃勃生机,鉴于此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极地去推进国学经典进幼儿园、进家庭的进程。

二、实施国学特色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将国学特色课程从理论付诸实践,老师们最大的疑惑是:想要教好国学,教师要做好哪些准备?学习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有益的思考和尝试。

问题一:如何为开展国学特色课程做好准备?

首先是幼儿教师要做好哪方面的准备?国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有缺失的,可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关键是人的因素。要开展国学课程并产生良好的效应,幼儿园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其次是教育环境的准备,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有着鲜明的教育导向作用,怎样运用环境的作用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总结: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孩子的经验还必须具有一定国学底蕴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读经典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思想上进行导正。国学不是“死记硬背”,它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从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传统民俗、经典故事,了解国粹和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方面汲取国学的养分,其次还应掌握一些传统的琴棋书画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外观摩国学课的示范教学能使老师迅速地掌握教学的本质,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

环境方面,好的环境既能塑造一个人,同时也能改变一个人,这种作用的积累,意义重大、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利用中国特色的元素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布置班级环境和幼儿园的大环境,让幼在环境舒适具有国学氛围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问题二:幼儿园国学经典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的国学课程主要是诵读经典,说文解字和知行合一。常规的教育可以教会幼儿各种生活的技能,但并没有足够重视教会幼儿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经典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其中蕴藏着先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很多经典著作主要阐述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与规范,在教会幼儿怎么做人、做事、处世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事实证明:学习经典后为幼儿的习惯培养奠定了根基。如:《弟子规》中“食不言 寝不语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物虽小 勿私藏 借人物 及时还”等关于个人卫生、礼貌、读书、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幼儿明白了“圣人的样子” 提高了幼儿在行为上的是非、美丑、好坏的辨别能力,巩固了他们已接受的道德知识,从而最终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习诵读经典的过程幼儿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大脑,开发智力,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词句也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幼儿能够熟练背诵,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正是记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常读、常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诵读的兴趣就可以快速的增加幼儿的识字量。把识字变成简单的事情。

问题三: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

国学经典中许多教育内容本身就是一些行为要求和道德要求,需要教师在专门的诵读之外,首先在动态的生活环节里通过随机的解说或带读,帮助幼儿理解其意义,并且立即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的大部分实践都是在幼儿园度过,一日生活各环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国学的教育就很必要。

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教育幼儿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吃饭不掉米粒,自己事情自己做,拿空杯子也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针对孩子的爱好来渗透,如:在幼儿的体操编排中把国学经典《弟子规》融入其中,朗朗上口的诗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孩子们参与间操的热情也提高了。为了将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固化,我们还将国学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当中,例如开辟主题墙“《弟子规》你今天做到了吗?”将《弟子规》提到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制定成周主题目标告诉家长,如经典中的“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主题,我们就要求幼儿做到自己独立做事之前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出门前或回家后要和父母打招呼,每天回家后都要将自己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内容跟父母复述一遍。每周家长都会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通过写纸条或者拍照片的方式反馈给老师,由老师再进行表扬。从而幼儿不但在园里知仪懂礼,在家里也变了,懂得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扫地;对长辈的礼貌行为表现也多了。

问题四: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在整个社会出现了人文精神缺失,精神家园荒漠化严重背景下,家长对国学有期待但是不了解,还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弟子规》等经典有所疑虑。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学习经典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不会吃亏?会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

我们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这种疑虑实际是家长并没有深入学习领会经典的内涵而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最失败的教育是让幼儿善恶不分。学习了《弟子规》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透过他对善恶的了知,明白怎样做人才是对的。自然对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敏感而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选择良善的朋友。学做《弟子规》的孩子是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孩子。另外细读《弟子规》文中的每一条,找不出与社会人心不符、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内容。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家长观看一些国学专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也可以让家长共同参与老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老师经过教育理念的学习,能从容应对家长提出来的国学教育上的问题,而家长听了专家演讲了解了国学教育的精髓就更容易与教师的产生教育思想上的共鸣,会使得双方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给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更有益于幼儿园国学特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对国学特色课程实践的反思

虽然我们在国学特色课程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国学特色班学习的幼儿在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学习习惯,识字量等方面都优于同龄班的孩子,国学课程的实施对切实督促教师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也确实有很大帮助,然而教师仍处于不断的摸索当中,其教学的方案做的仍有待改善,在理论上还缺乏认识,或者在设计课程当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了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如何将国学特色课程更深入的进行下去,推广开来是今后我们必须关注并着力探索的方面。它需要教师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与发展水平,根据不同幼儿实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与方法途径,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并组织实施,以促进幼儿发展。只有这样,国学才能更好的做下去,而不是流于形式,是真真正正的利于孩子一生的学问。

总之,我园国学特色课程的实施,使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的创造空间、幼儿园的生存空间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旧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许多方法和途径需要进一步尝试和探索。著名哲人黑格尔曾经说过:“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确实如此,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精神家园,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如何开展国学特色课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诉求仍需更多的幼儿园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声音出现。

上一篇:浅谈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妈咪爱婴网 2014年05月31日 22:12:16 [幼教互动社区]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的国学课程特色,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能使“国学课程”的内容更具适宜性和发展性。本文拟从幼儿兴趣、思维、需求和发展等角度出发,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和丰富“国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塑造幼儿人格、启迪智慧,弘扬中华文化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国学教育 幼儿视野 国学经典教育 渗透与整合

[引言]《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正文]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5]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现将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我园,与晨间音乐、早操活动、晨会活动、环境创设、领域教学、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国学经典作品中童蒙养正。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幼儿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孔子说:“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节奏游戏变国学经典诵读为轻松的音乐教学。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幼儿园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幼儿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上一页12

2.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二

现代哲学家们都在以不同方式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正是在生活中, 个体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因此, 幼儿教育必须直面儿童的生活,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依据儿童生活的本质特征。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所说:“要实施自由的全人教育, 教育者尤其要懂得儿童的生活是什么, 要懂得儿童的本性。” (2) 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确立使幼儿教育更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毕竟, 生活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离开生活世界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人也就不复存在。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实现从近代科学世界观到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之转换。生活教育哲学 (3) 应成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

一、生活教育哲学概述

(一) 生活教育哲学的内核

探究生活教育哲学内容的关键是理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起源于生活,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 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将导致教育的种种弊病, 因此,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历史的洞察告诉我们,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经历了“融合—分离—回归”三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 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命题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哲学的命题, 也就是教育重新回到其栖居地, 向原来的家园“寻根”的过程。 (4)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历经融合、分离之后, 这次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是一种积极的扬弃。不是复古到日用教育阶段, 而是一种批判性的、超越性的回归, 是通过一种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反思, 正确地回归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 追求教育的真义。此外, 现实生活世界始终是一个对人来说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就是向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的回归。 (5) 可见, 生活教育哲学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其内核就是关切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

(二) 生活教育哲学的特点

整体性。哲学家斯马茨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 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 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性意味着对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 不能机械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简单的分解和还原, 因为分解与还原的每一步, 实际上都是对整体性的一种抽象和切割, 均丧失了原有的部分关系和属性。生活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生活的整体。 (6) 况且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本真的教育就是使人发展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 生活教育哲学崇尚教育的整体价值, 反对片面的、机械的、畸形的教育。

体验性。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然而生活是繁复的, 各种因素纵横交织, 这就需要人们自己去体验。那么, 何谓体验?“体验是在一定的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 它是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 是知、情、意的全面投入, 是心灵的感悟、经验的升华、生命力量的体现” (7) 。可见, 体验强调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 重视个体直接经验的获得。生活教育哲学推崇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更是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民主性。生活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什么是教育的本真状态?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天性。” (8) 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参与交流的双方地位理应平等, 是“我”与“你”的关系, 而不存在孰高孰低之分。

开放性。“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 它既不受时间限制, 又不受空间限制, 无论在何处, 教育总是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 (9) 。这正是生活教育哲学的特征之一, 要求教育在宇宙上无限开放, 要求处处是教育之所, 时时是教育之机, 人人是学习之人。

生活教育哲学为幼儿园课程走向现实世界, 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由近代科学世界观转向现代生活世界观, 是现代社会与人类理性的一个发展趋向。在生活教育哲学视野下, 如何看待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 这涉及认识论问题。认识论是哲学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是课程领域的理论基础, 课程认识论是课程设计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从近代科学世界观走向现代的生活世界观, 幼儿园课程论从传统的科学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 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幼儿园课程的视界应关注幼儿生活和生命全域, 并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课程价值和生活意义。

二、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

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园存在把整个课程按学科分科进行教育的现象, 即各科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从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选择, 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 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进行教育。这种幼儿园课程设计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 着重关心教师教什么, 却漠视幼儿愿意学什么、能够学什么, 势必严重背离幼儿的生活。然而, 正是这种背离幼儿生活的幼儿园课程, 至今仍然盛行于广大幼儿园中, 尤其广泛地存在于未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其实, 即便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 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 到了大班、学前班也会开设分科课程。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背离了幼儿生活?表面上看, 原因有二:一是受师幼比例、材料设备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二是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家长教师都希望儿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究其深层原因, 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科学世界观在作怪。

科学世界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实体主义的世界观、认知上的理性主义路线、思维方式上的本质主义、知识标注上的客观主义, 这些特征从逻辑意义上说, 是近代科学的产物。 (10) 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 必然导致我国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这集中体现在:

第一, 课程目标远离幼儿生活。科学世界观认为, 知识具有客观性,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 主体应注重认识客体的固有属性与本质规律。在这种被动、单向的认识论指导下, 幼儿园课程目标过多地注重让幼儿占有知识, 而与幼儿生活毫不相干。2009年5月19日笔者在浙江金华一所私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看到, 教师要求幼儿反复跟着录音背诵加法口诀, 幼儿直接与“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也许凭借幼儿的好记性, 他们能够知道数字相加后的得数, 可这样做又能给予幼儿多少有益的经验?无非是记忆力的操练罢了。第二, 课程内容疏离幼儿生活。客观知识本身成了目的, 课程内容成了知识与文化的载体, 如此一来, 自然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相去甚远。在幼儿的心里, “2+2=4”成了真理, 不可亵渎, 却忽视了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第三, 课程实施中异化幼儿重要生活方式———游戏。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 其本体价值是让幼儿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而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成了教学手段, 最终目的是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 更多地掌握知识。游戏失去了本质属性, 被异化为教学手段。笔者2007年11月在一次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 曾经听到幼儿发出这样的声音:“等老师的游戏玩完了, 我们去玩自己的游戏!”幼儿区分出了“老师的游戏”和“自己的游戏”, 并表现出了对“老师的游戏”的应付、无奈。这种游戏显然失去了游戏的本质属性, 严格说来, 已经算不得游戏。第四, 课程评价中鲜见对幼儿生活的参照。课程评价过多关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而不问课程能否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能否提升幼儿的生活乐趣。观念决定行为, 观念改变行为。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 这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生活教育哲学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幼儿的生活世界

杜威认为, 儿童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 虽然他们都在生长, 但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 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 儿童生活世界将来是要向成人生活世界发展的, 但在他们没有成人之前, 学校教育就应该保持这种相对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独立性。因此, 幼儿的世界首先是生命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幼儿生活应该是愉悦的、有着童真童趣的、自由的、令人满足的生活, 是幼儿体验生命的历程, 这是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目的。幼儿作为活生生的人, 有情感、有生命、有体验, 而这些不能因为知识的重要而被轻视或者忽视。因此, 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儿童的生活世界, 课程的设计目的应当是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二) 幼儿园课程应适应幼儿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 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 又是可能性的存在。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首先认识到教育对象是现实性的存在, 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同时, 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是可能性存在, 积极建构他们完满的可能生活。正如克伯屈所主张的, 要关心每个人都具有的“最完满和最佳生活的可能性”。已经获得了什么和将来获得什么成就的可能性总是不确定的, 因此, 要不断取得进步就需要理智上的努力。教育就是教导儿童怎样生活。 (11) 显然, 教导幼儿怎样生活只能基于对其生活的充分体察, 既要知晓幼儿的可能生活, 又要充分了解幼儿过着怎样的现实生活, 以便弥合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幼儿的生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他们通过接触自然、社会, 学会交往, 并认识自我。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才能满足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生活世界为幼儿成长提供了全部共同的、基本的要素。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适应幼儿的生活, 并逐步指导、引领幼儿从现实生活迈向可能生活。

(三) 幼儿园课程应注重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幼儿生活是整个的、完整的, 不仅包括园内生活, 还包括园外广阔天地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幼儿教育不是禁锢, 幼儿园课程应完全走出幼儿园, 在宽松与平等的环境中, 在参与广大范围的社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使幼儿沐浴生活的阳光, 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这正好符合生活教育哲学的两个特征, 即民主性和开放性。幼儿园课程应是连接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 是幼儿个人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杜威相信个体应该被当做社会人来教育, 因为社会人有能力参与并主导自己的社会事务。这意味着社会群体之间更为自由的相互影响, 也意味着关注个体进一步成长所需要的全部潜能的发展。 (12) 这样看来, 注重幼儿社会生活其实是解放个体的一种途径。所以, 幼儿园课程既要合乎幼儿的发展需要, 又要合乎社会的发展需要, 把两种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两种需要结合起来, 就不仅是回归生活、面向生活, 而是要超越生活。回归生活、面向生活, 是希望幼儿能学得自在、学得自由、学得幸福, 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超越生活, 是期望幼儿获得更广阔的成长天地, 充分开发其潜能。

摘要:科学世界观所具有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理性主义认知路线等特征左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 致使幼儿园课程背离幼儿生活。消除这一弊病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转变教育哲学观, 坚持以生活教育哲学指导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让幼儿园课程立足幼儿生活、适应幼儿生活、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关键词:生活教育哲学,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张建平.“遮蔽”与“澄明”——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回归[D].2007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奥兹门, 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 邓敏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洪汀.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视野及其启示[D].200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常丽丽, 郭芬云.建构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7-8) :64-67.

3.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融合

一、幼儿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幼儿教育指的是对年龄在3~6岁的孩子进行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幼儿阶段孩子成长速度快,就是两个孩子就差几个月或是一岁,他们的心理发展特征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幼儿教育不能像对年龄大一些的青少年那样一概而论,例如小班的3岁左右的幼儿大多只能辨别上下方位,如果你对他说左右他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会在上下两个方位中选择一个,所以幼儿的教育是根据幼儿阶段中不同的几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的游戏与课程相融合教学。

二、3~4岁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一)3~4岁的幼儿心理发展主要特征

1.情绪性强,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周围人感染,他们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同于成人受理智的支配。例如,当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哭了的时候,往往也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如果你马上用他喜欢的食物或是其他的东西来哄他们,他们会马上停止哭泣。

2.爱模仿,独立性差。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没有的话就会向老师或是家长要,在学校更多的就会去别的小朋友手里抢,这时老师应该好好地利用好这一特性,可以跟那个小朋友交换着玩玩具,顺势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的意识。

(二)3~4岁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综合上述,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进行游戏时应注意以上几点:要照顾并注意游戏中幼儿的个人情绪,利用他们爱模仿的特性,老师要做好模范事例,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一个好的模仿对象,将课程中的要掌握的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学到。由于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所以对3~4的幼儿教育都是正面的教育。在设置游戏时,游戏的规则和用到的道具也都要是眼睛可以看得到、手可以触摸得到的事物。在上画画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的最好不是纸笔,而是那种只要填颜色的现成画,往往他们是先做后想,或者是边做边想。到接受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可以适当地给他们增加抽象性的要求,但是要做出具体的说明,毕竟幼儿的发展是过程性的。

三、4~5岁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一)他们爱玩、会玩

小班的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玩游戏的时间就会相对少一些。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玩游戏时间相对是最多也是最会玩、能玩的时期,尤其是喜爱角色游戏。

(二)活泼好动的特点

活泼好动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4、5岁还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5~6岁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一)5~6岁的幼儿心理发展主要特征

1.好学、好问、好探究。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大流,别人怎样就怎样”,显得比较有“主见”。无论是对别人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事物,他们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例如:有的胆小害羞,有的大胆敢说,有的热情活泼,有的内向等。

(二)5~6岁幼儿教育中的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问好奇心强,不仅仅是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表面,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这一点在游戏中应该重点培养和锻炼。即使有些孩子淘气难管,也是反映了幼儿极强的求知欲,例如他们好奇小汽车为什么能跑,他们可能会把小汽车拆了,不要不知原因地去训斥他,要问其原因,帮助他解决问题。在游戏的设置与设计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游戏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应用到游戏中,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引导他们积极探求知识,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我们要把游戏与课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游戏为载体教学课程转化有游戏任务,游戏的设置与设计要与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相符合,让幼儿在做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学到该学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

4.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四

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个高度;对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种境界;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加索是照亮艺术殿堂的明灯。《小小毕加索》便是一套引导孩子走近艺术大师、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体验艺术表现与创造的乐趣、亲近和喜爱艺术、提升艺术及人文素养的幼儿美术特色课程。

一、毕加索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毕加索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艺术家的禀赋和能力,如富于创造和突破自我的个性、自由豪放的创作气魄、旺盛的精力与过人的热情,以及非凡的表现能力、娴熟的技法;其次得益于他身处的文化土壤和富有艺术气息的生长环境。毕加索的成才正是这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完美结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毕加索是不可多得的。是无法复制的。

本课程提出培养“小小毕加索”的目标,代表着一种追求,一种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直接培养出像毕加索那样的艺术家,而是意欲使孩子们拥有像毕加索一样的品质,使他们像毕加索那样保有好奇心、富有热情和创新意愿。这些品质不仅对将来想成为艺术家的“小小毕加索”们来说是重要的,对将来想成为其他领域和职业中的“毕加索”的孩子们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培养“小小毕加索”,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应为每个儿童将来的发展做什么样的准备呢?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便是智慧、爱心、热情、自信、创造性、自我实现等,它们不仅是儿童将来职业和谋生的需要,也是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必要保证。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艺术,结识艺术大师,喜欢艺术和艺术活动,乃至让艺术陪伴一生,过一种精神富足而有意义的生活,是作为课程设计者的我们和广大教师、家长对孩子们的共同祝愿和期待。

当然,为了培养“小小毕加索”。一定技能技巧的学习是需要的,但重要的不只是技能技巧。对于孩子们来说,从事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对多种材料的积极探索与利用,喜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品质。都是他们成为小小毕加索的重要因素。以上因素加上一定的表现技能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孩子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小毕加索”。

三、培养“小小毕加索”,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小毕加索”:

1.创设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培养美感,激发潜能

宽敞的活动空间和操作台,适宜的自然光线或灯光,富有艺术气息的室内环境和装饰,丰富多样的富于美感的操作材料……如此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儿童产生艺术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帮助儿童较快地进入创作状态。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2.提供丰富多样的欣赏素材,拓展经验,开阔眼界

在课程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欣赏素材,使儿童有大量机会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以及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如各种在美术史上既有一定影响又适合儿童欣赏的经典绘画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各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儿童美术作品,以及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可供儿童欣赏的美好事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同时,在每一学期,我们专门设计了以某位适合儿童欣赏的美术大师的作品为主要线索的主题活动,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对话,给他们提供一个高起点和高平台,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知觉或选择更加敏感。儿童通过欣赏而积累的美术素养会深刻影响他们的美术创作。

3.提供各种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激发动机,提升效果

多样化的、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是帮助儿童不断产生好奇心和保持新鲜感,刺激儿童创作欲望,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同时,这样的操作材料也有助于儿童创作出更具视觉审美效果的作品,使他们更易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产生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用多样的`引导方式帮助儿童探索和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

在面向全体儿童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是次要的,美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教育的重点。技能技巧主要应作为帮助儿童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也就是说,当儿童的自我表现遇到困难。当他们的创作受到最起码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如一个正在制作纸版画的儿童因剪刀用得不顺手而准备放弃制作),教师给予技能技巧方面的帮助才是必要的。

本课程以儿童感兴趣的主题为编写线索,同时也给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以适当的地位。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是看得见的线索,即“明线”;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则是一条潜在的线索,即“暗线”。这一暗线虽隐含在每一个切合儿童兴趣和经验的主题活动之中,渗透在每一次活动中,但它内部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可以说,在本课程中,适当的技能技巧并没有被忽略,而是作为儿童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和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了。

本课程重在为儿童创设某种情境或课题,其中暗含着需要儿童学习的某种技能技巧或需要克服的困难,这些挑战正处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儿童在接受这些挑战的过程中自然能熟悉和掌握某种技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必要时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策略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儿童的探索活动更有成效。

5.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儿童无拘无束地探索与创造

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宽松自由,应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应支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要相信儿童的艺术潜能,尊重和支持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使他们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如果教师过多地包办代替或经常要求儿童按统一的“范本”和固定模式创作,则会削弱儿童的创造性,束缚儿童的个性化表达。所以,教师要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统一化要求的倾向,允许儿童选择和使用多种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6.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

对儿童美术学习的评价。既包括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儿童的美术创作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对儿童的美术作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多元的视角和标准来看待儿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性和独特性。对儿童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儿童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更要重视对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意、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对美术活动是否感兴趣,能否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能否与同伴合作,等等。

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和方式也应是多元的,既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也有儿童的自我表达与评价,还包括同伴间的互相交流与欣赏。评价时应关注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以激励为导向,对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儿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使更多的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幼儿园的课程特色 篇五

爱与智慧的传播――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其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影响着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孩子们,她被众多的教育学者所认可。我们幼儿园充分运用其教育理念及方法,让孩子们在“平等、关爱、自由、尊重、包容、积极”的氛围中,通过日常生活、健康体能、数学智能、语言表达、科学文化、艺术表现、社交礼仪、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学习开启幼儿心智,培养儿童的正常化和健全的人格。中西合璧的语言环境――纯正美语交流

让孩子们在每天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英文熏陶,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英文的乐趣。通过和外教老师的不断交流,通过中英文语言的环境设置,孩子的表达流畅而自如,且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时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美妙。

通往艺术的殿堂――综合性的艺术熏陶

为了让孩子在音乐、美术、表演等方面得到锻炼,让喜爱艺术的孩子可以发挥潜质,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与对美的欣赏,我们幼儿园的小飞鱼艺术团,根据不同孩子的特质与兴趣,设立了经典童话剧团、钢琴、声乐、舞蹈、美术、少儿瑜伽、少儿摄影等活动,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与培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健康与品格的培养――跆拳道修炼

6.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六

一、“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课程实施的原则

1. 信息积累的原则

要摒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观点, 引导学生亲历探索, 在探索中总结和形成概念。“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知识的实践性强, 时代性强, 新理念层出不穷, 以课本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吸收信息, 逐步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计算机网络、相关杂志和书籍及幼儿园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等都是本课程学习的信息资源, 在深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组织方法之前, 应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信息, 在大量阅读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领悟到幼儿园教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原理, 把握教学新理念、在信息交汇中加深体会和认识, 总结出理论概念。如, 在学习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之前, 让学生首先观看大量幼儿园各种语言活动的优质课录像, 逐渐积累幼儿园语言活动类型、发展的特点、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再从理论层面总结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概念、原理、方法, 从而建构关于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 强调的是信息输入的量, 强调的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虽然过程相对单纯的理论学习而言显得复杂且漫长, 但是量的积累使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和结果双丰收的主动活动,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合作创新, 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未来的教师更应善于与人合作。这种合作, 体现在课前, 要求学生共同查阅关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资料, 并进行资源交流和共享;体现在课内, 即学生以备课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体现在课后, 则是相互评价、质疑、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知识积累及迫切的合作愿望基础之上的。因此, 合作前要引导学生丰富知识经验;合作中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合作后要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和乐趣, 逐渐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通常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教师可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合作小组, 在合作小组中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制作教具、小组试教、小组评议等活动。

3. 体验性学习的原则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学习过程强调体验性。体验使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 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范畴。首先, 在学习中, 应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耳朵听、脑子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做, 即用自己的身体经历, 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体验性学习在课程理论的学习中体现在课前, 是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及信息的自我整合;体现在课内, 是在模拟情景中的主动参与性学习;体现在课后, 则是见实习活动中的观摩和尝试。

三、“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核心, 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掌握知识, 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中, 活动内容的选择、实施案例——情景教学、活动后的巩固策略是实践性教学的操作环节。

1. 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应相互整合,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着和开发者。实践性课程需要建立校本化课程体系。首先, 可以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教学的项目, 例如, 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分析和设计、幼儿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案写作、说课、评课、教学环境布置及教具的设计制作等项目, 以点带面, 帮助学生建构关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 将教材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个案有机结合, 用大量的、全面的个案支撑知识体系, 帮助学生丰富和利用知识经验。因此, 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工作项目, 并收集大量案例, 将工作项目和案例科学整合, 形成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按上述方法整合的校本教材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基本素材, 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条件。

2. 实施案例——情景式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 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和多向互动, 积极参与, 平等对话和研讨, 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 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教师可以选择幼儿园的某个具体活动为案例, 例如, 选择一个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优质课的录像, 将这个故事教学分解成若干个问题板块, 如教材如何解析、如何讲故事、如何设计提问、如何回应幼儿、如何帮助幼儿体验作品的情感、如何利用作品经验等, 让学生通过讨论问题板块, 观摩录像课, 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掌握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再开展情景教学, 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具体操作的方法,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情景教学可分为课堂模拟情景教学、课堂真实情景教学和幼儿园实地真实情景教学三种形式。

(1) 课堂模拟情景教学

所谓课堂模拟情景教学, 就是在课堂中由学生相互配合, 扮演幼儿及教师的角色, 开展幼儿园活动。其优点是:实施方便, 有利于讲练结合, 且活动的参与面较广。其缺点是:课堂模拟情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实战性差。

(2) 课堂真实情景教学

所谓课堂真实情景, 就是学校与幼儿园取得联系, 将幼儿带进课堂, 让学生组织幼儿开展教学活动。其优点是:情景相对真实, 有利于学生尝试和观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帮助学生了解幼儿, 掌握与幼儿相处的方法。其缺点是:幼儿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幼儿的表现与自然状态下的表现有差别。

(3) 实地真实情景教学

所谓实地情景, 就是将课堂放在幼儿园中, 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情景中组织教学, 并听幼儿园教师上课, 将两者进行对比, 也可以请幼儿园教师现身说法, 谈活动设计的想法。其优点是:情景真实、自然, 学生能与幼儿园教师对话, 具有实战性、实效性。其缺点是:组织工作烦琐, 对幼儿园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三种情景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合理地将三种情景教学结合使用, 能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上述案例——情景式的实践教学是本学科教学的核心, 唯有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才能从实践中真实地体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原则、规律、要求, 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3. 开展同课异构及微格分析

针对同一个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学生的设计思路和组织策略跟有经验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和真实情景教学之后, 可以请幼儿园教师组织同样内容的活动, 让学生看到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组织策略, 有利于学生从中得到启迪。这种同课异构, 也可以制作成录像, 进行微格分析,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同课异构及微格教学, 是促进学生反思、提升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有效支持。

4. 进行反思活动

反思性实践家的培养形成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结果, 一个幼儿教师的职前、职中、职后都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且这种践行与反思是一体的, 是“行中思、思中行”的统一, 能体现一个幼儿教师生命意义的本真状态。

因此, 学生在实践后的反思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谈谈对自己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活动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进行同课异构的观摩活动或微格教学活动, 然后做进一步的反思。反思后, 还可以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活动设计, 在以后的见实习中再一次组织幼儿开展此活动。这样层层递进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 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保障。

总之, 师范教育发展到今天,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挖掘他们的潜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幼儿, 幼儿教师的素质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幼儿园活动设计和实践”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营造富有生机的教育教学氛围,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批驳、乐于尝试的精神, 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和反思中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一门有关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学的课程,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学生幼儿园教学能力的实践技能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组织方法。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师范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 继续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精神的指导下, 在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教学”理念的引领下, 研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践能力, 是提高本学科教学实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性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7.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七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建构式课程中各年龄段幼儿的艺术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总目标确立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在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性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活动,有机地与其他领域相融合和渗透,以促进幼儿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谈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一、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地位,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教师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素养,掌握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而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音乐教学。同时,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幼儿心理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和主动性,给每个幼儿创造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探索的欲望,发展幼儿的创造品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必过分追求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而应着重体现把音乐作为促成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载体,着重于幼儿的趣味、情感、美感、想象力、创造性和人格的培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向上、崇善的心灵和文明优雅的气质风度。

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

1.幼儿的歌唱活动教学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让幼儿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歌唱组织方式,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1)在情景表演中开始

例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谁饿了》时,先以形象的动作给幼儿表演歌词的内容:“一只大猫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了小老鼠,啊呜啊呜吃完了。”幼儿被教师的表演所吸引,接着再演唱歌曲示范给幼儿听,最后邀请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在欢快的表演形式下,幼儿的歌词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2)在游戏活动中开始

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例如,在教中班幼儿《丢手绢》时,和幼儿一同做丢手绢的游戏,在开始时,教师做丢手绢的人,并在丢的过程中清唱歌曲,再让学生轮流做丢手绢的人,引导全体幼儿一起清唱歌曲。

2.幼儿的韵律活动教学

韵律活动教学有助于幼儿身体动作节奏感和协调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在动作设计上要尽量简单、易学,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同时节奏感要强,要短小有趣。

例如,让小班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开始动作模仿,可以让他们模仿大自然中一些的现象(花开、下雨等)、动物(鸟飞、鱼游)的动作、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洗脸、摘菜)等,让他们随音乐做简单律动。例如,在教学《小鱼游》时,可以先组织幼儿共同观察鱼缸里小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伴随着音乐,自由表现鱼游的样子,接着再和幼儿一起踮着脚,轻而快地移动,同时用手臂模仿游的动作。在活动中,我们要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多加鼓励和赞赏,让幼儿体验在韵律活动中表达情感、体会创造和与小朋友合作、交流的快乐。

3.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

音乐欣赏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作品。同时,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些行为,鼓励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他们一起欣赏。

(1)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欣赏作品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接受水平、兴趣、心理需求等选择形象鲜明、结构清晰、风格多样、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水平的作品。比如,反映社会生活的,关于大自然的,表现幼儿游戏和学习生活相关的,从歌曲到乐曲,从民间音乐到西方音乐,开拓幼儿艺术视野,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经验。例如,富有情节和形象的乐曲《摇篮曲》,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诙谐有趣的《啤酒桶波尔卡》适合中班幼儿欣赏;而欢快活泼、富有丰富内涵的中国民族乐曲《金蛇狂舞》,能让大班幼儿对乐曲的结构、风格、表现力等的了解更加深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2)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与音乐对话

情感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通过作用于音乐作品的多种感官通道、多种艺术形式来帮助不同差异、不同爱好的幼儿积极地参与音乐,建构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教育策略。所以说,幼儿的音乐教育不是以幼儿掌握音乐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幼儿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融入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我们要把握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断探索有效的活动组织策略,促进幼儿认识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使幼儿得以进入音乐的殿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8.幼儿园特色课程教案:树叶的颜色 篇八

幼儿园特色课程教案:树叶的颜色

活动目标:

1、了解树叶的变色过程及季节更替。

2、学说句型“…来了,我变成…”。

3、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对自然界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树叶图片若干张;秋天的树叶若干片。活动过程:

一、出示春天和夏天树叶的照片,请幼儿认识并描述它们的样貌特征。

1、师: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是暖和的还是寒冷的? www.liwenjiaoyu.net

2、师: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小树叶也悄悄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3、教师出示春天和夏天树叶图片,问:春天和夏天的树叶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4、引导幼儿学说:春天来了,我变成嫩绿色。夏天来了,我变成深绿色。

二、出示秋天树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秋天树叶的变化。

1、师:到了秋天,天气变得怎么样了?(变冷了)树叶会变成什么样?

2、每个幼儿发一片秋天的树叶,请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树叶,然后说一说感觉。

3、小结:秋天来了,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有的干干的……

4、引导幼儿学说:秋天来了,我变成黄黄的/我变成干干的……

三、出示冬天的树叶照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干枯的树叶,随风飘落的树叶,感受随季节的更替,树叶发生的变化。

9.幼儿课程教育活动方案 篇九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和改进工作,切实抓好学校治安秩序、安全工作、法制教育,加强治安防范管理力度,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我园成立了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安全工作联络员:由颜毅真园长任组长,陈淑媚、梁媛玲任副组长,保卫科干部及年段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

二、营造环境,加大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渠道,加强对师生防火灾、反恐防爆、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拥挤踩踏、防人身伤害等系列安全教育。在校园里悬挂标语、制作展板、设立每个班级家园宣传栏等,向家长宣传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配合。并通过《至家长的一封信》、安全专刊、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种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家长、幼儿的法制、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融入课堂,加强教育

1.举办一次启动仪式,提高思想意识。

3月26号早上,我园梁媛玲副园长在国旗下对全园师生就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拐骗、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伤害等安全知识加强了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知识入脑入心,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2.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技能。

在演练之前,我园成立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严密部署,制定演练方案,明确疏散路线。我园保卫科长吕艳艳老师对各班班主任及保育员进行了演练动员大会,提醒注意事项,并让每个班级在活动前进行“坏人来了,怎么办”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同安特警大队副大队长曾反响警官也重点从歹徒袭击的心理活动、幼儿的情绪调控、教师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剖析,并教大家如何在第一时间有效的发出警报及-歹徒等,确保在安全前提下演练活动的顺利进行。

随着校园的警报声响起,由防暴队员扮演的持棍“犯罪分子”从幼儿园西侧跃过高墙闯入园内,保安迅速启动“一键报警”,广播室第一时间拉响全园警报。听到信号,全园立即停止活动,各班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引导幼儿逃离到就近安全的教室。各班老师与保育员分工合作,协调有序,老师迅速组织幼儿躲进班级隐藏处并稳住幼儿情绪;保育员迅速关紧门窗,并拿着防卫武器守在教室门后隐蔽处,以防万一被歹徒破门而入时为幼儿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对歹徒进行威慑,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公安人员到来。同时,幼儿园应急小组紧急行动,按防暴应急预案要求手持棍棒、钢叉等,将“歹徒”围住,与“歹徒”交涉、周旋,设法牵制“歹徒”,竭力保护幼儿安全。在“歹徒”想要趁机逃跑时,大家迅速将“歹徒”-。“歹徒”被-后,曾队长协同幼儿园领导小组一起巡视各班应急躲避情况。只见各班门窗紧闭,玻璃门后还都架上了各种柜子,让歹徒在短时间内无法破门而入。同时,在巡视组进入班级后,幼儿依然能保持稳定情绪,鸦雀无声的躲在各个隐蔽的角落里,得到了曾队长等人的一致好评。

演习结束后,全体教师和幼儿在操场集合,清点人数,由曾队长对幼儿进行反恐防爆知识与技能教育,并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曾队长又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歹徒有可能出现的动作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如何以最快、的方法来阻击,并与“歹徒”现场再现作案过程。同时,曾队长考虑幼儿园都是女老师的弱势,结合女子防身术教会大家如何与歹徒对抗,学员们反应强烈,积极配合,掌声不断。在短短一个小时的讲解示范过程中,大家掌握了基本应急自救的方法。通过此次反恐防暴演练活动,提高了门卫的安保能力,使孩子们学到了在突发事件中听从老师指挥,增强自救意识,有效保护自己,并增强了教师们的防暴意识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检验了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确保了园所环境的和谐稳定,为幼儿园保教工作营造出安全的育人环境!

3.强化安全知识教育。

根据幼儿园的特点,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系列安全主题教育,内容包含有活动安全、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等,涉及安全教育内容广泛,丰富幼儿多方面安全知识,为幼儿健康安全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经验保障。老师们通过晨间谈话、集中教育、游戏、儿歌、故事、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主要讲解了“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入园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知识,教育幼儿关注安全,珍爱生命。各班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如小班开展了: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脏东西、不玩尖锐物品、不将小东西放入耳鼻中、不玩电、不玩水、如何安全上下楼梯?怎样搬椅子才安全?哪里不能去玩等,中大班开展了:情境表演《陌生人》、《我家到幼儿园》、《哪些事情不能做》、《哪里不能去玩》、《交通安全伴我行》、《火灾和地震逃生与自救》、《认识和设计安全标志》等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的角色游戏,幼儿在模仿、体验中记住了特殊电话号码、学会了辨别安全食品、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从小树立了安全意识。

4.组织开展治安隐患排查。

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全园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大排查,落实排查幼儿生活中每个角落的不安全隐患,细化到:检查孩子是否有带尖锐物或其它不安全物品来园,热饭菜和汤是否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不安全物品是否放到幼儿拿不到的地方……排查结果为:一切正常,无不安全隐患。

5.加强森林防火教育。

对幼儿做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特别是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火教育,通过“以小带大”的形式告知家长,上坟祭拜祖先应提倡用鲜花,严禁在山区燃烧纸钱,燃放鞭炮,注意野外用火,防止发生森林火险。

6.强化学生上下学导护。

制定学生上下学导护工作方案与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一如既往地加强学生上下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做到每天学生上下学期间,有一名领导干部、两名教师、两名家长护卫队、一名后勤人员及保安在校门口及学校周边进行导护,疏通交通堵塞,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安人员佩带钢盔、橡胶棒辣椒水等防护设备,站在醒目位置,以便随时应付突发事件,预防或减少发生师生的安全事故。

7.深化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老师们通过晨间谈话、集中教育、游戏、儿歌、故事、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不厌其烦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做到入脑入心,使安全出行、文明交通成为一种习惯。如小班开展了《认识红绿灯》、《马路边上不玩耍》等,中大班开展了:情境表演《我是小司机》《交通安全伴我行》、《认识和设计安全标志》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的角色游戏,幼儿在模仿、体验中记住了特殊电话号码、学会了辨别各种交通指示灯、懂得了遵守交通规则,从小树立了安全意识。

8.组织参加安全教育平台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10.幼儿园课程与特色教育 篇十

【关键词】 模拟教学法;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特点与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的新型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理论基础课。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学生实际训练,教学定位在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这门课程也是一门应用课程,与幼儿园学生技能培训、实习实践、见习观察等课程共同构成实践体系,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位于核心地位,因此对幼儿园教育从业者有着很高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从理论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理论综合性特点,在理论上具有指导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综合角度来看,又有着非常高的实际操作要求。因此这门课程要求教师能够把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能够科学设计和有效指导课堂活动主题、内容、过程和目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理论课程要采用生动的形式讲述出来,便于学生接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结合幼儿教育指导大纲,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各方面技能进行教学,要尽可能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授课,例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优质课观摩等,力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二、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优势

模拟教学就是指提前设定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例如让学生来扮演老师,学生扮演发表见解和意见的听众,来创造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模拟构建的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法力求表现真实,利用各种情境让学生去现实体验各种复杂事物,在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来自高等院校,也有很多来自职业院校,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传授哪些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如何传授知识学生才能更好的应用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将难以满足社会对于他们“应用性”方面的需求。而通过采用模拟教学法模拟幼儿园现场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幼儿教育工作环境,亲身体验如何做好一名幼儿教师,会让他们理解和领悟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场工作实践中。

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具有及时、灵活、生动形象等优势。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学习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应变、创造、组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社会、顺利步入工作岗位的有效途径。

三、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将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通过把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角色、程序等内容实施模拟在现,可以增强教学仿真程度,提升教学效果。模拟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可分为两大块:环境模拟和心理模拟。

在环境模拟部分,环境的设置要尽量逼真,主要包括桌椅的摆放,教学所需材料的准备,各种玩具教具的制作等部分,例如幼儿活动主题墙,幼儿作品展览,幼儿活动区摆设等,要达到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进入情境角色的效果,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在心理模拟环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进入情境角色,让学生在进入角色的心理下分析、整合和运用各种知识,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幼儿角度看待事物,分析思考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扮演教师授课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启发幼儿思维,观察幼儿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感兴趣程度。只有建立起学生这种心理环境,才能使他们更好更深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加他们的学习体验,使他们的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

在将模拟教学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时,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

(1)阐明意图

在这门课程讲授开始前就说明这门课程应用模拟教学法的意图、要求以及过程,可以通过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征求学生意见,使学生对模拟教学有一个基本认识,形成思想准备。

(2)学生分组

按照人数将所有学生平均分组,在分组时要注重男女搭配以及知识分层,要保证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

(3)确定要模拟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定学生比较感兴趣和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作为要模拟的教学内容。如果有多组学生选定了相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指定他们按照不同教学方法组织。

(4)搜集教学资料,制定教学计划

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特长分工协作,搜集教学资料,最后集体汇总。组长要负责召集组员讨论,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5)编写教案

在前一阶段充分准备基础上,小组成员根据所确定模拟教学的内容,编写教案。在编写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发表不同观点,使教案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同时符合备课常规,分清教学主次,详略得当。

(6)模拟授课

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进行模拟授课,其他几人扮演幼儿角色。授课学生要在开始之前阐明自己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所准备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之前准备的教案按计划进行,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模拟教学内容以及面向的幼儿年龄大小而定。每组轮流上课,训练学生上课的各种技能,以及掌控上课全过程的能力。

(7)教学评价

在模拟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对教学进行总结评价,主要通过自评、他评、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衔接、课堂互动、现场应变、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内容考量。首先由进行模拟教学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阐述自己在模拟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验以及不足之处;其次由小组其他成员对讲授同学进行评价,深入分析模拟教学同学在讲授过程中的得失;最后由教师进行总体点评,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从而使模拟教学有头有尾。

四、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注意点

通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中实施模拟教学法,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模拟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他们通过用心准备,模拟方案,相互讨论,实际才做,总结评价这些环节,使他们增强了实战经验,获得了积极探索的心态。教师在实施模拟教学法时,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模拟教学法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模拟情境进行角色转换时教师要有丰富的把控经验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家。在实施模拟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教学理论与实践,熟练掌握各种转换情境的方法,积极参加相关学前教育交流活动。

(2)发展学生专业意识

要去除学生在学习时唯分数至上的传统心理,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关于模拟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需求点,不断发展专业意识,增强自己各方面能力。

(3)模拟教学要与其他实践活动相结合

模拟教学法终归只是模拟情境的教学,关于学生其他相关素质的培养必须到真正的实践活动中。模拟教学只有与其他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培养自己专业素养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讲故事,绘画,钢琴,玩具教具制作等。将这些活动与模拟教学结合采用进行,有利于学前教育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心。

五、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采用模拟教学法仍处于起始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理清,但模拟教学法是这门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只有在课程中经过模拟教学的训练,才能发现问题,更好的提升自我;只有不断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林一钢.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5-118.

[2]王芳,卢乃桂.教学内容知识:教师教育中教学实践课程的重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0(2):69-73.

[3]张爱琴.模拟教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2013(5).

上一篇:金工实习心得体会大一实习下一篇:五四诗歌的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