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共13篇)
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 篇一
大班活动教案《植树节》适用于大班的活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给予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培养幼儿劳动技能,激发幼儿种植植物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鼓励幼儿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他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活动《植树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种植植物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2、给予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培养幼儿劳动技能。
3、鼓励幼儿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他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讲解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活动。
2、种植工具。
3、蒜头。
4、有关植树节的CD。
活动内容
一、了解植树节的意义。
教师:小朋友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教师:你们知道植树节的意义是什么吗?
二、观看CD。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植树节的视频片段,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完之后回答老师刚才问的问题。
教师请幼儿回答植树节的意义幼儿园中班植树节方案活动方案。
教师总结:指数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三、丰富植物园。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还小,还不能去植树,但是我们可以去保护小树,爱护小树。周末的时间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植树。
教师:虽然我们不能植树,但是我们可以去我们的植物园去种植其他的小植物,植树节的意义是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问题。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可以去种植园大蒜。
教师讲述种植的要求
教师带领小朋友去种植园种植大蒜。
四、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再一次总结植树节的意义,同时总结种大蒜活动。
五、活动延伸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在父母的帮助下去真正的植树。
小百科: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 篇二
有科学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该阶段幼儿的脑细胞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 并且精力充沛, 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都非常强, 同时赋予想象力, 所以幼儿期是培养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期, 大班幼儿教育应该充分把握这一时机, 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 充分培养和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大班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培养方法
(一) 教师要做幼儿探索过程的启迪者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 幼儿教育也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不是单方面的将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幼儿, 而是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探索过程的启迪着和带路人, 积极从多方面培养和启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探索精神
要想促进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首先必须培养创造型的教师, 具有创新特征的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活泼且极具启迪性的氛围, 积极探索和使用各类创新方法,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和捕捉幼儿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2.注重随机教育
在日常活动中, 幼儿教师要积极发现并刻意制造一些偶发性的科学活动, 抓住幼儿瞬间迸发出的探索精神火花, 及时引导, 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水到渠成。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将装有蝌蚪和小青蛙的容器刻意放在“幼儿角”, 等到幼儿早晨入园后会突然发现小蝌蚪变了, 正在变成小青蛙, 这会一下子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 进而进行更认真仔细的观察, 即通过日常活动的随机教育使幼儿快乐的学习和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
(二) 重视对幼儿进行科学训练, 培养其主动探索意识
1.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 激发探索愿望
幼儿的探索活动是从身边事物开始的, 所以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兴趣, 必须从日常生活开始, 同时, 幼儿教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引导, 例如在“有趣的魔术”活动中, 先让幼儿用米汤在白纸上画画, 等干了之后什么也看不见了, 然后再用碘酒喷洒, 原来的画又显现出来。在进行这个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会有很多很多问题, 幼儿教师先不要急着否定孩子们的问题, 可以允许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先试一试, 在尝试失败后再告诉孩子们是怎么回事, 这样便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积极性。
2.设计问题, 引导幼儿进行思维探索
我们对知识的探求是从质疑开始的, 提出疑问的过程, 其实就是幼儿积极思索问题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提问者会就问题进行思索和积极的探索。例如, 幼儿都很喜欢给花浇水的活动, 可是有的孩子会浇了一遍又一遍, 还会问:水倒下去就不见了, 水上哪儿去了呢?这时候千万不能批评孩子, 或者轻视嘲笑, 一定要耐心、热情的回答和讲解, 要以此为契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其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 因为好奇心是幼儿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幼儿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发明”很多益智游戏, 例如找到一些容易吸水的东西, 让幼儿在探求欲望的驱使下, 主动探索和发现“水不见”的原因。
(三)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作用不容忽视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 这种观念和想法本无可厚非, 但是很多家长不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 采用的逼迫式的教育方法, 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开发和主动性的培养。所以, 要想促进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 首先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使其能够转变教育方式, 讲求方式方法。
另外, 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鼓励幼儿的一些发掘创造性的活动, 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需要, 对其好奇心应该表示赞同和肯定。例如有些幼儿可能喜欢拆玩具、自己瞎捣鼓, 家长看见后可能会很生气, 训斥批评孩子, 但就是因为这一顿训斥, 可能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探求。
(四) 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探索活动相结合
教师的指导艺术在于要充分把握时机, 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教师的指导千万不能代替或者阻碍了幼儿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索, 例如, 在制作风铃的游戏中,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 并通过制作过程发现哪种材料最适合做风铃, 制作结束后可以就风铃的制作过程和步骤进行讨论, 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又能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一举两得。所以说, 幼儿教师不是简单的将科学知识从自己的脑袋里转移到幼儿的脑袋里, 而是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和过程激发幼儿自身的探索和思考, 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结束语
在对大班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 切忌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 使幼儿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教授方式, 指导和开发幼儿自身的动脑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达到“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丽.让科学走近孩子——浅谈培养幼儿科学探索意识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 2012年17期.
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 篇三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这种天性让幼儿更加执著于进行观察探究。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乐于发现和探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说:教师的“教”要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作出假设;学会创造想象;学会大胆质疑。最终促进幼儿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操作活动。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提出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我们应该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
例如,在综合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静态的科学内容变为动态的故事画面,把看、听、想、讲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符合幼儿的特点:生动形象、充满情趣。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清澈的河里游来游去。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于是幼儿个个来了兴趣,在声音、角色、动作、变化的画面等信息刺激下,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这么多小蝌蚪聚在一起做什么?”“小蝌蚪游来游去在找吃的吧!”“他们吃什么?”“小蝌蚪为什么不跟妈妈在一起?”“这只小蝌蚪离队了?”等等。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主题。紧接着,老师巧设疑问:“这些可爱小蝌蚪东瞧瞧、西望望,好像很着急的样子,它们到底在干什么呢?”(找吃的、找妈妈),“小朋友愿意帮它们找妈妈吗?”这时,小朋友个个兴趣盎然,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当讲到“四条腿长齐了,尾巴没有了,换上绿衣裳,就跟妈妈一样了”时,小朋友又产生疑问:“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会脱掉了?”顺应小朋友的问题教师留下余味,鼓励幼儿课外养殖小蝌蚪,观察蝌蚪尾巴的变化,小朋友的兴趣达到了另一个高潮。
二、在探索与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
倾听是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一种接收性语言,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记住大量的词汇,而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科学活动是儿童探索、实践的过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幼儿在动手摆弄、操作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反复进行探索,它符合幼儿心理的需要。陈鹤琴曾说过“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手口并用的机会,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只有在此基础上,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愿望。例如,我们在“益智区”里有各种各样的标志图,在“生活区”里有很多种交通工具图,在“图书角”里有许多关于动植物怎样过冬、动物之最、种子的秘密等书籍图片,让幼儿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来表述,讲给老师、同伴听,讲给家长听,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来同接孩子时,小朋友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讲给家长们听。我们还让幼儿利用谈话时间来讲述“你最喜欢的动物”、“小小气象员”、“餐前播报”等,让幼儿把生活中的科学通过自己的表述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交流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并逐步发展。但由于他们掌握较多的是实词(名、动、形、代),没有学会多少虚词(连、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故常出现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更困难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因果关系难理解,有些句子还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大班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往往落后于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能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能乐意把自己的疑问说给老师听,而老师也要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与回答,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 篇四
◆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
(2)具有保护树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和方法。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植树节的相关活动;学会了用水壶给植物浇水。
材料准备:水、大水桶、班级卡片、水壶。
◆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植树节的快乐。
难点:能更好地与伙伴合作,相互帮助。
◆ 活动过程:
1.介绍植树节的来历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3月12号,也就是植树节。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植树节吗?(为了鼓励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设立的)
2.带领幼儿朗诵有关植树节的儿歌
小朋友,快快来,大家一起来植树。
小树苗,要长大,需要我们去爱护。
你爱树,他爰树,小树长成通天树。
3.认领树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将代表本班级的卡片系在树枝上,要求本班幼儿定期为这棵小树松土和浇水,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爱护树木的快乐。
4.指导幼儿给小树浇水
对幼儿的要求:水壶里的水要少装一点,因为小树喝多了水,也要生病的;取水时不能拥挤,要按照先后顺序;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提水的路线和返回的路线要记清,以免撞到其他小朋友。
◆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郊外认领小树,这不仅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更能将保护环境发张成一件长久的乐事,让幼儿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5.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五
兴化市景范幼儿园朱丽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尝试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其过冬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激发对大自然中的动物的探索兴趣,能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活动。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动物过冬”的课件、各种小动物的图片。
2、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小动物过冬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1、出示挂图:“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很冷)“冬天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2、寒冷的冬季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穿上大棉袄,戴上帽子和手套,开空调、取暖器、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这样我们就再也不怕冷了,但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松鼠、小燕子、蛇等会是怎样过冬的呢?小朋友想知道吗?那这节课,老师就告诉你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生动地讲述《动物过冬》的故事。
秋天到了,白杨树的叶子快落光了,地上的草也枯黄了,深林里静悄悄的。一直小松鼠在森林里走来走去,一阵风吹来,它感到有点冷,忽然它看到一只小蚂蚁,小松鼠说:“小蚂蚁,树林里的好朋友都跑到哪里去了?”小蚂蚁说:“大雁、燕子都迁移到南方了,明年春天才回来呢。”这时一直小青蛙听见了,从池塘里跳上岸说:“小蚂蚁,小松鼠,我正想你们呢,跟你们告别,我要去睡觉了。”小蚂蚁看看天,哈哈大笑说:“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你怎么去睡觉呢?”青蛙说:“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了明年春天再出来,要冬眠的动物还有蛇、乌龟、熊、刺猬,它们都是这样过冬的。”青蛙一边说一边刨好了一个大洞,青蛙说:“冬天住在洞里,既不怕风,也不怕雪,暖暖和和的,多好啊!”
小松鼠和小蚂蚁想:“我也要准备过冬的粮食。”蚂蚁找到一只虫子,就往家里拉。小松鼠找来许多蘑菇和松子,走着走着,它们遇到了狮子,小松鼠好
奇地问:“狮子大王,你不准备过冬吗?”狮子哈哈大笑说:“你看我身上新换的毛,又浓又密,这个冬天我就不怕冷了。”
北风呼呼地刮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过冬的好方法,森林里更安静了,大家都在期待着明年春天快点来到。
2、听完故事,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故事中的几种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提问: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
3、了解多种动物的过冬方式,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师演示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课件,让幼儿加深对动物过冬的四种方式储藏、迁徒、冬眠、换毛有一定的记忆。
(1)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2)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5)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和苍蝇等。
4、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过冬的方式。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互相说一说它是怎样过冬的。教师巡回聆听幼儿的讲述,并适当给与鼓励。
5、开阔视野,丰富幼儿有关动物过冬的趣闻。
教师讲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如:海豹冰上钻孔、蛇冻成冰棍、兔子撞肚皮等。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1-2种动物过冬的方式画下来,教师将全班幼儿的作品帮助制作成连环画,放在区域角中供幼儿欣赏讲述,继续丰富有关知识经验。
四、总结:
熊和乌龟都是冬眠过冬的,因为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个冬天他们就可以睡觉,不吃东西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动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动物;蚂蚁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过冬的,因为冬天出去找食会很冷,所
6.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六
陈铁军
活动名称:有趣的“转动” 领 域:大班科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2)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一、活动目标:(1)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和关心周围生活中的小科技产品;(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形的特点,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的纸杯所具有的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的优点;(3)在操作活动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折的杯子、纸杯,每人一个;不同质地的杯子;毛笔;白纸;蜡烛若干。
三、活动过程:(1)了解纸吸水易变形、变烂的特点。A、玩“饮料店”游戏,请幼儿选一个杯子自己盛饮料;B、请幼儿用纸折的杯子盛水,观察纸折杯子的变化。提问:纸折的杯子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小结:纸遇到水后会吸水,这样纸就会变软,慢慢渗水、变形、烂掉。
(2)发现两种不同纸杯盛水后的不同点并寻找原因。A、提问:纸杯也是纸做的,为什么却能盛水?请幼儿拿一只一次性纸杯,通过折折、刮刮、抠抠等方法去探索、发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东西?(蜡)纸杯上为什么要涂蜡呢?B、小实验:用蜡在纸上涂一层,再用毛笔蘸水涂,观察其现象。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蜡有什么作用?小结:蜡不吸水,蜡涂在纸杯上就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纸在蜡的保护下,遇到水也就不会变形了。
(3)了解纸杯的优点。提问:你在哪里用过纸杯?纸杯有什么优点?小结:让幼儿通过与其他材料做的杯子进行比较,发现纸杯具有轻便、卫生、不吸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拱形 设计意图——
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安全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知识内容在小学、初中的教材中才会出现,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许不是所有的幼儿实验都能成功,但如果他们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喜欢探索,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4-5个,削好的铅笔
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教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实验。
3、
4、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探索力作用于平面、凸面的不同现象
1、幼儿用卡纸和积木分组合作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一块积木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
五、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拱形积木,提问:这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
2、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娃娃在哪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特点。
2.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活动准备]
空箱子,每组一盆清水,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塑料袋、气球、吸管等实验材料。[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1、空气的特点。
1)师: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出示事先准备的一只空箱子)
2)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然后说一说礼物的特点,(眼睛)没有颜色、透明,(鼻子)没有气味,(耳朵)没有声音,(手)摸不到„„)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3)老师问:“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在学生自由发表后,把箱子打开,里面除了空气没有其它。)
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流动的。
2、了解空气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老师:“为什么说空气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呢?大家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1)请幼儿闭上自己的嘴,并用小手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憋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没有缺少空气。)
2);请幼儿做深呼吸再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这次我们能坚持一会了,不是那么憋的荒了,因为我们吸进肚子里空气了。)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空气呢?(动植物)
3、空气在哪里。
老师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和空气玩一玩游戏,好不好?” “可是空气在哪里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办法找到空气呢?” 1)请幼儿试着利用手中的材料去找到空气。
2)组织交流:“大家刚才玩的真起劲,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玩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人是怎样玩的,这样我们就能学会更多的玩法了。”
(学生交流: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气球或吸管吹一些空气,玻璃杯扣一些空气等方法。)3)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找到了空气呢?
(塑料袋和气球鼓起来了;对着手吹吸管感觉有风,把吸管插进水里吹水会冒气泡„„)小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让热水快点变冷(大班)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目标:1. 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2. 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3. 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准备:
1. 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2. 温度计、毛巾。
3. 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4. 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过程:
一. 提出主题
1. 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 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 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二. 设计方案
1. 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 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3. 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三. 实验论证
1. 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四. 交流讨论
1. 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 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 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 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 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 篇七
关键词:科学探索活动;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80-02
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重要课程,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记录、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大班年龄,科学探索活动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对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有很大的积极效果。目前,许多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真正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欠科学性。本文试从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小组合作能力人手,对幼儿教师的自我观念和教学策略研究做一个尝试。
一、概念界定
幼儿的小组合作是把一个教学班的幼儿按均衡组建原则分为由3-7名幼儿组成的若干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系列学习任务,展开充分讨论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教学方式。
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具体事实,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技术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级科学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发展好奇心,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并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的关注和爱护的情感态度。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幼儿逐步养成合作分享的品质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老师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从小就有合作与分享品质”的重要意义,能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科学探索的物质环境。师生间也能建立起一定的合作与分享关系,彼此的距离也愈来愈近,师生共为主体,平等和谐共处。
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幼儿身上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集体的科探活动、科探区域活动中,幼儿愿意与同伴协商、谦让或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同时,他们也愿意将自己家中的百科全书、上网查询到的相关信息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当同伴生病或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连个别自我观念比较强的幼儿,也在合作与分享中渐渐融入了集体。
(二)探索出了在科探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据调查发现,大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占主体地位,因而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合作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概率就比较低。如何挖掘科学探索活动的特点和优势因素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与有效处理。
1老师之间的合作为幼儿树立榜样。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老师之间的合作行为会为幼儿提供积极的行为榜样。假如老师之间出现某些不合作行为,那么必然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老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要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幼儿同伴之间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老师应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2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大班主题活动“我要入小学”中的教学活动“整理书包”中,让幼儿合作开一个小小文具店,通过开文具店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协商和初步评价的能力。于是,在第一个环节交流各自收集的文具中,老师提出了问题:文具如何摆放有序?标价怎样才合理?如果大家意见不一样时怎么办?活动开始前幼儿就讨论起来:“我们用猜拳来决定听谁的”、“我们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这次先听你的,下次再听我的……”活动中,一组幼儿开始对分工有争议,大家都想去拿文具进行摆放;一组的幼儿协商后,有的摆文具、有的写价格、还有的整理文具……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同伴之间一起发现、学习、探索的机会是很多的,老师可以利用多种办法为幼儿创造合作交流的环境(开展需要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等)、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组织幼儿讨论、协商等),让幼儿在探索活动的实践中学会合作。
3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在科学探索活动“合作垒高”中,幼儿自由结伴,三人合作将二十块积木垒高,比一比,看哪一组垒得高。活动后,通过让幼儿互相介绍成功的经验,教幼儿合作的方法。当幼儿再一次进行合作垒高时,笔者观察到,曾经失败的那组幼儿开始商量分工了,其中一个幼儿在垒高,另一个幼儿做起了记录,笔者问他为什么做记录时,他说:“我可以记住他是怎么搭的,万一倒了,我可以看着记录继续垒高。”可见,通过操作、失败、再操作,幼儿自己积累了合作的好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老师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实际上是在教给其他幼儿成功合作的好方法。教给幼儿当遇到矛盾时,可以三人协商、也可引导全班小朋友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们协助……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
4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在幼儿小组合作设计公益广告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幼儿的设计思路是宽广的,有的小组合作表演做牙刷的广告、有的小组四人合作做保护树林的广告、还有的小组五人合作i~i-I-了关心老人的广告等。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合作的积极效果,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如:在集体中分小组表演各自的公益广告,让每组都在集体中进行表演,老师和幼儿运用不同的语言赞美成功的合作,如:“太棒了”、“你们是我的好榜样”等,让幼儿感受合作能带来的愉快,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意义。
5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在科学探索活动“设计环保棋类游戏”时,幼儿用猜拳的方式四个自由结伴玩。笔者发现其中一个幼儿在走棋时,常常多走一格,其他幼儿会提醒他“你多走了,退回去”之类的语言;这时老师用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肯定的语言说道:“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当幼儿做出的合作行为能达到积极的同伴合作效果时,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三、思考
1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日常生活都蕴涵着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合作教育,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通过暗示、表扬、鼓励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2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个性、品德、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许多方面。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要在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因为这些方面的发展影响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将对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王志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孙云晓郑新蓉,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M],北京出版杜,1999
[7]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钱君秀,钱芬,沈爱珍,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幼儿交往技能,学前教育研究,1999,(6)
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八
2.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及探究事物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盆皱纸做的白花、酚酞、醋精、喷雾器。
2.课件。
3.图画纸、彩色笔幼儿每人一份;大萝卜(自制)一个,小狗、小猫等头饰。 。
活动步骤:
1.教师为幼儿表演小魔术(化学小实验)“变色”,激起幼儿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望。
出示一盆用白色皱纸做的花,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花?
(教师向涂了酚酞的白花上喷碳酸钠溶液,让白花呈粉红色)
问幼儿白色花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花,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再往粉红色花上喷醋精,使红花又变成白色花,然后让幼儿睁开眼睛看看花又怎么样了。花的颜色怎么会变啊?
2.看四季景色的录像片,让幼儿观察、描述四季的变化。
请小朋友看课件,边看边想问题:里面有些什么在变化?原来是什么样的,又变化成什么样了?冰雪怎么样了?温暖的春天, 小草、树木、花朵变得怎么样了?夏季是从哪个季节变化来的?它与春季比,什么地方不一样?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看完课件后请幼儿回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3.组织幼儿讨论周围生活中事物的变化。
教师可启发幼儿说说,刚才我们说的是季节的变化。想一想, 在平时生活中,你还看见了什么在变化?你在哪儿发现过变化着的东西?
(让幼儿三五成群讨论,教师可巡回倾听并参与讨论)
小结:变化就是和原来的不一样了,和原来的样子不同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
提问:小朋友有变化吗?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变得怎么样?
4.画变化图,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发给幼儿每人一张长的梯形纸,对折两次,使纸面由小到大, 可画四幅画。让幼儿把看到的、想到的、或经历过的变化的事物用图画表现出来,画面上要能看得出是怎样在变化的。
幼儿作画,教师具体辅导,把幼儿画好的变化图依次挂在黑板上,赞扬幼儿的创造。
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球》 篇九
1、我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不喜欢和小朋友合作,活动是为了引导这样的幼儿多参与活动。
2、我班有的幼儿礼貌用语用的不好,活动是想让幼儿更懂礼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要上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分享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以及锻炼
2、培养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来探索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带毛线绳的红、黄、蓝、紫四色气球若干。(至少要每个小朋友一个,要有一些备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气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想玩气球吗?老师这里有几种颜色不同的气球,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教师一边提问题一边发气球给每位幼儿,要把红色的气球发给那些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儿,把黄色的气球发给平礼貌用语用的不好的小朋友。这里要一边发气玩一边复习幼儿学过的颜色。)
二、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体会分享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小朋友气球的玩法有那些?你会怎样的玩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幼儿多动脑多思考。)
2、还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的玩法最多!(教师观察幼儿,对遇到问题的幼儿给予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教师:你会玩几种?那位小朋友能来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儿会说出许多种气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选几位玩法多样的幼儿做演示,激发幼儿大胆的创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师:现在请手拿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的小朋友把气球放到箱子里,然后站到我这里来。小朋友说没有气球的小朋友现在玩什么?和谁玩?对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谁愿意和我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请举手。现在老师就让没有气球的小朋友去找寻找伙伴,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气球好不好?(在这里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分享,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乐。由其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5、教师:现在我们没有气球的小朋友找到了伙伴,那么你们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组的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我要请他表演给大家看。(如果找到伙伴的小朋友没有合作玩,老师可以找一位幼儿合作玩一次,让其他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然后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6、教师:老师找一组玩法多的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除了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个气球?怎样玩?有那些玩法?现在小朋友就试一试吧!(教师观察幼儿,适当的给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激发幼儿创造新玩法。)
7、教师:谁能说一说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样玩?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下面我们就要试一试小朋友说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只要能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要给奖励。只要是小朋友说出的玩法都要试一试。)
8、教师:气球好玩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最少可以几个人玩?最多可以几个人玩?那在玩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玩有意思还是多个人玩有意思?对,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多。(教师要引导幼儿说说合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让不喜欢合作游戏的幼儿感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气球的很多种玩法,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表现最棒的是当有人没有玩具时小朋友能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么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气球除了能给我们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气球》】相关文章:
1.关于小班科学教案:大气球和小气球
2.气球吃什么中班科学教案
3.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踩气球》
4.幼儿园大班磁铁的奥秘科学教案
5.《沉与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篇
6.幼儿园大班有趣的溶解科学教案
7.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彩虹科学教案
8.幼儿园大班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案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种子》 篇十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
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为什么叫种子呢?”
(二)、操作探索
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
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
(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
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
(三)、观赏结束
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
2、师总结结束
11.幼儿园大班科学《纸》教案 篇十一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为获取信息,人们的生活自然离不开报纸,因
此,报纸随处可见。那看过的旧报纸该如何处置,又有哪些用途呢?为发挥报
纸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报纸制作产生兴趣,能用报纸表现出简单的作品。
2、教育幼儿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增强幼儿的合理消费意识。
活动准备:
1、报纸服装三套服装2、纸球、纸棒、纸辫子3、旧报纸若干、浆糊、钉书机、剪刀、蛋
活动过程:
一、时装表演引入:
1、(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一段时装表演,在看的时候你们还要想两个问题,第一,模特身上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第二,你能猜出它的制作方法吗?好时装表演现在开始)三名幼儿身着报纸服装,手上拿有纸球、纸棒等进行表演
2、(模特定格)提问:(1)“看出是用什么做的吗?”
(2)“能猜出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如:将纸揉成纸球、将纸卷成纸棒等)
(3)“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会用它做什么呢?”(幼儿讨论报纸的多种用途)
(4)“再回想一下,你有没看到家里人用旧报纸做些什么事呢?”(讲述报纸的生活用途:包蛋、擦皮鞋、擦玻璃、包书等)
3、小结:“原来报纸看完以后还能做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二、教育幼儿废物利用,减少浪费,增强幼儿合理消费意识
1、“那以后看见有人看完了报纸就把它扔掉,我们该告诉他们什么呢?”
2、小结:报纸的作用很大,如果我们合理地利用报纸,,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小麻烦,这样就能够减少垃圾,废物利用,这还算是节约了钱呢。
三、幼儿分区操作,用报纸制成各种所需的物品或玩具,强化幼儿的消费行为。
1、提出活动要求:“我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旧报纸和其它材料,现在我们就一起动脑动手,将它废物利用吧。”
2、(每一桌六个小朋友)大体分成体育器械组、美工组、生活组
3、主讲老师巡回指导、配班老师分别指导三大组
4、集中小结:“谁能把自己的玩法告诉给大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创作品的名称、演示怎么玩)
12.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十二
1、了解网络的几种常见功能,感受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
2、尝试浏览幼儿园的网站,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3、喜欢网络沟通与交流,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家长给班级发一封电子邮件;提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上网查阅幼儿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将查阅的资料带到幼儿园。
2、能够上网的电脑1台。
活动建议:
1、请幼儿阅读电子邮件,了解网络的方便快捷。
(1)和幼儿一起接收阅读电子邮件。提问:我们是怎样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的?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时你的心情怎样?
(2)师幼讨论,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网络传递的便捷。提问:电子邮件和通过邮局邮寄过来的信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收到的更快?
2、引导幼儿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感受网络的丰富多彩。
(1)引导幼儿了解网络功能。提问: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师幼共同上网浏览音乐、看照片、看动画片等,了解网络的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
3、指导幼儿初步学习如何上网查阅资料,感受网络的丰富和便捷。
(1)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幼儿初步学习使用网络的方法。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2)师幼交流:如何使用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引导幼儿浏览幼儿园的网站,进一步了解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本园网站首页。
提问:这是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班级展示板块。
提问:这里面有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的照片在哪里?照片中的我们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家园论坛板块:有很多人访问过幼儿园的网站,特别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看看爸爸、妈妈都留过什么言吧。
引导幼儿在网站上说说心里话。
1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篇十三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树节》】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08-24
复制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0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07-29
幼儿园大班科学《旋转玩具》教案08-02
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教案06-13
乌鸦喝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范文06-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对称教案11-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水》12-1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工具》及教学反思09-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鸡蛋浮起来》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