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分类

2024-10-13

建筑材料的分类(11篇)

1.建筑材料的分类 篇一

以下是注塑行业大部分的材料特性:

PC/ABS 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

典型应用范围:计算机和商业机器壳体、电器设备、草坪园艺机器、汽车零件仪表板、内部装修以及车轮盖)。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湿度应小于0.04%,建议干燥条件为90~110C,2~4小时。熔化温度: 230~300C。模具温度:50~100C。注射压力:取决于塑件。注射速度:尽可能地高。化学和物理特性: PC/ABS具有PC和ABS两者的综合特性。例如ABS的易加工特性和PC的优良机械特性和热稳定性。二者的比率将影响PC/ABS材料的热稳定性。PC/ABS这种混合材料还显示了优异的流动特性。PC/PBT 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混合物

典型应用范围:齿轮箱、汽车保险杠以及要求具有抗化学反应和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以及几何稳定性的产品。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建议110~135C,约4小时的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35~300C。模具温度:37~93C。化学和物理特性: PC/PBT具有PC和PBT二者的综合特性,例如PC的高韧性和几何稳定性以及PBT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润滑特性等。

PE-HD 高密度聚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电冰箱容器、存储容器、家用厨具、密封盖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如果存储恰当则无须干燥。熔化温度:220~260C。对于分子较大的材料,建议熔化温度范围在200~250C之间。模具温度:50~95C。6mm以下壁厚的塑件应使用较高的模具温度,6mm以上壁厚的塑件使用较低的模具温度。塑件冷却温度应当均匀以减小收缩率的差异。对于最优的加工周期时间,冷却腔道直径应不小于8mm,并且距模具表面的距离应在1.3d之内(这里“d”是冷却腔道的直径)。注射压力:700~105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高速注射。流道和浇口:流道直径在4到7.5mm之间,流道长度应尽可能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浇口,浇口长度不要超过0.75mm。特别适用于使用热流道模具。化学和物理特性: PE-HD的高结晶度导致了它的高密度,抗张力强度,高温扭曲温度,粘性以及化学稳定性。PE-HD比PE-LD有更强的抗渗透性。PE-HD的抗冲击强度较低。PH-HD的特性主要由密度和分子量分布所控制。适用于注塑模的PE-HD分子量分布很窄。对于密度为0.91~ 0.925g/cm3,我们称之为第一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26~ 0.94g/cm3,称之为第二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4~ 0.965g/cm3,称之为第三类型PE-HD。该材料的流动特性很好,MFR为0.1到28之间。分子量越高,PH-LD的流动特性越差,但是有更好的抗冲击强度。PE-LD是半结晶材料,成型后收缩率较高,在1.5%到4%之间。PE-HD很容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现象。可以通过使用很低流动特性的材料以减小内部应力,从而减轻开裂现象。PE-HD当温度高于60C时很容易在烃类溶剂中溶解,但其抗溶解性比PE-LD还要好一些。PE-LD 低密度聚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碗,箱柜,管道联接器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一般不需要 熔化温度:180~280C 模具温度:20~40C为了实现冷却均匀以及较为经济的去热,建议冷却腔道直径至少为8mm,并且从冷却腔道到模具表面的距离不要超过冷却腔道直径的1.5倍。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500bar。保压压力:最大可到75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快速注射速度。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流道和浇口PE特别适合于使用热流道模具。

化学和物理特性:商业用的PE-LD材料的密度为0.91~0.94 g/cm3。PE-LD对气体和水蒸汽具有渗透性。PE-LD 的热膨胀系数很高不适合于加工长期使用的制品。如果PE-LD的密度在0.91~0.925 g/cm3之间,那么其收缩率在2%~5%之间;如果密度在0.926~0.94 g/cm3之间,那么其收缩率在1.5%~4%之间。当前实际的收缩率还要取决于注塑工艺参数。PE-LD在室温下可以抵抗多种溶剂,但是芳香烃和氯化烃溶剂可使其膨胀。同PE-HD类似,PE-LD容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现象。

PEI 聚乙醚的型应用范围:汽车工业(发动机配件如温度传感器、燃料和空气处理器等),电器及电子设备(电气联结器、印刷电路板、芯片外壳、防爆盒等),产品包装,飞机内部设备,医药行业(外科器械、工具壳体、非植入器械)。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PEI具有吸湿特性并可导致材料降解。要求湿度值应小于0.02%。建议干燥条件为150C、4小时的干燥处理。熔化温度:普通类型材料为340~400C;增强类型材料为340~415C。模具温度:107~175C,建议模具温度为140C。注射压力:700~1500bar。注射速度:使用尽可能高的注射速度。化学和物理特性: PEI具有很强的高温稳定性,既使是非增强型的PEI,仍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强度。因此利用PEI优越的热稳定性可用来制作高温耐热器件。PEI还有良好的阻燃性、抗化学反应以及电绝缘特性。玻璃化转化温度很高,达215C。PEI还具有很低的收缩率及良好的等方向机械特性。

典型应用范围: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C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熔化温度:210~280C;建议温度:245C。模具温度:25„70C。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注射压力:500~1000bar。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

PA12 聚酰胺12或尼龙12典型应用范围:水量表和其他商业设备,电缆套,机械凸轮,滑动机构及轴承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之前应保证湿度在0.1%以下。如果材料是暴露在空气中储存,建议要在 85C热空气中干燥4~5小时。如果材料是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那么经过3小时温度平衡即可直接使用。熔化温度:240~300C;对于普通特性材料不要超过310C,对于有阻燃特性材料不要超过270C。

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材料为30~40C,对于薄壁或大面积元件为80~90C,对于增强型材料为90~100C。增加温度将增加材料的结晶度。精确地控制模具温度对PA12来说是很重要的。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000bar(建议使用低保压压力和高熔化温度)。注射速度:高速(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更好些)。

流道和浇口:对于未加添加剂的材料,由于材料粘性较低,流道直径应在30mm左右。对于增强型材料要求5~8mm的大流道直径。流道形状应当全部为圆形。注入口应尽可能的短。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浇口。大型塑件不要使用小浇口,这是为了避免对塑件过高的压力或过大的收缩率。浇口厚度最好和塑件厚度相等。如果使用潜入式浇口,建议最小的直径为0.8mm。热流道模具很有效,但是要求温度控制很精确以防止材料在喷嘴处渗漏或凝固。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当比冷流道要小一些。

化学和物理特性: PA12是从丁二烯线性,半结晶-结晶热塑性材料。它的特性和PA11相似,但晶体结构不同。PA12是很好的电气绝缘体并且和其它聚酰胺一样不会因潮湿影响绝缘性能。它有很好的抗冲击性机化学稳定性。PA12有许多在塑化特性和增强特性方面的改良品种。和PA6及PA66相比,这些材料有较低的熔点和密度,具有非常高的回潮率。PA12对强氧化性酸无抵抗能力。PA12的粘性主要取决于湿度、温度和储藏时间。它的流动性很好。收缩率在0.5%到2%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材料品种、壁厚及其它工艺条件。PA6 聚酰胺6或尼龙6

典型应用范围: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大于0.2%,建议在80C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C,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熔化温度:230~280C,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C。模具温度:80~90C。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C。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C的低温模具。对于玻璃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C。注射压力:一般在750~1250bar之间(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注射速度:高速(对增强型材料要稍微降低)。

流道和浇口:由于PA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厚度)。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如果用潜入式浇口,浇口的最小直径应当是0.75mm。化学和物理特性: 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

PA66 聚酰胺66或尼龙66 典型应用范围:同PA6相比,PA66更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需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如果加工前材料是密封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干燥。然而,如果储存容器被打开,那么建议在85C的热空气中干燥处理。如果湿度大于0.2%,还需要进行105C,12小时的真空干燥。熔化温度:260~290C。对玻璃添加剂的产品为275~280C。熔化温度应避免高于300C。模具温度:建议80C。模具温度将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将影响产品的物理特性。对于薄壁塑件,如果使用低于40C的模具温度,则塑件的结晶度将随着时间而变化,为了保持塑件的几何稳定性,需要进行退火处理。注射压力:通常在750~1250bar,取决于材料和产品设计。注射速度:高速(对于增强型材料应稍低一些)。流道和浇口:由于PA6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这里t为塑件厚度)。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如果用潜入式浇口,浇口的最小直径应当是0.75mm。

化学和物理特性: PA66在聚酰胺材料中有较高的熔点。它是一种半晶体-晶体材料。PA66在较高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PA66在成型后仍然具有吸湿性,其程度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壁厚以及环境条件。在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吸湿性对几何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PA6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PA66的粘性较低,因此流动性很好(但不如PA6)。这个性质可以用来加工很薄的元件。它的粘度对温度变化很敏感。PA66的收缩率在1%~2%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将收缩率降低到0.2%~1%。收缩率在流程方向和与流程方向相垂直方向上的相异是较大的。PA66对许多溶剂具有抗溶性,但对酸和其它一些氯化剂的抵抗力较弱。

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典型应用范围:家用器具(食品加工刀片、真空吸尘器元件、电风扇、头发干燥机壳体、咖啡器皿等),电器元件(开关、电机壳、保险丝盒、计算机键盘按键等),汽车工业(散热器格窗、车身嵌板、车轮盖、门窗部件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很容易水解,因此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很重要的。建议在空气中的干燥条件为120C,6~8小时,或者150C,2~4小时。湿度必须小于0.03%。如果用吸湿干燥器干燥,建议条件为150C,2.5小时.熔化温度:225~275C,建议温度:250C。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的材料为40~60C。要很好地设计模具的冷却腔道以减小塑件的弯曲。热量的散失一定要快而均匀。建议模具冷却腔道的直径为12mm。注射压力:中等(最大到1500bar)。注射速度:应使用尽可能快的注射速度(因为PBT的凝固很快)。流道和浇口:建议使用圆形流道以增加压力的传递(经验公式:流道直径=塑件厚度+1.5mm)。可以使用各种型式的浇口。也可以使用热流道,但要注意防止材料的渗漏和降解。浇口直径应该在0.8~1.0*t之间,这里 t是塑件厚度。如果是潜入式浇口,建议最小直径为0.75mm。化学和物理特性:

PBT是最坚韧的工程热塑材料之一,它是半结晶材料,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电绝缘特性和热稳定性。这些材料在很广的环境条件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PBT吸湿特性很弱。非增强型PBT的张力强度为50MPa,玻璃添加剂型的PBT张力强度为170MPa。玻璃添加剂过多将导致材料变脆。PBT的;结晶很迅速,这将导致因冷却不均匀而造成弯曲变形。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类型的材料,流程方向的收缩率可以减小,但与流程垂直方向的收缩率基本上和普通材料没有区别。一般材料收缩率在1.5%~2.8%之间。含30%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收缩0.3%~1.6%之间。熔点(225%C)和高温变形温度都比PET材料要低。维卡软化温度大约为170C。玻璃化转换温度(glass trasitio temperature)在22C到43C之间。由于PBT的结晶速度很高,因此它的粘性很低,塑件加工的周期时间一般也较低。

PC 聚碳酸酯 典型应用范围:电气和商业设备(计算机元件、连接器等),器具(食品加工机、电冰箱抽屉等),交通运输行业(车辆的前后灯、仪表板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PC材料具有吸湿性,加工前的干燥很重要。建议干燥条件为100C到200C,3~4小时。加工前的湿度必须小于0.02%。熔化温度:260~340C。模具温度:70~120C。注射压力:尽可能地使用高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对于较小的浇口使用低速注射,对其它类型的浇口使用高速注射。

化学和物理特性: PC是一种非晶体工程材料,具有特别好的抗冲击强度、热稳定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性以及抗污染性。PC的缺口伊估德冲击强度(otched Izod impact stregth)非常高,并且收缩率很低,一般为0.1%~0.2%。PC有很好的机械特性,但流动特性较差,因此这种材料的注塑过程较困难。在选用何种品质的 PC材料时,要以产品的最终期望为基准。如果塑件要求有较高的抗冲击性,那么就使用低流动率的PC材料;反之,可以使用高流动率的PC材料,这样可以优化注塑过程。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典型应用范围:汽车工业(结构器件如反光镜盒,电气部件如车头灯反光镜等),电器元件(马达壳体、电气联结器、继电器、开关、微波炉内部器件)。工业应用(泵壳体、手工器械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因为PET的吸湿性较强。建议干燥条件为120~165C,4小时的干燥处理。要求湿度应小于0.02%。熔化温度:对于非填充类型:265~280C;对于玻璃填充类型:275~290C。模具温度:80~120C。注射压力:300~1300bar。注射速度:在不导致脆化的前提下可使用较高的注射速度。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所有常规类型的浇口。浇口尺寸应当为塑件厚度的50~100%。化学和物理特性: PET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在165C左右,材料结晶温度范围是120~220C。PET在高温下有很强的吸湿性。对于玻璃纤维增强型的PET材料来说,在高温下还非常容易发生弯曲形变。可以通过添加结晶增强剂来提高材料的结晶程度。用PET加工的透明制品具有光泽度和热扭曲温度。可以向PET中添加云母等特殊添加剂使弯曲变形减小到最小。如果使用较低的模具温度,那么使用非填充的PET材料也可获得透明制品。

PETG 乙二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典型应用范围:医药设备(试管、试剂瓶等),玩具,显示器,光源外罩,防护面罩,冰箱保鲜盘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湿度必须低于0.04%。建议干燥条件为65C、4小时,注意干燥温度不要超过66C。熔化温度:220~290C。模具温度:10~30C,建议为15C。注射压力:300~1300bar。注射速度:在不导致脆化的前提下可使用较高的注射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PETG是透明的、非晶体材料。玻璃化转化温度为88C。PETG的注塑工艺条件的允许范围比PET要广一些,并具有透明、高强度、高任性的综合特性。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典型应用范围:汽车工业(信号灯设备、仪表盘等),医药行业(储血容器等),工业应用(影碟、灯光散射器),日用消费品(饮料杯、文具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PMMA具有吸湿性因此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建议干燥条件为90C、2~4小时。熔化温度:240~270C。模具温度:35~70C。注射速度:中等

化学和物理特性: PMMA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及耐气侯变化特性。白光的穿透性高达92%。PMMA制品具有很低的双折射,特别适合制作影碟等。PMMA具有室温蠕变特性。随着负荷加大、时间增长,可导致应力开裂现象。PMMA具有较好的抗冲击特性。

POM 聚甲醛典型应用范围: POM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很好的几何稳定性,特别适合于制作齿轮和轴承。由于它还具有耐高温特性,因此还用于管道器件(阀门、泵壳体),草坪设备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如果材料储存在干燥环境中,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均聚物材料为190~230C;共聚物材料为190~210C。模具温度:80~105C。为了减小成型后收缩率可选用高一些的模具温度。注射压力:700~1200bar.注射速度:中等或偏高的注射速度。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浇口。如果使用隧道形浇口,则最好使用较短的类型。对于均聚物材料建议使用热注嘴流道。对于共聚物材料既可使用内部的热流道也可使用外部热流道。化学和物理特性: POM是一种坚韧有弹性的材料,即使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抗蠕变特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特性。POM既有均聚物材料也有共聚物材料。均聚物材料具有很好的延展强度、抗疲劳强度,但不易于加工。共聚物材料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并且易于加工。无论均聚物材料还是共聚物材料,都是结晶性材料并且不易吸收水分。POM的高结晶程度导致它有相当高的收缩率,可高达到2%~3.5%。对于各种不同的增强型材料有不同的收缩率。

聚丙烯 典型应用范围:汽车工业(主要使用含金属添加剂的PP:挡泥板、通风管、风扇等),器械(洗碗机门衬垫、干燥机通风管、洗衣机框架及机盖、冰箱门衬垫等),日用消费品(草坪和园艺设备如剪草机和喷水器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如果储存适当则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过275C。模具温度:40~80C,建议使用50C。结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温度决定。注射压力:可大到1800bar。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内部压力减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现了缺陷,那么应使用较高温度下的低速注塑。流道和浇口:对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径范围是4~7mm。建议使用通体为圆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类型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浇口直径范围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浇口。对于边缘浇口,最小的浇口深度应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浇口宽度应至少为壁厚的两倍。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热流道系统。

化学和物理特性: 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C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C)、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C。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

PPE 聚丙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庭用品洗碗机、洗衣机等电气设备如控制器壳体、光纤联接器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建议在加工前进行2~4小时、100C的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40~320C。模具温度:60~105C。注射压力:600~1500bar。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所有类型的浇口。特别适合于使用柄形浇口和扇形浇口。

化学和物理特性:通常,商业上提供的PPE或PPO材料一般都混入了其它热塑型材料例如PS、PA等。这些混合材料一般仍称之为PPE或PPO。混合型的PPE或PPO比纯净的材料有好得多的加工特性。特性的变化依赖于混合物如PPO和PS的比率。混入了PA 66的混合材料在高温下具有更强的化学稳定性。这种材料的吸湿性很小,其制品具有优良的几何稳定性。混入了PS的材料是非结晶性的,而混入了PA的材料是结晶性的。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减小到0.2%。这种材料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特性和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其黏性取决于材料中混合物的比率,PPO的比率增大将导致黏性增加。

PS 聚苯乙烯 典型应用范围:产品包装家庭用品餐具、托盘等,电气(透明容器、光源散射器、绝缘薄膜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除非储存不当,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如果需要干燥,建议干燥条件为80C、2~3小时。熔化温度:180~280C。对于阻燃型材料其上限为250C。模具温度:40~50C。注射压力:200~60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快速的注射速度。流道和浇口:可以使用所有常规类型的浇口。

化学和物理特性:大多数商业用的PS都是透明的、非晶体材料。PS具有非常好的几何稳定性、热稳定性、光学透过特性、电绝缘特性以及很微小的吸湿倾向。它能够抵抗水、稀释的无机酸,但能够被强氧化酸如浓硫酸所腐蚀,并且能够在一些有机溶剂中膨胀变形。典型的收缩率在0.4~0.7%之间。

PVC(聚氯乙烯)典型应用范围:供水管道,家用管道,房屋墙板,商用机器壳体,电子产品包装,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通常不需要干燥处理。熔化温度:185~205C.模具温度:20~50C注射压力:可大到1500bar保压压力:可大到1000bar注射速度:为避免材料降解,一般要用相当地的注射速度。流道和浇口:所有常规的浇口都可以使用。如果加工较小的部件,最好使用针尖型浇口或潜入式浇口;对于较厚的部件,最好使用扇形浇口。针尖型浇口或潜入式浇口的最小直径应为1mm;扇形.浇口的厚度不能小于1mm。化学和物理特性:刚性PVC是使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之一。PVC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PVC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加入稳定剂、润滑剂、辅助加工剂、色料、抗冲击剂及其它添加剂。PVC材料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PVC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都有很强的抵抗力。然而它能够被浓氧化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所腐蚀并且也不适用与芳香烃、氯化烃接触的场合。PVC在加工时熔化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参数,如果此参数不当将导致材料分解的问题。PVC的流动特性相当差,其工艺范围很窄。特别是大分子量的PVC材料更难于加工(这种材料通常要加入润滑剂改善流动特性),因此通常使用的都是小分子量的PVC材料。PVC的收缩率相当低,一般为0.2~0.6%。

S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典型应用范围:电气插座、壳体等,日用商品厨房器械,冰箱装置,电视机底座,卡带盒等,汽车工业(车头灯盒、反光境、仪表盘等),家庭用品(餐具、食品刀具等),化装品包装等。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如果储存不适当,SA有一些吸湿特性。建议的干燥条件为80C、2~4小时。熔化温度:200~270C。如果加工厚壁制品,可以使用低于下限的熔化温度。模具温度:40~80C。对于增强型材料,模具温度不要超过60C。冷却系统必须很好地进行设计,因为模具温度将直接影响制品的外观、收缩率和弯曲。注射压力:350~130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高速注射。流道和浇口:所有常规的浇口都可以使用。浇口尺寸必须很恰当,以避免产生条纹、煳斑和空隙。

化学和物理特性: SA是一种坚硬、透明的材料。苯乙烯成份使SA坚硬、透明并易于加工;丙烯腈成份使SA具有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SA具有很强的承受载荷的能力、抗化学反应能力、抗热变形特性和几何稳定性。SA中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增加强度和抗热变形能力,减小热膨胀系数。SA的维卡软化温度约为110C。载荷下挠曲变形温度约为100C。SA的收缩率约为0.3~0.7%。

2.建筑材料的分类 篇二

1 场地的分类

一般来说, 人们的每一种室外活动都需要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与之相适应。例如, 市政广场是公众政治集会的地方, 重大的庆典活动通常会在这里举行;休闲娱乐广场具有欢乐、轻松的气氛, 用来满足人们文化交流、观赏、表演、休憩等活动的要求。因此, 按照场地使用性质的不同, 可以将其简单地划分为诸如市政、纪念、文化、宗教、商业、交通、体育、休闲等等以满足某一类活动为主的专用场地和集多种使用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场地。

1.1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通常位于城市的重要部位, 是公众特定行为的集中地, 在广场的周围常建有重要的公共建筑, 使得其成为城市结构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广场是体现城市特色的窗口, 当人们看到了富有个性的广场后, 就会对所到过的城市产生深刻的印象, 意大利的罗马就以其众多的广场而举世闻名。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圣索菲亚教堂广场也是成功的城市广场范例。

1.2 街头小广场。

街头小广场是城市道路的派生场地, 是城市道路与建筑领域之间增设的必不可少的缓冲空间。它可以是建筑后退出来的前庭, 也可以是斜路相交的剩余空间, 可以是人流的集散点, 也可以是路旁的行人休息场所。小广场的面积一般不大, 但形式多样, 可“见缝插针”, 它们如同城市的呼吸器官, 使建筑密集的地方具有了“透气”的空间。街头小广场的主要功能是方便附近的居民户外生活, 为此, 这类广场在面向街道的同时, 背后通常有建筑或绿化围合以令人感到有所依靠。

1.3 建筑周边场地。

建筑周边场地是指有独立领域的一些单体建筑周围的场地或其内院。这类场地一般相对独立, 在设计中常运用围墙、绿篱、花坛相隔, 或者运用不同的铺地以达到内外环境领域的区分;也有一些场地是开放的, 与周围的其他场地相联系。

2 场地的形态

场地形状的确定可以通过对场地的设计而产生, 也可能是周围道路、建筑围合的结果, 但不论哪种情况其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规则的形态和不规则的形态。

规则的场地是大型广场经常采用的形式, 它具有理性的秩序, 给人以崇高、庄严、肃穆的感受, 但也容易产生空旷、单调、缺少人情味的缺点。所以, 在设计中如果采用规则的场地形态, 应注意通过空间的划分、层次感的创造以及规则的形态中包含不规则要素等方法, 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不规则的场地如果只是轻微的, 通常并不易察觉, 但两边不平行的建筑可使人产生错觉——将远景拉近或推远, 产生特殊的空间感受。随着不规则程度的加剧, 带给人的是活跃、新奇、丰富和富有动感的感受, 易于形成富有魅力的空间。但也应注意过于不规则的形态, 反而给人以琐碎、凌乱、没有秩序的感觉, 也不利于实际的使用。所以, 虽然不规则的场地所带来的空间环境可能比规则的更有趣味, 但形状的变化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 更不是追求新奇的结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应在综合基地的地形、地貌、广场的性质、与城市的总体关系等等因素的前提下巧妙构思, 寻求变化。

场地的规则与不规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规则的处理与不规则的处理常常相结合出现。另外, 除了场地自身的形状, 到达广场的周围道路, 或汇集或穿越, 其数量、宽度及联系方式对广场的形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场地的设计

3.1 场地的尺度与规模。

场地的大小不仅是客观的长度尺寸, 还与人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比如,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空间组织手法, 使人先经过一系列狭小的空间, 而后豁然开朗, 进入庭园的主要空间, 这时人们感受到的院落的尺寸往往比实际的大。同样, 如果场地的分区细腻, 空间层次丰富, 给人的感受也会更加深远, 比实际的尺度大。此外, 周围建筑的尺度、光线的明暗、围合界面的处理等等都会对广场的尺度感产生影响。不过, 人们根据经验还是可以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依据的。比如, 2.7m×2.7m是温馨的二人居室的合适大小, 而21.6m×27m的外部空间同样让人感到舒适、亲切。并用同样的方法推出室外公共性广场的尺寸是180m×72m, 这与塞特提出的尺寸{艮接近。

3.2 场地中的高差设计。

有效地利用地面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利用高差可以自由地切断或结合几个空间, 明确地划分各个领域的界限。同时, 这种划分空间的方式不同于垂直界面的分隔, 空间往往隔而不断, 更加灵活。

当低于地平面的高差加大到一定程度时, 就形成了下沉广场, 它具有与竖起墙壁同样的封闭效果。这对于在喧闹的城市区域, 摆脱繁忙的车流和人流以及各种噪声的干扰, 获得闹中取静的空间是极有效的方法。在下沉广场的设计中要掌握好它的尺度, 既要有围合感, 又不应让人觉得像是掉在“井”里。周围大片实墙的空间会使人感到冷漠而不愿停留, 需要加以分段处理, 如设置花坛、垂直绿化等。下沉的高度也需精心设计, 可以下去一二层, 也可以只下去几步台阶。在人流频繁的街道旁, 几步台阶的下沉广场也是很受人欢迎的。

3.3 场地的铺装。

场地的铺装是场地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丰富细腻的地面铺装能使一大片平淡的场地变得生动起来, 产生亲切感, 创造出具有特定表情的空间。铺地首先具有功能性, 不同的地面铺装可以适合人们诸如集会、观赏、停驻、行走等不同的行为要求;铺地可以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 虽然这种划分作用比较微弱, 但不同的铺地的确可以区别不同的场地, 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规范、引导作用;铺地具有装饰性, 既能美化整体环境, 也能对局部的建筑、小品、雕塑等起到衬托作用。同时, 不同风格的铺装地面具有不同的性格, 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3.4 与其他构成要素的结合。

场地的设计必须注意与其他要素的结合, 人们不会喜欢没有内容的空旷的广场。但其他构成要素的设计应尊重场地的整体风格, 成为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要:广义的“场地”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可以用来指基地内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而在这里, 场地是用来特指外环境中硬质铺装的地面, 是供人们聚集、停留的室外活动场地。一般来说,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 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的基础上, 组织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关键词:建筑,场地,分类,设计

参考文献

[1]柳孝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1]柳孝图.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浅谈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 篇三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建筑小品;分类;景观型;实用型

园林建筑小品是属于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是指在园林中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供游人使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具有功能简单、体量小巧、富有情趣、造型别致、美化环境的特色。按其功能可分为景观型园林建筑小品和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的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2大类。

1 景观型园林建筑小品

1.1 景墙、景窗

景墙是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除了人们常见的园林中作漏景、障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外,近年来,景墙更是现代园林城市应用的表现方式之一。景墙的造景作用不仅以其独立成景、点缀风景的特色来表现,更以其在园林中创造空间层次以构成灵活多变的组成形式来彰显。各式各样的园林景墙有装饰美化、空间处理、组织导游、层次深邃、点缀景物或遮蔽视线的作用,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

景窗用于园林不仅可以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变化,而且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使景观更富有层次,而且还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将其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和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能收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

1.2 假山

作为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组成部分的假山,对于形成中国园林的民族形式有重要的作用。假山具有多种造景功能,如作为自然山水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利用假山特性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各种空间形态;还可以与园路、植被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点缀园林空间,增添自然生趣,从而起到造景与点景的作用。由此可见,假山具有因地制宜、协调环境等特点,其艺术情调极其浓郁且观赏价值极高,可以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视觉冲击、以其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

1.3 花坛、树池

花坛具有美化环境、基础性装饰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美化环境时既可以作为主景,也可以作为配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十分广泛。有以下分类方法:按季节可分为春季花坛、夏季花坛、秋季花坛和冬花坛;按其形态可分为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花卉种类可分为灌木花坛、混合花坛和专类花坛;按坛面花纹图案可分为花丛花坛、横纹花坛或绣花式花坛。花坛在园林中起到装饰分隔空间、组织渲染气氛和美化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应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通常把这块土地叫树池或树穴,它能起到遮光蔽日、美化园林、规整环境等作用。

1.4 喷泉

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承压水的地面露头。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喷泉是必不可少的水景小品之一。喷泉起源于西方庭院,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而传入我国。园林中的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而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以其文体和动态的形象在园林景观中起到引人注目的地标作用。

喷泉景观可以分为2类:一是现代喷泉设备人工造景,如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摆动喷泉、激光水幕电影等;二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地形结构仿照天然水景制作而成的喷泉,如瀑布、壁泉、溪流、涌泉等。此外,喷泉有湿润周围空气、减少尘埃和较强的输氧功能,这样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2 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

2.1 休閑性园林建筑小品

作为游人休息、游赏的建筑,休闲性园林建筑小品既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优美的建筑造型,包括各种造型的靠背园椅、园凳、园桌和遮阳的伞、罩等。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作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以供游人观赏风景和就座休息;或利用花台、花坛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道来作椅、凳等;或围绕大树基部设椅凳,既可休息,又能纳凉。这样一方面绿色美观了环境,使得园林充满了趣味和灵性,使得游人在休息或者活动的同时又能增添一丝探索和把玩的乐趣;另一方面使得美育的教导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使得游人有了真、善、美的体验和感受。

2.2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是为游人在游览途中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的建筑,如园灯、宣传廊、宣传牌、解说牌;供游人及附近居民游乐和健身的健身器材;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等。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具有巧于立意、独具特色和多样化的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以做到“特型独立,不拘一格”。

2.3 装饰管理性园林建筑小品

这类小品包括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可以经常更换花卉;在园墙和亭、廊等建筑的墙面上不装门扇的孔门;装饰性的亭廊、水榭,各种壁画以及各种各样的具有观赏性的园林雕塑小品。装饰管理性园林建筑小品经常点缀主景而成为景区的趣味中心,在园林中有立意不俗、设计独特、风格多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树栋.园林建筑[M].气象出版社,2004.

[2]李会芹,王炽文.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J].现代园林,2007,(6):76-80.

[3]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魏士宝.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建筑小品[J].广东园林,2008,(3):30-32.

[5]林小峰.园林建筑与小品[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施工企业常用材料的分类 篇四

施工企业的材料种类繁多,按其在施工中的作用和存放地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而存放在仓库的各种材料,包括主要材料、结构件、机械配件和其他材料等

(1)主要材料是指用于工程施工并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种材料,如黑色金属材料(如钢材)、有色金属材料(如铜材、铝材)、木材、硅酸盐材料(如水泥、砖瓦、石灰、砂、石等)、小五金材料、电器材料、化工原料(如油漆材料等)。

(2)结构件是指经过吊装、拼砌或安装即能构成房屋建筑实体的各种金属的、钢筋混凝泥土的和木质的结构和构件。如钢窗、木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等。

(3)机械配件是指在施工生产中使用的施工机械、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替换、维修用的各种零件和配件,以及为继续设备的各种备用备件。如曲轴、活塞、轴承、齿轮、阀门等。(4)其他材料是指不构成工程实体,但有助于工程形成或便于施工生产进行的各种材料,如燃料、油料、催化剂、石料等。

(二)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使用期限较短、单位价值较低,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铁锹、铁镐、手推车等生产工具,工作鞋、工作帽、安全带等劳保用品,办公桌椅等管理用品。(企业在生产、管理以及其他跟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劳动材料,其单位价值不超过规定限额,如,2000元以下200元以上(含200元)和200元以下等,或其可使用期限不超过1年(贵重或稀有金属制品除外)。例如,专用工、卡具、办公桌、椅子、电扇、计算器、劳动防护用衣、鞋、防毒面具、电流表、安培表等等)

(三)周转材料

周转材料指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够多次使用,并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但价值逐渐转移的各种材料,如模板、挡板、架料等。(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定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

(四)委托加工材料

5.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 篇五

执教人:马坝小学 李训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在这些小羊中有一只好吃懒做的,不爱学习的小羊知道是谁吗?因为他不爱学习,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村长为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决定让他和我们小朋友们比看谁上课专心,掌握知识牢固,我们有信心赢他吗?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很有关材料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依次出一些玩具)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板书:金属等)

这节课我们将和小羊们一起来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给身边的物品分类

刚才我说了这几多的材料,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物品是这些材料制作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回答。

分组讨论、汇报。

2、给材料分类

刚才我们同学举了那么多的物品,他们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生:是因为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师:直棒。

下面我们大家将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材料都有哪些物性?在实验之前请大家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开始。

实验要求: 1)、实验时就注意安全,不要被材料扎伤。2)、按照表格中的顺序一个做实验。3)、实验结果由组长、填写在表格中。4)、实验完成后,组长将材料整理好放回材料袋中。5)、听到“开始”之后才能开始实验。师宣布实验开始。

分组实验,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3、材料与环境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材料的特性,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吗?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阅读课本62页材料与环境下的一段,然后再回答。

指名回答。(板书:天然的)

刚才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不是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除了知道材料可分为天然的和人类加工的,还知道了些什么?(板书:可回收的)

刚才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不是? 想想我们日常生活还哪些物品是可回收的? 师介绍有关可回收的知识,并出示可回收标志。

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材料,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板书:合理使用材料)

三、总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在实验和讨论问题时懒羊羊又睡着了,这样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他又不会了,谁愿意将这节课你学的知识告诉他?

师生一起小结。附:板书设计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金属

塑料

天然的 ×

×

× 可加收的√

×

×

合理使用材料

教学设计说明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

通过对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的整理和总结,进一步认识材料的整体特性。

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来源和最终去处的讨论、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合理使用材料,可以减少破坏污染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学生们都喜爱的动画人物喜羊羊、懒羊羊等引入课堂,通过比一比帮一帮等活动私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懒羊羊因为很懒导致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在这个教学阶段,呈现和回忆学生们在本单元第1节课上所填写的表格和对材料的描述是必要的。这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在材料认识方面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建立探究学习的信心和增强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6.建筑材料的分类 篇六

本节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如何流畅地衔接各个环节是一个问题;而本课性质又是以复习为主,如何上出新意又是一问题。

上课当天,整堂课流畅、顺利地上了下来。让我特别满意的事,我在驾驭科学课堂时表现出来的自信,与生交流时流露出来的亲切,这些自然的课堂生成,让我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的姿态进步了很多、从容了很多。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忠于教材,没有放开、没有上出新意来。

(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以致用的环境来复习材料的用途。例如请学生设计一辆自行车,思考各个部分要用什么材料来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此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2)给学生一些物品,让他们小组合作分类,分完类之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分,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由学生自己总结材料的名称“木材、金属、塑料、黏土、纸”,而不是教师给出标准,让学生对应着分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更有深度、活动的难度也会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3)材料的物理性质,书本中介绍的是硬度、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特性。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检验材料物理性质的方法,例如燃烧、用磁铁吸引等等。因为是复习拓展课,教师大可不必局限于课本。

(4)让孩子去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还可以这么设计,给学生3个涂黑材料,让孩子们想办法去检验,如看、闻、摸、刻划、弯折、滴水、燃烧、磁铁吸引、放入水中等方法,一方面是复习原有的物理性质,第二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其他探究方法的能力。2.教师要用合理的语言去引导,有些太笼统的问题,孩子们反而回答不出来了。“今天学到了什么?”可以细化成三个小问题“收获到了什么知识、学习了什么方法、培养了什么情感态度”,即请学生总结出三位目标的实现情况。

7.浅谈建筑意境的分类与比照 篇七

受建筑体验者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趣、文化背景、知识构成、性格、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建筑意境带有不确定性和自明性的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情感是由建筑创作者所注入,所以建筑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文化底蕴、设计技巧、知识构成、伦理观念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筑意境划定了某种特定的类别。

二、建筑的壮美意境

“壮美”一词,一般理解为“雄壮美丽”,主要是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人物。早期人类处在自然之中,是显得渺小而柔弱的,当自然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其苍广宏壮的美,使人对自然充满了敬慕与畏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萌生,加之建筑水平的提高,人类通过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以仿效自然的苍广宏壮之美,甚至希求建筑的壮美能与自然的壮美一样永恒,这是建筑壮美意境的历史溯源。建筑物要生成“壮美意境”,其建筑尺度必当要达到趋同于自然景物般的高大广阔。在古代,从埃及、玛雅的金字塔,到雅典卫城与英格兰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亦或是我国古代的各大石窟,都具有建筑的壮美意境。在当今,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各个巨型水坝、跨越江海的桥梁、机场等工程性建筑,或是身处于摩天大楼、大型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时,都能体验到建筑的壮美意境。

三、建筑的崇高意境

先圣孟子曾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所说的“大”,可以理解为“崇高”,并且他对之做出了“神、圣、大、美、信、善”六种分类。康德认为,在人类对命运中的阻滞所产生的理性抗争之后,所达成的精神品质的升华,就显现了崇高之美。黑格尔则认为,无论是人将自我精神的存在异化为“神”或权威,并对之崇拜,还是人对英雄的崇敬与仰慕,人们都欲从这些行为中获得崇高的美感。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崇高意境所呈现的特质有:歌颂人类精神品质的光辉充实;对至上理念和普世价值的捍卫与热爱(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彰显宗教、政治权威的神圣性和绝对性等。建筑的崇高意境,主要体现在宗教建筑、宫室建筑、纪念性建筑上(如对英雄的怀念、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反思、彰显统治者的丰功伟绩等),一些以历史纪念题材为主的博物馆、纪念馆,或某些政治建筑,也都有追求崇高意境的倾向。

四、建筑的优美意境

近代美学大家王国维认为“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美,王国维在其著作《红楼梦评论》中说道:“评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所以,基于王国维的观点,优美是审美对象所显现的一种纯粹的、愉悦人的感官的美,即是其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理念的统一,而在审美对象内部几乎不存在矛盾与冲突。所以,“优美意境”是指在审美主体在品评审美对象时,审美主体的婉约之情,与审美对象的知觉要素产生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应,而引发的和谐愉悦的审美体验。建筑的优美意境则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语言的和谐统一之中,如空间的均衡、比例的匀称、尺度的适度、色彩的雅致、光影的柔和等。

五、建筑的空灵意境

当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之时,人们就开始不断地思考着一些关于“天、地、人、神”关系的问题,海德格尔则认为:建筑是“天、地、人、神”四者的交汇点,同时也确立了人类在天、地、神之间的位置。建筑不但庇护了人的身体,更使人的栖居充满了哲思与诗意。而当建筑空灵意境的审美之门被开启时,建筑才真正使人的栖居充满了诗性。

8.建筑材料的分类 篇八

关键词:水闸;进水闸;海漫;分类

中图分类号:TV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0.0043

1 水闸的作用

水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合来实现的,水闸在农田水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水闸还常常同其他水利工程中的一些项目共同组成水利枢纽,比如同船闸、鱼道、水站、抽水站等建筑物一起共同完成相应的功能,控制水位的高低、调节流量的大小,起到防洪、排洪、航运、灌溉以及发电的作用。

2 水闸的分类

水闸分类标准有两个,可以按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划分,也可以按闸室的结构进行划分。按水闸所承担任务来划分,有进水闸、节制闸、排水闸、挡潮闸、分洪闸等类型,也可以按闸室结构划分为开敞式水闸和涵洞式水闸。本文主要介绍按任务类型分的几种水闸。

2.1 进水闸

进水闸多建在渠道的渠首,也叫渠首闸,有的也修在河道、水库或湖泊上,通过进水闸可以控制入渠的水流量,进行农业灌溉及水利发电等。一般选在河岸相对稳定,而且河段顺直或弯道处相对较低的凹岸顶点处,一般要稍偏下游一些。

2.2 节制闸

这种水闸的修建多数是拦截河流,所以也叫拦河闸,在枯水期,关闭闸门,起到拦水作用,使水位升高,保证上游的航运及进水闸的取水,在洪水期,打开闸门,可以调节下游的泄流量。建设位置要选择在河道顺直、河势相对稳定的河段,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选择在弯曲河段,经过裁弯后再取直的新开河道上。

2.3 排水闸

排水闸多建在江河的沿岸,主要是控制外河与内河的水位,如果外河水位上涨,为了不使江河洪水倒灌,要关闭闸门,当外河水位推落,就打开闸门,排出内河渍水。排水闸闸身一般较高,底板高程低,内外水头都作用在闸门上,所以排水闸起到排水和挡水的双重作用。排水闸选在地势一定要低,出水要通畅的地方,一般要靠近重要涝区,而且容易泄洪的地方。

2.4 挡潮闸

挡潮闸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闸门形式,主要作用是防止海水倒灌入内河,同时挡潮闸也能提升内河水位,使内河水位升到一定高度,能够进入进水闸,起到蓄水灌溉的作用。如果内河两岸受涝,挡潮闸可以在退潮时排涝,有的挡潮闸建有通航孔,平潮时可以开闸通航,挡潮闸同排水闸一样受双向水头作用,主要承担挡潮、蓄淡、泄洪、排涝任务。

2.5 分洪闸

分洪闸主要承担洪汛期的水量分泄,一般在江河的适当地段侧岸修建,洪水较大时,打开分洪闸,使洪水部分分泄进入闸后的洼地、湖泊等蓄洪区、滞洪区或下游不同的支流,这样能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威胁,分洪闸一般泄洪能力都很强,分洪作用明显。分洪闸闸址不宜选择在险工堤段和被保护的重要城镇下游堤段。

3 水闸的组成

3.1 上游连接段

水闸的上游连接段,主要由上游翼墙、铺盖、护坡、护底、上游防冲槽几部分组成,几部分共同完成防冲、防渗、挡土作用,平顺的把水游来水引进闸室。上游来水,在翼墙的引导下,使水流平顺进闸,铺盖防止水冲,同时防止渗漏,护坡、护底使河岸和河床免受冲刷,上游防冲槽对护岸头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河床的冲刷向河底扩大。

3.2 闸室段

闸室段是水闸的主体部分,主要由底板、闸墩、闸门、胸墙、岸墙、工作桥和交通桥几部分构成。在这些构成中,底板是闸室的基础,闸室的全部重量都落在底板上,通过底板,把载荷均匀传递到地基上,底板与地基间的摩擦使整个闸室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底板也承担着防水冲、防渗漏的作用。闸室中的闸墩,把闸室闸孔分割开来,同时支撑闸门和上面的桥梁。工作桥可以为启闭机的安装及人员进行机器操作提供便利。岸墙位于闸室的最外两侧,与河岸相连接,一方面挡土,一方面起到侧向防渗的作用。

3.3 下游连接段

主要由消力池、海漫、下游防冲槽、下游翼墙及护坡等组成,其作用是对水流进行消能,然后保证出闸室的水能平稳流出。消力池,与闸室紧连,主要作用就是消能,有形成水跃和保护水跃范围内的河床免受冲刷,消能后的水流从消力池出来后,就进入海漫,在海漫段余能被消除,流速进一步被调整,在海漫末端连着防冲槽,防冲槽能有效防止海漫后河床冲刷向上游发展。水流经过消能,平稳流过下游连接段,在下游翼墙的导流下,水流均匀扩散,使下游两岸免受冲刷。

4 水闸的冲刷

波状水跃的产生:淹没水跃没有发生或水跃淹没过大。出流扩散下均匀,产生折冲水流。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形成波状水跃,消能效率低。

基本消能方式:水闸的消能主要是通过消力池、海漫等进行底流消能,可根据水流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形条件以及施工的技术水平,来选择适当的消能方式,同时也要对比各种消能形式的实际消能效果进行合理选择。

波状水跃的防止措施:在总体设计布置时,要考虑到来水的流向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建造一段较平顺的直段,确保上游渠道不的水势均匀平顺,避免水流起伏。对下游翼墙的扩散角进行科学设计,一般要控制在7~12度之间,保证水流均匀平稳扩散,流出不至于突然产生变化。闸门的开启要按合理的程序进行,起步要均匀,要按间隙对称原则进行开启,要避免开启、关闭的速度过快,或大起大落。

9.档案材料分类 篇九

第一类:(1)干部履历表,简历表。

(2)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学生等各类登记表。(3)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材料。

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1)鉴定类(含自我鉴定)。

(2)考察、考察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材料。(3)考核登记表

(4)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1)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报考高等院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

(2)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等(要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师资格认定章)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聘用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4)干部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论文等目录。

第五类:政治审查材料;入团入党政审材料 第六类:(1)人团志愿书、入团申请书、团员登记表

(2)入党志愿书(形成时间为支部大会通过入党时间)、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党员登记表、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材料,取消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

(3)因私出境保留党籍审批表报党委批准后留档。

(4)民主党派只收集登记表、通知或批复材料即可。

第七类:(1)奖励材料(包括科技业务奖励、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模范事迹通报材料等

(2)手续齐全的学生奖学金审批表或登记表。第八类:违纪处分材料

第九类:(1)工资变动登记表(排九类1号,日期写用该新表时的日期填写)工资变动情况(按时间顺序排)(85年工改以来的材料)

(2)干部任免审批表、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解聘审批表(按时间顺序排)(90年以来干部任免材料)(3)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4)民主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5)延长退休时间审批表归入九类

第十类:其他组织参考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如就业报到证、协议书、工会会员表、残疾体检表等

 材料形成时间:为材料落款标明的最后时间

 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放在目录后面第一类第一号前面,不编号不记页  工龄津贴、职务(岗位)津贴、养老保险补贴不登记在“工资变动登记表”内  97年后“干部任免审批表”缺的必须补全

10.建筑材料的分类 篇十

关键词:村镇住宅建设产品;产品分类;信息编码

1 前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住宅的建设水平急需提高,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也需要统一规范。针对我国村镇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内外对建筑产品查询方式和我国建筑行业产品划分方法,本文研究制定了村镇住宅建筑产品的分类,并通过对村镇住宅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信息的需求调查,建立了村镇住宅建筑产品的信息编码,实现对应用于村镇住宅建设的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跟踪。

与村镇相适应的住宅建筑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将为我国村镇住宅建筑产品的规范管理提供依据。在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同时,对保证建设投资的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利用,提高村镇住宅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2 国内外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

在国际通行的产品分类标准目录中,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的CPC《主要产品分类》是产品种类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种。它囊括了商品、服务和资产等全部产品的分类编码,包括经济活动产出的各种产品,还有非生产出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如土地、资本、专利、版权商标等。CPC可用于协调相关各项国际经济分类,还可用于满足产品的生产、流通、仓储等环节中的各种统计数据对比。CPC的编码办法采取的是分层法和纯粹的十进制,分类的组成包括部门、类、组、级和次级。

在国内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方面,在工农业产品国家标准中[1],代码结构是四层8位数字码,每层2位码,采用了平均分配代码的方法。在可运输产品国家标准中[2],主要产品分类代码结构为六层,8位数字码,前五层是一层1位码,第六层是3位码,采用非平均分配代码的方法。

在我国建筑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方面[3],采用复合码,由两种代码组成。由一个拼音字母代表的工种类型分类代码,字母是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按工种分工的习惯,分为通用(T)、结构(G)、建筑(J)、设备(S)四种类型。由四位数字组成类目识别代码,产品代码结构由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细类代码组成。

3 村镇住宅建筑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

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分类及信息编码的研究,考虑到现代建筑产品信息管理的需要,以及村镇住宅建设产品的发展,对村镇住宅建设产品的信息编码进行了如下的设计,使得各层信息均保持自身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4]

(1)代码种类。本标准采用复合码,由两种代码组成;由一个大写英文字母代表建筑产品与构配件门类,字母由A开始;由六位数字组成类目识别代码。

(2)代码结构。本标准采用的产品代码结构长度为七位,门类下设有大类,大类下有中类,中类下有小类。其中门类代码为一位、大类代码为两位、中类代码为两位、小类代码为两位;大类、中类、小类的代码一般从“01”开始,按升序排列,最多编至“99”;各层中数字为“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如图1所示。

考虑到我国村镇的经济现状、施工水平、管理水平、产品的生产状况等诸多因素,采用线分类法,其中大类类目以产品功能划分,中类类目以产品规格等性质划分,小类类目以具体产品划分。下面给出村镇住宅建筑产品的分类及信息编码。

(1)门类:墙体(A)、屋面(B)、门窗(C)和装饰(D)。

(2)大类:砖(A01)、砌块(A02)、墙体板材(A03)、墙体保温材料(A04)、墙体配套产品(A05)、瓦屋面(B01)、屋面板(B02)、屋面防水材料(B03)、屋面保温材料(B04)、门(C01)、窗(C02)、门窗配件(C03)、地面装饰材料(D01)、墙体装饰材料(D02)、顶部装饰材料(D03)、家具制品(D04)、装饰线(D05)。

(3)中类及小类:这里以大类砖(A01)的中类烧结砖(A0101)和其小类为例,如表1所示。

4 总结

以我国现有城镇建设与建筑工业产品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分类编码的系统性、兼容性和扩延性等要求,制定统一的、能满足全国不同地域的村镇住宅建筑产品分类方法及信息编码。该分类和信息编码可适用于村镇住宅建设和使用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建筑产品的信息管理和交流,对村镇住宅建筑走向科学、规范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T7635—198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 部分:可运输产品(GB/T7635.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建筑产品分类和编码(JG/T151-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1.分类学与迪朗的建筑类型学 篇十一

分类学是生物学领域的方法和原理,分类系统是生物种类的查找系统,可借以认识和查取有关资料。[2]本文将分类学与迪朗的建筑类型学相联系并进行比较,是因为迪朗在世界范围内搜集了大量建筑资料,将功能多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如动植物图鉴般分门别类,着重于检索与比较。 这种方法与分类学十分相似。

1分类学的发展及其对类型学的影响

16世纪以前所有的“分类”都是功利主义性质的,如古希腊时代的医生按植物的医疗作用加以划分,如在生态学文献中植物按其生境或生长型而分类。[3]16世纪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种类被观察发现,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对发现新种类的热情持续高涨,仅对生物性状进行描述已不再能满足海量的资料整理要求,分类学开始迅速发展。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被认为是分类科学之父,他的《动物解剖》以比较为基础编写而成。为了便于比较他将所提到的580种动物归类成群,将动物分类成“有血的”(现在称为脊椎动物)和“无血的”(无脊椎动物)。在有血动物中,亚里斯多德将鸟和鱼分为不同的属,将有毛的胎生动物(现在称为哺乳动物)和冷血的卵生动物(爬虫类和两栖类)分开。[4]亚里士多德的分类学已不再是为了便于鉴定的功利主义性质的分类,开始依据“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15世纪的草本志和动植物木版画显示, 早期的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几乎没有关注“分类”问题。那是因为自亚里士多德辞世以后博物学的水平一直是江河日下,编纂家不加批判地将优秀的博物学和荒诞的神话传说糅合在一起。[5]分类问题直到16世纪才得到再次关注,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博物学家再次回归自然, 回到野外亲自观察。

约翰·雷(John Ray)是17世纪著名的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学家,编写了《植物史》。因为是同时代的人中几乎唯一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植物学家,他所受到的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较少,很早便开始应用除二分法外的实用主义观点对植物进行分类:“一种令人满意的分类是把相似的,和主要部分一致的,或者整体外观一致的植物汇合在一起,而将这些方面不同的分开。”[6]在法国,约翰·雷的同时代人悌宇列弗(Detournefort)认为单纯的实际考虑远比制订一种普遍适用的或自然的分类方法更为重要。他试图为种类繁多的植物提供一种简明的检索表: “认识植物就是要知道依据其某些部分的结构而定出确切名称。”

18世纪是博物学发展的繁盛时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林奈(Linnaeus)、布丰(Buffon) 等博物学家将分类学往前推进,将许多分类学方法论和概念发展成熟,这其中的很多定义直到今天仍被采用。而18世纪正是英国皇家学会的辉煌时期,学会成员对世界尤其是欧洲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约翰·雷也是其中一员。“18世纪,英法文化交流频繁,法国启蒙思想家积极、 主动向英国学习,出现了英法文化交相辉映的局面。启蒙思想家学习英国文化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实地考察,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一途径是向书本学习,最有代表的是狄德罗。”[7]他们还向牛顿等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学习自然科学成就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以此推测, 分类学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也起到了重要影响。以实用主义的观点依据某些部分的结构和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并且制定一种简明的检索表,生物学的这些科学方法对建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迪朗的《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与约翰·雷、悌宇列弗和林奈的生物学图鉴似乎呈现出某种相似性。

2类型学理论产生的建筑学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迪朗面临着如何在一个科学和技术理性主导的开创新纪元的世界中使建筑也拥有独立原则的挑战。建筑不再仅仅是艺术, 而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迪朗希望建筑和建筑设计方法能既像科学的观察和推理一样严密, 又像工程学一样高效。[8]

18世纪的建筑师不再是只服务于国王、教会和领主的艺术家,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业主;他们不再只专注于庄园、教堂、城镇豪宅等知名项目, 而投身于学校、法院、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公共项目和贵族或小资产阶级的府邸等私人项目;公共项目的建筑纪念性被功能性所代替,建筑作为设施和设备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9]更为复杂的建筑项目给建筑师提出了挑战,它们的设计需要提炼且更具针对性,传统显然不能帮助当时的建筑师,因为建筑师要给甲方以实用的建议。

18世纪下半叶,建筑实用性问题在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职业竞争中被推上了历史制高点。讲究实用主义引发了对于建筑实用性本源的追寻,其中最吸引人最具说服力的便是陆吉埃(Laugier) 的原始小屋。但由于建筑类型过于单一,如何从原始小屋到18世纪变化丰富的建筑建立有效连接,困扰着许多人。以布雷和勒杜为代表的革命建筑师对陆吉埃的思想表示怀疑,他们尝试定义更为基本的要素以重建建筑学的原则,并以两条线索展开:第一,基本形式和体量所带来的感受,第二,建筑的功能性要素。[10]在此基础上, 他们开始描述这些要素组合的各种方式。感觉论哲学家的“分析方法”为这种描述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参考。孔狄亚克(Condillac)在《人类知识起源论》(Essai sur l'origine des connaissances humaines)中把分析过程当成“构成和分解我们的思想,从而在思想之间进行各种比较、然后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此产生新思想的”过程。在《基础课程》(le Cours d'étude)一书中,他将分析法定义为“将对象及其组成部分完全分解,便于概括”。[11]但哲学家的分析法很难被直接移植到建筑学当中,因为建筑物不仅仅是体量的简单堆砌,或是功能的机械组合。于是有关“类型”和“特征”的概念便出现了,作为建筑基本构成和最终产物之间的过渡。布雷和勒杜开始以基本形式和体量作为主导,用“类型”概念进行设计。“类型”成为了针对某种用途的形式、体块、功能的一般性组合,取代了真实建筑物——如维特鲁威传统所提供的神庙、宫殿、剧场这类实例。[12]“……我们可以一眼就认知一个规律的形式……因为它形式简单,平面规则并且不断复制其自身。”[13]布雷和勒杜的“类型”概念为迪朗类型学的提出打下了基础,但他们的类型还未达到迪朗类型学分门别类的清晰化和系统化。

3迪朗的类型学

迪朗作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早期著名的建筑师、理论家和教育家,继承了布雷(Boullee)、 勒杜(Ledoux)等重构建筑学学科体系的理想,将建筑形式的产生系统化和模式化。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的类型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最早提出“构成”和“类型” (composition and type)的建筑师之一。他主导了建筑教育领域的深远变革,以实用和经济的建筑设计理论,首次提出了平面、立面和剖面精确协调的设计方法。他强调理性,排除形而上的论调,把建筑定义为隶属于自身逻辑过程的封闭的图示体系。[14]

迪朗的类型学理论“对(研究)对象完全的分解和将各个部分按一种秩序进行安排从而使(整体)的产生变得容易”。[15]他认为建筑是以制定好的通用原则,通过自下而上的系统将建筑各部分组装起来——建筑基本元素组合成建筑局部,建筑局部组合成整个建筑——以原型为基础辅以特殊变化。

在 《 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 》 (Precis of the Lectures on Architecture:With Graphic Portion of the Lectures on Architecture)一书中,迪朗分三部分阐释了他的理论。第一部分是“建筑的元素”。迪朗根据实用性划分建筑元素,他又从三个方面“材料的属性”、“材料的使用”、“形式与比例”对该问题进行了具体说明。第二部分是“一般的组合”,包括“建筑元素的组合”、“建筑的部分”、“作为整体的建筑”三方面。第三部分是 “诸多种类建筑的验证”。

4迪朗的类型学与分类学的联系

人类认识世界多样性的基本方式是分类。而若要进行分类,必须先对事物进行比较并认识异同,进而确定分类标准。因此,比较可以说是分类的前提。

迪朗第一次体现出比较思想是在他1790年左右的建筑资料收集中。他以博物学家观察自然的方式一般观察建筑,收集整理了168幅建筑素描并将它们有序安排在两张图表里。这两张图表各由横向6行,纵向13列共78个大小一致的方格组成。素描是按照一定的种属关系来安排的,包括建筑立面、内部空间、景观、桥梁、亭子、纪念碑等等。(图1)虽然排列规则已很难被推测,但由排列整齐的同样大小的取景框、相近比例的同类物体可看出,迪朗在尝试建立一个能被检索和比较的建筑学的“库”。而分类学的早期学者正是将分类看作是检索表。

1799年,迪朗出版了《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Recueil et parallèle desédifices de tout genre),明晰了建筑“类型” 的概念。他将神庙、教堂、桥梁、宫殿、剧院、 塔幢、住宅等各种功能的建筑按照平、立、剖(还有部分细节大样)以相同比例安排在一起, 除了名称和比例尺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相关的文字记载,类似于一本生物学图鉴。与掀起古典学热潮的《雅典古迹》(The Antiquities of Athens) 一书不同,迪朗另辟蹊径地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哥特、意大利、中国、中东、印度、英格兰、法国等诸多地区的建筑并置,而不是将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或某一风格的建筑分类呈现。 (图2、3、4)迪朗将这些建筑按照功能以相同的比例展示在同一图例中,从而便于比较分析, 将比较法延伸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生活的所有建筑类型之中。这与博物学图鉴便于分析比较的做法十分相似。(图5、6)虽然《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一书并没有完全遵循比较哲学和科学严谨的分类学研究体系, 但它是系统化比较方法在建筑学领域的第一次应用。建筑不再有过多的符号性象征意义,而是纯粹客观地出现,“没有面对颓败的废墟时感情充沛的历史描述,没有异国情趣,不向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妥协”[16],这正是他实用、经济的理论的体现。

随后的《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分两册分别与1802年和1805年出版,1821年《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安排示意图》作为图示补充出版。除了将《古代与现代各类大型建筑对照汇编》中的部分图收入以说明自己的理论,迪朗在《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一书的第二卷中明确将建筑分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这种分类法跟生物科学里动植物门类之间的区分方法很相似。迪朗再根据目的将公共建筑进一步细分:神庙或是宗教建筑,宫殿、公库以及更为一般性的所有政府建筑,为获取知识而建的学校和天文台,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博览会建筑,娱乐建筑剧院,卫生保健建筑浴室和医院。迪朗将私人建筑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前者包括城市独栋住宅和公寓,后者则包括乡间别墅、农场和旅店。迪朗的分类方式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但他的分类学思想却是与生物学类似的,都是基于“自然”的建立分类等级结构的比较研究。《综合工科学院建筑学课程概要》的图例部分将不同形式相同功能的建筑(或部件)以相同比例排列在同一页纸上(图7),与17、18世纪的动植物图集(图8)有着逻辑上的相似之处。

小结

无论是被批评成为“干瘪的功能主义者,是建筑丧失其象征意义的具体体现”,还是被称为是现代建筑的先驱,迪朗在建筑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上一篇:阳光心语下一篇:结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