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共9篇)(共9篇)
1.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篇一
高中语文课本的作文素材
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7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3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啊,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谁没有青春时代?谁没有往日的爱情?当你满头白发,站在落日的斜晖中,突然听到远 1
处深秋的树林里飘来这首歌曲,你怎能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忆?
课本作文素材--------哲理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是因为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4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哮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7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坚强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18 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蜘蛛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异常丰富。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则是那座钢铁长桥,那艘诺亚方舟;高昂起你青春的头颅,成功的时刻在等你去实现。苏轼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23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事有大小好坏,情有喜怒哀乐,景有动静荣枯,物有长短方圆。只要你执着于你的选择,你的人生意义将与众不同。
课本作文素材——事例篇
1、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身残志坚,著《时间简史》,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2、曹雪芹:(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5、屈原(战国•楚):沉江殉国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鲁迅的生平创作:弃医从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民族之魂”)
7、契诃夫(俄):700多至800多篇短、中篇小说,戏剧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8、、孙梨,当代小说家,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创作,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9、巴尔扎克,法国作家,写了九十多篇小说,著有《人间喜剧》。
10、孔明挥泪斩马谡。(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构思并使用。)
11、老舍:人民艺术家,“士大夫不可辱的知识分子形象。”
12、关汉卿,元初作家。“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燥,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13、庄子:安时而处顺,无为而治。
14、蒲松龄:清代作家,著有《聊斋志异》。
15、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16、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的诗和他的命运令人关注)
17、普希金:俄国文学之始祖,1837年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而死。(为个人尊严而站。虽死犹荣。)
1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19、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代枭雄)
20、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1、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2、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共同完成30卷的《金石录》。
23、元稹和白居易友谊深厚:“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4、巴金: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的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25、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让一切健康但虚度光阴的俗人感到羞愧。)
26、一个老人在火车上不小心掉了一只新鞋,在众人的惋惜声中,老人毫不犹豫的把另一只也从窗口扔掉。(与其抱守残缺,不如果断的放弃。)
27、苏洵的写作态度(154页)“大器晚成”。(如今韩寒们和名人的家属们学习的榜样。)
28、钱仲书:淡泊名利。“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呐。”
29、史铁生:大难之后成大器。《我与地坛》。
30、唐太宗与魏征:明君与名臣,相得益彰。
31、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前者知人善任,后者自矜功伐。
32、欧阳修:六一居士,“三上”读书法。(一句“环滁皆山也”够人学多年的,简洁!)
33、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4、勾践:十年生聚,卧薪尝胆,终于灭吴。
在平时的作文素材积累中,同学们要养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把观察思考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在积累中,还要注意新颖性,要多注意健康、积极的,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总之,其实考场作文的功夫仍然在于平时的努力
2.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篇二
2014年河北省高考作文,多数考生作文得分集中在36分至45分之间,占到73.06%。51分以上的作文占比仅为1.3%,其中满分作文只有一篇。写作情况堪忧。河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景敏曾这样评价今年的考生作文,“虽然从语句上来看没有语病,但是组织语言的说理性较差,表意不清晰,表达不准确,难以体现文字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这样的作文普遍分数不高。而课本中的作品,往往都有很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可以给学生许多有益的写作借鉴。
例如,学习完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可以让学生积累如下素材: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此种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操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学完《鸿门宴》可以让学生积累此素材:霸王别姬,侠骨柔情,乌江畔,撒下英雄泪。长剑在握,换来的是一片血朦胧。
“成王败寇”在你面前已显得苍白无力,项羽死了,你是站着死的,站着!项羽,你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学完《赤壁赋》教给学生,在需要曹操作为论据时,可引用“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若写自然美景带来的惬意可引用“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激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课本素材的挖掘和运用。
课本中的篇目,有很强的可赏性和可借鉴性,把这优秀的资源利用起来,观察、发现、探究出可供写作的大量的素材,形成自己的课本素材库,作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3.浅谈课本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课本素材;作文;议论性散文
茅盾说过,积累素材要像“奸商”一样,囤积货物“不厌其多”。这都说明积累素材要“厚”,即要突出一个“多”字。因为“多”,才有“活水来”,才可以得心应手,灵活筛选,提取精华,正所谓“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为此,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立足高中课本,灵活掌握课本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一、课本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课本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历年来都有一些优秀考生因活学活用教材而获得满分,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学生都不会运用课本素材,他们感叹于别人运用的巧妙,但自己却无从下手,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对教材不熟悉。
书本是取之不尽的宝库,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去挖掘。语文、历史、美术、音乐等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典型材料。因此,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把它运用到作文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信手拈来当材料。
二、课本素材在议论性散文写作中的巧妙运用
1.一材多用,巧作华章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其实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
例如运用《拿来主义》一文,就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
上述材料是来自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只要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就不愁面对试卷无话可说了。
2.正反对比,互为映衬
在议论文写作中,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运用对比分析,可以先反后正,先正后反或正反交叉使用,这是没有定法的。关键的问题是找准对比的着眼点,看看从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达到预定的写作目的。
例如:
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了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的忠言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乃明智之举。(山东考生优秀作文《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这一段话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
更加周密,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通过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
3.巧用排比,气势磅礴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作“多料合用”。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
例如:
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运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了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府,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临安。(《生活有了“遗憾”,才显得美丽》)
文中用了四个例子,共同说明:生活有了“遗憾”,才显得美丽。这四个例子都很典型,这些人都是因为生活中的遗憾,而成就了身后名。这种气势磅礴的论证效果,当然不是单独一个例子所能
达到的。
4.另辟蹊径,新编故事
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是近年高考作文中的一个亮点。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
加许多趣味性,从而大受青睐。
故事新編的基本原则是:(1)继承性原则。就是要以原来的形象为基础,即要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2)创新性原则。就是要结合原形特点,创造性地编出一个新故事。(3)意义性原则。就是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故事新编,往往是有感而发,讽喻现实。尤其是历史故事新编,如果没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就失去了新编故事的价值。(4)普及性原则。就是新编故事的原形应出自人们普遍熟悉的名作。这样才能通过读者的联想扩大作品的内涵。
总之,把课本素材积累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通过素材的深入剖析,让学生能从课内获得更多的素材信息,教会学生经常使用教材中出现的事例、诗词、典故,那么他临场考试时便可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必能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好材料,做到“材为我用”,能水到渠成地写出精彩的、与众不同的文章。
(作者单位 云南省云龙县第一中学)
4.用好用活课本素材 篇四
福建泰宁一中
陈昭平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无材料可用的尴尬局面。议论文写作需要丰富翔实的论据,而丰富翔实的论据离不开积累。人们常说“厚积而薄发”,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但是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缺乏宽裕的时间和从容的心态来积累写作素材,因而常常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论据的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内求”,即把目光投向课本,深入挖掘并恰当使用课本资源,使课本资源成为服务于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课本资源作为写作中的素材库,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三类资源:
一、课本中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材料。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鲁迅、巴金、曹雪芹等大量作者,如果能较为全面地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借助所学课文加深对他们精神价值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将他们化作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比如孟子这一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学生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等文章,听过 “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文章的学习,更全面地介绍孟子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梳理、积累,以便使这一课文作者成为有效的写
作素材。从孟子为推行他的仁政思想而不懈努力来理解他的理想和执着精神;从“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理解他的人格和操守;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来理解他的成才观;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来理解他的团结意识;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来理解他的怀疑精神······多方面的介绍和挖掘能有效的使素材的使用价值多面化。
二、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材料。
课本中有大量的人物和事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有来自诸子百家的,如《劝学》、《逍遥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来自史传文学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来自后人阐发历史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也有古人游历山水的散文,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等,其中所述的人物和事件,经过发掘也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以讽谏的方法终获成功的事例,也可以适用多个话题:日常生活小事也蕴含着大道理,忠言未必逆耳,说话要讲究艺术,创新是成功的秘诀等。
三、课本中的诗文名句。
语文课本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经过时间淘洗后的经典名文,大纲要求背诵的也有许多诗文名篇名句。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也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名言警句。但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中的默写而去记诵,并未有效地将这些诗文名句化作写作的素材,这无疑是对写作资源的极大浪费。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如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所学过课文的名言警句,将极大地充实写作内容,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
如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转弯,再走》一文,作者确立了观点“路是自己选定的,当前方无路可走时,一个拐弯,或许便是柳暗花明”后,举出的事例中恰当地揉合进所学过的诗文名句,“失意不可怕,不得志犹可以似太白之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必像柳三变低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必忧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必悲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率性而行,‘临清流而赋诗’,寻一处世外桃源,我们会发现,这也是另一种人生。”并进而反面举例引用:“ 扼腕而叹,孔明若能转个弯便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落寞,三分归晋的历史或许会因此改写;柳宗元若能转个弯,便不会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苦闷,中华文化史或许会多一些收获。隔着泪眼,望不到未来的曙光,再打个转弯,你会发现,太阳让泪珠幻化成你眼前的彩虹。”
课本资源的挖掘使用当然不止以上所述,语言的模仿,结构的借鉴,故事的新编,不一而足,此处不一一赘述。
如果说用好课本素材就是准确、恰当地使用课本资源,那么,用活课本素材就是优化使用课本资源,力争实现一材多用。
许多素材的内涵丰富,因而适用于多种话题,面对同一则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就能适用不同的话题,从而实现一材多用的目的。
如司马迁著《史记》这一事例可以证明以下观点:
(1)、志当存高远:司马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终于著成《史记》。
(2)、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伟业:司马迁20岁外出漫游考察,42岁开始写作《史记》,54岁完成这一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著,共坚持二十余年。
(3)、实现理想要战胜挫折,忍辱负重: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下狱,但为著成《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司马迁正式动笔写《史记》之前,曾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又如勾践卧薪尝胆的事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不同的观点:(1)、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2)、实现理想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3)、良好的主观意愿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结合起来。(4)、自古雄才多磨难。(5)、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6)、忧劳可以兴国。
由此可见,“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同一则素材经过挖掘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只要善于捕捉,勤于思索,手头的有限素材也可以多次使用,只要用得好,同样能收到极佳的效果。
5.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梳理 篇五
家国天下
1、课文素材:①假若我只是一只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艾青)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
服务观点:①真正的爱国情怀;②对崇高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③人生的价值。
2、课文素材:①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以慨叹生不逢时或表示年迈。李广,汉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后来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②周公吐哺:《史记》记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服务观点:①呼唤伯乐;②正确选才;③善待人才的作用与埋没人才的恶果;④改革用人机制,人尽其才
立志立业
1、课文素材:①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指建功立业。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③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服务观点:①成大事者必立大志;②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③不同时代、世界观的人志向不同;④立志关键还要有践志的豪情。
2、课文素材:卧薪尝胆:春秋时,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逐,欲报吴仇,苦心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服务观点:①忍常人之不能忍,才能做常人不能做的大事;②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才能成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直面挫折,勇敢崛起。
发愤图强
课文素材:1.囊萤趁月:囊萤,晋代车胤家贫买不起油灯,夏季聚萤火虫于囊中,就其光而读书。(《晋书〃车胤传》)趁月,南齐江泌家贫点不起灯,常在月光下读书。(《南齐书〃江泌传》)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身残志坚,著《时间简史》,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4.曹雪芹:(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5.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服务观点:①学习应有“穷且益坚”的韧劲;②逆境出人才;③学问来自不懈的努力。
人格独立
1、屈原忠心爱国,刚正不阿,他不愿同流合污,当理想破灭之时,为保持自己的清白而投进了汨罗江。(屈原《离骚》)
2、陶渊明远离官场,过上隐居生活,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投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获得了人格独立,“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关汉卿,元初作家。“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燥,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尊老爱老
1、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关汉卿《窦娥冤》)
2、李密为照顾年迈的祖母,向朝廷请求辞职。(李密《陈情表》)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情感爱情
1、课文素材:宝黛的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的、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的怀疑传统人生所规定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服务观点:①伟大的爱情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融合;②传统和世俗的束缚是爱情悲剧的根源;③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
2、课文素材:①古代神话,有一妇人天天到山上望夫归来,竟变成了石头,人称“望夫石”。②《诗经〃静女》中静女纯真而浪漫的爱情故事。③《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及对丈夫始乱终弃的怨恨。服务观点:①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②美好的爱情是纯真和执著的;③忠贞是爱情的基石。
以民为本
1、现代诗人穆旦在诗歌《赞美》中写到:“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表现他对人民无比热爱。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施行“仁政”,保护老百姓,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
3、强秦因不施行“仁义”,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贾谊《过秦论》)
4、灭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他们自己不爱护百姓,灭掉秦国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它自己不爱护天下的百姓。(杜牧《阿房宫赋》)学习问题
1、强调“学不可以已”。(《劝学》,选自《荀子》)
2、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上)
3、学习上要重视积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上)
4、学习贵在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同上)
5、老师不分贵贱,不分少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其他素材
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2、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他的诗和他的命运令人关注)
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4、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代枭雄)
5、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6、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共同完成30卷的《金石录》。
8、元稹和白居易友谊深厚:“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9、屈原:沉江殉国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的故事)
10、巴金: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的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1、海伦 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让一切健康但虚度光阴的俗人感到羞愧。)
12、钱仲书:淡泊名利。“你吃了鸡蛋觉得好就行了,何必要见那只下蛋的鸡呐。”
13、史铁生:大难之后成大器。《我与地坛》。
14、唐太宗与魏征:明君与名臣,相得益彰。
15、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前者知人善任,后者自矜功伐。
16、欧阳修:六一居士,“三上”读书法。(一句“环滁皆山也”够人学多年的,简洁!)
17、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6.活用课本素材 篇六
技法一 挖掘经典人物素材
在平常学习中,要关注课本中涉及的文史人物,在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站在相反的立场上向传统观念发起质疑,并做到鞭辟入里,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省的主题。
如中考满分作文《李清照,心中的美神》片段: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薄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那座盛世空城。
这个片段所选取的材料我们都很熟悉,因为它来源于我们课本中所接触到的女词人李清照。“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在作者的笔下,李清照的人生、理念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技法二 把握名著素材
名著往往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作者从宏观上把握人类问题,其视野之宽阔、思想之深刻,永远是一般读物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名著可以帮助同学们从整体上认识、把握人类文化,避免支离破碎、片面极端。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我国古代、现代和外国的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深入阅读这些作品能让人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在写作中善于运用这些素材进行联想和想象,再加上创造性拓展,通过环境创设和细节描写就能使文章形象生动,文采飞扬。
如中考满分作文《向前向前向前》片段:爱憎分明,唯见天地间一根傲骨。李陵事件,龙颜震怒,百官无人敢辩,你毅然站出,直言申辩,触怒龙颜,被打进了天牢,终因无钱捐献,身受腐刑。這对你来说可是奇耻大辱,你曾想到了死,就让死来洗刷这耻辱吧!一道闪电划过天际,震耳的雷声把你惊醒,“我不能死,我没实现理想,我要用手中的笔写尽黑暗与不平,留给后人一段公正的历史。”你在黑暗中前行,在苦难中向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一篇灵活运用名著的典范作文。考生直接用了司马迁的故事作为文章的材料,生动而精练地表达了追求理想奋发向前的情感。
技法三 穿插名言素材
名言名句蕴涵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名言警句,我们在积累和运用的同时关键还在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随手拈来,为己所用。名言警句就是作文的“活水”,没有“活水”,素材就会枯竭。“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那在写作中怎样利用名言警句呢?
1.引作题目,统摄全文
要想使阅卷老师一下发现你与众不同的构思以及丰富深厚的阅读积累,不如用诗文或名言警句作标题。如中考满分作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陆游的诗句为题,内涵丰富,文字典雅,精警动人,给人深刻的印象。
2.引作开头或结尾,揭示或深化主题
在作文中可以巧引诗词佳句作开头。如中考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的开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一直相信,人的生存是为了接受不同的挑战,攻克各式各样的难题。这样才会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甚至于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接受不同的挑战。
这篇作文的开头紧扣文题中的“挑战”,引用了孟子的名言来阐述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作文中引用诗词佳句作结尾也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除了上述典型素材外,还可以关注俗语典故、神话传说等素材。这样,我们在广阔的教材空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典型写作素材,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在围绕主题的情况下,觅取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材料,就能为作文的亮点奠定成功的基石。
7.用好课本素材,激活动态思维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本 动态思维
一、引言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学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课本的知识囊括了教学大纲所有的内容,学生必须认真参阅课本,多思考,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归类总结中让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善于联系,在学习中激活动态思维。然而在中小学的各科学习中,学生似乎并不能意识到课本的重要,反而各种教材辅助资料大行其道。很多学生对课本疏于理解,却对教辅情有独钟。但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基,题目是做不完的,参考书更是买不完,所谓万变不离其宗。真正解决的办法是把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弄透彻。而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仅仅是有什么读什么的态度,是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需要有动态思考的能力和意识,时时总结归纳和联想,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课本的内容,又超出书本,学到自己的东西。而带着这样一个目的和心态的读书,又是激发动态思维的一个好途径。本文主要在加强课本学习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好好利用课本,激活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动态思维
动态思维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以及调整的思维活动。说得再通俗一点,它主要是以外部的环境变化,以及条件的转移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调整,控制事物,以及优化思维目标的效果。所以说,这一思维模式的流程就是:资料收集——方案制定——方案实施——效果反馈——再调整。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化流程,理想值和现实值之间的差距就会减少,同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控制和改造就会更加有效。要保证思维达到上述要求,就要有以下要素存在:其一,信息要素,主要是指信息、情报、资料、情况。信息要素是动态思维中的指南针,动态思维是否可以完全地解决问题,都要由信息要素来决定。其二,就是反馈要素。输出了信息以后,就要收回来,为以后的行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反馈要素意味着要不断地自动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使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保持一致。其三,控制要素,它是由信息要素和反馈要素的结合而成的,同时根据输入、输出和反馈信息,以及对自我措施、方法、行为的持续调整与修正,动态思维可对变化的周围环境形成控制,获取主动权。经过此控制过程,系统实现了其认识世界、并对客体进行改造的目的,对内针对已经存在的行为与思维程序进行调整,提升其有序度。其四,变动要素。如同前文描述一般,动态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面对环境的各类变化能及时给出相对的反应,动态思维需要持续对各类关系进行调整而适应环境。
三、如何通过用好课本激活动态思维
在课本的学习中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动态思维。下面针对初中化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1.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科学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虽然各个学科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其间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学的基础就是化学,它是化学的延伸。两者在知识内容和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交叉和渗透。化学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生物的知识来解答,生物学科中的问题也需要以化学背景为基础来分析。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适当将两门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
2.通过实验探究和思考
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思考能力的途径,但是有的同学在看示范实验时只带眼睛看,在做实验时只带手去做,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带脑筋去想。这样的实验是没有收获的。我们在做实验时应该慎动手,勤动脑,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上多做思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体验化学的魅力。
3.类似联想
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进行不同知识点的归纳和分类,可以得到新旧知识联系的产物,温故而知新。比如在CO2的制备实验中,我们可以想到O2的制备,类比两者的制备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其他实验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
4.在应用中学习
通过做练习对知识的应用来学习和总结所学,这是一个清晰化和条理化知识的过程,提高思维的效率和知识的结构化。
四、结语
动态思维的建立很重要,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深化,而在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自主思考,则可以激发动态思维。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要多一些思考,有益于我们学得更深,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刘丽.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J].化学教与学,2014,(05).
[2]夏建平.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11).
8.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阅读素材;分析总结;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存在的问题
写作一直被认为是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在中
考中,针对学生写作技能进行的考查---书面表达所占的分值也越来越大。然而,在现实中,写作教学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没有教学方面的指导,教师对如何有效开展写作认识不深,对教授写作感到迷茫;二是很多老师对现行人教版教材《Go for It》中关于写作教学的编排体系认识不足,好的写作素材得不到有效利用。很多老师感觉新教材的难度明显增加,尤其是阅读的篇幅明显增加,在课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写作往往被列入最后一课时,又或是作为课后作业或试卷最后一题呈现。这种方式既保证不了写作的数量,更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 美国著名的写作教育家唐纳德·格雷弗斯曾说过,如果我们不让学生经常写作,就不要期待他们能写出好的文章(转引自傅丹灵,王志军2012)[1] 。所以,想要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要学会立足课本阅读素材,对阅读素材进行分析总结,充分挖掘其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
二、解决的方式
顾素芳(2013)指出,“从某种程度上看,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读可悟写。阅读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过程,是掌握词句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2]。而初中教学中,由于课时的安排,课外阅读少之又少,这使得对课本中阅读素材的输入,变得更加珍贵,更有价值。Webb在谈阅读关系时指出,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是写作的“彩排”,阅读材料为写作提供了彩排的道具(转引自董越君,2012)[3]。通过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模仿:一是文章的结构,即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二是文章的逻辑,即文章是通过什么顺序来展开的;三是文章的字词句,即经常说的好词好句。
三、阅读文本,分析文章的结构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的要求中提出: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4]。而课堂上对阅读素材的分析,便是学生收集和准备素材的好时机。人教版《Go for It》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呈现不同的文本材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文本材料,进而归纳出相关话题可写的内容。
以九年级Unit3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为例。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节假日。其中Section A 3a介绍的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阅读前可提问学生中秋节的时间,学会农历的表达方法。阅读第一段后,让学生回答:1. Wh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2. Whats the meaning of mooncakes? 学生回答Chinese people时,教师可以点下,这句交代了庆祝节日的人(地点)。而学生在回答The mooncakes carry peoples wishes to the families they love and miss时,提示学生,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能答出是月饼的寄意(象征)。快速阅读第二段,提问:Whats the second paragraph about? 学生很快能回答:Its about the folk story of Change。读最后一段,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其内容是中秋节人们的活动。整篇文章读完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写一个节日,可以包括哪些方面?学生会想到:1)时间;2)地点&人;3)活动;4)意义或象征;5)故事(提醒学生写作文时可以略写或省略)。利用这个框架,学生马上阅读2d,完成表格(()为填空部分)。
NameThe Water Festival
Time(From April 13th to 15th, the time of the Thai New Year.)
Place(Chiang Mai, Thailand)
Activities(go on the streets to throw water at each other)
Meaning/Symbol(The new year is a time for cleaning and washing away bad things. Then youll have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
找到答案后,马上可以根据表格形成一篇关于泼水节的文章。The Water Festival is celebrated in __________ from ______ to _______, the time of the Thai New Year.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go on the streets to_____________, becaus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new year is a time for ____________. Then you will_________ in the new year.
有了这个框架,Section B在教授外国节日时,同样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每个节日。经过几个节日的操练,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节假日的话题及可写内容,这样就为节假日的写作积累了很好的素材。学生在碰到类似的写作时,脑子里能快速反应,即使是基础弱的学生也有东西可写,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四、阅读文本,理清文章的逻辑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作的要求中还提出:学生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在确立了话题所覆盖的内容后,如何让这些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是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过渡句(词)的使用,可使文章清晰流畅,自然而别致。
以八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3a 为例。在介绍Jane的习惯时,由好习惯到坏习惯,文章用了However, she has some bad habits, too.过渡。七下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B 2b在描述police artist这个职业时,作者运用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 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 这句话过渡,进而叙述这个职业困难的原因。这些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文章自然顺畅,结构清晰。
除了过渡句外,过渡词在作文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八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A 2d在介绍Russian soup的制作过程时,用First,then,next,after that,finally等词把制作的步骤串起来,顺序一目了然。七下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B 2d在介绍周末时,用on the first night,the next morning等表示时间的词,带领读者重温其周末所发生的事情。在七下Unit11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2b中,作者用All in all,it was an exciting day. 来总结学校郊游,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in short,in general,to sum up等表示总结的词组。 类似的过渡词还有很多,如用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like 表示举例,用and,also,as well,not only···but also···,both ···and···等表示并列关系,用but,however,instead,though等表示转折对比的关系,等等。总之,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扩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词汇,便于其在写作时能更好地应用。
五、阅读文本,学习文章的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结构清楚,过渡自然外,语言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教师在文本的教学中,也要指导学生理解、拓展、记忆和应用一些好词好句,积累语言材料,进而丰富自己的作文。
比如八下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 Section A 3a 中在介绍博物馆时,第一句The most interesting museum Ive ever been to is the 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就是一个很好的句子。它是Ive ever been to the American Computer Museum. 和Its the most interesting. 两句的组合。通过对比这两句,学生可以体会到复杂句的魅力。另外,通过对描述词most interesting 和地点的改变,学生可以模仿出很多类似的句子,如The most fantastic/amazing museum Ive ever been to is ···. 进而这个句型可以改为The most beautiful city/country/··· Ive ever been to is···等。又如Section B 2b在介绍新加坡时说到,this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通过改变位置Southeast Asia,可以介绍厦门、青岛等类似的岛屿;通过改变take a holiday,可以凸显在这个地方可做的活动,等等。又如九年级Unit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Section A 3a在表述困难时,作者用了The teacher spoke so quickly that I did not understand her most of the time. 在表述计划时,作者讲到I want to learn new words and more grammar so that I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movies. 这两句中so···that···和so that···都是很好的词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翻译或造句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其用法,进而熟悉和应用,从而在写作时有“英雄用武之地”。
当然,除了替换、翻译、造句等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挖空复述等方式,重点突出好词好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操练,达到熟悉和记忆的目的,为写作做准备。
人教版《Go for It》所提供的文章,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文,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也是习作的样本。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个宝藏,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多花点时间钻研其对写作的指导作用,并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的结构,逻辑和好词好句,使学生在写作前有一个很好的输入过程,那么学生便会有更好的输出。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有新意,他们的写作兴趣才会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丹灵 王志军.如何教写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顾素芳.立足文本,随文练习——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2):35-39.
[3] 董越君.利用阅读文本有效拓展写作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9中学篇),2012(6):6-11.
9.地理课本插图的运用 篇九
关键词:读图;析图;亿图;绘图;用图
新课改后的初中地理教材,课本插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的作用正大幅度提高。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难点就在图上,怎样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呢?
一、教会学生读图
读图是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读图时,首先要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如地图的方向、图例和比例尺等,在读懂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描述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大小、形状、分布状况等。比如学习《台湾省》时,首先找出左下角的三个说明:一是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的50千米;二是图例中不同的颜色,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棕色代表山地;三是方向,經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图文结合,描述台湾省的组成、地理位置、地形等。
二、指导学生析图
析图就是根据对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经过思维加工、处理、提炼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在《印度》一节中,分析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找出主要的工业城市,棉纺织中心孟买和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其次找出孟买附近盛产丰富的棉花,加尔各答附近盛产丰富的黄麻,分析出印度工业分布接近原料产地。这样可节约时间和运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工业中心同属于沿海城市,方便工业制成品的对外运输。最终得出结论:这两个工业中心既方便生产,又方便运输,因此分布在这里最为合理。
三、鼓励学生描绘插图
描绘插图,有助于学生强化空间概念,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空间记忆。例如在学习《印度》地形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板图,再结合板图指导学生描绘课本插图,具体步骤:(1)在插图上描绘印度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的国界线;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海岸线;恒河。(2)在空白纸上再描出上一步描绘的线,这样就可得到一幅印度轮廓图。(3)在描完的空白图上,填写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这样学生对印度的轮廓和地形区记忆深刻,有助于学习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四、指导学生忆图
忆图就是让学生记忆地图内容,重要的地名、地理事物只要一提出名称,就能在头脑中构成一幅空间分布的图像,并能把从课本中获得文字、地理知识转化为图像,记忆在大脑中。具体方法:每讲一个地理事物就让学生在课本插图中做标记,这种试听结合、手脑并用、动手勾画、反复练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东南亚》地形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时,明确亚洲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为高原和高山、四周多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再让学生回忆亚洲气候图,结合东南亚的位置,分析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濒临海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所以气候类型应是季风气候。这样再让学生看东南亚的专题时,就可以水到渠成,自然地分析出本区的地形、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开拓学生用图
善于使用地图,死图可变活图,识图的目的重在灵活应用。如学习《我国的内外区域》时,可与我国年降水量图对照阅读。通过分析降水量与河流的关系,从而得出外流区降水充沛,则河流多,水量大,流程长;内流区降水少,则河流少,水量小,流程短。然后,分析得出外流区内外流河的分布规律:从北向南河流汛期越来越长,含沙量越来越少,河流的径流量也越来越大。
总之,由于地理事物分布在空间的广阔性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想让学生充分了解现象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单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课本插图正是学生积累地理材料的一个辅助手段。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忆图、绘图、用图,是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中学)
【课本中议论文素材的运用】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整理09-03
浅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1-08
高中语文课本的作文素材09-10
议论文写作素材与运用11-14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10-21
2、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北师大版)07-13
浅谈议论文中的写作素材10-10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论文10-14
历史课本剧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09-14
企业成本管理中价值链的运用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