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精选15篇)
1.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 篇一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就已经提出,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预防或克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正确认识并调适压力。面对繁重的工作负担,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并经常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在工作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要认识到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正确对待,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学会倾诉(宣泄)、学会委任、学会找理由给自己放松,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方式,或求助于专业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术。当发生职业倦怠时,可以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又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承认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不要把原本是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都强加于自身。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缺点和错误是正常的,学生身上的优缺点来自于许多因素,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而同喜同悲。
善于肯定自己并赏识他人。学生需要教师的表扬,教师当然也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如果总是将希望寄托在领导和同事身上不现实,要学会自己肯定自己、奖励自己。如自己对某一节课感觉良好时,就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奖品。要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就是要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当然,肯定自己的同时,也要赏识他人。一个善于妒忌、心胸狭窄的心灵是不会快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善于为自己戴上赏识的“眼镜”。例如,在听公开课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学习”一档:学习教态、学习教法、学习语言等,哪怕看上去上课的教师出现错误,也要带着感激的态度:感谢他为我提出了可贵的警示和提醒。为他人喝彩,这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努力创造自我。失去自我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因此我们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育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归纳出独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创造出独具个性的理论成果等,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事业的成就感和魅力感。对于教师职业,除了谋生的手段之外,还可以加上教学中游戏价值、情感价值、回归价值(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使自己回归童年、回归学生时代,永葆童心)等;也可以采取价值提升法,将职业提升为事业,甚至为科学。当职业成为一个人研究的对象时,就会产生无穷的乐趣,其自我人生价值会大大提高。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家庭是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任何一种机构和组织能够取代家庭的功能。家庭也是放松之地,也是能量再生的场所,对于职业倦怠的缓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首先应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同时,运转正常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有助于个体战胜困难。研究表明,从支持的来源上讲,来源于领导(如校长)的支持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同事和其他人的支持。来源于同事的支持比来源于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在教师压力和枯竭之间所起的缓冲作用更大。从支持的类型上来讲,实际支持(如提供反馈、建议)比情感支持(如倾听、表现出关怀)对于减轻教师的枯竭更有效。来源于学生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情感型支持对于降低枯竭水平更为有效。
总之,导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超越自己,做到多方面的转变,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更希望社会各界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
2.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 篇二
一、克服倦怠的具体行动
1. 体育锻炼———让生理“机器”协调运转
生理机能与人的内心情绪休戚相关。当身体强健, 身体中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以及骨骼、肌肉、皮肤和毛发等组织运转顺畅时, 人的精神上的承受能力必定较强。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 远离倦怠。
2. 合理饮食———为身体健康提供“燃料”
饮食是人生的享受, 合理健康的饮食能缓解身心压力, 给身体提供燃料和动力。
3. 为自己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教师通过建立自己交际圈中的良好人际关系, 不仅会满足各种生物学性质的需要, 而且能够不断掌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知识、技能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并在交际中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可以肯定地说, 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教师是很少出现职业倦怠情况的。
4. 确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学生身上优缺点的形成来自方方面面的因素, 教师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学生看成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而或喜或悲。确立了这种合理的专业观念和专业期望的教师, 才不会轻易被一时的挫折和逆境困扰,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厌倦情绪。
5. 积极投身教育变革实践
一个人很难改变另一个人, 因此, 任何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去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作为中小学教师, 必须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愈来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若不能有效投入课程改革实践, 就很容易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而被各种变革折腾得厌倦不堪。
二、克服倦怠的心理调适
1. 学习“水”的智慧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软的物体了, 但是“攻强克坚”时, 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厉害。最厉害的智慧当如水的那种柔中有刚、刚柔一体的境界。水的智慧很值得教师思考、领悟和内化。教师若能领会水的智慧, 那就不可能出现厌烦、失落和倦怠等消极情绪, 总会怀揣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
教师工作压力不可避免, 那么只能改造主观世界来达到物我和谐, 从而调适内心状态, 以应对和排遣压力。
3. 学会情绪疏导
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有一定的极限, 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极限时, 总会出现一些精神上的困扰, 而且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 打开自己的“情绪控制阀门”, 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
4. 心里要有“时间表”
在现实里, 时间是个不变的常数。教师若能在常量的时间里管理好自己, 提高办事效率, 就会增强自信心, 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就能够有效克服职业倦怠。
5. 善待自己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环境相对封闭, 教师很少为自己留出娱乐和放松的时间。再加上教师责任心很强, 习惯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工作中, 往往忽略了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均衡的生活会使教师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之中。要改变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 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善待自己。
3.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 篇三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如通过媒体宣传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等。
教育管理部门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引导教师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引导教师关心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正确认识那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人和事,正确面对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育管理部门应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业化、正规化。首先,在师范教育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使所有新教师都具备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其次,在教师职业资格认证中,增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考试,使心理健康知识成为教师职业资格的通行证;最后,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中,编写适合在职教师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通过相关培训,使教师能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形成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并具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能力。
实施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1、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形成健康的组织功能。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明确规定教师的岗位职责、澄清期望,防止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优化学校的人员配置,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减少各种非教学性的、可能增加工作负担的繁文缛节和日常文书工作及其程序条例。让教师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既能使参与者感到尊重和信任,又能汲取有利决策的宝贵资源,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猜测、揣摩,从而产生的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者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优胜者得到该得的奖励。要善于创造条件满足教师各阶段各层级的需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困惑。
2、物质和精神两手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学会赏识教师,信任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施展才能。通过为教师提供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如进修、同事互助或教学督导,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想方设法去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包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校园里的一革一木,处处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你好吗?”“我尊重你!,点滴都是情,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再者,适当组织一些活动,既增强团队意识,又使教师疲倦的身心时常得到一定的缓解。
3、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点,随时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服务。学校在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的同时,可以定期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办讲座,为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调整心态,关注自身健康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当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以及无聊的会议和批改不完的作业时,我们可以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1、调整自己的工作期望值。教师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定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不要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通才,要允许自己犯错误。
2、努力提高职业能力。这是战胜压力的根本。教师要面临一系列要求和挑战,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3、提高管理时间的能力。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忙而不乱,紧张而有条理地完成工作安排,是对付压力的关键。要善于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
4.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篇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当老师无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第二,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让七、八年级老师顺利上九年级,让高
一、高二年级的老师带高三班,在学校三个年级中逐渐循环。对于非中考或者高考科目的老师,则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来荣誉的工作。
第三,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心理。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激发教师创造性。同时,通过“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迎新春元旦晚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一个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
第四,注重教师情感变化,诱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在学校工作中,部分老师由于在职评、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长久下去极易形成职业倦怠。学校在不能满足教师要求的前提下,应同情教师境况,学校领导要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
第五,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山村中小学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应通过外出学习老师归来上汇报课,请其它学校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示范课,本校内开展“手拉手”教学活动等,让每一位教师跟上素质教育步伐。
第六,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解放出来。学校在抓升学的同时,应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淡化“分数”考核教师,而应从学生多方面素养来考评教师。
2.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要有意识地远离职业倦怠。
(1)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要珍爱生命,珍惜工作,尊重同事,赢得敬重。
(2)给自己制定目标,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小目标,从而创造成绩,树立成就感。
(3)树立职业自豪感,“爱”使人战胜一切困难,因此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爱自己、爱职业、爱学生、爱家庭。
(4)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是人为造成的,寻找对策。如“问题学生”的出现,家长的不解等,这就正视现实,不回避、不自怨。多一份耐心、爱心就会解决。有的是社会原因,如“购房”“赡养老人”等,这是每个人生都会遇到的困难,这就要有韧性和毅力,不将生活压力带进职业压力中。
5.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 篇五
在教师岗位几十载,听得最多的就是四个字:倦怠和待遇。走在工作的前列,完美人生价值,在物质不能保障的前提下,倦怠了?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小学的教师体会更深!尽管平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的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总是有如此多的抱怨呢?回答更多的是:上级领导富了,老师累了、穷了,所以倦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一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态度方面。在认知方面,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工作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
(2)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很大,常常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情绪。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再认为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有部分教师兼任做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若得不到有效消除和缓解,则会反映出生理能量耗竭的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骤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心里方面,则表现为对生活的乏味感,对事业的失望感等。
社会要进步,关键在教育;教育要提高,关键在教师。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首先是表率,良好的心身健康素质会塑造和影响学生,并使教师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风貌,以满腔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教师队伍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优秀教师选调进城,有的千方百计跳槽当公务员;有的教师的责任心没有以前强了;有的教师出现急噪、焦虑等状况;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等。这些现象背后也反应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显突出。
二、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班级人数的膨胀、过多的考试与授课数量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们的身心备受煎熬。
2、过多地承担着社会的角色。教师还是一种多角色的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不能顺利进行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其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3、需要承受过重的经济压力。老师是社会上普通的一员,虽然近年来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多数生活并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教师也是人,教师也有父母需要赡养,也有儿女需要哺育,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不顾自己的社会职责,那教师还是个完整的人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潜在价值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4、舆论和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教师队伍是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然而,当前的媒体对教育正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显得乏力,却对个别出现的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现象却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确实需要社会舆论的监督,但过多地对负面影响进行强化,势必使教育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教师既要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担心孩子在奔跑中摔跤,打闹中碰伤,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会引来媒体的曝光和社会舆论及家长的声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像是崇高的灵魂工程师,倒像是一个被监视的过失者,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二)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造成倦怠心理。
1、单调和重复的工作性质。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是繁重和烦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段和科目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虽有变化但大致保持相对的稳定,对教师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相对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差不多在做着重复性的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一生都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太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的。同一篇文章你讲了无数篇,你是不是觉得很乏味?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可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因为受到教材、考纲等的限制,教师的创造性不可避免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枯燥和疲倦。
2、新型师生关系发生转变带来的压力。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尊师重道,师道尊严。而现在的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来承担。针对目前政府的法律法规,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无论何种情况,受伤的最后都是教师,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先给教师严厉处分一番,然后教师向社会或家长赔礼道歉,对学生给予赔偿,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更多。
3、新的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过去当教师再苦再累也算是个“铁饭碗”,随着“激励竞争”制度的推行,老师们深感当年手中的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力拼搏、有所作为,才可能称职。因此,在校园里,不少老师事事不松懈,时时争第一。另外,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的社会化、学生和家长评定教师制度的推行、绩效工资制等,明着是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地位得到提高,待遇得到改善,实际上这些制度都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都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三)教师的个人素质是职业倦怠的内在诱因
教师职业倦怠虽然由工作引发,但也与教师的不正确认知和不良人格特征有关。首先是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产生。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和耐性、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能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的教师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有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拥有这种人格的教师,其性格中的不良方面,如怯懦、孤僻、狭隘、缺乏耐心等容易使教师在面临压力时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应付,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职业倦怠。
另外,教师个人的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教师职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不理解、不适应,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再加上教师工作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同情和认可,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倦怠心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教师职业倦怠要从这三方面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
教师在社会上还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及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用实际行动为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执教环境。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的途径,并针对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积极优化社会舆论,倡导新型职业价值观,确立对教师的合理期待水平,给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待遇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系。针对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国家要运用行政调控手段将教师收入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作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参考,保证教师待遇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工作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期望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些又不是我们个人的人力所能为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因此,要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任何一种职业做久了,都有可能产生倦怠,皇帝做久了,也愿意溜出宫潇洒一圈,哪怕是微服私访也好。职业有时就像围城,里面的希望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接纳自己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奉献的职业,不能与高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地位同所付出相比,不是很如意,教师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都能理解,这些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它并适应它。既来之,则安之。
其次,教师要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教师职业倦怠表面上看是由于重复,而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就可能出现问题。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望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
再次,教师要学会放松自己,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放松是指身体或精神由紧张状态转向松弛状态的过程,当感到压力不断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的睡眠要好。除了日常的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去美容院换个发型,或给肌肤补充一些水份等松弛方法外,还可以外出旅游,亲近自然。新鲜的空气,悦目的景色、鸟虫的鸣叫,将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
6.教师职业倦怠 篇六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 ,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1.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第一次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专门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随后,各国的学者开始重视了对于它的研究。国内外的各种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这是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是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劳与情感衰竭。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因此,简单的说来,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专业知识,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还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家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适应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化。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障碍,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
其次、职业兴趣转移。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再次、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首先、教师本身性格与工作态度、动机方面的原因
教师本人的性格方面有缺陷,内向、不和群、缺乏自信心的教师在工作中容易感到有压力,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目标不明确,教书只是为了挣大钱,图社会地位,如果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将自己的工作投入及回报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比较,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会感到压抑与疲劳、挫折与失败,就容易产生不满、消极、悲观、失望等职业倦怠现象,丧失工作动机,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压力的影响
全世界各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十分重视教师,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各级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而且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懂的教学规律,并且受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各级教师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比如,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岗位的末位淘汰、按绩取酬、在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篇数等等,都使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4.我认为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方法与措施。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帮助教师找出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建立一重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教师有不同的影响。民主、开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经济效益制度等,使教师在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大家一视同人。学校的领导人应具有一种民主的领导风格,关心尊重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管理学校的机会,增强责任感。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努力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产生团队意识,形成集体归属感。增加归属感,并且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一点非常重要。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教师也不例外。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要失去信心,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与工作都有益处。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信心与勇气。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
增强社交适应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 ,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品味生活。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就更应该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比如听音乐、收集邮票、郊游、游泳、看电影等等,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7.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篇七
1. 职业倦怠概念厘定
最早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的是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心理学中,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个体化的认知及情感的消极反应。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
2.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2.1 工作压力大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美国研究员格林娜尔格 (Greennaerg) 在1980年的报告中指出70%的病因与压力有关,职业压力是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诱因。教师职业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教师职业高压力性。有调查资料表明,教师从早自习、白天上课及下晚自习,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一般职业工作时间。教师劳动强度过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各种阶段质量检测等,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每天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而社会对中学教师的期望则高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他们期望“教育万能”、“学校万能”,使得教师所体验到的不仅是工作的劳累、社会地位的低下,更有不被理解,有付出而无回报的辛酸,教师的成就感因此而降低,倦怠心理便油然而生。与此同时,与教师的付出不对称的是教师的低收入,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家庭压力。许多教师因此而产生职业倦怠。
2.2 教师职业的重复性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重复性的周期劳动,教师的低成就感或目标没达成的挫折感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显现出来,教师个人得到荣誉的机会很少,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使得教师的教育职业激情受到极大的挑战。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面对的常常是同龄的孩子、同一门学科的同样的教材,有限的缺少刺激的情境很容易磨蚀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产生倦怠。随着教龄的增长,不少教师的壮志豪情逐渐被安于现状所取代;原先爱学生之心为淘气、捣蛋的调皮学生而搅得头疼不已,甚至产生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少了感动,上课少了激情,教书成了任务,流于平庸的“教书匠”。
2.3 教师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由于目前中学评价教师工作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的标准,如优秀率、升学率等,加上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长期处于焦虑当中,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
3. 解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纵观当前中学教师所具有的严重的职业倦怠状态,以及低下的生活质量所导致的教师在自身价值寻找中的体验,其实质就是教师对生命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危机的感悟。理解中学教师作为多方面精神需求的个体就要给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关注教师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中学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所经历的一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包括面对压力和困难,要明确职业的特殊性和特殊的职业角色,了解自身条件所包含的可能性和限制性,积极地将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期望纳入言行,使之成为教书育人的长期动力。
3.2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要消除职业倦怠现象必须加强自我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储备,使自己具有远见卓识,树立远大目标,为之不懈努力。学校要为教师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了解教师的成长经历,鼓励其不断发展,从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教师要努力自修,提高自己的承受力,树立良好的、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学会有效地应付压力,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富有职业荣誉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在教育技术素养、心理科学素养、教育科研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中学教师才能实现作为一个理性主题的自我诉求,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投入感,才能形成日益成熟的教学智能和实践能力,克服职业倦怠,保持理性的宽容,从而达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求真、至善和达美的理想境界。
3.3 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面对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除了自己的专业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专业发展受阻外,学校领导缺乏人文关怀也是主要的诱因之一。因此,要促使领导队伍树立服务意识,为全体教职工服务,多方面满足中学教师政治精神上的需要、事业成就感的需要、业务进修上的需要、合理生活上的需要。引领教师从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感的同时,还要引领教师追求自我实现,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感受真正的幸福,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从而促使教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焕.关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6) .
[2]杨秀玉, 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 .
[3]姬祥清.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及缓解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9) .
[4]姚静.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缺失与回归[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6) .
8.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篇八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五、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
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六、教育不均衡,挫伤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涉及许多方面。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地方教育政策,我们当地和其它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大城市的公立、私立学校,教师工资可能就是我们这边好多倍。另外,那边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管理不像内地严格。因此,内地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工资待遇,纷纷前往私立学校。要知道出去打拼的教师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当地人才的流失。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勇气和条件走出去,只能苦守着当地教育。看着别人拿着优厚的报酬,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
七、社会风气影响教师的上进心。
眼下,网上资源丰富、“卡五星”之风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每天读书半小时的教育专著相比,打麻将具有更强的诱惑。要求教师撰写教育叙事,备导学案,部分教师会选择在网上下载,网络的便利让人学会了敷衍。想当年,没有网络,没有卡五星,课要自己手写,课件要自己设计制作,下班后没有多的娱乐方式,会选择看看业务杂志。也只有在那几年,人的工作能力才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以上分析不知是否在理,字里行间可能透露了些许无奈和抱怨。不管怎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俗话说:“带病的大夫如何给病人看病?”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没有创新,精神萎靡不振,对待任务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1、尽量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近些年,国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然而,由于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教师工资的增长过于缓慢。现有的工资并不能适应当地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应该加大工资的倾斜力度,多向贫困偏远山区投入,真正落实“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承诺,让广大教师无经济上的忧虑,安心工作。这些年,作为学校,也在致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但投入也不可能太多,并不能真正改善教师的经济状况,所以还需国家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实现教育均衡。
2、及时调整心态,树立人生目标。俗话说“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否则你就是痛苦的。有许多政策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我们也不可能逃离当地教育,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常年累月重复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点改变,人不可能不生厌倦。因此,我们需要给自己的人生确定新目标,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让每年都有个奔头儿。例如:今年,我要把班级管理好,形成一个什么特色;我要在学校讲一节公开课;我要有一篇文章发表等等。当某一件事情做成了,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自己会充满惊喜。
3、学校要努力让教师工作的幸福。作为学校,要想方设法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让教师们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是幸福的。要舍得投入,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查的机会;要公平公正绩效考核,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要多给认真工作的教师提供讲课、表彰的机会;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这些工作,学校都在努力实施着。
9.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 篇九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可引发如下问题:
1.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总之,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师的工作以及学校组织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同时,上述问题彼此会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干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预防及调节教师职业倦怠呢?
首先,教师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一个理智的教师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从而改进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及弱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扬长避短,克服不足。
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指个人在教师职业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教师的价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教师职业是光荣的,同时也是繁重的,生活清苦,但如果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投入教育事业,那么这一职业许多困难都会逐步加以解决和克服。
第三,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教师角色适应能力。在发展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变的,需要不断转换。教师应该培养对人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室或学生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和家长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协调的人际关系。
第四,学校的帮助。首先,改革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目的,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以各种“率”来衡量其成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学校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再次,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增加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如优化学校的人员配臵,改善工作条件,通过管理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支持教师的教学及对教师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它有助于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后顾之忧。
10.浅谈教师职业倦怠 篇十
(一) 教师的低成就感
在民办学校, 由于学生是交着学费来上学的, 大多民办学校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没有挑选生源的权利。形形色色的学生成了教师的教学对象,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个性, 而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尽管教师总是竭尽全力使得学生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但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不是教师所能够控制的, 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学的难点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 更体现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上, 然而不论是成绩的提高、“德”的渗透还是行为习惯的养成, 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气呵成的, 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需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并且所谓的成效往往也不会很明显, 也没有一个硬性的尺度来衡量一个学生在成绩以外取得的进步。更可悲的是, 有的老师辛苦地付出三年、考入重点院校的学校却屈指可数, 除了受到外界的压力之外, 内心的挣扎往往使得教师夜不能寐,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 家长、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
如今各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 对于家庭来说, 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绩直接关系到升学、就业、未来以及家长的面子。在某种程度上, 孩子“成绩”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该承受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附加值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就相应地不断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这是我国众所周知的国策, 纵然大家对当前的教育体系有这样那样的指责或不满, 但是对教师的期望或要求却从未减弱过;至于学校, 不管其实力强弱, 生存的“食粮”则是教学质量, 各地学校狠抓教学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种形势下, 对教师的期望值与日俱增也便不足为奇。为了满足来自内外的期望, 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宽泛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 健全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科研能力, 等等。当学校和教师没有能够实现社会的期望, 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指责的目光投向教师, 认为教师无能或失职时, 教师的压力更是倍增。
(三) 教师职业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及空间的局限性
八小时工作制在各行各业推行, 教师这一行业由于其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却无从实施。教师除了在上班时间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 还有大量的工作只有在下班以后才有时间去做, 如查阅参考资料、培优补差、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科研, 等等。高中教师、主课教师、民办学校教师比一般教师的工作时间还要更长。
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 各级政府加大对教师生活的保障力度
政府要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明确教师的公务员身份, 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水平。国家虽已提出“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 但好多地方教师的提薪等级仍是最后一个。另外要调整机关政策, 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 以减轻教师的压力。
(二) 校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师群体由于长时间管理学生, “命令”他人便渐渐地成为了一种习惯;老师们都“脸皮薄”, 经不起直接的批评。校领导需要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 解决问题时尽量采用“谈话”的形式而非劈头盖脸的训斥。此外, 有的老师爱唠叨、爱抱怨;有的老师爱出风头、好表扬;有的老师不合群、好独立作业等这些情况, 校领导要有宽大的胸怀去接纳, 根据教师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举措, 而非“一刀切”。
(三) 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 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 即看到教师的过去和现在, 更面向教师的未来, 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考评要兼顾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科研等, 而非将“成绩看做是唯一的尺度”。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 使得在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 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凝聚力, 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四)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
首先, 学校可以利用网校资源, 为本校的老师注册网上学习平台。要求其定期听课与他校名师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视野上、教学思路上不断拓宽, 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 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加研究生进修班, 加强其理论知识水平, 以防止其知识老化。第三, 积极参加所在县、市乃至国家各个级别的优质课、论文等相关比赛、学术会议或者研讨, 让教师尽可能多地与他人接触、学习, 一来可以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相关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可加强其与人沟通的能力, 使其生活变得充实又不乏挑战。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 教师就被赋予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崇高使命。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超人化”, 教师自身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越来越大;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探究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 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 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旨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对研究分析教师的职业倦怠具有现实意义。
11.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篇十一
1、性格差异使职业倦怠程度不同。有研究表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和他人交流的人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那些持个人主义价值观并试图实现自己工作理想的教师和那些妄想的、易怒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教师则很少出现职业倦怠。
2、不同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很显然,那些生活很颓废、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的人较之于那些生活乐观、积极、活泼的教师更易于产生职业倦怠。
3、不同的生活经历也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拥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的、经历过较大挫折和失败的教师则不容易产生倦怠。此外,年龄和婚姻等因素也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
4、职业道德水平滑坡,使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进取精神。
在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进取精神不够,对学生的爱心不足,缺乏超前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使得教师安于现状,对工作应付了事。
12.教师职业倦怠心得体会 篇十二
2012年5月,我学习了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内容,使我深受教育,我知道了,长期的情绪张源和人际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具体表现有:
1、认识方面:
对工作失去兴趣,感到前途黯淡,毫无希望,认为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繁琐的家务,无意义,无价值。
2、情感方面: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各种消极因素,多种心理疾病,如:失眠、头痛、头晕、内分泌失调等。
3、意向方面:
疏远工作,无心投入。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那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是:
1背景性因素:
2.社会因素
3.组织因素
我们克服职业倦怠的毛病,其方法是:
1、增强教师职业性的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2、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
3、切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4、排除教师心理障碍,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
13.浅析初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学质量, 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学生, 特别是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初中教育的引导者——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不容忽视的。
一影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1. 社会因素
初中教师, 不仅有传递精神文明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和学生共同面对中考。社会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 一旦学生考砸了或没能达到他们的期盼时, 他们就会向老师、学校投以指责的目光。他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这种责任以及职业性质的要求, 无形中促使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出现。
2. 学校因素
第一, 学校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当前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缺乏合理性, 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趋于形式的事情过多。采取的“坐班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教师不信任的一种体现, 这让教师很反感, 但又不得不遵循, 时间久了教师就会带着厌恶的情绪对待;对教师的评比体制上, 是以学生的成绩来权衡的, 这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从而对工作产生倦怠。
第二, 学生。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分溺爱, 行为问题多, 心理素质不过硬,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难以从教。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 对学生的不良现象, 如违反教学纪律、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有时就会产生挫败感, 从而降低工作热情。
3. 个人因素
随着教龄的增长, 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 教育的成果日益显著, 成就不断提升, 去个性化和情绪耗竭也纷至沓来。
受考试制度的改革影响, 历史、政治已从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即使是要参加中考的历史、政治, 由于以开卷形式而变得不重要, 变成了豆芽科。语文、数学、外语的主课老师有时则会占用这些课。而像音乐、美术、心理健康课被占更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如此的情况, 让这些担任“豆芽科”的老师, 存在感很低, 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很低, 很少有热情投入工作中, 职业倦怠就会产生。
二缓解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 社会因素的应对策略
第一, 社会建立合理的期望, 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教师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 而不是万能的神。家长不能把对学生的殷切厚望都寄托在教师身上, 学生的成绩不仅仅是由教师决定的, 它还与学生自己和家长密切相关。因此,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或是家长, 都应该对教师树立合理的期盼, 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 让教师从“神”的角色转换到人的角色。
第二, 加大教育的投入。一个国家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是取决于国民教育程度, 那么要发展就不能没有经济投资。政府应向初中教师工资待遇上有所倾斜, 提高其经济地位, 改善人们对教师“臭老九”的看法。同时政府还应为初中教师提供教师公寓的福利。经济的投入实属一种社会支持, 王莉、王俊刚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 就得出社会支持水平与职业倦怠成反比关系的结论。
2. 学校因素的应对策略
第一, 学校提供合理的、公平的管理体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既要注重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 又要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公平的管理体制。如尽量减少一些形式上的检查、会议, 给教师减压, 以人为本,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在引进新教师上应注意男女比例, 减轻教师找不到结婚的对象的顾虑。同时, 学校应禁止教师占课。
第二, 家长支持教师工作。改善学生给教师造成的从教困难, 需要家长的大量支持与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家长的话语、行为都深深地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家长应对教育孩子的方面进行反省, 并加以改正。
3. 个人因素的应对策略
要为人师表, 提高自身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教师也不例外。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才能在教学中迎刃而解, 有助于赢得学生的爱戴, 增强个人成就感。更重要的是,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使那些担任“豆芽科”的初中教师增强了自信, 提高了存在感与归属感。
三结束语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倾向的出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特别是中国很多地方都还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因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学校、社会共同关注, 齐力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蔡拔平、黎旭.审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J].教学与管理, 2007 (3) :38~39
[2]张贵诗、罗良针、李费菲.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科技广场, 2011 (2) :253
14.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 篇十四
渑池五中
钱爱英
身边的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同事们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身边教师的职业热情慢慢消退。
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以下就教师倦怠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现代人造成了压力。教师这个职业被全世界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 ,职业倦怠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普遍存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有超过五成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很大或极大的压力。近年来,从各种新闻报道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师有体罚、辱骂学生的情况,各种新闻媒体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报道的同时也只是讨论了教师的素质问题,而对于案例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却没有涉及 ,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己,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于教师来说,它会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冷漠、消极、紧张等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会被体罚、心理虐待,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人心浮动,师德的丧失;对于国家与社会来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变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个体所承担的压力也日渐加重。社会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职业特征无法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教师职业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
2.外在期望与教师的内在迷惘。社会大众对于教师的过高期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使教师产生一种内在迷惘。在快速变迁的社会里,价值日趋多元化,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增高,在多方的期望之下.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强调其专业性,增强大众的信心,以致对自身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大众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他们不去认识自己的倦怠,相反却加以否认,这样使得倦怠之病魔日益侵蚀着自己的身心。
3.学校组织结构与气氛。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一些学校呈现科层制组织结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时常面对挑战,工作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降低,工作任务中的行政色彩较浓,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对所处的组织环境不满,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效能,并认为学校领导‚坚守‛在其办公室内,不了解教师的情况,不关心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公正。另外,由于教师本身的进修渠道非常有限.在相对刻板的科层体制下,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教师忙于应对学校的行政任务.进而产生倦怠。
4.教师人格因素。除了上述诸多外部因素以外,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众所周知.世上不存在具有绝对完整人格的个体。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所不同的是个体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教师若存有某种人格特征,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该类特征明显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更容易陷入倦怠状态。再比如有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较易产生倦怠。有A型人格特质的人通常表现为成就感强烈、竞争意识浓厚,动作行为急躁、紧迫.言语粗鲁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A型个体特征的个体.其血液的激素成分比其他个体多得多,同样刺激条件下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产生心理紧张反应。
三、预防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努力逐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事高地位职业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羡慕、尊敬和优待,他自己也更多地感到自豪和优越,无疑,他们也热爱自己的职业。因此,要想使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立志献身于该职业,必须通过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舆论的宣传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教师、支持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广泛树立起‚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观念,切实做到教师职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都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并以健康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领导要为教师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样会使教师心情舒畅,会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适当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帮助教师解决好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这些都是学校领导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教师松弛情绪,焕发精神,解除苦闷,增加生活的乐趣,使身心更加健康。
第三、要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作为教师自身,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水平,必须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程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的调节,注意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应该尽可能不急不躁、不消沉,合理释放情绪,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解脱,还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赞同,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总是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知心朋友或有关人员表达出来,否则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坐卧不安。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豁达,开朗,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妥善处人处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如书法、绘画、写作、旅游、文娱活动等,以求得自己精神上更多的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也使各种活动互为调剂,避免过于紧张。
15.教师职业倦怠 篇十五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最早见玩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也有人将“Job”译为“工作”,将 “Burnout”译为“枯竭”。
职业倦怠最早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70年代提出的,是指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受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已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它特别容易发生在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的行业中,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所以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教师职业倦怠并非身体劳累所致,而是来自心理的疲乏。它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有三个;(1)情绪衰竭:它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人性化:它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人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3)个人成就感降低:这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
具体来说,教师职业枯竭是指在所在的职业环境里,不论是在体力、精力还是能力上,都不能顺利应付工作,表现在生理——心理症状、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行为三个问题等三个方面。
第一,个体压力维度:生理——心理症状。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观心理体验主要表现为:抑郁,如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推动兴趣,对学生漠然等;焦虑,焦虑的表现主要有三类: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预期焦虑;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时,则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
第二,人际关系维度:人际关系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
第三,自我评价维度:职业行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可使学生受益,但若教师出现种种职业倦怠的问题,受害最大的自然也是学生。
恰如一些学者所言,“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正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身、社会、学校、学生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成为一个“无形的杀手”。
第一,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不利。
第二,职业倦怠对社会不利。
第三,职业倦怠对学校不利。
【如何摆脱教师职业倦怠】推荐阅读:
如何摆脱“高考恐惧症”08-31
如何摆脱“初中新生综合征”07-17
如何帮你摆脱职场困境08-20
如何看待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10-30
摆脱作文450字07-30
职场红眼病怎样摆脱06-19
《摆脱贫困》片观后感心得08-09
教孩子学会摆脱压力读后感07-07
授之以渔摆脱掉依赖作文10-15
摆脱职场“网络拖延症”招 实现自我价值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