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1.《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 篇一
斯玛特儿童创意美术教案《摸一摸,画一画》(适用于学校、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儿童创意美术培训班)教学流程:
1、以“拍手”进行身体感触,体验“感觉”,探索“感觉”是否可以表现。
2、展示第一次尝试表现的作品,引导发现表现“感觉”的方法。
3、引导探究表现“感觉”的方法。
4、展示第二次作品,发现更多的表现方法。
5、欣赏范作,启迪更多的表现方法。
6、组织学生体验更多的触觉。
7、自由表现“感觉”。
8、交流作品,汇总表现“感觉”的形式。
9、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诠释与讨论:
“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在这节课中,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三次作业的设计与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技能点。
(一)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
师:同学们,请跟老师做动作(拍手)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师:好,谁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1:手感到很痛。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辣的感觉。
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
师:很好!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
(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
(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
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来表现感觉。
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示烟。
师:不错,你观察得很仔细,知道符号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生3:我觉得手碰到冰后就象触电的感觉,所以我用闪电的符号(折线)。……
(师根据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运用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感觉”,又通过课件欣赏课本范例及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进一步让学生确认“感觉”是可以表现的。)
在第二次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苍白点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学都能拿起画笔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画出抽象的东西,而只画了具象的“手”与“冰”,但是他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三)探究——积极参与,体验乐趣片段3:
(第三轮活动开始,教室里出现多种实物:石头、沙子、热水、胶水、棉花、面粉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触摸,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情绪高涨)师:这里有很多不同质感的东西,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触摸,体验自己的感受,最后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进行作画,老师要看看谁画得最大胆,作业表现得最独特。
生:(开始有秩序地到活动区去自由触摸,并私下议论摸后的感受,兴趣盎然。有几个学生突然来了灵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画笔挥挥洒洒起来……
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进行第三次作业。)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继续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自己当配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感受,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
(四)反思与建议:
(1)多关注差生的发展《摸一摸,画一画》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根据课堂上设计的三次活动及三次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决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三次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差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2)课堂的延伸应有深度在本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李茗虹老师让学生回家后通过嗅觉、听觉来进行感受,一句话的交代较轻描淡写,没能更好地挖掘知识的深度。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 篇二
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教学反思
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3.《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4.摸一摸同学作文 篇四
有一天,我在学校里上语文课,下课铃声一响,我椅子上就像长满了针眼似的,一骨碌跳了起来,就往教室外头跑。
我约好几个同学和他们玩起了猜人的游戏,我来猜。
由于没有人愿意当“实验品”,我们就用抓人的方式来选择“实验品”。
我蒙上眼睛,三分钟过去了,我们没有捉到一个人。五分钟后,我终于捉到了一个人,我没有拿下毛巾,直接摸,他想跑,但被我一把抓住,他只得“投降”。
我先从这个人的`头发开始摸:头发尖尖的,刺刺的,有一点长,还有一点臭,一定是刚刚出过汗了;眉毛很浓厚,触一下舒服极了;他的睫毛很硬,就像一把 刷子一样;他的鼻子很高、很软,还有一点油;他的嘴角微微翘起,他一定在笑,嘴巴又扁有长;他的肩膀很高很大,也很硬;他的背很硬,这个人很瘦、很高。下 身不用检查我就知道了,此人肯定就是捣蛋鬼王明。
5.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篇五
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曹勇军
一不小心,教语文已经三十年了!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心得体会?我的回答很简单,都是实话。我能感觉到对方的失望,没有说出让人家期待的理论。我很抱歉,因为摸摸口袋,能奉献给大家的只有这些。
有一种品质叫“读书”
我生于大跃进,长于“文革”。“文革”时学校很乱,不重视文化课学习,但我很幸运,遇到了好老师。我的母校――安徽省当涂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当时有一批先生,风流文采,我课后跟着他们偷偷读书写作,有一段“地下阅读”和“青春写作”的难忘经历。其中,让我得益最多的是陶蔚南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先生冬天的样子:戴顶呢帽,围条深色围巾,两手总是抄拢,笑眯眯地在教室门口候课。他乡音重,常引得调皮的学生大笑,当面模仿。先生写一手漂亮的旧体诗词,我的写作才华很快被发现。他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借给我,还不时分析点拨,循循善诱。在他引导下,我读了不少古典作品,把《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差不多背了下来……应该说,高中时代这种“野路子”的读写方式对我影响不小,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不相信靠一两节语文课把语文学好的“神话”,非常重视青春期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锻造。独特的经历塑造了我的教学信念。
当了语文教师,我痛感自己读书少、底子薄,所以拼命读书,不敢放松懈怠。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书店淘书。我推掉各种社会应酬,保持相对边缘的状态,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不敢自夸读了多少书,但在长期的阅读磨砺之下,有了一些定力、耐力和识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这几年参加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为我的读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收获不小。我喜欢翻翻各种书,将经典与流行、正宗与旁流、研究与涵养、厚重与新锐融会贯通,追求一种杂学旁通的阅读效果和境界。
我时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学生?凭我有教师专业资格证书?还是凭我是特级教师、有三十年的教龄?我凭的是我是读书人,带领学生一起读书,让他们有自己的读书生活,真正学会读书。去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语文实验课程基地”,我和我的教研团队投入艰苦的建设工作中。千头万绪,可学生读书最重要。我带领同事们,把图书馆搬进教室,开展“在大树下读书”的活动。我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推荐50种图书,分年级阅读。我带着年轻教师网上网下分批采购图书,其中琐碎辛苦,不足为外人道。还让学生设计了“读书季海报”,张贴在校园中;撰写了《书目简介》,给学生阅读指导;分年级分班级组织读书报告活动,让学校弥漫读书的气氛。在周一全校展会上,我告诉学生:这些书中有文学、有历史、有哲学、有美学、有科学、有创新,书的部头不大,但是含金量很高,有一种融汇中西、打通古今的眼光。读这样的书,可能不在于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开阔视野、拓展心胸,养成一种由内到外的精神气质,获得一种人生的大的判断力和信念。我和学生有一个约定: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学校大树下读几本自己喜欢、也对自己人生有价值的书!
我的人生总是在大树之下。上中学时母校绿树婆娑,现在工作的学校也是大树环绕。在大树下读书是我的记忆、我的生活、我的信念,甚至我的本能,它长进了我的身体和血液之中。
有一种生活叫“故事”
吃过晚饭散步,我和爱人讲起班上学生发生的故事,讲到夏福宁让大家“眼睛受伤,耳朵无聊”(同学对他投影内容太多戏谑的评价语)的演讲,讲到袁泓想介绍、评价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冲动和纠结……我兴致勃勃,她兴味盎然。走到楼梯口,邻居老周笑着说:“怎么,散步还和太太讲语文课啊?”我说:“不,我在讲我和学生的语文故事。”
去年秋天开学,我带领所教高三( 10)学生开展“时事演讲”活动。一年做下来,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同行佩服,我也觉得快乐。我把一年的学生演讲词和我的现场评点汇集成书,交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就叫“高三( 10)班在六楼”。
清楚地记得,王海宽同学评述万老爷子一家三代“百年义渡”的事迹,如雨后的太阳照亮心房,王子h同学温言提醒“平淡慈善”、“人间慈善”,如冬日里的炉火温暖人心:还记得小马和小王同学为“方韩之争”扑朔迷离而不懈寻找事实真相,小张和小秦同学为“梁林故居”被拆而苦苦寻觅解决的良策;尤其难忘的是迟骋和袁泓同学对陆港矛盾的分析由唇枪舌剑到互相补充、由各不相让到相互欣赏的进步……我记住了每一个学生的故事,有的关于演讲,有的关于修改,有的关于精神成长。蔡睿恒谈“林疯狂”带给他的思考,我记住他写作的起伏、修改的艰辛:人称“花姐”的花艺琳大声质问“万人哄抢萝卜,谁之过”?我分析她演讲的成功与不足,与她交换意见:郑欣怡这丫头叛逆另类,她演讲《韩寒的转型与困局》,让人吓一跳,她争着吵着要我写下评语……
清楚地记得,我与孩子们的“美丽的约定”:高考结束后重回教室,完成“最后一次演讲”。6月21日下午,孩子们来了,家长来了,同行来了,媒体朋友来了。5位同学依次登台演讲,同学现场自由点评,旁听的家长要求发言,我也作了总结发言……望着讲台上年轻的面孔,听着精彩的演讲和一次次响起的掌声,在场的人都流下激动的眼泪。孩子们用特殊的“成人礼”告诉大家:高考固然重要,但一生中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去做。
清楚地记得,8月19日上午,我们在南京“凤凰书城”举行《高三(10)班在六楼》首发仪式,“失散”了多年的“老”学生重回身边,有的还带来孩子,见面我总能说出他(她)的名字和故事,让人沉浸在昔日重来的幸福之中。学生对我说,虽然这本书不是记录他们的故事,但觉得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有自己昨天的影子,老师没变,还是从前的样子,教我们演讲、思考和做人。
有人说,好教师应该像一首诗,永远让人觉得有些神秘;也有人说,好教师应该像一棵树,长在大地上,风吹树就摇,鸟来树就吟。其实,好教师是有故事的,总是迷恋于课堂内外生命不可预期的美丽绽放,读着这些故事,你仿佛就触摸到我们职业生命的本质、体温和灵魂。
有一种财富叫“要好”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何谓“放心”?就是把丢失的善心找回来。“善”不能仅仅理解为“善良”。“善”是什么都要好,书要教好,专业要发展好,人要做得好。教了三十年书,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这个职业,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
三十年的语文教育生涯塑造了我。当初许多想法和做法挺得意的,也蛮自信的,现在回过头看,很不满意,有了新的认识;也有许多失败,可这些失败对我的成长一点不比成功的影响小,因为有追求的.失败并不是放弃,而是能量的积累,这样才会有后来的爆发。年轻时有些弯路其实非走不可,我感念这些失败。
年轻时常听名师们介绍他们教学改革经验,说他们用一年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把课本上完,余下大把的时间带学生读课外书,开展课外读写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真是钦佩不已,觉得那才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现在想想,觉得令人怀疑。为什么要匆匆忙忙上完?显然是认为课文不教不放心、教了意义又不大,这种把课内课外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真能取得好的效果?我想,正常的做法应是课内课外随时随地渗透和融合,课内总能被课外照亮,课外又总被课内聚焦。这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只是常识常规,可去伪存真辨识它,需要磨砺和摔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用手、用眼、用汗、用血来换得真知。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多少认清了语文学科的长相、个性和脾气,也多少认清了它的矛盾、对立和悖论,而这些几乎天然地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职业个性乃至职业宿命。第一,语文学习的对象是生活中“活”的文本,无论一篇课文还是课外材料,或者讨论话题,都来自生活,包含丰富的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信息,给人包罗万象的生命感,所以“教什么”让人煞费苦心。第二,语文学习过程不是从“无知”到“有知”,而是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从“假知”到“真知”,因此“怎么教”富有挑战。第三,语文学习内容是由“文本”、“知识”、“方法”抵达“情感”、“人格”、“思维”,具有“凭借性”和“超越性”,常常是为了抛弃而占有,为了拆除而搭建,因此它往往起于课文而又超越课文,起于知识而又超越知识,需要一种把握对立双方联系的融通思维和力量。第四,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体悟和揣摩,要“例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探究中学”。不要迷信这个“法”那个“法”,最独特有效的方法常常是一种生命特质。第五,语文没有多少正经八百的知识,更多的是读写的策略和智慧:“写”高于“读”,“以写促读”更有效。第六,打了上课铃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打了下课铃更是语文学习的开始。要拆除课堂四堵墙,让学生像在生活中一样学习“读”与“写”。
6.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集合 篇六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1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活动反思
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2教学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教学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教学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2.摸箱游戏
(l)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3)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教学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3活动目标:
1.知道皮肤的触觉功能
2.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
活动准备:
毛线、石头、镜子、洗碗布、绒毛玩具、热水袋、凉水一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先请幼儿举起手来拍一拍、摸一摸书本或者自己的脸蛋。并让幼儿说一说摸书本跟自己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借此提乡幼儿手的功能。
1.拿毛线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轻地用手压一压。
2.拿石头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地压一压。
3.让幼儿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直接说明: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以来硬硬的。
4.让幼儿摸摸书本再摸摸绒毛玩具。
5.引导幼儿说出书本是硬硬的,绒毛玩具是软软的。
1.拿一面镜子让幼儿摸一摸。
2.拿出一块洗碗布让幼儿摸一摸。
3.让幼儿说一说摸镜子跟摸洗碗布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说明:镜子摸起来很平滑,洗碗布摸起来很粗糙。
1.拿出一杯凉水和一个热水袋。
2.让幼儿用手摸一摸凉水,再摸一摸热水袋。
3.让幼儿说一说摸这两样东西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凉水是凉凉的,热水袋是热热的。
1.拿毛线、石头再让幼儿摸一摸,让幼儿回忆软软的与硬硬的感觉差异。
2.同样的方法回忆平滑和粗糙、热热的和冷冷的感觉。
3.当幼儿都可以体会这些感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教师内用手摸桌子、墙壁、衣服等,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4一、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的感觉,尝试按照软硬进行分类。
2、感受生活,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些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百宝箱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
1、出示娃娃和奶瓶,请幼儿捏一捏,说说感觉,丰富相应的词。
2、出示奶瓶和百洁布,请幼儿摸一摸,说说感觉,丰富相应的词。
(二)、摸摸百宝箱里的宝贝(采用游戏的方法学习,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
1、鼓励幼儿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鼓励与同伴交流摸到宝贝的感觉。
(三)、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软和硬进行分类
(四)、找朋友
讨论生活中的东西哪些是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的?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安全的,哪些物体是危险的 ?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5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6活动意图:
感官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门户,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冰块、热水袋、石头、毛线这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有目的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而进行的。感官运用的灵敏度、感官运用的技巧都需要通过练习、培养才能提升。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摸一摸》。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冰块、毛线、石头、热水袋(内装40°左右的热水每组一份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乐意用手来感知各种物体。
活动难点:
用语言描述触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
活动过程:
1、请两名幼儿进行表演,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用手摸另一名幼儿身体,边摸边说摸到部位的名称。
2、刚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见了,为什么还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1、教师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出示热水袋,问: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给予充分肯定)
3、教师小结:热水袋摸起来热热的,冰块摸起来是冷的、凉的。】
1、教师出示毛线: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石头:这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说说感觉。
3、教师小结: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些东西摸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
准备多种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多做触摸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7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活动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活动反思
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8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和孩子共同讨论、探索、体验。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冰块、热水袋、石头、毛线这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能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冰块、毛线、石头、热水袋(内装40°左右的热水每组一份
四、活动重点:乐意用手来感知各种物体。活动难点:用语言描述触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
五、活动过程
1、请两名幼儿进行表演,其中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另一名幼儿的身体,边摸边说摸到的身体部位的名称。
2、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见了,为什么还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3、教师总结:原来用我们的小手摸摸,就能知道物体的名字。小手真能干。
1、教师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出示热水袋,问: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给予充分肯定)
3、教师小结:热水袋摸起来热热的,冰块摸起来是冷的、凉的。
1、教师出示毛线: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石头: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说摸它们的不同感觉。
3、教师小结: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1、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些东西摸起来的感觉。
教师准备多种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多做触摸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感知觉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
教学第一环节,以“摸人”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幼儿感知,“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接着就让能干的小手来摸一摸”冰块“和”热水袋“感知物体的冷热,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幼儿对冰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手指蘸着冰块放在嘴里舔着,这是就把卫生教育贯穿其中,及时制止幼儿的这种行为。
在感知物体软和硬这一环节中,让幼儿摸一摸毛线和石头,感知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触摸经验,因为提供的材料是石头,所以我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防止幼儿操作不当而受到伤害,这是我的指导用语是:轻轻地摸一摸、轻轻地压一压,既有操作方法上的指导又把安全教育兼顾到,幼儿能积极投入。在第一次试教中,由于准备的材料是每一小组一份,而且石头又不大,不像热水袋、冰块那样大,幼儿可以同时伸出手触摸到,而石头、毛线只能一个一个地摸,有的幼儿都急的争抢起来,所以本次活动我及时增加了材料,减少幼儿等待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去充分感受、发现。毛线压得动、石头压不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对幼儿的发言进行充分的鼓励。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我及时总结让幼儿说出完整的话如: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我接着有安排了海绵与木头的触摸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多摸一摸不同材料的物体,得到不同的触摸感受,进一步感知软和硬,可在活动中,由于上两个环节的感知活动,长时间的联系,让幼儿产生精神的倦怠,同时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长,也使下一环节活动显得很紧张。所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作了相应的调整,把这些材料投放在区角里面,作为延伸活动,让幼儿自由地触摸。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鼓励幼儿从身边的东西找起:摸一摸你的笑脸、摸一摸你的小耳朵、摸一摸你的花衣服、小妞扣,身边的桌子、椅子,让全体幼儿都行动起来,课堂上更加生动起来,幼儿都抢着说:老师衣服是软的、扣子是硬的······
经过课堂反思磨合,重新调整的活动过程,加上一些细节上的关注。整节课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科学摸一摸教案9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摸一摸
活动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3)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4)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5)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教学反思:
【《摸一摸,画一画》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教学反思 词汇教学的反思09-05
灰雀的教学反思06-30
估算教学的反思07-05
长城的教学反思08-07
灯光的教学反思08-14
圆锥的教学反思09-20
《劝学》的教学反思10-15
《折扣》教学反思的11-08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的写法09-08
教学设想和教学后的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