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社工工作总结

2024-10-02

工会社工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工会社工工作总结 篇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应用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主要由两位社工负责,并且已于9月9日顺利完成。两位社工将从准备到现场到培训后分享及意见调查及自评对本次培训做总结。

一、准备

1.文献及资料分析:从7月份起,两位社工开始阅读相关书籍,包括香港著作和大陆的书籍,主要指导文献是《个案工作——理论及案例》(区泽光、高刘宝慈,2001),也有参考一些网络文献,但是发现大多都是杂拼在一起的,要么与该本大同小异,要么不适用,因此并不作介绍。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还结合过去的工作体验和当前实务对该模式做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

2.征集同工对本次培训的期望:通过各中心主任的协助和本中心同工的面谈,了解到同工的期望主要是想了解该模式有哪些理论基础,如果运用理论指导实务,该理论有哪些工作技巧等,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且同工大都表示实务非常忙碌,本次期望征集不够精确,但也大概能反映出同工的期望。

3.撰写计划书和准备PPT:在培训开始前一周正式撰写,雷社工负责写计划书,林社工负责做PPT,两人保持紧密联系,以保证培训的程序是紧凑的、有逻辑性的,能达成目标的。

4.演练:由于两位社工都没有过当培训主讲人的经验,因此提前在雷社工所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了一次演练,同时也是提前为雷社工所在同工提供培训。本次演练对第二天的正式培训有极大的帮助,通过雷社工所在中心同工的反映,林、雷两位社工意识到培训内容、程序安排、讲述方式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5.最终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方式:雷社工所在中心同工反映该模式理论比较多,容易枯燥且大多理论都是已经学过,只是记不清或者不懂得运用,培训之后感觉学会了如何用理论来分析案例。同工还特别提醒了因为雷社工所在同工人数只有四位,互动交流比较多,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同工,如果人数增多,培训效果有可能会有所不同。鉴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基础理论,本次培训的目标确立为帮助同工回忆这些基础理论并且学会运用理论去分析个案问题的成因,另外一个目标是帮助同工认识该模式的工作程序和部分工作技巧。

二、正式培训 9月9日早上9:30分,培训按计划开始,本来计划是天河三家中心里同工都过来,但由于各中心都有紧急的任务和冲指标压力,还有一些同工在休假,最后前来的同工有15位。首先是社工带领热身游戏,该游戏成功地把参与者的注意力集中,但是却缺少了主讲者与参与者的交流,没能很好的建立联系。接着是该模式培训,主要按目标和计划程序走,培训过程还比较顺利,基本上能按流程走,且在案例练习环节同工都比较投入,从其分享中也能看出同工已学会运用该模式的基础理论来分析案例问题成因。早上主要完成了理论基础与假设还有运用理论练习分析案例。下午由于同工的要求,提前半小时开始。下午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该模式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下午同工精神明显没有早上好。在一些分享或者提问环节中,同工的投入度不是很高,并且有一些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说,但是主讲社工观察到同工都很主动用笔记下一些知识点,尽管事先已经提醒过不用记,到时PPT会分享。

除了投入社工提出的案例外,本次培训还提供机会让同工相互交流,包括分享一些个案和一些心得,在这部分同工也是比较投入的。

三、培训反思

1.筹备阶段:虽然准备得早,但是实际用的时间不是很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位社工都是副主任,行政和一线工作占了大部分时间,不时还需要加班,只能用休息时间来准备,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自我约束力尚且不够。不过演练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有演练是需要地理环境便利和功能室齐备这些条件的,两位社工刚好具备,因此能演练。

2.培训当天:整体培训过程比较顺利,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各个程序,没有拖时也没有出现提早结束。这与两位主讲社工前其紧密联系和督导的指导分不开。3.参与培训的同工意见反馈:活动当天有15位同工参与,下午有两位同工因有事提前离开,发出问卷13份,回收13份,有效问卷13份。其中10份认为本次培训能帮助他巩固或者加深了该模式理论基础了解,9份认为能帮助他们学会分析个案原因和一些辅导技巧,但也有4份认为今天讲的知识比较笼统,每个程序过的速度比较快,只是记住了却没能理解,还有3份认为本次培训重点不突出。但13份问卷都提出本次培训放在周日让他们觉得非常疲劳,因为他们已经整整上了六天班,他们都觉得如果本次培训如果避开了周末效果会更好,自己更有精力去学习。

计划书中的评估方法有四项:同工的参与度、问卷,参与者分享,主讲社工自评。培训过程中,同工的参与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早上的案例分析,每组讨论时非常热烈,不少同工还表示时间应该再放多一些,其他案例分享同工也比较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问卷对本次培训表示有收获和达到期望的者占了整体的77%,有收获的超过了了预期的70%,也比较接近期望的80%,在同工自评上,同工给自己打分70分,主要是目标已经达标,即同工反映确实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确实学会了一些个案工作技巧。

4.同工自评:其中一份问卷反馈说培训当天感觉两位社工很用心去讲,态度很积极,但是由于自己累,因此即使很想学也难以保持注意力一直集中。作为主讲同工深有同感。不过主讲者,还是能够坚持注意力的集中,尽力调动气氛,也在主讲过程中一再强调一些基础知识,希望通过重复帮助同工巩固对该知识的印象,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帮助同工理解。也有同工说过得比较快,内容不突出,一方面确实是两位主讲同工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与同工当天精力不济有联系,因此一些片断容易错过,造成没有重点或者过得比较快的印象。对于这一点,同工在培训结束后会再整理PPT给到同工,帮助同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加深印象。

当天培训是林社工主讲,雷社工做协助和补充,林社工希望和同工多分享心得但看不到时间,雷社工就在一边提示,但有时林社工没有能意会到,而整体上,两人互相配合良好,尤其是知识点上的互相补充做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通过本次培训,两位主讲社工都表示最有收获的是自己。首先通过前期准备,加深了对该理论模式的了解,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得到内化,因此在培训当天才能自如地做分享;其次,在准备过程中和最后的分享,一直得到督导的提示,不仅学会了整体工作思维,同时也注意到一些细节,例如期望的收集,例如计划程序的编排,因此培训才顺利达成目标,也总结了相关经验,例如游戏的作用和意义,视频的运用,视频内容真实与否的讲解,案例有否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结合自身经验来分享,这些经验都有助于两位同工将来更好地开展培训。

林社工

雷社工

2012-9-18

2.工会社工工作总结 篇二

一、尊重

在社会工作专业中,尊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人的差异与独特性;二是尊重人有发展的潜能。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尊重自己的同事,做到准确并且公正地介绍同事的资格和观点。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同事的工作能力及其性格特点;不要毫无根据地加以批评指责,如果觉得同事的工作能力不足以胜任此项工作,或者他的行为有悖伦理原则时,我们要主动与同事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尽可能地寻求解决办法。

二、保密

社会工作者应保守与案主有关的、在助人过程中透露给社工的秘密资料或个人隐私,以此保护案主的声望与地位不受损害。同事在接案或者工作交接中获得的有关案主的机密资料,社会工作者应加以尊重并做到严格保密,这样不仅遵守了社工的专业伦理,也是社工为案主提供更高效的服务的保证。

三、跨学科合作

1.社会工作者要熟悉整个团体的伦理责任,这样有利于社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以及定位;了解每个成员的特质也对社工更好的把握每位成员需求有很大的帮助。

2.可以明确社工对跨专业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看法以及态度。

3.可以明确不同的团队在解决矛盾或问题时的途径,对跨专业团队的合作和发展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避免每个成员间的矛盾冲突。

四、涉及同事的争议

1.社工严禁利用同事与案主的纠纷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否则,机构的公平将会缺失,严重影响社工的服务质量,也会破坏社工与同事的专业关系,也会让当事人不再信任社工机构以及社会工作专业。

2.社工不得挑拨当事人与同事的关系;也不可以让当事人对社工和其同事发生的矛盾加以妄言。

3.社工与同事关系的不和睦,会造成当事人内心的紧张,也会对其他同事以及机构带来不良影响,会干扰双方做出理性正确的决定。

五、咨询

依照伦理守则,社工要对当事人的隐私及利益进行保护、保密,所以要请同事向其他人咨询,不将个人情感因素带入专业的咨询中,否则,可能会对案主造成伤害,社工更不能够利用案主的信息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样有利于社工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有利于解决案主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机构的专业权威性,促进其长远发展。

六、转介

若案主的问题超出了社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则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或者其他社工需要提供一定的协助。这就是转介。在中国,社会工作在转介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社工要善于发掘转介的来源,并且和转介来源建立专业信任的关系,也要与转介机构的同事经常交流工作情况。2.社工与同事转介工作时,要井然有序地转移,并且积极推动建立案主与转介同事之间的专业关系。3.完成转介工作后,社工应不再与案主来往,这样有助于转介同事的工作有序进行。

七、同事的个人问题和能力不足

1.同事的个人问题。若同事出现了由于个人或者社会带来的压力,导致其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实务工作的开展,此时应主动向同事进行询问,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走出困境。

2.同事的能力不足。当社会工作者知道自己的同事能力不足,而这位同事又未采取充分的步骤去面对和处理时,社会工作者应通过机构所建立的适当途径来采取行动。

八、同事的操守有悖伦理

当社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的操守有悖伦理时,要做到以下四点:1.利用合适的方式预防、劝阻并且纠正同事违反伦理守则的行为;2.了解当同事有悖伦理行为时应该采取的规定与程序;3.主动向同事询问,并努力帮助他走出困境,也可以通过正式渠道解决此类问题;4.当同事受到了不正当的指控,社工应积极辩护。

同事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的监督者,他可以劝阻、揭发和举报社会工作者的违纪行为;同时,同伴互议也是提高社会工作者伦理抉择能力的重要手段。同伴互议的含义,是指社工与机构同事采用正式或者非正式小组的形式进行的针对某一伦理问题的相互讨论和评判。在同伴互议中,社会工作者把自己的伦理决定和同事的伦理决定作对比,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摘要:所谓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其含义是指,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工作实践时,他自身应该具备的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价值。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在处理与案主、同事、服务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时,也有其应该遵守的伦理守则。社工的同事作为我们同一个战线上的伙伴,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积极支持同事,同时也要与他们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同事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隋玉杰.社会工作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向社工员致敬 篇三

一群穿梭于社会底层,负责分派社会福利资源给低收入户的社会局官员,还是穿梭于独居老人家,负责送送便当,视察有无需要送医的工作者?

亦或者,你根本不知道“社工员”究竟在干什么?

如果正在阅读此篇文章的你,到目前为止,还没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接触过社工员,那么你是幸运的。你可能在一个经济无虞、双亲建在、亲友互助互爱的正常环境下长大。

或者,我们的社会普遍不了解社工员的工作内容与存在目的,是因为不需要社工员的人是大多数。不过,我认为,拥有较多幸福的人,应该比不幸的人更乐意与人分享自己所有,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除了感恩,更该懂得回馈,关心、了解、帮助身陷不幸处境之人,使其生命得以暂时从苦难中解脱、喘息,甚至能改变生命的困楚光景,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社工员集教育者、治疗师、倡导者三种身分为一身,以自己的助人专业,聚拢帮助需要的人改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帮助落难案主恢复正常生活。或许你会说,怎么会有人那么傻,竟然愿意挑选这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而且薪水通常都不多,工作累得要死。成天得处理一堆麻烦事情,看尽人间不公义,还常被案主找麻烦?

《社工员的故事》无意批判体制不公与人性的黑暗丑陋,也没有验证社会工作理论的企图心,只是些做了多年社工员。依然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想和读者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对有志于社会工作(或误打误撞闯进来)的人能有帮助,避开不必要的错误,了解自己并不孤单。

本书收录了34位来自不同领域(医务、学校、儿保、成人保护、儿童治疗、特殊教育、监狱教诲师、团体治疗、少年观护人等),把社会工作当成一生志业,无怨无悔的投入与付出。这群人畅谈为什么决定从事社会工作?这份工作最吸引人又最令人讨厌的部份是什么?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压力?看尽人间不平事之后,如何持续对生命与社会抱持信心,坚守岗位不动摇?担任社工员对自己的生命意义?

Craig winston LeCroy发现,社工是一份与世界、他人有强烈交集的工作,能让人培养出强大的连结感,认为从事社会工作就是为社会尽心尽力,帮助世界变得更好,例如帮助不知如何相爱的家人学会彼此相爱,改变案主原本失序的行为模式。

书中不少人过去曾经受到社工员的帮助。或认为社工是自己的天职。读完书,你会发现,书中的他们,都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想要以行动改变世界,对社会变迁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尽自己一份善心的人。

在凝视、介入他人苦难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视野变得更宽广,更懂得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的幸福),思索生命的本质:“我为什么活着?”、“我要如何活?”,对人生做出更有意义的安排。拥有同理心,愿意与不堪之人建立连结,给予帮助,但绝不让自己的私人生活、情绪与价值判断涉入个案,自行强化私人生活的人际纽带以对抗来自案主的负面情绪造成的疲劳无力感。

了解自己有能力帮助人是一份殊荣,这就是社会工作最宝贵的特权,工作不只是为了赚大钱,帮助人更重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相信可以透过自己和全世界连结、合作,为打造一个有爱的世界而努力。

社工员是一群值得我们尊敬、疼惜的助人专业者,当主流社会给予越多支持与帮助,他们更有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改善问题,减少失序行为对社会稳定度的破坏,最后获益最大的,反而是我们这群用不着社工员的普通老百姓。

4.社工年终工作总结 篇四

我们xx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市计生局和镇计生办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央《决定》为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这一任务, 依靠社区干部和群众,有条不紊地在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计生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信息统计上报及时准确,对迁入迁出的流动人口及时变更,做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流入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登记表和pis中数据一致准确。在五月份的pis数据全市考核中,我社区的逻辑关系准确率达到百分之99.51获得全市第一名;信息录入完整率是百分之98.54,获得全市第二名。截至6月 30日,xx社区最新统计数据为总户数:3172户,8091人,其中常住户:2093户,5610人,流动户1079户,2481人,育龄妇女:2677人,已婚育龄妇女2088人,期内出生23人,其中男孩14人,女孩9人。死亡14人、新婚21对。

二、创新宣传手段和形式 让计生观念深入人心

1.创新宣传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零距离”工作

为了加大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搭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今年,我社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快捷、便利的特点,继续通过博客、飞信向广大育龄群众传递着计生知识。在飞信上建立了流动人口群、新婚人员群,避孕药具人员群等,定期将计生法律法规、新型婚育观念、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传达给不同群的人员。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活动

一、召开百日宣传活动

XX上半年xx社区共组织开展了7次大型活动。XX年2月5日下午,xx社区“百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社区办公室内举行。活动中,共发放了计生宣传单、宣传品60余份。启动仪式的开展,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营造我市良好的人口环境,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大的加强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活动

二、庆三八联谊会

3月5日上午,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xx社区举办了庆“三八”联谊会,联谊活动中,社区书记带领大家高唱《学习雷峰好榜样》、《革命人永远年轻》等革命歌曲,大家情绪饱满,歌声嘹亮。曹丽梅表演的山东快书《矬大姐》更是赢得了观众们的一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大家在欢快愉悦地气氛中度过了愉快并有意义的节日。

活动

三、法律进社区 维护妇女权益

4月20日上午绥芬河镇xx社区开展的“法律进社区”知识讲座,一改往日法律宣传的讲座模式。而是妇女们围坐在一起,通过讨论真实案例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的处理结果,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类似屡次发生的事情,一味的忍让不是办法,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为了使辖区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营造良好节日氛围。

活动

四、净化美化环境 计生协会显身手

5.社工工作个人总结 篇五

一、一季度主要工作小结

1、加强日常监督,完善内控机制。

根据集团公司财务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断强化内控约束机制,增强防范意识。

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集团公司财务制度要求,每月25日做好下月资金收支预算报表、每周周五做好下周资金使用计划并上报集团公司审批,待资金计划审批后,严格按照已审批计划使用资金,未发生计划外支付情况。现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现金列支范围提取使用现金,并定期进行现金盘点,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规范会计业务的核算,集团公司经营大检查之前,对各自承担的会计业务进行自查,对在检查和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分析总结以不断完善。

加强对银行支票、印章的管理,我科室严格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分别由专人保管、互相牵制。

2、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3月份制定下发了《关于费用报销事宜的通知》。从票据的粘贴、填写、签字程序等作了统一要求。对发票的真伪、填写、审核等内容作了简要说明,避免职工因取得不合法的票据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规范了我矿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了发票报销制度,也规避了不合格发票带来的税务审计风险。

3、对会计师事务所及集团审计部审计出的问题,逐项逐条进行了整改。根据集团审计部和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意见,对我矿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及时整改,

(1)、在洗煤厂专项工程上,对洗煤厂专项工程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补充,整改。撰写了洗煤厂专项审计整改报告,并报送集团公司审计部。

(2)、按照会计事务所和集团财务部的要求对我矿20xx年共收取单身公寓楼房费进行了清理,并作了相应的账务处理。

(3)、在纳税管理上,加强增值税业务发票取得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对单笔业务金额超过1000元的,要求尽可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尽可能降低成本。

4、按时统计、申报了年收入超过12万的个人所得税扣缴情况

按照华亭县地税局的通知要求,对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职工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清查清缴。对全矿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职工收入、个税代扣进行了统计,按照税法严格计算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情况,并申报地税局。

5、配合矿纪委损害群众职工利益专项检查

我科会同矿纪委工会企业管理科,从20xx年3月6日至3月11日对全矿各部门从制度执行、经费使用、财务管理、队务公开、各类罚款的收缴保存、材料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监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

6、班组核算及对标管理情况

在对标管理上,一是根据年初20xx年集团下发的各项预算指标,按照矿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层层分解各项经营指标,责任到人,确保经营目标的完成通。月底通过对标分析,逐步缩小差距,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是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促进班组核算及对标管理核算工作的正常化,每月会同矿考核办、企管科、人力资源科、党群工作部,对全矿10个区队的64个班组的核算工作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对优秀的核算单位进行奖分、对核算工作滞后、数据不准确,操作有误的单位进行扣分,并在全矿下发检查通报,通报批评,并将检查的扣分扣款在当月的一体化考核中兑现,奖优罚劣。三是加对数据的分析,寻找对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缩小差距,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7、发放住房公积金查询卡和公示住房公积金扣缴情况

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行“集团统一管理,单位分级审核”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职工,在不断发展、改进、完善中,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方便化。今年元月份为全矿职工发放公积金查询卡,同时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系统全员职工的电话号码及身份证号码;并对全矿966名劳合职工20xx年1-12月份的公积金扣缴及提取情况进行了全员的签字认可,签字率达到了100%,二月份对全矿926名劳合职工20xx年的住房公积金标准进行了核定,确保了职工的公积金扣缴工作。三月份对966名劳合职工20xx年1-12月份的公积金扣缴及提取情况进行了张贴公示。

8、顺利交接了职工食堂账务核算资料

按照矿领导安排,顺利接交了职工食堂(回灶汉灶)业务核算,并按照财务管理制度重新建立了食堂账务核算帐套。加班加点的对食堂1-3月份原始凭证进行了账务处理、及时登记了会计账簿和编制了会计报表。

二、二季度工作重点

1、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材料领用及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严格控制各项非生产性支出,努力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创一流”成本降幅指标。

2、加强财产物资管理,严格控制物资领用、采购,以达到库存控制在集团公司下达的限额之内。

3、加强增值税业务发票取得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抵扣,降低成本。

4、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和销售运输公司联系沟通,增加出矿量,缓解生产压力。

6.残联系统社工工作总结 篇六

一、排兵布阵,社工服务全覆盖

一方面,经过经调查分析我区残联工作领域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试点阶段设置10个社工岗位,采取“政府采购,民间运作”的方式,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在区残联机关设置2名社工(区社工),主要负责服务在区级机构康复的残疾人,负责全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组织、协调、联络、制度管理、工作汇总、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及文案整理工作;8个街道依托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各设置1名社工(街道社工),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手法深入辖区残疾人及家庭,进行基本情况收集、建档、访视、资源联络与整合、残疾人活动组织等工作。

另一方面,社工为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权益维护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从社会的角度了解其各种需求,并根据需求状况制定全面的服务计划,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团队合作,解决残疾人生活、职业、教育、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力图让全区每个街道每个残疾人都享受社工的个性化服务。

二、循序渐进,各项工作显成效

目前,**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经过探索期(三月中旬至五月底)、体验期(六月至八月)、工作期(八月至十月)的工作摸索和经验积累,即将迎来十月至十二月份的评估期。经过认真总结与归纳,各项工作成效、措施和特点体现如下:

(一)制度建设

上岗后便制订了《深圳市**区残联系统社工试点工作方案》,为**区残联系统社工的管理模式作了整体规划与统筹,该方案被市残联转发给各区残联作为参考借鉴的经验;经过**区残联领导、督导与各位社工的共同讨论,由区残联两名社工负责起草,制定了《**区残联系统社工例会制度》、《**区残联系统社工考勤制度》、《**区残联系统社工休假制度》及《**区残联系统社工报告制度》。经过2个多月的制度起草、修改、讨论、制定与落实,**区残联系统社工的日常工作得到了严格的规范,保证各项工作井井有序开展。

(二)项目活动

第一,完成了**区残疾人基本情况与需求入户调查项目,社工对全区在册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共建立1005个残疾人档案,掌握其就业、教育、家庭、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对今后残疾人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数据。目前已经完成了调查工作的数据录入、需求汇总和调查报告等文字工作。

第二,策划并参与**区社工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单和服务卡,提供现场咨询、需求登记、入户走访、转介等服务,并通过活动与我区其他系统的社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三,参与各类扶弱助残活动。如接手区残联妇委会的贫困儿童扶助活动,进行长期的社工帮扶行动,与**区福利中心老人共渡端午节的活动,每周六上午开展自闭症儿童及家属互助活动,通过游戏疗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增进家属之间的交流与支持;第四,协助区残联爱心大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启动工作,积极研究个案管理的运作模式,最大地发挥各服务项目的效能;第五,残疾人义工队伍建设。结合社工的价值理念,筹备组建我区残疾人义工大队,协助推动义工队伍的组织建设、团队管理、活动策划、宣传等工作。

(三)实务工作

八名街道残联社工以街道残疾人综合(职业)康复中心为平台,现已建立了1005个残疾人基本档案,累计完成或正在进行 约55次简单康复训练,29次简单家居康复训练,37个残疾人个案工作,30个小组活动,46次公众教育活动及助残活动、30次照顾者辅导及配合区残联的各种相关工作。典型的小组及活动有:“和谐职康,沟通你我”——智障残疾人沟通成长小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知识学习小组、残疾人英语学习小组、“携手奥运,你我同行”——残疾人迎奥运活动、手工艺品兴趣小组、自闭症/智障儿童游戏小组、残疾人电脑培训小组、残疾人歌唱小组、特殊儿童暑期学习培训班、家居训练小组、烹饪美食小组、残疾人认知小组、盆栽学习小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小组等。

(四)培训交流

第一,参加深圳市岗前培训7天,并参与市社工协会举办的各类讲座;第二,参加鹏星社工服务社社工半个月的岗前培训,参与两周一次的机构学习交流活动;第三,督导为社工提供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辅导,包括在港和在深培训。7月中旬组织社工赴港考察培训4天,并结合残联社工的实际工作和专业知识不足等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在深培训计划,先后进行了“社会工作与我”、“对智障人士的认识”、“对自闭症的认识与处理技巧”及手艺品教授等培训课题;第四,会议制度的制定为社工的日常交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两周一次的小组督导、每月一次的社工月度工作汇报会有力地促进社工间的工作交流,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五)总结与宣传

区残联社工负责对各类培训、会议和活动的文字记录和建档,按时向区残联、区社工协会、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报送工作情况总结,收集并报送各位社工的工作札记、感想和活动简讯,目前已累计12次的工作信息发表于相关的网站、刊物(如**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青翼社会工作网站、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网站、论坛和季刊)上;经过总结归纳,目前完成了6期工作简报。

三、齐头并进,提升服务质量

(一)加强政策学习,巩固专业技能

针对社工工作经验缺乏、政策掌握笼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不足等现状,在区残联领导的支持和社工督导的指导下,结合社工的政策与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初步完成了《**区残联系统社工政策汇编》。汇编中收集了政府在残疾人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申请、维权等方面的文件和业务办理流程说明;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残联系统社工各项规章制度等。该汇编的制定旨在通过各类政策、专业知识的收集,方便社工在日常工作中查阅学习政策和理论,提高服务效能。

(二)以人为本,资源整合,通力解决残疾人问题

结合**区残联爱心大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现状,社工从残疾人的社会角度出发,着手研究了一套适合我区残疾人服务的运作模式——个案管理模式,为区残联对爱心大厦残疾人服务项目的总体规划提供参考。个案管理模式强调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通过个案经理(社工)的协调、联络为其制定个别服务计划,整合各专业团队的力量,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

7.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务社工的作用 篇七

2011年9月15日, 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医生被一名曾在其科室就医的患者连砍数刀, 导致徐文医生双前臂、头额部、后颈部、左下肢、背部等多处被砍, 致肌腱断裂和颅骨、尺骨、胫骨骨折, 并大量失血。这起极端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本已是敏感话题的“医患关系”再一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2002年4月, 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0所医院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8%, 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郑雪倩等调查的326所医院中, 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问题困扰, 其发生率为98.47%。造成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因素, 不仅涉及了微观层面如患者自身的文化层次、医生的人文关怀程度, 同时也涉及了宏观层面如医疗的技术化、市场化等方面。

二、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

1.医生人文关怀的欠缺

在现今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中, 欠缺人文知识的医生护士等不在少数。具体表现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语言过于冷淡、生硬。仅仅把患者当作治疗的对象, 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对患者没有充分的尊重与同情。而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 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的缺失往往是引发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患者文化素质的欠缺

患者的文化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得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对于医学认知的缺血。有些患者认为现代医学包治百病, 对于治疗效果期待过高, 一旦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有落差, 便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是患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出现医疗问题后没有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概念, 而是一味的将所有过错推到医生身上, 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3.医疗的技术化与市场化

医疗的技术化指的是由于现代医学的高技术应用, 导致医疗概念发生“异化”, 医疗的重点从救“人”变成了“救”人, 医生更注重的是医疗技术而不是患者。医疗的市场化指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转型, 医院从非盈利的机构成为了市场运作的一部分, “钱”夹在了医患关系之间。当医疗也成了货币交换的一部分时, 患者投入与回报的不均等便会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而当我们在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时, 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医方”和“患方”这种二元的思路上, 而应该引进社会领域的第三方工作机制, 既形成“‘医方’——‘社会领域工作’——‘患方’”的三元结构。而在医患关系中引入的社会工作, 即是医务社会工作。

三、何为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是社会工作的一环, 其目的在协助病人解决其与疾病相关联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 以提高医疗效果, 不但能使疾病早日痊愈, 同时还要协助其预防疾病的蔓延和复发, 使其能自力更生, 重新适应于社会。医务社会工作最初出现在英国, 当时带有强烈的慈善意味。随着工业化的推进, 医务社会工作也逐渐遍布欧美, 进入了医院, 医疗机构以及社区, 成为了医疗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国港台地区, 许多医院都配备医务社工, 并且法律规定要求按床位的相应比例来配备医务社工 (如依照台湾法律规定, 综合及专科医院未满100床位的, 应指定专人负责社会服务工作, 超过100张病床的必须配备1名专业社工师) 。

在我国大陆地区最早出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协和医院等地, 之后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医务社工推广的停滞。在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科的再次兴起, 很多医院又出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身影。

1.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社会工作自诞生之日起, 就一直提倡人道主义与利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也就是“助人自助”。核心价值观是医疗社会工作的灵魂, 医疗社会工作更加注重病人的个别化, 认为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特的, 在疾病的背后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故事。它要求医务人员在对待病人及家属时要充分体现出宽容与接纳的态度, 要多加解释与理解等。利他主义的视角高度强调社会工作本身作为一种助人活动, 直接目标是致力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间接目标是提升其自助能力。

2.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

由于医务社会工作性质的特殊, 要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兼备医学知识与社会工作知识。首先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要求其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及熟练的实践能力。其次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又要求其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

3.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等。涵盖了包括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社会工作领域。而医务社会工作同样需要这些方法的应用。在与患者直接互动中需要利用个案及小组工作,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支持与分享。与此同时, 社区的医疗服务也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1.促进患者与医生的良性互动

由于医生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欠缺以及患者自身的文化素质问题, 使得医患之间沟通不畅, 关系紧张。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就在于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使医生与患者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

在医疗专业方面, 由于医务社工受到过良好的医学专业训练, 所以其能够帮助患者回答他们关于疾病与治疗方案的疑问, 解释疾病性质、治疗方案、治疗手段和预期效果及预后情况, 从而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所预期。并把通过谈话所了解到的患者的病史、致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向主治医师予以反馈, 并最终协助医师制定合理、准确、符合患者条件的最佳治疗方案。在社会工作专业方面, 医务社工有着良好的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 使其能够以社工的沟通技巧为依托, 填补医生对于患者缺乏人文关怀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医患本应是共同对抗病魔的战友, 消除了隔阂, 便可以产生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2.协助疾病的心理治疗

由于临床医学“专而精”的特性, 使得医生对于自身的专业领域非常拿手, 但对于患者由于生理疾病而产生心理负担则无法拿捏。现在的医学早已不是传统一元的生物医学模式, 而已经发展到了“生物——心理——社会”的三元医学模式, 要求卫生服务要从单元的生物治疗转变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位全面的综合治疗。尤其在一些如艾滋病、SARS等特殊疾病时, 更体现了多元治疗的重要性。

如今的临床医生由于知识和实践的局限性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而医务社会工作者恰恰可以弥补临床医生的这点不足。疾病可能引起患者的恐惧或人际关系崩溃, 使经济发生困难, 医生和护士们虽然尽其全力给患者以周到的服务。但仍较少顾及患者心理需要。而病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方面的调适, 都需要医院里的社会人员给予服务与协助。因此, 在病患整个治疗过程中, 社会工作的服务已是不可或缺。医务社工可以协助处理患者心理情绪上的困扰,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积极介入医患纠纷的调节

在本文一开始所提到的案例中, 导致该医患纠纷最终演变为极端暴力事件的一个根本原因, 是没有第三方对该医患纠纷进行积极的调节。任由其发展最终酿成惨剧。而医务社工则有能力介入到医患纠纷中去, 最大程度的避免纠纷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 医务社工有着较强的法律知识背景, 对于医生与患者的权利有着较为清晰与明确的认识, 并且其“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促使其去维护医生与患者的合法权利。对不懂法的患者进行教育和帮助, 为需要法律帮助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帮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维护医患关系的平衡与和谐。

其次, 医务社工有着专业的沟通能力, 由医务社工介入医患纠纷, 可以非常专业的化解双方的矛盾。从接纳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和意见、调查反馈、评估、召开说明会至谈判、和解, 一步一步地处理并协调在医疗过程中的各种紧张的医患关系。

如今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医疗体制改革同样面临此境。而如何改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则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一步。医务社会工作则是这关键一步的护航舰。如果医务社会工作能够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渗透到我国的医疗体制中去, 相信医疗体制的改革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重庆医学, 2003, 32 (4) :385.

[2]郑雪倩, 邓利强, 陈春林.对326所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调查报告.中国医院, 2002, 6 (6) :29.

[3]姚卓英.医务社会工作.台北:正中书局, 1978.

[4]孟小捷.医疗社工“柔和”医患关系.养生大世界, 2005, (4) :29.

8.有一种专业叫社工 篇八

关键词:社工 专业 职业

社工——美丽而又神圣的专业,相信、赋权、增能、关怀、同理就能做出改变。社会工作在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工的信念,用一个刚刚好的关怀视角为案主划出一道通向温暖的心河。

有一种专业叫社工——社工,我想对你说。相信案主内心拥有足够多的潜能并能得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的理念被社工这一职业充分的运用。社工相信个体均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个体自尊的差异性在于其生存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低自尊的人由于其家庭沟通模式的病态及习得的弱势的生存法则淹没了其自我实现的潜能。社工运用相信来帮助案主发掘隐藏在自我内心深处的潜能,帮助其实现。社工——一个相信能够改变的美丽专业。

有一种专业叫社工——社工,我想对你说。赋权给案主使其认识到自我也是拥有足够强大资源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会让个体形成不同的性格,以不同的姿态面对人生中相似的事情。试想,案主因为种种困境来向社工求助,而社工耐心的聆听他的种种困境,再告诉他:你能。这种赋权的视角会让案主内心很有感动。重视自己的内心,然后意识到自己拥有实现的权能从而做出改变。社工——一个赋权帮助案主自信的美丽专业。

有一种专业叫社工——社工,我想对你说。增能让案主在赋权的基础上拥有了更大的实现空间。增能意味着给予案主足够的相信,足够的空间。增能于案主,让个体充分的意识到自我的能量,哪怕只是点滴,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也会让案主感受到自己是有能量去实现的。增能对个体而言不仅意味着增加力量,更代表了足够理解其处境,全面的考虑到了“人在情境中”。社工——一个增能于案主实现的美丽专业。

有一种专业叫社工——社工,我想对你说。关怀,让个体充分感受外界的温暖。让个体意识到即使自己有缺陷,即使自己现在有问题,但是还是会有人时刻的关注你,关心你。让个体从心底生出一种温暖,一种感动。改变。是从内而外的。关怀,让个体内心充满感动,充满改变的渴望,然后可以很好的外顯在自己的行为上,做出改变,使得自己能够变成自己喜欢的完美的自己。社工——一个时刻关怀案主的美丽专业。

有一种专业叫社工——社工,我想对你说。同理心,让社工深深体验案主的处境,无论是助人自助,还是自助助人,社工拥有同理心,时刻站在案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帮助案主分析此时此景,让案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是有理由的,自己的行为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外显。这样,案主才会摆脱真正的自卑,欣然接受以前那个不完整的自我,然后能够从心底不断为之做出改变。社工——一个同理案主处境、心情的美丽专业。

9.社工实习期工作总结 篇九

作为2017届的新进社工,转眼间我已经在社区工作一个月了。从之前的实体企业到组织中工作的角色转变,对我有很深的感触。在社区书记、领导、同事的耐心指导下,使我很快进入工作角色,为社区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分到的条线是卫生和食药安全及小区安全生产,以及协助处理物业相关事宜。在师傅的指引下,我认识并了解了各小区之间的组织构架和工作方式,并走访了各物业办公室,结识了各小区的物业主任,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熟悉了各小区基本情况后,我与同事一同合作,逐楼逐层检查各小区的消防安全,包括消防栓是否出水,是否备有消防水枪和消防水带,以及干粉灭火器是否可以使用。虽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这对小区安全十分重要,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室内消防重要,室外消防也不容忽视。在实地走访了5个小区的各个角落,记录了所有室外消防栓的位置,为将来的不可预知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除了小区内部,小区周围的商铺也很重要。不仅直接影响小区的外围环境,也与广大业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熟悉了小区情况以后,我又走访了所有的商铺。记录商铺信息,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商铺环境卫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尤其是果蔬店和肉铺,不仅容易引虫,而且人流量较大,应持续重点关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沟通协调,争取处理好环境卫生与安全问题。

在实习期内,我有幸赶上了邻里人家西苑的业委会换届选举。并参加了业委会换届选举前的动员会,对各被选举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了换届选举的流程,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前期沟通,为之后的正式选举打好基础。

九月正值登革热防预期间,本社区作为一个疫点接受了街道和区里频繁的检查和督导,我身为卫生条线的负责人,本着以身作则的态度,跟随领导陪同督导组检查各小区卫生,积极参加排水灭蚊行动,并配合区里督导组入户检查室内积水情况。做到每次检查都能达到区里的要求标准。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多走进小区,走近居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业主们的实际需求。熟悉社区内部和周边环境,定期走访居民。并且做好问题记录、写好工作日志、三实管理等书面工作。

以上是我对这一个月工作的认识与总结。

张思聪

10.社工实习总结 篇十

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其他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来自义工与志愿者,人数少的话还便于管理,随着机构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来参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机构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繁荣:虽然看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机构发展越来越好,而实际上,前来参与活动的人良莠不齐,动机也不都是向着公益而来的,而机构往往在活动过程中方面缺乏监督,这样的评估监督机制不健全必然导致项目执行力低,出现问题也必然影响机构的声誉。还有,比活动前筹备更重要的是结果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而实际上在活动结束后每个人不自觉的就松懈了,总结流于形式,在机构内部也是只扩大优点,忽视缺陷,也可能这是怕影响积极性,可长此以往,总会导致机构停止不前,对民众也会失去吸引力。

二、实习时间

20xx年xx月25日至20xx年xx月24日

三、实习单位背景材料的介绍

20xx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丰乐社区启动。绿城社工服务站挂牌成立。这是河南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同时,也是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中原工学院六校社会工作教育实习基地,省会高校义工活动实践基地。该机构是一家党委引导、政府指导支持、专业社工主导运作、义工协助参与、社会多方共建,以“助人自助、救难解困”为宗旨的新社会公益组织。旨在通过专业社工方法为广大有需求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个人成长,构建和谐社会。2007年,列为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基地。2008年9月加入郑州市青联自组织界别,成为全国首批加入青联自组织的会员团体。2009年,注册为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

目前,社工服务站拥有专职人员3人,兼职骨干人员18人,注册义工5600余人。设有综合办、项目部、外联部、培训部、文体部5个职能部门。另成立了省内首家社工党支部、团支部。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团—站”联动、“职业社工领衔、社工实习生助阵、义工协助参与”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运作格局以及“义工社工化”的特色道路,在国内率先实施“党组织+团组织+自组织”联动、“青联委员+专业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提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五化”方向:专业化、职业化、网络化、社会化、本土化。武汉大学向德平教授、郑州大学张明锁教授、纪德尚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陆相欣教授、张宝锋博士,河南财经学院王金山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工博士李晓凤副教授任机构专业顾问;我们的口号是:“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

四、实习主要内容 http://shixi..com/

1、作为项目组的成员,主要负责承担具体项目的整体策划、部署、实施。

2、兼职摄影,拍摄活动照片。

3、参与举办的大型活动:

(2)4月10日的“文明交通——绿城社工在行动”

(3)4月16日的“爱心传递——白血病妹妹救助白血病哥哥”

(4)4月18日的“关爱留守儿童——商丘之行”

4、设计布置个案工作室

5、协助拍摄社工站宣传片

五、实习反思:

(一)社会工作前行的路还有多远

2、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应激处理能力。走出大学校园,我们必然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社工站是一个外向型机构,需要打开门做活动,这样,我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人无完人,总是有些情况事先无法注意到,这对于我们的应激处理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社工实习总结

3、机构的宣传工作还要加强。机构的网站不断完善,宣传资料也很齐全,机构的影响力也不断壮大,这实在令人欣慰。但我们在现实的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尴尬,在活动举办中,又不了解的人不仅不帮忙,还总是阻挠我们的工作,这都是宣传不到位导致的困境。因此我认为我们应从小的方面入手,加紧在当地的社区进行宣传,扩大社工的影响力。我们不但要在面上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从点上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宣传,除了图片宣传外,还可以让我们机构的义工,用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在社区中进行展示。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广大民众知道我们做什么,取得怎样的效果,这样会让更多的人信服。

【范文网】

4、机构如何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任何一个机构的发展和运行,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无法开展日常的工作活动和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行,而绿城作为一个非盈利性机构,资金的来源主要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且大部分是政府。这些都要求做外联的人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而绿城只有站长一人承担着资金来源的重责,故资金相当紧张。如果有一天政府拨款迟迟没有到位,而同时遇到资金短缺,我们怎么办呢?因此我想,我们除了要极力争取政府拨款外,我们也要立足于企业、单位,充分利用资源,加快项目建设,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机构才能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等我们的机构发展壮大后,我们还可以考虑做其他合作性的产业。http://shixi..com/

11.公共服务与社工服务供给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工服务;广佛肇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30-02

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不断努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将社工服务列入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以政府采购社工服务的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一、公共服务与社工服务

(一)公共服务

在理论研究上,不同的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收入和地位差距如何,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其规定的是一定阶段上基本公共服务应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公共服务大致可以划分为普适性的和补救性两种类型。其中,普适性公共服务面向共同体全体成员,人人都有机会享用;补救性公共服务面向弱势群体,只有特定群体才能享用。基本公共服务与非基本公共服务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基本公共服务到位,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负担自然会减轻;反之,到处都会有需要救助的社会特殊群体,非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会无限扩大。在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情况下,补救性公共服务层面上的社工服务。

(二)社工服务

社工服务的产生离不开三个条件,一是政府财政预算预留经费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二是社会上有足够多、专业的社工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存在;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非基本公共服务需要专业的社工服务补充。因此,社工服务就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之一,以公开招标购买社工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的形式,为社会困难、弱势群体或其他因突发性天灾人祸而陷入困境的个人或家庭提供专业的助人自助服务,帮助人民群众走出困境,缓解社会矛盾,力求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目标。当前,我国社工服务主要是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政府机构为枢纽,向社工机构或NGO组织购买社工服务,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援助服务。

二、广佛肇区域社工服务供给现状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工作服务是中国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2011年8月广东省正式设立“社会工作委员会”,在省社工委的推动下,广州、佛山、肇庆三市分别于2012年5月,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广佛肇三市开展社会工作,研究和处理社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工服务进入广泛铺开发展时期。但广佛肇三市在推动社工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相似又交叉不同的问题。

(一)广州市社工服务供给现状

广州市社工服务供给形式主要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专项社工服务为辅。截至2014年8月,广州市全市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有87家,开展了168个家庭综合服务项目,其中,荔湾区家庭综合服务项目有22个,海珠区23个,越秀22个,天河区21个,萝岗区19个,白云区18个,番禺区17个,黄浦区9个,南沙区9个,花都区3个,从化区3个,增城区3个。①11个专项服务:长者个案社会工作服务、婚姻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特大镇外来人员社会工作服务、精神康复及家属服务、空巢老人介入服务、社工义工联动对接服务、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移居人士服务。

广州2012年家庭综合服务项目主要由市、区两级财政资助以及区财政加建两种财政方式支持。其中,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和白云区四区按市、区两级财政以1:1的比例投入购买家庭综合服务,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则区级财政投入高于市级财政投入,只有番禺区既获得市、区两级财政资助以及区财政加建开展购买社工服务。南沙区、萝岗区两区则由区级财政独力承担购买社工服务。增城市、从化市和花都区三地所获财政资助最低。从全市整体情况看,政府投入资源主要集中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三区;白云区、番禺区、萝岗区及黄浦区则处于中等水平,剩下的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市及从化市发展较慢。具体数据见下表1。专项社工服务则由市级财政全额支出,在青少年、外来工及长者服务三个领域支出比较集中,婚姻及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有涉及。具体数据见表2。

(二)佛山市社工服务供给现状

佛山第一家社工服务机构成立于2010年,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的民办社工机构共有86家,其中佛山市直属27家,禅城区11家,南海区24家,顺德区16家,三水区5家,高明区3家。①

佛山市五区由于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社会服务的类型及政府购买情况有所差别。南海区最早开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投入资金最多,专业服务最多是桂城街道,从2010年到2012年底,桂城街道累计投入1 000万用于购买社会服务,目前开设了心理援助热线项目、就业服务、青少年、外来工帮扶以及医务社工服务等专业项目;顺德区社工服务起步晚于南海区,但财政较为发达,因此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也较为大手笔,2011—2013年,顺德用于购买社工服务的财政资金分别为492万元、1 625万元、2 421万元,已经建成69个家庭服务中心站点,同时,对新开设的社工機构,按属地原则政府连续三年每年给予10万元财政补贴。②禅城区社工服务主要是建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目前禅城区四个镇街都建立“一站式”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但未能覆盖镇街内的所有社区,同时针对2010年到2012年禅城区离婚数量高达1 357对,鉴于这种情况,禅城区婚姻登记处引进专业社工服务,为夫妻提供咨询、服务、支持、支援四方面的帮助,因此禅城区婚姻家庭社工服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由于高明区和三水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社工服务也发展缓慢。

(三)肇庆市社工服务供给现状

肇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开始于2012年5月,到2014年9月止登记成立8家社工机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广州和佛山。由于到2013年底肇庆全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已达60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391.8万)的15.31%,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肇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社工类服务主要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但居家养老服务点只有三个:高新区城区,端州区城西街道,广宁县南街;第二类社工服务是特殊留守儿童服务,服务地点仅限于端州区城区街道内,服务对象为服刑人员留守子女及单身困难家庭儿童;第三类是残障康复服务,服务地点仅限于端州区城区。家庭综合服务、青少年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外来人员融入服务、司法纠正等服务项目处于真空状态。县区间社工服务发展相差悬殊,肇庆八个县市区当中,只有端州区的社工服务发展走在全市的前列,经济发展较好的四会市和高要市还没有社工服务。

三、广佛肇区域社工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广佛肇三地社会服务急速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社工服务机构发展存在“马太效应”

从广佛肇地区来看,三个城市均存在发达地区社工服务机构数量多,欠发达地区社工服务机构数量少的“马太效应”。社工服务机构的数量决定了专业社会工作者数量、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项目等社工服务的质量,最终导致社工服务的“马太效应”。例如,广州经济较为发达的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和天河区社工机构数量最多,获得较多的财政用于投入于社工服务,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南沙区、从化市、增城市以及萝岗区等社工机构数量少,获得的财政支持也少。佛山市社工服务机构最多的分别是南海、顺德、禅城三个较为发达的区域,高明、三水两地发展缓慢。肇庆社工服务资源集中在端州区,其他县级市基本上还处于观望状态。另外,佛山和肇庆地区社区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工服务难以覆盖到农村。

(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供给不均

社工服务供给不均主要表现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方面,而政府购买服务又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例如,广州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5 420.14亿元,佛山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是7 010.17亿元,肇庆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是只有1 660.07亿元,政府财政能力的鸿沟导致各地政府对社工服务的投入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广州市政府仅2012年就投入了接近3亿元用于购买社工服务,佛山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每年也投入近千万用于购买社工服务,而肇庆则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前仅有居家养老和残障人士康复服务获得政府采购,而且采购金额只有五十万左右。

(三)社工服务欠缺行业标准,专业社工不足

广州2009年颁布了《广州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待遇实施办法(试行)》,设置了5个级别,分12个薪酬等级。佛山五区有两个社会工作待遇方案:顺德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试行)》,及南海区桂城街道《社会工作者薪酬待遇及晋升指导方案(试行)》,将社会工作者专业岗位的等级统一分为员级、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但两区具体薪金有所不同。全广州市持证6 873人,但社工缺口仍然高达4 000人。①2014年为止,佛山共有一千七百多名专业持证社工,按计划到2015年需要专业社工3 700名,仍有近二千人的缺口。肇庆市还没有社工薪酬待遇标准,持证社工只有277人,与省、市提出的“到2015年,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达到5人”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力度

加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力度能够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转变政府职能、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对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及意义。因此,省级和地方政府要做好调研,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稳妥地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社工服务,而购买资金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筹集:一是政府将购买社工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公共预算;二是从国有资产、彩票公益金等提取资金用于购买社工服务;三是鼓励、支持公益基金会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吸引社工机构参与。

(二)制定、完善社工服务行业标准

完善的社工服务行业标准能够使整个社工服务行业有序运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和制定有关社工服务的标准:首先,要制定社会工作者的薪酬标准,让社会工作成为大众所熟悉的职业,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吸引专业社工人才从事社工服务,同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督导培训,让社会工作者释放负能量,能够与社工行业共成长。其次,政府需要完善购买社工服务的准则,从公开招标购买、聘請审核专家、项目评估等流程,分门别类设立具体的标准及细则,实现政府可操控,社工机构可执行的目标。

(三)确保城乡居民获得社工服务的机会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与城市居民差距明显,非基本公共服务补救层面上的社工服务更加明显,社会转型期农村“386199部队”(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他们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更需要获得专业的社工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社会工作在扶贫开发、农村社区营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政府在制定购买社工服务计划的时候,应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保证这些地方的居民能够享受“有困难找社工”的专业服务,用社会的力量帮助农村居民脱贫、改善居住环境。同时需要改革相关制度,对欠发达地方的社工机构设置降低门槛,健全覆盖城乡的社工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机会均等。

参考文献:

[1]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J].财政研究,2007(6).

[2]柏良泽.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和策略[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1).

[3]郭小聪,刘述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境与出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4]米银俊,林惜文,李进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7).

[5]陈成文,孙嘉悦,唐嵩林,张才安.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工作研究[J].社会工作,2012(1).

12.工会社工工作总结 篇十二

随着公民社会发展步伐的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调整为社会治理, 这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秩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和日常生活中。治理理论认为, 治理不是单一的机构组织管理活动, 而是多元化的, 不仅仅包含有从事公共事务的公共机构, 而且还有私人的机构, 它们共同组成了行为活动。治理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 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合作方可达到社会治理的善治目标, 这一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而政府购买服务则成为政社合作共治的重要方式。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 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 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改善社会治理结构, 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社会工作服务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以下简称“社工机构”) , 是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 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 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 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截至2014 年底, 各地扶持发展了3522 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比2013 年增长43.6%, 其中广东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770 家, 浙江、四川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突破400 家。

制度与能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困境

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相应地, 政府购买社工机构的现状也可以从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层次加以描述。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法律环境、人才招聘、薪酬分配制度, 能力建设主要分为服务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

1.制度建设

(1) 法律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是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目前, 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国务院制定的, 如1988 年《基金会管理办法》, 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2004 年 《基金会管理条例》, 2005 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社工机构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发展的法律环境,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葛云松 (2004) 认为, 现行法存在诸多不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问题: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而且常常不依法办事;社会团体的设立条件过分苛刻;对非营利组织的限制竞争、限制规模的政策;双重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沉重负担;相关法律内容庞杂、透明度低;有关民事关系的规定十分混乱且存在显著的法律漏洞;税收优惠措施不足。在社工机构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 政府与社工机构的权利、义务、合作的具体细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法律法规数量较少、层次较低、透明度不够等问题, 给实际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 人才招聘。目前, 很多社工机构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要求中, 有一点是要求有初级社会工作师证书, 而本科生要想考取该证书需要到“大四”的6 月毕业之际, 这就导致有一部分本科生因为无证书而不被机构接纳, 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 影响了应届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 也影响了社工机构的人才结构。上海、广州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 但是建立在社会工作者分级的基础上, 证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为笼统, 并不详细。部分社工机构在招聘过程中, 强调应聘者工作经验。这意味着社工专业的应届生与非社工专业而具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这两者之间, 机构更乐于雇佣有工作经验的非社工专业的应聘者。这就导致许多社工专业应届生放弃社工相关工作, 而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无疑导致了人才流失。

(3) 薪酬分配。近年来, 国内一些城市相继出台社会工作者薪酬指导标准, 就每月最低工资而言, 从低到高排列是武汉、东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 (分别为1650 元、2300元、2300 元、3064 元、4166 元、4700元) 。对这些在大城市、特大城市生活的社会工作者而言, 这样的薪酬标准并不乐观, 比同等条件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低, 这使得年轻的社工很难承受住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丧失工作热情和期望。而制定如此的薪酬标准, 也反映了政府、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非常低这一事实。

2.能力建设

(1) 服务能力。一是社工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社工机构主要是近些年成立的, 处于初创期, 专业的管理经验并不充足, 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 因此服务能力相对有限。上海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已涉及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统一战线、婚姻家庭、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劳动关系、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医务工作、应急处置等领域, 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妇女、社区矫治对象、来沪人员等。社工总量不足且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东方网曾报道, 上海有医务社工309 名, 覆盖在全市45 家医疗机构, 社工队伍仍有较大缺口。 (http://sh.eastday.com/m/201411 09/u1ai8435662.h tml) 二是社工机构与政府的沟通能力不足。对社工机构与政府互动的类型, 陈少强等 (2008) 、赵一红 (2012) 都认为,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分为竞争型购买、非竞争性购买和形式性购买。刘求实等 (2009) 通过六个案例的调查, 总结出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三种模式: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独立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柳拯 (2011) 以政府介入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为标准, 将社工机构归纳为政府强力主导型、政府适度调控型、充分市场竞争型三类。代曦 (2011) 也分成三种购买方式:竞争型购买、谈判购买、协议委托方式。李晓慧 (2015) 引入霍耐特的承认理论, 认为北京市政府与社工机构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构性承认”关系。社工机构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与政府进行“不卑不亢”的沟通, 尚有一段路要走。

(2) 资源链接能力。从社工机构与政府互动的地位来说, 唐彬 (2010) 认为, 社工机构对政府形成了强依赖, 体现为一种制度性和职能性的弱嵌入, 政府对社工机构表现为结构性的强嵌入。 汪锦军 (2008) 、李凤琴 (2011) 总结了政府与社工机构是非平衡的依赖关系, 而且这种非平衡的依赖关系并未形成服务对象、政府、民间组织的资源循环系统。张霖 (2012) 认为, 政府掌握着社工机构生存的资金、决策权等重要资源。虞维华 (2005) 则从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出发, 认为政府掌握的资源以奖励、补助、合同委托等形式提供的经费收入, 非政府掌握的资源主要包括公信力、服务收入、获得资源的能力、公共服务的供应和输送、信息传递与沟通、专业知识、公众支持、正当性的维护等。社工机构与政府如何实现更好的资源共享, 是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社工机构与社区互动层面来说, 目前城市社区的发展, 使得社区成为政府与居民紧密联系的基层组织, 而社工机构服务的开展需要社区的支持。社工机构通过与社区合作, 具体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吕青 (2012) 认为, 社区制在满足居民多元诉求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 突出表现为多元社区管理主体发挥作用不够、社区管理手段以强制性的行政方式为主。而“三社联动”有助于破解社区管理的现实困境:一是有助于社区工作平台的搭建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二是有助于社会组织载体建设与政府和社会的联通;三是有助于促进社工人才的培养与专业服务提供。

3.产生困境的原因分析

(1) 政府治理行动滞后于治理意识。十八届三种全会虽然提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社会治理这一概念进入政府、社会的视野, 然而当前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理念仍然存在于意识层面, 而非真正被政府落实到行动中去。

(2) 社工机构能力建设重视不够。社工机构借助政府购买服务获得了较大比例的资金支持, 部分机构开始“唯政府马首是瞻”, 而忘记自己的独立身份, 遑论内部能力建设, 忽视了能力建设的社工机构就好比失去发动机的机器, 运行的不会持久。

(3) 公民对社工机构的认可度低。公民意识和现代社会治理匹配是公民素质的一个检验, 拥有公民意识之后, 公众就会对公共财产、公益事物多一分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己所能维护公民权利和利益会成为公众的共识, 然而公民意识缺失, 只会导致“责任分散”效应, 公众之间推卸责任、冷漠以待, 更不会全力支持和理解社会组织、社工机构的发展。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路径选择

在合作共治的背景下,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存在许多困难, 与当前社会工作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对治理理论的实践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很大关系。导致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困境, 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 既有结构因素又有个体因素, 既有政府方面因素又有机构方面因素。总之, 困境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因此若要实现政府与社工机构良性有效的合作共治, 需要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机构自身能力建设采取全面行动。

1. 制度层面:意识先行, 科学定位

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环境至至关重要, 这个思想环境的营造需要政府、社工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

(1) 在宪法层面制定公益财产保护的原则。政府应认识到社会转型时期, 公民利益分化, 社会问题复杂化, 有些问题政府无法管理或管理成本过高, 相比于体制较固化的政府, 社会组织具有灵活、易于创新的优点, 因此政府应大胆与社工机构合作, 在程序规范的前提下放权于社工机构。

(2) 社工机构应认识到自身法律身份合法性确实来源于政府, 但专业和社会合法性来自民间, 因此应充分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 恪尽职守完成社会服务创新的内容, 向公民输送福利资源。

(3) 公众作为服务的监督者和接受者, 面临着理念的转型, 摒弃传统的“有事找政府”的陈旧想法, 应看到社会工作专业正在秉承着“助人自助”的核心宗旨, 致力于人们的福祉增加, 更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弄潮儿”。

2.购买机制:加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规范化

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应做到需求细分、职责明确、资金保障、制度到位、评估专业。

(1) 社工机构招募志愿者、义工等深入一线进行社会需求调研, 将需求细分为不同人群 (如年龄、职业等) 、不同层次 (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 , 实事求是撰写需求调研报告。

(2) 政府的责任是指导、资源支持和监督, 社工机构的责任是服务的需求调研、策划、实施等环节。

(3) 政府应给予社工机构充足的资金保障, 但是规范化的资金保障应当经过合理测算, 而不能无计划地拨款。

(4) 关于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 需要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在保障底线的前提下, 赋予政策一定的弹性, 从而做到因地制宜。

(5)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标准科学制定评估方案, 实施专业化评估。

3.服务能力:社工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机构自身内部优化至关重要, 能力建设举足轻重。社工机构要强化自身内部建设,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身理论和实务 (尤其是实务) 的专业性, 逐渐发掘潜在需求进而扩大业务范围。同时, 应充分利用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灵活性, 积极向国内外先进模式学习, 创新发展路径, 增强核心竞争力, 扩大社会建设话语权。

社工机构作为非盈利组织, 由于自身性质原因, 人员管理费不能占据过大比例。因此, 目前许多机构采取缩减人员开支、减少人员雇佣, 从而保证机构能够持久生存。但是, 这种生存方式造成了内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应增加, 不利于工作人员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社工机构需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但必须是目标明确、方向正确的。根据机构服务宗旨、服务对象界定, 适当制定员工招聘计划, 争取做到各尽其职、各显其能, 在坚守机构和专业价值观的情况下, 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 完善机构能力建设。

(1) 社工机构在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时, 要保证财政公开透明, 将政府资金充分用于提供社会服务。

(2) 社工机构不能因为政府提供主要资金、制度、政策等资源而主动低头, 采取一味服从的消极态度, 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性, 凸显服务效果, 使自己不再处于资源交换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3) 加强理论和实务创新, 逐渐拓宽与政府的互动类型, 丰富互动形式, 从而提高自身在互动中的地位;开展品牌建设, 使品牌有形化。

4.发展公民教育, 提升公民意识

美国思想家希尔斯认为:“一个公民社会 (civil society) 就是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行为体现公民精神 (civility) 的社会。”公民精神也就是公民性, 其内涵包含这几方面:礼貌的基础地位应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任何人不要以任何理由去强迫他人, 甚至不能以任何善意去强迫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公民个人对他人的容忍、宽容是必有的心态, 社会要能够容忍差异;对陌生人的同情之心是公民性的重要内容;需要个体更主动的内涵———志愿者精神;把他人当做平等的一员加以尊重等。发展公民教育, 提升公民意识, 促进人们对公共财产的保护, 学会区别政府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并主动参与社区自治, 增加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支持与理解, 确立社会监督机制, 以保障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顺利运行。

实现社会治理创新, 必须实践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理顺第一部门 (政府) 、第二部门 (企业) 、第三部门 (社会组织) 之间的关系, 社工机构与政府的“伙计”关系转化为“伙伴”关系, 与企业优势互补, 与其他社会组织进行业内互助, 始终致力于加强机构内部能力建设。尽管我国的社工机构生成路径与国外有异, 但是社工机构的本土化生成路径, 蕴含着巨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2]刘求实, 王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基础[J].公共行政评论, 2009 (3) :150-170.

[3]柳拯.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 2011 (6) :14-18.

[4]李晓慧.政府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互构性承认——以北京市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为例[J].学海, 2015 (3) :53-58.

[5]唐斌.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的相互嵌入及其影响[J].社会工作 (下半月) , 2010 (7) :9-12.

[6]王名.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4) :62-64.

上一篇:道德讲堂宣传下一篇:有关严厉的母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