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024-11-16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13篇)

1.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一

尊敬的党组织、敬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传(装潢)18-2班的尹兴成,就主题“如何从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奋进的力量”为题,结合党史知识展开我的发言。

党史对于党员而言,既是一把打开精神财富的钥匙,又是一本丰富知识的教科书,我们必须学习党史,知晓党史,从党史中获取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跟紧党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努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党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国文化发展至今的重要组成。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一重要时刻,党史的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党史感悟英雄模范人物、革命先辈、时代楷模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在一百年的光辉岁月中,回望曾经的坎坷路,远望未来的奋斗路,都离不开党的指引,党史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激发了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都要不断在学生中成长,在感悟中行进,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把党的历史学好,发扬光大。通过学习党史,我更加明确了我的发展方向,用党的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党章的要求时刻警醒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今日事,今日毕,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出全部力量。

2.从榜样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篇二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大力学习李保国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教师典型,弘扬主旋律。我省也宣传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省委宣传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第三批“云岭楷模”名单,受到表彰的这3位楷模中,就有两位来自教育系统。一位是已经87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被称作“云南省理论界的一面旗帜”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王展飞。另一位,本刊的读者并不陌生。他就是本刊记者此前翻山越岭采访报道的“澜沧江畔筑梦人”、昌宁县大田坝镇德斯立小学教师张有国。

梳理两位楷模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66年如一日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王展飞,还是在大山深处的一师一校教学点坚守了37个春秋的张有国,都在看似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以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精神和故事,值得在全社会传扬而不仅仅是在教育系统。

除此之外,我省一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先进教育集体也受到省级表彰。教师节期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了50个“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90位“云南省优秀教师”和10位“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乡村教师的比例占到了35%以上。他们是我省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业绩,体现了高尚的师德。

为了更好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本期“园丁风采”栏目,我们特别选取了其中的5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加以报道。他们是“山村里的妈妈校长”李燕、“为布朗山村甩掉‘零毕业生帽子”的拉祜族教师王海军、在山区学校耕耘28载的聂基树、“把爱洒向无声世界”的特教教师宋菊芬、“把上讲台的每一天都当成节日”的高校教师周文英。本刊集中展示这些教师的先进事迹,希望读者更多地看到他们在荣誉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获得荣誉的教师是幸福的,而更多的老师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着为师者的感动和快乐。

前段时间,一条名为“一个白血病女教师的求助”的帖子刷爆朋友圈。来自昆明某中学的肖老师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面对后续治疗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花光所有积蓄的肖老师一家不得已向网友发出求助。由于肖老师的丈夫也是一名接近3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帖子一经发出,便迅速在肖老师夫妻的学生和同事间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短短3天时间,便筹集到了治疗所需的35万余元,暂缓了肖老师一家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肖老师曾经和现在的学生们都纷纷为其留言加油,希望自己的老师早日康复。

罹患重疾的肖老师是不幸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肖老师又是幸福的,因为“桃李满天下”的她赢得了那么多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尊敬和关爱。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尊重教师的权益和社会地位,需要在教师节被响亮地提及,更需要在不是教师节的每一天加以落实。

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三

北重六小 张宝凤

这几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力量”等系列学习材料,细读字里行间,充分体会了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看着他们的事迹,想到他们的壮举,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教育,现把学习体会阐述如下:

第一、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固发展来之不易,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我们要象韦拔群等革命先辈那样,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二、要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但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团结一致,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党组织的先进性。第三,要学习革命先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精神,这在今天仍有特殊意义。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必须学习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牢记历史责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做清正廉洁的党的干部。

青山教育事业正乘着改革、创新的春风,沐浴着科学发展的雨露,得到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我要带领北重六小全体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夯实教育教学发展之路,争创校园和谐之优,努力提升育人质量,创新学校发展机制、办学方式和育人模式,激活学校内涵提升,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幸福成长的家园。

4.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四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思想精华,今天仍然可以发用?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思想。我们中华文化,有儒家的心系家国、忠恕仁爱,有道家的潇洒自然、无为无不为,有佛家的慈悲天下、诸法缘会而生,这三家思想构成的中华文化的主体,蕴涵的思想精华,是中国人立国、为官、作人的基本依据。笔者纵观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一般不外乎五个方面:即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重民本而知根本的民本思想、明廉耻而养情操的德政思想、遵循规而成事业的勤政思想、畏法度而能自律的治吏思想。中国古代从政文化的五个思想显得厚重和务实,除却其愚忠、功用的色彩外,放之当代仍有引人深省之处,分享从政文化的五个思想的智慧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还有经世致用的哲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做事的遵循、从政的操守,在修心开智,修行精进,修身养性,大有其用。

一、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

回望千年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凤凰涅盘,文明形态的每一次旧貌换新,都是勤于学而明事理的求学思想的结晶。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内忧外患,也经历过闭关锁国,但始终保持了在学习中生存发展的优秀品质。如,先秦时期苏秦悬梁刺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等等,我国现代文豪郭沫若,数学家华罗庚,国学大师季羡林,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是终身学习的光辉典范。学习开启引领了华夏儿女五千年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恢弘历程。

《论语》曰:“人非生而知之者,故人生来即须求学”。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党员干部只有自觉地把学习当做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才能自觉地读理论之书,打牢“基本功”;长期地读经典之书,占领“制高点”;广泛地读百家之书,开阔“大视野”;深入地读哲学之书,掌握“金点子”。古今中外历史证明,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如果不善于学习、思考,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则会僵化,能力必会退化。我们既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

二、重民本而知根本的民本思想

重民本而知根本的民本思想在古代优秀文化中处于重要地位。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发轫,到宽以养民,慈以爱民的民本实践;从君主“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治国思想,到廉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情怀,无不强调以仁爱治天下,恤民养民,推动社会发展。

民本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忠诚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情怀。民本思想必须通过“爱民”的举措,内化在“重民生”的途径上,从而实现“忠诚爱民为民”的统一。即所谓立君为民、政在养民、以政裕民。也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代贤良耿忠的官吏总致力于在厚生利民、宽政惠民、济世为民上有所功绩,以实现忠诚爱民为民的清正追求。正是有了以民为本的认识,所以才能有与民生息的政策。百官勤廉为政,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统治方能长久。

借鉴古代民本思想的合理元素,要求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群众思想;坚持群众路线,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执政为民,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诚心诚意干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三、明廉耻而养情操的德政思想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重视道德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为政以德。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就已提出“敬德保民”的德治思想,并以九德作为官吏的基本修养。《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事实上,“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德者,国家之基”;“敬德必胜,失德必败”。历代明君贤相常告诫官吏为政以德,将政德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明廉耻而养情操的德政思想进行了积极探索完善,为后人留下了取用不尽的政治智慧。

廉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孟子最早提出“洁其身”的概念,宋代周敦颐赞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元代王冕提出“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都表达出古人对洁身至上、清白做人的推崇。“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坚守。

公正,“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政者,正也”,《盐铁论·疾贪》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可以说,一个“正”字,阐述了从政的真谛。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好官必然是行正道,坚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才能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人只有在内心确立“公正”的品德理念,才能胸中有正气,脚下走正路,做事讲公正,对人讲正派,做到心正、人正、事正。

敬畏,“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中华文化的最高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他们的义理都是一致的,就是“敬”,它是中华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的概念。敬有两个内涵:一个是敬仰、敬重,另一个是敬畏、畏惧。敬畏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自发的敬重和自觉的畏惧。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文明的展示,道德的根本。“诚信”,是“诚”与“信”的结合,即诚实守信之意。古人称诚信为“政事之本”、“国之大纲”。《中庸》也提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信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现实中,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也是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则,更是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党员干部讲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只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领率队伍才能有凝集力、号召力和说服力。

务实,“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汉代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出:“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真实做人,扎实干事,踏实从政,既是一种敛住纷扰、潜心事业的修养与品行,也是一种韬光养晦、耐住寂寞的积淀与历练,更是一种厚积薄发、扎实踏实的素质与精神。

宽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胸襟宽厚,容人容事,也是古今官德修养的应有之义。《论语.阳货》:“宽则得众。” 明代学者杨继盛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写道:“宁可让人,不要使人让我;宁可容人,不可让人容我;宁可我亏,不要别人吃亏。”细细品味这段话,教益非常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涵养、理解;是关怀、体谅;是给予、奉献,是密切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党员干部善于容人、容事、容言,培养出“登泰山一览众山小、临大海海纳百川无”的境界,才能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宽容一切可以宽容的事,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

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论断,常被人们引用来表达一种求实创新的精神。《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旨在提醒人们一切事物都不会亘古不变,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新形势下做好领导工作,应有新思想、新视野、新举措,对事业充满激情,对组织充满感情,对群众充满深情,只有具备这“三情”,工作思路才会宽,革命干劲才会大,创新办法才会多。实践证明,故步自封守摊子,越守问题越多;开拓创新干事业,越干前途越明。

四、遵循规而成事业的勤政思想

在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中,不仅强调为官要清正廉洁,而且还强调为官要遵循规而成事业的勤政思想。遵循规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万事万物都有着自身规律,古人称这些规律为“道”,提倡人们去学道、知道、循道。《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世界万物的本体,”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同时又是事物变化的法则和规律,它推动事物的变化。老庄提出的“无为而治”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遵循“道”,顺其自然、顺物而为,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臣道务勤,勤则职业修而事无壅塞”。党员干部,本事从哪里来?除了从学习实践中遵循规,就是勤奋工作,别无他途。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对自己的职业要心怀崇敬、常存热情,雷厉风行,永不懈怠。

五、畏法度而能自律的治吏思想

“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法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特点。“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和政治品格。只有自觉把法规作为行使权力的“红绿灯”,把政策作为部署工作的“斑马线”,真正做到执行法规不讲情面,才能确保权力服从法纪,感情服从政策,关系服从原则。让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由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

5.今年的最新文章从心汲取力量 篇五

今天,我读了《发现你的心灵》,樊富珉的《健康文明从“心”开始》引起我的思考。前不久,在班级召开“健康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孩子们一起畅谈心理健康,看他们表演、讨论,从他们的身上我更真切的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文章中樊教授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并从三个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分别为:“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怎样维护心理健康。”

我意识到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汲取无穷的力量。积极的心态即阳光心态,心态不一样,看事物就不一样。同样半杯水,消极心态的人看到的是失去的部分,“半杯水都已经没有了,我还能喝多久呢?”积极心态的人永远看自己拥有的是什么,“还有半杯,我可以慢慢享用。”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就是他的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面对人生,乐观的接受挑战和应付困难,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心态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的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居多主要是心态观念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是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所罗门国王据说是世界上最明智的统治者。在《圣经》箴言篇23章第7节中所罗门说:“他心怎样思量,他的为人就是怎样。”换言之人们相信会有什么结果,就可能有什么结果。人不可能取得他自己并不追求的成就。人不相信他能达到的成就,他便不会去争取。当一个消极心态者对自己不抱很大期望时,他就会给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嘭”的一声封了顶。他成了自己的潜能的最大敌人。

我觉得培养学生积极心态,挖掘学生潜能,也是素质教育下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学生的积极心态源于教师,教师和蔼可亲会使学生感到温馨;教师对工作充满责任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教师工作勤奋踏实,而且业绩显著,会使学生形成必须成功要吃苦的观念。教师要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通过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比赛,如篮球,足球,象棋等一些比赛,以锻炼他们适度的积极心态,并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尽量让学生根据制度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学会约束自己,小到每天的值日,扫地,按时到校,大到班级,年级活动的开展策划,都要求学生自己来负责进行。在处理这些事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明白责任二字,也会承担责任。

能够承受失败的挫折,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积极心理素质。告诉学生凡事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重视过程,踏踏实实,不苛求结果,即使失败了我们也是最棒的!因为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智慧、热情都投入了其中,而这种投入本来就是一种巨大成功,不是吗?当你倾其所有去对待时,结果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你所经历的一切,你所感受的一切,你所理解的一切。

心态决定人生,积极的心态决定成功的人生。它不仅能激发潜能,挑战自我,更能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资料袋:十大积极心态(选自网上)投资心态 投资就是将现有的资源投入到某一项目并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投资心态就是相信自己所作的一切都会有回报的心态。平常心态

所谓平常心态就是平静地接受一切事实的心态,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平常心不仅仅是对待荣誉和幸运的心态,它也是对待挫折和失败应有的心态。冒险心态 冒险心态就是不畏惧风险甚至是积极寻求风险价值的心理状态。4 感恩心态 感恩心态就是对别人时怀感激甚至对大自然也怀有感激的心理状态。归零心态 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一切归于零的心态。良好的归零心态是对付失败必不可少的心理武器,更是不断进取获取成功的必需的心理状态。服务心态 服务心态就是你做任何事都是在为别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服务的心态。成功原理之一就是服务原则,服务心态就是贯彻这一原则。知足心态 贪婪是人的六大本性之一,多少人都是因为不知足而常不乐,他们在自己并不一定需要的东西上耗费了全部心智。如果不是贪婪,将有多少人获得快乐,又有多少人取得成就!分享心态 分享心态就是希望有人与自己共享劳动成果的心理状态。双赢心态

合作原则是成功的原则之一。双赢心态就是利已利人的心态,就是为自己着想的同时而不忘他人的权益,使双方都能受益。双赢心态是达到合作的必有心态,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童稚心态

生活的磨砺使我们成熟,但是它也可能磨掉我们身上一种最重要的东西:童心。所谓童稚心态就是像儿童那样看问题的心态,童心的两个特点,一是好奇一是包容,好奇心态和包容心态都是人生宝贵的智慧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6.校长要善于从“杂音”中汲取智慧 篇六

然而,校长是人,不是神,“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高明的校长,都有思考不周全、方法不到位的时候。再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校长身在其位,难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而群众的眼睛却是雪亮的。这时校长就不能封闭自我,需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特别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校长更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全局的高度、开放的情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争取更大范围的支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听“杂音”,就会减少“知音”。

首先,要有倾听“杂音”的胸襟。校长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不怕听到对自己的批评,不怕在群众中丢“面子”、丢“官架子”,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氛围。

但是,时下不少中小学校长喜欢听恭维、奉承、褒扬的话,不愿意听不同意见和反对声音,从而导致学校召开的有关会议往往成了校长的“一言堂”、“独角戏”。会议上没有“杂音”,表面看上去很“和谐”。其实这种“和谐”的背后却可能蕴藏着种种不满甚至愤懑,时常暗流涌动。特别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建设方面,校长如果不善于听取学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人说了算”,更容易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政策的执行,还可能使校长本人陷入“孤家寡人”、“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对于不同意见甚至是批评、指责,校长要学会倾听,用包容的心态去接受。只有如此,才能知得失、眀利弊、定取舍、利决策,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其次,要畅通倾听“杂音”的渠道。走群众路线,对各项重要的决策都要多方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评价、决断。

教职员工处在服务第一线,他们能最早地发现问题,最快地反映问题,他们最有发言权。校长应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建立一个对话、“听话”的平台。校长要广开言路,容纳各方智慧。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学校现状和教师心声,充分发挥教代会集中教师智慧的民主管理优势。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学校工作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之更能体现教师的根本利益。同时,网络也是一种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因其独特的方式更易让群众将自己的想法、困难无所顾忌地表述在其上,只要校长稍有留意群众写的帖子,就可以知道大家的所需所求,形成的决策自然会满意率高。

如果校长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是听取汇报,那真正的问题就很难发现。校长经常到各个处室、办公室走走,深入教室听听课,可以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及时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坐在校长室里,“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怎么也发现不了问题的。只有深入师生中间,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学校各处室,深入班级、社区,通过观察和访谈,虚心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建议,甚至是“牢骚”、“怨言”,才能找到学校管理中的缺陷、漏洞。

最后,要有善于鉴别“杂音”的慧眼。“杂音”是一副清醒剂,能使人头脑保持清醒。校长要善于从“杂音”中汲取智慧,才能耳聪目明、博采众长,广纳谏言、廉洁自律,确保决策科学、民主。善听“杂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杂音”和“噪音”。

“杂音”中是非曲直应有尽有,真假善恶都可能听到,这就要求校长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去辨别真伪,为我所用。从“杂音”中听出“门道”、“学问”,听出执政理念、管理智慧。教职工的牢骚、议论,往往来源于其本人利益本位的角度或看问题的片面性,可能存在不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宽大为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其“杂音”中的片面的一面,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主动性和指导性。同时这些“杂音”中,往往蕴含着学校管理的新策略,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恰恰是被校长忽略的、需要改进的问题。重视教师的“杂音”,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决策。学校一系列制度建设要自下而上,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反复研究,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让制度体现绝大多数教师的利益,这才是和谐校园所需要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校长要避免决策的失误就要善于倾听各层次的不同呼声,尤其是各种“杂音”。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众思、聚众力、择正道、出政绩。

7.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七

1921 年,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共 13位,他们在那个的年代,共同为世界第一大党的建成指引了最初的方向。然而一大会后,由于对党认识的不同,目标理想的各异,他们走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最终的人生结局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我党一大 13 位代表的人生轨迹,透过历史故事,感悟初心力量。

初心永志——坚守信仰,战斗一生成就宏图伟业。毛泽东和董必武是 13 名一大代表中最终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的人。毛泽东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一大的书记员,是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毛泽东初期在党内几经沉浮,最终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他的正确思想得到认可,从而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从此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董必武是对党忠诚一生的革命志士。1920 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

学。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1921 年 6 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毛泽东和董必武从头走到尾,同时出席党的一大,又同时参加开国大典,参与并领导革命赢得了最后胜利。践行信仰需要长期奋斗,前进路上再多艰辛磨难,也要永志不移。正如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说的,“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初心不改——献出生命,血战疆场永葆初心本色。为党牺牲的一大代表有何叔衡、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 4 人。陈潭秋是一大代表中唯一持枪杀敌在疆场浴血的革命战士,1942 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王尽美是积劳成疾最早离世的一大代表。一大后他发展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为党做了大量工作,在 1925 年 8 月,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逝世,时年 27 岁。邓恩铭用热血演绎

传奇一生。邓恩铭一大后回到山东,积极开展建党和工人运动,1928 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 年在济南英勇就义。何叔衡默默无闻的革命志士。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35 年2月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这 4 人虽然为革命事业英年早逝,但都永远刻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初心仍在——身离心仪,历经曲折但仍向党为党。一大代表中,李达和李汉俊虽然留学日本,但最终都放弃理科专攻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参与发起组建中国共产党。李汉俊还是当时国内顶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一大报告主要起草者。这俩人虽然后来与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和愤而脱党,后来李汉俊加入国民党,中间走过弯路,但从未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李汉俊对国民党反共活动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利用工作的“合法”身份掩护了董必武等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1927 年被军阀逮捕并杀害。著名作家茅盾回忆起李汉俊时说:“我很钦佩他的品德和学问。”李达后来谈起自己脱党的这段经历,说这是他“平生所曾犯的最严重、最不能饶恕的大错误”。不过,1924 年至 1949 年间,尽管李达离开了党的组

织,但他的信念从未动摇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虽然脱离开了党,却绝不脱离马列主义,决不做违反党的事情。”,其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毛泽东称为“理论界的鲁迅”“真正的人”,解放后经刘少奇介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初心忘却——立场摇摆,迷途知返默默终老一生。这指的是包惠僧和刘仁静,他们因信仰的动摇走向人民对立面,后又迷途知返,再度寻找组织,但没能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痛苦与悔恨中终其一生。包惠僧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他胆寒了,后来自行脱离党组织,为生存加入了国民党,又遭国民政府遣散跑到澳门,因为处境艰难给毛泽东写信忏悔,解放后回到北京。刘仁静曾是“五四”运动的急先锋,1926 年赴莫斯科学习,由于受托派思想影响,回国后自命为“中国托派第一号”人物,随之被我党开除。1948 年他投靠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在其授意下发表包括《评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反共文章,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枪手而向共产党开炮。解放后刘仁静向中央领导写信请求处理,最后 38 年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和养老。如果头脑不清醒、信仰不坚定,政治上就会缺定力,包惠僧和刘仁静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情理之中。

初心背弃——叛党卖国,自绝人民永钉历史耻柱。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就是这类人,这 3 名党的创始人被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张国焘曾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长征途中拥兵自重、另立“中央”,后来脱党叛变当了国民党特务。1948 年底他见大势已去先后移居台湾、香港、美国,最后在加拿大多伦多病逝。张国焘做了 20 年共产党、40 年国民党,最后客死他乡,可悲可叹!陈公博、周佛海算是最坏的典型,后来都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陈公博脱党后投靠国民党,从此效忠汪精卫,成为汪伪政权的二号人物,他政治上变化多端,是没有固定信仰的政治摇摆者。周佛海参加一大时就争地位,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跑到日本,回国后又一头扎向国民党,抗战时追随汪精卫降日,成为第三号大汉奸。周佛海压根就不是革命者,只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家。严格地说,这三个人从来没有在思想上加入共产党,只因一时追求新奇而对共产主义理论产生兴趣,为追名逐利最终变成党的敌人、民族败类。

一大 13 位代表的各自走向告诉我们,坚守信仰的韧度决定着人生命运的方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已离我们远去,他们的悲喜、荣辱与成败,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那就是应该怎样坚守

信仰?是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不忘初心本色、挺起精神脊梁,还是像这些年贪腐堕落、锒铛入狱的人民罪人,忘记入党初心、背弃铮铮誓言?答案己不言而喻。

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己经拥有了 8900多万党员。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新时代的我们,须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改革强军之路上,纵然百水千山万重难,唯有初心本色终不改,在坚守信仰、践行信仰中丈量人生高度、绽放最美芳华!

2020 年 公司 党委 庆祝建党 99 周年活动总结

根据 xx《关于开展庆祝建党 99 周年系列活动通知》的工作部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集团党委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开展了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 周年,引导和激励集团党支部及党员群众凝心聚力共促xx 集团的振兴与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提升思想觉悟

“七一”期间,集团党委领导在会议室为全体在职党员群众上党课,并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活动期间,集团上下开展集中宣讲,参会人员达到近百人次。

通过理论学习活动的开展,集团党员凝聚力进一步加强,党员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进一步坚定了党员群众“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群众振兴 xx 集团的步伐与信念。

二、学习先进事迹,实干促振兴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党员,集团党委通过党日活动、发布内刊和组织生活会方式,学习优秀党员抢抓机遇,增强本领,敢于担当的精神,教育广大党员不畏困难,扑下身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推动集团发展贡献力量。

三、共建家园当先锋,服务振兴做贡献

“在职党员进社区,义务服务为民众”,x 月 x 日,集团在职党员干部同 xx 社区、xx 社区等党员一起清除社区活动广场的杂草,美化社区环境,为社区尽义务、做贡献、树形象,积极联系和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进社区期间,在职党员为社区增添扑克牌、象棋等娱乐物件,并资助了 x 位社区内相对困难的党员群众和 x 位空巢老人。在职党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展开会谈,了解百姓愿望,倾听百姓呼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

四、续承传统,锤炼党性

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进一步锤炼党性,集团在“七一”举办“弘扬优秀传统 践行初心使命”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以生动、鲜活、形象、流畅的演讲,表达对党的深情和热爱。

集团党委领导分别给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及纪念奖品,通过参加此次演讲比赛,集团在职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初心使命意识更加牢固,为推动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力量源泉。

五、开展纪念表彰活动

集团党委表彰了为 xx 集团稳定、发展、创新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采取组织推荐、民主评定的方式,在集团上下选取优秀党支部 x 个,优秀党小组 x 个,优秀共产党员

x 名。并向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小组和优秀共产党员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和倡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七一”期间,集团党委主要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走访慰问了 x 户困难党员,每户送上了 x 元慰问金和节日祝福。为了进一步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心、爱护,使他们更能感受到党的温暖,集团党员领导自发为 x 户特困老党员,x 户换有重大疾病的党员帮扶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他们送上更为贴心的温暖,让困难党员在节日里更能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七、助力脱贫攻坚

为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推进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七一”前夕,集团出资为 xx 村的困难群众购买了茶叶、蜂蜜等夏季降暑物品,并为 xx 村孩子送去图书 200 本,丰富他们的业余爱好,拓展知识水平,为孩子未来的成才之路添砖加瓦。集团积极协调相关项目资金 x 万元,在 x 村新建xx 交易市场 x平方米,通过与群众沟通,入户协调 x 余次,保证交易市场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目前项目已开工投入运营。

通过开展庆祝建党 99 周年系列活动,集团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在接下

8.汲取的力量作文 篇八

“看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我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这些平凡工作者的姓名,但是他们的付出与奉献都有目共睹,他们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弘扬歌颂;再看那些强壮的冬奥健儿们,在台上为中国队摘下数枚光彩夺目的金牌,然而他们在台下忍受了无数的挫折、伤痛有的练了五年,有的练了十年,当他们站上领奖台,戴上属于自己的那块奖牌,他们早已经热泪盈眶。

冬奥会的志愿者让冬奥变得更加和谐、安宁,裁判员让比赛变得更加公平、细致,厨师让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人品尝中国香喷喷的饭菜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汗水、付出和努力;北京冬奥会恐怕无人问津。

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师也用最朴实的行动绘画出了小到灯笼,大到5G科技的中国之光。

9.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九

一、钢琴式

【物趣】钢琴,每一个琴键代表着一个音符,每个音符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一首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乐曲。

【选例】莠草不顾人们如何称呼它,只是精力旺盛地生长着,最终长遍各地。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曾说:我们仍然在苦熬,所幸的是在盲目中执着向前。在我看来:对别人的评价保持一定程度的盲目,执着向前,人生便能因此而不平凡。(选自高分作文《本心不改,我自菩提》)

【理趣分析】这个开头段由三部分组成:自然哲理、名人观点、“我”的认识。文段虽短,却形式灵活、论据充分,三个论据围绕着同一个暗含其中的中心观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论据就是音符,论证就是曲谱,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曲铿锵有力的乐章。写一段话是如此,写一篇文章也是如此。

【思维图式】表现方式1+表现方式2+表现方式3+……(同质异构,点题)

二、快板式

【物趣】快板,一块板子拍不响,两块板子互相打击,一拍一拍,就可以发出悦耳和谐的声音。

【选例】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袭,让我们在磨砺中渐渐懂得像沙子一样埋藏自己,追寻属于自己的“珍珠梦”,寻找最好的归宿。而不是像一片脱离树干的叶子,虽然也会带着喜悦和傲慢,飘过高山流水,可那只是短暂的欢愉。倘若不掌握好自己的命运,随波逐流,那一洼泥潭,就会成为最终的归宿。

一颗珍珠的形成,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的磨砺和持之以恒的痛苦付出……(选自高分作文《磨砺的“珍珠梦”》)

【理趣分析】文段中,沙子埋藏自己,追寻自己的“珍珠梦”;叶子脱离树干飘飞,偷得暂时的欢愉。作者拿沙子的命运与叶子的命运进行比较,深究因果,“磨砺”二字就得到凸显。这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需要磨砺与付出”,就显得有理有据。这与快板发声,不就是同一个道理吗?

【思维图式】提出话题+正面论述+反面论述+提出观点

三、钟摆式

【物趣】钟摆,无论向左摆还是向右摆,总是不会偏移中心的位置,但就在这一摆一摆的过程中,时间指向了另一个位置。

【选例】诚然,对于他人的过分的批评、刻意的责难,我们可以选择置之不理、避而远之,但不可否认我们没有闭门思过、负荆请罪的勇气;对于他人的溢美之词、逢迎拍马,我们也许会扬扬得意、忘乎所以,但是不能否认我们没有夜郎自大、仗势凌人的羞耻之心。面对他人中肯的建议和评价,我们应当虚心采纳,完善不足,如此方能走向精彩的人生。(选自高分作文《“虚怀”的人生方可精彩》)

【理趣分析】善言易听,逆语难进,这是人之常情,“虚怀采纳”这是为人处世折中的做法。文段分别从善言、逆语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权衡之后,提出了“虚心采纳”的人生态度,逻辑严密,说理深刻。就像“钟摆”,向左向右,最终归于中点。

【思维图式】切入角度1+切入角度2+权衡折中,提出观点

四、弹弓式

【物趣】弹弓,拉弓蓄势,弓拉得越满,积蓄的威势就越强,弹珠就射得越远。

【选例】“生命是用来感悟的。”史铁生如是说。的确,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便是感悟生命的精彩,然而浮华喧嚣朦胧了双眼时,又何谈感悟?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性情超然之人为摒弃繁华和感悟生命做了完美诠释。康德摆脱贵族社会的纸迷金醉,潜心哲学,感悟到万物之源;汤一介先生回避媒体,专心编写《儒藏》,感悟到圣贤之光辉;杨丽萍摆脱舞蹈商业化的困区,编演《藏迷》,感悟到原始的本真和自然的率性……在他们感悟生命的过程中,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也成就了自我,成就了大业。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他们对喧嚣浮华的摒弃。(选自高分作文《摒弃繁杂,沉淀自我,走向成功》)

【理趣分析】文段开头引用史铁生的名言提出论点:生命需要感悟。用一个反问句提出观点“当生命被浮华喧嚣蒙蔽时,生命何谈感悟”,这是蓄势一;举例“康德潜心哲学,感悟万物之源”,这是蓄势二;举例“汤一介专心致力编著,感悟圣贤之光”,这是蓄势三;举例“杨丽萍编演舞剧,感悟生命之美”,这是蓄势四。最后顺势收束,揭示本质、点题。说理蓄足威势,尽显力量之美。

【思维图式】观点+反复蓄势+点题

五、风筝式

【物趣】風筝,凭风而飞,时而凌空起舞,时而低回盘旋,可怎么也摆脱不了拽在手中的丝线。

【选例】一粒沙子,被随手丢在沙滩上,很难找到它的身影;一颗珍珠,被轻掷在沙滩上,却不难找到。沙子变成了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你也许留恋那意气风发的燃情岁月,你也许向往那功成名就的理想人生,你也许追慕过圣贤古人的雄韬伟略,你也许叹服过时代先锋的壮志豪情,但请不要沉迷。要想使自己也变成一颗璀璨的珍珠,绽放美丽,只有挣脱命运的枷锁,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选自高分作文《磨砺的“珍珠梦”》)

【理趣分析】文段开头用一个分句点明了沙子与珍珠的关系,提出“沙子变成了珍珠,才能被人承认和尊重”的观点。接着宕开一笔,分别从“燃情岁月”“理想人生”“雄韬伟略”“壮志豪情”四个角度畅想人生理想,情思翩至,文采飞扬。突然笔尖一收,发出“要想变成珍珠,必须经历生活的磨砺”的警示,如黄钟大吕,如空谷足音,全段的中心收束于结句。

nlc202309081139

【思维图式】提出观点或话题+宕笔渲染+转笔收束点题

六、双杠式

【物趣】双杠,两道直杠,互不相交,但相邻相近,往哪一道杠使力,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选例】虚心求教与不耻下问看似是近义词,实则体现出发问者心态上的不同。“不耻下问”,说明发问者心中藏有上下有别的羞耻之心。试想,当孔子或孔圉摆出了贵族身份向平民百姓发问,尽管被问的人也诚惶诚恐一一回答了,但这样的问答是否因内心的隔膜而大打折扣呢?只有虚心求教才能在问答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即使你是某一领域里的大师泰斗,只要虚怀若谷,真心求教,又何必在乎彼此的身份地位,更何来羞恶之心呢?(选自高分作文《“下问”何言“不耻”》)

【理趣分析】两种论证,并列呈现,一头是“不耻下问”,一头是“虚心求教”,同是发问,但发问者的姿态和取得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两相映照,孰上孰下,其中的道理不辩而明。这种说理方法直观明了,论证无须大费周折,道理却尽显深刻。

【思维图式】论证1+论证2(类比呈现、点题)

七、弹珠式

【物趣】弹珠,如珍珠般坠落,叮叮当当,弹跳起伏,划出了一道美丽的曲线。

【选例】许多怀揣着“文学梦”的年轻人,提笔作诗希望自己这匹“千里马”遇上伯乐,从而轻轻一跃从“鲤鱼”变成“龙”。而我们的一些出版商似乎为了助燃文学热情,在“感动”之下逐渐降低了对文学作品审查的门槛,于是一个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拥有“新锐作家”的标签。

出版商的好意诚然可以理解,但是这些年轻人在一跃成“龙”之后,却缺乏对这份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认知,在“龙”的位置以“鲤鱼”的姿态书写小资情调的文章。殊不知,旧时代的文人们需要经过不断地阅读、不断地体验生活,历经磨砺才能当起“作家”这个头衔。

余华的《活着》通过讲述福贵这一小人物历经家破人亡等多种磨难却依旧活着的故事,展现了大时代下许许多多如福贵一样坚韧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若不是余华亲身经历生活的磨难,体味他人人生的坚毅,能有这样敲击世人心灵深处的作品吗?

“门槛”并不仅仅是对作家文学造诣、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是度量一位作家的生活阅历、内在素养的必需标准。(选自高分作文《“门槛”去哪儿了》)

【理趣分析】文段先写年轻人“鱼”跃“龙”门,圆了作家梦,这是一“扬”;接着写他们在“龙”的位置以“鲤鱼”的姿态书写小资情调的文章,这是一“抑”;随后写旧时代的文人需要经受生活的磨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作家,这又是一“扬”,最后提出“生活阅历”“内在素养”是作家的“门槛”。文段就是在这一抑一扬之中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清楚明白。思维跳跃起伏,尽显跌宕起伏之美。

【思维图式】提出话题+抑扬说理+点题

八、沙漏式

【物趣】沙漏,漏中聚沙,承载的是沙子的重量,随着沙子慢慢减少、变薄,最终穿透漏嘴,追寻到沙那边光亮的世界,给人一种如释重负、澄澈空明的感觉。

【选例】一个家庭,两代婚姻,面对意义相同的结婚纪念照,处理的方式竟然如此的不同。

这是代沟?可为什么父母亲的话越听越到心坎上?为什么当年父母亲在我面前唠叨的话,如今又借用到自己儿女的身上?

这是生活的理念不同?可是除去岁月的铅华,我发现我们与父母看待很多事情的态度是一致的:家和万事兴、俭朴持家、勤劳致富……

虽然,有時候觉得父母落伍、刻板,甚至有点冥顽不化。但每当跨过人生的某一阶段,回首前面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沿着父母亲走过的足迹在前进:当年父母抽在自己屁股上的树枝,如今又抽在了儿女的身上;当年生病时母亲端给自己的热粥,如今又端到了儿女的手中;当年母亲对父亲的唠叨,变成了我对妻子的关切……在相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与父母亲行事的方式与情感是一样的,父母走过的路,就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路。

那不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父母相对我们,走在人生更远的阶段,他们思考更多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他们感触更多我们现在所不能感触的情感。他们离生命的节点越近,那么离过去的东西就越远,对“传统”的东西就越依恋。这也是父母能把结婚纪念照保存得完好如新的原因。而我们处在生命的华年,对于走过的人生,也许有太多的晦涩与惋惜,但对即将逝去的东西我们是无法倍感珍惜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可以把婚纱相册尘封角落的现实。也许有一天,当我们也步入“珍惜过去、珍惜当下、珍惜将来”的年龄,再去珍惜已经逝去或者即将逝去的东西,是否会感觉为时已晚,落入扼腕嗟叹的现实?(选自高分作文《遗忘在抽屉里的婚纱照》)

【理趣分析】同样具有纪念价值的婚纱照,两代人却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父辈珍视,子辈忽视。文章抽丝剥茧,先是否定代沟的隔膜,接着否定生活观念的差异,最终作者卸下了生活重重的包裹,从“珍视生命”的角度找到了根本的答案,就像沙漏,卸下了沙子的沉重,追寻到一种澄澈空明的感觉。这种辩驳式议论说理方法,先破后立,思维严密,论证有力,主题深刻。

【思维图式】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否定原因1+否定原因2……+找到本质原因,点题

10.汲取的力量作文 篇十

此刻,因为我已经长大成人,在父母眼里,我不再是孩子了。我变得有意识、勇敢和博学。有时,他们会说“不”;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再是孩子了我头痛。无论我现在做什么,我都必须先认出“指南针”。我必须有原则。我不能草率地完成它,也不能草率地对待它。如果我错了一点,随时都会引起暴风雪。

回想一下我小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简单、无忧无虑和自由。我周围没有麻烦。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面的海浪越来越大,大海也越来越曲折。我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过去,我消失了。我很高,我在学校呆了很长时间,我的家庭作业增加了,我有更多的科目要学习,我肩上的书包更重了,我心里的压力也在增加。如果我是个孩子,不管我做错了什么,没有人会责怪我。此外,我的父母还充当了我的“向导”。但是现在,当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应该适应独立。我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小心,三思而后行。与我小时候悠闲的日子相比,它也逐渐拉开了距离。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虽然我会生活得更自由,但我受到长辈和其他人的约束。当我走路的时候,我的父母摔倒了,扶着我。但我明白,当我长大后,我会成为一个成年人,这与我小时候是不同的。就像我现在一样,我正在逐渐长大。我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

11.汲取力量初三话题作文 篇十一

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班的状态很不好,严老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不能尽快的回答,教室里一片沉寂,这让严老很是生气。

紧接着的英语课,Miffy批评了我们班的作业态度,有很多前一天上课讲的东西,当天做的题中就有大片的人出错。批评完作业,上课时Miffy抽查昨天讲的内容,发现全班只有不到10人背了要求背诵的课文。原本就很生气的Miffy被迫停下了讲课,学习进度又慢了一节课。

我认为我们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学习,第二个是作业。

像今天我们学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中说,我们是学生,我们现在的职责就是学习。我们对于学习并没有达到静的程度,反而把学习当作是老师的事情。我们谈何热爱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呢?

就拿Miffy的话来说:她的妹妹在国外读博士,拿的工资可能比她高,但她并不在乎,因为她热爱这份职业,尽管每天都非常的劳累,但她能在其中享受到快乐与乐趣。

正如梁启超所说:“任何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每一个职业的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过去,从刻苦中得到快乐。”拿我们班成绩好的同学为例,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们刷题的身影。她们在解答难题中得到了成就感,会一直努力下去,成绩也越来越好,如果我们转变学习态度,也能体会到学习的责任,进而从学习中领略到趣味。

而在作业方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老师批评我们作业态度有问题,我们听了批评并没有做好改正,反而纵容这种不负责任的作业态度肆意在教室中传播。

就拿做英语作业查字典来说,Miffy已经不下三次提醒我们遇到生词要查字典,可是我们做了吗?

没有!

做作业时,只有寥寥无几,甚至没有人主动翻字典查单词。作业效果可想而知——第二天评讲作业时,抽同学翻译句子时,不能准确的翻译出来。

我们已经是初三的学生,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去提醒,这像一个初三学生吗?

我们的作业态度会影响老师改作业的心情,甚至是上课的心情,我们能得到的拓展知识也就会随之变少。想来想去这还是害我们自己,应付作业,天天都在写,但成绩有一点提高吗?

今天我说出这一番话,是真诚地希望能通过我对今天上午课堂的看法改变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态度。

12.寻找身边感动 汲取成长力量 篇十二

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心去看别人,用爱去读别人,你会懂得,感动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明了。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当我看到这,我的内心荡起阵阵感动,简单的摆设,却让我有着各种复杂的心情……

我敬佩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敬佩杨善洲同志诚以修身、一心为民的探索精神,在创先争优中培育公仆情怀。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敬佩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改进工作作风。杨善洲曾经是地委书记,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民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

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浩然正气。

敬佩杨善洲同志检以养德、知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在创先争优中树立高尚情操。杨善洲甘于清贫,一生清正廉洁、生活简朴,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人员谋取任何私利。他身居简陋的住所,工作在寂寞的深山,始终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为了人民和自己心中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感召和引领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

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 的优秀品格,让我为之感动,一位老热都能有这样的行动和觉悟,那么作为90后的我们呢?

其实感动就在身边。有着各种平凡而简单的感动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当我看完了他的事迹,我感叹,在这个权力金钱的社会中,这样伟大的人任然是我们花花世界中必不可少的亮丽风景。

1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篇十三

他,保住了560多艘渔船,挽救了5000多名渔民兄弟的财产,自己却被暗流卷入海底,从此天人永别!他是人民群众心中永远的英雄——骆春伟。2月22日下午,骆春伟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广西卫视进行现场直播,人民网、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全程同步直播。

斯人长辞去,忠魂留人间。骆春伟用忠诚奉献铸就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华章,不愧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守护神”,也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英雄的行动低调平凡,却格外执着,所以才感人至深。“我不上谁上”的骆春伟精神,诠释了“忠诚担当”的内涵,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

其实,人民好警察就在我们身边。尽管在每个人心中,对好警察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基本勾勒出的,都是忠诚担当、干事奉献的“标准像”。可以说,骆春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向骆春伟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树牢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的战斗精神,自觉传承大无畏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在默默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升华人生。

学习骆春伟的过程,传递的既是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呼唤。在北海的公安战线上,好警察很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警察队伍,就是要主动与骆春伟对标,自觉向骆春伟看齐,继承和发扬他的优秀精神品质,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大力弘扬、努力践行“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核心价值观,把责任意识、奉献精神贯穿到工作、学习的每一个环节,立足岗位比奉献,维护稳定比实绩,关键时刻比作为,遵纪守法比清廉,为公平坚守,为正义而战,用“忠诚干净担当”赢得“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口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上一篇:演讲稿健康与财富下一篇:2024年女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