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2024-06-19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共14篇)

1.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一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被动语态结构“be+过去分词”形式中的助动词“be”,通常被省略,也经常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剩下的过去分词在标题里就可直接表示被动意义,读者切忌将之误解为该动词的过去式。 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A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A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18岁少女遭强暴。

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 Theft. (Van Goghs Are Recovered After The Theft.)

梵高名画窃而复得。

Father Jailed For Murder Of Daughter. (Father Is Jailed For The Murder Of His Daughter.)

谋杀亲生女儿父亲锒铛入狱。

其实,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动词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因为从修辞学角度而言,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生动多彩且富有感染力,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或更具有说服力,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读来朗朗上口,流利自然。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突出强调宾语部分,以引起读者注意。这是因为读者读报时的心理状态同看书或查阅资料时的情况不尽相同。人们往往是在就餐时或上班途中、候车、饭后用茶等较空闲时看报的,阅读时思想往往不是完全集中的。只有当他们看到一条特别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标题时,才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因此,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为突出动作的承受者通常采用被动语态,目的在于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500 Reported Killed In S. Korean Building Collapse”远比“Collapse Claims 500 Lives In S.Korea”更为吸引人。两条标题都起到了提示与浓缩韩国某百货大楼倒塌致使五百人丧生这一新闻内容的作用,其中死亡人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前旬虽为被动语态,却以数词开始,突出了这个重要内容,使它非常醒目,一下子吸引了读者。

2.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二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语言及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通过交际认识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跨文化交际不是单纯的传递语言信息, 而是以语言以外的文化因素作为前提而进行的活动。所谓翻译, 不是单纯地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翻译行为开始只是以两种语言和文化为前提, 但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产生因文化性质差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因此, 作为翻译者, 为了使具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取得成功, 就必须运用合适的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同的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不一样,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其独特之处, 并对其民族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文化冲突好比一把利刃把文化剖解开, 从而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缩短世界各民族间的差异。

二动漫标题翻译的跨文化考量

“动漫”是指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 是目前年轻人最喜爱的多媒体影像形式之一。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发源于日本, 不仅包括静态的漫画杂志、书籍, 还包括动态的漫画音像制品。动漫作品在提供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知识的同时, 还客观地展现其民族的人文思想、精神气质, 对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的开拓, 为促进中日间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动漫标题的翻译影响到作品的宣传和销售,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关系着一部作品的成功。因此标题的翻译不仅要充分考虑作品的内容, 还必须考虑语言的文化特色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意识, 如何利用简洁优美的语言, 创造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译名作为翻译的最终目标。

动漫标题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宣传, 以寻求最高利益的经济活动。虽然说标题的翻译不是一般的文章主旨的翻译, 属于商业翻译。但翻译后的标题能否被观众接受, 决定着整部动漫作品是否能被观众认可。因此, 在翻译动漫标题时, 必须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文化背景, 尊重原标题, 以及考虑到接受者的语言习惯和接受能力, 不能忽视标题对观众的感化力。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思想, 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同时, 在语言表达上喜欢使用四字成语, 认为四个字的语言既简洁又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 在中国的影视作品的标题中经常出现四字语言。如《东邪西毒》《甲方乙方》《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等。

日语是在被大海包围起来的岛国发展起来的语言, 其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一个民族如果长期使用同样的语言, 对语言的理解度就会提高, 加上情报的共享, 已经没有必要用详细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或事件。使用冗长的语言的人反而会被认为是“不善于观察的人”和“反应迟钝的人”。因此, 在日语中常出现省略的情况以及喜欢使用含蓄的语言。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就常常出现主语、格助词、动词的省略, 例如:「「耳をすませば」」 (《侧耳倾听》) 、「「風立たぬ」」 (《起风了》) 、「「春は御婦人から」」 (《春随妇人来》) 等。

三动漫标题的翻译方法——以宫崎骏的动漫为研究对象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典型手段, 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理论为基础, 以宫崎骏动漫的译名为例, 将其分为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三种类型对所用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1. 完全对应

所谓“完全对应”是指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义、语法功能以及表现形式相同, 其通常采用直译和音译的手段。「「未来少年コナン」」、「「ルパン三世カリオストロの城」」、「「ハウルの動く城」」这三部动漫都是采用直译和音译的手段将原标题与译名完全对应。如:「「未来少年コナン」」中的「未来少年」直接翻译成“未来少年”, 「コナン」则译音成了“柯南”。这样翻译简洁易懂, 既尊重了原名的原意, 又能让观众接受。

2. 不完全对应

所谓“不完全对应”是指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义、语法功能以及表现形式部分相同, 其通常采用变通的手段, 如改写、省略、增加等方法。在翻译「「耳をすませば」」、「「風の谷のナウシカ」」等大量动漫时都采取了变通的手段。由于中日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的不同, 在翻译时, 可以将难以理解和僵硬的词语省略或是转换成另一种词语。例如:「「崖の上のポニョ」」中的「ポニョ」是主人公的名字, 如果直接音译成“Ponyo”则显得乏味无趣。由于ポニョ在动漫中是一位金鱼公主, 所以这里把标题译成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样能使动漫更富吸引力, 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再如, 翻译「「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时, 将「神隠し」省略掉, 直接译成《千与千寻》。根据《广辞苑》解释, 「神隠し」是指孩子等在去向不明突然又被发现时, 认为是被天狗、隐神等超自然力量隐藏了。虽然「神隠し」一词是极具日本文化特征的一个词语, 但在汉语中没有与其对应的词汇, 如果直接翻译成“神隐”, 观众可能无法理解, 这时采取将它省略的方式比较好。

3. 完全不对应

所谓“完全不对应”是指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义、语法功能、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通常采用的翻译方法和不完全对应相同, 属于创造性的翻译类型。以动漫「「となりのトトロ」」为例, 它讲述的是皋月和梅姐妹俩随着爸爸搬至乡下的新家, 后来与奇怪生物トトロ之间发生的故事。由于影片中トトロ的形象跟龙猫非常相似, 所以将「「となりのトトロ」」翻译为《龙猫》, 整部作品顿时生动形象起来。

四结束语

一部动漫要有观众欣赏才能体现其价值, 在确定标题时, 首先要考虑观众能否理解标题意义, 在此基础上再选取适当的名字, 而不能仅照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不加考虑就直接翻译。由于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及表现形式有很多不同, 如果不认真思考, 则会对动漫的宣传产生不利影响。在翻译时, 应在充分理解动漫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标题的功能, 采用与其相应的合理的翻译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宣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2]盛卓立.电影片名翻译的交际翻译特性和翻译方法——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谈起[J].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3]孟庆荣.日剧片名中文翻译策略及其创造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3.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敏感 篇三

前文已提到,人格论的作用在于强调动机、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与感知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一样,对于新闻敏感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前述,我们不难看出,3个观点虽立论不同,且各有侧重,却并不彼此冲突。 感知论中的感知和思维论中的思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直觉与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联系,综合理解起来更加全面、丰富;而人格论则从整体上给前两者以补充。

下面,我们分别就新闻敏感产生过程中的两对关系进行考察。

(一) 感知和思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 感知、思维与新闻敏感

如前所述,感知论强调了认知事物的最初阶段。因为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而思维论则强调了认知事物背后的分析、判断过程。因为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虽然感知和思维在表述上截然不同,但二者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感知是新闻发现的开始,记者、编辑必须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事实,并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从中选择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因此,感知是思维的基础,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感性阶段。离开了感知,新闻敏感将无从谈起,而思维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某些思维论持有者否认传统研究过感知因素的肯定,将新闻敏感孤立在思维的层面上,实际上是抹煞了感知对思维的基础作用。

每天发生的事实如此之多,如果一个记者只是泛泛地用眼睛进行观察,仅仅停留在感知的领域而不对感性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判断,那么,他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也就更无法提炼出其中的新闻价值来了。可见,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阶段,感知需要而且必须上升到思维的层面上来。其中,新闻敏感的产生过程,就是对所感知的事实进一步比较、判断、筛选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

199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胡家麒在云南边陲瑞丽市采访改革开放后小城的变化。在采访了很多人和事之后,他却总是不满意,觉得这些事例不能深刻反映小城的变化,表现方式也雷同。于是,胡家麒到街上闲逛散散心。在买西瓜时,他听到的是河南话;理发摊上听到的却是上海腔;在卖工艺品的小店里见到的又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无意中一个灵感跳了出来:南腔北调,这不正是往日封闭的小城在今天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写照吗?于是,他用录音机记录下了这丰富多彩的音响,用7种声调组成了现场报道《南腔北调瑞丽边贸街》。这个报道获得当年中国广播奖现场报道一等奖。⑼

4.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四

【摘要】好电影离不开好片名。作为叩响观众心灵之门的声音,电影片名直接反映了其美学欣赏和商业宣传的双重价值。不仅简洁明了地介绍故事情节,引起观众兴趣,还为中西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媒介。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电影片名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因此,本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标,译者应忠于原意,发挥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关键词】英语电影片名翻译;文化因素;翻译方法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欧美电影片名的中译现状以及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下,集中探讨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软实力,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在日益加深。作为民族文化产物的影视作品不断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5年,中国电影在海外的票房再创新高。因此,在国外大片纷至沓来,国产影片走向国际的今天,中国也越来越关注电影翻译业的发展。外国大片的翻译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国上映的国外大片的翻译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原著的语言艺术,正确地传达影片所希望表达的信息外,还关系到它的票房和人气。然而想要译好片名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我们深刻了解影片的主题,还要求我们熟知影片所在地的文化含蕴,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去挖掘影片的内容与思想,从而才能正确地形象地翻译片名,这对于电影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影响电影片名翻译的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就是文化差异。电影名称或多或少地反映其所属文化的特征。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各具其特色,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民族代表不同的含义。在中国,我们一直宣称我们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我们将龙信奉为圣物。在古代中国帝王也以真龙天子自居。而在西方国家,他们将龙视为凶残的怪物,它让人联想到残暴和邪恶,将它视为不吉之物。至今为止,西方国家人们谈“Dragon”色变。文化的不同,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大相径庭。中国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爱情电影莫过于《GONE WITH THE WIND》,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前者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它把片名翻译的很美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而后者更符合原著所要表达的思想,正如电影开始时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因此文化的差异将会导致对电影片名翻译有误,无法正确传达原作品的文化内涵,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其次就是审美概念的不同。中国讲究意境美,从唐诗到宋词几乎都可以找出辞藻朴实但是意境优美的诗词,中国人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表达美的本性。然而西方美学的最

高境界则是追求写实,许多外来影片的汉语译名也多是采用四字结构,这充分表达了中国韵味。众所周知的就有《The End of the Affair》翻译过来为曲终人散,《My Fair Lady》窈窕淑女。和《Ghost》翻译成人鬼情未了,这个翻译堪称经典,不仅准确地表达了跨越生死爱恋这一影片主题,还用这一凄美的片名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带动票房。达到了艺术与利益的双赢局面。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与技巧

电影片名与新闻标题一样,大多数都是言简意赅但是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它能够直接告诉观众它所要讲述的事情,使观众能够充分建立起客观事物与其相关联文化内涵之间的联系。而电影片名多以短语、名词、简单的句子出现,所有它要求颇高,也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在里面,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三种。直译法是最常见的译法。它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和内容的基础下以较为直接的方式表达它的思想。比如:Scarlet Letter(红字),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KongFu Panda(功夫熊猫),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Brave Heart(勇敢的心)、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Pearl Harbor(珍珠港)、Rome Holiday(罗马假日)等等。但是这种形式的作品比较少,而它在意境方面都可以与内容达到对等,简单明了,观众一看就可以对影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这类作品采用直译是最佳方法。音译法就是利用目的的文字符号再现源语词语的发音。当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存在语义空白的情况下,翻译不可能从形式或者语义入手,这时候音译是主要翻译手段。如: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Candhi《甘地》、Harry Potter译为《哈利波特》、Romeo and Juliet译为《罗密欧和朱丽叶》、Jane Eyre译为《简爱》等等。但有的电影片名仅仅通过音译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主题以吸引观众,因此有时候我们需要增译,从而弥补文化的缺失,其中最经典则数影片《刮痧》,如果直接翻译为刮痧的话,外国观众将完全无法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翻译为The Gua Sha Treatment,这样更能让外国观众明白,也可以直接表达出它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意译法,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它的精髓,有些电影片名直译可能还会导致译名晦涩难懂,不能准确地表达电影中的信息和文化内涵,甚至还可能引起曲解。比如影片“The Third Man” 如果直译为《第三者》的话人们很可能以为是一部家庭伦理剧,但实际上本片是一部堪称经典的黑色影片,最终被译为《黑狱亡魂》不仅契合影片内容也符合惊悚片的特点。还有One Flew Over Cuckoo’s Nest中,它其实与鸟窝无关,只是个习语,有疯人院的含义在里面,后来被人纠正为“飞越疯人院”,生动地体现了该片的内容和情节。此外,如果能音译的同时又能体现电影片名的内涵那是最佳的,不然的话,宁愿选择意译。

我们给电影贴上了太多标签,它是一门艺术,它是我们人类传达信息的精神产品,它是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有声平台,它是心与心的交汇,同时它也是艺术作品和信息媒体发展的产物。它所给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价值观,而一个好的电影片名好比一个做工精良的名片,做的好可以吸引他人目光,但是如果过于夸大其词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一个好的电影片名既要忠于原片内容,又要符合语言文化特征,正确地传达它的主题,这样既能使观众在选择电影、观看电影时产生共鸣,也能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和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2]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 Pinter Publisher, 1990.[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4]周新武.从顺应论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57-59.(注:[J]指期刊,[M]指专著)

English 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Abstract: A good movie is a good title.As the audience at the sound of the gate, the movie title directly reflects the dual value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ommercial publicity.Not only ha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tory, but also the interest of the audience, it also provides a favorable medium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the film title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refore, in the spirit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the target, the translator should be loya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Key word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

Cultural factors

5.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五

摘要: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资源。既是本民族的骄傲,也是本民族珍贵的道德资源,“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提高国民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民素质;精神

一、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一)国民素质的内涵

所谓国民素质,是指一国国民在先天禀赋和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包括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特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国民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它具有先天不同性与后天发展性、历史性与现实性、协调性与非协调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等特征。国民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了很多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三类八种: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二)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性

1.国民素质是构成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作为社会主体的中的“人”,作为知识的有效、能动载体,国民肩负着创造、掌握、使用知识的使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质量的优劣。因此,国名素质得以以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国力。

2.良好的国民素质是维护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前提。

为实现以信用为支撑的市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国民的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同时,普遍提高国民的素质,对平衡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加快我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保证作用。

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上,过分重视硬实力的建设,却忽视对国民素质这个软实力的提高。致使国民素质中,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科学素养不高、主体意识薄弱、民主精神欠缺、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成为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既然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如此重大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有没有帮助呢?

二、中华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一)中华民族精神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决不停止”,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

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这些特点,概括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哲学家主张清静、无为,但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

(二)对理想的追求

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最为鲜明、持久的传统之一,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历代哲人都认为人应该有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就是《礼记·礼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这种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原始大同社会图景,影响了中国历代哲人和统治者。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肯定人的人格尊严、人的道德价值的思想,儒家道德的特点是富于理想主义、人文主义和实践理性精神,它追求自我完美,力图通过道德塑造理想人格。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也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认为高尚品德的价值远在世俗的富贵之上。儒家非常注重气节,孔子说: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三)对自己的戒律

修身克己,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并强调“修身为本”。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自己优秀了,才能走好下几步路。以上谈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哪些内容可以与今天的时代相结合,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呢?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国民素质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中,中华优秀文化蕴涵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

(一)思想教育

教育,对人的行为,对社会的活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必然产生正确的行为。反之,亦然。但是,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盲目的思想,必然产生盲目的行为。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比如,他习惯了大嗓门说话,已变成常态,不知在国外惹人讨厌,所以在白人面前仍我行我素。这就要事前教育,使其懂得在出国旅游时,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提升其交往能力和礼仪素质。这样,才能避免不教而诛,也才能避免罚不责众。其实,董先生也说到,“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没有礼貌,更多的时侯是不懂得什么是礼节。”从不懂到懂,靠什么?还不是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承与创新。

(二)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一条重要原则,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只能依靠发展经济来解决。国民素质提升问题,也要依赖经济发展去解决。经济是基础嘛!基础变了,矗立之上的生活方式、习惯、行为也会或迟或早地起变化的。比如,六七十年代,卖菜的售货员都能以“菜”谋私,经济发展之后,这种特权就自行消逝了;比如,如今住进高级楼房地板比镜子还亮,他会随地吐痰吗;比如,一个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人,他会赤膊上街,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吗。这些都有待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解决的。

(三)扩大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引领主流,远离“三俗”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2008年开始,我国对法定节假日作出了重大调整,清明、端午、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些都对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民族素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领导干部要发挥引领作用,要洁身自爱

社会本来就有不同利益集团和各种非法谋利行为,顶住诱惑洁身自爱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洁身自爱,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每一个干部执政的座右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受私欲所左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口,不为金钱所动。换言之,就是要严于律己,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更不要因一时的贪念做出有损于党、有损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来。

(五)培植诚信文化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孔子说:“信者,人之根,国之本也。”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是个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处事之道。

6.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六

关键词:目的论,英语文学书名,翻译方法

英语文学书籍作为一种文化同样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人对英语文学书籍的关注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 人们以一种更加明确的目的去关注书籍中的内容以及它所传达的那种思想。书名作为一部书籍的眼睛更是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所以, 英语文学书籍的译名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书名的翻译自然要考虑语言使用习惯、社会背景、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 避免误解与不确切, 妥善处理, 做到译名既入乡随俗又能凸显和紧贴主题。

一、汉斯·弗米尔的翻译的目的论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在1976到1977年的一系列讲座中, 提出了书籍翻译的普遍理论的构架, 随后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在1984年, 弗米尔和莱斯共同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成为目的论的宣言。在书中, 他与莱斯提出,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 而应该把翻译看成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因此, 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 而任何行为都一定有一个目的。

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根本出发点, 极大的转变了我们原有的翻译观念。目的决定一切, 从翻译策略、方法, 到对原书形式与内容上的取舍, 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弗米尔把原文只是看作是一种“信息供源”, 仅提供翻译委托所需要的信息, 而不再是评价翻译作品的唯一或者最高标准, 翻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来取舍原作中的信息, 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 忠实于原文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

二、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翻译的变迁

自鸦片战争以来, 我国翻译和研究英语文学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作品的译名更是形形色色, 各有千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不断成熟的过程。

(一) 早期少数中国文人阅读英语文学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强大的西方国家文化的好奇心。

这个时期, 译名主要讲求新颖、独特, 根本不管原著的书名而由译者另起炉灶, 目的是为了满足国人的好奇心。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得中国文人

对于西方殖民帝国的简单好奇变成了一种为振兴羸弱的中国文化而有意识学习西方文化。这个时期, 译名主要是结合时代背景, 爱国救世, 译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人从外籍文化中获得变革的勇气。

(三) 1949年至1979年, 由于新兴国家的建立, 民族情绪

的高涨, 国人对英美等西方列强的英语文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抵制。这一时期, 译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那些不妨碍意识形态的对立文学上。

(四) 80年代后, 随着改革开放, 国门的重新打开, 英语文学如同潮水一般再次涌入中国。

以英语文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个时期, 译名工作变得比较理性, 同时也注意掌握民族的话语, 保持本民族的特色。

虽然, 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不断成熟的过程, 但是无论怎么变迁, 译名的工作都是由它的目的决定的。它适合了中国国情, 满足了各个时期中国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

如今,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受众市场, 要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重视, 扩大读者的销售市场, 正确而恰当的译名是不可或缺的。维新派思想家严复说:“一名之立, 旬月踌躇。”正确的译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靠的是对全书的了解, 经过认真思考和推敲后得出的。正确的译名不仅是对原著作者的尊重, 也是对原著知识和思想的尊重, 更是对读者的尊重和负责。因此, 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和开拓更大市场, 正确而恰当的译名是尤为必要的。

三、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文学书名翻译方法

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转码的过程, 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意义上的行动。在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前, 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在目的论的支配下,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 具体的社会情况, 迥异的语言使用习惯, 不同的文化背景, 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做好书名的翻译工作。

(一) 直译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著The Old Man and the Sea被直译成《老人与海》, 米切尔·布雷克的Dances With Wolves被直译成《与狼共舞》迈克尔·克莱顿的Jurassic Park被直译为《侏罗纪公园》等等, 这些都是直译的成功案例。直译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与形式。使用规则就是能直接体现书本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时, 就需要直译。

(二) 音译

英语小说习惯于用主人公名字作为书名, 如:莎士比亚的Hamlet音译为《哈姆雷特》, 夏洛蒂·勃朗特的Jane Eyre音译为《简爱》等等。音译的使用规则是用发音相似的汉字将外来语音译过来, 音译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 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这种用法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习惯的积累和大家的认同。

(三) 意译

这种方法的成功运用是建立在译者对原著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艾米莉·勃朗特的Wuthering Heights意译为《呼啸山庄》, 查尔斯·狄更斯的A Tale of Two Cities意译为《双城记》等等。意译的表现形式是只保留原文内容, 不保留形式。

(四) 改译

改译的成功案例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Gone With The Wind改译为《飘》, 改译使用的情况是在直译和意译都不能完整表现全文思想的时候, 这种情况下, 需要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改造和翻译。

结语:

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转码过程, 而是一个深刻的文化交流过程, 在译名过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译名工作不会一帆风顺。如何才能够得到一个恰当和准确的译名, 这不仅需要译者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更需要准确把握社会和时代背景, 熟悉不同国度的语言使用习惯。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 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去准确判定它的目的。以目的论为指导, 以翻译方法为媒介, 尊重作者, 尊重原著的思想,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去做好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玲, 李艳.从目的论视角看英语文学书名的翻译[J].延安大学学报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版) , 2012 (23)

[2]王腊宝.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77)

7.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七

从汉英翻译中Chinglish倾向看规范中国英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词汇诞生,译者在汉译英时易产生“Chinglish”倾向.文章通过了解中式英语的成因和对中国英语概念的界定,提出若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恰当地使用规范中国英语进行翻译,译者需要从多个角度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作 者:鲍明捷 BAO Ming-jie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56 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3(6) 分类号:H003 关键词: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   政治经济词汇  

8.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八

大学英语课是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后了解各国文化最直接的渠道。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和融合,在本民族文化体系之上吸取更先进的文化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结束高中学习之后,各种信息、文化蜂拥而至,使得学生很容易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甄别,因此,利用大学英语课堂给学生分析、灌输先进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的文化修养,是十分重要又行而有效的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教科书上的内容,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音技能的培养,很少在课堂上讲授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更鲜有用多元文化的视角教授学生解决问题,使得实际教学和现实文化相互脱节。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不能够以习得为基础,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不能够真正运用西方思维进行学习。用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的话来说,就是“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方法。”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本身也应接受大量的外来文化熏陶,并将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慢慢的开始注重语言情景的设置,灌输地道的语言方式。学生喜欢这种生动而真实的授课,学习语言的动力也会十足。

二、课堂上多元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中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 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 二) 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 三) 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运用课堂机制,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事物都有其双重性,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 一) 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 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 三) 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 四) 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四、结束语

9.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篇九

一、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新闻英语主要是指在大众媒体中, 如报刊、电视、广播等, 所使用的英语, 它的重要作用是向受众传递信息。新闻英语具有准确、简练等特点, 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传播。具体来说, 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主要分为词汇和句式的特点, 以下将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新闻英语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运用的英语, 在词汇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第一, 熟词新义。熟词新义主要是指词的形式早已出现, 而且词的含义也被人们所认知,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这种现象在新闻英语中最为常见。第二, 措辞简短、通俗易懂。新闻传递信息需要及时、有效, 否则新闻则失去了其真正意义。英语新闻的作者常常采用言简意赅的词语或对某些词语进行省略, 以此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新闻信息简短精湛, 易于理解, 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篇幅。第三, 专有名词屡见不鲜。新闻报道的事件总会伴随着时间、地点、人物, 因此, 专有名词也会伴随新闻的报道而经常出现, 这就使得所报道的新闻具有较强的真实感。第四, 借用人、物名称。在新闻英语中, 有一些被社会大众所熟知的词语经常被借用, 尤其是著名的建筑物、政府首脑、地方特色等名称。

2.新闻英语的句子特点。新闻英语的翻译不仅要重视词汇的特点, 还要深入了解句子的特点, 以此来提高翻译的效果和准确性。具体来说, 新闻英语的句子常采用的是两种方式:第一, 被动语态的使用。新闻事件的发生,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 新闻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就要以此为重点, 向社会大众及时、准确的传递出事件发展的最新的结果。因此, 新闻英语常常采用被动语态使人们对新闻事件的结果一目了然。第二, 扩展简单句的使用。新闻英语为了快速实现其信息传播的作用, 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信息的需求, 往往采取的是较为简洁的句式。但为了确保新闻中含有丰富的信息量, 新闻英语常常对简单句进行扩展, 大量使用修饰词、定语、状语等, 确保受众读起来更加方便, 更容易理解。

二、目的论视角下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新闻英语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及时的将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为了实现新闻英语翻译的目的, 翻译者要对英语有着充分的了解, 并熟悉英语的翻译技巧, 采取有效的翻译方法实现对新闻英语的及时翻译。具体翻译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引申。新闻英语中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下有着特定的含义, 翻译者仅仅依靠英语词典上的意思对新闻进行翻译往往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对词汇进行翻译时要结合词汇所处的语境, 避免望文生义、熟词硬译, 确保译文通顺, 易于理解。

2.增译。语言简洁是新闻的一个主要特点, 新闻在对事件进行报道时会有意的将部分信息进行省略, 这就要求翻译者要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这些省略掉的内容, 能够看出原文中应有的词语和内容, 并在翻译过程中对新闻英语进行增译, 将内容补充完整, 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在目的论的指导下, 为了确保新闻交际功能的顺利实现, 需要翻译者采取增译的方法对新闻原文进行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使读者实现目的性阅读。

3.巧用四字结构。简明扼要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 而四字结构的翻译方式也突出的是言简意赅, 两者具有很大的共性。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 其大部分词语都是四字结构, 在对新闻英语进行翻译时要积极运用四字结构的词语, 尤其是我国的成语, 这样可以使译文更加精炼。以目的论为指导的新闻英语翻译, 翻译者要多多借助四字短语, 避免行文拖沓, 使新闻内容更加简练。

4.文中注释。新闻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向受众及时的传递信息, 但有时新闻英语中的专有名词无法获得一个较为合理解释, 为了确保读者能够顺利的了解新闻内容, 这就要求翻译者对这类词语进行加注。目前, 新闻英语翻译中最常用的加注方式是在文中进行注释。在目的论指导下, 为了确保读者能够深刻理解新闻中专业词语的特殊含义, 翻译者要对这类词语做好注释, 使读者能够顺利的了解新闻内容, 同时使读者掌握词语的特殊意义, 促进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

5 . 化长为短。新闻英语为了快速实现其信息传播的作用, 满足社会各阶层对信息的需求, 往往采取的是较为简洁的句式。但为了确保新闻中含有丰富的信息量, 新闻英语常常对简单句进行扩展, 大量使用修饰词、定语、状语等, 确保受众读起来更加方便, 更容易理解。对于这类新闻英语中的扩展句, 翻译者要对句子进行拆分, 将其译为几个简单的短句, 这样不但可以使新闻更加简洁, 而且读者阅读起来也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 新闻英语有着自身的特点, 与我国语言特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翻译者要充分掌握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将国外新闻准确的传递给国内读者。

参考文献

[1]孟洁.浅谈新闻英语特点及其翻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06) .

10.英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篇十

High tax levels “driving away foreign investors”

Bush acknowledges Viet Nam parallel

Nigerian plane crashes with over 100 aboard

Myles Quin likes to collect stuff-most of all good yarns

11.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的本质 篇十一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的本质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是近几年在西方颇具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浅析了翻译的.过程,探讨了翻译的本质.

作 者:刘典忠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东营,257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4)分类号:H0关键词:关联理论 示意 推理 翻译

12.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翻译 篇十二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

词汇特点

简洁是英语新闻的基本特点。要使行文简洁, 新闻写作人员就得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浓缩、精简语言。因此在新闻标题中, 读者会发现许多短小精悍的简短词、诙谐幽默的新造词、令人困惑的缩略词, 所有这些词语都有精简语言的作用。

大量使用简短词。众所周知, 报纸杂志等的版面有限, 新闻从业人员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版面容纳最大的信息量。因此新闻作者尽其所能使用最少的语言传达最多的信息, 他们会在英语标题中使用一些简短而具有极强表意功能的名词和动词。所以标题语言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独特的新闻术语。这些词虽然短小, 却有很强的表达力。美国语言学家H.L Mencken曾经把报刊上使用的小词描述为synonym of all words (万能同义词) 。例如:Pioneer colleges Face Axe (一些实验学院面临砍屑, axe=dispensation) ;Sino-US Venture Expands Biz in China (中美合资企业扩大在中国业务, biz=business) 。

灵活使用新词。新闻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新”。当代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的社会现象、思想观念、发明创造等, 都需要新词来命名。许多新事物、新思想首先出现在新闻媒体上, 表达这些新事物、新思想的词就是“新词”。如junk mai (垃圾邮件) 、cyber love (网恋) 、suicide bomber (人体炸弹) 、reality show (真人秀) 等, 无一不是通过报刊等媒介为人们所熟知。在美国的“水门 (Watergate) 事件”后, -gate (门) 成了表示丑闻的后缀, 许多新词被造了出来, 如克林顿的性丑闻 (Zippergate) 、查尔斯王子的性丑闻“卡米拉 (情妇) 丑闻” (Camillagate) 。医学和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同样带来了很多新词汇, 如genetic code (遗传密码) 、clone (无性生殖, 克隆) 等。

大量使用缩略词。英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缩略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闻标题忌讳换行以节约版面, 因此缩略词成为新闻文体简练的重要标志。

语法特点

新闻标题须言简意赅, 为此英语新闻标题就有自身独特的时态, 以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时间感。

较多使用现在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 因此英语新闻标题的时态主要采用一般现在时。英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其他时态, 因为一般现在时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实感和生动性, 缩短读者与阅读对象的情感距离。这也正是新闻学中的“新闻现在时”。其作用就是增强所报道事件的新鲜感。例如:Tremor Rocks Ecuador, Peru (厄瓜多尔和秘鲁遭遇地震) 。

大量使用非谓语动词。英语新闻标题用词须以小的空间容纳多的信息。因此, 英语中的非谓语动词被频繁地使用。英语标题中常用不定式结构来表示将发生的事情。例如:Chinese Leader to Visit U.S (中国领导人将访美) 。同样, 英语标题中也用现在分词描述正在发生的事件, 以代替现在进行时。此外, 英语新闻标题表示被动语态时常将过去分词直接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之后, 而不用表被动语态的结构“be+过去分词”, 而且也不用“by”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例如:Workers Checked After Radiation Leak (workers Were Checked After Radiation Leak) (辐射泄漏后工人将接受体检) 。

词语的省略。省略是新闻标题的一大特色。新闻标题常常只用实词, 省略较多的是虚词。省略的目的是尽量缩短标题的长度, 节省版面。有些实词如go可以与很多介词、副词搭配, 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 这样的实词往往会被省略, 而与其搭配的介词或副词却不能省略。但有时为了习语和词组的完整性, 虚词则不可省略, 如China Ready for Leap into Orbit (中国准备进入太空) 。

修辞特点

英语新闻标题在简洁的原则下追求吸引力, 而修辞恰好是达到此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英语新闻标题中常出现的修辞主要有:

各种修辞格。修辞种类繁多, 英语标题中常使用的有比喻、头韵、对比、借代、讽刺、双关、重复、夸张等修辞格。例如《Pei’s Pyramids Puzzle Paris》 (《贝氏的金字塔使巴黎困惑不解》) , 这是《时代》周刊报道巴黎卢浮宫的扩建和改建的一篇文章的标题, 此项工程选择了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 (I.M.Pei) 的设计方案, 其中有一组构思奇特、匠心独运的金字塔。这篇文章标题里的四个词都以“p”开头形成头韵, 作者标题的灵感很可能来自“贝氏” (Pei) 、“金字塔” (pyramids) 、“巴黎” (Paris) 这三个词, 而作者的匠心表现在他所选用的“puzzle”一词, 它不仅使标题构成了头韵, 而且表现出贝氏作品的惊人程度。

使用习语典故。英语标题的制作要尽量追求语言的生动活泼, 要充满趣味性和幽默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标题中还经常使用各种习语典故, 体现文化韵味, 以增强标题的表达力。例如:Farewell to SARS! (永别了, 非典!)

使用俚语俗语。新闻标题为了吸引读者, 还时常使用俚语俗语, 以营造一种活泼风趣的氛围。所以一些形象化的俚语和俗语在英语标题中不断出现, 不仅使其生动活泼, 而且还妙趣横生。例如:The E-conomic Slider (经济滑坡) 。

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

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分析, 译者在翻译新闻标题时, 还应注意中英文标题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表达差异, 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遵循忠实、通顺的原则,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

英文标题的汉译

英文标题汉译时, 应力求做到言简意赅, 富有创意和文采。汉语字义丰富, 成语和典故很多, 标题空间富裕。英文标题汉译时, 可采用直译、意译、增词法或减词法等基本的翻译手段。

直译或基本直译法。文章标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它不仅要向读者“推销文章”, 还要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所以中英文标题无不在音、形、义上做文章, 以体现文章的精髓。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本相同, 对客观世界有类似的体验, 这种思维逻辑的相对一致性导致了语言表述逻辑的相对一致性, 因此, 在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 直接翻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障碍时, 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达意, 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例如:Lord, Keep Her from Harm (主啊, 保佑她不受伤害) (直译) 。

意译法。如果文章的标题采用直译后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或者直译后可读性不强, 不易理解, 则采用意译法。如“For a Muslim woman from Two Cultures, Swimsuits Are Tricky”, 如果直译为“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穆斯林女士穿泳装是困难的”, 译文则冗长乏味, 读者的兴趣会降低。有人将其翻译成“泳装, 穿还是不穿”, 该标题则引人注目, 耐人寻味。

增词法或减词法。英文标题语言简洁、质朴、平淡, 汉语标题注重讲求文采, 注重交代新闻事件关涉的人名、地名、人物身份和国籍、主题背景等, 而英文标题有时会忽略这些细节。因此汉译时需要采用增词法作补充性介绍, 使标题更加趋于汉化, 意义更趋完整。例如:Here Comes the Son (子承父业的小布什) 。此外, 为使英语新闻标题语言简练, 可尽量减少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或者省略标题中的次要信息。例如: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 At Chess (人机象棋大战) ;Through A Window:Thirty 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透过心智之窗) 。

中文标题的英译

直译法。汉语和英语的所指常常相同, 具有相同的语言功能。这是因为人类各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着某些共同的体验, 因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和概念。这就为直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许多中文标题都可以用直译的方法。如:东方时空 (Oriental Time and Space) 。

意译法。译者有时会受译语的束缚, 不得不舍弃原语的字面意义, 而采用意译的方法, 以便译语读者更直接地理解标题的含义。例如:妇女———一个永恒的话题 (Woman———The Debate Goes on) 。

转换语言形式。中英文标题的制作受制于各自的语言特点, 在翻译时, 中文标题的语言结构往往要做调整以符合英语标题的语言特点。可以将汉语的句子转换成英语的短语, 将汉语的偏正结构转化为英语的“名词中心语+后置修饰语”结构, 将汉语标题中的引题和主题合二为一。例如:美国不要做干涉他国内政的事情 (USTold to Stop its“Interfering”) 。

结语

作为新闻报道的“眼睛”, 标题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要达到同样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 作为新闻翻译工作者, 如果能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关翻译技巧, 能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那么必将能使国内读者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观望世界。

参考文献

[1].董立:《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汉译对策》,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 (4) 。

[2].顾维芳:《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浅析》,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

13.看奥运比赛 赏新闻标题 篇十三

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期间,有多项记录被打破,各国奥运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闻媒体记者也不甘示弱,用自己的妙笔及时报道了奥运赛事。下面,遴选一些有关奥运报道的新闻标题,与大家共赏。

“姚”旗呐喊战科比(《中国体育报》)

这则新闻标题运用谐音的手法,“‘姚’旗呐喊”应为“摇旗呐喊”,但作者巧妙地改“摇”为“姚”,暗指中国男篮的领军人物姚明和美国梦八队的当家球星科比之间的激烈较量。中美篮球赛,尽管在实力上有差距,但姚明与美国偶像科比之间的比赛极具观赏性。人们期待着科比在姚明的巨掌下突破上篮,也希望姚明在家乡父老面前有上佳表现。

陈燮霞:岭南水乡飞出的金凤凰(《南方日报》)

这则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举重名将陈燮霞比喻为金凤凰,可谓一语中的,精妙无比。陈燮霞虽然极具运动天赋,但能在29届奥运会上夺得首金,与她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出身在广州番禺大坳村的陈燮霞,少了些矜持与娇气,多了一份泼辣与勇敢,天生不服输的她,终于在领奖台上笑了,谁还能说她不是“岭南水乡飞出的金凤凰”?

心已乱,以何战?(《钱江日报》)

此标题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针见血地指出女排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和巴西的.女排大战中,实力难分伯仲的中国队却败得一塌糊涂,0比3,一个令国人难以接受的成绩。尤其是第三局,中国女排自乱方阵,局面失控。巴西队名将谢拉的观察也间接证实了这一点,她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说,中国队在第三局的时候已经不想打了。

四届“老枪”瞄准金靶(《中国体育报》)

14.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 篇十四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

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各有长短, 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含义很明白清楚, 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基本相同, 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如:

Children of mothers over 40’are healthier and more intelligent

40岁以后生育的小孩身体更棒智商更高

Australianbillionaire to build Titanic II

澳大利亚富豪将建“泰坦尼克2号”

以上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 既如实地表达了原文, 又很好理解, 显得非常自然流畅。

二、意译

如果原英语新闻标题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 与作者意图相违背, 或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易引起国内读者的误解, 可根据情况适当采用意译, 如:

Trove from al-Qaida leader’s compound declassified

拉登绝密信件公布曾计划暗杀奥巴马

By Their Colors You Show Know Them

欧洲色彩时尚

三、采用翻译权衡手法

由于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 所以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 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对国内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相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异于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应进行必要的变通, 不妨根据英语新闻标题的字面意思, 结合新闻内容翻译出合适的汉语标题, 可采用如下方法:

1.增词

英语新闻标题有两个特点:用词少;重点强调某一内容。故此, 其新闻标题一般精炼简短。汉语新闻标题则与之相反:用词相对较多;追求全面。所以, 在进行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工作时, 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 使标题形式更加趋于汉语化, 意义更趋完整, 更易于为国内读者接受。如:

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I do”

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 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在美国, 许多旅行社会为亚洲国家的情侣专门推出美式婚礼服务, 包括他们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等。此举受到很多日本情侣的青睐, 大家都赶往美国体验教堂婚礼的情调。英语原题运用了引喻 (metaphor) 的修辞手法。以“say‘I do’”来代替“get married”。读者只需略知西方文化习俗, 就都知道, “I do”已成为西方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代名词。所以如果把原题直接译成“日本人涌往美国说‘我愿意’”, 未免太突兀, 根据新闻内容加入“情侣”和“牧师”等词, 使译文意义完整、更具可读性, 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

2.减词

减词最主要是为了达到语言的简练和关键信息的突出。当然, 减也不是随意减, 而是尽可能减去原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或省略标题中的次要信息。如:

Hooked on shopping? (Blame it on your mum!) It’s all in the genes after all

女人爱购物都是基因惹的祸

Through A Window: (Thirty 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透过心智之窗

四、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许多新闻标题引人注意, 不仅在于其简洁精炼, 还在于编者使用的各种修辞技巧。这些技巧既有效地传递出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 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 如果英语标题中蕴含了某种修辞手段, 如双关、比喻、押韵等, 译成汉语以后国内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则应尽可能体现原标题的修辞特色, 从而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享受同等的阅读感受。如:

1.典故:Pay or Decay

要么付费, 要么消亡

此句模仿了“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来自于莎士比亚的名剧《王子复仇记》。直指目前的热点, 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若是大学要获得真正自由并持续发展, 多数学生就必须交付学费。

2.押韵:After the Booms Everything Is Gloom

繁荣好景不再, 萧条接因而来

原文标题的“Boom”和“Gloom”构成尾韵, 而汉语译文通过“再”和“来”, 达到了同样押韵的效果, 并且一气呵成, 国内读者读来朗朗上口。

五、灵活处理修辞差异

如果原文修辞特点译成汉语以后, 国内读者产生了理解上的困难, 则可以采用意译法, 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标题, 舍弃原来的英语标题, 同时适当照顾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多用动词、尾韵、对仗等恰当的修辞手段。如:

1.押韵: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2.押韵:US government hankers for hackers

美国政府招黑客, 你来吗?

3.夸张:A Vow To Zip His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精彩的英文新闻标题能够使人过目不忘, 好的新闻标题的汉译同样能使国内读者眼前一亮, 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闻翻译工作者如果充分利用作为报道全文的窗口———标题, 以汉语形式再现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 由此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那么国内读者也能更好地观望世界, 了解世界。

摘要: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英语新闻标题, 对于不太熟悉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 有时并不是很容易的。许多的精妙之处, 一不小心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过去。为了更好地通过新闻观望世界, 我们可从五方面对英语新闻的标题翻译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唐见端.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J].新闻记者, 2005 (9) .

[2]刘金凤.英语新闻标题汉译探析[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黎秀石, 王宗炎.英美报刊选读[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上一篇:孩子更改姓名申请下一篇:十佳少先队员评选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