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12-01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共10篇)

1.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一

周期问题数学课堂教案设计

一、活动年级

小学五年级

二、活动目标

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的变化都有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并能灵活运用周期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过程

(一)由循环小数认识周期现象

1.出示8。357357……,提问:这是什么小数?它有什么特征?

2.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学生举例)

3.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出示周期的概念)

4.让学生指出8。357357……的循环节是几位?周期是几?

(二)运用周期变化,解决问题。

1. 根据周期找位置,定颜色。

(1)课件出示

●○○○○●○○○○●○○○○

提问:第16个圆片是什么颜色?第100个圆片是什么颜色?

(2)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3)想一想:第16个圆片应在第几位?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6÷5=3……1)

第100个圆片应在第几周期第几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0÷5=20)

(说明:没有余数,应该在第20周期最后一位。应该是白色的圆片。)

(4)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圆片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5)练习:

① 0。428571428571……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② 已知循环小数3。4650725072……,它的第100位小数是几?

提示学生:这是一个混循环小数,循环节四位,不循环部分两位,在探求第100位小数是几时,首先要从100位中去掉不循环的2位,然后除以变化周期数。

2. 根据周期找个数。

(1)课件出示

○○○ △△ ● ○○○ △△ ● ○○○ △△ ●······

提问: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

(2)学生数出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按什么次序排列的,它的变化周期是几?

想一想:1个周期里有几个白色圆片,几个三角,几个红色圆片?再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算出12个图片中有几个白色圆片?(板书:12÷6=2 3×2=6(个))

(3)再想一想:100个图形中有( )○,( )个△,( )个●?(引导学生用100÷6=16……4)

说明:100个图形中有16个周期和3个○○○、1个△。要想算出100个图形中有多少个○,先算出16个周期里有几个○,(板书:算式3×16)再加上4个图形中有3个○,所以共有3×16+3=51(个)。(板书)

引导学生算出有( )个△,( )个●。

(板书:2×16+1=33(个) 1×16=16(个))

(4)小结:根据周期规律找个数,关键还是要找出它们的变化周期数。

(5)练习:

① 一列数1、9、9、8、1、9、9、8、……共个,最后一个数字是( ),其中有( )个1,( )个9,个8。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② 元旦是星期四?到这一年的七月一日有多少天?七月一日是星期几?

(三)活动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周期和周期现象,还利用周期规律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周期问题教案设计 篇二

教材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三年级数学第一册 p82: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把常见的、固有的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后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的特征。周期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规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的表述其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的观察,能够对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有的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能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体会规律的美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规律

1.男、女生快速记忆PK赛。

课件分两次快速闪现数字,男生记男生题,女生记女生题。

第一次数字: 男生1625 女生1234 第二次数字: 男生162536496481 女生123412341234 2.校验男、女生完整记数内容,女生记对的人数多。宣布:女生获胜!(男生称不公平,说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追问:女生记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3.小结揭题:看来,要赢得比赛不光要靠我们的记忆力,发现规律尤为重要。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周期性问题的规律

1、感知周期排列规律

师:快过元旦了,小胖他们在布置教室,挂气球。我们去帮帮他们吧。(1)投影出示挂气球情境图片(粉、粉、绿、黄、黄)问:接下去该挂什么颜色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每组的排列顺序都相同,都是按粉、粉、绿、黄、黄的顺序,每5个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一组重复出现)

(3)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有几组就是几个周期。板书课题:周期问题

(4)练一练:下面的排列几个为一个周期?(课件出示)14151415141……

●○○●○○●○○●○……

2、理解周期秩序相同 媒体出示气球图 问:你能想象第8组的第一个是什么颜色?第34组的第1个是什么颜色,第125组第1个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二)根据周期定位置,找颜色

1、媒体出示: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1)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2)汇报:预设 ①画一画

教师:几个是一组?有这样的几组?还剩几个?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几个?第2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②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③ 算一算(重点讲)

列出算式:23÷5=4(组)……3(个)

问: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除以5?4表示什么?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4表示4个周期,3表示不完整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小结:同学们,找准规律,列出算式,简单的算式背后竟蕴藏着这么精深的学问,数学啊,就是如此神奇。

2、练一练:下面排列第20个是什么数字或图形?

14151415141……

●○○●○○●○○……

3、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图形的位置或颜色,首先要弄清几个为一周期,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是哪一个。

(三)根据周期算个数

1、议一议: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绿色的气球?

2、交流媒体反馈:板书4×1+1=5(个)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1=5)个绿色。

3、练一练

师: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黄色的? 预设:

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0=8(个)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8(个)。

4、小结:要求某一颜色的总数是多少个,一定要看周期乘每一周期里有几个,再加上余下里有几个。

三、巩固新知

1、(1)从左往右数,第50个是什么球?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为一个周期。)算一算:第50个球在哪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2)这50个球里一共有几个足球?

2、玩游戏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我们就捉他

先选5个人玩(包括老师)从老师开始,同学们一起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最后一个是谁,谁就被淘汰。师和生一起一边读,一边依次指向站着的第5个人,同学被淘汰出局,淘汰掉一个再叫一个人,继续,还是从老师开始,如果学生有意见,请说明理由,然后可以由他们决定从谁开始游戏并说说为什么。真不简单,玩出智慧来了。其实,在游戏中,谁在一开始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占得先机。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

五、首尾呼应,升华规律

1.同学们,规律啊真是无处不在。还记得课始的那场记忆PK赛吗?……其实呀,认真观察,换个角度思考,男同学的记数内容也是有规律的。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49……大家发现规律了吗?(4×4,5×5,6×6,……)2.一组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换个角度观察思考,规律竟如此清晰可见,正如数学家坦普·倍尔的名言说得好——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3.全课总结。

板书: 周期问题

以5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23÷5=4(组)……3(个)4×1+1=4(个)

3.《街心广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1、复习旧知识:

(1)口算小数乘法:

0.4_0.3_1.2_2.3_2.5_

说说计算的方法

(2)小数点的移动:

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街心广场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数学奥秘等我们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学生认真看书上的主题图,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面积之间又可能有什么关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探索0.2_.3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计算广场、花坛的面积,并对比他们的长和宽的关系,以及面积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地转与花坛的长和宽的关系估计一块地砖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最后,汇报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进行评议,谁的方法更好些。

师小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

①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完成“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③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更了解到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以后就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3、完成43页“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4.周期问题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

2、使学生能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对于较复杂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分析,找出周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情景导入: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导入:如:《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而揭示周期问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一:简单的口述游戏抢答:

问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像?

提示:如一周有七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的十二生肖,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每转一圈都会重复继续等等,都是周期问题。

设置悬念: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现象中,一年当中的12个月的12,12生肖中 的12,一个星期7天中的7在我们的周期问题当中是什么意思呢?

归纳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叫做周期。通过归纳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刚刚举例的周期。如:一周七天:***234······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后怎样快速寻找周期?

说明: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去找重复体,重复体中有几个数,那说明周期就是几。

(一)图形的周期问题

例一: 小红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规律排列(如上 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第36个珠子又是什么颜色?

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32÷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2+1+3=6(个)32÷6=5(组)······2(个)答:第32个珠子应为红色。

36÷6=6(组)答:第36个珠子是黑色。

【诀窍】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重复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比如余数为3,就找循环节里面的第3个状态。

小结:

1、按照规律 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周期问题

2、总数÷周期数=组数 总数÷周期数=组数„„余数

3、整除时,是周期中最后一个 有余数时,余几就在周期中数几

4、解决周期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总数与周期数

练习题

(一)按下面的方法摆80个三角形,最后一个三角形是白色还是黑色?

(二)生活事物周期问题

例二: 公园大门口,挂着同样大小的红,绿,黄气球共150只,按先5只红的,再4只绿的,再3只黄的顺序排列着,第125只气球是什么颜色? 问生:公园里面的气球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我们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什 么问题?

它的周期数是多少?这里的总数是150还是125? 解:125÷(5+4+3)=10(个周期)„„5(只)结合公式余几则数几,第125只是红色

小结:在解决排列事物类周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找到周期数,总数等条件,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这两种情况的区分!

练习题P67我来做

(一)挂着同样大小的红,绿,黄气球共150只,按先5只红的,再4只绿的,再3只黄的顺序排列着,第125只气球是什么颜色?

问生:公园里面的气球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我们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什 么问题?

它的周期数是多少?这里的总数是150还是125? 解:125÷(5+4+3)=10(个周期)„„5(只)结合公式余几则数几,第125只是红色

小结:在解决排列事物类周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找到周期数,总数等条件,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这两种情况的区分!练习题P67我来做

(一)知识提升

(一)例三:渔民李大爷总是从元旦之日起,按照打鱼的老规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请问2004年的最后一天他是打鱼还是晒网? 分析:审题,首先让生自己思考。

(提示)我们为了便于表达,用“○”来表示李大爷打鱼的日子,用“●” 来表示李大爷晒网的日子。那么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如下 ○○○●●○○○●●○○○●●„„ 提示到这一步之后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准题中的总数,周期数,再利用公式此题就解决了。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总是以 ○○○●●这样5天一个周期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数找到了,那么总数怎么找了?

问题是求2004年的最后一天,说明这里的天数是总数,另外2004年是闰年,全年有366天,366天可以分为多少个周期呢?

利用公式:366÷5=73(组)······1(天)

说明有73个这样的周期,还余一天,余下的这一天也就是下一个星期的第 3 一天,是打鱼的日子。

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重复出现的周期,再确定总数,然后利用公式来求解

(三)时间周期问题

例四:2009年3月1是星期日,请你算一算3月31日是星期几? 分析:问生,这里的周期是多少?

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即周期为7,又问:这里的总数是什么呢? 从3月1日到3月31日是31天,即总数是31天。利用公式:31÷7=4(组)······3(天)说明31天中包括4个星期还多3天。由于3月1日是星期日,所以从3月1日到3月31日按照星期几的排列情况如下:

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三······

所以: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答:3月31日是星期二。

小结:

1、时间周期问题中,总天数则为总数;

2、在计算天数时要注意大小月,平闰年。练习题

(三)2012年的10月1日是星期一,请你算一算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知识提升

(二)2009年的5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几? 分析:同样,问生,这里题中的周期是几?

周期就是一周重复的七天,即周期为7;

问生:这里的总数是多少?(提示:这里需要我们计算,从5月1日到10月11日一共有多少天,注意大小月)

依次算,5月有31天,6月有30天,7月有31天,8月有31天,9月有30天,再加上10月的11天。

即:总天数:31+30+31+31+30+11=164(天)利用公式:164÷7=23(组)······3(天)

因为周期是从星期五开始,所以一周期结束为星期四,故,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五,第二天是星期六,第三天是星期日。答: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日。练习题:我来做

(二)和我来做

5.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五

一、情景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秋季过了,接下去是什么季节呢?(冬季)再接着是什么季节呢?(春季、夏季)过完夏季我们又该到什么季节了? 师:我想过完秋季直接过春季行吗?

那能不能再继续过秋季?为什么不行?

师:又如我们每个星期的学习生活是从那天开始的?(周一)接着是周几? 小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星期都是按照规律依次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周期” 出示课题:周期问题

二、动手操作,感知周期(有序排列)

1、出示:下列图形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接着画吗?

① ○□○□○□

② △□○△□○△□○

③ ◇○○□□◇○○□□ 反馈交流

师:哪几个在重复出现的?

①每两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②每三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③每五个一组,按照◇○○□□重复出现;

小结板书: “每几个一组”、“ 依次重复出现”

三、自主探究,体会规律 1、出示: 想一想:这串图形中,第31个是什么图形?(在练习纸上试一试)(1)○△□○△□○△□……()…… 反馈: ⑴:画图: ⑵:计算:

31÷3=10(组)……1(个)(板书)○

讨论:算式中的“31”、“3”、“10”、“1”分别表示什么?

师:那么这1个它是在第几组第几个? 小结: 第31个是在第11组的第1个,每一组的第1个都是○,所以第31个是○。(2)△△△○△△△○……()…… 计算:

6.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案设计 篇六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学设计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

尹俊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练习十五第1、2、5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2.过程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培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卡片、小红帽角色服。课前准备:

播放《小红帽》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今天是星期天,天气非常晴朗。同学来看看小红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妈妈叫小红起床的情境。

妈妈:“小红起床了„„”“嗯——好,可我穿什么衣服好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搭配的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帮小红搭配一下,看看最多有几种搭配方法。”(课件出示例1)板书:搭配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情境一:搭配衣服

1.思考讨论:

(1)我们的衣服是怎么搭配的?

(2)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用学具摆一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一组来展示?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记录的?

生1:(将学具放在展示台上,先放一件上衣,三条裤子,边说边移动。)

我们找到六种搭配方法,这件上衣和这条裤子,还可和两条搭配。(再放一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件上衣)这件上衣也可以有三种。3+3=6种。

生2:我们这组也是这样的,不过我们是这样记的:2*3=6种。师: 除了从上衣出发,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呢?

有的学生会想还可以从裤子出发。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4、观察比较

(1)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两种想法,一种是从上衣出发,另一种是从裤子出发考虑。请看大屏幕(媒体演示两种思考过程)。大家还发现了哪几种记录的方法?

根据同学回答用媒体演示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画图表示、也可以编号连线、文字说明、算式等不同形式来记录。

(2)小结:你认为哪一种记录方法能既快速又方便地表示出来?

师: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线或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

5、早餐搭配

(1)师:小红非常高兴同学们帮她找到了这么多的搭配方法。穿好衣后她看到了妈妈准备的早餐。(课件出示)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请你帮小红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并记录下来。

(2)学生拿出学具独立完成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3)个人展示、汇报。

教师都学生进及时的鼓励的表扬,特别表扬有序地、全面地进行汇报的学生。

6、小结:同学们真是厉害,看来我们在搭配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思考这些问题。

情境二:猜电话号码

1.师:小红早餐吃的非常开心,她非常感谢同学们告诉她的早餐还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搭配。(出示课件)高兴地吃完早餐,小红决定约小明出去儿童东园玩。可是小红遇到一个小麻烦,她把小明家的电话号码忘了。只记得他家的号码是前面是8108***,后面三个数是由2、5、6三个数字组成的,请你帮小红想一想小明家电话号码后面三个数可能是多少?

师要提醒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这些问题。

2.小组讨论、记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论。

对有序地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课件有序地出示组成的数字)并引导学生找出组合这些数字的办法:先固定百位上的数不动,把另外两个数的位置交换。4.课件出示: 小红:“哦,我想起来了,是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数。”

由学生找出,并用课件动态显示出652并出现拨号的声音及对话。情境三:公园游玩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2题的画面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1)引导观察:小红和小明来到了儿童乐园,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去玩,有几条不同线路?

(2)在学生思考之前,师生共同找出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线路(3条),再找出百鸟园到猴山的线路(2条)。

2.学生独立思索,指名回答,师:你是怎么想的?这样说大家听得不太明白,有什么办法使别人一听就明白?(编号)。在媒体上出示编号①②③④⑤。并引导帮助学生画线路图。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线路。

4.小结:通过编号后列举、或用乘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有序地思考能帮助我们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情境四:表演屋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

师:小红他们在干什么?(演小红帽)说的非常好,刚刚我们也看了《小红帽》。小红想请同学们来演一演,请小组先讨论角色可以怎么变并试试? 2.小组讨论交流。(轻轻播放小红帽的伴奏曲)

3.小组上台表演。师拿出角色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4、小结。

(三)回顾总结

1.师:今天我们参加了数学广角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用到搭配中的学问?

3.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

(四)板书设计

搭配问题

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

7.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七

1、了解升旗仪式的过程,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认读3个字。

3、揣摩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写作思路与表达方法。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即升旗仪式的过程及“我”的联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含义较深的句子,体会感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是十分神圣的仪式。你们看过升旗吗?你在哪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升旗的文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还不明白地画下来。

三、学生预习生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写出字的部首;部首:你觉得哪个字的部首最难找?请你写下来。

肃( )冈( )冉( )或( )、

2、形近字: 仪 弧 阶 冈

议 孤 价 岗

(1)选择正确读音:摄(shè)(niè)冉(rán)(rǎn)

冈(gāng)(gǎng)焰(yán)(yàn)

(2)在这十四个生字中哪个特别生字容易写错?请你写下来练一练。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记的?易错字:摄 弧 肃 冈 焰

3、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读音读正确。

(2)指名读书。

4、解词。

(1)说一说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意思。(出示小黑板)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透。

(2)你还查了哪些字词?

5、通读全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初步体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6、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7、对这篇课文的哪些问题感兴趣,想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学习,请写出来,并动手查阅资料。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亲身感受它的神圣。我们来学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这课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升旗的全过程?(2--8)

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做一件事有先有后,我们在学习时,一般情况下也应遵循这个规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清晨,成千上万的观众云集在天安门广场等待观看升旗。)

2、作者在升旗前看到什么?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华灯还在闪亮”(说明时间早)

“云集,成千上万的观众”(说明人多。)

“南疆北国,外国客人”(参观的人国内外都有。)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段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谁愿意试试?(指名读)

过渡: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早早地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庄严时刻的到来。这时,不知……(齐读)

(三)第二--八自然段:

1、整体感知2--8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入手介绍升旗仪式?同学们自学、讨论。

让学生大胆发言,请同学们从中选取正确答案。

作者写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2、细读课文:

默读3---8自然段边读边画: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可以按照作者、所闻、所感到什么?来学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入手:学生可能对“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这句话质疑。教师因势利导:“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来学习课文。)

A 分析课文:所见、所闻、所感:

所见:官兵从城楼……旗杆走来,他们的步枪……弧线。走近了,走……旗杆旁。”

“他们的步枪闪着光亮,洁白的手套划出一条规则的弧线。”

说明武警官兵步伐整齐一致,手的动作完全统一,也说明官兵们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

所闻:“咔咔”的脚步声。

说明官兵们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

所感:从未有过的庄严感。

出示: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

重点理解:“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着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感觉?该怎样读?

B 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从地平线上升起。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第四自然段:

A 看见:“旗手把国旗向旁边一抖,五星红旗展开……武警官兵向国旗敬礼,广场上的人们向国旗敬礼。”

听见:雄壮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射出它的光芒,当五星红旗伴随着朝阳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在祖国上空回荡时,广场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注视着国旗,行着注目礼,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对国旗和对国家的热爱。)

B 指名读、

过渡: 我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学习5--8自然段

自读5--8,读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发现?

这部分5--7自然段用了排比段式,体会作者先想到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接着想到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斗争。最后讲到新中国成立后,亿万民众前进在社会主义征途上。成功是多少先辈艰苦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出五星红旗来之不易。

重点理解:我怎能不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面两句话,想一想哪句话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1)我怎能不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2)我要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小结: 课文2--8自然段讲了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快速浏览这一部分内容,按升旗的过程,看看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3讲准备升旗。

4讲升旗的过程。

5-8讲我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想到的。这一部分讲了升旗的全过程。

朗读2--8自然段。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听读思考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啊,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参加升旗仪式,深深受到教育,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激励我前进,所以它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五)总结全文:

1、你认为这篇课文哪最值得你学习?(哪写得最好?)

2、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十分清楚、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介绍升旗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等待升旗

观看升旗 所见、所闻、所感

升旗结束

8.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八

(一)口答下面应用题:⑴张华每分走60米,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⑵一列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用了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2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师问: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板: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师:这两道题都是讲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这节课我准备研究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二. 新授:

(一)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⑴多媒体出示鸭子图,让学生观察:①这两个鸭子出发的时间怎样?②走的方向怎样?③最后它们怎样了?⑵多媒体演示后,学生回答刚才老师的问题。板:时间:同时出发方向:相向而行结果:相遇

(二)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⑴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两个物体同时出发的,相向而行的,最后相遇的这一类应用题,也就是相遇问题。⑵出课题:相遇问题⑶出学习目标:① 理解相遇、速度和的概念。② 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教学准备题⑴多媒体演示表格,填表,师:昨天老师布置了3道预习提纲让同学们预习课本P58-59,现在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⑵指名回答提纲①,填表格。⑶指名回答提纲②,出示相遇。⑷指名回答提纲③,出示两家的距离正好是两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小结:这道题他们是同时出发的,相向而行的,最后他们相遇了。

(四)把准备题改成例题⑴出示例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经过3分,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⑵审题:①师问:张华和李诚出发的时间怎样?走的方向怎样?结果怎样 了?②指名回答。③师问:问题是求什么?求两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张华和李诚的什么?④指名回答。⑤板: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两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⑶教学第一种解法。①多媒体演示第一种解法的思路。②学生根据演示列式计算,板:603+703=180+210=390(米)③学生讲解题思路。④板: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4)教学第二种解法。① 师问:还有别的解法吗?让学生试着列出式子。② 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的解题思路。③ 四人小组讨论解题思路。④ 指名回答解题思路,板:先求速度和,再求总路程。⑤ 齐读。(5)对比,小结。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这两种方法的思路相同吗?结果相同吗?

(五)学习例5。(1)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P58例5。提纲:①课本用了几种解题方法?②每一种解题方法的思路是什么?(2)指名回答提纲。(3)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出第二种解法的关系式:速度和时间=路程,并齐读一次。(4)质疑。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9做一做1。

2、课本P59做一做2。

9.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九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韦恩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2.能力目标

让学生感知“韦恩图”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形成过程,理解并借助“韦恩图” 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1.森林运动会要开始了,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组队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情况。2.出示表格(表格中是参加篮球赛和足球赛的动物头像)

师问: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能否进行调整,让表格更清楚一些?

二、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好课件吧

http:// 1.学生活动

活动要求:①要能看清一共有几种小动物。②注意分工。③要对本组结果说明理由。2.汇报交流

教师巡视后有目的地安排了汇报顺序。

学生评价:这种方案比较整齐,但是不能很清楚地看出有几种小动物。把重复的放在中间,说明重复的是两种比赛都参加了。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参加篮球赛的是几种动物?并用红色笔画一个圈。参加足球赛的是几种动物?并用蓝色笔画一个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成这样好看吗?怎么办?

运用课件演示成下图:

好课件吧

http://

追问:哪个圈子是参加什么比赛的呢?引导学生在图中写上“篮球赛”和“足球赛”。问: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师指出:这个图是一个名叫韦恩的数学家创造的。你们刚才也像数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用这个图来解决这几个问题。3.看图说明图意。

4.根据图中条件进行计算。

5.比较“韦恩”图与表格之间异同点。

三、读图训练、课堂练习

1.现在就去大自然看看,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练习二十四,第1题】

只会飞的有哪些?【②④⑦⑧⑩】 只会游泳的有哪些?【①⑤⑥⑨】

③天鹅放哪儿?【放中间】为什么放中间?【它既会飞又会游泳】同意吗? 如果又来了一只小狗,应该把它放在哪呢? 【因为它既不会飞也不会游泳】

所以不能放在圈里,只能把它放在哪里?【圈外】 同学们真了不起,没有被这样的问题迷惑住!

2.看图,文具店昨天进了5种货,今天进了5种货,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练习二十四,第2题】

四、实践运用,发展新知(知识的应用,现场报名。)调查本小组同学喜欢唱歌或跳舞的学生情况。

师:利用我们今天学的韦恩图在小组中调查并表示出来(想想,怎么问能最快掌握信息)。

好课件吧

http://(小组长开始组织本组同学“报名”。)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懂得了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10.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周期现象、周期、元素的概念、周期问题的形式,学会用所教方法解决一些基本的周期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脑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中周期、循环的奇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周期、元素等概念;余数法的解题方法步骤

难点:如何准确找到周期和周期中元素个数;用余数法时余数为0的情况;需要自主安排元素时如何安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排红色和绿色相间排列的气球,既“红绿红绿红绿„”)问:请问大家看出这些气球的排布规律了吗?

2、嗯!大家都很聪明,那现在老师问你们,如果这儿一共有20个气球,那么排在最后的那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小结:大家都很不错!其实这个问题呢,正是老师今天想要和你们一起探讨的“周期问题”!不知道什么是周期先不要紧,让我们再看一张图片!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教材第33页这里复习第(1)题。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可以提出2个条件和1个问题:

条件1:三年级学生总共120人。条件2:每3人需要一块草地。所求:需要多少块草地?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强调验算。2.教材第33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

提示:这道题要进行估算,要注意题目的“大约”一词。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教材第34页练习第3、4题。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对抗赛,同时开始计算,先算完的同学获得胜利,并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改正过来。4.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6题。先组织学生观察画面。

教师:从画面中能了解到那些信息?怎么解答提出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集体完成练习。

5.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互相交流,集体订正。教材第33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

提问:观察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列出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目与指导练习中的哪个题目比较类似?

6、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按下列要求编一些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是算式,也可以是应用题。小组内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小结

通过东南西北位置的初步认识,理解通过“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儿歌会辨别方向。

四、作业安排 练习册

上一篇:宁波小学德育工作汇报下一篇:子女60寿宴答谢词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