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2024-09-25

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共11篇)(共11篇)

1.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一

中国服装行业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一、中国服装业革命80至90年代,中国本土服装业经历了两次革命, 第一次洗牌初步完成,由产品品牌、品种、花色严重短缺,质量低劣转向

百化齐放。代表品牌:皮尔卡丹、金利来。

 第二次革命:主题是如何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无差异营销的牌洗牌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国产品牌,代表品牌:红豆服装、三枪内衣、杉杉、雅戈尔、顺美、罗蒙、红豆、海螺。

二、中国服装三大特征

 价格持续走低

 品牌意识凸现流行趋势导向作用增强

 服装经营方式悄然变化,买断、特许等新兴方式逐渐兴起

三、中国服装消费八大趋势

 传统西装将继续平稳发展。

 职业服装进一步社会化。

 中老年服装品味提升。

 内衣需求进一步讲求高质量。

 童装将全面转变消费和设计观念。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装领域首当其冲受到挑战的是女装。 运动装将继续受到青睐。

 量身定造的置衣方式将会继续发展。

四、中国服装行业对外贸易现状

(一)我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现在许多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而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也有所增强,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行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困境

1、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2、新的对华限制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市场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3、我国服装产品附加值低

中国外贸服装总体来说在世界上还是占有很重分量的,这种分量完全是指“量”的堆积,而在“质”的层面上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我国外贸服装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这主要体现在我国服装行业是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情况下制造出低廉的商品,而且我国服装很多行业还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所以,几乎没有附加值。

4、我国服装市场销售网络

由于服装的设计能力不足,也就限制了我国服装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某个个企业总裁指出中国目前的服装品牌与国外先进品牌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供应链的区别。我们很多品牌开店的数量非常惊人6000家,甚至目标是1万家,但是实际上这样一个目标是不能长久生存的。品牌竞争不是靠店的面积来取胜,真正的取胜还是靠供应链,整合全球最大的制造供应链,以及发展越来越强的物流供应链。我国服装行业在营销的技术方面和服务增值的方法方面比较欠缺。

2.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体育服装行业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纯粹为比赛而设计生产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到现在代表时尚和流行的绝对主力,体育服装的发展几乎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缩影。其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30年规模小,发展慢,而且只算是纺织行业里的一个小分类。1979—1992年期间为探索阶段,一批老品牌借助改革春风和国外品牌的介入,重新焕发青春,带动新型品牌的涌现。1992—2001年,以李宁公司为代表的服装品牌进入真正的体育服装市场,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产业规模。2001年至今,受北京奥运会影响,中国体育服装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安踏、乔丹等企业的强势上升,让中国体育服装业逐渐在世界上确立地位。

2.李宁公司成长历程和辉煌

李宁公司是“体操王子”李宁在1990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李宁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从成立初期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 到持续多年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事,再到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李宁公司经历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与繁荣。

李宁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自有李宁品牌生产的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作为国内创立最早的运动品牌之一,自1994年起,李宁公司一直保持着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最大份额。但从2003年开始,由于外资品牌的进入,李宁首次被耐克中国公司超越, 次年, 又落在了阿迪达斯中国公司身后。2009年,李宁销售受北京奥运会刺激突破80亿元,净利润9.45亿元 ,在2008年的基础上 ,再次实现25.4%的强劲增长 ,超越阿迪达斯,坐上了仅次于耐克的“第二把交椅”。截止2011年末, 李宁品牌店铺在中国境内总数达到8255间, 并且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区开拓业务。

3.李宁危机

然而,2009年之后,李宁由于品牌定位失误,品牌年轻化陷入新老客户缺失的尴尬期, 安踏在2009年的下半年市占率超过李宁。2010年李宁收入曾一度达到94.79亿元,实现净利润11.08亿元。但此后表现一年不如一年,到2012年,李宁收入降为66.76亿元,净利润亏损近20亿元。2013年,收入58.24亿元, 亏损3.92亿元,2014上半年实现收入31.37亿元人民币,亏损为5.86亿元。存货危机仍然严重拖累李宁,李宁品牌的门店总数已经从2011年的8255间减少为5671间。

4.原因分析与应对

4.1中国体育服装行业及品牌发展历程目前处于成长中期

成熟期的美国体育用品行业增速在5%~10%,2010年美国体育用品的市场容量为276亿美元(1738亿元)。2011年国内体育用品零售额增速仅为6.7%,市场容量为898亿。国内体育服装行业及品牌:李宁、安踏体育、特步国际、中国动向、361度、匹克体育目前处于成长中期。

4.2外延性扩张太快导致供需失衡,战略上应该聚焦品牌建设

李宁过去高速增长的销售收入, 很多是源于新开店铺的进货,到现在,每个品牌的店铺数量都达到了8000家左右,已经达到饱和,已经无法依靠新开店铺形成销售增长,反而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消化渠道中的存货。

目前体育服装面临的是外延性扩张太快导致的供需失衡,调整之后行业应该能恢复平稳增长的状态。但国内品牌都还处于弱品牌的阶段———品牌知名度已经树立, 但品牌的内涵、美誉度和忠诚度还未确立的阶段,战略上应该聚焦品牌内涵,以建立美誉度和忠诚度为重心,在高端化和国际化上,尚不具备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基础与条件。

4.3品牌公司的现有应对策略

李宁和动向率先认识到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和能力,转向高品质制造,李宁甚至已决心进军美国。而相比之下,匹克还在继续发力二三四线城市的中低端市场, 其他几家公司则并没明显表态,但也都一致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差异化也是一大趋势,安踏和361度都大力拓展童装业务,动向开始动女人曲线美的脑筋,匹克则专注篮球,这有利于缓冲他们之间的直接竞争。

4.4体育服装行业发展依赖于行业整体性的成长及 阶段性的事件性机会

目前国内品牌主要困扰:国外品牌NIKE、ADIDAS渠道下沉的竞争;订货会增速放缓、库存积压;外延扩张趋于饱和,单店收入仍较低。在NIKE、ADIDAS凭借其研发技术优势取得国内体育行业龙头地位后, 国内品牌的成长更多依赖于行业整体性的成长及阶段性的事件性机会。

中国体育产品被休闲产品替代的趋势明显加强,体育品牌真正的竞争力———功能产品增长有限,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中国城市环境的好转,运动场地的增加及社区、青少年赛事的发展,运动人口必然增加,这将使真正的体育服装市场受惠。

摘要:李宁的高库存、同质化危机是中国体育服装行业的发展缩影,从行业角度看,过去二三十年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国外订单刺激,使这个行业快速粗犷地增长,当前行业最大的挑战不仅是库存,更是整个商业模式运营的同质化,使得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体育服装业迫在眉睫。

3.2013中国服装行业忧思录 篇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巨大危机,惊现悬崖效应。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工厂”,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个领域。2012年上半年,国内42家上市服装公司总库存达到438亿元,累积存货可卖3年。

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巅峰时期后,如今中国服装产业已风光不再。全球消费疲软,出口受阻;中国本土市场,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导力量,本土品牌吸引力持续降低。

虚拟洋品牌走到悬崖边上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市场走势一度紧俏。许多本土服装企业走虚拟洋品牌路线,大都赚得盆满钵盈,以生产代工起家的雅戈尔可谓是当中的佼佼者。1979年的“青春服装厂”是雅戈尔的前身,在品牌成长期,当年乡土气息浓厚的“青春服装厂”华丽变身为颇具国际范儿的雅戈尔。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年的服装厂成为拥有数万名员工的上市公司,虚拟洋品牌路线在信息闭塞的年代算是一剂良药。

特定的年代会形成特定的路线及时代的产物,打着洋旗号的中国品牌在一网知天下的今天原形毕露。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80后、90后对于网络的应用驾轻就熟,年轻人获得信息的途径越加的多元化,对于服装品牌的来历和出身更是如数家珍,虚拟洋品牌再赚年轻消费者钱的难度愈来愈大。

受欧美日韩风的影响,70后至90后在选择服装时对国外品牌的青睐程度更甚于中国本土品牌。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者多会选择一些国际大牌,这是品牌附加值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亦是身份地位的体现。大众消费群体则会选择一些彰显个性,紧跟潮流的外国时尚品牌。如H&M,ZARA就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认可与喜爱。

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多已成为家庭的“发言人”和“意见领袖”,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审美趣味对长辈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加之社会整体审美风向日渐与国际接轨,40后至60后的成熟消费群体也想紧跟时代潮流,重拾青春。

在世界事天下知的今天,虚拟洋品牌路线对于服装行业显然不再适用,越发精明的消费者练就了一双堪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披着洋皮的本土品牌会被轻易打回原形。

老服装品牌沦陷

面对国外服装品牌的大举入侵,以前风靡一时的本土老品牌已然沦陷。许多老品牌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讳疾忌医,结果大多病入膏肓濒临死亡。陪伴80后成长的起来很多本土品牌亦面临销售不畅、库存高压的困境。以前节衣缩食一个月也买不起的这些时尚品牌,如今已经卖到了十几元的白菜价。

瞬息万变的社会流行风尚改变了消费者的审美取向。郭沫若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时间的车轮永不止步,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在建国初期人们出席重大场合,男士以穿中山装为荣,如今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很难看到中山装的行迹,取而代之的是西装和夹克在社会各阶层的流行。

敢问路在何方

穷则思变,面对困境即是希望的开始。人们在有自信的时候才会有出路,中国服装品牌应重树信心寻找新方向。日韩一些服装品牌以其个性张扬的风格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与喜爱,我们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他们的成功之道。

日本著名休闲品牌优衣库,品牌坚持现代、简约、自然,所提倡的“百搭”理念更为消费者熟知,成为全球服饰零售业的佼佼者。三宅一生品牌凸显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根植于日本民族观念、习俗、价值观,是将日本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高端服装品牌,享誉国际服装界。

EXR是韩国知名运动品牌,品牌将运动与时尚结合并融入流行元素,定位为个性休闲装。EXR初入市场反响极好,一些韩国大牌明星也是EXR的忠实粉丝。EXR虽初出茅庐但一路高歌猛进,价位直逼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一线运动品牌。

归根结底,中国服装品牌的症结在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为,无论是欧美的国际一线大牌,还是日韩的一些个性风格品牌,其品牌背后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内动力作为支持。

当中国日益受到尊重时,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逐渐为世人所接受,那时,中国的服装品牌也一定能够浴火重生。

4.中国服装消费调查报告 篇四

全球性咨询公司欧晰析(OC&C)4日发布专项调查报告称,中国消费者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愿意在服装上花钱。

本次调查报告覆盖了来自22个城市的2600名16岁以上的中国消费者,同时汇总了大量消费者访谈资料。

报告指出,归功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中国服装市场在过去十年里发展异常迅猛。从开始,中国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市场,至20年复合增长率为11%,当前市场总量达到2800亿美元。即使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其依然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服装市场。

据调查,从不同地区消费层级的平均结果来说,中国消费者购买服装的频率大概在一月一次,购买力约为可支配收入的6%至7%。在中国,服装在塑造个人形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达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愿意在服装上花钱。

近50%的受访者称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国际品牌。报告称,在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时候,将国际品牌作为一种身份象征的惯性思维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因为质量以及设计而选择国际品牌,超过90%的受访者说他们希望国际品牌为中国或者亚洲消费者做本土化定制。

调查中,当消费者被问到服装最重要的购买因素时,多数人的回答是“产品质量”,尤其对于25至44岁服装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来说,产品质量是他们的第一考虑因素。报告指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趋势,因为在过去五年质量并不是中国服装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

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庄淳杰表示:“随着城市中产阶级增长,中国服装市场正在转型。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价格不再是第一考虑因素,他们开始着重质量和设计。”

调查还表明,尽管近几年线上渠道发展迅速,实体店依然是中国服装消费者了解国际品牌最重要的渠道。

5.中国纺织与服装行业SWOT分析 篇五

1.1 S—内部优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对纺织产业予以扶植,特别是为推动纺织集群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不仅在税收政策和简化办事程序上予以支持,更以民间协调人的身份,积极促动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引导企业共同发展。外贸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已由原来的经营权审批制调整为上报备案制,扫清了我国外向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障碍,使得原来只能依赖外贸经营单位出口的相当

部分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有了更大的外部发展空间。出口退税方面,从2004年开始,政府开始着手清理退税拖欠工作,目前各地退税清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大大减轻了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负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对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2)企业网络方面:为推动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投入大量人财物,极力打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增加配套协调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几个以专业市场为核心,以广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集原材料生产、纺织、染整、后处理、成衣成品制造、仓储、货运、展销、零售于一体的纺织品产业集群经济带,其中以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发展尤为成功。纺织品集群经济的建立,为企业编织经营网络,加强彼此间合作协调能力,进行柔性生产和转包活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物质保障。

(3)资金技术方面:在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努力与协调下,各地纷纷推出对于中小纺织企业的优惠金融安排,对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利率优惠,鼓励其进行技术和生产投资。在技术层面上,通过企业间技术合作、引进外来技术、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等,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升,面料生产方面一直以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薄弱环节,以前用于出口高档服饰的工艺面料绝大部分只能依赖进口,目前这种情况已有很大改观,多数面料已能够由国内自行提供。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供给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充沛,同时,我国又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培养了相当大部分的经营管理人员,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另外,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人员的国际化流动加剧,亦有相当多的外国技术、经营管理人员进入我国的纺织服装领域,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管理经验。

1.2 W—内部劣势分析

(1)制度环境方面:自入世以来,我国在政策调整上,虽然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管理体制仍然僵化,国家为促进中小纺织企业发展,给予各种优惠税收政策和金融扶植,但未能及时有效地落实。有些地方政府在职能转变上一时不能适应角色任务的调整,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水平低下。法律方面,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从实际执行来看,并没有真正做到对纺织品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产品设计非法抄袭、模仿、商标盗用现象相当普遍。

(2)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都是处于一种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状态下发展,企业过分片面看中市场的占有率和企业间竞争,往往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这直接导致资源过度用于“内耗”,产业整体竞争力下降。尽管各地政府为改变现状,极力推行产业集群经济,但远未达到预期效果,有些地区仅仅是把各个企业人为地在地域上予以集中,远未真正发挥集群经济的巨大优势。

(3)资金技术方面:近几年我国各个行业的资金需求很大,对纺织服装企业在资金投入上造成挤压,特别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技术升级的关键时期,资金需求较以往有更大的要求,目前仍有很大缺口急需填补。技术方面,我国虽然在投入方面较以往有所增加,技术进步也很快,但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价一个产业技术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纺织产业的贡献率仅为2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后续发展。

(4)人力资源与劳动力资本方面:我国在劳动力的专门教育方面相对比较匮乏,使得我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低,适应性差。另外,纺织服装制品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劳动力的供给上,从2004年起,城市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吸引力已大幅下降,这导致原来主要依靠外来务工人员的部分企业面临很大的劳动力缺口压力。

(5)国内竞争环境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根植于广大分散式经营的手工作坊式企业,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客观上造成企业竞争性强、规范性差的特点,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低价竞争仍然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据资料显示,2005年1~10月,我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数量同比增长61.70%,而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仅有49.58%,大大低于数量的增长幅度。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贸易外部环境O-T分析

2.1 O——外部机会分析

(1)贸易自由化方面。《多种纤维协定》的有效执行和纺织品配额的全面取消,使得我国“长期受配额影响最大的国家”地位有了实质性改变。据WTO预测

中国纺织品和成衣在美市场份额将增加到50%,欧洲29%。事实上,2005年我国出口美国总额为195.76亿美元,同比增长66.09%,占美国进口该类产品892.07亿美元的22%,虽未达到WTO的乐观预测值,但总体已有很大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高达1 146.85亿美元,同比增幅更达到了20.61%,可以预见,贸易自由化的总体态势必将给我国出口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2)国际合作方面。①外商直接投资:在劳动力资本负担不断上升的压力下,从20世纪90年代始,国外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设厂,如日本富士纺织公司在我国就设有四家合作服装企业,其中三家是从织布开始的一条龙式生产企业,其他还有日清纺、伊藤忠、佐丹奴、意大利马佐度等国际知名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合作投资,加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外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1~7月,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总额为61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高达35%,客观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②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较大的劳动力成本压力,加之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再有美欧在经历我国出口高速增长后,对我部分产品重新设限。为避开以上种种不利因素,很多企业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投资环境相对较好的国家,如柬埔寨、越南、土耳其等进行直接投资设厂。2004年7月,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制定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国别、产业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其中鼓励投资纺织服装业的国家数量超过1/3。这预示着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T——外部威胁分析

(1)《伊斯坦布尔宣言》。配额虽已取消,但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之路并不平坦,早在2003年3月,以土耳其、墨西哥、美国为首的纺织行业组织,为阻止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即提出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要求对我国继续实行配额限制,截止到配额取消,已有52个国家的90多个行业组织签署,尽管该宣言由于违背WTO自由贸易原则未被认可,但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我出口纺织服装制品的态度,必将成为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一大障碍。

(2)“特保措施”的滥用。“特保措施”是WTO框架下认可的对于来自国外特定产品的剧烈冲击进行本国市场过渡性保护的一种特别保障措施。其初衷是避免进口国同类产业免于遭受国外产品的威胁性打击,但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我国2005年出口增加的情况下,未就对其国内造成实质性影响进行合理评估,即启动了“特保”措施,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制品实行单方面限制,进而升级为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我国被“设限”产品的出口。

(3)“反倾销”问题。反倾销措施是WTO规则认可的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免遭非正常竞争的合法措施,但长期以来,该措施却充当了进口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保护伞”。而纺织服装制品作为我国出口的传统优势产品,由于其相对的敏感性,加之价格低廉,更成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目前配额已经取消,国外在无法使用原有限制措施实施贸易保护的情况下,“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对我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其潜在不利影响将更大。

陈标

090400520

6.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六

20世纪末期,我国最大的服装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不足50亿元,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为数不多。而2007年,我国最大的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已近200亿,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比比皆是。2010年1-11月,纺织服装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0536.604亿元,同比增长25.24%;纺织服装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530.462亿元,同比增长35.85%。

2010年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省逆势而上,实现了较快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转移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此形势下,2010年我国服装产业转移在企业市场行为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加速之势。

国内的品牌服装消费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将成为服装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十年国内的服装消费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7.浅析中国服装艺术 篇七

关键词:服装起源,服装艺术的发展,礼服

中国的服装已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 都以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服装的历史, 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1933年, 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原始人遗址中, 发现1枚骨针, 长约82毫米, 通体磨光, 针尖尖锐, 针孔狭小, 足以证明当时已开始缝制简单的衣服, 这也可以视为中华服装艺术的发端。

一、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服装艺术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开始有了麻布和葛布织品, 甚至已开始有了毛织和丝织品。商代的青铜器上, 常有蚕的纹样, 而甲骨文中就有许多与丝织有关的象形文字。《诗经》中有“十亩之间兮, 桑者泄泄兮”这样的诗句, 表现了当时种桑养蚕的规模。另在《拾遗记》中记载有云昆锦、列堞锦、杂珠锦等, 说明当时丝织品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据《周礼》记载, 周代已有了被称为“染人”和“掌染草”的从事印染和染料生产的工人。《周礼·考工记》中还记载了缫丝、漂白、晾丝等丝织品制作的方法。新石器时代的部落长和巫师、卜人等有特殊身份的人, 有着与平常人不同的服装, 不同于普通人的短小, 已经宽博拖沓, 正如《易·系辞》中所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 丝织品与青铜器、玉器同为贵族生活中珍贵的物品, 是当时贵族互访、集会、结盟等重大活动必备的贡品和赠品。另外, 丝织品也是贵族去世后的随葬品。商周时期, 已有了较成熟的服装式样, 主要采用上衣下裹制, 一般以小衣袖为多, 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不论尊卑, 全部制成上下两截。而贵族的织物以暖色居多, 而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 在织物织好后, 再用画笔添绘。商周时期, 贵族男子一般头戴高巾帽, 穿右衽交领窄袖衣, 腰束绅带, 佩戴蔽膝 (系于腰上的下垂物, 下端呈斧口形, 象征权力) 。

商周时期的服装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发展, 丝麻织物已占有重要地位, 奴隶主和贵族, 已经穿上了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除了丹砂等矿物染料外, 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蓝草、茜草、紫草等已用作染料。商代的妇好墓中发现一件玉雕人物俑, 服饰为深衣、交领、长袖, 腰系宽带, 衣服上有清晰的龙纹和云雷纹图案。据《书经·稷篇》记载, 西周统治者的礼服有12种纹样, 也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宗教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 五霸七雄为了争夺霸主, 一统天下, 各方面的竞争促使他们竞相发展生产, 也成就了这个时期的服装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迅速发展, 服装材料日益精细, 品种繁多。如河南襄邑的花饰, 山东齐鲁的冰纨、绮、文绣等。而楚国的大花纹刺绣, 通幅大花纹织锦, 无不精美绝伦。而在那个动荡的时期, 烽火连天, 为了骑射和劳作方便, 赵国武灵王大力推行短衣长裤的胡服,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卓有成就的服装改革。除了胡服, 值得注意的是深衣。深衣是把以前各自独立的上衣、下裹合二为一, 却又保持着分明的界线。据记载, 深衣有4种不同的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春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 这与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有密切关系。

秦统一中国后, 对服装也制定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更丰富, 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并沿用至汉代。秦汉冕服, 皆深衣制, 为交领右衽, 袖大口圆, 上衣下裹, 由12幅连成, 以革带与大带束身, 腰前饰蔽膝。

到了汉代, 除了祭服外, 还有朝服、蚕服、婚服等, 并对皇帝、皇太后、皇后及百官的冕服作了规定。当时以黄色为贵, 象征中央, 后来黄色逐渐成为帝皇专用服色。汉时的人信奉“四时迎气”等神仙思想, 规定了四季服色, 春服为青色, 夏服为赤色, 秋服绛色或黄色, 冬服黑色或绛色。在立春、立冬日, 皇帝率百官换上季服祭祀。此时的服装衣料重锦绣, 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等花纹, 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西汉建元三年、元寿四年, 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 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也使中华服装艺术传往世界。

秦汉时期的服装款式主要有袍、禅、衫、襦、褙子、裙、袴几种。袍与禅都为深衣, 长至膝下或足背, 袍与禅都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衣襟从领上斜到腋下, 然后直通下去称直裾;衣襟斜势绕身而下称曲裾。东汉服装以直裾居多, 而西汉妇女多着曲裾服。衫与襦一般都为短衣, 类似于今天的夹袄。衫多为贴身穿, 据传汉高祖刘邦常汗湿衣衫而戏称其为“汗衫”。褙子是穿在最外面的对襟长衣, 起防尘保暖的作用。汉代男子一般在深衣外面还着长裙, 长裙的历史比深衣还悠久。东汉的裙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追求, 裙腰渐长, 裙长及地。妇女穿着时, 裙腰及胸, 行不露足, 显得形体修长, 姿态优美。袴即裤, 最早的袴是由裙中间缝合演变而成。汉代妇女穿裤也很普遍, 一般深衣或裙内穿裤, 女裤多裤腿肥大。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共出土成件服装58件, 有锦袍、纱罗禅衣、襦、裙、袴等多种款式。其中一件素纱禅衣, 衣长128厘米, 两袖通长190厘米, 整件衣重仅49克。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战乱不息, 社会动荡, 服装艺术在改朝换代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汉代定型的服装艺术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禅衣仍为仕宦礼服, 而文人受佛道影响, 时兴玄学, 坦胸露怀成为习俗。妇女中流行的长裙沿袭汉代式样, 而汉末传入的“百褶裙”, 在贵族中最流行, 因其“弯缩如羊肠”, 俗称“羊肠裙”。由于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服装也受汉族人的影响,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北魏孝文帝率“群臣皆服汉魏服冠”。这个时期, 礼服、官服各有定制, 汉装、胡服各取所好, 相互影响, 相互融合,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装艺术。

隋唐时期, 中国由分裂而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服装艺术也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这一时期男子服装主要是圆领袍衫, 袍长至膝下, 上面装饰暗花纹样。妇女多着衫襦袄裙, 衫襦是一种短衣, 下摆裹在裙腰里, 裙长曳地。初唐时期, 中原地区妇女还喜欢穿胡服, 盛唐之后, 女装的衣衫加宽, 袖子放大, 而衣服的领子有种种不同的形式, 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和鸡心领, 一般开口很低。这种服装也称“开襟服”, 可以看出当时社会非常开放。唐代妇女的长裙, 不论用料、色彩、式样、装饰都远远胜过了前朝, 据《旧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女安乐公主有尚方织成毛裙, 合白鸟毛, 正看为一色, 旁看为一色, 日中为一色, 影中为一色, 白鸟之状, 并见裙中。”而民间的长裙则以色彩艳丽取胜, 一般多为红色, 称为“石榴裙”。

隋唐时期的官服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 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 三品以上官服为紫色, 五品以上为绯色, 六、七品为绿色, 八、九品为青色。武则天时期, 不同职别的官员服装上绣有不同的纹样, 文官绣禽, 武官绣兽。隋朝时, 黄色为百官服装的主要颜色, 而到了唐代, 黄袍被当做帝王的专用服装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宋元时期的服装基本沿袭了隋唐的风格, 宋政权建立后, 重新制定了服制。社会上层服装大致有官服、便服和遗老服三种。官服服色沿袭唐制, 三品以上服紫, 五品以上服朱, 七品以上服绿, 九品以上服青。除官员的公服外, 民间服装更多地使用大胆艳丽的色彩。士人服装, 除圆领外, 大多用高领, 流行穿紫衫。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 各行各业的人物, 身穿着不同的服装。

元代, 蒙古族统一中国, 元代男子服装沿袭唐宋时期的式

辽宁钢琴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之一

——辽宁地区钢琴教育机构简介

于巧琳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在辽宁, 开设钢琴演奏专业的高等院校主要有沈阳音乐学院以及各大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系及其他综合大学艺术系。沈阳音乐学院作为辽宁省唯一的音乐学院, 代表了本省音乐的最高成就。由于社会上对艺术教育特别是钢琴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社会业余钢琴培训就应运而生。

关键词:辽宁钢琴;沈阳音乐学院;业余钢琴;师范类院校;社会业余培训

文属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辽宁钢琴文化产业研究) 项目编号L11DWJ015

1. 专业钢琴教育

1.1大专院校专业钢琴教育

在辽宁, 开设了钢琴演奏专业的高等院校主要有沈阳音乐学院以及各大师范类院校的艺术系以及其他综合大学艺术系等几类。

作为省内唯一一所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代表了全省音乐教育的最高成就, 目前共有沈阳音乐学院本部,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南校区) 以及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分院共三个教学区。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类专业钢琴系创建于1956年, 后来在劫夫院长的关心和努力下, 从国内外招聘了一批优秀的钢琴教师来系内任教。他们是:杨孝义、杨体烈、王棣华、胡伯亮、方仁慧、韩曼云、俞家英、李星影、胡文洁、潘璐和俞便民等教授, 以及波兰的巴柯斯特·霍尔诺夫斯卡教授和前苏联的阿巴扎教授等, 由于这些中外钢琴家的加盟, 使得当时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师资队伍空前强盛, 成为当时我国音乐学院钢琴教师队伍中实力最强的教学群体之一。他们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钢琴演奏、教学人才, 使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以培养钢琴、手风琴演奏和教学人才为主要目的。专业教学分为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在60年的教学工作中,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类专业钢琴系培养出了大批的钢琴教学和演奏人才。他们除分布在东北三省的主要艺术院校和文艺团体工作以外, 还遍布全国。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芭蕾舞团、解放军军乐团等国家重要的音乐院校和文艺团体。

除了沈阳音乐学院之外, 承担辽宁省高等钢琴专业教育的就是省内各大师范类院校音乐系以及其他艺术类高等院校, 如沈音音乐教育系,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大连大学, 渤海大学等院校等, 这些院校自建校以来, 为全省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

样, 以长袍为主, 官服用龙蟒缎衣, 以龙爪分等级。元代妇女的服装以袍服为主, 左衽居多, 袖口较紧窄。

明政权建立后, 为了消除蒙古服制对汉族的影响, 曾命恢复唐时的服装制度。由于明代政府注重农业, 推广植棉, 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自唐宋以来, 黄色就为皇室专用, 但明代皇帝姓朱, 所以红色为正色。平民百姓只能衣着紫、绿、桃红等, 不能用大红、黄色, 而劳作大众只许用褐色。明洪武元年, 制定了“龙袍”式样, 袍为黄色绫罗制作, 盘领窄袖, 襟肩绣团龙纹, 袖绣翟纹, 裾左右绣12章纹。中国的服装艺术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 独具特色。

清王朝取代明朝后, 废止了两千年来的冠冕衣裳制度, 并用暴力手段推行满族服装。清代官服的主要式样为长袍马褂, 马褂即外褂, 前后开衩, 当胸钉石青补子, 补子的纹样按等级顺序各有不同。皇帝的朝服为黄色箭衣, 胸、背、肩、袖、衽内, 各绣培养的大量的专业人才, 而钢琴演奏能力, 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的业务能力之一。除此之外, 在辽宁, 还有部分院校近年来相继开设了音乐系科, 进行专业的钢琴教学, 比如大连外国语学院, 沈阳大学, 渤海大学等, 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钢琴人才。

1.2中等音乐专业学校钢琴教育

作为各大音乐院校的培训基地, 中等专业学校一直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担负着向上一级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学生的重任, 省内有沈阳音乐学院附中,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 辽宁民族艺术学校, 沈阳民族艺术学校, 沈阳乐府艺术学校, 铁岭育星艺术学校等, 作为专业学校, 这些学校的钢琴专业学生, 已经为各大音乐学院, 师范院校艺术系的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 很多优秀的钢琴人才的成功都得益于附中时期的专业训练。

2. 社会业余钢琴教育

2.1民办业余培训机构的钢琴教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上对于艺术教育, 尤其是钢琴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让每一个人都到专业院校进行培养显然很不现实, 因此社会业余钢琴培训就应运而生, 而我省大量的出现“钢琴热”, 则始于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 各类钢琴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城市, 一时间, 琴童数量突飞猛进, 几乎栋居民楼里都会传出叮叮当当的钢琴声, 每到周末, 都会有小学生背着《拜耳》《车尔尼》等钢琴教材到培训机构上课。由于钢琴热的普及, 钢琴已经不再是一件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神秘乐器了, 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而通过业余社会培训班来学习钢琴, 已经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钢琴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 而学钢琴, 也不再仅仅是孩子们的专利, 一些成年人, 甚至是老年人, 也都走进了教室来学习钢琴, 可以说, 业余钢琴培训机构的普及, 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老年大学, 群众艺术馆, 社区文化站等官方培训机构

学钢琴不仅仅是孩子们的专利, 一些退休的老年人, 也开始兴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 大部分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怀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 但是没有条件学习这种“贵族乐器”, 退休之后正好可以弥补一下年轻的缺憾, 而一些老年大学, 群众艺术馆, 社区文化站等官方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这些机构和上节所述的业余培训机构不同, 他们的受众完全是热爱钢琴的老年人, 教学计划, 教材, 课时安排都很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关于这些机构的教材的特殊性, 会在下一节详细叙述。

一正龙纹, 腰帏绣五个行龙纹。而吉服以明黄箭衣为主, 龙袍绣金龙, 前后各三条, 双肩与襟内各一条, 正背五条, 称为“九五之尊”。清代满族妇女着旗装, 也就是发展到今天的旗袍。服装中“花边”流行, 咸丰年间, 发展到十八镶十八滚, 襟摆处宝珠盘花。至此, 清代服装已达到极盛。

二、结语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 我们的祖先从懂得遮身蔽体到创造出丰富灿烂的服装艺术, 几乎从服装起源的那天起, 人们就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及各种文化、宗教观念沉淀于服装之中, 形成了浓厚的服装文化艺术精神及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国服装会增加新的内容, 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8.中国服装行业的新阶段与新机会 篇八

新阶段的典型特征是:一方面服装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服装行业出现资源集中、市场集中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产业内部发展的不均衡,行业内又存在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新机遇。

资本涌动

随着传统行业不断引入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进行产业改造和升级,实现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的持续创新,成熟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由于很多传统行业未引起资本的足够重视,因此介入成本非常低,风险也相对较低,一旦通过资本的介入将企业壮大,其投资回报将远高于高科技行业,在同样周期内,传统行业的回报率平均在40倍左右,而高科技企业只有5~20倍。

自2006年起,传统行业实现了对高科技产业的强势冲击,曾经倍受VC青睐的TMT(电信、媒体、科技互联网)行业,如今正渐渐失去往日风光。随着中国服装市场逐步成熟,各种风险投资也开始强势介入这个传统行业。以PPG、ITAT为代表的服装经营新商业模式以及一些此前不太被关注的细分市场,如孕妇装品牌“十月妈咪”等企业成功吸引到大量风险投资,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对业界形成强烈冲击。服装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日益融合,正在迅速改变着行业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

与风投频频向服装业抛出橄榄枝相对应,近年来国内服装企业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上市风潮:2004年,李宁公司、七匹狼成功上市;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主板上市;2007年,百丽、安踏、报喜鸟、波司登上市。2007年年底,劲霸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2008年2月21日,ITAT集团接受了港交所聆讯;美特斯邦威、利郎、九牧王、卡宾、劲霸、步森、特步、喜得龙、匹克、德尔惠、361度、金莱克、威丝曼、圣迪奥、乔丹(中国)、红蜻蜓、奥康等国内鞋服公司都已将上市纳入正式日程或已进入上市程序。

国内服装公司集中上市的主要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马太效应。国内服装公司集中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服装市场的市场日益集中,特别是男装、运动鞋服市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竞争对手的数量逐渐减少,竞争强度却大大增强。在终端为王、产品同质化甚至是决策同质化的今天,服装品牌竞争集中表现在对优势终端资源的争夺上,终端的数量与质量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之一。

随着商铺成本的逐年大幅上升,拿下一个市口好、面积大的街边店铺,动辄需要数百上千万元的资金,品牌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整体实力的比拼上,特别是资金实力。雅戈尔、杉杉、红豆等公司在上市之前,分别只有60万套、30万套、25万套的男西服年生产能力,但现在分别达到了150万套、60万套、57万套的年产能,平均增长了约2.5倍。通过融资升级的速度是一般企业通过原始积累所无法比拟的。

股市刺激。2006年底开始的A股大牛市行情,激发了服装企业的上市欲望。数据显示,2007年前9个月行业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了913%,占行业利润总额的55.29%,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大大超过收入增幅,显然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收益的暴增。

内部治理。民营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做小,继续保持家族控制;要么做大,这就需要正规化和系统化运营。企业上市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股东之间的权益、财务经营公开透明,这些将有利于家族化企业走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管理优势和制度优势。

多元化。运作单一服装品牌,由于所面对的细分市场的瓶颈,不可能无限增长,总是存在一个相对最佳的规模,一旦超出这个限制,要想进一步增长必然会导致企业边际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得不偿失。上市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本运作,通过兼并,资产重组和收购等方式实现业务多元化。

提高形象和信誉。上市具有明显的广告效应,可以让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目前国内拥有上亿股民,股票上市后,每天有大量股民关注着公司的股票,宣传效果突出,有助于提升品牌公信力。据报喜鸟初步预计,上市带来的宣传效应,与5000万元的广告投入相当。

新机会

服装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日益融合,正在迅速改变着行业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市场机会。

新的细分市场

由于服装市场的个性与地域性特征比较突出,大量细分市场存在领导品牌的缺位,更多的新机会存在于一些更加细分化的市场。

从目前总体形势来看,男装、运动鞋服、内衣、羽绒服等市场已经相对集中。一方面这些现存的细分市场缺乏领导性品牌,尚未发展成熟。以羊毛衫市场为例,2007年市场集中度不到20%,尚谈不上领导性品牌,与之相类似的丝绸服装市场更是如此,此外,家居服装市场也是刚刚起步。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仍然可以通过创新的细分方式来创造出新市场。

以童装市场为例,目前普遍存在品牌核心价值定位雷同的问题,大多数品牌都在健康、时尚、休闲的概念上做文章。尚没有一个品牌能够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着手,从趣味性、娱乐化的方向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没有哪个童装品牌做“最有趣的童装”。可以此类推,尚有大量服装品类细分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创新。

即便在市场集中度最高的羽绒服、女内衣、运动鞋服行业,市场高度集中,但依然可以通过对市场不断细分而产生新机会。如羽绒服品牌“艾莱依”,2007年通过高度时尚化的设计、皮草材料的大量运用和较高价位,一举展开和波司登系的正面竞争,获得了良好业绩。内衣市场尽管经历了近几年市场概念战、广告战、名人战、价格战,行业给人的感觉已是山穷水尽,但即便如此,仍然存在细分机会。如此前不被人关注的情趣内衣或者介于一般内衣和情趣内衣之间的产品的市场,正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长,只是单纯的情趣概念市场空间比较有限,倘若能将情趣嫁接上时尚,想必会有更多机会。而在专业运动品牌强手林立的市场中,中国动向代理的KAPPA更是另辟蹊径,舍弃“专业运动”和“休闲”两条风格路线,根据中国人的性格和消费心理,量身打造“运动时尚”,并采取了有别于传统运动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方式,获得了惊人增长,成就了业内神话。

除去品牌定位创新带来的新机会之外,一些区域性市场也存在大量机会,尤其是目前国内的三、四线市场。以山西太原的裤类专业品牌“百园”为例,该品牌主推国内县级市场,已在全国开出1000多家“百园”品牌专卖店,目前正积极筹备上市事宜。当然,随着品牌与市场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百园现在也迫切面临着终端升级的问题,当初让加盟商低成本加盟的优势,如今成了百园进一步发展

的瓶颈。但不管怎么说,以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县镇级市场仍然是未来服装品牌的金矿,仍然是培育超级品牌和超级零售业态的沃土。

新的商业模式

资本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无论是上市也好,获得“风投”也好,外部资本永远都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来自于企业内部。商业模式竞争的阶段,对于众多寻找出路的外部资本来说,创新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超越服装产业的新型混合商业模式。蓝海战略的第一原则就是重建市场边界,以摆脱竞争,开创蓝海。现有的服装行业之所以困于红海的竞争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只关注单一的买方群体。众多服装企业总是认同常识成规所认定的竞争办法,因此它们的竞争战略就越是雷同。如果可以跨越服装产业本身,去和其他一些相关联产业进行混合搭配,将有可能为顾客创造出新价值。比如服装产业可以和娱乐业进行联姻,将传统服装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动漫、流行音乐等产业相结合,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一族提供一种可以表达自我生活方式的服装穿着新方式,并以互联网为交互平台,将以上娱乐产业的流行要素通过DIY的方式提供给新新人类。

以网络游戏为例,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人数近2亿,网络游戏玩家数量达到4000万,而且我国网络游戏参与者正以每月10万~30万人超高速增长,并且这个庞大的群体仍以青少年为主体。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能够为这个庞大的顾客群体提供各种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的周边产品和带有游戏元素的服装,一旦这样的平台建立起来将是个庞大的市场。这时,售出的产品将不再是单纯的服装,而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

品牌折扣店。随着品牌服装消费群体的数量快速增长,与“品牌时尚消费”的高价格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愈发显得突出,物价的不断上涨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相对下降更加剧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的服装库存量已占到了产量的20%,约为120亿件,服装库存的价格总量超过3万亿元,每年的增幅还保持在5%,而盘活的总量每年仅为100亿元。对于众多服装品牌来说,如何为每季的库存寻求合理出路可谓煞费苦心。

OUTLETS的业态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一些美国的服装厂把自家的库存、下架服装放在门口的零售店销售,久而久之各品牌的折扣产品集中在一起销售,使爱品牌又图便宜的消费者欢喜不已。从此,专门经销品牌过季商品、下架商品、断码商品以及出口“甩单”商品的商店称为OUTLETS。如今,名品折扣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出售名牌折扣商品,更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独立商业形态。

近两年OUTLETS在中国悄然兴起,甚至号称全国有200多家,但真正的OUTLETS应该具有三大特点:低折扣、一个小时车程、品牌直销。而按照这一标准,大部分所谓的OUTLETS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影响范围也有限,国内名副其实的0UTLETS非常鲜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合了大量品牌供应商资源的OUTLETS销售平台将会朝着品牌化、大型化、连锁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国外品牌并购业务。收购欧美奢侈品牌是日本服装企业现阶段的一个主要发展特征。日本企业对欧美奢侈品牌进行收购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5年,日本一家公司以17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的一个品牌;2005年,伊藤忠收购了POLO品牌40%的股权;2007年,日本一家企业以20亿日元收购了英国一家著名品牌;最近又有消息称,优衣库用高价买下了在纽约有着55家店铺的巴黎百货。不断地收购其他国家的品牌,已成为日本企业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启示。

当前,很多欧美的大品牌都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生产,所以,中国香港或内地的品牌未来也有可能收购欧美的高端品牌。中国服装品牌要想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借助这样的方式很有可能实现。随着今年来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在限制了服装行业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进口能力,使得外购成本大大减少。品牌收购将成为国内服装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返销国内,具有品牌优势。在CHIC2008上,部分中国服装企业开始下单采购来自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的服装、服饰类成品,这可视做是品牌收购的前奏。

服装干洗业。国内干洗业的前景看好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随着国内服装品牌消费的普及和服装档次的提升,服装干洗服务需求快速增加;二是城市居民居住小区化趋势比较明显,为社区干洗店的存在提供了大量的生存机会;三是目前国内服装干洗业仍处在品牌化连锁经营的初期,品牌集中度低,个体经营还很普遍,由于服务质量而产生的顾客投诉现象也比较严重。管理规范、形象良好的区域性和全国性干洗连锁品牌将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9.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九

2007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中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2007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市场竟争模式逐步转变。

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飞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

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寻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恰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最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

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量、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销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销售收入等。协会也已将“销售利润率”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之后对企业进行考评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行业发展负重前行。

2006年,受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土地资源成本飙升、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可谓负担累累。

由于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都有较为正确的预期,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签订外贸合同

过程中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分担升值的时间差损失。人民币升值6%,将挤占到普通的外贸加工型企业30%~50%的利润,对于议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200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通过客户分担升值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正面作用,企业正在适应开放的汇率制度,尽管行业总体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但升值也无情地淘汰了一些不规范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小企业,使国内竞争相对趋于公平。同时,人民币升值刺激了我国服装行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上半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配套,导致配额市场混乱、配额价格大起大落,大量配额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配额的使用效率和企业利益。去年下半年,政府调整政策,协议招标替代公开招标等措施较为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投机,配额市场逐步规范,配额使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年多的动荡也导致了一部份订单流失。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2006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

(三)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

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200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回100以上。这正是我国服装市场全面提升的直接体现。

根据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市消费都在向高一层次消费模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目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四)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2005~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多年外贸贴牌经验的积累,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OEM向ODM转变。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多年来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一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OEM向O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2006年CHI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可见一斑。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的格局。

2.“品牌走出去”步伐加快。2005~2006年,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澳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地区市场的通路。

2006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带领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

10.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十

正文目录第一章2010-2014年儿童运动衣产量分地区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儿童运动衣产量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儿童运动衣产量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儿童运动衣产量各省市统计数据第二章2010-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第一节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全国销售收入前十家企业主要经济指第三章2010-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分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及各省市统计数据

一、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全国统计数据

二、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各省市统计数据 第四章2010-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第一节2014年儿童运动衣行业分经济类型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一、大型企业

二、中型企业

三、小型企业

四、国有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五、集体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六、股合作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七、股制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八、私营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九、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

十、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大中小型企业)第五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产销数据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累计产成品

二、累计产成品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四、累计产品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五、累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第六章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成本费用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成本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成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销售费用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管理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管理费用率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财务费用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分析第八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财务费用率分析第九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第七章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资产与负债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状况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增长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负债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负债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负债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负债分析第七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第八章2010-2014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规模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二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规模分析

一、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二、累计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累计企业单位数第三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工业总产值

一、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类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产成品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产成品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产成品集中度分析

一、地区分析

二、区域分析第六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率分析 第九章2010-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盈利能力分析第一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儿童运动衣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累计利润总额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三、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

四、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

五、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

六、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十章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一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第二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三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第四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第五节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一、2014年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三、不同类型企业资金利税率分析 第十一章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第一节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A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二节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B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三节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C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四节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D

一、基本信息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五、企业偿债能力第五节中国儿童运动衣行业重点企业E

一、基本信息

内容。

二、企业综合运营效益

三、企业盈利能力

四、企业经营效率

11.中国运动服装行业报告 篇十一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表示,教育学会只是为会员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的任务是整合各种资源,做好组织,专业的事情请专家去做。我们的会员不多,但涵盖了继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多个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将其联合起来,促进其更好地沟通、发展。

职业教育分量加重

2014年,国务院在时隔9年后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前指示,一定要在社会当中树立一种不唯学历、唯能力的社会风气!

今天,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充满挑战,倪阳生表示,这需要社会共同解决,我们应该培养一种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倪阳生说:“职业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但都在重视,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当地经济的主要建设者。倪阳生强调:“职业教育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产品质量好坏!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重视职业教育。”

倪阳生介绍,近两三年内,教育学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培训、标准制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断向各级政府灌输“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思想。

同时,面对相当数量的企业安全事件,我们要提升法律保障劳动准入的严格性,让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技能真正过关,有更多发展岗位,以保障大众利益。

丰盛“赛宴”促人才成长

2014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共举办二十多项大赛,涉及到本科、高职、中职等各个类型。教育学会与教育部、多个部委及各行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众多全国级大赛,选拔了行业优秀人才,更是传播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

职业技能大赛一直是练就行业人才的有效方法。倪阳生强调,职业技能大赛选择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就业岗位对接,与行业发展对接,主要考虑关键岗位、关键能力的项目。学校的支持与鼓励更进一步保障了大赛的圆满进行。

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得到了各方的鼓励。倪阳生说:“大赛是个平台,能让大家加强交流,这些工作都是为提高学生质量和学习兴趣而进行的。”大赛一般是上半年通知,下半年比赛,许多学生会在暑假时间留校训练,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其专业知识与产业联系更密切。

众多大赛是针对于毕业生举办,每年都有许多企业直接到学校揽人才,参赛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目标。院校人员也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福利,面对这些技高一筹的优秀人才,企业也乐于接受录用条件。

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高校的教学研究成果一向价值很高,在行业和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2014年,教育学会公布的528种教材列入第四批纺织服装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完成了8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还在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中承担纺织服装类的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众多工作的进行满足了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

此外,教育学会于2011年组织各纺织服装类高校开展的教改立项工作,在2014年底陆续进行结题验收。倪阳生说:“许多工作时间很长,直接的经济效益虽没有,但社会效益很明显,必须去做,我们还是鼓励教师拿出更多精力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

倪阳生强调,研发中团队合作很重要,若没有多学科作战,很难取得好成绩。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推动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例如,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希望能调动企业积极性,进行人才的联合培养。

2014年,纺织类院校发展迅猛,“名校化”趋势明显。对此,倪阳生表示:“是否为名校关键是社会对学校的认可,院校还是要脚踏实地去工作,若想成为‘名校’,其培养的人才还要真正走入国内行业,对行业做出贡献。”

产学研两头冷热不均

2014年,教育学会在产学研工作上,更注重人才培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教育学会联合授牌,授予210家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称号,这些企业与相关院校都有3年以上合作,而且效果显著。

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更多是希望企业能真正融入到教育计划制定和教育内容制定中去。倪阳生表示:“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培养,企业也要利用师生的智力资源,进行科研、开发运用等,相互要融合在一起。”

目前行业的产学研合作相对而言呈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众多企业会抱怨毕业生的适应性不强,但并没思考自身原因。院校是学历教育,需要进行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并不是专业的培训基地。毕业生真正走入企业后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需要师傅的指导,而不是直接顶岗。这需要企业去认识与思考。

当然,产学研合作充满挑战但也不失亮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的产学研项目,荣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双方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状态,其合作建立的“达利女装学院”成为了达利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倪阳生表示:“这是我们产学研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015年常规与创新并进

教育行业每年都会面对新一届的学生,但原则性的东西会保持。倪阳生表示,2014年持续举办的竞赛规则不需要很多变化,学生只要把握好现在的比赛,就是合格的技能学生。

在基础建设方面,教育学会继续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努力。本科教育中纺织工程专业认证、职业教育再启动教学改革,这些具体工作都已列入2015年的日程中。倪阳生说:“我们会把行业变化及诉求及时的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倪阳生强调,教育学会依然会围绕行业的发展与重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不是今天的事,而是明天的事,希望其能做到引领作用。

2014年新疆纺织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教育学会也会就推进“新疆百万人就业”项目做出探讨,推动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可和重视。

上一篇:妇代会宣传标语下一篇:新概念英语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