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共14篇)(共14篇)
1.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 篇一
《倍数和因数》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由于这一单元概念较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较多,所以掌握起来较难。我上的这节复习课分以下四部分。
1、先从自然数入手,由自然数的概念让学生总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又根据生活实际试着让学生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点名说出什么数是奇数,什么数是偶数,是根据什么分的,这样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2、由偶数都是2的倍数,复习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边复习老师边板书,由于大家共同协作,很快找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然后总结同时能被2、3整除的数就是6的倍数,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意义。让学生随便说一个算式,说明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列举乘法或除法算式,准确表达倍数与因数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3、随便给出一个数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得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身。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成质数、合数和1。复习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20以内的质数。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呢?任意给出一个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若是合数让学生分解质因数。先说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然后点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出错误。
4、带领学生一起做练习,让学生边做边说思路。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是条理清晰、内容全面;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处是我缺乏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以后需多努力。
★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教学课后反思
★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
★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课后教学反思
★ 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课后教学反思
★ 《江南春》课后教学反思
★ 一句话课后教学反思
★ 《小括号》课后教学反思
★ 英语课后教学反思简短
★ 6年级的数学课后反思
2.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 篇二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 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 自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并做出更好的改进。例如, 在教学“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时, 笔者提出问题: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铁块, 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原以为学生通过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之后会积极发言、顺利解决, 不料问题提出后却冷了场, 笔者只好作引导性讲解。解后反思:本题的隐含条件———正方体铁块与圆锥形铁块体积相等, 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难以“发现”。于是, 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的教学中, 我准备了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和圆锥体空心实物各一个及一些沙子, 问题提出后进行演示:把正方体空心实物里装满的沙子, 倒入圆锥体空心实物里。在这一实物演示情景的启发下, 大多数学生很快发现题中两种实物体里所装的沙子一样多, 实物的形状虽然变了, 但沙子的体积不变, 从而得出体积相等的这一隐含条件, 由1/36×36×h=6×6×6, 求出h=18厘米。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出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 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 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 因势利导, 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 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 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问题的灵活技巧, 然后加以整理记录 (再备课) , 以便进行教学的改进。例如, 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应用题部分的教学中, 笔者先以一道思考题作为例题: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相等, 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 台扇与吊扇每台各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 多数学生能通过已知条件“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转向到“3台台扇的价格比3台吊扇的价格多 (54×3) 元”或“5台台扇的价格比5台吊扇的价格多 (54×5) 元”, 从而很快得到了解答, 即吊扇的单价为54×3÷ (5-3) (元) , 台扇的单价为54×5÷ (5-3) (元) 。
正当教师准备转入下一道题时, 学生A提出:若把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看做是单位“1”, 那么台扇单价是54÷ (1/3-1/ 5) ÷3, 吊扇单价是54÷ (1/3-1/5) ÷5。学生B又提出 :根据3台台扇与5台吊扇价格相等的这个条件, 可以知道, 台扇与吊扇的单价比是5:3, 台扇单价是54÷ (5-3) ×5 (元) , 吊扇的单价是54÷ (5-3) ×3 (元) 。学生C再提出:根据学生B提出的还可以这样列式, 台扇单价是54+ (1-3/5) (元) , 吊扇单价是54÷ (5/3-1) (元) 。
对于学生A、B、C提出的解答及其思想方法, 教师除了课堂上应给予肯定并充分利用其增强教学效果外, 教后对此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是十分必要的。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所用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 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 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会得到较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 分析失败原因, 发扬“得意”的或改进 (改换) “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 教师提出问题:请看下面的分数, 看谁能够快速地判断出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和老师进行比赛, 好吗? 2/5、7/9、3/10、5/23、9/50、15/ 33。结果教师用口算判断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快得多。此时, 学生渴望探究奥秘, 惊奇地看着老师问:“老师, 你怎么算得这样快? ”这时, 教师并不急于表态, 而是用一句征询的话:“请大家猜猜看, 别着急, 相信你们会找到规律的。”一句征询的话语足以温暖学生的心田,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促使他们大胆地“再发现”、“再创造”。经过充分辩证, 最后学生成功地探究出了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具体规律。学生逐步学会了探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摘要: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 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 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 教师自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能做出更好的改进。
3.数学解题后的“四个反思” 篇三
一、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当我们解完一道题,做完作业或练习之后应当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一般同学会在解题后进行检查核实答案正确与否,这样做很有必要。但是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仅仅满足于此,远远不够,应该加以反思:题目有没有其它解法;结论有什么作用;思考题目是否可以进一步变换与引申;诸如题目条件不变,是否可以变换出新的结论;题目条件再加强些,是否可以引申出新的结论等等。这些“反思”性问题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二、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維的灵活性
“反思”性问题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数学学习好的学生,对解题后的反思很重视,他们能从解题过程的分析中概括出基础知识、逻辑结构、信息流程,弄清解题中用到哪些知识点、哪些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又是怎样组成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的。除了这一种解题方法是否能从其它的角度重新审视题目,得出更加简捷的解法。这样,她们经常能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寻求一题多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活用知识、发散思维的过程。一题多解能有效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及探索精神。
三、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大量做题,先解为快,而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加强正确的解题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四、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反思关系,对问题进行引申推广。在引申与推广中,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发散。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体现融会贯通的重要作用,它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解题训练贵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优化策略,指导学生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中采集有用的信息,题目信息与不同数学知识的结合,可能会形成多个解题方向,这是一题多解产生的主要原因。我们要在解题后反思过程中“多解选优”,对解题过程中的问题一定要大胆猜测,善于归纳。通过对解题过程的专业分析,使数学能力在解题后反思过程中提高,逐步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解题思路灵活化、做题方法多样化,学会“学解题”,学会“学数学”。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中,不断探讨如下几方面问题,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一是从解题思路的分析上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思路,确定解题关键,促使学生思维条理化、精确化、概括化。二是在解题方法的评价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优化解题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三是从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结合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采取纠正措施,给予反思机会,通过反思,更加深刻的理解基本要领和掌握基本知识。四是在思维策略高度上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解题后让其反思解题过程,分析具体方法,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数学思想方法,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 篇四
后反思
20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及考后反思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本班共31人,参试31人,最高100分,最低81分,平均分是94分,及格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容量小,所考知识点全面,但难度偏小。试卷共分九个大题,下面对每个大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在教学中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一大题我会填。(每空1分,共17分)其中分为5个小题,出错最多的为第2小题,学生将前后混淆或不理解提议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明确指出如何让辨别前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学生以后注意听老师读题,不可以自己凭着感觉做。
第二大题 细心比一比。(共3分)这道题分为两个小题,比较简单,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会做,失分较少。只有极少数同学轻重混淆,今后要注重差生的辅导,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大题 请你在()里填gt;、lt;或=。第四大题 看数画圈。(共14分)从这两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个别同学做题不认真,马虎大意,比较大小的题算数不认真,看数画圈数数不仔细导致出错,丢分。今后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第五大题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认识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从本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问题不很大,但数图形的过程还不够认真,好多同学都是因为没有数清数量而出错。今后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按顺序数图形。
第六大题细心算,你一定能算的又对又快。(共14分)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都基本掌握。不过学生口算能力还有待加强,许多同学都还是扳着手指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药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第七大题按小动物们杯子里水的多少排队。(共4分)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多少,大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题中没有标明是由多到少,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多少二字,从而导致按从少到多排队,失分较多,还有同学由于大意看错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多少由多到少,大小等详细讲给同学。
第八大题请用4、6、10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共8分)这道题由于平常练的比较多,所以学生得分较高。
第九大题 看图在方框里填数。(共6分)这道题失分主要是由于没数清数,今后要在学生做题态度上多下功夫。
第十大题看图列式。(共26分)这道题主要考学生对图画应用题的理解。第2题和第4题同学们失分比较大,特别是第4题平常练习时遇到的较少,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减法让总数相减,总是让多的减去少的。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找出所求问题,弄清求一共有多少就要用加法算,求部分或者还剩下多少就用减法算。另外还要从看图说话练起,要求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对图意的理解说出来。
1、本次考试可以明显看出基础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的差距,这次考试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及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全面的检查,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从考试情况来看,本班90分以下的学生还有不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学生的试卷很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水平、真实态度。这一次考试可以看出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做作业不专注。因此着重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从填空题的失分原因来看,学生认字量少,读题不认真,数的概念不清。
四、下阶段的教学措施:
1、继续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进一步强化。要面向全体,兼顾速度要求,同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
3、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人文关怀,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板着面孔的数学露出笑脸,让愁眉苦脸的孩子露出笑容。
4、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在学习态度和书写规范上提高标准并持之以恒地教育和训练。
5、加强关注学困生,做好辅差工作。多给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予鼓励,使学困生重拾学习的信心,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6、多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每位家长的支持,使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好数学,为今后中、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每次考完后,同学们最关心的是分数,试卷发下来,分数高的同学兴高采列,分数低的同学垂头丧气。我觉得最要紧的不是分数,而是要认真做好考后分析。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gt;gt;gt;期中考试后试卷分析:找出出错原因
5.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篇五
1、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2、切实了解学生,增强应用性。
全面地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借助材料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用权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3、充分信任学生,有效实施自我评价。
6.八年级数学课后反思 篇六
八年级数学课后反思篇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一个称职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一、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3)、由过去重“问答” 转变为现在重“对话”;(4)由过去重“讲解” 转变为现在重“引导”;(5)、由过去重“程式化” 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6)由过去重“强记” 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二、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每节课的必需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三、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1、商场购物时:一家打折,一家返卷,一家给予积分并有抽奖活动,另一家赠送礼品,如何选择?2、房贷的问题,怎样计算每个月要还的贷款。3、买彩票中奖问题等,对于已有的这些经验,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
八年级数学课后反思篇二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八年级数学课后反思篇三
作为一名新教师,又面对的是新教材,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及点进行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专门讲解的那种模式,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我一个最大的认识就是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学生渐渐成了教室、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如初一数学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里,老师讲授的内容可谓微乎其微,基本都是学生自主发挥,这就是新课程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动脑、学会总结。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判断、汇总学生结论正确与否的人。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还需改进。
二、对学生的反思。
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看到那些学生仿佛就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所以通过这些日子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快适应老师这个角色,自己仿佛是个大孩子,对同学板不下脸,威性不够,现在的孩子本生就是从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越是脾气好的老师就越是不象话,这就是我这么些月来的最大感受。年轻就得付出代价,所以对学生得反思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就更关键了,掌握好学生得心理,对学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坏就影响着学生的成绩。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数学课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让学生提起兴趣,这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7.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 篇七
关键词:解题后反思,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做了大量的数学习题, 可成绩并没有提高, 有些习题做了多次, 稍微改变一下题设、结论或图形结构, 学生就茫然无措了。究其原因, 是他们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反思。罗增儒教授曾说过, 解题不反思, 无异于“进宝山而空返”, 是在“买椟返珠”。 为此, 近年来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解题后反思”的实践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概念的界定
1.何谓“ 解题后反思”
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 冥思苦想解出答案后, 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 考核我们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 验证解题结论是否合理, 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 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 严密完善? 本题有无其他解法 , 能否一题多解? 众多解法哪一种最简捷? 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 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 能否举一反三, 多题一解? ……如此种种, 就是解题后反思。
2.实施解题后反思的价值.
通过解题后反思能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 并能将新的方法和知识构建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 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不断对学习进行诊断、纠错、创新, 能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许多同学完成作业后, 因为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的不同, 或者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和训练, 大部分都缺少解题后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未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未能在更深和更高层次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升华。学习数学, 也只能登堂未能入室。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 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后反思。
三、解题后反思的原则
1.自主性
解题后反思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其学习形式应是自我探索为主。
2.开放性
解题后反思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 其目的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做”数学题的乐趣, 通常情况下, 对同一个习题的反思结果每个人可能不同, 因此, 其所得结论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3.基础性
习题应立足于课本, 应是课本基础知识的有效体现, 它对学生双基的巩固应有促进作用.因此, 解题后反思不能脱离课本而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 竞赛题、中考题作为课本知识的综合体现, 同样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反思素材。
4.过程性
解题后反思虽注重结果, 但更注重过程,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让学生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 享受获取成功的欢乐。
5.拓展性
解题后反思的内容并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它是课本知识的一种有机补充。
四、“解题后反思”的操作步骤
我们不妨来通过G·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来反思我们解题过程。G·波利亚指出, 我们的解题一般都遵循四步解题程序:
第一步:审题反思。仔细审题, 理解题意。即明确已知与目标, 发掘题设内涵, 确定解题方向。
第二步:解法反思。思索解法, 拟订计划。
第三步:过程呈现反思。实现计划, 叙述解法是否规范, 推理计算是否严密。
第四步:结果反思。回顾检验, 讨论提高, 查漏补缺, 总结解题经验, 有无一题多解, 有无最优解法。并对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式、引申、推广, 以期达到“做一题, 会一类”的目的。
五、解题后反思的实践示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下面以一道中考题为例, 和学生一起反思, 让学生亲自体验解题后反思的心路历程。
例题: (云南2008年中考题) 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 与y轴交于点C, 其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 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线段OB、OC的长 (OB<OC) 是方程x2-10x+16=0的两个根, 且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
(1) 求A、B、C三点的坐标;
(2) 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3) 求△ABC的面积;
(4) 若点E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 (与点A、点B不重合) , 过点E作EF//AC交BC于点F, 连接CE, 设AE的长为m, △CEF的面积为S, 求S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
(5) 在 (4) 的基础上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 请求出S的最大值, 并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 判断此时△BCE的形状;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 (1) 解方程x2-10x+16=0得x1=2, x2=8。
因为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 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且OB<OC ,
所以点B的坐标为 (2, 0) , 点C的坐标为 (0, 8) ,
又因为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直线x=-2 ,
所以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点A的坐标为 (-6, 0) 。
(2) 因为点C (0, 8) 在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上 ,
所以c=8, 将A (-6, 0) 、B (2, 0) 代入表达式, 得
解得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3) 因为AB=8, OC=8, 所以S△ABC =×8×8=32。
(4) 依题意, AE=m, 则BE=8-m,
因为OA=6, OC=8, 所以AC=10,
因为EF//AC, 所以△BEF∽△BAC, 所以
所以
过点F作FG⊥AB, 垂足为G, 则
所以
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是0<m<8。
(5) 存在。理由:因为
所以当m=4时, S有最大值, S最大值=8。
因为m=4, 所以点E的坐标为 (-2, 0) ,
所以△BCE为等腰三角形。
1.审题反思
这个问题是一道方程与函数、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 这类题主要是以函数为主线。解题时要注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和函数思想。将图象信息与方程的代数信息相互转化。们解决此类综合性问题必须具备熟练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中, 我们学习了三块知识:二次三项式ax2+bx+c;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和二次函数y=ax2+bx+c, 它们三者形式上大部分相同, 它们内在联系也十分紧密, 我们用如下表将三者关系联系起来。
2.解法反思
有了以上的联系, 我们可以利用方程思想来解决整式的问题和函数问题, 也可以利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方程问题。题目中二次函数与轴有交点, 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并且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在第 (1) 小题求A点的坐标时, 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应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很容易求出坐标, 而有的同学先求出函数解析式再来解方程求出A点的坐标, 这样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又增大了犯错的可能性。
本题在解决第 (2) 小题时, 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去求函数解析式.在解决第 (4) 小题时又应用了相似变换的思想求出线段的长度。在解决第 (5) 小题时, 应用了配方法。
3.过程呈现反思
反思计划, 叙述解法。数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 所以书写的完整性的严密性是数学的基本要求, 所以要引导学生反思每一步的正确性, 并思考如何使书写更加的流畅、规范.
如果我们在解题后, 画一张清晰的解题思路图, 帮我们理清思路, 培养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让我们知道一道综合题目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知道这些方法具体运用到哪一个解题步骤, 这一点对我们帮助特别大。
4.结果反思
查漏补缺, 反思解题过程, 总结解题经验, 对你的求解能自己检验吗?你能否用别的方法来解这个题目, 你用的这种方法或结果能否用于其他的问题。
数学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的题型。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多以数学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解数学综合性题一般可分为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探求解题思路, 正确解答三个步骤, 必须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数学思想是解数学综合性题的灵魂, 要善于总结解数学综合性题中所隐含的重要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 要结合实际问题加以领会与掌握, 这是学习解综合性题的关键。通过这种方式记错题笔记让我们在每解决一个问题进行一次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 画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图, 有意识地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去让我们总结解题经验, 长期坚持这样做会使我们在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六、效果与体会
通过这样的反思探索, 同学们感触颇多, 特别是有一个同学讲道:“平时做习题, 虽然也能做出, 但那是死做题。这次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经历了数学发现的全过程, 对自己理解数学概念, 看清数学的来龙去脉, 有很大的帮助。”的确, 学生在体验这一“心路历程”时, 经历了念头呈现、操作实验、叙述表达、探索发现、尝试修正、延伸发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 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了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了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 促进了数学素养的提高。这无疑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或是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另外, “解题后反思”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引导, 要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尝试反思过程中, 不断总结, 必能初步掌握习题探究的一般方法, 他们在反思过程中的认真态度, 也使他们体会到对科学来不得一丝马虎, 从而培养了自己的科学素质。
七、结束语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 但持续不断的反思却不见得每个同学都可以轻易做到。学生要想迅速的提高解题能力, 必须要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 将反思渗入到整个学习的过程。只要学生持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一定会增强, 最后会有更强的超越所给定的信息而发现新信息的能力。 总之,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 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主要形式, 解题后反思使人的注意从指向问题本身转移到自身的加工过程, 因而解题反思是优化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解题后反思是一种习惯与意识, 它的形成要靠教师正确、长期的示范和引导,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解题后的“停顿”、“留步”, 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主动自觉反思, 形成反思习惯, 并将这种反思习惯推广到广泛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形成反思能力, 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沈文选.初等数学解题研究.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傅雪平.在习题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讨.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10 (7) .
8.高中数学解题后的分析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通病就是不善于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与思考,仅仅局限于题目本身,不能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找不到解题中存在的失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自主解题能力,应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分析。针对上述情况,文章在解题分析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种方式。
一、高中数学解题后进行分析与反思的积极意义
1.解题反思能够对数学题目进行查缺补漏,提高答题准确性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很重要,所以审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谨慎的环节,在解题后有必要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保证在考试过程中不丢分,也避免“以一代全”或臆造定理,甚至出现一些荒谬的结论。
2.在分析与反思过程中培养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的考查是最灵活的。在解题后,开发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综合解题能力。
3.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原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在一道题目解决之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分析,能够将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所学知识进行完整的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原理。
二、以解题反思为基础,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方式
每一道数学题目都是对一个知识点甚至多个知识点进行深度与广度的考查。为达到更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以解题反思为基础,改进高中的数学教学方式。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发挥引导作用
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反思,学习过程也是一样。所谓反思,就是指换一个角度去重新看待问题,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只有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质量的新高度。在大部分学生题海战术的错误观念影响下,教师本身就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和改进。不管是在数学课前、课后还是课堂中,教师都应该时刻强调解题后分析与思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其次,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新型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加强题后分析总结能力。高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都是利用课堂时间传授基本数学原理。由于时间紧凑,为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比如:在讲授圆柱体积公式的教学时,通过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讨论其与其他几何体体积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能只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也应该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更多的是要起到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在讲解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注重题后检查和验证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起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效果。
2.学生解题后的自我分析与思考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坚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地位。所以除了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外,还应该做好学生的自我分析与思考工作。
(1)时常反思解题方式,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数学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是很常见的现象。学生在养成解题后分析与思考的习惯后,应该时常对自己的解题步骤进行分析,换个角度探索一种新的解题思路,开拓自己的数学思维。
(2)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很多谚语都指出人多力量大的真理。学习过程也是一样的,集思广益能够促进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学生自身还要做好归纳总结,培养探索精神。“温故而知新”是对学习方式的一种解释,时常温习旧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理解,数学的学习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当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并做好总结工作后,就会发现公式的潜在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如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应该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拘泥于教材给出的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找出更多的解题方法。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复杂且灵活的学科,但其基本原理之间是有联系的。培养学生解题后继续对题目进行深度分析与思考胜过埋头于题海中,所达到的效果也很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解题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优良习惯,改进数学教学方式,适应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束涛.试论高中数学习题课优效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1).
[2]李金福.关于高中数学解题思路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1(9).
9.四年级数学课后反思 篇九
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24届─28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我校近年来学生总人数的变化,沙尘暴天数的变化,两厂的产品销售情况等,提供这样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10.一年级上册用数学课后反思 篇十
王兰芬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复习口算,看图列式,说图意等到人新课,让学生先看情景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些什么,培养学生对图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大胆的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许多学生在观察了插图后都能较快地用算式表示出图意,由于是生活中的实景,学生容易理解,所以能较快地列出算式。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1,时间安排不合理,复习用的时间过长,导致上到新课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没有兴趣听,注意力也不集中了;2,没有顾全所有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仍然有少部分没听课的同学不会做,乱写一通。3,学生对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掌握不够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
11.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题后反思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高中数学题后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绉能力、解剖能力与探究能力具有莫大的内驱推动作用,其可以在学生积极性与进取心的驱使下,实现学习中一些疑难的自我突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积累总结个性高效学习方法极为有效。
1. 高中学生数学题后反思对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生到达高中学习阶段,一般都会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根据学生学习效率和成绩的差异,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然而,题后反思的教学实践,却能真正地让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在整合优化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去提升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1.1 提高解题准确率
根据学生的反思实践,他们只有在解题错误率高,且有些题目反复错误的情况下才去真正地沉下心来思考其中的问题。这种学习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落差,促使学生能积极地把题后反思经常性地运用。在反思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性的原因,数学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错误、原理运用错误等;如方法性的原因,数学题目解题的思维方法、解题方法等;再如能力性的原因,如数理结合、数形结合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等。由此,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出自己的错误规律,通过人生理想的召唤强力驱使其积极地改进,实现解题准确率的提高。
1.2 提高解题速度
高中生日常的数学解题速度,与其考试成绩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既能反映出其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也能反映出其准确率。提高学生的日常解题反思,他们会逐渐地吸取以往做题的教训,逐步去改进那些知识性的或方法性的错误,尤其是在面对难点重点题目时,他们除了能快速激活并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能把自己总结得来的一些知识与方法运用进来,一方面可以减少其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在分步骤准确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题目整体及试卷整体的解题速度。
2. 引导学生题后反思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任何学科的学习理想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方法来实现。题后反思对学生学习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具体学习实践中还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来实现。结合高中教学实际与高中数学知识的实际,一般从下面两个层面切入实施。
2.1 重难点知识梳理反思
知识梳理是高中生能较快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原来学习的知识做出线索性的整理,使其成为一个知识的体系,便于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其次,在这种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如知识夹生、记忆性知识错误与知识衔接性错误等,为学生改正错误与理清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内驱机会。然而,在数学学习与考试中,往往那些易引发学生解题错误的都是重难点知识。因而,在这种学习实践中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整理是首要的关键工作。其中对于那些掌握不熟、运用较少、疑问较多的知识点尤其要注重整理,而且需要与其他的一般性的知识点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把知识性的基础做扎实。同时,把那些常见的疑难解决掉,为以后的解题知识运用做好基础工作。例如常见的函数与方程知识整理,可以解决常见的知识运用逻辑性错误与以偏概全性错误等。如在做“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知识整理时,其重难点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等灵活运用,进一步掌握与学会运用方程、分类讨论与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
2.2易错题解题方法与步骤反思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量大且抽象化,单凭知识的熟练掌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关键还需要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精细的解题步骤来实现。在学生考试实践中,方法性错误与步骤性错误是常见的现象,有的表现为解题方法错误,一开始就步入了错误的泥潭无法自拔;有的则是步骤错误,虽然前面的解题都是正确最后也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而,这种反思教学应该从另个方面展开:一是,方法应用性反思。公式应用、定理与性质应用、数学思想应用(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主要反思其应用性的错误,以及其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情境、题型等。这类错误会随着学生反思的积累逐渐得到改善,且会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解题步骤反思。这种反思是细节性的,且很多学生的失分都源于此。一方面和学生的粗心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学生对题目理解与解题步骤掌控有关。反思实践中一般针对下列情况展开:隐含条件、应用公式等关系式时限制条件、逻辑性、等价性变形等。通过这样的反思会让学生进入解题方法正确、步骤细致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相应地会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也会用上升的成绩来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3. 结语
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是众所周知,只有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高效率的学习。然而,题目反思相对于其他的学习而言毕竟是辅助的,在学习实践中还是要以知识性的学习为主,以阶段性的反思总结为辅,去实现知识的消化、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最终总结出符合自己的高效率学习方法来。
[参考文献]
[1] 朱伟强.高中数学反思解题教学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16期.
[2] 赵长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1年11期.
12.中学生数学解题后的反思 篇十二
在高一数学学习必修5《数列》有关知识中, 经常利用公式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每次在讲到这个公式的时候, 都强调不要忘了n=1的情况, 但总会发现学生在做作业和测试过程中做到相关题目时不是忘记了这个公式, 就是忽略了n=1的情况。到了高三复习阶段, 这个问题还是不时出现。在一次测试中, 碰到一类似题目: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n2+n+1 (n∈N*) ,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全班参加考试48人, 有33人解错, 其中24人的答案是an=2n (n∈N*) 。为了分析他们解题错误的原因, 笔者请全班该题解错的学生说出原因, 同时对于解题正确的学生追问:你为什么想到对n进行讨论?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学生的情况反馈。
学生1:这道题中的公式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做的题也不多, 所以碰到这道题目时, 脑袋一片空白。
学生2:这道题目一开始我就以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所以就根本没想到这条公式。
学生3:平时也没注意到还有n=1这种情况的。
学生4:我心里是知道要分类讨论的, 可当时不知道格式该怎么写, 然后又不知道怎么想的, 就没考虑到n=1这种情况了。
……
二、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分析了学生的反馈情况, 笔者感慨万千, 相信学生解题错误也是很多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为了能“对症下药”地纠错, 就非常有必要分析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 造成高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曲解题意的错误
理解题意即审题, 这是解答数学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但这个环节却常常被学生所忽视, 往往匆匆读题后就急于下手, 这样解题极易出错。高中生曲解题意的错误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2) 错误地增添潜在假设。实际上, 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 增加一点条件会使得问题更容易求解, 即有效增设, 有时会给解题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但是若错误地增添条件, 便会引起解题错误。
(3) 形式地记忆公式、定理, 对其本质缺乏深刻理解, 因此生硬地套用公式造成解题错误。如, 大多学生只记得an=Sn-Sn-1, 而忽略了n=1这种情况。
(4) 隐含条件没有充分挖掘等。
2. 解题策略的错误
在一般的解题过程中, 探索解题途径是非常重要但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有时候, 由于解题方向上的偏差, 造成思路受阻或解题长度过大, 产生多余的思维回路, 即使做对了也费时费事。解题策略的错误经常表现为缺乏整体观念、受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等。
三、反思
1. 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就教材的数学成分反复讲解、举例说明, 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都嚼烂喂给学生, 以求消除学生理解这些教材的困难。虽然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置了探究环节, 但由于受课堂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这些环节也还是以教师牵引式为主, 学生主动思考少, 更谈不上自主发现, 因而也不理解这些知识与方法的来龙去脉, 有些学生即使记住了公式也是一知半解。因此,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的数学经历与体验, 让其体会知识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与魅力, 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等, 以减少数学错误的发生。
2. 让学生的“错误”暴露在阳光下
“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学生在解题时, 由于基础不扎实或思维上的偏差, 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很多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口头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出错, 经常会向学生提示或先分析题目中容易出错的环节。相信教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减少学生在本次练习中的错误率, 但从本质上却是增加了以后解题出错的可能性。这样做的另一个弊端是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掩盖了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真实性。所以教师若能经常有效创设纠错情节, 让学生的错误暴露在自己面前,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 寻找治错的“良药”, 效果会比教师反复强调要好很多。
3. 重视解题回顾与反思
有些学生不太注意检验解题结果的正确性, 常常只要一解完题就如释重负, 万事大吉了, 没有养成这种思考与验证的习惯。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会做的题得不了分。而实际情况中, 检查有无疏漏、差错和笔误是非常必要的, 如, 分式方程、应用题等都少不了检验这一环节。养成解题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不仅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而且可以使我们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并加强我们对解决问题的信任度, 取得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为教师, 不但要指导学生积累解题经验, 更要教学生如何积累解题回顾与反思经验, 而有些教师自己本身都忽视了解题检验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渗入一些解题检验方法:复查核对、代入检验、多解对照、逆向运算、观测估值、特例检验、数形结合等。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学生的解题过程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错误的发生。而如何有效地控制错误、减少解题错误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花长时间去探索与研究, 这还有待于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但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订正错误, 并增强学生的纠错能力, 尽量减少错误的产生。以一个案例作为窗口, 分析中学生产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反思数学教学过程。
关键词:数学解题错误,回顾与反思,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7.
[2]刘新春.一个解题错误的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09) .
13.教学课后反思 篇十三
这一课的重点是对画笔、仙女袋、和颜料盒工具的使用。有些老师是自己照着图画先画一遍,告诉学生画笔能调节笔头粗细,还可以在颜料盒中用不同的颜色,仙女袋中的单张仙女袋、静态仙女袋和动态仙女袋也是以口述、自己操作的方式直接告知学生。我觉得可以在介绍金山画王界面的时候就让同学们先自由操作5分钟,探索一下这个界面的各种工具,然后教师再按一步一步的流程进行授课,把画笔工具的笔头粗细,颜色选择介绍一遍,能更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教师在讲工具的过程中能与学生形成互动,学生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至于形成只有老师讲授、没有学生互动的情形。
下午的课是四年级上册《斟字酌句理文本》。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文件与文件夹的区别。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师拿着实物文件夹向我们展示电脑中的文件与文件夹的关系,还有一位老师播放flash,告诉我们文件夹要分类放置,就像垃圾一样分类回收,文件夹可以像纸箱一样,一个套一个,这个就是文件夹的嵌套。我觉得这个很生动、形象,学生看了这个应该能明白文件夹和文件的关系。
14.高中数学教后反思 篇十四
高中数学教后反思篇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但由于自己第一年上高三,教学经验欠缺。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三文科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一年来的高三的文科数学教学,以及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发现,文科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这样把一些偏、难、怪的内容减少一些,在高一、高二的平时考试中,特别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二、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事实上,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已非常普遍。因此,在教学中,选用练习时,不宜太难,以基础题训练为主,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也不应过重,不利于对知识的理性归纳。由于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复习时节奏与速度也不宜太快,尽量给予补缺补漏的时间。本人在这方面不足之处:复习、练习过于综合,有一定难度,因此收效不好。
三、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算法初步、统计案例、二分法、零点存在定理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都有涉及。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我结合自身的情况,工作中,我首先在进行复习内容的时候,先把《新课程标准》精读一遍,平时通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经常请教本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其次我总是努力多听本组老师的课,这样最有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再次我争取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通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五、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最后,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中数学教后反思篇二
紧张有序的高三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经受了磨砺和考验的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业务水平方面更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组的有经验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但由于自己第一年上高三,教学经验欠缺。尽管我在教学中小心谨慎,摸着石头过河,但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三文科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能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一年来的高三的文科数学教学,以及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发现,文科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这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这样把一些偏、难、怪的内容减少一些,在高一、高二的平时考试中,特别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由于我第一年教高三,今年对试题整体的把握偏高,中等题型学生实际训练的不够充分,这是今后做好高三文科数学教学的一个经验。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高考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事实上,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在高考试题中已非常普遍。因此,在教学中,选用练习时,不宜太难,以基础题训练为主,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也不应过重,不利于对知识的理性归纳。由于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复习时节奏与速度也不宜太快,尽量给予补缺补漏的时间。本人在这方面不足之处:复习、练习过于综合,有一定难度,因此收效不好
四、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对高考试题要精心研究,对于各个省份的试题,从考试的知识点,考查思想方法上加以体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关键是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难度不等的各种试题,形成题库使学生有备而战,使得考场上的时间更多一点,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不骄不躁,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因素且不可忽视,通过今年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具体题型命中率可得一部分的分数,随着经验的增长和教师的参与的多少,可得到更好的效果。
五、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形规划、概率统计、导数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都有涉及。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如向量和导数已经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可以用导数解决也可以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可以用传统方法也可以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内容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明确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我结合自身的情况,工作中,我首先在进行复习内容的时候,先把《新课程标准》精读一遍,平时通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经常请教本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其次我总是努力多听本组老师的课,这样最有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再次我争取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通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七、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中数学教后反思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直线与方程等内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2.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我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节、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二、教育创新
大家都知道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源远流长。不可能再有什么知识层面的创新了。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发明创造什么新的初等数学的结论。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教育创新应该着眼于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就是——“认知建模”。而这过程的创新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勤于思考:
创新的前题是理解。我们知道,数学离不开概念,由概念又引伸出性质,这些性质往往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对定理、公式少不了要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这些论证的理路需要思维过程。为此,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有所理解。因为数学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紧张思维活动后的理解,只有透彻的理解才能溶入其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拼弃过去那种单靠记往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结论,然后套用这些结论或机械地模仿某种模式去解题的坏习惯。而要做到理解,就需要勤于思考。对知识和方法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形成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导出这个性质?这个性质、定理、公式有什么功能?如何应用?勤于思考的表现还在于对认知过程的不断反思、回顾,不断总结挫折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避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
2.善于提问: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对象以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见得也毋须什么问题都能自己解决。我们倡导的只是能对学习的对象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我认为会提问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3.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课后反思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讨会后的思考11-17
初中数学课后教学反思07-26
初中数学课后反思集12-07
小学数学学期教学反思06-2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反思12-23
小学数学教案课后反思07-29
小学数学磨课反思11-23
倒数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1-01
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反思09-26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教学反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