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心得体会

2024-07-03

砌体结构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砌体结构心得体会 篇一

1、砌体结构是指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砌体结构的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2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使用年限长。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4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技术上无特殊要求。5当采用砌体和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缺点:1砌体结构的自重大。2砌体的抗震和抗裂性能较差。3砌筑施工劳动强度大。4粘土砖制造耗用粘土,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环保。

砌体结构的发展展望:1积极发展新材料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5革新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3、块体是组成砌体的主要材料。常用的砌体块体有砖、砌块、石材。砌块按尺寸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常用的是小型。烧结普通砖:240*115*53多孔砖:P型规格240、115、90。M型规格190、190、90.4、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及细骨料(如粗砂、细砂、中砂)加水搅拌而成的黏结块体的材料。作用:是将块体黏结成受力整体,抹平块体间的接触面,使应力均匀传递。同时,砂浆填满块体间的缝隙,减少了砌体的透气性,提高了砌体的隔热、放水和抗冻性能。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塑形掺合料(石灰浆和黏土浆)所形成的砂浆。这种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好。

5、对砂浆质量的要求:1砂浆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砌体强度及建筑物耐久性要求2砂浆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即和易性能良好,以便于砂浆在砌筑时能很容易且较均匀的铺开,保证砌筑质量和提高功效。3砂浆应具有适当的保水性,使其在存放、运输和砌筑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以保证砌筑质量,砂浆强度和砂浆与块体之间的黏结力。

6、12墙的实际宽度是115MM;24墙(一砖)的实际宽度是240MM;37(一砖半)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115=365MM;50(两砖)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240=490MM

7、砌体受压破坏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从砌体受压开始当压力增大至50%~70%的破坏荷载时,多空砖砌体当压力增大至70%~80%的破坏荷载时,砌体内某些单块砖在拉、弯、剪复合作用下出现第一条裂缝。在此阶段砖内裂缝细小,未能穿过砂浆层,如果不在增加压力,单块砖内的压力也不继续发展。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当压力增大至80%~90%的破坏荷载时,单块砖内的裂缝将不断发展,并沿着竖向灰缝通向若干皮砖,并逐渐在砌体内连接成一段段教连续的裂缝。此时荷载即使不在增加,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已临近破坏,在工程实践中视为构件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

第三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砌体中的裂缝迅速延伸、宽度扩展,并连成通缝,连续的竖向贯通裂缝把砌体分割成半砖左右的小柱体(个别砖可能被压碎)失稳,从而导致整个砌体破坏。

8、砌体的受压应力状态特点:1单块砖在砌体内并非均匀受压2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存在交互作用3在竖向灰缝出现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应力集中。

9、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1块体与砂浆的等级强度2块体的尺寸与形状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4砌筑质量与灰缝的厚度。

10、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受压性能:第一阶段:在加载的初始阶段个别砖内出现第一批裂缝,所表现的受力特点与无筋砌体相同,出现第一批裂缝时的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60%~75%,较无筋砌体高。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纵向裂缝的数量增多,但发展很缓慢。纵向裂缝收到横向钢筋网的约束,不能沿砌体高度方向想成连续裂缝,这与无筋砖砌体受压时有较大的不同。

第三阶段:荷载增至极限,砌体内部分开裂严重的砖脱落或被压碎,最后导致砌体完全被破坏。此阶段一般不会像无筋砌体那样形成1/2砖的竖向小柱体而发生失稳破坏现象,砖的强度得以比较充分的发挥。

11、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1纵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板——梁(屋架)——纵墙——基础——地基。特点:房屋空间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但是由于纵墙上有大梁或屋架,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设置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横墙数量较少,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一般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酒店、食堂等

2横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横墙数量多,间距小,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由于纵墙是非承重墙,对纵墙上设置门窗洞口的限制较少,立面处理比较灵活。横墙承重适合于房间大小较固定的宿舍、住宅、旅馆等。

3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横墙或纵墙} 特点;既可保证有灵活布置的房间,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所以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医院等。

4内框架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

楼(屋)面板——梁——(外纵墙——外纵墙基础)——地基

{柱——柱基础

}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的使用空间,但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差。另外由于竖向承重构件材料不同,基础形式亦不同,因此施工较复杂,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内框架承重方案一般适用于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商店等建筑。、房屋的空间工作:由于山墙或横墙的存在,改变了水平荷载的传递路线,使房屋有了空间作用。而且两端山墙的距离越近或增加越多的横墙,房屋的水平刚度越大,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大,即空间工作性能越好,则水平位移越小。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越大,表明整房屋的水平位移与平面排架的位移越接近,即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小:反之,值越小,表明房屋的水平位移越小,即房屋的空间作用大。因此,η又称考虑空间作用后的位移这件系数。

13、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两个主要因素是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

1刚性方案:当横墙间距小、楼盖或无盖水平刚度较大时,则房屋的空间刚度也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顶端水平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类房屋称为刚性方案房屋。当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33时,可以用此方法。2 弹性方案:当房屋的横墙间距较大,楼盖或屋盖水平刚度较小,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的水平位移很大,接近于平面结构体系,这类房屋称为弹性方案房屋。当

η>0.77时,可以采用此方案。3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刚性方案和弹性方案之间,其楼盖或屋盖具有一定的水平刚度,横墙间距不太大,能起一定的空间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水平位移较弹性方案的水平位移小,但又不可忽略不计。当0.33≤ η ≤0.77时,可按刚弹性方案计算。

14、单层 刚性方案房屋设计计算假定:1纵墙、柱下端在基础顶面处固结,上端与屋面大梁(或屋架)铰接

2屋盖结构可作为纵墙上端的不动铰支座。

15、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顶部承受洞口上部一定范围内荷载的梁称为过梁。

16、过梁的荷载:一种是仅承受一定高度范围的墙体荷载,另一种是除承受墙体荷载外,还承受过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梁板传来的荷载。

17、墙体荷载:1对砖砌体,当过梁的墙体高度h小于L/3时,墙体荷载应按照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3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2 对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小于 L/2 时,墙体荷载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2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18、过梁的破坏:过梁跨中截面因受弯承载力不足而破坏;过梁支座附近截面因受剪承载力不足,沿灰缝产生45°方向的阶梯形裂缝扩展而破坏;外墙端部因端部墙体宽度不够,引起水平灰缝的受剪承载力不足而发生支座滑动破坏。

19、圈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结构,称为圈梁。位于房屋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设置的圈梁,称为地圈梁或基础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称为檐口圈梁。

作用:在房屋的墙体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20、挑梁三种破坏形式;1抗倾覆力矩小于倾覆力矩而使挑梁绕其下表面与砌体外缘交点处稍向内移的一点转动发生倾覆破坏。2当压应力超过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时,挑梁下的砌体将发生局部受压破坏。3挑梁倾覆点附近由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引起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

21、挑梁的计算:抗倾覆验算、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和挑梁本身的承载力验算。

2.砌体结构心得体会 篇二

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1.1 八字斜裂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会因建筑物中部沉降产生正弯矩,则在建筑底层两端的窗角出现正八字裂缝;而当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沉降时,产生负弯矩,两端向下沉,则在建筑底层两端窗角出现倒八字裂缝。裂缝随沉降的发展,可以达到沉降平衡。为判断沉降是否停止,可在裂缝处贴石膏饼观察。

1.2 单侧斜裂缝

一栋旧建筑物旁边建起一栋新建筑时,如果新建筑较大又与旧建筑相邻间距较小,就会对旧建筑的基础产生影响,特别是旧建筑靠新建筑一侧的地基土产生沉降,使在这一侧的墙角、窗角处出现单向斜裂缝。而一个建筑一边高另一边低时,也会因沉降不均,在高低楼连接处靠低楼一侧的底层窗口对角出现斜裂缝。

1.3 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

建筑窗洞口过大时,会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敏感。在不均匀沉降过程中,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可同时出现水平裂缝,且裂缝越靠近窗口越宽;而建筑底层窗下竖向裂缝,往往因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大于窗台墙下基础的沉降,才使窗台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出现窗台下中间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2 温度变形裂缝

建筑物受气候和温度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砌体的热胀冷缩都会产生应力变化。当砌体无法抵挡膨胀和收缩应力时,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裂缝。温度裂缝多数发生在施工当年或隔年,裂缝程度冬季比夏季严重。

2.1 八字斜裂缝

由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大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所以,屋盖与墙之间存在较大温度差。特别是平屋顶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当屋盖的热胀冷缩变形较大时,建筑两端顶层窗口会出现裂缝,大多数为对称裂缝。当屋盖下砌体顶部产生剪应力时,砌体中则形成拉应力,多个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纵墙顶层两端窗口产生正八字裂缝;反之,在寒冷地区还可因屋盖遇冷产生较大收缩,此时在纵墙顶层两端窗口产生反向八字裂缝。这些裂缝特点为建筑两端明显,顶层明显,阳面明显。另外一些建筑竣工后无采暖或不及时采暖,也会因砌体收缩产生斜裂缝。

2.2 水平裂缝

当屋面受热膨胀,其变形受到墙体约束时,屋面框架梁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出现水平裂缝(见图2),有时楼角处形成包角裂缝(见图3),裂缝基本沿外墙顶部分布,两端较重,中间较轻;两端及包角裂缝较宽,中部裂缝较窄;两端包角裂缝连续,中间裂缝间断。女儿墙和混凝土梁顶端也常见此种裂缝。

另外,当顶层屋面高低错落不在同一平面时,就会出现一侧屋面与另一个房间外墙相连的情况。这一侧的顶层屋面框架梁受热膨胀时,所产生的水平推力会导致墙体产生水平裂缝(见图4)。

2.3 竖向裂缝

竖向裂缝多发在北方,受寒冷因素影响。如果建筑物长度大又未设伸缩缝,如果是未完工程越冬,都可能在房屋檐口下或局部或普遍出现竖向裂缝;在底层窗台下出现间距较均匀的竖向裂缝;而现浇混凝土过梁的梁两端也易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

3 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普遍来自于施工或设计。当墙体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其压力、剪力、拉力的作用时,就会以裂缝形式呈现。多见墙身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等。

3.1 斜裂缝

当窗间墙荷载较大时,荷载沿窗洞口边缘扩散,既在窗洞口下角产生剪应力,使砌体在窗洞口斜角方向裂开,其形式为下角严重,上角轻。

3.2 竖向裂缝

当墙体受到轴心压力或小偏心压力时,裂缝在墙体或柱子下部分出现竖向裂缝,裂缝中间宽,两头窄,而各个裂缝宽窄不均。有时过梁因受荷载产生挠度,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导致砌体在梁端处出现竖向裂缝。

3.3 阶梯状裂缝

当混凝土构件梁支承在砌体上,由于梁端应力集中,砌体局部产生过大压应力,这种应力在砌体支承面下一定范围内超过砌体本身的抗拉强度,致使砌体产生阶梯形裂缝,多见混凝土小型砌块。

4 其他原因裂缝

建筑上的裂缝类型很多,就砌体裂缝来说除上述情况外,还有砌体材料本身的问题,施工及装饰等带来的裂缝问题。

4.1 材料问题裂缝

材料本身的问题大多出现在水泥制品的实心砖和空心砌块方面。如: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小砌块及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等。这些墙体材料由于水泥的水化和材料含水的原因,干燥收缩较大。特别是砌筑使用了养护龄期不足的块材、被雨水淋湿的块材、墙体材料淋水较多等情况时,砌体更容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所以对于这类材料砌筑的墙体,不要急于抹灰,应让其充分干燥,避开自身收缩阶段。在城市建筑中多数为框架结构,填充墙多数使用轻集料空心砌块,而农村多使用混凝土小砌块。据资料显示,这些砌块在28 d养护后干缩变形在50%~60%左右,而这种干缩可以持续几年。

这类裂缝多发于砌体和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交接面,也可出现在砌体的某些匹段之间。这类干缩裂缝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程度相似。但是还要根据裂缝的位置和施工的气候温度以及裂缝的时间等不同情况分析判断。

4.2 施工问题裂缝

施工前应对所用砌体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如:外观、尺寸偏差及检测报告中各项指标;对所进场的材料合理堆放并做好排水和防雨措施等,为材料的砌筑把好第一关。在墙体的砌筑中,应按不同材料的砌筑方法施工,如:填充墙顶一匹砖应采用斜砌法。严格控制断、裂、缺棱掉角材料的使用。砌筑中往往对砌筑砂浆不够重视,砂浆的流动性不稳定,强度忽高忽低;砌筑中砂浆厚度薄厚不均等都是容易诱发砌体产生裂缝的因素,特别是当填充墙砌块含水较大又砂浆稠度过大时,更容易产生砌体裂缝。例如:一个小区的十一层框架结构住宅楼,外墙外保温贴瓷砖。居民反映墙上有裂缝且楼内经常有动静(咔咔响),特别是夜间更甚。观察走访多栋楼,普遍存在外墙瓷砖开裂现象,山墙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砌筑时砌体整体含水较大。这栋楼房当年施工又当年竣工,砌体完工后急于做外保温和贴瓷砖,墙体没有干燥过程,砌体整体的干燥收缩不仅使墙体开裂也破坏保温层,最后反映在瓷砖面层出现裂缝(见图5)。

另外,对开间过大的砌体,按规范规定应设置墙体构造柱;在墙体的特殊位置或砌块搭接长度不满足时,应在灰缝中增设拉结筋或金属网。还应该注意完工后对预留的施工墙洞口、窗洞口的修复,以此控制砌体开裂。

4.3 其他原因的裂缝

引起砌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正确装修,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在完工的墙面上凿电线沟、新开洞口、削薄部分墙体、空心砌块墙面挂重物等。

因受震动影响,也会对房屋砌体造成破坏。如:修路时,混凝土平板振动器会使原有的路边建筑受到震动;大型重载车辆在一段时间连续通过,会使路边建筑受到震动。在上述情况下,一些年久建筑、浅地基平房都会因受到震波影响而出现墙体裂缝。这些裂缝在外墙和窗下墙较严重,基本为竖向裂缝(见图6)。

因受外来水淹泡,导致建筑产生沉降和冻胀而出现的墙体裂缝也屡见不鲜,这些裂缝形式往往数量多、竖向裂缝多、裂缝宽度大,裂缝完全贯穿并很有可能致建筑成为危房。

总之。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非常多,也比较复杂。有时裂缝来自于单向因素,而许多情况下属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在鉴定中我们采用先了解外因,再勘察裂缝,找出原因。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确定裂缝程度。在勘察裂缝时要注意裂缝位置、方向、形状、长度、宽度和发展趋势。只要正确判断产生裂缝的原因,就能够准确地提供治理方案。

摘要:在建筑结构中砌体结构裂缝问题比较常见,通过司法鉴定总结出如何勘察裂缝状态,准确判断裂缝原因,为控制裂缝和修补裂缝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砌体,裂缝,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彭志源.建筑工程禁忌[J].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3]束必清.砌体结构墙体变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砖瓦,2008.

3.砌体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篇三

关键词:砌体结构 设计 技术要点

砌体结构房屋由于采用的建筑材料为脆性材料,因此其抗震性能较差,遭遇强烈地震时容易毁坏,这在我国最近的几次大地震中已经得到了应证。虽然砌体结构房屋已经逐渐的退出了城市建筑,但是由于砌体结构具有成本低、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等特点,仍然广泛应用于我国偏远的中小城镇、农村房屋建设中。因此,如何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增强其抗震性能,是我们广大设计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便从砌体结构的自身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设计措施,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1砌体结构的特点

砌体结构房屋通常是采用粘土砖、多孔砖、混凝土空心砖等同材料砌筑而成,且依靠这些砌体承重。砌体结构房屋的高度一般不大,层数较少、层高较低、门窗较小,房屋内部设置较多的横墙,立面造型比较简单,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砌体结构主要是采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脆性材料,其抗剪、抗拉、抗弯强度较低,因此结构构件的延性较差,抗震性能较差,即使采用了圈梁、构造柱等加固措施,也很难抵抗强烈的地震。

2设计措施

2.1严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及层数

根据近年来我国的几次大地震灾害调查表明,在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基、相同的地震影响下,房屋的高度越高、层数越多,受到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因此,控制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及高度可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我们尽量的将砌体房屋建的矮一点,屋顶尽量的轻一点,以降低房屋的重心,增强房屋结构的稳定性。砌体房屋的高度及层数应该符合下表的要求,而对于人口比较集中的房屋(比如学校、医院等),其高度应该要比下表规定的降低3.0m,层数也应该减少一层。而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都是取下表规定的上限值,而忽视其他的限制条件。

根据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灾害的实际毁坏情况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建筑情况,本人认为对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及高度还应该比规范要求的要更严格,对于人员密集的房屋(学校、医院等)应该不允许采用多层砌体结构。

2.2严格控制房屋层高及横墙间距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高不得大于3.6m,在相同条件下,降低层高可以增强房屋结构的整体性及空间刚度,可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房屋是由纵向、横向承重构件以及楼板、屋顶等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房屋结构的空间刚度及整体稳定性决定了它的抗震性能。通常,房屋结构的纵向尺寸要比横向尺寸大,如果横墙的间距设置过大,那么该方向的的刚度就会更小,当遭遇地震时,就更容易受到破坏。为了确保结构物具有足够大的抗侧能力,横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砌体结构房屋尽量避免设置大开间。

2.3选择合适的材料

砌块强度的高低决定着承重墙的承载力,砂浆的强度、粘结力则对墙体的整体性有很大的影响。多次地震灾害表明,采用强度高的砌体材料,适当的提高砂浆的强度,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在这方面规范已经对砌体块及砂浆的最低强度做出限制,以提高房屋结构的耐久性。另外,当房屋的设计使用寿命大于50年或者其安全等级为一级时,墙、柱采用的材料的强度等级还应该增大一级。对于地面以下结构或者常年潮湿的墙体,规范也对其材料的最低强度进行了要求。在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不宜采用混凝土空心砖作为承重构件。

2.4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房屋应该优先考虑采用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应该均匀对称布置,平面内应该对其,竖直方向应该上下连续;在同一条轴线上的窗间墙应该均匀布置。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也就是不管是在平面上还是立面上,都应该尽量使得结构的几何形状、质量、刚度、延性等分布均匀、对称、规整,尽量避免产生突变。现浇楼板、屋顶不但可以很好的传递水平力,同时对墙体也增强了约束作用,因此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能够较好传递水平力,同时也加强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因此,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及屋顶可以增强结构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

2.5合理布局

建筑的平面布局应该遵循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房屋的立面及竖向剖面应该规整,侧向刚度变化应该均匀,而且是由下到上逐渐的减小。房屋结构的平面布局应该防止出现扭转不规则、凹凸变化大、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情况。竖向的布局则应该防止出现刚度变化不均匀、竖直方向的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的承载力产生突变等情况。另外,控制墙段的开洞率,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还有,房屋不要设计的太薄。

2.6合理选址、恰当的地基处理及基础选型

若将房屋建设在地质条件差、地基不稳定、承载力不足、存在软弱下卧层,那么整个房屋的稳定性则没有保障,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房屋建设,选址尤为重要,不仅是保障房屋稳定性的基础,对整个房屋建设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

房屋建设选址首先就应该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应该避开当地震发生时有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地基,应该选择质地均匀坚硬的地址。房屋建设时应该选择完整基岩或者干燥密实的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不得将房屋建设在人工填土层、松散的沙砾层、古河道、淤泥层及活动的断层地段。另外也不可以将房屋建设在高岗、陡峭的山脚以及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对地基下面的软弱层必须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结构安全的保障与前提条件,只有将房屋建设在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其安全性才会有保障。在进行房屋基础设计时,应该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以及采用恰当的基础处理方法。如果基础不具备一定的刚度,那么就不能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进行调整,也就会继续、加大结构的开裂;基础的面积过小,则不利于控制沉降量。房屋建筑的基础承载力必须要满足要求,当天然土层的承载力过小时,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处理,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应该根据房屋建筑的上部结构形式、及布局、荷载的大小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以便与上部结构相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2.7加强构造措施

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也是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的需要。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圈梁、构造柱,加强板与板之间、板与墙之间、墙体与周边构件之间的拉结钢筋,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及延性。构造柱与圈梁以及房屋结构构件应该要连接成整体,连接点的强度与韧性也应该予以加强。在合适的部位设置构造柱,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性;而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则可以限制散落问题,提高结构的空间刚度与整体稳定性,增强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

墙体交接位置应该采用咬合砌筑,尽可能减少门窗的数量,尽量少开洞。应该保证预制板在墙上或者梁上有足够的支撑长度,并且要求相互连接。在墙体砌筑时,可以适量的预埋一些钢筋,用以增强墙的整体性。经验表明,在墙的竖直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钢筋混凝土拉结带可以显著的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在进行构造措施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配筋设计时,应该要注意构件的配筋率的上、下限值。特别是在抗震设计时,既要确保构件具备足够的延性,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又必须满足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③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避免墙体因为屋面的温度应力而开裂。④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在整个建筑高度范围内应该上下连通,上至女儿墙的压顶,下面应该深入基础圈梁50cm,或者深入地面以下50cm,且构造柱与圈梁、楼板以及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8防震缝的设置

最好将砌体结构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为矩形,因为外墙拐角部位遭受破坏的程度要比其他位置严重,矩形结构比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转角要少,因此,矩形结构房屋在遭受地震时,其破坏程度相对较小。如果收到条件限制,非采用不规则形状不可时,应该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形状规则、简单的体型,以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还有,立面高差超过6米,有错层,并且楼板的高差较大的房屋也应该设置防震缝,因为在错层处、高差变化处等受地震破坏程度大。另外,当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刚度、质量差异巨大时,由于地震作用效应不一致,从而导致扭转或者链接处变形很大而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也应该设置防震缝。

3结束语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且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虽然,砌体结构由于抗震性能差,已经逐渐退出了城市现代建筑市场,但是,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仍然在我国的偏远城市、中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中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砌体结构房屋设计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认真负责的设计好每一座多层砌体房屋,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

参考文献:

[1]郭发俊.多层砌体房屋设计中的抗震构造措施[J].工程设计与研究,2010,(01).

[2]陈维超.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J].山西建筑,2008,(23)

[3]张玮,宋琛年,韦海余.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浅议[J].山西建筑,2009,(14)

[4]李志强,孙晋垣.浅谈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J].山西建筑,2009,(05).

4.砌体结构优点有哪些? 篇四

砌体结构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具有以下优点,

1)砖、石、砌块材料,来源方便,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砌体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的施工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方法较简单,可节约大量木材、钢材及水泥,工程造价低。

3)砖石材料或砌块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5.砌体结构的主要材料(共) 篇五

(一)砖

1.种类: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1)烧结普通砖(标砖): 尺寸:240*115*53(2)烧结多孔砖:

尺寸:240*115*90、190*190*190 空洞率大于15%,小于40%,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

(3)蒸压灰砂砖: 尺寸:240*115*53(4)蒸压粉煤灰砖:简称粉煤灰砖 尺寸:240*115*53

(二)砌块

(三)石材

(四)砂浆

2.砂浆的主要种类和应用范围。分类:

(1)水泥砂浆(刚性砂浆)——能在潮湿环境中硬化,多用于含水量比较大的地下砌体。(2)混合砂浆——强度较好,施工方便,常用于地上砌体。(3)石灰砂浆、粘土砂浆、石膏砂浆(柔性砂浆)——不含水泥

3.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最主要因素.(1)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

注:砌体强度远小于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2)块体的尺寸与形状

(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与弹性模量(4)砌筑质量和灰缝的厚度

注: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低于80%,竖向不低于60%,灰缝的厚度为8-10mm

4.对受压砌体构件的加强处理形成的加筋砌体,主要类型?特点?局部抗压不足的解决方法?

类型:

1、配筋砖砌体

(1)网状配筋砖砌体(横向配筋砖砌体)

作用:提高砖砌体抗压强度(因为约束了砌体横向变形)

(2)组合砖砌体(纵向配筋砌体)

作用:提高构件抗弯能力。

(3)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合墙

a.水平网状配筋砌体,在水平灰缝中配置钢筋网片,提高轴心抗压承载力

b.混凝土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砖砌体,偏心距超限的砖砌体外侧配置纵向钢筋,提高偏心抗压承载力

c.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在房屋墙体中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提高砖墙的承载力

2、配筋砌块砌体(1)约束配筋砌块砌体(2)均匀配筋砌块砌体

解决方法:

5.过梁的种类?计算要点? 过梁分类:(1)钢筋混凝土过梁

(2)砖砌过梁(砖砌平拱过梁、砖砌弧拱过梁)(3)钢筋砖过梁

6.混合结构房屋的承重体系主要有哪几种? 横墙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方案 纵横墙承重方案 内框架承重方案 底部框架承重方案

7.墙体高厚比验算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砂浆强度等级、砌体截面刚度、砌体类型、构件重要性和房屋使用情况、构造柱间距及截面、横墙间距、支撑条件。

8..刚性横墙的构造要求? 为保证横墙具有足够抗侧刚度

1、横墙中开有洞口时,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不应超过横墙截面面积的50%;

2、横墙厚度不宜小于180mm;

3、单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其高度,多层房屋的横墙长度不宜小于横墙总高度的一半。

9..圈梁、墙梁的概念

圈梁:砌体房屋结构中,在墙体内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称为圈梁。圈梁的作用:

1、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2、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3、设置在基础顶面部位和檐口部位的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作用最为有效。

4、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当房屋两端沉降较中部为大时,檐口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

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托梁以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所组成的 组合构件,称为墙梁。

只承受托梁自重和托梁顶面以上墙自重的墙梁称为非承重墙梁。如果托梁还承受由屋盖和楼盖传来的荷载时,称为承重墙梁。

10、抗震理念: 概念设计

(1)建筑物平立面布置(2)抗震横墙最大间距(3)总高度及总层数限制:(4)高宽比限制:(5)局部尺寸限制:(6)材料强度的限制 3.抗震构造措施

6.砌体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篇六

1.目的确保砌体结构工程质量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砌体结构工程。

3.职责:工程管理部负责监督砌体结构工程的中间检查和隐蔽验收;

4.内容

4.1.检查依据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98)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 3-88)

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11-89)

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 13-94)

4.1.6 设计施工图文件、资料

4.2.检查内容

4.2.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4.2.1.1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和操作工人的上岗证;

4.2.1.2 砌体材料的进场验收与堆放保管情况;

4.2.1.3 砂浆的配合比、搅拌料的计量情况;

4.2.1.4 试块标养与见证取、送样执行情况;

4.2.1.5 仪器的定期鉴定情况。

4.2.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建筑抗震设防等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砌体材料和粘结材料的强度等级、砌块排列要求、圈梁、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及要求等。

4.2.3 质量保证资料

4.2.3.1 砖、砌块、预制构件出厂证明、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4.2.3.2 隐蔽验收记录:

4.2.3.2.1 基础墙的砌筑;

4.2.3.2.2 砌体结构拉结钢筋;水泥、钢筋等材料、构件的质量证明书

4.2.3.2.3 现浇圈梁、构造柱钢筋;

4.2.3.3 混凝土和砂浆试块报告及评定结果;

4.2.3.4 施工单位的质量评定资料。

4.2.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4.2.4.1 砌体轴线位置与标高;

4.2.4.2 皮数杆的设置及砌块排列图的实施;

4.2.4.3 砖、砌块砌筑时的含水率;

4.2.4.4 回土时对墙体的监护;

4.2.4.5 组砌方法与留搓;

4.2.4.6 变形缝净宽及防护措施;

4.2.4.7 构造柱、预留洞、预埋件等的位置、尺寸及施工质量;

4.2.4.8 拉结筋、锚固筋等构造筋的施工质量;

4.2.4.9 预制构件的安装与防腐木砖的位置与方向;

4.2.4.10 砌体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

4.3.检查要点

4.3.1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4.3.1.1 多层砖房粘土砖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U7.5,砌筑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2.5。

4.3.1.2 六层及六层以上房屋的外墙应采用 MU10 的砖或 MU5 的砌块。

4.3.1.3基础墙和水池、水箱等不得使用多孔砖。基础墙粘土砖强度不得低于MU10,水泥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

4.3.1.4除基础墙和砖砌女儿墙外,墙体不应使用实心粘土砖,非承重墙体禁止 使用粘土砖。

4.3.1.5 构造柱和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4.3.2 砌体工程的构造柱应符合以下要求

4.3.2.1 多层砖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规范规定。

4.3.2.2 多层砖房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mm×180mm,构造柱保护层宜为20mm,且不小于 15mm。

4.3.2.3 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相交结点处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梁 上、下均不应小于 450mm 或 1/6 层高,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

4.3.2.4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构造柱相互 错位,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φ6 拉接钢筋,且每边深入墙内 大于 1.0 米,局部突出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

4.3.2.5在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先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先注入适量同配比水 泥砂浆,振捣时,振捣器应避免触碰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4.3.2.6 构造柱位置墙体应砌马牙槎,每牙高度不宜超过 300mm,每边牙扩宽度 大于 60mm,且应沿高每 500mm 设置 2φ6 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

1.0 米。

4.3.2.7构造柱的竖向钢筋末端应作成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宜为35倍钢筋直径。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4.3.3 砌体工程的围梁应符合以下要求

4.3.3.1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 1 米。

4.3.3.2 山墙及横墙圈梁钢筋应弯入纵向圈梁,其弯入长度不小于 500mm 和钢筋 直径的 35 倍。

4.3.3.3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最小纵筋 4φ10,最大箍筋间距200mm。

4.3.4 砌体工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4.3.4.1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块材规格和灰缝厚度在 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 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是否合适,当第一层砖水平灰缝大

于 200mm 时,应先用细石砼找平。砌筑砌块墙体时,尚应根据预先绘制的砌块排列图进行。

4.3.4.2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双侧回填。单侧填土应在砌体达到侧向承载能力要 求后进行。

4.3.4.3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不得夹有砂浆、块材、碎渣和杂物等。

4.3.4.4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多孔砖、空心砖、空心小砌块墙体表面不得留置水平沟槽。门窗洞处不 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每边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240mm。砌体中的预埋 件应作防腐处理,预埋木砖的木纹应与钉子垂直。宽度超过 300mm 的洞 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设置过梁。

4.3.4.5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符合 GB50203-98 第 2.0.18 的规定。

4.3.4.6砂浆试样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合以下规 定:每一楼层或 250m3 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 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试块。如砂浆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以龄期为 28 天的试块抗压试验 结果为准。

4.3.4.7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非破损和微破损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 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判定砂浆的强度:

4.3.4.7.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

4.3.4.7.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

4.3.4.7.3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已判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确定砂浆或砌 体强度。

4.3.5 砌体砌筑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4.3.5.1 砌筑砖砌体时,粘土砖应在砌筑前 1 天浇水湿润,砌筑时一般以水侵入 砖四边

1.5cm 左右为宜。加气混凝土砌块运输、堆放时应防止雨淋;砌 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4.3.5.2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

4.3.5.3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80%,竖缝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 用水冲浆灌缝。砖砌体灰缝厚度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加 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5mm,垂直灰缝宽度不得大于20mm。

4.3.5.4 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

4.3.5.5 后砌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搓并应预埋拉结筋,拉接筋沿墙高每 500mm一道,每道不得少于2φ6钢筋,埋入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6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

4.3.6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4.3.6.1用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墙底部应砌 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其高度不宜小于 200mm。

4.3.6.2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在抹灰前采用侧砖、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 60°左右,砌筑砂浆应饱满。

4.3.6.3砌体填充墙框架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加气砌块因模数可为600mm)配置 2Ф6mm 的拉筋,伸人填充墙内长度,一、二级框架应沿 墙全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应小于墙长的 1/5 且不应小于700mm。

4.3.6.4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洞口下部应放置 2Ф6mm 钢筋伸过洞口两边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500mm。

4.3.6.5 加气混凝土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 1/3,并 应不小于 150mm。如不能满足时,在水平灰缝中应设置 2Ф6mm 钢筋或 Ф4mm 钢筋网片加强,加强筋长度不应小于 500mm。

4.3.6.6不同于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混砌,加气砌块也不得与 其它砖、砌块混砌。

4.3.6.7 底框砖房的砖填充墙框架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4.3.7 砼小型空心砌块工程检查要点

4.3.7.1 进入施工现场的小砌块在厂内的养护龄期不得少于 28 天,并必须持有同 一厂家的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标明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等 级、强度等级、密度等级、批量和生产日期)。承重小砌块最小外壁厚30mm,最小肋厚 25mm。

4.3.7.2除框架填充内墙、住宅和其他民用建筑内隔墙、围墙可使用合格品等级 小砌块外,其他工程部位均应采用不得低于一等品等级的小砌块。

4.3.7.3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一般规定七度设防时,多层砌体房屋不应超过七层总高度不应超过21m,底框房屋不应超过六层和19m。

4.3.7.4 对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应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和不低于M5的水泥 砂浆砌筑;五层及五层以上民用房屋的底层墙体,应采用不低于MU5的小砌块和M5砌筑砂浆。

4.3.7.5 墙体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房屋的轴线编绘小砌块平、立面排列图。

4.3.7.6 单排孔小砌块上下皮砌块应对孔、错缝搭接砌筑,灰缝应饱满,砌筑时,墙面必须用原浆作随砌随勾缝处理,缺灰处应补浆压平、压实,并作出 凹缝,凹进墙面 2mm。

4.3.7.7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90%,竖向灰缝 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末 达到设计要求 70%,不得拆除过梁底模,水平灰缝的厚度和垂直灰缝的 宽度应控制在 8 一 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 800mm,严禁用 水冲浆灌缝,当垂直灰缝大于 20mm 时,一般可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灌 缝。

4.3.7.8 个别情况下无法对孔砌筑时,可错孔砌筑,但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90mm(轻骨料砼 120mm),当小于 90mm(120mm)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 2Φ4 点焊网片,网片长度不小于 800mm。但无论何种情况,竖向通缝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双排孔小砌块应 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90mm。

4.3.7.9 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伴随用,施工期间最高温度超过 300,砂浆必 须分别在 2h 和 3h 内用完;砂浆稠度,用于普通砼小砌块时宜为 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 70mm。

4.3.7.10承重墙体不得采用小砌块与粘土砖等其它块体材料混合砌筑,隔墙和 填充墙顶面和上部结构接触处应用一皮实心混凝土砌块楔实。但房屋 顶层内隔墙顶应离该处屋面板板底 15mm,缝内用 1:3 石灰砂浆或弹 性腻子嵌塞;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 砌筑承重墙体;严禁使用外表明显受潮的小砌块进行砌筑,阴雨季节 应采取防雨措施。

4.3.7.11不得在已砌筑墙上打洞凿槽;严禁在小砌块墙体中预留水平沟槽;水、电、煤气管道、箱盒、门窗均应在墙体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一般可采用专用留槽砌块;门窗预埋铁件、预埋木砖、管道卫生洁具支架预埋 件以及开关、插座预埋处,周围应采用 C20 混凝土灌实。

4.3.7.12施工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距离不应小于 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4.3.7.13砌体内不宜设置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 190×190×190mm 小砌块侧砌,利用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用 C15 混凝土填实。下列部 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4.3.7.13.1 过梁上部,与过梁成 60 度角的三角形及过梁跨度 1/2 范围内;

4.3.7.13.2 宽度不大于 800mm 的窗间墙;

4.3.7.13.3 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的范围内;

4.3.7.13.4 门窗洞口两侧 200mm 内和墙体交接处 400mm 的范围内;

4.3.7.13.5 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部位。

4.3.7.14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墙体临 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 2/3;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4.3.7.15为防止顶层墙体开裂,应在顶层窗台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顶层 纵横墙应每隔 400mm 高度加设通长Φ4 点焊钢筋网片。

4.3.7.16每一层楼或250m3的砌体,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制作两组试块,每层楼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组试块。

4.3.7.17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普通砼小砌块控制在 1.8 米内,轻骨料砼小 砌块控制在 2.4 米内。

4.3.7.18 7度设防时,六层小砌块房屋应在外墙四周、楼梯间四周和各内外墙 交接处设置芯柱,其中外墙四角灌实5个孔,楼梯间四角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 3—5 个孔;顶层各内外墙门、窗洞两 侧宜加插筋芯柱,灌实1个孔。顶层所有横墙和端开间内纵横每隔 2—3 个孔洞,设双孔插筋芯柱。

4.3.7.19芯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4.3.7.19.1 芯柱截面不应小于 120mm×120mm,混凝土强度 C15。

4.3.7.19.2芯柱每孔内插竖筋不小于1Φ12,上下与圈梁锚固,锚固长度大于500mm,上下楼层钢筋可在圈梁上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0d并不小于 50mm。

4.3.7.19.3 芯柱应沿房屋全高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浇注成整体,若采用预制楼板时,在芯柱位置处的每层楼板应留缺口或浇一条现浇板带,以保证芯柱贯通。

4.3.7.19.4 在楼面或圈梁面砌筑第一皮小砌块的,应用开口砌块砌出清扫孔,芯柱混凝土必须待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大于lMPa时方可浇灌,应连续浇灌至离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 50mm 止,不得留施工缝。

4.3.7.19.5 芯柱混凝土的实际灌入量严禁小于计算需要量。

4.3.7.20钢筋混凝土芯柱与墙体相接处,应沿柱高每隔 600mm在水平灰缝内 设置Φ4 点焊网片,网片伸人墙内不得小于 600mm;对框架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 600mm 预留 2Φ6 钢筋与填充墙拉结,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 600mm。

4.3.7.21圈梁高度不应小于 1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15,圈梁下一皮小砌 块必须采取有效封底措施;山墙及横墙圈梁的钢筋应弯入纵向圈梁内,弯入长度满足 35d 和 500mm。

4.3.7.22小砌块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 进,形成 200mm×200mm 的凹凸槎口。柱墙间用 2Φ6 拉结筋拉结,间距 600mm,每边伸入墙内长应为 1000mm。

4.3.7.23填充墙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4.3.7.23.1 填充墙厚度不得小于 190mm,90mm 厚的填充墙用于厨房、卫生间隔 断。

4.3.7.23.2填充外墙第一皮小砌块孔洞必须用 C20混凝土填实或丁砌 3皮 C20 实心混凝土块。

4.3.7.24 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梁接触处的灰缝在砌筑时必须饱满填实并补 浆勾缝,压实后呈凹缝。粉刷前,在接缝的正反面均应钉设钢丝直径 为Φ0.5,菱形网孔边长 20mm 的钢丝网,网宽为缝两侧各 100mm。

4.3.7.25 墙体下列部位,应用混凝土灌实砌块孔洞:

4.3.7.25.1当设计标高±0.00 以下墙体用小砌块砌筑时,小砌块孔洞应全部用不 低于 C15 的混凝土灌实。

4.3.7.25.2 楼板支承处如无圈梁时,板下应砌一皮 C20 混凝土实心砌块或用不低 于 C20 混凝土填实一皮砌块。

4.3.7.25.3 主次梁和悬臂梁板支承处应设置混凝土垫块、实心砌块或用 C20 混凝 土进行局部填实,填实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4.3.7.26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在墙上或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

80mm;雨蓬梁宜与圈梁联结,否则应在门口两侧各加一个插筋芯柱,与上下圈梁锚固。

7.《砌体结构施工》考试质量分析 篇七

1. 考核 学 生 对 砌 体 结 构 工 程 施 工 基 本 技 能 的 理 解 和 应 用。

本次考试对象为2013级学习《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学生, 试题考核学生对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旨在考查学生对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技能的有效提高。

2.试题考核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 , 重难点突 出,难度偏难。

考试内容为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 是本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试题考核内容重点在对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基本概念理解及技能的应用, 重点突出, 反映学生对施砖砌体施工和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覆盖面较广,难度偏难。

二、考试质量分析及反映的问题

1.试卷分值分配情况 。

本次考试试卷分值分配具体如下:第一题填空题20分,第二题判断题共10分,第三题单项选择题共10分,第四题多项选择题共10分,第五题案例题50分。分值分配考虑了题目的难度及合理性。

2.年级各班成绩状况 。

从年级分数分析表中显示的数据来看,501、503考试成绩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502成绩分布曲线不合理, 成绩良莠不齐,差别甚大。501、502、503平均成绩分别为67、60、68。503班最优秀,平均分为68;参考的同学中,80~89的有3人,502班考试不理想,共有28人不及格,不及格率为41.8%,502班学生成绩离散较大。

3.反映出的问题 。

(1)学生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从这3个班级的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考试成绩好的学生都是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考试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态度不够认真,如砌块砌体剪力墙施工在复习课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复习, 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分未得。

(2)试卷偏难

试卷难度较大,特别是多项选择题,大部分学生失分甚多,10分的题目,相当部分同学得0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较大问题。

(3)老师应注重学生技能指导和练习

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只进行课堂上讲授难以掌握所学技能, 特别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应加强指导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三、改进的建议

1.加强师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专业学生比较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应认识到学好本课程对工作和发展不无裨益。

2.加强学生技能指导和练习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多进行技能训练,反复练习,提高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理解和动手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知识的理解,只在课堂上讲授难以掌握, 应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加强指导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

8.浅析砌体结构的常见质量问题 篇八

关键词:结构 截面 强度

砌体结构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众所周知,采用砌体结构建造房屋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可以节约水泥和钢筋,降低造价。因此几十年来砌体结构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质量事故。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有以下四类:

一、砌体强度不足

1、设计截面太小,承载力不够;

2、水、电、暖、卫设设备留洞留槽削弱墙截面太多;

3、材料质量不合格,如砌体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不符合标准的水泥和掺和料等;

4、施工质量差,砂浆饱满度严重不足,施工时砖没有浸水,引起灰缝强度不足等。

二、 砌体错位,变形

1、砌体墙高厚比过大导致使用阶段失稳变形;

2、施工质量问题,如墙体出现竖向偏斜,使用后受力而增加变形,甚至错动;

3、施工顺序不当,如纵横墙不同时咬槎砌筑,导致新砌体墙平面外变形失稳;

4、施工工艺不当,如灰砂砖砌筑,导致砌筑时失稳。

三、 局部损伤或倒塌

1、墙体由于施工或使用中的碰撞冲击而掉角、穿洞、甚至局部倒塌;

2、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酥碱腐蚀,使得部分墙体严重损伤;

3、冬季采用冻结法施工,解冻期无适当措施,导致砌体墙倒塌。

四、砌体裂缝

砌体的裂缝是质量事故最常见的现象,砌体的强度不足、变形失稳损伤和可能出现的局部倒塌等情况也可通过出现的裂缝形态来分析和判别。现将砌体的裂缝类型及原因总结如下:

1、温度变形

(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如平顶砖混结构顶层砖墙因日照及气温变化和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造成屋盖与砖墙变形不一致所产生的裂缝,位置多在两端顶层墙体上。

(2)温度或环境温度温差太大。如房屋长度太长,又不设置伸缩缝,造成贯穿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位置常在纵墙中部。

(3)砖墙温度变形受地基约束。如北方地区施工期不采暖,砖墙收缩受到地基约束而造成窗台及其以下砌体中产生斜向或竖向裂缝。

(4)砌体中的混凝土收缩(温度与干缩)较大。如较长的现浇雨蓬梁两端墙面产生的斜裂缝。

2、地基不均匀沉降

(1)地基沉降差较大。如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房屋中,中部地基沉降大于两端时产生八字裂缝;地基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时,产生倒八字裂缝;地基突变,一端沉降较大时,产生竖向裂缝。

(2)地基局部塌陷。如位于防空洞、古井上的砌体,因地基局部塌陷而裂缝。

(3)地基冻胀。如北方地区房屋基础埋深不足,地基土又具有冻胀性,导致砌体裂缝。

(4)地基浸水。如填土地基或湿陷黄土地基局部浸水后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纵墙开裂。

(5)地下水位降低。如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因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附加沉降导致砌体开裂。

(6)相邻建筑物影响。如原有建筑物附近新建高大建筑物造成原有建筑产生附加沉降而裂缝。

3、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

(1)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水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

(2)局部承压强度不足。如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

4、设计构造不当

(1)沉降缝设置不当。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沉降缝太窄,高层房屋沉降变形后,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

(2)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闭合而引起的裂缝。

(3)墙内留洞。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裂。

(4)不同结构混合使用,又无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5)新旧建筑连接不当。如原有建筑扩建时,基础分离而新旧砖墙砌成整体,使结合处产生墙体裂缝。

(6)留大窗洞的墙体构造不当。如大窗台墙下,上宽下窄的竖向裂缝。

5、材料质量不良

(1)砂浆体积不稳定。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用含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2)砖体积不稳定。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6、施工质量低劣

(1)组砌方法不合理,漏放构造钢筋。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踏步式接茬,或不放拉接钢筋,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2)砌体用断砖,墙中通缝、重缝较多。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

(3)留洞或留槽不当。如某办公楼在500mm宽窗间墙留脚手眼,而导致砌体开裂缝。

7、地震和工程振动

(1)地震。如多层砖混结构宿舍在强烈地震下产生的斜向或交叉裂缝。(2)无下弦人字木屋架。如顶层人字木无下弦屋架,在地震时产生水平推力,顶部墙体出现纵向水平裂缝顶层墙角在地震时出现角部V形裂缝。(3)不均匀震陷。如楼盖有圈梁,地震时一侧震陷较大窗间墙出现斜裂缝。(4)机械振动。如某工程附近爆破所造成的裂缝。

综上所述,设计不当、材料不良、施工低劣和地震及机械振动造成的裂缝比较容易观察和判别。砌体最常见的裂缝原因是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但也有因荷载过大或截面过小导致的裂缝,则其危害性往往严重。

9.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篇九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

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 设置控制缝

?4.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4.2.2 设置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 墙体的顶部;

?3. 窗台的下部;

?4.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3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2期

10.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复习要点 篇十

32、横向平面排架的作用:厂房结构受到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主要由横向平面排架承受,并通过它传给基础及地基

33、纵向平面排架的作用,保证厂房结构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承受厂房结构受到的纵向水平荷载并把他传给基础。

34、柱间支撑的作用:承受山墙传来的纵向风荷载和吊车纵向水平荷载,并把他们传至基础,同时提高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

35、厂房的屋面梁底面或屋架下旋底面的标高及吊车轨顶标高是厂房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36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易于设置较大的房间、使用方便、但结构抗侧刚度小、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大。

11.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篇十一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由砖、石或各种砌块等块体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结构的材料来源广泛,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不用大型机械,能较好地连续施工,还可以大量地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单层或多层建筑就是采用砖、石或砌块墙体的钢筋混凝土楼盖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其中砌体出现的裂缝是非常普通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大体上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收缩和温度的变化,设计上对房屋的构造处理不当,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下面分别探讨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种裂缝一般是都斜向的,且多发生在门窗洞口上下。这种裂缝的特点是:

1、裂缝一般呈倾斜状,说明系因砌体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

2、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较少出现在横墙上,说明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小;

3、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裂缝比较集中;

(二)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墙体上产生的各种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

1、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2、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应尽量将纵墙拉通,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与内外纵墙连接,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进一步调整沿纵向的不均匀沉降。

3、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

4、加强对地基的检测,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5、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横墙间距不宜过大。

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宜先建较重单元,后建较轻单元。

二、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一)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砌体也不例外。由于屋盖系统温度变化会使砖墙产生裂缝,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因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或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产生裂缝。

1、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

这类型裂缝较典型和普通的是建筑物(特别是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中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重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的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就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一般来说,在阳光照射,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力的50%-300%不等。再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则会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裂缝,当冷缩时,就会出现倒“八”字缝,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型缝。

2、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产生的裂缝:

由于房屋过长,室内外温差过大,因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向竖向贯通墙体全高的裂缝,这种裂缝有时会使楼盖的相應部位发生断裂,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圈裂缝。另外,当房屋空间高大时,墙体因受弯在截面薄弱处(如窗间墙)会出现水平裂缝。

3、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的裂缝:

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和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砌体材料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的不同,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时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二)防止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3、楼(屋)面板下设置现浇板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4、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免砼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三、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一)有一些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设计是套用图纸,应用时未经校核;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少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但因少算或漏算荷载,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有的虽然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这类裂缝的出现,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效。

(二)预防措施:

(1)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砌体结构的房屋,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传力清楚;荷载统计无误;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2)裂缝一旦出现,要注意观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的发展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灌缝,封闭等,必要时要进行结构加固。

四、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裂缝

(一)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干后干缩、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会在平拱砖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

砖的质量不合格,砂浆强度不够,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的强度不够,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施工配合比不准确,施工时不润湿砖等。当砌体质量较差,砌体灰缝饱满度不当时也会影响到砌体的强度。而这些都可能在砌体结构中产生裂缝。

(二)预防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上一篇:大班科学平衡实验教案下一篇:说课——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