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共9篇)
1.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 篇一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并能把句与句的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3.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从图入手,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教师讲述:在蔚蓝的天空下面,池水清清。近看,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一片翠绿。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蜻蜓不时地飞来飞去,偶尔,一条小鱼在水面顽皮地吹起泡泡。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远看,有青山、楼阁、小桥、游船。这是多么优美的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啊!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幅画。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近到远,或从上到下)观察图画,分清主要景物和次要景物,把主要景物说具体。
(过渡)这样一幅优美的池塘荷花图,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投影片。
荷花也叫___________,荷花开过以后的花托叫_________________,里面有莲的果实叫________________。荷叶像_________。刚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全开的`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将要开的花骨朵儿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一、二小节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朗读。
(2)设问:作者为什么往荷花池边跑去?
(板书:闻到清香)“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闻到清香作者会想些什么?“赶紧”一词说明他的心情怎样?
这一段共有两句话,合起来说了什么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过渡)作者来到池边一定会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荷花)
2.学习第二小节。
(l)指名朗读第二小节。
(2)设问:“已经开了不少”是什么意思?
“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的“挨”和“挤”是一组近义词。查字典,看看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比一比,看谁查字典又快又准确)
教师讲述:“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面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在学生指明的同时,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
设问: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
教师讲述:“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自学后交流。)
(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设问:第三句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行想像,可采用换字法,用“长”、“露”等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冒”字最能反映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这一小节的后三句话,合起来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指名读这三句话,图文对照,理解这三句话。
2.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 篇二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3.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 篇三
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
班级姓名
一、我会拼,还会写。15%
qúnzhònɡ zuì jìn wǎnfàn shì jiè jué dìnɡ
liánmánɡ měi lì xiànɡ yá biàn chénɡ mǎn zú
zuò wèi kōnɡ qì nǎi nɑi zhuōchónɡ nán jí
二、找出正确的读音打“√”。6%
蜻蜓(tíntínɡ) 梦见(mònɡmènɡ) 嘴 巴(zuǐzhuǐ)
蒲扇( pú qú) 着急(zháo zhe) 孤零零(līnɡlínɡ)
三、我给生字宝宝找朋友。5%
快( ) 非( ) 明( ) 长( )
块( ) 飞( ) 朋( ) 常( )
四、我来分辨同音字。10%
qínɡ qīnɡ zuò jié jīn
( )天 ( )草 ( )下 ( )白 ( )色
事( ) ( )水( )位 ( )日 ( )天
五、我会填。17%w
1、绿茵茵( )( ) ( ) ( )
2、一( )电脑 一( )小鱼 一( )白云
3、( )的鲜花 ( )的嘴巴
( )的羽毛 ( ) 的世界
4、明----( ) 空----( )这----( )
----( )----( )是----( )
六、我不仅会排,还会加标点。9%
1、奶奶 后面有一位 我 走在
2、荷叶 一下子 小青蛙 跳到 上
3、放进 了 书本 吗 书包
七、我会背,还会填。26%
1、夏天的晚上,天空中的( )( )会眨眼睛,你,这是牵牛星,那是( )( )星,还有七颗( )( )星。
2、我最喜欢( )( )( )( )( )鲜花:( )( )一朵,( )( )一朵,( )( )( )( )( )( )( )还多。
3、小鸡看见( )( )是蓝湛湛的,( )( )是绿茵茵的`,( )( )是碧澄澄的。小鸡想:( )( )( )( )( )( )( )( )呀!
4、跑得快的是( )( ),不是( )( )。
5、姑妈送我一只( )( ),绿色的( )( ),( )( )的嘴巴,两只( )( )( )( )( )( )的,( )( )可爱。
八、我会阅读短文。(12%)
画 画
星 天下午,我坐在阳台上画画。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木长得非常 。我又在森林的上方,画上 蓝的天空。天空中还 着一朵朵洁白的云。 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黄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很有 。
最后,我给图画 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有( )句话。
2、我在白纸上画了( ) 、( )、( )和( )。
3、用“ — ”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4、照样子写词语:
4.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篇四
中心发言人 桂平市社步镇湴山小学 李卓华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了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
一、研读教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二、研读学生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爱”为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三、教学设想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
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
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爱的真谛。
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2.师生搜集有关爱的小故事。
六、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拉》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七、教学策略
(一)独立认读,主动识字
教学时,让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识记生字同时也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语。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学生容易忘记刚刚学过的生字,解决遗忘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让生字复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师也可以自编或者鼓励学生自编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嵌入文章中。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二)精读细品,理解课文
《古诗两首》古诗语言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魅力。如何挖掘简单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洒脱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含深情,使教师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课文用动情的语调,描绘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一家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于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 湾花莲的慈济医院里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做精当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第三就是使课内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第四,通过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与体验。
(三)抓住重点词句,加强朗读指导
抓住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逐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读中进行比较和体会,把故事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可以采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深化自己的理解,在读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四)结合课后习题,拓展学生思维
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语文课程,使教学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五)积累运用,表情达意
“语文园地”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积累性学习能力。“语文园地六”安排的内容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
1.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习作
中年级习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人物的文章,教师也可以范读一两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启发思路。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3.我的发现
设计这一栏目的意图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之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习惯。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发现,引导他们相互交流。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4.日积月累
“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停顿;再讲一讲──教师简要讲一讲大概的诗意,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读出感情,但是不要求所有学生知晓诗意;最后背一背──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教师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
5.成语故事
这篇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
八、教学流程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感悟,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5 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2.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学生:
1.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王维与元二生平的材料。2.收集写送别的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了解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离别。面对自己亲密的知心朋友,我们多么希望能一直相聚,永不分离。可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古代,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古诗二首》就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感悟韵律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指名读-——范读——齐读)
三、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揭题、解题
①揭题:注意“孟(meng)”的读音及写法。②解题: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2.了解背景
6(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①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②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③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②集体交流
结合长江图弄懂“西辞”的含义,明确黄鹤楼、广陵之地理位置,理解“下扬州”“孤帆”“尽”“唯”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4.入境悟请
①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②细细品读古诗
黄鹤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昔日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诗中恰逢阳春三月。想象表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这是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李白何来心情赏春呢?他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课件出示引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感悟“孤帆”
古代水上运输最为重要,而长江自古又是水上交通要道,且扬州是当时的繁华都市,此时的长江一定是过尽千帆,诗中为何说“孤帆”呢?(学生自主感悟)
总结: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惟有孟浩然。5诵.读全诗(配乐《送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寄托了李白对孟浩然深情厚谊,至今被人们传颂,我们再来看看王唯如何抒发与友人的离别情。
1.解诗题 ①轻声读诗题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这首诗还叫什么名字?(渭城曲、阳关三叠)②二读诗题
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什么? 3.解诗意 ①自学
(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解释与感受)② 汇报
(说说自己的收获,看看谁知道的最多)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③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4.悟诗情
①你静静的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些什么? ②示渭城图(课件)
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示安西了。④阳关以西景象图(课件)
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 8 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⑤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深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
再多的话语却道不尽离别意,只能说(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⑥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受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再来一杯:(做举杯动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⑦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在送他一程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配乐诵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延伸巩固入诗境
今天,我们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过。古诗中有很多“送别”的诗。
1.古诗大汇聚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选诗齐研读
四人小组,合作研读一古诗,感悟这是怎样的别离? 3.总结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令人心灵震动的“情”字。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让我们再来吟诵这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三、课外延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元二使安西》中任选一首,把其改写成现代散文。
四、反思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4.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目标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2:“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家乡的人们 11 走搭石十分默契,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生3:这几句话我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生4: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生5:“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我感到人们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小组内自由朗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写成一个片段全班交流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能从“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句话中体会到淳朴乡 12 风,丰满人物形象: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我觉得中年人也会这么做,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生1: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2.我能从这句话中“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我能自由读课文,寻找“美”。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体现搭石美丽,是一道风景的句子或段落。
4.我能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5.我能从生活中知道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穿衣服自己穿;一日三餐自己吃;每天自己上学等等。
6.我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知道“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子? 生1:小溪潺潺地流着,人的影子在摇晃。
生2:清澈的溪水在荡漾,倒映在水里的人影在晃动,看不大清楚。生3:我能读得让溪水动起来,让心中有清波在荡漾,有人影在晃动。
三、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师:欣赏了搭石上的一幅幅朴实动人的画面,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播下了美的种子。
1.我收集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我能说说身边平凡事物的美。
3.美无处不在,我能把发现的身边的美写下来,把“美”留住。
4.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 13 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搭石。
5.我自创了一首诗: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着万物的成长;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拾起这颗颗夺目的珍珠吧,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吧!
6.我也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大家: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脚步轻快 清波荡漾 „
7.作者刘章也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
师: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板书设计】
话搭石 溪里有间隔的一排石头
摆搭石 早早摆好 及时调整 心想他人
搭石 走搭石 协调有序 背负老人 无私奉献
赞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四、反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题目,初步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海峡,海峡两岸和生命桥,解决对于海峡的理解。)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3.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三、展示学习成果(基础知识展示)
1.学生读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新词。(小组内展示)2.自主选择文中最受感动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写写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个性展示)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回顾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2.提出学习目标:
(1)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展示学习成果(创造性展示)1.学文悟情展示(一)⑴ 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① 自由谈谈感受;
② 补充地震的资料,理解袭击,余震的意思。(余震也有一定的破坏力。)③ 从中你感受了一颗怎样的心?根据感受朗读句子。
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 地震中的青年安然无恙,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呢?
② 海峡的这头正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满怀希望,这是一个怎样的希望呢? ③ 现在你又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呢?用你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
⑶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 你能体会到这无法预计的余震给青年带来的是什么吗? ② 面对这样的一位青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③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2.学文悟情展示(二)⑴ 体会小钱感激李博士的原因:
过渡句:小钱是不幸的,刚满18岁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小钱又是幸运的,终于在治疗期限内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小钱感激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心情,我们能够体会,也已经体会到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更细心的体会小钱心中的那份感激,他还会感激谁呢?(李博士)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抓住了哪些词句?
① 抓住: 步履匆匆、沉着,体会不顾安危,一心救人。
② 抓住:奔波、连夜,体会不顾劳累,急人所急。手术艰难,更显真情。⑵ 简单介绍李博士。
⑶ 让我们把对李博士的感激和尊敬融入在深情的朗读中吧!(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⑷ 是啊,李博士用他高尚的医德,用他的爱心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文悟情展示(三):两岸的医护人员和众多的好心人。
过渡句:师:我们已经两次走进小钱的心里,感受到了他心中感激,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在一次走进他的心里,小钱还会感激谁?
⑴ 在小钱被确疹为白血病,急需骨髓做移植手术时。
⑵ 当李博士取到骨髓到为小钱做移植手术之间。(医护人员、朋友、亲人、一些素不相识的人„„)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三、激发知识冲突: 1.理解“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2.理解“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3.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 17 说些什么?演一演,写一写。
四、知识拓展延伸
你从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不知名的青年中学到了什么?你怎么做一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大陆 台湾
提、移、救
小钱 爱之桥 李博士、青年
五、反思
* 卡罗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教学重难点】
引导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样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同时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五分钟基础知识训练。
1.读表示关心、帮助方面的成语或短句。
2.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说具体。点击课件,进入“积累”栏目)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母亲》这首歌。听过了吗?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点击课件歌曲)2.引入: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三、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好,开始。(生阅读,师巡视)读完了,那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生畅谈感受:
四、深入阅读——理解“爱”。1.(点击课件出示要求1)
2.学生交流:(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感情朗读: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点击课件出示引读)4.读了这些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随机板书。
五、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点击课件出示要求2)2.学生交流想法:
六、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 19 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师:同学们,确实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都会需要亲人、朋友的关爱,可是爱是一种能力,怎样去爱,需要我们学习。可以说,这篇课文记录的不仅是关爱同学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爱的过程。所以说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爱。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对于这本书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4.走近《爱的教育》
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七、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板书设计】
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24*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炫耀”、“懂得”;
2.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初步体会本文写作方法对于日常习作的启示。
3.学会运用“炫耀”、“懂得”;
4.在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中,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5.在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过程中,学会关爱别人与尊重别人的关爱。【课前准备】按常规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批注入文,自主探求
1.你能读懂什么?适当注上记号。能读好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吗?(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各知识点达成状况的调控)
1、自主阅读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不等于自主学习就是放任自流。
2、情感的熏陶固然重要,但“小语”要体现“小”的特点,“知识与技能”是“三个维度”的首席。
2.适当小结,点拨升华在交流中达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方法
从写作的角度看,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我反馈、调节、总结“阅读”中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激发“习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语”与“文”的和谐发展与相互促进。
三、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1.今天这节课上你给予了谁什么?或谁给予了你什么?2.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中谁曾经给予你什么?3.在你的记忆中曾经有谁给予了你什么?你给予了谁什么?好朋友交流,全班反馈。
四、作业超市,拓展延伸
1.揣摩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把握人物特点,尝试课本剧表演。
2.回顾你给别人带来快乐或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并学习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课后选择完成“延伸--提升--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保罗小男孩)整个故事是由什么事物引起的?(一辆新车)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工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
二、品读感悟。
1.上一节课读文章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被文章深深感动了。同学们都在用心朗读,用心体会,现在老师希望你们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两遍,试着抓住重点的标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来谈谈你感动的原因,读后可以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2.小组交流。3.大组讨论。
(1)实物投影第一次保罗错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会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却说:“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感动,我感动小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板书: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B 谁能把这一段话读好,把自己内心的震撼、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分角色读。)
C 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还有令你们感动的吗?
(2)实物投影“车开了一段„„那些好东西了。”
A 说说感动的原因。(保罗原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是为了给他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希望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来去自如,而小男孩要给弟弟买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足以看出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之情。)师板书: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B 小男孩说的那一番充满爱心的话真让人感动,谁能念这一段话?指名读、挑战读。拓展:你觉得小男孩想向弟弟描述的新车是怎样的?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22 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是一群充满爱心的还孩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3)保罗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说说感动的原因。他们三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媒体展示)。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围成小组互相说一说。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三、总结深化。
1.出示名言。高尔基曾经对他的孩子说:“给永远比拿快乐。”(电脑)巴金爷爷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2.读了课文,你向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纸笔,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3.学生书写,小组交流,选相互好的,放到投影仪上,大家一块儿读。
4.师总结:让我们向文中的小男孩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乐。【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惊讶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四、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3.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4.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6.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7.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第二课时
习作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2 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第四课时
成语故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5.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篇五
吃完了早饭,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也开始了我的行动——模拟保姆做家务。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将抹布洗干净,蹲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擦地板,还没擦上一个房间,我已经热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想到妈妈每天都要做这些家务,今天我终于体验到了妈妈的辛苦,我到洗手间洗了把脸,继续擦起来。坚持就是胜利!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将每个房间的地板全擦了一遍,地板亮了,我也累得趴在沙发上起不来了。但是看着亮得照的出人影的地板,我心里乐极了。
休息了一会,看看时间快十点了,我又开始了第二项行动——帮妈妈煮米饭。
我从米斗里舀出一些米放在盆子里,然后学着妈妈洗米的样子,用手反复将米在水里搓洗,等洗出的水变得比较干净了,再将米倒进电饭煲里,添了足够的水(妈妈曾经告诉我,水位要没过手面),盖上盖子,按下按钮。大约过了三十多分钟的时候,电饭煲发出声响,提醒我饭熟了,我闻到了米饭的香味,米饭终于熟了!我甚至有些激动,急忙按下电源开关,然后坐到沙发上等妈妈下班。
6.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六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劝学篇”设计了《学棋》、《“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闪光的金子”》《练习六》。四篇主题课文讲的都是人物故事。课文内容虽然不同,但都是赞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人物。《学棋》讲了古代两个学生学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其结果不一样;《“黑板”跑了》讲的是科学家安培的轶闻趣事;《晚上的“太阳”》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救了母亲的故事;《“闪光的金子”》讲的是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练习六》围绕本单元内容,设计了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读读写写等练习。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14个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40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通过朗读课文懂得勤学的道理;进一步认识和应用常用标点符号;用通顺连贯的句子描述一种喜欢的水果。 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认识3个新偏旁。 教学时间: 《学棋》………………………………………2课时 《“黑板”跑了》……………………………2课时 《晚上的“太阳”》…………………………2课时 《“闪光的金子”》…………………………2课时 《练习六》……………………………………3课时 共11课时 学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等词语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构想: 课文从解题开始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可抓住重点词语、句子,通过看图比较,对比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人新课 有同学爱下棋吗?[板书:棋] 指名读“棋”,用“期”记住这个字。 你们知道有哪些棋?(象棋、围棋、军棋……) 有两个学生去学棋。(板书:学)他们学的是围棋。围棋在战国时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来围棋又传人日本和欧洲,现在呀,它已列人体育运动竞赛项目了,很多人都爱好它。课文中的两个学生向谁学下围棋?两人怎么学的?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能手 棋艺 专心致志 天鹅 拉弓射箭 动物 听讲 提醒 (3)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 (4)指导理解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课文中说谁是什么能手?(秋是下围棋的能手) 这是说秋的围棋下得怎么样?(棋艺高超)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能手吗? 棋艺:下棋的本领、技术。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天鹅:生活在海边或湖边,全身白色。 长进:在学问或品行方面有进步。 独一无二:仅有一个,没有第二个。 (5)齐读生字词。 2.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4.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你们觉得哪些词该重读呢? (2)指名读。 交流:你们觉得哪些词该重读?说说你的理由。(能手、独一无二) (3)指导朗读:秋的棋艺这么高超,多么了不起,我们要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挂图,观察:大家看看:这两个学生怎么学的呢? ①四人小组说说两个学生是怎么学的。 ②交流。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出写他们学棋的句子。 (3)交流。 ①出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②哪个词最能概括出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你们从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 (从“听、看、问”这三个动作中看出这位学生学得专心致志) ③讲解:“一边听……一边看……”这个句式表示“看”和“听”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这位同学学得多认真呀! 说话练习。 ④指导朗读。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4)继续交流。 ①指名读。另一位学生是怎么学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学习态度吗? (板书:很不专心) ②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学得很不专?(走了神儿;想着想着……不由得;又去想别的事了)抓住三个动词(听、想、做)。 ③指导朗读。 (5)男女生对读两段话。 这两位学生同去拜秋为师学棋,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呢? 唉,却是很不专心呀!学棋时的表现大不相同,结果当然也不一样喽,我们来看看吧1 3.学习第3自然段。 (1)引读。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为―― 而那个老走神儿的学生,棋艺―― (2)理解词语意义 ①“出色”是什么意思呀?(格外的.,超出一般) ②出示: (板书:没多大长进) 读读,比较这两句有什么不同。(“没有长进”是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没有多大长进”是说有点儿进步,但进步很小) 给“老是”换个词(总是、一直)。 (3)讨论: 一位学生学得很出色,另一位学生却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用“因为……所以……”把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连起来说说。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读出赞扬和惋惜(含批评)两种不同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的故事。(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完成) 一个学生因为,所以后来成了的棋手;而另一个学生因为,所以棋艺。看来,学习、读书时都要,不能。 2.听课文录音。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专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13、学棋 另一个走神儿 没有多大长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天鹅 棋艺 听讲 专心致志 弓箭 动作 提醒 独一无二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过渡:秋是下围棋的能手,当然有人跟他学棋了,大家看,有两个学生拜他为师了。 二、指导写生字 志:上面是“士”不是“土”。 致:左右等宽,右边是“女”。 作、独、棋:左窄右宽; 箭:下半部宽一些。 弓、鹅:按笔顺书写、描红;“鹅”是左右等宽。 艺:范写,注意“乙”的写法。 提:左窄右宽。 三、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 1.教师引读,理清层次。 这两个学生是怎么学下棋的呢?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想着想着――,老师发现了,就――,可他――。 2.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指导观察图中人物动作特点,抓住“听、看、问”及“听、想、做,两组动作,熟读成诵。 3.看板书,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分组背诵。 四、指导造句 1.出示例句: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2.指导用“一边……一边……”练习造句。 课后反思: “黑板”跑了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轶问趣事,课文虽然没有写他是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但这件事却能小中见大,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和精神。课文中的主人公安培的所作所为,异与常人,却发人深思。课文有五个自然段,配有插图,要指导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练习复述。本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构想: 教学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带动下,抓住“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的词句,充分阅读、展开讨论、相互补充,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读书活动中理解、感悟“安培的专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14 “黑板”跑了 学生齐读课题 2 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1 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 检查 安培 物理学家 搞科学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计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只顾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 学生默读课文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 4 分段指名读全课文 5 齐读课文。思考:你
7.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 篇七
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我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把我养育大,我对您们撒娇,您们没打过我,没骂过我,还用心栽培我。
我在学校过得很好,也很快乐,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有一次上提高班,电脑老师让我们每人在网上发表一篇作文。我完成了,而且两篇作文都被发表了,我还争取再发表两篇呢!还有我的语文进步很大,每次考试都可以拿90分以上,我的美术也很棒,画画得越来越好了。在生活上我的生活能力也越来越强了,被子叠得非常的好了老师还经常表扬我。
在上学期放暑假的那60天,小表弟来我家做客,我一点也看不惯他,他做错了妈妈要说对,小表弟做什么都对,在那次吃肯德基的时候,我把手洗了,小表弟却没洗手,妈妈却叫我在卫生间再洗一遍,我知道不应该对小表弟不满,以后小表弟在来我家做客,我要对他宽容。
我以后在家不在撒娇,我要在这点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展示给爸爸、妈妈看。
8.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篇八
pái chú chíxù chénmò kuángbēn xiànmù
jiū zhèng jièchǐ jìránshí jiàng jiézhī
二、我会组词。
优()()抄()()宿()()采()()忧()()吵()()缩()()彩()()
三、我会找。
近义词: 缘故()愤怒()假若()议论()
反义词: 防御()高尚()忧伤()成功()
四、我会填。
和颜悦色地()洪亮的()时间过得()
弯弯曲曲地()盛大的()鸟儿飞得()
诚心诚意地()隆重的()鲜花开得()
情不自禁地()清澈的()歌曲唱得()
五、我会写成语。
博览()脚踏()()于勤 专心()
锲而()竭尽()()不厌 勤学()
1.这些成语都跟()有关。
2.我想挑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
六、我背我填。
1.假若你一直和()赛跑,你就可以()。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
3.《争吵》一文中有“我”、“克莱谛”、“爸爸”,我最喜欢(),因为()。
拓展阅读
七、我读我做
(一)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的散文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1.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人多的词
2.“他(博莱克)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请你用2~3个词语写出博莱克这时候的心情。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博莱克说什么?写下下来。
(二)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的痛哭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那么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有、。
2.流浪汉苦苦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时,是怎么说的?用“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流浪汉第二次见到时光老人时,时光老人为什么不再给他青春了?
9.五上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九
教材分析 :《军神》是统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第一部分“求治”(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第二部分“术前”(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第三部分“术中”(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第四部分“术后”(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作者简介: 毕必成,男,1941年2月5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毕必成共创作200万字文学作品,创作并已拍摄的电影剧本12部,发表的电影剧本21部,电视剧本80部(集)。题材比较多样,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因病于1993年12月22日逝世。毕必成先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路》《庐山恋》《赛虎》及大型话剧《锁不住的春光》等作品。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岳家小将》《钢锉将军》《密令截击》《青年刘伯承》《赛虎》《庐山恋》《他爱谁?》《冒险的美国女人》《来的都是客》《远方的星》。人物简介: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学五上语文第六单元】推荐阅读:
五上语文第六单元作文09-01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教材分析及单元备课09-30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范文09-27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欣赏09-2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六单元胜似亲人07-12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250字10-13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要点07-30
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第六单元复习资料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