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访(共13篇)(共13篇)
1.幼儿家访 篇一
幼儿教师家访初体验
国庆小长假转眼间也就落幕了,在假期的尾声——10月6日,我和邱老师去东升南区进行了家访。
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第一次家访,不知道该和家长说些什么,总是缩在后面听邱老师和家长侃侃而谈。我看得出,很多家长投来的质疑眼光,他们肯定在想,这班主任怎么倒都不说话的呢?这样的猜测是恐怖的,也许他们也会为孩子读在一个新老师的班里而不乐。
从这次家访中,我深有体会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没有了解过,就一直都想不透这孩子为什么这样,其实是跟家庭教育有很大联系的。像有孩子父母亲是开店的,一般都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于是他的表达能力就显得特别强,而且好动、贪玩。因为他所生活的环境是热闹的,他每天都在跟很多人接触,势必也会慢慢培养起他的表达、交际能力。有的孩子平日就一直关在家里,很少出去玩,他的时间就更集中于自我的方向,他一个人搭积木、一个人看书,甚至会自言自语,而在学习、班级生活中,他就会显得有点不合群等等。和家长交流过了,才会了解他们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也能让我们老师更多地了解这个孩子,在以后对他的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引导作用。
没有经验,我就听罢。半天时间,我们两个人一个小区家访了九个学生,收获是满满的。相信慢慢、慢慢地,我积累起经验了,也就能和家长们侃侃而谈了。
2.对“家访不家访无妨”的反思 篇二
一、 “跷跷板效应”冷落了“中间生”
教师通常习惯于重视抓“两头”,一是少数成绩优秀的所谓“尖子生”,二是少数思想和行为偏差的“问题生”。对前者家访教师往往是出于偏爱,对后者家访一般是因其违规违纪。而对于成绩处于中间段的学生,教师花的心思相对较少,认为他们“表现较好”,“平安无事”,用不着老师操心,也就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关注。对中间生的家访俨然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奢望”,很多情况下,除非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其他重要活动,家长恐怕鲜有时间和机会跟老师谋面。这种现象如果长此以往,即便是其中也有例外,“顺路捎带”抑或是“例行公事”,家长对家访表现出的无所谓态度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无事不登三宝殿”成为“思维定势”
家访几乎成了教师上门告状的代名词,“后进生”家长对此感触颇深,“无事不登三宝殿”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教师经常性地上门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家访常常是在学生事发后,尤其是那些上了班级管理“黑名单”的学生,班主任有“事”即登“三宝殿”。每每此时,教师往往情绪激动,悉数学生的种种不是,埋怨学生不长记性,屡教不改。这让家长或多或少地感觉到老师是前来“兴师问罪”的,且有“推卸责任”之嫌。不仅面子上尴尬,而且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一个严重的伤害。尽管教师登门家访的次数不少,可是他们做不到“花样翻新”,每次都是“报忧不报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起不到剖析学生错误成因,促其改正转化的真正功效。如此家访,家长看不到教师是在真正地关心学生,久而久之,家长便对教师的这般家访失去了信心,变得不屑一顾。
三、 重“量”轻“质”,如同“作秀”
不少学校在班主任的量化考核中,都对家访的“量”作出了明确要求,也就是达到多少人次计多少分,而对于家访的“质”却缺少具体评价。这种重“量”轻“质”的做法,使得班主任老师不得不疲于应付,在家访的“量”上下工夫,为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家校间来去匆匆,三言两语填写下家访记录,便大功告成,而这些所谓的家访材料也迎合了学校检查。试想,此等家访有何意义可言?如同“作秀”般的家访沿袭下去,何谈家校沟通?
3.幼儿园家访手记 篇三
杨溪铺镇中心幼儿园陈建科
我校开展了走访活动,最近我走访的学生周林玉,她家长反应孩子每分钟都必须能看得见她,也很爱哭,所以心情差也很无奈不知从何管起,听得我百感交集!真可怜天下的家长心啊!
还有刘成成和奶奶在草地蹒跚地学行走,不小心跌了一下,他的奶奶就像掉了块肉一样心痛,飞奔而来紧抱住孩子,心痛不已之余还不忘责怪这草地如何不平!甚至还几脚才解此恨呢!心里就想,下次不要再来这该死的草地让孩子学走路了,要不就等到孩子再大些才教他学步.导致他现在走路还不平稳。
幼儿园刚开学不久,早上我照着报名册名,可并没有一个小孩答应!这个任教多年富有经验的老师只好大叫一声“宝贝”,结果全班皆起,异口同声地答应!因为他(她)在家,所有人都是这样叫的,他(她)没听过别人叫过自己的姓名啊!
这两件事说明什么?我不否认,前者是奶奶过分溺爱,是隔代教育弊端的表现!后者也是家长宠爱的普遍现象吧?或许大多家长都会是这样做!有几个能是这样给予鼓励地说“孩子,跌倒不要紧!孩子已长大了,是勇敢的孩子了!不用妈妈扶起也会自己站起来的,我相信!”是的,谁沒有跌倒过?只是要自己不怕跌倒,勇敢面对,那他就会比同龄人走得稳走得快!
有个故事,小鹰和小鸭学飞翔,小鹰不怕跌倒而勇敢地坚持学,结果它可以傲翔天空!而小鸭胆小懦弱,结果仅是能扑着翅膀飞上几下!所以,做家长的,愿意自己孩子长大后像小鹰那样?还是像小鸭那样?
曾不少听到,有多少成年的学生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结果连洗衣服也不能自理!也有不少名牌大学生毕业出来,稍遇一点挫折就跳楼轻生…….这些是偶然吗?不!这是必然的!这是他们小时家长太过宠爱,才早种下的根!
我这并不是在耸然危听!虽然在我们身边或者不会常见到,但孩子性格是柔软依赖或者是自信自立,真的是关乎于家长从小如何去培养!我绝对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如爱的方式不同,就则会培养成孩子的性格不同!
那些对孩子千依百顺,捧在手里怕掉含在口里怕溶,是过分宠爱!是溺爱!是一种错爱!也是会害了孩子的爱!其实有一种爱,叫懂得放手!是在关爱孩子同时,要懂得逐渐放手!一辈子扶着孩子的手,那孩子一辈子也不会自己走路!就算能走,也是曲曲折折的几步!
懂得放手,就会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坚强,学会自信.....那我们还何乐而不为? 不要以为我们的孩子永远是长不大,不再以为帮孩子事事操办就是为孩子好!须知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是怕阳光的,也是经不起半点挫折的!不经过风雨又怎可见彩虹?
为了孩子能够早日自立自強,我们要懂得逐渐放手!因为懂得放手,是一种爱,也是一种最大的爱!
4.幼儿园家访笔记 篇四
从青青老师和保育员那里了解到,洋洋的家长(爷爷奶奶接送居多)比较细致、对幼儿园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生活方面,汗出多了、饭吃少„„每天接送孩子时都会向老师提一堆的要求。用方言来说,就是比较“疙瘩”的。孩子的状态也不是很好,经常生病、爱发脾气。但是,开学两周,一直没有碰到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妈妈来接送的,态度很和蔼。洋洋呢,一改上学期的状态,在幼儿园午睡了。而且,入睡也较快。孩子与同伴相处也和睦,没有发脾气。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了。
是什么使得洋洋有了如此大的进步?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家访,了解情况。
跟洋洋妈妈联系、约定了时间。
洋洋和妈妈在家里等着我们的到来。在妈妈的提醒下,洋洋招呼我们坐下、喝水,学着做小主人。大人之间的谈话开始了,洋洋在一旁安静地涂色。
原来,洋洋妈妈早就意识到祖辈带孩子的一些负面因素。从暑假开始,跟爷爷奶奶商量,主要由她负责孩子的照顾与教育,并且基本参照我们幼儿园的作息与要求。比如按时午睡、自己吃饭等等。爷爷奶奶则过自己的退休生活。洋洋一开始,还是用跟爷爷奶奶的招数来应对妈妈的教育。吃饭要喂、哭闹达到目的、从不午睡等等。在妈妈的坚持下,洋洋逐渐发现,这些招数在妈妈面前不灵了。一个暑假,孩子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也比以前少生病了。因此,开学后,妈妈决定让洋洋在幼儿午睡。
俗话说:隔代亲。祖辈对孩子的爱,非常宽广、也非常现实。总是生怕孩子冷了、饿了、受欺负了,总是尽量的“无微不至”,也就容易养成孩子依赖、任性的坏习惯。
走进家庭,我们看到了一个用心的妈妈、懂教育的妈妈。我们也让妈妈知道了在幼儿园里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愿意学本领的洋洋。并且就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游戏,向妈妈做了介绍;妈妈也把一些想法、要求提出;洋洋也时不时说上几句,说出自己在家、在园的感受。
5.幼儿家访心得体会 篇五
周三(4日)晚上,朝爸朝妈比平时都要提前回了家,一进屋阿姨早已把晚饭做好了,大家赶紧草草吃完了饭,并摆上了一桌子的新鲜水果,然后就是静等老师们的到来。朝朝小朋友早已迫不得已了,不时地问:老师怎么还不来啊?!老师怎么还不来啊?。隔一会儿就跑到窗口张望一番。终于听到老师按楼下门禁的声音了,朝朝赶忙跑到电梯口迎接老师们。
幼儿园的班长老师欢欢和英语老师丽丽如约造访,一阵寒喧之后便进入正题,欢欢老师讲了家访的目的,我们也和老师交流了孩子在家的总体情况,朝妈重点说了朝朝是个善良仁义的孩子,懂道理,有自制力,虽然自理能力相对弱一些,但是通过上幼儿园有了很大的进步;喜欢唱歌、画画、英语、球类运动,身体协调能力不错,是否能发展为特长还有待观察和培养;家里气氛和睦,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全家人重视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属于慢热的性格,偶尔有点急躁,希望老师多鼓励,多提供锻炼的机会。朝爸则重点询问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幼儿园下一步开设兴趣班的情况。老师们重点表扬了朝朝近期进步很大。
谈话间,小朋友一刻也没有闲着,没有象之前计划的那样端茶倒水、表演节目,而是极其人来疯地跳来跑去,上窜下跳,时不时从餐厅柜里拿出一堆零食让老师们品尝,朝妈知道那是他兴奋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朝朝的这几位老师看上去还都象很年轻的孩子,平日里她们对待工作就很负责任,对待孩子也很有耐心,课余还抽时间家访,就足以说明问题。朝妈时常在想:爱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经地义,而爱别人的孩子则需要有足够的爱心。通过聊天,得知老师们家都不在北京,平时都是住宿舍,节假日也难得回家看看,将心比心,朝妈更觉得老师们真是不容易。平时,朝妈也经常告诉朝朝:几个老师管那么多孩子,难免顾不过来,所以希望小朋友尽可能自己事情自己做,别给老师添麻烦。
家访的过程很愉快。不知是不是巧合,似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第二天(周四昨天)一早起来去幼儿园。家长只能送到幼儿园的大门口,平时一般是本班老师出来接,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跟随其他班老师进去,个别孩子会自己背着书包进去,而朝朝向来都是非本班老师来接不可,而那天当得知老师在忙,需要等一会儿的时候,朝朝破天荒地自己背着书包,头也不回地跑了进去。要知道,小朋友需要跑过一段大约五十米的操场,然后拐弯进楼道,再自己上到二楼才能走进自己班级,真是不简单的。朝妈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感觉似乎一下子就长大了。今天早上更是积极性异常高涨,7点不到,小朋友自己就醒了,并要求赶紧起床,赶到幼儿园去做早操......
6.对家访的思考 篇六
1如何理解“家访”。“家访”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也许太过熟悉了,教师进行家访的时间大都在晚上或者节假日。稍加思考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其中的矛盾:家访既然是教师的一项工作,那就应该在八小时之内完成,八小时之外属于教师的自由支配时间。可是,为什么教师在八小时之外所做的这些义务工作却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所当然”甚至成了很多主管部门的“硬性规定”了呢?是教师不懂其中的道理,还是教师胆小不敢声张々我想都不是,而是在教育传统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师已经默认了自己的职业特殊,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无私奉献。在日趋功利的现代社会里,广大教师还能够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优良传统是很难能可贵的。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服务性行业,那么教师的“家访”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上门服务”了。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很值得大家尊敬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附加那么多条件和要求呢?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家庭育人,所以在要求教师进行“家访”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倡导家长进行“校访”,不能老是把关注点集中在教师身上啊!
2为什么要进行家访。家访是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更及时地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以更好地克服施教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更有效地促进被教育者的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会遇到不同的教育问题。有些问题是不可预见的,需要教师做深入的调查和了解有些具有不可拖延性,需要教师在恰当时间做出合理的处理。因此,教师进行家访的时机是不确定的,应以自己的工作需要而定,是完全渗透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的。当然。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不论是何时何地的家访活动,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但是像福建厦门市教育局要求教师在国庆期间集中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就很难说了。这种家访是我们教育工作需要的吗?大家真有这么多问题等到放假才解决吗?另外,国庆长假正是孩子和家长放松心情和沟通交流的好机会,选择这样的时机进行家访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吗?家访不是串门子,拉关系,而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7.幼儿园小班家访总结 篇七
篇一: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毕竟小,家长对他们的认知水平要求整体不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保育方面,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育。除此之外,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有点稀奇古怪。
比如像李x的家长知道孩子特别皮,她妈妈唯一的要求是孩子在园的一年中受过两次伤,都在嘴唇上,特别提出不能再让孩子受伤。
而张xx的妈妈和奶奶提出两点:首先是孩子得过胃痉挛,尽量别吃凉的食物。其次孩子比较内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家长希望老师跟他多交流,多跟他一起玩,多接触他。
程x和肖x的家人强调孩子不好好吃饭,注意饮食。
杨xx妈妈也说闺女皮,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唯一强调别让她离电视太近,还有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李x的姨对我提出意见,说他上车的时候总是哭,对此,我已经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对李x说的很明白,明天上学他要是不哭我就表扬他并发给他一张大奖状,就只发给他自己。果然这个方法很有用,没有人反映李x上车的时候还哭。
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自己的心得体会:觉着这一次的家访真是很必要,这个时间安排也比较好。我们对孩子有了解,又是学期初,利于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和家园合作。
另外有两位家长提出午休时间过长,我就告诉他们,天气转凉睡眠时间最近会做出调整,确保制出最适合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我和有些家长认为过一段时间后早饭在园里吃比较好,下午饭可以回到家后吃。
最后祝我们园红红火火,越来越好!
篇二:
时间很快,一学期又到了尾声,这个学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有四个半月,而且这个学期结束也较早,以往都是六月底才结束的,今年六月24号就结束了,所以又些结尾工作的事我们比较匆忙的结束。总的来说我们与幼儿也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个学期,虽然其中也会发生一些小事,但我们也一步步的去改正,跟家长也是共同的去解决幼儿间的问题,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不同,所以我们所针对的方案也有所不同,现在到了尾声我们有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总结,我们的谱访工作也全面开展了。在谱访中,让我了解到幼儿的思想及家庭情况,因此,我在园领导的指导下,积极的去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中,首先对今年转来的十多位新生进行重点家访,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方面的情况。知道这些幼儿以前的一些习性。在家的状况。在家的脾气是什么。从家访中了解到这些幼儿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得用不同种的教育方法去引导他们。也了解一下家长在家对幼儿的要求是什么。以便我们更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在谱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疼爱,个别家长对幼儿已经到了溺爱的程度。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幼儿,所以我们也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幼儿园里现在很多家长往往会比较注重幼儿的学习状况,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所以我们要去挖掘幼儿的那心里的部分。
在家访中,了解幼儿的状况是重要的,但同时了解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会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而且家长对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很大的区别,有些家长对幼儿过分的严厉,什么事都会以打的形式解决,造成幼儿容易形成反叛的心理,有些家长却一律的顺从,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8.幼儿教师家访工作心得 篇八
期末将至,大一班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毕业了。作为大一班长期的“陪课老师”(每周兼课一天已经2年了),终于能在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去他们的家中看一看,与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更近距离的做“亲密接触”,也能与亲爱的宝贝们再道一声“再见”。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 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家 访 心 得 体 会
随着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这学期开展了“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和本班的老师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幼儿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家访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随便在幼儿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我们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梁。教师通过家访,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提升了教育效果,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9.家访笔记一则 篇九
乐乐是这学期的插班生,我们想了解乐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同时,向家长反馈乐乐近两周在幼儿园的表现,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做到家园共育。
家方内容
爸爸:乐乐的性格比较安静,喜欢玩益智类游戏。但他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一个人玩。不知道他熟悉了新幼儿园没有?
老师乐乐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了,能在我们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各项活动。在交往方面,就像爸爸说的,“乐乐喜欢一个人玩,或是看着同伴玩”,表现得不够主动,比较安静,但随着对环境的熟悉,乐乐开始有自己的伙伴了。
妈妈:有没有出现很安静、不善交往的情形?
老师:我们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自由,安排了许多社会交往方面的活动,比如:参观菜场,去做客,逛超市,等等。乐乐能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
爸爸:来你们这所幼儿园之前,就听说这里很好,有好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知道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是如何安排的?
老师: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始终贯穿于我们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因为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孩子将来学习生活的基础。我们一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动静结合的模式进行。
妈妈会教认字,会学数学吗?
老师:认字和数学活动我们幼儿园也有,但我们不会采用死板的灌输方式,而是把这些活动安排在各类游戏活动之中。
爸爸:还想请教一下老师,如何让孩子在家里学数学、学认字?
老师: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和孩子一起户外散步时可以数数高楼,逛商场时可以认识一些常用的文字,等等。孩子的个体有差异,我们只要求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具体的爸爸妈妈可以多登录我们的论坛,从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
反思
乐乐的爸爸妈妈很注重家庭教育,但我们认为一切教育要源于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家长喜欢“拔苗助长”,如让孩子大量识字,做很难的计算题,这样做只会事倍功半,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拿到新书不要马上讲给孩子听,可以让孩子自己看,再把看到的说出来。通过看书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的建议
乐乐的分享意识有待提高。家长可以多鼓励乐乐和小区的同伴一起玩,为乐乐创造交往、分享的机会。
在遇到矛盾或问题时,乐乐的耐心不够,家长可以鼓励乐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用流眼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0.幼儿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篇十
农村孩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留守儿童居多。班级里13名孩子,有8名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大都不识字。只有5名是有家长在家的。但是这五名同学的家长,也都忙于其他事情,所以孩子放学回家一般都是无人照看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一个活泼好动、调皮贪玩的阶段,自控力较差,尤其是在周末,通常是玩得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当老师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也让我大跌眼镜。只是淡淡地说一句,“还麻烦老师你对她多严格一点,我也跟她说过的……”,是啊,很多家长都是浮于表面地问一声自己的孩子“作业做好了没”,倘若是学生回答“做好了”,那么也就作罢了。作为家长,他们不会想到去亲自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是否真的认真完成了,不说检查正确率,就连最基本的看看其态度是否端正都做不到,试问,难道这就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家访过程中,还有位家长更是让我无语。老师进了家门,还需要学生亲子上楼去请家长。下楼之后,老师对她谈话,她却是一直拿着手机,连正眼都不看老师一眼。最后,当我要求她帮助完成家访反馈时,她抬头便是一句“我要去上班了”,着实让我心寒了一把。不过从奶奶口中了解到,该母亲是孩子的后妈,但我想,无论是什么缘由,一个人起码的尊重总是要有的。要想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那么我想,首先,这个家长必须是懂事的家长。这么想来,或许这位学生在校不太把老是放在眼里也是有缘由的。还有个别家长,冷冷地连凳子也不知道搬出来给老师坐,硬是站着聊了几句话,自觉没意思我也就走了。
当然,大部分的家长客套话都还是会说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的对孩子关怀备至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在去家访的路途中,我也在想,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主动去家访,那么作为学生的家长父母,不更应该上心,常和老师交流谈话吗?农村的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更有甚者,一位学生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偶尔难得一次回家,到校来接孩子了,也不想到去和老师主动交流下孩子的情况,若无其事地从老师身边经过。
11.今天如何做家访 篇十一
一、家访是一种合力育人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自从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意义以后,我便满腔热情、满怀信心地去尝试,去实践。可由于观念的偏激,“告状”心态的捉弄,虽然是废寝忘食地联络,实事求是地介绍,三番五次地要求,可得到的结果却常常是家长的敷衍、冷漠,甚至是反问诘难。一时间,便失去了对家访的热情与信心,以至于不爱家访,甚至“谈访色变”。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又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许多心理和社会行为,都与家庭有关。为更好地争取家长的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访又势在必行。
形势的要求,秉性的驱使,使我不断地探索、寻求。实践中发现,如果仅把家访视为向家长转移教育任务的良机,开口“告状”责备,闭口横眉冷对,必然会引起家长和学生的反感。因此,要使家访富有成效,就必须端正认识,明确家访是教育过程的手段,是合力育人的有效方式。家访时要明确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意,保持和家长的友谊和平等,并以各种形式肯定学生优点,委婉地指出学生缺点,以一种寻求的心态跟家长共商最合理、最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使学生成才。
二、兼顾“八个同步”是做好家访的有效措施
家访,看似简单,实际却涉及诸多因素,复杂永久可以说是家访的特征。实践证明,要使家访取得成功,必须兼顾八个同步:
(一)宣传组织同步——抓“早”
家访要坚持一个“早”字。开学伊始,教师应及时向家长介绍学校优良的传统,严谨的校风,给家长留下深刻美好、值得信赖的第一印象。同时,还要通过日常联系、路遇交谈、日记加评、登门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创建文明班级、争当文明学生的具体设想和步骤,以征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调查研究同步——要“勤”
家访要坚持一个“勤”字,注意调查研究。在几年来的调查中发现,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严重问题是家庭对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失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忽视对孩子品质意志培养。这些问题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平时除注意观察学生的待人接物和日记、作文外,还应通过开设“向老师说心里话”专栏,填写《学生情况登记表》等形式,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等情况,以便找到与家长的共同语言。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增强了家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学校认识同步——须“诚”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知识贫、逆反心理强,有时难以明辨美丑善恶,甚至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气。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必须在以“诚”感化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诚”感动学生家长,以期携手共管,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有人说得好,教师和家长好比是由学生连接起来的两座桥墩,两者是并列的、平等的,并不存在谁管谁、谁听谁、谁教育谁的问题。因此,家访时要时刻铭记以“诚”待人,不板着面孔给家长说教。要坚信“精誠所至,金石为开”,即使遇到一味“护短”,哪怕是个别“难缠”的家长,也要坚持耐心说服,委婉提醒,以“诚”感人。
(四)交流对话同步——讲“信”
为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之间的理解、沟通,消除学生对家访的恐惧心理,家访要力求做到教师、家长、学生直接交谈。这样做既不互相猜疑,也不伤害感情,又解决了问题。如我班有个同学多次从家偷钱外出挥霍,气得父母不是流泪就是打骂。为使该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当着他的面与他父母商量好,将其家中的生活开支、班级的日常费用交给他掌管,希望他不辜负老师、家长对他的信任。我特别向他父母提出,千万别再打他,并说明拳头底下不仅出不了人才,还会将孩子推向绝路的道理。他父母也表达了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后来改进了教育方法,从此,该生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恶习,成为班级优秀的财务保管员。
(五)目的选择同步——有“备”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超出八小时限制的辛苦工作,家访又多在八小时之外进行,忙碌是可想而知的。但忙碌不能忽视工作质量,家访必须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此,家访前的准备要细致周到,为此,每次家访前我总是把要了解的内容事先告诉家长,让家长有时间准备,自己则要对家访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胸有成竹,做到有备而访。
这样,不仅能提高家访效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增强教育力量和效果。
(六)方法运用同步——求“统”
通过调查得知,现今家庭大多是“四对一”或“六对一”的结构,极易造成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一致,如祖父母对孩子要求松,父母要求严;母亲要求松,父亲要求严;甚至时松时严。这种矛盾的家庭教育,常与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其结果不仅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导致孩子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思想混乱,无所适从。到这类家庭家访时,我都采取“家庭座谈”的形式,召集所有家庭成员共商育人之策,制定“共同育才计划”,力求步调一致。
(七)落实行动同步——导“行”
实践告诉我,学校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因此,在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中,要向家长、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一方面,请家长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学校《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基础上,配合指导学生认真制定并检查落实每学期的“学期计划”,从“我的理想”到“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目标”“体育目标”等。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制定家教的方法,比如检查子女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是否预习复习,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要提出具体要求,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八)总结评价同步——务“实”
12.幼儿园大班家访记录 篇十二
幼儿园大班家访记录
家访目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访记录:
李庶一小朋友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会,但是她学会了就扰乱 秩序,不让其他的小朋友学习。因此,对李庶一进行了一次家访。在和她的父母谈话中得知,他们的工作都很忙,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多,孩子又经常在奶奶家,奶奶对她娇生惯养什么都依着她。这样一来,孩子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所以,请家长多和幼儿园保持联系,并配合教师把孩子教育的更好。
家访的成效:帮助家长真正的了解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家长了解到应该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家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园互动共同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家访目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访记录:
南南是我班一名幼儿,他聪明,好动,性格外向,学东西也很快,总的来说各个方面都不错,也挺讨人喜欢的。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不好好听课。为此,下午放学时,我和李志鹏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她说:“我平常很忙,他爸爸上班时间卡的很紧,也没有时间来管他。”我说,你们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这就要升入一年级,你们要不配合我们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孩子上一年级就会跟不上。”她说:“以后我们一定要多抽时间来
关心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多和老师联系,一起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并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爱学习的好习惯。
家访的成效: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真实情况,并在一定的基础上提醒了家长应试在家庭内部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来说终生受益,让家长了解到了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家访目的:让幼儿知道自身的缺点与错误 家访记录: 赓赓小朋友聪明好动,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一个坏习惯,总爱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多次和他谈话仍不见效果。为此,我来到曹洪宣的家里,跟他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从谈话中得知,在家,他一点也不听话,特别的调皮,爸爸妈妈的话听不进去,他爸爸就经常打他,而他妈妈就经常护着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我说:“孩子犯了错,不能打,也不能袒护,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慢慢的改正错误。他妈妈听了我的话,表示以后要多和孩子交流,和老师一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家访的成效:
通过此次的家访活动,家长了解到了幼儿的各种缺点与毛病,并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能彻底的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促进幼儿长足的发展。
【扩展阅读篇】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等几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各个领域相互融合,决定教学内容。
伟才幼儿园的宝宝们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如语言、手工、音乐等,并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各国对幼儿园定义中非常明确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教育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如英国对幼儿园解释为“用实物教学、玩具、游戏及发展幼儿智力的学校”,德文解释为“尚未进学校的游戏学校。”另外,幼儿园一年中举行的重要活动还有:幼儿园的入学典礼、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运动会、圣诞节、元旦、结业典礼等。
图为伟才幼儿园的宝宝户外活动。
图为青岛黑氏饭店旧址,现为市南区机关幼儿园。起源
孩子们正在上课
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那时的幼儿园叫“性格形成新学园”。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的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的。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登堡大胆招收了一批儿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龄前儿童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福禄培尔既不对孩子们进行单调的操练,更不体罚。孩子们经常被带到大自然中去,有时他们一起在花园或室内劳动。他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劳作技能和集体活动的能力。在多年的试验后,福禄培尔提出,这样的学园应该叫“幼儿园”,从此幼儿园的名称就被传播开来了。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思想出现在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后来清政府颁布了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学制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最早出现的是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除了政府办的外,外国传教士和中国私人创办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到了1910年,中国幼儿园的学生已达152万多人。
幼儿园可爱宝宝 分类
幼儿园按照时间可以分为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按照对象可以分为幼儿园、残疾儿童幼儿园和特殊儿童幼儿园,按照服务可以分为双语幼儿园,音乐幼儿园,按照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可以分为大型幼儿园(10个班至12个班)、中型幼儿园(6个班至9个班)和小型幼儿园(5个班以下)。为了便利教养,一般按照年龄划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其中小班为3–4岁幼儿,每班20-25人,中班为4-5岁幼儿,每班25–30人,大班为5–6岁幼儿,每班31–35人。
课程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编排由领域范围与年间活动构成,课程内容相互融合,无明确的科目区分。
健康
包括活泼、轻松愉快地成长,体会充实感;充分的活动自己的身体,循序渐进的活动;养成健康、安全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态度。
幼儿园 人际关系
包括享受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体会通过自己的力量达到目的的充实感;与周围的人的相互交往中培养对他人的爱与信赖感;养成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及态度。环境
包括培养与周围环境的亲近感,并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对各种事物、现象的兴趣与关心;周围环境与自身的关联中,进行发现与思考,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周围事象进行考察、思考、学习,丰富对事物性质、数量、文字等的感觉。
语言
包括使儿童体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时的快乐;学会倾听别人的语言及谈话,尽量说出自己所经历的、所思考的事,体会相互交流的乐趣;在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语言的同时,多接触连环画与故事书等,并要经常与老师、小朋友相互交流。
表达
包括培养对各种美好事物丰富的感受力;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感受到、思考到的东西,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对生活的形象思维,并感受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组成
幼儿园用房一般包括: 幼儿园
1.儿童活动的室内部分,一般包括活动单元(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厕所、盥洗、洗浴)、贮藏及衣帽等)和全园大活动室(全园或几班共同活动室,雨雪天作室内操练、音乐舞蹈大教室)。
其中儿童的大部分活动内容在活动室进行,内容的多样性要求室内家具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并要求所创造的建筑空间 为这种多变提供可能,最常见的是正方形和矩形,此外还有不规则形、图形等。此外卧室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白天有3小时的睡眠,要求安静、不直接吹风,睡眠时不需要阳光,平时需阳光照射及通风换气。活动室与卧室可平面相结,也可上下相连。
2.医务管理用房,主要有医疗保健、病儿隔离室、晨检、管理及教师办公室、会议室。3.后勤用房,主要有厨房、烧水和消毒、洗衣、木工等。
4.儿童活动室外部分,主要有每班活动场地、全园活动场地(大操场,对所有儿童开放,采用草地,此外有河坑、戏水池、滑梯、平衡木)和种植园等。幼儿园设备 幼儿园设备
主要分家具和玩具两块。家具有儿童桌椅,儿童床,玩具柜,衣柜,黑板,毛巾架,口杯架等幼儿园专用设备。玩具有组合滑梯,秋千,转椅,哈哈镜,益智玩具,蒙氏教具,积木等。各种幼儿园专用设备。还有多种幼儿保护设备,主要包括幼儿地垫,幼儿护墙,幼儿操场等。
设计规划
地点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
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总平面设计要求
1.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和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
2.室外活动场地必须各班设专用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各班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
3.宜布置有集中绿化,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4.在供应区应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及游戏场地、绿化等宜设置安全、美观、通透的围护栏杆。
建筑设计要点
1.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2.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3.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活动室、寝室、乳儿室不低于2.80米,音体活动室不低于3.6米。
4.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
5.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置遮阳措施。
13.教师家访策略研究 篇十三
家访,顾名思义:学校老师到家庭走访沟通,互相了解,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讯手段的进步割断了人们之间的互访,大院的亲情被单元门阻挡。孩子们由于社会交往少,很多孩子孤僻,依赖家庭。特别是胆小的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非常恐惧,怕老师,怕上幼儿园。我班有位幼儿,刚入园时只会说家乡话,由于到了一个新环境,加上语言沟通的困难,整天不说一句话,甚至不愿来园。我主动亲近他,他却敬而远之,请他做游戏,他紧张地直拽衣服,甚至有一次我请他回答问题,他还急得哭了起来。但我家访时,他却表现得出人意料,不但给我们拿水喝,对我们的请求也慢条斯理,有求必应,我们趁机与他交流,表露对他的好感。家访后,孩子慢慢的开朗起来,对周围的人也不再拒人千里了。因此,老师的家访,能增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亲切感,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双方的感情与友谊。
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
我们都说要爱孩子,那怎样去爱孩子呢?是给以物质,还是给予好的品质呢?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作为老师,更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要以爱育爱,而家访,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近家长,走近孩子,让孩子也学会爱。同时,也带动家长去爱,让孩子更好地去学习爱,培养好的情商。有些家长,比较疏远老师,对于园内工作老是抱着一种怀疑试探的态度,通过家访,我们就可以用心的去交谈,用爱心去感化她们。这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叫文恋的女孩子,她的妈妈从来不与我们多说一句话,虽然孩子很招人喜欢,但是总觉得跟家长有一段距离,家长总是一种怀疑的眼神,直到那天我去家访,和她谈到孩子很多的优缺点,而且她妈妈也非常赞同老师的评价,觉得老师言之有理。特别是孩子对音乐节奏表现出高的敏感性,我建议孩子去学学钢琴。后来,她妈妈真的带文恋见了一位钢琴老师,老师连夸孩子音乐天赋高,鼓励她好好学,从那以后,她妈妈就完全转变了态度,有时还主动找老师聊天。孩子也在家长的带动下,更亲近老师,更爱老师和周围的人了。
三、家访给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的配合需要家长有丰富的正确的教育理念。我国家庭教育需求近年来正从义务型转向自主型、标准型转向个性化、单一型转向多元型。虽然很多家长是高学历,但育儿方法了解得却不多,有些人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通过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接受家长的咨询,使家庭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每位家长树立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供有力支持。现代家庭教育注重个性化,关注孩子个性的培养。通过家访,教师深入到孩子的家庭之中开展服务,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能为家长提供适合于孩子自身发展的建议,这些建议针对性强,有助于孩子形成富有个性的健康人格。
四、家访让老师了解孩子个性的不同面,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
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在不同的场合表现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同样,幼儿园的孩子也有他的多面性。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调皮,很好动,而我们却很奇怪,会是这样?因为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内向,不爱和小朋友玩,不爱和老师讲话。通过家访,可以让我们看到更真实的一面,而不会轻易地给孩子戴上帽子:他是个内向的孩子,他是个多动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班里有个叫丫丫的女孩子,在幼儿园很内向,不爱说话,经常被人忽视,有什么活动,比如上台表演、玩游戏时扮演老师的角色等,我从来不会想到她,武断地认为她那么内向,机会给她也没有用。但家访的过程中,她给我们唱歌,给我们表演剪纸,非常活跃,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也让我为她轻易的戴上“帽子”而后悔。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幼儿教育网.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M].中国幼教出版社,1999(10).
【幼儿家访】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组家访工作制度06-09
幼儿园家访教师总结表01-14
幼儿园家访记录表范文08-02
教师家访家访计划01-01
贫困学生家访06-10
早教家访总结06-28
谈心家访制度07-08
“家访”小结07-27
教师家访感言07-29
家访个人材料08-03